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症状和体征,丹毒最好治疗方法

丹毒的症状和体征,丹毒最好治疗方法
丹毒的症状和体征,丹毒最好治疗方法

丹毒的症状和体征,丹毒最好治疗方法

丹毒对人体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让人皮肤暗黄无光。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引发败血症导致患者不治身亡。因此丹毒需要及早治疗。

丹毒的体征

丹毒的体征为在人体的平均时间为2天,据临床观察,丹毒的最短潜伏期为8小时,而潜伏期超过一个星期的病人是非常罕见的。

丹毒的症状

丹毒的症状表现形式为大面积的发红发肿现象,颜色鲜红,微微肿胀,患处会有痛感和炽热感,用手挤压患处会颜色会变淡,丹毒的主要发病部位集中于下肢和面部。若发病症状在脸上的话就会让脸部浮肿,严重者连眼睛都无法睁开。

丹毒除了以上病症之外,还伴有发热高烧,或者发冷,再或者是头痛的现象。

丹毒最好的治疗方法

治疗丹毒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纯中药。而根据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浦银散最为有效。浦银散是一种纯中药,从几百年前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一直被用于丹毒的治疗,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代大夫都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丹毒的临床表现对浦银散不断的加以改进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它是怎样治疗丹毒的吧!

只要把它涂于患处,轻轻按摩,就能被人体吸收,直达病灶,对抗病菌。使用当天就可以凉血解毒,5天之后就可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使用了15天就能改善坏死的肌肤状况,让肌肤回复红润,并且避免丹毒的再次发生!

丹毒护理常规讲课稿

丹毒 丹毒指以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 素体血分有热,或湿热火毒之邪侵人肌肤破损处,郁于肌肤而发。 (二)临床表现 本病特点是发病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灼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发无定处,多见于小腿、头部、面部,新生儿多发生于臀部。 (三)护理评估 1.疼痛部位、性质、程度、体温变化。 2.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3.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热蕴毒证、湿热蕴毒证、胎火蕴毒证。 四)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局部皮肤完整。 (3)下肢丹毒,抬高患肢,以利于淋巴回流,减轻肿胀。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皮损的颜色、水肿、疼痛的程度,做好记录。如见全身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是为毒邪内攻之险症。应立即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2)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的情况。 3.给药护理。 (1)口服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及反应。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服药数天,以防复发。 (2)外敷药时,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如有小面积破溃、局部出现红疹、瘙痒时,报告医师。 ( 3 )注意保持外敷药湿润。 4.饮食护理。 (1)饮食清淡易消化,少食荤腥及辛辣刺激之品。毒邪内攻者宜半流质饮食,湿热内蕴者宜食清热解毒利湿之品,如玉米粥、西瓜及冬瓜汤等。

(2)高热者,多饮淡茶水和清凉饮料,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5.生活护理。 (1)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及皮肤抗病能力。 ( 2 )病重者宜卧床休息,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3)保持患者个人卫生,防止皮肤损伤,避免毒邪入侵。 6.情志护理:注意稳定患者情绪,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积极配合治疗。 7.起居护理。 (1)患者应卧床休息,必要时床边隔离,多饮水,不宜吹风日晒。 ( 2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卫生。 8.临证(症)施护。 (1)体温超过39 C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

丹毒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丹毒该怎么办

丹毒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丹毒该怎么办 丹毒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1.全身治疗原则为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全身症状严重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体温恢复正常后仍要坚持治疗2周左右。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应用。 3.局部治疗原则为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湿敷。 对慢性复发性足癣及以下肢静脉曲张为其病因者,氦氖激光、紫外线及浅层X 线照射治疗有效,链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预防复发。 二、预后 婴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预后危重。婴儿如发生丹毒可导致败血症,死亡率较高。 丹毒最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医 1.中医疗法: 二、辨证选方 1.风热化火 治法:散风清火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牛蒡子15g,薄荷(后下)10g,僵蚕12g,生山栀10g,黄芩10g,黄连10g,板蓝根30g,银花12g,连翘12g,赤芍12g,丹皮12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元明粉;咽痛加玄参、生地。 2.肝脾湿热 治法:清肝泄热利湿。 方药:柴胡清肝汤或花斑解毒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生山栀10g,龙胆草30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0g,银花15g,连翘12g,车前子(另包)30g,生甘草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湿热化火 治法:利湿清热解毒。 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紫花地丁15g,,银花10g,连翘20g,赤芍15g,丹皮15g,川牛膝15g,赤苓12g,车前子(另包)30g,粉萆薢14g,生苡仁

丹毒拔罐疗法

取穴方一阿是穴(患部)、大椎、曲池(双)、委中(双)。发于上部者,配合谷、尺泽;发于下部者配血海、足三里、解溪、太冲。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以每穴出血量约0.5-1毫升为度。其中解溪、太冲点刺出血,不拔罐。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2疗程即愈。 取穴方二膈俞、大椎、委中。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或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隔日治疗1次。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皆效。 取穴方三大椎、厥阴俞。上部配曲池、肩外俞;下部配委中、血海。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以毫针用泻法针刺,然后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临床多年,效果甚佳。一般1-2疗程即效或痊愈。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取穴方四大椎、委中。上部配曲池、合谷;下部配阴陵泉、血海。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皆效。 取穴方五大椎、身柱、肺俞、肩外俞、曲池、病变周围的健康皮肤处。 方法: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头面部丹毒。 效果:屡用多效。

附穴方六委中、血海、三焦俞、大肠俞、环跳、次(骨+谬)、病变区周围的健康皮肤处。 方法: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下肢丹毒。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曾治疗15例,经治2-3疗程,均获痊愈。

丹毒真菌治疗

★一个星期为一个疗程,一般一至两个疗程。 ★马勃10克,黄伞10克、革耳10克,白僵蚕10克,苦白蹄5克混合外用。★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 大秃马勃 【其他名称】大马勃、巨马勃、马粪包、热砂芒。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地区。 【科属分类】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腹菌纲(Gasteromycetes)马勃目(Lycoperdales)马勃科(Lycoperdaceae)【性状介绍】子实体球形至近球形,直径15~25厘米或更大,不孕基部无或很小,包被初为白色,后变浅黄色或淡绿黄色,初微具绒毛,后变光滑,薄,脆,成熟后不规则地块状剥离,由膜状外包被和较厚内包被组成。孢体浅黄色,后变橄榄色。孢丝长,稍分枝,具横隔但稀少,浅橄榄色,粗2.5~6微米。孢子球形,光滑,或有时具细微小疣,浅橄榄色,直径4~6微米。 【生长环境】单生或群生于草地。 【成分药理】①含有酯类化合物、氨基酸、地衣酸、尿素、麦角固醇、淀粉酶和溴<100微克/千克。孢子水提取物含有效成分马勃素(calvacin),是一种对热中度稳定的粘蛋白,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肉瘤MA387及Carbb、金鼠肉瘤效果较好,对多种动物瘤株均有抑制作用。清肺利咽,止血消肿,解毒治伤。大秃马勃的担子果经水提、乙醇沉淀、酶解、Sepharose 2B 柱层析,得均一性组分CGⅢ。CGⅢ对由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炎,甲醛致小鼠水肿,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显著延长小鼠热板反应时间。CGⅡ对供试微生物菌株无毒性。 【性味归经】辛,平。入肺经。 【功能主治】中药治肺热咳嗽,慢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音哑,吐血,衄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蒙药治创伤出血,鼻出血,便血,尿血,吐血,咳血,月经过多,毒蛇咬伤,烧伤。

猪丹毒治疗方案

猪丹毒 1、病因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急性猪丹毒的特征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亚急性猪丹毒患猪的皮肤则可能出现红色疹块。 2、流行病学 猪丹毒杆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猪丹毒杆菌常由消化道侵入,随之繁殖于扁桃腺,继而造成病菌侵进血液循环。严重的菌血症迅速变成全身性败血症和突然死亡。稍后,病菌可滞留在皮肤,关节或心脏瓣膜,转变成亚急性及慢性型。 患猪主要为3月龄至上市龄猪群。有时候,后备年轻母猪亦感染。 3、临床症状与皮肤病变特征 其特征是一只或数只猪突然死亡。患猪体温升至42℃以上,高热稽留。急性猪丹毒的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感染后2-3天皮肤呈凸起的红色区域,此红斑大小形状不一。病好转时红斑可消失,病恶化时则融合成片。 亚急性疹块型:其特征是皮肤表现出疹块。通常发病后2—3天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位的皮肤发生疹块,呈方块形,菱形,偶呈圆形,稍突于皮肤表面。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紫蓝色,压之不褪。 慢性型以跛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发病初期为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 急性病例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部分初期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背等部位较多见,指压褪色,指去复原,病程为3~4天,不死转为疹块型和慢性型。 猪丹毒的典型病变是皮肤红斑与疹块。慢性猪丹毒患畜的几个关节可见非化脓性关节炎。其他内部器官有时出现梗塞,特别是心瓣膜炎症时。 4、防治 基本原则发生后应立即使用药物控制,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 1 对发病猪立即使用注射给药

芪泰素15毫升+比肟求1支 打120斤猪连用3天 2 对发病猪场全群混饲给药 优舒克1000g+黄芪多糖500克拌料1吨 连续使用1~2周。

丹毒的治疗方法

丹毒的治疗方法 我们都知道,皮肤疾病大多是威胁性比较小的病症,可是丹毒却并不如此。专家表示,丹毒发生之后,若没能得到及时的控制与治疗,其就会引发败血症等严重性疾病,继而伤害我们的生命。那么,你了解丹毒的治疗方法吗?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丹毒的治疗方法”,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丹毒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概述 丹毒(erysipelas)是发生于皮肤和黏膜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常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通常起病急,蔓延快,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可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可褪色,可有烧灼样痛。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可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反应。治愈后容易复发。 二、病因 丹毒的病原菌常为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亦可由B、C 和G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患者常先有皮肤或黏膜的某种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发病后淋巴管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三、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 以小腿多见,头面次之,婴儿多见于腹部。 2.局部症状 局部皮肤呈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略隆起。用手指轻压,红色即可消退,淡松压后红色即很快恢复。在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红肿区有时可发生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痛,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疼痛。足癣或血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反复发作,有时还可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橡皮肿。较多见于下肢及颜面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婴儿多见于腹部。 3.全身症状 患者常有头痛、畏寒、高热、乏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等。 4.其他 若于某处多次复发者,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时间长,可引起慢性淋巴肿。发于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称为“象皮肿”。婴儿及年老体弱者可继发肾炎及败血症,皮损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 四、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如白细胞计数等; 2.约5%患者血培养阳性;

丹毒

丹毒是皮肤突然发红,色如丹涂脂染的一种急性疾病,又称丹燥。根据其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之不同,中医文献中有不同的名称:发生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生于胁下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生于下肢者,称流火或腿游风;新生儿丹毒,发无定处,称赤游丹。本病西医也称为丹毒。 丹毒的诊断要点 皮疹好发于小腿和面部,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 发病急骤。常见有恶寒,发热,疲倦乏力,头痛骨楚,纳呆,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 皮疹为略高于皮肤表面的红斑,掀热肿胀,色如涂丹,压之褪色,放手后即恢复原状,表面紧张发亮,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常迅速向四周扩展。严重者红斑表面可发生水疱或大疱,更严重者可发展成坏疽。 自觉局部灼热疼痛。皮疹附近淋巴结常肿大。 较严重者可见高热持续不退。若热毒内陷,则见烦躁,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或黄糙,脉洪数等证。病程为急性经过。 可复发。反复发作者称为慢性复发性丹毒;日久可继发形成象皮肿(以小腿多见)。 本病应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某种外界物质的病史,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皮疹多为在红斑上有密集的水疱(或有大疱),境界清楚,自觉灼热瘙痒而一般无疼痛感。 检查血象,白细胞常明显增高,分类常见嗜中性粒细胞增加。 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清热凉血解毒,并宜结合外治法。 丹毒的辨证论治 风热火毒型 【证见】皮疹发生于头面部,伴有恶寒或寒战,高热,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纳呆,口渴,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佐以祛风。 【方药】 1.主方普济消毒饮(李东垣方,录自《医方集解》)加减 处方:黄芩、牛蒡子、柴胡、玄参、牡丹皮各12克,黄连、桔梗、升麻各9克,连翘、板蓝根各15克,水牛角30克(先煎),生甘草5克,薄荷5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肝胆火盛型 【证见】皮疹发生于胁下腰胯部,成大片状。伴有发热,恶寒,口苦,咽干,目赤,胸胁部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 【治法】泻肝火,利湿热。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加减 处方: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泽泻、木通、牡丹皮各12克,车前子15克,生地黄25克,生甘草5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大黄12克(后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3)龙胆泻肝颗粒,口服,每次1—2包(4—8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火毒挟湿型 【证见】皮疹发生于小腿、足背部,或并见水疱、大疱。伴有恶寒,发热,疲倦乏力,头痛,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丹毒

丹毒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丹毒英文名称:erysipelas 定义:以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外科疾病(二级学科);疮疡疾病(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丹毒(Erysipelas) 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简介 丹毒虽然只是皮肤病,却严重影响个人形象,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丹毒的发生常伴随有皮肤粘膜的擦伤及其他细微不易发现的皮肤破损,如足癣、虫咬等皮肤疾病诱因,尤其不清洁的伤口更易感染,故平时应积极预防和治疗足癣,对皮肤粘膜的小伤口及时消毒处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尤其是婴幼儿皮肤柔嫩,很容易造成损伤,故要精心照护。糖尿病患者皮肤最易发生细菌感染,一旦出现小的感染源应积极处理,防止病灶的扩散引发丹毒。中医古方蒲银散快速驱除丹毒感染,全面调养,保障身体健康。针灸治疗本病的现代报道,虽在五十、六十年即有,但例数少且多为内部资料[1]。1959年3月10日,上海“新闻日报”曾刊载耳针治疗本病的通讯。最近十余年来,有关文献开始迅速增多。一系列工作证实,针灸对本病是确有效果的。有人曾对各种软组织炎症进行疗效分析,发现针灸对蜂窝织炎和丹毒收效最快[3];另有人治疗急性发作的丹毒,平均治愈天数仅为9.6天[4]。而穴位刺激法上则以剌血法用得最为广泛。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丹毒病因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丹毒的发病机理 (Erysipelas) 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火丹"。 丹毒的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并常有复发倾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婴儿多见于腹部,脐部感染有关。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名中医治丹毒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丹毒四个秘方 治丹毒秘方(3首) 2.1蝎槟导滞汤 【来源】余步卿,《浙江中医医院学报》(6)1980年 【组成】全蝎(或蝎尾)4只(研吞)、槟榔、生甘草各4.5克,川牛膝、炙甲片、桃仁各9 克,红花、独活各3克,赤芍、黄柏各6克,忍冬藤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化湿清热,疏结导滞。 【方解】本方是已故名医余步卿用以治疗流火早期的经验方。方中的独活、黄柏、生 甘草化湿清热;忍冬藤解毒通络;以全蝎搜风、散结、通络;槟榔、川牛膝、炙甲片、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疏结导滞,且牛膝导药下行直达病所,故兼之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化湿清热、疏结导滞之功。用之临床,一般三四剂即可见效。 【主治】流火早期(下肢丹毒)。鲁贤昌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本方不但对流火早期 有效,而且对流火中、晚期(除化脓者外)和多种下肢疾患,如热痹、血栓性静脉炎、炎性肿块、手术后感染和伤筋瘀肿疼痛,人造血管术后栓塞等均可主之。 【加减】如有表证,发冷发热,脉浮数、舌苔白腻,可加薄荷、苏梗;热重烦躁,舌 苔黄腻,去红花,加焦山栀、黄芩、丹皮;脘闷欲呕,去桃仁、炙甲片、独活,加藿香、姜半夏、广郁金、炒枳壳;肿硬痛剧,加乳香、桑寄生;皮色潮红、光亮肿大者,去炙甲片、红花,加晚蚕砂、地骷髅、绵茵陈。 鲁贤昌用药经验:如方中缺全蝎,可用地鳖虫、地龙或蜈蚣代替;槟榔用量可酌情增 加;高热时,去独活、红花、炙甲片,加金银花、紫花地丁、半枝莲、丹皮等。

在内服药治疗的同时,也可适当配合外治:如腹股沟淋巴结坚硬肿大,可用温经通络 的薄贴盖之;局部红肿较剧者,可加用如意金黄散外敷。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良效。鲁贤昌临床验证流火(下肢丹毒)、血栓性静脉炎、人 造血管术后栓塞各1例、均获痊愈。多年临床使用,用治上述各病症,证明均有良好效果。2.2鹿角阳和汤 【来源】郑锦章,《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鹿角霜30克,麻黄5克,熟地30克,肉桂5克,白芥子3克,炮姜1.5克,川椒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头二煎温服、第三煎熏洗患处。 【功用】温阳解毒、利湿消肿。 【方解】慢性丹毒出现局部漫肿,疼痛不著,患处皮温稍低,皮色苍白或紫暗,自觉 木胀感等是虚寒之象,故方用麻黄开腠,可助解散寒凝;取肉桂壮元阳、益火之源,以消 阴翳;炮姜守而不走,助肉桂温中散寒;白芥子对皮里膜外的寒凝有消散之功;方中重用 熟地补血生精填髓,扶正以驱邪。且熟地与麻黄同用,既能缓麻黄发表,又能去熟地滋腻; 川椒温经散寒;鹿角霜功力不及鹿角,故用量较大,取其温补肾阳兼能散瘀消肿而治虚寒 性疮疡。合用共奏温阳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慢性丹毒。 【加减】局部皮色紫暗,加丹皮20克,红花6克,鸡血藤30克;疼痛加乳香、没药各6 克。 【疗效】治疗17例慢性丹毒虚寒型,除1例转口腔医院,2例下肢呈慢性水肿样而中断 治疗外,其余均获良效。 2.3解毒清热汤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 脚气是真菌感染,造成皮肤损伤,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淋巴管、网发炎,即丹毒。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预防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猪丹毒治疗方法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主要侵害架子猪。 一、猪丹毒症状图片 如有更多问题,欢迎点击下方(右侧)咨询技术老师解决问题! 一、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其它动物、人也可感染,称为类丹毒,良性经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季节多发。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损伤皮肤,吸血昆虫传播。 二、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的1天,长的7天。 急性型:常见,精神不振、体温42—43℃不退,以突然爆发,死亡

高。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退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死亡。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 如有更多问题,欢迎点击下方(右侧)咨询技术老师解决问题! 三、病理变化 急性型猪丹毒肠粘膜发生炎性水肿,胃底、幽门部严重,小肠、十二指肠、回肠粘膜上有小出血点,体表皮肤出现红斑,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或紫红色,质松软,包膜紧张,边缘纯圆,切面外翻,脾小梁和滤胞的结构模糊。肾脏表面、切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肿大。心包积水,心肌炎症变化,肝充血,红棕色。肺充血肿大。 疹块型:以皮肤疹块为特殊变化。 慢性型:溃疡性心内膜炎,增生,二尖瓣上有灰白色菜花赘生物,瓣膜变厚,肺充血,肾梗塞,关节肿大,变形。 四、猪丹毒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猪丹毒病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特别是与猪瘟、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猪弓形虫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