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1.关于以下山地雪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对应的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

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

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南低北高

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一样,对应的雪线东低西高

2.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称为雪线,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制约。有关冰川与雪线,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雪线的高度是变化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

B.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变化的

C.雪线高度以上,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

D.一个地区假如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以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下面两题。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以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假设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C. 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

6.假设山顶有永久性冰川,那么山麓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 T冬<0℃

B. T夏>18℃

C. T冬<18℃

D. T夏<18℃

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 660米,有许多顶峰海拔超过6 000米,终年积雪。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安第斯山脉不同纬度地段雪线示意图

7.图中能分别表示安第斯山脉在10°S和45°S雪线分布的是()

A.甲、丙

B.乙、丁

C.乙、丙

D.甲、丁

8.关于安第斯山在10°S和45°S雪线东、西差异原因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10°S山脉西侧受海洋影响强,降水多,雪线低

B. 45°S山脉东侧受巴西暖流影响,降水多,雪线低

C. 10°S山脉东侧为东南信风,枯燥,降水少,雪线高

D. 45°S山脉西侧迎西北风,降水多,雪线低

假设甲乙丙为55°N沿线的三座高度相近的山地,且山顶都有冰川分布。读图答复以下两题。9.三地雪线高度的分布比拟,正确的选项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10.三地雪线高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

B.太阳辐射

C.植被

D.地形坡度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如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

量的分布。读图答复下面两题。

11.对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的表示正确的选项是()

A. a

B. b

C. c

D. d

12.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

A.在低纬度地区最低

B.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C.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D.在中纬地区与降水量变化趋势根本一致

读“某山地的等高线、等温线和雪线示意图〞,答复下面两题。

13.该山地北坡属于()

A.阳坡、迎风坡

B.阳坡、背风坡

C.阴坡、迎风坡

D.阴坡、背风坡

14.图中雪线和3℃等温线之间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是()

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

C.高山灌木

D.高山针叶林

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以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5.设雪线高度为3km的纬线平均气温为T,年降水量为P,那么()

A. T=10℃;P=120mm

B. T=10℃;P=40mm

C. T=18℃;P=120mm

D. T=18℃;P=40mm

16.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全球爆发淡水危机

B.高纬农区单产进步

C.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D.低纬高山雪线降低

今年正月初五,邯郸市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以下图是正月十二拍摄于邯郸市一中南校区开阔地土堆上的积雪照片,积雪未曾受到人为活动影响。读图答复以下两题。

17.由图推断主要拍摄方向为()

A.由东向西

B.由南向北

C.由上向下

D.无法判断

18.与此现象原理最类似的是()

A.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较低

B.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

C.安第斯山脉南段西坡雪线较低

D.太行山东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

以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19.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读“祁连山区某小流域不同海拔植被分布状况图〞,答复下面两题。

21.该流域()

A.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B.海拔越低,荒漠所占面积比值越大

C.深居内陆,夏季气温高

D.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

22.该流域内阴坡林地明显多于阳坡,主要原因可能是阴坡()

A.蒸发少

B.温度高

C.降水多

D.坡度大

以下图为“我国某山脉气温和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剖面图〞,答复下面两题。

23.该山脉的基带可能是()

A.荒漠带

B.草原带

C.针叶林带

D.落叶林带

24.关于图中山脉,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山脉降水量最大处的海拔约为3 800米

B.山麓和山顶相比,气温年较差较小

C.所在地区风力作用显著

D.该山北坡降水的水汽来自东北风

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是间隔赤道最近的雪山。以下图是“肯尼亚山植被垂直分带剖面图〞。读图答复下面两题。

25.图中山地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A. 5 000米

B. 3 600米

C. 2 200米

D. 50米

26.甲处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热带荒漠带

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以下三题。

27.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B.雨林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

C.雨林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

D.雨林常绿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28.影响①②两段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

D.相对高度

29.有关③段及其东坡自然带情况,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③段东坡基带为温带荒漠带

B.③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表达了纬度地带性

C.影响③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D.③段西坡自然带数量比东坡多

日照百分率是实际日照时间与可能日照时间的百分比。下表为亚欧大陆38°N~52°N之间四地日照百分率(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季节变化。据表答复以下两题。

30.图中四地的地带性植被是()

A.①地为温带草原

B.②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③地为温带荒漠

D.④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1.导致③地7月日照百分率全年最小的原因是()

A.受东南季风控制降水多

B.受中纬度西风控制降水多

C.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以下图为“云南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两题。

32.图中信息反映出()

A.木本物种丰富度在2 900m左右最低

B. 2 600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

C.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上升

D.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33.影响木本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坡向

一探险队在某地形区进展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以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高度。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34.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A.横断山脉

B.秦岭山脉

C.天山山脉

D.青藏高原

35.该地形区海拔2 100~3 000米左右的高度,南坡为荒漠、草原,北坡为云杉林,主要因为北坡()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

B.受西风带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

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

D.受副极地低压带的控制,多降雪

四川西部的贡嘎山处于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与青藏高原温带高寒气候的过渡带上,由于山体近南北走向、岭谷高差悬殊。以下图表示贡嘎山垂直带谱,极高山亚冰雪带的下限海拔可表示雪线。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6.甲最可能为()

A.常绿硬叶林带

B.常绿阔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37.导致贡嘎山不同坡向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差异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

B.气温

C.相对高度

D.山顶海拔

38.以下关于东、西坡雪线差异及成因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东坡雪线高于西坡东坡为阳坡,气温高,蒸发旺盛

B.东坡雪线高于西坡东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量少

C.东坡雪线低于西坡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沛

D.东坡雪线低于西坡东坡的热量条件差,蒸发量小

读“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答复下面两题。

39.以下说法可能与图中山地分布一致的是()

A. a位于新西兰

B. b位于欧洲某地

C. c位于亚洲某地

D. d位于非洲某地

40.以下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abcd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dacb

C.位于南半球的是bd

D.位于北半球的是bc

41.牧民转场主要受()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草场程度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

42.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形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3.读图,答复下题,该山地()

A.山麓自然带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为背风坡和阴坡

C.南北坡自然带高度的差异属于地方性分异

D.各自然带的界限随季节变化而挪动

44.形成图中高山针叶林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条件是 ()

A.降水分布

B.热量状况

C.海拔高度

D.海陆位置

以下图是“秦岭东段南坡某山峰垂直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5.导致图中Ⅰ和Ⅱ自然带不同的直接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46.根据图中信息推断Ⅲ自然带最可能是()

A.荒漠带

B.草原带

C.针叶林带

D.冰雪带

以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据此答复以下两题。

47.该山脉南坡为()

A.背风坡、向阳坡

B.迎风坡、背阴坡

C.迎风坡、向阳坡

D.背风坡、背阴坡

48.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

A.耐干热

B.喜温凉

C.耐低温

D.喜湿热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49.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50.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以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答复下面两题。

51.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限随季节变化而挪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程度间隔造成基带差异大

52.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以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转场线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四季牧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3.图中表示夏季牧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4.与山地四季牧场形成关系不亲密的因素是()

A.山地所处纬度

B.山地相对高度

C.山地岩石类型

D.山地坡向

以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5.该山3 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56.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57.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以下图为“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答复下面两题。

58.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图1南坡山地针叶林缺失——坡度大

B.图1北坡自然带海拔低——热量充足

C.图2北坡积雪冰川带下界高——降雪多

D.图2南坡为迎风坡,基带为热带雨林带

59.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 700~3 000米的高度范围,在森林带以下和以上分别为热带草原带和高山草甸带,分析原因 ()

①高山草甸带,海拔高,气温低,不合适森林的生长

②森林带以下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较差,不适宜森林生长③森林带以下,海拔低,水汽不易抬升,降水较少不适宜森林生长④森林带以下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不适宜森林生长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以下图为“北半球三个地区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0.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丙—甲—乙

B.甲山地①为常绿阔叶林带

C.乙山地②为温带草原带

D.丙山地③可能为热带(季)雨林带

61.引起甲、乙、丙三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62.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拟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根本一样,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63.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上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表达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64.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单位:℃)分布图。

材料二图中M、N两省耕地构造统计表。

(1)与N省比拟,说明M省耕地构造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该差异的自然原因。

(2)分析鄱阳湖的地区水系特征对当地种植业的有利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迎风坡降水多,雪线高度低。所以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所以

此题选择B选项。

2.【答案】D

【解析】该题关键是看懂题干中的信息,由“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称为雪线〞那么可知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雪线高度以上的积雪常年不融,“由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制约〞那么知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一个地区假如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能形成冰川,应选D。

3.【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区雪线高度自西向东降低,自南向北增高。综合分析可得出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4.【答案】B

【解析】长江上游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雪线高度逐渐升高。

5.【答案】C

【解析】图中各自然带均在b坡分布较高,说明b坡为向阳坡;雪线在b坡分布较低,说明b坡降水较丰富,应为山地的迎风坡。

6.【答案】D

【解析】永久性冰川的下界即雪线处的温度应不高于0℃,因此其山麓的最高温度(夏季温度)不能超过18℃。

7.【答案】C

【解析】在10°S附近安第斯山脉西侧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西侧雪线位置高;在45°S附近安第斯山脉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西侧雪线位置低。

8.【答案】D

【解析】在45°S附近安第斯山脉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西侧雪线位置低。

9.【答案】D

【解析】影响同纬度高山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乙地深居内陆,降水最少,雪线最高;甲沿岸有暖流流经,再加上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最多,雪线最低。

10.【答案】A

【解析】因为三地处于同一纬度,故影响三地高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

11.【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全球雪线的分布状况。副热带地区温度高,降水少,雪线高。南半球60°附近无陆地,所以无雪线高度。所以此题选择A选项。

12.【答案】C

【解析】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在副热带地区最高。副热带地区温度高,降水少,雪线高。所以此题选择C选项。

13.【答案】D

【解析】由于该地为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图中北坡3℃等温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故该坡的海拔较同海拔的地方低,故为阴坡;由于该山北坡雪线高,南坡雪线低,而南坡为阳坡,假如只受温度影响,其雪线应较高,但其雪线实际较低,应是降水多导致,故南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应选D。

14.【答案】B

【解析】由于雪线往海拔更高的地方其自然带为冰川带,冰川带再往海拔低的地方植被类型应先为荒漠带,故雪线和3℃等温线之间分布最广的应为高寒荒漠带,应选B。

15.【答案】D

【解析】读图,在右侧纵轴找到3千米高度,做程度线与雪线曲线相交,从交点向气温、降水曲线做垂线,再从与气温、降水曲线的交点向左侧纵轴做垂线(与横轴平行),找到相应的数值。T=18℃;P=40mm,D对。

16.【答案】B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导致全球爆发淡水危机,A错。可能导致高纬农区因温度升高,积温增大,单产进步,B对。温度升高,作物种植北界北移,C错。低纬高山雪线升高,D错。

17.【答案】A

【解析】读图,邯郸位于北温带,积雪在土堆的南面先融化,北面融化晚。由此判断,有积雪的一面是北面,拍摄者是面朝西进展的拍照,A对。B、C、D错。

18.【答案】B

【解析】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较低,是因为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A错。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一是因为北坡是迎风坡,二是因北坡是阴坡,温度低,与图示现象类似,B对。安第斯山脉南段西坡雪线较低,是因为是迎风坡,C错。太行山东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是因降水较多,D 错。

19.【答案】C

【解析】山麓自然带可以反映该山所在的大致纬度和当地的程度自然带。由图可知该山脉北坡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即可选出正确选项C;秦岭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岭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不可能有温带荒漠分布,所以,A、B、D都错。

20.【答案】B

【解析】该区域为昆仑山北坡,处于背阴坡,光照和热量缺乏,所以对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影响小,故A、D错误;在甲地有森林的分布,而乙、丙没有森林的分布;甲地冰原带分布的海拔低,由此说明影响三地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条件,B正确;海拔高度主要通过影响热量条件而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故C错误。

21.【答案】D

【解析】该山脉山麓地带多为草原、中部森林面积最大、上部主要为裸岩,根据森林和草原对水分需求不同可知,中部降水多于山麓和山顶,故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

22.【答案】A

【解析】林地多说明水分条件较好,可能是降水多或蒸发少,而该地降水主要是偏南风带来的,故阴坡不可能降水多,那么主要原因是蒸发少。

23.【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南北坡山麓地带1月均温在0℃以下;南坡山麓地带年降水量小于150mm,北坡稍多,但也在300 mm以下。据此推断该山脉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基带可能是温带荒漠带。

24.【答案】C

【解析】该山脉降水量最大处的海拔约为2 000米;山麓气温年较差小于山顶;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风力作用显著;该山北坡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稍多。

25.【答案】C

【解析】图中给出了肯尼亚山的地形剖面图,同时叠加上了降水量与蒸发量曲线分布,确定最大降水量处的海拔高度的方法如下:读降水量曲线,找出曲线上最大降水量的点,并做过此点的垂线与地形剖面线相交,读交点对应的海拔高度即可。故C正确。

26.【答案】C

【解析】甲自然带为肯尼亚山的基带。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受高原地形影响,为热带草原气候。故甲为热带草原带。C正确。

27.【答案】A

【解析】结合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可判断:甲为热带雨林,乙为常绿硬叶林,丙为荒漠或半荒漠。

28.【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脉,垂直带谱越多;而图中②段虽然相对高度大,但垂直自然带数量却比①段要少,因此影响两地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29.【答案】B

【解析】③段西坡和东坡基带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导致的,属于非地带性。

30.【答案】D

【解析】从题干可知四地位于38°N~52°N的亚欧大陆,日照百分率(不考虑地形因素)只受天气或气候影响,阴雨天气多时,日照百分率低,晴天多时日照百分率高,由此可知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为温带季风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故④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1.【答案】A

【解析】③地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日照百分率全年最小。

32.【答案】B

【解析】读图,木本物种丰富度在 3 400m左右最低,A错。2 600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B对。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C错。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然后又升高,D错。

33.【答案】A

【解析】图中,木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而不断降低,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以热量为根底的,A对。B、C、D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导因素,B、C、D错。34.【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形区的山麓基带为荒漠带,说明该地形区气候干旱,结合基带的海拔高度和所处的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天山山脉。

35.【答案】B

【解析】天山山脉的北坡可受到西风自大西洋带来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水分条件适宜森林的生长。

36.【答案】B

【解析】甲自然带比山地常绿落阔混交林带分布的海拔低,又比干旱河谷灌丛带分布的海拔高,故甲应为常绿阔叶林带,选B。

37.【答案】C

【解析】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与纬度、海拔、相对高度有关。而该处为同一山地,故纬度、海拔一样,导致不同坡向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差异明显的主导因素为相对高度,应选C。

38.【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东坡的雪线较西坡低,东坡由于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东西坡气温差异不大,故影响雪线上下的主要因素为降水。应选C。

39.【答案】C

【解析】根据“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程度自然带(基带)一致〞及“阳坡热量较多,带谱分布位置较高〞规律,结合图中信息可知,a南坡为阳坡,应该位于北半球,而新西兰在南半球,北坡为阳坡,A错;b北坡植被带分布位置高,所以北坡为阳坡,应该位于南半球,B错;c南坡植被带分布位置高,所以南坡为阳坡,应该位于北半球,可能位于亚洲某地,C正确;d基带为高山草甸带,该地应该位于高纬度地区,而非洲位于中低纬度地区,D错。

40.【答案】C

【解析】根据4题分析可知,位于南半球的是bd,位于北半球的是ac,C正确。

41.【答案】A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的影响,夏季到地势高的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称为夏牧场;冬季到地势较低的森林带以下的草场放牧,称为冬牧场,应选A。转场是指山区牧民为了获得优质牧草,随着季节变化将家畜赶往不同牧场的现象。

42.【答案】A

【解析】10°S附近西部山地是在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10°S安第斯山脉的西侧受秘鲁寒流的影响且处于信风带的背风区,吹的是离岸风,降水少,基带是荒漠带;东侧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区、还有暖流的影响降水多,基带应该是热带雨林带。

43.【答案】C

【解析】阿尔卑斯山位于地中海北部,山麓地带自然带和该地程度自然带类型一样,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坡自然带高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坡坡向,属于地方性分异;各自然带的界限不会随季节变化而挪动。

44.【答案】B

【解析】针叶林分布在亚寒带地区。读图,图中高山针叶林带在低纬度分布的海拔高,高纬度区分布的海拔低。主要是在相应高度有适宜的温度环境,所以主导条件是热量状况,B对。水分条件到达,就合适林业开展,图中森林带分布高度差异与降水无关,A错。分布高度差异与山地的海拔高度、海陆位置无关,C、D错。

45.【答案】B

【解析】图中自然带变化属于山地垂直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图中Ⅰ和Ⅱ自然带都是温暖地带,热量没有明显差异,D错。差异是干旱性和半潮湿性,所以变化的根底是水分,B对。图中自然带位于山脉同一侧,光照差异不大,A错。海拔是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因素,C错。

46.【答案】C

【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根本一致,海拔升高,相当于纬度增高。所以Ⅲ自然带最可能是生长在纬度较高,蒸腾作用弱的针叶林带,C对。由森林向荒漠带、草

原带变化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规律,A、B错。该山地属于秦岭,海拔较低,没有冰雪带,D 错。

47.【答案】C

【解析】图中1月气温曲线显示,同一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那么南坡为向阳坡;另外,从1月、7月降水曲线可看出,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那么南坡为迎风坡。

48.【答案】A

【解析】该山脉山麓1月气温高于5 ℃、降水较丰富,7月气温高、根本无降水,故气候具有夏季干热的特点,为适应气候特征,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具有耐干热特征。

49.【答案】B

【解析】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山地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

50.【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带为荒漠草原。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51.【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组的关键是认真读图,明确山地垂直带谱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该山地是东西走向,南坡带谱复杂,大局部自然带在南坡的分布海拔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该山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南坡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南北坡基带差异大是北坡基带海拔高导致的。

52.【答案】A

【解析】天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的南坡基带都不可能是雨林季雨林带。

53.【答案】C

【解析】夏季,山体上部气候温和,草类繁茂,利于放牧。因此夏季牧场应位于图示中的丙处。

54.【答案】C

【解析】影响牧场的主要因素是牧草和地形,所以牧场与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山体高度及坡向有关,而与岩石类型关系不亲密。

55.【答案】B

【解析】该山3 000米以上,两个山坡的自然带带谱都是四个,但是东坡自然带比西坡的海拔低,说明气温比西坡低;东坡的雪线比西坡低,说明东坡的降水更加丰富。

56.【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河谷地带气候潮湿,但是此处的河谷气候干旱,说明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导

致河水不易蒸发,影响降雨。

57.【答案】A

【解析】我国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南北走向,且有高山冰雪带。也可用排除法获取正确答案,安徽、山西的山脉没有高山冰雪带,新疆的山脉没有常绿阔叶林带。

58.【答案】D

【解析】

59.【答案】D

【解析】

60.【答案】D

【解析】三座山脉山顶均为苔原景观,山顶与山脚间的高差不同,垂直带谱不同。说明三座山脉所处纬度差异较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当地纬度越低。因此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为丙、乙、甲,A错误。海拔越高,热量条件越差。由此可推断1地应为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2地为针阔混交林,3地为水热条件更优的热带雨林或季雨林。D正确。

61.【答案】A

【解析】因三地所处纬度不同,基带热量条件不同,故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A正确。

62.【答案】(1)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一样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乙图山脉。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带谱差异可以从自然带的多少,山麓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一样自然带分布海拔不同等方面进展分析。(2)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3)雪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那么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63.【答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解析】P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主要有两大特点:大分水岭东侧自然带南北更替,表达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整体从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变化,主要表达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64.【答案】(1)差异:M省旱地比重大,水田比重小。

原因:M省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地形干旱;地表崎岖,农业灌溉不便;所以M省水田比重小。

(2)支流众多,河网密布,利于农业灌溉;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带来肥沃的淤泥和平坦地形,利于耕种;河道宽阔,水系兴旺河运便利,便于农产品的运输。

【解析】(1)从土地构造看M省旱地比重大,水田比重小,M省是贵州省,受地形崎岖、地质喀斯特地貌等因素影响地表水缺乏,旱地多。

(2)水系对农业消费的影响要从改善灌溉条件、耕地、农产品运输等方面分析。

2021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地域分异规律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域分异规律 一、我爱做选择 1.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地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 C.非地带性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2.下图是东非高原某地景观图,高大粗壮的猴面包树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完成下题。 猴面包树反映当地具有的环境特征是 A.全年干旱少雨B.夏季炎热干燥 C.干季湿季分明D.终年高温多雨 3.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根茎密集粗壮发达,固碳固氮,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崇明东滩等地互花米草开始引进种植,并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滩涂大量减少 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④提高滩涂养殖能力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在理想大陆和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中,影响赤道沿线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距海远近B.沿岸洋流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 5.由于全球变暖,格陵兰岛西南部的一条河流河口三角洲的面积在逐年增长,且速度越来越快。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地方性C.整体性D.普遍性 6.2019年9月,持续数日的亚马孙森林大火引发各国的关注,“地球之肺”的损毁必将加速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量珍稀物种消失,甚至带来更多的灾害。这一现象表明自然环境具有 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 7.下图为某山脉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山麓自然带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8.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影响东西两坡自然带谱数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1.关于以下山地雪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对应的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 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 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南低北高 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一样,对应的雪线东低西高 2.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称为雪线,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制约。有关冰川与雪线,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雪线的高度是变化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 B.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变化的 C.雪线高度以上,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 D.一个地区假如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以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下面两题。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以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假设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C. 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

6.假设山顶有永久性冰川,那么山麓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 T冬<0℃ B. T夏>18℃ C. T冬<18℃ D. T夏<18℃ 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 660米,有许多顶峰海拔超过6 000米,终年积雪。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安第斯山脉不同纬度地段雪线示意图 7.图中能分别表示安第斯山脉在10°S和45°S雪线分布的是() A.甲、丙 B.乙、丁 C.乙、丙 D.甲、丁 8.关于安第斯山在10°S和45°S雪线东、西差异原因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10°S山脉西侧受海洋影响强,降水多,雪线低 B. 45°S山脉东侧受巴西暖流影响,降水多,雪线低 C. 10°S山脉东侧为东南信风,枯燥,降水少,雪线高 D. 45°S山脉西侧迎西北风,降水多,雪线低 假设甲乙丙为55°N沿线的三座高度相近的山地,且山顶都有冰川分布。读图答复以下两题。9.三地雪线高度的分布比拟,正确的选项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10.三地雪线高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 B.太阳辐射 C.植被 D.地形坡度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如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一、典例引领 1.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1)B (2)B [从图甲到图丙由于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森林变为荒漠,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在中纬度地带最明显。] 2.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2)题。

甲乙 (1)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从A地到F地,经度发生变化 ④从①地到⑥地,纬度发生变化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2)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A (2)B [第(1)题,甲图A→F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⑥→①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从图中可见D的积温在4 000℃左右,④地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一、典例引领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回答1~2题。 甲乙 1.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 ) A.甲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乙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规律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规律 2.某地水热状况与a地和⑥地相似,则该地 ( )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1.A 2.D [第1题,甲图各自然带分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故A正确;乙图各自然带分异主要受降水的影响,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依据a地的积温情况可知该地气温高、光热条件优越,由⑥地年降水量情况可知该地的年降水量在1 200 mm

以上,故该地应位于我国的热带季风区,雨热同期,这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我国没有热带草原带;长绒棉主要分布在光热条件优越的南疆地区。] 二、考点透析 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其具体分布模式如下图。 从山脚到山顶沿着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的变化。其分布模式如下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可以看作水平地带性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山地垂直自然带最下面的一层为基带,其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带一致,在基带基础上向山顶递变的垂直地带性与该山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性变化相似。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18讲: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18讲: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考纲要求]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讲解]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表现: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参看教材P88第二段、第三段: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事例。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研讨视频: 整体性考点设计: 1、气候与地貌的关系填空: 我国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阿尔卑斯山区的冰川地貌形成于(寒冷)气候条件。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横断山区与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 2、气候与水文的关系填空: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使其全年河流水量平稳;我国北方河流有结冰期,水位的季节变化大,深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西北内陆的南疆因地表水缺乏,则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 3.景观图片分析 从下面的景观图片中寻找细节,说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回答

A——凉椅上薄薄的毛巾被说明那里很暖和 B ——满画面的水,说明他们生活的地方是个多水的环境 C ——光脚丫的小女孩说明这里经常和雨水打交道 D ——主人带着帽沿特大的斗笠,说明这里降水频繁 附: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过程 二、地域分异 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②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 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 [体系架构] 域分异规律。 [基本概念]自然带、由赤道到两 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 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 性、干湿度地带性)、热量、水分;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阳坡、阴坡, 迎风坡、背风坡,雪线、林线; 地带性、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 [基本原理]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产生地域分 异的原因。 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考点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差异 (1)形成 ①同纬度地区 地区沿海地区大陆内部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________强烈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______ 水分湿润→干旱 景观______区景观干旱区景观 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________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______不同的景观。

(2)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特征 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______分异 较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________的差异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分异基础________变化水分变化 分布规律______向延伸、______向更替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典型地区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及中纬度 地区一定范围内 ________地区 举例 特别提醒自然地带与典型植被的区别 植被是自然地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自然地带多以植被名称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地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1.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 任何一个自然地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地带及其气候、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地区陆地自然地带典型植被典型土壤

主题10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主题10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知识结构 ◆ 对应的课标点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 主要知识点 一.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规律 类型 由低纬向高纬的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主要表现 示意简图 显著地区 低纬地区,北半球高纬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典型地区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 赤道地区的高山: 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盛行风从沿海吹向内陆,导致 湿度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海拔越高,热量越低,水分、 土壤、植被等随海拔高度有 规律地变化

【补充】垂直地带性的地区差异 1.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相对高度相关。 (1)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高的山地,其自然景观垂直变化层次越多。而山麓自然带和当地水平地带性的自然带一致,如下图中①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2)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垂直变化层次比北坡多的原因是南坡的相对高度比北坡大。

2. 湿润地区的垂直地带性主要表现为森林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与纬度地带性类似;干旱地区的垂直地带性除受温度变化影响外,受水分影响也很明显,如天山垂直自然带(见下图),山麓是荒漠石山,海拔1000米以上却出现草原、森林等景观,这就和水分状况的垂直差异有关。因有丰富的地下水出露,干旱地区出现了绿洲,也是非地带性的体现,下图中的乌鲁木齐、库尔勒,都位于绿洲。 3.某山峰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分布高度的差异:如新疆天山自然带图所示,阳坡比阴坡高,雪线在迎风坡比背风坡低。 4.典型例题: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读甲、乙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20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高考真题】 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22年山东卷-4 3 地方性的分异规律选择题野外调查 2022年浙江卷 15-16 4 地域分异规律选择题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2022年浙江卷 11-12 4 自然带的分布; 地域分异规律 选择题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2021年高考广东卷 -11 3 自然带的分布选择题我国火箭发射场所所在的自然带2021年高考湖南卷 -6 3 自然带的分布选择题蒙古东部地区野火燃烧的植被类型 2021年高考山东卷 5-6 6 山地自然带的分布 及形成原因 选择题 大兴安岭中段东坡洪积扇的植被垂 直分布 【课堂目标】 1.知道地域差异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特点及其分异规律; 3.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成因及垂直带谱规律; 4.能从小尺度角度分析地方性地域分异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地域差异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地域差异主要是地域特征的差异。 1.地域特征的形成 2.影响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 地带性因素:导致地表自然地理现象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的因素 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的因素。如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环流和洋流、水分变化、岩性、局部地热异常、人类活动等。地形是非地带性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3.地域差异的空间尺度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地带是地域分异的直观体现。 因为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2.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特点: 3.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

2021届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训练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选择题专题训练: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因此常被 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 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某研究小组在对该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如 下图)。据此完成1〜2题。 心山濯丛草对帚 山施明亮计时林带 山他皆针叶林带 山地的阑混文林帝 山地琼时树叶林带 山地常厚一落叶周。|混交林常 嘎温芾落叶国叶林带 暖温带落叶闸叶林棚<含常绿成分: 亚热带常管落叫阔叶混交体带 亚热普常烽周叶林带 基间力度 春玲F 大巴山山区部分山地套包带香 1. 下列山地按照自南向北顺序排列的是 A. 米仓山、三峡大老岭、草链岭、太白山 B. 太白山、草链岭、三峡大老岭、米仓山 C. 草链岭、太白山、米仓山、三峡大老岭 D.三峡大老岭、米仓山、太白山、草链岭 2. 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基本相同 B.坡面环境差异小 C.坡度差异不大 D.坡面相互影响小 为研究山区人地关系,专家组以我国西南M 山为样本开展研究。乂山是一座死火山,山地面积约 1.5km2, 只有一个峰顶。以经过峰顶的纬线为界,将山地划分为南坡和北坡,对比其地理要素的数量关系。下图表 示M 山南坡和北坡部分地理要素的数量关系,各要素数值以北坡为1,柱状图为南坡相应要素的比值, 图中土层不包括稻田数据。据此完成3〜5题。 4。族 351H) 〜3 ODO £ 25DO ■,y 111 巾 第 1500 1000 500 0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4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高频考点4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1题。 1.有驴友从成都出发,沿宝鸡、兰州至酒泉旅行,途中观察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依次是( ) A.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甸、草原 C.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春天一到,便离开越冬地向北迁往繁育地。下图为“加拿大驯鹿迁徙路线图”。读图,回答2~3题。 2.驯鹿的越冬地和繁育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 C.苔原、冰原 D.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3.影响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洋流分布 D.地面状况 2022年4月,一张飘絮预警图在朋友圈广为传播。杨树适应性强,枝叶繁茂,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每年4~5月份,杨树新叶吐露前后,产生的杨絮也会在各地如约而至,让人不胜其扰。据此完成4~6题。

4.杨树所属的植被类型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5.导致我国北方地区进入飘絮季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昼夜温差 6.与南方地区相比,华北地区春季飞絮问题严重的原因是( ) A.风力小,不易扩散 B.湿度小,不易沉降 C.水域广,不易打扫 D.温度低,不易产絮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某地理科考小组对某大洲的地理环境进行了科学考察,他们在图a所示的沿海地区选取了十二个点查阅相关资料,绘制了7月份的降水变化曲线,并选取了E和G两条线路进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考察。图b示意m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以看出,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植被分布特征与区域环境的关系、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环境的演化特点,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复习时应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进行透彻的理解,对地形、地貌与植被等地理要素的关联程度深入挖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构建知识因果链条,理顺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在复习时可以适当进行微专题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气候→地形,地形→河流等。 ★★重难点突破★★ 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考向透析] 此考点的考题往往涉及两种问题,一是直接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区域地理要素的区域特征,或某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地理要素或其他区域地理要素的变化;二是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评价某项人类活动是否合理。试题载体往往涉及到区域图、景观图、人们的地理实践活动等。 [学法指导] 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区域整体性和区域要素进行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特征:结合各种区域图、景观图,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特点。从地理位置出发,结合地形,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多方面解析分析描述。 (2)分析地理环境变化: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产生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分析区域环境的相互影响: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找出哪一要素是联系这两个区域之间的纽带,分析这一问题在两个不同区域产生的“因”和“果”。通常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通过地理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分析。 (4)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会导致地理环境要素某一要素甚至多个要素发生变化,因此在工程建设之前就必须作出综合评价,并提前做好应对策略。如西气东输留下的野生动物通道,三峡水利工程预留的排沙通道,建立稀有鱼类人工繁殖基地。 一、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与表现 1.形成原因: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2.表现:

广东省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地带性现象) 一、陆地自然带 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关系 二、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异特点 类型 三、垂直地域分异 1、影响同一自然带谱分布海拔高低的因素是? 2、影响山体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3.读“山地垂直自然带图,回答: (1)图代表北半球山地,图代表南半球山地。 (2)若A、B两山地纬度相同,则海拔较高的是山;若A、B 两山地海拔高度相同,则纬度较高的是山。 (3)若A山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则①为带,②为带。 (4)若⑥为针阔混交林,则B山可能为() A.黄山B.长白山C.安第斯山南段D.乞力马扎罗山 四、雪线 1、影响因素 【课堂探究】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 小题。

1.图中①①自然带分别是() A.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图中①①①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草原①向阔叶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坡度B.热量变化C.水分差异D.人类活动 4.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A.草原①、草原①、草原① B.草原①、草原①、草原① C.草原①、草原①、草原① D.草原①、草原①、草原① 5.该山坡植被由阔叶林至针叶林的变化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021·全国·高考真题)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7.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2020年中图版地理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 9、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五年4考)

九、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五年4考) 命题视角一分析山地物种分布状况,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9·郑州市摸底测试)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3题。 1.(考向:统计图表的判读分析)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和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是() A.1 200米左右,700~900米 B.1 300米左右,1 800~2 200米 C.2 000米,700~900米 D.2 200米,1 800~2 200米 2.(考向:垂直地域分异的特点及原因)太白山3 500~3 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A.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 3.(考向: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因素)太白山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比北坡多的气候因素是() ①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

②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 ③北坡为阴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光热条件较差 ④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②③④ 1.B 2.D 3.D[第1题,图中横坐标表示海拔,先在图中找出物种丰富度最大的点,向下作垂线,与横坐标有一交点,交点的数值为1 300米,说明1 300米处物种丰富度最高;坡面面积越大坡度越小,图中在海拔1 800~2 200米处坡面面积最大,且面积变化最小,说明1 800~2 200米海拔范围内平均坡度最小。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在太白山3 500~3 700米海拔处物种丰富度较低,但不为0,说明在该海拔范围内没有冰川存在;此海拔范围相对应的坡面面积较小,说明坡度较陡,并且海拔较高,水热条件差;从材料中无法判断该山坡是迎风坡还是背风坡、阴坡还是阳坡。第3题,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A正确。] 命题视角二结合典型区域的典型植被分布分析,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胡杨,又称胡桐,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且呈沿河流分布的特点。 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示意图,乙图为喀什地区降水统计图,丙图为甲图中沿AB线胡杨密度变化示意图。

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含答案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一、选择题 富铝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泛,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 B.砖红壤 D.黄壤 2.B 1题,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分解,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B项正确。第2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气候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2021·天津高三二模)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下图为我国某山脉4—10月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统计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中的海拔信息,该山脉可能为() A.盘山 B.天山 C.秦岭 D.南岭 4.图中甲处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是() A.植被类型相似 B.人类活动相似 C.水热条件相似 4.B 3题,4—10月为我国绝大部分植被的生长期,图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海拔1000~3000米说明该山脉植被覆盖度较高。海拔2000米以下,南坡大部分植被覆盖度比北坡高,说明在2000米以下的同海拔处,南坡水热条件好。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度较低,北坡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水分条件比南坡好,所以北坡应比南坡植被覆盖度高,B项错误;盘山主峰挂月峰海拔864.4米,盘山平均海拔400~600米,不符合本山的海拔,A项错误;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植被覆盖度高,且秦岭海拔接近4000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精选题---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整体性、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整体性、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下图,完成1~3题。 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 C.纬度位置D.洋流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导致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45°N由西向东经过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等地,但亚欧大陆上的高原荒漠出现在距海较远的地区,可以排除,故该区域位于北美洲;图中西部地区植被覆盖较好,且地形以山地为主,可推断出西坡为迎风坡;而图中东部地区位于背风坡,受西部山地的阻挡,降水较少,为荒漠区。 2.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解析:选D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上题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北美洲,且该区域西部是山区,且为迎风坡,东部是高原荒漠区,故该区域位于北美洲西部,即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3.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区域自然植被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示区域位于45°N的大陆西岸,故山脉西坡山麓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

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该气候下发育的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4.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 A.内蒙古自治区B.广东省 C.西藏自治区D.甘肃省 解析:选A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和我国部分省区的植被覆盖状况,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示省区所跨的经度可排除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和广东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东西跨度最大的省区,其植被类型自西向东依次为荒漠、草原、森林,即整体上自西向东植被覆盖度增大。 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5~6 题。 5.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等地,从俄罗斯到南非不经过热带雨林带。

9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90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附参考答案) 目标定位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2. 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知识梳理 1.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各要素,通过_______循环、_______循环、_______循环和_______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之间相互 _______、相互_______和相互_______,从而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2.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一方面表现在各要素并不是_______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 _______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另一方面还表现在______________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_______的改变。也就是说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3.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______________。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 4.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 _______和_______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_______和 _______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_____________。 5.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规律性:一是由_______到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_______为基础的;二是从_______向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三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_______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这种分异规律;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_______向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6.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这也正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课堂互动 知识点1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生物循环、水循环、地 壳物质循环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一个自然综合体。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从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 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答案】B 【解析】图甲总体为沿经线变化的纬度地带性规律,A正常情况下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但由于山 地影响,这里气温较低,形成了苔原带,属于非地带性。 【2】在图乙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答案】C 【解析】按照正常规律,D处为温带荒漠或半荒漠,这里却形成了温带草原,因为E地势较高, 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分条件比两侧好。 【考点】该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下图为云南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信息反映出 A.木本物种丰富度在2900m左右最低 B.2600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 C.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上升 D.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B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木本物种丰富度在3300m左右最低,故答案A 错误,2600m处木本物 种比草本物种丰富,故答案选B,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先上升后降低,2500m处又上升,后又随海拔高度上升下降,故答案C错误,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故答案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第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

第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细化课标素养要求 1.结合实例,说出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及分 布。 2.会判断自然植被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3.掌握导致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因素。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自然景 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不同地区地 域分异的特点和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人地协调观:通过实例分析,评价地理环境 差异性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陆地上的地域分异规律有哪些? 分异规律成因表现典型地区 纬度地带分异规 律 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 度递减 沿纬线延伸,随纬度 变化更替 低纬度和北半球中高 纬度地区 干湿度地带分异 规律 同纬度地带,降水量 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沿经线延伸,随经度 变化更替 中纬度地区 垂直分异规律 随高度上升,温度逐 渐降低,降水发生变 化 随等高线延伸,垂直 方向更替 纬度较低、海拔较高 的山地 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方地形、地方气候、 较大X围地面组成物 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 变化 较小尺度的地域

质等差异的影响 [特别提醒]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判断,关键看热量差异,即温度带的差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判断,关键看水分差异,即森林、草地、荒漠的变化。 陆地上主要自然带有哪些?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制约。 分布植被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 森林自然 带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森林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等 草原自然 带 半湿润、半干旱的 内陆地区 以草本植 物为主 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自然 带 干旱地区旱生植物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如何? 1.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1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5讲 含解析

[最新考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解读] [思维导图]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 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 关系。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 其成因. 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 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区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沿海←内陆←沿 海 思维建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5·安徽文 综,23 2015·天津文综,5 2015·广东文综,3 2014·大纲全国文综,4~5该考点往往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或相关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及其分布规律. 考向一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下图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水系(图甲)及植被带(图乙)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B.阳坡坡度大于阴坡 C.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D.阳坡面积大于阴坡 【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植被类型,结合指向标判断,阳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阴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该地应位于季风区,不能简单说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A错。根据图示范围和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判断,阴坡在很短距离内海拔下降到812米,阳坡在较远距离上海拔仍1865米,说明阳坡坡度小于阴坡,B错。根据图中植被分布的面积判断,阴坡面积大于阳坡面积,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C对,D错。 【2】该自然区位于() A.南岭B.秦岭C.天山D.长白山 【答案】B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结合指向标判断,该山脉为东西走向,且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所以应是秦岭,B对。 【考点】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B.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 C.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山麓1月份气温约为0℃ 【答案】C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此山南坡基带海拔较高,应在高原面上,北坡的基带为荒漠带,说明 深处西北内陆,综合判断,此山应为我国的昆仑山脉。只有C答案正确。 【2】该山地以北地区 A.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适宜水稻生长 D.地势崎岖不平,森林覆盖率高,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昆仑山以北为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考点】中国地形。西北地区。 3.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 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我国11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大于110°E以西植被叶面积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A.土壤B.降水C.冰川D.海拔 【答案】B 【解析】110°E以东地区降水多于以西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于西部,所以植被叶面指数大于西部。故选B。 【2】我国100°E以西叶面积指数较小,发展农业遇到的限制性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热量D.土壤 【答案】C 【解析】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气温低,热量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因素。故选C。 【3】与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符合的是() A.从新疆出发向东旅行依次看到沙漠,草原和枫叶 B.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看到的自然植被 C.攀登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美丽景致 D.暑假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游玩见到的点点绿洲 【答案】A 【解析】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而 从新疆出发向东旅行依次看到沙漠,草原和枫叶,也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由刚果盆 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看到的自然植被是因热量不同造成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攀登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美丽景致是因水热不同所引起的,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