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的发展与历史

弓箭的发展与历史
弓箭的发展与历史

弓箭的发展与历史(献给国内传统弓的艺人和朋友们)

弓箭,这种古老的武器,它看似简单,却有着繁杂的工艺。不论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在热兵器时代,包括在现代。弓箭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在军事领域,体育领域,弓箭仍在广泛的运用,如果大家问弓箭是如何产生的,那么历史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的祖先使用弓箭的年代应该追溯到三万年以前了。

远古之际,先民们为了自身的生存,要依靠智慧和力量去跟大自然搏斗、跟凶禽猛兽搏斗。在漫长曲折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许多取胜的方法和器具,棍棒、石块只是天然形态之物,出击的距离范围有限;而弓箭则系人类以石、骨和木质造成的复合工具,是一种得以进行远距离射击的最有实效的武器。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道:“弓矢对于蒙昧时期,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期和枪炮对于文明时期那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1963年在山西朔县峙峪村发掘出的一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打制石镞,是用很薄的长燧石片制成的,有很锋利的尖端。器身两侧的边缘也不十分锋利。这种石镞明显地符合箭头的三要素:锋利、尖头适度、器型周正。这三点可以说明它是箭头。在与尖头相对的另一端(底部)左右两侧有点凹进去,成为一个小把,这显然是用来安装箭杆的。从这两点可以推知峙峪人已经使用石制的弓箭。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这枚长约2.8厘米的薄片燧石箭镞的产生年代距今约有28000年以上,而后羿射日的传说尽管只是一则神话,但也说明了弓箭在上古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弓箭的使用,在人类技术史上以至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属一次真正的“革命”。自从有了弓箭,人类的活动天地就更为广阔,人类便开始走出山洞巢穴,离开大树、森林,来到平坦广阔的平原草地

安家。人类有了弓箭,不但能够得到更多的猎物,为自身的生存繁衍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也大大加强了自身的安全防御能力。古代文献《易*系辞》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就是木制之弓;矢,就是箭的古称。虽然在考古发掘中,难以见到石器时代的弓和箭杆(弓和箭杆都是采用竹、木、藤之类的易腐物质难以保存至今),但出土的石器时代的箭镞却十分丰富,有石、骨、蚌壳、陶质等不同材料且大都经过磨制,形状多样。在中国与蒙古国交界一带,在新疆、宁夏、黑龙江、吉林等北方省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都散布着细石器文化遗址,常有大量的石镞遗存地表之上。而在新石器晚期,有些箭镞被磨制得形体规整对称,十分光滑,已与尔后的金属箭头很是近似了。箭镞的大量出土,表明弓箭的普遍应用。随着阶级的逐渐产生、国家的逐渐形成、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弓箭的用途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原本射向禽兽的矢镞,开始转向人类自己,成为人类自相残杀的用武之器。在山西、云南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者都曾发现了被箭射中的人类骨骸;而在江苏邳县的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一具成年男子的股骨则被一枚骨镞深射进去达2.7厘米,至今那枚折断的骨制箭镞残段仍然嵌留在距今约5600年前的遗骨上。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惟当时的弓矢,都以竹木制成,虽能及远,终未能完善,此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改造,于是弓矢逐渐成为战争利器。考工记云: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按年代考证,当以挥为创造者,而般倕大概亦古之弓人也。在当时弓箭的作用,倍于其他兵器,非但可以及远,精研而熟娴者,穿杨贯虱,百步射人,比起现代的火器,也不逊色。《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故十八般武艺,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终,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进入青铜时代以后,弓的形制经过改革更加完善。在商代已出现了用两层以上材料粘成的

合体弓,比原始的单体弓更为强劲,大大延伸了箭的射程。商周时期的车战中,弓箭是双方主将执掌的主要兵器,在号称“周代兵器宝库”的曾侯乙墓中存有大大小小的4500余件周代武器,其中就有木、竹制作的长弓、短弓、单弓、双弓等,同时还有一些箭杆为竹质长约70

厘米的箭,其青铜箭镞则有扁体双翼形、三棱形、四棱形等多种形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更高级一些的复合弓开始面世。(复合弓是指其弓臂由两种以上不同弹性的材料复合而成的,通常是牛角和木材,两者间用动物胶黏合一个“C”形,然后将其反拉上弦,因此在两肩处形成特有的突起。由于复合材料韧性比较适中,通常只需要比较短的弓臂就能提供足够的张力。)持弓者的力气至关重要,一般上等弓的拉力在120斤左右,力气特别大的勇将则能拉开300斤的强弓,因为弓的挽力决定了箭的射程、穿透力和命中精确度。弓箭作为能够远距离射杀敌人的武器,被列为兵器之首,其应用自是相当普遍。当时的贵族、将门之子被从小教习射箭;作为一门技艺,“射”成了公卿大夫必须通晓的“六艺”之一,不仅在国君会盟、宴会上被视为一种很上档次的礼仪,早时的贵族,如果家中生下男孩,都要向天地四方射出六箭,以示男子所要征服的世界,足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礼记*射义》)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家门上有时挂起一张弓或一枝箭就是这种古老民俗的遗续。到春秋时代弓箭制作已经相当讲究,选材,制作工序和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有的好弓需要3年的时间。这个时候的弓都是复合弓,通常核心是岑木等韧性较好的木材,外面包上硬度较好的木头,最外面包上牛筋,大大加强了弓身所能储存的势能,使人的生理结构容许的拉程内,能将更多的力量转化成势能射出更远的弓箭。这种弓箭工艺要求极高,工序复杂,有效射程为60-80米。精良的弓箭在近距离可以射穿一只野牛!持弓者的力气至关重要,一般上等弓的拉力在120斤左右,力气特别大的勇将则能拉开300斤的强弓,因为弓的挽力决定了箭的射程、穿透力和命中精确度。东周时期复合技术大大

增加了弓身可储存的势能,使人在生理结构容许的拉程内,能将更多力量转化给弓身,射出更快更远之箭。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始于商代的扳指的功劳。扳指这项不起眼的发明,却令拉动强弓硬弩得以可行,避免因疼痛降低射速,甚至割伤手指。扳指对射手的意义如此重大,以至骑射起家的清朝王公贵族们,竟最终使其异化成为一种首饰。汉代是弓箭大发展的时代,汉刘熙《释名〃释兵》: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梢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抚,抚也,人所抚持也。箫抚之闲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汉代有虎贲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强弓。弓身多半镶有铜饰或玉饰。而且汉代时关于弓箭的射击技巧和理论也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汉书〃艺文志〃兵书略》:《逢门射法》二篇、《阴通成射法》十一篇、《李将军射法》三篇、《魏氏射法》六篇、《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护军射师王贺射书》五篇、《蒲苴子弋法》四篇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及弓就不能不提箭,我们不能不说弓弩是力量的来源,箭则是力量的载体,载体的性能对力量的发挥有相当影响。设计成熟的箭,通常分为箭头、箭杆和箭羽叁部分,箭头是战斗部,箭杆是平衡部,箭羽则是调节部。我们先来说箭镞,最初的箭镞是由兽骨、石头或蚌壳等制成(以骨制为主),殷商时期出现了铜镞,但由于成本较高,石镞和骨镞仍在使用。(西安张家坡的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铜镞62枚,而骨镞和兽角镞达310枚。)直至春秋战国时期,仍有部分骨镞用于习射,但已经不再出现在战场上了!箭镞的种类要远多于弓弩的种类,《周礼》中就记载了多种箭镞。商代的铜箭镞的设计已颇为阴毒,带有凸脊、叁角形扁翼,当箭头刺入身体后,两翼的倒刺会牢牢钩住合拢的伤口难以拔出,血槽(最多达到6条!)会将敌人的血液不停放出,使杀伤力大大增强。秦代箭头则提高了致人中毒的铅含量,可称毒箭!(秦簇

的含铅量高达7.71%)同时与某些秦剑一样,飞越时代的表面氧化铬技术也使某些箭头历久常锋。但铜材较难得,秦代已经尝试用铁制作箭头铤部,而随着西汉炼钢业的发达,全铁制的箭头也问世了。早期铁箭头采用铸造,显然是舍不得铜箭头样式的阴毒,不过随即就发觉其锋利尚不及后者,于是只得改用锻制。锻制的缺点是浇铸而成的复杂造型必须舍弃,改为如铁剑的四棱剑身那般易于打造,但优点更为显著,锻制将使其比前辈坚韧得多。铜箭镞退出舞台,其开始与结束都在东汉。关于箭镞的种类,《唐六典*武库令》中记载了利于射穿皮甲的透甲锥箭,宜于射马的狼舌箭,人马兼射的柳叶箭,携带引火物的火箭等等。为了提高箭的杀伤力,古人还采取将箭镞煨以砒霜、涂以毒汁的办法。我们都很熟悉的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就是毒箭应用的一个实证。有些箭具有特殊用途,如镞细如丝专射网子甲的穿耳箭,专射敌船蓬索的月牙箭,镞后有发声哨用于指示方向的鸣镝(即响箭),尾部有绳,射出后可以拉回的曳射等。另外提一句,古人为避免水战时所射火箭穿透力过强,射穿帆蓬无法引火,专门在引火药后绑上个小木头十字,这样火箭就可以钉在风帆上燃烧了,我们先辈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由于锻制铁箭镞树立了宋代以前铁箭镞的基本特征—扁平四棱形,这是利于锻制的样式。从魏晋到隋唐,铁箭的分类就很简单,发展路线也就是使箭头更硬更长,足以穿透日益精良的铁甲,撕裂敌人的肌肉和骨骼。到南宋时的《翠微北争录》中,所规定的箭镞种类只有5种了,有利于大规模的标准生产。至于箭杆和箭羽的制造古代时期的变化不大。轻而韧的竹、木始终是箭杆的首选材料。而使飞行和下落遵循正确角度,从而飞得更远,攻击更加有效的箭羽,则以雕、雉、鹇翎为上品,雁鹅翎为差,在东周时期就能根据箭杆的浮水状态,决定其安装长度了。上面提到的《翠微北争录》中,已经分别详细规定了弓和弩的箭镞,箭翎,箭杆的形制、粘翎的材料工艺、箭镞与箭杆的重量比例,质量检验方法,工匠的追查制度等等,使箭

的生产制造完全规范化了。至此,弓箭就已经成为了非常完善的战争利器!古代战争常以军阵对垒的形式展开,弓箭在军队中的作用和地位相当重要,唐代《太白阴经*器械》中记载:唐一军编制12500人时,装备“弓一万二千五百张,弦三万七千五百条,箭三十七万五千支。”弓箭手们于战阵前一字排开,控弓发箭,千弓同张,万箭齐发。霎时之间,矢如雨注,箭若飞蝗,一场残酷的锋镝噬血就此生成。对铁箭镞种类的细化始于宋代,这真是个颇为有趣的时代,军政软弱的同时,军事技术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以他那令人值得钦佩的耐性对每种武器都精雕细琢,而箭的样式也因之精细化,像铁脊箭、锥箭等,造型都已脱离扁平四棱形的单调,变得更加专业。到南宋时更拉开了火器时代的帷幕,对辽,西夏,金、元的连绵战争使火器迅速走向成熟,成为主宰战场的力量。不过在当时火器的射速和命中率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况下,箭之序列的壮大一直持续到明代,并继续创立出更多令人目眩的种类和造型。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士兵主要武器就是弓箭,原因很简单,这也是他们的主要狩猎工具。在马背上长大的战士,只吃牛羊,不吃米麦,驱羊随军,不愁后勤,一人数骑,不愁劳累,因此进军神速,刹那间并吞八方。由于这些游牧民族只能装备皮甲(这反而使得他们的机动性得以保持)而且他们作战不讲究战法,进攻队型不严密,所以并不适合象西方骑士那样排成方阵去冲击。只有弓箭才能发挥攻击的威力和灵活性,使不必接触敌人就可以给予敌人杀伤。他们的箭术是可怕的。史载,汉时一支汉军的巡逻队遭遇匈奴的射雕者,一仗下来,几十人的队伍就只有跑回去报信的一个伤兵,3个射雕者不折一人,最后还是飞将军李广亲自出马来把他们射伤捕获。不过游牧民族的弓论其质量并不比农业民族的要好。匈奴人早期的箭头是骨制的。而人在马上,无法借助腰俯力量,所以也不能使用很强的弓。辽军和金军骑兵,所开之弓箭不过6-8斗。即使这样也够了。野战时游牧民族往往聚集军马,集弓箭骑兵猛冲一侧,导致对方因为一

角崩溃而全线崩溃。在与中原军队的战例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弓是以轻便、快速为特点的,在清中期前始终占据着骑兵远射兵器序列的主力地位,而当火器的发展淘汰了强弩时,弓也仍能扬己所长与火器平分秋色了400年。至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战争中已基本上不用弓箭。弓箭虽是战争杀伐之物,但在中国古代生活中也被扩衍使用:箭既能携带书信远距离射寄,也能够被用以游艺比赛、因事设判。射箭也就成为古代一种竞技和娱乐色彩浓厚的活动,帝王将相们常以射箭比赛来赏赐属下,嬉戏游乐。唐时宫中连宫女也要学习射艺,并有射鸭,射粉团等多种游戏。而在宫廷中沿习了很久的雅戏“投壶”——将箭枝徒手掷向壶口,就是春秋“射”礼之变。

当冷兵器时代在一百多年前结束时,弓箭矢镞也从历史舞台上黯然消逝。现在在我国传统弓制作方面面临着失传。1906年杨瑞林老师傅花四十块大洋盘下了聚元号弓箭铺,聚元号弓箭铺已从乾隆年间到宣统年间已经四易其手了,全国解放后聚元号等四家弓箭铺参加了公私合营,60年代后弓箭被评为四旧作为危险品弓箭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1998年北京聚元号第九代老艺人杨文通老先生恢复了我们满族传统牛角复合弓的制作,将工艺传给了第十代传人杨福喜先生,2006年聚元号弓箭已经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第十一代传人杨燚已经开始向父亲学习制作传统牛角复合弓,在安徽阜阳的张利先生历经十年时间完成了对现代传统弓的研究和制作,在国内传统弓的制作方面,他们已经成为了引路人,现在国内已经有很多朋友向他们几位前辈学习,制作,练习传统弓。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工艺继续传承我们的子孙后代。现在弓箭已经成为与中国文化不可分开的一部分。

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实用资料《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案

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案 教学思路: 本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十一册十九课,本课是“家乡”系列课,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它既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三节课的升华。前三课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三个点出发,对同学们家乡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而本课则把视点放在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上,寻找家乡发展变化的足迹。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心在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探究未来建筑的设计理念,将爱家乡与重庆建设结合起来。第二课时则注重学生对重庆城市雕塑的关注,所以课题为《城市名片》,领略曾经的辉煌,关注现在的发展,他不仅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表现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绘小报、绘画、文字、摄影、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从学习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了解重庆的地理、历史、文化,了解重庆的发展,将重庆文化带入城市雕塑中。 ②情感目标:让“红岩精神”成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将爱祖国、爱家乡与重庆建设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振兴家乡的情感。 ③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从而认识当代重庆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体会城市雕塑中融入的重庆文化。 ②难点: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城市与雕塑有什么联系? 生:略, 师:请你将下面的雕塑作品与城市或国家联系起来? 多媒体放出《自由女神像》、《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狮子》、《五羊》、《狮身人面像》。 生:略 师:真是不简单,聪明的人们竟然利用一座小小的雕塑让世界人民记住他们的国家,记住这座城市,比任何解说词更有用。一个城市的雕塑作品很多,可要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雕塑,它应该拥有什么?这个问题讲起来很复杂,请你先回答是什么让你将《哥本哈根的美

关于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调查实践报告

关于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调查实践报告 年级:15级系部: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贸易与经济 班级:国贸7班姓名:卓依文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第一,了解家乡;第二,丰富假期生活;第三,锻炼自己 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实践经历及收获;第四,学习新的知识增长见识。 二、实践内容:在本学期寒假中,我进行了一次以“寻找家乡文化”为主 题的社会实践,着重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是我进行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有很多不足,但对我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走访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又找遍了市里大小的图书店,搜集到了我自己认为较为真实的资料。这不仅仅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收益非浅。这次活动之中,虽然我竭尽全力的搜集我所能找的的资料,但是对于这次的活动也仅仅是让我基本满意,还需要更深入的进行下一次的实践。 1、汕尾概况:汕尾,别称红城,广东省辖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与海峡经济圈中间,与香港一水之隔,南临红海湾和碣石湾,西濒惠州市,南隔惠州市与香港相连,北部与梅州、河源接壤,东部与揭阳接壤汕尾是中国首个苏维埃红色政权诞生地,是广东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城市,中国首个特别合作区诞生地,同时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东方夏威夷、东方莫斯科等美誉。 汕尾市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口岸之一,造船、轻工业和手工业发达,鱼钩畅销国外。市城区三面临海,依港而立,,具有亚热带海滨独特风光,有“广东沿海旅游黄金海岸”之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13块革命根据地。 2、汕尾历史沿革: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汕尾市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南海郡下设四个县:龙川县、傅罗县、番禺县、四会县,龙川县东境又设揭阳戍(在今丰顺),以推行“和辑汉越”的政策。海陆丰地区(汕尾市)全境属南海郡傅罗县。至秦末,诸侯纷纷叛秦,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赵佗为防北

枪弹的发展历史

枪弹的发展历史 枪弹发展与枪械是密不可分的。在早期的前装滑膛枪,用的是球形弹丸,也就是说弹头与火药是要分开携带的并分别要由枪口装填的分装式的枪弹。15世纪以后,欧洲的一些超级科技强国在前装线膛枪中开始试用了卵形弹,用来提高射击的精度和射程。到了17世纪,瑞典人又发明了把弹头与发射药一起都放在纸弹壳内的定装式的枪弹,从而又再次简化了装填。1807年,英国人又发明了以雷汞为击发药的击发火帽。1849年,法国又出现了一种米涅中空长圆柱的尖头弹丸。1855年,英国又制造出了金属弹壳,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弹壳闭气的性能,进而提升了弹头初速。 1860-1870年,欧洲的超级科技强国又开始采用中心发火式的金属弹壳类的枪弹,从而导致了枪械后膛装填方式的横空出世。1886年,法国的陆军正式装备应用无烟火药的勒伯尔8mm步枪弹,后来德国、瑞士等国家又陆续开始了装备类似口径的新式枪弹。19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因为无烟火药的采用,既为减小枪弹口径、提高枪弹性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枪弹还普遍改为了被甲式,也就是将铅心装入黄铜、钢制被甲内。19世纪末又出现的后装枪定装式的步枪弹,就单单结构上而言,主要是用甲式圆鼻弹头,即带弹头壳的弹头,例如意大利的6.5mm卡

尔卡诺步枪弹,德国的7mm毛瑟步枪弹、瑞士的7.5mm 步枪弹等。后来随着弹道学、空气动力学等理论的应用,相应又出现了流线形的弹头,进而改善了外弹道的性能,大大增加了射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还促进了大口径机枪用穿甲弹、燃烧弹、爆炸弹、穿甲燃烧弹的快速发展。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苏等一些超级科技强国为了简化弹种也成功研制了威力和尺寸介于手枪弹和步(机)枪弹之间的中间型枪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口径的机枪弹口径逐渐统一,主要为12.7mm和14.5mm两种口径。 20世纪下半叶,枪械和枪弹开始小口径化。在1953年12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定美国T65式7.62mm枪弹成为了标准枪弹,实现了北约各个超级科技强国步(机)枪弹药的通用化。在1958年美国又开始试验了5.56mm 小口径枪弹。在1974年,苏联又正式定型使用5.45mm 枪弹的班用枪族。 在1980年的10月,北约选定了比利时的SS109式的5.56mm枪弹(该枪弹曾在各种军事类小说中出现过,如超级科技强国https://www.360docs.net/doc/4f13938495.html,/book/12081.html,《不灭帝国》http://www.qidian.con/Book/2192316.aspx,17k上的《铁血佣兵》https://www.360docs.net/doc/4f13938495.html,/book/165853.htm,3G书

教学设计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第一一版

19、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目标: 应知: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2、对家乡一些标志性的景观,作简单介绍。 应会: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表现家乡的变化。教学重点:搜集资料,向家人了解调查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难点:对家乡的历史和发展进行讲述。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向身边的人询问,关于家乡的变化 课堂准备:彩色笔、彩色纸、剪刀、固体胶 教学内容: 1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视频。【图1】 请问,这段音乐视频讲述的是哪里?——安徽/合肥 安徽和我们是什么关系?——我们的家乡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 出示课题【图2】板书课题 2、【图3】这张照片,最突出的是什么?——彩虹 彩虹有几种颜色?分别是哪7种?——生说 现在给你任意一种颜色,你能想到家乡的什么?——生说 那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几种颜色,让我们想起了什么?【图4】红色 这是什么?——大龙虾 大龙虾能代表家乡的什么?——小吃 谁来介绍一下家乡的小吃?——生说 有了好吃的,课不能少了好玩的地方,这是在做什么?【图5】——庙会

这个庙会又有什么说法?有同学介绍一下吗?——生说 看这里,一排排的灯笼有序的排列,在画面中形成了优美的线条,这是什么活动?——猜灯谜 有同学喜欢才灯谜吗?举手——生举手,你经常能猜中谜底吗?——真厉害,老师就不行,不过我依然喜欢猜灯谜。 今天,我们不光自己了解家乡,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 所以我想把猜灯谜展示出来(师贴图) 接下来是橙色【图6】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就举手。出图——合肥大剧院 这张照片,老师一直认为很漂亮,你能用美妙的语言介绍一下吗?——生说 非常好,这幅画上的线条,让大剧院外观上的线条更加灵动,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请一位同学帮我画一下——生画。你们一年级的时候,有合肥大剧院吗?——没有 合肥大剧院是去年才建成使用的,它还是个年轻的建筑体,不过名气可一点也不小啊。 这位同学画得真不错,谢谢你帮我完成了作品里的一部分。 你们猜接下来的颜色,会出现家乡的什么?——风景 【图7】是的,这一副图,同样有流动的线条,让画面显得怎么样?——生动。 有同学知道,这是哪里吗?——婺源。 不光是婺源,你还知道在哪可以见到这些景色?——黄山的周边,以及植物园 对啊,在家门口也就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美景了。【图8】 【图9】这是哪里?——环城公园,包河公园 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图片上的景色吗?——生说 这么标志性的家乡景观,请同学们来说说。——生说 【图10】到了最后一个颜色的联想了。蓝色 猜猜看吧,这张图片是很有难度的哦。——生说 还是用一句话来说说照片吧。——生说 风筝节上,和风升上天空的风筝。 我们根据彩虹的颜色,了解了一下自己的家乡,但是我们的家乡有着自己的颜色,你知道吗?——灰瓦白墙【图11】 像这样的墙,我们对它有固定的称呼,你知道吗?——马头墙 仔细观察,在这具有特色的墙上,还有什么?——精致的纹样。这些纹样,不仅在墙上有,在平常百姓家,以前也是很多见的。(木雕)现在,你还可以在家里见到这些木雕吗?——可以,做为家中的装饰。 在课前请大家做了很多准备,现在,请大家把收集来的资料放在桌上,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和你小组里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成果。 时间到,通过这次的收集调查活动,你发现了身边有什么变化?——生说 这是你们的感想,老师也有自己的感想(贴文字)。 这就是我想介绍的家乡,看看书本上,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家乡的历史和发展的。 书本P39-P40 【图12】 现在,你们想以什么方式,完成这个主题?——生说 好的, 作业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绘画和文字,合作完成一张以“家乡的历史和发展”为主题的作品。 (小组分工) 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与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与分析 内容摘要: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头了。30多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多年。我们通过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了解到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它的具体成就,学校在寒假中组织了这次实践调查活动,而本文就是这次实践调查的具体结果与分析。以数据和论述的方式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关键词:改革开放发展小康生活解决温饱问题历史转变 调查地点: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5日

调查对象:村委书记及部分党员领导人及部分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查阅本村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文件资料。。 调查者:李田田地质(科本10-1) 正文: 调查背景:汶上县位于济宁市北部,是历史悠久的佛都之城,因有佛牙舍利而闻名。这里的农民朴实善良,大多数以农业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村庄以聚民为主,每家每户挨在一起,房子大多都是以前那种形式,有几户盖起了二层小楼房。左邻右舍处的都很熟,很有感情,不像城市的住宅小区,大家彼此也不是很熟悉。有的住了好几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谁。最有意思的是,村民家几乎家家都会开垦一小块菜地,种些时令蔬菜,等到成熟时相互赠送些,这样又加深了村民之间的感情。 调查目的:改革开放至今已走过三十三个年头,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效果,已经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轫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无论是让腰包鼓起来还是让脑袋鼓起来,其实都是有道理的,时代的不同,政策的指向性和致富的方法上必然也就不同。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念,“两个大局”的思想也对于加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小康的目标。胡锦涛主席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

中国轻武器发展史

中国轻武器发展史 步入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她五十岁的华诞。中国--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度,正成为世界注目的地方。 五十年的辉煌成就,写下了一首气势恢宏的交响史诗。国防现代化建设,则是这首交响史诗中一个重要的乐章。在这一乐章中,有人们所熟悉的轻武器,她是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轻武器事业经几代人的努力与追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引进与仿制到自行设计与研制,从借鉴国外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断进取,不断飞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轻武器发展道路。今天,让我们翻开新中国轻武器发展史册,聚焦各个年代,展示五十年的光辉业绩。 50年代引进与仿制轻武器发展迈开历史步伐 新中国成立伊始,年轻的共和国面对的是战争废墟,百业待兴。饱经风霜的中国人民,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开始了建设宏伟的共和国大厦的新长征。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是极其陈旧落后的,基本上是缴获而来,还有很多是战争年代土法上马制造的。当时人民解放军拥有各种枪械200余万支(挺),还有数量不详的手榴弹及掷弹筒。其中步枪、冲锋枪、手枪约占94%。品种繁杂,破旧不堪,缺少配件,仅步枪口径从6.5mm到11.43mm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产于20多个国家,真可谓是“万国牌”。新中国的轻武器发展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起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几乎没有像样的兵器工业,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政策又使中国不可能从西方国家购买急需的武器装备。枪弹也十分匮乏,有时一支枪只能配发几发枪弹。在抗美援朝初期,中央军委曾通令全军搜集、翻修枪弹,全力予以保障,但也只供应了1.2亿余发,仅为头两年作战实际耗弹量的70%,其余仍然依靠战场上缴获予以补充。为了摆脱困境,中央决定:一是从苏联进口部分枪械和弹药;二是仿制苏式枪械。 从1950年到1955年,中国从苏联共进口和接受枪械89万余支(挺),弹药也基本有了保证。在进口的同时,我国开始着手仿制苏式枪械。1950年10月26日,兵工战线在简陋的工业生产条件下,成功地仿制了苏7.62mmППШ-41式冲锋枪,命名为50式7.62mm 冲锋枪(见图1)。随后开始了批量生产,共有3.6万支冲锋枪出厂,并装备部队投入使用。此外,还仿制生产了7.62mm手枪弹720万发,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为支援抗美援朝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也标志着新中国的轻武器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953年开始正式转入仿制苏式武器装备。首先,从苏联引进了第一批枪械产品技术资料,到1954年底,中国兵工战线仿制的苏式枪械有:54式手枪(仿苏ТТ30/33式托卡列

从家乡变化看发展

从家乡变化看发展 我的家乡位于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家乡的小镇就是当年声震鄂豫皖苏区的苏家埠48天战役的革命老区苏家埠镇戚家桥,一条淠河千百年来静静地从家乡流过,养育了一辈又一辈的家乡人。家乡是一个内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潮的冲击下,勤奋的家乡人民奋起直追,,家乡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随着党中央十七大的顺利闭幕,在以胡锦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建设和谐社会进入新一轮的高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日新月异。在此之际,我回了一趟阔别了五年的家乡,短短儿天之行,我目睹了近几年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感慨万千。这一幕幕变化触动着我的心,让我这个在上海工作的人强烈感受到家乡的进步,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所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生活直奔小康,彰显和谐发展成效 家乡的小镇是一个靠丘陵区的小镇,以前镇上只有一家商店,旧称“合作社”,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一切商品都是从那里购来的,而且一大早就要去排队。“合作社”里售卖的商品品种少、质量低,村民要想购物,就只能到十几里地之外的县城里购买,不仅占用时间,而且交通极不方便,一天只有一班老

破车在颠簸公路上,一早就要等在那里。所以能上一趟县城是很奢侈的记忆。近五年来,小镇上新开了几家大超市的连锁店。这些店里商品琳琅满目,从日用到工具、从手机到冰箱彩电、摩托车甚至农用车……应有尽有,有些昔日在大城市里才能买到的物品,如今也出现在小镇上。市里的配货中心每天配货,保证了商品的新鲜和货品的丰满。如今村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升了一大截。95%以上的家庭有了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并接通了有线电视,部分还装上宽带,用起了电脑网络。几年前,村里还进行了农电网改造,用电更加稳定经济。 从他们洋溢着笑容的脸上,时时透露出生活富足后的欣慰和喜悦,从他们谈笑风生的话语里,时时表达着对党中央的感谢、对胡书记和温总理的感激之情。用家乡人一句话说,“现在呀,天天都是过年……” 二、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家乡人种田不要上税,反而国家还给予补助种粮食费用,养猪国家也给补助,现在的普通农户的收入,也是前几年的二翻。 早年间,一些走出家门到外地发展的家乡人,看到了这些惠农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发展前景,纷纷回乡,安心在家乡发展。

关于我的家乡发展的调查报告

为我的家乡点赞 调查时间:2016-10-3——2016-10-5 调查地点:我的家乡内蒙古丰镇市 调查对象:政府部门、历史文物部门以及文化部门、市食品管理局、养老院,以及市历史景点 调查方法:个人走访以及实地旅游 调查人:王尚文 调查目的:了解家乡所发生的变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传统优秀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景点、人文资源;从而更好的认识家乡的发展,以便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自己的建议。 前言 我的家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南部的的丰镇市。正值十一放假期间,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乡,我经过走访做了一份关于家乡发展的调查报告,经过整理内容如下: 一、10月3号上午走访政府人员的历史背景 我来到丰镇市人民政府,想在职人员询问后得知丰镇市的历史背景,着实让我甚为吃惊;原来丰镇市自古就是一座文化古城,有着雇员的文化历史。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始设立行政建制;隆十五年设丰镇厅,民国三年改厅建县。解放初期,一度为绥远省政府所在地,为市建制。“9.19”后省政府迁往归绥,又恢复为县建制。1990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丰镇撤县设市。199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二、10月3号下午赏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得知丰镇市悠久的历史之后,我十分期盼我市自古以来的优秀文化。于是带着好奇,带着憧憬我来到了有名的文化局进行走访,很不幸,被告知文化局休假,暂停一切服务。因此我乘车来到食品检测部门,希望在此能够有所收获。 果然,终于了解到了家喻户晓,闻名内外的丰镇月饼的发展状况与市场前景:结果真是让我喜出望外,不仅为自己身为丰镇人而骄傲。 丰镇月饼搭上互联网车让传统手艺走的更远了!“24小时加班打包都来不及,这个月线上销售就能破俩百万,没想到互联网销售比实体店都强。”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海鹏月饼有些公司总经理魏华说。 丰镇月饼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清末年间,丰镇街上便有大大小小十几家做月饼的炉食铺。现在50多家月饼店铺排列在街道两边,形成了丰镇独有的风景-----月饼街。2009年,丰镇月饼制作技艺被收录在内蒙古《第二批自治区级非

1600年至1814年英国军用步枪发展

1600年至1814年英国军用步枪发展 英国陆军及皇家海军 British Army and Royal Navy 既然要玩这个时期的战争游戏,当然能搞清楚这时期各国军队的武器配备是最好不过的,起码有些正确的概念也算是一种在游戏之外的收获,就当作是一种常识也未尝不可。 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让这边论坛的朋友对这个时期欧洲列强使用的军用火枪有一些概念,发觉中文网站对这方面的信息很欠缺,或许是很冷门也或者是因为语文上翻译的关系,有很多术语确实很难让人头疼,不知该怎么翻译才较为洽当。 我试着用最浅显简单的文字,约略描述一下在16世纪开始至19世纪初拿破仑时代终结为止,称霸欧洲的英国及法国装备军队的火枪状况,从这两国的军用火枪配备就可以概括的对那时代的战争以及兵器有一定的概念,至少不会错误的很离谱,希望能对论坛的朋友们有些帮助。

附图为英国内战时期的火枪兵,火枪兵身上调挂着许多瓶瓶罐罐的火药,每一发就需要一罐火药装量。17世纪初中叶,欧洲战场步兵是以一种阵型庞大的西班牙方阵为基本军阵,主要是抵御骑兵,如附图就是火枪兵搭配长矛兵的西班牙大方阵。 英国是自从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1658)推翻英国王室而引发的内战中,开始大量的装备火枪让士兵使用,此时的火枪兵已然是内战时期的主要兵种之一,火枪兵布阵时通常是以当代流行的西班牙大方阵(Tercio)排开阵型,也就是长矛兵在阵中,四边配置火枪兵的大方阵。这时的火枪是引用自瑞典的仿造火绳枪,所以也称为瑞典风格火绳枪,也正是这支枪让英国自此以后,步兵是以火枪为主要的配备。 克伦威尔可说是奠定英国成为日后日不落帝国辉煌的缔造者,他有两样影响重大的措施,一个是把英国塑造为重商社会,另一个就是军事的改革。克伦威尔是把火枪兵作为英国军队主要兵种的第一人,使英国军队加速的现代化成为欧洲的一支劲旅。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行走的城市重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文化有较深入的认识。 2、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能知道传统文化之美与现代文化之美都是家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分小组收集家乡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具体例子。教学环节: 一、导入。 视频导入《重庆的宣传片》 提问: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解放碑,朝天门等)出示相对应的图片,并适时提问:想看看XX年前他的样子么? 二、揭题

过渡语:从97年直辖以来,重庆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巍峨的高山,低回的河谷,承载着重庆三千年的文明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行走的城市重庆 揭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行走的城市重庆 三、新授 1、传统的重庆 过渡语:重庆,简称巴、渝。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之处。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贸易、交通重地。上千年的文明史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传统文化,关于它们,你都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合作吧课前的资料综合后,上台介绍) 暂定学生介绍:磁器口、綦江农民版画、铜梁龙灯、重庆火锅、山城名特小吃(出示相对应的照片) 老师介绍:乌江船工号子(配图。配上船工号子的歌曲) 【乌江船工号子】乌江江险浪高,上水时,通常是10余条船成群出发,每遇大滩,需集中各船人力共同拉纤,船工们巨大的号子声扎实铿锵,高亢激昂,能压过咆哮的江水声,远传数十里外。其中以"夺夺号"最为典型,它没有弱拍,没有领唱,也没有歌词,分三组五声部以衬腔呼应。整个号子均以和声式进行,宫调原位和弦、转位和弦交替出现,透视出声部,明亮而强烈。

武器发展史

武器发展史 武器是人类技术发展的指标。原始人类的武器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即树枝、石头、兽牙等较为锋利的东西。古代武器最被用于对动物的狩猎活动中,连同人类与人类彼此之间的冲突中。武器主要是使用者个体力量上的延长,本质上武器弥补人类身体的缺乏与弱点。虽然在远古的时代中被做出来的许多武器是钢,但是,木制的也非常普遍。而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利用冶金术制作出更坚硬更高杀伤力的金属兵器。从人类的最早痕迹决定于现代的文明,武器已经是一个人类发展的方面。在现代,武器发展大致上已经与科技的发展同步。 武器的分类有许多种。人类历史上的武器类型可以依照火药的使用而大致区分为冷兵器和热兵器。 冷兵器是只利用物理性攻击,未使用火药或推进燃料的武器,例如刀、剑等,一般是传统武器,在近代战争中因火器的普及及使用技术的进步而不再是军队中的主力,但并非就此消失。冷兵器中也包括一些用物理方式推进,不使用燃料推进的质量投射器,例如磁道炮、投石机等。 热兵器也称为火器,是指使用火药及推进燃料的武器,包括手枪、火炮及导弹等。热兵器依然有着各种技术上难以克服的缺点,例如:使用热兵器时因为火药的化学作用所产生的巨大声音(声爆)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现代化军队中仍然不乏冷兵器的身影以及运用。因时代的演进而结合了高科技的材质与锻造技术,现代冷兵器的威力与强度已非中古世纪时所能比拟的。 武器发展轨迹 削尖的木棒:50万年前欧洲有人使用,这是最早的矛。 石斧:25万年前,亚、非、欧洲都有人使用。 石矛:4.5万年前欧洲人使用,缚上尖锐石矛头的矛。 弓箭:3万年前非洲人发明了弓箭。 剑、盾、战车: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和欧洲东南部的人首先制造出金属剑和盾(青铜制),首次使用战车。

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

“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活动要求 [日期:2011-12-18] 来源:作者:[字体:]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胡锦涛 一、寒假调查报告基本要求 1.要求就家乡的富有特色的风土人情、名人古迹、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写一篇调查报告,特别是围绕闽台文化、闽侨文化、红色文化、蓝色文化、民俗文化、山海文化、方言文化、畲族文化、闽学传统等方面,可以使用文献法、访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 2.开学后必须提交调查报告,充分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调查经历和调查资料,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调查要求确立读者意识与作者意识,前者强调你为谁介绍,后者强调是从你的角度来介绍。 3.本次报告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撰写的课程论文,是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要求尝试整理自己的思路,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正文主体字数不少于2000字。本报告的重点不在于原创性而在于你的视角与材料组织,注意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图片要选择并说明,视频要剪辑,有重点。 二、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调查报告题目【宋体二号加粗】 作者(姓名,全学号)【楷体小四号】 摘要(200字内)【楷体小四号】 关键词(3-5个,逗号隔开)【楷体小四号】 正文(可插照片,附简短说明)【宁体小四号,无特别标注均按此要求。全文统一使用倍行距。】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参考文献(使用文献法的必须标注,学着做) [序号]作者.期刊论文标题[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学位论文标题[D],学校所在地:学位授予学校,年份. [序号]作者.报告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http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年-月-日 [序号] 作者.摄氏文章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后记 后记内容主要是简要说明调查过程的体会或收获,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教学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Q第一次学做论文形态的材料,要认真也不要害怕。 三、调查报告评定与成绩 由实践部在教师指导下组织评选并举办成果展,本报告成绩列入下学期《古代文化常识》课程成绩总评,优秀成果推荐记入综合考评。 附:往年学生选题例举: 关于建阳麻沙书坊的调查报告 郑和在长乐的活动痕迹 从海外交通博物馆看泉州在中西交流中的地位 安溪县的孔庙 光饼的来历及福清、福州、建瓯各地光饼的比较 长乐梅花镇民间正月迎神活动 关于福州泛船浦天主教堂的调查报告 畲族的婚礼特色 指定阅读: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军队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是这支军队全心全意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是战胜千难万险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为保卫祖国、巩固国防,维护世界和平付出巨大牺牲并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为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而奋斗的历程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性质、又有严格纪律、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在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成长壮大。土地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的主要称谓是中国工农红军。在这一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路线、方针和原则,制定了相应的制度。组建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当时红军的编制装备十分简陋,主要是步兵,并逐步组建了少量骑兵、炮兵、工兵、通信兵分队,使用大刀、长矛和缴获的步枪、机枪、轻型火炮作战,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和以运动战为主的反对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的战争。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取得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深入敌后,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在八年全面抗战中,这支军队英勇作战12.5万余次,抗击了58%-69%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以伤亡60余万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收复国土104.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 1.255亿。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与此同时,人民军队自身也取得巨大发展,正规军由抗战初期的5万余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127万余人,民兵达268万余人。这支雄厚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其规模不断扩大,部队区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发展为四大野战军和五大军区,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以及西北、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原(华中)军区。在这场伟大的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与全国人民的支持参与下,经过艰苦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人,解放了除台湾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广大国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发展到550万余人。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人民解放军有26万余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有104万指战员负伤。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也在努力从温饱到基本小康最后实现全面小康的跨越,对于中国而言,实现这一过程的最大转折点就是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了国家市场的流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不少科学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人们谋求幸福的生活,大众积极听从党的指挥,在党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卓越的奋斗才成就了今天国家富强、人民振兴的繁荣局面。 在大的格局变化之下,个体必然会伴随着变化,也同样是因为个体变化影响着整体的变化,二者不可分割。就在改革开放后,每个人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周围的都在慢慢地变化,自己的家乡也在改变着旧有面貌。同样的,我自己的家乡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我父辈说起,我的家乡本来位于沧州的一个地区,但由于家庭贫穷,无法在那里更好地生存,所以带着全家所有的人来到了泊头的小村庄,与我现在的所见到的贫困山区要好一些,并不存在十分不便利的交通,这应该是本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吧。在我的记忆中,家乡之前的样子就是小、贫穷,不仅整个村、整个村的人,整个县在现在看来是真的差了好多,但是相比起当时我们的村真是好了太多,对于村里每个人来说,能够进县城转一转真的是特别激动,每逢过节能够吃到一些好东西,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种幸福,似乎当时人们的追求并不是很大,大家都是安安静静地过好现在的生活,满足自身的需求。但是自从我记事开始到今天,我能真真正正感受到家乡那一点一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 1.“衣”的变化 在之前,人们穿的衣服主要追求的就是实用,就比如说人们当时更多穿的是自己做的布鞋、大红色、绿色的自己织的毛衣、蓝色大大褂子等等,其在颜色、款式、做工等等方面,都受到极大的局限,当某人穿一件比较潮流的衣服,那么他就会成为所有人的焦点,这就是之前人们的状态。当然,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个发展过程中,自己做布鞋慢慢被机器做所取代,人们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事情之中,在效率、质量、和外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随着市场的越来越开放,加上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更多的人加入到衣服加工和出售这样一个商业化的过程中,不仅为自己带来收益,同时

19、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19、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案 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 (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应会: (1)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2)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 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课件:从猿人到现代人的人类发展历史图片,引入“发展”的概念。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2)提问:谁能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一说家乡这几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化?(3)小结: 我们亲眼见到的变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我们的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回答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无论大小均可以说。 2.授新课。 (1)家乡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了解。请各小组同学把本组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并按照各组问题卡上的内容进行讨论。 (2)“我把家乡的发展说一说”(小展示会)。 ①家乡的胡同与现代街道的变化。 ②城市与农村现代建筑 问题卡(课件): ③交通工具的变迁 问题卡(课件): A.早期的交通工具 B.现代的交通工具 C.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 D.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家乡的这些变化使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 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与本组题目相关的文字、图片、物品等资料进行交流,并按照本组问题卡上的内容加以讨论和整理。 各组的学生代表发言。 认真倾听各组的发言。 其他组学生可进行补充。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案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案 教学思路:本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十一册十九课,本课是“家乡”系列课,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它既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三节课的升华。前三课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三个点出发,对同学们家乡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而本课则把视点放在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上,寻找家乡发展变化的足迹。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心在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探究未来建筑的设计理念,将爱家乡与重庆建设结合起来。第二课时则注重学生对重庆城市雕塑的关注,所以课题为《城市名片》,领略曾经的辉煌,关注现在的发展,他不仅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表现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绘小报、绘画、文字、摄影、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从学习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了解重庆的地理、历史、文化,了解重庆的发展,将重庆文化带入城市雕塑中。 ②情感目标:让“红岩精神”成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将爱祖国、爱家乡与重庆建设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振兴家乡的情感。 ③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从而认识当代重庆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体会城市雕塑中融入的重庆文化。 ②难点: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城市与雕塑有什么联系? 生:略, 师:请你将下面的雕塑作品与城市或国家联系起来? 多媒体放出《自由女神像》、《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狮子》、《五羊》、《狮身人面像》。 生:略 师:真是不简单,聪明的人们竟然利用一座小小的雕塑让世界人民记住他们的国家,记住这座城市,比任何解说词更有用。一个城市的雕塑作品很多,可要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雕塑,它应该拥有什么?这个问题讲起来很复杂,请你先回答是什么让你将《哥本哈根的美人鱼》与丹麦联系起来?是什么让你将《狮身人面像》与埃及相联系?

我为家乡发展提建议

我为家乡发展提建议 我的家乡是山东高唐,一个因水浒中李逵大闹高唐州而为人所知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那里民风淳朴,人们都是热情善良,生长在这样一个地方真的是我的一种幸运。高唐历史悠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即为高唐邑。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高唐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址,具有较高的的文化和考古、旅游价值。按《水浒》传说复建的柴府花园、三眼井、李逵井再现了宋代古建筑群的风采。新开馆的孙大石美术馆藏画丰富,文物荟萃,精品纷呈,为县城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英杰奇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华歆、历史学家华峤、唐代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吕才,金朝左丞相王懋德等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各有建树,领一代风骚。而高唐经济在当今大好形势下通过高唐人民的努力奋斗,发展速度一直不错。但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发展势头有些放缓。我经过调查,对家乡发展提出几个不成熟的建议。 农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基础,对高唐这样一个农村人口还占绝大多数的地方来说农业的地位更显得尤为重要。高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在历史上便以盛产粮食和棉花而有金高唐的美称。最近几年农作物虽然年年丰收,但显然并没有给高唐经济发挥其应有的拉动作用。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该促进农业向大规模集约化方向发展。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我县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通过打造“生态高唐”,

改善农业环境,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等,突出发展生态农业;二是是努力办好桃花节、草莓节、采摘节、美食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突出发展旅游农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发达地区的人们对淳朴自然的农村的兴趣越来越大,他们是很大的一批消费人群;三是突出发展质量安全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园区载体形象;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科技贡献率;开发保护生态资源为,打造自己的具有较高说服力的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能力建设水平。启动实施好农业“1115”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和丘陵山区开发,建设高标准良田,全力打造“生态高唐”,实施好生态农业项目,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提升畜禽规模养殖水平,进一步整合资源、整合项目、聚集要素,在发展高效农业上求突破,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为我县“十二五”实现基本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工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主导力量,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就必须有一批高效益工业企业的支撑。高唐的工业基础并不差,多年以来,时风集团、泉林纸业、蓝山集团一直是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由于今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一些问题,企业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县工业发展。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县工业发展应该强化科技创新,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结构、提高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整合财政投入、企业投入,集中力量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军队轻武器发展史

手枪:毛瑟M1896(驳壳枪)、勃朗宁M1903、大正十四年式(王八盒子)、独撅子(民间土手枪)、国产51式手枪、国产54式手枪、国产59式手枪、国产64式手枪、67式微声手枪、国产77式手枪、国产80式冲锋手枪、国产84式微型手枪、国产91式匕首枪、QSZ92式9毫米手枪、QSZ92式5.8毫米手枪、QSW06式5.8毫米微声手枪、QSB11式5.8毫米匕首枪、QSB11式5.8毫米手枪 步枪:三八式步枪、99式步枪、中正式步枪、汉阳造步枪、八一式马步枪、莫辛-纳甘步枪、Kar98k毛瑟步枪、捷克zh-29半自动步枪、M1903春田步枪、M1卡宾枪、勃朗宁自动步枪(FN M1930)。56-1式半自动礼宾枪、53式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81式自动步枪、81-1式自动步枪、84式自动步枪、86式自动步枪、87式5.8毫米突击步枪、95式自动步枪(QBZ95-1)、99式自动步枪、03式自动步枪、 机枪:DP轻机枪、MG34通用机枪、布伦轻机枪、捷克式重机枪(ZB-37)、霍奇克斯M1914重机枪、马克沁M1910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ZB-26)、大正三年式重机枪、日本92式重机枪、民国24年式重机枪、勃朗宁重机枪、卅节式重机枪、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歪把子)、96式轻机枪、99式轻机枪、92式重机枪。53式重机枪、56式班用机枪、67式通用机枪、75式高射机枪、81式7.62轻机枪、QJY88式通用机枪、95式班用机枪。 冲锋枪:德制MP18冲锋枪、司登冲锋枪、PPSh-41冲锋枪、汤姆森冲锋枪、百式冲锋枪、M3式冲锋枪、50式冲锋枪、79式冲锋枪、64式冲锋枪、85式冲锋枪、JS9冲锋枪、05式冲锋枪、06式冲锋枪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第十一册《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案及教学反思 [日期:2012-7-6 9:37:15]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字体:大中小] 关键字:教案 一、资料收集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家乡的历史与发展的资料或图片。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人 谈话式导入:我们的家乡沂南故称阳都,是诸葛亮的故乡,这里人杰地灵······ 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听完介绍后你能用什么词汇来描绘我们的家乡? 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沂南。 三、探索尝试 我们的家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她有哪些风土民俗,又有哪些人文轶事呢?下面我们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每组了解家乡的一个方面。 一组:沂南的传说 二组:沂南的汉街 三组:沂南的名胜古迹 四组:沂南的风情民俗 五组:沂南的人文轶事 传说主要介绍“阳都“的由来。 名胜古迹主要介绍“北寨汉墓”、“孟良崮”、“颜林”、“黄庭观。 风情民俗重点放在地方特产上。 人文轶事重点介绍“诸葛亮”、“明德英”、“王换于” 自学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最感兴趣的和最感动人的事情。 现如今我们的家乡在我们沂南人的辛勤创造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看沂南新貌: 引导学生感受。 你们希望我们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集体商量一下,用各种形式(手抄报、文字、绘画等)描绘我们家乡的未来。 四、展示交流,拓展升华。 相互交流 现如今,我们家乡以她悠久的古道风云、迷人的名胜古迹、古朴的风土人情吸引着八方来客,我们相信将来我们的家乡一定会更加美好。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不同途径搜集有关资料。边听故事边思考 古老、神秘、人杰地灵 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家乡的历史、名胜古迹、风情民俗和人文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