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筋伤学名词解释问答骨伤

中医筋伤学

名词解释

1.筋伤定义:俗称“伤筋”,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筋的损伤。筋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

2.扭伤:任何关节(包括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由于旋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收缩等间接暴力,突然发生超出正常生理范围的活动,如肌肉、肌腱、韧带、筋膜或关节囊因过度扭伤、牵拉引起的撕裂、断裂或移位,甚至关节的错缝。

3.挫伤:因直接暴力、跌扑撞击、重物打击等作用于人体表面产生剪切力作用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以外力直接作用导致的局部皮肤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

4.碾压伤:钝性物体的推移挤压与旋转挤压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的以皮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严重损伤,往往形成皮下组织的挫伤及肢体皮肤的撕脱伤。

5.撕裂伤:指由于扭、挫、牵拉等强大外力造成的某一部位的筋部分断裂损伤,一般腰部、腕部、踝部及指骨间关节的扭伤多导致不同程度的韧带关节囊等撕裂伤。6.断裂伤:断裂伤的机制与撕裂伤类似,只是体质、部位及致伤外力性质大小有别而造成某些筋的全部断裂损伤。一般来说造成断裂伤所受的外力要比造成撕裂伤所受的外力大,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血斑、畸形等。7.骨错缝:指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微细离位,也称为关节骨缝错开,多由扭伤、挫伤而发生。骨错缝可引起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和局部疼痛、肿胀等。8.关节弹响声:关节内有游离体的患者,活动关节时可有弹响声。

9.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临床普遍使用的是脊椎牵引疗法。

10.物理疗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所需的各种反应,以调节、加强或恢复各种生理功能,促进病理过程向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

11.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液囊等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造成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故称之为“漏肩风”或“露肩风”。

12. 肩部扭挫伤:是肩部受到外力的打击、碰撞或过度牵拉、扭(扌戾)而致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反复屈伸和前臂旋转而形成的慢性、劳累性损害。多见于长期紧握工具的操作者和常做旋转运动者。

16. 旋后肌综合征:是由桡神经深支受压引起的以肌力减弱及麻痹为主的症候群,又称为前

臂背侧骨间神经卡压征桡管综合征等,临床上较多见。

17.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木为主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候群。

18.髌骨软化征:又称髌骨软骨病、髌骨劳损,是指髌骨软骨面因慢性磨损发生变性引起髌股关节病变,出现以膝部疼痛、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的骨关节病。

19.踝管综合征:亦称为跖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及经过踝管内侧的纤维骨性管道的胫后肌腱等受压而引起的足底跖侧麻木、疼痛,压迫跖管时症状加重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20.三头肌抗阻力实验:即将患足踝关节背伸后加阻力于患足前掌,并让患者足跖屈,若跟腱部位发生疼痛,即为小腿三头肌抗阻力试验阳性。提示可能为跟腱周围炎。

21.跟痛症:是以足跟疼痛为主,由外伤、劳损、足跟部某种疾病引起的,跟骨骨膜及周围纤维组织损伤造成的无菌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

22.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和咀嚼系统的具有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相关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23.颈部急性扭挫伤:当颈部突然扭动,或扛重物或攀高等用力过猛,可使颈部筋肉受到过度牵拉而发生扭挫伤。临床上出现颈部疼痛,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等症状。

24.颈椎病:又称颈椎退行性关节炎或颈椎僵硬综合征,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症状或体征者。

25.颈椎综合症:同上

26.胸廓出口综合症: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如手臂冰凉、容易疲劳或肩手臂或手有钝性疼痛,做上肢超过头部的活动时困难等。

27.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管的变形或狭窄而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并产生以长期腰痛、腿痛、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28.腰骶角:沿骶骨底上面作一直线,其与水平线形成的夹角称腰骶角,正常为34°,女性略大。此角度增大,提示腰骶不稳,临床上常有腰痛或骶部痛症状。

问答题:

1.筋伤的病因;

筋伤的病因:即筋伤的致病因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

外因主要包括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

内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职业及先天因素等。

2.筋伤的临床表现;

1)疼痛压痛 2)瘀血肿胀 3)功能障碍 4)畸形 5)肌肉萎缩:慢性筋伤常见

3.肌力的分级;

肌力的分级:通常将完全麻痹至正常的肌力分为6级。

0级:肌肉完全麻痹,肌肉动力完全消失;

Ⅰ级:肌肉动力微小,不能带动关节活动;

Ⅱ级:肌肉动力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Ⅲ级:仅在抗肢体重力而无抗阻力的情况下可使关节活动;

Ⅳ级:能抗较大阻力,但比正常者为弱;

Ⅴ级:正常肌力;

4.特殊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特殊检查的内容和意义:(由于同学的不懈努力,不忍删了,所以把上课老师讲的标示出来,大家自己看吧)

1)头顶叩击试验:患者端坐,医者一手平按患者头顶,用另一手握拳叩击按在患者头顶的手掌掌背。患者若感觉颈部疼痛不适或向上肢窜痛、麻木,即为阳性。用于颈椎病或脊柱损伤的检查。

2)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征):患者端坐凳上,检查者站于患者背后医者两手交叉压患者头部,向健侧或患侧侧屈颈椎,患者若感觉颈痛并向上肢放射,即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牵引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托扶住患者颏部,另一手扶住枕部,然后慢慢抬升患者头部,牵引颈椎,如抬升或牵引时疼痛缓解或减轻为阳性。本试验用于检查病史陈述中有颈神经根症状和表现出颈神经根病变体征的患者,也可以用于检查放射到肩关节前部或候补的神经根体征。

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端坐,医者一手握患者病侧手臂,另一手按住患者头部两手反方向推拉。若患者感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即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旋转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患者取坐位,快速做仰头转颈动作,如出现明显的头晕、视雾、闪光、呕吐或倾倒,即为阳性。提示椎动脉可能突然产生扭曲,致血流减少,可能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5)Adson试验:患者坐位挺胸,仰首转向患侧,上肢外展15°,后伸30°,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一手摸患侧桡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提示锁骨下动脉受挤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症。

6)肩关节外展上举试验(疼痛弧试验):患者上肢外展0°~60°不痛,外展60°~120°疼痛,再上举120°~180°反而不痛即为阳性。提示冈上肌腱炎。

7)冈上肌腱断裂试验:冈上肌腱断裂后,上肢不能维持良好的外展位。患侧越用力外展,肩就越高耸。

8)网球肘试验:患者前臂在旋前位并将桡腕关节屈曲再伸肘时,由于桡侧腕伸肌张力增大引起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即为阳性。

9)前臂伸肌紧张试验(Cozen试验):检查者一手托着患者上肢,另一手用力按手背,患者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握拳,并用力背伸腕关节以对抗检查者置于患者手背的压力,产生肱骨外上髁疼痛者为阳性,表示患有网球肘。

9)握拳尺偏试验:患侧握拳,拇指握于掌心内。医者一手握患腕,一手将患腕向尺侧倾斜,如桡骨茎突部疼痛即为阳性。用于检查桡骨茎突腱鞘炎。

屈腕试验:医者将患者伤侧手腕屈曲,同时压迫正中神经1~2分钟。如掌侧麻木感加重,疼痛放射至示指、中指即为阳性。用于检查腕管综合征。

屈腕试验(Phalen试验):腕关节极度掌屈,一分钟后,自觉正中神经支配区麻木加重者为阳性。可双侧对比。也可在屈腕时,检查者拇指压迫腕部正中神经部位,一分钟后,麻木加重者为阳性。提示腕管综合征。

10)直腿抬高试验:为腰骶神经根受刺激表现。检查者嘱患者仰卧,双下肢内收内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置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屈曲髋关节。正常人可抬高70°~90°,如小于以上角度,即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一般要左右对比,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可为阳性。

11)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足背屈试验,体位同直腿抬高试验。当患者抬高下肢发生疼痛后,略放低患者下肢使其不感疼痛。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足部突然使其背屈。若患者突感疼痛加剧或引起患肢的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痛可为阳性。

12)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俯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180°,检查者将患肢小腿上提,使髋关节处于后伸位;或者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腰背部保持挺直但不要过伸,颈部轻微屈曲,检查者握住患肢伸直膝关节同时后伸髋关节15°,然后屈曲膝关节。如出现疼痛沿大腿前方向下放射即为阳性,提示腰3、腰4神经根可能受到刺激,可能为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所致,也可能是股神经受到牵拉所致。而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此试验阴性。

13)俯卧屈膝试验(Nachlas试验):患者俯卧,检查者屈曲患者膝关节,尽量使足跟触碰同侧臀部,同时检查者要确保患者髋关节没有发生旋转,如出现腰部,臀部,大腿前侧的疼痛,则可能为腰2、腰3神经根存在病变。需要注意如大腿前侧出现疼痛,也可能是由于股四头肌紧张或股神经受到牵拉所致。

14)髋膝关节屈曲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两手握住患者两膝部使其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并向头部推压,使臀部离开床面。若腰骶发生疼痛即为阳性。如果腰部筋伤、劳损或腰椎间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有病变或腰椎结核等均可以出现阳性,但腰椎间盘突出症做此试验常为阴性。

15)屈髋伸膝试验:患者仰卧,医生使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再逐渐伸直膝关节。此动作可使坐骨神经被拉紧,若出现坐骨神经放射痛即为阳性征。

16)“4字试验”:又称骶髂关节分离试验,Faber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将患者伤肢屈膝后做盘腿状放于对侧膝上,然后一手扶住对侧髂嵴部,另一手将患膝向外侧同时向下按压,如所检查下肢膝部可触及检查床或与对策下肢平行则为阴性,如骶髂关节发生疼痛,受检查下肢保持高于对侧下肢即为阳性。试验阳性则表示同侧髋关节病变可能,如髂腰肌痉挛或骶髂关节发生病变可能为阳性,需要两侧对比。用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但事先应排除髋关节本身病变。

17)床边试验:又称分腿试验,患者仰卧于床边,健侧在床上,患侧垂于床边。医者一手握住健侧膝部使其屈膝、屈髋,另一手扶住患侧大腿用力下压,使髋关节尽量后伸,若骶髂关节发生疼痛即为阳性。或者患者可呈健侧在侧卧位进行,健侧尽量屈髋屈膝顶住胸部,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精良后伸患者髋关节,如髋关节疼痛,则试验为阳性。说明同侧的骶髂关节病变、髋关节病变或者腰4神经根病变可能。

18)跟臀试验:患者俯卧,双侧髋膝关节伸直放松,髋关节内收,检查者用手握其足部,使足跟触及到臀部,如腰骶关节有病变,则引起腰骶部疼痛,骨盆伸直腰部也随着抬起,则该试验为阳性。

19)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又称托马斯征。患者取仰卧位,尽量屈曲健侧髋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躯干,腰部紧贴于床面。如果患髋不能伸直平放于床面或虽能伸直但腰部出现前突即为阳性。用于髋关节挛缩、强直或髂腰肌痉挛的检查。

20)Trendelenburg征:用于评估髋关节的稳定性和髋关节外展肌对骨盆的稳定能力。患者单腿站立,抬起对策下肢,正常情况下,对策骨盆及臀纹应该上升,提示试验结果为阴性。如果对策骨盆及臀纹下降,试验为阳性,提示负重站立侧髋关节不稳(如髋关节脱位)或臀中肌麻痹,任何臀中肌无力的疾病,这一体征均可出现阳性。

21)髂胫束试验(Ober试验):此试验用于评估阔筋膜张肌及髂胫束挛缩,患者侧卧,屈髋屈膝,检查者被动外展患者位于上侧的髋关节,膝关节呈伸直位或屈曲90°位,轻度后伸髋关节,使阔筋膜张肌位于大转子前侧,如果阔筋膜张肌或髂胫束挛缩,大腿不能自然下落,仍然保持外展,并可在大腿外侧触及条索状物,提示该试验阳性。

22)浮髌试验:患者仰卧,患侧膝关节伸直,令其放松股四头肌。医者一手在髌骨上方压挤,将髌上囊区的关节液挤压到髌骨下方,另一手示指向下压髌骨。若出现髌骨有浮动感即为阳

性,说明膝关节内有积液。

23)膝关节侧副韧带牵拉试验试验(膝关节分离试验):又称为膝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或者膝关节分离。患侧膝关节伸直,医者一手握住小腿下端,将小腿外展,另一手压住膝关节外侧向内侧推压。如膝关节内侧发生疼痛和侧方活动即为阳性,说明胫侧副韧带损伤或断裂。检查腓侧副韧带时,方法与之相反。

24)抽屉试验:又称推拉试验。患者取仰卧位,患膝屈曲。医者两手握住患侧膝部下方,向前后推拉。若小腿有过度前移,表示前交叉韧带断裂或松弛,反之,表示后交叉韧带松弛或断裂。

25)研磨提拉试验(Apley试验、半月板研磨试验):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两手握住患肢踝部,屈膝90°,然后用力沿小腿纵轴向下挤压膝关节,并做内、外旋转活动。如患膝关节内外侧疼痛即为阳性,说明内、外侧半月板损伤。此外,如将小腿向上牵拉,做内、外旋转活动引起疼痛,则说明膝胫、腓侧副韧带有损伤。

26)McMurray征(半月板损伤试验):又称回旋挤压试验,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一手握膝,另一手握足。先使患肢尽量屈膝,然后使小腿充分外展、旋外或内收、旋内,并逐渐伸直。在伸直过程中患膝出现疼痛和弹响声即为阳性,检查时小腿外展、旋内伸膝出现疼痛和弹响者,多提示外侧半月板损伤,小腿内收、旋外伸膝出现疼痛和弹响者,多提示内侧半月板损伤,根据伸膝过程中出现疼痛的先后判定前、后角的损伤。

27)侧卧屈伸试验(半月板重力试验):又称重力试验。患者侧卧,被检查肢体在上,医生托住患者的大腿,让其膝关节作伸曲活动,若出现弹响,表明内侧半月板损伤;若膝关节外侧疼痛表示外侧副韧带损伤。同样的方法,被检查的肢体在下作伸屈活动,出现弹响为外侧半月板损伤,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为内侧副韧带损伤。

5.筋伤现代诊断检查方法;

一、 X线检查

筋伤的体征

1、软组织厚度的增加、局部膨隆。

2、局部软组织影像密度上升。

3、原有软组织层次混乱不清楚。

4、皮下组织内有间质水肿而成网状结构。

5、由于关节内积液后积血而致关节囊膨隆,并可造成关节囊外脂肪垫或肌间脂肪层的推移入受压变窄。

筋伤的X线照片应用:

1、平片

2、压力下照片

3、造影

二、肌电图检查:

是纪录骨骼肌生物电的一种方法。根据病理肌电图形状,分布,范围,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判断神经肌肉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并进一步对上下运动神经元发生的病变区别。:

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四、核磁共振MR(Magnetic resonance)

五、实验室检查

六、关节镜检查

6.筋伤的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1、骨折

2、关节脱位

3、神经损伤

4、血管损伤

晚期并发症

1、肌肉萎缩

2、关节强直

3、骨质疏松

4、组织粘连

5、组织增生肥厚与官腔狭窄

6、组织钙化、骨化和骨质增生

7、关节内游离体

7.筋伤的治疗原则;PPT

一般治疗原则

一、首重气血

血瘀、血虚

二、筋骨并重

三、标本兼治(表里兼治)

四、内外(敷、洗、熨)结合

8.手法治疗的作用PPT

(一) 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二) 整复错位,调正骨缝

(三) 解除痉挛,放松肌肉

(四) 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五) 散寒除痹,调和气血

9.手法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PPT

适应症:

1、一切急慢性筋伤而无皮肤破损及筋完全断裂者。

2、错缝。

3、急性筋伤后治疗不当的关节位移者。

4、骨折脱位后期关节位僵直或肌萎缩者。

5、骨关节病及痹症所致肢体疼痛关节活动不利者。

禁忌证:

1、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

2、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严重的患者早期。

3、可疑或已确诊的骨关节,软组织肿瘤患者。

4、严重心,脑,肺,疾患者。

5、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6、手法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的患者。

7、妊娠3个月

10;筋伤药物治疗中的内外治法;PPT

一、内治法

(1)早期理气、活血化瘀,攻下逐瘀,清热凉血。

(2)中期和气止痛,舒筋活络。

(3)晚期补气养血,补养肝肾,温筋通络。温经散寒

二、外治法

(1)帖药(膏药) (2)敷药(药膏)(3)擦剂(4)外洗药(5)离子导入

11;练功的作用;PPT

(一)全身作用

(二)局部作用:

1、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保养关节。

3、防止肌肉萎缩。

4、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

12.肩胛带的四个功能关节

答:肩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

13;腕及手部筋伤的种类;

(1)桡腕关节扭挫伤(腕部扭挫伤)

(2)桡尺远侧关节损伤

(3)腕管综合征

(4)腕尺管综合征

(5)腱鞘囊肿

(6)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7)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

(8)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9)掌指与指间关节扭挫伤

(10)指伸、屈肌损伤

14:髋及大腿部筋伤的种类;

(1)髋部扭挫伤

(2)梨状肌综合征

(3)弹响髋(关节内弹响好发于儿童,又称“卡嗒髋”;关节外弹响,习惯上称为弹响髋或阔筋膜紧张症)

(4)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

(5)髋部滑膜囊炎(分为髂耻滑膜囊、大转子滑膜囊、坐骨滑膜囊)

(6)臀肌挛缩症(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儿童髋关节外展挛缩症、小儿臀肌挛缩症)(7)股四头肌损伤

15:膝及小腿部筋伤的种类;

(1)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2)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4)髌腱损伤

(5)髌周滑囊炎【髌骨前方滑膜囊——髌前皮下囊、髌前筋膜下滑囊、髌前腱

下滑囊;

髌骨下方滑膜囊——髌上囊(髌下皮下囊)、髌下(深/滑)囊】(6)髌骨软化症(髌骨软骨病、髌骨劳损)

(7)髌下脂肪垫损伤

(8)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9)腘窝囊肿(膝关节后疝)

(1)踝部扭伤

(2)跗跖关节扭伤

(3)跟腱断裂

(4)跟腱周围炎跟腱炎、跟腱滑囊炎)

(5)踝管综合征(跖管综合征)

(6)跟痛症

(7)跖痛症

17:颌颈部筋伤;种类;

(1)颞下颌关节紊乱症(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2)颈部扭挫伤

(3)颈椎病

(4)颈椎间盘突出症

(5)落枕

(6)肌性斜颈

18;颈椎病的分型、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这个表格应该可以拿到大部分分值了)答:根据临床症状可大致分为4型:

19;胸背部筋伤的种类;

1)胸部挫伤 2)项背筋膜炎

3)胸廓出口综合征 4)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

5)肋软骨炎

1)急性腰扭伤(闪腰、岔气)

2)慢性腰肌劳损

3)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突症)

4)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滑囊炎、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

5)腰椎椎管狭窄症

6)腰椎滑脱症

7)骶髂关节扭伤

8)尾骨痛

21:腰椎键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和治疗

(1)定义: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突出,压迫刺激周围组织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的症候群。(简单当做病因来记)

(2)病因病机:腰椎间盘因年龄增长,组织水分减少,失去弹性,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是造成椎间盘容易破裂的内因。纤维环破裂时,突出的髓核挤压神经根,为造成腰腿痛的根本原因。椎间盘突出后,压迫硬脊膜及神经根,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3)临床表现

症状

1)腰痛和下肢放射痛

咳嗽等腹压增大及弯腰等牵拉神经根动作可加剧,卧床休息,屈髋屈膝可减轻;重者卧床不起,翻身困难,活动受限。

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表现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的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若双侧突出则放射性疼痛可能为双侧性或交替性。

L1~2或L2~3椎间盘突出,表现一侧下肢可出现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放射痛。

中央型突出可造成马尾神经压迫症状,如会阴部刺痛,二便功能障碍。

2)主管麻木感:见于病程较久而神经根受压严重者。多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中央型突出者可发生会阴部马鞍区麻木。

3)患肢温度下降:部分患者患肢感觉发凉、怕冷。查体时,与健肢相比,肤温略有下降。体征

1)腰部畸形:腰肌紧张、痉挛,腰椎生理去读变迁或消失,甚至后凸,出现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屈。

2)腰部压痛和叩击痛:棘突旁压痛和叩击痛,沿坐骨神经分布方向有放射痛。

3)腰部活动受限

4)皮肤感觉异常神经根定位:L4.大腿前侧,小腿前内侧

L5.大腿后外侧,小腿前外侧,足背前内侧

S1.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及足底皮肤延伸5)肌力减退或肌萎缩——L4.踝背伸(胫前肌)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股四头肌肌力减弱) L5.拇背伸肌肌力减退==》拇背伸下降

S1.拇指跖屈肌力减退,小腿三头肌肌力减退==》拇跖屈力量下降6)腱反射减弱或消失——L4:膝腱反射减弱

S1:跟腱反射减弱

7)其他试验: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屈颈试验、挺腹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等。

(4)治疗:

(一)、手法治疗

1.放松手法按摩法推压法按法

2、调理关节回纳法①俯卧拔腿法②斜扳法③牵引按压法④旋转复位法

3、结束手法①牵抖法②滚摇法

(二)、药物治疗、

(三)、功能锻炼

(四)、其他疗法 1、牵引疗法 2.针灸疗法 3.局部封闭疗法 4.手术疗法22;周围神经损伤的表现,试举例说明。

精品文档

周围血管损伤表现,举例说明

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

血管断裂——完全断裂、部分断裂

血管痉挛

血管壁损伤

血管受压

临床表现:

均有较明显的外伤史。如骨折、脱位、挫伤时,均应考虑是否合并血管损伤。

1出血:开放性动脉出血呈鲜红色,多为喷射性或搏动性出血;如位置深,可见大量鲜血涌出。闭合性的主要动脉损伤,损伤部位肢体因内出血而显著肿胀,时间稍长考有可广泛皮下淤血,有时形成张力性或搏动性大血肿。

2.低血压及休克:四肢动脉急性损伤者,合并休克35.6%

3.肢体远端供血障碍:

1)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消失或甚微弱。

2)远段肢体完全缺血或血供严重不足表现为皮肤苍白。

3)皮肤温度下降

4)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5)疼痛是神经对缺血的早期反应。

6)感觉障碍

7)运动障碍

8)远端无活跃性出血

举例:、、、求解

以下题部分在复习题里面有答案了,没有的自己总结啦。

试论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查要点。

简述颈部扭挫伤的诊断要点,采用哪些手法?

病例为作出诊断、病因病机简析、主要鉴别诊断及非手术治疗方案。

何谓筋伤?

疼痛弧的定义

.

中医筋伤学名词解释问答09骨伤

. 中医筋伤学 名词解释 1.筋伤定义:俗称“伤筋”,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筋的损伤。筋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 2.扭伤:任何关节(包括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由于旋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收缩等间接暴力,突然发生超出正常生理范围的活动,如肌肉、肌腱、韧带、筋膜或关节囊因过度扭伤、牵拉引起的撕裂、断裂或移位,甚至关节的错缝。 3.挫伤:因直接暴力、跌扑撞击、重物打击等作用于人体表面产生剪切力作用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以外力直接作用导致的局部皮肤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 4.碾压伤:钝性物体的推移挤压与旋转挤压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的以皮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严重损伤,往往形成皮下组织的挫伤及肢体皮肤的撕脱伤。 5.撕裂伤:指由于扭、挫、牵拉等强大外力造成的某一部位的筋部分断裂损伤,一般腰部、腕部、踝部及指骨间关节的扭伤多导致不同程度的韧带关节囊等撕裂伤。 6.断裂伤:断裂伤的机制与撕裂伤类似,只是体质、部位及致伤外力性质大小有别而造成某些筋的全部断裂损伤。一般来说造成断裂伤所受的外力要比造成撕裂伤所受的外力大,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血斑、畸形等。 7.骨错缝:指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微细离位,也称为关节骨缝错开,多由扭伤、挫伤而发生。骨错缝可引起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和局部疼痛、肿胀等。 8.关节弹响声:关节内有游离体的患者,活动关节时可有弹响声。 9.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临床普遍使用的是脊椎牵引疗法。 10.物理疗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所需的各种反应,以调节、加强或恢复各种生理功能,促进病理过程向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11.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液囊等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造成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故称之为“漏肩风”或“露肩风”。 12. 肩部扭挫伤:是肩部受到外力的打击、碰撞或过度牵拉、扭(扌戾)而致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中医筋伤学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筋伤:俗称“伤筋”,是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筋的损伤。 2、椎间孔挤压实验:患者端坐凳上,检查者站于患者背后,医者两手交叉压患者头部,向健侧或患侧侧屈颈椎,患者若感到颈痛并向上肢放射,即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牵引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托于患者颏部,另一手扶住枕部,然后慢慢抬升患者头部,牵引颈椎,如抬升或牵引是疼痛缓解或减轻则为阳性。笨试验用于检查病史陈述中有颈神经跟症状和表现出颈神经跟病变体征的患者,也可用于检查放射到肩关节前部或后部的神经根体征。 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端坐,医者一手握患者病侧手腕,另一手按住患者头部,两手反方向推拉。若患者感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即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5、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内收内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放在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屈曲髋关节。正常人可抬高70-90度,如小于以上角度即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一般要左右对比,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为阳性。 6、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足背屈试验,体位同直腿抬高试验。当患者抬高下肢发生疼痛后,略放低患者下肢使其不感疼痛。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足部突然使其背屈。若患者突感疼痛加剧或引起患肢的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可为阳性。 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俯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180度,检查者将患肢小腿上提,使髋关节处于后伸位;或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膝关节、髋关节轻度屈曲,腰背部保持挺直但不要过伸,颈部轻微屈曲,检查者握住患肢伸直膝关节同时后伸髋关节15度,然后屈曲膝关节。如出现疼痛沿大腿前方向下放射即为阳性,提示腰3、腰4神经根可能受到刺激,可能为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所致,也可能是股神经收到牵拉所致。而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此试验阴性。 7、抽屉试验:又称推拉试验。患者取仰卧位,患膝屈曲。医者两手握住患侧膝部下方,向前后推拉。若小腿有过度前移,表示前交叉韧带断裂或松弛,反之,表示后交叉韧带松弛或断裂。 8、研磨提拉试验(apley试验):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两手握住患肢踝部,屈膝90度,然后用力沿小腿纵轴向下挤压膝关节,并作内、外旋活动。如患膝关节内外侧疼痛即为阳性,说明内、外侧半月板损伤。此外,如将小腿向上牵拉,做内、外旋活动引起疼痛,则说明膝胫、腓侧副韧带有损伤。 9、McMurray征,又称回旋挤压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一手握膝,另一手握足。先使患肢尽量屈膝,然后使小腿充分外展、内旋或内收、旋内,并逐渐伸直。在伸直过程中患肢出现疼痛和弹响声即为阳性,检查时小腿外展、旋内伸膝出现疼痛和弹响声,多提示外侧半月板损伤,小腿内收、旋内伸膝出现疼痛和弹响声,多提示内侧半月板损伤。根据伸膝过程中出现疼痛的先后判定前、后角的损伤。 10、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着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响应的症状或体征。 11、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髓核突破纤维环甚至后纵韧带,向后方压迫脊髓或向后外侧压迫颈神经根,最终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12、胸廓出口综合征: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常见病因有异常骨质、斜角肌痉挛、纤维化等。临床表现为臂丛神经及血管受压症状。 13、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纤维环破裂,随和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硬膜囊产生的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14、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五十肩等,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液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因关节内、外粘连,而以肩部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为特征 总论 1、筋伤的分类:按损伤的性质分为急性筋伤、慢性筋伤;按受伤时间长短分为新鲜筋伤、陈久筋伤;按受伤方式分为扭伤、挫伤、碾压伤、切割伤等;按筋伤的病理分类分为筋伤血瘀、筋出槽(筋位异常)、筋撕裂伤、骨错缝5种。 2、筋伤的病因:外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

谈中医筋伤学课程中三步教学法的应用

谈中医筋伤学课程中三步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应用老师详细讲解应用解剖知识、学生自学总结疾病的诊断依据、师生共同分析治疗方案的三步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关键词]中医筋伤学三步教学法教学效果 中医筋伤学是中医骨伤科中主要讲述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临床学科。本课程虽然是中医课程,但课程中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应用解剖知识,而中医学生的解剖知识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学习本课程的需要;而且本课程所讲述的疾病繁杂,逻辑性欠缺,学生掌握时往往有繁杂之感;同时很多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大同小异,讲述时学生觉得重复而感觉到厌烦。基于以上特点,采取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经过过去连续5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比较,逐渐探索出了中医筋伤学三步教学法,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三步教学法的内容 所谓三步教学法,即是在讲述中医筋伤学中每一种疾病时,将授课内容分为三个基本环节进行,每个环节体现不同的主体和教学方法。 1.老师详细讲解应用解剖知识 为三步教学法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我们认为学习中医筋伤学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重点讲述。在这一环节中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体,主要讲述与所介绍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有关的局部解剖知识,教学方法上采取多媒体直观教学,使同学们形象的掌握每个层次的解剖结构与该病的关系。 2.学生自学总结疾病的诊断依据 老师讲解完应用解剖知识后将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学书本上所讲的各种临床表现,然后结合老师所讲的解剖知识和总论部分的相关知识,按照受伤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对诊断依据进行总结,将书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临床语言,老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作最后总结。 3.师生共同分析治疗方案

中医筋伤学

中医筋伤学 单选+多选=20 总论+各论的总述部分 填空=20-30 总论部分 名解5题=25 简答2题(鉴别)梨状肌与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与胸口出口综合征(较少见),颈肩部与肩周炎特殊检查的方法 案例2题=20 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概述 01.“筋”,综合古代中医文献、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深浅筋 膜、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腱鞘、滑液囊、椎间盘、关节软骨(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02. 因各种急性外伤、慢性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所造成人体组织病理损害统称为“筋 伤”,即现代医学所指的软组织损伤。 03.《内经》--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整的医学典籍,也是筋伤学的理论渊源.对筋的概念有了 描述, 有“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 其中“筋” “筋膜” “肌肉”等名词延用至现在. ★《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填空)《素问》: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 04.《金匮要略》导引、吐纳、膏摩;即可治疗筋伤疾病,又可预防筋伤疾病。 华佗—五禽戏与摇脊疗法,这是软组织损伤的功能疗法和按摩疗法(模仿虎、鹿、熊、猿、鹤--引挽腰体,动诸关节 )。 05.葛洪是中国创伤骨科的创始人;代表作《肘后救卒方》,对筋伤的肿胀、疼痛用活血化瘀 的药物内服外用方面有所发展(或加酒或加醋或用药熨患处),沿用至今。 06.刘涓子著《刘涓子鬼遗方》后由龚庆宣整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对创口感 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提出消、托、补等治法。 07.隋·巢元方等《诸病源侯论》明确提出了筋伤有别与骨伤和脱臼的诊断名称。还记载了 开放伤口的正确缝合方法。 08.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归纳了按摩手法,手法治疗筋伤从此有了记载,以及筋伤 的内外用药(天竺国按摩法说明当时的医学对外交流)。 09.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骨伤科专著,该书强调的动 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整体治疗思想,逐渐成为筋伤治疗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0.李仲南《永类钤方》总结了损伤后的三期用药原则(活血化瘀、养血舒筋和培元固肾)。 奠定了筋伤外用药的给药方法(按摩手法外还结合辛香、辛热、开窍的洗药、熨药、贴药、敷药)和用药原则基础(麝香、冰片、苏合香、冰片、麝香现代药理:透皮吸收)。 11.明代-正体科和跌伤科;清代-正骨科(伤科)。 12.薛己《正体类要》: “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阐 明和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13.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直旨》提出了以摸法诊断筋伤,以按摩推拿法治 之,具体到推拿按摩的手法定义、适应证及手法的作用和机理。该书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摸” 法主要用于筋伤的诊断,“推、拿、按、

手损伤(手外伤)后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手损伤(手外伤)后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筋伤学》(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及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刘柏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中有关手部筋伤、骨伤诊断标准。 (1)有明显的手部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感觉和活动障碍。 (3)X光线示:有明显的骨折线或软组织厚度增加,密度增高,层次混乱不清晰。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一手外科学分册》(2006年)有关诊断标准及《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中手损伤康复诊断标准。 (l)有明显的手部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瘢痕或挛缩,手抓握、非抓握及感觉功能障碍。 (3)X光线示:有明显的骨折线或软组织厚度增加,密度增高,层次混乱不清晰。 (二)病期诊断 1.早期:损伤后或术后3周内。 2.中期:损伤后或术后3~9周。 3.后期:损伤后或术后9周以上。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活动障碍,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紧。 2.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臂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肿痛减轻,筋膜粘连,或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3.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筋脉疲软,麻木不仁,肌萎无力。舌淡苔薄白,脉虚细。 二、治疗方法 (一)分期治疗 1.早期 (1)中药熏蒸治疗 禁忌症: ①高血压、心脏病、急性脑出血、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等患者; ②饭前饭后半小时内、饥饿、过度疲劳; ③妇女妊娠及月经期; ④急性传染病; ⑤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年龄过大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 ⑥对药物过敏者。 方药:伸筋草15g、透骨草15g、荆芥15g、防风15g、红花15g、千年健15g、刘 寄奴10g、桂枝15g、苏木15g、川芎15g、威灵仙15g。 以上诸药用水浸泡1500ml,倒入熏蒸容器中,水煎熏蒸,水温保持在38~42℃, 每次20分钟,每日1次,7天一疗程。

筋伤学重点个人整理版

中医筋伤学期中考重点 名解 1.筋伤:俗称“伤筋”,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筋的损伤。亦即现代医学所指的软组织损伤。 2.中医筋伤学:中医筋伤学是研究筋的生理、病因病机、辩证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骨伤科学分化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分支。 3.筋出槽:筋出槽指筋的形态结构、空间位置或功能状态发生了异常改变。 4.骨错缝:骨关节正常的间隙或相对位置关系发生了细微的异常改变,并引起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一种病理状态。 5.练功:又称功能锻炼,是指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患者自我主动锻炼,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和促进功能恢复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6.固定:是治疗筋伤的方法之一,筋伤错位经过适当的手法治疗后,适宜,及时的外固定有利于维持整复治疗的效果,减轻疼痛,加快肿胀的吸收,预防重复损伤和促进筋伤愈合。 7.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端坐凳上,检查者站于患者背后,医者两手交叉压患者头部,向健侧或患侧屈颈椎,患者若感觉颈痛并向上肢放射,即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8.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端坐,医者一手握患者病侧手腕,另一手按住患者头部,两手反方向推拉。若患者感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即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9.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椎间结构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者。颈椎病的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10.胸廓出口综合征:是指在左右第一肋骨所包围的胸廓出口处,臂丛和锁骨下动静脉长期受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又包括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综合征、过度外展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和肋骨-锁骨压迫综合征。多见于30岁以上瘦弱女性 简答题 一:理筋手法对筋伤的作用 (一)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二) 整复筋位,纠正错缝 (三) 舒筋通络,解除痉挛 (四) 温养筋脉,祛风散寒 (五) 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六) 防治废痿,促进修复 二:手法治疗的适应症 1、一切急慢性筋伤而无皮肤破损及筋完全断裂者。 2、错缝。 3、急性筋伤后治疗不当的关节位移者。 4、骨折脱位后期关节位僵直或肌萎缩者。 5、骨关节病及痹症所致肢体疼痛关节活动不利者。

中医筋伤学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概论 一、筋伤学的发展: 1、起源:远古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内经》,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典籍,筋伤学理论的渊源,中医学理论的鼻祖;“筋膜”、“筋经”、“宗经”、“肌肉”; 秦汉三国时期:《神农本草经》,记载治疗折跌绝筋的药物及治疗腰痛、痛痹的药物达60多种;《金匮要略》,记载导引、吐纳、膏摩等方法,既可治疗筋伤疾病又可预防疾病。 华佗:方药、针灸治疗疾病,外科手术,刮骨疗毒,“五禽戏”; 魏、晋、南北朝时期:《肘后救卒方》,对骨折、脱臼的治疗有明确记载,对筋伤的肿胀、疼痛,在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内服、外用方面有所发展; 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金疮伤筋断骨侯”、“金疮筋急相引痛不得屈伸侯”,明确提出了筋伤有别于骨折、脱臼的诊断名称,还记载了开放伤口的缝合方法; 《备急千金要方》,“老子按摩法”、“天竺国按摩法”、归纳了按摩手法“擦、捻、抱、推、搌、打、顿、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的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设立“太医署”; 宋、金、元时期:《世医得效方》,《永类今方》。将损失分为三期,初期血化瘀法(攻下逐瘀法、凉血活血法、行气活血法)、中期养血舒筋法、后期培补肝肾法; 明清时期:明代有“正体科”、“跌伤科”,清代有正骨科,专治骨折、脱臼及跌打损伤,又称伤科。代表作:朱肃《普济方》、异远真人《跌损妙方》、薛己《正体类要》、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第二节分类 一、总分类:筋断、筋转、筋歪、筋走、筋翻、筋柔、筋强、筋粗、筋结、筋缩、筋痿; 二、筋断:是指筋伤后,全部或部分断裂而言; 筋不断:是指筋扭伤后淤血肿痛,甚至失去原来的正常位置,即筋走、筋歪、筋翻、筋转等。 筋强:是指筋伤后,僵硬强直,多见于陈伤瘀结不化。 筋粗:是指筋脉受伤后较正常为粗,多因瘀血阻滞,组织增生变性或痉挛所致。 筋结:是指筋伤后气血凝滞,出血囊肿状的局限性结块而言。 筋缩:是指筋伤后出现缩短现象,多见于损伤后关节固定时间较长,发生粘连或因固定在外翻或内翻的位置上出现外侧或内侧筋挛缩,而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 筋痿:是指筋伤后筋腱功能减弱,痿软无力。 筋柔:是指筋伤后关节松弛乏力。 三、分类: 1、按受伤性质分类:扭伤、挫伤、碾挫伤; 扭伤:任何关节(包括可动和微动关节)由于旋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收缩等间接暴力,使其突然发生超出生理范围的活动时,可使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过度扭曲牵拉而引起撕裂、断裂或移位,也可以引起关节的微细错缝。 挫伤:是指直接暴力,跌扑撞击,重物挤压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 碾挫伤:由于钝性物体推移挤压与旋转挤压之外力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以皮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严重损伤,往往形成皮下组织的碾挫伤及肢体皮肤的脱套损伤。 2、按受伤时间分类:急性筋伤、慢性筋伤; 急性筋伤:新伤,突然暴力所致,一般指伤后不超过2周的新鲜损伤,特点:明显外伤史,

中医骨伤执业医师考试科目

中医骨伤执业医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了解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系统,掌握创伤愈合、骨折复位和固定、关节脱位的治疗等技术。此外,还需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他们还需要对医疗法规和规章制度有深入了解,保证诊治过程符合法律规定,保障患者的权益。 中医骨伤执业医师考试科目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基础医学综合:包括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 2. 专业基础综合: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3. 临床医学综合:包括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医五官科学。 4. 实践综合:包括临床技能、临床实践、中医临床技能。 中医骨伤执业医师的考试难度较高。首先,考试内容涵盖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等多方面内容,涉及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其次,考试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要求考生对中医理论有深入理解,并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再者,考试难度与考生所处的地区有关。像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医骨伤执业医师考试可能难度相对较低,而一些大型城市的考试则可能难度更高。最后,通过率相对较低。根据历年数据显示,中医骨伤执业医师的通过率在20%至30%之间。因此,考生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来准备考试。 中医骨伤执业医师考试每年一次,通常在每年的10月至11月进

中医筋伤学名词解释问答骨伤

名词解释 1. 2. 3. 4. 5. 6. 7. & 9. 10. 筋伤定义:俗称“伤筋”,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筋的损伤。筋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 扭伤:任何关节(包括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由于旋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 收缩等间接暴力,突然发生超出正常生理范围的活动,如肌肉、肌腱、韧带、筋膜或关节囊因过度扭伤、牵拉引起的撕裂、断裂或移位,甚至关节的错缝。 挫伤:因直接暴力、跌扑撞击、重物打击等作用于人体表面产生剪切力作用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以外力直接作用导致的局部皮肤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 碾压伤:钝性物体的推移挤压与旋转挤压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的以皮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严重损伤,往往形成皮下组织的挫伤及肢体皮肤的撕脱伤。 撕裂伤:指由于扭、挫、牵拉等强大外力造成的某一部位的筋部分断裂损伤,部、腕部、踝部及指骨间关节的扭伤多导致不同程度的韧带关节囊等撕裂伤。 断裂伤:断裂伤的机制与撕裂伤类似,只是体质、部位及致伤外力性质大小有别而造成某些筋的全部断裂损伤。一般来说造成断裂伤所受的外力要比造成撕裂伤所受的外力大,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血斑、畸形等。 骨错缝:指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微细离位,也称为关节骨缝错开,多由扭伤、挫伤而发生。骨错缝可引起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和局部疼痛、肿胀等。关节弹响声:关节内有游离体的患者,活动关节时可有弹响声。 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临床普遍使用的是脊椎牵引疗法。 物理疗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所需的各种反应,以调节、加强或 恢复各种生理功能,促进病理过程向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液囊等软组织的慢性非 一般腰 11. 炎症。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造成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故称之为“漏肩风”或“露肩风”。 12.肩部扭挫伤:是肩部受到外力的打击、碰撞或过度牵拉、扭(扌戾)而致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特异性 13.肩袖损伤:肩袖,又称肌腱袖、肌腱帽,是由起自肩胛骨,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 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扁而宽的共同肌腱。共同肌腱的附着处形 如衣袖口,故名肩袖。肩袖环绕肱骨头的上端,可将肱骨头纳入关节盂内,使关节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肌腱退变或因累积性损伤所致肌腱变性使其变脆,弹性和延展性降低,以致轻微外力即可造成肩袖挫伤乃至完全性肌腱断裂,定。 14.肱骨外上髁炎:是前臂伸肌起点受到反复牵拉,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病。 从而导致肩关节向下半脱位或不稳 导致肘关节外上髁部之局部性疼痛, 15.旋前圆肌综合征:旋前圆肌劳损并刺激或压迫正中神经所出现的综合征。是由于肘部 反复屈伸和前臂旋转而形成的慢性、劳累性损害。 运动者。 多见于长期紧握工具的操作者和常做旋转

手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手损伤(手外伤ICD-10 S69. 7)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筋伤学》(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及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刘柏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中有关手部筋伤、骨伤诊断标准。 (1)有明显的手部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感觉和活动障碍。 (3)X光线示:有明显的骨折线或软组织厚度增加,密度增高,层次混乱不清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一手外科学分册》(2006年)有关诊断标准及《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中手损伤康复诊断标准。 (1)有明显的手部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瘢痕或挛缩,手抓握、非抓握及感觉功能障碍。 (3)X光线示:有明显的骨折线或软组织厚度增加,密度增高,层次混乱不清晰。 (二)病期诊断 L早期:损伤后或术后3周内。 2.中期:损伤后或术后3~9周。

3.后期:损伤后或术后9周以上。 二、功能评定 (一)关节活动度测试 使用量角器分别测量手指的掌指关节(MP)、近端指间关节(PIP)和远端指间关节(DIP)的主动及被动活动范围,以及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o TAM =主动屈曲角度(MP+PIP+DIP)—主动伸直受限角度(MP+PIP+DIP) (二)肌力测试 包括握力计、捏力计检查和Pablo上肢康复系统测试肌力等。 (三)感觉测试 包括手指触觉、痛觉、两点辨别试验、实体觉测定和Moberg拾物试验等。 (四)肢体体积测量 肢体的周径,用cm表示。 (五)手操作能力(灵巧性、协调性)评估 包括Purdue手精细运动评定(PPT)、Minnesota手灵巧度评定(MMDT)和Jebsen 手功能评定(JHFT)。 (六)日常生活活动(ADL) 包括捡针(指甲捏)、捡分币(指腹捏)、写字(三指捏)、提(提箱柄,壶柄等重物)、拿大茶缸(握人锤钉子(强力握持)、上螺丝(中央握持)、结鞋带(综合细动作)、扣钮扣(综合细动作)、开广口瓶(综合强力握持和精细握持)等内容。每项评分:完成良好2分;可以完成,动作不太好1分;不能完成。分。 三、治疗方案 (一)分期治疗

中医筋伤学期末考试

一、A型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造成慢性伤筋最常见的原因是(C) A.直接暴力B.间接暴力C.持续劳损D.肌肉强烈收缩E.挫压 2、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的颈椎病类型是(D ). A.颈型B.神经根型C.脊髓型D.椎动脉型E.交感神经型 3、冈上肌腱断裂时,上臂哪种活动功能受限?(A ) A.外展B.内收C.外旋D.内旋E.前屈 4、肘关节扭挫伤引起的肘部血肿极易出现的并发症是(B )。 A.创伤性关节炎B.骨化性肌炎C.肱骨头坏死D.关节内游离体E.网球肘 5、指屈肌腱腱鞘炎好发的手指是( A)。 A.拇指B.示指C.中指D.环指E.小指 6、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多见于(A). A.10岁以下B.10岁以上C.50岁以上D.青年人E.50以下 7、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可出现(B )。 A.抽屉试验阳性B.侧方挤压试验阳性C.“4”字试验阳性D.回旋挤压试验阳性E.研磨试验阳性 8、有“筋之府”之称的关节是(D )。 A.肩关节B.肘关节C.髋关节D.膝关节E.踝关节 9、踝关节扭挫伤多见的类型是(A )。 A.内翻扭伤B.外翻扭伤 C. 背伸扭伤D.纵向挤压伤E.跖屈扭伤10、梨状肌综合征,受到梨状肌压迫和刺激的神经为(A )。 A.坐骨神经B.股神经C.腓总神经D.臀上皮神经E.胫前神经 二、B型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1)关节内游离体多发于(C ) (2)损伤性骨化多发于(B ) A.肩关节B.肘关节C.膝关节D.腕关节E.踝关节 2、下列描述的是何种颈椎病类型: (1)晚期可出现下肢或四肢瘫痪的是(B )。 (2)比较多见的颈椎病类型是(C )。 A.椎动脉型B.脊髓型C.神经根型D.食管压迫型E.交感神经型3、(1)肩关节周围炎好发于( D)。 (2)肱骨外科颈骨折好发于(E )。 A.小儿B.青年C.青壮年D.中老年E.老年 4、下面的情况应诊断为什么病?

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现状

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现状 潘建西;李泽佳;宋敏;方敬岐;甄文君;张思胜;康新民;刘彦宏 【摘要】The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 and the confronting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under the new conditions from the heritage of five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cto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others, therefor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从5大中医骨伤科学派的传承脉络、代表医家、学术成果等方面,以少综多,探 讨了新形势下中医骨伤科流派的发展前景与面临的问题,以期为伤科学术流派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16(029)002 【总页数】4页(P61-64) 【关键词】学术流派;中医骨伤科;现状 【作者】潘建西;李泽佳;宋敏;方敬岐;甄文君;张思胜;康新民;刘彦宏 【作者单位】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甘 肃中医药大学;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 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

中医筋伤学试题

中医骨伤科学试题2 一、A型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 分) 1、以下哪一病变不是筋伤的常见并发症()。 A.神经损伤B.缺血性肌挛缩C.骨性关节炎D.损伤性骨化E.关节内游离体 2、下列哪项不是落枕的发病的原因() A.睡眠时枕头过高B.睡眠时枕头过低C.睡眠时头颈过度偏转 D.睡眠时颈部遭受暴力打击E.睡眠时姿势不良 3、. 冈上肌腱炎疼痛弧出现在肩关节外展()。 A.0°~30° B.30°~60° C.60°~90°D.60°~120° E.120°以上 4、指屈肌腱腱鞘炎临床症状较重的时刻是()。 A.晨起时B.早饭后C.中餐前D.午休后E.夜间 5、关于髋部扭挫伤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直接暴力扭伤多见B.间接暴力扭伤多见C.扭伤后须严格固定D.Thomas 征阴性 E.扭伤后出现弹性固定 6、限制胫骨向前移位的是()。 A.内侧副韧带B.外侧副韧带C.前交叉韧带D.后交叉韧带E.髌韧带 7、研磨性外力引起的半月板损伤多见()。 A.内侧半月板B.外侧半月板C.半月板中央D.半月板边缘E.全部半月板 8、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后,应用石膏固定踝关节于()。 A.内翻位B.外翻位C.背伸位D.跖屈位E.中立位 9、腰椎管狭窄症典型的临床症状是()。 A.腰痛B.腿痛C.间歇性跛行D.感觉减退E.腰部活动功能障碍 1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表现踝跖屈肌力减弱,提示受压的神经根最可能是( )。 A.骶 1 B.腰 5 C.腰 4 D.腰3 E.腰2

二、B型选择题(在每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择 1 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 入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 2 分,共20分) 1、下列损伤是指那一种筋伤:(1)间接暴力使肢体和关节突然发生超出正常生理范围的活 动,外力远离损伤部位, 发病却在关节周围的是()。(2)直接暴力打击或跌仆撞击、重物挤压等作用于人体,引起该处皮下、筋膜、肌肉、 肌腱等组织损伤属()。 A. 扭伤B.挫伤C.碾伤D.筋撕裂E.筋断裂 2、下列颈椎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1)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 (2)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 A.肩臂麻痛B.眩晕C.猝倒D.行走不稳E.颈部疼痛 3、给出下列疾病的诊断: (1)肩部疼痛,肩关节外展60o ~120o 范围内,疼痛较重。() (2)肩部疼痛,肩关节外展连带肩胛骨,且外展受限。() A.肩关节周围炎B.冈上肌腱炎C.肩部扭挫伤D.冈上肌腱断裂E.颈椎病 4、下面的情况应诊断为什么病 (1)肘外侧疼痛、压痛,患肘伸直,腕部屈曲,作前臂旋前时疼痛明显。() (2)跌仆滑倒、手掌撑地后肘关节处于屈曲位,呈弥漫性肿胀、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 A.肘关节扭挫伤B.肱骨外上髁炎C.颈椎病D.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E.颈部扭挫伤 5、指出相关联的病名: (1)扳机指又称()。 (2)锤状指又称()。 A.指屈肌腱腱鞘炎B.指深屈肌腱断裂C.指浅屈肌腱断裂D.指间关节扭挫伤E.指伸肌腱断裂6、以下情况多发的疾病是: (1)10 岁以下儿童多发()。 (2)网球运动员多发()。 A.髋部扭挫伤B.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C.扳机指D.颈椎病E.网球肘7、下列疾病的临床常见体征是:

多媒体技术在骨伤科学教学的应用.docx

1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多媒体教学即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图形、图像、影响、语言、文字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将多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利用投影仪和屏幕显现出来,并依照实际情况配以声频,从而让教学工作者和计算机之间利用人机交互操作以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完成教学和训练过程[1]。 2多媒体技术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优势21有利于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多媒体教学主要应用了课件、幻灯片和影像等媒体,把教学中需要的视频、图片、表格、文字、数字和声音等有效地联系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示现实的临床场景,让学生有亲身体会的感觉,获得直观的印象,增强学生学习中医骨伤科学相关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时准确把握专业发展轨迹。 有效地促使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模式更加通俗易懂,课堂的学习气氛也更加活跃积极,有利于提升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22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表述。 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有些内容单凭文字和口头叙述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体骨骼发育不同时期的生理特征、病理变化、生长过程和骨折手术方式时,如果仅仅参考工具书中的文字介绍,依靠想象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声音等教学信息进

行整合,从而形成集声音和图文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刻板的文字与图表、动画、视频充分兼容,将抽象繁杂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对复杂理论知识的认识,有效填补单纯授课的缺陷。 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直播或者录像的模式向学生们展现经典病例和手术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医骨伤科学的知识和实践过程,提升学生学习中医骨伤科学有关知识的效果。 23有利于临床教学。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中医筋伤和骨伤专业基础、临床课程的综合学科。 而中医筋伤学则是基于中医骨伤科学基础和中医伤科学基础上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骨伤专业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2]、筋伤学更是一门临床学科,学生只有到临床见习,实习阶段才有机会见到真实的病例。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全方位地反映教学内容。 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够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字形、图文及声音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在很大水平上扩大了课堂的信息范畴,节省了教师画图及板书的时间,对于一些不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以重复地讲解,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在讲授关节脱位时,可以把每个脱位的病例直接投射在多媒体屏幕上。

中医筋伤学教材

目录 第1章总论 第一节概述 一、筋伤学的概念 二、筋的概念 三、筋伤的概念 四、筋伤学发展简 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 一、筋伤的病因 二、筋伤的病机 第三节筋伤的分类 一、古代分类方法

二、现代分类方法 第四节筋伤的辨证诊断 一、临床表现 二、辨证诊断 三、筋伤的并发症 第五节筋伤的治法 一、筋伤的治疗原则 二、筋伤的手法治疗 三、固定疗法 四、药物治疗 五、练功疗法 六、其他疗法

第2章肩部筋伤 第一节肩部扭挫伤 第二节肩袖损伤 第三节牵拉肩 第四节肱二头肌腱断裂 第五节冈上肌腱炎 第六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第七节肩关节周围炎 第八节肩峰下囊炎 第3章肘部筋伤 第一节肘关节扭挫伤 第二节小儿桡骨头错缝

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 第四节肱骨内上髁炎 第五节旋前圆肌综合征 第六节旋后肌综合征 第七节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第八节尺骨鹰嘴滑膜囊炎第4章腕及手部筋伤 第一节腕关节扭挫伤 第二节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第三节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 第五节指伸、指屈肌腱断裂

第六节腱鞘囊肿 第七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第八节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第5章髋及大腿部筋伤 第一节股四头肌损伤 第二节股内收肌群损伤 第三节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 第四节弹响髋 第五节股骨大转子滑膜囊炎 第6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 第一节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

第二节膝交叉韧带损伤 第三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第四节髌腱断裂 第五节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第六节腓肠肌损伤 第七节髌前、髌下滑膜囊炎第八节髌骨软化症 第九节髌下脂肪垫肥厚 第十节腘窝囊肿 第十一节伸膝装置粘连 第7章踝及足部筋伤 第一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