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

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

一、单项选择题

1、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

A.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 B.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D.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

E.肝疾病并发脑部疾病

2、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A.丙氨酸合成障碍 B.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C.谷氨酸合成障碍 D.尿素合成障碍 E.以上都不是

3、肝性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肝区疼痛 B.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C.食欲不振 D.都有昏迷现象 E.黄疸

4、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脑组织缺血缺氧

C.DIC D.促使假性递质通过血脑屏障肠道产氨增加 E.肠道产氨增加

5、以下说法中,那一项是错误的:

A.血氨可刺激呼吸中枢,易致呼吸性碱中毒

B.肝功能严重障碍,妨碍尿素合成使血氨升高

C.氨可阻碍三羧酸循环,影响葡萄糖的氧化

D.PH降低使血氨易于通过血脑屏障 E.低钾时肾产氨增加

6、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影响脑干网状结构的正常活动 B.影响大脑皮层的正常活动

C.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D.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E.取代去甲肾上腺素功能

7、导致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有

A.苯乙胺和酪胺 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C.酪胺和羟苯乙醇胺 D.苯乙胺和羟苯乙醇胺 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8、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失衡表现为

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

A.↑↑

B.↓↓

C.↑↓

D.↓↑

E.↑正常

9、治疗肝性脑病,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口服抗生素

B.酸性液体灌肠

C.大剂量利尿剂

D.限制蛋白质饮食

E.给左旋多巴

10、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C.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

D.竞争性地取代正常神经递质,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

E.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

11、假性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部位在

A.大脑皮质 B 小脑 C.丘脑 D.间脑 E.脑干网状结构

12、高胰岛素血症可降低血中支链氨基酸含量的主要机制是

A.促进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B.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利用支链氨基酸C.促进肾脏对支链氨基酸清除增加 D.减少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

E.促进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

13、应用左旋多巴治疗某些肝性脑病患者的机制是:

A.降低血氨 B.抑制假性神经递质

C.进入中枢后形成真性神经递质 D.促进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组织

E.减少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

14、下列哪项因素不会诱发肝性脑病

A.应用利尿剂

B.便秘

C.感染

D.消化道出血

E.酸中毒

15、给肝性脑病患者应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

A.预防肠道感染

B.防止腹水感染

C.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D.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

E.预防肝胆系统感染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不妥的是:

A.补充大量蛋白质饮食 B.大剂量利尿

C.口服抑制肠菌的抗生素 D.碱性液灌肠 E.快速放腹水

2、肝性脑病时神经递质的变化有

A.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下降 B.假性神经递质增加

C.GABA增加 D.谷氨酰胺减少 E.5-HT增加

3、关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有

A.氨中毒学说 B.矫枉失衡学说

C.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D.GABA学说 E.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4、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包括:

A.消化道出血 B.酸中毒

C.便秘 D.感染 E.摄入维生素增多

5、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可能机制: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及相互间的平衡

C.干扰神经细胞膜的电活动 D.促进乙酰胆碱的生成

E.取代去甲肾上腺素功能

三、名词解释

1、肝性脑病

2、假性神经递质

四、填空题

1、与肝性脑病发病有关的假性神经递质主要是和。

2、肝性脑病是继发于的综合症。

3、解释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有、、、。

4、当肠道内pH时,可吸引血中氨向肠道扩散,以利排出。

5、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理为:、、。

6、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氨基酸发生失衡,表现为减少,而增加。

五、判断题

1、引起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氨的清除不足。

2、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由于血容量降低。

3、肝性脑病患者应取弱酸性灌肠液灌肠。

4、肝功能衰竭时,患者血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均可升高。

5、当结肠内pH较低时(降至5.0以下),出现肠道氨不再吸收血氨反而排入肠腔情况。

6、在碱性环境下,NH3易转变成NH4+,故肝性脑病患者应取碱性灌肠液灌肠。

六、简答题

1、什么是假性神经递质?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如何?

2、简述血氨增加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理。

3、简述氨基酸失衡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

2、严重肝脏疾病、一种神经精神

3、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GABA学说

4、降低

5、干扰脑的能量代谢、使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对神经细胞膜的直接抑制作用

6、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五、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具有共性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2.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身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生物、理化、营养、遗传、先天、免疫、心理和社会) 4.完全康复:又称痊愈,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正常。 5.活检:是指通过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6.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7.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 的过程。 8.机化: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 过程称为机化。 9.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坏疽:是指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或黑褐色等特殊颜色改变。 11.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12.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 蓄积。 13.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14.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且不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15.栓塞: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6.充血:广义的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包括充血和淤血。通常说的充血是指因动脉输 人血量过多引起的器官或局部组织内含血量增多。 17.淤血: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试题

Chap0: 绪论 1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D A. 病理反应 B. 病理表现 C. 病理障碍 D. 病理过程 E. 病理状态2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E A. 临床观察 B. 形态学观察 C. 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D. 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E. 动物实验 3疾病概论主要论述C A.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B.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C.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D.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4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 A. 动物实验研究 B. 推理判断 C. 临床实验研究 D. 流行病学调查 E. 临床观察病人5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D A. 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B. 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C. 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D.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E. 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6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E A. 细胞病理学 B. 器官病理学 C. 医学生理学 D. 疾病病理学 E. 实验病理学7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C A. 诊断疾病 B. 揭示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C. 揭示疾病本质,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D.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过程 E. 探索疾病治疗的手段 8病理生理学是E A. 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B. 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 C. 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D. 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 E.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9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E A. 19世纪前叶 B. 19世纪中叶 C. 20世纪中叶 D. 20世纪前叶 E. 19世纪后叶10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 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C.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题库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 一、A型题 1.肝功能不全是指 A.肝脏分泌功能障碍D.肝脏解毒功能障碍 B.肝脏合成功能障碍E.肝细胞广泛坏死 C.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答案] C [题解] 各种损肝因素使肝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肝脏的分泌、合成、解毒、免疫和代谢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3.肝功能障碍不包括 A.代谢和生化转化障碍D.免疫功能障碍 B.胆汁分泌、排泄障碍E.胃泌素灭活障碍 C.凝血障碍 [答案] E [题解] 肝功能障碍包括代谢障碍、生化转化障碍、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凝血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可出现多种症状,如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和脑病等症状。而胃泌素主要在肾脏灭活,不会发生灭活障碍。 14.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应是( 03临\麻\影\口:区分度太低0.099) A.严重肝病并发脑水肿D.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B.严重肝病所致的昏迷E.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 C.严重肝病所致的神经症状 [答案] E [题解] 肝性脑病发生在肝细胞广泛坏死而引起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脏病变引起门体分流的基础上,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15.有关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轻微性格和行为改变D.最后阶段可出现昏迷 B.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E.发病早期就出现昏迷表现,故临床上 C.精神错乱常称肝昏迷 [答案] E [题解]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早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欣快感、烦躁不安和反应淡漠;重者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出现语无伦次、哭笑无常、衣着不整等;最后才出现嗜睡、昏迷及不协调运动。昏迷并不是肝性脑病的惟一症状,故以往称肝性脑病为肝性昏迷不妥。 16.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学说中较为全面的是 A.氨中毒学说D.γ-氨基丁酸学说 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E.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C.综合学说 [答案] C [题解] 目前认为,单用一种学说难以完全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而主张用包含多种学说内容的综合学说来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在不同类型肝性脑病中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要,具体情况需作具体分析。 17.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常见诱因是(0.304,0.385,03临床) A.胃肠运动增强D.脂肪摄入减少 B.胃肠道出血E.糖类摄入增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核黄疸 2.原发综合征 3.裂体细胞 4.原位癌 5.缺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适应在形态上表现出 、 、 、 。 2.引起淤血的原因有 、 和 。 3.深部脓肿出现一个开口的排脓管道,称为 ;若出现2个开口且相通的排脓管道则称为 。 的计算公式为AG ,其正常值 。当该值大于 时,可诊断 。 5.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有 、 、 。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 、 。 7.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 、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某男,60岁,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直径3cm 大小边缘隆起的溃疡,你认为确诊的方法是:

( ) A.细胞学检查 B.活体组织检查线钡餐检查 D.大便化验 E.胃液分析 2.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 ( ) A.脾、肾、肺 B.心、肝、肾 C.心、肺、脾 D.肝、肾、脾 E.肾、肺、脾 3.血栓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 () A.血栓吸收 B.血栓愈合 C.血栓再通 D.血栓软化 E.血栓机化 4.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 A.变性、坏死、渗出 B.变性、渗出、增生 C.变性、渗出、再生 D.变质、渗出、增生 E.变质、渗出、化生 5.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 ( ) A.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B.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C.支气管壁瘢痕形成 D.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 E.杯状细胞、粘液腺体增生、肥大,浆液腺粘液化

病理生理学习题肝功能不全

第17章肝功能不全 一、A型题 1.肝功能不全是指 A.肝脏分泌功能障碍D.肝脏解毒功能障碍 B.肝脏合成功能障碍E.肝细胞广泛坏死 C.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答案] C [题解] 各种损肝因素使肝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肝脏的分泌、合成、解毒、免疫和代谢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2.肝功能障碍不包括 A.代谢和生化转化障碍D.免疫功能障碍 B.胆汁分泌、排泄障碍E.胃泌素灭活障碍 C.凝血障碍 [答案] E [题解] 肝功能障碍包括代谢障碍、生化转化障碍、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凝血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可出现多种症状,如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和脑病等症状。而胃泌素主要在肾脏灭活,不会发生灭活障碍。 3.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应是 A.严重肝病并发脑水肿B.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C.严重肝病所致的昏迷D.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E.严重肝病所致的神经症状 [答案] D [题解] 肝性脑病发生在肝细胞广泛坏死而引起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脏病变引起门体分流的基础上,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4.有关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轻微性格和行为改变B.最后阶段可出现昏迷 C.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D.发病早期就出现昏迷表现,故临床上常称肝昏迷 E.精神错乱 [答案] D [题解]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早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欣快感、烦躁不安和反应淡漠;重者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出现语无伦次、哭笑无常、衣着不整等;最后才出现嗜睡、昏迷及不协调运动。昏迷并不是肝性脑病的惟一症状,故以往称肝性脑病为肝性昏迷不妥。 5.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学说中较为全面的是 A.氨中毒学说B.γ-氨基丁酸学说 C.假性神经递质学说D.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E.综合学说 [答案] E [题解] 目前认为,单用一种学说难以完全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而主张用包含多种学说内容的综合学说来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在不同类型肝性脑病中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要,具体情况需作具体分析。 6.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常见诱因是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4肝功能不全-史满金

肝性脑病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肝功能衰竭是指:( ) A.暴发性肝炎 B.门脉性肝硬化 C.肝细胞广泛坏死 D.肝脏疾病并发昏迷 E.肝实质细胞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答案:E 2.肝性脑病的概念是:( ) A.肝脏疾病并发脑部疾病 B.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 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 D.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E.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答案:E 3.急性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是:( ) A.严重肝功能障碍的肝硬变 B.门脉侧支循环的肝硬变 C.广泛门脉侧支循环的肝硬变 D.外科门一体分流术后的肝硬变8 E.暴发性病毒性肝炎 答案:E 4.严重肝脏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B.尿素合成障碍 C.不能以酰胺形式储存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D.谷氨酸合成障碍 E.丙氨酸合成障碍 答案:B 5.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的诱因是:() A.胃肠运动增强 B.胃肠道出血 C.脂肪摄入减少 D.糖类摄入增多 E.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 答案:B 6.严重肝病时下列哪一种激素灭活不受影响()A.雌激素 B.胰岛素 C.皮质激素 D.甲状腺激素

E.抗利尿激素 答案:D 7.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程 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C.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 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答案:C 8.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引起失血性休克 B.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氨 C.脑组织缺血缺氧 D.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 E.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 答案:B 9.在氨中毒中下列哪一项属耗能过程 A.氨与小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酰胺 B.氨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 C.氨促进磷酸果糖激酶活性 D.氨抑制丙酮酸氧化脱羧 E.氨抑制卜氨基丁酸转氨酶 10.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 A.对抗乙酰胆碱 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C.阻碍三羧酸循环 D.抑制糖酵解 E.引起碱中毒 答案:B 11.色氨酸在肝性脑病中的主要作用: A.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B.直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C.转变成5一羟色胺 D.对抗多巴胺 E.对抗乙酰胆碱 答案:C 12.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中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A.苯乙胺和酪胺 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C.酪胺和羟苯乙醇胺 D.多巴胺和苯乙醇胺 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答案:E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任务答案001-005

病理学与病理生物学(原病理学)02任务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缺氧是由于( A )。 A. 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 B. 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 C. 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D. 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E. 血液中氧容量降低 2. 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 )。 A. 低张性低氧血症 B. 等张性低氧血症 C. 缺血性缺氧 D. 淤血性缺氧 E. 低动力性缺氧 3. 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是( C )。 A. 硫酸盐 B. 尿素 C. 亚硝酸盐 D. 肌酐 E. 乳酸 4. 血液性缺氧时( D )。 A. 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 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正常 D.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降低 E. 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 5. 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 D )。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 室间隔缺损 D. 氰化物中毒 E. 慢性贫血 6.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B )。 A. 心脏 B. 大脑 C. 肺 D. 肾 E. 胃肠道 7.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 )。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 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 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8. 属于发热的是( E )。

D. 中暑 E. 伤寒 9. 外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 A. 产EP细胞 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 骨骼肌 D. 皮肤血管 E. 汗腺 10. 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 D )。 A. 细菌 B. 病毒 C. 致热性类固醇 D. 肿瘤坏死因子 E. 螺旋体 11. 不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C )。 A. 细菌 B. 类固醇 C. cAMP D. 疟原虫 E. 抗原-抗体复合物 12. 不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 A )。 A. 干扰素 B. PGE C. cAmp D. 脂皮质蛋白-1 E. 精氨酸加压素AA 13. 炎症引起较大范围组织缺损,修复的主要方式是( A )。 A. 肉芽组织增生填补 B. 周围组织增生、肥大 C. 巨噬细胞增生 D. 缺损周围收缩 E. 缺损的原组织细胞分裂增生 14.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B )。 A. 变性,坏死,增生 B. 变质,渗出,增生 C. 炎症介质的释放 D. 血管变化及渗出物形成 E. 局部物质代谢紊乱 15. 最有防御意义的炎症改变是( A )。 A. 白细胞渗出 B. 分解代谢亢进 C. 局部酸中毒 D. 分子浓度增高 E. 炎症介质形成 16. 关于纤维素渗出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 胸膜炎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

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 一、单项选择题 1、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 A.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 B.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D.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 E.肝疾病并发脑部疾病 2、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A.丙氨酸合成障碍 B.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C.谷氨酸合成障碍 D.尿素合成障碍 E.以上都不是 3、肝性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肝区疼痛 B.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C.食欲不振 D.都有昏迷现象 E.黄疸 4、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脑组织缺血缺氧 C.DIC D.促使假性递质通过血脑屏障肠道产氨增加 E.肠道产氨增加 5、以下说法中,那一项是错误的: A.血氨可刺激呼吸中枢,易致呼吸性碱中毒 B.肝功能严重障碍,妨碍尿素合成使血氨升高 C.氨可阻碍三羧酸循环,影响葡萄糖的氧化 D.PH降低使血氨易于通过血脑屏障 E.低钾时肾产氨增加 6、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影响脑干网状结构的正常活动 B.影响大脑皮层的正常活动 C.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D.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E.取代去甲肾上腺素功能 7、导致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有 A.苯乙胺和酪胺 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C.酪胺和羟苯乙醇胺 D.苯乙胺和羟苯乙醇胺 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8、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失衡表现为 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 A.↑↑ B.↓↓ C.↑↓ D.↓↑ E.↑正常 9、治疗肝性脑病,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口服抗生素 B.酸性液体灌肠 C.大剂量利尿剂 D.限制蛋白质饮食 E.给左旋多巴 10、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C.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 D.竞争性地取代正常神经递质,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 E.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 11、假性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部位在 A.大脑皮质 B 小脑 C.丘脑 D.间脑 E.脑干网状结构

病理生理学题库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复习课程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 一、A型题 1.肝功能不全是指 A.肝脏分泌功能障碍 D.肝脏解毒功能障碍 B.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E.肝细胞广泛坏死 C.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答案] C [题解] 各种损肝因素使肝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肝脏的分泌、合成、解毒、免疫和代谢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3.肝功能障碍不包括 A.代谢和生化转化障碍 D.免疫功能障碍 B.胆汁分泌、排泄障碍 E.胃泌素灭活障碍 C.凝血障碍 [答案] E [题解] 肝功能障碍包括代谢障碍、生化转化障碍、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凝血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可出现多种症状,如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和脑病等症状。而胃泌素主要在肾脏灭活,不会发生灭活障碍。 14.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应是( 03临\麻\影\口:区分度太低0.099) A.严重肝病并发脑水肿 D.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B.严重肝病所致的昏迷 E.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 C.严重肝病所致的神经症状 [答案] E [题解] 肝性脑病发生在肝细胞广泛坏死而引起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脏病变引起门体分流的基础上,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15.有关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轻微性格和行为改变 D.最后阶段可出现昏迷 B.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 E.发病早期就出现昏迷表现,故临床上 C.精神错乱常称肝昏迷 [答案] E [题解]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早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欣快感、烦躁不安和反应淡漠;重者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出现语无伦次、哭笑无常、衣着不整等;最后才出现嗜睡、昏迷及不协调运动。昏迷并不是肝性脑病的惟一症状,故以往称肝性脑病为肝性昏迷不妥。 16.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学说中较为全面的是 A.氨中毒学说 D.γ-氨基丁酸学说 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E.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C.综合学说 [答案] C [题解] 目前认为,单用一种学说难以完全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而主张用包含多种学说内容的综合学说来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在不同类型肝性脑病中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要,具体情况需作具体分析。 17.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常见诱因是(0.304,0.385,03临床) A.胃肠运动增强 D.脂肪摄入减少 B.胃肠道出血 E.糖类摄入增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专业代码077704或100104)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坚持四项基础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二)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坚实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病理诊断。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半年,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包括教学和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两年半。在职硕士研究生根据具体情况可相应延长一年。 三、研究方向 (一)肿瘤分子病理研究与临床 (二)急性肺损伤发病及其内源性修复机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二)学分要求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必修课≥70分计学分,选修课≥60分计学分。专业课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等工作统筹安排,第五学期末修完全部学分。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1.教材: (1)病理学: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病理学:周庚寅主编,科学出版社,英文版 (3)高级病理生理学:杨惠玲主编,科学出版社 (4)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

(5)组织病理学技术:李甘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2.著作与期刊: (1)中华外科病理学:武忠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病理学杂志:吴秉铨主编,中华医学会主办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A1 交卷时间:2019-05-21 00:10:48 一、单选题 1.(4分)引起肺气肿的因素不包括(遗传性a1-抗胰蛋白酶缺乏) 2.(4分)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改变是(细胞浆的改变) 3.(4分)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 4.(4分)细菌性痢疾一般是何种性质的炎症(纤维素性炎) 5.(4分)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特点是(肝细胞亚大片坏死,伴结节状再生) 6.(4分)在大叶性肺炎中的哪一期可见铁锈色痰(红色肝样变期) 7.(4分)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的主要细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8.(4分)急性肾盂肾炎属于(化脓性炎) 9.(4分)心肌串联性增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肌前负荷长期过重) 10.(4分)休克I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11.(4分)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和纤维素) 12.(4分)高热患者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13.(4分)绒毛膜癌的病理特点是(肿瘤由合体细胞样和细胞滋养层样细胞构成) 14.(4分)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PaCO2增高使脑血管舒张和脑细胞内酸中毒) 15.(4分)液化性坏死常发生在(脑和胰) 16.(4分)细菌进入血中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为(败血症) 17.(4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最易发生的缺氧(低张性缺氧) 18.(4分)以下关于发热的说法,错误的是(中暑不属于过热) 19.(4分)DIC时引起休克的机制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微血栓阻塞循环通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肌损伤而收缩力降低、血管扩张而外周阻力降低) 20.(4分)严重的胸腔积液可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 21.(4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22.(4分)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定向游走) 23.(4分)下列哪一项不是端坐呼吸的发病机制(平卧时心指数增加) 24.(4分)肝性脑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三羧酸循环障碍) 25.(4分)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可发生于心肌细胞)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A2 交卷时间:2019-05-21 22:34:46 一、单选题 1.(4分)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 2.(4分)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 3.(4分)对风湿病最具病理诊断意义的病变是(风湿小结) 4.(4分)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细胞是(巨噬细胞) 5.(4分)以下对出血性梗死形成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先动脉阻塞,继而发生静脉淤血) 6.(4分)以下哪种不属于风湿病变(化脓性关节炎) 7.(4分)诊断肉瘤的主要依据是(恶性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并与间质分界不清) 8.(4分)DIC的主要特征是(凝血功能失常) 9.(4分)原位癌的主要特征是(癌细胞占据上皮全层,但基底膜仍完整)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绪论与应激 一、填空题 1、病理学的三个层面:、、; (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变化) 2、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在、、和处于完好状态。 3、亚健康的三类情况:、、和。 (身心轻度失调、潜临床状态、前临床状态) 4、关于遗传性因素与疾病,单基因决定的称为;多基因影响的称为。 5、疾病发展的四个期为、、 和。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 6、传统临床死亡判定的标志是:和 传统死亡的三个阶段:、 和。 7、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强烈兴奋的两条轴分别是: 和。

其分泌相应的激素是和。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糖皮质激素) 8、劣性应激最终导致机体内怀镜紊乱和疾病,Selye将其称之 为。并将其分为三个期:分别为:、 和。 (全身适应综合征; GAS可分为三个期: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9、常在重伤、大手术、重病等情况下出现的表现为胃粘膜糜烂、出血等主要病变,被称为。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A、理、化因素 B、生物因素C、遗传与先天因素 D、营养因素E、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2、与现代护理模式相适应的医学模式是: A、神灵医学模式 B、经验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D、生物医学模式 E、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下列哪种疾病通常经历疾病的四个期较典型 A、自身免疫疾病B、慢性疾病C、恶性肿瘤D、传染病E、

身心疾病 4、关于死亡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传统的死亡概念对死亡的判断虽然保守但最可靠 B、通常将死亡分为3个阶段:①濒死期、②脑死亡期、③临床死亡期(呼吸和心跳停止) C、临床死亡期(呼吸和心跳停止)是死亡的不可逆阶段 D、脑死亡状态,如果有呼吸和心跳存在,某些患者经过及时正确地抢救,可望复苏成功 E、脑死亡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参考答案: 1、B 2、C 3、D 4、E X型题: 1、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包含下列哪些方面的完好状态: A、身体 B、心理 C、精神 D、社会交往 2、疾病表现的一系列异常生命活动包括: A、生理功能改变 B、代谢改变 C、形态结构改变 D、临床症状与体征 3、免疫因素致病原因可有: A、免疫功能低下与缺陷 B、超敏反应 C、变态反应 D、自身免

2019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选择一项: A. 植物人状态 B. 濒死状态 C. 脑死亡 D. 生物学死亡 E. 临床死亡 题目2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选择一项: A. 病因的数量与强度 B. 存在的诱因

C. 机体的抵抗力 D.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E. 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 题目3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细胞水肿属于()。 选择一项: A. 代偿性肥大 B. 轻度变性 C. 渐进性坏死 D. 细胞内物质沉积 E. 液化性坏死 题目4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患者,男,68岁,患高血压病20年,临床叩诊心界大,心肌最可能出现的病变是()。选择一项: A. 心肌萎缩 B. 心肌肥大 C. 心肌纤维化 D. 心肌钙化 E. 心肌梗死 题目5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一期愈合应具备的条件是()。 选择一项:

A.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 B. 组织缺损少、创缘不整齐、无感染 C. 组织缺损少、创缘不整齐、有感染 D. 创缘整齐、无感染、组织缺损大 E. 创缘整齐、组织缺损大、有感染 题目6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选择一项: A. 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 B. 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 C. 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 D.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 E. 成纤维细胞和毛细淋巴管

题目7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在创伤愈合中,胶原的形成需要()。选择一项: A. 维生素E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B D. 维生素A E. 维生素K 题目8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A1 交卷时间: 2019-05-21 00:10:48 一、单选题 1. (4 分)引起肺气肿的因素不包括 (遗传性 a1- 抗胰蛋白酶缺乏 ) 2. (4 分)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改变是 (细胞浆的改变 ) 3. (4 分) 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 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 ) 4. (4 分) 细菌性痢疾一般是何种性质的炎症 (纤维素性炎 ) 5. (4 分) 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特点是 (肝细胞亚大片坏死,伴结节状再生 ) 6. (4 分) 在大叶性肺炎中的哪一期可见铁锈色痰 ( 红色肝样变期 ) 7. (4分)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SBE )的主要细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8. (4 分)急性肾盂肾炎属于 (化脓性炎) 9. (4 分)心肌串联性增生的主要原因是( 心肌前负荷长期过重 ) 10. (4 分)休克 I 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 11. (4 分)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 (血小板和纤维素 ) 12. (4 分)高热患者容易发生( 高渗性脱水 ) 13. (4 分)绒毛膜癌的病理特点是 (肿瘤由合体细胞样和细胞滋养层样细胞构成 ) 14. (4分)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PaC02增高使脑血管舒张和脑细胞内 酸中毒 ) 15. (4 分)液化性坏死常发生在 (脑和胰 ) 16. (4 分)细菌进入血中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为 (败血症 ) 17. (4 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最易发生的缺氧( 低张性缺氧 ) 18. (4 分)以下关于发热的说法,错误的是( 中暑不属于过热 ) 19. (4分)DIC 时引起休克的机制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 微血栓阻塞循环通道、有效循 环血量减少、心肌损伤而收缩力降低、血管扩张而外周阻力降低 ) 20. (4 分)严重的胸腔积液可导致( 限制性通气障碍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A2 交卷时间: 2019-05-21 22:34:46 一、单选题 1. (4 分)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机化) 2. (4 分)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基底节) 3. (4 分)对风湿病最具病理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风湿小结 ) 4. (4 分)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细胞是 (巨噬细胞 ) 21. (4 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 22. (4 分)趋化作用是指( 白细胞定向游走 ) 23. (4 分)下列哪一项不是端坐呼吸的发病机制 ( 24. (4 分)肝性脑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 平卧时心指数增加 ) 三羧酸循环障碍 ) 可发生于心肌细胞 )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 、A型题 1.肝功能不全是指 A ?肝脏分泌功能障碍 B. 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C. 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答案]C [题解]各种损肝因素使肝细胞发生严重损害, 严重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3 ?肝功能障碍不包括 A. 代谢和生化转化障碍 B. 胆汁分泌、排泄障碍 D ?肝脏解毒功能障碍 E.肝细胞广泛坏死 使肝脏的分泌、合成、解毒、免疫和代谢功能发生 D. 免疫功能障碍 E ?胃泌素灭活障碍 C. 凝血障碍 [答案]E [题解]肝功能障碍包括代谢障碍、生化转化障碍、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凝血障碍和免疫功能障 碍,因此临床上可出现多种症状,如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和脑病等症状。而胃泌素主要在肾脏灭活,不会发生灭活障碍。 14?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应是(03临麻影口:区分度太低0.099 ) A ?严重肝病并发脑水肿 D ?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B. 严重肝病所致的昏迷E.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 C. 严重肝病所致的神经症状 [答案] E [题解]肝性脑病发生在肝细胞广泛坏死而引起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脏病变引起门体分流的基础 上,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15.有关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轻微性格和行为改变 D ?最后阶段可出现昏迷 B. 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E.发病早期就出现昏迷表现,故临床上 C. 精神错乱常称肝昏迷 [答案] E [题解]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早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欣快感、烦躁不 安和反应淡漠;重者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出现语无伦次、哭笑无常、衣着不整等;最后才出现嗜睡、昏迷及不协调运动。昏迷并不是肝性脑病的惟一症状,故以往称肝性脑病为肝性昏迷不妥。 16?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学说中较为全面的是 A ?氨中毒学说 D ? Y -氨基丁酸学说 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E.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C.综合学说 [答案] C [题解]目前认为,单用一种学说难以完全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而主张用包含多种学说内容 的综合学说来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在不同类型肝性脑病中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要,具体情况需作具体分析。17.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常见诱因是(0.304,0.385 ,03临床) A .胃肠运动增强 D .脂肪摄入减少 B.胃肠道出血 E .糖类摄入增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形考任务3按拼音排序后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形考任务3按拼音排序后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不包括()。正确答案是:使脑的敏感性增高 不会导致心脏容量负荷增加的因素是()。正确答案是:肺动脉高压 不易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是()。正确答案是:酸中毒 大叶性肺炎的病变实质为()。正确答案是:肺泡的纤维素性炎 大叶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是()。正确答案是:肺炎链球菌 大叶性肺炎时不会发生()。正确答案是:肺褐色硬变 单纯弥散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征是()。正确答案是:PaO2降低 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正确答案是:全身大、中型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继发改变是()。正确答案是:斑块内出血 对扩张性心肌病的叙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是:心肌收缩力增强 对有通气障碍致使血中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给氧治疗可()。正确答案是: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给氧 对原发性肝癌有诊断意义的是()。正确答案是:甲胎蛋白(AFP)阳性 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是由于()。正确答案是:无效腔样通气 肺气肿的病变发生在()。正确答案是: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端肺组织 肺水肿的表现不包括()。正确答案是:呼吸微弱 肺通气障碍所致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正确答案是:呼吸性酸中毒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的心瓣膜是()。正确答案是:二尖瓣 肝性脑病时血氨生成过多的最常见来源是()。正确答案是:肠道产氨增多 肝硬化时肝功能不全的表现有()。正确答案是:出血倾向 肝硬化时可造成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是()。正确答案是: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 肝硬化引起脾肿大的原因是()。正确答案是:慢性脾淤血 高血压并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正确答案是:基底节和内囊部 高血压病时心脏的向心性肥大是指()。正确答案是:左室心肌肥厚而心腔不扩张 关于十二指肠溃疡的叙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是:比胃溃疡易癌变 关于小叶性肺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是:病变多为浆液纤维素性炎 关于心力衰竭时心率加快的叙述,不正确是()。正确答案是:心率越快其代偿效果越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是()。正确答案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核黄疸是指()。正确答案是:大脑基底核黄染变性 呼吸衰竭通常是()。正确答案是: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 缓进型高血压病病变主要累及()。正确答案是:全身细、小动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正确答案是: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正确答案是: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良性高血压最早期影响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是()。正确答案是: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正确答案是:黏液腺体肥大,增生,黏液分泌增多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正确答案是:肝性脑病 男,36岁。X线显示两肺密布灰白色的小结节,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直径>2 cm的团块,伴有小空洞形成;周围肺组织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最有可能的诊断是()。正确答案是:矽肺

病理生理学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试题(肝功能不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 1、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 B ) A.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 B.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D.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 E.肝疾病并发脑部疾病 2、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D ) A.丙氨酸合成障碍 B.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C.谷氨酸合成障碍 D.尿素合成障碍 E.以上都不是3、肝性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B ) A.肝区疼痛 B.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C.食欲不振 D.都有昏迷现象 E.黄疸4、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 ( E )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脑组织缺血缺氧 C.DIC D.促使假性递质通过血脑屏障肠道产氨增加 E.肠道产氨增加 5、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 C ) A.影响脑干网状结构的正常活动 B.影响大脑皮层的正常活动 C.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D.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E.取代去甲肾上腺素功能6、导致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有 ( E ) A.苯乙胺和酪胺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C.酪胺和羟苯乙醇胺D.苯乙胺和羟苯乙醇胺 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7、治疗肝性脑病,下列哪项不正确:( C ) A.口服抗生素 B.酸性液体灌肠 C.大剂量利尿剂 D.限制蛋白质饮食 E.给左旋多巴 8、假性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部位在 : ( E ) A.大脑皮质 B 小脑 C.丘脑 D.间脑 E.脑干网状结构9、应用左旋多巴治疗某些肝性脑病患者的机制是:( C ) A.降低血氨 B.抑制假性神经递质C.进入中枢后形成真性神经递质D.促进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组织 E.减少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 10、下列哪项因素不会诱发肝性脑病: ( E ) A.应用利尿剂 B.便秘 C.感染 D.消化道出血 E.酸中毒 11、给肝性脑病患者应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 ( C ) A.预防肠道感染 B.防止腹水感染 C.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1、本学科已有工作基础和水平 本学科由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和病理学教研室为主体,并联合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等从事病理诊断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优势力量,形成一个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团队。其中,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于1956年在章德馨教授的带领下建立;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徐也鲁教授和张启良教授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取得系列成果。1984年成为首批上海市地方高校重点学科,1995年成为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成为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博士点学科。2002年开始,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国强博士担任教研室主任,使教研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在国际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团队。2005年建成了“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病理学教研室于1952年在著名病理学专家邓裕兰教授的带领下建立,随后在郭寿延、王瑞年、王宝美和赵雁飞等知名教授以及现任学科带头人姜叙诚、傅国辉教授的带领下,从事免疫病理、消化病理、骨病理、膜蛋白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已经形成了以学科建设带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病理诊断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发展格局。涌现出一批整体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以长江学者、上海医学领军人才、知名教授领衔的具有较强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团队优势。目前,本学科拥有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讲师18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9 (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 1.休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后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量不足和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紊乱以及结构受损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2.自我输血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自我输血是指休克早期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大量释放引起容量血管收缩,迅速而短暂的增加回心血量的现象。 3.自我输液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自我输液是指休克早期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大量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动脉等收缩,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降低,使组织间液回流增加的现象。 4.感染性休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感染性休克是指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严重感染引起的休克。 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5.休克按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 1、 2、 3、 4、 5、 6、 7。 (分数:2.00) 解析:失血失液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烧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6.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 1、 2、 3。 (分数:2.00) 解析:血容量不足心泵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 血管床容量扩张 7.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是血压 1,脉搏 2,面色 3,四肢 4,尿量 5,表情 6。 (分数:2.00) 解析:下降细速苍白湿冷减少淡漠 8.典型的失血性休克,根据微循环变化特点,可分为 1、 2和 3三期。 (分数: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