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

1引言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特有的单元。是教材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的呈现是为了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浸透数学思维方法。那么如何掌握“数学广角”这一事物所出现的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对每一个数学老师的应战,事实上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也的确产生了不少的困惑:目标如何定位,如何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教材的编排特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本论文通过对“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试图结合一些教学实践对这一内容的编排体系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2“数学广角”知识的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所学内容的特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应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基于这样的指导意义,人教版教材对于“数学广角”单元的编排思绪,主要是经过一些比较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活动的过程,逐步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是面向全体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图是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数学思维训练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数学广角的教学定位于通过猜想、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因此,使每位学生能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更是学生思维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

要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指导学生精细地观察事物,增长知识,培养观察力,启发雪上思考问题,加强思维训练,逐步发展思维力。

3“数学广角”的内容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教材

在“数学广角”内容的编排上注意体现了这一要求,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第一学段,数学广角出现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简单的推理、集合思想、等量代换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进而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第二学段渗透了优化思想、对策论、解决由植树引发出来的问题、数字编码、假设法、抽屉原理等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继续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另一方面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数学广角”案例解析

3.1.1四年级上册”优化问题”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讨论烙饼时怎样操作最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教材首先给出一幅生动有趣的情境图,让学生探索发现:3张饼的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面,这种方法只需9分钟。然后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发现: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个2个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优方法烙,最节省时间。

例2分析家里来客人需要沏茶时,怎样安排各种事情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继续讨论如何用优化的思想选择合理、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在情境图下给出了沏茶所要做的各种工序,以及做每件事情所需的时间。然后呈现学生们讨论怎样安排的场面。在这些内容中包含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方法:

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教材还提示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顺序或方案,教给学生设计方案的具体方法。

例3安排的是在码头卸货时,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让三艘船总的等候时间最少;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教材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这里卸货顺序的种数是一个排列问题,一共有6种不同的方案,

学生可以计算出每种方案中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各是多少,从而找出最优的卸货顺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船开始卸货,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例4呈现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这个故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但是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在这里,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这个故事,并让学生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通过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通过比较让学生看到:虽然在同等级的马中,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如果拿同等级的马进行比赛田忌一定会输,但是田忌所采用的策略却让他赢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对策论的方法在这场比赛中的重要性。接下来让学生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

王的方法?并让学生把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列出来,通过对照来找到答案。田忌可以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也就是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田忌1代表他的第一种策略)

最后,教材让学生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乒乓球团体比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建议:运筹思想和对策方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只要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一看到问题就能从优化的角度给出最优的方案。另外老师在教学中也不要使用运筹、优化和对策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3.1.2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问题”

由于“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不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所以教材以化繁为简的思想为指导,先在例1中安排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的方法。在分析解答部分,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最“朴素”的想法——猜测。分别猜测鸡、兔各有多少只,然后验证脚的只数是否对应,通过这种不断地猜测、尝试最终找到答案,例1的表格可帮助

学生按顺序寻找答案,虽然也可以解决问题,但当数据较大时过程颇为繁琐。因此引导学生思考更具有逻辑性和一般性的解法,教材中主要呈现了最典型的“假设法”和列方程的解法。“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但有其独特的特点,是一个假设——计算——推理——解答的过程。例1中就是通过假设笼子里都是鸡,然后通过计算实际与假设情况下总脚数之差,进而推理出鸡、兔的只数。实际上“假设法”可以有很多巧妙的思路,“阅读资料”中介绍的“抬腿法”也是其中之一。列方程则是一种代数解法,通过假设鸡或兔任何一个量为x,然后根据只数与脚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即可。在日常生活中,“鸡兔同笼”问题有很多的变式,教材在“做一做”中安排的日本民间流传的“龟鹤问题”以及租船、植树等实际问题均与“鸡兔同笼”本质相同。

教学目标

1.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罗列的方法、假设的方法、列方程的方法),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建议1. 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较大的原题。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使学生体会这一点。

2.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解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四下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图来发现: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树都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正好与间隔点的个数相同,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教材给出动物园里绿化队在大象馆和猩猩馆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这条小路的两端都不栽树。通过探索让学生发现:当两端都不栽树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

3.1.3五年级下册“植树问题”

例3是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这里借助围棋盘的最

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求围棋盘最外层一共可以摆多少个棋子的问题,介绍如何解决类似的植树问题。教材用直观图的形式展示了两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先看上下两个边,每边是19个棋子,然后再看左右两边,由于上下两边已经包括了两个端点,所以左右两边每边都少了2个棋子,只有17个,把四边上的棋子加起来就可得到最外层总共的棋子数,即19+19+17+17=72。另一种想法是:每边都只算一个端点,这样每边正好都是18个棋子,18×4=72得出结果。教材这里没有给出解决关于封闭图形植树问题的规律,而是用这种直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可以接受的话,也可以让他们自主探索这种植树问题中包含的规律,即栽树的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例如,围棋盘最外层摆放的棋子数等于最外层每两个棋子间的间隔数,最外层每边有18个间隔,最外层总共摆放的棋子数是18×4=7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议: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对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

3.2“数学广角”知识的编排特点

在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时,实验教材先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学生初步接触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而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但目标定位为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等数学问题。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年级教材的内容则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排列以及组合。

综观整个十二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从简单的分类思想到较为抽象的运筹思想、对策论以及最后一册更为复杂的抽屉原理,无不体现了思维层次是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向学生逐步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以符合数学认知规律。

它们各个内容之间又存有一定的联系,准确把握各册教材的联结点有助于解读教材。譬如,第七册的运筹问题、第十册的找次品问题以及第十二册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时都要考虑“至少”的问题,都在多种解决策略中寻找最佳最优的策略,都要运用推理能力和渗透优化思想。学习“数字编码”的时候,自然地要同“找规律”这一个知识点进行嫁接;解决“封闭方阵中的植树问题”时需要用“重叠问题”来诠释;植树问题和鸡兔同笼问题都很注重数学模型的构建,一般都得经历“问题模型——构建模型——解释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

为了便于研究,本论文把全套人教版教材中“数学广角”教学内容及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整理出来,呈现为如下表格,以便于优化教学过程,抓住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点,在教学中加以提升,用足、用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数学素质。

梳理了整套教材,让我们更深入地去准确把握体系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我们也不难发现教材编排的特点是从注重形象具体思维逐步过渡到注重抽象思维,很多数学思想方法也是螺旋上升,逐步深入的。它们各个内容之间又存有一定的联系,准确把握各册教材的联结点有助于解读教材。

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广角”在每一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求以“操作实践”为主题,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储备的数学知识比较零碎,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的活动来展开探究,使他们体验到现实生活中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初步培养他们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第二学段要求以“抽象建模”为主题,考虑到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继续强调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增强“抽象建模”的要求。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一些数学思想与模型,而且提高了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有序、严密抽象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从对数学广角内容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

①每一个数学广角的内容认知目标相当明确;

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与解决问题紧密联系的。

数学广角立足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该明确三点:

①数学思想是我们进行数学广角教学的指导思想;

②不能只满足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还要有数学思想的飞跃和创造;

③数学思想不可能像数学知识那样一步到位,它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

4“数学广角”教学策略

4.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要求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它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与我们的数学常规课和数学实践活动有所不同,它更重视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所以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我们老师应该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要求,切不可走入下面两种误区。

误区一:一味地提高要求,不小心把“数学广角”上成奥数培训课,特别是有些公开课时,上课老师一味追求教学深度,却让不少学生“淹死”其中。

误区二:一味地追求解决问题的结果,甚至一节课下来只停留在直观的实验操作,而忽视了从直观上升上抽象的过程,从而也就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出现了目标定位偏低。例如教学搭配问题,有的老师出示的内容(如两件上衣和两件下装有几种搭配)都是让学生画一画来解答,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是停留在直观状态。这样做,只有直观,没有抽象,就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策略三:体验感悟,经历抽象。

数学思想方法其特点是呈隐蔽形式,它比数学知识更抽象。而“数学广角”的内容都是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的直观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所以“数学广角”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没有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体验;没有了体验,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上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领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揭示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掌握运用。

4.2提升数学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做一名有较高数学素养的教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要想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数学广角”,把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好,首先数学教师就应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也即体

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上。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否则就会导致教学活动停留在表面而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体现。

4.3培养学生的主动应用意识

从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来说,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不断用数学思想“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感悟、不断的明朗,直到最后能主动应用。因此在教学“数学广角”时,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应该在问题解决之后进行“反思”,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

如四年级下册中在让学生感受了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后,可设计由植树问题变式的问题,如装路灯问题、上楼梯问题、锯木头问题、排队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化归思想”迁移解决类似植树问题,在这样的类似问题的解决中应用和感悟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又如在让学生从身份证号中感悟了数字编码的思想后,又用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邮编、房牌号、公交站牌、车牌号、银联卡、积分卡等编码,在具体的情境中用编码的思想去解读这些信息,引导反思这些编码的特点,体会在生活各个方面中编码思想的应用价值。还可设计“给自己编个性学号”,“给宾馆房间编号”,“巧用身份证号破案”等情境来动手设计编码,在反复实践应用中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和实践应用价值,以及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能主动应用编码思想的意识。

5结论

“数学广角”虽然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它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与后续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研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才能把握住课程改革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数学广角──找次品》课标解读

《数学广角──找次品》课标解读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侯周俊(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汤骥(统稿)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课标解读 (一)通过探究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一般到特殊,充分经历“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 “找次品”的教学内容实践探究性较强,教师教学时,不是直接教给学生找次品的方法,而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知道“找次品”问题的含义,充分地比较、观察、讨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为后续寻求最优策略作好铺垫。教学时可以设计有层次的、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逐步地进行归纳。先从最简单的“3个”的情形入手,让学生感知基本的推理过程,即“如果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然后研究“8个”“9个”的情形,比较分析,寻找规律,再用“10个”“11个”等情形进行验证,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

浅谈《数学广角》的教学 王克会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新增加的板块,这块内容让教师都感到不好着手开展教学,如编者的意图,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内容的处理,过程的展开,等一系列问题。下面浅谈个人平时收获和看法。 一、恰当要求,把握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也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参上也说每一册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这一些,我们既不能拔高要求,脱离轨道,也不能降低要求,敷衍了事。 二、突出主体,体现价值 数学广角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理念“重要的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渗透的过程中,切忌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以及复杂技巧。例如在教学三上的排列组合时,有一位教师他是这样设计的,创设了搭配衣服的数学情境,提问:“到底有多少中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清楚地知道你的种数呢?”接下来,请学生介绍,并引导评价,体验有序思考的好处,然后再提问:“用什么方法巧妙地纪录搭配的结果,比一比,谁的方法又对又快又清楚?”学生尝试用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用文字表示,有的用图形表示,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用字母表示,还有的用算式表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序!”这样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学生通过用图片摆到抽象化的符号,其思考过程经历了从实物到抽象的过程,学生数学化的思考过程也非常明显,教学中教师并不急于提炼方法、得出结论,而是用较重的笔墨充分展开过程,这样重在渗透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是数学广角教学的好方法。数学广角的教学,不但要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还要使学生会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综合练习A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综合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一填。 (共3题;共7分) 1. (3分)用2,5,8二个数字可以组成________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__。 2. (3分)用0,3,6,9可组成________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__。 3. (1分) (2020三下·蕲春期末) A、B、C、D一共4个同学参加羽毛球比赛,每2个人比赛一场,一共要进行________场比赛。 二、看图填空。 (共2题;共2分) 4. (1分)小红要从下面选1个文具盒和1件其他的文具,她有________种选择。 5. (1分)分水果。 每只小动物只能分一个水果,有________种不同的分法。

三、解决问题。 (共4题;共20分) 6. (5分)从小明、小强、小林3名同学中选出2 名参加学校的象棋比赛.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7. (5分)二年级要布置教室,买来3盆花,老师派三名同学去搬,每人只能搬一盆.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8. (5分)从这些数中选取两个数,使其和被3除余1的选取方法有多少种?被3除余2的选取方法有多少种? 9. (5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用不同颜色的旗子打出不同的旗语进行通话,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旗各1面,3面小旗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的旗语也不同,3面小旗一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旗语?

小学数学广角大全

小学六年级总复习之数学广角 1.四年级上册方案选择:(注:要列式和排队顺序和答) 例题:1.一个理发店,同时来了4位顾客。按他们所要理的发型,甲需要15分钟,乙需25分钟,丙需18分钟,丁需40分钟。理发师应该按什么顺序理发才能使这4位顾客理发及等侯的时间总和最少? 消耗时间顺序先后算式:15+18+25+40=98(分钟) 甲15 ① 乙15+18+25=58 ③ 丙15+18=33 ② 丁15+18+25+40=98 ④ 总耗时间:98分钟 答:甲最先理发,耗时15分钟,丙第二理发,耗时18分钟,乙第三理发,耗时33分钟,丁最后理发,耗时40分钟,最后总用时98分钟。 例2. 亮亮一家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喝鲜牛奶,亮亮妈妈需要做三件事:取牛奶、热牛奶和洗三个杯子。已知去取牛奶需要1分钟,热牛奶需要5分钟,洗一个杯子需要1分钟,亮亮一家喝到热牛奶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解题思路:首先想取牛奶要1分钟,然后洗杯子的同时可以热牛奶(共用5分钟),最后就能喝到牛奶了。 解答过程: 1+5=6(分)答:亮亮一家喝到热牛奶最快要用6分钟。 例3. 烤面包时,第一面要烤2分钟,烤第二面时只需1分钟。小丽用的烤面包机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她每天早上要吃三片面包,最少要烤多长时间?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烤面包问题。 (2)解题思路: 第一片第二片第一片第三片第二 片第三片 正面正面反面正面反 面反面 2分钟 1分钟2分钟 1 分钟 解答过程:最少要烤5分钟。 . .

解题后的思考:每次都让烤面包机中有两片面包,因为是三片面包,所以按正正、反正、反反的步骤来烤面包,所需时间最短。 例4.胜利小学和红旗小学举行象棋比赛,每校派出3名选手参赛,规定哪校有两名队员获胜,则该校就获胜。两校的参赛选手情况如下表:(名次高的都 如果胜利小学想要获胜,该怎样排兵布阵?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象棋比赛问题。 (2)解题思路:根据参赛选手的情况将所有可能的策略列出,最后找出获 . .

《数学广角》小学数学说课稿

《数学广角》小学数学说课稿 《数学广角》小学数学说课稿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113页“数学广角”第二课时例2。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学习优化问题就是为了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优化问题这个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因此设计本节课时,我把教学内容变为源于学生切身生活体验的,适合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资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化方案。 教法与学法选择: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理解优化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双向互动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的情境演示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最后找出最优方案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学法方面,《课标》指出,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感受生活数学和数学生活,因而我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学习,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全程。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趣导入。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广角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广角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石碣袁崇焕小学黄世好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进展趋势,是课程理论探讨的一个新热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阻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而有力的工具。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伙儿都专门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算能力,进展学生的数感,然而关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优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因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没有形成查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更没有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摸索问题的适应。数学广角是联系实际生活最紧密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它要紧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最优的方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广角教学中的研究,一方面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广角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各种信息资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多方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宽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能促使学生更有效地运用最优化的方法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谈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广角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和摸索。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广角教学提供资源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不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明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概念变得通俗易明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形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出现就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2。认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对三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生疏的,我利用信息技术创设

小学数学广角知识点归类完整版

小学数学广角知识点归 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生活知识点归类 凤二小 2014年5月19日 一年级 一、位置 (一)绝对位置 1、上下、前后、左右。 ■☆▲五角星在三角形的前面(左面) ●正方形在圆的上面三角形在五角星的后面(右面) 小华的座位是第一组第4个。小兰的座位是第四组第2个。组就是 小猴在第一行第2个,小鹿在第三行第3个,行从前往后,个从左到右。 (二)相对位置 习题: 1、 7后面的第3个数是()。

2、△△△▲△△○△△△△△ 一共有( )个△,○的左边有( )个△,○的右边有( )个△,请把左起的第4个△涂黑。 3、小明跟同学们一起排队,他前面有4个人,后面 有7个人。这列队伍有( )人。4+7+1=12(人) 二、图形的拼组 1、先折后剪: 从圆→扇形→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方形 2、先剪后卷:从长方形→圆筒 3、拼一拼: 从小正方体→长方体 习 题: 1、用( )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A 、2 B 、4 C 、8 23=8 2、右图 由( )个正方形拼成。 A 、3 B 、4 C 、5 3、可乐的拉罐瓶是( )体。 A 、圆柱 B 、长方 C 、球 三、认识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的面额: 纸币:1角、2角和5角、1元、2元、 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 硬币:1元(第四套:1分、2分、5分) 习 题: 1、1元+1元8角=( ) 2、一张1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成( )张1元或( )张5角。人民币的单位有( )、角和( )。 3、一袋大米20元,一桶油15元。妈妈带去60元钱,想买2袋大米,1桶油,够吗?60-20×2+15=5(元) 答:够了,还剩5元。 四、找规律 (一)图形的排列规律 1、两种图形的排列:

《数学广角--集合》观课报告

《数学广角--集合》观课报告 今天,通过观摩了郯城县清泉小学王志娟老师所授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这堂课,我受益匪浅。现将观课报告总结如下。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一年级时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思想的基础,因此在这节课中王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观图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有以下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教学层次性。 为帮助学生从具体中抽象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注重了教学的层次性。从教学环节看:首先通过例题展现完整的集合图,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数量关系,体会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在练习时,通过让学生填不完整的集合图、自己尝试画图分析等,体现“给出元素—只给图填元素—没有图抽象思考”的学习层次,引导学生由直观过渡到抽象,进一步理解集合思想。从教学方法看:结合例题教学,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在教师指导下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鼓励算法多样,体现思维训练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要求学生去强行理解集合思想,而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使学生理解利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课堂容量,而且使教学活动更具趣味化、活动化、自主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百度发展学生思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这节课中教师就利用简单的动画演示,形象的体现出集合思想的实质——交集的意义,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小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

小学“数学广角”容解读 一、“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大教学容模块,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涵之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了有效落实这一总体目标,人教版教材编排中不但加大力度把数学思想渗透在数与代数、量与计量等每一个知识板块中,更以新增设的单元“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数学广角”的容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教材在“数学广角”容的编排上注意体现了这一要求,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时,实验教材先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学生初步接触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而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容。但目标定位为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等数学问题。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年级教材的容则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排列以及组合。 综观整个十二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从简单的分类思想到较为抽象的运筹思想、对策论以及最后一册更为复杂的抽屉原理,无不体现了思维层次是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向学生逐步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以符合数学认知规律。 它们各个容之间又存有一定的联系,准确把握各册教材的联结点有助于解读教材。譬如,第七册的运筹问题、第十册的找次品问题以及第十二册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时都要考虑“至少”的问题,都在多种解决策略中寻找最佳最优的策略,都要运用推理能力和渗透优化思想。学习“数字编码”的时候,自然地要同“找规律”这一个知识点进行嫁接;解决“封闭方阵中的植树问题”时需要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华严小学:李少红 教学内容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104页内容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例1,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本节课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理念的一种体现。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生活经验不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本节课我特意安排了许多有趣的生活场景,将练习溶入日常生活中,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学优化思想。 2.初步感受优化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优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通过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节约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体会优化思想。 难点: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引出话题。 1.师生谈话:你能用“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的句式来说一句话吗?。 2.刚才造句中说的几件事都是可以同时做的,不仅在文字里有这样的表述,在数学领域也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数学广角(出示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设计意图:简单而平实的导入把课堂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要学的,正是我们生活中要用到的,这样的学有所用,才会使学生更有积极性。与此同时,这样的设计又是语文和数学学科的整合,“一边……一边……”正说明可以同时做不同的事,这两件事之间即有内部联系又有不同的方式,而这其间的合理安排,正是这节课里要学习的统筹方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学习例1) 1.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出示例1画面)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想一想: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各项工序图片)谁能说给大家听? 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后提问)小明先烧水行吗?看来,合理安排时,要考虑好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 师:那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呢?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 (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安排的?(请学生上台摆工序图片,师引导学生叙述设计的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5.小结 [设计意图:本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原则,我首先运用了课本上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的研究开题报告模板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课题背景: 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中,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来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是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其目的是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想等直观手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选题意义: 因“数学广角”作为新内容更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如内容的选取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实验教材提出的改革措施需要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加以验证。目前,对“数学广角”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有效性”教学数学广角,更是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辩证的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中最本质、最金诚、最有价值的,是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它与具体的数学内容相分离;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一但掌握将受益终身。数学思想包含着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又蕴涵着数学思想。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借助“数学广角”这一平台,有效的把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渗透,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同时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学要求,建立数

学模型,更好地做好教学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所帮助,因此这更能显示该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数学广角”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人教版教材通过“数学广角”这个知识载体来更好地体现并达成目标,然而很多教师在对待这一模块内容时,却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1、由于新课标的评价建议里指出,“数学广角”单元内容只作思维训练课,不作为学业评价的主要范畴,最多是放在评价试卷的最后“数学思考”里面作为附加题进行评估。正因为这个应试导向,因此在我们很多的常规课上,“数学广角”渐渐地淡出了很多老师的视线。还有一些老师的自身教学素养先天不足,学科功底浅薄不肯钻研,自认为难以把握这一板块的知识,所以将“数学广角”沦落为可教可不教的教学内容,逐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数学广角”成为各种各样教研活动的“常客”,成为一些公开课和优质课的“宠儿”!可能是因为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来处理,不需要考虑进度;还有的是跟随“潮流”,觉得比较时髦,最能体现课改理念。 三、数学广角的目标内涵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P10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观察这几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1+3+5+7= 1+3+5+7+9+11+13= 1+3+5+7+9+11+13+15+17= 1+3+5+7+9+11+ (99)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算出“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 1.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数与形的联系。 师:说一说,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想一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 师:议一议,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与计算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根据这个规律,想一想第7幅图是怎样的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第9幅图呢第100幅图呢第n幅图呢 (设计意图:通过拼摆学具,引导学生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感受到在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问题。) 2.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 ①1+3+5+7+9+11+13=()2 ②1+3+5+7+9+11+13+15+17=()2 ③_____1+3+_______________=92 ④1+3+5+7+5+3+1= ⑤1+3+5+7+9+11+13+11+9+7+5+3+1= ⑥1+3+7+9+11+13= 小结:数形结合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师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设计意图: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提升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这一规律的认识,清晰规律,灵活运用。) 3. 通过形的变化规律,理解数的变化规律。 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蓝色小正方形 红色: 蓝色: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第几幅图,就有几个红色小正方形;中间每增加1个红色正方形,上、下都必须增加1个蓝色正方形;后一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增加1个红色小正方形和2个蓝色小正方形。 师: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6个图形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1.2 数学广角——搭配(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材第102页的内容。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投影片,上衣和裤子等图片。 六一儿童节到了,哆哆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欢的两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两条裙子,你们看: (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的情景图) 哆哆可能穿哪两件呢?请你猜一猜。 哆哆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穿? 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 汇报: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到投影台演示: 教师强调: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1.教材第102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妈妈在一张纸上给小明出了3道较易题,2道较难题,让小明各做一道,小明有几种选择方法? 1.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2.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共有8种不同的搭配。 2.小明有6种选择方法。 思维训练 1.从鸟岛经过猴山和大象馆到狮虎山共有8条路线。 2.一共要照8张。 聪聪和4个人分别照一张,共4张; 明明和4个人分别照一张,共4张,合计8张。 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生活中,我们常常应用组合知识来解决问题。如进行上衣或裤子的搭配、出行时选择不同路线、体育比赛场次的设定等。我们要学习的是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是把几个事物,每两个组合在一起,找出有几种组合方法。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按一定的顺序把要组合的事物两两相连,再数一数连了几条线,就得到了组合数。 通过探讨上装和下装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上、下装搭配的每种穿法都需要两步来确定,一步是上装的选择,一步是下装的选择,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例2给出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可以动手摆一摆,并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怎样连线比较清楚,而且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教材在这里给出了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每件上装跟不同的下装搭配起来,另一种是将第一种连线中的两个图合并起来的综合连线。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儿排列与组合的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试验的方法可以找出一些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初步接触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学生已有了寻找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基本方法,再学习排列与组合的知识,并不困难。因此,将例1和例2合在一起教学,旨在加强学生观察、对比以及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考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数与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 电子白板、小正方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回顾感知数形结合的应用 (1)课件展示一年级到六年级学过的一些数形结合的例子。[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2)总结: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今天我们来深入研究“数”与“形”(板书) 【揭示课题】 二、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1、出示问题情境

电子白板出示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共同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有规律地呈现这些图,让学生说出前后两个大正方形图形相差多少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形图和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说出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每行或每列各有几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写出等号右边的括号里的数,是几的平方】 3、想象一下,下一幅图会是什么样子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 4、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记录单。 预设:1=1×1=(1)2 1+3=2×2=(2)2 1+3+5=3×3=(3)2 1+3+5+7=4×4=(4)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 5、汇报交流结果 生1: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7”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凑巧是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生2:左边加法算式里加数都是奇数。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4: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6、思考:第10个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中呢?第n幅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详尽的例子找到数与形之间蕴藏着的大凡的规律】 7.学生汇报,师总结: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学习中我们利用计算求出图中小正方形个数,反过来直观的图形也更好地帮助我们计算各数的含义。 三、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教材整理汇编

数学广角 二上【搭配(一):简单的排列组合思想、有序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材97-99页,例1要探索用非0的3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的个数,是排列问题。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两位数,第二个层次是数出满足条件的两位数的个数。 例2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从3个数中任取2个求和,确定得数的种类数。两个数相加之和与数的位置无关,是组合问题。其编排层次有2个。第一层次是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和,第二层次是数出满足条件的和的个数。 二下【推理:排列思想、推理的数学思想和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109-112页,例1以猜书的游戏活动,3本书每人各拿一本书、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教材呈现了摘录信息再连线的方法和综合排除法,其中右侧学生的方法又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可以肯定”后面可以补充为“小丽拿的是语文书或品德与生活书”,也可以是“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例2是让学生利用推理解决按要求在方格内填数的问题。在问题呈现上,教材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通过字母标示,对于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进行了提示,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二是通过小精灵的提示,给出解决问题的关键,降低了思考难度;三是以两幅连续的学生交流图呈现了完整的推理思路,突出了学生对推理过程的体验和表述。 三上【集合:集合思想、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方法】 教材104-107页,在例1用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参加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教材呈现了一一列举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两个集合的元素),把重复的连起来(找到交集的元素)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同时介绍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元素的特性。 三下【搭配(二):排列组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掌握简单搭配的方法,发展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材101-105页,例1,要求学生用4个数字(含0)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教学稍复杂的排列问题。 例2,通过两件上衣、三件下装的搭配,教学分步乘法计算原理。 例3,通过求4支球队的比赛(每两个队赛一场即单循环)次数,教学组合问题。 四上【优化:运筹思想】

小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

小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 一、“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大教学内容 模块,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之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了有效落实这一总体目标,人教版教材编排中不但加大力度把数学思想渗透在数与代数、量与计量等每一个知识板块中,更以新增设的单元“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数学广角”的内容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教材在“数学广角”内容的编排上注意体现了这一要求,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例如在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时,实验教材先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学生初步接触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而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但目标定位为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等数学问题。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年级教材的内容则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排列以及组合。 综观整个十二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从简单的分类思想到较为抽象的运筹思想、对策论以及最后一册更为复杂的抽屉原理,无不体现了思维层次是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向学生逐步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以符合数学认知规律。 它们各个内容之间又存有一定的联系,准确把握各册教材的联结点有助于解读教材。譬如,第七册的运筹问题、第十册的找次品问题以及第十二册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时都要考虑“至少”的问题,都在多种解决策略中寻找最佳最优的策略,都要运用推理能力和渗透优化思想。学习“数字编码”的时候,自然地要同“找规律”这一个知识点进行嫁接;解决“封闭方阵中的植树问题”时需要用“重叠问题”来诠释;植树问题和鸡兔同笼问题都很注重数学模型的构建,一般都得经历“问题模型——构建模型——解释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 第一学段,数学广角出现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简单的推理、集合思想、等量代换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进而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思考3篇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思考3篇 1.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 2.让我一次爱个够 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成为各种各样教研活动的“常客”,成为一些公开课和赛课的“宠儿”!可能是因为 它一般可以作为独立教材来处理,不需要考虑进度;但还有的是跟随“潮流”没有理由的“爱”,成为一种“糊涂的爱”。因此在课堂 中我们经常看到烙饼烙焦了;植的树数不清了;次品找不出了,鸡兔 不愿再同笼了…… 课堂中出现困惑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教学目标定位失当。由于教材理解不到位,目标定位发生偏差,以至于有些教师将“数学广角”纳入“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当做“综合实践课”来上。 (2)数学思考把握不准。由于数学思考的“度”没有把握准确, 课堂上出现要求过高的现象,当作奥数课来上,以至于课堂上呈现“沉默是金”;也有出现要求过低的现象,当作平时的技能课来上, 以至于“雷声大雨点小”。 (3)活动过程徒具形式。很多课堂以美丽的课件来代替活动过程,以至于课堂上眼花缭乱“课件满天飞”,学生的数学思考并没有活 动体验的支撑,活动过程徒具形式,难有实效。 (4)过度追求生活原型。数学生活化是新课标的理念,但在“数 学广角”的内容里过度追求生活化导致对数学模型构建的淡化,以 至于课堂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因此,经常听到听课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课太难上了,听也听糊涂了!”面对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 地把握这一内容,体现其数学价值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它在整个教 材体系的地位和教材编排。

尽管“数学广角”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的份额不多,但是它的教学价值和后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它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有待于我们共同去不断地挖掘和探讨。在课堂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厘清教学误区引以为戒,以发展的眼光去跨越教学盲区,多一点思考,多一些实践,或许我们无法做到“最好”,但应追求“更好”!

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数学广角及综合实践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知识复习提纲 一、排列与组合 1、用卡片 2、1可以组成的两位数有:。 2、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次手。 3、明明分别有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各1张,他要把其中的两张合起来去买东西,他的买法有()种。 4、1件上装与3条下装搭配,有()种不同的穿法。 5、2件上装与3条下装搭配,有()种不同的穿法。 6、用9、3、7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 7、唐僧师徒4人照相,可以有()种不同的排法。 二、集合 三年级(1)班有17人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参加语文组的有12人,参加数学组的有9人,既参加语文组又参加数学组的有多少人? 三、优化(沏茶、烙饼、田忌赛马) (一)合理安排时间(沏茶) 1、在花时较长的环节中,同步做其他事情。 小明要给李阿姨沏茶,他烧水需要8分钟,洗水壶需要1分钟,洗茶杯需要2分钟,接水需要1分钟,找茶叶需要1分钟,沏茶需要1分钟。要让李阿姨尽快喝到茶,小明至少需要几分钟? 事情: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洗茶杯找茶叶 时间: 1 + 1 + 8 + 1 = 11(分钟) 2、让花时更多的人排在后面,别人等待的时间更短。 小明、小亮、小叶到医务室治病,小明需要5分钟,小亮需要3分钟,小叶需要1分钟。要使三人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该怎样安排就诊顺序? 顺序:小叶→小亮→小明等候时间为(1+3=4)4分钟 (二)烙饼问题 烙饼总时间=烙饼总面数÷每次烙饼面数×每次烙饼时间 (除不尽的用“进一法”保留整数) 例如:每次烙4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烙7张饼需要几分钟? 7×2÷4×3=14÷4×3=4×3=12(分钟) (三)田忌赛马 1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柳河县凉水中心校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数学广角”在教材中是特殊而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知道要用教材教,但仍有许多老师在教教材,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法,借鉴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读人教版“数学广角”,理解内容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深究人教版“数学广角”,明确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根源、梳理人教版“数学广角”、明确教材改进的方向和目标、对比苏教版“解决问题”,找寻教材编排的特点和差异的基础上借鉴苏教版“解决问题”,制定教学整合的原则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立足人教版“数学广角”,形成教材借鉴的内容和案例、提高了教师素养。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1.课标要求 从教学论的视角看,教材的内涵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为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所勾画的事实、概念、法则和理论;二是同知识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各种能力熟练形成的,系统习得的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方式与技术;三是与知识和能力体系紧密相关的奠定世界观基础的,表现为信念、政治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认识、观念和规范。可见教材不应该只限于教科书,还应该指与教科书有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材编写时,应充分考虑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结合;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2.实际教学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一直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仍有老师把教材当圣旨,甚至认为只有把教材讲深讲透才算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会不知不觉将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目标过于单一。加上“数学广角”一般不在考试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很多教师对待这个单元的内容不是照本宣科便是一带而过,但通过对现行其他小学数学教材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数学广角”的部分内容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会有涉猎,但像人教版教材这样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形成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体系的,其他版本是没有的,这也成了人教版教材很亮丽的特色之一,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这不禁让我们疑惑:人教版教材为何会有如此特殊的编排这样的编排究竟与其他版本教材相比,优势在哪里在现行的其他版本教材中又如何体现这部分内容我们在教学时是否可以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