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动物学论文

观赏动物学论文
观赏动物学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最喜欢的动物---狼

学生专业班级环境工程 09级2班

学生姓名(学号)张烁东

指导教师方华华

完成时间 2010年10月17日

2010年 10月 17日

我最喜欢的动物---狼

学名:Canis Lupus

拉丁文学名:Canis lupus ,Canis lupus laniger

英文名:Wolf, Gray wolf ,Tibetan Wolf

或称为灰狼,哺乳纲,犬科,家犬的祖先,为现生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者。

生物学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哺乳纲 Mammalia

食肉目 Carnivora

犬科 Canidae

犬亚科 Caninae

犬属 Canis

中文别名:灰狼、豺狼、姑斯开、兰达、恰诺、纽鲁奇、毛狗.

外形特征

外形有小(郊狼)、中(森林狼)、大(草原狼),吻尖长,眼角微上挑。因为产地和基因不同,所以毛色也不同。常见灰黄两色,还有黑红白等色,个别还有紫蓝等色,胸腹毛色较浅。腿细长强壮,善跑。灰狼的体重和体型大小各地区不一样,一般有随纬度的增加而成正比增加的趋势这一说法。一般来说,肩高在(26-36英寸),体重32-62公斤(70-135磅)。野生狼体重记录----其中1939年在阿拉斯加被打死的一只,,当时80公斤(175磅).最小的狼是阿拉伯狼,雌性的狼有的体重可低至10公斤(22磅)。狼群适合长途迁行捕猎,其强大的背部和腿部,能有效地舒展奔跑。

生活习性

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5到12只之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四十只左右,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都为雄狼)而还有一些

情况下会出现迁徙狼,以百来头为一群,有来自不同家庭等级的各类狼,各个小团体原狼首领会成为头狼,头狼中最出众的则会成为狼王。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持久性也很好。它们有能力以速度10公里/小时(六英里)长时间奔跑,并能以高达近65公里/小时速度(40英里) 追猎冲刺。如果是长跑,它的速度会超过猎豹。智能颇高,可以气味、叫声沟通。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是生物链中极关键的一节。

生活环境

灰狼曾经居住遍布北美洲,但现在只能在阿拉斯加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寒带草原和森林能经常见到它们。美国只有一小部分地区还有灰狼。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动物,研究表示,狼是控制当地生态平衡的关键角色,它们唯一的天敌就是人。狼的嘴长而窄,长着42颗牙。狼有五种牙齿,门牙、犬齿、前臼齿、裂齿和臼齿。其犬齿有四个,上下各两个,能有1.5英寸(2.8厘米)长,足以刺破猎物的皮以造成巨大的伤害。裂齿也有四个,是臼齿分化出来的,这也是食肉类的特点,裂齿用于将肉撕碎。12颗上下各6的门牙则比较小,用于咬住东西。

生长繁殖

狼的怀孕期为61天左右。低海拔的狼一月交配,高海拔则在四月交配。小狼两周后睁眼,五周后断奶,八周后被带到狼群聚集处。狼成群生活,雌雄性分为不同等级,占统治地位的雄狼和雌狼随心所欲进行繁殖,处于低下地位的个体则不能自由选择。雌狼产子于地下洞穴中,雌狼经过六十叁天的怀孕期,生下叁只到九只小狼,也有生十几只的。没有自卫能力的小狼,要在洞穴里过一段日子,公狼负责猎取食物。小狼吃奶时期大约有五、六个月之久,但是一个半月也可以吃些碎肉。叁、四个月大的小狼就可以跟随父母一道去猎食。半年后,小狼就学会自己找食物吃了。狼的寿命大约是十二到十四年。在群体中成长的小狼,非但父母呵护备至,而且,族群的其他份子也会爱护有加。狼和非洲土狼会将杀死的猎物,撕咬成碎片,吃下腹内,待回到小狼身边时,再吐出食物反哺。赤狼有时也会在族群中造一育儿所,将小狼集中养育,由母赤狼轮流抚育小狼,毫无怨尤。

死亡率和原因

成年狼的死亡大多因狩猎和偷猎,车祸及创伤而造成。尽管成年狼偶尔也被竞争对手或猎物杀死,但它们最危险的敌人非人类,就是狼本身。研究狼死亡率出来的结果显示,

14%--65 %的狼死亡是因为其他的狼。另外,狼受家犬感染,如狂犬病,细小病毒和犬瘟热等流行病也是一大原因。

行为模式和身体语言

一般占优势主导地位的狼会身挺高腿直,神态坚定,耳朵是直立向前。

往往尾部纵向卷曲朝背部。这种显示的是级别高主导地位的狼可能一直盯着一个唯唯诺诺的地位低下的狼。

活跃--玩耍时,狼会全身伏低,嘴唇和耳朵向两边拉开,有时会主动舔或快速伸出舌头。

愤怒--愤怒的狼的耳朵会竖立,背毛也会竖.唇可卷起或后翻,门牙露出,有时也会弓背或咆哮。.

恐惧--害怕时狼会试图把它的身子显得较小,从而不那么显眼,或拱背防守,尾收回。

攻击--狼在蹲下或扬身低头并放松皮毛时,是发起攻击的信号。.

愉悦--可能摇摆尾巴,舌头也可能伸出口。

狩猎--捕猎时的狼,因狩猎的紧张,因此尾部会横直。

游戏--尾巴高和舞动。狼可以任意妄为的转圈跳跃,或低头,把前面的身体伏倒在地上,而抬高后股。这类似于家犬的嬉戏行为。

狼的文化

浅谈桃树的栽培与养护

浅谈桃树的栽培与养护 摘要 桃树[1]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具有很好的营养、食疗、医用和药用价值。本论文通过对桃树的形态特征、分布情况、品种分类等方面的描写分析,阐述桃树的生长环境条件、生长发育过程及日常的维护管理,并进一步从育苗、选址、栽植、整形修剪、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其栽培与养护技术,加深了人们对桃树的认识,为人们科学、合理、经济的栽培与养护桃树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桃树,栽培技术,养护管理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each Abstract Peach is a fruit as the fruit of the small deciduous trees, flowers can watch, juicy fruit, can students or peach, canned food, nucleolus can also eat, good nutrition, diet,medical and medicinal valu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of peach, cultivar classif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scription, the peach tree growth conditi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daily management, and further from the nursery, site selection, planting, pruning, fertilization, pest control, introduces the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each, as scientific, reasonable, economy and people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each tree provides sufficient theory basis. Keywords: peach, cultivatio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专业: 姓名: 学号:

人类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具解放性的。它不仅纠正种族和文化优越性的谬论,而且致力于研究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所有民族。它对人的本质的阐明超过哲人的所有反思或实验科学家的所有研究。 ——美国哲学家格拉斯·德·拉古纳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文化和人,其主要的代表理论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主义、文化与人格、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新进化论等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怀着对种族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落后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建立了“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其中以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为个中翘楚。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核心人物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他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博厄斯认为,19世纪要发现文化进化规律的企图和把文化发展的阶段模式化的企图,都是建立在不充分的经验、证据之上的;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历史,其形态并无高低之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些术语只是反映出某些人的“种族中心论”观点,这些人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其他人更正确。他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都有自己的逻辑、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继博厄斯之后,许多文化人类学家都从文化和个性发展的角度阐发了文化相对主义观点。例如,露丝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指出,各种文化同样都是有效的,现代文化和原始文化都是同样的实现人类潜力的方法,不能认为现代文化比原始文化更为先进高级,不同的文化并无优劣高低之分。而行为的是非标准也是相对的,被一种文化当作异常或病态的行为在另一特定文化体系内却具有特定价值。 对于文化相对主义的“本性”,赫斯科维奇曾有一段精辟的描述:“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己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 尽管文化相对主义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模式,肯定了异质文化的多元存在,有利于比较文学在向比较文化学拓展时,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但其观点中也潜藏着一个悖论:如果所有的文化系统都满足于自身的价值标准,必然推导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最优秀的文化,于是会固守自己的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它文化,结果导致文化孤立主义。而且,文化相对主义无视基本的事实,看不到历史上所有文化的发展都是同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包括异已文化

动物学导论论文

蚂蚁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姓名:乔学兵学号:201214060105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蚂蚁的进行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总结如下。 使读者大致了解了蚂蚁的社会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等 关键词:大力士进攻互助准备食物 1.引言:蚂蚁已知最早在白垩纪就出现了,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1亿多年了, 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蚂蚁的踪影。蚂蚁小而精悍,完美的生理构造使得它们能经受住种种考验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最强的生物。它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下面就听我慢慢道来。 2.1小小大力士 说起大力士这个词,首先人们想到的可能是彪形大汉或身体庞大的动物,比如老虎,狮子,大象等。很少有人想到蚂蚁这个词,在我们印象中,蚂蚁似乎是弱小的代名词,但是我要说不,我认为它是大力士,你可能会怀疑,会惊讶,但当你看过我以下的复述,你就会赞同了。 据力学家测定,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有研究表明,10多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重5000倍的蛆或者别的食物,这相当于10个平均体重70公斤的彪形大汉搬运3500吨的重物,即平均每人搬运350吨,对于人来说,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举起超过他本身体重3倍的重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蚂蚁的力气比人的力气大得多了。从相对力气这个角度来看,蚂蚁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2.2和平与战争 蚂蚁之间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由于蚂蚁的大量繁殖,原来的蚂蚁巢穴已经蚁满为患了,食物来源也越来越贫乏,为了家族的兴旺发达,蚁后决定让未来的蚁王、蚁后带着一部分工蚁开辟新的疆土,工蚁们要发挥大力士的作用负责搬运食物、保护幼蚁、蚁王、蚁后;兵蚁则担任开路先锋,对付敌人的进攻。而工蚁中天资聪明伶俐的侦察蚁则负责新家的选址工作。 然而蚂蚁之间又确实存在着互助行为,这些习性保证了蚂蚁大家族的繁荣。在某种林蚁(蚁属蚂蚁)(比如深棕林蚁)的巢里,蚁后由于某种不知的原因死亡,这时整个家族就有灭绝的危险。同时,附近有另一只另一种蚁后(比如红林蚁)正在匆忙的想组建自己的巢。她离开了自己原来的家但是又找不到自己的同伴,她终于跑进了另一种蚂蚁的家。这可能会发生什么呢?她被接纳了!深棕林蚁像对待原来的蚁后一样对待她,新生的红林蚁和深棕林蚁相处很好,这样逐步的,政权就实现了和平交接。 2.3未雨绸缪的智者 蚂蚁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辛勤地劳动。那么到了严寒的冬天它

土壤生态学结课论文

土 壤 生 态 学 结课论文 专业班级: 10土木工程6班姓名:李赣 学号:2010102907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秸秆作为物质、能量和养分的载体,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使用秸秆的剩余量越来越多。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乃至今后秸秆资源利用的主渠道。以生态系统理论与方法对秸秆还田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均证明秸秆还田对农业生态系统有利。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秸秆的大量还田对农田土壤CO2、N2O 和 CH4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物理状况的影响报道很多。施用作物残体能够提高水田耕层土壤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的含量,起到疏松土壤、增强粘质土的通透性等作用,并能增强土壤蓄水保水性能。同时,施用作物残体可使土粒的破裂系数降低,土壤微结构系数增加,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的改土作用。古伯贤等就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质结合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向土壤施入有机物料后,土壤总碳量、重组有机碳分别较对照增加34. 88 %~37. 21 %和30 % ,有机无机值复合度增加73. 57 %~75. 66 % ,有机无机复合量较对照增加27. 5 %

观赏植物多样性与重要性课案

旅游管理13级 观赏植物学课程论文 题目:观赏植物多样性与重要性学生姓名:周晓捷 学号:201306010203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班级:132班 任课教师:季梦成 2015年05月27日

观赏植物多样性与重要性 周晓捷 (旅游与健康学院旅游管理132班) 摘要:世界范围内观赏植物总数达30000种,中国观赏植物总数达10000多种,充分认识、科学利用观赏植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观赏植物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分别从观赏部位、生活型、中国特色观赏植物、观赏效果、遗传等方面介绍观赏植物的多样性;从情感、生态保护、强身健体、美化、经济效益功能等方面介绍观赏植物的重要性。 关键词:观赏植物;多样性;重要性 1.观赏植物概况及研究方法 1.1观赏植物概况 观赏植物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能够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总称。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和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多种名贵园林植物的起源中心,如梅花、牡丹、菊花、百合、芍药、山茶、月季、玫瑰、玉兰、杜鹃和珙桐等。全世界约有高等植物30多万种,我国3万多种,约占1/10,不但物种丰富度高,并且具有特有种属多、区系起源古老、栽培植物种质丰富等特点,在全球植物多样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 1.2调查方法 笔者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等数据库搜索,先后参考了其中的14篇文献,通过翻阅教材、网络搜索等方法多方面归纳总结了观赏植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观赏植物多样性 2.1观赏部位多样性 观赏植物按其观赏部位及习性可分类为观树形、观叶、观花、观果四大类。 2.1.1.观树形类 树形高大、伟健、优美、端庄飘逸。常见的观树形观赏植物有香樟、雪松。 2.1.2观叶类 具有优美叶形或季节性色彩。叶的颜色变化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叶的深浅、随季节变化等特点都是极其重要的。 按叶色分类: (1)春色叶类。春季新抽生的嫩叶有完全不同颜色的植物,如紫叶碧桃的春叶呈紫红色、红叶石楠的春叶呈鲜红色,柳树的春叶呈嫩绿色。 (2)秋色叶类。在秋季叶片有明显变化的植物。如银杏的秋叶呈金黄色,枫树的秋叶呈鲜红色。 (3)常色叶类。有些植物在整个生活史中始终是相同的颜色。如香樟、的叶色始终是绿色。 2.1.3观花类 以观花为主的植物。花期相错,花色艳丽,花朵硕大,花形奇异,并具香气。春天开花

文化人类学论文: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文化人类学论文: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摘要: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密切,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社科群。系统研究二者关系对于更好的把握这两门学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社会工作;差异;共通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2589 (2011) 14-0065-03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这个名称是由希腊语中表示"人"的"anthropos"和表示"知识"、"学问"的"logos"合成的,意思是"研究人类的学问"。人类学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分两大部分: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涉及到人类的来源、形成、演变、人种等人体方面的部分称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相对于"体质人类学"而言的,是研究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现象。"它研究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不同人类群体文化的相似性和相异性作出解释,应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和解决现代人类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 社会工作是由social work翻译而来,源于西方,"是指一种有关促进个人与社会福利的措施,乃至包括各种教育、卫生、保险及其他公益事业"。西方有关社会工作一词

的使用,住往是与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公共福利相通的。作为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目的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文化人类学是以人类的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人类总是拥有文化并永远生存于社会之中;人、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因此,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工作经常面临相同的课题。并且学者们常把文化人类学称为社会人类学,或把社会人类学视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社会工作在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观察到的人的行为来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及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却永远是描述全部的人的行为和解释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因此,它不仅对世界上处在不同社会阶段的人类的行为进行研究,而且也分析研究当代社会中人的行为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原因。在这一点上社会工作与文化人类学接轨。当然二者的紧密联系并不能掩盖它们本身的特色与独到之处,尽管二者都密切关注并研究,但研究视角却不尽相同,比如社会文化人类学一般侧重研究文化传统及其内容,而社会工作侧重研究行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全面把握,既看到二者在产生背景、研究对象和范围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差异,又不能忽视二者的共同之处。

动物学导论论文2500字

海洋大型浮游生物——水母 摘要: 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还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水母大规模出现。 引言: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动物,成千上万的生命在地球上生存,海洋里的浮游生物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水母这种大型的海洋浮游生物就有250多种!可是近年来,英国大片水域出现大规模水母,这种反自然的现象是不是在预示着一场灾难呢? 水母(英文:Jellyfish)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肉食动物, 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已知道的约有200种。或指立方水母纲(Cubozoa)的种类,该纲以前认为是钵水母纲的一目。水母一词广义也指具水母型(钟形或碟形)的刺胞动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 (包括僧帽水母)和不属钵水母纲的栉水母和海樽。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以柄栖附于海草及其他物体上)。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Stauromedusae)。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气磨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科学家们曾经模拟水母的声波发送器官做试验,结果发现能在15小时之前测知海洋风暴的信息。水母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体内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水,根据伞状体的不同做分类:有的伞状体发银光,叫银水母;有的伞状体则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有的伞状体仿佛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有的宛如雨伞,叫做雨伞水母;有的伞状体上闪耀着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因为水母没有呼吸器官与循环系统,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获的食物立即在腔肠内消化吸收. 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 我国常见的约有8种,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 水母的身体构造 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水母具有三胚层,最外是表皮层(epidermis),最内层则是胃皮层(gastrodermis),由胃皮层构成一简单的体腔,只有一个开口,兼具口及排泄的功能,在表皮层及胃皮层之间的则是中胶层(mesoglea)。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附件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 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60 课内实验时数:24 学分:2.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科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等,并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表示“了解”;表示“理解”或“熟悉”;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第一节动物学概论的发展简史 动物学概论的有关概念;研究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动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 重点:学习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及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难点:

分支学科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简述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思考题:如何才能学好动物学概论?第二节动物分类系统 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生物界的划分△;动物分类系统;动物进化路线○;动物学领域主要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重点:动物分类系统 难点: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作业:主要的动物分类系统有哪些?思考题: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功能;动物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凋亡△;细胞修复△;细胞再生○。 重点:动物细胞的结构难点: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演示法作业: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第二节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化 动物细胞的周期;动物细胞的分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G 1期的特点○;S 期的特点○;G 2的特点○;动物细胞分化的特点。 重点:动物细胞的周期难点:动物细胞的分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动物细胞的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第三节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组织;动物的器官;动物的系统;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动物体的结缔组织类型○;动物体的肌肉组织类型○;动物体的神经组织传导方式和传导原理△。 重点: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组成难点: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宋会兴 论文题目: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班级:景观建筑设计13级2班 学生姓名:黄显洋 学号:20135446

2014年1月20日 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摘要:富顺西湖位于富顺县城内西北隅,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西湖原是钟秀、神龟、五府、玛瑙诸山雨水汇流的自然洼地。夏季荷花盛开,是居民和游人休憩玩耍的好地方。但由于缺乏管理,大多数的时间里西湖环境十分差。如果对西湖进行景观的规划,加强管理,势必增加游人数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谐 1富顺西湖历史及景观现状分析 1.1历史 早在宋代即已疏凿,砌石为堤,隧成湖泊,“湖阔六七里”。经历代培修点缀,先后修建有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湖面逶迤,亭榭呼应,曲桥钩连,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画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摆设筵席,宴请佳宾。解放后,西湖周长尚有1680米,水面51亩。1984年,富顺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改建了钟秀山、五府山之间的石平桥、为平拱结合的3孔龙风石桥;加宽改建了西湖影院通五府山的石桥;又从泊船嘴修通了连接湖心新修的碧波亭、红蕖榭的九曲桥。桥岸相接处,是一座亭亭玉立的西子姑娘雕像,脚踏荷花,手提花篮,目视湖中红荷碧叶,婀娜多姿。游人可越过西子姑娘、由九曲桥至亭、榭品茗悠叙,观赏风光。碧波亭是一座中西式园林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亭上有一幅对联:“异代人材辉泽畔;千秋月魄照湖心。”显然是赞扬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邑人刘光第。前面则是宽敞明亮的红蕖榭,两条蛟龙缠绕柱上,各呈欢状,柱上也有一幅对联“红荷映日绿柳迎风物象柳

植物学论文

植物与人类关系 自远古以来,人类就与植物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人对植物的依赖是人人皆知的,植物作为第一生产者,吸收大地的养份、太阳的光辉、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经雨露滋润,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氧气,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生产出各种食物、营养物质、药品和木材。植物是人类呼吸中的需要的氧气来源。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氧气,净化环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 一.食品作物 有人把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大豆、豆类、甜菜、甘蔗、花生、马铃薯、薯芋、木薯、椰子、香蕉列为世界15种重要食用植物,也有人把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玉米作为谷类粮食作物的5大台柱。 (一)禾谷类粮食作物 禾谷类粮食作物出自禾本科植物,这个科包括约660多个属,近10000种,我国有225个属,约1200个种 1.稻:在禾谷类和所有粮食作物中,稻谷的栽培面积和消耗量首屈一指。全世界人口的60%用水稻当粮食,摄取的能源中有30%直接来自水稻。由于长期栽培和选育的结果,稻的品种已发展到7000多个。稻分为陆稻、水稻两大类。普通的稻米含有水分12%,纤维素0.2%,蛋白质7.5%,脂肪0.5%,无机盐0.4%,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含79%,其他的还含有微量的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2.麦类:特别是小麦是水稻以外被人来食用最多的禾谷类植物。麦类植物包括小麦、大麦、燕麦等三个不同属的植物。小麦属植物约有15个种,最主要的是普通小麦;大麦属植物约有16-20种,最主要的是普通大麦;燕麦属植物约有50种,最常见的是普通燕麦。 (二)非禾本科植物 属于非禾本科植物的粮食作物,可以列出一张长的名单,其中主要有豆科植物中的大豆、蚕豆、豌豆、扁豆、豇豆、菜豆、花生,茄科中的马铃薯,大戟科中的木薯,旋花科中的甘薯,薯芋科中的山药,芭蕉科中的香蕉等等,也已成为世界人民不可少的粮食作物。 浓缩油植物 在整个植物界中,从菌藻植物、苔藓植物一直到种子植物,都含有植物油。从现在世界上的产量来看,占重要地位的食用油植物为大豆、花生、棉、椰子、向日葵、油棕、油菜、芝麻、玉米、油橄榄。根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可将油菜分为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埃塞俄比亚芥菜四大类,后者种植面积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种植前三种类型的油菜。 2.蔬菜植物 研究发现,蔬菜中有许多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相关的植物化学物质、酶等都是有效抗氧化剂,所以蔬菜不仅是低糖、低盐、低脂的健康食物,同时还能有效的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损害,同时蔬菜还对各种疾病起预防作用。十字花科甘蓝类蔬菜:如青花菜、花菜、甘蓝、叶甘蓝、芥兰等含有吲哚类萝卜硫素、异硫氰酸盐、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对防治肿瘤、心血管病有较好的作用,特别是青花菜。豆类中,如大豆、毛豆、黑豆等所含的类黄酮、异黄酮、蛋白酶抑制剂、肌醇、大豆皂苷、维生素B,对降低血胆固醇调节血糖,减低癌症发病及防治心血管、糖尿病有良好作用。芦笋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叶酸,对防止新生儿脑神经管缺损,防肿瘤有良好作用。

人类学期末论文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论文 题目:基于生态系统模式视角下浅谈家庭 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影响 指导教师:李晓芳 学生姓名:张锦滨学号:20153320143 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完成时间:2017年6月10 日 2017年6 月10日

目录(黑体四号) 中文摘要 (3) Abstract (3) 正文 (4) 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4) (一)家庭的涵义 (4) (二)家庭的类型 (4) (三)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5) 二、家庭在各个生命周期对人的主要功能的表现 (6) (一)处于形成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6) (二)处于成长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6) (三)处于成熟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7) (四)处于衰老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7) 三、个体对家庭的影响 (8) (一)个体影响家庭的形成 (8) (二)个体影响家庭的结构 (8) (三)个体影响家庭的文化 (9) 四、建立和谐家庭的对策 (9) (一)发挥良性家庭文化的作用 (9) (二)建立有效的家庭沟通系统 (10) (三)加强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体功能的认识 (10) 参考文献 (11)

基于生态系统模式视角下浅谈家庭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影响 摘要: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存在单位,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和群体形式。家庭不仅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社会与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密切的联系。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模式的思考方法,以核心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家庭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在家庭形成,成长,成熟和衰老等生命周期中人的行为的表现,同时对社会中存在的特殊家庭和病态的家庭结构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如何在新型社会中完善家庭结构,增强家庭的功能性,实现人与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庭家庭生命周期人类的行为生态系统模式 Abstract: Family as the existence of the most basic unit of society,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important form of system and the community .Family is not only for living in one of the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Family, society and individua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Model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inking method to the nuclear famil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fami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family formation, growth, maturation and aging life cycle, such as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behavior, and exists in the society of the special family and morbid family structure model were analyzed, and trie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family in the new social structure, enhance the functional sex of the family,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and among people and family and society. Key words:family family life cycle Human behavior Ecosystem model 人是在社会中生存而离不开社会。作为一个人,我们身上体现着鲜明的社会性,我们的性别,行为规范都是社会所赋予的。所以有人会说,是社会让我们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成为真正的人。而人最早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性应该是在家庭这个摇篮中。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元素,不仅承载着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活动需求,同时也在不断塑造人的社会性。家庭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一生下来就在家庭这个环境中生存,当然这里不讨论比如狼孩等个别一生下来就不被社会“熏陶”的“人”。可见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在人出生后就开始伴随并不断强化。而家庭随着个体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每个发展阶段的家庭对人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家庭结构也影响着人的发展。 本文以家庭作为人的活动载体,用生态系统模式的思维方法,通过家庭与个人的相互影响,重点论述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对家庭的反作用,试图探讨更为合理的、和谐的家庭与人的关系。

动物学论文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胸骨比较 摘要脊椎动物骨骼系统演变的趋势是由软骨变为硬骨,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备到完备。 鱼类没有胸骨。从两栖类开始有胸骨出现,但无足目和有尾目中的一些种类也不具胸骨。两栖纲动物处于由水栖转向陆生过渡的地位,骨骼系统已具备比鱼纲更大的坚固性和灵活性。爬行纲动物的骨骼系统比两栖纲更加坚固。鸟纲动物的骨骼是以轻而坚固为最大特征的。哺乳纲动物的骨骼十分坚固,骨化程度很高,是对于陆地生活更进一步的适应。 关键词脊椎动物骨骼系统胸骨 脊椎动物骨骼系统演变的趋势是由软骨变为硬骨,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备到完备。一般脊椎动物骨骼系统可分为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和肋骨)和 附肢骨骼(包括带骨漕骨或肢骨)。下面就中各纲动物胸骨作一下比较。 两栖纲 两栖类开始有胸骨出现,但无足目和有尾目中的一些种类也不具胸骨。有尾两栖类中具有胸骨者,也只是一块简单的软骨板。无尾两栖类开始有较发达的胸骨。蛙的胸骨包括位于上乌喙骨前方的肩胸骨和位于上乌喙骨后方的胸骨体及剑胸骨。蟾蜍缺前方的肩胸骨。两栖类尚无明显的肋骨,故胸骨不与脊柱相连,而仅和肩带相接。 爬行纲 蜥蜴的胸骨为位于腹中线的一块软骨板,两侧与数对肋骨相连。膜原骨除锁骨外,另有间锁骨(即上胸骨),把锁骨和胸骨连接起来。大多数爬行类皆有间锁骨,这块骨片一直保存到原始哺乳类。 鸟纲 鸟类的胸骨特别发达,是飞翔肌肉的起点绝大多数鸟类的胸骨中央具高耸的龙骨突,以扩大胸肌的附着面。这类具尤骨突的鸟在分类上归入突胸总目,不善飞翔的少数鸟,如鸵鸟类,胸骨扁平,无龙骨突起,分类上归入平胸总目。 哺乳纲 哺乳类的胸骨包括一系列骨片,最前一节为胸骨柄,中间各节称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胸骨。剑胸骨末端接一宽而扁的软骨,称剑状软骨。善于飞翔的翼手

动物学课程实习报告

动物学课程实习报告 动物学课程实习报告 一、报告人详细资料: 学校:广东海洋大学。 学院:水产学院。 专业:海洋科学班级:海科1101 姓名:王俊鹏。 所属小组: B 组 学号:[1**********]0 实习地点:白蝶贝自然保护区、南三岛、兴海楼 时间:2019年5月7日~5月20日。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习要求学会并掌握潮间带动物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所采集到的标本特征,用所学的动物学知识对其进行初步分类(即高级分类阶元门、纲的分类)。掌握动物分类学知识,对常见动物标本作进一步分类,并能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掌握动物标本的一般制作方法——浸泡法,剥制法。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及实验技巧。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三、生物种类: 星虫动物门: 星虫 身体柔软,长筒状,形似蠕虫,不具体节,无疣足,亦 无刚毛。一般体长约10厘米,最大的可达30?40厘米。营底栖穴居生活。体前端有一细长能伸缩的吻,是摄食和钻穴的辅助器官。吻前为口,口的周围有触手,展开似星芒状,因而称为星虫。 腔肠动物门: 珊瑚纲柳珊瑚 通常生长在海流稍强的砂底和礁石交界处,附著在坚硬 的底质或平坦的礁石上 钵水母纲水母

水母又叫做海蛰,是一类很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水母的 身体柔软,没有坚硬的骨骼。整个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圆形的伞部,下部垂挂着许多须状物,称作腕或触手。在海水中,水母像是一团团半透明的胶状体,似成形又未成形,时起时落,随波荡漾。 海鳃目海笔 海笔和珊瑚一样,隶属腔肠动物门,它是八放珊瑚中极 为特化的一类,最大的个体可高达一公尺。由於外形和中世纪所使用的鹅毛笔相似,故而得名。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沙蚕 体长圆柱形,两侧对称、后端尖,具许多(80?200多个)体节。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发达,由口前叶和围口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躯干部有许多结构相似的体节,每个体节两侧具外伸的肉质扁平突起,即疣足。尾部为虫体最后 1 节或数节, 亦称肛节, 具一对肛须、肛门开口于肛节末端背面。刚毛有毒腺,刺到皮肤有红肿疼痛的现象。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帽贝科嫁? 贝壳呈斗笠状。壳长一般2?4厘米,壳高约为壳长的三 分之一。壳周缘呈长卵圆形。壳质薄,色多变,通常为锈黄色。壳内面银灰色,具光泽,能透视壳面色彩。壳顶位于近前方,常磨损。 骨螺科疣荔枝螺 贝壳呈卵圆形,一般高33mm宽21mm壳面布有疣状突起,壳色灰白,突起为黑灰色。生活在潮间带中潮区的上区岩石缝内。 骨螺科黄口荔枝螺 形似疣荔枝螺而大,高70 毫米。壳面具细而低的螺肋,肩部具结节。壳黄褐色,有纵走紫褐色花纹。壳口内黄色。栖于低潮区。 骨螺科焦棘螺 贝壳表面具有雕刻纹和各种突起物。前沟比较长。多数生活在浅海泥沙、岩石或珊瑚礁间。 骨螺科红豆荔枝螺

生态学小论文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全球气候变 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课程名称 现代生态学原理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年 级 2013级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刘志方 学 号 2013112032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 ——以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生态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昆 虫生态、动物生态、水文生态等的影响,来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 势,得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层次、时-空尺度、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均有较大的转变, 并对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生态学;全球气候变化;特点;趋势 1 引言 现代生态学已普及到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门具体学科和领域。现代生态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分子、细胞等微观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宏观层次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生态学研究的范畴也从分子、基因、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至全球。按生物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遗传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按生物类群分为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按生物栖息地来划分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按生态学应用的类型分为农业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和经济生态学。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创造物质财富的直接结果。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分析现代生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从而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2 研究案例 2.1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可能对红树林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如气温升高的影响可能改变其大规模的分布、林分结构与提高原有红树林区的多样性,以及促使红树林分布范围将扩展到较高纬度盐湿地区,这会使原先没有红树林的地区变为适宜红树林生长;此外,全球变化对森林植物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气候可通过直接和问接作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最基本生态因子。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淋溶作用和微生物活性,从而对凋落物分解动态产生显著影响。例如,气温升高可使凋落物分解率增加4%~7%,Pausas等对地表和不同土层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研究表明,相对较高的地表温度更有利于凋落物的分解.Vitousek

珍稀植物鉴赏论文

珍稀植物鉴赏论文 ——梧桐 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自古就被看重。中国梧桐也是中国所特有,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我们的梧桐。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班.***.2011****) [摘要]: 梧桐树高大挺拔,生长快,寿命长,可达百年以上。发叶较晚,而秋天落叶早。梧桐与美好的人格息息相通,发展成人格的象征符号。梧桐也是上好的琴材,古人常把心声寄托与梧桐。 [正文]: 梧桐:别名青桐、桐麻。 英文名:Phoenix Tree 门:被子植物。 科:梧桐科。 原产:中国。 形态: 叶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30厘米,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脉7条,叶柄与叶片等长。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50厘米,下部分枝长达12厘米,花淡黄绿色;萼5深裂几至基部,萼片条形,向外卷曲,长7-9毫米,外面被淡黄色短柔毛,内面仅在基部被柔毛;花梗与花几等长;雄花的雌雄蕊柄与萼等长,下半部较粗,无毛,花药15个不规则地聚集在雌雄蕊柄的顶端,退化子房梨形且甚小;雌花的子房圆球形,被毛。蓇葖果膜质,有柄,成熟前开裂成叶状,长6 -11厘米、宽1.5-2.5厘米,外面被短茸毛或几无毛,每蓇葖果有种子2-4个;种子圆球形,表面有皱纹,直径约7毫米。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简介: 梧桐在南北各省,从海南岛到华北地区均产之。也分布于日本。多为人工栽培。好生于温暖湿润的环境;耐严寒干旱及瘠薄。夏季树皮不耐烈日。在砂质土壤上生长较好。木材轻软,为制木匣和乐器的良材。种子炒熟可食或榨油,油为不干性油。树皮的纤维洁白,可用以造纸和编绳等。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称刨花,润发。叶做土农药,可杀灭蚜虫,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抵抗性。 我国产两种梧桐,一是梧桐,一是云南梧桐。云南梧桐树皮粗糙,呈灰黑色,叶缘一般三裂。中国梧桐树高大魁梧,树干无节,向上直升,高擎着翡翠般的碧绿巨伞,气势昂扬。树皮平滑翠绿,树叶浓密,从于到枝,一片葱郁,显得清雅洁净极了,难怪人们又叫它“青桐”啦。“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这两句诗,把中国梧桐的碧叶青干,桐荫婆娑的景趣写得淋漓尽致。中国梧桐也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点缀于庭园、宅前,也种植作行道树。

文化人类学论文

关于藏族婚姻制度的学习 关于当今世界存在的一妻多夫制,即藏族的一妻多夫婚俗无论从文化影响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最为引人注目。 对于任何一种生命,其生物特性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共同决定了其生存方式。是一些因素导致该物种中不同种群生存方式的不同,因为同一物种中不同种群的生物特性是基本相同的。 一妻多夫制 一般观点认为,“所有亲属和婚姻系统中都有一个明确其乱伦禁忌的基本核心”,这对构建一个社会结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以达尔文主义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和“灵长类动物” ,人类是最不倾向于多夫制度的物种之一。从这种观点出发,人类多夫制之特别稀少就不奇怪了。 一妻多夫制的起源 关于一妻多夫制的起源,有两种矛盾的观点。恩格斯很早就提出“群婚残余论”,他指出:印度-西藏的多夫制,也同样是个例外。有学者提出假设,西藏及其周边的一妻多夫制、印度南部及斯里兰卡的一妻多夫制,很可能源于古代印度。有学者认为“在某种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 作为一种适应,一妻多夫制能够产生出来而不依赖于历史的延续。” 从逻辑上讲,以下三条是不争的公理: 一、多夫多妻制(群婚)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现象; 二、一夫多妻制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一妻现象; 三、一妻多夫制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一妻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发

现,这四种婚姻制度之间的关系:始于原始混乱的性关系(多夫多 妻),终于一夫一妻;在特定条件下所发生的特殊变化,一妻多夫既可能是原始群婚残余,也可能是从一夫一妻转化过来的。 由于藏族历史上没有实行过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所以藏族的一妻多夫可能源于:原始群婚残余使得一妻多夫一直存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生存环境、经济制度)促使一夫一妻部分地转化成一妻多夫。 藏族婚姻 藏族实行严格的血缘外婚制。凡父系血亲的男女,绝对禁止通婚和婚外两性关系,否则要遭受严厉的惩处。姨表、姑舅表之间也禁止通婚。一夫一妻制是藏族的基本婚姻形式,但也有古老婚俗的残存。藏族婚俗演进状态的痕迹显著。 多偶制与单偶制并存的婚制 藏族的青年男女,多通过婚前的情侣和着桑关系建立感情,然后缔结婚姻关系。但是,正式结婚有的是以当事人的意志为主,有的则以父母的意志为主。以父母意志为主的婚姻,有的是拒绝当事人的要求,由父母为其另选配偶;有的父母通过媒人说合,缔结秦晋之好。不管通过何种途径结婚,藏族各地一般遵循以下原则:禁止近亲联姻,讲究门当户对,索取彩礼等是结婚的必要条件。婚礼选择吉日良辰举行,由男方请喇嘛占卜决 定。结婚仪式隆重、热烈,男女双方要在佛 像前磕头才算婚姻成立。 多偶制与单偶制并存,是藏族婚姻的另一大特点。多偶制婚,包括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两种。多偶婚家庭占家庭户的比例不大,而且各地也有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