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家畜病理学教案

【精品文档】家畜病理学教案
【精品文档】家畜病理学教案

家畜病理学教案

绪论

一、家畜病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家畜病理学与其他兽医基础学科有密切联系。学习家畜病理学必须要有动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和遗传学的知识作为基础。另一方面,病理学又与各门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可为学习兽医临床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等)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临床学科又不断向家畜病理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对于家畜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进而改进畜禽疾病的防治工作。所以家畜病理学是兽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又可称为桥梁学科。

二、家畜病理学指导思想与方法

1.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疾病

2.正确认识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

3.正确理解机能代谢和形态改变的辨证关系

4.正确认识疾病的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

1、尸体剖检和肉眼观察

2、病理组织学观察

3、细胞学观察

4、分子病理学观察

5、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观察

6、动物实验

7、临床观察

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疾病概念

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和体症,使役能力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症状是各种损伤引起的患病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体症是损伤变化用查体方法检出的。)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外因和内因。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还有对疾病发生起促进作用的条件,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

(一)疾病发生的外因

1、生物性因素

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原菌、病毒、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等),它们可以引起畜禽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真菌病、中毒性疾病及肿瘤等。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

(!)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感染动物的种属、感染途径和作用部位。如猪瘟病毒只对猪有致病作用,而其它种属动物没有致病作用;破伤风杆菌只通过皮肤粘膜的创伤感染;猪霉形体性肺炎的病原体主要侵害肺。

(2)有一定的特异性一定的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一定的特异性病理变化、特异性临床症状以及特异性免疫性反应等。

(3)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生物性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后一般在整个病程中不断繁殖,增强毒力,持续发挥致病作用。有些病原体还可随渗出物、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具有传染性。

(4)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毒素对机体可产生致病作用以及变态反应等。寄生虫的致病作用除产生毒素外,还与机械性损伤和夺取机体营养有关。

(5)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生物性因素致病过程中,当机体防御机能健全,抵抗力强时,即使体内带有病原微生物,也不一定发病。相反,若机体抵抗力降低,则正常存在于体内不显致病作用或毒性不强的微生物也可引发疾病。

2.化学性因素

特点:

(1)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

(2)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

化学性致病因素的种类很多。随着农药和化学产品的广泛应用以及某些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致使引起畜禽疾病的外源性,化学性致病因素的种类越来越多。如强酸、强碱、有机磷、有机卤(四卤化碳)、亚硝酸盐等等。此外,化学性致病因素还可来自体内,构成内源性自体中毒,如肾功能不全所致的尿毒症等。

3.物理性致病因素

如高温对局部作用引起烧伤,对全身作用引起热射病;低温引起冻伤;电流引起电击伤;射线引起放射病。还有光能、噪音、大气压等等。

4.机械性因素一定强度的机械力可以造成创伤。

5.其他因素

必需物质过多或过少,饲养管理不当等。如动物必需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缺乏都会引起机体相应的营养缺乏性疾病,维生素D、钙缺乏可导致软骨病(佝偻病);氟过多导致氟中毒(氟斑牙)。

(二)疾病发生的内因

1、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降低

(1)屏障结构破坏及机能障碍

健康动物的皮肤、粘膜都有机械性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作用,如果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易引起相应的疾病。例:破伤风、牛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等。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保护脑组织、中枢神经系统,使其不发生病变。孕畜的胎盘屏障保护胎儿免受破坏,如其结构受破坏或技能降低可导致死胎、流产、畸形。

(2)吞噬和杀灭机能降低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各脏器的名称不同,肝星形细胞或枯氏细胞;肺尘细胞;脑胶质细胞;淋巴结、脾网状细胞)及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都有吞噬功能。胃液、唾液、泪液、汗液、血清等都有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功能。这些吞噬杀灭机能减弱时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3)解毒机能降低

肝脏是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当肝功能不全或肝脏组织结构发生破坏时,其解毒机能发生障碍,使机体发生中毒性疾病。

(4)排除机能减退

机体可以通过消化道(呕吐、腹泻),呼吸道(咳嗽、喷嚏),泌尿道将体内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如果排除过程发生障碍,体内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将引发相应的疾病。

(5)特异性免疫反应异常

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T)和体液免疫(B)两种。细胞免疫降低易发生病毒、真菌和细胞内寄生菌的感染。当体液免疫降低易细菌感染;反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强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2、机体反应性改变

机体反应性是指机体对各种刺激物以比较恒定的方式发生反应的特性(它对疾病的发生及表现形式有重要影响)。

(1) 种属反应性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同一种致病因素的反应性常不一样。如马不感染牛

瘟病毒,牛不感染鼻疽。

(2)个体反应性不同个体由于营养状况、抵抗力等的不同对外界致病因素的反应也不同。例:某一养殖厂爆发某一传染病时有的病重,有的病轻,有的病死,有的不死。

(3)年龄反应性幼龄动物的防御屏障及免疫机能发育不完善,老龄动物的各种机能逐渐衰退而容易发病。而成年动物免疫器官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强不容易发病。

(4)性别反应性机体性别不同,某些组织器官结构不一样,内分泌激素有差异,对同一病原体的反应也有不同表现。如畜禽白血病的发病率雌性高于雄性。

(三)影响疾病发生的条件

1、自然条件

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影响。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潮湿等条件容易发病;冬季气候寒冷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多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人畜健康危害性越来越严重。

2、社会条件

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建国前,由于没有建立起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动物患病后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因此畜禽发病及死亡率的比较高;建国后,建立起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兽医防疫制度,消灭了牛瘟,控制了家畜的炭疽、鼻疽等主要疾病。

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理

学前卫生学课程大纲

《学前卫生学》课程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4.5 总学时:72 课堂教学学时:72 实验(上机)学时: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方向)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本课程的任务: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1.知识目标:始终坚持学前卫生知识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渗透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卫生保健工作。并进一步理解幼儿卫生教育的目标、内容、活动、环境、方法和手段以及最新的幼儿园教育模式,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形成从事幼儿园全方位的科学教育的设计能力、创设适宜环境的能力、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能力,针对幼儿教师的特点,给予最基本的有关幼儿身体保健和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讲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素质目标:具备吸纳先进幼儿科学教育理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卫生观入手,力图使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学前专业的时候,就能以一种较高的、较广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幼儿卫生教育工作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进程安排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绪论 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理解学前卫生学的定义、性质、任务、目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了解本学科主要内容、关联学科及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和愿望。 2.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前卫生学的定义、性质、任务、目的、研究对象及范围。 3.教学内容和要求:学前卫生学的定义、性质、任务、目的、研究对象及范围;本学科主要内容、关联学科及研究方法。 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朱家雄汪乃铭戈柔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麦少美高秀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万钫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课后小组研讨,小组组长负责记录研讨内容,研讨记录于下次课课前交。 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1.教学目标: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熟悉人体的基本结构,了解人体的调节及化学成分。 2.教学重点和难点: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的基本结构,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 3.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奇妙的人体 (1)人体的基本形态(2)人体的基本结构(3)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1)运动系统(2)呼吸系统(3)循环系统(4)消化系统(5)排泄系统(6)内分泌系统(7)神经系统(8)生殖系统(9)感觉器官 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图示法、讨论法。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朱家雄汪乃铭戈柔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麦少美高秀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万钫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儿童声带、消化器官、膀胱和尿道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对幼儿进行卫生保健?课后复习,下次课前提问。 第二章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1.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和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2)熟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测量(3)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1)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和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2)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测量(3)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3.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幼儿的生长发育 (1)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2)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二节幼儿健康检查

小学一二年级下册体育全套的教案

小学一二年级下册体育全 套的教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星村镇张家庄小学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体育 班级:一.二年级 任课教师:刘桂强 体育课教学常规 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 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 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 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 排。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 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 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 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7、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 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 断提高教学质量。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 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 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 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 习惯。 2、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 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 静、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 项规定。 4、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 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5、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 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本册教学目的和目标

学前卫生学教案文档

绪论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0~6、7)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人体概述 一、人体的基本形态 人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等四个部分 二、人体的基本机构 (一)细胞 (二)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肉组织(平滑肌、骨骼肌) 4、神经组织 (三)器官 (四)系统 三、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四、人体的化学成分 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共60种。其中氢(H)、碳(C)、氧(O)氮(N)四种元素在体内含量最高,共占总量的96%。铁(Fe)、碘(I)、钴(Co)、铜(Cu)、锌(Zn)、铬(Cr)、氟(F)、锰(Mn)、钼(Mo)、硅(Si)、硒(Se)等含量少,称为微量元素,人体所以元素都来自自然界。 五、人体的新陈代谢 任何一个生物都具有新陈代谢、应激性、调节、生长发育和种族延续等基本生理特征。其中,新陈代谢是产生其他基本生理特征的基础。 新陈代谢一般是指生物体与周围坏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 第一节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及骨连结和骨骼组成,骨与骨连结组成人体的支架,叫骨骼 一、骨骼 (一)骨骼的组成、功能、分类 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借骨连结组成。集体构成人体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器官和造血功能。分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 (二)骨的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征 1、骨的形态 形态不一,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 3、骨的成分和特征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盐构成

骨骼生长和发育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三)骨连结 1、直接连结 2、间接连结(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二、骨骼肌 全身骨骼肌600多块,占人体比重40%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骨骼的特点 1、骨膜比较厚 2、全是红骨髓 3、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未完成 4、关节特点 (二)学前儿童肌肉的特点 1、肌肉收缩能力差、容易疲劳 2、大、小肌肉群的发育不同速 四、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一)培养儿童各种不正确的姿势,防止脊柱和胸廓畸形 (二)合理组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1、全面发展动作 2、保证安全、防止伤害事故 (三)供给足够的营养 小儿应多摄取钙、磷、维生素D、蛋白质。 (三)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 第二节循环系统 一、血液循环系统 (一)血液的成分及主要的功能 血液是由血浆与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正常人血液总量占体重7%-8% 1、血浆 功能: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 2、红细胞(红血球) 血红蛋白特点:即能与氧气结合又能与二氧化碳结合,还能与一氧化碳结合 3、白细胞(白血球) 4、血小板 功能:促进止血和加速血凝 (二)心脏的结构及主要功能 心脏是人体的“生命之泵”。它通过自身节律性的活动——按自身特有的规律收缩、舒张,来实现血液在全身循环的往复流动 (三)血管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1、动脉 2、静脉 3、毛血细管 (四)血液循环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60学时,教材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万钫编著的《学前卫生学》。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拟操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解剖生理部分,建议教师利用挂图、模型、幻灯、动画等方法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病儿护理技能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时,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护理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技能。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实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实习,并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三、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绪论(2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 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四.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生理基础(16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小儿的生理特点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二.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 三.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

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集(二)

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集(二) 进度 12、26- 3、 31、广播操 2、游戏活动 1、广播操 2、短绳活动 23、4- 3、10广播操:初升的太阳各种投掷游戏 33、11- 3、17加速跑踢毽子和跳短绳 43、18- 3、24各种投掷游戏各种短绳活动 53、25- 3、3 11、跳短绳 2、游戏:蜜蜂采蜜各种短绳活动 64、1- 4、 71、快速跑

2、游戏:换物赛跑小篮球 74、8- 4、14站立式起跑小篮球 84、15- 4、21自编游戏跑、跑、跑跳(空中腿高抬) 94、22- 4、28跑、跑、跑跳(空中腿高抬且前伸)跑、跑、跑跳(空中腿高抬且前伸)104、29- 5、5站立式起跑打球游戏1 15、6- 5、12投掷:掷绳结加速跑1 25、13- 5、19多种游戏游戏:换物赛跑1 35、20- 5、2 61、游戏 2、跳短绳、踢毽子反应游戏1 45、27- 6、2加速跑各种抛掷球练习1 56、3- 6、 91、游戏

2、自然快跑 1、游戏 2、立定跳远1 66、10- 6、16投掷:掷绳结各种游戏活动1 76、17- 6、23考核机动二年级体育课教案(下)第1课时学习目标:较准确掌握初生的太阳前四节操的动作方法。学习内容: 1、复习广播操 2、游戏活动学习步骤: 一、统一规章、身体力行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进行课堂常规等方面的教育,使得学生明了在体育课中,应该做些什么和应该怎样做。 2、简单的队列练习(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精神饱满,充满生机和力量)。学生活动: 1、快速安静地集合队伍,和老师一起总结这学期我们要如何来上体育课。 2、在自己定好规章后,身体力行,积极进行队列练习。组织:四列横队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重点:前四节操的动作名称和方法路线。难点:手脚间配合协调,不僵硬,动作较熟练。教师活动:

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卫生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20204 总学时数:54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学前卫生学》是预防医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绪论(1课时) 一.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二.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三.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12课时) 第一节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卫生要求 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 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 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 四.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 五.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 六.学前儿童皮肤的发育及卫生要求 七.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 八.学前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 九.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 十.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及卫生要求 第二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一.基本概念:生长、发育、成熟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 三.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8课时)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 一.G.W.BEERS与现代心理卫生

学前卫生学教案

学前儿童卫生学教案 教材:《学前儿童卫生学》,朱家雄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绪论 ★健康及学前卫生学 ★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 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 ——陈鹤琴 一、健康与学前卫生学 1、关于健康,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作过精辟的论述。马克思提出把健康作为人的第一权利,作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就是作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则认为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英国教育家洛克则强调若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幸福可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则形象地指出,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的确,没有健康作为基础,人生的一切就会黯然失色。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WHO1948年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无论种族、政治信仰和经济状况有何差别,所有人都拥有享受现有最高的健康标准这一基本权利。”这一定义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异常而免于疾病的观念。在1979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再次重申了这一观念,强调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在WHO的推动下,健康的新概念在全球得到了传播并日益为人们所接受。世界已公认健康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促进健康不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也是教育部门、社会、国家和全人类共同努力争取的目标。我国学者顾荣芳曾说:“人类除了追求有限的自然生命的健康,还要追求无限的精神生命的健康,而正是后者才使得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具有永恒性。”从广义的、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健康,这就要求人们重视健康的科学价值,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

新编小学二年级下册体育及健康全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体育及健康教学计划及教案一、课程标准分析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健康第一”和面向全体学生为指导思想,二年级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表现欲和上进心比较强,有很好的集体荣誉感,根据二年级学生身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现状和心理需要,让儿童在富有情景的环境中学习体育,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成形的时候,发挥集体优势,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是本课的关键,引起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根据《体育及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水平目标以及“五个领域”即运动参及、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构建体育课程特点,以促进课程教学目标。 二、本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体育及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改变了从开始就以运动技术体系为目标,每个教材内容都为运动技术的发展打基础的写法,而是以学生为本,选择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和游戏。教材内容强调学生的兴趣,并能有效地落实小学体育的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分为基本活动和游戏。在基本活动中有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也大都以游戏作为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四、学期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 2、每节课进行一定时间的队列练习,对其进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 3、使学生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和韵律活动的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4、使学生了解做操的好处及简单的安全常识,初步懂得一些个人卫生及健康的常识和方法,逐步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及同伴友好相处,培养互相关心的优良品质。 5、培养荣誉感和责任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良好道德的教育。 五、本册教材重点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学前卫生学 英文名称:Hygienics of Preschool Child 课程编码:02293100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践 0 学时 先修课程:解剖生理学 后续课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学等。 开课教学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执笔者:审阅者: 修(制)订日期: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领域内存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从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领域内存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从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的特点。 2.知道学前儿童常见的疾病及处理办法。 3.知道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处理办法。 4.了解托幼机构卫生管理制度。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处理学前儿童意外伤害和常见疾病的处理办法。 2.能评价学前儿童身心发育的状况和托幼机构卫生管理现状。(三)价值观目标 关心爱护儿童,关心幼儿的健康。 四、课程教学安排

【教学单元一】:学前卫生学概述 (一)教学目标: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掌握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学时:2其中理论:2 实践:0 (三)教学内容: 一、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影响因素。 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

小学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 全册

二年级体育教学进度计划()学年第(二) 学期二年级

本册教学目的和目标 教学目的: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一年级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体育课教学常规 体育课教学应丛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 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 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 好妥善安排。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 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 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 动量。 6、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 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7、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 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 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 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 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 处理。

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集(一)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全集之一二二年年级级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时间 第二周 第一节 课型 一课时 内容 1、基本体操:第八套广播操(1—3)节;2、队列:排纵队,横队;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习规定的徒手操,(第八套广播操)。 2.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和节奏,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姿势。 3.培养学生行动迅速和听从指挥的精神。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数 时 强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立正、稍息、集合、解散。 2、二到三节简单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 ○○○○○○○○○○○○○○○○○○○○ ◎ 同上队列四列横队。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4、师生一同练 习。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关查。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4、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 1 1 2 10 小 基 本 部 分 一、第八套广播 操(1—3)节: 原地踏步(8×2) 第一节,伸展运动。 第二节,阔胸运动。 组织: 同上队列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1、教师讲解动作 方法和要 求。 2、教师做完整正 确的示范。 3、教师个别指 导。 1、学生认真听讲动作方 法和要领 2、学生集体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4X 8 18 中

二二年年级级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时间 第二周 第二节 课型 一课时 内容 1、基本体操:第八套广播操(4-6)节;2、游戏:块块集合; 目的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第八套广播操的要领及动作。 2、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和节奏感。 3、培养学生能够遵守纪律和快速集合的能力。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数 时 强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立正、稍息、集合、解散。 2、复习广播操的前三节。 3、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 ×××××× ×××××× ×××××× ×××××× ◎ 同上队列四列横队。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关查。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4、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 1 1 2 10 小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体育全套教案

学校体育实践课教案 第1 课时授课记录: 学习阶段:水平一 学习目标:较准确掌握出生的太阳前四节操的动作方法; 游戏中相互配合,互相帮助。 学习内容:复习广播操及游戏活动 学习步骤: 一、统一规章、身体力行 教师活动:1.集合队伍,进行课堂常规等方面的教育,使得学生明了在体育课中,应该做些什么和应该怎样 做。 2.简单的队列练习(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精 神饱满,充满生机和力量)。 学生活动:1.快速安静地集合队伍,和老师一起总结这学期我们要如何来上体育课。 2.在自己定好规章后,身体力行,积极进行队列练 习。 组织:四列横队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前四节操的动作名称和方法路线。 难点:手脚间配合协调,不僵硬,动作较熟练。 教师活动:1.讲解做好操的意义,示范动作方法,并带领学生集体复习,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2.播放音乐,利用同伴间相互比试和比赛的方法进 行巩固提高练习,达到较熟练的程度。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讲解示范,按老师的节拍认真反复认真练习。 2.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参与比评活动。 教师活动:1.分发红绳,提示红绳的作用,组织学生自行体验,并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如何来用这根红绳。 2.红绳飘飘,健儿飞驰,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学生活动:1.积极思考,利用红绳想出各种活动的方法。 2.全力投入到活动中去,各个小组的成员出没划 策,为自己队伍的胜利而奋斗。 3.集体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然后集体讨论。组织:四列横队(左右间隔两臂,前后一臂距离) 四路纵队 xxxxxxxxxxxx xxxx xxxxxxxxxxxx xxxx xxxxxxxxxxxx xxxx xxxxxxxxxxxx xxxx xxxx 三、创新延伸、展示技能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柔韧性练习。 学生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积极进行练习。 组织:四列横队,图示同一 场地器材:田径场一片录音机一台 课后小结: 同样是第一节课,但是二年级和三年级比起来,就有相当大的差距。上下来,感觉到比较辛苦。(尤其是二(1)班)

最新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教案 第一章生理基础 重点:各系统的特点、保健、生长发育的规律需用十五学时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与保健 一、运动系统 骨、骨连接、肌肉特点与保健 二、呼吸系统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特点与保健 三、循环系统 心脏、血管、血液特点与保健 四、消化系统 口腔、食道、胃、肠、肝脏、胰腺特点与保健 五、泌尿系统 肾、膀胱、尿道特点与保健 六、免疫系统 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特点与保健 七、内分泌系统 脑垂体、甲状腺、性腺特点与保健 八、生殖系统 生殖器官发育特点与保健 九、神经系统

代谢特点与保健 十、感觉器官 眼、耳特点与保健 第二节生长发育 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二章儿童营养 重点:营养素功能、婴幼儿平衡膳食原则需用十二学时 第一节营养基础知识 一、营养素 二、能量 三、蛋白质 四、脂类 五、碳水化合物 六、无机盐 七、维生素 八、水 第二节婴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二、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

三、辅食添加 第三节幼儿膳食 一、计划膳食原则 二、集体进餐卫生 第三章预防常见病 重点:优生措施、几种常见病、几种急救术需用时九学时 第一节预防出生缺陷 一、遗传病 二、优生措施 第二节婴幼儿常见病 一、佝偻病 二、贫血 三、腹泻 四、感冒 第三节常用护理与急救 一、常用护理术 二、常用急救术 第四章预防传染病 重点:传染病特点、传播环节

需用时六学时 第一节传染病 一、传染病 二、传染病流行环节 第二节传染病预防 一、常见传染病 二、传染病预防 第五章健康教育与评价 重点:幼儿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检查、心理健康本章需十二学时 第一节健康教育 一、健康教育 二、幼儿健康教育 第二节健康评价(操作) 一、健康检查 二、结果评价 第三节儿童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保健 幼师科电子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体育(下册)(全册)教案

word格式整理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体育下册 年级:二年级

任课教师: ___ 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体育课堂常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体育课常规 2、拍手游戏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一步熟悉课堂常规及安全意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引出(体育课堂的要求?) 二、课堂常规的教育(学生) 1、学生要在上课铃响前到达操场,上课铃响后,立即静、齐、快地按规定队形排好队、等候老师上课。 2、在体育委员整队,向老师报告人数和老师宣布本课的内容时,学生要立正。 3、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因故不能上体育课的,要课前请假,并写好请假条(事假由班主任签字,病假由校医证明)。 4、上室外课时不戴帽子、围巾、手套、不穿大衣、裙子;不带 钢笔、小刀等尖利物品和穿胶底鞋上课。 5、严格组织纪律性,注意安全,严防伤害事故发生。 6、爱护场地器材;未经许可,不得动用教师课堂前布置的场地和器材。课前体育委员要组织同学协助老师布置场地、器材。课后教师指定组要收交器材,并及时收交器材室。 三、师生互相讨论 四、拍手游戏: 分组进行练习(同桌) 五、归纳小结下课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进一步发展反应、灵敏和协调能 力 2、操练中能较快地与老师和同伴密切配合,体验到集体活动的 乐趣 教学内容1、队列队形:排队,解散,集合 2、游戏:老鹰捉小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了解和学会集队的要求 学生对新的队形的熟悉程度 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 队列队形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是较为重要的,起着承上启下作用,学生基本已经有队列意识,集体主义意识也加强了很多,教师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把细节和要领讲清楚,学生就能很快接受,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加强讲解和操练的结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巩固练习。低年级学生喜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喜欢在故事情节里游戏玩耍,在解散集合和报数的形式中我设计了游戏,让学生有更多有趣的体验。 (二)、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设置情景进入林中玩耍。 2.创想活动,积极参与。 3.自由结伴,分散练习。 (二)队列队形练习 1.录音旁白,引出课题。 2.查看地图,分组活动。 3.教师指导,反复练习。 4.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5.小结评价。 (三)游戏:老鹰抓小鸡 教师导入情节,学生分散做游戏。 (四)整理放松 总结,表扬鼓励,放松活动。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学时32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得性质与任务 课程得性质:《学前卫生学》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得必修课,也就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学前儿童得机体与其生活与学习环境之间得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得卫生要求与卫生措施得制定。 课程得任务:本学科得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得一般特点与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得各种因素,提出相应得卫生要求与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得发展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身体得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得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得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得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得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得身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得评价,具备一定得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做到维护与增进学前儿童得身心健康。 本课程得主要目标: 1、知识目标: 始终坚持学前卫生知识与教育相结合得原则,注重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渗透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卫生保健工作。并进一步理解幼儿卫生教育得目标、内容、活动、环境、方法与手段以及最新得幼儿园教育模式,掌握一些必需得幼儿园常用得科学知识。 2、能力目标:形成从事幼儿园全方位得科学教育得设计能力、创设适宜环境得能力、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得能力,针对幼儿教师得特点,给予最基本得有关幼儿身体保健与心理保健方面得知识与技能,讲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3、素质目标:具备吸纳先进幼儿科学教育理念得能力,形成良好得科学素质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得健康观与卫生观入手,力图使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学前专业得时候,就能以一种较高得、较广得视角来认识与理解幼儿卫生教育工作对幼儿健康成长得重要价值。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绪论 教学时数:2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卫生学得定义以及健康得定义与健康得影响因素。 2、熟悉学前卫生学得主要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3、了解学前卫生学得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前卫生学得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学前卫生学得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理论教学内容: 1、健康得概念

学前卫生学(汉)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汉)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010006 2.课程名称:学前卫生学 3.总学时:48 4.总学分:3 5.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6.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7.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二、课程简介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它以零至七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儿童营养、疾病预防、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领域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学以致用的能力。坚定专业思想,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为毕业后走上幼儿教育岗位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 (2)要求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3.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分析、演示法、图片法等辅助教学手段。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儿的生理特点、儿童营养、集体儿童保健 2.难点:预防常见病、传染病 五、参考书目 1.《学前卫生学》,万钫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学前儿童卫生学》,朱家雄、汪乃铭、戈柔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 二、各章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 绪论 了解: 1.本门课的基本情况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门课的学习特点、考试要求、分数构成以及对学生学习要求。 3.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理解:

最新小学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2020年小学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册精品 版

二年级体育教学进度计划 ()学年第 (二) 学期二年级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45 -

本册教学目的和目标 教学目的: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一年级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体育课教学常规 体育课教学应丛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45 -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 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 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 好妥善安排。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 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 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 动量。 6、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 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7、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 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 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 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45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册

希望小学 学科:体育下册 年级:二年级 任课教师:___

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体育课堂常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1、体育课常规 2、拍手游戏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一步熟悉课堂常规及安全意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引出(体育课堂的要求?) 二、课堂常规的教育(学生) 1、学生要在上课铃响前到达操场,上课铃响后,立即静、齐、 快地按规定队形排好队、等候老师上课。 2、在体育委员整队,向老师报告人数和老师宣布本课的内容时, 学生要立正。 3、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因故不能上体育课的,要课 前请假,并写好请假条(事假由班主任签字,病假由校医证明)。 4、上室外课时不戴帽子、围巾、手套、不穿大衣、裙子;不带 钢笔、小刀等尖利物品和穿胶底鞋上课。 5、严格组织纪律性,注意安全,严防伤害事故发生。 6、爱护场地器材;未经许可,不得动用教师课堂前布置的场地 和器材。课前体育委员要组织同学协助老师布置场地、器材。 课后教师指定组要收交器材,并及时收交器材室。 三、师生互相讨论 四、拍手游戏: 分组进行练习(同桌) 五、归纳小结下课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进一步发展反应、灵敏和协调能 力 2、操练中能较快地与老师和同伴密切配合,体验到集体活动的 乐趣 教学内容1、队列队形:排队,解散,集合 2、游戏:老鹰捉小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了解和学会集队的要求 学生对新的队形的熟悉程度 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 队列队形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是较为重要的,起着承上启下作用,学生基本已经有队列意识,集体主义意识也加强了很多,教师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把细节和要领讲清楚,学生就能很快接受,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加强讲解和操练的结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巩固练习。低年级学生喜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喜欢在故事情节里游戏玩耍,在解散集合和报数的形式中我设计了游戏,让学生有更多有趣的体验。 (二)、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设置情景进入林中玩耍。 2.创想活动,积极参与。 3.自由结伴,分散练习。 (二)队列队形练习 1.录音旁白,引出课题。 2.查看地图,分组活动。 3.教师指导,反复练习。 4.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5.小结评价。 (三)游戏:老鹰抓小鸡 教师导入情节,学生分散做游戏。 (四)整理放松 总结,表扬鼓励,放松活动。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 学时32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 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课程的任务: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 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 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身体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 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 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进 行科学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做到维护和增 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1.知识目标:始终坚持学前卫生知识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在幼儿身心发 展过程中渗透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卫生保健工作。并进一步理解幼儿卫生教 育的目标、内容、活动、环境、方法和手段以及最新的幼儿园教育模式,掌握一些必 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形成从事幼儿园全方位的科学教育的设计能力、创设适宜环境的 能力、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能力,针对幼儿教师的特点,给予最基本的有关 幼儿身体保健和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讲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素质目标:具备吸纳先进幼儿科学教育理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卫生观入手,力图使学生在一开 始接触学前专业的时候,就能以一种较高的、较广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幼儿卫生教育 工作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绪论 教学时数:2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卫生学的定义以及健康的定义和健康的影响因素。 2.熟悉学前卫生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 3.了解学前卫生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 2. 学前卫生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