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

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陈路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人物画在儿童绘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儿童用视觉认识世界,用图像表现客观生活和主观情感的载体,是儿童绘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然而,当我们面对儿童绘画作品时,可以发现画面人物造型概念化,表现手段单一化等现象。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人物绘画表现水平却没有获得自然的提高,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出现绘画能力发展停顿或倒退现象。由此可见,儿童对人物的表现能力是要通过教学才能获得逐步提高的。

由于对儿童人物绘画的阶段发展特征缺乏了解,美术教师在制定人物画教学内容的目标时,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难以把握,或教学目标制定过高,或目标制定出现低幼化,反映出教师对人物画教学的要求不够明确的问题。同时,在人物画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感到缺乏教学评价的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将儿童绘画心理与能力发展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美术教学实践,并以此为依据,针对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特征,制定相应的人物画教学目标,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内容题材,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出具体的人物画教学研究方案。同时,也为儿童人物画在不同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为人物画的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我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研究的最早成果是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学者黄翼所撰写的《儿童绘画心理》的着作。他针对“儿童描绘的是所知还是所见”这一着名命题,提出了儿童描绘的是他们所看见的事物的论点。之后,这一研究由于战争等原因被中断。1988年以后,我国部分学者进行了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他们分别提出不同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学说,但未见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与美术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这表明我国在开展美术学科心理学研究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

国外,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随心理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曾掀起一场儿童美术研究运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英国学者库克、德国学者格兹、美国学者罗恩菲德和卡罗克。这些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对儿童美术作品的看法,诠释了儿童绘画活动与心智成长的关系,对儿童绘画水平各阶段的研究更多地运用于儿童的儿理治疗,或侧重于评价儿童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发展的研究。

纵上所述,国内外对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研究成果,尚未充分地运用于美术教学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儿童人物画教学为切入口,尝试将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以填补美术教学研究中的这一空白。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运用国内外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尝试制定适合小学阶段儿童审美心理的人物画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2.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适合小学各年段儿童绘画水平的、适合各年段不同教学内容与要求的人物画课堂教学指导方法。

3.初步建立以儿童审美心理与绘画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以小学各年段人物画教学目标为依据的人物画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理论与人物画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作为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

运用观察、访谈、笔录等研究手段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小学各年段学生对人物画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与人物描绘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了解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教材中人物画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中的困难,及在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困惑,以此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3.实证研究法

运用实证研究法,对小学不同年段儿童人物画教学内容与要求的选择,及教学指导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并通过案例研究,力求在教学实践中调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难度与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学美术人物画教学的先行研究(2OO7、9一2OO8、2)

1.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情况,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确立研究的课题。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确立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3.考察与分析小学美术各年段人物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成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小学人物画教学的内容、要求、指导方法和教学评价研究

(2OO8、2一2009、7)

1.小学人物画教学内容与要求的研究。

2.小学各年段人物画有效教学指导方法的实践研究。

3.小学人物画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总结与论文撰写(2009、8一2010、1)

1.对实践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是绘画教学研究的依据

1.研究儿童绘画教学要理解儿童绘画

儿童绘画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一个既充满魅力,又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每一次在课堂上观察儿童的绘画活动,解读他们的绘画作品,我都会被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其中的童真童趣所感动。儿童绘画的独特性就在于绘画中所蕴含的儿童思想与活动。如果没有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是不可能深入理解孩子们画笔下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

2.研究儿童绘画教学要熟悉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

在近20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被儿童在绘画中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所吸引,正如众多研究者所发现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多数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顺序、渐进的轨迹发展变化。因此,儿童绘画作品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特定的特点。研究儿童绘画教学必须以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了解儿童所思、所想和所需,这样的教学指导才会有效,才能产生生动、感人、特征分明的儿童画作品,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长、获得快乐。

本课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小学各年段人物画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取得了可操作、可推广的人物画教学实践经验,以下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论述本课题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二)小学低年级人物动态绘画教学的研究

当我们面对低年级儿童绘画作品时,可以发现画面人物造型概念化的问题,如:学生表现开心的动作时,往往都把人物表现成身体直立,四肢展开的“大字”造型,形象不够生动、多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初步掌握描绘人物动态的方法,随心所欲画动态,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近年来,我区在美术教学课堂实践中,寻找人物动态变化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随心所欲画动态。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特征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视觉图式的发展阶段,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这一阶段反映了儿童前与运算阶段后期和具体运算阶段初期的认知能力,可以以序列来安排项目,开始能够在概念水平上组织思维活动。儿童以自我中心的能力也在增强,他们逐渐能够表征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仅仅表征事物和自己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儿童开始寻找行为的规则和结构,这种行为图示的发展也表现在儿童的绘画活动中。

只要留心关注一下这一阶段儿童的人物画,不难发现一个类似的形象:圆形的头,圈上了一

些头发,方形的身体,连着细细的胳膊和腿。这是全世界儿童笔下共同的人物造型,以成为人类表达自我最概括、最原始的视觉符号,或者说真实的图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在主观感觉表现期阶段,他们的绘画是在自己直观感受的支配下进行的,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与现实的对象有很大的差距,强调主观的感受与想象,不受规则和传统的约束。对儿童美术发展进行过详尽研究的研究者指出:这一阶段儿童的作品非常迷人、非常具有创造性。代表了“儿童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尽管对于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是否或多或少地具有美学特征还存在着争论,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形象是不受约束的,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2.小学低年级人物动态描绘的内容与要求

疏理小学美术新教材一至四册的人物画教学内容,可以发现教学的内容都以命题创作画的形式出现,如《大家来玩海洋球》、《我们和太阳一起跳舞》、《我想飞》、《杂技表演》、《我们玩得真开心》等,围绕一个活动主题、或针对一个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情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绘画的方式。

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特征为依据,要求学生能用概括的、简单的形画出人物的主要部分,能用简单形的组合画出记忆中、想象中的人物动态,根据自己的意愿描绘有趣的活动。

3.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人物动态描绘的有效教学指导方法

罗恩菲德[美]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指出:“人物图式是儿童所达到的对人的形体的概念,只要是没有经验影响他而改变它的概念,他会一次又一次地去重复它。”,那么,图式的改变,在人物画中也就是人物动态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儿童主观经验的表现。教师的教学是对学生经验的干预,适当的干预对学生来说是主观经验的强化,而过度的干预则会伤害儿童的自由发展,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画准比例和结构,就会干扰学生内在的表现冲动。

在儿童创作画中,人物的动态描绘又是最重要的,却往往是学生感到最为困难的。在教学《我们玩得真开心》一课时,面对儿童绘画作品,可以发现画面人物造型概念化,学生表现开心的动作时,往往都把人物表现成身体直立,四肢展开的“大字”造型,而学生头脑中生动、多变的形象不知如何表达。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头为中心,改变身体的位置”这一描绘人物动态的方法,既保持了低年级学生的绘画特点,又能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满足了学生主观表达的愿望,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画出主观经验中的人物动态,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

【课例链接】《我们玩得真开心》(教案见附件一:)

【课例分析】

《我们玩得真开心》是美术新教材(上海书画版)第三册第十四课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以绘画的方式表达曾经参与过的愉快活动。北京东路小学的王晖老师在设计本课时,以“开心”作为学生绘画创作的主题,学习表现学生活动中开心的表情与各种开心的动作。以“快乐的弹跳城”活动作为学生创作的生活素材。

方法一:在视频情景中强化体验,打破人物图式化经验

“弹跳城”活动是北京东路小学二(1)班的一次集体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感到非常开心。教师以摄象机的镜头记录了学生在弹跳城度过的快乐时光,并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制作成录像片段作为教学导入,让学生重温快乐的时光,再次感受快乐的氛围。观察活动中自己和同学开心的表情和千姿百态的动作,为画开心的自己提供真实的、直接的素材,在录像情景中强化了学生生活的经验,激起了学生绘画表现的冲动。

方法二:在媒体动画演示中,发现人物动态变化的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将此方法直接授予学生,而是采用动画的形式在媒体中演示:运用对比的方式,先让学生发现眼睛、嘴巴和头发可以表现开心的表情。然后,演示动画以头为中心,360度改变身体的位置,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改变人物动态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使笔下人物的动态造型千变万化。

方法三:在拼版游戏中,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方法

在学生发现了人物动态表现方法后,产生了浓厚的绘画兴趣,但此时要让学生表现想象中的动态,仍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两次拼版游戏,让学生在拼版游戏中体验该方法在表现动态人物中的作用。空洞而烦琐的讲解被开心、有趣的游戏所替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态的表现方法,在拼版游戏中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方法。

方法四:在绘画实践中,掌握人物动态描绘的技能

拼版游戏在操作中相对自由,而在方形纸上作画会受到画面限制的。学生要掌握“以头为中心,改变身体位置”的人物动态变化方法,只有在绘画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此外,美术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教师的示范过程是一个对作画步骤和作画方法的再次强调和细化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直接而具体的指导意义,这是媒体演示与拼版游戏所无法替代的重要教学环节。

【实践成效】

运用“以头为中心,改变身体位置”的人物动态变化方法指导低年级学生主观、大胆、随心所欲地体验生活中的快乐、表现生活中的快乐,既尊重了学生的主观意愿,又恰当地给学生启发和引导,让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在绘画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以头为中心,改变身体位置”是适合低年级人物动态教学的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能使儿童人物动态描绘更生动、自如。

(三)小学中年级人物动态绘画教学研究

随着年龄的自然增长,儿童对人物的认知变得更具体、更深入,对自己绘画作品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一阶段如没有教师的方法引导,学生很快会失去人物绘画的兴趣与信心。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态变化的关键——关节点,让中年级学生掌握规律画动态,以突破人物教学的难点。

1.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特征

这一学段儿童的年龄在9-12岁之间,处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写实主义阶段。他们逐渐能够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开始考虑他人的思想、观点和情感。这一年段的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有些儿童开始摆脱低年级学段图式化的绘画表现方式,运用线条、形状描绘对象的形体与细节的复杂性日益增加,这其中包括了对透视画法的初次尝试,他们对色彩的感受开始变得丰富,人物描绘也更为细致。

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一年段的儿童绘画不如前一年段自由,也不象前一年段绘画那样有魅力。事实上,这一年段儿童在绘画中表现得更为传统、更为平实,儿童萌发了对真实世界的兴趣,喜欢写实主义比较强的传统绘画作品,甚至认为照片比画更好,因为照片更象生活中的东西,因此他们的绘画想要达到“照相机”的效果,他们的画面显得缺乏想象力,每一事物都是从平实、详尽的角度来考虑。他们认为描画事物、人物和环境越准确,说明画得就越好,可以看出这一学段儿童特别关注绘画作品的完美程度。然而,这一学段儿童学习绘画的机会越来越少,获得绘画指导和掌握绘画技巧可能越来越少,他们常常会因自己画得不象而感到很沮丧,许多孩子变得有些灰心而不想再画了。

2.小学中年级人物动态描绘的内容与要求

小学美术新教材五、六两册的人物画教学内容,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似,都是以命题创作画的形式出现的,如《溜冰真快乐》、《游泳真快乐》等,表现学生运动的主题较多,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形象记忆。同时,这些活动的人物动态是具有一定的运动规律,不同低年级学生绘画的主题自由,不时学生任意联想和想象所能表现的,需要在运动中体验和观察才能正确表现。

以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特征为依据,要求学生在能用概括的形画出人物的主要部分的基础上,注意观察人体活动过程中,四肢的运动规律,正确表现人物动态,并较准确地表现人体各部分的比例。

3.探索适合中年级学生人物动态描绘的有效教学指导方法

从儿童绘画发展的规律来看,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在主观感觉表现期向客观观察描摹期的过渡阶段。他们既带有低年级学生主观感觉的丰富想象特点,又具有写实倾向的审美需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绘画基础,而且要把握这一年龄儿童的心智特点,利用儿童主观感觉,给予一定观察方法、描绘方法的引导。笔者认为强调表现人物运动时关节点造型的变化,使学生的人物动态描绘逐步深入,使人物动态形象更逼真,以提高中年级学生对自己人物绘画作品的认同感。【课例链接】《游泳真快乐——去大海游泳》(教案见附件三:)

【课例分析】

《游泳真快乐》是上海书画版小字美术新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该单元的创作主题是表现儿童在春夏两季的快乐生活,本课就是以学生喜爱的游泳体育运动作为创作的题材,要求以绘画的方式表现愉快的游泳活动。游泳时人体活动的关节可以清晰地被观察到,是进行人物动态描绘教学的好时机。

方法一:充分运用媒体,引导观察蛙泳过程的动态变化

学生虽说都有游泳的经历,但要把自己的各种泳姿画下来依然感到困难。充分运用媒体播放四种泳姿动画,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不同泳姿的形体特点。组织学生边模仿动画中蛙泳的姿势,边观察蛙泳时手臂及腿部各个关节的运动规律,并认识四肢各关节的名称。教师运用媒体演示了蛙泳过程中四肢运动的变化规律即分解动作,并总结出“划水腿不动,收手再收腿,先伸手臂再蹬腿,臂腿伸直漂一会”这四种蛙泳过程的动态。学生通过媒体清晰地观察到蛙泳过程中动态变化的特点,为画出蛙泳过程中不同的动态奠定了感知基础。

方法二:创意设计纸人学具,在游戏中突破造型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有了对蛙泳过程动态变化的感知基础,认识了四肢运动的关节点及动态变化的规律后,在绘画作业中仍发现四肢描绘在比例和关节位置的错误。设计纸人学具,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掌握膝关节与肘关节的位置及关节活动的方向,这一教学难点就有望突破。“扭扭棒”在纸人学具的设计中可以说是一种创意,这一材料可以任意地折与转动,学生操作方便,而且使纸人学具变得更可爱,动手折一折就能找到四肢各关节点,富有趣味的游泳准备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实践中加深了对蛙泳过程动态特点的理解。

方法三:直接而具体的教师示范,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

学生能用纸人摆出蛙泳时的各种动态,并不等于能画出蛙泳时的各种动态。此时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来说是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示范中教师依然抓住四肢活动的关节点,边示范,边口述,用画到关节处停一停、想一想的办法,强调并暗示学生画准关节点的具体方法。学生在观察与模仿教师的作画过程中,掌握了动态描绘的方法。服饰与装备的添加,教学中则运用媒体播放的形式快速而直观地演示给学生,以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实践成效】

本课例运用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理论,在实践中研究了小学中年级人物动态绘画教学的关键问题。在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笔者抓住人物动态产生的根本——关节运动,以引导学生观察关节活动所带来的形体改变,使中年级儿童的观察能力与人物绘画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课例链接】《潜水的人——去大海探秘》(教案见附件五:)

【课例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出自于上海书画版小学美术教材第7册“海底探秘单元”,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与描绘海洋生物。纵观小学人物画教学,我认为人物动态的绘画教学内容在本册是个空缺点,而四年级学生面临绘画的写实倾向,他们开始不满足用儿童画的方式表现对象。因此,了解一些基本的人体结构关系与动态表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突破“危机”,保持对人物绘画的持续兴趣,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绘画表现能力。在本单元中增加画潜水的人,可以弥补教材的空缺,并可完善海底探秘的主题绘画。

方法一:分享潜水经历,感受潜水人的动态美

视频展示了教师亲历大自然的潜水探秘的经历,拉近了潜水活动与师生的关系,通过视频欣赏,让学生感知潜水姿态的优美与舒展同时。与学生一起分享潜水时放松愉悦的心情,唤起学生对潜水活动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描绘潜水人的欲望。

方法二:充分运用小木人,知道人体基本结构关系

在教具小木人上画上红色中心线,可以让学生在摆放小木人动态过程中,观察到潜水人的动态变化线,并用弧线概括地画出人物的总动态线。使用动态线定位,既解决了整个人物动态趋势的问题,同时还帮助学生控制了整个人物的长度。学生对小木人关节点的观察,方便了学生观察人体的结构关系:髋关节大致为整个人体的1/2处,肘关节为整个手臂的1/2处,膝关节为整个腿部的1/2处。学生在观察中很快可以找到人体结构关系中的3个1/2。这一过程可使复杂的人体结构关系简单化,便于四年级学生掌握与运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摆放小木人,主动寻找关节点。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关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方法三:适合于边观察边描绘的圈涂表现方式

本课教学中教具小木人被充分,有效地运用,不仅在引导学生发现人体动态线与基本结构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引导学生描绘人物形体过程中也是非常有效的,直接画出小木人的形体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用铅笔反复描画则影响学生作业速度,也影响画面效果。教学中尝试用黑色水边观察小木人的形体边圈涂表现可加快作画的速度,形体由小逐渐涂大,由不准确逐渐涂画到接近小木人各部分的外形。这一描绘过程,学生始终在观察与比较小木人的形体,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描绘水平。

方法四:绘画工具合理、有效的组合,以提高学生作业的效果

学生在人物绘画中常常会被人物的细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人体的整体观察。穿黑色潜水服的潜水人形象,十分接近人物的剪影。学生在描绘中可以少受细节的干扰关注人物动态的整体感及结构关系。黑色水笔在日常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是常用的,用于画潜水的人十分方便,而潜水装备的添画加与人物脸部的描绘则选择了覆盖性较强的特种彩棒,便于学生直接添画。绘画工具在本课教学合理、有效的组合,可以让学生有限的绘画能力水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较完整、较美观的作业效果。

方法五:用学生的绘画作品,创设身临其境的展示空间

“海底探秘”是一个表现海洋世界的完整教学单元,本课学生作业的展示也是这一单元学生课堂作业的集中展示。在蓝色的背景前,用线为学生创设立体的展示空间,以增加平面作品的层次感。在这幅大型的集体作品中,以学生前几节课画的海洋生物为背景,让潜水的人展示在学生亲手描绘的海底世界中,灯光与漂动的水泡又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自己用绘画的方式所创造的美妙世界,体验美术学习的成就感与愉快的心情。

【实践成效】

人物绘画教学中,人体的比例讲解与正确描绘是最难的。既要向学生讲解一些人体的比例关系,又要避免用成人的方法却讲解。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都是以头的高度去比量人体的高度,在教学实践中很难被四年级学生接受,如何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人体的比例?本课的实践就在探索一种适合于学生的方法。以上课例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抓动态线,找中心点的方法简洁、明了,学生很快掌握了人体的基本比例及人物的潜水动态画法。运用这一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画生活中人物的其他动态。

(四)小学高年级人物画教学的研究

1.“写实危机”美术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智力程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尽管儿童美术具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等为成人所喜欢的特征,但儿童美术毕竟是儿童发展过程的一种表征和产物,因而只能算是一种“阶段性”成果。

根据美国世界幼儿教育协会儿童研究会麦卡德教授的关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划分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处在绘画“写实期”,这是儿童绘画发展的最高阶段,他们已经开始注意透视、明暗、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并追求一定的审美性。随着儿童迈入“写实期”,其人物绘画表现水平却没有获得自然的提高,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出现人物绘画能力发展停顿或倒退现象。由此可见,儿童美术要向以写实为表征的成人美术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没有良好的教学指导绝大部分人都无法超越,这也是大部分成人的人物画都象这一年龄段学生作品的缘故。

观察高年级学生的人物画,可以发现很多卡通形象和漫画形象。当我们要求学生画一个人的时候,学生喜欢画卡通或者漫画中的人物,有人认为这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动漫文化对学生绘画的影响。其实,笔者认为环境只是一个外因,而处于写实主义绘画发展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写实绘画可望而不可即心态,促使他们喜欢画人物特征夸张、变形的或者粗狂的卡通人物。因为,画这些人物不需要太多的绘画技巧,也不需要对人的细节进行修正,这样他们会对自己绘画的质量感到比较满意。

面对写实期儿童人物绘画教学的“危机”,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增加了动漫教学内容,而舍去了传统的人物写实绘画(包括人物写生与临摹)。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过分地迁就于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不积极引导儿童心理向前发展是错误的。因此,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研究中这是一种逃避的方式。

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而没有艺术实践的美术教育过程又何以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呢?本课题的研究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寻找适合这一年段学生的人物绘画教学内容,在实践中探索具体、有效的指导方法,满足学生写实表现的愿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特征

国内外对绘画进入“写实期”的儿童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上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他们对过去画的东西已经不满足了,要求画得更“像”了。不仅在形状、颜色上要求真实,而且初步有了立体、空间的感觉(视知觉有了一定深度)。他们逐步追求怎样在平面上,通过合理的空间透视关系,去描写接近于视觉真实的形象。

因此,处在绘画“写实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绘画上一般可能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受到良好训练的学生,其写实眼光和技巧飞速发展,其绘画朝向成人写实绘画的面貌发展;另一方面是多数学生由于其他学科任务的重压或兴趣的转移,笔下所描绘的形象仍停留在前一时期的水平,比如,画人仍是一个长方形上长出个头和四肢。

教学中我们还观察处于写实主义绘画发展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特别关注绘画作品的完美程度,关注描绘对象的细节。同时,在绘画中他们也常常会省略掉那些自己感到不能完美表现,或者画不好的部分。他们感到自己的绘画能力已经无法表现所感知的对象,他们缺少了向高一级绘画攀登的阶梯,只好长期处于低幼化的涂鸦水平,于是许多学生变得有些灰心而不想再画了。

3.理性看待学生“写实期”的绘画危机

在开始讨论儿童发展中写实的特殊意义之前,我们应该澄清写实这名词的意义。写实并不仅是以照像式的方式来模仿自然,只要是尝试把实际表现为视觉概念都为写实。视觉概念因自然界现象的改变而受到影响,而现象的改变则是受到了动作、距离、光线和大气的影响。如果认为现代美术教育有着重于想象且不写实的倾向,这完全是误解。美术教育是老老实实地基于儿童发展的倾向,写实的视觉概念深植于大多数儿童的心里。

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绘画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学生“写实期”的绘画危机明显地阻碍了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但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绘画危机要有理性的认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写实期”。“写实期”的出现,正是预示着儿童绘画蒙味期的结束,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儿童绘画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

教学中尽量减少并消除学生的绘画心理障碍,并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使学生尽快地接受较科学、系统而有规律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创作能力、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训练。只要引导得法,学生是可以重新建立对绘画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较稳定而持久的绘画兴趣。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4.探索适合高年级学生人物描绘的有效教学指导方法

为了满足这一阶段儿童追求写实的审美心理,及“眼高手底”绘画危机。笔者认为在人物绘画教学中,采用人物局部的深入描绘,以引导学生仔细、深入地观察,大胆、肯定的描绘。同时,以写生为基础,启发学生想象造型,以引导学生逐步表现人物的立体感。

由于现用的高年级美术教材中,人物画教学内容缺乏,笔者引导教师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自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课例链接】《微笑的我》(教案见附件六:)

【课例分析】

方法一:选择描绘人物微笑的表情

描绘人物的表情一直以来就是人物画教学的重要内容,一般教材都从儿童简笔画入手展开教学,从未引导学生从写实描摹的角度加以观察与描绘。尝试画微笑的表情,初步让学生知道人物在微笑时的主要五官变化和特点并描画自己微笑的表情。初步了解观察人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描摹、比较等方法,用铅笔试着描画自己的照片,再用彩色铅笔添加少许颜色。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己开心的笑容,体验微笑可以带给自己和他人热情、愉快、亲切的美好感受。方法二:运用媒体引导学生发现微笑的特征

观察是描绘的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绘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本身就是发展智力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对各种复杂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每个学生都有过微笑,但有多少学生能直接地描绘自己的微笑呢?这时,教师运用媒体引导学生欣赏班级同学的集体照,找出相同的微笑表情,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媒体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归纳人物头部的主要结构和特征,各种脸型和发型,及微笑时五官外形的变化,突出了教学重点。

方法三:利用描画过程强化学生对细节的观察

在《微笑的我》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尝试使用透明封套,请学生用铅笔先依样描画一遍自己的脸型与发型,感受头部描绘的感觉,观察自己脸型与发型的特征与细微变化,通过描画,迫使学生仔细观察脸型的特征。这一环节,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边观察、边描绘的好方法,也降低了学生作业的难度。描画一遍后,再让学生自己画,基本上打消了学生对人物画描绘的恐惧心理,学生容易掌握,也化解了长期以来人物画教学的难点。

方法四:在临摹中让学生学习描绘的技巧

临摹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绘画技巧的传授不是完全对立的。有人认为:传授绘画技术,就会压抑学生的创造性。也有的人认为:儿童技巧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地形成的。显然,这两种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在借鉴与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绘画技能的发展也不例外。在绘画学习过程中,临摹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所有的美术创作,学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模仿对象。儿童一般都具有模仿的天性,他们总是模仿大人的动作和方法,并通过模仿获得的动作和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及情感。儿童的这种天性为美术的临摹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达芬奇宣称:“能模仿者即能创造”。正确理解和运用临摹这一教学手段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尤感学生对写实倾向的偏爱,他们早已不满足于卡通漫画式的人物形象,他们在有意识的寻求真实。“写实”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亦非灵光一现禀赋,更多地还是基于一种严谨、扎实的绘画训练所得。

人物肖像画确实令小学高年级学生既向往又恐惧,通过教学都能比较自然、熟练的运用铅笔,掌握描画的手势动作,并且具备一定的观察方法和技能水平,对“像”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追求,无论最后这张作业的效果如何,第一次画自己的肖像画,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并十分珍惜自己的作品,很多同学课后三番五次地问教师讨回自己的作品。笔者在实践中又一次感到,在小学高年级的绘画教学中增加人物画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兴趣,补充现用教材的不足。【课例链接】《我设计的神八宇航服》(教案见附件七:)

【课例分析】

《我设计的神八宇航服》是根据五年级教材“奇思妙想”单元的教学内容改编的,教师结合了神七发射成功的时事,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畅想神八的飞行梦。让学生了解宇航服结构的特点,按人体的基本结构,设计有特殊功能的宇航服。在人物绘画指导上,运用形状组合的方法,用钢笔画的表现形式描绘出宇航服的效果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了解宇航服的结构特点与设计要求,在观察教师示范与写生实践中掌握用钢笔多线条描绘的表现形式设计宇航服。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设计宇航服活动中,体验科学、创意的设计,激起民族的自豪感。

方法一:动手摆放小木人,圈圈涂涂画动态

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失重的,人物的形体动态显得格外的轻盈与舒展。他们在太空中能展示怎样的姿态呢?教师创设想象模特展示宇航服的特殊姿态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用小木人摆一摆宇航员舒展示的姿态,在生生交流中看一看、评一评宇航员舒展的姿态。运用和底纸同类色的彩色铅笔,圈一圈、涂一涂画出小木人的动态,以多线条圈涂起稿的方式,改变学生单线直接描画的习惯,以边观察、边描绘的写生习惯,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逐步修正造型。而在画面中留下的中间色,又为后续的人物形象立体描画增设铺垫。这一写生圈涂小木人的动态的过程,使学生想象中的形象具体化、形象化了。

方法二:用宇航服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衣纹的处理与表现

教学中教师运用媒体与学生共同欣赏剖析宇航服的结构特点,了解宇航服与普通服装的区别,加压使用宇航服外形略显膨胀,因此衣纹应描绘在宇航员的关节处,这样的服饰便于航天员肢体的运动,使宇航服更加舒适。教师示范用拖描线条的方法画出宇航服的结构和外形,引导学生欣赏完整的结构图范例,并留下一定的时间辅导关注学生的操作与练习。

方法三:写生与想象添画相结合,以增加写生的绘画兴趣

媒体欣赏宇航服上的多种仪器、通讯设备和开关,了解保障航天员生命体、支持宇航员的工作的设备。教学中运用媒体解体宇航服,协助学生了解添加组合设计的方法:宇航服形体内部功能的添加;宇航服形体外部功能的添加。媒体的演示让学生了解了宇航服的功能,直观形象的归类设计方法,运用对称、均衡的方法设计宇航服形体内部和外部的不同功能,启迪了学生的设计思维。

方法四:用多线条表现宇航服立体感,提升学生的作业品质

运用媒体帮助学生回忆已经选过的几何形体立体表现的方法:在一侧增加投影或厚度。利用彩纸的颜色,用水笔或深色铅笔在宇航服的两侧用多线条的方法画出暗部,用白色特种油画棒在最亮部分皴画表现亮部,学生的作品就有了立体感。这一方法使人物的立体感表现十分方便,学生作业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成效】

通过写生能画出人物的基本结构与较正确的形体是高年级学生的人物绘画要求,能用明暗表现人物的立体感会令学生兴奋不已。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选择了有色纸,也就为人物确定的中间色,即人物的灰部已确立。只要用彩笔、水笔用多线条的方法画出暗部,用白色笔画出亮部就能十分方便地表现出宇航员的立体感,学生在绘画体验中获得了成长,获得了成就感,学生作业的品质明显提高,维持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五)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是绘画教学评价的依据

由于对儿童人物绘画的阶段发展特征缺乏了解,美术教师在制定人物动态绘画教学内容的目标时,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难以把握,或教学目标制定过高,或目标制定出现低幼化,反映出美术教师对人物动态绘画教学的要求不够明确的问题。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可以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运用的不合理,可以导致教师所提出的作业要求不明确,可能出现对学生作业评价的不合理、不公正。同时,在人物动态绘画内容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缺乏科学性。因此,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不仅应该是绘画教学研究的依据,而且也应该是绘画教学评价的依据。

在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寻找着适合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绘画水平的有效教学指导方法。研究中笔者深深感到只有确定了合适的人物画教学目标,才能制定适切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低年级学生能画出人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初步掌握描绘人物动态的方法,鼓励学生肯定、大胆,随心所欲地画人物,充分体验绘画的乐趣。中年级学生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要求观察与描绘细致些,抓住人物的关节活动,引导将四肢活动的动态加以表现,逐步学会观察人物头、胸、髋及四肢活动的动态变化,是人物动态活动的表现更具体。高年级学生则要求在人物结构描绘上能抓住特征,较准确地描绘人物形象,以满足写实期学生的审美心理。

结语:

本课题在两年多的研究中,始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溶为一体,取得了以上研究成果。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大多数儿童的视觉成长规律,本课题运用这一理论研究成果开展美术课堂研究,也是以大多数学生的心智成长与绘画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和探索相适应的教学指导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各年段中学生均存在发展不一致的问题。有客观上学生自然成长的不一致,也有因教师长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问题,导致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学生普遍绘画能力发展不一致。

因此,本研究带给笔者新的思考:1、在课堂教学的层面上,如何进一步改善教学设计,实施分层指导,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2、在教师教育层面上,如何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

理念,规范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行为,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同等的美术教育。

本研究是笔者(教研员)与我区广大美术教师的一次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们的研究还将继续……

主要参考文献:

1.[美]Cathy A.Malchiodi 着《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2.[英]赫伯·里德着《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5月。

3.[美]罗恩菲德着《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5月。

4.[美]艾斯纳着《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5月。

5.张家素、庄弘醒着《人物速写与儿童人物造型》,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

6.赵树云着《儿童画典》,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儿童绘画的几个重要阶段

儿童绘画的几个重要阶段 关于儿童绘画教育的正确教育方式,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第一阶段:命名期(2——3岁)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告诉别人自己的创作内容。但他画的是什么,很难看懂。他可能指着一个圈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这个是楼房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画不出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不能理解。通过这种绘画形式和语言表达,可以加深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第二阶段:罗列期(3——4岁) 在这个绘画阶段,儿童会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把一个个简单的图案拼凑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故事的画面。比如孩子画块草地。然后草地上有什么呀?草地上有小鸡。小鸡在干嘛呀?小鸡在和另一只小鸡玩耍。在教学方向上,可以依照这样的罗列形式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第三阶段:图式期(4——5岁) 4——5岁的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增长较快,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对生活中的物体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在画面上慢慢的表现自己所想要的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如为了把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 这阶段的儿童还没有正确的空间概念,还不能正确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和空间,对比例的估计能力更晚。让孩子在纸上表现一定深度的画是有困难的,因此画面上就会出现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图,而且他们把一切东西都放在一条表示地平线的基础上,他们画画怕遮掩、重叠,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排列在画面上。这种求全、求实的表现法,正是儿童心理的正常反映。这些都说明孩子画的还不是他看见的东西,是他想当然的东西。这时让他画写生画,他看一眼对象就凭自己的印象去画了。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成人不同,他们还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较能力,只能凭感觉印象画画,对印象深的部分他容易夸大。这正是儿童画的“黄金时期”。孩子的天真童趣注意保护,让它充分表现出来。

现当代国外儿童绘画发展理论研究

现当代国外儿童绘画发展理论研究 刘艳摘要:儿童的绘画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历来受到重视。从20 世纪罗恩费尔德和加德纳为代表的关注自然发展的阶段理论,到当代金德勒、威尔森等人关注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论,儿童绘画发展研究不断得到更新,这无不与时代的变更息息相关。本文围绕这两大趋向的理论进行阐述并归纳总结,借此对如何开展当代的美术教育进行了思考。 前言: 儿童绘画的研究一直是美术教育课程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儿童绘画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绘画的起源开始于19世纪,由于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于遗传、心理认知的发展,心理学由此出现。自十九世纪80年代Hall发表了第一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绘画的研究报告开始,就有不少的学者试图通过儿童绘画来揭开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变化过程。有学者通过研究儿童儿童的绘画内容来分析儿童的人格特征,另一些学者将绘画作为测量工具,诸如Goodenough的“古式画人测验(Draw-a-Man Test)”来分析儿童的智力成熟度;Buck等学者发展出“屋—树—人投射技术”来测验儿童的认知、人格的发展。研究儿童绘画从心理学起步,作为发现人类心智的有效途径,不断得到了发展,继而在美术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关注。美术教育学者将绘画表现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手段的重要研究对象,力图寻找出儿童绘画发展的各阶段历程。在这一方面,美国学者罗恩费尔德、加德纳等人的绘画发展阶段划分对美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力图从儿童绘画中发现不同时期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探索儿童内在的自我心智发展过程,尤其是罗恩费尔德,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绘画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绘画教学方法,来帮助儿童通过绘画来更好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的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球化促发了人们的相互交流越来越紧密,人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了解世界,社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儿童也日益受到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而美术教育也开始关注起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不少学者试图从儿童绘画中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因素来进行论证,揭示儿童认知发展不仅呈现自我发展的一面,而且社会化文因素也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归纳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个取向:一为关注个体自我发展的研究,二为关注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对于美术教学来讲,既要对过去的绘画发展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又要在当代绘画表现研究新的取向上不断探索,进而针对当今的美术教育发展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关注儿童内在自然发展阶段的研究 这类研究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罗恩菲尔德(V. Lowenfeld)、加德纳(H. Gardner)。(一)心理学的理论背景——皮亚杰的的精神发展学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儿童的思考与精神的构造为前提,提出了精神发展学说。皮亚杰将0~7岁的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

浅析儿童绘画的造型特征[1]

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2010届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儿童绘画的造型特征 作者吴蓓蕾 学号200641001123 专业美术学06级(2)班 指导教师国玉

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浅析儿童绘画的造型特征 姓名:吴蓓蕾学号:200641001123 指导老师:国玉论文结构: 1:儿童绘画造型特征之——夸张 2:儿童绘画造型特征之——拟人化 3:儿童绘画造型特征之——阶段性特征 第一期:涂鸦期(1——2岁); 第二期:象征性(2——3岁) 第三期:前图式期(3—5岁); 第四期:图式期(4——8) 4:结论。

浅析儿童绘画的造型特征 姓名:吴蓓蕾学号:200641001123 指导老师:国玉 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和儿童作品的分析,探讨了儿童绘画造型的特征以及心理发展对儿童绘画造型的影响。儿童美术指以儿童为主体的美术造型活动和欣赏活动,美术创作又包括绘画创作和手工活动。绘画创作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指儿童运用线条、色彩与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构图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也就是平面)里塑造出静止状态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他们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从创作的心态上来说,他们是进入了一种轻松忘我没有羁绊的自由境界;从创作的过程来看,他们都使用大胆的笔墨,朴实的线条,来表达发自心底的强烈情感。 绘画不仅是儿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生活体验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无论是在内容还是造型方面,儿童画都是不同于成人画的,而且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绘画造型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生活的环境、地域、教育因素及生活方式不同,他们的绘画创作造型也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造型特征儿童绘画二维空间特殊语言 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黑格尔我曾经能像拉雯尔那样作画,但我却花了必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儿童那样的作画。 ——毕加索对于绘画艺术而言,儿童美术虽然是处于艺术发展中的初级阶段,但它体现的却是人类审美理想中最真挚、最原始、最朴素的一种追求。在近现代的绘画发展中,很多大艺术家都从儿童艺术中吸取营养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 绘画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绘画活动,儿童体验成就感、审美感。绘画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还是儿童的精神创造活动。儿童的绘画创作是出自生命最根本的活力和本性的需要。儿童具有比较强烈的创造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使,他们不停地进行各种方式的寻求和探索。而美术创作是发挥年幼儿童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 造型是形成画面中每一个形象的手段。有画就有造型,儿童画画时也不例外,他们总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以线进行造型。与我们成人世界里的绘画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下面我从儿童绘画的造型特征的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儿童绘画造型特征之——夸张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与指导策略 李怡芳 【摘要】幼儿绘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2-3岁幼儿正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的涂鸦活动可以较好的反映其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状况,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动力。为此,我们应当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涂鸦期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唉,毕加索是天生的。” 有的妈妈会说。的确,不是每个妈妈都能生出一个小毕加索,但重视在婴儿期对宝宝绘画潜质的开发,即使不能让孩子成名成家,也会为他未来的人生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所有的新生儿只能看到距离他20厘米以内的东西,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还不能准确区分颜色,可有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画出线条虽稚嫩但色彩丰富的画了。最前沿的科学也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有的孩子早早学会了区分颜色与形状,甚至有了艺术的创造,而有的孩子,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宝贝开始乱涂乱画,弄脏了衣服、家具和你的心情,千万不要恼火,妈妈们,整理好你的耐心和智慧,仔细看一眼那些混乱的线条吧,一个由宝宝创造的神秘花园在你眼前展开了……唐代《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涂鸦:在字典中也是这样解释的:形容字写得很坏。似乎在一般人的眼里,涂鸦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殊不知,涂鸦是人创造性的始初,毕加索的画是抽象画的经典之作,如果说他的画象孩子的画,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还有谁象他这样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呢?那就是孩童。

幼儿美术教育的 几个阶段

一般1岁半左右,宝宝开始对涂鸦产生兴趣。到2岁左右开 始画出一些不太规则的歪歪扭扭的线段,但时常会把线条画出纸外。 2岁半到3岁开始尝试画出圆圈。从线到圆,对宝宝来说, 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飞跃性发展,这是他们造型意识的开始。 3岁半或4岁宝宝开始给自己画的线条图案取名字,他们常 会边画边给涂鸦起名,就像同事家宝宝那样。对涂鸦命名显示出 宝宝从以动觉经验为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认识到了形象与外界 之间存在关系。 4岁到5岁的时候,宝宝开始尝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出色的表 现力。但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 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成人很难明白。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1.乱画期(1岁) 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 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 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 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

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2.命名期(2、3岁)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3.罗列期(3、4岁) 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

儿童绘画的几个阶段9页word文档

儿童绘画的几个阶段 推荐家长:儿童绘画的几个阶段 很多家长朋友都会急切的问及关于孩子是不是该升班了,可以去画什么,必须去画什么了,我们孩子的"儿童画"学完了,可以让孩子画素描,色彩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首先我很理解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和期望,但请问家长朋友你自己清楚或是了解过少儿绘画吗?为什么把儿童画的画可以称谓"儿童画",为什么要急着把孩子送入更高年龄段的绘画课程,是孩子的需要,还是家长您自己的需要?还是跟风别的家长? 在此友情提示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少儿美术教育的教师朋友,光有一腔热情根本不够,请先武装好对于少儿绘画的理解及自身的绘画素质,商业价值固然重要,但也请别忘了少儿绘画的艺术价值。别披上了少儿绘画教师的外衣,就可以信口开河,糊弄"天真"的家长和调皮、固执、可爱的孩子们。画画不像做数学题一样有标准答案,少儿的绘画需要时间的累积和自身的努力,逐步提高孩子自身的绘画审美能力和素养。在辅导孩子绘画中,要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少儿绘画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孩子、家长、教师三方共同的付出和努力。以下是关于少儿绘画的几个典型的阶段,供大家参考,希望家长朋友们根据你孩子的年龄和自身的认知能"对号入座","切勿乱座"。 1.涂鸦期(1岁) 乱画是幼儿阶段的典型特征涂,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儿童美术基础知识大全

儿童美术基础知识大全 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的种类及其主要特征,是美术本身的基本规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也是实行美术鉴赏首先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美术的种类较多,一般人通常把美术仅仅理解为绘画和雕塑。实 际上,美术的范围理应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因为 它们都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绘画用纸、布、木板、颜料等;雕塑用木、石、泥、铜等。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使用的物质材料就更广), 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 的感受。所以,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当然,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具体到每一种美术形式,它又有 自己的一些特殊性,从而构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主 要特征。下面从美术鉴赏的角度,分别介绍一下绘画、雕塑、工艺美 术和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绘画 绘画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物质材料,通过线条、色彩、明暗及透视、构图等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创造出能够直接看到的、并具有—定 形状、体积、质感和空间感觉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既是现实 生活的反映,也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反映了画家的思想感 情和世界观,同时还具有—定的美感,使人从中受到教育和美的享。 从绘画的种类、形式来讲,绘画在整个艺术门类中是最丰富多彩 的艺术形式之—。 从画种来分,它能够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速写等。其中有些画种因为使用的物质材料、工具或表现技法 不同,又可分成很多样式。例如,中国画能够分成壁画和卷轴画两大类。从表现特点上又能够分成。工笔画、写意画和兼工带写三种;版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绘画特点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绘画特点在孩子们学习美术过程中年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着变化,认识不断提高,思维不断发展,自然地形成不同的年龄阶段,年龄阶段又制约着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为了使家长了解这方面规律,更好地培养您的孩子成才,我们把各年龄阶段儿童绘画特征向您介绍,做为您辅导孩子的参考。 我们把孩子2-17岁分为三个阶段;2-4岁以前为涂鸦期阶段、4-9岁为图示期阶段、9-17岁为写实期阶段。 1.涂鸦期阶段: 孩子出生不久就能感觉出不同的颜色,随着语言的发展,他们开始对形状有辨别能力。两岁半的儿童可以拿笔在纸上、地上画来画去,初期只能画出一条条没有规律的线条,到三岁左右逐渐地可画出一些有规律的复杂的线条了,这些线条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代表什么,有时偶尔说出,画得是"妈妈"、是"苹果"等等大人根本看不出来的东西,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涂鸦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是不能进行正常教学的。三岁半以后的孩子们画出的线条开始有规律,能画出不标准的圆形,一般到了四岁就可以准确地画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物体,也能比较好地表达自己画的是什么了,这时就可以接受正规训练了,所以美术培训学校规定四岁开始入学,也有一些绘画方面超常的孩子涂鸦期结束得比较早,三岁或三岁半即可入学。 2.图示期: 过了涂鸦期的孩子就进入了图示期,这是最良好的绘画启蒙时

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绘画兴趣最浓,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培养得好,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他们会自如地运用绘画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意愿。4-8岁的孩子画起画来最没有顾虑,创造性最强,我们把这一时期寓为创作的黄金时代。美校的教学也以发展孩子的创作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这一时期创造性方面的培养在孩子一生中是很重要的,它往往会成为终生成就的奠基。这一时期孩子的绘画特点是,他们喜欢随心所欲地去画,不愿意接受技法的限制,没有比例空间的概念,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随意夸张某一部分。例如:孩子想让自己画的小朋友拾到地上的玩具,他会把胳膊画得特别长。如果想画出屋内的情景,他们会把房子画成透明的,等等。这是孩子创作才能的萌发,应该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发挥这一才能。有些家长不了解这一点,按照大人的认识水平去要求孩子,有的甚至不停地指责,这不对,那不象,弄得孩子缩手缩脚,画出画来死死板板使老师的启发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还会出现概念化的现象。这段时期的长短每个孩子不同,有的长些有的短些,如果老师培养很好,学生在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同时绘画技能也开始成熟起来。 3.写实期阶段: 一般在九岁左右孩子的生理和心里都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开始感觉自己是大孩子了对儿童画感到不满足,追求画得真实,出现这种特点就开始向《写实期》迈进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有些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他们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画画不大胆,甚至不愿意画了,这时应该满足他们的求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涂鸦阶段(2~4岁):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 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 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 党群年龄(9~11):理智萌芽的阶段; 推理阶段(11~13):拟写实的阶段; 青春危机期(13~17):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一) 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2~4岁 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罗恩费尔认为幼儿刚开始涂鸦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动作,也无创作的意图。仅仅是享受肌肉运动的满足感,与笔涂在纸上的快感。但渐渐地,幼儿能发

现纸上线条与自己动作存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便渐渐发展出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与身心发展有关的涂鸦过程。涂鸦其可分三阶段: 1. 随意涂鸦(disordedscribbling) 年龄:2岁左右。 特征:(1)用整只手握笔,摇动手臂画线,尚无法控制动作。(2)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 2. 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 年龄:2岁半左右。 特征: (1)以重复的动作涂鸦,具有手眼协调的控制能力,常出现反复的纵横线。 (2)已能控制手肘关节。 3. 命名涂鸦(naming ofscribbling) 年龄:3~4岁左右。 特征: (1)从单纯涂鸦的动作转为具有想象思考的涂鸦,会赋予涂鸦意义,但形象仍难以辨识。 (2)会发现图与背景的关系,但仍未能表现空间。 (3)会为涂鸦命名及用不同色彩来区别不同意义的涂鸦。 (二) 前图式期(preschematic stage)4~7岁 对环境的接触渐扩大,对世界的探索大于自身身体的操控,儿童开始有意识的作具象表现,能发现现实、思想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因不断的接受新概念,故

中班美术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美术特点 中班幼儿不喜欢抽象的东西,教师要选择新颖的美术教材激发幼儿的兴趣;中班幼儿喜欢观看并模仿他人的绘画作品,教师要创造适宜的美术环境促使幼儿作品多样化;4-5岁的幼儿喜欢一种颜色涂到底,教师要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让幼儿感觉色彩搭配;4-5岁的幼儿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无所顾忌的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要使用鼓励性的评价,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中班幼儿身体处在一个柔弱的、不完善的未成熟的阶段,充分挖掘和发展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的绘画潜力,能使幼儿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开发,也为幼儿能更好的接受幼儿园体、智、德、美各方面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班幼儿美术发展的特点: 1、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观察目的性较为明显,在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受空间知觉水平不高的制约,表现为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把握观察对象明显特征。能比较少量物体之间明显的差别,由零碎印象组成的符号发展为简单图像,能选择与物体明显相似的颜色。 2、创作的目的性明显增强,初步能从几个平行的维度去思考操作的符号,担仍缺乏条理并容易遗漏,不善于思考操作的步骤,操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3、手部肌肉动作从无法控制,逐步提高手指动作的力度。 到了下学期: 1、有意注意发展,观察的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为较完整地观察客观事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把握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客观对象的基础上,更有兴趣地表现某些细节,有意记忆的发展使表象也逐渐增多而清晰起来,开始能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颜色,表现为对颜色极大的兴趣。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越来越的满足之后,发现任何颜色都好看,从而开始关注颜色之间的配合,使自己的画面色彩颜色。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一、涂鸦阶段(约—岁) (一)未控制的涂鸦 1.时间:涂鸦开始后的半年左右 2.特点:无规律可循的点、线混杂图,涂到画纸之外 3.原因: (1)不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握笔的动作——手掌和手指共同操作,肩部、手臂和肘部无控制动作(3)大小肌肉尚在发展 (二)有控制的涂鸦 1.时间:2岁左右 2.特点:重复的或具有上下左右方向的各种线条,能将涂鸦控制在画纸之内 3.原因: (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手眼协调 (3)控制肌肉动作 (三)圆形涂鸦 1.时间:2岁半左右 2.特点:圆圈线条,涡形线、不闭合及闭合的圆圈、复线圆圈 3.原因: (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手眼控制和协调 (3)关节和肌肉更加灵活 (四)命名涂鸦 1.时间:涂鸦过程中开始说故事 2.特点:具有明显的表达意图,对涂鸦进行命名 3.涂鸦出现的原因: 涂鸦是儿童绘画活动的起始阶段 (1)源于儿童身体运动的需求,随着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提高逐渐发展(2)源于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 4.“涂鸦滞后”现象

一些没有条件看见别人写字或画画的孩子,即使到达涂鸦期的年龄,也没有出现涂鸦活动。 模仿是影响涂鸦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5.当儿童出于涂鸦期,成人应持的态度和发挥的作用如下: (1)成人应该重视儿童的涂鸦,切不可认为是孩子的随意胡闹而加以制止。 (2)成人应该在儿童涂鸦期发挥适当的作用。 二、象征阶段(约—5岁) (一)图形 简单几何形和线条的组合,与想表现的真实事物想去甚远,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典型代表:“蝌蚪人” (二)色彩 1.能够识别主要的色相,有颜色个人偏好 2.象征阶段初期,用色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涂抹自己偏好的物体。 3.象征阶段后期,逐渐按照物体固有色选择色彩,可以用方向一致的线条均匀地涂色,并图在轮廓线以内。 (三)构图 一个个独立的形象罗列在画面上,各个形象在大小、位置、间隔等方面并没有刻意安排,它们在共同的空间里的相互关系没有任何法则可循,但又确实有一定的表现主题。 (四)成人的态度和作用 1.保护儿童的绘画兴趣 2.提供适当绘画工具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1.乱画期(1岁) 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2.命名期(2、3岁)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3.罗列期(3、4岁) 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为这时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不能把事物组织起来的状态,应该根据孩子兴趣,引导他注意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孩子的发挥。例如:孩子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和谁玩呀在哪玩呢在水里呀。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这样依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4.图式期(4、5岁)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如为了把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修订稿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与指导策略 李怡芳 【摘要】幼儿绘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2-3岁幼儿正 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的涂鸦活动可以较好的反映其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状况,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动力。为此,我们应当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涂鸦期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唉,毕加索是天生的。” 有的妈妈会说。的确,不是每个妈妈都能生出一个小毕加索,但重视在婴儿期对宝宝绘画潜质的开发,即使不能让孩子成名成家,也会为他未来的人生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所有的新生儿只能看到距离他20厘米以内的东西,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还不能准确区分颜色,可有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画出线条虽稚嫩但色彩丰富的画了。最前沿的科学也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有的孩子早早学会了区分颜色与形状,甚至有了艺术的创造,而有的孩子,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宝贝开始乱涂乱画,弄脏了衣服、家具和你的心情,千万不要恼火,妈妈们,整理好你的耐心和智慧,仔细看一眼那些混乱的线条吧,一个由宝宝创造的神秘花园在你眼前展开了……唐代《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涂鸦:在字典中也是这样解释的:形容字写得很坏。似乎在一般人的眼里,涂鸦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殊不知,涂鸦是人创造性的始初,毕加索的画是抽象画的经典之作,如果说他的画象孩子的画,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还有谁象他这样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呢?那就是孩童。

少儿美术地年龄阶段特征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太阳山艺术教育整理 孩子的美术活动,划分为这样几个重要的阶段: 一、涂鸦期,也叫抽象象征期,在1—3 岁。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随着各项能力如行走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地拿起我们所给的绘画工 具来涂抹,画面是完全抽象的,在他们眼中,这似乎是和其他游戏不同的一个新“游戏” 。而在我们的眼里,涂鸦中线条色彩的不确定性和任意性却反映了多种层面的问题,而且这些被反映出的问题在不同孩子的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家长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情形:第一,孩子首先对这种被他自己看作是游戏的东西充满了好奇,那些纷乱的线条和色彩都是在探求游戏 的各种可能性和各种结果的过程,这应该是涂鸦的第一步。 这一步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不能受常规界定(传统的涂鸦期界定是2-3 岁)的限制,可以从孩子有基 本的抓握能力就开始,有的小孩在8 个多月时就抓着纸团,蘸着颜料开始了涂鸦,而多数孩子在 1 岁以后会对握着笔“乱画”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如果给他各种颜色,还是能从颜料管里挤出的那种,他们会更加兴奋,发明很多奇妙的“玩法” ,会把颜料全部挤到水里,搅来搅去,极限时,笔就变成了手和脚,纸变成了地面或墙面,纸上都是小脚印,这时的线条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变换着运行的轨迹,其实,他们想知道,这个东 西道底会是什么样子,象小汽车那样还能跑到哪去呢,小脑袋在想,在纸上是这样的,地上呢,身上呢,墙上呢,当孩子弄得哪哪儿都是颜 料的时候,我们应该高兴,他是在进行着真正的探索,其中潜在的对绘画材料在触觉、知觉和视觉上的认识已经在悄悄地获得和积累了,还 都是自己来亲身感受的,这个过程是多么的宝贵和重要,我们可称之为不可或缺的“亲密接触” 。 在这一步里,如果能听见妈妈在大叫或是心里在喊:“哇!啊!天哪!”也许是孩子把颜料水全都泼到了纸上;也许是她在往胳臂上画;也许已经在地毯上画 ,, 但一定是孩子在酣畅地游戏状态中正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大人的方式全身心地接触着体会着绘画的“玩具”所带给他的无穷无尽 的快乐! 第二,涂鸦还是孩子在不断证实自己力量成长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看到许多孩子用单色的硬笔或油画棒在画线条时,常常会把纸捅破, 用毛笔和颜料时也常有这样的情况,每个孩子的力量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在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画”一根线,或他们发现自己用了力, 线就清晰时,就会再次去用力,当看到线 因为自己用了力气而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密密的要成一堆时,心里是快乐的,他以此证实了自己的力量所在,这也体现出孩子的生理和生命成长 过程中的内在需求。所以,此时建议家长给孩子大的纸、厚的纸,让他在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一、涂鸦期(1.5~3.5岁) 幼儿在1岁半左右便开始拿笔信手涂鸦或者乱涂乱画,两岁前的幼儿基本处于无控制的涂鸦阶段;到了两岁左右,幼儿能有目的地控制笔的方向,从而过渡到有控制涂鸦阶段;之后在成人的引导下开始关注自己的画面的内容,发展到命名涂鸦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1.无控制的涂鸦 最初由于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比较差,动作还不精确不协调,因此幼儿在用画笔画时还不能很好地控制线条的方向.此时画出的线条不分化,横线、竖线、斜线、弧线、锯齿线、螺旋线参杂在一起。从他们的涂鸦作品中,很难看到线条的起始点。为此成人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在纸上重复地画那些毫无意义的线条,而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地享受这种手臂运动和视觉效果带来的快感,如图1所示。 图1 2.有控制的涂鸦 大约2岁左右,幼儿发现自己的手、眼能协调配合,对手有所控制了,知道用同样的动作可以画出同样的线条,在涂鸦活动中体验重复动作的节奏。“一旦儿童开始反复他的动作时,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儿童已经发现了以视觉来控制动作,从这时候起儿童会有意识地上下或左右地画线,但还经常把可以控制的线条和不能控制的动作混在一起”1。在此阶段,幼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肌肉运动和笔迹之间的关联,且手眼之间能够配合,手腕的灵活性增强,能够画出重复的或具有上下左右方向性及圆性的各种线条,并能将涂鸦控制在纸张以内,如图2所示。 1摘自:【美】罗恩菲尔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王德育译,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书88页。

图2 3.命名涂鸦 幼儿在不断的涂鸦过程中逐渐将图形和线条结合起来,偶然地 从中认出某些形状,发现与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他们 给自己的图形和线条起名字,自言自语地开始对着画讲故事。如图 3所示,幼儿在画画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自己画的东西很像妈妈在绕 毛线团,于是当你问她画的是什么时,她会图3 自豪地说:“这是妈妈在绕毛线团!”。成人在观看这些作品时如果离开了幼儿的语言解释,一般是无法辨认其代表的意思。而且命名涂鸦是幼儿先无意识地画线,后才发现其与物体的联系,这有别与幼儿后期的真正作画活动。 作为教师,不要在幼儿自然而然的乱涂乱画中试图“教”他们绘画,而应给他们提供适合的材料。比如,一支好用的笔,足够大的纸,让他们的手臂自由而大幅度地向四面八方运动。还可以提供给年龄较大的幼儿各种绘画材料,让他们自由创作。教育过程中同时也应注意;教会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引导幼儿在指定的物体上涂鸦,而不是到处乱涂乱画,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整个涂鸦期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来看,涂鸦是没有表现意图的画线活动。但是,在不断的涂画的过程中,幼儿在纷乱的线条中认识一些形状,在表象功能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他们会发现画出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像,于是去重复这些形状,用它们代表记忆中的哪些事物。于是,他们开始进入新的时期——象征期。 二、象征期(3.5~5岁) 发展到象征期,幼儿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视觉形象,并建立起他们自己的表现方式。如图4是三岁左右的幼儿喜欢在纸上反复画的内容,从刚开始的杂乱无章,逐渐发展成为比较有序,知道把圆和线放在一起表现物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绘画技能组合去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还可以帮助幼儿给自己的作品取名,笔如给圆形取名泡泡、皮球、饼干……这样可以使幼儿新发展的象征概念得到强化。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与指导策略 李怡芳 【摘要】幼儿绘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2-3岁幼儿正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的涂鸦活动可以较好的反映其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状况,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动力。为此,我们应当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涂鸦期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唉,毕加索是天生的。” 有的妈妈会说。的确,不是每个妈妈都能生出一个小毕加索,但重视在婴儿期对宝宝绘画潜质的开发,即使不能让孩子成名成家,也会为他未来的人生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所有的新生儿只能看到距离他20厘米以内的东西,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还不能准确区分颜色,可有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画出线条虽稚嫩但色彩丰富的画了。最前沿的科学也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有的孩子早早学会了区分颜色与形状,甚至有了艺术的创造,而有的孩子,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宝贝开始乱涂乱画,弄脏了衣服、家具和你的心情,千万不要恼火,妈妈们,整理好你的耐心和智慧,仔细看一眼那些混乱的线条吧,一个由宝宝创造的神秘花园在你眼前展开了……唐代《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涂鸦:在字典中也是这样解释的:形容字写得很坏。似乎在一般人的眼里,涂鸦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殊不知,涂鸦是人创造性的始初,毕加索的画是抽象画的经典之作,如

3-6岁儿童绘画特征及表现

3-6岁儿童的绘画特征及表现 【3岁前后】 ●三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意识的画画,能够说出他画得是什么, 在此之前孩子是先动手画然后在解释他给画赋予的意义,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能够自由画出大大小小的圆圈和横的竖的线条,圆圈上开始画上点和横线的“头部人像”开始出现,用极具表征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线条是三至四岁儿童的显著特征。 ●“拟人化手法”也是这个年龄的绘画特征,例如孩子们经常 吧太阳公公画成有鼻子,眼睛的笑眯眯模样就好像太阳公公是他们的好朋友。 【4岁前后】 ●孩子凭映像画画,绘画作品中除了有“头足人像”还出现了 头体二足人像,绘画作品像商品目录一样,各自事物无秩序排列,成人在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不要仅仅看孩子画得什么形象,更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叙。 ●通过语言来描述画画的主题和内容,并结合脑海中的印象来 画出大人们眼中像样的形象。孩子想要画出来的,是只有孩子能了解到的事实,即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且会把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画得大而夸张。 ●这个时期的孩子没必要刻意使用颜色和教授形象,这样只会

受到颜色和形象的束缚,感觉不到自由。最好用单色粗笔和大的画纸来画画。 【5岁前后】 ●并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按照自己看到的样子画出来,而是把 感兴趣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认识画出来(尽管知道人是长着耳朵的,但还是会按照当时的兴趣不画耳朵,如果此时妈妈问他“没有耳朵吗”孩子会因为对耳朵不感兴趣而不画耳朵)。 我们称之为“感觉的写实主义”。 ●开始给事物建立秩序并开始出现“基底线”开始理解各种各 样的关系,试图用绘画来表现(一条横着画得线条,就有了地面上和海水中的分界它表现的是一个世界)。 ●能够把听到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印象画成画。 ●请家长不要说孩子画得画奇怪,可笑,仔细倾听孩子画中所 表现的各种关系,问问孩子:“谁?在哪里?在干什么?”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在幻想世界中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这 也是一种培养孩子想象力的一种游戏,对于培养五岁孩子的绘画能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多给孩子讲民间故事和各种传说。 ●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享受分区涂色的乐趣,可以给孩子准备 12色的蜡笔或其他绘画材料。 【6岁前后】 ●坚决的使用利用基底线建立秩序的方式,把事物沿着基底线

儿童画教学几个阶段

儿童画教学几个阶段 教学目标: 儿童画启蒙阶段: 1 教学内容基本以观察模仿写生和想象为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能力. 3 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及对视觉、空间形态美的感觉和表现力. 4 学会基本的涂色技法,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儿童画初级阶段: 1 教学内容基本以写生和想象为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以线造型的作画能力. 3 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及对视觉、空间形态美的感觉和表现力. 4 掌握一些涂色技巧,学习有关美术技法知识. 儿童画中级阶段: 1 教学内容以写生和想象为主。学习线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作品.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以点/线/面造型的作画能力. 3 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及对视觉、空间形态美的感觉和表现力. 4 掌握更多涂色技巧,学习更多的美术技法知识. 儿童画精品班(提高阶段) 1教学内容以学生创作作品为主. 2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写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以点/线/面造型的作画能力.

3加强儿童对视觉、空间形态美的感觉和表现力. 4学习多种技法的绘画表现形式 5参加各类绘画比赛及展览活动.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儿童画的特点以及怎样辅导和评价儿童画;了解儿童画的基本造型元 素并能灵活运用;掌握儿童画的知识、步骤和技巧;色彩的搭配方法以及儿童画创作方法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认识儿童画 1、走进儿童的世界教学要求:分析、了解、掌握儿童画的特点。 2、儿童画的发展阶段教学要求:了解儿童画的发展阶段以及儿童在不同阶段的绘画特点。 3、儿童画的指导与评价教学要求:了解儿童的不同个性,学习用鼓励为主的方式让幼儿自主探求绘画的魅力。 (二)、儿童画的造型元素 1、自由的点教学要求:了解点在绘画中的运用,掌握点的表现技巧。 2、散步的线教学要求:掌握用线造型的方法,了解不同的线营造不同的感觉,能用线表现物像。 3、稳定的面教学要求:分析物像的图形概括,掌握用面来表现物像的方法。 4、神奇的组合教学要求:了解点线面的关系,掌握点线面的运用技法。 (三)、儿童画的造型训练 1、美丽的植物教学要求:通过写生,了解植物的不同造型的表现方法,掌握植物在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