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五大家

明末清初五大家
明末清初五大家

明末清初五大家

编辑

明末清初五大师也称清初五大师,是指明末清初的五大学者,他们分别是: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1]

五位学者均参加过明朝末年的抗清战争,失败后均致力于学术。其中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隐居不仕,得以终老。方以智由于秘密策划反清活动,而卷入粤案中,被清政府抓获后不屈投水自尽。朱舜水抗清失败后,东渡日本,其学远播东瀛,终客死他乡。

目录

1简介

黄宗羲

顾炎武

方以智

王夫之

朱舜水

2著作

1简介

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2]

顾炎武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3-4]

方以智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5]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汉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阳市雁峰区)人。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之一,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

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6-7]

朱舜水

朱之瑜(1600~1682),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汉族,浙江余姚人,明末贡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诏特征,未就,人称征君。清兵入关后,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南明亡后,东渡定居日本,在长崎、江户(今东京)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著有《朱舜水集》。其学特点是提倡“实理实学、学以致用”,认为“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影响。朱之瑜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8]

2著作

人名作品

黄宗羲

《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

《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

顾炎武

《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

《亭林诗文集》

方以智

《易意》、《易蠡》、《诗意》、

《礼说》、《永思录》、《幽忠录》、

王夫之

《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

《读通鉴论》、《张子蒙注》、《读四书大全书》、

朱之瑜《安南供役纪事》、《阳久述略》、《释奠仪注》

明末清初的思想

课题专题一(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材分析】 本课有五个子目,分三个阶段分别介绍了五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包括:第一,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的“反正统意识”。第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君主专制和理学道统思想。第三,清初唐甄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联系必修Ⅰ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必修Ⅱ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的内容,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专题一有所继承和批判,尤其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的儒学进行了超越。专题一可与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形成中外思想的对比参照,对比明末清初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差异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3.学会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轨迹。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的史料,通过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到理解历史再到探究历史和升华历史,引领学生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学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同时,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拓宽思路,注意专题内、模块内及中外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参照。 3.利用今年的高考试题吸引学生。 4.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思想家的名片或手抄报。 5.帮助学生学会浏览相关的网站和课外书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既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对正统理学作出批判,并有所创新,使儒学思想更趋务实,更贴近国计民生,这是儒学的新发展,并萌发了具有新颖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爱国、批判精神的进步思潮。 2.进一步激发学生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关注民生、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3.理解儒学尽管在多次遭到了严重冲击,但当今却出现了复兴的强劲趋势,在于其中蕴含的重要价值。 4.通过学习,可进一步理解和发掘优秀文化传统以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文明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1.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及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思维与影响。 2.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清之际是继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天崩地陷”的社会大变革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伴随着政治风云的激荡,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的滋长,沉暮下的知识界掀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批判继承了烂熟中的传统儒学思想,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并对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着的涌现 作者着作价值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着,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年代着作作者题材价值

高中历史 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3

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有人认为,黄宗羲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掘墓人”。得出这一见解主要是因为黄宗羲 A.始终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B.对传统的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与继承 C.反对专制暴君政治,倡导早期民主 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他们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该求真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清初不切实际的学风。 (3)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2)“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以“异端”自居,“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对这里的“他”的思想的评价应是A.张扬个性之美,承担救国责任 B.抨击传统观念,带有民主色彩 C.批判儒家思想,力主经世致用 D.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辩证唯物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清初学者言:“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为政之道,必先田、市”。他的经济思想 A.实是鼓吹重农抑商的政策 B.带有一定启蒙色彩 C.脱离了当时中国社会实际 D.标志了新阶级力量的成长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符合明朝末年著名思想家

明清时期科技翻译译者主体性研究

明清时期科技翻译译者主体性研究 摘要:明清时期是我国科技翻译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翻译基本上由传教士与士大夫合作完成。两种文化背景下合作完成的一本更加能够体现译者对翻译文本的操纵。本文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个方面来研究译者的主体性,期望可以为明清时期科技翻译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科技翻译,明清时期,主体性 Abstract: Ming and Qing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er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during which the priest and Chinese government officer worked together to produce a lot of translational text. The special corporation from two totally different cultures gave a strong indicator of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ion tex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nipul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ideology, poetics, and patronage, and is aimed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Ming and Qing Dynasty, Subjectivity 引言 纵观译史, 中国翻译活动显示出这样一个特点: 在相当漫长的时期内, 翻译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外来译者有关。无论是绵延千年的佛经翻译, 还是长达数百年的科技翻译与西学翻译, 都离不开外来译者所起的重要作用。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促使近代各科技领域相继得以产生并迅速发展。无疑, 这些外来译者在这次翻译高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 传教士来华, 其目的就是传教, 怀着如此使命的传教士的科技翻译活动有何特点? 具体说来, 在科技翻译活动中他们作为译者的主体性有何特殊的体现?本文拟考察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的译者主体性的几个重要方面, 以期加深对该时期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特点的了解, 进而对翻译主体性研究提供一点启示。 1.明清时期科技翻译历程 十六世纪后期, 马丁·路德进行的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改革席卷整个欧洲, 夺去了天主教在西欧、北欧的大部分地盘, 并将势力发展到北美。为了叩开远东古老中华帝国关闭的大门,又不使中国人感到他们侵略扩张的异志和争取新教徒, 天主教教会决定派遣教士到东方采用“学术传教”的方针, 宣传教义。先后到达中国的传教士知名的有七十多名, 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熊三拔等。据统计, 此期间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共著译书籍约三百多种。除去宗教宣传书籍外, 涉及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军事技术、舆地学、生物学、医学、文学等领域。代表作有《欧几里德几何》、《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奇器图说》、《万国全图》等等。中国的《老子》、《易经》也在传教士的努力下有了第一批欧洲译本。以舆地学为例, 舆地学就是地图学, 《万国全图》的翻译使当时的中国人具有了五大洲的概念, 介绍了欧洲测绘地图的方法。康熙年间的《皇朝全览图》就是聚集传教士的努力, 结合中西地图测绘法完成的。传教士翻译的西洋科学书籍, 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发展了当时中国的科学领域。在明末清初的翻译高潮中, 中国人译者中最著名的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廷均、王徵、冯应京、瞿式相等人。尤其是前三位, 被耶稣教会人士称为“中国圣教三柱石”。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六卷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还独译了不少天文地理等方面的著作。他阐述的“翻译—会通—超胜”的思想和科技翻译中“理与

明末清初时期赴欧的5个中国人

明末清初时期赴欧的5个中国人 中国最早赴欧留学生——郑玛诺(1645) 南明派往欧洲的使臣——陈安德(1649) 轰动欧洲的中国旅者——沈福宗(1681) 路易十四的中国翻译——黄嘉略(1702) 康熙派往欧洲的使臣——樊守义(1709) 中国最早赴欧留学生——郑玛诺 郑玛诺(1633~1673),号惟信,教名Manuel de Sequeira,广东香山县(澳门)人。他是有确切史料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位赴欧中国人。 1633年(或1635年)生于澳门,郑玛诺出生时,葡萄牙人已入居澳门80年,澳门已从小渔村变成中、西经济与文化交流的著名港口。福音在澳门广传,不少中国人纷纷归入主的名下。郑玛诺的父亲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圣名安多尼,他与有“安南使徒”之称的法国人陆德神父往来密切。郑玛诺在陆德带领下信主。陆德对郑玛诺非常关爱,他常在日记中称其为“我的中国小孩”或“小玛诺”。郑玛诺在归主后进入澳门教会学校学习,由于成绩优异,深受西教士赏识。1645年,澳门教区正拟设中国神职人员,陆德神父提议率领中国及安南北圻、南圻少年各一人赴罗马深造。12岁的郑玛诺被教会选中,随陆德神父赴罗马深造。 当年12月20日,他们从澳门乘船前往罗马。次年1月14日,到达麻六甲(今马六甲),船随即遭到荷兰人掳掠,他们被荷兰人押送到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监禁。三个月后他们获释,再次西行。船经过印度洋,来到印度果阿。他们离船登岸,经波斯到达亚美尼亚。郑玛诺在亚美尼亚某修道院灵修六个月,因他极富语言天才,很快学会当地语言,与当地人谈吐无异。经过土耳其时,郑玛诺被当成鞑靼人遭到拘押,因其流利的亚美尼亚语而被释放。 历经五年的艰苦跋涉,郑玛诺终于到达罗马。他入读耶稣会主办的圣安德肋学院,以1年10个月时间,完成欧洲中学生4年内的全部课程。1653年加入耶稣会,并转入罗马公学学习修辞学、逻辑学、物理化学、音乐和希腊语等多门课程。毕业后居留罗马,教授拉丁文和希腊文法与文学,中国人在罗马著名的学校中教授希腊文学,在历史上,尚无先例,此举给中国人赢得声誉。1660年,郑玛诺继续攻读神学,1662年4月在葡萄牙候船期间曾到哥因勃拉大学就读。在欧洲期间,郑玛诺晋铎,成为神父。1666年4月,在受到葡王召见后,和其他14位宣教士自里斯本扬帆东渡,10月到达果阿。由于时值杨光先教难,宣教士被逐,没能立即回国。于是,郑玛诺在到孟买以南的一个港口宣教。1668年,郑玛诺返回澳门,在大三巴神学院温习中文,曾上书耶稣会亚洲区总会长,他认为“过去教会长期不让中国人担任神职,而只靠欧洲人前往传道,这对福音在中国传播很不利。”1671年,他奉康熙上谕,随同闵明我、恩里格到北京,从事宣教活动。此时,郑玛诺身患肺病,又加之水土不服,使病情加剧。在与病魔争扎了一年之后,年龄不到四十岁的郑玛诺于1673年5月26日在北京安息主怀。 南明派往欧洲的使臣——陈安德 1649年,南明永历皇帝在清军向西南大举进攻的情况下,决定派使节向罗马教宗求援,西洋在华传教士卜弥格被委派为全权特使。为了使欧洲更为直观地了解南明朝廷,司礼太临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1)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教学建议: 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先根据“课前提示”向学生指出: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家们对儒学传统教条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与修正,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受到冲击。预习教材内容,查阅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文化现象在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它的出现起什么样的作用?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本节五目教材分三个阶段分别介绍了五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包括的内容有:第一,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反正统意识”。第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思想。第三,清初唐甄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结合课本P20“自我测评”讲述: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征(反正统意识产生原因)。 祖父两辈都是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生活在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2.李贽的反正统思想主张。从课文中归纳: 第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 第二,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 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指导学生根据思想内容,分析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学术界对李贽评价很高,《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要求识记:李贽的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思想 这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第二、三、四子目,利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这些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以及各自特色。

_西学东渐_与_东学西渐_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历史文化语境_马振涛

[基金项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校级科研项目/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历史文化语境与变迁0部分成果。[作者简介]马振涛,男,山东泰安人,北京第二外国学院应用英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研究,跨文化学。 /西学东渐0与/东学西渐0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历史文化语境 o 马振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北京 100024) [摘 要]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主要特点和之所以盛行的原因,探讨了传教士翻译对中国社会尤 其是学术思想的影响,指出传教士科技翻译作为整个翻译图景中的一个层面,它在翻译中必然受到特定语境因素和译者因素的制约,并对目的文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之在汲取异域文化特质后发生演化和变迁。 [关键词] 传教士; 科技翻译; 西学东渐 中图分类号:H 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8-0083-02 一、明清间传教士科技翻译综述 明末清初在我国翻译史上是翻译西方自然科学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翻译力量,除了从事科学研究或者对科学感兴趣的中国士大夫以外,还有众多来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 16世纪以后,为数众多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据5明史6记载:/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者益众0[1]6829。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先后有近500名传教士陆续来华传教,其中知名传教士有70人以上。主要代表人物有利玛窦(M atteo R icc,i 1552-1610)、汤若望(Johann A da m Schall von Be l,l 1591-1666)、罗雅谷(Jacques R ho ,1593-1638)、南怀仁(F erd i nand V erbiest ,1623-1688)等人。虽然这些传教士中国之旅的真正的目的在于传播天主教,但相比于完成的并不理想的宗教使命,他们在中西科学文化交流方面取得的成绩却更为显著。他们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以及许多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传到了中国,其中科技著作的编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中最负盛名者当属利玛窦。利玛窦字西泰,意大利传教士,是将欧洲科技传入中国的先驱,他与徐光启合译了5几何原本6(1605)、5测量法义6(1617)、5测量异同6(1617)等。其中5几何原本6为欧洲欧几里得平面几何的权威系统著作,大幅度地丰富了中国几何学的范畴。利玛窦还与中国士大夫李之藻合译了5同文算指6(1614)、5浑盖通宪图说6、5圜容较义6(1614)等。其5同文算指6介绍了西方的笔算方法,包括笔算的计数法、四则运算、开平方、开立方等。除此之外,利玛窦还撰写(编译)了5乾坤体义6、5西字奇迹6、5西国记法6、5西琴八曲6、5山海舆地全图6等。 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一般都有译著,共成书400余种,其中科学类占130余种,其中利玛窦、汤若望、罗雅谷、南怀仁等四人的译著即达75部。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以天文学为主,占到了科技译述总数的近三分之二,同时也涉及数学、地理、地质、生物和医学、军事科学等学科。当时对欧洲科学著作的翻译盛行一时,大部分的西方科学知识通过翻译介绍到中国。所引入的科技著作,翻译形式比较多样,既有全文翻译,也有节译和编译。 表1 明末清初传教士的科技译述(1584年)1790年) 16世纪 17世纪18世纪总数百分比(%)数学--1642014.6天文 --83 68965物理--6--64.4地质--3--32.2生物和医学--8--85.8军事科学--8--85.8杂录12--32.2总计1 126 10 137 100 资料来源:根据马祖毅5中国翻译通史(古代部分全 卷)6整理。 在传教士科技译述的译文语言质量上,由于作品刊著时期的不同,辅佐翻译的华人助手学问高低的不同,以及读者对象的不同,这些传教士的译述在文字上也显示出了高深浅显之分。综合来看,在科技译述中,文字最为奥雅渊博而广为传颂者当推利玛窦、徐光启合译的5几何原本6、利玛窦翻译的5畸人十篇6以及傅汎际、李之藻合译的5名理探6等。其中,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5几何原本6意思正确,文字优美,被梁启超赞为/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0[2]8-9。 ) 83)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年第8期

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

简谈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 明清前期,随着社会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欢迎的戏曲、小说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同时,传统的诗词、散文也更加成熟。 明代戏曲的主要形式是传奇,它脱壳于宋元民间流行的南戏,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洪昇的《长生殿》等。《牡丹亭》写南安太守杜宝女儿梦中与书生柳梦海相恋,醒后思恋成疾,抑郁而死,后经无数曲折,还魂与柳成亲,其父杜宝强迫她与柳分离,父女间展开激烈斗争的故事,透露出作者的反封建思想。《长生殿》以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为主题,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曲折的反映出作者反抗清代民族压迫的情绪。汤显祖作品除《牡丹亭》外,还有《》、《南柯记》和《荆钗记》,合称四梦传奇或“临川四梦”。 明、清前期戏曲流派很多,如江西的,绍兴的余姚腔,温州的海盐腔,昆山的昆山曲,陕西的秦腔等各种地方戏。 明初散文大家有宋濂、刘基等。代表作有宋濂的《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刘基的《卖柑着言》及其专集《郁离子》。与其同时的散文家马中锡所写的《中山狼转》很富有思想教育意义和真实情感,是当时的散文精品。清初优秀的散文作品有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侯方域的《李姬传》等,它们都以当时的反清斗争为主题。 诗词方面,明代散文家几乎都兼长于诗词创作,如刘基、高启、前后七子等。但受创作思想的局限,明代几乎没有出现杰出的诗词家。相比之下,前期的于谦,明末的陈子龙、夏完淳等人的诗歌创作较大。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都写了大量关心民族危机、追怀故国的诗歌。 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主要形式。代表作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三言”、“两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它是在五代、两宋以来民间讲史话本基础上,由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完成。该书通过魏、蜀、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刻画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曹操是奸诈、凶狠、狡猾人物的代表;刘备是人民期望的圣君形象;诸葛亮是忠贞、智慧的化身;张飞则是粗豪坦率、是非分明人物的缩影。还有人民喜爱的黄忠、赵云、马超及卑鄙狠毒的董卓、吕布等人物形象。它结构宏伟,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文字精练,是历朝演义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由民间长期流传的故事、话本、杂剧等升华而成。它通过宋江等108人一个一个被官府“逼上梁山”的故事,塑造了各种人物形象,并通过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生动的语言,歌颂了人民群众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英雄业绩,在民间和后世小说创作中影响很大。 《西游记》取材于唐朝僧人玄奘取经的事实和民间杂剧、话本中的孙行者、唐三藏的故事,用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幽默生动的语言、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唐三藏司徒四人历经81难,终于“斗战胜佛”的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精神。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从荣、宁二府的盛衰,反映出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过程。该书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总之,明清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也就是小说,小说中的最高成就也就是四大名著了。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明清时期得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得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kfdIl。 通过本课得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得古典科技取得得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 得瑰宝。Vh31B。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得三位科学家事迹得介绍,探究她们取得杰出成就得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得品质。8wzc0。 通过本课得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得创作到明清时期 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与《红楼梦》得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得代表人物。vPBaO。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得重点就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与《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得文学成就与时代特点。。PpR4V。 本课得难点就是包括建筑在内得科技成就所体现得时代特点。【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北京城得图片,激发学生得兴趣。 一、雄伟得北京紫禁城与明长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得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与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得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得建筑设计思想。)MBD3X。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得涌现 作者著作价值 李时珍《本草纲目》 就是一部具有总结性得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 医药学得重要文献。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得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得书籍。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得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她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得品质。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得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得创新勇气,刻苦钻研得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得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得献身精神,不耻下问得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得坚韧毅力等。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得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得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得做法,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Frnny。 三、古典小说得高峰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得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得时代特征。 年代著作作者题 材价值RkreY。 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三国时期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我国最早得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水浒传》施耐庵北宋末年宋江领导得梁山泊农民起义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得长篇小说。mCfpj。 明朝中期《西游记》吴承恩唐僧取经得故事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得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红楼梦》曹雪芹 古典小说得高峰,具有高度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与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得主流。 罗贯中得《三国演义》就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得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得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得种种表现,而诸葛亮得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得象征。nRzkT。 施耐庵得《水浒传》就是我国得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得长篇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通过塑造得一百

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阶段特征分析 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这一段时间的历史。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从中国自身发展看,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由开放转向封闭、由领先转向落后,与世界的差距逐渐拉大。那么,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如何呢? 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最高峰,决策权完全归于君主个人,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史实:明朝:地方,废行中书省,设 三司,中央,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阶级关系有些新变化,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经济方面, 赋税制度:清初实行地丁银制度,废除了人头税,是我国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变 革;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高度集中。农业:排灌工具先进,桑棉种 植扩大。 手工业: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叶以后,纺织制 瓷矿业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 地位。 商业:影响商业的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赋税制度调整的客观促进(征银) 表现:1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2许多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南方大量 工商业市镇兴起, 4商帮产生5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票号出现 影响:1经济: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标志,发 展缓慢的原因及认识( 1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从根本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 芽走向衰落;2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3因腐朽的封建统治的阻碍,发展缓慢,后因外来侵略而中断。) 2政治:市民阶层壮大发展。 3思想:推动明清民主思想的产生。 4文化:推动市民文学的发展(小说,戏剧) 民族关系方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明清统治者重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都 同破坏民族分裂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同时,民族关系也比较紧 张,明朝始终受到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对外关系方面,国际环境恶化,外来侵略增多,明朝有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清朝有沙 俄对东北地区的侵略等,反侵略战争都取得了胜利;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海禁政策和闭关自 守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思想文化方面,1文化专制登峰造极,八股取士使科举失去了原有的积极意义; 2又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3程朱理学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陈腐局面; 4陆王新学(必修三14页);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设计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设计) 人民版必修三 【内容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在于通过对这些思想主张的学习,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宋明理学,理学经过了北宋五子,南宋朱熹,以及陆王心学的发展,从而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现在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回顾一下,儒学从春秋到明前期的大致发展过程。 板书:春秋战国→ 儒学不被重视起步 秦→ 被压制第一个低潮 西汉→ 独尊儒术第一个高潮 魏晋南北→ 严重削弱第二个低潮 宋明→ 复兴第二个高潮 从这副图表中,你们可以发现什么呢? 生: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的起伏… 师:恩,没错。儒学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明前期之前,就曾出现过两起两落。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儒学再次受到了冲击,这也就是儒学历史上的第三次低潮。但是同学们要注意,这次在思想界的冲击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好,现在我们开始进入今天的新

明清时期的政治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四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完善,相权逐渐被削弱,君权不断被加强。明朝,在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创立内阁,使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清朝,从康熙设南书房分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到雍正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发展、演变的过程,这是他们学好本节课内容的有利条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史实,在明确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特点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学习。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1、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秦朝开始设立宰相,宰是主宰,统领的意思,相是辅佐的意思,可知宰相的意思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在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在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不断加强而相权被不断的分散、削弱。到明太祖朱元璋是废除了丞相,究竟为什么呢?。 1、明朝君主专制加强到新高度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②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布衣天子朱元璋吸取元朝宰相权力过大左右皇帝废立,地方行省长官平章政事所拥有的“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的大权导致灭亡的教训,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三司,分管行政,军事和司法,直属中央,从而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设问】为何“我朝罢相”? 【总结】A原因: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B结果: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明清时期

第六单元明清时期 一.时空定位 明:1368----1644年;都城:应天(南京)--北京 清:1636----1912年;都城:北京 二.时代特征 1.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 2.经济:农耕文明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达,出现新经济因素;重农抑商强化和海禁闭关 3.文化:承古萌新:理学占主导,早期民主思想和文化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问世,但科技落伍;西学东来,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 (一)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 (1)内容:废除丞相,由皇帝直辖六部 (2)影响: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2.内阁制度的建立 (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不参与决策) (2)明成祖:内阁制正式创立(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阁臣获得票拟权 3.清雍正:军机处的设立 (1)主要职能:秉承皇帝旨意办理政务、草拟诏旨、上传下达、提供决策建议(2)特点:机构简单、办事机密、行事快捷 (3)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4.小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根据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1)分割相权:隋唐、宋 2)起用近臣:汉、明、清(用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机构的职权) (2)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加强,地方权力被削弱和限制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二)康熙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1)1673-1681平定三藩:解决地方割据势力,为巩固统一创造条件 (2)1683收复台湾、1684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1685—1689):抗击了沙俄的侵略,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 (4)1690平定准噶尔部叛乱、1691多伦会盟:多伦会盟加强了蒙古各部的团结,密切了他们与清廷的关系,使之成为保卫边疆的重要力量 (5)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历史贡献 1)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2)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集权、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3)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二、明清时期的经济 (一)明清时期的农业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1)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改良 (2)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玉米、甘薯) (3)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2.农业经营方式: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主要形式

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导学案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了解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 4.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难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 三、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熟记基础知识,思考回答右栏问题。 四、知识链接 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问题提出了哪些不同主张?结合史实分析他们不同看法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你得到什么认识? 五、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明朝中后期思想家 (一)李贽——反正统(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 1、个人经历: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束缚较少(家庭影响) 2、思想主张: ⑴认为“”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思想提出挑战。①反对以“”之言作为标准。②儒家经典不是“”。 ⑵提出“”的“童心说”,反对的虚伪和的欺诈。 ⑶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⑷诗文写作主张“”,反对摹古之风,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 3、代表作品:《》《》《》《》等多种著作。 4、思想评价: ⑴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⑵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明末清初:四位思想家 (二)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1、主要经历:①参加抗清斗争;②失败后隐居著述;③是学派创立者。 2、思想主张: ⑴最精彩之处:敢于批判,提出的思想。①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呼吁废除“”建立“”③提出臣民平等的思想(实质:反君主专制) ⑵具体制度:提出限制主张,认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而非君主。

浅析清末民初科技翻译对我国现代翻译的影响

浅析清末民初科技翻译对我国现代翻译的影响 摘要:中华文明的发展从古至今与翻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五大翻译高潮:唐朝的佛经翻译;清朝的科学翻译;1919年以前的西学翻译;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教科书、工具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是中国翻译高潮走向高峰的重点时期,而其中的科学翻译活动,以其影响之大成果之多为中国翻译史提供了许许多多的亮眼之处,对于现代科技翻译来讲仍具有借鉴价值和学习的意义。 关键词:清末民初;科学翻译;特点;影响 Abstract:There i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ltogether,there are five translation climax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a: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 of Tang Dynasty,Scientific Translation in Qing Dynasty,Western Translation before 1919,Scientific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and the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tific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are crucial period toward a translation climax,in which many scientific activities with their influential results providing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 1.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李贽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观点表明①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②理性对待儒家思想的具体内容③早期启蒙思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彻底否定孔子的思想主张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 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李贽以“童心”或“真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下列是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C.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D.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顾炎武4.说《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此话() A.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主张人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C.批判孟子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D.提倡学以致用和亲身实践 5.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钱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A.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D.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 6.《明夷待访录》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对黄宗羲观点最准确的评价是() A.主张建立伏尔泰式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B.资产阶级反封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 C.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D.系统提出了构建新社会的美妙蓝图 7.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 A.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 B.明确和强化法制的严肃性 C.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制 D.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 8.《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的作者张帅伟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渭“掘墓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