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算天数

巧算天数
巧算天数

巧算天数

1 例1:2009年1月1日是星期四,请问2009年2月1日是星期几?

练习:(1)2009年6月1日是星期一,请问2009年7月1日是星期几?

(2)根据例题1中的条件,请问2009年8月1日是星期几?

例2:某年的8月份有5个星期天,这年的8月1日是星期几?

练习(1)某年8月有4个星期天,这年8月1日是星期几?

(2)某年4月有4个星期天,这年4月1号是星期几?

例3:一条毛毛虫从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度增加一倍,24天能长到20厘米。

2 当他长到5厘米时,需要几天?

练习:(1)一条毛毛虫从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大一倍,20天能涨到40厘米。

当它长到10厘米时,需要几天?

(2)如果一条毛毛虫24天能长到80厘米,那么当它长到5厘米时,需要几天?

例4:王奶奶家里现在有12枚鸡蛋,她还养了一只能一天下一枚单的老母鸡。

如果王奶奶一家一天吃2枚鸡蛋,那么她的鸡蛋可以连续吃多少天?

练习:(1)王奶奶家里现在有10枚鸡蛋,她还养了一只能一天下一枚蛋的老母鸡。如果王奶奶一家一天吃3枚鸡蛋,那么,她的鸡蛋可以连续吃多少天?

(2)如例4,如果王奶奶家里现在有15枚鸡蛋,那么她的鸡蛋可以连续吃几天?

例5:一本书共200页,小明准备连续若干天看完它,且每天阅读的页数不一样,

3 若小明在这几天内每天都看书了,那么小明最多需要几天就可以看完这本书?

练习:(1)一本书共180页,小明准备连续若干天看完它,且每天阅读的页数不

一样,若小明在这几天内每天都看书了,那么小明至多需要几天就可看完这本书?

(2)一本书共710页,小明准备连续若干天看完它,且每天阅读的页数不一样,

若小明在这几天内每天都看书了,那么小明至多几天就可看完这本书?

三年级天数计算

“计算经过天数”几点教学思考-------------- 相信很多三年级老师也和我一样,正面临着如何教学生计算经过天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计算经过天数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算头不算尾; 2、两头算; 3、算尾不算头。 这三种情况在具体问题中视情况而定。 比如:苏教版国标教材配套的《评价手册》第13页就有这样一道习题: 第29届夏季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8月23日在北京成功举行。奥运会举行了多少天?根据题意,我们不难判定“两头算”。列式:23-8+1=16(天) 可关键是如何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减了8又加上1”的问题。如果我们借助月历表来理解的话,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日一二三四五六 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30 31 从表上不难看出:如果从23天里去掉前8天,那么8日这一天显然也被去掉了,这样完全不符合题意了。如果我们要把8日这一天也算上,就要加1天。实质上就是去掉7天。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是不是更直观更清晰? 教材上还要求算出农作物的生长期。下面,我以“求水稻的生长期”为例说说我是怎样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的。表格中水稻的信息如下: 水稻:播种日期5月5日 收割日期10月16日 生长期()天 我的理解:求水稻的生长期应该是算头不算尾的情况。我带领学生一起分三步去做:先整理出水稻的生长周期,然后分段逐月统计数据,最后累计数据。 生长期:5月5日~10月15日. (5.5~5.31)(6月)(7月)(8月)(9月)(10.1~10.15) ↓↓↓↓↓↓ ? 30 31 31 30 15 【先求五月份生长多少天】:31-5+1=27(天) 【再算出整月的天数】:30+31+31+30=30*4+2=122(天) 【最后将三部分和起来】:27+122+15=164(天) 特别是整理月段后,我让学生标出整月天数和从1日起算起的天数,将不好确定的这段天数用“?”标出来,待后面列式重点解决。这样分三大步整理后,学生对较复杂的求经过天数的计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程序清晰、步骤有序的构架。

四年级数学巧算练习题(一)汇编

771+29+115=411+89+48=426+174+7=44+420+56=230+570+195=414+286+25=345+355+47=32+868+6=238+562+117=402+298+127=12+290+88=265+435+231= 346+354+58= 82+218+229= 524+76+254= 112+788+77= 388+212+63= 151+149+618= 216+284+488= 36+564+382= 25+737+75= 202+198+181= 202+198+366= 11+267+89= 270+430+102= 417+83+357= 370+30+140= 595+205+171= 314+586+87= 217+183+323= 193+407+312= 290+210+177= 76+824+69=

176+124+394=152+148+133=699+201+72=502+298+16=181+519+230=9+391+591=179+421+228=85+446+15=46+254+305=477+123+136=285+515+19=451+49+142= 8+192+443= 261+339+225= 517+83+340= 92+408+284= 85+766+15= 56+111+44= 400+500+84= 262+138+431= 350+50+123= 481+219+19= 223+377+149= 72+328+385= 77+423+314= 174+26+711= 69+192+31= 25+175+737= 336+364+282= 9+191+612= 223+277+372= 132+368+424= 468+432+74=

四年级数学巧算练习题(三)

25×5×4=5×30×6=80×74×5=5×6×5=57×10×6=4×62×5=7×8×5=97×10×9=59×50×6=50×26×6=57×10×9= 25×6×5= 85×60×5= 20×78×3= 15×35×2= 71×2×5= 30×66×2= 15×20×2= 43×75×4= 41×50×2= 99×8×5= 30×60×2= 30×84×2= 5×80×2= 50×88×4= 5×36×8= 50×6×4= 35×40×2= 10×32×7= 61×30×3=

77×25×8=45×75×4=91×30×3=69×60×5=49×10×3=97×20×2=3×14×5=60×50×5=91×12×5=5×50×8=10×74×2= 50×68×4= 7×50×8= 35×45×2= 5×15×4= 75×50×6= 25×25×4= 50×6×8= 50×30×8= 2×26×5= 5×50×4= 10×60×7= 97×10×5= 23×25×2= 25×78×4= 89×15×2= 23×10×4= 10×88×7= 30×58×3= 91×75×4=

61×10×9=5×20×3=10×92×7=10×92×5=80×40×5=3×10×3=61×4×5=10×84×3=93×45×2=50×6×6=51×16×5= 16×38×5= 2×30×5= 13×10×2= 95×10×5= 45×46×2= 95×50×2= 45×38×2= 10×52×9= 75×68×8= 67×10×7= 20×8×4= 50×14×8= 30×92×2= 19×25×2= 59×40×5= 37×20×3= 25×50×8= 25×18×5= 60×38×5=

存货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 简介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年初余额+年末余额)/2 也即,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360/(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360*存货平均余额)/销售成本={360*[(年初余额+年末余额)/2]}/销售成本 存货周转分析指标也可用于会计季度和会计月度等的存货周转分析。将360天对应的计算数值转换为90天和30天分别对应的计算数值即可。具体转换可参考例二。 存货周转次数也称存货周转率。 例一(年度) 甲公司2007年度产品销售成本为200万元,期初存货为50万元,期末存货为30万元。则: 存货平均余额=(50万元+30万元)/2=40万元 存货周转率=200万元/40万元=5次 存货周转天数=360天/5次=72天 例二(按实际销售天数) 乙公司2008年6月的销售成本为80万元,存货期初额为150万元,6月当期存货130万元。则: 存货平均余额=(150万元+130万元)/2=140万元 存货周转次数=80万元/140万元=0.5714次 存货周转天数=30天(因为只有6月1个月)/0.5714次=52.5天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等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而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则变现能力越差。 存货周转天数的意义 存货周转天数这个数值是越低越好,越低说明公司存货周转速度快,反映良好的销售状况。该比率需要和公司历史上的数据及同行业其他公司对比后才能得出优劣的判断。存货周转天数加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再减去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即得出公司的现金周转周期这一重要指标。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巧算练习题计算题四年级试卷.doc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巧算练习题计算题四年级试卷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巧算练习题计算题一 巧算: ① 125×34×8 ② 7500÷25÷4 ③ 3737×11÷37 ④ 48×99+48 ⑤ 635-237-163 ⑥ 76×51-76 ⑦ 512-367+88 ⑧ 817-(349+217) ⑨ (34+34+34+34)×25 ⑩ 36+36×27-36×8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巧算练习题计算题二 一、口算: 6300÷90= 7200÷80= 4200÷60= 6300÷900= 7200÷800= 4200÷600= 二、判断: (1)46÷34=(46÷25)÷(34÷25)() (2)98÷2=(98-35)÷(2-35)()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24000÷125÷8 4800÷50÷2 四、上海市正在举行科技小制作展览会。一共有3600件作品参加展览。全市共有240个学校参展,平均每个学校有多少件作品参加展览?(用两种算法巧算)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巧算练习题计算题三

一、口算: 1800÷36= 4700÷50= 9000÷36= 8000÷32= 27000÷45= 43000÷86= 二、判断: (3)100÷3=(100×100)÷(3×100)() (4)17×5=(17×3)×(5×3)() (5)14000÷4000=14÷4=3……2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9000÷36 4050÷25 27000÷108 7500÷125 (两种方法) 7500÷125 1200÷(12×4)7200÷(36×25)

如何计算考勤

如何计算考勤 篇一:考勤计算方法 考勤计算方法 一考勤名词解释及计算方法1.公休天数是指当月应休假天数。4天休当月法定假日国庆、五一、婚假等。如5月份公休天数的计算方法为4天工休1天法定假日5天。 2.应出勤天数是指本月应出勤正常上班的天数当月天数公休天数本月应出勤天数。如5月份应出勤天数计算方法为当月31天公休5天本月应出勤天数是26天。 3.计薪天数即指应出勤天数。 4.出满勤是指员工上班天数等于应出勤天数。注当月休婚假、丧假等非常规假期也应视为出满勤。 5.日薪资率是指员工每天的薪资数月薪资标准÷应出勤天数日薪资率。如某位员工的月薪资标准是2000元本月应出勤天数是26天刚该名员工的日薪资率为2000元÷26天7 6.92元/天。 二有7天培训期的新入职员工的工资计算方法1.7天培训期的工资培训期工资标准÷应出勤天数×7天2.培训期之外的工资试用期工资标准÷应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培训期7天。 3.有7天培训期的新入职员工的工资7天培训期的工资期工资标准÷应出勤天数×7天培训期之外的工资试用期工资标÷应出勤天数×应出

勤天数培训期7天。 三请假、辞职员工工资的计算方法1.请假应扣工资月薪资标准÷应出勤天数×请假天数。 2.请假应发工资月薪资标准月薪资标准÷应出勤天数×请假天数。 3.辞职应发工资月薪资标准÷应出勤天数×出勤天数。 篇二:关于员工考勤计算办法 关于员工考勤的执行办法 我司执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综合工时制办法:每周工作48小时,每日工作8小时,日工作不足8小时作调节加班钟补足。 一、关于入职 1、入职当月及离职当月按月休4天计算,不享受带薪例假福利,月末前离职的 员工不享受全勤工资。例如:小明,月工资1200,8月共31天,月初:8月3日入职,8月应出勤27天,休息4天(不含国家法律规定的假期),小明实际出勤25天,休息4天,则其工资为:1200/27*25=1111.1元;若其9月10日离职,中途休息一天,则其工资为:(1200-50)/26*9=398元; 2、入职次月员工考勤按当月天数计算,可享受周休一天的带薪假福利,例如: 小明,月工资1200,其中全勤奖50元,8月3日入职,9月工资计算方法:9月应出勤26天,休息4天(不含国家法律规定的假期),小明实际出勤25天,请假1天,休息4天,则其工资为:

四年级速算与巧算练习题

速算与巧算练习题 1计算 (1)9+99+999 (2)479+478+477+476+481+482 (3)326+289+74-189 (4)354+(146-78) (5) 735-(335-287) (6)735-487+187 7、4×13×25 8、56×125 9、232×45+232×55 10、825÷25 11、9999×9999+19999 12、25×64×125 【模仿提升】 1、99999+9999+999+99+9 2、9+98+997+9996+99995 3、80+81+82+83+84+85 4、998+999+1000+1001+1002 5、1306-889-306 6、2426-589+74+889 7、564-(212-236) 8、639+(410-239) 9、632-385+185 10、458-889+1889 11、37×5×20 12、25×32×125 13、125×88 14、79000÷125÷8 15、153×54+71×46+82×46 16、32×29?18×32?32 17、12345+23451+34512+45123+51234 ++++ 例1. 计算889899899989999

例2. 计算:20191817161514134321 +--++--+++--… 例3. 44425? 例4. 375480625048?+? 例5. 计算:333333333333? 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678354322++() (2)283147171653+++ (3)38437184-+() (4)29041327173-- (5)653197- (6)12517125?- (7)23599? (8)()130052013-÷ ( 9)672118218579?+?+? (10)222222999999? (11)399999399993999399393+++++ (12)201918174321-+-++-+-… (13)8888125? (14) 34534515015÷

经过天数的计算类型

天数的计算(一)计算多少天 一、关于天数的计算大致可分为两类: 1.一个月以内天数的计算; 2.跨月份的天数计算。 在计算天数时,我们遇到的基本上是如上两类问题。下面将对上述两类问题分别给出对应的例子: (1)儿童画展从星期几开始?到星期几结束?一共展出几天?出差多少天? 从(1),我们可以发现,儿童画展的起始日期与结束日期都在同一个月内。因此,计算这样的天数只需要在一个月里面进行计算就可以了。这一类问题,我们叫做“一个月以内天数的计算”; (2)5月5日妈妈出差回来,回来那天是星期几?共出差几天? 从(2),我们可以发现,妈妈出差的起始日期与结束日期不在同一个月内。因此,计算这样的天数需要跨越一个月去思考。这一类问题,我们叫做“跨月份的天数计算”。值得一提的是,“跨月”可以是跨一个月,也可以是多个月。 在计算的时候,我们需要先让学生数几段天数,然后组织孩子发现规律,从而得出“天数=结束日期-起始日期+1”的数量关系。至于为什么是这个数量关系,我们也可以通过日历和数量关系式给学生做出解释:如下图的日历 要求儿童画展一共开了多少天,我们只需要用“20-14+1=7(天)”就可以了。但是在解释为什么要“+1”时,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们:“20表示的并不是20号那一天,而是从4月1日到4月20日一共20天”,“14表示的是从4月1日到

4月14日一共14天”。可是14号当天画展已经开始了。如果用20-14,则把14号当天也减掉了,因此要把这1天补回来。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这样分析,相信学生就会明白为何要“+1”了。 如果日历不在身边,我们同样是可以数的,不过此时,我们要注重一些技巧——分开来数。什么是“分开来数”呢?就是以月为单位,分别数出每月的天数,再求和。如下图例子: 妈妈5月5日出差回来,请问一共出差了几天? 这个题中,妈妈出差的天数,从4月跨到了5月,那我们在计算天数时,可以先数出4月出差了多少天,再数出5月出差了多少天。再加起来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实际上是把“跨月的天数计算”转化成了两个“一个月内的天数计算”问题。接下来只需要分别计算出“每个月出差的天数”(方法同“一个月内天数的计算”)就可以了。 二、星期几的计算 (1)2012年2月1日是星期三,小平3月2日过生日,这一天是星期几? 分析:关键是要弄清楚“不同的起始点,对应的天数就会发生变化”如: 1.以“周三”为起始点 以2月1日星期三为周期开始的第一天,那么我们的周期应该是: 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周一、周二 因此当用31÷7=4(周)…… 3(天)时,我们就要从周三开始数3天。 2.以“周四”为起始点

四年级巧算专项练习

四年级巧算专项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24分) 49×102-2×49 125×76×8 8.33-2.43-4.57 103×32 6.7+2.63+4.3 41000÷8÷125 5824÷8×(85-78)840÷28+70×18 二、简算题(每道小题5分共25分) 794-198 68×25 6756-193-207 72×125 97×360+3×360 五、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5分共10分) 1. 从978里减去126的5倍,差是多少? 2. 1560除以一个数商是26,求这个数?

(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解出来.) 六、应用题(1-2每题7分, 第3小题8分, 共22分) 1. 一个服装厂5天生产西服850套,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生产西服多少套?(一 个月按30天计算) 2. 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2筐梨,每筐苹果38千克,每筐梨42千克,商店共 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3. 某工地需水泥240吨,用5辆汽车来运,每辆汽车每次运3吨,需运多少次才能运完?(用两种综合式解答) 一、口算题(每道小题4分共16分) 1. 0.1×100= 7.2÷10= 93÷100= 0.25×1000= 2. 159+61= 600÷20= 78+222= 3. 17×11= 0.4+7.5= 4. 7600÷400= 480÷120= 1000÷8= 四、简算题(每道小题5分共10分) 384+98×25×4 2. 724×26+24×724 五、计算题(每道小题5分共10分) 9846-87×(360÷60) 508×345÷(1526-1521)

小学四年级数学 运算定律例题及练习(速算、巧算)

运算定律练习题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8×25×4 42×125×8 25×17×4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125×88 44×25 125×24 25×28 (3)加法交换律:a+b=b+a (4)加法结合律:(a+b)+c=a+(b+c) 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正用练习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 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25×41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思考题:(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25÷25 =(325×4)÷(25×4) =1300÷100 =13 【练一练1】(1)450÷25(2)525÷25(3)3500÷125 (4)10000÷625(5)49500÷900(6)9000÷225

(完整word)四年级数学巧算练习题(二)

54×68-24×68=753×59+753=89×30-29×30=981×9+981=605×89+605=89×3-79×3=45×29-15×29=665×89+665=97×64-77×64=71×12-1×12=67×2-27×2= 917×49+917= 64×8-34×8= 224×49+224= 68×28-38×28= 54×35-34×35= 85×43-65×43= 53×16-23×16= 94×57-44×57= 63×6-13×6= 15×69+15= 99×30-79×30= 50×11-20×11= 98×86-48×86= 949×59+949= 67×62-27×62= 44×13-14×13= 83×94-33×94= 744×19+744= 92×77-82×77=

70×9+70= 61×24-11×24=484×59+484=95×15-65×15=65×32-55×32=95×69-5×69=84×25-64×25=848×19+848=87×78-47×78=72×18-12×18=296×79+296= 90×60-30×60= 96×63-86×63= 89×64-49×64= 62×44-2×44= 41×64-31×64= 68×20-28×20= 737×39+737= 95×79-45×79= 598×29+598= 65×54-55×54= 91×85-81×85= 130×39+130= 84×21-14×21= 60×23-10×23= 59×96-49×96= 61×57-51×57= 42×6-12×6= 187×59+187= 82×16-62×16=

21.75天计算之痛

绝对干货—21.75月工资计算之痛 月工资的计算,各种方法都有,乱象丛生。即便是资深HR, 都经常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在QQ群里,论坛里和很多HR就此问题交流过,普遍对月工资的计算存在误区。有的HR工作了N年,错了N年。为什么会出现案例中的问题呢? 一、“20.83”与“21.75”的由来 说到月工资的计算,必须先说“20.83”与“21.75”的由来。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一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规定: 月制度工作日=(365天-104天双休日-11天法定节假日)÷12个月=20.83天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个月=21.75天。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月平均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 “20.83”的用途?只是表明月平均工作时间是20.83天这一事实,无其他作用。 “21.75”的用途?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21.75”只是在计算日工资标准、小时工资标准时使用(计算加班工资的基础)。 不难看出,上述折算办法是将折算环境置放于一整年中,一年365天中去除104个休息日,剩下的261天用人单位都是要支付工资的,包括了一年中的11个带薪法定假日。所以,一个年度中,月平均计薪天数就是261÷12月=21.75天。但实际上,每月的实际计薪天数并不是21.75天。21.75仅是一个平均数的概念! 二、正算与反算的合理性 实际工作中HR有依据出勤天数计算工资的“正算法”,与依据缺勤天数计算的“反算法”之争。但这都是建立在对21.75错误的理解上。 举个案例: 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 × 出勤天数” 某员工月薪2175元,按照人社部规定,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即2175÷21.75=100元,

四年级数学巧算练习题(二)资料

四年级数学巧算练习 题(二)

79×20-59×20=54×68-24×68=753×59+753=89×30-29×30=981×9+981=605×89+605=89×3-79×3=45×29-15×29=665×89+665=97×64-77×64=71×12-1×12=98×78-48×78= 67×2-27×2= 917×49+917= 64×8-34×8= 224×49+224= 68×28-38×28= 54×35-34×35= 85×43-65×43= 53×16-23×16= 94×57-44×57= 63×6-13×6= 98×12-18×12= 15×69+15= 99×30-79×30= 50×11-20×11= 98×86-48×86= 949×59+949= 67×62-27×62= 44×13-14×13= 83×94-33×94= 744×19+744= 92×77-82×77=

96×98-66×98=70×9+70= 61×24-11×24=484×59+484=95×15-65×15=65×32-55×32=95×69-5×69=84×25-64×25=848×19+848=87×78-47×78=72×18-12×18=93×86-43×86= 296×79+296= 90×60-30×60= 96×63-86×63= 89×64-49×64= 62×44-2×44= 41×64-31×64= 68×20-28×20= 737×39+737= 95×79-45×79= 598×29+598= 54×42-44×42= 65×54-55×54= 91×85-81×85= 130×39+130= 84×21-14×21= 60×23-10×23= 59×96-49×96= 61×57-51×57= 42×6-12×6= 187×59+187= 82×16-62×16=

出勤率计算公式

出勤率计算公式 出勤率计算公式 缺勤率=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1-缺勤率 =1-(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一、出勤率统计的人员范围 1、以报告期期末从业人员数为准,不在岗职工不需统计。 2、从业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不包括不在岗职工。 3、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六个月以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4、不在岗职工 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本单位保留人事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停薪留职人员。不包括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人事劳动关系指单位对职工有以下承诺之一的:一是负担其养老等各项保险;二是可以参与原单位的住房分配或回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如企业的下岗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分流的无岗位仍在册人员、国家机关分流的将来待分配的学习人员、到校办企业工作的教职工、到开发区工作的人员、在单位劳服、三产工作的人员、被劳务输出的人员、长期病休人员等。 因公出国工作或派出劳务人员,如原单位仍发放工资的应在此项中统计其人数,并在相应项目中统计其生活费;如原单位不再发放工资的人员,只统计其人数,境外单位发放的工资不统计。 二、出勤报表 1、按月生成《出勤统计报表》。(详见附件一) 2、已经使用ERP出勤系统的可以从系统中导出此表。

3、未使用ERP出勤系统的,参照此表生成适用本公司的表格,作为薪资计算及出勤指标计算的依据。 三、出勤天数 1、应出勤天数 方案一:不同班制,按统一的应出勤天数计算。 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周六、日天数-法定假天数 方案二:按不同班制,分别计算应出勤天数。 应出勤天数=常日班人数×常日班应出勤天数+四班三倒人数×四班三倒应出勤天数+…+两班两倒人数×两班两倒应出勤天数 说明:各班制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各班制应倒休天数 建议:因出勤首先计算缺勤率,再计算出勤率。可以忽略各班制的情况。 2、缺勤天数 缺勤天数=事假天数+病假天数+婚假天数+产假天数+丧假天数+探亲假天数+年休假天数+工伤假天数+旷工天数 3、实际出勤天数 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缺勤天数

四年级乘除巧算

三、四年级乘除巧算 专题简析: 前面我们已给同学们介绍了加、减法中的巧算,大家学会了运用“凑整”的方法进行巧算,实际上这种凑整的方法也同样可以运用在乘除计算中。为了更好地凑整,同学们要牢记以下几个计算结果:2×5=10,4×25=100,8×125=1000。 提高计算能力,除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要熟练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巧算中,经常要用到一些运算定律,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等,善于运用运算定律,是提高巧算能力的关键。 例题1你有好办法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1)25×17×4 (2)8×18×125 (3)8×25×4×125 (4)125×2×8×5 思路导航:(1)我们知道25×4=100,因而我们要尽量把25与4放在一块计算,这样比较简便。所以我们先算25×4=100,再与17相乘即100×17=1700; (2)因为8×125=1000,因而我们先把8与125放在一块计算,8×125=1000,再乘18:1000×18=18000; (3)已知25×4=100、125×8=1000,因此这道题我们要通过移位的方法把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然后再把1000与100相乘,1000×100=100000; (4)因为125×8=1000,2×5=10,因而这道题也要移一移,先计算125×8=1000和2×5=10,再计算1000×10=10000。 练习一 1.计算:(1)25×23×4 (2)125×27×8

2.计算: (1)5×25×2×4 (2)125×4×8×25 (3)2×125×8×5 3.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125×16 例题2 你有好办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25×8 (2)16×125 (3)16×25×25 (4)125×32×25 思路导航:(1)已知25×4=100,因为8=2×4,所以我们可以把25×8转化为25×4×2,然后先算25×4=100,再算出100×2=200。 (2)125×8=1000,16=8×2,因而我们可以把16×125转化为2×(8×125),然后算出8×125=1000,再乘2得到2000; (3)因为25×4×100,16=4×4,这样可以将两个4分别与两个25相乘,所以原式就转化为(4×25)×(4×25),再分别计算,得到结果100×100=10000; (4)因为125×8=1000,25×4=100,我们又发现32=4×8,所以可将4和8分别与25、125相乘,得到(125×8)×(25×4),再分别算出结果为1000×100=100000。练习二 1.(1)25×12 (2)125×32 (3)48×125 2.(1)125×16×5 (2)25×8×5

举一反三四年级第21周 速算与巧算(二)

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 专题简析: 乘、除法的巧算方法主要是利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其中的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这道题计算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口算,从而使计算简便。

例1:计算325÷25 分析与解答: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道计算题简便。 325÷25 =(325×4)÷(25×4) =1300÷100 =13 练习一 计算下面各题。 1,450÷25 2,525÷25 3,3500÷125 4,10000÷625 5,49500÷900 6,9000÷225

例2:计算25×125×4×8 分析与解答:经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这道连乘算式中,如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与1000相乘就简便了。这就启发我们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练习二 计算下面各题。 125×15×8×425×24 25×5×64×125 125×25×32 75×16 125×16

例3:计算(1)(360+108)÷36 (2)(450-75)÷15 分析与解答: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再求出两个商的和(或差)。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道题计算简便。(1)(360+108)÷36 (2)(450-75)÷15 =360÷36+108÷36 =450÷15-75÷15 =10+3 =30-5 =13 =25 练习三 计算下面各题。 1.(720+96)÷24 2.(4500-90)÷45 3.6342÷21 4.8811÷89 5.73÷36+105÷36+146÷36 6.(10000-1000-100-10)÷10

时间间隔与银行利息天数计算规定

计算见票后或出票后或提单日后固定时期付款的汇票的时间,一般采用“算尾不算头” 的方法,其含义是“不包括见票 算头不算尾”是指在采用积数计息法计算计息天数时,从存款当天(贷款发放日)算起, 至存款到期日或贷款还款日的前一天为止。 定期存款恰逢法定假日到期怎么办? 储户可以在储蓄机构节假日前一天办理存款支取,利息按存入日利率和实际存款天数计算。 小结 :计算时间 (日期 )要注意方法 :算头不算尾,算尾不算头。 . 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 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 天,每月均按30 天计算 ; 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即自存入 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 4、定期储蓄到期日,比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 提前支取办理。 利息的计算公式:本金×年利率 (百分数 ) ×存期 【存款 360天计息贷款365天计息银行小账算的精】 贷款是按实际天数算的存款利息时一年只算 ,但是存款是按一年360 天算的 . 360天,而收取贷款利息时却要算365天(或366天)。 贷款利息计算中的定期计息方法 定期计息是指银行在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20 日时,规定为结算利息日,计息期 为上个季度最后一个月21 日开始到本季度最后一个月20 日止,按照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 进行计算。定期计息的计算利息天数全年按365 天或366天计算,算第一天不算最后一天,即贷款日算为第一天,还款日不算。在结算利息日那天计算时应包含结算利息日。 360天计息”是惯例 “一年 360 天”的规定,看起来确实有些匪夷所思。记者采访发现这其实是“国际惯例”。 早在 1965 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各类储蓄存款全年均按360 天计息,即无论大月、小月和闰月,每月均按30 天计算。 在 2005 年央行发布的《关于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问题的通知》中,记者找到了误解的根源: 银行人民币业务计算利息有两种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积数计息”,即以每天的账户余额和 日利率来算利息假如按360 天算出日利率,按365 天来收利息,确实会造成“贷款多收、存 款多付”。 “这种计息方式适合活期存款和短期贷款,银行为了防止多付多收,一般都调整为按365天计算了。”前述国有大行信贷负责人说,央行2005 年的文件允许商业银行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计息、结息规则。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速算与巧算(三)讲课教案

【经典例题一】325÷25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25÷25 =(325×4)÷(25×4) =1300÷100 =13 【练一练1】(1)450÷25 (2)525÷25 (3)3500÷125 (4)10000÷625 (5)49500÷900 (6)9000÷225 【经典例题二】计算25×125×4×8 【思路导航】如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和1000相乘就可以了。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练一练2】(1)125×15×8×4 (2)25×24 (3)125×16 (4)75×16 (5)125×25×32 (6)25×5×64×125 【经典例题三】计算:(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思路导航】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这两题 (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125×(34+66)=43×(11+36+52+1) =125×100 =43×100 =12500 =4300 【练一练3】计算下面各题: (1)125×64+125×36 (2)64×45+64×71-64×16 (3)21×73+26×21+21 【经典例题四】计算(1)(360+108)÷36 (2)1÷2+3÷2+5÷2+7÷2 【思路导航】两个数的和、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再求出两个商的和(差)。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1)(360+108)÷36 (2)1÷2+3÷2+5÷2+7÷2 =360÷36+108÷36 =(1+3+5+7)÷2 =10+3 =16÷2 =13 =8 【练一练4】(1)(720+96)÷24 (2)(4500-90)÷45 (3)6342÷21 (4)8811÷89

工资计算方法

日工资计算标准 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法定节假日天数) 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同样举上面的案例: 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 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 目前也有一些实行6天工作制之类的民营或私人企业不使用21.75计算月薪的,而是直接用实际出勤天数进行计算。这也可行。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按21.75来计算月薪。最普遍的算法就是用“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这种算法错就错在没把“带薪法定节假日”天数算进去。正确的应该为“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也有企业是使用“工资=月薪÷30天×实际出勤天数”此类算法来计算月薪的企业。 日工资计算的方法 A、每月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

日工资=月标准工资÷21.75 20.83天是按全年365天减去104个公休假日,再除以12个月计算求得。 在这种计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节假日缺勤不计算为缺勤天数。 B、每月按平均日历天数30天计算。 日工资=月标准工资÷30 在这种计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节假日缺勤计算为缺勤天数。 劳动法律根据: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最新四年级数学第1讲速算与巧算练习题1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 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 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于是得到 总和=80×10+(6-2-3+3+11- =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 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例1所用的方法叫做加法的基准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加数较多,而且所有的加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作为“基准”的数(如例1的80)叫做基准数,各数与基准数的差的和叫做累计差。由例1得到: 总和数=基准数×加数的个数+累计差, 平均数=基准数+累计差÷加数的个数。 在使用基准数法时,应选取与各数的差较小的数作为基准数,这样才容易计算累计差。同时考虑到基准数与加数个数的乘法能够方便地计算出来,所以基准数应尽量选取整十、整百的数。 例2 某农场有10块麦田,每块的产量如下(单位:千克): 462,480,443,420,473,429,468,439,475,461。求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 解:选基准数为450,则 累计差=12+30-7-30+23-21+18-11+25+11 =50, 平均每块产量=450+50÷10=455(千克)。 答: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为455千克。 求一位数的平方,在乘法口诀的九九表中已经被同学们熟知,如7×7=49(七七四十九)。对于两位数的平方,大多数同学只是背熟了10~20的平方,而21~99的平方就不大熟悉了。有没有什么窍门,能够迅速算出两位数的平方呢?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凑整补零法。所谓凑整补零法,就是用所求数与最接近的整十数的差,通过移多补少,将所求数转化成一个整十数乘以另一数,再加上零头的平方数。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 例3 求292和822的值。 解:292=29×29 =(29+1)×(29-1)+12 =30×28+1 =840+1 =841。 822=82×82 =(82-2)×(82+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