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尽管地理学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不难看出各个说法都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思想,认为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而就目前而言,综合地理学界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观点,笔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个大的方面。

1.地图技能

在中学阶段,地图技能不局限于掌握地图“三要素”,还包括识图、绘图、用图等方面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门语言,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有显著的效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识图素养。识图不仅要认识各个类型的地图,还需要能够从地图中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图信息来解决实际地问题。

2.空间视角

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空间的一门学科,非常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致力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并确定各个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的能力是学习地理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3.综合思维

地理学是以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如大气、水文、土壤、植被、人口、聚落、经济、交通等一系列地理要素,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割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对这些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4.人地观念

地理科学的研究主线即为人地关系,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是形成人的生命发展及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地理意识和地理观念,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行为以及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人口膨胀和粮食危机等,地理学习的核心即为协调人地关系,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做的便是让现代公民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所以人地观念必然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

二、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地理核心素养大致划分为以上四个大的方面,明晰了“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去。落实这一课程教育改革思想需要具体的培养策略,在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的主力军就是教师,因此地理核心素養培养的要特别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想更有效的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等三个大的阶段来进行。

1.课前教学设计培养意识的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地理教师树立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推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进程的主力军,也是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师,这个课前的设计对于整个地理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的了整个课堂的培养方向和重点,因此在课前的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意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地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时”,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渗透培养学生空间视角这一核心素养的意识,通过设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运动规律这样的活动以达到这一培养目的。

2.课中培养方式和学科教学内容和逻辑的结合

核心素养包括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等多个方面,教材中的各个地理知识点都有其侧重的方向,一个地理知识点往往不能兼顾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知识自身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例如,在学习各类地图时,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用图的

地图技能,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三要素区分各类不同的地图类型、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通过对图的分析正确的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等。另外地理的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载体,在运用学科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时候也需要符合学科的逻辑性,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相应的学科逻辑相结合,有效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养。

3.课后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学的大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评价上就要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侧重点,而不仅仅是以往的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或是对三维目标的评价,在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在知识的记忆,要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及其在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的应对能力,如在设计对地理必修一“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这一章内容的评价量表时,不能单纯地设计“请绘制出热力环流模式图”而应该设计成“请根据热力环流模式图,绘制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陆间的热力环路模式图”,这样就完成了知识的迁移,测量到了学生的综合思

维及人地观念的核心素养。由于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其内隐性,在评价时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建立可量化的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和开发出信效度高的测量工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测量工具,对教学活动中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测量才能精确的把握住培养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中的相应的测略。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地理素养,即个体在受到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情感、地理态度等多种地理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品格。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素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包含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等构成元素的理解,还包括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因素,因此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艰难的工作,这个工作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地理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日常教学中分阶段、有取舍地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课程要求为基础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和教学组都会为某一阶段的学习制定一定的课程标准或要求,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一个短期的目标,有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开展和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培养需要教师在课程标准制定后严格执行,以课程要求为基础目标,在阶段性的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这一目标。例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某一阶段要掌握地理符号的相关知识,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要求,从教材出发,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行查找地区,查找相关的地理符号及其含义等,在课上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总结的内容,在这一自我实践、自我学习、知识总结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地理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制作出针对每次课程内容的课件,然后在课件当中明确地写清楚每次课程中的知识点、重点以及难点。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地球和地球仪”这节课时,首先需要将本次课程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如地球的概述、地球的运动、经度和纬度等知识点,同时要标清楚重点知识为经度和纬度,然后让学生提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目标地进行学习,使不理解的地方得到解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 一般来说,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直接影响。传统课堂中,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从个人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单方面、孤立的评价,例如,对某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后,鼓励其再接再厉,或者对某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督促其改变学习态度和方法。这种单方面的、片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受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还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学生的答题技巧、答题的准确度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但是,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种多样,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教学评价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互相评价,或者邀请其他任课老师、班主任旁听,让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改变以往单方面的教师评价模式,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应用到教学当中,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进步,增强其地理核心素养。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尽管地理学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不难看出各个说法都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思想,认为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而就目前而言,综合地理学界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观点,笔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个大的方面。 1.地图技能 在中学阶段,地图技能不局限于掌握地图“三要素”,还包括识图、绘图、用图等方面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门语言,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有显著的效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识图素养。识图不仅要认识各个类型的地图,还需要能够从地图中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图信息来解决实际地问题。 2.空间视角 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空间的一门学科,非常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致力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并确定各个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的能力是学习地理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3.综合思维 地理学是以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如大气、水文、土壤、植被、人口、聚落、经济、交通等一系列地理要素,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割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对这些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提升地理课堂教学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地理课堂教学 ――参加三明市第二片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郑序涯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晨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地理学科品质和地理核心能力,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的关键的、必要的共同素养,是地理知识、地理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兼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作用的发挥具有整合性。如何在地理教学特别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一直是地理教师研究和关注的重要方面。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具有发展的连续性,也具有发展的阶段性。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是多样的,主要包括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和地理教育评价等方面。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说理”,实现由直观感性认知地理事物到对地理事物背后“理”的认知。在对不同地理事物的“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图像工具、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地理地域认知;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行地理交流与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人地观念的培养,实现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体验、感悟情感态度,并内化为正确的人地观念思想,逐步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地理学科品质和地理核心能力。 一.制定基于课标而又高于课标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足课堂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基于课程标准。如一节课的课程标准是“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最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如果这节课将学习目标定位于满足课标的要求,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上都将有所局限。这节课的教材内容较为浅显,从知识的难度上看学习困难较小,因此,设定学习目标时适当增加了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能够根据图文资料了解水资源危机的表现并简析产生的原因”“通过合作讨论,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瞧”这几项学习目标都强调了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和学习方法锻炼地理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树证科学的水资源现,培养对资源、环境负责的态度,并以实际行动开展节水活动”则从地理态度、地理情感方面提出要求,这些都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点明了目标和途径。 二.重组教材,补充文本、图片、视频素材 教学中有的课的知识虽然较为浅显,但涉及面较广,并且密切联系生活。教材呈现的内容包含文字及一些图片,但不够丰富和全面,加之高中生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补充文本、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进而理解问题。例如,从时空角度讲述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时,由于受时间和地域差异的影响,学习起来较为抽象。因此,通过展示景观图片并结合农夫山泉、青岛啤酒等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把书本知识和现安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水危机的表现方面,教材是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涵盖了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学习方法等,对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实例具体分析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旨在更好的促进学生地理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结合教育部门发布的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任务发展为基本背景,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要求深入开展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综合发展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经验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具体包含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品质等,在实践应用中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分析方法等处理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地理问题,并在问题的处理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阶段,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观念、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通过有效的课前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而课堂教学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导入的时间虽少但是对整堂课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能够为学生的地理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地理环境中,地理性质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地理知识的本质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地理课程开展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时区教学的时候,考虑学生对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不同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难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麦哲伦航行最后少掉了一天的航海日记和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中最后时间多出一天故事相反的结局为基本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通过创新地理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当前枯燥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枯燥的作业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地理作业完成效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的开放式的作业:“我家的房子有升值的空间么?在题目提出之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搜集所在城市的交通路线图、城市布局图,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的位置,和父母分析房子升值和贬值的原因。”这样题目设计的意图是基于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根据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部分高中的地理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不如人意、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而言,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显然效率会更高,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应该重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地理教学。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自从我国的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标这一政策以来,教育部门对各所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显然更高。要求学生学习高中地理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成绩,还要求学生树立符合标准的人生观、环境资源观和人口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论出现了。今天,本文就来简单的探讨一下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来探讨分析一下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说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下,能够自行解决问题或者说是可以自己研发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显然是指包含很多个方面,国外有一个名人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人类最少都具有语言方面、数学方面、空间方面、运动方面、音乐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认识方面以及博物学方面等几个方面的智能。具体主要内容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方面:人类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像外界传达自身的真实感受以及情感波动等一些情绪,也就是运用语言来渲染气氛,这种语言智能主要表现在作家以及演讲人上。(2)数学方面:人类利用数学以及逻辑方面的能力来对一些事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及运算,这种数学智能主要表现在数学家以及科学家上。(3)空间方面:人类自身对外界一些抽象的事物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建筑的一些线条、色彩具有与众不同的感知力,这种空间智能一般表现在建筑师以及画家身上。(4)运动方面:人类运用自己的四肢来像外界传达想法,这种运动智能一般体现在各类体育竞技运动员以及舞蹈员身上。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当我们大概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之后,就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巧妙地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去。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是指含有多种不同的智能,表现在不同的人类身上,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学生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朵花儿都有绽放的理由。教师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引言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采用的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授方式,这种方式固然有其内在的优点和优势,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方面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劣势,是远远不能满足新标背景在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的。由此可见,关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1地理核心素养简介 初中地理的核心素养主要涵盖了四大方面,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识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等。但是,要想真正实现上述目标却并非一容易的事情。 2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例探究 为了更好地研究初中地理核心素ɹB培养的培养,笔者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说明: 我们以《西北地区自然和农业》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的主要素养提升应该说是在前三个方面,即人地观念、

综合思维以及区域认识等方面,在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较弱。为此,笔者建议按照如下方式设计堂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就是要引入知识的连接,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完成对新的引入,具体说就是通过填图的方式复习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图,另外通过一些景观照片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完成知识链接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西北地区的地图空白图,让学生完成位置范围界限、地形以及河流信息等的填写,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空间定位,进一步落实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区域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注意加强观察,并及时进行调控。 再次,就是要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就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顺利完成本环节,笔者建议通过承转的方式完成,具体说就是教师可以跑出如下问题,即西北地区之所以会有多季节性河流这样的特殊气候,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干旱的气候,那么是不是整个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都一样呢?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这样干旱的气候会对西北地区的植被分布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呢? 在抛出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重点以及难点,并进行必要的点拨,进而让学生边合作、边探究,最终成功完成任务,找到“基于这样的特殊气候,西北地区的农业和种植业应该如何发展呢?如何有效避免上述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呢”?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加剧,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世纪人才,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谋求发展的共同关注点。而且,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推动人的全面和终身发展,使得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进步和谐统一。国际上自20世纪末以来的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一直热度未减,而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也紧随国际步伐,从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到如今致力于探索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时期所需要的学生核心素养。我国的知识教育已经超出一定的范围,出现过度教育,让知识教育充斥着学生的全部生活,违背了教育的本身意义,学生需要的不是学校教育带来的各种硬塞的、生硬的知识,而是一副副桨,在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观念的时候能够自行处理。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的DNA,必然引起新一轮课程改革、课堂转型等。基于此,地理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因为,地理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对人们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社会有极大的作用,引起了地理教育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注重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对地理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改革、课堂表现形式等产生较大影响,也为到底要进行怎样的地理教育变革、如何实现地理核心育人价值、对先进理念与经验如何传承与发展、如何让地理教育对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性探究。 二、目前研究取得的成果 1.对核心素养内涵及其体系建构的研究 1997年底,DeSeCo项目邀请全球各个学科领域的顶级专家提交了建构核心素养的理论模型的研究报告,哲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都是基于各个学科进行概念界定,用指标体系进行二级、三级界定。 国际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表述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关注过程导向,而非结果导向,关注学生在发展核心素养过程中的体悟感受;同时,核心素养兼有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等,其生成与提炼是在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中完成的,促进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我国社评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然后谈到核心素养与学校教育中的学科课程教学的关系。 而钟启泉却从核心素养的核心入手,着力研究“人格构成及其发展”、“学力模型”和“学校愿景(社会上希望学生应具备的品质)”,启发核心素养的内涵。 以上三者都体现了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时间)、人格品质、社会发展(时间、空间)的重要性,只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了相同的实质内容,但是国际上是从大的国际角度着手,着重强调在国际背景下的全面人、终身发展、适应社会;我国社评则是侧重站在我们国家的角度,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钟启泉是努力从三个领域中探索核心素养的概念,它对于学生自己、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剖析“核心”在何处。 经合组织所构建的是并列交互型(要必备三大核心素养:也就是与自己、工具、社会),其实各方研究体系都有较大重叠,核心素养体系与内涵的确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系的建

浅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浅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各学科教学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也对地理教育的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培养写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行为及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协调观”。显然,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深化地理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到底有哪些呢? 要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去,落实这一课程教育改革思想需要具体的培养策略,就要在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明白主力军是教师,因此地理核心素養培养的要特别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想更有效的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等三个大的阶段来进行。 1.课前教学设计培养意识的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地理教师树立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推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进程的主力军,也是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师,这个课前的设计对于整个地理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的了整个课堂的培养方向和重点,因此在课前的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

有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意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地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时”,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渗透培养学生空间视角这一核心素养的意识,通过设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运动规律这样的活动以达到这一培养目的。 2.课中培养方式和学科教学内容和逻辑的结合 核心素养包括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等多个方面,教材中的各个地理知识点都有其侧重的方向,一个地理知识点往往不能兼顾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知识自身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例如,在学习各类地图时,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用图的地图技能,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三要素区分各类不同的地图类型、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通过对图的分析正确的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等。另外地理的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载体,在运用学科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时候也需要符合学科的逻辑性,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相应的学科逻辑相结合,有效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养。 3.课后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学的大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评价上就要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侧重点,而不仅仅是以往的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或是对三维目标的评价,在设计时不能仅仅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和地理核心 能力,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的关键的、必要的共同素养,是地理知识、地理学 科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地理教育 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发 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地理学科核心素 养兼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作用的 发挥具有整合性。如何在地理教学特别 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 理核心素养一直是地理教师研究和关注 的重要方面。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 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既具有发展的连续性,也具有发 展的阶段性。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 路径是多样的,主要包括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和地理教育评价等方面。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 素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课程 标准和教材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 养落到实处。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说理”,实现由直观感性认知地理事物到对地理事物背 后“理”的认知。在对不同地理事物的“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图像工具、地 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地理地 域认知;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进行有针对性 的训练,进行地理交流与表达,在这一 过程中渗透人地观念的培养,实现地理 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体验、感悟情感态度,并内化为正确的人地观念思想,逐

步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 要的必备地理学科品质和地理核心能力。?一.制定基于课标而又高于课标的学习 目标 ?学习目标足课堂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基于课程标准。如一 节课的课程标准是“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 的数最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如果这节课将学习目标定位于满足 课标的要求,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掌握和 能力的培养上都将有所局限。这节课的 教材内容较为浅显,从知识的难度上看 学习困难较小,因此,设定学习目标时 适当增加了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 培养。例如“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 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能够根据图文资料了解水资源危机的表现并简析产 生的原因”“通过合作讨论,能够从不同角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0300954.html,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作者:陈进 来源:《启迪·下旬刊》2019年第09期 摘要: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应由浅入深分两步走:培养地理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前者培养的目标是学生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后者更注重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是学会用地理思维来分析地理现象和客观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是地理素养的精髓和灵魂。 关键字: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区域差异;区域发展 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应围绕三个方面: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并掌握现代技术;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个人成功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在这里主要论述的是如何在普通高中教学中如何去体现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识能力的培养。 对于区域认知的要求,个体需要达到以下指标:①了解区域是地球表层的基本单位区域是有一定的大小形状和面积的地区,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我们头脑中首先必须要有一副带经纬网的世界轮廓地图,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从空间角度分析区位条件例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概括地域分异的规律。②知道区域不仅有差异性还有整体性,能够运用区域与联系观点分析区域间联系的内容与方式。③了解区域是变化、发展的,能够运用动态的观点进行区域分析与评价。④具有对区域、国家的认同感和一定的全球视野。 区域之间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由于海陆位置,纬度,海拔和洋流等差异所以不同的区域之间有差异性。首先对某地区的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不同地区自然景观存在的差异性的原因;以课本为例;从低纬向高纬陆地自然带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发生递变的原因是由于维度不同造成热量的差异,所以形成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在中纬度亚欧大陆中部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自然带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这种景观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海陆位置引起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自然景观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递变规律;在一些中低纬垂直高差大的高山地区,由于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所以自然景观会出现自然带的递变,这种现象叫做垂直地带性。 区域不仅有差异性还有整体性,区域之间因为某些要素也会产生联系,区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区域整体性指的是区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会有与之降水和热量条件相符合的植被类型;河流会有相同的水文特征比如无结冰期,水量大,汛期长以雨水补给为止的夏汛等特征;区域的整体性还表现为当区域内的某一要素变化后,会影响其它的要素比如课本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植被破坏雨水的侵蚀能力增强地表呈现沟壑纵横→植被破坏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会导致降

浅谈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新课程改革在初中阶段的各个学科之间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教育教学学科素养的推进和构建,自新课改以后的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且与此同时,推進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和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能有效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核心内容。本文着眼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和教学策略问题展开探讨,笔者根据个人的实践教学经验谈及几点思考和建议,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标签:地理;核心素养;内涵;策略 新课程改革在近几年不断以神速推进,而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我国教育界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及“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这样的一个教学要求,为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全日制普通高等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初中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及标准的规定: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正确的环境观念和人地协调观念。这样一来,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展开的一个重点和核心内容,但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关于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性的界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和增进初中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工作,全面展开初中地理教学学科素养教学渗透的工作。 一、课前教学设计培养意识的渗透 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要求教师要明确和树立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观念及教育教学理念,而地理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也是推进地理教学工作的主力,同时又是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设计师,该设计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并同时决定着课堂的培养方向以及培养重点,这就使得课前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及意识成为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及核心内容,另外在课程设计上,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况,尤其在难易程度上进行适度的把握,以避免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的现象出现,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中培养方式和学科教学内容和逻辑的结合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空间视角、地图技能以及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几个不同方面的观念,其中初中地理教材中各个知识点都具备其独特的侧重方向,必须要提到的是,一个知识点往往不能同时兼顾多个核心素养方面,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科素养的培养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来进行,进一步选择符合学生本身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地图设计时必须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读

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 心得体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胡家露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一个关键词,培养具有哪些核心素养的人,怎样培养这些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2015年12月8日,附中地理组教研组织学习了地理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改革中的新指向,就此次学习,我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什么是核心素养既然是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我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素养和能力,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核心”体现在时代特点和年龄特点两个方面。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目前需要加强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五大方面。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地理新课程提出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即“地理核心素养”。国际社会已出现了关于此方面的若干典型案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五大支柱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关键能力说,欧盟提出了八大素养说。综合来看,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华中师范大学李家清教授从三个方面来描述:第一、关键性。地理核心素养应是个体在社会中生活与生存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地理素养,对学生而言就是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品格。例如地图学知识素养。第二、动态性。地理核心素养必然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接轨,体现出不断更新、动态发展的特

征。例如地理信息素养。第三、生长性。核心素养总是在特定的情景和需要中反映并生长的。无论是从纵向的不同教育阶段来看还是从横向的学生的发展方向来看,都体现了生长特征。 当我们要探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是什么样子时,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构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张家辉教授认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方式有多种,从两个方面或者从两个视角来看,第一,基于地理教育学理论从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中选取居于核心地位的成分,从而构建体系。那么,哪些地理素养居于地理素养的核心地位呢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质。这是对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基于地理学理论和重要教育文件,从地理学任务中选取应当突出培养学生的主题内容,从而构建体系。这一种构建视角打破了地理素养的系统划分,探寻的结果为地理教学中应突出的几大主题。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需要深度跟进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应成为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导向和根本动力。作为地理教师,应明晰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是地理课程的基本任务,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与承担的任务密切联系,能秉承核心素养培育观念,能将地理教学内容中的素养价值充分挖掘,能以空间观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感知空间、分析空间、领悟空间的基础上促进人地观念、国际理解、全球意识等地理核心素养的知识构成。所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还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2015年12月10日

地理核心素养培育

地理核心素养培育 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探讨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由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观念等组成。地理核心素养是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是学科固有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应包含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诸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并制约着人类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合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决策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在教导学生时,应以原理来说明现实,并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用原理来说明现实”需要运用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思维活动,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调用合适的地理原理去阐释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地图技能的形成需要借助观察、记忆、想象等多项思维活动;空间视角的培育需要空间概念的理解、空间分布的记忆、空间结构的分析、空间联系的想象等多种思维的交叉。 中学地理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能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无论是对区域环境特征的归纳,还是对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解,都需要调用区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例如,对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评析,需要从水文特征、地形地质、气候要素、植被土壤、环境保护、居民交通等地理要素的角度去论证,也应从历史条件、工程技术、时代背景、经济效益,以及对文化遗址、生态影响等多角度考量。选择合适的地理知识或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学科知识去探究区域中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地理现象,具有明显的综合思维特征。综合思维的培育理应成为地理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地理科学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通过地理学习,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理意识和地理观念有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行为及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协调观。”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由于未能坚持正确的“人地观念”或对“人地观念”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人地关系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某某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今天,我通过“问题式教学”的学习,终于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觉得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其内涵在于让学生养成终身的地理思维能力,便于其在未来的生活实践当中能够以科学的地理眼光,看待日常的工作和遇到的事务;而且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熟练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来合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将地理中可持续的、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实际的工作、生活当中去;如果学有所成,能够为国家的建设献言献策,更好地促进国家、社会的生态可持续,为建设更好地家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思想上重视 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自己应该从思想上来重视并深入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所谓“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日常的地理学习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地理知识储备,增加自己的教学魅力,让学生能从我们身上看到地理的魔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课堂中融入 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最直接和最多方式就是课堂教学,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必须要求老师抓好课堂的45分钟。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设计好课程,便于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在本次学习的课程中,专家提出了用问题来整合相关形式的教学。其中学生的团队互动的方式很重要,这种互动方式由原来的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变成以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某个地理问题,进行互动,而教师的任务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19-11-27T14:04:03.4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作者:黄长庆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学生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教育部在深化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体系为依据,进一步对各学科、学段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进行明确,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决定了地理课程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所以,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值得深究。 (福建省南安市第六中学,福建南安 362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学生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教育部在深化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体系为依据,进一步对各学科、学段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进行明确,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决定了地理课程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所以,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值得深究。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引言 随着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也在发生着改变,由以往单纯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学向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方面侧重。从教学实践可知,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方面的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明晰各个核心素养包含的具体方面,还要能够结合它们背后对应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纵观当前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地理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与组成 学校设立地理这一课程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懂得我们生存的地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慢慢领略地球的美好,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一种爱护的感情。地理素养是说在学习地理这一门课程中,收获的地理知识和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法则、生存技能的能力,换个角度说也就是在当同学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 地理这一门学科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早在中国古代的《易经》中就出现了地理一词,最早是为了得知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有多大该如何测量,起点和终点在什么地区。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领导环球航行之后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到后来牛顿再经一系列科学研究与推测之后也证明了,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1优化教学设计,拓展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在初中地理的课堂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即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遵循一定的逻辑,依托现有的教学状况,优化教学设计,合理规划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便利条件,将多媒体教学、分组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环节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好奇心,通过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能力和思维,进而拓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例如,在“地势和地形”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知,本课的知识目标是识记我国的五类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总结五种地形的特征;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从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并识记它们的位置;总结我国地形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重视提问在本课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地图向学生进行提问,如指出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之间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之间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总结出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什么?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和解答中激发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兴趣,拓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2.2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不但要立足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所以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日常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到一起,以往的教学模式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过于强调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当在日常地理课程教学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学,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教师在日常地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且全面贯彻此理念,利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不但重视学生学习质量,还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2.3立足教材,重视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1立足教材,增强知识的关联性。初中地理教师应当立足教材,在充分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想要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质,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将所有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高效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兴趣基础上运用高效学习方法。例如:在《海陆的变迁》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有关知识点,或让学生制作有关海陆变迁的模型,或举办知识竞赛,让学生对《海陆变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高效学习。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自我知识结构,掌握有效学习方法。3.提高学习思维能力。地图和地球仪是初中地理教学重要的工具及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例如:在《世界地理分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图或者地球仪进行有效教学,进一步使学生将课本知识点与地图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地理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4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基础的工具,也是研究地理的主要工具。学生能够通过地图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