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最新共识解读2019_图文.-课件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病理】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范围多自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活动期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在固有膜、隐窝上皮(隐窝炎)、隐窝内(隐窝脓肿)及表面上皮。当隐窝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出现广泛的小溃疡,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溃疡。肉眼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出血,糜烂及溃疡。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致正常结构破坏。显微镜下见隐窝结构紊乱,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改变,伴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可形成炎性息肉。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黏膜肌层及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缩窄。少数患者发生结肠癌变。 【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

43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五节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1.患者女性,41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收住入院,每天腹泻5~6次,有少量脓血便,对此类患者饮食护理应注意 A.给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饮食 B.低蛋白饮食 C.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D.多进食新鲜水果 E.多吃蔬菜 【答案】:C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富营养而少纤维、易消化、软食物,禁食生、冷食物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忌食牛乳和乳制品。急性发作期病人应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给以胃肠外营养,使肠道得以休息,利于减轻炎症,控制其症状。 2.患者女性,36岁,间断发作下腹部疼痛伴腹泻2年,每天排便3~4次,为脓血便,常有里急后重,排便后疼痛缓解。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腹泻 B.阿米巴脓肿 C.肠结核 D.肠易激综合征 E.溃疡性结肠炎 【答案】:E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轻度、中度腹痛,便后疼痛可减轻或缓解;全身表现:发热重者可有高热、贫血、消瘦、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 3.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目前多数认为与下列哪一种因素关系最大 A.遗传 B.感染 C.过敏 D.精神紧张 E.免疫异常

【答案】:E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数研究认为与免疫因素关系最大。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肠黏膜存在异常的上皮细胞,分泌异常黏液糖蛋白,正常防御功能被削弱,影响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使一般不易通过正常肠黏膜及对人体无害菌群、食物等抗原,可以进入肠黏膜,激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与炎性变化。 4.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治疗药物是 A.地塞米松 B.柳氮磺胺吡啶 C.前列腺素 D.甲硝唑 E.阿莫西林 【答案】:B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首选药物,适用于轻、中型及重型经治疗已有缓解者,发作时每天4~6g,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每天2g维持,疗程1~2年。 5.男性,38岁,左下腹间断发作性腹痛伴腹泻3年,便后疼痛缓解,以“溃疡性结肠炎”收入院。护士对该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包括 A.指导患者和家属注意饮食和休息 B.了解化验指标 C.按时复查 D.掌握用药方法及注意不良反应 E.学会观察各种并发症 【答案】:B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健康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1)心理护理,调节良好的心态。(2)药物用法和观察。(3)并发症的观察。(4)注意饮食和休息,按时复查。了解化验指标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6.患者男性,43岁,腹痛腹泻1年,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护士告知患者服药注意事项,下列不属于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的是 A.恶心、呕吐 B.食欲不振 C.心律失常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考点总结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病理 病因自身免疫性 好发部位直肠,乙状结肠 里急后重病变在直肠可有 结肠镜 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可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弥漫性 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 二、临床表现 症状 消化系 统 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左下腹或下腹痛(排便后缓解)全身表 现 发热+贫血+消瘦+皮肤节红斑、关节痛、脾大、口腔黏膜溃疡等 体征 一般体 征 慢性面容+消瘦、贫血貌 消化系 统 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对于重病人应警惕中毒性 结肠扩张(结肠袋消失)、肠穿孔的发生 并发 症 中毒性 巨结肠 见于重症患者 直肠结 肠癌变 病程长且重的患者

其它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 三、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Hb降低,WBC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活动期标志)便常规黏液脓血便,镜下可见红、白细胞 X线钡剂灌肠对中、重症者诊断有一定意义 结肠镜检查本病诊断、确定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四、治疗原则 目的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药物柳氮磺吡啶首选,适用于轻、中型或重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氢化可的松暴发或重型病人首选 免疫抑制剂激素依赖或效果不佳者 手术药物无效,有严重合并症者 五、护理问题(了解) 腹泻与炎症导致肠蠕动增加,肠内水、钠吸收障碍有关腹痛与肠道黏膜的炎性浸润、溃疡有关 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频繁腹泻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腹泻及吸收障碍有关 焦虑与频繁腹泻、疾病迁延不愈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频繁腹泻刺激肛周皮肤有关

炎症肠蠕致腹泻,腹痛炎症溃疡致; 反复腹泻营养差,焦虑缺水皮损多。 六、护理措施(了解) 七、健康教育(要点了解) 介绍知识;指导心理调节;合理安排休息;注意饮食;避免劳累;坚持治疗;定期复诊。 溃疡型结肠炎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甲硝唑 B.柳氨磺吡啶 C.糖皮质激素 D.前列腺素 E.阿莫西林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溃疡型结肠炎首选柳氨磺吡啶,适用于轻、中型或重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

内科学消化系统溃疡性结肠炎题库

内科学消化系统溃疡性结肠炎题库 单选题: 1.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病情复发的先兆为 A.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B.血沉加速 C.血清α2球蛋白增加 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E.凝血因子Ⅷ活性增加 (标答:C) 2.不符合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是: A.腹泻每天6次以上,多为肉眼脓血便 B.体温大于38℃至少持续2天以上 C.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h D.脉搏>100次/min E.严重的腹痛,全腹压痛,严重者可出现失水和虚脱(标答:C) 3.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部位是 A.回肠末端及其邻近结肠 B.直肠和乙状结肠 C.左半结肠 D.右半结肠 E.空肠

(标答:B) 4.溃疡性结肠炎的疼痛规律是 A.进食后疼痛缓解 B.进食后疼痛加重 C.痉挛性腹痛,肠鸣音增加,排便后无缓解 D.腹痛后出现便意,解便后疼痛缓解 E.疼痛局限于左下腹 (标答:D) 5. 男,40岁,4个月来阵发性左中下腹痛,大便每日3-4次,有排便不畅感,便后腹痛稍有缓解。大便呈糊状,有粘液脓血便,无发热。体检无阳性体征发现,肛指检查示指套上有粘液脓血便。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肠结核并发肠梗阻 B.溃疡性结肠炎 C.克隆病 D.结肠癌 E.慢性阿米巴痢疾 (标答:B) 6.不属于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症的是: A.肠易激综合症 B.下消化道出血 C.癌变

D.肠梗阻 E.结肠扩张 (标答:A) 7.治疗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方法是A.大剂量抗胆碱能药物 B.大剂量柳氮磺吡啶 C.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免疫抑制剂 E.手术治疗 (标答:C) 8.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A.粪便检查 B.血沉 C.结肠镜检查 D.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E.血清蛋白电泳 (标答:C) 多选题 1.溃疡性结肠炎的手术指征有 A.结肠扩张 B.癌变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2-09-19T15:11:10.0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秀玲 [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往往给病人带来较重的身心负担。王秀玲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肠道炎性疾病,它与免疫功能异常有直接关系,而人体的心理状态常影响着机体的免疫机能,通过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分析以及及时而有效心理护理,从而激发患者建立积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改善和消除心身病理状态,增强对抗疾病的能力,配合了临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079-0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往往给病人带来较重的身心负担。据文献报道其发生发展与病人精神应激和社会心理状态有关 [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 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病的心理护理尤显重要。在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对(,) 9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治疗和心理(,) 护理提供了依据,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68例,女24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0.5岁;均符合国内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2]:病人多以腹泻、腹痛、腹胀、大便带粘液脓血、下坠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2 心里特点与心理问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都具有内向、离群、保守、严谨、悲观、抑郁、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易怒对各种刺激情绪反应强烈而激动之后又难以平复的心里特点;同时存(,) 在着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悲(,) 观失望、焦虑不安等心理健康问题。 3 护理 3.1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状态: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的结肠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同时患者对于疾病的预后、治疗时间、花费等问题心存顾虑及害怕癌变心(,) 理,因此极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临床上表现为睡眠不佳、食欲不振、表情淡漠、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等。 具体作法是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心理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要热情接待病人,主动向其介绍病(,) 区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护士长、同病室的病友,消除其陌生感。其次,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再者,注重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娴熟的技术、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热情友好的态度、文明的语言,尊重、同情、关心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使患者愿意和我们交流,愿意袒露其内心的感受,要学会倾听:在与患者交流时,鼓励患者讲出其内心的感受,不要轻易的打断患者的谈话,做一个忠心的听众,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分析焦虑、抑郁的原因,以便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2)对患者病情给予符合实际的分析最大限度地给以安全感。当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低落时,要不失时机地(,) 鼓励和安慰病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与病人交流。如利用床头交接班时间、治疗护理时间、巡视病房时间与病人交流。同时鼓励其与同病室病友之间交流,分散其对疾病的注意力,减轻抑郁和焦虑情绪。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患者讲解有关本病的科学知识和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好的例子。通过耐心解释、认真解答患者对本病提出的疑问使患者消除了焦虑及抑郁的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充满信心,使患(,) 者每天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配合我们的临床治疗。 3.2给患者讲解应对不良生活事件、干预负性情绪的方法和技巧:讲授情绪、精神、环境、家庭因素等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强调正性情绪(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具体做法(,) 是:(1)帮助患者加强个性修养,情感修养,学会克制,遇事冷静地去思考,大度、宽容、谅解对方 ,有意识地改变专断、过激等言行 ,控制情绪,避免发生冲突。尽量采用积极方式如 :回避法: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看不惯的事,尽量避开不去看和想它;转移法:遇到不顺心的事设法转移情绪如哼小曲参加娱乐活动等;释放法:即把内心的不快(,) 向人倾吐;升华(,) 法:遇到刺激(,) ,化愤慨为动力,激励自己进取,或幽默,或微笑着讲,有话好说。(2)采取会谈、咨询、通信等形式使其家庭成员、同事、朋友、单位领导等了解患者病情、个性特征、心理需要及本病的有关知识 ,争取家属及单位密切配合,使患者对自己战胜疾病充满信心。(3)情绪传递:人的情感是可以互相感染的,这也叫替代性情绪反映。护士高涨的情绪,患者也会受到感染职业要求我们不论你上班前有多少不愉快当你在患者面前时,就得(,) 用良好的情绪感(,) 染他们,以自己的语言美、行为(,) 美、仪表美 ,使患者处于一种心情愉悦、松弛、安宁状态。 3.3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家庭亲属及有关朋友的参与对该病的治疗十分重要, 鼓励家属、亲朋好友积极参与心理疏导,安慰和关心病人,同样可以使患者消除焦虑、抑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对该病与心理治疗的方法有所了解 ,协助参与认知、情绪、行为干预治疗过程和治疗监控 ,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具体做法 :(1)协助患者亲属制订情感支持计划鼓励其参加文体娱乐或社交活动,(2)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和饮食(,) 习惯,加强体质锻炼。急性发作期和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轻型患者可调整以往工作、生活习惯保持心平气和劳逸结合。饮食(,) 方面:(1)指导患者食用质软、易消化、(,) 少纤维及富有营(,) 养的食物, 蔬菜宜选用含纤维素较少的瓜茄类。(2)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牛奶、乳制品及豆制品。(3)对急性发作期和暴发型患者应食无渣流食或半流饮食,禁食冷饮、水果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给予胃肠外营养。 3.4教给患者自我调整和放松的方法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告诉患者身体的放松和心理上的放松可以减少对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特别是有焦虑、愤怒情绪 ,可得到缓解 [3]。通常情况下,协助轻型患者进行以下自我护理:平时 ,除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外,可应用各种松弛疗法,如练习书法、栽培花草、听轻音乐、练气功和太极拳以及其他有规律的适度的运动。焦虑、愤怒时,找知心的人诉说、渲泄,听自己最喜爱的音乐、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等。身体不适时,进行推拿按摩。 4 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引导以配合治疗疾病的方法。它能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良好信任关系,给予病人所患疾病以科学的解释,同时消除病人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并对患者进行适宜的诱导和暗示,使病人对所患疾病的性质及发病机制与心理、生理、病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激发他建立积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改善与周围环境的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指导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指导 一)饮食原则及要求 (1)供给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就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以增加体质,利于病情缓解。 (2)应避免食用刺激性和纤维多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辛辣食物,以及白薯、心里美萝卜、芹菜等多渣食物。疾病发作时,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等调味品。刀工要细,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萝卜、芹菜等。(3)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主方法。可用红茶、焦米粥汤等收敛饮料,加餐宜少量多餐,增加营养 (4)急性发作或手术前后采用流食或少渣半流食,食物内容:米汤、蒸蛋、藉粉、牛奶一般不主张采用。必须禁用蔬菜水果。可将之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果冻等食用。少渣半流可选用含优质蛋白的鱼肉、瘦肉、蛋类制成软而少油的食物,如氽鱼丸、芙蓉粥、鸡丝龙须面及面包 二)患者吃什么 1) 宜食:健脾食品,山药、扁豆、莲心、百合、红枣止泻作用的食物如马齿苋、薏苡仁、扁豆、山药、山楂、乌梅、苹果、荔枝、莲子、糯米、粳米、茨实、藕、火腿、乌鸡全麦食品,以及柑橘、菠菜、胡萝卜等易于消化的纯瘦肉(猪肉、牛肉、鸡肉、鱼、虾)等 2)忌食:烟酒冷饮生冷食物生冷瓜果如梨、西瓜、橘、柑、香蕉、西红柿、蚌肉、海参、百合汤易胀气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韭菜、洋葱、大蒜、油炸食品、咖啡、碳酸饮料等油腻食物如肥肉、猪油、羊油、奶油、牛油、核桃仁过敏食物如牛奶、鸡蛋、蜂蛹、土蚕、未成熟番茄、花生、菠萝、蚂蚱、蟹类、蚕豆、蛇肉及一些昆虫食品粗纤维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敏性食物。 三)食谱 套餐一、早餐:小米粥煮嫩鸡蛋肉松。加餐:蒸鸡蛋羹饼干。午餐:鸡肉丸龙须面烩豆腐。晚餐:白米粥馒头烩鱼片鸡蛋。加餐:冲稀藕粉饼干。 套餐二、早餐:乳酸奶250g,馒头50g。午餐:面片125g,肉末黄瓜(肉末100g 去皮黄瓜100g),虾皮豆腐。加餐:冲藕粉(藕粉25g),苏打饼干50g。晚餐:小米粥(小米50g),花卷(面粉50g),肉丝炒圆白菜。 套餐三、早餐:小米粥煮嫩蛋肉松。加餐:去脂酸乳,饼干。午餐:烂挂面清蒸鱼烩豆腐。加餐:蒸鸡蛋。晚餐:米粥花卷肉丝烩鸡丝蒸鸡蛋。加餐:冲稀藕粉饼干。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2016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制定。 (1)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病程较长,多在4-6周以上,常持续或反复发作。 (3)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 (4)结合结肠镜、钡剂灌肠、结肠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腔及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脓血性分泌物附着,或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③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桥型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 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和缓解期有不同表现。 活动期:

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②隐窝内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④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 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 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 ④潘氏细胞化生。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②同时具备以上条件(1)和(2)或(3)项中任何一项,可拟诊本病。 ③如再加上(4)项中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以确诊。 ④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UC,需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 ⑤结肠镜检查发现的轻度慢性直、乙状结肠炎不能与UC等同,应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寻找病因。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疾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病变范围及并发症。 ①临床类型:可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和暴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史而首次发作;暴发型指症状严重,血便每日10次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脓毒血症等并发症。除暴发型外,各型可相互转化。 ②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每日腹泻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红细胞沉降率正常;中度:介于轻度

溃疡性结肠炎考试试题

武汉服务团队溃疡性结肠炎考试试题 部门: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3′*18=54) 1. 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复发的先兆为:( ) A.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B.血沉加速 C.血清α2球蛋白增加 D.疑血酶原时间延长E.凝血因子活性增加 2.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C.免疫抑制剂 D.抗生素 E.乳酸杆菌制剂 3.治疗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方法为:( ) A.大剂量抗胆碱药物 B.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C.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D.免疫抑制剂E.手术治疗 4.溃疡性结肠炎的消化道主要表现为:( ) A.呕吐 B.消瘦 C.便秘 D.腹部包块 E.腹痛、腹泻、大便呈糊状 5.哪种病理表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有意义?( ) A.干酪性肉芽肿 B.非干酪性肉芽肿 C.炎症细胞浸润 D.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E. 隐窝脓肿 6.以下为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并发症,但哪项除外?( ) A.中毒性巨结肠 B.大量出血 C.直肠结肠癌变 D.内瘘外瘘形成E.急性穿孔 7.以下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但哪项除外?( ) A.控制急性发作 B.缓解病情C.减少复发 D.防止并发症 E.早期手术切除全结肠可根治本病 8.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B.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C.发病率我国比欧美较少见D.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E.精神抑郁与焦虑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复发可有影响9.以下哪项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表现?( ) A.病变位于大肠,呈不连续性节段性分布 B.病变偶见涉及回肠末段 C.隐窝脓肿D.溃疡浅,病变连续 E.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 10.女,35岁,慢性腹泻4年,大便每天4~5次,常带少量脓血,大便培养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见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充血,少数散在浅溃疡。首选治疗药物是:( ) A.偶氮磺胺吡啶 B.氟哌酸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甲硝唑保留灌肠E.乳酸杆菌制剂 11.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首选是( )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C.免疫抑制剂 D.抗生素 E.双歧杆菌制剂 12.治疗重型溃疡性结肠炎应首选( ) A.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B.免疫抑制剂 C.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D.手术治疗 E.大剂量抗生素 13.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做出诊断。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临床表现: 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资料统计,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约为(1.0~1.3)]。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黏液脓血便是UC最常见的症状。不超过6周病程的腹泻需要与多数感染性肠炎相鉴别。 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并黏膜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 黏膜活检:建议多段、多点取材。组织学上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活动期:(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即隐窝炎),乃

至形成隐窝脓肿;(2)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分支、出芽,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3)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 缓解期:(1)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2)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减少;(3)隐窝结构改变可保留,如隐窝分支、减少或萎缩,可见帕内特细胞化生(结肠脾曲以远)。 UC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诊断要点: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1) 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2)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和(或)放射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3)如再具备上述黏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特征者,可以确诊;(4)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者,暂不确诊UC,应予密切随访。 疾病评估: UC 诊断成立后,需全面估计病情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