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国烹饪的发展及特点

A中国烹饪的发展及特点

A中国烹饪的主要特点

一、中国烹饪的概念:

1.选料讲究:原料分为:主料、配料和作助料三大类;

2.刀工精细:中国烹饪的工艺流程有:粗加工、细加工两道工序;很多名菜都

是烹调技术与艺术造型的精彩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3.配料巧妙:中国烹饪特别讲究滋味,基重视烹饪原料的本味,又重视调料的

辅味;

4.烹调方法多样:如炸、熘、滑、爆、炒、烹、炖、焐、煎、烤、蒸、煮、熏、

烩、腌等,又有冷菜、热菜、大菜、小菜、甜菜、汤菜之分;

5.精于运用火候:火候通常分为旺火、中火、小火、微火,从火力强度等因素又分为猛火、冲火、旺火、慢火、文火等;

6.讲究调味,味型众多

7.品式典雅,花式繁多:一料多法,一法多料;

8.合理配膳,注意营养:既保证菜肴的色、香、味、形,又保持菜肴的营养;

9.注意衬托,器皿事宜;

10.中国烹饪的风味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二、中国烹饪发展阶段:

1.史前熟食阶段:

2.陶器烹饪阶段:

3.青铜器烹饪阶段:夏、商、周三代是青铜器的灿烂时刻;

4.铁器烹饪时阶段:

5.近现代烹饪阶段:民国起至今,烹饪工具城市中主要使用的是煤、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太阳能、电能,部分农村则使用沼气,用这些能源加热制作食物大多有省时、方便、卫生等优点;

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烹饪起源与发展 自从劳动创造世界、洪荒大地出现人类之后,饮食这个动物肌体与其生活环境进行基本物质交换的生活现象也就产生了。人类的饮食文明,经历过生食、熟食、烹饪三个阶段,各个国家和民族在这三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则不尽一致。在我国,生食、熟食与烹饪三个阶段的划分,大致是以北京猿人学会用火、以及1万年前发明陶器作为界标的。换句话说,我们祖先从生食到熟食,从火炙石燔到水煮盐拌,走过170万年的艰辛历程,直到学会制造最早的生活用具——陶罐,作为文明标志的烹饪术,始在华夏大地诞生。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170万年前,“人猿相揖别”,我国境内出现最早的人群——元谋猿人。元谋人和60万年前出现的兰田人、50万年前出现的北京人,统称“猿人”。他们群居于洞穴或树上,集体出猎,共同采集,平均分配劳动所获,过着“茹毛饮血”、“活剥生吞”的生活,这便是中国饮食史上的“生食”阶段。大约在50万年前,先民学会人工取火。继北京猿人之后陆续出现的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以及山顶洞人,被考古学家称为“古人”或“新人”。出土文物证实,“古人”或“新人”尽管人处于原始状态,但已学会了用火烧烤食物、化冰取水、烘干洞穴、照明取暖、防卫身体和捕获野兽,进入了中国饮食史上的“熟食”阶段。熟食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从燃料和原料方面,为烹饪技术的诞生准备了物质条件。中国社会进入距今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已有一定的发展,氏族公社最后形成,并出现原始商品交换活动。这一切又为烹饪技术的诞生准备了社会条件。特别是制造出适用的刮削器、雕刻器、石刀与骨椎,发明摩擦生火,学会烧制瓦陶,更为烹饪技术的诞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与装备。再加上盐的发现、制取与交换,梅子、苦瓜、野蜜与香草的采集和利用,进而初步解决了调味品的问题,至此,中国烹饪之道始而齐备,中国饮食史从此揭开“烹饪”这崭新的一页。在学术界,也有把用火熟食化为烹饪诞生的标志,称为中国烹饪的萌芽时期,即火烹时期。烹饪的发明,是中华民族从蒙昧野蛮进入文明的界碑,“新人”向“现代人”进化的阶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的触媒。它对于维系中华民族昌盛、促进生产力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缔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菜肴的发展,可划作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和当代五个时期先秦时期 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此乃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夏商周(约1300年)、春秋战国(约500年)三个各有特色的发展阶段。 (一)新石器时代的烹饪 新石器时代由于没有文字,烹饪演变的概况,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后世史籍的追记进行推断。它的大致轮廓是: 1、食物原料多系渔猎的水鲜和野兽,间有驯化的禽畜、采集的草果的试种的五谷,不很充裕。调味品主要是粗盐,也用梅子、苦果、香草和野蜜,各地食源不同。 2、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砖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还有粗制的钵、碗、盘、盆作为食具,烹调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并重,较为粗放。至于菜品,也相当简陋,最好的美味也不过是传说中的彭祖(彭铿)为尧帝烧制的"雉羹"(野鸡汤)。

中国八大菜系特点介绍

中国八大菜系中英文介绍 China covers a large territory and has many nationalities, hence a variety of Chinese food with different but fantastic and mouthwatering flavor. Since China's local dishes have their own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rally, Chinese food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eight regional cuisines, which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round. Certainly, there are many other local cuisines that are famous, such as Beijing Cuisine and Shanghai Cuisine. Shandong Cuisine Consisting of Jinan cuisine and Jiaodong cuisine, Shandong cuisine, clear, pure and not greasy,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emphasis on aroma, freshness, crispness and tenderness. Shallot and garlic are usually used as seasonings so Shangdong dishes tastes pungent usually. Soups are given much emphasis in Shangdong dishes. Thin soup features clear and fresh while creamy soup looks thick and tastes strong. Jinan cuisine is adept at deep-frying, grilling, frying and stir-frying while Jiaodong division is famous for cooking seafood with fresh and light taste. Shandong is the birthplace of many famous ancient scholars such as Confucious and Mencius. And much of Shandong cuisine's history is as old as Confucious himself, making it the oldest existing major cuisine in China. But don't expect to gain more wisdom from a fortune cookie at a Shandong restaurant in the West since fortune cookies aren't even indigenous to China. Shandong is a large peninsula surrounded by the sea to the East and the Yellow River meandering through the center. As a result, seafood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Shandong cuisine. Shandong's most famous dish is the Sweat and Sour Carp. A truly authentic Sweet and Sour Carp must come from the Yellow River. But with the current amount of pollu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you would be better off if the carp was from elsewhere. Shandong dishes are mainly quick-fried, roasted, stir-fried or deep-fried. The dishes are mainly clear, fresh and fatty, perfect with Shandong's own famous beer, Qingdao Beer Sichuan Cuisine Sichuan Cuisine, known often in the West as Szechuan Cuisin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hinese cuisines in the world. Characterized by its spicy and pungent flavor, Sichuan cuisine, prolific of tastes, emphasizes on the use of chili. Pepper and prickly ash also never fail to accompany, producing typical exciting tastes. Besides, garlic, ginger and fermented soybean are also used in the cooking process. Wild vegetables and animals are usually chosen as ingredients, while frying, frying without oil, pickling and braising are applied as basic cooking techniques. It cannot be said that one who does not experience Sichuan food ever reaches China. If you eat Sichuan cuisine and find it too bland, then you are probably not eating authentic Sichuan cuisine. Chili peppers and prickly ash are used in many dishes, giving it a distinctively spicy taste, called ma in Chinese. It often leaves a slight numb sensation in the mouth. However, most peppers were brought to China from the Americas in the 18th century so you can thank global trade for much of Sichuan cuisine's excellence. Sichuan hot pots are perhaps the most famous hotpots in the world, most notably the Yuan Yang (mandarin duck)Hotpot half spicy and half clear. Guangdong Cuisine Cantonese food originates from Guangdong, the southernmost province in China. The majority of overseas Chinese people are from Guangdong (Canton)so Cantonese is perhaps the most widely available Chinese regional cuisine outside of China.

中国烹饪史讲义

中国烹饪史讲义 我们开得课对于我们的意义就不讲述了,但我们要了解我们开的什么课,学的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我们怎么学。 国烹饪史讲义课程涉及的内容和了解这些内容的意义内容 1. 什么是烹饪,什么是中国烹饪,中国烹饪的历史 这个词在我们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都不理解是什么 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烹饪,他的历史是什么样的,而在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方面,汉语列第一位,接下来是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以及中国烹饪。而在这20大形象符号中中国烹饪和京剧被毛主席寓为最具代表的。 2. 什么是烹调 3. 什么是厨师,厨师这个职业的现状和将来 4. 什么是餐饮业 5. 餐饮业的现状和将来 我们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就会明白,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东西对于我们个人和行业甚至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了。 首先,我们了解下 .么是烹饪, 烹饪指的是膳食的艺术。对食品作加工处理,使食物更可口,更好看,更好闻。一个好的料理,色香味形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足,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另外日语烹饪一义的“料理”一词也常在台湾被使用。

“烹”就是煮的意思,“饪”是指熟的意思,广义地说,烹饪是对食物原料进行热加工,将生的食物原料加工成熟食品;狭义地说烹饪是指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加工治净,加热调味,使之成为色、香、味、形、质、养兼美的安全无害的、利于吸收、益人健康、强人体质的饭食菜品包括调味熟食,也包括调制生食。 意义和作用 意义 原始人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生食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寿命,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通过雷击起火后吃到了熟的食物,组建改善了人类的健康和寿命。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就是文明的转变中的故事,后来随着人类的冶金技术的进步而发展。 烹饪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技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是因为它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如下意义和作用: 1(提供富含营养的膳食,强人体质,满足人类饮食生活中的物质需求。 2(提供比较安全的膳食,保证饮食卫生。 3(提供色、形、味兼美的膳食。 4(创造、发展饮食文化,推进人类文明建设。作用 烹饪主要对食物作处理,例如切、刨、剁等方式让食物变碎而易于食用、腌渍或加入调味料使食物更可口、或加热食物等。加热食品,通常能让食物变软、杀菌,且使食物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5-60?C是许多食物细菌兴旺的温度。鸡、鸭、鱼、肉、奶全部应该避免保存在这个温度范围。冷藏和冰冻不能杀死细菌,只能延缓它们的成长,让食物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 什么是中国烹饪、中国烹饪历史 简单的理解为具有中国文化印记的烹饪,也就是做中国菜的所有文化的综合活动。

中国八大菜系及其特色

《中国八大菜系及其特色》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菜系的定义,菜系的分类,中国菜的特点,中国主要的八大菜系及其代表。 2.通过图片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性记住中国菜系定义、分类及特点,能知道各大菜系的代表。 3.在情感上,通过图片展示,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 4.通过图片展示和一些才要的做法,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菜系的定义,菜系的分类,中国菜的特点,中国主要的八大菜系及其代表。 2.通过图片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性记住中国菜系定义、分类及特点,能知道各大菜系的代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平常最爱吃什么菜。 2.总结分析学生的回答,然后导入正课。 3.揭题。 二、了解中国八大菜系分类 1.ppt出示八大菜系的分类 2.了解八大菜系的知识。

三、中国菜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1.当地的物产和风俗习惯。 2.各地气候差异形成不同口味。 3.各地烹饪方法不同。 4.中国的烹饪技艺历史悠久。 四、介绍八大菜系及其特色 (一)鲁菜 1.结合图片,讲解山东菜的特点,包含的地区以及擅长的烹饪方法。 2. 介绍鲁菜的主要特点。 3.介绍其主要代表菜。 (二)川菜 1.分析川菜的帮派,小河帮、上河帮、下河帮。 2. 介绍川菜的主要特点。 3.介绍其主要代表菜。 (三)苏菜 1.江苏菜的特点以及所包含的主要地区。 2.介绍苏菜的主要特点。 3.江苏菜的主要代表。 (四)粤菜 1.粤菜选料特别以及菜肴特点。 2.介绍粤菜的主要特点。

3.广东菜的代表菜主要有鸡烩蛇、龙虎斗、烤乳猪、太爷鸡、盐焗鸡、白灼虾、白斩鸡、烧鹅等。 (五)闽菜 1.闽菜选料特别以及菜肴特点。 2.介绍闽菜的主要特点。 3. 介绍闽菜的代表菜。 (六)浙菜 1.浙菜选料特别以及菜肴特点。 2.介绍浙菜的主要特点。 3. 介绍浙菜的主要代表菜。 (七)湘菜 1.湘菜选料特别以及菜肴特点。 2.介绍湘菜的主要特点。 3. 介绍湘菜的主要代表菜。 (八)徽菜 1.徽菜选料特别以及菜肴特点。 2.介绍徽菜的主要特点。 3.介绍徽菜的主要代表菜。 五、动手实践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菜系,制作一张宣传卡。

中国烹饪史发展情况

中国烹饪史发展情况 渊源,称得上是古代第一本烹饪百科全书。西晋的l:《安平食单》、南齐的《食珍录》、南梁的:《食方》、北魏《食经》、五代的《清异录》、唐朝丞相段文昌的<食经>五十章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烹饪专著,唐朝韦巨源将宴请皇帝的“烧尾宴竹菜式1418种辑录成《食谱》,流传至今,影响很大。 我国很早就有药食同源的观点,隋唐五代在食疗药膳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唐代百岁名医“药王”孙思邈收集各种食疗方法著成《千金?食治》-卷,他的学生孟诜更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用食物150种、药膳方138种写成《食疗本草:》,这是我国最早、内容最全的食疗专著。特别要指出的是,自唐朝以来,我国烧瓷工艺不断向高水平发展,使烹饪在色香味形俱佳之外,又增添了器皿之美。 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使烹饪饮馔极为繁盛。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形象而生动描绘了东京(开封)欣欣向荣的各色食楼、酒肆、食摊与小贩。来自成都、洛阳的酒,江准的谷米,江南的果品,北方塞外的牛羊和沿海的水产,“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这时我国四大菜系的风味特色基本形成,“川食”、“南烹”、“虏食”等名词都已见于正式典籍,北宋汴梁(开封)和甫宋临安(杭州)大小饮食名店上百家,几家大店食客动辄上千人,都经营不同地方风味的菜肴,还有专营南北不同口味的南食店、北食店。宋代人研究饮食成为时尚,著名的东坡肉是-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还有东坡肘子、东坡墨鲤、东坡酥、东坡豆腐等都出自此时。 宋代除了产生数量和内容均较前朝更广泛丰富的<东京梦华录>饮食诸卷等大批烹饪著作外,还出现了专讲素食的《食谱》,以及《蟹谱》、《笋谱》、《菌谱》、《桔谱》、《荔枝谱》、《糖霜谱》、《酒经》等分类专著。

中国烹饪概论试卷

《中国烹饪概论》综合复习题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烹饪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烹饪与中国烹饪学 一、名词 烹饪、烹调、食品、中国烹饪学、传统烹饪 二、单项选择 1.烹饪一词最早出现于( )。 (1)《周易》(2)《论语》(3)《礼记》(4)《尚书》 2.( )的出现是古老烹饪的开始。 (1)火(2)青铜器(3)鼎(4)铁器 3.烹饪的性质是( )。 (1)手工制作(2)成新(3)烹炒调制(4)食物由生变熟 4.中国烹饪学属于一门( )学科。 (1)自然科学性(2)社会科学性(3)技术科学性(4)综合性 三、多项选择 1.传统手工烹饪的特点有( )。 (1)手工性、地区性(2)传承性、个性化(3)时间性 (4)全面性(5)狭隘性 2.现代烹饪相对于传统烹饪来说,具有的优势有( )。 (1)规模化(2)规范化(3)标准化 (4)智能化(5)现代化 3.烹饪成品以能提供( )为基本要求。 (1)营养(2)蛋白质(3)卫生 (4)美感(5)维生素

四、判断 1.在不久的将来,现代烹饪必将全面替代手工烹饪。 五、简答或论述。 1.为什么说中国烹饪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传统手工烹饪与现代食品工业有什么特点和关系? 第二章中国烹饪文化 一、名词 文化、中国烹饪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烹饪典籍、饮馔语言、饮食成语、饮食谚语、饮食歇后语、医食相通 二、单项选择 1.《饮膳正要》是( )人( )编着的。 (1)宋代、林洪(2)明代、宋诩(3)清代、袁枚(4)元代、忽思慧 2.以下书籍中,( )是唐代一本谈烹饪技艺的刀工专着。 (1)《调鼎集》(2)《醒园录》(3)《山家清供》(4)《砍脍书》 3.世界上第一部论述茶叶的科学专着《茶经》的作者是( )的陆羽。 (1)汉代(2)唐代(3)明代(4)清代 4.中国烹饪文化的精华是( ) (1)烹饪典籍(2)饮食文献(3)饮食思想与哲理(4)食风食俗 5.豆腐的发明者是( ) (1)黄庭坚(2)老子(3)苏轼(4)刘安 6.“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 ) (1)《礼记》(2)《论语》(3)《尚书》(4)《道德经》 7.最早记月饼这一食品名称的着作,是宋代周密的( )。 (1)《清嘉录》(2)《荆楚岁时记》(3)《风土记》(4)《武林旧事》 8.《厨者王小余传》的作者是( )。 (1)李渔(2)张英(3)袁枚(4)徐珂 9.最早进行中西饮食比较研究的书籍是( ) (1)《厨者王小余传》(2)《武林旧事》 (3)《清稗类钞》(4)《建国方略》 10.清代郎廷极编着的( )对中国古代酒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1)《酒名记》(2)《胜饮篇》

烹饪历史文化

中国烹饪发展史 中国烹饪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 先秦时期 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此乃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夏商周(约1300年)、春秋战国(约500年)三个各有特色的发展阶段。 (一)新石器时代的烹饪 新石器时代由于没有文字,烹饪演变的概况,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后世史籍的追记进行推断。它的大致轮廓是: 1、食物原料多系渔猎的水鲜和野兽,间有驯化的禽畜、采集的草果的试种的五谷,不很充裕。调味品主要是粗盐,也用梅子、苦果、香草和野蜜,各地食源不同。 2、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砖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还有粗制的钵、碗、盘、盆作为食具,烹调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并重,较为粗放。至于菜品,也相当简陋,最好的美味也不过是传说中的彭祖(彭铿)为尧帝烧制的"雉羹"(野鸡汤)。 3、此时先民进行烹调,仅仅出自求生需要;关于食饮和健康的关系,他们的认识是朦胧的。但是,从燧人氏教民用火、有巢氏教民筑房、伏羲氏教民驯兽、神农氏教民务农、轩辕氏教民文化等神话传说来看,先民烹饪活动具有文明启迪的性质。 4、在食礼方面,祭祀频繁,常常以饮食取悦于鬼神,求其荫庇。开始有了原始的饮食审美意识,如食器的美化,欢宴时的歌呼跳跃等。这是后世筵宴的前驱,也是他们社交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新石器时代的烹饪好似初出娘胎的婴儿,既虚弱、幼稚,又充满生命活力,为夏商周三代饮食文明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二)夏商周三代的烹饪 夏商周在社会发展史中属于奴隶制社会,也系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初潮"。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 1、烹调原料显著增加,习惯于以"五"命名。如"五谷"(稷、黍、麦、菽、麻籽),"五菜"(葵、藿、头、葱、韭),"五畜"(牛、羊、猪、犬、鸡),"五果"(枣、李、栗、杏、桃),

中国烹饪概论试卷

《中国烹饪概论》 综合复习题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烹饪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烹饪与中国烹饪学 一、名词 烹饪、烹调、食品、中国烹饪学、传统烹饪 二、单项选择 1.烹饪一词最早出现于( )。 (1)《周易》 (2)《论语》 (3)《礼记》 (4)《尚书》 2.( )的出现是古老烹饪的开始。 (1)火 (2)青铜器 (3)鼎 (4)铁器 3.烹饪的性质是( )。 (1)手工制作 (2)成新 (3)烹炒调制 (4)食物由生变熟 4.中国烹饪学属于一门( )学科。 (1)自然科学性 (2)社会科学性 (3)技术科学性 (4)综合性 三、多项选择 1.传统手工烹饪的特点有( )。 (1)手工性、地区性 (2)传承性、个性化 (3)时间性 (4)全面性 (5)狭隘性 2.现代烹饪相对于传统烹饪来说,具有的优势有( )。 (1)规模化 (2)规范化 (3)标准化 (4)智能化 (5)现代化 3.烹饪成品以能提供( )为基本要求。

(1)营养 (2)蛋白质 (3)卫生 (4)美感 (5)维生素 四、判断 1.在不久的将来,现代烹饪必将全面替代手工烹饪。 五、简答或论述。 1.为什么说中国烹饪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传统手工烹饪与现代食品工业有什么特点和关系? 第二章中国烹饪文化 一、名词 文化、中国烹饪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烹饪典籍、饮馔语言、饮食成语、饮食谚语、饮食歇后语、医食相通 二、单项选择 1.《饮膳正要》是( )人( )编著的。 (1)宋代、林洪 (2)明代、宋诩 (3)清代、袁枚 (4)元代、忽思慧 2.以下书籍中,( )是唐代一本谈烹饪技艺的刀工专著。 (1)《调鼎集》 (2)《醒园录》 (3)《山家清供》 (4)《砍脍书》 3.世界上第一部论述茶叶的科学专著《茶经》的作者是 ( )的陆羽。 (1)汉代 (2)唐代 (3)明代 (4)清代 4.中国烹饪文化的精华是( ) (1)烹饪典籍 (2)饮食文献 (3)饮食思想与哲理 (4)食风食俗 5.豆腐的发明者是( ) (1)黄庭坚 (2)老子 (3)苏轼 (4)刘安 6.“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 ) (1)《礼记》 (2)《论语》 (3)《尚书》 (4)《道德经》 7.最早记月饼这一食品名称的著作,是宋代周密的( )。 (1)《清嘉录》 (2)《荆楚岁时记》 (3)《风土记》 (4)《武林旧事》 8.《厨者王小余传》的作者是( )。 (1)李渔 (2)张英 (3)袁枚 (4)徐珂 9.最早进行中西饮食比较研究的书籍是( ) (1)《厨者王小余传》 (2)《武林旧事》

中国烹饪发展史

中国烹饪发展史 中国烹饪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先秦时期是指秦朝之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园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 先秦时期: 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此乃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夏商周(约1300年)、春秋战国(约500年)三个各有特色的发展阶段。 ①新石器时代的烹饪 新石器时代由于没有文字,烹饪演变的概况,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后世史籍的追记进行推断。 ②夏商周三代的烹饪 夏商周在社会发展史中属于奴隶制社会,也系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初潮"。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春秋战国的烹饪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动荡时期。连年征战,群雄并立。战争造成人口频繁迁徒,刺激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此时烹饪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为后世所瞩目。 汉魏六朝时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上止于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共810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镇都有较大的发展,民族之间的沟通与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里,烹饪文化不断出现新的特色。这一时期的后半段,战争频繁,诸候割据,改朝换代快,统治阶级醉生梦死,奢侈腐化,在饮食中寻求新奇的刺激。由此,烹饪就在这种社会大变革中演化,博采各地区各民族饮馔的精华,蓄势待变,焕发出新的生机。 隋唐宋元时期: 中国烹饪发展的第三阶段是隋唐五代宋金元,它起自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止于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共779年。这一时期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先后经历过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等20多个朝代,统一局面长,分裂时间短,政局较稳定,经济发展快,

中国菜系简述

成绩 江西财经大学 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论中国菜系 课程编码 16A72 选课班 B02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任课老师李向明 学号 0103694 姓名周秋庆 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考试时间

江西财经大学2012~2013第一学期课程论文考试评分表 课程名称及代码:中国旅游地理16A72 提交时间:2012,12,23 学生姓名周秋庆学号0103694 成绩学院旅城学院任课教师李向明 题目论中国菜系 项目评分点评分理由得分 选题(0~10分)价值难度 论点(15分)确定性新颖性 论据(30分)阅读范围调研观察资料运用分析推理 结论(15分)合理性说服力 写作(30~40分)结构表达规范 注:教师提供选题者,选题项不予评分 任课教师:

摘要 早在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中,便已记载“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可以见得饮食之重要。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的各大菜系,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 关键词 菜系划分流派特点对比分析 1、中国菜系的阐释 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 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中国的烹饪技艺历史悠久,经历代名厨传承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在中国影响较大的有四大菜系,代表了各地色、香、味、形俱佳的传统特色烹饪技艺,指:鲁菜(山东)、川菜(四川)、粤菜(广东、广西东部)、淮扬菜(江苏)。之外,还有八大菜系之说,指: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若再加上京菜和鄂菜(湖北),即为十大菜系。 2、菜系形成历史背景及菜系划分 2.1历史背景 (1)中国封建后期农业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 (2)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菜系形成的温床 (3)气候、生态环境和风俗习惯, 赋与各地区烹调和食俗特具的风韵 (4)地区交流、民族交流、中外交流给地方风味增添异采 (5)各大菜系的人文背景和涵盖地域。 2.2菜系划分 2.21从地域角度 (1)按省按划分四大菜系 第一种:山东菜、四川菜、江浙菜、广东菜; 第二种:山东菜、四川菜、淮扬菜、广东菜。 (2)按省划分八大菜系 1、鲁菜:即山东菜系,由齐鲁、胶辽、孔府三种风味组成。 2、粤菜:即广东菜菜,由广府、客家、潮汕三种风味组成。 3、苏菜:即江苏菜系。由徐海、淮扬、南京和苏南四种风味组成。 4、川菜:即四川菜系。以成都菜为代表。四川菜系各地风味比较统一。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和湖北地区。 5、闽菜:闽菜是以闽东、闽南、闽西、闽北、闽中、莆仙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

中国菜系英文介绍

川菜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川菜》,介绍了川菜主要知识。 隐藏 四川菜谱 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荤菜辣子鸡丁鱼香肉丝水煮牛肉火爆腰花灯影牛肉樟茶鸭子粉蒸排骨合川肉片回锅肉 姜汁热味鸡棒棒鸡 板栗红烧肉麻油鸡 太白鸭子东坡蒸猪头 素菜麻婆豆腐鱼香茄子家常豆腐白汁菜心开水白菜麻酱凤尾石斛花生米醋溜黄瓜 凉菜夫妻肺片川辣黄瓜椒麻鸡椒油扁豆 汤 虾仁冬瓜汤 箩粉鱼头豆腐汤 海鲜剁椒胖鱼头碧绿虾仁

基本资料 干蒸黄鱼 白汁鱼肚 干烧鱼翅 酸菜鱼 东坡墨鱼 东坡鳊鱼 火锅 毛肚火锅 主食 担担面 八宝粥 赖汤圆 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川菜是对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和重庆等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的统称, 川菜最大的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以成都、重庆、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著称。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川菜作为我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 口味清鲜醇浓并重, 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调味方法 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烹调方法 擅长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尤为小煎、小炒、干煸和干烧有其独道之处。从高级筵席“三蒸九扣”到大众便餐、民间小吃、家常风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颖,做工精细。川菜烹调讲究品种丰富、味多味美的川菜,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是与其讲究烹饪技术、制作工艺精细、操作要求严格分不开的。川菜烹调有四个特点:一是选料认真、二是刀工精细、三是合理搭配、四是精心烹调。在“炒”的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它的很多菜式都采用“小炒”的方法,特点是时间短,火候急,汁水少,口味鲜嫩,合乎营养卫生要求。菜肴烹饪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着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能力。

中国现代的烹饪

中国现代的烹饪 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天,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等,在北京饭店的大宴会厅,举行了盛大的国庆晚宴边叫天国第一宴,以庆祝国庆大典的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中国之饪也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从六十年代起,中国之饪改变了几千年以师代徒的个人传艺方式,出现了专门的学校教育,将中国烹饪教育的入了正规学校教育,将中国之饪教育的入了正规学校教育的轨道。随着烹饪教育的发展,中国烹饪由专门技术传授向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的方向发展。1949年10月食品工业部正式成立,后并入轻工业部,总理和规划全国食品工业生产和发展等事务。使制糖、酿酒、饼干、冷饮、乳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新产品、新品种不增加。1956年私营食品工商业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饮食展览会,菜点烹饪技艺展览会等,对恢复和发展传统的饮食文化和食品特色起了很好的宣传教育和推动发展的作用。同年5月食品工业出版社成立,后并入轻工业出版社。对《周易》《尚书》《诗经》等数十种经典古籍进行选注。对《吕氏春秋? 本味篇》《千金食治》《随园食单》等近百种烹饪古籍进行了整理译注。对青年厨师进行传统文化传统烹饪教育极为有益,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大放异彩。除了国家级的烹饪刊物外,各省、市的烹饪刊物,象雨后春笋竞相出版。有关菜谱、烹饪书籍、论文及烹饪教材上千部展现在读者面前,烹饪专业的职业教育,从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专到专科、本科的院校应运而生。扬州大学还计划招收烹饪专业的研究生,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还建立了自己的烹饪研究所,将中国烹饪提高到科学研究的新阶段。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经中国烹饪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技术的改进,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新技术、新工具、新原料、新调味品的不断增加,促使中国烹饪向着简捷、实用、重口味,重花色、重营养、讲卫生的方向发展。中央电视台及各烹饪团体经常举办烹饪大赛,促进烹饪的大发展。各风味流派在传统烹饪的基础上,合理烹调、科学调配科学加工,注重口味,最大限度地保护营养素、使菜肴,面点等食品既有良好的色、香、味、形,良好的质地,又符合营养卫生要求,利于消化和人体吸收。烹调工作者采用合理洗涤,科学切配,沸水焯料,上浆挂糊,

中国菜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

中国菜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 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菜。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流。 孙文曾说:“悦目之画,悦子耳之音,皆为美术,而悦口之味,何独不然?是烹调者,亦美术之一道也。是烹调之术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技术不妙也。”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历史时期的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方面,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 夏、商、周的传统饮食文化 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殷商时期,人们对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先民们通过碾盘、碾棒、杵臼等对谷物进行粗加工,难以提供大量去壳净米来满足饭食需要只能连壳一起粒食,只有少数贵族才有权享受去壳谷物。 到了周代,石岂即石墨的出现,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飞跃。谷物的初加工,由以碾舂为主变为以磨为主,随着石磨的普及,周人的饮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周代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当时盛行的青铜饮食器具——鼎便是衡量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物: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 夏商时期的烹饪方法非常少,到了周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烹饪方法已非常多样,主要有煮、蒸、烤、灸、炸、炒等。其中,炸、炒是周代青铜文化进入鼎盛时期后所出现的崭新烹饪方法。出土的周代炊器,多属蒸煮之器,这时的烹饪方法以蒸煮食物为多见。 当时用于煮食物的炊具主要的是釜、鼎、鬲等。据文献所载,釜与鼎这两种煮器似乎有所分工,釜主要用于煮谷物或蔬菜,鼎则用于煮肉,因为鼎在周代,已不再单纯是一种炊器了,而已成为一种礼器,是各级贵族的专用,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广大平民则不能使用铜鼎。作为炊器时,贵族们也主要用铜鼎来盛放肉类和其它珍贵食品。鬲,一般用来煮粥,它产生于殷代,成发达于周中期,衰落于周末,绝迹于汉代。贵族盛馔用鼎,常饪则用鬲。 蒸是利用蒸气烹饪的一种先进方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气烹饪的国家。周代的蒸顺有甑和 。由于蒸具将食与水分开,纵令水沸,也不致触及食物,使食物的营养价值全部 保持于食物内,不易遭受破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食物的品种不断增多,各种炊具的相继发明,更新和更先进的烹饪方法的涌现也顺理成章,如炒、炸、炖、煨、烩、熬以及腊、醢、菹脯等腌制菜肴之法,都为中国烹饪技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在正式的场合里,因周代贵族将饮食归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颇受重视,并为此多有明文定制。如《礼仪?内则》将饮食分为饭、膳、羞、饮四部分;《周礼?天官》所记“膳夫”的职责为“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吕。”这四部分,简而言之,就是饭(主食)、菜(副食)和汤饮。标志着中国传统烹饪方法的初步定型。 春秋、战国、秦朝时期的饮食文化

中国餐饮业现状分析

中国餐饮业现状分析 餐饮业不同于商业,又不同于工业,也不同于纯服务业,在现代社会里它属于第三产业,具有生产加工,饮食品零售和劳动服务的综合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各种风味特色,各种经营形式,各种组织结构的餐饮企业星罗棋布,但“竞争激烈,生意难作”也成了餐饮业的“流行病”。更新经营方式,拓展大众市场,建全餐饮业的“软硬”件设施,发展餐饮信息渠道是我国餐饮业应探索的主旋律。所以,科学化,集锦化,社会化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 一.科学化是21世纪餐饮业的主流。 掌握高新技术人才和具备管理和营销理念的人才将促进和推动21世纪的餐饮企业。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形成标准化生产,全天性服务,科学性管理,多元化销售,以及发展餐饮信息网的“现代餐饮”。 1.比较多的学者倾向把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应用高新技术以及发展信息网络可以帮助餐饮业在促销过程中取得巨大突破,与国际餐饮接轨。目前,越来越多的工薪族们购买个人计算机,数字电视、数字蜂窝电话和其他通讯设备以适应信息化潮流,发展餐饮网了解餐饮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市场信息,企业状况,政策法规,饮食文化知识,技术设备,原料供需情况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内容是行业发展必然的需要。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需求的五大层次,未来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满足,注重自我,刺激性消费愈显必要。形成以电脑网络及计算机控制程序为生产和销售的科学化餐厅,运用电脑点菜,电视点炒,建立国际网址,进行全方位服务,缩短上菜时间,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增强厨房的透明度。对于外卖业务的企业,跨国连锁上网尤为重要,如“全聚德”烤鸭店,上海“绿波廊”

已经领先一步,又如天津的“集贤”大酒店推出了“厨房实况监视”的绝招,颇具成效。 2.餐饮产品的科学化,是中国餐饮界拓展的又一方向。科学化的食品主要包括:第一是健美食品,主要是指能预防肥胖以及胆固醇升高,保持人体生态平衡的食品;二是“绿色食品”,即安全,无害,受污染少,绝对新鲜的食品;三是营养食品,即能补充人体所缺乏的各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体力和开发智力的产品。“健康”不仅仅是一种流行,它是科技文明时代的产物,是21世纪人类必然面临的时代要求。但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局限,人们所消费的食品中远远不及日本和美国,80%的大学开设了营养学,而日本已有三万名营养师了,在差距中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首先,推销健康食品,采用“合理改变菜单”或“增加健康食谱”的策略,设计出各具特色的营养餐;其次,引进健康信息,搭配“互补”原料,借鉴西方理论,进口“科学”产品;再次,引进先进机械,以机械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制作,制作标准化产品,尽量减少食品污染。 二.不断优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在计划经济时期餐饮业曾一度出现经营官商化,管理混乱等问题,而21世纪的消费群层决不单单以简单化的服务,单一的品种可以满足,培养管理和营销人才是从封闭式的单纯销售管理型向开放式的经营管理型转变的关键,树立生产销售流水线的品牌意识,加强人才效率的竞争无疑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者管理水平是搞活餐饮的根本出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管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需要,具有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是企业内部必然的组织和指挥。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包括通讯设备,

中国菜系介绍

中国四大菜系和饮食文化 中国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国土、与世界各国和海外文化的广泛接触,孕育了中餐烹饪的独特艺术。几千年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菜系不断推陈出新,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的青睐,成了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既然中餐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种地方菜系呢?据有关人士统计,中国有鲁菜、川菜、粤菜和扬州菜等四大地方菜系。福建—台湾菜通常被列为第五种地方菜系。这里必须指出,这种区域划分并无严格的地理界线。例如,北京菜虽属鲁菜,却也融入了一些川菜的特色,同时受到蒙古菜的影响。又如,扬州菜系的范围,覆盖了人口居住密集的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汇集了无锡、苏州、上海和杭州等菜式。而全国各地的地方风味小吃以及少数民族风味餐,则数以千计,甚至难以数计。 由于地方菜系之间存在着频频交覆现象,以及相互借鉴的情况,人们因而认为,区分地方菜系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按菜的知名度,而不只是按菜的烹调风格或口味进行辨别。中国四大菜系大致可按以下这些特点区分: 鲁菜通常较咸,汁色普遍较浅。鲁菜注重选料,精于刀功,善于炊技。作为我国北方菜系的代表,鲁菜烹饪技术广泛用于明清两代的宫廷菜。 川菜选料范围大,调味及炊技变化多样。据统计,川菜的品种在五千以上。川菜最大的特点是口味重,以麻辣著称。 最难归类的粤菜强调清炒浅煮,选料似乎不受限制。粤菜源于明清,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吸收借鉴了中国北方烹调和西餐烹调的精华,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传统特色。 扬州菜以江苏境内的扬州、南京、苏州等地的地方菜式为基础。扬州菜注重选料的原汁原味,在菜的装饰上讲究形态的艺术性和颜色的鲜艳性,扬州菜实际上揉合了南北菜系之精华。 也有人以八个字来归纳这四大菜系的口味特点,即“南淡北咸,东甜西辣”。 评价中餐烹调的优劣可根据中餐的三大要素,即“色、香、味”。“色”作为“色、香、味”三要素中的首要标准,充分体现在宴会菜肴的装盘、摆放和图案上。最能显示色彩的是首先上桌的那道煞费苦心而精心制作的冷盘。“香”不仅是指鼻子对事物的直接感受,它还包括所选材料的新鲜程度以及佐料的合理调配。“味”则体现了恰到好处的调味艺术,当然它也包括食物的质地,以及切菜的刀功。色香味这三大要素的高品质,只有通过选料、调料、适时烹调、把握火候、装盘上桌这些微妙步骤的细心协调,才能取得。 八人一桌的标准晚餐含四道冷盘、四道热炒,外加汤和米饭。外国宾客见之,常常惊叹不已,将其视为一次丰盛的晚宴。但在中国人眼里,以这种规格的晚餐招待宾客,只是一种起码的标准。准备10道分量适中的菜肴并不为过,及时献上16道菜,已不足为奇。在中国,一桌标准宴席包括四至八个事先制作好的冷盘,八道现做的热炒、两道观赏性大菜(如全鱼、乳猪、全鸡等),此外还有汤、米饭和点心。晚宴结束前还有一道水果。来华访问的海外宾客应记住,赴宴不可贪吃,每道菜“浅尝辄止”。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宴席犹如西方国家的冷餐招待会。 但是,中国的普通家餐却完全不同于宴席。一个成年人平时在家就餐时,通常只吃两小碗米饭,或一大碗面条,或几只馒头,外加几个荤素炒菜,而非以菜为主,以米饭和面食为辅。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从一餐饭中所摄取的热量有65%来自谷粮。 作为一种世代相袭的传统,中国人就餐时围桌而坐,人人手里都有一碗主食,炒菜放在桌子中央,大家一起食用。这一古老的风俗习惯反映了食物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占据餐桌中心位置的是炒菜而不是鲜花,晚餐的主要话题常常是食物。菜肴的各种色彩和材料搭配,给人以美的享受。共食一碗菜的习俗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当然,在一些卫生意识比较强的地方,人们在共食放在餐桌中央的菜肴时,必须使用“公筷”或“公用”汤匙,以防疾病传染。 以上所介绍的情况对外国客人来说,虽不应是一种离奇的“天方夜谭”,却也说明中国人在饮食方面所持有的价值观与西方人有很大的不同。不过,中国人民与世界各族人民都有一个相同的基本观念,那就是亲朋好友相聚,美酒佳肴相敬,实在是人生之最大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