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周长》说课稿

小学数学《周长》说课稿
小学数学《周长》说课稿

小学数学《周长》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

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

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

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

1、周长的认识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出现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采取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以常见的树叶为例抽象出周长的概念首先创设一个具体情境:为了迎接五城会的到来小瓢虫星星积极开始了体育锻炼每天都会到青叶操场上跑步用多媒体演示小瓢虫星星在青叶操场上两次不同的跑步路线让学生观察跑步路线是否相同分小组讨论不同在里在矛盾形成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而涨当学生观察得出结果:一次沿着青

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最后跑到终点刚好跑完一周另一次还是沿着树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但是最后没有跑回树根离一周还差一点在此同时教师揭示周长的概念:刚才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两次不同爬行过程的比较学生的脑中形成了周长完整的表象在这一教学层次中不是把周长的概念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比较合作交流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感性材料最后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长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落实概念

在学生的具体观察比较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多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使学生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了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

三、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分小组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办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①用绳子量套在图形上在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②把图形简下来在直尺上滚动

③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

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滚动剪下来的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组成该图形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得出该图形的周长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

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

要量一次就够了

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这时再出示图形中较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厘米

3厘米

让学生求出他们的周长这对于计算出以上具体图形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信手拈来的简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通过学生的主

动参与有以下几种做法:

长方形的周长:①4+2+4+2=12(厘米)②4×2+2×2=12(厘米)③(4+2)×2=1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①3+3+3+3=12(厘米)②3×4=12(厘米)

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法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

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

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边线移动的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图形的周长和图形大小无关只和组成图形的边长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路校长想在咱们学校周围修上一堵新围墙你能帮路校长算算围墙要修多长

新课标里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苏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多见的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让学生在看、摸、描、量、算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这一安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而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源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1、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填塞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找一找、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盛数学活动经验。3、趣味练习法。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在为书签镶边、围灯带等活动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用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胜利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内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情景具有心理指向性。课始,创设昆虫饶“运动场”(树叶)跑步的动画场景,引导观察、比较:它们跑步的路线有什么例外? 引导学生发现,蜗牛沿着叶脉跑,瓢虫沿着树叶的边线才跑一半,只有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整整一周。唤醒学生对“一周”的生活经验的回忆,直观地感知“边线的一周”,为揭示周长概念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海试用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0~112 页的例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会进行周长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一节课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打基础,同时又为后继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及长、正方体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本课内容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为主,通过讨论交流,围围描描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3、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二期课改教学大纲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可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 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②会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能力与方法:① 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等操作活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周 长的概念; ②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讨论,配以媒体的直观演示,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常用的周长 计算公式,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以提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喜好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 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会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得出;而要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通过多种学生喜好的实践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观,来协调感性认识,并通过合作学习将得到的直观感受加以内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课内容,并形成一定的探究学习的方式。 二、说教法 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实验的结果。”教学也是一样,学生的动作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让他们亲手去描一描,围一围,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认识和理解,在合作讨论和交流中进行完善和内化,在练习与运用中进行对比,排除误区,得以巩固。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面向全体,人人动手 本课内容概念性较强,又较抽象,如果单纯是教师演示或个别学生演示,必然会有部分学生因为得不到亲身的体验而无法建立正确的概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周长面积)练习题

7、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厘米,宽减少4厘米,它的周长和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填相等、不相等或不一定相等) 8、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9、1平方米=()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米=()分米=()厘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7平方米=()平方分米 2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10、长12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合()平方分米。 二、图形题 1、求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2、用54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其中两条边利用屋墙壁,如图,这个养鸡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有一个正方形花圃,一面靠墙(如图),在这个花圃四周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27米,这个花圃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这块地的三分之二用来种杜鹃花, 杜鹃花占地多少平方米? 10 15 25 25

4 5、在大正方形里面有两个涂色部分也都是正方形,已知两个涂色部分的周长和是52分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如图所示,甲是正方形,它的周长是100厘米,乙的长比正方形的边长的2倍少10厘米,乙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如图,一块长方形的某地,长8米,比宽多3米,周围有一条1米宽的道环绕着,求道路的面积? 8、有大小两个正方形,对应边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0平

三、解决问题 1、一辆洒水车,每分行驶6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驶5分,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 2、小红家准备在客厅铺上方砖,选择哪一种方砖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 8m 1dm (每块2元)2dm(每块5元) 客厅 3、王老师把一张长12分米,宽9分米的彩纸剪成边长是2分米的小正方形,最多可以剪成多少个?(注意剪纸不能拼)

《周长的计算》说课稿

《周长的计算》说课稿. T) @3 {) @( o 一、说教材 《周长的计算》是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 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I7 ]; G) S+ ^4 k% e M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 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f: u. V- S" K# i) Z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水平、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的预设: 1、基础知识目标 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 E& z. T0 S" o& l9 G 能正确测量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 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 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t& J9 H0 G4 A% P3 o0 `; ].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 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n6 n {# M, ^8 I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要采取不同的周长计算方法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1 w4 E$ p5 f. N0 g) f9 @2 Q/ E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 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算出它的周长,先自己想想猜猜,再

三年级数学下册周长复习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周长复习知识点 1、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2、多边形的周长是多边形多条边的长度之和(每条边的长度都加起来) 3、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 ①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②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长方形的宽 宽=周长÷2-长宽=(周长-长×2)÷2 ③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长 长=周长÷2-宽长=(周长-宽×2)÷2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正方形的边长边长=周长÷4 5、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 ①长方形的长靠墙 宽宽靠墙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宽×2+长 长 ④长方形的宽靠墙 长长靠墙围成的长方形周长=长×2+宽 (围成的两种长方形,图①比图②所需围栏少) 宽 6、从长方形的纸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就是以长方形的宽为正方形的边长。例如:用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7、用边长为4厘米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8 -2×4 =16×2 =32-8 =32(厘米) =24(厘米) (2)拼成的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 2×4=8厘米(要先用2×4=8先算出来长)宽:4厘米) ①(2×4+4)×2 ② 2×4=8(厘米) =(8+4)×2 (8+4)×2 =12×2 =12×2 =24(厘米) =24(厘米)

8.周长是16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先画图,再解答) 2分米 16÷4=4(分米)(要算出来4和2是怎么得到的) ÷2=2(分米) 分米(4+2)×2 ×2 (分米)

小学数学周长说课稿(精选3篇)

小学数学周长说课稿(精选3篇) 小学数学周长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周长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周长说课稿1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

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 1、周长的认识。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教学过程: 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

三年级数学下册《周长的认识》案例分析反思 新人教版

《周长的认识》 在上《周长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1、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周长” 2、画出实物的周长→图形的周长 3、自己想办法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 4、总结 《周长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数学从实践中来,处处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常言说:好的开课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始,我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学生对“周长”的初步理解。 2、精心设计每一个数学学习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起了引导、协助的作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想一想、说一说等方法了解了物体周长的含义。再以量一量、算一算、围一围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一般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由一条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用尺子测量;圆的或不规则的图形用线围一圈,再用尺子测量绳子;园还可以采用滚动一圈的方法。 3、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节课学生通过自我操作训练,对所学的抽象知识通过积极主动的数学活动获得真正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整堂课使学生在愉快的探索中学会新知。 不足之处: 1、在学生理解了“封闭”后应马上再画一个不封闭图形,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2、整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安排较多,老师因当心时间不够,没有给学生足够探索的时间,老师有包办代替现象。 3、在练习中设计的最后一题难度过大。 补救措施: 1、今后数学课堂上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探索的时间;做到精讲多练。 2、把这节课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再强调一遍。 1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经济开发区爆台寺小学朱小霞 一、课前分析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容是冀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这部分知识仍然属于几何初步知识。 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上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而且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为后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做好准备。关于这部分的容要求,《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和测量,重视的是“周长”概念的建立、概念的表达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实际测量,把探索和掌握作为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 因此,我把本课定位于让孩子们充分经历研究周长含义这一过程上。 (二)说学生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多数学生的视野不开阔,认知水平较欠缺。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应该说只

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册已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他们的基本特征。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其次,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了如下三部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不难看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整个认识周长的过程,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本课的关键则是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加强学具操作,让孩子们手动、脑想、眼看,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周长概念。 三、说教法、学法。 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 (2)感知图形的周长。 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 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认识周长》 我的说课分为四个环节: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我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四点: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结合具体情景、图形和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在数学思考方面: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在问题解决方面: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二、说学情 “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入、提高的过程。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为主,通过蚂蚁爬树叶,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 (2)感知图形的周长。 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 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人教版3数上册第7单元《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 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 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构建和理解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3、初步发展学生的客观空间。 教学重难点:建立并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蚂蚁公主》动画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你们想看吗?小蚂蚁上课打瞌睡,老师让它去做做运动。大家仔细来看,这只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生:蚂蚁围绕着树叶跑了一圈。 师:树叶的一圈还可以怎么说? 生:树叶的一圈还可以说是一周。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九十这片树叶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板书:周长)。学生齐读课题。 2、探究新知。 1、认识周长。 (1).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树叶的周长,那其他图形的周长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同学们请看,时钟,它也有周长,谁能指出它的周长(找一个学生指一指)他指的对吗? 师边指边说:对,像这样从一个点起绕钟面一周,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同学们只能是这点能作为起点吗?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请个同学指一指。 师: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钟面边沿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钟面的周长。(出 示:钟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学生读一读。 (2). 师:同学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 出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同学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 一下。(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显示)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 (2). 小结:(课件显示)刚才咱们一起找到一些图形的周长,树叶的叶面、月亮的面是 一 个不规则图形,数学书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图形的 周长呢?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2、描周长。 刚刚同学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这是什么? (碟片。三角形)请两个同学上台试一试。他们描的对吗? 其他的同学们用举起手来描。 3、理解封闭。 同学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个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没有?和之前 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 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供参考)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尤竹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形的周长》。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长方形的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了周长的概念,本课是学生关于图形计算知识的第一课时,既是后面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也是学习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正确的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基于“教师是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知识内容特点,我采用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迁移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同时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交流中全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教法和学法贯穿在教学中的(四)个环节。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三、分层训练,实践应用。四、回顾整理,互评激励。下面我就每个教学环节做具体阐述: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我以儿子过生日,我制作生日卡片的情景导入,提出一个问题: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 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我需要。 在学生的讨论中明确判断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就可以了,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索展示。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我以两个活动展开教学

示范课《周长》说课稿

示范课 周长》说课稿 一、教材说明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

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 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1、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周长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 部分的要求拟定的具体目标。第一个是本课的认知目标,第二个则是体现数学思考的能力目标,第三个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方面来思考的。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等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培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因为不管是从教材改编的意图,还是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来看,都是为了让学

人教版小学三上数学专项练习周长练习题

三年级周长专项练习 1、长方形的对边( ),四个角都是( )。 2、正方形的( )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 )。 3、封闭图形一周长度的总和就是它的( ). 4、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 ) ,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 ) 和(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5 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6、长是 30 米,宽是 20 米的长方形周长是 ( )米。 7、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 3cm 、5cm 、6cm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30 厘米,宽是 10 厘米,它的周长是 ( )厘米。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25dm ,它的周长是( ) 米。 10、学校操场跑道一周的长是 400 米,小明跑了 3 圈,他跑了( ) 11、用一根 48 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1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6 分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是( ) 13、把两个边长是 3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14、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要写算式) 6米 15、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要写算式) 16、新华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宽5米,四周要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17、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是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8、一只蚂蚁沿着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的边爬行,它要爬多少厘米才能回到起点? 19、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的菜地(如图),长8米,宽4米,现在要给其它三面图上篱笆,至 20、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5米,四周围上篱笆,其中有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21、用3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如下图)。围成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2、将两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3、有一个长7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周长是多少? 2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米 8厘米 6厘米 5厘米 18厘米 厘米 8米

圆的周长说课稿

《圆的周长》说课稿 教师:何琴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周长》,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设计来讲讲。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62页至64页的《圆的周长》。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验证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前,多数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圆周率已经有所了解,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怎样让学生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是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测量、验证、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推理、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究性和趣味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历史材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验证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圆周长计算方法。 难点: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 学具准备:圆形物品、光盘、圆形纸片、画有一个圆的白纸、直尺、绳子、计算器。 五、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法上,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教学中,我给学生创造自由宽阔的空间。 (1)、自主探究法,通过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1 肖寒的这节课我们一共听了3次试讲,到今天听第四次了。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从这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年轻教师身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对工作、对学生的负责任。本次数学教研的主题是例题的解决策略。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例题,一个是认识周长,第二个是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第一个例题教学时教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质疑、引起思考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第二个例题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优化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长+宽}*2这种方法的简便。纵观整节课,教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具体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预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基本模式。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借助给图片镶金边这一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周长,再通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第二个环节是在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操作、说一说,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知道周长。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1、说课内容: 苏教三年级(上册)P61~62《认识周长》。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2、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2或4人一组,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