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生理参的测量范围

常见生理参的测量范围
常见生理参的测量范围

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

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将生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2. 放大器和测量电路: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转换、调整。 3.数据处理和记录、存储、显示装置。

低频电流对人体的三个作用:产生焦耳热;刺激神经、肌肉等细胞;化学效应。这些作用使组织液中的离子、大分子等粒子振动、运动和取向。

在整体情况下,由感知电流造成的电击称为宏电击(0.7~1.1mA),通常指加于体表引起的电流效应。

由感觉阈以下的电流所造成的电击,成为微电击,通常指电流直接加到心脏产生的电流效应

临床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方法在头皮上观察皮层的电位变化,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EEG。周期:正常值为8~12HZ

脑电图的分类:(1)α波:可在头颅枕部检测到,频率为8~13HZ,振幅为20~100uV,它是节律性脑电波中最明显的波。

(2)β波:在额部和颞部最为明显,频率为18~30HZ,振幅为5~20uV,是一种快波,它的出现意味着大脑比较(3)θ波:频率为4~7HZ,振幅为10~50uV,它是在困倦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所记录的波形。(4)δ波:在睡眠,深度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是出现,频率是1~3.5HZ,振幅为20~200uV。根据脑电与刺激之间的时间关系,可将电位分为特异性诱发电位和非特异性诱发电位。在临床上一般只进行特异性诱发电位的检查,简称EP。EP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外在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是代表中枢神经系统在特定功能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的变化

临床上常用的诱发电位有: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

肌电图记录的是不同机能状态下骨骼肌的电位变化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形成的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肌电图EMG,肌电活动是一种快速的电变化,它的振幅是20uV到几个毫伏,频率为2Hz~10kH

所谓运动电位就是用来表示肌肉基本功能的单位,它是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和由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的,运动单位为肌肉活动的最小单位。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是研究神经在传递冲动过程中的生物电活动。利用一定强度和形态的脉冲电刺激神经干,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用同心针电极或皮肤电极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然后根据刺激点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肌收缩反应与脉冲刺激后间隔的潜伏时间来推算在该距离内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

临床上血压测量技术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测量: 直接通过传感器在血液中测量,有创。

间接测量: 测量血管壁压力,无创。

常用血压计:1)水银血压计2)无液血压计3)数字式血压计

直接式血压测量心导管术:用心导管从手臂的肘正中贵要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及颈动脉、股动脉等血管的切口插入血管借助X线透视技术监视导管尖端的位置使其进入待测部位测量血压的微型传感器

测量压力传感器测量血压是血压测量中精确度最高的,是在心导管的端头安装一个微型压力传感器,可直接把血压转换为电信号、再经心导管引线将信号送入放大器。

血压间接测量方法可提供血压波形的连续读数和记录,同时有较高的精度。主要有四种:柯氏音法、示波法、超声法和脉搏延时法。

柯氏音测量原理:在正常的情况下,动脉或者完全受压的动脉并不产生任何声响,只有当动脉不完全受阻时才出现声音,因此可用声音的变化来确定人体的血压。

示波法通过脉搏波与压力的同时记录来测量血压。

5余气量(residual volume, RV):凭借任何方式也无法排出的肺内残余气体量。这时,最大呼气不能将肺内气体全部排出,即使用最大强迫性呼气也不会将气体排空

6机能余气量或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平静呼气后,肺内余下气体的总量

7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指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8强制性呼气量(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或FEVt) :先作最大深吸气,然后尽可能快的尽最大力呼出气体,并按一定时间序列(t)测定呼气量。FEV1 FEV2 FEV3 正常人在第1、2、3秒末应呼出的气量(即时间肺活量)分别为其肺活量的83%(80%)、96%和99%。

在一定时间内所呼出的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则称为,即FEVt /FVC。

1.温度传感器(热电耦、热敏电阻)

流量根据已热元件冷却程序来计算

呼出的气体温度高,吸入的气体温度低。

2. 叶轮式呼吸传感器和涡轮式呼吸传感器

A.叶轮旋转系统

速度式流量传感器,将气流的速度转化为叶轮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两者成正比。

气体速度——叶轮转速,一次变换器

转速——电量二次变换器

B.测叶轮转速

二次变换器

叶轮转速电脉冲

另也可利用磁电效应,但会产生磁阻,影响测量结果。

测FEV, 专业化测肺功能

3.阻抗法

(同心输出量阻抗法)LED 遮断光电管

(1)测量原理:

人体胸部相当一段导体。随着呼吸过程中胸廓的张弛运动,胸部组织的电阻抗会发生周期性变化,而胸廓的弛运动会引起肺容量的变化,故胸部组织的电阻抗值的变化与肺容量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2)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

测量胸电阻抗法的方法有电桥法、二电极法和四电极法等多种,由于四电极法既可作连续测量,有可抑制与皮肤接触的电阻抗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故一般采用电极法。

4.超声法

采用超声成像的方法,可以实时成像

5.余气量测量

氮冲法(测余气量中氮气的含量)

具体测量方法:

连续吸入纯氧气,测出(1)呼出总气体量;

(2)测氮气的浓度, 得到氮气的总量。

(3)由氮气含量推出余气量

光电比色计是用来测量有色溶液浓度的仪器。可以通过比较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有色溶液的浓度,对溶液中所含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比色计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利用分光光度法或技术工作的仪器叫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和光电比色计的最主要区别是用单色器代替了滤光片,因而可获得连续变化的,光谱范围更窄的单色光。从而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在医学上应用的光谱仪器主要有荧光光度计和火焰光度计

自动生化分析仪

组成元部件:

1.取样器—向自动分析系统吸入试样、稀释剂 (水)、洗涤液(水)等。

2.配量泵和导管—按比例输入试样和试剂,并混合,以精确的速度将其送到其它各部。

3.渗析器—有选择地让试样中的待测的物质成分透过薄膜使相互干扰分离处来。

4.加热器—持续的加热液体使化学反应被控制在一定时间和湿度下,可以用来促进彩色显影、发酵作用、消化、水解等其它过程。

5.色度计—分光光度计 检测管式流体槽内液体透光强度。

6.显示记录装置

所谓血细胞计数器,就是用来计数单位容积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个数的仪器。 血细胞是利用它们的大小及多少的不同而分别计数的。人体红细胞和白细胞大小差不多,血小板比较小。我们已知血细胞的大小与其所产生的脉冲信号的幅度成正比,计数红、白细胞时可利用一个幅度鉴别电路将血小板筛选出去,这个电路叫阈值选择电路。

计数血小板时,将阈值水平调低,这样可以对红,白细胞和血小板一同计数。最后,从总数中减去红,白细胞,即求得血小板的数目,这一运算是由电路自己来完成的。

在计数白细胞时,先在血液中加一种溶血剂。溶血剂可以使红细胞破碎,红细胞破碎后,再对剩下的白细胞进行计数,便可以求得白细胞的含量。

设两阈值u1,u2

>u1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

>u2 三者总和-u1记数=血小板

测红细胞的数目: >u1的脉冲数目。由于白细胞的数量仅为红细胞的千分之一,所以红细胞的数目可近似认为是细胞的数目。

测白细胞:加入溶血剂使红细胞破碎,测>u1的脉冲数测白细胞的数目。即采用溶血剂,使红细胞破碎,从而再进行白细胞数目的测定。

测血小板: >u1的脉冲数目- >u2的脉冲数目。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总和-u1记数=血小板

X 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 )是根据大量X 线的投影数据,采用数学重建的方法来得到二维或三维的X 线密度(组织的衰减系数)分布图像的。常规的X 线CT 扫描仪用一只X 射线管,它可旋转360度,并在每

转过一个微小的角度(每0.5度~1度)时采集投影数据。这些投影数据用某种数学方法重建成图像。 B 超:截面图

2)X -CT :同样以灰度表示

3)X 投影图

4)MRI 磁共振成象 、NMRI 核磁共振成象

对软组织成象较好,如肿瘤。

5)SPECT ——单光子发射

6)PET ——正电子断层图

MRI 磁共振成像:

利用H 核浓度,人体内水中含有H 核最多,它成的像就是质子或氢核的浓度,明暗反映水的分布。 SPECT 单光子发射CT

同位素放射发出光子,用γ 相机检测放射出的光子,根据检测γ光子强度的不同,交由计算机处理。可检测体内存物是否已到达病变部位。检测体内存物在体内的分布。

产生SPECT 图像的首要目的是消除复杂结构信息的重叠,给出一个断面或多个断面的定量图像。 SPECT 图像表示的是生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迹的分布,它能提供的功能性信息用其他成像方法很难获得。 ICU 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即重症护理病房,主要为了实现连续监护。

CCU (coronary care unit )——冠心病监护病房

NCU (neurosurgical care unit ) ——脑疾患者监护室

NICU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儿科、新生儿病房

HOLTER 记录是病人心电图的连续记录,习惯上记录10~24小时。它是将标准电极与病人胸壁相连,再接到小型携带式记录仪中

例题:计算一24小时2通道HOLTER 系统的存储容量。假设采样率为128Hz ,分辨率为8bits ,没有数据压缩。

解:128Hz*8bits*2*24h*3600s/8

= 22,118,400 Bytes

血红蛋白可以结合O2的最大量称为血液的氧容量, 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氧含量,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称为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2:

SaO2 = (氧含量/氧容量)×100%

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心输出量,即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

有创测量有:直接费克法、指示剂稀释法、热稀释法等。

无创测量法有:库比赛克阻抗法(阻抗容积脉图仪法)

阻抗法的基本原理是: 血液是一种导体,当被检部位血流增加时,阻抗降低,反之,则阻抗增加。器官血流量随心动周期而变化,阻抗也随之变化,即被检部位阻抗随血流容积而改变。电流一定时,电压随阻抗而变化,只要测得电压的改变,便可得知血管容积的变化,描记下来的图像为阻抗血流图。

直接费氏原理法:

V01-心脏左层左室中的氧浓度(mlO2/ml 血)…动脉血

V02-心脏右层右室中的氧浓度(mlO2/ml 血)…静脉血

2.染料稀释法:将一定量的不易透过毛细血管的无毒性染料迅速注入(2s 左右注射完成)肘静脉测定出一定时间内染料在血液中的浓度的变化曲线,计算出心输出量。

2122

2

ml /min /o co o o Q Q V V mlO mlO ml ==-=血分血)曲线延续时间(的平均浓度曲线中每毫升血的染料注入的染料s mg ?S /L S L /mg mg ==曲线积分染料?=

该法有明显优点: 一方面不必进行心脏插管和动脉穿刺,只需取静脉血,甚至不取血也可; 另一方面用本法算出的心输出量与直接费氏法计算所得的结果大致相等,故早已在临床上应用。

3.热稀释法:采用冷媒质作载体,往心房或上腔静脉中注入一定量的冷溶液(0-5摄氏度5%葡萄糖溶液)在肺动脉处放入一温度传感器,测量血液温度的变化,心输出量与血液温度变化的积分成反比

优点:1.迅速测知心输出量,并可重复测量; 2.指示剂无毒性,没有显著血液动力学

影响;3.它在身体组织中充分弥散,无染料指示剂的显著再循环现象。

缺点:1.需要插心导管,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使用;2.带球囊和热敏电阻的多腔导管及热稀释记录仪价格昂贵

3.注入的指示剂在通过导管、心室和血管壁时有温度上升问题。

现有医学超声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回波扫描技术和基于多普勒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

(1)基于回波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组织界面处产生的反射回波形成的图像或信号来鉴别和诊断疾病。

回波扫描诊断技术一般按显示回波的方式可分为如下五种类型:

A 型:即将回波以波的形式显示出来。其纵坐标为回波幅值,用以表示回波的强弱;横坐标为回波接收的时间,该时间与产生回波的组织界面相关。

B 型:即将回波用光点形式显示出来,为辉度调制器。显示光点的辉度与回波强弱成正比。当探头以不同方式移动扫查时,可形成二维图像。

C 型:此为透射式扫查方式,可获得有关被测组织的声速和衰减等信息。

4)M 型:此法是在辉度调制型中加入一个慢扫查锯齿波,从而使回波光点从左至右自动扫描。显示的横坐标为慢扫描时间。纵坐标为声波传播时间(即对应于检测深度位置)。

F 型:此法为用多个切面图像构造成一个曲面的成象形式。

(2)基于多普勒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运动物体反射声波时造成的频率偏移现象来获取人体的运动信息。目前,超声多普勒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1.超声诊断仪,按其工作原理分为:

振幅型诊断仪(A 型):一般诊断、组织性质的研究

反射型 切面显像仪(B 型):显示组织切面声象图

心动图仪(M 型):描记心动曲线

超声计算机断层成象仪(超声CT )

多普勒型(D 型):测量胎心、藏顺壁活动及血压、血流

电子线阵超声诊断仪

电子凸阵超声诊断仪

经颅多普勒超声

检测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借助多普勒技术,经特定的“透声窗”描记颅内血管的多普勒回声信号,对脑动脉探头血流变化进行评价,为脑血管疾病提供诊断仪据。超声窗—超声束能够穿透,超声信号不被过度衰减。

1)颞窗 ;2)枕骨大孔窗;3)眶窗

1.血流速度

1)收缩期峰流速Vs

2)舒张期末峰流速Vd

2.功率谱密度

单位时间间隔,单位流速间隔内微粒

所具有的能量 S C S C T dt T T m Q B

B I B B 202)(??-=?∞Vm

Vd Vs PI -=搏动指数

最新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张宪政,1992)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反映植物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大小,比值高则大,则反之。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 三、实验步骤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0.3g,加乙醇10ml,提取直至无绿色为止。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四、实验结果按计算 丙酮法(Arnon法)【可以用于丙酮乙醇混合法和80%丙酮提取法的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71?OD663 – 2.59?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2.88OD645 – 4.67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8.04?OD663 +20.29?OD645) V/1000*W 按Inskeep公式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63?OD663 – 2.52?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0.47OD645 – 4.73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7.90?OD663 + 17.95?OD645) V/1000*W

2020年常见生理学缩写ac生理(课件)

2020年常见生理学缩写ac生理 (课件) 常见生理学缩写: 1、细胞内液(ICF) 2、细胞外液(ECF) 3、组织液或组织间液(ISF) 4、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3) 5、二酰甘油(DG) 6、水孔蛋白(AQP) 7、葡萄糖转运体(GLUT) 8、质膜钙ATP酶(PMCA) 9、肌质网和内质网钙ATP酶(SERCA) 10、低密度脂蛋白(LDL) 11、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 12、谷氨酸促离子型受体(iGluR) 13、甘氨酸受体(GlyR) 14、r—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 15、腺苷酸环化酶(AC) 16、磷脂酶C(PLC) 17、磷脂酶A2(PLA2) 18、磷酸二酯酶(PDE)

19、环磷酸腺苷(cAMP) 20、环磷酸鸟苷(cGMP) 21、花生四烯酸(AA) 22、蛋白激酶A(PKA) 23、蛋白激酶C(PKC) 24、交换蛋白(EPAC) 25、结合蛋白(BP) 26、酪氨酸激酶受体(TKR) 27、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TKAR)28、鸟苷酸环化酶(GC) 29、心房钠尿肽(ANP) 30、脑钠尿肽(BNP) 31、蛋白激酶G(PKG) 32、激素反应元件(HRE) 33、静息电位(RP) 34、动作电位(AP) 35、后去极化电位(ADP) 36、后超极化电位(AHP) 37、微终板电位(MEPP) 38、肌质网(SR) 39、连接肌质网(JSR) 40、红细胞(RBC)

41、白细胞(WBC) 42、血小板(PLT) 43、树突状细胞(DC) 44、自然杀伤细胞(NK) 45、集落形成单位(CFU) 46、红细胞沉降率(ESR) 47、红细胞生成素(EPO) 48、血小板生成素(TPO) 49、集落刺激因子(CSF) 50、干细胞因子(SCF) 51、白细胞介素-3(IL-3) 5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53、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 54、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 55、低氧诱导因子—1(HIF-1) 56、干扰素(IFN) 57、肿瘤坏死因子(TNF) 58、糖蛋白(GP) 59、血栓烷(TXA2) 60、前列腺素(PG) 61、前列环素(PGI2) 62、凝血酶调节蛋白(TM)

植物生理生化测定

2.1.8转基因植株在盐胁迫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将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继代于含有0.5% NaCl的MS固体培养上进行胁迫培养,培养条件为27±1℃,每天13 h、3000 lux光照。胁迫培养4 w后,取其叶片测定其SOD 活性,每个样品设3次重复,求其平均数,并进行多重比较。 2.1.8.1主要试剂及配方 (1)0.1 mol/l pH 7.8磷酸钠(Na2HPO4-NaH2PO4)缓冲液 A液(0.1 mol/l Na2HPO4溶液):称取Na2HPO4·12H2O 7.163 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200 ml,4℃冰箱中保存备用; B液(0.1 mol/l NaH2PO4溶液):称取NaH2PO4·2H2O 0.780 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50 ml,4℃冰箱中保存备用; 取上述A液183 ml与B液17ml充分混匀后即为0.1 mol/l pH 7.8的磷酸钠缓冲液,4℃冰箱中保存备用。 (2)0.026 mol/l甲硫氨酸(Met)磷酸钠缓冲液 称取甲硫氨酸(C5H11NO2S)0.388 g,用少量0.1 mol/l pH 7.8的磷酸钠缓冲液溶解后,再用相同磷酸钠缓冲液定容至100 ml,现用现配,4℃冰箱中保存可用1~2 d。 (3)7.5 × 10-4 mol/l NBT溶液 称取NBT(C40H30Cl2N10O6)0.153 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250 ml,现用现配,4℃冰箱中保存可用2~3 d。 (4)含1.0 μmol/l EDTA的20 μmol/l核黄素溶液 A液:称取EDTA 0.003 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 B液:称取核黄素0.075 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 C液:合并A液和B液,定容至100 ml,此溶液即为含0.1 mmol/l EDTA的2 mmol/l 核黄素溶液,避光保存(可用黑纸将装有该液的棕色瓶包好),4℃冰箱中可保存8~10 d,当测定SOD酶活时,将C液稀释100倍,即为含1.0 μmol/l EDTA的20 μmol/l核黄素溶液。 (5)含2% PVP的0.05 mol/l pH7.8磷酸钠缓冲液 取0.1 mol/l pH7.8的磷酸钠缓冲液50 ml,加入2 g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充分溶解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充分混匀,4℃冰箱中保存备用。 2.1.8.2提取及测定方法 (1)称取1.0 g样品叶片于预冷的研钵中,加入4 ml预冷的提取介质(含2% PVP的0.05 mol/l pH7.8磷酸钠缓冲液),冰浴研磨匀浆,转入10 ml离心管,并用提取介质定容至

植物生理名词缩写

植物生理学缩写 ER 内质网,交织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膜质系统,内与细胞核外被膜相连,外与质膜相连,并通过胞间连丝与邻近细胞的内质网相连。内质网事蛋白质、脂类、糖类等物质合成的场所,参与细胞器和细胞间物质和信息的传递。 RNA 核糖核酸,即含核糖的核酸。它由多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mRNA 信使核糖核酸以DNA为模板转录的一种单链核糖核酸分子,事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PCD 细胞程序化死亡,受细胞自身基因调控的衰老死亡过程。它有利于生物自身的发育,或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 μw 水的化学势,水的化学势的热力学含义势: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水分以外)一定时,有水(摩尔)量变化引起的体系自由能的改变量。水的化学势之差,可用来判断水分参加化学反应的本领或两相间移动的方向和限度。 Ψw 水势,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差,即体系中水的化学势与处于等温、等压条件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μw—μwo),再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w,m)。用两地间水势差可判别它们间水流的方向和限度,可以用来分析土壤—植物—大气水分连续体(SPAC)中的水分移动情况。 RH 相对湿度,再一定温度下气相中的蒸气压与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百分数,RH高表示气相中的水分含量高,水势高。 NR 硝酸还原酶,催化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酶。它是一种可溶性的钼黄素蛋白,由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细胞色素b557和钼复合体组成。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 GDH 谷氨酸脱氢酶,主要催化谷氨酸氧化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它以NAD 或NADP 为辅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也可催化α-酮戊二酸和氨生成谷氨酸,但在植物同化氨的过程中不太重要,因为GDH与NH3的亲和力很低,GDH分布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细胞的线粒体中,叶绿体中的量很少。 NFT 营养膜技术,是一种营养液循环的液体栽培系统,该系统通过让流动的薄层营养液流经栽培槽中的植物根系来栽培植物。流动的薄层营养液除了可均衡供应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水分外,还能充分供应根系呼吸所需的氧气。 ATPase ATP酶,又叫ATP合成酶,ATPase的功能是催化ADP和Pi合成ATP,另外ATP 酶还可以水解ATP,释放能量。 CAM 景天科酸代谢,景天科等植物的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固定CO2产生有机酸,白天气孔关闭,细胞内有机酸脱羧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这样的光合碳代谢途径使CAM植物能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 ChI 叶绿素,是使植物呈现绿色的色素,也是最主要的光合色素,在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方面起重要作用。 CF1-CFo 偶联因子,也称CF1-CFo复合体,即ATP酶,由两个蛋白复合体组成:一个使突出于膜表面的亲水性的CF1,使合成或水解ATP的部位;另一种使埋置于膜中的疏水性的CFo,为质子转移的通道。 Cyt b6/f Cyt b6/f复合体,它作为连接PSⅠ与PSⅡ两个光系统的中间电子载体系统,含有Cyt f、Cyt b6(2个,为电子传递循环剂)和(Fe-S)R,主要催化PQH2的氧化和PC 的还原,并把质子从类囊体膜外间质中跨膜转移到膜内腔中。因此Cyt b6/f复合体又称PQH2·PC氧还酶。 F6P 果糖-6-磷酸,光合碳代谢和呼吸代谢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在叶绿体中使淀粉合成

运动中的生理反应与处理

运动中的生理反应与处理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平衡受到暂时性破坏,并出现某些生理反应。这种反应,称之为"运动生理反应"。常见的运动生理反应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肌肉酸痛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些同学,在一次活动量较大的锻炼以后(如长跑,爬山、力量练习等)或者是隔了很长时间未锻炼,刚开始锻炼之后,常常出现运动后肌肉酸痛。这种肌肉酸痛往往不是锻炼后即刻出现,而是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现,持续2∽4天后才逐渐缓解。 这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 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长跑者可出现髋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侧伸肌和后侧屈肌的疼痛,在肌肉远端和肌腱连接处症状更显。在炎热夏天进行极量运动后,除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 (一)原因: 多数是由于平时缺乏锻炼或运动量过大引起的。由于运动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活动与肌肉活动的需求不相适应(运动开始不久,运动系统的肌肉等可以很快进入快速的、剧烈的运动,而心脏跳动、

呼吸的频率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很快、很高的水平),肌肉的氧气供应不足,使肌肉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乳酸不能及时氧化而排出,乳酸堆积在肌肉中,刺激了肌肉中的感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了酸痛。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肌肉酸痛现象,一般来说坚持锻炼两三天后,就会因为机体机能逐步适应锻炼而自然消失。如果肌肉酸痛得厉害,可以休息一天,隔天再进行锻炼。如果肌肉在锻炼隔天后仍持续酸痛,并且感到身体疲劳、精神不振、不想吃饭、睡眠不好等,就说明运动负荷太大了,或者局部有肌肉轻度拉伤现象,应适当休息几天,等酸痛消除,体力恢复,感到身体有劲后,再坚持锻炼。酸痛后,经过肌肉局部细微结构的修复,肌肉组织会变得比以前强壮,再经 历同样的负荷就不易发生损伤或酸痛的情况。 (二)预防与处理: 1、做好锻炼时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 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运动开始时运动量小些,以后逐渐增加,就是在一个阶段的锻炼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锻炼后,要及时做好放松活动。 2、锻炼安排要合理。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先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的运动量,就较少出现症状了。并且表现有特异性。例如下坡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减轻上坡锻炼带来的肌肉酸痛症。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6个重复。 株高: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6个重复。 2.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0.5g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1.5ml的Tris-HCl(pH7.4)抽提,将抽提液转移到2ml的EP管中,于4℃,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保存在-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法):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 样品),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X代表OD595),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蒽酮+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空白对照(1ml蒽酮+180ul ddH2O),测定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Y=0.0345X+0.0204(Y代表OD625,X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蒽酮配方:称取100mg蒽酮溶于100ml稀硫酸(76ml浓硫酸+30mlH2O).注意:浓硫酸加入水中时,一点一点递加,小心溅出受伤。 丙二醛(MDA)测定: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丙二醛可与硫代巴比妥(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但该反应受可溶性糖的极大干扰,糖与TBA的反应产物在532nm处也有吸收,但其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采用双组分分光光度法,可计算出MDA含量。MDA的计算公式为:MDA(umol/L)=6.45OD532-0.56OD450. 反应体系为:400ul 0.6%TBA+350ul H2O+50ul样品,80℃水浴10min后,测OD532和OD450。对照用Tris-HCl. 0.6%TBA配方:称取硫代巴比妥0.6g,溶于少量1M NaOH中,待其完全溶解后用10%TCA(称取10gTCA三氯乙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待其溶解即可)定容至100ml。 H2O2测定(二甲酚橙法):样品反应体系(82ul溶液A+820ul溶液B (A:B=1:10)+150ul样品提取液),30℃水浴30min,测OD560。标准曲线为:Y=0.01734X-0.0555(Y代表OD560,X代表H2O2含量)

常见生理学缩写.doc

常见生理学缩写: 1、细胞内液(ICF) 2、细胞外液(ECF) 3、组织液或组织间液(ISF) 4、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3) 5、二酰甘油(DG) 6、水孔蛋白(AQP) 7、葡萄糖转运体(GLUT) 8、质膜钙ATP酶(PMCA) 9、肌质网和内质网钙ATP酶(SERCA) 10、低密度脂蛋白(LDL) 11、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 12、谷氨酸促离子型受体(iGluR) 13、甘氨酸受体(GlyR) 14、r-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 15、腺苷酸环化酶(AC) 16、磷脂酶C(PLC) 17、磷脂酶A2(PLA2) 18、磷酸二酯酶(PDE) 19、环磷酸腺苷(cAMP) 20、环磷酸鸟苷(cGMP) 21、花生四烯酸(AA) 22、蛋白激酶A(PKA) 23、蛋白激酶C(PKC) 24、交换蛋白(EPAC) 25、结合蛋白(BP) 26、酪氨酸激酶受体(TKR) 27、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TKAR) 28、鸟苷酸环化酶(GC) 29、心房钠尿肽(ANP) 30、脑钠尿肽(BNP) 31、蛋白激酶G(PKG) 32、激素反应元件(HRE) 33、静息电位(RP) 34、动作电位(AP) 35、后去极化电位(ADP) 36、后超极化电位(AHP) 37、微终板电位(MEPP) 38、肌质网(SR) 39、连接肌质网(JSR) 40、红细胞(RBC) 41、白细胞(WBC) 42、血小板(PLT) 43、树突状细胞(DC)

44、自然杀伤细胞(NK) 45、集落形成单位(CFU) 46、红细胞沉降率(ESR) 47、红细胞生成素(EPO) 48、血小板生成素(TPO) 49、集落刺激因子(CSF) 50、干细胞因子(SCF) 51、白细胞介素-3(IL-3) 5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53、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 54、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 55、低氧诱导因子-1(HIF-1) 56、干扰素(IFN) 57、肿瘤坏死因子(TNF) 58、糖蛋白(GP) 59、血栓烷(TXA2) 60、前列腺素(PG) 61、前列环素(PGI2) 62、凝血酶调节蛋白(TM) 6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64、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 65、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 66、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67、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68、蛋白质C(PC) 69、纤溶抑制物(TAFI) 70、5-羟色胺(5-HT) 71、血小板因子(PF4) 7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73、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 74、生长激素(GH) 7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76、孕酮(P) 77、雌二醇(E2) 78、雄激素结合蛋白(ABP) 79、睾酮(T) 80、脱氢表雄酮(DHEA) 81、双氢睾酮(DHT) 8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 83、卵泡刺激素(FSH) 84、黄体生成素(LH) 8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86、转化生长因子(TGF) 87、表皮生长因子(EGF)

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和反应

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和反应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规律性的生理变化,认识这些生理变化的机制将使运动者更好地适应这些生理反应,从而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 一、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 (一)能量供应方式人体运动时的直接能源是肌肉中的一种特殊高能磷酸化合 物一一三磷酸腺苷(ATP),它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与磷酸(Pi),同时释放出能量供肌肉收缩。但是人体中的ATP 含量甚微,只能供极短时间消耗,因此肌肉要持续运动就需要及时补充ATP。体内ATP的恢复是糖、脂肪、蛋白质等能量物质通过各种代谢途径来实现,补充的途径有磷酸肌酸(CP)分解、糖的无氧酵解及糖与脂肪的有氧代谢,生理学上称之为运动时的3个 供能系统。 1、无氧代谢供能人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氧供应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求,肌肉即利用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无氧分解释放能量,由于CP的分解能迅速将有量转移给ADP生成ATP且不需要氧,也不产生乳酸,因此也称这个磷酸原系统为非乳酸能系统。但这个供能系统持续供级时间很短,全身肌肉中ATP-CP供能系统仅

维持8?10s左右的能量供应。 另一个无氧供能系统是动用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由于在酵解中产生乳酸积累,故也把这个供能系统称为乳酸能供能系统。人体肌肉快速运动持续较长时间后(10s以上),磷酸原供有系统已不能及时提供能量供ATP的合成,这时就动用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人体乳酸能供能系统的最长供能持续时间约为33s左右。 100m跑无氧代谢占98%以上,200m跑无氧代谢占90%- 95%有氧代谢仅占5%?10%,因此,短距离跑的项目应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为主。无氧代谢练习中,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最好采用每次10s以内的全速跑重复训练,中间间歇休息30s以上,如果间歇时间短于30s会使磷酸的供能系统恢复不足而产生乳酸积累。发展乳酸能供能系统的能力最适宜的手段是全速(或接近全速)跑30?60s,间歇休息2?3min,以使血乳酸达到最高水平,来提高人体对高血乳酸的耐受力。 人体安静时血乳酸浓度为4mmol/L,当运动强度加大使血乳酸上升至7.5mmol/L 时是糖酵解参与供能的一个标志,故称为无氧代谢阈。运动强度越大,血乳酸值越高,糖酵解供应能量的比值就越大。 2、有氧代谢供能有氧代谢是指糖类、脂肪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ATP 再合成的过程。长时间、 长距离的运动项目主要是有氧代谢供能, 5000m跑有氧代谢占80% 10 000m跑有氧代谢占90%很多球类项目也需要的有氧代谢 能力。这个系统的能力主要和人体心肺功能有关,是耐力素质的基础。可采用较长时间的中等强度的匀速跑或较长距离的中速间歇训练来提高有氧供能系统的功能。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精)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 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 :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 6个重复。 株高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 :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 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 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 6个重复。 2. 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 和 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 0.5g 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 ,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 1.5ml 的 Tris-HCl (pH7.4 抽提, 将抽提液转移到 2ml 的 EP 管中, 于 4℃, 12000rpm 离心 15min , 取上清, 保存在 -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 、可溶性糖和 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 法 :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样品 , 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 。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 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 X 代表 OD595 ,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 蒽酮 +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 ; 空白对照 (1ml 蒽酮 +180ul ddH2O , 测定 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 : Y=0.0345X+0.0204(Y代表 OD625, X 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植物生理指标检测方法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在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NH 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Ⅰ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一、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 620 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二)试剂 1. 80 %乙醇。 2. 葡萄糖标准溶液(100 μg/mL ):准确称取100 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 mL ,使用时再稀释 10 倍( 100 μg/mL )。 3 .蒽酮试剂:称取 1.0 g 蒽酮,溶于 80% 浓硫酸(将 98% 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缓缓加入到蒸馏水中) 1000 mL 中,冷却至室温,贮于具塞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使用 2 ~ 3 周。 (三)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离心管,离心机,恒温水浴,试管,三角瓶,移液管( 5 、 1 、0.5 mL ),剪刀,瓷盘,玻棒,水浴锅,电炉,漏斗,滤纸。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剪碎混匀的新鲜样品0.5 ~ 1.0 g (或干样粉末 5 ~100 mg ),放入大试管中,加入15 mL 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 min ,取出冷却,过滤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 2. 标准曲线制作取 6 支大试管,从 0 ~ 5 分别编号,按表 24-1 加入各试剂。 表 24-1 蒽酮法测可溶性糖制作标准曲线的试剂量 将各管快速摇动混匀后,在沸水浴中煮10 min ,取出冷却,在620 nm 波长下,用空白调零测定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含葡萄糖量( μg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取待测样品提取液 1.0 mL 加蒽酮试剂 5 mL ,同以上操作显色测定光密度。重复 3 次。

生理学名词中英文对照

生理学名词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绪论 1.机体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2.稳态(homeostasis) 3.反射(reflex) 4.反射弧(reflex arc) 5.旁分泌调节(paracrine regulation) 6.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7.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8.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9.前馈(feed-forward)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0.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11.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12. 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 13. 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ion channel) 14. 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 gated ion channel) 15. 离子通道(ion channel) 16. 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 gated ion channel) 17. 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 gated ion channel) 18.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19.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20. 同向转运(symport) 21. 反向转运(antiport) 22. 出胞(exocytosis) 23. 入胞(endocytosis) 24. 跨膜信号转导(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 25. 刺激(stimulation) 26. 兴奋(excitation) 27. 兴奋性(excitability) 28. 阈值(threshold) 29. 极化(polarization) 30.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31.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32.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33. 内向电流(inward current) 34. 外向电流(outward current) 35. 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 driving force) 36.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37. K+平衡电位(K+ equilibrium potential)38.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39. 超射(overshoot) 40. “全或无”现象(“all or none”phenomenon) 41.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42. 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

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

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 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将生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2. 放大器和测量电路: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转换、调整。 3.数据处理和记录、存储、显示装置。 低频电流对人体的三个作用:产生焦耳热;刺激神经、肌肉等细胞;化学效应。这些作用使组织液中的离子、大分子等粒子振动、运动和取向。 在整体情况下,由感知电流造成的电击称为宏电击(0.7~1.1mA),通常指加于体表引起的电流效应。 由感觉阈以下的电流所造成的电击,成为微电击,通常指电流直接加到心脏产生的电流效应 临床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方法在头皮上观察皮层的电位变化,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EEG。周期:正常值为8~12HZ 脑电图的分类:(1)α波:可在头颅枕部检测到,频率为8~13HZ,振幅为20~100uV,它是节律性脑电波中最明显的波。 (2)β波:在额部和颞部最为明显,频率为18~30HZ,振幅为5~20uV,是一种快波,它的出现意味着大脑比较(3)θ波:频率为4~7HZ,振幅为10~50uV,它是在困倦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所记录的波形。(4)δ波:在睡眠,深度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是出现,频率是1~3.5HZ,振幅为20~200uV。根据脑电与刺激之间的时间关系,可将电位分为特异性诱发电位和非特异性诱发电位。在临床上一般只进行特异性诱发电位的检查,简称EP。EP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外在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是代表中枢神经系统在特定功能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的变化 临床上常用的诱发电位有: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 肌电图记录的是不同机能状态下骨骼肌的电位变化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形成的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肌电图EMG,肌电活动是一种快速的电变化,它的振幅是20uV到几个毫伏,频率为2Hz~10kH 所谓运动电位就是用来表示肌肉基本功能的单位,它是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和由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的,运动单位为肌肉活动的最小单位。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是研究神经在传递冲动过程中的生物电活动。利用一定强度和形态的脉冲电刺激神经干,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用同心针电极或皮肤电极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然后根据刺激点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肌收缩反应与脉冲刺激后间隔的潜伏时间来推算在该距离内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 临床上血压测量技术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测量: 直接通过传感器在血液中测量,有创。 间接测量: 测量血管壁压力,无创。 常用血压计:1)水银血压计2)无液血压计3)数字式血压计 直接式血压测量心导管术:用心导管从手臂的肘正中贵要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及颈动脉、股动脉等血管的切口插入血管借助X线透视技术监视导管尖端的位置使其进入待测部位测量血压的微型传感器

生理学缩写符号

ER:内质网 RER:粗糙型内质网 SER:光滑型内质网 mtDNA :线粒体DNA cpDNA :叶绿体DNA GS:谷氨酰胺合成酶 GOGAT :谷氨酸合成酶 NR :硝酸还原酶 NiR :亚硝酸还原酶 ATP ase: ATP 磷酸水解酶 H+-ATPase:转运H+的ATP 酶ATPase: ATP 酶 BSC:维管束鞘细胞 CAM :景天科酸代谢 Chl :叶绿素 Eu :光能利用率 Fd:铁氧还蛋白 LAI :叶面积系数 LCP :光补偿点 LSP :光饱和点 LHC :聚光色素复合体 Mal :苹果酸 NAR :净同化率 OAA :草酰乙酸 PTOO: PS I反应中心色素分子P6800: PS H反应中心色素分子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GA 3-磷酸甘油酸 PQ 质醌 PS I:光系统I ps n:光系统n RuBP 核酮糖-1,5- 二磷酸Rubisco 加氧酶 TP 磷酸丙糖 COQ 辅酶Q Cyt 细胞色素 P/O 磷氧比 RQ 呼吸商 F1-F0 :线粒体ATP酶复合体 SE-CC 筛管分子- 伴胞复合体Cam 钙调素 ABA 脱落酸6-BA 6-苄基腺嘌呤 BR 油菜素甾体类化合物 CCC 矮壮素 CTK 细胞分裂素 2,4-D 2,4- 二氯苯氧乙酸 ETH 乙烯 GA 赤霉素 IAA 吲哚乙酸 JA 茉莉酸 KT 激动素 NAA 萘乙酸 PA 多胺 SA 水杨酸 ZT 玉米素 UV-B :紫外光-B Phy 光敏色素 Pr、Pfr 光敏色素的两种形式。Pr 型是吸收红光的生理钝化型;Pfr 型是吸收远红光的生理活化型。 R/T 根冠比 LDP 长日植物 SDP 短日植物 DNP 日中性植物 SOD 超氧化物岐化酶 POD 过氧化物酶 CAT 过氧化氢酶 O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C2 :单线态氧 ? OH羟自由基 Pro 脯氨酸

人体生理参数监测仪设计

人体生理参数监测仪设计 1 引言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户外运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运动量过强或不足都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甚至会危害身体。这里介绍一种多功能实时生理参数监测仪的设计方法,该监测仪具有廉价、实用、便携,并有语音播报测量值及越限报警等多种功能。 2 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该监测仪以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为控制核心,通过温度传感器、水银开关、压电陶瓷片获得人体温度、跑步者的步数及脉搏跳动情况,再由CPU实时计算测量值并将结果送至液晶显示器显示,同时进行语音播报。系统设有键盘、人工复位和自动上电复位及硬件看门狗电路。SPCE061A内部带有硬件乘法器功能,可方便地实现测量数据的记录、计算和语音播报功能。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3 硬件电路设计 3.1 体温测量模块 温度传感器采用DALLAS的DS18B20,该器件无需外部元件,通过数据线供电即可提供最高12位的温度读数,器件的温度信息经单线接口送入DS18B20或从DS18B20送出,从CPU 到DS18B20仅需连接1条线。读、写和完成温度变换所需的电源由数据线本身提供,测量范围为-55℃~+125℃,增量值为0. 0625(以12位数值方式读出温度),在1s(典型值)内把温度变换为数字,具有用户可定义的非易失性温度告警设置。输出的温度数值由单片机的IOA15口读入,。 经单线接口访问DS18B20的协议如下: (1)初始化单线总线上的所有处理均从初始化序列开始。初始化序列包括:总线主机发出一个复位脉冲,接着从属器件送出存在脉冲,程序清单见初始化DS18B20子程序intInit_1820(void)。 (2)ROM操作命令一旦总线主机检测到从属器件便可发出,ROM操作命令,ROM操作命令均为8位长,程序见读DS18B20子程序unsignedintRead_1820_Byte(void)和写DS18B20子程序voidWrite_1820_Byte(unsignedintData)。 (3)存储器操作命令程序清单见读DS18B20子程序unsignedintRead_1820_Byte(void)和写DS18B20子程序voidWrite_1820_Byte(unsignedintData)。 (4)处理数据程序清单见温度转换子程序voidRead_Temp(unsignedint*Data)。温度测量程序如下: 1 引言

《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九)-答案

2019年《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九) (100分) 注意:考生须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运动单位 【参考答案】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2.基础代谢 【参考答案】人体在清晨而又极端安静状态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3.自动节律性 【参考答案】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为自律性。 4.运动员心脏 【参考答案】自19世纪末Henschen首次发现运动员心脏肥大,并定义为“运动员心脏”,由于长期的锻炼或训练而引起的以心腔扩大和心壁增厚为主要标志的心脏肥大,称为运动性心脏肥大(exercise cardiac hypertrophy),这是运动员心脏的重要特征表现。 5.重力性休克 【参考答案】当身体由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时,可因大量血液淤滞于下肢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大幅减少,引起脑部缺氧而发生头晕甚至晕厥,该现象称为重力性休克。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呼吸由哪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呼吸过程共包括外呼吸、气体的血液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 (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管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血液把外呼吸吸入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再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泡排出体外。 (3)内呼吸是指组织毛细血管中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主编胡君艳陈国娟张汝民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科 2013年8月

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水势与渗透势的测定方法可分为3大类:⑴液相平衡法,包括小液流法、重量法测水势,质壁分离法测渗透势;⑵压力平衡法(压力室法测水势);⑶气相平衡法,包括热电偶湿度计法、露点法等。 Ⅰ小液流法 【实验目的】 了解采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实验原理】 水势表示水分的化学势,像电流由高电位处流向低电位处一样,水从水势高处流向低处。植物体细胞之间,组织之间以及植物体和环境间的水分移动方向都由水势差决定。 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时,如果植物的水势小于溶液的渗透势(溶质势),则组织吸水而使溶液浓度变大;反之,则植物细胞内水分外流而使溶液浓度变小;若植物组织的水势与溶液的渗透势相等,则二者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外部溶液浓度不变,而溶液的渗透势即等于所测植物的水势。可以利用溶液的浓度不同其比重也不同的原理来测定试验前后溶液的浓度变化,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渗透势。 【实验器材与试剂】 1.实验材料:八角金盘、大叶黄杨等。 2.实验试剂:0.05、0.10、0.15、0.20、0.30mol·L-1蔗糖溶液、甲烯蓝溶液。 3.实验仪器:试管10支、微量注射器、镊子、打孔器、垫板。 【实验步骤】 1.取干燥洁净的试管5支为甲组,标记1~5,各支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1蔗糖溶液5mL。另取5支干燥洁净的试管为乙组,标记1'~5',各试管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1蔗糖溶液2ml。 2.取待测样品的功能叶数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约50片(避开叶脉),混合均匀。用镊子分别夹入10个小圆片到乙组试管中。并使叶圆片全部浸没于溶液中。放置约30~60min,为加速水分平衡,应经常摇动试管。 3.到时间后,在乙组试管中加入甲烯蓝溶液1~2滴,并用微量注射器取各试管糖液少许,将注射器插入对应浓度甲组试管溶液中部,小心地放出一滴蓝色溶液,并观察蓝色小液流的

《植物生理学》英文缩写

《植物生理学》英文缩写 TR:蒸腾比率 WUE:水分利用率,亦称蒸腾系数 PEP:烯醇丙酮酸磷酸 PEPC:烯醇丙酮酸磷酸羧激酶 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 RDI:调方灌溉 CRAI: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 PME:质子动力《植物生理学》英文缩写TR:蒸腾比率 WUE:水分利用率,亦称蒸腾系数 PEP:烯醇丙酮酸磷酸 PEPC:烯醇丙酮酸磷酸羧激酶 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 RDI:调方灌溉 CRAI: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 PME:质子动力 NR:硝酸还原酶 NiR:亚硝酸还原酶 Fd red:还原态铁氧还蛋白 GS:谷氨酰胺合成酶 GOGAT:谷氨酰胺—a—酮戊二酸转氨酶GDH:谷氨酸脱氢酶 ASP—AT:天冬氨酸转氨酶 APS:腺苷酰硫酸 GSH:还原态谷胱甘肽 GSSG:氧化态谷胱甘肽 OAS:乙酰丝氨酸 AC:乙酸 ALA:5-氨基酮戊酸 PBG:胆色素原 PSⅠ:光系统Ⅰ PSⅡ:光系统Ⅱ LHCⅠ:捕光复合体ⅠLHCⅡ:捕光复合体Ⅱ OEC:放氧复合体 PC:质体蓝素(质体氢) UQ:泛醌 PQH2:质体氢醌 Fe—S:铁硫中心 RuBP:核酮糖—1,5—二磷酸 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 /加氧酶 TP:丙糖磷酸 OAA:草酰乙酸 DCMU:敌草隆 PGA:甘油酸—3—磷酸 DPGA:甘油酸—1,3—二磷酸 PGAld:甘油醛-3—磷酸 CAM:景天酸代谢途径 EMP:糖酵解 TAC:三羧酸循环 PPP:戊糖磷酸途径 RPPP:还原戊糖磷酸途径 NAD:辅酶Ⅰ NADP:辅酶Ⅱ FMN:黄素单核苷酸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P/O:磷氧比 RQ:呼吸商 IPP:异戊烯焦磷酸 DNP:2,4—二硝基苯酚 PAL:苯丙氨酸解氨酶 SPS:蔗糖磷酸合酶 UVB:紫外线B HPK:组氨酸蛋白激酶 RR:反应调节蛋白/应管调控蛋白 CDPK:钙依赖型蛋白激酶 CDK:依赖于细胞周期蛋白得蛋白激酶 CBL:钙调磷酸酶B相似蛋白 NOS:一氧化氮合酶 PI:磷脂酰肌醇 PLC:磷脂酶C DAG:二酰甘油 PKC:蛋白激酶C PK:蛋白激酶 PP:蛋白磷酸酶 MAPK: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IAA:生长素(吲哚乙酸) IBA:吲哚丁酸 IPA:吲哚丙酮酸 PAA:苯乙酸 NOA:萘基氧乙酸 NPA: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 CPD:羧苯基苯丙烷二酮 CDP:内根—焦磷酸 TAM:色胺途径 IAN:吲哚乙晴 IAM:吲哚乙酰胺 CaM:钙调蛋白 ABP1:生长素结合蛋白1 TIR1:运输抑制剂响应1 ARFs:生长素响应因子 GA:赤霉素 CTK:细胞分裂素 CRE:细胞分裂素受体 KT:激动素 ET:乙烯 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 MACC:N-丙二酰—ACC SAM:S—腺苷甲硫氨酸 MTA:5’—甲硫基腺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