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独立音乐及其文化价值_段似膺

上海的独立音乐及其文化价值_段似膺
上海的独立音乐及其文化价值_段似膺

上海的独立音乐及其文化价值

段似膺

一独立音乐、地下音乐与街头音乐

独立音乐来源于西方,它英译自“Indie”一词,是“Independent”的简称,意指独立。王均安在《浅谈流行音乐中的“独立音乐”》一文中介绍了独立音乐在西方的发展背景。20世纪中期,全球五大唱片(包括华纳、环球、EMI、索尼、BMG)发展迅速,几乎垄断了整个西方唱片市场。除此之外的一些地下乐队和社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拥有自己的固定受众,逐渐成为类似品牌的效果。于是人们开始称他们为独立音乐厂牌,区别于主流的五大唱片。也有很多西方人认为独立音乐这个名词是对当时著名的摇滚乐队“Nirvana”步入主流所产生现象的一种回应。也就是说,独立音乐不论是什么风格,都是早期摇滚乐独立精神的延续。①那么,摇滚乐和独立音乐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事实上,摇滚的概念并不比独立音乐清晰多少,它同样有一个西方背景,人们一般把兴起于美国1950年代、不同于当时主流音乐的一种音乐风格追认为摇滚乐的鼻祖。中国的摇滚乐则要从1986年崔健唱响的《一无所有》算起。此后,摇滚主要用来指称一些具有亚文化特征的、非主流的音乐。“独立音乐是摇滚乐的延伸……随着独立音乐各种传播渠道的建立,中国的摇滚乐也面临着重心的转移,从前的地下摇滚是中国摇滚乐的核心精神所在,而现在的重心却已转移到了更具独立精神、更有态度和想法的独立音乐上。”②所以,独立音乐就像是摇滚乐的当代说法。

中国的独立音乐概念流行于前几年,当时通行的对独立音乐的认识就是由音乐人自己筹资创作,完全符合自己的音乐理想,不受商业限制的音乐门类以及音乐厂牌。2007年,台湾独立音乐人陈绮贞在上海开唱,星外星发行了系列独立音乐唱片,林一峰、张悬等一批音乐人的人气也急速攀升,让独立音乐一下从角落走到了台前,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音乐流行榜》总制片人张秦却对独立音乐敲了警钟,他认为独立音乐其实是个伪概念,没有实际标准,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的东西是独立音乐,虽然他的音乐不一定有独到的风格。独立音乐并不是优秀的标准。他担心独立音乐会被商业触觉敏锐的人利用而到最后被市场抛弃。③

张秦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但是不计报酬,只关注音乐本身的独立音乐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毕竟为单调的商业文化注入了一股另类的血液。除了独立音乐,描述这一类音乐人的词还有地下音乐、街头音乐。前者曾用来指称因某些反传统的艺术思潮而发动的音乐运动,如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迷幻音乐”运动和70年代“朋克摇滚”风潮,后来指“那些缺少主流地位、知名程度或商业宣传,但仍然拥有追随者的艺术亚文化、音乐亚乐种”④。后者一般指的是那些在“街头”(广义的)进行的音乐活动。专门研究美国街头音乐的洛秦把它从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方面界定为流动性、随意性和非约定性的音乐活动。⑤这三个概念虽然角度不同,但它们的外延有很大部分的重叠。在此,笔者还是选取近年来广为使用的独立音乐为考察对象。笔者认为,发行方式的变化并不能改变一首歌的审美价值,对独立音乐的界定还是要以创作和文本本身为依据,只要音乐人在创作时是自发自主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受他人控制),文本又是原创的(不模仿现成的音乐,不套用已有的模式),就可以称为独立音乐。这两点都是相对于商业音乐而言的。音乐产业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创作上会尽量套用已经取得成功的音乐模式,不愿意冒风险进行艺术探索。

当然了,也不是说所谓的“独立”音乐就一定是纯粹的艺术品。布迪厄在《艺术的法则》中描述过象征财富市场的两个极端,一个纯艺术,一个纯商业。他认为现实的音乐文本不可能纯粹地实现其中的任一端,总是在两端中间。⑥因此,独立音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创作和文本上的独立性高过商业性的音乐。这样,独立音乐厂牌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的是非国家机构,也并非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致力于独立音乐唱片发行和文化推广的小公司。

二上海独立音乐的发展脉络

理清了独立音乐的概念,接下来就从独立乐队的成立以及他们发行的唱片情况对上海独立音乐的发展做一个回顾。现在圈内人比较认可的史料是由一个日本留学生搜集的。⑦据他记录,如果不算1980年代中期的吉他弹唱热潮的话,上海的第一支独立乐队叫“电熨斗”,成立于1989年,现已解散。⑧现有唱片资料的最早的一支乐队叫“铁玉兰”,成立于1994年,同名唱片于1998年由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他们可以算作上海独立音乐史的第一代音乐人。

第二代上海乐队的代表应该是曾在1996年为“铁玉兰”乐队专场暖场的“月蚀”乐队。由于前任主唱离队,乐队于1998年重组并定名为“水晶蝶”,2005年在北京新蜂音乐制作有限公司发行了第一张《神秘旅行》后就一直沉寂,直到今年年初带着自己的独立厂牌“索玛文化”发行了唱片《梦幻森林》和单曲《模糊》,正式宣布回归。这个乐队的音乐作品和成长历程将作为本文第三部分的重点讨论对象。

跨界叙事

在“月蚀”蜕变为“水晶蝶”的历程中,先后涌现了“FREE BIRDS”、“seven”、“惊弓之鸟”、“疯子”、“甜蜜的孩子”、“扩音器”、“跷跷板”、“SANKUFAR”、“戈多”等一批有实力的乐队。稍后不久又有“十二小节”、“维多利亚空间”、“布拉格之春”、“死亡诗社”、“西二”、“胡桃夹子”、“Bug”、“无糖”、“蓝色花园”、“junkyard”、“三黄鸡”等乐队出现。他们主要活跃在上海的东北部,以四平路上的“部落人”酒吧、位于复旦大学附近的硬石酒吧和挂二音乐工厂为活动据点,被称为上海的“东区势力”。2000年,孙孟晋⑨策划了上海本土的原创乐队合辑《地下上海》,收录了其中比较活跃的十个乐队的作品。

这些乐队中还是有不少留存至今的,如“惊弓之鸟”、“扩音器”、“戈多”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甜蜜的孩子”,他们最近参加了“2010爵士上海音乐节”,也曾参加美国的Musexpo2007和法国2008年的戛纳音乐节开幕式演出。当然大部分乐队都以解散收场,但有些乐队的灵魂人物会以变换身份的方式生存下来,“seven”的陆晨,他在2001年组建了如今最有代表性的上海乐队“顶楼的马戏团”。这支乐队的音乐作品将在稍后重点分析。

之后几年里留给人们深刻记忆的乐队有“夜班巴士”、“十四行诗”、“兰亭”、“蓝色之海”、“冷酷仙境”、“惊叫基督”、“髓”、“水色”、“另一种光亮”。到了2003年,上海泛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了一个选集《泛音盒1》,由上海声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泛音”还签下了“甜蜜的孩子”、“夜班巴士”、“蓝色之海”,在上海乐队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只可惜公司很快就放弃了收益平平的音乐制作,改做品牌策划了。

这批乐队中的“十四行诗”、“兰亭”、“惊

叫基督”都各自发片,并以独立乐队的身份

生存了下来。先后在台湾风潮唱片、九洲音

像发过唱片的“冷酷仙境”如今是上海独立

音乐的又一大代表,他们目前签在北京的

一家独立音乐厂牌“树音乐”。

在进入80后乐队之前,还有两支特别

值得一提的乐队:一支是2006年成立的

“老街”乐队,它的吉他手光辉是上海东北

部著名的021酒吧的老板。另一支是在国

际噪音圈中最活跃的中国噪音团体,已经

在美国、英国等全世界噪音厂牌出版发行

了不下一百张专辑。他们就是2004年成立

的“TORTURING NURSE”。

被媒体作为“上海80后摇滚”来认知

的最近一代独立音乐人大概要从2006年

算起,那年的1234沙滩音乐节和由育音堂

策划的80后新生代乐队专场把他们逐个

推到了前台。他们有“疯狂蘑菇团”(后改名

“蘑菇团”)、“摩天轮”“chaos mind”、“胶

壳”、“羽果”、“伍角星”、“棒棒糖”等乐队。

当前,新的乐队还在不断地冒出来,“水晶

蝶”这样的老乐队又宣布复出,同台演出的

往往是好几代音乐人,整个海派音乐舞台

呈现出一副热闹非凡、生机盎然的景象。此

处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对第一代、第二

代、第三代直到当下的“80后摇滚”的划分

是为了在错综复杂的乐队发展史和媒体们

通用的说法中理出一条大概的线索,并没

有统一和明确的依据。⑩

随着育音堂、696live等专注于独立音

乐演出的酒吧纷纷崛起,由老一代独立音

乐人和他们的朋友创立的独立音乐厂牌一

个个诞生,网络传播方式的革新,当代独立

音乐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比他们的前辈要

好上许多。另外,媒体也逐步改变了对这些

上海的独立音乐及其文化价值

音乐的禁闭姿态,开始喜欢从都市时尚的触角去网罗那些异类生存。这种娱乐和商业角度的认可到底是独立音乐浮出水面的出路还是另外一种异化?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得结合具体的文本来分析它的文化价值了。

三上海独立音乐的文化价值

说起独立音乐或者摇滚,有人会感到惧怕,有人会感到不屑,有人压根儿就不了解,也有人是它的狂热追捧者。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独立音乐这一事物的存在呢?其实,不管如何评价,独立音乐都在作为商业音乐和主流文化的一种有效补充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商业音乐从独立音乐中汲取活力和养分,主流文化也在依靠形形色色的亚文化来丰富自身,保持自身的多样性。这一部分就针对比较有代表性的“水晶蝶”乐队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在上海独立音乐界大热的“顶楼马戏团”的作品及一些相关文本来,分析独立音乐的文化价值。

(一)在商业与独立之间:“水晶蝶”的第三条道路

前面已经介绍过,水晶蝶是上海第二代乐队中唯一的幸存者,组队至今已经有十六个年头了。在这十六年里,他们经历过乐队成员的加入与离开,唱片公司的介入与解约,发行唱片的重重阻碍,全职音乐人和再找工作、组建家庭的角色转换,以及自身音乐理想的迷失与坚持等等转变,这次能在2010年聚齐原班人马复出,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乐队贝司手李大龙在今年十月份接受《通俗歌曲》采访时聊了这十六年的变化过程以及他的心路历程。他和主唱刘海峰、吉他手汪文伟、鼓手陈松正式在一起组建乐队是在1994年,当时乐队名字叫“月蚀”。1998年刘海峰离队,乐队改名“水晶蝶”,取轻灵、凝重、冷静、绚丽、现实和超现实等含义来定位他们的音乐理想。2000年他们与北京新蜂唱片公司签约,由于唱片公司与发行商有矛盾,第一张专辑《神秘旅行》到2005年才正式发片。自此之后,李大龙就开始思考乐队未来的方向,很快就与另一位音乐人一起创办了独立音乐厂牌“索玛”。2007年“索玛”开始签约自己的艺人,发行了一些独立唱片,到了2009年又和日本BAD NEWS公司合作开设了上海的MAO LIVEHOUSE,今年还开了一家付费下载的音乐网站“MYVOX”。

可以说,“水晶蝶”乐队在复出时带来的,除了更为清晰的音乐目标,还有更为成熟的做音乐的方式,自己经营的现场酒吧和独立音乐厂牌。他们在布满荆棘的音乐世界里,在独立与商业中间,在理想与现实中间,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生存道路。

戈尔丁在《文化、传播和政治经济学》里举了时代华纳和BBC两个例子来分析了当代文化传播机制中,权力高度集中,大公司垄断,“公共文化受制于私人利益的危险性”輥輯訛。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大卫·赫斯蒙德夫在他的《所有权、组织、文化工作》輥輰訛里也将时代华纳和BBC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他也注意到了大公司的并购现象和他们横向、纵向一体化的变革战略,但他同时也看到纵向一体化并不总是稳定前进的,市场集中度也不是一味加强。除了大公司“强者愈强”,还有不少小公司纷纷涌现,它们大都具有成本低、相对自主的优势,对新技术的反应也比较灵活,能够迅速适应新的产业形态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人们开

跨界叙事

始对走出官僚机构的独立小公司有了关注和期待。这无疑是对“索玛”诞生的一种理论支持。事实上,像“索玛”这样的独立音乐厂牌在上海还有许多家,如“Rock0093”輥輱訛、“感冒音乐”輥輲訛、“泡椒”輥輳訛等。前面介绍过的现场酒吧“育音堂”也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厂牌,旗下的乐队有好评不断的新乐队“雨果”。他们基本上都是采取网络店铺销售唱片,在现场酒吧里演出,再用网站进行音乐推广的方式来经营的。一些没有现场酒吧的新近小厂牌则会带着自己的乐队与一些知名酒吧合作。

但是,大卫·赫斯蒙德夫也不是一味地对现有的传播机制持盲目乐观态度。他还指出,小公司的独立性并没有完全实现,他考察了文化团队中的几个重要角色的处境,如制片人、记者、创作者等,发现他们都有各自的限制与自由:“在此,我们看到了文化产业创作自主权的矛盾本质。在这一案例中,高层管理者日益赋予制片人独立性,同时也意味着制片人日益成为行政的奴隶。这看起来就像是,在找寻创意空间和为从事此种创意工作而不得不付出的巨大情感投资之间的交易。”“水晶蝶”的李大龙有没有遇到过这些问题?肯定是有的,“我现在经营着索玛文化和MAO LIVE-HOUSE,有了自己的录音棚,演出场地,这的确很让人感到幸福……我毕竟不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里,有些事情你必须去承担必须去做,无法推让的。”可是即便能承担行政事务带来的压力,来自市场的压力又该如何应对呢?对于这一点,鼓手陈松的态度显得十分轻松:“每个人都主要活在各自的另一种生活中了,水晶蝶对我们而言,更像是聚会的一个借口。而且大家十分享受这种双重的生活状态。”卸掉加在艺术上的重压,退守到兴

趣和个人追求的领域,这是他们选择的方

式,也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抗拒商业化诱惑

的方式。而这也造就了上海独立音乐人的

独特形象:白天是羊,晚上变狼。“顶楼马戏

团”的主唱陆晨留给人们的也是这样一种

双重的印象。

(二)从先锋到朋克:“顶楼马戏团”的两

副面孔

育音堂堂主张海生曾经在一次采访中

说到上海独立音乐人的生活状态:“他们这

些人的白天和夜晚基本判若两人。”輥輴訛他们

大都有一份固定的职业,然后用业余时间

来做乐队的事情,职业包括国家公务员、大

学老师、媒体工作者、动画设计师、摄影师、

饭店老板等。陆晨就有一份公务员的工作,

并自称对工作很满意。輥輵訛这种状态看似矛

盾,其实正迎合了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

的气质:白天是工作中的紧张、严肃,到了

晚上则是霓虹灯下的放纵和狂欢。不光是

生活状态,陆晨的音乐也充盈着都市味。

其实,在如今热火朝天、争议不断的

“顶楼马戏团”之前,陆晨已经先后在两个

风格迥异又都在上海独立音乐史上分量不

轻的乐队里出现。在最早的1997年组建的

“seven”乐队时期,他还是上海大学广告系

的二年级学生。可惜的是,尽管孙孟晋也表

达过对这支乐队的喜爱和当时它受到好评

的情况,“seven”并没有专辑作品流传下来。

据陆晨自己表述,他当时迷恋的风格是

“Nirvana式的狂躁和Radiohead式的阴

郁”。在“seven”因为鼓手出国留学的原因

解散后,他又加入了“胡桃夹子”乐队,在

2001年吉他手吴建京去美国前,与其他成

员一起创作了专辑《地狱里的又一季》作为

乐队的小结。“胡桃夹子”的乐手们多是狂

上海的独立音乐及其文化价值

热的后朋克和歌特爱好者,在这张著名的实验专辑中,他们做了许多著名朋克、后朋克、迷幻乐甚至工业噪音乐队的作品,并且以概念化的歌词来讨论了生死的命题。如第二首歌曲《我是死神的孩子》,“父亲我已行进在泥泞的地底/请指引我通向你那层监狱路径/我已灼烧在冰冷碳火中心/带领所有冤魂高唱破晓的赞曲”。

做完这张专辑,陆晨就与梅尔、毛豆一起组建了现在的“顶楼的马戏团”(以下简称“顶马”)。不过,如果把“顶马”的第一张EP和现在的专辑放在一起,乍听之下会让人很难相信这是来自同一支乐队的作品。

“顶马”的第一张EP专辑封面上只有一只可爱的白描小象,底下用孩童般稚嫩的笔法写了乐队的名字“顶楼的马戏团”。这个意象与这张EP非常相符,里面一共只有八首歌,人声很少,歌词很少,甚至旋律都很少,葫芦丝、吉他、木琴、黑管……各种不同音乐领域的乐器都被他们拿来一锅端,配上沉重的节奏,像是一支打扮各异的队伍在行军,又像一只染了花花绿绿颜料的大象在走近。为数不多的有歌词的三首歌曲,《九三年的夏天》带着青春期的敏感和无助,用低沉的男声简单直白地喊着“不想大声说话/我坐在马路旁边/看你们经过”。《蓝宇》是对一部电影的解构,“蓝宇就是蓝色的雨”。《马戏团下半场演出》则已经有了戏谑的味道,又有几分魔幻:“幕间休息/有人在马戏团的顶楼轻声交谈/喷火女郎大象/魔术师和他的父亲/还有后来的小丑和空中飞人。”此外,EP的别名“我们永远年轻,我们永远不会被消灭”则来源于成员毛豆的一首诗,后来被改编为一首非常感人的民谣《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至今为歌迷所怀念。

到了2005年,乐队与颜峻合作了一张更为实验的专辑Improvisation in Shang-hai,连歌名都省略到只有歌曲的时间长度。不过这种“纯艺术”的状态并没有持续下去,紧接的一张《最低级的小市民趣味》就让期待着他们的歌迷们大跌眼镜。乐评人张晓舟是这么评价这张专辑的:“当全中国的小屁孩都在操着Hip Hop洋腔打龙拳的时候,顶楼马戏团的市井之歌唱出了我们真实的生活,像你家床底下的蟑螂一样真实的生活。他们不是前卫,是后卫,永远在时代的婚庆队伍后面唱着葬歌,在殡葬队伍后面唱着赞歌……在你恶心的时候,他们弄一点诗意,但当你想诗意,他们却开始放屁,然而在你跟着骂娘的时候,他们的音乐却又是那么优美,在你被他们烦透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在恶搞胡闹的深处,是刻骨的荒谬。”这与最近的一张《蒂米重访零陵路93号》里的精神一脉相承。

这种转变和矛盾意味着什么?其实,阿多诺对现代音乐的分析放在这里倒是很有解释力。首先,“现实中尚未解决的对抗性,经常伪装成内在的艺术形式问题重现在艺术之中”,这一点“界定着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而衡量艺术作品成功的双重标准则是一方面“要将材料与细节纳入内在的形式法则”,另一方面也“要在审美总体中保留那些抵制整合的痕迹”。輥輶訛作为一种饱含着“否定性”的现代音乐,“顶马”从“不和谐”的先锋音乐确立了自身的独立,接着又否定了这种先锋,走向了反抗一切的朋克音乐。

“顶马”恶搞过“非典”、“娇娇”、“超女”等热门话题…“讴歌”过“大便”、“性欲”等小市民需求……尝试过“噪音”、“朋克”等音乐风格……然而这一切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他们用上海话尖声怪叫出“上

跨界叙事

海市的戆卵是杀不完的啦,上海市的戆卵是死不光的!”老歌迷们几乎又要开始热泪盈眶,因为他们都听出了“顶马”戏谑外表下的无奈,骨子里还在喊着“我们永远年轻,我们永远不会被消灭”。说是无奈,是因为他们对上海这个都市的感情是双重的,爱恨交织的,他们不可能不“上海”,也不可能不和“上海”搏斗。爱之深而责之切,这是他们特有的热爱与反抗“上海”的方式。

髴王均安:《浅谈流行音乐中的“独立音乐”》,《文史博览》,2007年12月。

髵吴琼:《中国摇滚乐三十年流变的审美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5月。

髶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e5187410.html,/GB/40564/7042622. html。

髷谢力荣:《南京“地下乐队”寻踪》,《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髸洛秦:《街头音乐及其在文化商品市场中的意义》,《民族艺术》,2002年2月。

髺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刘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髼https://www.360docs.net/doc/4e5187410.html,。

髽著名的音乐撰稿人费强认为,上海的摇滚起源于1980年代中期。随着弹唱歌手张行与一盘名为《阿里巴巴》的翻唱专辑的走红,上海曾出现过一阵吉他弹唱热潮,受其影响,有零星的乐

队组合开始产生于上海的街头和校园。

髾“戈多”乐队的前主唱,曾在东方人民广播电

台做过八年摇滚乐节目,致力于上海独立音乐

的推广。

趤趭由于独立乐队的组织常常分分合合,确切的

时间又难以考证,其中还有很早就成立了乐队

但是一直没有进入公开演出等各种情况,所以

要确立明确有效的划分标准非常困难。

趤趮戈尔丁《文化、传播和政治经济学》,张国良

译,《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5年。

趤趯大卫·赫斯蒙德夫,《所有权、组织、文化工

作》,张菲娜译,《文化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7年。

趤趰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e5187410.html,/。

趤趲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e5187410.html,/label/musicfever/。

趤趶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e5187410.html,/label/pickledpeppers/。

趤趷曹红蓓:《背面上海——

—探访上海地下音乐》,

新浪娱乐,2006年4月。

趤趹“公务员工作相当单调,但我感觉很安全。我

的岗位占用我的脑力相当少,我已经很满意了。

它目前对我的生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趤趻阿多诺:《艺术,社会,美学》,《美学理论》,四

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编辑/黄德海

上海的独立音乐及其文化价值

浅谈流行音乐存在的价值论文

浅谈流行音乐存在的价值论文 如今,我们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能够听到流行音乐从耳边想起。可以说,流行音乐无处不在。一个有如此多的人喜欢的艺术形式,一定会有很多的魅力之所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地分析流行音乐的价值之所在。 首先,流行音乐的主题不仅在于其旋律优美、令人陶醉,并且还在于人们本身有生理基础去接受它。因为人的平均心率为75次/分钟,流行音乐的节奏一般为80拍/分钟,心率和流行音乐节拍的接近就会产生共振,这种共振能使心脏的收缩力增强,从而使循环的血量增加,有利于肌肉吸收养料,消除疲劳。 其次,流行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能够舒缓神经,刺激大脑皮层。进而可以使人们从紧张的精神负担中解脱出来,在轻松的音乐中得到休息,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流行音乐自身所具有的这种优点为流行音乐存在的价值创造了不可替代的前提条件。 我们都知道,从流行音乐出现到现在,流行音乐自身在不停地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己。流行音乐是以满足社会需要而产生与存在的,所以大众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作品来让大众欣赏和传唱。如果我们去仔细地研究一下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就会发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流行歌曲里就会出现那个时期

的缩影。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是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些歌曲长大的。而现在的小朋友大都是唱着成人的歌曲长大的。前几年,歌手雪村唱了一首《我们都是东北人》,很多小朋友就会唱了。然后,有个报道就说,当学校里问雷锋是谁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说不知道,有的小朋友就问雷锋是谁啊?有的则问雷锋是不是东北人?听了这样的 报道,虽然让人觉得现在的教育存在着太多问题,同时也会感叹流行歌曲对国民的影响有多大,而流行歌曲所具有的时代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由于这种时代性,便促使了流行音乐自身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一旦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内容、风格的作品,流行音乐市场就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作品。 可以看出,由于流行音乐合乎时代发展的规律和迎合大众口味 的特点,促使了流行音乐自身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成为时尚的宠儿。在流行音乐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流行音乐在传播过程中所展现的引导力度和影响范围也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即艺术生活,艺术又能动地反映与影响社会生活。 流行音乐是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所产生的一种说法。如果我们 欣赏交响乐或古典乐等一些严肃音乐,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与深厚的音乐知识,才能够真正地听懂大师们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

浅谈音乐艺术的功能与意义

浅谈音乐艺术的功能与意义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流传了千百年的艺术形式,其自从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已经诞生了,尽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听觉享受。然而,音乐对人类的审美感觉以及情感知觉上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它自身的特点。纵观古今,音乐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路走来,其趋势不仅毫无萎缩,而且有愈发蓬勃,愈加壮大的趋势。音乐艺术对于人类社会来讲是一门精神升华,陶冶情操的重要艺术。 关键词:音乐艺术;功能与意义 引言: 音乐艺术能经历千百年的流传而经久不衰,除了人类对其特有的喜爱与重视,更是因为音乐艺术对于人类有重大的教化作用与其他功能,对于人类精神层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陶冶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功能。本文即是针对音乐艺术对于人类发展的功能与意义所作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对音乐艺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一、音乐艺术的发展 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发展阶段,今天我们单简述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音乐艺术的正式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上古黄帝时期,当时音乐艺术有了最简单的演奏工具与形式,随后经过古时期各朝各代的传承与发展,在音乐表演形式与音乐种类方面都有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音乐艺术立足于中国本土的社会环境,经过社会环境的演变,也逐渐分离出来众多的音乐流派与不同门类。直到近代以来,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在世界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大的背景下,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也有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音乐艺术对于个人发展的功能与意义 (一)音乐艺术对个人艺术技能的培养作用。音乐艺术作为艺术技能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个人的发展作用首先体现在其能丰富人的个人的艺术技能,音乐艺术通过对个人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与熏陶,能够提升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感知觉能力,甚至能够逐渐培养出人的对于音乐的创造能力,音乐艺术本身作为一项艺术种类的学术技能,其对于人的发展来说就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掌握了音乐艺术中的具体知识与内在的方法内涵,相当于又学到了一项新的技能与本领。对于提升个人的艺术技能而言是一项重大改进。 (二)音乐艺术对个人情操的陶冶作用。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感觉上的享受与陶冶,能够对个人情操的培养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学在艺术范畴中属于美育教育方面,通过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个人的自身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发展水平,而且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创造力,增强学生创新力的过程,音乐专业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智力发面的开发水平,提升学生的个人情操,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良好的提升。 (三)音乐艺术对个人欣赏力的提升作用。另外,在音乐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音乐其自身具有的独特魅力,能够对学生个人的文化欣赏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提升作用,音乐能够让听者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快、舒坦的心理反应。从而从思想品质上对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进化作用,而且在音乐的教学中,学生能够从音乐艺术中获得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影响会深入学生的内心,从本质上对学生个人有一个精神的净化过程。 三、音乐艺术对于社会发展的功能与意义 (一)音乐艺术对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促进作用。音乐艺术同其他艺术种类一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划分范围,在特定的时间音乐艺术的发展也要经受所处时期

流行音乐存在的价值(一)

流行音乐存在的价值(一) 摘要]本文从流行音乐自身的优点,流行音乐所具有的时代性、流行音乐的大众性以及流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等方面作为出发点,进而详细地阐述流行音乐存在的价值以及自身所具有的音乐魅力。 关键词]流行音乐特点时代性大众性文化的多样性 如今,我们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能够听到流行音乐从耳边想起。可以说,流行音乐无处不在。一个有如此多的人喜欢的艺术形式,一定会有很多的魅力之所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地分析流行音乐的价值之所在。 一、流行音乐自身的优点 首先,流行音乐的主题不仅在于其旋律优美、令人陶醉,并且还在于人们本身有生理基础去接受它。因为人的平均心率为75次/分钟,流行音乐的节奏一般为80拍/分钟,心率和流行音乐节拍的接近就会产生共振,这种共振能使心脏的收缩力增强,从而使循环的血量增加,有利于肌肉吸收养料,消除疲劳。 其次,流行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能够舒缓神经,刺激大脑皮层。进而可以使人们从紧张的精神负担中解脱出来,在轻松的音乐中得到休息,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流行音乐自身所具有的这种优点为流行音乐存在的价值创造了不可替代的前提条件。 二、流行音乐具有时代性 我们都知道,从流行音乐出现到现在,流行音乐自身在不停地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己。流行音乐是以满足社会需要而产生与存在的,所以大众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作品来让大众欣赏和传唱。如果我们去仔细地研究一下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就会发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流行歌曲里就会出现那个时期的缩影。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是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些歌曲长大的。而现在的小朋友大都是唱着成人的歌曲长大的。前几年,歌手雪村唱了一首《我们都是东北人》,很多小朋友就会唱了。然后,有个报道就说,当学校里问雷锋是谁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说不知道,有的小朋友就问雷锋是谁啊?有的则问雷锋是不是东北人?听了这样的报道,虽然让人觉得现在的教育存在着太多问题,同时也会感叹流行歌曲对国民的影响有多大,而流行歌曲所具有的时代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由于这种时代性,便促使了流行音乐自身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一旦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内容、风格的作品,流行音乐市场就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作品。 可以看出,由于流行音乐合乎时代发展的规律和迎合大众口味的特点,促使了流行音乐自身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成为时尚的宠儿。在流行音乐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流行音乐在传播过程中所展现的引导力度和影响范围也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又能动地反映与影响社会生活。 三、流行音乐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流行音乐是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所产生的一种说法。如果我们欣赏交响乐或古典乐等一些严肃音乐,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与深厚的音乐知识,才能够真正地听懂大师们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但是,聆听流行音乐却没有如此高的要求,因为流行音乐的旋律很简单,并且朗朗上口,很容易被人记住。正是流行音乐在社会中这种平民化和大众化,会让听众听起来觉得离自己很近,似乎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诉说着自己的心声,是自己心中的独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情去解读自己喜欢的歌曲。无论进行过专门的音乐训练或没有经过正规音乐训练的人都能够唱歌或听歌,这完全是由于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旋律清新优美、风格多样的大众性的特征,同时也注定了流行音乐成为一种潮流与时尚、成为一种众星捧月的艺术形式。使更多喜欢音乐的人加入到学习与研究的队伍中来,同样也推

儿童中国民乐品赏

让平凡的孩子变得优秀,让优秀的孩子成为精英 东方司乐儿童音乐智能与学习能力训练课程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引进德国 先进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儿童学习特点以及心理发展特点,历时十余年教研,选用世界经典名曲和中国名曲为素材,整合运用目前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以及日本铃木音乐教育法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一套独特有效的课程体系。 国内首家以音乐训练方法,让孩子具备专业的学习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言语智能、空间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策略、抗压能力、应试能力),由“学会”变为“会学”,快速提升现阶段的学习成绩。 专业解决4—12岁孩子以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未来发展潜力不足:成绩很好,但每天学习很累,没有精力发展其他兴趣爱好;小 学低年级成绩很好,高年级成绩逐渐下滑。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好动、容易分心、爱讲小话,看书跳字、漏字。 ●记忆策略不当:记单词、公式、课文时不出声不动笔,即使当时记住了,很快就忘 记,要用的时候怎么都回忆不起来。 ●学习方法不得当:做题总是不理解题意,答非所问,同类型的题目换个说法就不会。 ●空间能力缺乏:数学几何图形有实物摆放会做,没有实物不会做或者想象不出来, 方向方位刚不强。 ●言语智能欠佳:作文书写流水账,口述事件过程颠三倒四,阅读理解相关题目抓不 住重点,似是而非,数学应用题不能理解题目意思,总做错。 ●应试能力不强:考试紧张,看到不会的题目严重影响发挥,粗心大意,看错选项, 遗漏题目,会做的题目总做错。 ●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无计划,不喜欢预习,不及时复习,上课不发言,不懂也不问, 不独立思考,作业拖拉,丢三落四。 ●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不主动,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不说的从来不做,对自己没要 求,推一下就动一下。 《儿童中国民乐品赏》曲目列表

音乐功能室工作计划

2017年音乐功能室工作计划 刘佳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度我校音乐工作将继续贯彻上级会议精神,深化音乐教学课程改革,以课改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为工作目标,以新课标中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作为指导学科的基本方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长期教学目标,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重视教师的培养,加强落实课外兴趣小组的训练,在学习和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二、工作目标 1?以全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力求开足音乐课,丰富课堂内容。 2?提高老师的教研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多开观摩课,教研课,使教研意识深入每一位老师的工作中,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 3?开展各种形式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4?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工作要求 1 ?音乐室管理员做好使用记录、报废破损记录明细。 2?做好常规基础工作。向常规要质量”这是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准则。为了做好这项管理,音乐室将制定以下方案:(1)保持音乐教室内用具完好无损,各类教材器材存放整齐、清洁有序。②做好帐册登记。音乐器材设备总帐由总务处登记,做到心中有数,使音乐教室发挥最大的功用,学期末将与管理员核对一次,确保帐帐相符,帐物相符。③做好常规记录。教师每一次使用设备都填好器材使用登记表,音乐教室使用及时填写好登记表,填好每一堂课记录。④ 设施设备摆放有序。 3 ?充分发挥专用教室功能作用。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专用音乐室功能作用。音乐教师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正确使用电教设备。确保管理到位,音乐室的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并将利用课后的 业余时间,集中音乐兴趣小组成员在音乐教室活动,充分发挥了音乐室的功能。 4.定期总结不断完善改进。进行及时地总结,提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本

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英译为POP MUSIC,意为时髦、现代、时尚的音乐。众所周知,流行音乐起源于西方,尤以欧美国家的流行音乐最发达。其范畴所指极其广泛,在器乐方面,它包括诙谐幽默的轻音乐、爵士乐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配乐等,特点为: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风格风趣轻盈,色彩丰富,织体简练,乐队编制规模一般不大;在声乐方面,曲调顺口,歌词生活化,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演唱者在风格上自成一格,发声方法各不相同,不受所谓声乐规范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由不羁,自然亲切。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并被之接受。在此,我们主要谈谈声乐方面。 欧美流行音乐的种类及发展 欧美流行音乐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科学的风格体系,而且具有其娱乐性和商业性,影响最大的如爵士乐(Jazz)、乡村音乐、摇滚乐、Hip-Hop、R&B等,都起源于黑人音乐。 1、爵士乐 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末的新奥尔良,其主要来源是布鲁斯——“蓝调”英文Blues的直译。蓝调起源于过去美国黑人奴隶的灵魂乐、赞美歌、劳动歌曲、叫喊和圣歌,其中混合了在教会中类似朗诵形式的节奏及韵律,其原意是哀怨、忧郁的音乐,是从黑人的劳动号子演变而来,歌词内容以反映黑人的生活为主。每段歌词采用AAB的结构曲式,节奏常为慢4/4拍,音阶使用降三音和七音。并较多使用切分节奏。演唱非常自由,演唱者可以根据演唱内容模仿一些其它日常生活的声音来表现演唱者的情绪。伴奏乐器一般有吉它、班卓等,后来逐渐加入其他乐器。爵士乐自诞生以来,风格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发展又经历了农村布鲁斯、古典布鲁斯和城市布鲁斯等不同发展阶段。早期的爵士乐比较简单,后来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们的参与,使得专业音乐创作技巧与爵士乐的创作相融合,才逐渐发展成比较复杂的结构形式。尽管如此,以黑人音乐为基础的爵士乐特点依然存在——连续的切分节奏、特殊的乐器音色以及演奏法和表演上即兴性等。 2、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最早叫山区音乐,该音乐形式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南方地区。它是英国移民流传下来的,自然也就带有许多英国民歌的风格。其曲调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后来又受到其他民族音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再后来流行全美国,才被称作为乡村音乐。乡村音乐形成的初期,其风格带有些许的乡土气息,歌词内容涉及家庭、恋爱、流浪、宗教等,其歌曲带有一定的叙述性和分节歌的形式,音乐伴奏常用小提琴、班卓或吉它等。 3、摇滚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声乐器的出现以及大批农村居民涌入城市,给城市的流行音乐注入了丰实的乡村音乐和一些其它民间音乐的新鲜血液,促进了摇滚乐的发展。此时电影《一堆混乱的黑板》片中的主题歌《震动、嘎嘎作响的摇滚》迅速窜红,标志着后来风靡世界的摇滚乐产生。摇滚乐的主要音乐风格是黑人音乐与南方白人的乡村音乐的融合。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舞蹈节奏,由爵士鼓奏4/4拍中的第一和第三拍,其它乐器如电吉它等奏第二和第四拍组成。 4、Hip-Hop 流行音乐包括了所有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它是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

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的现象及其教育意义

龙燕君1吴进娟1 (1.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成都 610031) 摘要:“中国风”是一种民族化的艺术形式与传统品格,它在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和推崇的同时,对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审美情趣、个性情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论文针对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能否并如何利用当代青少年对它喜爱这个现实,通过对音乐教育培养审美、塑造品格,增强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艺术、民族道德理想的理解和认同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国风流行音乐音乐教育 引言 流行音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能够真实速度地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向,引领时代风尚,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产生巨大的影响。结合艺术教育理论,尝试论证“中国风”流行音乐对综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意义。内容健康向上、态度积极地流行音乐使学生在满足自身兴趣爱好的同时,了解和喜爱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理解多元音乐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一“中国风”出现的必然性 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当我们在网上检索“中国风”这一词的时候,会发现不光是流行歌曲,许多其他行业也涉及到了“中国风”这一概念,比如服装设计、影视、建筑等等,这些行业也尝试着将中国民族的元素融入到他们各自行业的设计之中,使中国传统的民族元素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并得到大众的认可,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受 到这种趋势的影响,流行歌曲中“中国风”的出现也可以说有其必然性。 是中国风的分水岭,这首歌奠定了中国风的标准。中学生是一群年轻、有朝气有活力、喜欢新鲜事物、吸收能力强的群体,他们成为了流行音乐最忠实的追捧者。尽管他们知道除了流行音乐还有其他各具特色的音乐,但占据他们思想的大部分是流行音乐。有一些同学甚至盲目的无选择的聆听,他们觉得流行就是时尚,就是前卫,只要是流行的在同学之间就不老土。二流行歌曲中“中国风”的意义 中国的流行歌曲,虽然是大众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其商业性、媚俗性、娱乐性的特点,但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化,并不能离开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深厚土壤而独立存在。被大众所喜爱的流行歌曲中,我们总能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1 从某些方面来说,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不仅好听,而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教育意义,我们应该有选择、有目的地将一些健康的流行歌曲,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下从三个角度对中国风的教育意义展开分析。

流行音乐与流行文化

流行音乐与流行文化 流行音乐是什么?流行音乐实际上就是都市音乐。流行音乐永远是跟着时代走的,无论从经济上或是从产业上,还是从美学观点上,这是流行音乐最基本的特性。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充分了解现代人的文化动向和社会大众的审美心态变化,才能使流行歌曲真正与时代同步流行起来。 近年来,大陆、台湾、香港以及全球其它地区的华人流行音乐不断交流,呈现互相融合、汇聚的趋势。因此,开始出现?全球华语流行音乐?的总体称谓。在我国,流行音乐的社会文化冲击备受关注,善于采用文学批评的方式结合政治、社会背景对单个文本加以诠释,将《一无所有》、《心中的太阳》、《黄土高坡》、《小芳》等歌曲精英符号化或意识形态化,挖掘每首歌烙下的时代印记与文化内涵。 流行歌曲的广泛传播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歌词要真正来源于现实生活,让人产生强烈共鸣;其次,曲调不要刻意追求技巧和高难度,因为创作歌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传唱,而不是作者自己孤芳自赏;第三,要有好的歌手来演绎,才能带动歌曲的流传;最后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平台,平台多了,优秀作品展示的机会多了,歌曲的流传度自然就会提升。 华语流行音乐最普遍的主题是爱情。爱情是华语流行歌曲中最重要的主题。而其它主题的歌曲所占比例很小,如友情、励志,最少的是情绪宣泄与爱国思乡。这也反映了都市流行文化的平面

化与日常化,远离社会批判、反思、政治等宏大主题,处于非主流的社会文化地位。再者,即便在日益开放的两性话题之中,城市大众始终追求至真至纯的爱情,对过于直白或展现欲望本能的性爱处理得相当低调。 华语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消费中心由港台转移到大陆,其动因是与大陆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联的,无法将都市文化放臵入无视经济背景的真空之中。因此,当代都市社会中,文化与经济不再是一对相互独立的领域范畴,而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为影响。在传统封闭的社会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受到经济与政治的控制,甚至是隶属于政治与经济。然而,处在开放的经济系统中,都市文化与经济达成互动关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文化既对政治和经济发挥反作用。例如,流行文化对都市大众的整合,以及文化对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日趋强大。与此同时,流行文化摇身演变成经济乃至政治的一部分,即被整合在都市商业消费之中,文化从上层建筑沦为经济基础。 10年来华语流行歌曲中依然是以至真至纯的爱情占据主导,这与爱情作为人类最为古老的叙事母题的传统分不开。但其内容与?梁祝?、?罗蜜欧与朱丽叶?爱情模式不同,阻挠爱情的不再是家庭(族)、父母、长辈或亲情,而是男女双方主体采取的消极被动的爱情态度导致?分手?、?失恋?与?痛苦?。这反映出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曾经作为爱情关系主要阻力——封建或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及其生活

音乐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创造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通过学习了中国民族音乐,将会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中华民族音乐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音乐”能够记载我们的历史,通过展示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我们的未来,来划分我们人类与实践的关系;能够充实我们的精神,通过教育,安抚和鼓舞我们的精神,恩能够够重建人生。”把现代音乐教育结合到传统音乐的教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本质上属于口传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口传心授,因而古代的音乐教育体现了个体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虽然周代的大司乐曾集中上千名学生对他们进行包括音乐舞蹈在内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专门教育,但这只不过是为了培养王室和贵族子弟的文化修养而实施的贵族式教育。尽管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但古代的音乐教育从来都没有普及到国民大众中去。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主要通过官方机构训练和民间自由传习等方式来培养。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新课改实施之后,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及方法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新教材中,加入了比较多的传统音乐成分,但学生对这个内容似乎不是怎么感兴趣。随着

外来文化的不断倾入,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外来的音乐文化,越来越远离我们的本土文化,那如何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很好的接受这些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逐步引导了。我采取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多了解,才能去关注,最后才能达到热爱。 音乐是一种文化,我们通过音乐可以感受文化。反之,通过文化又可以使我们真正体验一种音乐,整体认识音乐。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众多的专业音乐家,而是基于学习一种文化,是否具备这些音乐文化,将决定他们终生的生活品质的高低。我们要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通过音乐来认识其他文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教育中将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和聆听民族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民族音乐当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音乐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中心目的。在国民教育这样一个完全属于音乐文化教育范畴的领域中,很少有人思考过文化问题,相反以专业音乐教育为模板,片面强化了作为技术的音乐教育思想即教育香味。民族的传统音乐不仅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有萎缩的倾向。

大学生与流行文化

流行音乐英译为POP MUSIC,意为时髦、现代、时尚的音乐。众所周知,流行音乐起源于西方,尤以欧美国家的流行音乐最发达。其范畴所指极其广泛,在器乐方面,它包括诙谐幽默的轻音乐、爵士乐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配乐等,特点为: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风格风趣轻盈,色彩丰富,织体简练,乐队编制规模一般不大;在声乐方面,曲调顺口,歌词生活化,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演唱者在风格上自成一格,发声方法各不相同,不受所谓声乐规范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由不羁,自然亲切。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并被之接受。在此,我们主要谈谈声乐方面。 欧美流行音乐的种类及发展 欧美流行音乐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科学的风格体系,而且具有其娱乐性和商业性,影响最大的如爵士乐(Jazz)、乡村音乐、摇滚乐、Hip-Hop、R&B等,都起源于黑人音乐。1、爵士乐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末的新奥尔良,其主要来源是布鲁斯——“蓝调”英文Blues的直译。蓝调起源于过去美国黑人奴隶的灵魂乐、赞美歌、劳动歌曲、叫喊和圣歌,其中混合了在教会中类似朗诵形式的节奏及韵律,其原意是哀怨忧郁的音乐,是从黑人的劳动号子演变而来,歌词内容以反映黑人的生活为主。每段歌词采用AAB的结构曲式,节奏常为慢4/4拍,音阶使用降三音和七音。并较多使用切分节奏。演唱非常自由,演唱者可以根据演唱内容模仿一些其它日常生活的声音来表现演唱者的情绪。伴奏乐器一般有吉它、班卓等,后来逐渐加入其他乐器。爵士乐自诞生以来,风格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发展又经历了农村布鲁斯、古典布鲁斯和城市布鲁斯等不同发展阶段。早期的爵士乐比较简单,后来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们的参与,使得专业音乐创作技巧与爵士乐的创作相融合,才逐渐发展成比较复杂的结构形式。尽管如此,以黑人音乐为基础的爵士乐特点依然存在——连续的切分节奏、特殊的乐器音色以及演奏法和表演上即兴性等。2、乡村音乐乡村音乐最早叫山区音乐,该音乐形式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南方地区。它是英国移民流传下来的,自然也就带有许多英国民歌的风格。其曲调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后来又受到其他民族音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

上海音乐学院音教系打击乐团十周年庆专场音乐会侧记

上海音乐学院音教系打击乐团十周年庆专场音乐会侧记 彭瑜上海音乐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副教授,音乐教育系打击乐团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中国民族打击乐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打击乐协会理事,上海市打击乐协会理事,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师从民族音乐理论家、演奏家、作曲家李民雄教授,是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第一位打击乐硕士研究生,曾出访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音乐节、艺术节演出,前往美国藤珀大学、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等多所高校公派访学,并应德国院长委员会和巴伐利亚对华高教中心邀请,赴德国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大学、埃森音乐学院、科隆大学等举办中国打击乐系列讲座和个人专场音乐会,还曾应邀在马来西亚ISME国际音乐教育会议、美国AOSA奥尔夫音乐教育会议等演出讲学。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打击乐团成立于2003年初,创建宗旨是将打击乐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媒介,承袭中西经典,发扬传统,展现创意,演奏曲目包括京剧锣鼓、西安鼓乐、山西鼓乐、四川锣鼓、潮州锣鼓、新疆鼓乐、朝鲜族打击乐、土家族打击乐和西方古典打击乐、非洲打击乐、拉丁打击乐、爵士乐等中外打击乐名曲及中西方作曲家为乐团量身创作的现代作品。李民雄教授曾亲临乐团指导,

江民??、夏飞云、黄白、Marianne Steffe-Wittek(德)、Julia Gaines(美)、Wolfgang Mastnak(奥)、江赐良(马)、Ralph Bateman(英)等多位专家、顾问、作曲家都曾给予乐团大力支持与帮助。 乐团由余丹红担任团长,彭瑜担任艺术指导,成员均由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组成,其表演以活力、清新、热情、互动及乐、舞、歌、剧相结合为特点,将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融入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打击乐演奏之中。乐团自创建以来,参加的国内外音乐节和演出活动主要有“上海之春”、上海国际音乐节、中美学生交流音乐会、马来西亚ISME国际音乐教育会议“SHANGHAI SIX”专场音乐会、美国AOSA 奥尔夫音乐教育会议“CHINA STYLE”专场音乐会、纪念贺绿汀诞辰一百周年合唱与打击乐音乐会、音乐教育国际会议打击乐与形体律动音乐会、庆祝上海音乐学院建院八十周年暨音乐教育系建系十周年打击乐专场音乐会、“响宴Ⅰ、Ⅱ――音乐教育系综合音乐会”等。 记者:此次音乐会曲目十分丰富, 我们在现场真切感受到什么叫“眼花缭乱”,观众的反响十分热烈。每首曲目从演奏形式到音乐内容都很不一样,能跟我们谈谈你们是怎样做到与观众良好互动和沟通的 吗? 彭瑜:打击乐是最原始也是最现代的音乐,它本身具有

浅谈中国文化下的流行音乐

浅谈具有中国文化的流行音乐——中国风当今流行乐坛已经渐渐步入中国化的领域,中国流行音乐正在以迅猛的速度迈向国际化行列。在小品中出现的一句话,得到了我们中国人的认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是这句话,使我们中国的各个领域进入了国际市场,打开了迈向世界的大门。中国流行音乐也是如此。说起中国流行音乐自然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当时的中国流行乐坛正处于成立的状态。就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中国的流行乐坛刮起了一阵不小的“西北风”,就是那一句“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使我们永远记得这西北风给我们留下的痕迹,至今,这句话还会在我们的耳边回响。正是《黄土高坡》、《信天游》等这股“西北风”让我们国人意识到,只能将自己独特的民族元素加入到音乐中,才能使得中国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取得一席之地。因此,中国流行乐坛便开始刮起了一阵持续至今的“中国风”。而到了九十年代,中国流行乐坛便出现了很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类歌曲不同形式,不同创意,不同内容,使得中国流行音乐迅猛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流行音乐在以王力宏,周杰伦,陶喆等实力派歌手的带领下,分别以各自的曲风极力地运用中国化民族化的音乐元素,大力发扬中国流行音乐。将这阵“中国风”继续地刮下去。 然而,对于“中国风”的定义又是什么呢?“中国风”,在字面上解释,就是中国乐风,以中国文化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有些人认为:“中国风”就是歌曲中的词或者曲结合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和中国古典元素,从而听起来有一种韵味,充满着艺术感染

力;还有些人认为:“中国风”就是结合了中国特有的乐种,其歌词上具有中国文化的内涵,演奏上运用其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乐器相互结合,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音乐风格;然而,当下众人对“中国风”又多了一种新的说法:“三古三新”,其“三古三新”的定义译为“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也就是说“中国风”就是以其“三古三新”结合的,中国特有的乐种。其歌词具有中国文化的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新的编曲技巧来烘托歌曲的艺术氛围,歌曲以怀旧的经典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相结合,产生了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事实上,在中国音乐的相关资料上,并没有对“中国风”的确切定义,也没有确切提出过“三古三新”的说法,但是,“民间”的这一定义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说明还是具有一定道理。那“三古三新”被认可的道理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先对其六大条件进行一下分析: 古辞赋,也就是古代的诗词歌赋,歌曲的歌词部分中含有古代的诗词歌赋的内容,就是“中国风”。比如SHE所演唱的《长相思》中的RAP歌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就是运用了古代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一部分;邓丽君最早演唱的《水调歌头》也正是运用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

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 流行音乐与一种新型文化――“大众文化”有着特别的缘分,被众多学者视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大众文化”是打开流行音乐之门的一把钥匙,不通过它,就不足以了解流行音乐的社会与文化意义。 1.“大众文化”的基本概念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被文艺界奉为圭臬。它对大众就是“最广大的人民”、“革命的工农兵群体”①的解释,影响了国人对“大众”一词的认识。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毛泽东的特殊身份,这个解释带有特殊的国情意识和强烈的政治色彩;并且这个理解强调“大众”的一致性,与现今的“大众”的特征相距甚远。 “对‘大众’身份的追问,它应该属于‘公民’与‘消费者’范畴,它代表了最普通意义上的个人与社会的互动。相对于阶级和革命而言,‘大众’是强调一种非意识形态的 公民身份,一种与市场化选择、消费选择相联系的个人身份,一种平等消费者的身份,一个社会流行中时尚者的身份……” ②大众是“一种新的人口结构,是一种松散的、流动的、非家族式、(非)亲缘式的集合体”。③

是私人领域的扩展、民间力量的壮大才使得“大众文化”得以出现甚至肆虐。“私人领域是与公共领域尤其是与国家权力机关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其本质特征在于私人活动的独立性、自由性与自律性,处于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之外。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确立与社会结构的转型,为私人领域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私人领域的不断扩大必然吁求特定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填补这一空白地带,这就使得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并成为私人领域准意识形态的代言人。”④ “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是“以消费为中心,以大众传媒市场流行为走向,以文化时尚为内容,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文化样式”⑤,具体到“中国的‘大众文化’”则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伴随着日渐繁荣的商业文化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消费文化。 大众文化最重要的特点是通俗性、趣味性和时尚性,这在流行音乐的诸多方面都有反映。 2.大众文化的通俗性与流行音乐的通俗性 “大众”与“通俗”是两个不能类比的概念,即便在我国很多人眼中“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长相差不多,事实上它们也有着本质的取向区别,“通俗文化不具有真正的民间性、独立性。大众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大众意识,把自

简谈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中西方的文化源远流长.,两者既紧密相连,又互存差异。语言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的差异,建筑文化的差异等等,今天,我就来讨论一下,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我个人认为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不只是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中国音乐精神的核心是“同天地之和”,这一核心的音乐实践是:贵意不贵曲,重神不重技。但以神气与天地相结,无意音声妙悦耳闻,简谈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在乐器上,独尊弦琴;在乐曲上,玩小令单曲。在演操中,重心神意会,不以曲谱为意。“静琴以明心见性”、“心”、“性”又是天地之意。 由陈刚、何占昊演绎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为例,整首曲子宛转悠扬,此起彼伏。曲子分成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分别用小提琴、大提琴以不同的曲调、曲式演奏出梁祝见面、结拜、共读共玩、抗婚、楼台会、投坟、化蝶一系列的场景。演绎生动富有变化,将梁祝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的栩栩如生。 在中国古代,音乐是最被重视、并且获得高度发展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各门艺术的中心和源泉,西方的音乐重娱人、重技巧、重新旧之分。而中国的音乐更加重自娱、重情味、重雅俗之分。在美感形态方面,西方音乐注重主题的深刻、表现的强度和音响效果的绵厚浓实。而中国的音乐则追求韵味的深邃、表现的力度和音响效果的虚淡与空灵、余韵悠长。,在表现形式方面,西方音乐注重乐音的固定,织体的网状结构、节奏的整齐规则,而中国音乐则注重乐音的变化、织体的单线延伸和节奏的灵活等。 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应用较少。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舞蹈结合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3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古典主义音乐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 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的传统音乐作品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广陵散》。而西方的古典音乐我比较偏向于贝多芬的作品,如《命运交响曲》,喜欢它所呈现的“扼住命运的咽喉”的那种高亢、激昂与催人奋进;又如《欢乐颂》中的热情洋溢与幸福饱满。 我认为具体的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披头士音乐对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

披头士音乐对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 摘要:从成立到解散,披头士乐队仅仅存在了十年的时间,但是乐队作为一个音乐文化的革命者,他们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高,而且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唱片销售纪录,而且他们的文化影响力也早已超过了其艺术的本身。披头士乐队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俨然成为了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了英国文化和英国历史的一个商标。 正文: 1966年以前,摇滚乐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喧闹的音乐,具有较快的、强烈地4/4拍子,一般化的旋律、缺乏新意的歌词、三个和弦的和声;一首曲子的长度约2分半钟左右;结构简单,包含了很多重复。但是,到了1967年下半年时,这种老的模式被打破了。到60年代末,任何摇滚乐队,只要它有足够的创造性,可以奏出任何声音,基本上没有限制。虽然,其他摇滚乐手也对此做出了贡献,但是,主要的贡献却来自披头士。 披头士乐队引领了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方向,成为时尚流行的风向标,关于披头士乐队的任何东西全部都成为了最具文化内涵的商品,而披头士乐队曾经使用过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以惊人的天价来拍卖。披头士乐队除了不计其数的登上各种杂志的封面以外,还经常登上世界多个国家的邮票和明信片等纪念品,他们拥有不计其数的相关主题博物馆和纪录片,电影等相关文化资料储存组织。除此以外,在世界上至今仍拥有大量的披头士乐队成员的职业模仿者,以及专业组织和评判模仿大赛的机构和组织。披头士乐队以及披头士文化早已成为人类在20世纪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永远铭刻,他们作为上个世纪流行文化的商标,从未受到任何的挑战。 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流行起了噪音爵士乐,只有十几岁的约翰·列侬就是当时追逐潮流的一个叛逆青年,他与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这三名利物浦吉他手在50年代末构成了Quarrymen乐队的核心稳定阵容。 乐队从最初的翻唱歌曲,到后来乐队成员自行创作,特别是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两个人相互合作创作了大量在日后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自己音乐风格的探索,从最初的噪音爵士乐,到逐渐从民谣,布鲁斯,R&B 音乐和摇滚音乐中汲取精华加以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开始尝试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将其纳入乐队音乐的摸索。同是在这一年,披头士乐队的忠实歌迷,乐队前贝斯手苏茨里费的女朋友Astrid Kirchherr突发奇想,让乐队的所有成员全部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这一起怪诞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这一发型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成名以后的商标之一,并且带动了后来的流行方向。

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配器教程》目次

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目次前言 第一章管弦乐配器的声学基础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 第二节声音的音高特性 一、声波的 二、音高的相对性 三、拍频 四、结合音 第三节声音的力度特性 一、声强、声压与响度 二、听觉阈与痛阈 三、声压级与响度的测定 四、等响曲线 五、隐蔽效应 第四节声音的音色特性 一、声音的谐波结构 二、共振峰 三、声波的时间过渡特性 四、其它对音色形成具有影响的因素 五、声音的结合 作业建议 第二章弦乐器性能总论 第一节弦乐器的发音原理 第二节弓法技术 一、连音弓法 二、半连音弓法 三、断音弓法 第三节拨弦 一、指端拨弦 二、左手拨弦 三、拍击拨弦 四、其它拨弦奏法 第四节触弦点的变化 第五节双音与和弦 一、双音 二、三音及四音和弦 第六节震音

第七节滑音奏法 第八节泛音奏法 一、自然泛音奏法 二、人工泛音奏法 第九节揉弦 第十节弱音器 第十一节特殊奏法 一、特殊定弦 二、弓杆奏法 三、强弓压奏法 四、非常规的激振点变化 五、叩击奏法 六、其它特殊奏法 作业建议 第三章弦乐器性能分论 第一节小提琴 一、音响特性 二、记谱、定弦与音域 三、各弦音色特性 四、演奏技术 作业建议 第二节中提琴 一、音响特性 二、记谱、定弦与音域 三、各弦音色特性 四、演奏技术 作业建议 第三节大提琴 一、音响特性 二、记谱、定弦与音域 三、各弦音色特性 四、演奏技术 作业建议 第四节低音提琴 一、音响特性 二、记谱、定弦与音域 三、各弦音色特性 四、演奏技术 作业建议 第四章弦乐器组的组合

第一节概述 一、弦乐器组的音色 二、弦乐器组的力度 三、弦乐器组的演奏技巧 四、弦乐器组的编制与声部排列 第二节线条性因素的构成 一、同度线条的构成 二、八度线条的构成 三、十五度线条的构成 四、多层八度线条的构成 五、和声性线条的构成 六、线条构成的特殊形态 第三节和声性因素的构成 一、密集的和声排列 二、开放的和声排列 三、特殊的和声排列 四、和声的音区分布与幅度 五、分部演奏的弦乐和声 六、多弦演奏的弦乐和声 第四节线条-和声性因素的音型化 一、节奏音型化 二、线条音型化 三、和声音型化 四、混合音型化 第五节织体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一、织体的分类 二、织体处理的原则 三、织体处理的方法 第六节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 一、同质性织体的构成 二、异质性织体的构成 第七节若干配器手段的使用 一、织体因素的个性化与复杂化 二、乐队踏板音因素的应用 三、多重复合弦乐编制的应用 四、横向色彩对比手法的应用 第八节不同历史时期的弦乐写作 一、文艺复兴与巴罗克时期 二、古典时期 三、浪漫主义时期 四、印象主义时期 五、表现主义时期 六、世纪其它流派 作业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