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立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怎样建立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怎样建立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怎样建立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自信,就是信任自己,就是对自身发展充满希望,对自己投身社会参与竞争抱着乐观态度,面对各种困难始终保持顽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所以,自信心在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们与城市环境相差太远,因此,培养自信心是必需的“心理营养品”,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免疫系统”。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发挥内在的潜能,才能一步一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在学习、事业、生活方面获得成功。同时,自尊自信是一种争强好胜,永不服输的心理,是促使个人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积极上进的因素,是人们身上一种进取的动力。那么,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呢?

一、教师要多赞赏、鼓励孩子,帮助其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面。”留守儿童更是如此。现如今的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很多无论是在衣着、学习上,还是在意识上,都跟不上其它的同学,自卑心理相对较严重,很多的留守儿童都比较孤僻,没有太多的玩伴,不喜欢交流,加之在教学中教师有用另类的眼光看待他们,使得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化,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有效的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会赏识孩子、激励孩子是最基本的教学功底。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孩子“坏”是希望受到注意,“好”时更希望得到赞赏,这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承认他所做的事情,会提高他的自信心。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给孩子以鼓励和力量,使孩子敢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和活动。使他们用一种积极的形态去学习,去交往,去生活,并且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主动积极向着目标努力,帮助其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的去提高教学效率。

二、为每个留守孩子树立自信心做好榜样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朋友的向师性、模仿性很强,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中,老师需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工作还是生活、大事还是小事,都要以充满自信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做好榜样;也要热情指导家长或代理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耐心引导,真诚呵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是孩子是否具有自信心的标志。农村的孩子,在学习上来说都相对较为艰苦,特别是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中,会越到这样或者那样无法预知的困难,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用我们的爱去呵护他们、关心

自信的培养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自信的培养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时,自信往往是获得成功的一把钥匙。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自信心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众所周知,聪明、活泼、漂亮的孩子人见人爱,在幼儿园里常常是老师的小助手。他们每天都能获得喜悦和成功,变得更加自信而聪明。有些孩子就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卑感强,成就愿望就低,就显得消极被动,实际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会半途而废, 那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一、相信幼儿,赏识幼儿,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自信与成功相伴,自卑与失败相依,所以幼儿期自信心的建立对他人生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必须从孩子的点滴进步中给予表扬和鼓励,相信孩子并让其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而不要指责他们,不要过分的溺爱他们。应该鼓励和相信幼儿,幼儿自然会产生自信,也使勇气和胆量随之而来,什么也想干,实践出真知,干多了意识就得到发展和提高,使幼儿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指出:有自卑感的幼儿缺乏积极性,不甘提出自己的见解,惧怕尝试新任务,这无形中就给幼儿上了枷锁。幼儿做错了事或面临困难时期,应想方设法给幼儿更多的自信心和鼓励,使幼儿懂得失败了并不意味着再也不能做和不能成功了。 二、积极的评价与反馈是发展自信心的重要教育手段 幼儿自我意识的特点之一就是他律性。年龄越小的儿童受成人评价的影响越大。特别在幼儿心目中有威性的成人与同伴,他们的语言有着及其深刻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儿童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有些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对幼儿的志向、情感、行为起着持久、深刻的作用。我们曾经问过一个幼儿:“你知道自己有什么长处,有什么优点?”他们说:“没有长处,也没有优点。”我感到非常惊奇时,幼儿沮丧地加了一句:“我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说明教师只有批评,没有肯定,使幼儿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我们鼓励孩子,不仅仅表明了我们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当然对我们来说,应该懂得肯定和鼓励的艺术,即肯定和鼓励应该是适当的、具体的、有根据的。 三、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实践 相信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先决条件,但要让幼儿真正建立起自信心,只鼓励是不行的,还要通过幼儿的具体活动进行培养和建立,幼儿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的愿望,样样事情都想自己来。这就要事实给予发展空间,满足自我发展愿望,放手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老师和家长给予正确引导帮助,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幼儿的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了。如:不合实际地教幼儿做这做那,一味让幼儿做力所而不能及的事,幼儿总会尝到失败的感觉,也不可能让幼儿建立自信心。

农村留守儿童自信心培养策略探究

管理篇誗德育天地 一、留守儿童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环节弱化,亲情教育缺失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都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家庭教育能够给予孩子完整的内心感受以及生活的意义,当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时,这种完整性就被打破了,而生活的意义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变得模糊化,这将极易使儿童缺乏安全感,并且开始对外界抵触、惧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缺少了父母的互动,如果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父母不能及时帮助他解决,即使有其他监护人的存在,但由于血缘上的疏远,孩子沟通交流毕竟存在隔阂,隔代监护人也可能对孩子过于溺爱而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另外,农村家庭普遍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更是缺少相应的辅导和监督,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只会越来越差,学习和做事时只选择那些自己可以轻易完成的任务,不能勇于面对困难,也不愿意与别的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 2.心理问题不易开解,导致沟通障碍 虽然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都有着一定的区别,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但是因为“缺爱”以及孤独而导致的心理问题确实是共同存在的。因为父母都在很远的地方务工,一年可能也就能见上一两次,致使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的机会极少,若代理监护人没有及时发现这种心理落差的话,其心理问题逐渐加重,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在这种情绪的长期影响下,又使他们在人际关系、为人处事方面与别人产生矛盾。现代教育推行合作学习,但他们却很难融入,即使参与,也无法与同学或老师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说,留守儿童自闭、自卑等负面心理情绪的产生也是导致其不自信的另一个原因。 二、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自信心的策略 1.通过教育方式的转变消弭留守儿童畏学心理 除了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也是个人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融化”留守儿童的畏学心理。首先,要对留守儿童保持关怀,用充满爱的课堂来弥补其家庭关怀的缺失;其次,建立开放式的互动课堂,教师挣脱传统定位,以朋友的角色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学习中,便于自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学习情况、家庭现状等等进行全方位了解,并在必要时给予应有的帮助;再次,提倡在教师团队中推行“鼓励式教学”,经常对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扬,便于打开留守儿童相对闭塞的心扉,消除其心理障碍,在留守儿童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纠正,并诚恳地进行鼓励,决不能用讽刺和挖苦打击。最后,要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学生在各方面得到理解和支持后,对学习就会重新拾起信心。 2.通过良好的教学氛围来提高其学习参与度 除了教师自身要对留守儿童充满关爱外,如何让留守儿童融入其他学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老师,应该为留守儿童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在学期之始或者节日的时候,与学生一起对教室进行布置,将写有每个学生格言的便利贴在教师后面的黑板上贴好,并且和学生一起对板报进行制作等等。除此之外,可以开展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可以是演讲的形式,比如让学生对自己关系较好的朋友进行描述,或者与好朋友一起做过的有意义的事,等等,给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的平台;也可以是表演的形式,在班级内部开展才艺表演等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留守儿童更好地融入班级这个大集体,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其他同学的关爱,打开自己的心扉,和同学一起为了梦想而努力。 3.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来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通过各种主题的课外活动,可以使留守儿童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使他们将自己的心扉敞开,排解掉由于生活或者学习带来的困惑。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教师要注重对课外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并且丰富化的构建。首先,活动主题要具有长效性,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相关的文娱活动,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与其进行沟通,注意他们的感受。其次,要推动其他教师、同学对学习较差的留守儿童进行帮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最后,教师还需要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重视留守儿童,对他们进行更好、更适当的教育,以使他们养成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 留守儿童的存在是当今时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使其健康地成长,不仅仅要从教育上进行重视,更需要在生活上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希望通过本文的描述能引起全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参考文献: 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 誗编辑郭小琴 农村留守儿童自信心培养策略探究 摘要:城乡发展失衡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问题,这种现实也极易导致一些社会问题,随着城市和农村发展差距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前往城市,随之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他们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理不能健康成长,进而产生学习困难、缺乏自信心等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从留守儿童自信心缺失的原因出发,进行了相关对策的探索,希望这个社会可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信心;心理教育 233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1)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家庭快乐幸福的源泉,自然也是家庭注重的中心。自信的孩子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面对学习上的问题,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因而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很好,处理事情的方法也较成熟。自信的人给别人的感觉是能干、开朗和成功,因而他们会得到人们更多的赞扬,更多的注重。无疑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但现实中,很多孩子却非常不自信,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中,不求上进,自甘落后。孩子一旦对自己某方面的水平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其他方面的水平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如果孩子严重丧失自信心,还会出现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异常。那孩子不自信的原因在哪里呢?我们来说一下: 一是缺少成功的体验,某市对1200余名小学生调查,有失败感受的学生竟然高达四分之三,有的孩子想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结果事与愿违;有的孩子想组织好一项活动,效果却不理想;有的孩子想使自己勇敢起来,但还是受到别人讥笑。如此一次又一次地经受失败与挫折,使孩子在心里产生一种“我不如人”的消极方式,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与动力逐渐地减退,严重的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念与求知的欲望。 二是世俗的偏见,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是超乎寻常的,有的家长甚至拿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只要成绩好,孩子一切都好;只要成绩不好,孩子一切都不好。家长的这种思维方式和评价标准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背负了太生的学习压力,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偶然在考试中失利的孩子,迫于大人的压力往往不能准确地理解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三是自身水平不足,孩子同大人一样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一些先天或后天水平相对较弱的孩子在水平较强者面前往往感到自愧不如,他们会因为自身的条件不如别人而产生挫折感。更为糟糕的是,如果这些某一方面水平较差的孩子不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准确对待与引导,他们就会在心里产生畏惧,对很多事情望而生畏,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与别人的差别越来越大,自己的自卑心理也越来越强烈。 四是生理上欠缺,一些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身体有残疾,五官不正等有身体缺陷的学生往往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所以也会感到自卑。 再加上有些父母本身对有生理缺陷儿童的教育就缺乏自信心,视为负担,认为他们生来就有缺陷,所以惹人讨厌,对孩子缺乏公正的评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缺少自信的性格。有缺陷的孩子在性格上本来就比一般孩子脆弱、敏感、自卑、多疑,在交往中,有时会遭到小伙伴的嘲笑,甚至是捉弄和欺负,如:因为瘸腿被称为“拐子”,因为头发稀少被称为“癞痢头”等等。孩子幼小的心灵很难承受他人的冷嘲热讽,有过这种体验的孩子多半不敢与小伙伴们交往,会在生活中表现得异常自卑。 最后一点是孩子生活在崇尚完美主义家庭中,心理学家指出,很多父母是社会中的佼佼者,有着追求完美的一贯作风,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也要求孩子做到尽善尽美,不允许孩子出任何差错,孩子犯错误就予以批评。长期如此,孩子的自信心丧失,以致做每一件事时,都会潜意识地感觉“我不行”“我笨”“我做不到最好”“这么简单我怎么都不会”“做不好爸妈又要骂了”,长期的否定评价和悲观心理会使形成心理障碍。 我们知道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你真棒”。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不要说: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6475333.html,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作者:郭杰民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4期 摘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近年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推进,加上各地区农村建设的不断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保障条件逐渐改善。但是,怎么才能保证农村儿童的心理心态健康发展呢?本次研究重点针对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进行讨论,给出了合理化的培养策略,相信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启发。 关键词:培养自信心;农村小学;留守儿童 在过去很多年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堪忧。在父母长辈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孩子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心理心态也很容易出现问题,产生自卑等情绪。对此,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更加沉重的使命和责任,必须把对留守儿童的信心培养作为一项重点来抓。 1情感关怀,为学生塑造生活的信心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本就身处于并不发达的农村环境之中,没有特别充分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在小小的年纪就尝遍了生活的艰辛。因此,实际上很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对于生活和未来都有着一种迷茫,有着一种不乐观、不健康的认知。在他们看来,或许只有父母在家的时候才是快乐的。而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他们却要承受着生活学习的各种艰难,很容易产生一种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对上学这种受到束缚和限制,没有太多自由的活动感到厌烦、感到无趣。 对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透彻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思,并通过深入、真挚的情感关怀去改变小学生的心态,让小学生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对未来的希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小学生的衣服破了、文具旧了,老师应当力所能及的提供一些关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的,是被关注的。当学生在家庭、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当节假日学生的爸妈没办法赶回来陪他们过节的时候,老師也应当多多做出实际行动。 老师需要寻找一种代入感,带入到孩子父母的角色,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到一种依托,获得一种依赖。这样的关系将会鼓舞学生的勇气,让他们在面临更多艰辛艰难的时候依然能够勇敢面对。 2挖掘闪光点,为学生塑造良好的自信 在教育理念中,不信奉“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是信奉“每个学生都有它的闪光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鼓舞孩子将自己的特长、潜能释放出来。比如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身处环境使然,农村小学生的体能体力相对城市儿童要好很多,他们干农活、做家务的体能力气还是很好的。老师可以从这一点着眼,对孩子在体育课上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要想打好基石,就要从小把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父母要了解并给予孩子每个阶段最需要的,从而有助于孩子提升自我价值,建立自信。 将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 儿童的自信来源于他人接受他(她)是怎样的人。儿童需要感觉到无论他(她)是否能满足父母的期望,都会得到父母的接受。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许是有条件的,孩子会尝试取悦自己的父母,去满足父母的期盼,去回应父母的需要,这些行为则会耽误孩子真实的自我、人格、能力和需要的发展。 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父母需要特别关注的点也不同。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特征界定,分析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给孩子最需要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 0岁—1 岁:孩子需要培养信任 场景回放:在姗姗3个月时,妈妈开始在家里处理工作的事情。有时姗姗醒来,或是尿了或是饿了,大哭起来,妈妈却正忙着回客户的邮件或正和同事打电话交代工作的事情,不能及时满足姗姗的需求。时间长了,妈妈发现姗姗情绪越来越急躁,特别爱哭。 分析: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埃里克森(Erikson)认为儿童需要解决的冲突为“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存在一种强烈的不信任这个世界的倾向。如果母亲能够给予婴儿足够的保护,对婴儿照顾周到,那么婴儿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测的、安全的,并且充满爱意。这样,孩子便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会建立对自我的肯定,这是自信心形成的基础。 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及时发现姗姗的需求,做不到周到细致的照顾她。孩子从妈妈那里得不到充足的安全感,很难建立对妈妈的信任,这对姗姗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有一定影响。 建议:多给孩子关怀,避免产生不信任 经常拥抱亲吻孩子,不要把孩子总放在婴儿床/车里:美国最新研究发现,母爱与孩子长大后的情绪发展密切相关。母亲给孩子足以信赖的回应,能偶减轻孩子的烦恼,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生,培养应对技能,对他们长大成人后大有帮助。 经常对孩子微笑,不要忽视跟孩子交流的机会:对孩子微笑和轻声言语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对方喜爱自己,不仅使幼儿感到安全,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儿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愉快地探索世界,并能够促进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 关注儿童的生理需求、情绪变化,不要认为孩子在无理哭闹: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这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他人关注的,被他人爱护的,能够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也有益于幼儿与母亲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 2~3岁:孩子需要自由和独立的机会 场景回放:闻闻2岁多了,每次出门妈妈都要抱着她,担心她摔倒,怕她乱摸东西,把手弄脏。小区里有个小沙坑,小朋友都喜欢在里面玩沙子,虽然闻闻也想去,但妈妈坚持不让闻闻过去玩儿…… 分析: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称为自主对羞怯的阶段。该阶段孩子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果父母能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就能体验到自己的的能力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形成自主,自信的人格特点,反之,则产生羞怯、敏感等。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关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一点感想 在刚入园时,班上的浩浩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送的,孩子在大人的过渡保护下,就像是一个“洋娃娃”一样,只是在一边看着,连打招呼也是家长代替,我们老师和他说话,他奶奶常常帮忙回答,并不知道给孩子机会,逐渐的孩子就形成了害怕、不敢说、也懒于说的局面,不仅自理能力很弱,而且上课的时候也没有积极性,别人唱歌的时候,他只是呆呆的听着,不知道跟着一起歌唱。户外活动时,别的孩子都积极参与活动,玩的很开心,可是浩浩却在一旁瞅着,并不参与,我要求他也来玩游戏时,他扭扭捏捏的,说不会,这种不自信的表现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家长在打电话或者在来接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这样问我:“老师,孩子最近乖不乖?”有时我会这样回答他们:“嗯,现在的表现比以前好了,在不断的进步中,在其他方面都还好,就是胆子有点小了点儿,而且表现欲望也不怎么不强!”家长们又总会说:“给他们多锻炼的机会,上课的时候多请他们发言。”可是这些小朋友往往上课喊了他,站起来却什么都回答不出,这应该怎么做呢?常常发现不少幼儿在日常生活、班级活动和同伴交往中,都表现出“胆小”。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其身心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消除这个障碍,帮助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有必要重视起来。

而且,我还发现我们班里的一部分孩子常常会表现出种种不勇敢的行为, 比如犯了错误不敢承认,老师一批评就哭鼻子,并且不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勇敢的表现。我们想有些孩子可能对某些事情有种天生的恐惧,但除此之外, 还会是因为以前的不愉快的经验、陌生事物等都使得小朋友们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另外,幼儿的“胆小”还与他们的自信心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常常 会因为对某一事物缺乏足够的自信而产生畏惧心理。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应从改变家长和老师等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开始,慢慢 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来。并且胆子也是练出来的,成人多鼓励、多促进,为孩 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每一个“胆小”的孩子都会变的勇敢起来,变的更加自信! 中班数学活动 《魔术箱》教学设计 教材特点: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将神奇的魔术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魔术的氛围中,让孩子点数说出总数,并用圆点表示数量,到自己动手操作按数取出相应的物体。调动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 学生特点:三-四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自己操作,喜欢新奇的事物。 教师特点:教师教态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 1、会手口一致点数7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用圆点

浅析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析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在学习上普遍表现出基础 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要改变现状,首先要从学生本身出发,尊重主体地位,关爱成长,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量化课外作业,控制作业难度有助于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提高学习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学习情境,增加课外阅读也有助于扩大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策略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特别关注 的话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村子女被家长转到城市接受教育,而留在农村的学生大多是家庭较贫困的孩子,这些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则留守农村成了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在学习上普遍表现出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家庭教育落后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客观的农村学校教育条件和教师素质的原因,而留守儿童还存在一个显著的原因就是家庭关爱的缺失,导致内心孤单,进而影响学习质量。根据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期有所帮助。 二、农村留守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改进策略

(一)给予关心爱护,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传统模式的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 受的地位,通常教师在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就已经将答案给出来了,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只 是机械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往下走,久而久之,学生形成 习惯,对教师讲解产生依赖,分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间,再遇见问题时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处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本身在身体和心理上就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大多内向,通常将老师当作权威,且缺乏主见,容易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依赖感。 教师要改变现状,就应该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始,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以从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开始,教师可以在每一堂课结束后,提前布置好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给定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提前预习并解决这些问题。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注意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 的养成问题,可以让他们担任学习小组长之类的班级职务,用责任感促使他们自主学习。 (二)量化课外作业,控制作业难度 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不同,在城区的小学生通常完成课 堂学习之后,还会去各种辅导机构由专门的辅导老师进行作

老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老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老师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和态度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不要随意批评孩子,训斥孩子,总之对孩子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特别需要指出以是,当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老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而不要一味的指责,以保护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每当孩子取得点滴成功时,我都要祝贺他们,并讲给其它小朋友听,在全班树立榜样,在最美的语言、最甜的微笑、最诚挚的爱抚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1、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如组织我敢做、我会做、我能做”活动, 全班孩子互相交流,让每个孩子向同伴介绍自己能干什么?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纪律等方面,活动前,老师应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或自信不足的孩子,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意识到自己也有长处从而培养自信心。又如开展小博士”舌动。教师在户外活动时组织孩子围坐在一起,请每个孩子轮流当小博士”给其它孩子出谜语或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题目,请大家解答,如没有答对时,最后请小博士”告诉大家答案,此活动中所有的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同时也因获得了同伴的肯定和鼓励,而进一步培养了自信心。 2、在发扬优点,弱化缺点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老师应该分析每个孩子发展的特点、扬长避短,针对不同儿童的独特性,因材施教。不要将孩子作横向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速度和发展优势,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起我也行,我也很可爱”的观点充满信心的面对自己,努力追求进步。如:张小宇很调皮,但是表达能力非常强,我们就可以组织这类孩子进行小小广播员”活动,请他讲一讲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他得到大家的尊重,增强自信心。如:张小辉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劳动,我们请这样的孩子当值日生,协助老师及保育员为小朋友服务,他认为得到了老师的重用,自己很开心,工作更有劲儿了。老师要善于利用每个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启发引导他,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在一点一滴的生活情境中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而是在于他对成功的信心与潜能的发挥。女口:我们班的李子奇小朋友刚来幼儿园是每节绘画课看着别的幼儿绘画,她总是不敢动笔,一个劲儿的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对他说:你还没画怎么就说不会画。”李子奇说:不,老师,我怕我画不好。”其实这个孩子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没有信心,于是我请他出来看别的孩子绘画,让他看到有的孩子画的也不是很成功,可以他们敢画,他们在一次次的练习,用不了多久他画的一定会很棒。你多聪明呀!”老师相信你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的,慢慢地他开始动笔了,

浅谈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培养

浅谈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进城市,而孩子却被留在农村,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该文将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对留守儿童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学校、社会、个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后进生;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进城市,而孩子却被留在农村,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48.29%。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失调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而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然而,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不应局限于品行和学业成绩这两个方面来评判一个学生后进与否。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很容易转化成为学校的后进生,而后进生往往胆小怕事,遇事紧张畏缩,提不起信心……这些负面的心理素质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成绩下降。越是成绩不好,越容易胆小自卑,恶性循环之后更加没有自信。因而自信心的缺乏,会对孩子的身心和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解决儿童缺乏自信心的的问题迫在眉睫。 自信心——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培养目标。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是要能适应社会,要充满自信,要有能力承载社会赋予的使命的人。因此,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不能忽视。那么为何留守儿童后进生如此缺乏自信心?留守儿童后进生自信心的培养又该从何处着手呢?该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一、留守儿童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不当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现在不少父母存在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幼儿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时期。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真正做成什么事情。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生问题。 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你真棒”。 比如让4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服,不要说:“你现在自己穿上衣服,下午就给你买雪糕。”而只需说:“我想你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穿上它了。”在这样的提示下,他努力穿好了,就会感到自己确实已长大了,就会在此后每天的努力中巩固这种感觉,从而自信心大增。 成人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经常受到成人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进步了,从而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尤其是特别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使这些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第二,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自信心。 给他一些他一定能完成的任务,比如摆碗、盛饭、给爷爷拿眼镜、到信箱拿报纸等,他做到了就表扬。有时也帮他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如洗手绢、擦皮鞋、玩具上架等,会做了更要大为表扬,树立她的自信心。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要让他自己穿脱-衣服,锻炼独立性。需知自信心和独立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因此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到孩子的缺点和优点,正确把握,创设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去尝试和发现,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第三,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没有鼓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但我们往往轻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忘记鼓励。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不断地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 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我们应避免用语言、用行动向他证明他的失败。我们应该把事和人分开,做一件事失败了并不意味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一旦技巧掌握,他

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正确评价并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高质量完成任务,实现所追求目标的一种情感体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1、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穿衣、入厕、洗脸刷牙、整理玩具等都应该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认为这些生活琐事,随手就可以替孩子做了,即使现在他不会,长大了自然就会了,无须要求他;或者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让孩子做太劳神了,弄得不好还得自己重新做,还不如自己替他做来得省心、省事。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挫伤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热情、自信心也随之消失。我们应该抓住孩子好模仿且愿意尝试自己做事的有利时机,大胆放手,支持鼓励他用自己的小手去做自己的事。如:一岁多的孩子他要自己吃饭,我们大人只要教会他如何握汤匙、如何把饭送进嘴巴等技能就行了,而不强调他不要掉饭粒,使从中他感受到了自己吃饭的快乐,再加上大人适时的引导、表扬和鼓励,孩子便产生了自己做事的信心;而更大的孩子就不能只要求他会把饭送进嘴巴,而应该强调不能掉饭粒了。因为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或者一蹴而就的事,即使他们动手了,但由于经常受到挫折和阻力或者太一帆风顺,自己做事的信心没了,自信心也就无从培养了。 2、当孩子失败时给予真诚的爱和信任: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之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普遍的需要和自信的源泉,这些会让幼儿感到安全,对周围产生信任。只有真诚的爱和信任才能使幼儿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取得最终的成功。老师、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可信赖的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父母的安慰与帮助。幼儿有困难时我们要设法让他明白:我们相信他能克服困难做好每一件事,同时还要热情地帮助他找出问题所在,一起寻求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让他知道挫折和失败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和失败吓倒,从此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如:有一次我们在做体育游戏《踩尾巴》时,其中有一个幼儿的“尾巴”总被踩掉,原因是他太胖了跑不动,因此他就不参加游戏,我鼓励他,你能行的。后来他继续参加游戏,尾巴就很少被踩掉. 3、不要挫伤幼儿的自尊心:过多的指责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当幼儿未能完成任务时我们应激励他再尝试,哪怕只是在旁边默默的关注也会给他于莫大的勇气去尝试,而最终获得成功。有一个幼儿是我邻居,他的行为让我很吃惊——我请他帮忙把一份材料送到办公室给他们班的老师,他却对我说:“我不敢!”“为何不敢?”“因为我怕老师。”“为何怕呢?”原来是由于上小班时有一个小朋友摔倒了,他帮忙扶起来,可这个小朋友却哭着告诉老师:“是他把我推倒的”,老师没问原因就批评了他,从那以后他就怕老师了,总是离老师远远的。为了帮他找回自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总是有意无意的请他帮忙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鼓励他在集体面前回答老师的提问,并告诉他:做得很好,你真行。同时取得班级老师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的他已经是班级里的一个活跃份子了,因为他本来各方面的发展就不错只是缺乏信心而已。 挖掘和利用幼儿的闪光点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等导致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聪明好动,有的文静内向;有的语言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等等,面对这些幼儿,如果不去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和长处,掌握第一手有关他们的材料,教育就很难做到针对性了,有时就会不知不觉的挫伤他们自信心的养成,使他们自暴自弃,形成错误的观点:我怎么努力都是做不好的;我真笨。 ( 一)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观察、接近幼儿,收集有关资料幼儿各方面的材料,包括家庭生活环境、家人关系、家教情况、幼儿在家的活动、幼儿的爱好、幼儿在园的

浅谈留守儿童后进生自信心的培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浅谈留守儿童后进生自信心的培养 德安县蒲塘小学刘子风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涌进城市,而孩子却被留在家里,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该文对留守儿童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后进生;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涌进城市,而孩子却被留在家里,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很容易转化成为学校的后进生,而后进生往往胆小怕事,遇事紧张畏缩,提不起信心……这些负面的心理素质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成绩下降。越是成绩不好,越容易胆小自卑,恶性循环之后更加没有自信。因而自信心的缺乏,会对孩子的身心和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解决儿童缺乏自信心的的问题迫在眉睫。 自信心——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是要能适应社会,要充满自信,要有能力承载社会赋予的使命的人。因此,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不能忽视。那么为何留守儿童后进生如此缺乏自信心?留守儿童后进生自信心的培养又该从何处着手呢? 一、留守儿童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不当。留守儿童后进生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 新蕾幼儿园薛中洋摘要:幼儿期对自信心的培养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自信心能提升孩子对事物的求知欲和主动思考能力,使孩子能积极的参加活动,善于与人交往,同时还能保持孩子心情的愉悦。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重视起来。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关于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造成影响的几种因素,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与教育;原因;方式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所谓自信心就是对自己有信心,做任何事都敢于表现、会表现,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自信心强的人总对自己充满希望,有“我能行”的信念,这也就为他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反之,缺乏自信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不敢当众表现自己,独立活动时不会自己想办法、出主意,爱依赖别人,常有“我不会”“我不知道”之类的话。这种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影响了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如果孩子严重丧失自信心,还会出现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异常。那孩子不自信的表现与原因在哪里呢? 一、幼儿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1.情绪不太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

2.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 3.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轻。 4.不敢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处或独自游戏。 5.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回避,容易放弃,不能努力解决。 6.害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 7.在必须完成一件未曾做的或看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时,常常先说:“老师我不会的。” 二、影响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的重要,家庭环境的健康、温馨、和谐能够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有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对孩子的要求过分严格或者放松、溺爱孩子、父母离异,都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家庭环境满足不了孩子对物质,感情的基本需求,压抑了自信心的的发展,使孩子在面对其他家庭的孩子时显得不自信,甚至出现自卑、自闭的情况。 (2)教师教育的影响 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教师和举动和评价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理,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一些积极的评价,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这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有效方式 我们知道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措施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具体措施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这个世纪的人才具有“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的基本要求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取得发展和事业的成功。这些基本要求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尤其与自信心密不可分。什么是自信呢?自信, 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就是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概率成正比。自信心越强, 越能够不畏失败, 不怕挫折,不懈进取。自信心越大,越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进取激情, 排除一切障碍去实施自己的目标。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自信心的培养是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下面,就我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做具体计划。 一、总体培养措施: 1、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做到发扬优点,正视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改正不足与缺点,让自己更优秀。措施:采用多人评价式,如同学、老师、家长、自我评价等;采用多角度评价式:如为人、处事、学习、生活等,让学生多角度的了解自己,正确认识和悦纳自己。 2、教师耐心、用心、细心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接纳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班里的一份子,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让他们有归属感,幸福感。措施:不定期的找学生谈话,照顾特殊学生,给予部分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选择、兴趣和需要,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不把学生的某一次失败或一时的弱点作为能力缺陷讲给别人听;不在学生面前横向比较,使学生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自我感觉良好。 3、教师在工作中争取做到三多一少,既多鼓励、多帮助、多指导、少批评,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措施: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用语言、表情、体态、动作和荣誉奖励,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强化成功感。评价时,多提优点,多提建议,少提缺点;所有的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权利,对能力差的学生要多关照。形成“我和别人一样好”的自我意识。 4、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或班级集体面前展示特长和优势,最大限度显示自己的价值,以满足和发展他们的表现欲,相信自己有能力。措施:(1)学校每学期都要精心组织科技手工制作展览、书画作品展、歌咏比赛、手抄报比赛、运动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加。各班也要组织一些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认识自我、提高能力、增强抗挫力。(2)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次要求,向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三个层次的任务和要求,实行分层活动、分层教学、分层测试,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成功的喜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坚信自己有力量克服困难、取得成就的一种情感,是意志品质的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它可以成为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去实现理想的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在其它能力相当的情况下,自信心强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婴幼儿从两岁起开始产生自信心,但幼儿之间的自信心差别很大。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遇事则认为“我不行”、“我不会”,往往依赖或轻易地求助于别人,做事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在新事物、新环境面前容易胆怯和退缩。 自信心的强弱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自信心强的幼儿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敢于大胆探索,乐于与周围人交往,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自信心弱的孩子缺乏自我肯定的勇气,不相信自己,凡事总想依赖别人,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容易产生自卑感。 一、让孩子常说自信的话 家长要启发孩子常说自信的话,激发他的自信心。如果对孩子说“你来帮妈妈摘菜好吗?”不如改为“你会帮妈妈摘菜吗?”把协商的语言改为激励的语言。让孩子常说“我会”、“我能行”.使孩子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树立自信心。 二、对孩子多说鼓励的话 家长应多以肯定与信任的态度和语言对待孩子,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鼓励表扬。三、多让孩子自己动手 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凡事都由成人包办代替,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便会滋长依赖心,缺乏忍耐力和责任感,遇事丧失自信心和独立性。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锻炼其自信心。 成功经验的获得,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因素。当孩子做成一件事,同时又受到表扬时,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逐渐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