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风二人转导游词

东北风二人转导游词
东北风二人转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塞外春城长春观光旅游,很荣幸在这里看到大家,今天晚上我们的行程安排就是去看我们东北最有名气的二人转了,那首先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张晓敏大家叫我小张、晓敏都可以,那做在我身旁这位开车的呢就是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司机王师傅他有多年的驾驶经验,由他开车我们可以非常的放心,大家都知道啊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来到东北不看二人转可是非常遗憾的,都说呀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当的官小、那不到广州就不知道自己包里钱少,不到草原呢就不知道狼多肉少,不当司机就不知道奔驰蓝鸟,不到东北就不知道自己酒量小,那不到长春就不知道我们二人转有多好啊。那有的团友来过刹长春吧,我们从这出发到二人转剧场大概是20多分钟的车程,那我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长春。那现在我们的车行驶的着条大街叫做前进大街那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长春的概况。

长春啊是吉林省的省会,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中国首批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

长春它是位于吉林省的中部,东与吉林市为界,西与松原市为邻,南与四平市接壤,北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大约位20571平方千米,市区总面积为3603平方千米,由六区、三市和一县组成,六个区呢分别就是朝阳区、南关区、二道区、绿园区、宽城区和双阳区,双阳区呢以前是不属于长春的它以前是长春的一个驿站,那是个养鹿的地方,俗话说梅花鹿浑身上下都是宝,那后来呢也是被归为长春,三个市呢就是德惠市、榆树市和九台市,一个县呢就是农安县,那全市的总人口大约是713万人,市区人口是达到了大约是293万人,主要呢是以汉族人为主的,其它的民族呢主要有朝鲜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壮族,锡伯族等37个少数民族。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长春地处东北松辽平原中部,处在东经125度18分与北纬43度55分的交叉点上,这样的经纬位置决定了长春的的气候是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变化显著,最冷的月份是1月份,历史上最低气温曾达-39。8摄氏度,现在1月份的平均气温还要在-17摄氏度,气温最高的月份是7月份。

那我们长春与浩浩五千年的历史相比还是个年轻的城市,1800年也就是请嘉庆5年,那清王朝早长春堡也就是今天的长春的新力城,设立了行政管理机关,名为长春厅,长春的名称也由此延续下来,不过关于长春的得名还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就是在长春到处都盛开着月季花,姹紫嫣红,而月季花又名长春花,所以长春由此得名,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然而花园城市的美丽却如同长春的名字一样一代代传了下来,另外长春还有青春永驻的含义,所以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大家来过长春以后,能够永远青春,永远长寿。

那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广场就是我们车行看到的第一个广场南胡广场,大家都知道啊在南方有许多的立交桥,那立交桥的作用的就是为了缓解交通,那我们北方啊虽然说没有那么多的立交桥但是像这样的广场确是有很多的,一会大家用心留意一下还会看到很多。

那现在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延安大路上了,大家看一下车行的右手边我们看到的这个公园叫做南湖公园它建于1933年,总面积呢是222公顷光水域面积就达到了96公顷,为什么叫南湖公园呢就是因为它位于市区的南端同时也位于人民大街的南端所以这样命名,那我们看到这里大量种植着有许多的花草树木,光树就有30多种10万多株,那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树都是当年日本人从长白山移植下来的长白树种,日本人曾经在这里养殖了大量的林蛙目的就是为了孝敬他们的日本天皇,公园里湖水清澈,鸟与花香,冬季里这里有冰灯还可以滑雪滑冰,冬泳,夏季大家可以来滑滑船调调鱼嬉戏水,1988年为了纪念长春借方0周年建成了长春解放纪念碑,碑面上刻着1948.10.19。即长春解放的日子,男湖公元近几年来又增添了游船和快艇等许多娱乐设施,是广大市民最喜爱的休息场所,在这里呢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来这里游玩呢门票是免费的,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来这里游玩一下。

那我们长春啊还素有4大美誉,那就是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和森林城,那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森林城:长春有森林城的美誉,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树是长春人的骄傲,我们的目标是有街有路必有树。现在全市共有树木831万株,平均每人就有4棵。长春市有大小街道1000条,现在已经绿化了800多条,其中著名的人民大街分三层栽种了杨树,松树,红黄刺二梅,使人民大街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青的亚洲最长的人工绿色长廊。绿色的街道,绿色的广场,绿色的公园,绿色的庭院,整个长春呈现在这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栽种,长春市已经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化系统,被国际友人誉为“森林的城市”。

电影城:长春的第二个美誉就是“电影城”。长春在全国享有电影城的美誉,被称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

长春电影城建在长春市西南部,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长春电影制片厂建于1937年,当时是“满洲映画株式会社”。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这出产了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第一部长篇故事片《桥》;还有鼓舞了中国籍代人的《创业》《地道战》等影片。数不清的电影艺术家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银幕形象。七十年代初期《小花》拍红了两个人:刘晓庆和陈聪。到2002年,长春市已经成为成功举办了6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长春制片厂的第二次腾飞的标志是长影世纪城,被称为东方好莱坞。

科技文化城:今天的长春还是一个科技文化城,长春科技教育有一定的优势,有高等院校29所,独立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99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6万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士26名,还有很多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像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都坐落在这里,还有唯一一所专门设立了一个特殊教育的大学---长春大学,它是面向全国各地招收残疾人的大学,中小学就更不用说了,已经超过了2500多所。

那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圆形的广场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第二个广场新民广场,我们看一下车行的右手边是空军461医院,它是当时伪满时期最高的综合法衙,那什么是综合法衙呢,它就是伪满时期最高的监察厅,检查厅和最高的司法机构。那车往前行,我们可以看到一幢白色的建筑,这就是长白山宾馆了也是我们长春市第一家社外宾馆,那里面的吉菜呢也是非常的有名。转过广场我们就进入新民大街了,新民大街的寓意呢就是新中国人民的大街,过去叫做顺天大街就是顺应天皇的意思,在伪满的时期呢也叫做官署一条街,因为伪满时期一些重要的办公楼都坐落在这条街上,那长春有名的伪满八大部其中有四大部都坐落在这条街上,那这条大街呢全长是1445米,平均的路宽呢是60米,那为什么这么宽的马路看起来还是那么的狭窄就是因为呢在它中间有22米宽的绿色隔离带,那现在我们看到车行的左手边这个红色的建筑就是伪满时期的交通部,现在是吉林大学预防医学院,它的对面呢就是吉林省图书馆,据说溥仪的第4个老婆李玉琴就在这里办过公,那再往前走就车行的左手边就是伪满时期的经济部它就是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医院,它的对面呢就是司法部现在是吉林大学医学部,那大家都知道啊司法部制定经济法那经济部呢来执行经济法,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那就是啊当时有一条法令是不允许中国人吃大米的可是有一位老妈妈它在临终之前呢就非常想吃一口大米,他的儿子呢非常的孝顺为了让妈妈能吃上一口大米就把家里的什么牛啊马啊都卖了,他的妈妈虽然吃上了大米同时呢他的儿子也受到了经济法的制裁。

那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高高的电视塔呢就是吉林电视塔,塔高218米是长春市最高的建筑,这个塔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塔高126到146米之间的高空设有旋转餐厅,集餐饮娱乐为一体,在上面可以一缆长春市全貌。在吉塔的对面就是长春报业集团,车继续前行欧文们看到的这个建筑就是伪满时期的国务院了,它建于1935年是仿日本国徽大厦的风格来建的,从高空看它是成一个王字型的,那从车窗看去我们看到它是成一个川字型的,当时伪满时期的第一任总理郑孝糈和第二任总理张景惠都在这里办过公,那他们在这里也是没有任何的实权,全都是听日本人来摆弄说什么就是什么。顶层是溥仪的阅兵台,那在它的对面呢就是伪满时期的军事部,现在是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据说军事部后面曾经养过狼狗,那日本人呢也是非常的苛刻他门从来不给狗事物吃那狗呢饿急了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大街上那马上人就变成一具尸骨非常的残酷,那这条大街呢也是一条屈辱的大街想想日本人真的是太可恨了。

那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广场就是长春市最大的城市广场文化广场,它也是中国第二大的殿前广场,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第一大殿前广场是在哪呢,对它就是我们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解放后经过长春市民的改建以后。广场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使广场浑然一体,广场中央的就是36。5米高的太阳鸟雕塑,它是满族的吉祥物乌鸦,它的前方是一铜铸男子雕塑,象征着阳刚之美,再它的后方,是一汉白玉女子卧像,象征着阴柔之美,整个主体显示了中国典型的天地人和,阴阳协调的主题,在广场的四周还分别设有4个大型的雕塑,它们分别代表长春的春夏秋冬,广场内侧的建筑是溥仪让日本人模仿北京故宫在这里为他修建的新宫殿,后来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的财力不足就半途而废,停止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基础以上的部分1952年修建的,现在已经成为科技人才的摇篮---吉林大学,这里也叫做地质宫广场。现在我们进入了解放大路,以前叫做兴仁大路,它是连接长春东西最主干的道路之一,也是长春市的严管街,它东起南关大桥,西到解放立交桥,全5040米,宽54米,现在被称为长春的金融一条街,因为长春的几个大型的银行都座落在这条大街上,比如说,人民银行,光大银行,还有农业发展银行等,车窗外都是高高的中国结,它向征着我们长春人都是非常具有节日气息的,因为长春是农业大省从高空俯看的时候,它是承三横一坚的,分别是解放大路,自由大路,西安大路,一坚呢,就是人民大街,道路两旁都是我们的市树,黑松树,大家都知道我们长春是东西为

街,南北为路的,那你是不会走丢的,道路两旁的街道也是非常的整洁,在中间呢,灰色的道路,就2001年铺设的国际化标准盲道。政府说那正常人能走的道路盲人也一样能走,大家看到这个光大银行,是地下两层地上29层,如果给它一个支点的话,它可以整座楼都可以移动,那与解放大路垂直的这条街道就叫做同志街,在晚上灯光亮起的时候就像彩虹一样,所以叫彩虹一条街,我们也叫它灯光遂道,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长春特有的军警民共建岗,它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交通警察共同指挥的,它是长春的一道风景线,吼是长春市唯一一座三方组成的交通岗,在这里呢,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不知道孝子坟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妈妈,她含辛茹苦的把儿子扶养大,那她的儿子也是非常的争气的,去考状元一下就考中了,那还没有回家,可是消息就已经传到了她妈妈的耳朵里,她妈妈听了之后,由于激动一下子就过去,病逝了,那她的儿子回家后非常的伤心,就要和政府说守孝三年,他在这三年之中,他也病逝了,他和他妈妈的坟都被埋在这里,当时人民大街还没有曲直,当日本人来到这要曲直的时候都会抱臂而死,后来政府官员,来这祭奠一翻之后,把这座孝子坟移到的城郊,同时人民大街才曲了直,可见也是非常感人的,说到人民大街,在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现在的车已经行驶在人民大街,人民大街它是连接长春市南北的最主要的一条街,它兴建1907年,当时称中央通,通在日语里是路的意思,当时只有现今大街的北段1932年,改称为大同大街,同时建大周广场1945年,日本战败后,改名为斯大林大街,1946年由于当时长春由国民党统治,为了纪念他们的国父孙中山,所以改为中山大街1948年解放后进行了,拓宽和绿化1996年改称为人民大街,一条大街随着名称的变化,第段历史便都融入其中了,现在这条大街是长春市的中心轴线,全长15公里,北起长春火车站,南至长沈高速公路口,平均宽54米,在第个人的心中都能与北京的长安街相比,,不知道大家注没注意到,在我们的人民大街上是没有一根电线杆的,这还要多亏了日本人,当时为了在战争中以应不时之需,他们想把人民大街,当作临时的起飞航道,所以把所有的电线杆都埋在了地下,所以今天在人民大街上我们看不到一根电线杆在地面上,我们眼前的这个大广场就是人民广场,建1933年,当时称大同广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占领长春,称中正广场,解放后称人民广场,它是市内最大的街心花园,占地3。8万平方米,广场中心是为了纪念光复长春的23名苏军烈士飞行员,而修建的苏军烈士纪念塔,该塔与1945年建成,塔高7。5米,在塔顶部有绿色飞机模型,它是苏式飞机,而且飞机头冲着北方,因为苏联在长春的北方,这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希望飞机可以把这些烈士的英灵带回故乡,,是市民休闲晨练的好地方,现在我们车行右侧的这座建筑是伪满时期的中央银行,它成立于1932年,38年竣工,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此建筑地上四层,整个建筑为古希腊建筑,这座是伪满时期的金融中枢,现在是我们的吉林省人民银行,长春市电信局:现在我们车行右边的这座建筑是伪满时期的电信大楼,于1933年成立,地上四层,后又向上接了一层,这旨东北的电信中枢,当时的中央放送局也座落在这座大厦里,现在为我们吉林省的电信局,长春市公安局:电信局前面绿色房顶的建筑是长春市公安局,它是伪满时期的新京警察署,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东北,镇压人民的机构,现在它是长春唯一的一家六星级宾馆,因为各位可以不花一分钱入住,它就是长春市的公安局,昔日侵略者欺压统治中国人的地方今日都成了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地方,车往前行,我们来到了重庆路,在这条路上有许多的购物商场,像是亚泰富苑,卓展,国贸,长百,其中亚泰富苑和卓展的东西是比较贵的,适合白领阶层进入购物,大家可能对亚泰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亚泰足球,这都是亚泰集团下的企业,还有长百是长春第一家保退保换,让利与顾客的购物商场,前方右手边便是吉林省委所在地,它修建于,1933年,是模仿日本名古屋的城楼而修建的,上面覆盖着铜瓦,原为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北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侵略的大本营,院内西部为关东军司令官官邸,现为松苑宾馆,,是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建筑物为西洋式,格调高雅,富丽堂皇,相比之下伪满末代皇帝的缉西xi熙楼,如鸽子楼,解放后,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长春视察时曾在此住过。左手边那座建筑物则是吉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伪满时期为日本宪兵队司令部,其地下室曾是关押抗日人士的地方,建于1933年,臭名昭著的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曾担任宪兵队的司令官,车往前行,我们车行左手边的公园是我们长春市的胜利公园,伪满时期称为西花园,和儿玉花园,原名大同公园,它兴建1915年,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一年一度的冰灯冰雕和彩灯游园会就在这里举行,现在我们看到门前这座雕塑,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开个玩笑,毛主席张开五手指,意思就是同志们辛苦了,五只手指又意为,一周只上五天班,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而已,园中绿树成荫,花团紧簇,还有许多休闲娱乐场所,当年溥仪在就任伪满执政的时候,曾带皇后和他的三妹到此来游玩过,转过公园,我们进入北京大街,那我们也就马上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二人转剧场东北风了,那我们今天行程中的最后一个广场就是眼前的西广场,我们的目的地

就在它的旁边了,现在请大家检查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希望大家注意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虽然之前我们并没有出现过丢失的现象,但是我有义务提醒大家,保管好东西,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剧场,请大家拿好东西我们即将下下进入剧场。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研究探讨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就可能把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理论研究从原有的艺术层面上升到更高级次的美学层面,即艺术哲学层面,因为美学曾被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称作是“艺术哲学”。 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他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 具体而言,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民间性 著名二人转理论家田子馥在其所著的《二人转本体美学》一书中,将二人转称作“民间剧诗”,他指出:“东北二人转语言,是极丰富的民间艺术宝库,它扑朔迷离,五彩缤纷,用一般的方法,是不易得到全面阐释的。”“‘民间诗’不一定都是农民亲手创造的,但确是‘民间作品’,包括民歌、民谣、短诗及二人转‘唱词’,包括‘诗体故事’,在民间保存下来传播开去,它是按东北农民的理想、意愿,抒发一种情怀,创造一种意境,充满着游戏、娱乐和谐趣氛围。虽说不是严格意义的诗,却饱含着诗趣,必须当作诗去写,才能加剧诗的情味。”(《二人转本体美学》第277页) “民间剧诗”的核心是它的民间性,即王肖先生所说:“二人转的唱词,过去有的长达三百句,短的二三十句,一般都有二、三百句。今天多半在一、二百句之间。一、二百句唱词,要写景、写人、写故事,确实不易,要有技巧。艺人要求好唱词,要有实惠嗑儿、骨头话、扎心段、喜兴词、活动篇和优美句。这是艺人多年演唱的经验,从中可

以悟出一点道理。

”(《土野的美学》第39页) 二人转剧本的民间性,要求其表演艺术也要以民间性的美学特征与之相匹配。因此,二人转表演艺术属于民间艺术范畴,即是“草根文化”、“平民艺术”,而不是“精英文化”、“高雅艺术”,是“下里巴人”而不是“阳春白雪”。 因此,又派生出二人转表演艺术的土野性、通俗性、浅显性等特点,皆以民间性为根,这一民间性特点,在赵本山、小沈阳等二人转表演艺术中,得到生动的展现。 二.地域性 二人转作为东北地区的艺术形式,充满地域性特点,它素以“东北人、东北事、东北风、东北味儿,东北情”的地域性美学特征著称于世。众所周知,地域文化是民族化集合体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鲁迅先生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鲁迅全集》第12卷第391页) 二人转整体的地域性美学特征,决定了其表演艺术也必须以地域性美学特征为神髓。这种地域性,不仅体现在“东北性”上,而且体现在东北三省的不同地域性上。所谓二人转的四大流派:“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即指以辽宁营口为代表的二人转以舞(浪)为重;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代表的以唱为主;辽宁黑山为中心的以板头瓷实为重;东路以吉林市为代表的以五彩棒为重。这种地域性美学特征,至今仍在延续发展。以“北派”二人转表演艺术为例,从徐生、吕鸿章(

“东北二人转”的所思所想

“东北二人转”的所思所想 七 月初,和两位朋友结伴,先后到长春和佳木斯看了两场慕名已久的东北二人转。东北二人转以说、唱、舞为表演形式,杂揉了戏曲、相声和小品等艺术门类的若干成份,风格泼辣火爆,在当今普遍沉寂的传统民间曲艺中一枝独秀。近年在东北地区盛演不衰,以至于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同时还声名远播,通过电视上的各种综艺节目而走向全国。 在东北,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每晚都有多场二人转演出,演出场所一般是大小剧场、酒吧或夜总会。锣鼓声中,先是一位男演员绕舞台快步走出一个圆场,然后站到前台,笑嘻嘻地随意和前排的老观众打着招呼,即情即景地插科打诨,言语之间便引出另一位女演员。二人转的每场演出一般由三、

四对男女演员连场表演,称作“三副架”或“四副架”。演 员大多功底扎实,有的甚至身怀绝技。但是,毋庸讳言,当今东北二人转广为人知的最大特色或者说最大卖点还是所 谓的“脏口粉词”。男女演员围绕性话题相互肆意调侃挖苦,甚至于自轻自贱,间或彼此动手动脚,其语言之腥秽,动作之露骨,令人震惊。台上火爆演出,台下观众则连声爆笑,前仰后合,舞台上下连成一气,近于白热化。 然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东北二人转又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悲怆之情。例如在长春某剧场,一位男演员简单化装后,扮作老婆婆哭坟,唱得一字一血、声声含泪,天地亦为之动容。还有一场《擦皮鞋》的段子,男女演员循环往复地唱着“擦皮鞋,擦皮鞋,大家都来擦皮鞋!”从擦鞋工的视角自 下而上地历数前来擦鞋的各色人等。使人由“鞋”的意象联想到鞋上的尘土,联想到尘世的路途和各种各样的复杂人生,令人感慨系之。 毫无疑问,今天的东北二人转早已不是当代老一辈艺术评论家王朝闻曾经形容过的所谓“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而已沦为典型的“小丑的艺术”。作为当今最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艺术体裁,它的盛行不能不是当地社会整体心态的深刻反映,而这种社会心态又缩影了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存在。 回顾历史,东北一向是中国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和商品粮

东北二人转——雅俗共赏的艺术

东北二人转——雅俗共赏的艺术 [摘要]二人转是一门深受东北人喜爱并且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表演艺术。由于这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夸张与另类,二人转的存在遭遇着褒奖与贬低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冲击。即使是在这两种对立观点冲击下,二人转依然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走出了东北乡村特色,传遍了全国,产生了一定的热度,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随着高雅艺术的普及与盛行,二人转必须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才能在瑰丽的艺术园地中立足。 [关键词]二人转;艺术特点;低俗 1农村大炕走向城市包厢 二人转,这种诞生于东北白云黑土之间,流传于东北民间的极具民间气息的特色艺术,用它粗犷豪放的表现形式、幽默而贴近生活的唱词以及独特的令人忍俊不禁的舞蹈,滋润勤劳的东北人民已有300多年之久。东北人对于二人转有一种近乎痴迷的难舍难分的情感,在民间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由此可见二人转在东北的群众基础之深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二人转不再仅仅是东北农村间的饭后娱乐,而是翻山越岭走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渐渐成为娱乐市场上的宠儿。近一两年,二人转频繁进京,或南下巡演,不断引起轰动,在各地的演出市场也常常制造出票房奇迹。仅从这些表面的受欢迎程度看,二人转在艺术产业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二人转是否能继续保持那种独特的淳朴而贴近生活的民间气息而不变质,是否能很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呢?恐怕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二人转在充分照顾观众情绪的同时,是否也不容回避地存在着过度迎合部分观众的欣赏趣味而使之趋于流俗的现象?这点必须引起我们今天的二人转演员的足够重视,毕竟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还有着审美价值与审美趣味的前提,即便是以丑角取胜的二人转艺术也应遵循长期以来的“笨中求巧,丑中求美”的美学原则,而非一味地为丑而丑,毫无美感。繁荣背后,也连带着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东北二人转,究竟与原生态的二人转相距多远?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二人转艺术,是否还完整保存着初始的淳朴与乐观,在与城市观众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又发生着怎样的变化?[1]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俗”的艺术 并不需要多加论述,显而易见的,二人转与其他的艺术形式如京剧、黄梅戏等相比,其粗鄙的特征表露无疑。二人转没有其他艺术形式的高雅与细腻,更多的是粗野、鄙陋的表现方式。从角色上来说,二人转最突出的是丑角的运用。其他的艺术形式中可能也会有丑角出现,但是最终是以丑写美的,而二人转则是赤裸裸地表现其丑感,用以达到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从内容上来说,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婉约如江南黄梅戏,幽默如川剧,诗情画意如越剧,抑扬顿挫的京剧,或是粗犷豪迈

诠释东北二人转的地域文化特征

诠释东北二人转的地域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人们对二人转各执己见、褒贬不一,但二人转仍然以不可 阻挡之势走红于当代民间,甚至走上了以主流意识为导向的社会艺术 大舞台,这无疑证明了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必须 用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它、认识它,还要进一步发掘整理,进而使 之发扬光大,令其在我们的民族文化建设中大放异彩。 论文关键词:二人转东北地区文化特征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从最初形成至今 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传统二人转历史上没有固定的名字,俗称双调、蹦蹦儿、对口唱、双玩意儿、小秧歌等等二人转的最初定名大约在伪 满时期,即2O世纪3O年代,但它一直生存于东北民间,并且常常被 禁演,很多艺人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传承并发展这门艺术的。到 了2O世纪5O年代,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在新中国的文艺界得到承认,它终于获得了正式的身份和合法生存的空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辽阔 广大的土地上,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居住人群的不同,自然形成了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在一定水准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人们 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应该说是 东北地域文化造就了东北人的文化性格和审美情趣,进而影响了二人 转这一东北民间艺术的风格特征。 首先,从二人转的表演形式来看。二人转一树多枝,它的表演形式有 三种,最常见的是二人对唱对舞,俗称“双玩意儿”;一种是只有一 个人边唱边舞的独角戏,俗称“单出头”;另一种是由多个演员扮角 色同台演出,俗称“拉场戏”。二人转的演出方式主要是走村串户, 据记载,直到2O世纪初,二人转的演出还是:“村店之间。时有二三 人在屋内、窝棚等地演唱杂剧”,并逐渐发展成小戏班,走村串店, 在窝棚、地窨子、“子孙窑”(农户家)、打渔人的“网房子”、挖参 人的“棒槌营子”、大车店等地演出,后来才发展成为唱“屯场”、

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特色—— 对发展东北二人转艺术的思考(一)

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特色——对发展东北二人转艺术的思考(一) 论文关键词]二人转地方特色艺术形式 论文摘要]二人转是深受东北人喜爱的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表演艺术,多年来一直深受大众喜爱。如何使这种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在新时期进一步得到发展,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和更进一步的研究。 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人类战胜自然和同类的武器。而艺术则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的民族有拥有不同的文化和艺术表演形式,同样,不同的地区也会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56个民族的大国,其文化和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例如提起陕西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秦腔”,提起耳熟能详的“信天游”大家便会马上想到陕北的汉子在山间演唱的情景。这些艺术表演形式早已成为这些地区的标牌,永远印在了人们的心中。而“二人转”作为东北地区的一个招牌,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近年来更是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二人转是产生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被称为东北的“土特产”,它的音乐优美动听,演唱生动幽默,表演载歌载舞,内容明快诙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支绚丽夺目的奇葩。近年来,在现代传媒资讯的介入下,特别是以赵本山为主的电视剧《刘老根》播出以后,在沈阳又推出了“刘老根大舞台”本山师徒频频亮相,使得二人转艺术的流传更加广泛,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二人转艺术为何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新的历史时期,

如何使这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和更深入的研究。本人因工作原因曾在东北4年之久,对二人转艺术稍有了解,在此略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以供大家商榷。 一、二人转艺术形成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特色 二人转是东北地域文化最直接,最具体的形象代表,它直接体现了东北人民质朴爽朗,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反映出东北人民的文化观念和美好追求。正是在东北特有的文化滋养下,二人转艺术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性格。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及民歌的基础上,吸收了“莲花落”等其他艺术成分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一男一女两个“分包赶角”“进出变换”的方式演唱一个完整的喜剧故事。这种基本形式的确定,应该说是东北固有的地域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促就的。东北无霜期短,农事生产以一年一茬收获为主。这使得人们有较多的闲暇时间进行娱乐活动。然而东北地区天气寒冷,所以人们一般很少进行户外活动,大多都在家庭室内进行聚会和娱乐。由于室内环境不像室外那么宽敞,所以歌舞,娱乐还是人少为好,而家庭化的基本人口构成是夫妻二人,一男一女,这也就是之所以是“二人转”而不是三人转,四人转的重要原因。既然是在家里进行表演,言谈举止也就用不着拘谨,所以二人转在形体表演和语言说口方面都比较放得开。表现起来火爆泼辣。 二人转的音乐主要取自民歌小调,同时也引用和借鉴了其他音乐成分。

东北二人转

编辑本段

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中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在历史上有“小秧歌”、“双玩意儿”、“双调”、“边曲子”、“蹦蹦”等称谓。二人转一名始见于1934年的《泰东日报》,1953年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前,才统称为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东北二人转以唱为主,有舞有做又有“说口”,它幽默热闹,粗犷泼辣,有浓厚的东北色彩。它的唱词与鼓词相似,长的达千句,短的二、三句,一般的二、三百句。二人转由男(“下装”)、女(“上装”)、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 二人转音乐以九腔十八调七十嗨嗨之称,其主要腔调有“胡胡腔”、“柳子腔”、“嗨嗨腔”、“二窝子腔”、“迷子腔”、“喝喝腔”、“茉莉花调”、“铺地锦调”、“鸳鸯扣”、“小拜年”、“茨儿山”、“叫五更”、“文嗨嗨”、“武嗨嗨”、“十三嗨”、“喇叭牌子”、“句句双”、“五匹马”、“满堂红”、“柳青娘”、“红柳子”、“三节板”、“穷棒子调”、“四平调”、“大悲调”、“小悲调”等。 二人转的演唱形式多样,有分段轮唱、分句,化唱、一句分唱、接唱、对唱、帮唱、一人帮唱、众人帮唱等。二人转包括“双玩意儿”(或“双调”、“对口”)、“单出头”、“拉场戏”等表演形式。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编辑本段历史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东北二人转的发展与形成

东北二人转发展与形成 专业年级:音乐学09级 学生姓名:韩鲁星 班级学号:2班13号

摘要: 二人转,黑土地上盛开的艺术之花,它在农村的大舞台上异常活跃,甚至在蚕食着城市,有些农民观众真是“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农民喜欢二人转,不仅仅在于喜欢它外在的舞蹈、音乐、语言之类,以达到直觉上的快感;而是透过那载歌载舞、化入化出的精湛表演,去体味人物的命运,去理解世态炎凉的艰辛,从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或悲或喜,或恨或怨,以达到感情上的愉悦.为什么二人转能有如此的魅力?我想,除去它在剧本、音乐、表演等方面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之外,最突出的特点是二人转在表演中有着独特的交流方式,唤起了观众感情上的极大满足,使其在 整个欣赏过程中得到了丰富的艺术享受 【关键词】:二人转活跃舞蹈表演 引言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从最初形成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传统二人转历史上没有固定的名字,俗称双调、蹦蹦儿、对口唱、双玩意儿、小秧歌等等,二人转的最初定名大约是在伪满时期,即20世纪30年代,但它一直生存于东北民间,并且常常被禁演,许多艺人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传承并发展这门艺术的。到了50年代,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在新中国的文艺界得到承认,它终于获得了正式的身份和合法生存的空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辽阔广大的土地上,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居住人群的不同,自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应该说是东北地域文化造就了东北人的文化性格和审美情趣,进而影响了二人转这一东北民间艺术的风格特征。 一:最具东北特色的文化品牌 谈到东北文化,二人转总是要放在很高的位置。东北人有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由此可见,东北人对二人转的喜爱。三百多年来,东北二人转就像一朵朴素的野花,在东北民间傲然开放。如今,二人转这一地方戏剧品种已经转出东北,“烧遍”中国大地,各路二人转艺术团体纷纷进军北京、广州、上海等各大城市的舞台。 2004年和2005年,长春和平大戏院的头牌演员和吉林省吉剧团联袂进京演出,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之后,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的“东北二人转名家名段演唱会”、“转星进羊城”、《秋天的二人转》转进首都剧场……演员们精彩的唱腔、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力、各怀绝技的特色表演让观众领略到二人转那别具一格的热辣风情和强大的生命力。今年,赵本山和辽宁民间艺术团预计要在全国几十个城市进行百场二人转巡回演出,要把二人转这把“火” 再度烧旺。

东北二人转的民俗文化

东北二人转的民俗文化论文 一、东北二人转的起源 1、东北二人转产生的地域文化条件萨满文化是东北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文化,在北方各民族中的影响根深蒂固,它是东北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的记忆。二人转是萨满文化的完美继承和延续,它的演唱形式与萨满祭祀歌舞形式几乎同出一辙,它的音乐唱腔来自萨满神歌,它的舞蹈动作来源于萨满的激素舞蹈,二人转的很多曲目也是由萨满神歌发展而来。东北人是由东北各民族先民和关内移民组成,前者自古以来大都过着渔猎、游牧的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与豺狼为伍,形成了粗犷、彪悍、豪放、朴实的性格。后者是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向东北地区大量迁入汉人,而这些汉人大多都来自我国北方地区,本身豪放的北方汉人进入民风朴实彪悍的东北,遇到更为粗犷、豪放的东北人民,变得更加勇武、豪爽。这些人所带来的先进的汉族文化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而又不拘一格的东北文化。二人转正是在本土文化与汉文化融合过程中形成的。 2、东北二人转产生的社会条件二人转成熟于在清末民初,这个时期正是中华民族最为孱弱的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火炕之中。东北山川大泽地广人稀,物资丰富,但也绝非唾手可得,不但要面对风霜雪雨、豺狼虎豹,还要面对官府的压迫和土匪的盘剥,生活的艰辛不难想象。特别是东北的流人们,他们撇家舍业、孤身漂泊,在精神上的折磨远远超过了生活中的疾苦。所以只有苦中作乐,才能期盼熬过漫长的艰苦岁月。近代中国混乱的社会秩序,是二人转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客观因素。民歌和二人转的唱词中很大一部分是借助历史故事来表现东北人民对官府压榨、封建礼教压榨的不满,但多是“悲剧喜唱”,可见东北人在这样艰难和痛苦之下,更多的是一种“苦中作乐”的精神。 二、东北二人转狂欢文化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东北二人转艺术缘起与形态

东北二人转艺术缘起与形态 关于二人转的起源,盛传在东北民间的各种说法甚多。有文字记载的二人转大约是在清雍正年间出现的,当时叫“双玩艺”,二人(当时均为男性)扮成男女,载歌载舞,手执的道具有竹板和花棍等,登台表演。二人转是由唱、说、做、舞、绝多项技艺综合而成的。构造二人转的母体基因元素颇多,成分也比较复杂,在细细捋清其究竟根源何处时,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头绪,不禁有些为难。 应该说,二人转自始至终都是根植于黑土地的文化艺术品种。其杂糅、包容、开放、兼并的特质,集中代表了本地区原住少数民族及汉族历史文化的精华,它洋溢着浓郁的东北地域风情,它饱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色彩,真正标志着具有较高综合性、较大稳定性的艺术新产品之新篇章的开启。二人转的艺术特殊性,直观地显露出它与众不同的生存状态:像戏曲,有角色人物、故事情节,却又不拘泥于戏曲的规矩方圆,它涵盖着大量的歌舞成分,还包裹着曲艺说唱跳入跳出的筋骨脉络;像歌舞,有极其重要的歌舞元素,著名的“浪三场”舞,并不亚于任何一种形式的专业舞蹈品种,却又不雷同于舞蹈完全使用肢体语汇,戏曲的塑造人物,曲艺的叙述兼代言,都无法排斥在外;像曲艺,有较为完备的一人多角的客观叙事与代言方法,却又不仅仅依赖于说唱型艺术品格的单一呈现,歌舞的豪放自如,戏曲的有头有尾,一一收编自己的囊中,化它为己,绝不客气。 一、二人转的缘起 为何独独在东北大地上产生了绝无仅有的二人转艺术?! 答案应当是肯定而又一致:即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气候环境,特殊的历史背景,特殊的人文景观,共同打造了最能代表东北大众审美取向的、野扭十足的二人转。 二人转得以产生的年代,正是清朝的各个地方戏曲剧种纷纷争先恐后地滋生,“乱弹”遍地崛起之际。在远离城市,地处偏僻,气候寒

东北二人转东北方言东北话

东北二人转东北方言东北话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东北二人转东北方言东北话,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由名演员赵本山净化为绿色版本之后始得以上台面.由赵本山先生在2000年提出,并以《刘老根大舞台》为基地发扬光大。有人对此表示赞赏,也有人认为其失去了田间地头二人转的乡土味道。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精品XX 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二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有的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今天,不但在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中流传着,在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有二人转的演出活动。 在东北,有一种不耐烦,叫滚犊子; 在东北,有一种傻,叫虎了吧唧; 在东北,有一种脑残,叫山炮; 在东北,有一种可能,叫备不住; 在东北,有一种不可能,叫够呛; 在东北,有一种另类,叫隔路; 在东北,有一种脏,叫埋汰; 在东北,有一种闲侃,叫扯犊子; 在东北,有一种聊天,叫唠嗑; 在东北,有一种开始,叫原先; 在东北,有一种不着急,叫赶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