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究综述

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究综述
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 2 2 2

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究综述Ξ

张运楚 梁自泽 谭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摘要 回顾了国内外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几种巡线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详细探讨了巡线机器人避障!工作电源及线路故障探测等关键技术 最后 展望了架空线路巡线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巡线机器人 架空电力线 故障探测 避障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ΜοβιλεΡοβοτφορΟ?ερηεαδΠοωερλινεΙνσπεχτιον αΡε?ιεω

≠∏ 2 ∏ 2 ×

(ΚεψΛαβορατορψοφΧομπλεξΣψστεμσανδΙντελλιγενχεΣχιενχε,ΙνστιτυτεοφΑυτοματιον,ΧηινεσεΑχαδεμψοφΣχιενχεσ,Βει?ινγ ,Χηινα)

Αβστραχτ:× √ √ √ × √ ∏ ∏ √ 2 ∏ √ ∏ ∏ ∏ ? √ √ √

Κεψωορδσ: √ ∏ √

1引言(Ιντροδυχτιον)

采用高压和超高压架空电力线是长距离输配电力的主要方式 电力线及杆塔附件长期暴露在野外 因受到持续的机械张力!电气闪络!材料老化的影响而产生断股!磨损!腐蚀等损伤 如不及时修复更换 原本微小的破损和缺陷就可能扩大 最终导致严重事故 造成大面积的停电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 电力公司要定期对线路设备巡检 及时发现早期损伤和缺陷并加以评估 然后根据缺陷的轻重缓急 以合理的费用和正确的优先顺序 安排必要的维护和修复 从而确保供电可靠性

目前 对输电导线进行巡检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地面目测法 采用肉眼或望远镜对辖区内的电力线进行观测 由于输电线路分布点多面广!地理条件复杂 巡线工人需要翻山越岭!涉水过河!徒步或驱车巡检 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 工作效率和探测精度低 可靠性差 航测法 直升飞机巡线 直升飞机沿输电线路飞行 工作人员用肉眼或机载摄像设备观测和记录沿线异常点的情况 这种方法尽管距离接近 提高了探测效率和精度 但电力线从观察者或摄录设备的视野中快速通过 增加了技术难度 运行费用较高≈

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为架空电力线路巡检提供了新的移动平台 巡线机器人能够带电工作 以一定的速度沿输电线爬行 并能跨越防震锤!耐张线夹!悬垂线夹!杆塔等障碍 利用携带的传感仪器对杆塔!导线及避雷线!绝缘子!线路金具!线路通道等实施接近检测 代替工人进行电力线路的巡检工作 可以进一步提高巡线的工作效率和巡检精度 因此 巡线机器人成为巡线技术研究的热点

2国内外研究现状(Ρεσεαρχηστατυσατηομεανδαβροαδ)

巡线机器人的研究始于 世纪 年代末 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巡线机器人

第 卷第 期 年 月机器人 ×?

Ξ基金项目 国家 计划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的研究工作 年 东京电力公司的≥ 等人研制了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 ? 巡检移动机器人≈ 如图 所示 该机器人利用一对驱动轮和一对夹持轮沿地线 ° ? 爬行 能跨越地线上防震锤!螺旋减震器等障碍物 遇到线塔时 机器人采用仿人攀援机理 先展开携带的弧形手臂 手臂两端勾住线塔两侧的地线 构成一个导轨 然后本体顺着导轨滑到线塔的另一侧

待机器人夹持轮抱紧线塔另一侧的地线后 将弧形手臂折叠收起 以备下次使用

图 弧形手臂巡线机器人

? 2

机器人运动控制有粗略和精确定位两种模式

粗略控制是把线塔和地线的资料数据 线塔的高度!

位置 地线长度 线路上附件数量等 预先编制好程

序输入机器人

据此控制机器人的行走和越障 精确定位控制则根据传感器反馈信息进行控制

机器人携带的损伤探测单元采用涡流分析方法探测光纤复

合架空地线 ° ? 铠装层的损伤情况

并把探测数据记录到磁带上

美国× ≤公司 年研制了一台悬臂自治巡线机器人原型≈ 如图 所示 它能沿架空导线长距离爬行 执行电晕损耗!绝缘子!结合点!压接头等视

觉检查任务

对探测到的线路故障数据预处理后 传送给地面人员 当机器人遇到杆塔时 利用手臂采用仿人攀援的方法从侧面越过杆塔

图 × ≤悬臂巡线机器人

? × ≤

年日本法政大学的 ∏ 等人

开发了电气列车馈电电缆巡检机器人≈ 见图

机器人采用多关节小车结构和/头部决策 尾部跟随0的仿生控制体系 以 的速度沿电缆平稳爬行 并能跨越分支线!绝缘子等障碍物

图 蛇形巡线机器人

? ≥ 2

机器人由六对左右对称!相互联结的小车组成

每个单体小车有两个电机 一个用于行走驱动 另一

个用于控制联结前后小车的旋转关节的关节角

机 器 人 年 月

右小车采用具有自保安功能的磁锁系统联结 磁锁系统用永久磁铁将左右小车牢牢锁紧 使两车橡胶驱动轮抱住馈电电缆 由行走电机驱动沿电缆平稳爬行

当机器人遇到分支线!绝缘子等障碍物时 每对小车上磁锁系统中的电磁铁通电 顺次将磁锁打开 机器人再改变两侧旋转关节的关节角 使左右小车分开 小车依次通过障碍物后 控制两侧旋转关节使左右小车合拢 电磁铁断电 磁锁再次锁紧 机器人恢复正常行走状态

图 是泰国 ∏ π √

× 2 × ∏ 的≥ ° ∏ ∏ 等人 年设计的一台自给电巡线机器人原型≈ 该机器人采用电流互感器从爬行的电力线路上获取感应电流 作为机器人的工作电源

从而解决了巡线机器人长时间驱动的动力问题 并初步实现了根据摄像机图像判断电力线上绝缘子等障碍物位置的视觉导航功能 不过 该试验型巡线机器人仅能在两线塔间的电力线上爬行 无避障能力

图 自给电巡线机器人

? ≥ 2 ∏

由日本≥ 公司生产的电力线损伤探测器也

采用了单体小车结构如图 所示

图 损伤探测机器人

? ?

它能在地面操作人员的遥控下

沿电力线行走 利用车载探测仪器探测线路损伤程度及准确位置 将获取的数据和图片资料存储在数据记录器中 地面工作人员可回放复查

进一步确定损伤情况 探测器不具备越障功能 遇到线路附件等障碍物时便自动停止前进 该损伤探测器于 年赢得了≥ ∏2

大奖≈

加拿大魁北克水电研究院的≥ ∏ 等人 年开始了 ± ? 遥控小车 见图

的研制工作≈

遥控小车起初用于清除电力传输线地线上的积冰 逐渐发展为用于线路巡检!维护等多用途移动平台 第三代原型机结构紧凑 ? ? 仅重 驱动力大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能爬 β的斜坡 通信距离可达 小车采用灵活的模块化结构 安装不同的工作头即可完成架空线视觉和红外检查!压接头状态评估!导线和地线更换!导线清污和除冰等带电作业 已在工作电流为 的 ?电力线上进行了多次现场测试 但是 ± ? 无越障能力

只能在两线塔间的电力线上工作 目前 研究组正在开发具有越障功能的自治移动小车 实验结果表明 新一代 ±

? 能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跨越障碍物 巡检范围达

图 ± ? 遥控小车

?

± ? 国内关于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研究的报道

较少 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吴功平教授研制出了架空高压线路巡线小车

小车采用单体三驱动轮结构 具有稳定的行走功能和越障功能 能顺利越过绝缘子!防振锤!悬垂线夹等主要障碍物 并利用携带的近距离红外故障诊断仪完成线路的诊断

巡线小车的行走!越障通过人工遥控加机械控制器来实现 目前 该研究组正在进行智能化程度较高!越障能力强的自治巡线机器人的研制工作≈ 中科院

第 卷第 期张运楚等 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究综述

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自动化所在 基金项目资助下也开展了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究

3巡线机器人的一些关键技术(Κεψτεχη2νολογιεσοφινσπεχτιονροβοτ)

从上述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 无越障功能的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技术较为成熟 已近于实用阶段 如日本≥ !?∏ ∏ 美国 ≤ ≤等公司开发的巡线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一般需人工参与 只能完成两线塔之间电力线路的检查 作业范围小 自治程度低 自主巡线机器人能跨越线路附件!线塔等障碍物 实施大范围!长时间的线路巡检作业 但研究进展缓慢

3 1机械机构

巡线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系统 涉及到机构!控制!通信!定位系统!移动平台上传感器的集成和信息融合!电源等 而机械机构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也是目前制约巡线机器人发展的技术障碍之一 巡线机器人机械机构的设计要求是

∞能在架空高压线上以期望的速度平稳爬行

?具有一定的爬坡能力

能够避越高压线路上的防震锤!线夹!绝缘子!线塔等障碍

在故障情况下有可靠的自保安措施 防止机器人摔落

提供足够的空间安装所携带的电源以及探测!记录和分析处理仪器

可实现在管线上爬行的机构可以分为步进式爬行机构和轮式爬行机构两类≈ 步进式爬行机构通过多只手臂的交替移动完成爬行 一般用于斜拉桥缆索!管道外壁的检查维护 轮式爬行机构依靠由电机驱动的行走轮与管线之间的摩擦 驱动机器人前进 轮式爬行机构行走平稳 速度快 有利于移动平台上线路探测仪器的可靠工作 因此 目前巡线机器人多采用此类爬行机构

越障机构是巡线机器人机构的关键 由于机器人悬挂在架空线上 越障时应保证机器人姿态平稳 并保持与其它导线和线塔金属部件的安全间距 因此设计难度较大 文献≈ 采用了仿人攀援的弧形手臂越障机构 姿态控制较为复杂 文献≈ 中给出的分体蛇形越障机构不适合跨越直径和间距较大的障碍 文献≈ 的越障机构也同样存在跨越间距小的问题 见图

巡线机器人越障操作类似人的空中攀援行为 因此 仿生设计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案是采用多只可伸缩机械臂结构 机械臂上部为爬行驱动机构 下部通过旋转关节相互链接 遇到障碍时 机械臂之间相互配合 采用仿人攀援策略调整姿态 跨越障碍 由于采用多只多自由度机械臂 机器人可以完成更为复杂的空中姿态调整 因而可跨越各种类型的线路障碍

图 小车式巡线机器人机械机构

? ∏ ∏ 2

3 2工作电源

要保证巡线机器人在野外大范围内长时间工作 必须提供持续可靠的电源 巡线机器人功率一般为几百瓦 由于受体积和重量的限制 蓄电池组不能满足长时间供电要求 文献≈ 尝试采用小型汽油发电机为机器人供电 但汽油发电机需携带油箱 工作时受环境影响大 可靠性差 由于巡线机器人一般沿大工作电流的电力线爬行 因此 最好能直接从电力线上获取能源 即耦合供电 文献≈ 对采用电流互感器耦合从电力线上获取电源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分析了机器人所需的最大驱动力与其重量的比率!磁芯的截面积!副边线圈匝数等变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采用电力线耦合供电虽然解决了巡线机器人长期工作的电源问题 同时也导致机械机构及控制系统的复杂化 这是因为机器人越障时 电流互感器磁芯须从电力线上脱离 需解决磁芯分离机构控制和备用电源切换技术

3 3导航及定位技术

导航就是规划巡线机器人的行走路径 包括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越障规划等≈ 巡线机器人沿架空电力线路爬行 要跨越防震锤!悬垂绝缘子!线夹!杆塔等障碍 行走环境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环境之间 因此导航问题主要为局部越障规划 局部越障规划就是利用环境传感器 如超声传感器!激光测距仪!视觉传感器等 提供机器人周围的局部环境信

机器人 年 月

息 产生下一时刻机器人位姿信息 由于巡线机器人环境中障碍物反射面较小 基于≤≤?摄像机的视觉传感器更适合作为巡线机器人的环境传感器 另外 悬挂在导线上的机器人 由于风力作用和自身姿态调整时中心的偏移会产生摆动 加大了越障控制难度

实时确定巡线机器人在作业环境中所处的位置 即机器人定位 对于准确标识线路故障点的位置至关重要 一种方案是采用里程计的相对定位技术 但累积误差较大 在经过的杆塔上贴上路标 也可以解决定位问题

3 4通讯技术

通讯模块完成基站和巡线机器人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包括来自机器人的实时视频图像!线路探测传感器数据!机器人位姿状态和由地面基站发出的各种遥控命令等 要求具有带宽高!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3 5线路损伤探测技术

巡线机器人需完成以下的基本巡检任务 ∞杆塔巡视检查 检查杆塔横担!杆塔本体是否损坏!变形!锈蚀!被盗等 ?导线及避雷线巡视检查 检查有无锈蚀!断股!损伤等 有无悬挂异物等 绝缘子巡视检查 检查普通和钢化绝缘子有无闪络!裂纹!破碎和烧伤痕迹 检查合成绝缘子有无严重污秽!伞裙开裂 均压环是否松动!歪斜或脱落 线路金具巡视检查 检查金具有无锈蚀或损坏 防震锤有无生锈!脱落等 线路通道检查 检查线路通道内的树木!建筑物等与线路导线之间的距离 巡线机器人需携带必须的探测仪器完成上述探测任务 故障和损伤探测方法有以下几类

3 5 1非接触探测方法

∞视觉检查 视觉检查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线路检查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摄像机摄取目标图像 实时传输到地面基站或存储下来 由基站操作人员根据图像中导线!绝缘子等设施的外观确定是否损坏 人工复查需对图像逐帧观察 效率较低 采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自动判断线路故障 能快速识别多种故障现象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自动评估架空线的腐蚀程度 准确度与熟练技工相同≈

视觉检查一般能发现架空线大部分表面故障现象 精度和准确度取决于图像质量 因此 巡线机器人如何自主控制携带的摄像设备 捕捉特定兴趣目标 获取多视角!高清晰度目标图像 有待深入研究

?红外探测技术 有些早期故障难以通过视觉检查发现 这可采用红外探测技术加以弥补 当输电导线存在机械故障 如导线断股!绝缘子破损!压接管连接不良等 时 运行过程中故障点附近就会出现局部温升 产生热辐射场 热成像技术 如红外摄像机 是一种广泛用于检测输变电系统局部温升故障的技术 它可以摄取表面温度超过周围环境温度的异常温升点的红外光谱图像 然后根据图像 人工或自动判读可能的故障器件 该方法已成功用于探测架空电力线上早期的发热故障点 使用时 被测点的温度要高于系统环境温度 天气应干燥晴朗 由于红外成像仪受天气环境影响较大 探测精度和准确性不高 对此 ≥ 分析了影响探测质量的各种因素 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吴功平等人≈ 研究了导线破损的红外检测机理和故障信号的特征提取与故障识别的综合判据 开发了一种便携式近距离红外检测与故障诊断仪 采用热释电传感器将故障点热辐射场装换为电压信号 由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并送至数据存储系统记录 再通过故障诊断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来识别故障类型和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

无线频谱分析 高压传输线系统各种完好部件周围的交变电场通常呈现为均匀的闭合实线 包括一个规则的无害电晕场 架空线路设备的一些故障 如绝缘子处漏电!导线断股!植物生长过于靠近导线等 会导致其周围电离空气层中出现不规则强烈电子活动 这些高频扰动表现为对交变电场闭合曲线的干扰 架空线上不同的故障类型和位置表现为上述干扰信号的形状!强度和位置 因此 对上述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 能够提供输电线路异常和故障的线索 根据以上原理 瑞士的 公司研制了名为 架空线故障探测系统 对架空线路早期故障探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3 5 2接触探测方法

∞电涡流探测法电涡流方法能准确探测钢芯铝绞线断股!钢芯腐蚀程度! ° ?铠装层损伤等故障 其基本原理是 将激励线圈贴近导线 并通以 交变电流 激励线圈产生交变磁场 使输电线表面产生电涡流 而电涡流又会反过来产生反向磁场作用于测量线圈 从而改变测量线圈的电参数 导致测量线圈阻抗或电压发生变化 当输电线出现断股!破损或严重锈蚀等故障时 会使电涡流发生畸变 根据畸变程度就可提取有关故障缺陷的程度和

第 卷第 期张运楚等 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究综述

位置信息≈

?电阻测量探测法架空高压线有很多连接器 如压接管 多种因素会导致连接器老化 导致接点处电阻增加 从而产生局部过热 如不及时维护 会增加线路功率损耗 甚至导致导线断裂而引发停电事故 ≥ 公司研制的 微欧姆计≈ 能测量一段带电导线或连接器两端的电阻 将测量值与正常值比较 就可断定该段导线或连接器件的状态 从而发现早期故障 这种方法比红外测量更直接 准确度高 不受电磁辐射!天气!负荷电流的影响

如何把多种线路故障探测器集成到巡线机器人移动平台上 运用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进一步提高早期故障探测的效率!精度和准确度 提高故障设施剩余寿命的评估质量≈ 是巡线机器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4展望(Ουτλοοκ)

电力公司面临不断增加的电力需求!更高供电可靠性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精确维护策略 ≤ ≤ 2 ≈ 因能保证电力设施工作寿命最大化 已成为共识 对电力设施早期潜在故障的准确发现和正确评估 是成功实现上述策略的关键 巡线机器人应运而生 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巡线机器人技术有两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多传感巡线机器人

随着自治巡线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和线路故障探测仪器的小型化 在一台巡线机器人上集成多种线路故障探测仪器将成为可能 这样 机器人可用多种传感器同时扫描线路 运用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以更高的分别率和可靠性发现各种类型的早期故障并加以评估 为维护人员实时提供架空电力线设施的工作状态报告

分布式多巡线机器人系统

多传感巡线机器人固然有其优点 但不可避免会带来体积较大及控制过于复杂的缺点 开发小型单传感巡线机器人 通过多个携带不同线路故障探测器的机器人协调工作 同样也可完成线路巡检任务 由于功能的单一化 可减小机器人体积及功耗 降低了研制难度 同时 多机器人有组织的协作 可使巡线机器人群体产生高性能的智能行为 通过群体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换 可进一步提高线路故障的探测灵敏度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Ρεφερενχεσ)

≈ √ ≈ ° ∞∞∞ 2 ≤ × ? ∏ ≤ ∏ √ 2 ≈≤ ? ≥

≈ ? ≤≤ ?∏ ? ? εταλ √ 2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εταλ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2 ≈ ° ∞∞∞ ≤ × ? ∏ ≤ ∏ √ 2 ≈≤ ≤

≈ ∏ ≥ ° ∏ × ± ? ∏ 2 √ ≈ ° ∞∞∞ ≤ × ? 2 ∏ ≤ ∏ √ 2 ≈≤

≈ 吴功平 戴锦春 郭应龙等 具有自动越障功能的高压线巡线小车≈ 水利电力机械

≈ 耿欣 周延泽 巡线机器人的爬行方案设计≈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 朱淼水 杨建刚 吴春明 自主式智能系统≈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 ∏ ∏ 2 ∏ 2√ ≈ ≤ 2 ∏ ∞ ≤ ∏ ≈≤ 2

≈ ≥ √ ∏ 2 ∏ ≈ ° 2 ∞∞∞ ≤ × 2

机器人 年 月

? ∏ ≤ ∏ √ 2 2 ≈≤ ±∏ ≤

≈ 吴功平 戴锦春 郭应龙等 输电导线机械破损的红外检测与故障诊断≈ 仪器仪表学报

≈ × ∏ εταλ ∞ ∏ √ 2 ≈ ∞∞∞× ° ? √

≈ 梁唯溪 饶贵安 康宜华 高压输电线涡流检机器人的研制≈ 无损检测

≈ √ 2 ≥ ?

≈ √ ? ∏ ° εταλ ≤≥ ∏ 2 ∏ ∏ ≈ ∞∞∞× ° ? √ ≈ √ ? ? ≤ εταλ ≤≥ 2 ∏ ≈ ∞∞∞× ° ? √

≈ 2 ≤ ≈ ∞∞∞ ≤ × ? ∏ ≤ ∏ √ 2 ≈≤

作者简介

张运楚 2 男 博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 机器人控制 机器视觉

梁自泽 2 男 硕士 副研究员 研究领域 机器人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谭民 2 男 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机器人控制 多机器人系统 系统可靠性及故

障诊断

上接第 页

≈ 贾云得 机器视觉≈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 √ ? ° ? ≈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 2 ≈ ∞∞∞ ∏

≈ ? × ≥ ? ≤ ?2 √ √ ∏ √ ≈ ° ∞∞∞ ≤ 2 ∏ ≤ 2 ≈≤ ∏√ 2 ∏

≈ 郑南宁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εταλ ∏ ≥∞ √ 2 ∏ ≈ ° ∞∞∞ ≤ ∏ ≈≤

作者简介

江泽民 2 男 博士生 研究领域 计算机视觉 显微操作等

第 卷第 期张运楚等 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究综述

工业机器人研究综述

工业机器人研究综述 ) 摘要: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三个组成部分——主体,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探讨了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的驱动系统,并且分析了工业机器人控制策略的种类 以及目前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同时,基于工业机器人的三个组成部分,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展望,最后总结了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驱动系统 Review of industrial robots Abstract:Three components of industrial robots - body, control systems and drive systems are introduced. Explores the current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drive system,and analyzed the type of industrial robot control strategies and the current industrial robot control system characteristics.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industrial robots, Proposed Technical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industrial robots,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1、工业机器人体系结构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主体、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如图1.1所示。 主体即工业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包括手部、腕部和臂部,有的机器人甚至还有

陕西省宝鸡市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调研测试试卷

陕西省宝鸡市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调研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2019·佛山模拟) 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A . 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 B . 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 C . 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3 D .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 2. (2分)(2019·青浦模拟) 下列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物理量是() A . 体积 B . 质量 C . 重力 D . 密度 3. (2分) (2019八下·厦门期末) 如图所示,均为底部相通的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当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4. (2分) (2020八下·四川期中)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 . 月球车装有宽大的车轮 B . 盲道上有凸起 C . 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D . 鳄鱼锋利的牙齿 5. (2分) (2020九上·重庆开学考) 同一长方体分别按如图所示两种方式置于两盆液体中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长方体上下表面第一次受到的压力差较大 B . 长方体上下表面第一次受到的压强差较大 C . 长方体上下表面两次受到的压强差相等 D . 长方体上下表面两次受到的压力差相等 6. (2分)将电流表直接接到直流电源的两极上产生的后果是() A . 电源和电流表都可能被烧坏 B . 电源易被烧坏,电流表不易烧坏

C . 电流表易被烧坏,电源不易被烧坏 D . 电源和电流表都一定不会被烧坏 7. (2分)(2020·章丘模拟) 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深度成功突破7000m,若它继续下潜,在此过程中() A . 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 . 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C . 所受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D . 所受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8. (2分)(2020·襄阳)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 ,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若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B . 若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C . 若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D . 若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二、填空题 (共9题;共10分) 9. (1分) (2017九上·简阳期中) 如图所示,在电路中要使电灯L1和L2并联,应闭合开关________.为了防止电路出现短路,不能同时闭合开关________. 10. (2分) (2017八下·厦门期中) 首次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________实验,如果管内含有小气泡,则水银柱竖直高度将________ 76 cm(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11. (1分) (2019八上·康巴什新月考) 把一铁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8g的酒精;则铁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3 ,,现把它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是________ g(铁的密度为7.9×10 kg/m3 ,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 ,水的密度为1×103kg/m3)。 12. (1分)(2016·益阳) 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利用自身的________,在空中继续前进以提高成绩,运动员最终落回地面,是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 13. (1分) (2018八下·中江期中) 有一木块,当它浮在水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浸入水中的体积之比为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第36卷第6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6,No.6 2007年12月 Journal of Shanghai Nor 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07,Dec.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王丽慧,周 华 (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摘 要:随着机器人智能化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拓展,仿生机器人的研究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关注.主要对仿生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仿生机器人;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137(2007)0620058205 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近几十年,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相继问世,使人类的许多梦想变成了现实.随着机器人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复杂化,要求机器人具有更高的运动灵活性和在特殊未知环境的适应性,机器人简单的轮子和履带的移动机构已不能适应多变复杂的环境要求.在仿生技术、控制技术和制造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仿人及仿生物机器人相继被研制出来,仿生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1 仿生机器人的基本概念 仿生机器人就是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的外部形状、运动原理和行为方式的系统,能从事生物特点工作的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的类型很多,主要为仿人、仿生物和生物机器人3大类.仿生机器人的主要特点:一是多为冗余自由度或超冗余自由度的机器人,机构复杂;二是其驱动方式有些不同于常规的关节型机器人,通常采用绳索、人造肌肉或形状记忆合金等驱动. 2 仿生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水下仿生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环境,在机构设计上比陆地机器人难度大.在水下深度控制、深水压力、线路绝缘处理及防漏、驱动原理、周围模糊环境的识别等诸多方面的设计均需考虑.以往的水下机器人采用的都是鱼雷状的外形,用涡轮机驱动,具有坚硬的外壳以抵抗水压.由于传统的操纵与推进装置的体积大、重量大、效率低、噪音大和机动性差等问题一直限制了微小型无人水下探测器和自主式水下机器人的发展.鱼类在水下的行进速度很快,金枪鱼速度可达105k m/h,而人类最快的潜艇速度只有84km/h.所以鱼的综合能力是人类目前所使用的传统推进和控制装置所无法比拟的,鱼类的推进方式已成为人们研制新型高速、低噪音、机动灵活的柔体潜水器模仿的对象.仿鱼推进器效率可达到70%~ 收稿日期:2007209222 基金项目:上海师范大学理工科校级项目(SK200733). 作者简介:王丽慧(1972-),女,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机械手文献综述汇总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顺序动作机械手 学院 (系): 机械工程学院年级专 业: 机电控制 学生姓 名: 杨忠合 指导教 师: 郑晓军 完成日 期: 2014.03.25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目前国内机械于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铸锻、热处理等方面,数量、品种、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国内主要是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重点发展铸造、热处理方面的机械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还要研制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机械手等。同时要提高速度,减少冲击,正确定位,以便更好的发挥机械手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的机械手,并考虑与计算机连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国外机械手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较多,发展也很快。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横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它可按照事先指定的作业程序来完成规定的操作。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种智能的机械手。使它具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更。如位置发生稍许偏差时,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目前世界高端工业机械手均有高精化,高速化,多轴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微米及亚微米级要求,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M/S,量新产品达到6轴,负载2KG 的产品系统总重已突破100KG。更重要的是将机械手、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同时,随着机械手的小型化和微型化,其应用领域将会突破传统的机械领域,而向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端行业发展。 二、研究主要成果 机械手通常用作机床或其他机器的附加装置,如在自动机床或自动生产线上装卸和传递工件,在加工中心中更换刀具等,一般没有独立的控制装置。有些操作装置需要由人直接操纵,如用于原子能部门操持危险物品的主从式操作手也常称为机械手。 搬运机械手仿真设计和制作,机械手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由两个电磁阀控制的气缸来实现机械手的上升下降运动及夹紧工件的动作,两个

连续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连续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本文首先针对连续机器人的研究价值进行了阐述,接着从驱动方式、支撑结构和运动能力三个方面归纳了连续体操作单元的设计特点,然后总结了连续机器人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建模与控制理论、自主化运动以及信息融合技术三个方面对连续体机器人的未来研究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1.引言 传统机器人通常由少数连杆和驱动关节串联而成,尽管这些机器人被证明对许多任务非常有效,但它们并非没有限制,主要表现在缺乏可操作性与总体自由度低两个方面。在作业空间狭窄或工作空间存在众多非结构化障碍物时,传统的由刚性构件组成的机器人难以灵活运作,该类应用领域己成为机械手臂发展的一个技术瓶颈,迫切需要研究新型的机械手臂的运动机理和操作方式用于该问题。 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连续体机器人的机械部件不包含刚性连杆和可识别的旋转关节,能够依靠连续弯曲的核心结构或骨架使机器人主体弯曲成光滑连续曲线。连续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来自天然动物的柔顺运动,如象鼻[1]、章鱼臂[2]和舌头[3]等,其优异的柔顺性和灵活性使之在杂乱或非结构化的环境中也能成功完成任务。连续体机器人对工作空间狭小的环境和非结构化的现实环境具有独特的适应能力,除了末端可以安装执行器完成操作外,机器人本体也可以作为执行器完成抓取动作,并且其尺寸可做到比传统机器人更小,是对传统关节式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良好补充。 2. 研究现状 基于动物柔顺器官的仿生设计,连续机器人不存在明显的关节,但通常是由单一操作单元或多段操作单元串联而成的,其操作单元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归纳如下: 2.1按驱动方式分类 连续体机器人根据机械驱动方法和位置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内部驱动方式”、“外部驱动方式”和“混合驱动方式”。内部驱动方式的驱动器位于机构表层或者内部,对机器人直接驱动,常见的有气压和液压驱动;外部驱动方式是将驱动器置于机器人本体之外,通过拉丝等方式进行驱动,,有利于小型化的发展,是目前常见的设计方式;混合驱动方式为内部驱动与外部驱动的组合如图1所示。 2.2按支撑结构分类 为了保持整个机器人的整体形状并实现机器人的弯转,连续体机器人通常采用如下三种支撑形式:(1)流体支撑。向连续体机器人密封内腔注入一定压力的流体可以起到支撑与驱动的双重作用。(2)表面层支撑。在机器人圆柱形内表面或外表面通常覆盖弹性树脂层、硅胶层或其他具有一定弯曲刚度的弹性层来实现支撑作用。(3)轴心支撑。在机器人轴心固结弹性复合材料,例如弹簧、柔性管类和万向节支架等。对于不同的支撑方式,同样可以组合应用,如图2展示的是表层支撑和轴心支撑的混合应用形式。 2.3按运动能力分类 根据连续体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可以将其分为3种类型:(1)单自由度型。此类型操作单元主要实现单一指定平面内的弯曲运动,多节该类“仿生柔性手指”

力学综合计算(冲刺中考专练)

力学计算题 一、浮力及相关力学综合 1、将一重为1.5 N、底面积为20 cm2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向杯内装入重2.5 N的水,水面恰好到达溢水口,将一物块轻轻放入杯内,静止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溢出40 cm3的水.求:(g取10 N/kg) (1)物块未放入之前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 (2)物块受到的浮力及物块的重力各是多少? (3)当用一细铁丝将物块完全压入水中时,又排出10 cm3的水,物块的体积是多大?物块 的密度是多少? 2、2017年4月11日上午,“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按计划完成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保障工作,顺利停靠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为其第20次征战南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如图所示,“雪龙号”总长167.0 m,满载吃水深度为9.0 m,满载排水量21 000 t.求: (1)“雪龙号”满载时船底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海水密度为1.03×103 kg/m3) (2)满载的“雪龙号”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已知“雪龙号”在1 m厚冰层海域破冰航速为 1 m/s,前行时所受的阻力为1.5×107N,则“雪龙号”在1 m厚冰层海域破冰前行10 min,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3、如图所示为某公共卫生间的冲水装置原理图.浮子A是边长为20 cm的正方体,盖片B的质量为1 kg,表面积为100 cm2,厚度不计,连接A、B的杆长为20 cm,体积和质量都不计.当供水管流进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子A时,盖片B被拉开,水通过排水管实现自动冲洗(水的密度为1×103 kg/m3,g取10 N/kg),求: (1)当水箱的水变深时,水箱底部受到的水压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当水箱的水只有20 cm深时,水箱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少?当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子A,盖片B将被拉开时,水对盖片B的压力是多少? (3)浮子A的密度是多少?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综述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综述 华明亚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 摘要: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存在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和可能危及人类生命的特殊场合,如星球探测、深海探测、减灾救援和反恐活动等,而仿生机器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仿生学的发展,仿生机器人的研究正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在对仿生机器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地面仿生机器人、水下仿生机器人以及空中仿生机器人3个方而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典型仿生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仿生机器人;机器人运动;发展趋势; Research review on bionic robot Hua Mingya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 In the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world in the process,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can not reach the place and special occasions may endanger human life, such as planetary exploration, deep sea exploration,disaster relief and anti terrorist activities, and bionic robot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solving the above probl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 technology and bionic, bionic robot research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th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bionic robot, bionic robot, bionic robot from air groundbionic robot, underwater 3 party and brief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typical bionic robo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ntroduces its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Bionic robot; robot movement; development trend; 1 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1.1 机器人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仿生机器人所具有的灵巧动作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活动有着极大的帮助,所以,自80年代中期以来,机器人科学家们就开始了有关仿生机器人的研究。 自1983年以来,美国Robotics Research Corporation以拟人臂组合化为设想,基于系列关节研制出K-1607等系列7自由度拟人单臂和K/ B 2017双臂一体机器人,其单臂K/ B 2017已用于空间站实验。

四足步行机器人文献综述

四足步行机器人文献综述 移动机器人按移动方式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由现代车辆技术延伸进展成轮式移动机 器人(包括履带式);二是基于仿生技术的运动仿生气器人。运动仿生气器人按移动方式分 为足式移动、蠕动、蛇行、游动及扑翼飞行等形式,其中足式机器人是研究最多的一类运动 仿生气器人。 自然环境中有约50%的地势,轮式或履带式车辆到达不了,而这些地点如森林,草地 湿地,山林地等地域中拥有庞大的资源,要探测和利用且要尽可能少的破坏环境,足式机器 人以其固有的移动优势成为野外探测工作的首选,另外,如海底和极地的科学考察和探究, 足式机器人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足式机器人的研究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现研制成 功的足式机器人有1足,2足,4足,6足,8足等系列,大于8足的研究专门少。曾长期作为人类要紧交通工具的马,牛,驴,骆驼等四足动物因其优越的野外行走能 力和负载能力自然是人们研究足式机器人的重点仿生对象。因而四足机器人在足式机器人中 占有专门大的比例。长期从事足式机器人研究的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広濑茂男等学者认为:从 稳固性和操纵难易程度及制造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四足机是最佳的足式机器人形式[1],四 足机器人的研究深具社会意义和有用价值。

四足机器人的研究可分为早期探究和现代自主机器人研究两个 时期。中国古代的“木牛流马”以及国外十九世纪由Rygg 设计的“机械马”,是人类对足式行走行机器的早期探究。而Muybridge 在1899 年用连续摄影的方法研究动物的行走步态,则是人们研究足式机器人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机器人进入了以机械和液压操纵实现运动的进展时期。美国学者Shigley(1960)和Baldwin(1966)都使用凸轮连杆机构设计了机动的步行车[2]。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Mosher于19 68 年设计的四足车“Walking Truck”[3](图1)。 80年代,随着运算机技术和机器人操纵技术的广泛研究和应用,真正进入了具有自主行为的现代足式机器人的广泛研究时期。 2、现代自主机器人的研究状况 以微型运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现代四足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世界广泛的关 注。现代四足机器人研究最系统和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広濑茂男等领 导的広癞·福田机器人研究室(HIROSE·FUKUSHIMA ROBTICS L AB),该实验室从80年代 开始四足机的研究,连续研究20多年,共试制成功3个系列、12款四足机器人。发表有关研 究论文172篇[4]。其它如美国的 MIT,卡耐基梅隆大学,加拿大,德国,法国,新加坡,韩国 等国家均有四足机器人样机研制成功。国内也进行了四足机器人的基础研究和试验研究,如 吉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 表1列出了国内外要紧从事研究四足机的单位和其研制的典型样机型。

救援机器人

煤矿救援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1、煤矿救援机器人工作环境 煤矿救援机器人工作的环境,往往是结构化地形环境和非结构化地形环境的综合。 (1)井下巷道的布局、轨道、水沟、人行道、管道和电缆等的铺设以及各种设备的布置都是根据矿井实际需要,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建造,这些都属于结构化地形。 (2)井下主要有火灾、水灾、顶板事故、瓦斯事故和煤尘事故五大灾害。瓦斯爆炸是煤矿最严重的灾害事故,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使附近的气体产生巨大的冲击波,造成井下设施的破坏。冲击波扬起的煤尘参与爆炸,产生更大的破坏力,引发顶板冒落、煤壁片帮以及设备翻倒等事故。这种地形是复杂的非结构化地形。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998年Sandia智能系统机器人研究中心研制了“RATLER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无线控制,利用自身携带的摄像头,可以识别煤矿的入口,同时传回有用的周围环境信息。 图1 RATLER机器人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制了Groundhog四轮驱动机器人,用于检测矿井有害气体浓度和对井下巷道进行三维成像,通过电缆将测得数据传到地面指挥人员。但在首次试验时,机器人进入到距离矿井口30米处,因计算机进水,而被迫中止。

图2 Groundhog侦查机器人 图3为2006年美国东部西弗吉尼亚州阿普舒尔县萨戈(Sago)煤矿发生矿难运用的机器人。2007年8月美国Utah州发生煤矿事故,救援人员派出了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研制的图4所示救援机器人,但因机器人中途行进过程中陷入泥潭而受阻。 图3 美国救援机器人图4南佛罗里达救援机器人Gemini Scout是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中心资助圣帝亚国家实验室研制的一款矿井救灾机器人,如下图所示。它为履带式双节机器人,长1.2m,宽0.7m,在身体上方有一个高出机体的摄像机桅杆,其上安装了一个能透过烟雾和尘埃的红外摄像头,配置了有毒气体传感器和爆炸气体传感器。由一个灵活的关节连接身体的两节,使它能够通过复杂的地形和狭窄的角落。采用遥控方式,由于无线控制容易受到井下环境的干扰,它同时以光纤通信装置为备用,以保障通信畅通。它能够先于搜救人员进入危险的环境,为救援提前感知现场情况,当它寻找到伤员时,能够引导伤员到安全的环境,提供氧气、水、药品等必需品,它还能改装成能将伤员搬动或拖到安全地点的救援机器人。

单光感巡线教学设计

单光感巡线教学设计 乐清市淡溪镇第二学侯晓辉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巡线就是机器人沿着地面的一条线走,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检测反射回来的光的强度来判断机器人与线的位置偏差有多少。本课教学内容单光感寻线是巡线任务中最基础的方式,是光电传感器在机器人上的应用。通过光电传感器测试反射光强度来辨别颜色,在安装光电传感器之后,需要编写程序实现。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光电传感器识别黑色和白色的方法。 3、理解巡线传感器与条件判断语句、循环语句的综合运用。 4、逐步掌握根据实际环境调试机器人的方法。 5、感受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6、体会“迁移”、“比较”的方法对学习的帮助与促进作用。 7、乐于进行自主学习与创造活动,体验完成任务后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判断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2、掌握利用光电传感器识别黑色和白色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乐高机器人(EV3),利用黑色胶布贴出的环形路线图,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一)“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重要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必需的,但与此同时更应注重掌握过程与方法,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能力(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本课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了感受探究学习的过程,体会迁移与比较的学习方法,基础与核心相互渗透与交融,但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智能机器人课程是能力培养的工具和载体 智能机器人作为多种科学技术的融合体,天生就深受青少年的喜爱。青少年学生学习智能机器人课程,不应是学习如何使用一种智能机器人,不应是仅仅学习智能机器人技术本身,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丰富有趣、注重体验的课堂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方式和手段的刺激,能有效提高和强化同一内容的学习效率。本课在设计过程中,采用表演的形式,使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课堂丰富有趣,学生感兴趣爱学。同时,智能机器人的课堂是“做中学”的模式,注重体验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乐学。这样的课堂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六、教学过程

仿生四足机器人的研究:回顾与展望(3)

仿生四足机器人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摘要:本文侧重于仿生四足机器人。在这一领域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设计高动力性和高负载能力的仿生四足机器人。本文首先介绍了仿生四足机器人,尤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足机器人的历史。然后回顾了仿生四足机器人驱动模式的现代技术。随后,描述了四足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基于仿生四足机器人的技术现状,简要回顾了四足机器人的技术难点。又介绍了山东大学研制的液压四足机器人。最后是总结和展望未来的四足机器人。 一、导言 代替人类在复杂和危险的环境中工作的移动机器人的需求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如煤矿井下,核电站,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一般移动机器人可分为三种类型:空中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和地面机器人。地面机器人的开发主要是运用轨道或轮子。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可以在平整地面工作,但大多数是无法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工作。换句话说,现有的地面机器人只能在部分地面工作。与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相比,腿式机器人有可能适应更为广泛的地形,就像如同有腿的动物,几乎可以行走在所有的地形。例如,羚羊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即便在高度复杂的环境中也一样。因此,近些年人们积极地投入腿式机器人的研究中。腿式机器人可以去动物能够到达的地方,应该要构建并运用于实际。尽管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腿式机器人仍然远远落后于它们的仿生学 [1,2]。 基于机械结构,腿式机器人可分为步行机器人和爬行机器人。与爬行动物的机器人相比,步行机器人几乎与躯干垂直的腿被认为更适应载重。步行机器人可以有效地承受更大的载重。具有联合执行机构的步行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行走速度和运输能力。因此,基于哺乳类动物的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已成为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现已有一、二、三、四甚至更多条腿的腿式机器人。最普遍的是具有高效率步态和稳定性能的偶数条腿的腿式机器人[3]。在腿式机器人中,四足机器人具

机器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摘要目前有关并联机器人精度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比较薄弱,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并联机构的精度,通过对3-RRR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分析,针对传统D-H参数法的局限性,采用微分理论,建立了该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精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针对单条支链多个结构参数误差,比较全面的分析了结构参数对输出位姿误差以及位姿变化对机器人机构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为:机构中所有结构误差随着X轴正向增大而单调增大;运动支链在关节转角处的误差单调上升的比其他结构快。为该机器人机构实际误差补偿与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3-RRR 并联机器人精度 一、发展趋势 由于20世纪70年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传统意义上的机器和机构的概念已有很大的发展。“现代机械”概念的形成成为机构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机构学正在逐步形成。机构学中不断新内容、新方法、新理论正有待于我们去研究。现代机构的类型综合和设计方法将会不断展开,逐步深入。将机构扩大为驱动元件与机构的集合将会大大有利于机构的创新和机构运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对驱动元件进行可编程控制即可实现复杂多变的输出运动,使原来“刚性化”的输出发展成“柔性化”输出,从而使机构有了质的变化,有利于设计现代机械。现代机构已经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但对它的类型综合、运动学、动力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待深入。可以预期,现代机构学将会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机械系统的动力特性及动态稳定性将提高,现代机械向高速、高精度、高可控方向发展,通过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及解法的研究、动力分析和综合的研究,它将大大提高现代机械的设计水平的工作性能。 二、并联机器人构型设计准则 1、在进行机构形式设计时,除了要满足规定的运动形式、运动规律或运动轨迹外,还应该 遵循下面几项准则: (1)机构的运动链要尽可能的短。完成同样的动作要求,应该优先选用机构构件数和运动副数少的机构,以简化其结构从而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减少由于零件的制造误差而形成的运动链的积累误差,运动链短有利于提高机构的刚度,减少振动。 (2)在运动副的选择上,优先选用低副。低副机构的运动元素加工方便,容易保证配合的精度以及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3)适当选用原动机,使机构有好的动力学性能。 2、并联机器人的尺度设计原则 以往,我们在设计阶段为了确定机器人操作手机构的尺寸和确定机器人操作手在工作空间内部的位置和姿态时多数是靠经验和直觉。现在,为了开发出高精度、高速度和高效率的并联机器人,我们在机构的综合设计时要考虑到它的工作空间的体积和形状、奇异位形、输出的各向同性等条件。但是,在全局最优的机构尺度综合设计中,顾全到上述的所有条件是十分困难的。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了许多机构综合的标准,以便在满足指定的设计指标下,机

消防机器人通常技术条件

前言 本部分的第4、5、6、9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GAX X《消防机器人》目前拟分为9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消防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一一第2部分:消防灭火机器人: 一一第3部分:消防侦察机器人; 一一第4部分:消防排烟机器人; 一一第5部分:消防救援机器人; 一一第6部分:消防洗消机器人; 一一第7部分:消防照明机器人; 一一第8部分:防暴机器人; 一一第9部分:排爆机器人: 本部分为GAXX的第1部分。 根据国内目前消防机器人的生产、使用情况以及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消防机器人的发展规划,编制了本部分标准。本部分标准首次发布。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技术委员会(SAC/TCll3/SC4)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消防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fire robot GAXX.-XXXX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消防机器人的术语、分类、型号编制、功能、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陆地上行走的各类消防机器人,不适用于在空中或水面、水下等执行消防作业的其它特种机器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6—2007 标准电压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1173—1995 铸造铝合金 GB/T 1176—1987 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 GB/T 1348—1988 球墨铸铁件 GB/T 3766—2001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器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 4208—2007 外壳防护等级(1P代码) GB/T 4237—200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 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 7251.8—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智能型成套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 7932—2003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9439—1998 灰铸铁件 GB 12325—200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 14097—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噪声限值 GB 15540—2006 陆地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B 17478—2004 低压直流电源设备的性能特性 GB 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20891—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 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13384—19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 9773.2—1999 柴油机起动性能试验方法 3 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消防机器人fire robot

乐高机器人巡线原理

一、前言 在机器人竞赛中,“巡线”特指让机器人沿着场地中一条固定线路(通常是黑线)行进的任务。作为一项搭建和编程的基本功,巡线既可以是独立的常规赛比赛项目,也能成为其他比赛项目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机器人比赛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光感中心与小车转向中心 以常见的双光感巡线为例,光感的感应中心是两个光感连线的中点,也就是黑线的中间位置。而小车的转向,是以其车轮连线的中心为圆心进行的。很明显,除非将光感放置于小车转向中心,否则机器人在巡线转弯的过程中,探测线路与做出反应之间将存在一定差距。而若将光感的探测中心与转向中心重合,将大幅提升搭建难度并降低车辆灵活性。因此,两个中心的不统一是实际存在的,车辆的转向带动光感的转动,同时又相互影响,造成机器人在巡线时对黑线的反应过快或者过慢,很多巡线失误由此产生。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通过程序与结构的配合,在程序中加入一定的微调动作来弥补其中的误差。而精准的微调,需要根据比赛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反复调试。 三、车辆结构 巡线任务的核心是让机器人小车按照场地中画出的路线行进,因此,根据任务需要选择合适搭建方式是完成巡线任务的第一步。 1、前轮驱动 前轮驱动的小车一般由两个动力轮和一个万向轮构成,动力轮位于车头,通过左右轮胎反转或其中一个轮胎停转来实现转向,前者的转向中心位于两轮胎连线中点,后者转向中心位于停止不动的轮胎上。由于转向中心距离光感探测中心较近,可以实现快速转向,但由于机器人反应时间的限制,转向精度有限。 2、后轮驱动

后轮驱动的小车结构和转向中心与前轮驱动小车类似,由于转向中心靠后,相对于前轮驱动的小车而言,位于车尾的动力轮需要转动较大的幅度,才能使车头的光感转动同样角度。因此,后轮驱动的小车虽转向速度较慢,但精度高于前轮驱动小车。对于速度要求不高的比赛而言,一般采用后轮驱动的搭建方式。 3、菱形轮胎分布 菱形轮胎分布是指小车的两个动力轮位于小车中部,前后各有一个万向轮作为支撑。这样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的结合产物,转向速度和精度都介于两者之间。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转向中心位于车身中部,转弯半径很小,甚至能以自身几何中心为圆心进行原地转向,适合适用于转90°弯或数格子行进等一些比较特殊的巡线线路。 这种结构最初应用于RCX机器人足球上,居中的动力源可以让参赛选手为机器人安装更多的固定和防护装置,以适应比赛中激烈的撞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对于NXT机器人而言,由于伺服电机的形状狭长不规律,将动力轮位于车身中部的做法将大幅提升搭建难度,并使车身重心偏高,降低转

仿生蜘蛛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仿生蜘蛛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姓名:寇艳虎 学号: 专业: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系别:机械与电气工程系 指导教师:孔繁征 2021年4月

摘要 本文总结了背景和目标,仿生蜘蛛机器人的简单介绍。通过研究机器人的六足仿生的运动,这种设计已确定脚结构,使用3自由度的分析实现向前运动,把运动的机器人。想象的组件和装配映射仿生蜘蛛机器人以与相关部件的检查,确保机械设计的可行性都包含在总设计。 关键词:仿生;机器人;机构

ABSTRACT The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background and the goal of its topic and has made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of the bionic hexapod robo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motion of the six feet of the robot, This design has determined the foot structure,using the analysis of 3 degrees of freedom realizes the forward motion and turning motion of the robot . Picturing of the component and assembly mapping of the bionic hexapod robot as well as the inspection of related parts which ensur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achinery design are both included in the total design. KEYWORDS:bionics ;hexapod robot ;machinery

机器人技术发展综述

机器人技术发展综述 摘要:机器人是一种由主体结构、控制器、指挥系统和监测传感器组成的,能够模拟人的某些行为、能够自行控制、能够重复编程、能在二维空间内完成一定工作的机电一体化的生产设备。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也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20世纪国内外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和21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对21世纪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分类发展趋势智能化 一、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各种自动机器、动力机械的问世,制造机器人开始由梦想转入现实,许多机械式控制的机器人,主要是各种箱巧的机器人玩具和工艺品应运而生。1768—1774年间,瑞士钟表匠德罗斯父子,设计制造了三个像其人一样大小的写字偶人、绘图偶人和弹风琴偶人。它们是由凸轮控制和弹箕驱动的自动机器,至今还作为国宝保存在瑞士纳切特尔市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内。1893年,加拿大人摩尔设计制造了以蒸汽为动力的能行走的机器偶人“安德罗丁”。这些事例标志着人类对于制造机器人从梦想到现实这一漫长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的研究人员研制出第一台机器人原型。1959年,美国的UNIMATION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和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在上世纪60年代进入了成氏期,并逐渐被应用于喷涂和焊接作业当中,开始向实用化的方向迈进。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和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在上世纪60年代进入了成长期,并逐渐被应用于喷涂和焊接作业当中,开始向实用化的方向迈进。到了上世纪70年代,工业机器人已经实现了实用化,当时的日本根据自身实际情

消防机器人在火灾和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消防机器人在火灾和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作者:安全文化网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点击数:1753 更新时间:2009-5-2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江苏无锡地区大量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大型石化企业不断涌现,由于这些建筑和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导致化学危险品和放射性物质泄漏以及燃烧、爆炸、坍塌的事故隐患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也相应提高。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消防员面对高温、黑暗、有毒和浓烟等危害环境时,若没有相应的设备贸然冲进现场,不仅不能完成任务,还会徒增人员伤亡,这方面公安消防部队已历经诸多血的教训。尤其是当新消防法出台后,抢险救援已成为公安消防部队的法定任务,面对新时期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也为了更好地解决前述难题,消防机器人的配备显得日益重要。 一、消防机器人概况 (一)机器人的定义。自机器人诞生的那天起,关于其定义的问题一直争吵不休,原因在于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扩展新的功能,且更涉及到人类的问题,因此对其定义一直模糊。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二)消防机机器人发展历史。机器人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40余年的发展,己取得长足进步,社会各行各业皆可见其身影。从1986年日本东京消防厅首次在灭火中采用了“彩虹5号”机器人后,消防机器人就逐渐在灭火救灾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消防机器人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截至目前,消防机器人已经稳步向第三代高端智能机器人前进。 (三)消防机器人应用背景。 据最新数据,无锡市高层建筑(在建不计)高达百米以上就有28栋,共有5162家化工企业,另有蠡湖、惠山等隧道,地下广场建筑以较多,此外,还将开建环城地铁。由此可见,消防部队将面对的火灾和应急救援的形势相当复杂。尤其是在高温、有毒、易燃易爆等复杂环境中,为切实增强消防部队扑救大火的能力,也为更好地保护广大官兵的生命安全,配备消防机器人已势在必行。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隧道、地铁等不断增多,油品燃气、毒气泄漏爆炸、隧道、地铁坍塌等灾害隐患不断增加。此类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处置过程复杂、危害巨大、防治困难等特点,已成顽疾。消防机器人能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有效地解决消防人员在上述场所面临的人身安全、数据信息采集不足等问题。现场指挥人员可以根据其反馈结果,及时对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