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docx

高二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练习题(文科)

增城市华侨中学历史科组张鼎旺罗秋华

一、选择题

1.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革命。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C.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

3.关于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西汉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计数法的国家

C.中国古

代的计算工具,最早使用的是算盘D.唐朝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4.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祖先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A.利用简仪观测天象

B.利用司南辨别方向

C.阅读纸质印刷品

D.借助《伤寒杂病论》医治病人

5.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长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才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

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文治武功。周围的文人为其歌功颂德,最有可能采用

的文体是()

A.赋

B.诗

C.词

D.散曲

7.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古代在“李杜”之后各领风骚的文学形式有()

A.楚辞、元曲、明清小说

B.南戏、元杂剧、京剧

C.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D.宋词、明清小说、京剧

8.《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

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9.小说逐渐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下列各项与之无关的是()

A.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

B.小农经济解体

C.市民阶层崛起

D.商品经济发达

10.梅兰芳是江苏近代文化名人(下图),着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所代表的剧种

()

C.兴盛于康乾时期

D.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国粹

11.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和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古典科技巨着相继问世

B.官方编撰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中国古典小说蓬勃发展

12.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

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

13.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据材料从内容、特点、作用方面概括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

答案及解释

1. A.科技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古代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对科技的要求很低,这是制约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2. D.中国的四大发明没有在中国生根开花,却在外国发挥重大作用,主要是中国农耕的,专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3. B.《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东汉;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最早使用的是算筹;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4. B.简仪和《伤寒杂病论》分别属于元朝和东汉时期的成果;西汉时期,中国才有纸岀现。

5. D.《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A、C两项说法正确。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情感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B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6. A.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汉赋,汉赋具有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內容丰富、极富大一统时

代恢宏文化气度的特点。

7. C.唐代以后主要的文学形式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8. C. “原应叹息”是对四位小姐悲惨命运的写照;“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都是对现实的反映。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为现实主义代表作。

9. B.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10. D.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国粹,梅兰芳是着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是“四大名旦”之首。

11. A.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特点是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性阶段,并没有转化成近代科技,

B、C、D三项均未从科技的角度来阐述。

12. C.本题以一句谚语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中国人的头”指的是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世界领先的科技,其中典型代表是四大发明;“阿拉伯人的口”是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重启了桥梁的作用;“法兰西人的手”是指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其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为本题答案。

13.解析:根据中国明清时期的着作内容可以分析岀其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而西方注重对自然和星体的研究;并概括出中国总结性的特点,而西方延续性等特点;同时格局内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归纳出其作用。

答案:(1)内容:中国是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欧洲是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宇宙空间的探索。

(2)特点:中国具有总结性和实用性,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欧洲具有开创性和延续性,科技研究着重于对人类未知领域的探索,在成果上是相互推动、不断发展的。

(3)作用:中国科技成果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欧洲科技成果为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神学挑战的有力武器。

高二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练习题(理科)

增城市华侨中学历史科组张鼎旺罗秋华

一、单选题

1.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A.李时珍、毕升

B.毕升、蔡伦

C.蔡伦、郭守敬

D.李时珍、郭守敬

2.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是()

A.《天文》

B.《石氏星表》

C.《授时历》

D.《齐民要术》

3.关于天文观测仪器浑仪,下列有关其叙述否正确的是()

①是古代中国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至迟秦始皇时就己经有了这种仪器

②突出优点在于赤道式装置,对于观测星辰的周日运动最为方便

③经过石申的革新,结构简化,精度提高,称为“简仪”

④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

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5.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家有关部门隆重纪念这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主

要是因为其()

A.宣扬了明朝的国威,显示实力

B.发展了古代的对外贸易

C.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6.关于诗人屈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古代的伟大诗人,开创了诗歌新体裁——“骚体”

②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曾受到秦王的重用

③他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入其代表作《离骚》中,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

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岀自其作品《天问》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首词反映出作者的创作特点是()

A.风格气象万千,语言平实而精练

B.思想感情豪迈奔放,景物雄浑壮观

C.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D.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8.关于《聊斋志异》,说法否正确的是()

A.借谈鬼狐,描绘世情百态

B.写得出神入化,寓意深刻

C.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D.是我国古代一篇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9.阅读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以上材料的文学体裁及作者分别是

A.散曲;马致远

B.散曲;王实甫

C.宋词;马致远

D.宋词;张若虚

16.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 它的设计构思取材千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 行

书 17. 绘画是人类文明的L 笔财富,它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古老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绘 画风格不断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南宋偏安江南 -- 残山剩水

B. 宋代重文轻武一一文人山水画兴起

C. 明清时代变革、社会动荡一一画风雍荣华贵

D.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普及一一民间风情画盛行

1&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并把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推向高峰的是

舄义

T

水 P 浒 厂传 ” ▼ 飞―西 二游 id 匚~7红 —、梦 ” A

B C D 19. 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 “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 不

可能有 A 、 “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0. 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 表演10. 11. 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 )

A.《夫妇饮宴图》

B.《洛神赋图》 古代中国的绘画中画学兴起的时间是在 A.两宋时期 B.元明清时期

C.《游春图》

( )

C.民国时期

D.《步辇图》 12. 汉字形体演变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行书 C.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楷书 13.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 A.《兰亭序》

B.《九成宫醴泉铭》 14. 中国的戏曲是从下列哪项发展而来(

A.原始乐舞

B.原始歌舞 15. 京剧成为流行全国的最大剧种是在(

D.新中国成立后 ) 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 甲骨文一篆书一金文一楷书 ) 《祭侄文稿》

B. D. (

C. )

C.诸宫调 )

C.明朝中后期

D.《乐毅论》

D.皮影戏 D.元朝末年 B.隶书 C 篆书 D.草书

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

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 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二、双选题

1. 关于《诗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精华的部分是“雅”

B. 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C. 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D. 其中“颂”是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雅”是祭神和祭祀祖先时演唱的乐歌 2.

下列哪些是汉赋的代表作品( ) A.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C.关汉卿的《窦娥冤》

3. 下列宋朝著名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4.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 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A.印刷术、造纸术 C.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文化

B.罗盘针、火药

D.郑和的“宝船”

5.“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对欧洲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B. 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C.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答案:第三单元

单选题

1—5BBCCC 6—10 CBCAC 11—15 ABABA 16—20CCDDD

双选题

1、AD

2、AB

3、AC

4、AB

5、BC B.张衡的《二京赋》 D.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A.李清照

B.苏轼

C.柳永

D.辛弃疾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docx

高二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练习题(文科) 增城市华侨中学历史科组张鼎旺罗秋华 一、选择题 1.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革命。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C.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 3.关于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西汉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计数法的国家 C.中国古 代的计算工具,最早使用的是算盘D.唐朝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4.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祖先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A.利用简仪观测天象 B.利用司南辨别方向 C.阅读纸质印刷品 D.借助《伤寒杂病论》医治病人 5.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长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才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 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文治武功。周围的文人为其歌功颂德,最有可能采用 的文体是() A.赋 B.诗 C.词 D.散曲 7.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古代在“李杜”之后各领风骚的文学形式有() A.楚辞、元曲、明清小说 B.南戏、元杂剧、京剧 C.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D.宋词、明清小说、京剧 8.《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 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9.小说逐渐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下列各项与之无关的是() A.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 B.小农经济解体 C.市民阶层崛起 D.商品经济发达 10.梅兰芳是江苏近代文化名人(下图),着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所代表的剧种 ()

高二历史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C.外商企业广泛兴办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2.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C.《南京条约》中的巨额赔款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 3.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自然经济全面解体 B.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西方人喜欢喝中国的茶,穿中国的丝绸 D.中国的茶丝生产商品化程度高 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种“解体”主要是指() A.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了 B.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了 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且日益商品化 D.自然经济被资本主义经济取而代之了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壮大 B.外商企业的刺激 C.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D.洋务运动的诱导 6.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是() A.外商企业 B.洋务企业 C.民族企业 D.官僚企业 7.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早,自然经济解体得快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工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 8.19世纪70年代最早投资于近代工业的是() A.商人、地主和官僚 B.官僚和工场主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D.商人和高利贷者 9.下列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有() ①发昌机器厂②继昌隆缫丝厂③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汉阳铁厂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中国近代早期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 A.东南沿海地区 B南部沿海 C.整个沿海 D.长江沿岸 1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指的是() A.甲午战争后 B.一战期间 C.20世纪20年代 D.1927—1936年 12.一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资金和技术 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 C.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 D.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 13.费正清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练习题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练习题 第1题【单选题】 1940年,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严重损害了英美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B、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打击美国的企图日益明显 C、日本占据了原美英在东南亚的市场 D、美、英等国彻底放弃了绥靖政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的部分大国领导人在一些地点举行了四次重要会议(如下图),其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43年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下列事件发生于该年的有( ) ①中途岛战役取胜 ②意大利投降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④德黑兰会议召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说:“在过去25年中,再没有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的反对共产主义了。我不会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所有这一切与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相比都黯然失色了”这一“情景”指( ) A、敦刻尔克大撤退 B、苏德战争爆发. C、珍珠港事件 D、中途岛海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二战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投降的先后顺序是( ) A、德、意、日 B、日、德、意 C、德、日、意 D、意、德、日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意大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致力于在非洲抢占殖民地。当时意大利面临的有利条件是 A、“新罗马帝国”实力雄厚 B、英国被迫困守本土

【阶段提升】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著名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死后安葬在巴黎的先贤祠,其棺木外形设计如图,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对这一设计寓意最合理的理解是( ) A.卢梭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 B.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C.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D.卢梭背叛了基督教 2.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则因提出进化论,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两人的学说都( )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B.提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 C.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巧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进化论学说( ) A.迎合了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 B.增强了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能力 C.鼓吹强国征服弱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D.被附会到经济生活和列强侵略扩张上 4.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了( )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 D.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

5.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 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马克思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马克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8.《西方哲学十五讲》中讲到:“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永不更改的先定,上帝也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而是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加尔文的“先定论”从本质上看( ) A.坚定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B.是自相矛盾的哲学命题 C.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反映了资产阶级早期的利益诉求 9.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10.“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一思想观点属于(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课时练习题 第6,7,8课 含解析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6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 1 - 7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 5 - 8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 11 - 6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建议用时:40分钟) 1.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共同点是() A.他们有共同的祖先 B.他们生活的区域相同 C.他们的宗教信仰相同 D.《荷马史诗》记录了他们的历史 A[波斯人和希腊人都是由印欧人发展而来的,故A项正确。] 2.赫梯人形成的时间是() A.公元前3000年左右 B.不会早于公元前2千纪前期 C.公元前2000年前 D.印欧人进入小亚细亚之前 B[从公元前2千纪初期开始,印欧人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人群,其中就有赫梯人,故B项正确。] 3.在印欧人的早期迁徙平息下来之后,按其迁徙的路线和大致时间判断,形成的帝国不包括() A.亚述帝国B.赫梯帝国 C.波斯帝国D.阿拉伯帝国 D[阿拉伯帝国形成于7世纪,与印欧人迁徙的时间不符。] 4.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现代学者称这些移民为“海上民族”。对这一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的示意图说明,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降低,这说明( ) A.建立法西斯专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好办法 B.德国纳粹党疯狂屠杀失业者,使之人数大为减少 C.希特勒瞒报失业人数,进行欺骗宣传 D.建立法西斯专政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 答案:D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其实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和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都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以,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降低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从侧面也证明了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确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尽管建立法西斯专政是不好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据此分析,导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是( ) A.股票投机过度 B.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答案:B

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可知,1929—1933年之间,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但工人的工资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导致工人购买力严重不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日益加剧,终于导致了危机的发生。所以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盲目扩大生产造成供求失衡,消费力下降,无法拉动社会进步。 3.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答案:B 解析:分析:由材料“1930年”可知,美国正在爆发经济危机,但是美国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挽救危机。而材料讲的是这种情况下,美国实行关税法,这是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美国为了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保护国货,抵制外来商品,采取保护主义政策。 4.1929年,美国的商业银行所放贷款中流入股市的数额居然超过了流入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数额,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现象,这一现象( ) A.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B.刺激了美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C.保证了生产的资金需求 D、增加了金融的风险性 答案:D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银行所放贷款中流入股市的数额居然超过了流入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数额”“公司产品不断积压、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现象”的信息可以看出美国经济运行中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风险,在结合时间1929年,可知D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股市虚假繁荣超过了经济承受能力,带来危机隐患。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中学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学问分子 B.区分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学问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溢朝气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变更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减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斗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听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反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其次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 ④网上闲聊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领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闻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化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究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更,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更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头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欣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竞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日,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斗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假如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需退回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才智。”此中“才智”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见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化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兴奋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爱护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14.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放射胜利 C.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胜利 1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①喜爱画中国画②读了很多带插图的小说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中学榜首④喜爱 听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16.假如你是《十日谈》作者的挚友,那么你在与他的交往中会了解到他的哪些思想?①讴歌人性②讽刺基督教

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带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带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试题 一、选择题 1.“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的思想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仁爱待民,以德服人” C “天道自然,无 为而治”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关于孔子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仁”学说B.维护周礼C.倡导“为政以德”D.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3.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4.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 C.“仁”与“礼”学说D.“大一统”的思想 5.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汉武帝创设太学C.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D.明朝八股取士 6.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宇宙便是吾心” C .“工商皆民生之本”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C .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D .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 8.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 .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 .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 .把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9.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林则徐 10.五四运动后,成为新思潮主流的是 A .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B .文学革命思想 C .宣传维新变法 D .马克思主义传播 11.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增加了反对帝国

2023)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练习题(人教统编版

选择题 “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从东非到日本的各文明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挑战。”这次航行 A.最早到达好望角 B.最先实现欧洲新航路梦想 C.发现美洲新大陆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信息“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可知,此次航行开辟了欧洲到印度的新航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这最先实现欧洲新航路梦想,故B正确;迪亚士最早到达好望角,故A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故C错误;麦哲伦及其船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故D错误。 选择题

“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辣椒、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 A. 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B. 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D. 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答案】C 【解析】中时期能买都亚洲的商品主要是丝绸之路的畅通,近代以来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卡断了传统商路,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这主要说明开辟新的航路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选择题 《新全球史》作者本特利说:“正当中国船队在印度洋上进行探察之时,欧洲航海家也正准备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的是……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 A. 政治和军事动机 B. 经济和政治动机 C. 经济和宗教动机

D. 政治和宗教动机 【答案】C 【解析】题目中的“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均在专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行,均含有政治动机,故由设问要求“‘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即可排除与此不符的A、B、D三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新航路的开辟体现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作为货币的黄金和白银的需求迫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欧弘扬和传播基督教的热情。这表明经济和宗教动机是“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故选C。 选择题 15世纪“欧洲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的主要原因是() A. 当时他们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 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 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5世纪,欧洲人做的发财梦是指对黄金的追求。而当时欧洲已经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比如:航海技术的进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单元测试) 1.如表近代前期世界人口迁移统计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A.人口外迁导致欧洲发展进程受阻 B.世界贸易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洲 C.人口由落后地区迁移至发达国家 D.人口迁移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有些印欧人从未听说过美索不达米亚,但他们在遥远的迁徙过程中却使用了美索不达米亚发明的车轮和金属冶炼技术,这在从欧洲到印度甚至更远的地方,乃至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这反映出() A.美索不达米亚人最早发明冶金术B.民族的迁徙促进了文明传播 C.车轮和冶金技术帮助印欧人扩张D.金属冶炼技术由印度人传播3.1902年,乔治·梅里爱执导的电影《月球旅行记》在14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了一个从发明机器到登陆月球再到凯旋而归的完整故事。当满脸含笑的月亮,突然被一颗炮弹射中脸颊,神色顿时沮丧下来,很萌很可爱。这可用于说明() A.大众传媒的多元价值B.国际局势的日益动荡 C.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D.太空领域的大国竞赛 4.下面是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A.移民推动美国多元化的文化格局的形成 B.白人移民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日益被改变 C.移民促使美国主流文化的内在矛盾得到有效解决 D.移民解决了美国历史上存在已久的种族歧视问题 5.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文化遗址、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化的建筑。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价:“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据此可知()A.碑文掩盖了西班牙殖民罪行B.墨西哥的传统文化消失殆尽 C.白人占据墨西哥人口大多数D.墨西哥实行文化宽容的政策 6.如图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①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格局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7.欧洲包括西亚再到印度的诸种语言,包括荷兰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以及印度梵语,竟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父亲一词,英语中是father,德语中是vater,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是pater,而梵语中则是piter。这反映出()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B.帝国的扩张和崛起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古代文明的多元化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3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________也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__”的主张,又称“____________”。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________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形成:北宋时,______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二程”(程颐、程颢) (1)核心:_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和____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 (3)提出“____________”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 (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_____________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________________”。 (3)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主张 (1)陆九渊:把“_____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一三教合一 1.下列关于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地位的评述,正确的是( ) A.主流思想地位日益巩固 B.其地位受到冲击,与道佛两教一起处于三者并立地位 C.丧失了在社会中的影响 D.完全丧失了儒家思想的本色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素养评价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

单元素养评价(三)(第三单元) (30分钟·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6分,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 1.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 A.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B.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D.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故C正确。 2.“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香料、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 ) A.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B.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D.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解析】选C。根据材料“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结合所学,奥斯曼帝国崛起阻断了东西方的商路,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C正确。 3.“孩子们围观着这些外国人,他们正在土地上插进一根大理石柱,柱身上刻着文字,那是用葡文写着:‘在耶稣基督诞生后1498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派王室侍臣发现这块土地,并竖立这个标志。’”这里的“侍臣”应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解析】选B。达·伽马于1497年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加那利群岛,绕过好望角,经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到达印度,故选B。 4.下图是位于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内的“四王抬棺”青铜雕像,为哥伦布抬棺的是组成西班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三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25题,每题2分,总分50分) 1.棉花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棉布直到现在依然是人们的主要衣料之一。我国人民种植棉花始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2.元政府为经略台湾而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B.宣慰司C.湖广行省D.宣政院 3.宋元时期,某物品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它是() A.丝绸B.茶叶C.瓷器D.棉花 4.中国古代科技一度走在世界前列,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优秀的科技发明成果。下列科技成果属于宋元时期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①司马迁《史记》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①郭守敬编订历法《授时历》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5.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管辖辽阔疆域,建立了() A.分封制B.郡县制C.军机处D.行省制 6.如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如表中的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时间州县 公元960年111638 公元979年2971860 A.崇文抑武得到贯彻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 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始印五经,后世典 第1页共12页

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印刷取代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8.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9.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匈奴 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 10.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11.为适应社会的变化,宋朝相应调整了土地政策,下列选项体现宋代土地政策的是() 第2页共12页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复习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 《世界通史》中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确立 B.洲际经贸关系网开始构建 C.西欧确立了世界民族主导地位 D.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 2. 在1600年左右,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约100万—200万磅,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共约35万—65万磅,而经商队运进地中海区域的胡椒约300万—400万磅,丁香等共约70万—100万磅,另外还有生丝50万磅。这些数字说明() A.新航路开辟作用有限 B.地中海航线依然十分重要 C.航路中心实际未转移 D.西葡两国争夺贸易主导权 3. 下面是西属美洲的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数量估计表(单位:百万银元)。这反映了当时() 年份西属美洲白银产量运抵欧洲数量经欧洲到东方数量 1550332—3 160011—1410 4.4 17001210—128.5 18003023—2518 B.西班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C.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居优势 D.欧洲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 4.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在大西洋沿岸地区,“手工工场不论在哪一生产部门出现,几个月内就使成千上万个封建手工业行会或独立的小手工业破产”。材料表明() A.欧洲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B.新航路开辟造成西欧国家实力衰退

C.价格革命已经深入手工业部门 D.商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5. 三角贸易是指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根据下列图片判断() A.图1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B.图2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图3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 6.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主要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A.加速了欧洲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B.增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 C.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联系 D.开启了欧洲各国工业化时代 7. 18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航海家库克3次进行了太平洋探险,考察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现”了南大西洋、南太平洋的多处岛屿,并绘制了大量海图。这一航路的开辟() A.得益于英国封建王朝的强大 B.体现了航海家探知未知世界的热情 C.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D.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8. 新航路开辟后的400年里,奴隶船穿梭于非、欧、美洲之间,奴隶船、港口、交易所、大庄园等共同构成一张巨大的贸易网络,天花、麻疹、流感等借此跨越大洋,并在印第安人中肆虐。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与血腥性 B.“三角贸易”推动了市场繁荣 C.传染病打破了美洲社会原有的平衡 D.奴隶贸易加剧病毒在美洲的传播 9. 有学者研究显示,14、15世纪,亚洲控制着高附加值的丝织业、陶瓷业,而此时的欧洲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学案 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课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 1 -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 7 -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 15 - 单元复习总结................................................................................................................ - 22 -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标解读时空坐标 1.从史料实证 角度了解印欧 人和亚欧游牧 民族迁徙的基 本事实。 2.从唯物史观 角度认识古代 人类的迁徙对 区域文化形成 的影响。 知识点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种族起源 (1)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 (2)印欧人制造了马拉战车。 2.早期迁徙 (1)概况 ①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这一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②他们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

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①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 ②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③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④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 ⑤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知识点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迁徙概况 (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②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2)3—6世纪 ①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 ②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日耳曼人各支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④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2.迁徙影响 (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练习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 1.《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主要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A.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B.增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 C.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如图)。这反映了() A.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 C.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 D.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 3.下表是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据此推知() 年份欧洲美洲非洲 1650年18.3% 2.4%18.3% 1750年19.2% 1.6%13.1%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奴隶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4.“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些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世界走向整体发展 B.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C.为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D.其动机是对财富的追求 5.下图所示为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

A.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 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 6.下表所示为高一(4)班围绕“新航路开辟”讨论后的结论。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甲组乙组 1.屠杀印第安人 1.开发美洲 2.直接掠夺财富和特产 2.推广先进生产方式 3.掠夺土地 3.传播先进文化 4.灭绝一部分动物品种 4.将美洲带入世界 5.传播疾病 A.美洲新大陆经济很落后 B.世界各国开始经济往来 C.殖民者推动了美洲发展 D.新航路开辟有双重作用 7.《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情况。他描述了中国巨大的商业城市,良好的交通设施,华丽的宫殿建筑和无穷无尽的财富。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马可·波罗游记》() A.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 B.加强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的统治 C.首次让欧洲人从地理上知道了中国 D.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的新时代 8.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史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商业成功取决于诚信 B.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C.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D.唯利是图是商人本性 9.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