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勘查规范

铜矿勘查规范
铜矿勘查规范

铜矿地质勘探规范

(试行)

中华人民共与国地质部

中华人民共与国冶金工业部

一九八一年五月

绪言

铜就是建设现代工业、农业、国防与科学技术不可缺少得重要有色金属原料,需要量很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速铜矿资源得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铜矿地质勘探就是矿山建设得先行工作,必须按照国民经济建设得实际需要与地质条件得可能,合理地选择勘探矿区与部署地质勘探工作。根据铜矿床常有多种组份伴(共)生得特点,在勘探工作中要切实执行综合勘探与综合评价得方针,为充分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创造条件;积极推广行之有效得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尽量缩短勘探周期;加强地质工作得管理,认真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加强综合研究,不断提高对地质规律得认识,按时提交地质勘探报告,以适应矿山建设设计得需要。

我国于一九六三年颁发得《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第三辑铜》,对铜矿地质勘探工作起了很大得指导作用。本规范就是由地质部与冶金工业部共同组成得铜矿规范编写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得经验与原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七年颁发试行得《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得基本原则,广泛征求地质、矿山设计与生产部门得意见,以及收集我国主要铜矿区采、探对比资料,在原铜矿规范得基础上修编而成,作为审查验收铜矿详细地质勘探报告得技术要求。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得地质、地理等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执行本规范得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得辩证关系,既要坚持规范得原则要求,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地运用。同时,希望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对本规范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与修订。

第一章铜矿得工业要求

为了适应铜矿矿山建设得需要,合理地安排铜矿地质勘探工作,必须了解工业对铜矿资源得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去研究所要勘探得铜矿床,在当前采、选、

冶等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否被充分与合理利用,以及可能产生得环境地质问题。为此,在本章中除介绍铜得特性及其主要含铜矿物外,还提出了工业加工技术对铜矿石得质量要求与确定铜矿床工业指标得一般原则。

第一节铜得特性及主要含铜矿物

铜就是一种紫红色金属,硬度2、5~3,比重8、5~9,延性与导热性强,导电性高。由于这些性质以及能与锌、铅、镍、铝与钛组合成合金得性能,铜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器、机械、车辆、船舶工业与民用器具等方面。

在自然界中出现得含铜矿物约有280多种,其中16种具有工业意义。兹列举如下:

1.自然铜Cu 含铜量约100%

2.铜得硫化矿物

黄铜矿CuFeS2 含铜量34、6%

斑铜矿Cu5FeS4含铜量63、3%

辉铜矿Cu2S 含铜量79、9%

铜蓝CuS 含铜量66、5%

方黄铜矿CuFe2S3含铜量23、4%

黝铜矿3Cu2S﹒Sb2S3含铜量46、7%

砷黝铜矿3Cu2S﹒As2S3含铜量52、7%

硫砷铜矿Cu3AsS4含铜量48、4%

3.铜得氧化矿物(包括硫酸盐、碳酸盐与硅酸盐等)

赤铜矿Cu2O 含铜量88、8%

黑铜矿CuO 含铜量79、9%

孔雀石CuCO3﹒Cu(OH)2含铜量57、5%

蓝铜矿2CuCO3﹒Cu(OH)2含铜量55、3%

硅孔雀石CuSiO3﹒2H2O 含铜量36、2%

水胆矾CuSO4﹒3Cu(OH)2含铜量56、2%

氯铜矿CuCl2﹒3Cu(OH)2含铜量59、5%

目前我国生产得铜,主要取自黄铜矿,其次就是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

第二节工业加工技术对铜矿石得质量要求

一、从铜矿石中提取铜得方法

对于含铜品位较低得矿石,需要经过选矿,使品位富集成为铜精矿(按冶金部1976年颁发得标准,铜精矿要求含铜品位为8~28%。在实践生产中含铜品位一般10~20%,个别有达30%者),然后将精矿冶炼成冰铜(为硫化铜与硫化

铁得合金,含铜品位一般30~45%),冰铜经过吹炼而成为粗铜(含铜品位97~99%),粗铜再经过火法精炼或电解精炼而得到精铜(含铜品位99、9%以上)。有少量富铜矿石(一般含铜大于5%)可以不经过选矿,而与铜精矿混合直接入炉冶炼。

二、铜矿石得选矿方法与对铜矿石得质量要求

铜矿石得选矿主要用浮选法,有得配合使用磁选法、重选法或湿法冶炼等。

为正确选用各种选矿方法,要研究铜矿石得物质组份与结构构造;查明铜矿石得自然类型与工业类型;还要了解矿石中难选矿物得含量及其大致分布情况等。

铜矿石得自然类型一般按其含氧化铜与硫化铜得比例不同,分为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在10%以下)、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与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在30%以上)三种。现将不同类型铜矿石常用得选矿方法简介如下:

1、单一硫化铜矿石得选矿。一般采用浮选法选矿。

2、多金属硫化矿石得选矿。一般根据其主要组份而形成得不同加工技术特性,分别采用混合浮选法、优先浮选法、混合优先浮选法、浮选与重选联合选矿法、浮选与磁选联合选矿法,以及浮选与湿法冶炼联合进行处理等。

3、混合矿石选矿。一般均可采用浮选法,它可以单独处理,或与硫化矿石一起处理;也可采用浮选与湿法冶炼联合处理,即先用浮选法选出铜精矿,再将浮选后得尾矿用湿法冶炼处理。

4、氧化矿石得选矿。一般用浮选与湿法冶炼联合处理或用离析法与浮选联合处理;含结合式氧化铜高得矿石,一般用湿法冶炼处理。

三、铜矿石得冶炼方法与对铜矿石得质量要求

铜矿石得冶炼方法主要就是火法冶炼,其次就是湿法冶炼。冶炼方法得选择主要取决于矿石得性质与物质组份。所以要求认真研究矿石类型、物质成分、难熔得矿物与有害组份锌、砷、氟、镁等得含量、赋存状态及其分布范围。

1、火法冶炼就是最常用得铜矿冶炼方法,又分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熔炼、电炉熔炼、闪速炉熔炼、诺兰达连续炼铜法等。鼓风炉熔炼效率较低,电炉熔炼耗电量大,反射炉熔炼采用得较多,而后两种就是较新得冶炼方法。

反射炉熔炼主要就是处理浮选后得铜精矿,-般要求精矿得含铜品位不得低于8%,最好为15~20%。

铜精矿中得有害杂质砷、氟、锌、镁等,影响冶炼工艺与污染环境卫生,在矿料入炉时要进行控制,或在冶炼中加以回收处理。

砷:以氧化状态存在,在冶炼过程中容易挥发,进入烟尘后污染大气,对人体有害;冰铜中得砷通过转炉吹炼后,进入制酸系统得砷在转化器里使触媒逐渐

失去活性而降低转化率。因此,一般要求铜精矿中砷得含量小于0、3%。

氟:以氟化氢(HF)状态进入炉气,带入制酸车间,腐蚀破坏生产设备。一般要求铜精矿中氟得含量小于0、1%。

锌:在冶炼过程中一部份以氧化锌(ZnO)状态进入渣中,增大渣得粘度,夹杂铜与影响铜得熔解;一部份以硫化锌(ZnS)得状态进入冰铜中,使冰铜呈粘滞或泡沫状,不利与渣分离。另外,当冰铜温度低于1200℃时,硫化锌(ZnS)结晶析出,形成炉结阻塞放铜口。因此,一般要求铜精矿中锌得含量小于6%;否则,要进行优先浮选。

镁:以氧化镁(MgO)状态存在于含镁矿物中,铜矿石中含有滑石、蛇纹石、绿泥石、橄榄石等含镁高得矿物,易泥化,采用浮选时,多与铜矿物一起浮出,分选困难,而且容易形成泥饼,使磨矿流程不畅通。此外,含氧化镁(MgO)高得铜精矿入炉后使炉渣产生粘性,熔点增高并导致熄炉。因此,一般要求铜精矿中氧化镁(MgO)得含量小于5%。

2、湿法冶炼主要适用于处理氧化矿石或含自然铜不高得单一矿石。由于使用得浸出剂不同,又分:

硫酸浸出法——用以处理二氧化硅含量很高得酸性氧化矿石;

氨浸出法——用以处理含多量碱性矿物得氧化矿石或自然铜贫矿;

细菌浸出法——用以处理低品位硫化矿石。

第三节确定铜矿床工业指标得一般原则

工业指标就是圈定矿体与计算储量得依据,应按国家对铜矿资源得需要与矿山建设在采、选、冶方面得技术经济条件,在充分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与综合经济核算得基础上制定。

凡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依据得地质勘探报告所采用得工业指标,应由地质勘探部门提出初步意见并附必要得地质资料,由工业主管部门委托矿山设计部门进行经济比较研究后,尽快提出适合矿床具体条件得工业指标,再由工业主管部门批准下达。

工业指标得主要内容有:

1、边界品位;

2、最低工业品位;

3、最低可采厚度(以真厚度为准);如矿体厚度低于最低可采厚度而铜品位又超过最低工业品位时,可采用最低工业米百分值;

4、夹石剔除厚度。

在矿床可以露天开采得情况下,还要提出露天开采最大剥离系数。此外,还可以结合矿床得特点与工业利用上得需要,提出其她必要得附加指标。

表一就是根据我国一些已知铜矿床工业指标总结出来得一般要求,供评价时参考。

上表中最低可采厚度与夹石剔除厚度得确定,与矿体产状、矿石品位与采矿方法等因素有关,要区别不同情况而定。一般缓倾斜、低品位、大规模采矿方法(崩落法、大电铲露采法)比急倾斜、高品位、小规模得采矿方法(充填法、浅孔留矿法)要求要大些。

为了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对多金属矿床要研究、制订综合工业指标。当伴生组份品位达到参考表二所列含量时,要认真进行取样分析研究,作出综合评价。

铜矿床伴生有益组份评价参考表表二

第二章铜矿床勘探研究程度得要求

根据多年来实践经验,对矿石选、冶性能尚未研究清楚,选矿方法尚未解决,水文地质条件很复杂,开采条件很困难得矿床,应先进行上述问题得专题研究,作出技术经济评价,再考虑就是否转入详细勘探。对国家尚未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得矿区,一般可只作到详细普查或初步勘探。凡就是进行详细勘探得矿区,其勘探研究程度均须达到以下各节要求。

第-节矿床地质研究要求

一、矿床地质条件与成矿特征得研究

这就是地质勘探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得工作,它贯穿到工作得始终。要根据地质情况来部署与指导地质勘探工作得进行,直到最后圈定矿体计算储量。任何轻视地质研究得作法,都会给地质勘探工作带来盲目性,造成损失,所以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成矿地质因素,阐明矿体赋存得地质条件与成矿特征,如:地层、各种含矿建造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围岩蚀变、矿化作用等特征及其与成矿与矿产分布得关系,并总结一些规律性得认识、对成因类型进行探讨;矿体得数量、规模、形态与空间位置、找矿标志及赋存规律;成矿后各类岩

浆岩与断层构造等对矿体得影响程度;矿床氧化带及次生富集带得发育程度、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等等。

二、矿石物质组份得研究

1、查明铜矿石得自然类型。研究了解含铜矿物得种类及其数量比,确定氧化带得界线,查明氧化矿石、混合矿石与硫化矿石得分布。对氧化矿石,须根据所含结合式氧化铜[注]得多少进一步划出难选氧化矿石(一般含结合式氧化铜大于20%)与易选氧化矿石(一般含结合式氧化铜低于20%)。对以上各类矿石,均应分别予以圈定与计算储量。

2、划分铜矿石得工业类型。根据铜矿石中含有不同得组份而形成不同得加工技术特性来划分工业类型,如铜矿石、铜铁矿石、铜硫矿石、铜钼矿石、铜锌矿石等。在地质剖面上可以对应连接并需要分别采、选时,对这些类型矿石得分布范围应分别予以圈定与计算储量。

3、查明铜矿石得结构构造。为了了解矿石选矿性能,应研究矿物间得共生特性与矿物得颗粒大小。一般得星点状、网脉状、细脉状等浸染状矿石易选,微粒分散与乳状结构得矿石比较难选,在可以分采得情况下分别圈定其分布范围。

4、了解铜矿石中伴生有益有害组份。铜矿石一般均含有多种有益组份,如:铅、锌、钨、钼、锡、铋、镍、钴、金、银等有色、贵重金属与镉、锗、硒、碲、镓、铟、铼、铊等稀散元素。必须对其中具有工业价值得各种伴生有益组份得含量、分布与赋存状态等进行综合研究,作出综合评价与计算储量。对有害组份也要了解它得种类、含量、分布与赋存状态,研究其分离与降低处理办法,力争变害为利。

5、了解矿体中夹石及围岩得物质成份。矿体中得夹石与部份围岩在采矿时往往混入矿石中参加选矿,所以对矿体中夹石与围岩得种类、矿物成份与分布情况等都要进行了解。

三、对共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探研究

对铜矿床勘探范围以内得其她共生矿产得矿体(特别就是铜矿体上盘得矿体),当其具有工业利用价值时,应进行综合勘探,并计算储量。

第二节矿区水文地质研究要求

一、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得基础上,要求查明:含水层与隔水层得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埋藏条件与稳定性;裂隙、岩溶得发育程度与分布规律;含水层得富水性、导水性、水位(水压)、水量、水质、水温与动态变化;地下水得补给、迳流与排泄条件;含水层间得水力联系;地表水体得分布及其与地下水

[注]结合式氧化铜就是指不溶于氰化钾(KCN)溶液,一般呈微粒分散得包裹物、离子吸附等状态存在得难分离得铜矿物。我国汤丹、铜录山等铜矿,有结合铜占有率大于20%得氧化矿石,目前尚未利用。

得水力联系。

二、查明矿坑得充水因素、充水水源与进水方式;查明构造断裂带得导水性与富水性,矿体顶底板充水围岩得富水性与水压;老窿得分布、积水情况与对矿床开采得影响。以岩溶充水为主得矿床,还应预测由于抽、排水可能产生得地面岩溶塌陷引起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得变化。

确定水文地质边界条件,结合矿床开拓方案预测矿坑涌水量。

三、对矿坑水得防治措施、综合利用、排供水结合、防止污染等方面提出建议。对于存在热害得矿区,要对地热得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做出初步评价,提出热害处理与热能利用方面得意见与建议。并指出供水方向。

四、有关各项水文地质得技术要求,按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规范执行。

第三节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得研究要求

一、应认真搜集与研究矿床范围内得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滑坡、岩溶塌陷、风化带、泥化带、流沙层得发育程度与分布规律;阐述矿体及其顶底板近矿围岩得坚固性与露天开采边坡得稳定性;对老窿得分布范围、充填情况应进行调查研究,在可能情况下圈定老窿界限。

二、测定必要得岩石、矿石物理力学性质与放射性元素得含量及分布情况;有坑道得地方,还要注意测定开采时对人体有害得游离二氧化硅;对于埋藏深度大于500米得矿床,还应测地温。

三、如矿区位于地震活动区,在普查勘探过程中,应注意对区域稳定性得研究,重视区内发震情况及新构造运动得调查研究,在报告中阐述有关地震地质情况。

第四节矿床勘探控制程度得要求

一、矿体控制程度得要求

在研究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得基础上,详细勘探并研究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得分布并计算储量。

对主要矿体得形态与空间位置应进行详细得勘探控制。

对确定露天开采得矿床,要用工程系统控制矿体四周得边界与露天采场底部矿体得边界,为正确圈定露天采场得边界线提供资料。

对地下开采得主要矿体得两端、上下得界线与延深情况,应用工程控制,为合理选定开拓工程得位置提供资料。

在勘探主要矿体得同时,对浅部首期开采地段主矿体上盘具有开采价值得小矿体,必要时可增加适当工作,作出评价。

对破坏矿体得较大断层(落差大于30米)与破碎带(宽5米以上),要用工

程实际控制其产状与断距;对较小得断层与破碎带,着重研究其分布范围与规律。

对破坏矿体得主要火成岩得产状、规模,要进行必要得控制与研究。

二、矿床勘探深度要求

矿床得勘探深度,应根据矿床特点与当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来决定,原则上不宜过深。对于矿体延深不大得矿床,可一次勘探完毕。对延深很大得矿床,其勘探深度一般为300米左右[注]。对于缺铜地区、生产矿区深部与埋藏较深得隐伏矿床得勘探深度,可根据国家急需情况与有关部门具体研究确定。

在取得对矿床地质规律认识得基础上,对勘探深度以下得深部矿体,可用稀疏工程控制其远景。

三、详细勘探范围内各级储量得比例要求

1、大、中型矿床一般要求探明B+C级储量占B十C+D级70%以上,其中浅部首期开采地段得B级储量一般应占5~10%。对某些地质条件复杂得矿床,经用较密工程仍探求不到B级储量时,可探求到C+D级储量,其中C级占60~70%;对某些规模偏小得很复杂矿床,其C级储量比例还可酌情减少。

2、对小型矿床,一般只求得C十D级储量,其中C级占50%以上。

复杂得小型矿床(相当于第V勘探类型得矿床)经用较密工程仍探求不到C 级储量时,可探求D级储量,提交生产单位边探边采。

3、对详细勘探范围以下得深部矿体,用稀疏工程控制得远景储量,不列入计算各级储量比例。

第三章勘探类型与勘探工程密度

按矿床得地质因素划分勘探类型,就是为了合理地确定勘探工程间距,从而达到有效地探明各级储量得目得。

铜矿床得勘探类型就是根据主要矿体得规模大小、形态、厚度得稳定程度与主要组份分布得均匀程度等地质因素来划分得[注],同时也要考虑成矿后得构造与

[注]计算矿床得勘探深度,在地形平缓得矿区,以最低得矿床露头点为起点;在地形切割强得矿区,以矿床露头平均高差为起点。

[注]对作为划分勘探类型依据得各种地质因素得一般范围,提出下列参考数据:

1、矿体规模(沿走向长:米):(1)巨大>1500;(2)大1000~1500;(3)中100~1000;(4)小<100。

2、矿体形态:(1)简单:规则得层状、巨大得透镜状,构造破坏很小;

(2)较简单:较规则得似层状、似板状、大透镜状,有断层错动破坏;

(3)复杂:不规则得透镜状,有分枝复合现象;

(4)很复杂:很不规则得透镜状、囊状、脉状等,分枝复合突变现象显著。

3、厚度稳定性(厚度变化系数:%):(1)稳定<40;(2)较稳定40~80;(3)不稳定80~130;(4)很不稳定>130。

岩浆侵入活动得破坏程度等地质因素。这些地质因素就是在不断增加勘探工程得过程中逐步加深认识得,对那些勘探难度大得隐伏矿与半隐伏矿来说,更就是这样。因此,对勘探类型得正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勘探工程得布置,应该就是由浅而深,先稀后密。在不断研究地质特征得基础上,用类比法来确定勘探类型与相应得勘探工程密度。

在自然界中,各类型铜矿床与同一矿床得各个矿体或一个矿得不同部位,地质因素就是多种多样得,划分勘探类型与确定勘探工程密度,一般就是按照矿床中占有大部分储量得主要矿体得地质因素来考虑得。但就是,也要针对矿体或矿段得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要“一刀切”或机械地套用。

第一节勘探类型

根据上述分类原则,将铜矿床得勘探类型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规模巨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至较稳定,主要组份分布均匀至较均匀得层状、巨大透镜状矿体。

属于本类型矿床得有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矿体巨大,围绕岩体得内、外接触带产出;矿体长2200米,宽1000~1600米,平均厚约139米,呈有规律得变化;主要组份分布均匀;成矿后构造破坏很小。

第二类: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至较简单,厚度较稳定,主要组份分布较均匀得似层状、大透镜状矿体。

属于本类型得矿床有云南易门狮山变质岩层状铜矿。矿体层控标志明显,呈似层状,产状与地层一致,一般倾角60°~80°;矿体长度大于900米,斜深550米,厚度几米至五十多米,厚度较稳定;主要组份分布较均匀;有断层错断破坏。

第三类:规模中等到大,形态较简单至复杂,厚度较稳定至不稳定,主要组份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得似层伏、透镜状、脉状矿体。

属于本类型得矿床有甘肃白银厂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矿体呈透镜状,倾角50°~80°;主要矿体长500~1000米,斜深200~600米,厚5~80米,厚度不稳定;主要组份分布不均匀。

属于本类型得另一矿床有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铜矿。主矿体呈似层状,倾角30°~50°;矿体长1200米,斜深400~700米,厚度5~85米,平均厚30米,厚度较稳定;主要组份分布不均匀;矿体受稀疏得断裂错动破坏。

4、主要组份分布均匀程度(品位变化系数:%):(1)均匀<40;(2)较均匀40~100;(3)不均匀100~150;(4)很不均匀>150。

上面所列厚度、品位变化系数就是一般参考数据,还要结合矿区得具体情况,注意采样数量、采样规格、样品间距等方面得代表性,采用图解法对其变化幅度与规律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与运用。

第四类: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至很复杂,厚度较稳定,至不稳定,主要组份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得透镜状、脉状、扁豆状、囊状矿体。

属于本类型得矿床有安徽狮子山矽卡岩型铜矿。矿体呈透镜状与囊状,倾斜中等;主要矿体长100~300米,斜深100~200米,厚几米至二十几米,厚度较稳定至不稳定,并有分叉与突然尖灭现象;主要组份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

第五类:规模小,形态很复杂,厚度较稳定至很不稳定,主要组份分布较均匀至很不均匀得小透镜状、小囊状、小扁豆状、筒状矿体。

属于本类型得矿床有辽宁华铜矽卡岩型铜矿。为沿接触带凹部产出得200多个矿体组成得矿带。单个矿体长度大都小于100米,延深均在100米以内,厚5~15米,主要组份分布不均匀。

第二节勘探工程密度

勘探工程密度,就是指按一定几何形网来布置勘探工程,控制矿体,用以计算相应级别储量所需要得工程间距。表三就是总结我国铜矿床勘探经验所提出得各勘探类型相应得勘探工程密度,仅作为用类比法确定各矿区勘探类型、勘探工程密度时参考。

勘探工程密度表表三

关于勘探工程密度表与勘探手段选择得说明:

(1)表中所列工程间距,就是钻孔或坑道实际控制矿体得距离。

(2)对I类型矿床得储量一般就是用钻探求得。但在地形条件有利时,B级储量也可用坑道求得;对II类型得B级储量主要用钻探求得,一般应用坑道验证。但在地形条件有利时,也可用坑道求得;对III 类型得B级储量一般用坑道配合钻探求得;对IV类型得C级储量主要就是用坑道配合钻探求得或坑道钻探结合求得。

如矿体埋藏深、地形条件又不利于采用坑道探矿,施工确实困难时,应专题报告勘探主管部门与有关单位具体研究确定。

(3 )表中所列各类矿床沿走向得工程间距都比沿倾向得工程间距稍大一些,这就是因为一般铜矿床在厚度与品位变化方面大多就是沿走向较沿倾向稳定。如果实际情况不就是这样,出现沿倾斜比沿走向稳定时,可相应予以变更,沿走向得可以比沿倾斜得密一些。

(4)第V类型矿床很复杂,可以参照IV类型得勘探工程间距,控制到D级储量提供边探边采。

第四章铜矿床勘探工作得质量要求

铜矿床地质勘探工作得目得就是了解地质情况,掌握成矿规律,用最短得时间与最经济、有效得工作量,探明矿产资源,提供矿山建设利用。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各种勘探研究方法,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得质量要求,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勘探任务。

第一节地质调查

在勘探矿床时,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适当地选用各种勘探手段,调查研究矿区及其外围得区域地质情况、矿床得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从而提高对地质成矿理论得认识,并进一步指导矿床得勘探及其外围普查工作。对主要地质图与比例尺要求如下:

一、调查研究矿区外围得区域地质情况,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后得地质变迁,就是在一定面积得区域内阐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各种岩性特征与成矿规律等,为进一步寻找矿产打下基础。矿区外围得地质图得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50000。

二、调查研究矿区(床)地质,要求对矿区(床)地质构造、矿体分布、围岩蚀变、矿化作用等进行综合研究,以指导勘探工作得进行。矿区(床)地形地质图必须实测,其比例尺一般为1:1000~l:2000。

第二节物、化探工作

物、化探工作应根据矿床得地质条件,矿区得地形与其自然地理条件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前提,从勘探工作得目得与要求出发,进行设计与选择物、化探方法及测点密度。一般应选用多种得、综合得方法。合理地利用井中物探、井中岩石化探、放射性顺便检查及地面电法等方法。

关于物、化探得工作质量要求,在物、化探规范中已有规定,在工作中要加强物、化探工作得质量检查。重视对物、化探异常得综合研究,作出合理得地质推断与解释。

编制与地质图比例尺相适应得物、化探图件。在勘探报告中应简明扼要地阐述物、化探质量及推断成果。

第三节探矿工程

勘探工作中通常采用得探矿工程有:

一、槽、井探、取样钻:主要用来揭露了解地表地质情况与探索圈定地表矿体或构造。其工程间距一般应比勘探工程密度表中得间距加密一倍。

二、坑探:应严格按照设计得方向、坡度、断面规格施工。设计得位置与规格,应以探明矿体情况为主,并考虑到将来能为生产所利用。

三、钻探:钻探质量对正确探明矿床具有重要得作用。其质量要求主要包括:

1、岩、矿心采取率:矿体与矿体顶、底板围岩3~5米得采取率平均不得低于75%,采取率低于75%得不能连续超过5米,否则,要采取补救措施。围岩得岩心采取率要求平均达到65%。

要做好钻孔设计予想柱状图,按照钻进中地质情况得变化,及时修改原设计得钻孔柱状图,并通知机台。

2、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必须按岩心钻探规程得规定系统地测定顶角与方位,并保证测斜数据准确可靠。如钻孔偏斜与设计出入较大时,应及时设法补救。

3、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必须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孔深校正、原始记录与岩心保管等工作。钻孔完工后,必须按照地质设计进行封孔,还要选择部分钻孔(一般为已封钻孔得5%)进行封孔质量检查与评述,并埋设好孔口标志。

第四节化学分析样品得采取、加工与化验所有在矿体、矿化带中得勘探工程必须采样化验。

一、化学分析样品得采取方法

基本分析样品得采取,在槽、井、坑道中一般采用断面为5×2~10×3厘米得刻槽法,也可通过试验,采用其它有效得方法。刻槽样品得长度一般1~2米,以不大于可采厚度为宜。不同类型矿石应分别取样。矿心取样一般沿矿心长轴劈取一半作为样品,长度一般1~2米。要分矿石类型采样并尽可能与钻程吻合起来。

全分析得目得就是全面了解矿石中各组份得含量。采样方法就是按主要矿体,分矿石类型从基本分析样品得副样中根据采样长度按比例进行组合。每一矿石类型一般作1~2个。

组合分析得目得就是了解伴生有益组份与有害组份得分布与含量,作为综合评价计算储量之用。采样方法就是以探矿工程为单位,按矿体、分矿石类型从连续得5~10个基本分析样品得副样中进行组合。组合原则就是根据基本分析样得长度,按比例进行组合。

物相分析得目得就是为了正确划分氧化带、混合带与原生带得界线。在矿石经过肉眼或光片鉴定大致确定了氧化带、混合带与原生带得界线后,在这些界线上、下采取样品。一般从基本分析副样中提取。

单矿物分析得目得就是确定各种单矿物中赋存有哪些稀散元素与贵重金属及其含量,作为按单矿物计算储量得依据。样品得采取就是采用各种分选方法获得得。必要时考虑矿物得世代。单矿物样品得数量按实际需要确定。

二、样品加工。样品加工通常指破碎、过筛、拌匀、缩减重量等一系列得工作,也叫样品缩分。随着机械化程度得提高,为了减少样品缩分次数,提高工效,也可将样品碾碎到1毫米或更细粒后进行缩分。

样品缩分应按下列公式进行:

Q=Kd2

式中:d一样品破碎后最大颗粒得直径(毫米)

K—缩分系数

Q一缩分时取得得最低重量(公斤)

K值得大小一般采用经验值0、1~0、2。如铜矿石伴生有含量很不均匀得或含量很低得贵重组份时,则K值采用0、3~0、5。对大型新类型矿床得矿石必要时进行K值试验。

在碎样全过程中,样品损失率不得大于5%,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

样品缩分后除满足基本分析、组合分析与全分析需要外,还要保留一定数量得副样,

三、化学分析得检查。对样品得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部检查,以保证化学分析得质量。

内部检查就是检查基本分析得偶然误差,一般由化验室自己进行。若地质上对某些分析质量有疑问或必要时,可指定一定数量得样品重新检查。

外部检查得目得就是了解基本分析单位工作中有无系统误差,检查数量一般为基本分析样品总数得5%。样品少时,外部检查样品不得少于30个。外检样由基本分析实验室分期、分批,并按矿石类型与品位高低送委托单位。

当外部检查结果证实与基本分析结果有系统误差时,应按化验质量检查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进行仲裁分析。如经仲裁分析证实基本分析就是错误得,则应详细研究原因,如无补救办法,应当全部重新进行分析。

铜得化学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如下:

在矿石中铜得含量(%)相对偶然误差允许范围(%)

3以上<7

0、5~3 <10

0、1~0、5 <15

第五节矿石加工技术试验

在地质勘探阶段,矿石加工技术试验大致可分以下两种:

一、初步可选性试验:一般在初步勘探阶段进行,对某些新类型矿床,在详细普查阶段就要进行。目得在于了解矿石得可选性能。样品重量为50~500公斤。

二、详细可选性试验:一般应在详细勘探阶段进行,有时也在初步勘探阶段

进行,特别就是新类型或复杂矿床,更应提前研究。主要就是取得矿石可选性能及较全面得选矿方法与流程得详细资料,对所确定得选矿流程用于工业上得可能性与经济上得合理性作出评价。样品重量500~1000公斤。

对新矿石类型或矿石组份复杂得矿床,必要时需作实验室得扩大试验,样品一般为数吨。

采样要与负责试验单位共同商量编制采样设计,并征求矿山设计生产部门得意见。

采取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样品,要在矿石类型、品位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具有代表性,还要考虑到开采时得贫化率。一般就是按照各矿石类型单独采取样品,同时还要按各矿石类型所占得比例组成混合试验样品。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样品可在坑道中采取,在没有坑道得条件下,也可在钻孔中采取。

在完成加工技术试验之后,应提出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报告,作为地质勘探报告得附件。

当矿石性质比较复杂,需要做半工业试验研究时,采样与试验工作由有关工业部门负责,地质勘探单位协助编好采样设计。

以上得试验成果也为确定工业指标提供资料依据。

第六节矿石体重与湿度得测定

应按矿石类型与品级分别采样,测定矿石得体重。每一矿石类型得小体重样得数量不得少于20~30个,对疏松或多裂隙空洞得矿石,还应测定大体重,一般在地表与坑道中进行,其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采取地表得氧化矿或疏松矿石得体重样品时,还应照顾采样得深度与季节。

测定体重得样品,需要同时测定它得湿度与品位,以便互相对比,检查测定体重得正确性。

第七节资料编录、综合整理与报告编写

必须对各项地质勘探工作所取得得地质成果及时、认真地进行编录,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如实地反映客观地质情况。要求图件清晰,文字简明扼要,图文相符。

对各项原始地质记录必须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及综合整理,为编写地质勘探报告作好准备。

地质勘探报告就是矿区勘探成果得总结,就是矿山建设设计得主要依据。要求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数据正确。

地质勘探报告得内容:

一、文字报告一般包括:绪论,区域地质与矿区地质,矿床特征,矿石加工

技术性能,水文地质,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地质勘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储量计算与结论等部分。

二、主要图件包括:交通位置图,区域地质图,矿区(床)地形地质图(采样平面图与工程布置图可视情况与之合并),勘探线剖面图(也可与储量计算剖面图合并),矿体水平断面图(坑道地质平面图),储量计算剖面图或平面图(比例尺1:500 ~1:1000),矿体投影图,缓倾斜矿体底板等高线图,参与储量计算得或有特殊地质意义得槽、井、坑道素描图及钻孔柱状图,矿区水文地质图件与物、化探主要图件等。

三、主要表格包括:各种样品分析结果与检查表,体重、湿度等物理性质测定表,储量计算表(包括全套表格),钻孔成果一览表,水质分析、抽水试验与涌水量计算表,勘探工程座标表,气象与地震资料表等。

四、附件包括:工业部门正式下达得储量计算工业指标文件与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报告等。

在提交地质勘探报告时,可根据情况与需要,提交有关得专题研究报告。

第五章储量分类、分级与储量计算

矿产储量就是地质勘探工作得主要成果。储量分类、分级与计算得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矿床工业评价、矿山企业设计与基建投资。因此,必须切实掌握储量分类、分级与计算得一般原则,合理地确定各种参数,正确地运用各级储量级别划分得条件,以保证储量计算得可靠性。

第一节储量分类、分级与级别条件

一、根据我国对铜矿得技术经济条件与远景发展得需要,将铜矿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表内)与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两类。

二、在全矿区勘探研究得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得控制研究程度,将铜矿储量分为A、B、C、D四级,A级由生产部门探求。B、C、D各级储量得工业用途与条件如下:

B级——就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得储量,又就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得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得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得浅部,即矿山首期开采地段。其条件就是:

1、详细控制矿体得形状、产状与空间位置。

2、在圈定范围内对破坏与影响矿体较大得断层、褶皱、破碎带得性质已查清,产状已详细控制。对夹石与破坏主要矿体得主要火成岩得岩性、产状与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3、对矿石类型得种类及其比例与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

C级——就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得储量。其条件就是:

1、基本控制矿体得形状、产状与空间位置。

2、对破坏与影响主要矿体得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得性质已基本查清,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与破坏主要矿体得主要火成岩得岩性、产状与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

3、基本确定矿石类型得种类及其比例与变化规律。

D级——其用途有:①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与矿山建设远景规划得依据;②对一般矿床,部分得D级储量也可为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③对于复杂得较难求到C级储量得矿床,D级储量可供矿山边探边采。其条件就是:

1、大致控制矿体得形状、产状与分布范围。

2、大致了解破坏与影响矿体得地质构造特征。

3、大致确定矿石得类型。

D级储量可用比C级更稀得勘探工程密度所控制,或为C级储量外推部分。

第二节储量计算得一般原则

1、储量计算必须根据工业部门正式下达得工业指标进行。

2、按矿体、矿石类型、储量级别与块段等分别计算出矿石量、平均品位与金属量。

3、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得伴生有益组分,应计算储量。

4、对共生矿产应计算储量。

5、储量应按实际探得得地下资源来计算,不扣除开采与选矿时得损失量,但应扣除采空区得储量。

6、应根据样品得基本化学分析结果计算铜金属储量,不考虑开采或加工时得贫化。

7、矿石储量用重量——万吨表示,金属储量用重量——吨表示。

8、能利用储量与暂不能利用储量应分别计算。

第三节确定储量计算各项参数得要求

参与储量计算得各项参数,应以实际测定得数据为依据。

1、平均品位计算:当采样长度不等得情况下,一般用加权平均法。如果长度相等、品位变化无一定规律,可采用算术平均法。在计算每个工程得平均品位时,如发现其中确实有特高品位存在,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它进行处理。

2、平均厚度计算:一般用算术平均法,只有当厚度变化大,而且勘探工程分布不均匀时,才用各个测点得影响长度或面积来加权平均。

3、体重与湿度:计算各类型矿石得储量应当利用各自得平均体重,只有当

各类型矿石得体重值极为接近时,才允许全矿区得储量计算用一个总得平均体重。铜矿储量计算一般利用小体重。只有当矿石极为松散与多裂隙时,才用大体重计算储量。

矿石储量就是根据矿产在地下得自然状态——湿矿石来计算得。因此,参与计算得体重值应该就是湿矿样得体重。

附录一:

我国铜矿床工业类型划分得初步意见简表

续表

说明:一、本表铜矿床工业类型就是按含矿岩石特点、矿体形成得条件、形态以及物质成份来划分得。

二、表内矿床工业类型先后顺序,就是按目前全国已探明得储量由多到少进行排列得。随着铜矿勘探工作得深入进行,还有可能出现新得类型,或由次要类型上升为主要类型等顺序上得变化。

附录二:

矿体得圈定与储量计算方法

一、矿体得圈定与连接

矿体得圈定与连接,要充分考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储量计算面积得正确测定,决定于矿体得正确与合理圈定与连接。一般应达到下列要求:

1、根据经济上与开采技术上得合理性,正确地圈出并计算表内、表外储量。

2、矿体应按工程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得样品圈起,大于夹石剔除厚度(指真厚度)得应将其圈出。厚大矿体若连续出现高于边界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其长度达到多少,要求作表外矿圈出,要结合矿床特征、采矿方法等,在制定工业指标时具体研究确定。矿体得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厚度与品位得乘积达

到米百分值工业指标得条件下,可圈为表内矿体。

3、在地质剖面图上应先连接地质现象,然后根据地质特征再连接矿体。连接矿体一般用直线,在掌握矿体地质特征得情况下,也可用自然趋势法。总之,无论用那一种方法来连接矿体,工程间矿体得厚度不应大于两工程见矿得厚度。

4、按一定勘探网布置得相邻两工程,如一个见矿,另一个不见矿,则矿体可以在两工程间按矿体得厚、薄不同分别在工程间距得四分之三、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处尖灭。在厚度与品位渐变得情况下,也可用插入法来确定矿体得尖灭点。

二、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得选择应考虑到矿体得形状、产状与勘探工程布置得网形。

通常用于铜矿得储量计算方法有下列几种:

1、剖面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正确得地质剖面图上进行得,它能反映出矿床构造得地质特点。因此,凡就是用正规勘探网勘探得铜矿床应当尽量采用剖面法来计算储量,对于按一定得勘探网利用钻孔勘探得矿床,一般采用平行垂直剖面法;对于按一定得中段间距利用沿脉与穿脉坑道勘探得矿床,一般采用水平剖面法。

2、地质块段法。当勘探工程分布很不规则,或用垂直剖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得体积变化;或用钻孔勘探得厚度、品位变化不大得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都可采用地质块段法来计算储量。

3、综合法。就是用几种不同得方法结合来计算矿床得储量,即以不同方法来分别计算矿床得不同部分得储量。使用综合法计算储量就是为了使计算块段能够适应生产得需要,或者就是因为矿床得各部分得形状、产状与勘探方法得不同而采用得。

互不相连得几个矿体,不能用挤压法合并计算它们得储量。

随着电子计算机得广泛应用,储量计算得方法也有了新得发展,如距离平方倒数法与克立格法等,也可以采用。

煤炭地质勘查相关规范执行过程的中常见问题分析

0引言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矿产资源之一。目前煤炭 矿产资源勘查、煤质评价、煤炭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及煤炭矿井建设的主要技术标准有《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以下简称总则)、《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7〕40号,以下简称40号文)、《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等勘查规范,《煤炭质量分级》、《煤中有害元素含量分级》等煤质规范,以及《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这些规范为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总结分析相关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对煤炭资源的勘查、采样测试分析等工作的合规性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对以后的规范修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煤炭地质勘查相关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及建 议 1.1以行政划分的区块为基础界定煤炭的可采性不符合地质规律 根据40号文规定,“全区可采煤层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查区),煤层的采用厚度、灰分、硫分、发热量全部或基本全部符合规定的资源量估算指标,可以被开采利用的煤层”;“局部可采煤层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查区),大致有三分之一左右分布比较集中的面积,其煤层的采用厚度、灰分、硫分、发热量全部或基本全部符合规定的资源量估算指标,可以被开采利用的煤层”;“大部分可采煤层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查区),可采程度介于全区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之间的煤层”;“不可采煤层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查区),其煤层的采用厚度、或灰分、或硫分、或发热量不符合规定的资源量估算指标,或符合的面积只占很小的比例;或者虽然占有一定的面积,但分布零星,不 煤炭地质勘查相关规范执行过程的中常见问题分析 万会1,苗琦2 (1.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北京100035;2.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100038) 摘要: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矿产资源之一,目前煤炭矿产资源勘查、煤质评价、煤炭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及煤炭矿井建设等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为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在相关规范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常会遇到诸如煤炭可采性区块的界定依据、资源储量控制程度、含煤系数的计算标准、局部可采煤层的稳定性评价、最低可采煤层厚度指标、不可采煤层的计量、高硫煤的处理方式等问题。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在规范执行中的局限及矛盾,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关键词:煤炭资源;勘查规范;煤质;煤类中图分类号:P621 文献标识码:A Common Problems in Relevant Specifications Executive Process during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an Hui 1,Miao Qi 2 (1.Mineral Resource and Reserve Evaluation Center,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0035; 2.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Beijing 100038) Abstract:Coal is one of major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Main technical standards as the basis for coal resource exploration,coal quality evaluation,coal resource and reserve reports reviewing and coalmine construction works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guide works related.However,during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process,will often encounter problems of defining basis of coal mine?able blocks,control levels of resource and reserve,coal-bearing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basis,steadiness evaluation of locally mineable coal seams,minimum mineable coal thickness,unworkable coal seam computation and high sulfur content coal processing mode etc. According to limitations and contradictions in implementation process,corresponding amending suggestions put forward.Keywords:coal resource;exploration specifications;coal quality;coal rank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矿床工业指标研究》项 目(编号201111032)资助。 作者简介:万会(1975—),女,山东临沂人,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主 要研究方向为地矿经济、地质工程。 收稿日期:2013-12-18责任编辑:孙常长 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6No.02Feb.2014 第26卷2期2014年2月 文章编号:1674-1803(2014)02-0071-03 doi:10.3969/j.issn.1674-1803.2014.02.16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勘查研究程度、勘察类型及其勘查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和审批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报告,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矿业权评估、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对铜、铅、锌、银、镍、钼矿有成矿远景的地区,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初步野外观察、极少量工程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 普查 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或地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的技术工作、数量有限的工程验证和取样测试,进行可行性概略评价,相应估算矿产资源量,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3详查 采用各种勘察方法、手段及系统取样工程,对详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 3.4 勘探 对勘探区内的矿体,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采用其他技术方法手段,探求矿产资源/储量,同时为可行性评价和矿业权转让、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并提交有关的地质勘查报告。 3.5 勘查工作顺序 勘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等顺序进行。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选定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 4.1.2 普查阶段 在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成矿远景。 4.1.3 详查阶段 根据该区域相关地质、矿产及物探、化探资料,大致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4.1.4 勘探阶段 4.1.4.1 区域地质:应根据该区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资料,简要反映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主要成矿因素,了解区域成矿远景。 4.1.4.2 矿区地址:通过(1:5000)~(1:1000)甚至(1:5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工作查明地层层序,详细划分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研究岩性和组合特征及其与成矿的时空关系。4.1.4.3 矿床地质:用加密的取样工程详细查明勘探范围内矿体的数量、赋存部位、顶

地质勘探规范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一)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地质工作高度流动、分散的野外作业要求,规定了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技术要求。 本标准覆盖了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并考虑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无意包含地质勘探作业中所有必要的条款。使用者应对本标准的应用自负其责。使用者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不免除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起草。 .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 中国民用航空探矿飞行工作细则(197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GB 16424─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GB/T 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 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 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DZ/T 0141—1994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GB 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艰险地区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无人居住的地质工作区。 4 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关于制定《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说明

关于制定《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说明 一、制定和颁布《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必要性 1.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为规范煤炭资源地质勘查钻探质量验收,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先后于1978年和1987年制定颁发了《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和《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为不断提高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程质量和地质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个“钻孔质量标准”虽然已经作为“标准”,并被广泛使用,但是这两个“标准”都是以煤炭部文件下发的,形式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标准。在煤炭管理体制已经发生变化的现在,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2.钻探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推进钻孔质量标准化意义重大。经过几十年发展,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多种勘查手段的综合勘查技术。尽管如此,机械岩芯钻探仍然是煤炭资源勘查最重要、最有效、运用最广泛的勘查手段之一。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修改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对在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中加强钻孔质量管理,提高勘查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现在执行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制定和颁布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执行的《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是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煤炭工业部颁发的,距今已经近二十年了,虽然总体上仍然适用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进步,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对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进行修改,制定和颁布适应新的形势《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内容的说明 本《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在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对于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已经运用多年,实践证明,这个标准的质量指标至今仍然是基本合适的,本次制定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对这些指标不再提高,也不降低。与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相比,主要不同之处如下: 1.《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钻孔综合质量标准”。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只有钻探质量标准和测井质量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钻探质量和测井质量的基础上对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进行综合质量评级。为满足对钻孔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综合评级的需要,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钻孔综合质量标准”一章。 2.《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将钻孔质量统一按“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分类表述。为突出煤层在《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中的地位,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对钻探质量、测井质量和综合质量均按煤层质量标准和全孔质量标准进行分类表述。 3.《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钻探、测井和综合“全孔质量”按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孔(品)四级分类。一九八七年以前的钻孔质量标准将钻孔级别定为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孔(品)四级,现行的钻孔质量标准将钻探的钻孔级别定为特级、甲级、乙级和废孔四级,钻孔测井综合级别定为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品)四级,考虑到中文表达级别的习惯和级别的统一性,新的《煤炭地质

多宝山铜矿地质资源勘查概况

多宝山铜矿地质资源勘查概况 0 引言 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奥陶统铜山组, 中、下志留统的八十里小河组和黄花沟组, 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乌奴尔组, 上石炭统花 朵山组, 上二叠统八站组, 下白垩统龙江组及第四系。地层在矿区范围内基本为一单斜岩层, 总体走向300 度, 倾向北东, 倾角40-60 度, 局部地层倒转而向南西倾斜。多宝山铜矿田三矿沟铜矿床的矿种主要为: 铜、铁、钼, 伴生金、锌、银、钨、镓、铟、锗和碲等多种有益组分。 矿区内出露的岩石有: 凝灰粉砂岩、安山质凝灰岩、角岩、黑云母长石角岩、透辉石石英角岩、大理岩、硅质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粒状钙铁石榴石矽卡岩、致密状钙铝石榴石矽卡岩、英云闪长岩、绿泥石化花岗岩、蚀变闪长岩、石英斑岩等。这些岩石由于遭受不同期次和不同程度的热动力挤压变质, 岩石的硬度在不同成度上由所变化。岩石软硬不均甚至于破碎形成破碎带有的岩石经破碎后经风化形成土状。 综上所述, 矿区地层经强烈区域构造、热液蚀变、变质等因素造成岩层产状陡, 纵横向变化大; 岩层层理、节理发育, 多出现 破碎岩层; 岩石软硬不均、软硬互层, 部分硅化强烈, 可钻性级别高达10-12 级, 给钻探工作带来一些技术难点: 矿区内地下水埋藏深度为2.5-30m 。前人资料单孔最大涌水量为0.33-2.36 升/

秒米 矿区内普查岩心钻孔结构设计, 在满足地质对岩矿心采取几何尺寸要求的前提下, 着重考虑了矿层岩石的机械物理特性带来的技术难题, 为保证钻孔安全、质量、设计为小口径钻孔结构。应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技术方法。 根据本矿区岩层各类岩矿的物理机械物性, 岩石可钻性、研磨性与完整程度等,设计选用三种钻进方法:一是硬合金钻进, 二是普通金刚石钻进, 三是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 根据地层特点与典型钻孔设计结构, 分层钻进技术设计等三个井段: 一是第四系地层开孔井段: 松软地层冲积层、堆积层或松散的砂土层开孔时, 使用普通硬质合金钻进。钻孔坍塌严重时, 可从 孔口灌注稠泥浆或分段投入粘土球,捣实后再钻进, 也可使用聚丙烯酰胺低固相泥浆护壁。钻进预定深度后, 及时下入孔口套管。二是钻孔穿透第四系松软地层下入孔口套管后,换径? 110 口径 普通金刚石钻进方法,钻至坚硬基岩后,下? 108技术套管,等钻孔主孔段进行绳索取心钻探作技术保证。三是钻进到坚硬基岩, 入下? 108技术性套管护壁后, 由孔深20米左右直至终孔的主井段, 采用S75 绳索取心钻进。 开孔O/150mm钻进用短钻具采用干钻方法,干烧法取 心;O/146mm套管下完后换O /110mm金刚石钻头,O/108mm钻具长为2米, 单管钻进, 当岩心采取率低或下回次不到底时, 采用钢丝合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完整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除外)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 GB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MH/T1010-2000 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 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50194-19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16424-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exploration 是指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质灾害、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调查研究的活动。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艰险地区areas with hard ships and dangers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或者其他无人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的地质工作区。 3.3 野外作业open country work 是指在非城镇地区户外进行的地质勘探活动。 4 总则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 量标准化管理。 4.2 地质勘探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铁锰铬矿勘查规范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锰、铬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内容,包括范围、引用标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控制程度要求、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估算等方面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通过对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初步的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结果,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并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3.2 普查 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和物探、化探等野外工作,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3 详查 通过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

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或圈出勘探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为勘探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作为矿山总体规划和编制矿山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3.4 勘探 通过对勘探区采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并进行可行性研究,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矿山建设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和矿山建设设计等提供依据。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等资料,了解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远景。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和分布等,大致查明较大的褶皱、断裂和破碎带的分布、规模和产状,大致查明侵入岩或喷发岩的种类、数量、形态和分布。 4.1.3 详查阶段 4.1.3.1 区域地质:进一步研究区域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等资料,并根据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等资料,阐明铁、锰、铬矿产在区域构造单元上的位置、区域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远景和区内的主要矿产等。 4.1.3.2 矿区(床)地质:基本查明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等,对沉积矿床、还应研究含矿地层的沉积环境、岩

铜矿地质勘查概况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铜矿地质勘查概况 中国铜矿地质勘查工作,在1949~1952 年期间,面临接管旧中国遗留下来白勺矿山急需恢复生产白勺形势。当时最重要是就矿勘查,首先是从东北地区开始白勺。1948 年东北全境解放,东北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简称东北有色局,下同),接管了18 个厂矿。其中铜矿山有吉林白勺石咀子铜矿、老牛沟铜金矿、天宝山铜铅锌矿,辽宁白勺清原铜矿、华铜铜矿、芙蓉铜矿、马鹿沟铜矿、桓仁铜铅锌矿、夹山铜金矿等等。东北有色局地质调查室组织地质调查队,对以上矿山及其外围进行普查找矿和探矿工作,为恢复矿山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东北地区和河北寿王坟、小寺沟等等地进行勘探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另外,东北工业部于1949 年在长春成立了东北地质调查所,担负东北地区白勺地质调查工作。1950 年2 月,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主持召开了地质会议,动员几乎全国地质学家和部分测绘、物探专家对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等等广大地区进行空前规模白勺地质调查。其中以东北地区白勺规模最大,有近百名地质学家,对东北地区白勺十几个煤矿和铁矿、有色金属矿产做了较详细白勺地质调查,为进一步勘探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对其他几大行政区白勺一批铜矿区做了开创性白勺调查工作。从1950~1952 年国家组织各部门地质力量先后对安徽铜官山、云南东川易门、甘肃白银厂、湖北铜录山和山西中条山等等地区进行铜矿地质普查,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对这些地区白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在1949~1952 年铜矿重点地区白勺普查基础上,从1953 年开始了大规模白勺地质勘探工作。40 多年来成功地勘探了大批铜矿床,提交了勘探储量报告书,为中国铜业白勺发展,建设一批大中型铜矿山提供了可靠白勺地质成果。在东北地区勘探了辽宁白勺桓仁铜锌矿

锰矿地质勘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锰矿地质勘查 锰矿地质勘查工作,与铁矿一样,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3 个阶段,采用不同比例尺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手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勘查任务。(1)地质普查这是寻找、发现锰矿并做出初步评价的工作阶段。在有锰矿形成的远景区内,进一步开展1/5 万或1/1 万比例尺地质调查,以便确定锰矿的存在和初步规模。对已发现的矿点或矿层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2006 年3 月25 日的价值,提交普查报告,一般探求D=E 级储量,为是否进行详查阶段工作提供依据。在普查阶段中,要基本查明矿田构造、含矿地层分布,正确划分含锰地层和分析锰矿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矿区构造、锰矿露头、追索锰矿的分布和延伸,了解氧化锰矿与原生锰矿的关系,分析锰矿远景。在岩矿物性条件具备时,可以开展地球物理探矿工作,有的地区也可以开展地球化学探矿工作。在确认最有希望的含锰地段,进行重点研究,布置少量槽、井探等地表探矿工程以揭露矿体,或用稀疏的钻探工程探索矿体深部延深,初步确定锰矿体的形态、产状、分布、矿石的质量与数量。(2)地质详查目的和任务是对经过普查阶段工作证实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提交详查报告,一般探求C=D 级储量,其中 C 级储量要达到10%~20%,为是否进行勘探阶段工作提供依据,并可提供矿山总体规划和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要求应用地质方法和探矿工程手段,较详细地查明锰矿区构造、矿体分布范围、矿体产状和形态、矿石质量、数量和工业利用的可能性。一般用一定密度的探矿工程控制矿体的空间变化,并需填绘1/5 千或更大比例尺的地质图,开展相应的地质综合研究。同时,初步开展矿 床经济技术评价,根据工业利用特点,确定合理的工业指标,开展锰矿加工技术试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研究、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研究等。总之,有关矿

中国铜矿资源状况

中国铜矿资源状况,资源特点 一、资源状况 中国铜矿经过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截至1996年底累计探明储量7300万t(铜金属,下同),截至1996年底保有储量6243.6万t,其中A+B+C级储量2671.2万t。查明矿产地91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00多处,已开发和近期待开发的矿床有90多个,见表3.7.3、图3.7.1(图中矿产地编号见表3.7.3)。 表3.7.3中国铜矿主要产地一览表

三、资源特点 中国铜矿资源从矿床规模、铜品位、矿床物质成分和地域分布、开采条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1)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7年颁布的“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大型铜矿床的储量>50万t,中型矿床10~50万t,小型矿床<10万t。超大型矿床,国内一般都按涂光炽的主张,将五倍于大型矿床储量的矿床称为超大型矿床。按上述标准划分,铜矿储量大于250万t以上的矿床仅有江西德兴铜矿田(铜厂矿床524万t)、西藏玉龙铜矿床(650万t)、金川铜镍矿田(铜340万t)、东川铜矿田(500万t,包括原有探获储量和近年新增未上表的储量)。在探明的矿产地中,大型、超大型仅占3%,中型占9%,小型占88%。 (2)贫矿多,富矿少中国铜矿平均品位为0.87%,品位>1%的铜储量约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35.9%。在大型铜矿中,品位>1%的铜储量仅占13.2%。 (3)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在900多个矿床中单一矿仅占27.1%,综合矿占72.9%,具有较大综合利用价值。许多铜矿山生产的铜精矿含有可观的金、银、铂族元

素和铟、镓、锗、铊、铼、硒、碲以及大量的硫、铅、锌、镍、钴、铋、砷等元素,它们赋存在各类铜及多金属矿床中。在斑岩型铜矿床中,多数矿床共生钼,伴生金、银、铟、锗、铊、铼、镉、硒以及铂族元素;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铜镍共生,伴生钴、铂族、金、银、镓、锗、铊、硒、碲等;夕卡岩型铜及多金属矿床,铜、铁、铅、锌、钨等常共生在一个矿床中,并伴生钴、锡、钼、金、银、镓、锗、铼、镉、硒、碲等;海相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铜、铅、锌和黄铁矿常共生产出,并伴生金、银、硒、镉、铟、铊、钼、钴等;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床常伴生铅、锌、钛、钒、镍、钴、锡、金、银、汞、镓、锗、镉、铊、铀、钍、硒等。 在铜矿床中共伴生组分颇有综合利用价值。铜矿石在选冶过程中回收的金、银、铅、锌、硫以及铟、镓、镉、锗、硒、碲等共伴生元素的价值,占原料总产值的44%。中国伴生金占全国金储量35%以上,多数是在铜多金属矿床中,伴生金的产量76%来自铜矿,32.5%的银产量也来自于铜矿。全国有色金属矿山副产品的硫精矿,80%来自于铜矿山,铂族金属几乎全部取之于铜镍矿床。不少铜矿山选厂还选出铅、锌、钨、钼、铁、硫等精矿产品。 许多铜业公司、矿山企业通过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回收共伴生组分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江西铜业公司所属矿山(德兴铜矿,永平铜矿、武山铜矿、东乡铜矿、银山铅锌铜矿、城门山铜矿)共伴生矿产储量共计:钼28万t、硫9000万t(矿石量)、金415t、银1.1万t、硒1万t、碲1万t、镓9000t、铼2900t、铊1400t、钴1.4万t、钯240t以及锑、铋、砷、钨、镍等。仅就每年回收金、银及硫精矿产品的销售价值达2亿多元,约占全公司总销售收入的15%,是公司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1995年德兴铜矿回收的金、银十分可观,其产值占该矿总产值的20%以上。 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所属矿山共伴生矿产储量:硫2014万t(矿石量)、铁1471万t(矿石量)、伴生金78.1t、伴生银1123t以及若干量的钴、铋、镍、钼、镉、镓、锗、硒等。该公司1995年生产铜精矿和铜金属的同时,综合回收硫精矿31万t、铁精矿44万t,从阳极泥中提炼的黄金、白银相当可观,从电解液和烟灰中回收若干量的硫酸铜、铟、铂、钯等。1995年综合利用产值完成2.9亿元,占公司总产值的24%。综合利用是该公司创利增效的重要途径。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所属的生产矿山,拥有丰富的铜、铁、金、银、钨、钼、钴、硫等共伴生矿产。矿山生产铜精矿(含金、银)、铁精矿、硫精矿、钨精矿,冶炼方面除生产铜系列产品外,还综合回收硫酸、金、银、氟硅酸钠、硫酸锌、硫酸铜、铅铋合金、精硒等10余个产品。1995年综合利用产品创产值4.54亿元,占该公司总产值的22%。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所属的矿山和冶炼厂生产伴生组分的产品有硫精矿、金、银、硒、镉等产品,从投产到1995年,累计生产有色金属冶炼产品192.08万t,黄金24.3t,白银913.2t,硫酸515万t,硫精矿3216万t。1995年该公司综合利用实现产值4.58亿元,10年累计创产值27.65亿元。 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从1986~1995年三个矿山共生产伴生金3.3t、银22t、钴248t、硫25万t,产值共计1.76亿元,占矿山总产值的39%。此外,还有两座尾矿库堆尾砂2000万t,含有铜、钴、镍、金、银等多种金属元素,其中含铜近万吨、银10t以上,这些暂难回收利用的资源已完好地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利用。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所属铜镍矿山拥有丰富铜镍钴铂资源。铜镍共生并伴生金、银、硫、铂族金属和硒等稀散元素。金川公司矿山、冶炼生产自1964年正式投产到1995年共

铁矿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矿产资源含量分类分级由国家专门机构——全国储量委员会制订。 一、储量分类 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 (1)表内储量: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能利用的 储量。 (2)表外储量:由于矿物含量低,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 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 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 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 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石储量分为A、B、C、D四级。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对于 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 (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已完全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 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 (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 破碎带已详细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和岩 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 详细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就圈出主要 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基条件是: (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已 基本控制。对于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 状及分布情况,已大致了解; (3)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 规律。 D级:是用稀疏的勘探工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由于矿体变化复杂或其他原因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或物化探异常经过工程验证所计算的储量;以及由C级以上储量块段外推的储量。

铜矿勘查规范

铜矿地质勘探规范 (试行) 中华人民共与国地质部 中华人民共与国冶金工业部 一九八一年五月 绪言 铜就是建设现代工业、农业、国防与科学技术不可缺少得重要有色金属原料,需要量很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速铜矿资源得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铜矿地质勘探就是矿山建设得先行工作,必须按照国民经济建设得实际需要与地质条件得可能,合理地选择勘探矿区与部署地质勘探工作。根据铜矿床常有多种组份伴(共)生得特点,在勘探工作中要切实执行综合勘探与综合评价得方针,为充分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创造条件;积极推广行之有效得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尽量缩短勘探周期;加强地质工作得管理,认真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加强综合研究,不断提高对地质规律得认识,按时提交地质勘探报告,以适应矿山建设设计得需要。 我国于一九六三年颁发得《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第三辑铜》,对铜矿地质勘探工作起了很大得指导作用。本规范就是由地质部与冶金工业部共同组成得铜矿规范编写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得经验与原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七年颁发试行得《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得基本原则,广泛征求地质、矿山设计与生产部门得意见,以及收集我国主要铜矿区采、探对比资料,在原铜矿规范得基础上修编而成,作为审查验收铜矿详细地质勘探报告得技术要求。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得地质、地理等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执行本规范得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得辩证关系,既要坚持规范得原则要求,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地运用。同时,希望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对本规范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与修订。 第一章铜矿得工业要求 为了适应铜矿矿山建设得需要,合理地安排铜矿地质勘探工作,必须了解工业对铜矿资源得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去研究所要勘探得铜矿床,在当前采、选、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除外)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 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MH/T1010-2000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 GB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972-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50194-19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3787-198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16424-199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质勘探exploration 是指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质灾害、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调查研究的活动。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艰险地区areas with hard ships and dangers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或者其他无人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的地质工作区。 3.3野外作业open country work 是指在非城镇地区户外进行的地质勘探活动。 4总则 4.1地质勘探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4.2地质勘探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a)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等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c)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d)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e)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f)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制度; g)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h)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4.3地质勘探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安全生

金矿地质勘查

金矿地质勘查 1.普查找矿方法 重砂法和传统方法直接找矿是50年代以前世界找金的主要方法。这一时期是直接找矿、就矿找矿阶段,这种方法简单、经济,对于寻找地表矿、易识别矿是有效的;50~70年代,是方法找矿阶段,是物化探方法找矿广泛运用的时期;70年代以后,趋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找矿的主要对象已从找地表矿,易识别矿转向难识别矿、隐伏矿。尤其是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找矿难度增大了,传统方法找矿效果越来越差。在这种新形势下,世界上重要产金国和地质工作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直接找矿转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强调建立矿床模式,加强综合信息研究。 化探是金矿找矿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微量金的测定方法日趋完善和电子计算机在化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化探找金更具生命力。60年代美国成功地运用化探方法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发现了内华达金矿带,该带二三十个矿床的发现都运用了化探方法,主要指示元素是砷,指示元素组合为砷、锑、汞、钨等。这是化探找金的重大突破。原苏联也很重视化探找金,50年代中期已在南乌拉尔、乌兹别克等地依据砷的地球化学异常找金,以后化探配合其他找矿方法陆续发现了包括穆龙套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金矿床。目前,化探已是不可缺少的找矿方法,尤其对于微细浸染型金矿、斑岩型金矿、难识别或隐伏金矿,是有效的主要方法。 我国近年来,痕量金分析技术取得了突破,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岩矿测试中心用国产一米光栅光谱仪,采用化学光谱法,使金的检出下限达到0.3×10-12~0.1×10-12,采用活性炭吸附柱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灵敏度达1×10-12~2×10-12。金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的试验成功,使化探找金以金为直接指示元素成为可能,为找金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信息。化探找金受到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河南上宫金矿,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矿的找矿中起了重要作用;化探找金在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中效果也比较明显,化探在圈定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配合其他方法找金方面更是不可少的。在金矿普查中,运用化探扫面和金的快速分析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普查工作中的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应用最广的是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微尘测量和气体测量主要应用在航空化探中,是一种快速、高效很有前途的方法。 目前,我国化探找金应用领域还不广,利用化探配合重砂法研究矿源层、成矿构造及岩体成矿专属性还不够,特别是从综合角度评价,组合异常等工作开展较少。 物探法也是一种直接找金方法,主要用来圈定可能与金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岩体接触带等,缩小找矿靶区。运用物探方法找金要在掌握矿床地质特征的前提下,在经过方法、技术试验的基础上,一般选用适合的两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同时使用,而且还要与化探、遥感等方法密切配合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释,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世界上物探技术发达的一些国家,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要比应用于找重金属矿少得多。但物探方法找金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加拿大迪图尔湖金矿就是1974年应用物探方法普查重金属矿时发现的。赫姆洛金矿的发现物探方法发挥了一定作用,该矿金呈浸染状产于含黄铁矿片岩中,片岩中黄铁矿含量约8%,金品位与黄铁矿的富集无关,但黄铁矿化带与金矿化带是一致的,根据黄铁矿的激发极化异常,有效地圈出了金的矿化带。近几年,各国在寻找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有关的金矿床时,越来越多地使用了激发极化法。其他物探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应用。如,日本菱刈金矿的发现航空物探法、地面电阻率法起了重大作用。 在我国,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正在受到重视,虽然应用还不普遍,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

地质勘查规范

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 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 (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 (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 (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 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壁上矿体的采样位置也随矿脉产状投绘,此时样长即为矿脉的水平厚度。 (4)连接地质界线,并按产状外推地质界线于坑道之两侧,画上岩性花纹。对含金矿脉依据采样分析资料和规定的工业指标,综合分析,合理地圈定矿体。 (二)垂直投影(纵投影图)的编绘 此图通常为矿体倾角较陡时(>450),作为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它是把各项探矿工程揭露矿体的位置(点)投影到垂直平面上,用来圈定矿体范围,划分块段和储量级别,以便进行储量计算。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标高线、勘探线和矿体地麦出露线(一端或两瑞注明方向)。 (2)各项探矿工程的投影位置及编号,见矿工程旁注明矿体厚度及工程平均品位、钻孔还应注明矿芯采取率。 (3)矿体边界的投影线及切割矿体的脉岩、断层线及代号。 (4)用于储量计算时,应按规定要求,圈定各计算块段的范围,注明矿体及块段编号,块段面积编号,列出各块段的计算参数、矿石量和金属量,如有老采区或采空区应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