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

乳腺癌
乳腺癌

目录

一、乳腺癌转移如何延长生命? (1)

二、乳腺癌能够遗传 (2)

三、导致乳腺癌的原因 (2)

四、乳腺癌术后淋巴扩散该如何治疗 (3)

五、生物治疗乳腺癌有治愈的希望吗? (4)

六、什么因素让这些女性离乳腺癌越来越近? (4)

七、预防乳腺癌 (5)

八、远离乳腺癌女性朋友应该这样做 (6)

一、乳腺癌转移如何延长生命?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而且也不再是女性的专利,很多男性也有患上乳腺癌的风险。乳腺癌晚期对患者危害较大,特别是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那么,乳腺癌转移如何延长生命呢?我们听听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专家是怎么说的。

专家表示:生物免疫治疗可以延长乳腺癌转移患者生命

乳腺癌转移患者自身所受到的影响更加的严重,也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对于发生了转移的患者而言,决定生命时间长短的因素除了自身的体质、心理等等各方面。治疗方式更是一大决定因素。现在对于乳腺癌转移采用生物免疫疗法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生命。

生物免疫疗法克服传统疗法不足治疗乳腺癌转移效果好

生物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已经成为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克能克服手术,放化疗治疗肿瘤的不彻底,易复发转移,副作用大等弊端的,被誉为21世纪唯一有望消灭肿瘤的方法。

CLS生物免疫治疗五项优势

1、应用范围广,CLS生物免疫治疗几乎涵盖了所有肿瘤类型。

2、治疗效果好,对原发肿瘤、转移肿瘤均有明显疗效。

3、对于手术后残存肿瘤细胞的清除,避免肿瘤的转移、复发,有比放疗、化疗更明显的功效。

4、副作用小,目前,仅发现有发烧、感冒等副作用。

5、不损伤正常组织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改善身体状况的作用。

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治疗癌症的权威医院

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将坚持"以病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依托尖端生物科技,以生物抗癌技术为主导,心理干预治疗为辅助,高扬" 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不断超越。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就医环境竭诚为肿瘤患者服务,全面呵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严谨、勤奋、团结是我们奉守的精神,发展、创新、奉献是我们遵循的理念。

二、乳腺癌能够遗传

通常人们认为乳腺癌是不会遗传的,但是这是不对的。那么乳腺癌真的会遗传吗?目前医学界已经证实,乳腺癌会遗传。那么乳腺癌为什么会遗传?最好的湖北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专家来为您解答。

乳腺癌大约有10%来自遗传。女性乳腺类疾病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但仍有不少患者对乳癌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乳腺癌是不会遗传的,实际上乳癌约有10%来自遗传。德国研究发现乳癌和遗传有关,德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母亲或姐妹患有乳癌的妇女罹患乳癌的可能性较大,其乳癌复发的几率也要比没有乳癌家族史的人高。

那么乳腺癌为什么会遗传?一部分患者罹患乳癌是由其父母通过特异的遗传基因遗传下来的。这些基因所导致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会使其携带者乳癌发病危险度远高于一般人群。

乳腺癌遗传有哪些特点?乳癌具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病率在某些家族中特别高。经研究发现,乳癌在家族中的发病有一定的特点:

家族性乳癌不仅高发,而且往往是两侧乳腺都发生肿瘤,肿瘤细胞不是单从某个部位发展起来,而是多呈中心性起源;发病年龄提早。

那怎样才能治疗乳腺癌?肿瘤生物治疗技术也叫CLS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利用体内单核细胞在体外培养而成的树突状细胞(DC细胞)识别肿瘤病原,激活获得免疫系统,和培养而成的杀伤细胞CIK,两者联合发挥强大的杀灭,能有效识别并杀灭肿瘤细胞。

乳腺癌虽然会遗传,也是可以治疗的。生物治疗不但可以治疗乳腺癌,更可以增强病人的体质,激活病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

三、导致乳腺癌的原因

乳腺癌已经成为了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随着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女性对于乳腺癌的重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最好的湖北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专家为您讲解导致乳腺癌的原因是什么。

乳腺癌的原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目前已知的几种诱发乳腺癌的原因: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其他乳房疾病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饮酒

11、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2、长期抽烟

只要广大女性能有较强的防癌意识,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乳腺癌的原因,认真地做好自我检查,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症绝不是不治之症。

四、乳腺癌术后淋巴扩散该如何治疗

现在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乳腺癌近些年来发病率在逐年的增加,成为现在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所以对于乳腺癌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发展到晚期发生转移或者扩散,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乳腺癌术后淋巴扩散该如何治疗?

对于这样的情况,生物免疫治疗就是最佳的治疗方法,生物免疫治疗是现在继手术和放化疗之后第四大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并且还被广大乳腺癌患者成为是现在治疗乳腺癌最健康、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了众多的乳腺癌患者恢复健康,所以自出现至今被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支持。

生物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自己的免疫细胞来对抗肿瘤细胞,通过仪器采集被肿瘤细胞分泌的抑制因子,抑制的不活跃的免疫细胞,通过分离、激活、扩增、诱导成杀肿瘤细胞功能后回输达到杀伤和清除肿瘤细胞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所以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的副作用及伤害,安全性很高,所以患者可以放心的使用。

生物免疫治疗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癌细胞复发、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能迅速缓解其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可达到瘤体缩小甚至消失或长期带瘤生存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原有的生存基础上延长50%的生存时间。所以晚期的乳腺癌患者,生物免疫治疗就是您重获新生的救星。生物免疫治疗对于早期的乳腺癌达到了1/3的治愈率,所以早期的乳腺癌患者现在及时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希望。

现在对于乳腺癌,联合治疗的方案,成为现在主要的治疗方向,生物免疫治疗联合手术进行治疗,可以快速恢复手术造成的免疫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可快速清除术后微小残余乳腺癌细胞,防止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生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增强机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化疗的效果,缓解化疗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有效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生物免疫治疗联合放疗,提高放疗效果,减少放疗副作用,减轻身体相关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重建。

五、生物治疗乳腺癌有治愈的希望吗?

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近些年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还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这种疾病不仅会发生于女性,还有少数的男性也会患有乳腺癌。目前生物治疗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癌方法,那么乳腺癌采用生物治疗的方法有治愈的希望吗?

治疗乳腺癌的最好选择—生物治疗技术

生物治疗技术作为生物细胞免疫治疗的代表之一,运用DC细胞和CIK细胞杀灭癌细胞。DC细胞是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当人体免疫力下降,不能有效识别肿瘤细胞,便任其滋生,最终产生肿瘤。CIK细胞,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扩增而成的一群异质细胞。具有强大的抗瘤活性和非MHC限制性杀瘤特征,有不杀伤任何正常组织细胞。DC细胞像“雷达”,CIK细胞像“导弹”,两者联合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帮助机体恢复同肿瘤细胞作斗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尽可能减少体内残存肿瘤细胞的数量,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种更先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生物治疗乳腺癌的显著优势:

优势之一:可有效清除手术、放化疗后残余的癌细胞及微笑病灶,预防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

优势之二:可增强放疗敏感性,减少放疗副作用,增强对化学药物的敏感性,提高化疗的疗效;

优势之三:由于生物治疗具有免疫调节和体细胞修复作用,在治疗乳腺癌的同时,大部分患者尤其是放化疗之后的,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减轻或消失、皮肤有光泽、黑斑淡化、静脉曲张消失、停止脱发并生长、白发变黑发等“年轻化”表现,精神状态和体力亦有明显恢复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优势之四: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癌细胞复发、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能迅速缓解其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可达到瘤体缩小甚至消失或长期带瘤生存的治疗效果;而对于放化疗无效的患者,或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同样可以采用生物治疗延长生存期,提升生命质量。

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生物治疗的费用在全国是最合理的,而且疗效也位居全国首位。而且有医保的患者也可以回到当地进行部分报销。同时外地患者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预约,节省了看病排队的时间,同时只需要挂5元的普号即可,预约可减免50元挂号费。

六、什么因素让这些女性离乳腺癌越来越近?

我们发现生活规律,心态乐观,饮食合理、经常运动的女性相比职场“白富美”的患病几率更小,随着年轻女性病发逐年增加,很多女性开始对乳腺癌的致病因素产生了兴趣,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专家介绍:女性之所以乳腺癌高发,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

什么因素容易导致乳腺癌发生?

1、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加上长期坐班运动很少,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

2、不注意避孕,多次人流或高龄产妇,这类女性,极易引起内分泌紊乱由此导致乳腺疾病早发。

3、饮食不合理,营养不均衡,还有些女性为保持所谓“青春”和“挺拔”有滥用激素类药物及化妆品的现象,很容易诱发乳腺癌。

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专家强调,不要单纯为了追求美丽和物质,而让自己承担超负荷的压力和付出健康的代价,从现在开始注重自己的健康,远离患病因素,防止疾病的发生,但是对于那些已经不幸患上乳腺癌的患者来说,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外,还需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原则,为乳腺癌治疗营造更好的条件,实现治愈乳腺癌。

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生物免疫治疗——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省内首家引进的生物免疫治疗是从免疫根源着手,针对患者的乳腺癌对症治疗。提取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培养、扩增、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培养出具有独特搜索识别癌细胞功能的DC细胞和具特异性杀伤作用的CIK细胞及CD3AK、NK、γδT 细胞等多细胞。多种免疫细胞完美协作,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大大提高乳腺癌临床治愈率。生物免疫治疗不但可以清除常规治疗所不能清除的微小病灶,缓解放化疗的副作用,降低手术、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风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被指定为中国扶贫救助项目肿瘤生物治疗定点医院

为了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产业扶贫委员会针对肿瘤、肝病、糖尿病、子宫肌瘤等多种疾病,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救助,根据各个医院的技术特长,以及在当地的口碑影响,精心选定了多家权威医院作为项目定点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被指定为肿瘤生物治疗、乙肝自体细胞免疫疗法唯一定点医院。即日起凡在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接受生物治疗的肿瘤患者及乙肝自体细胞免疫疗法的患者,即可申请获得扶贫医疗救助款。

七、预防乳腺癌

多吃含维生素D的食物

据网络新闻报道,人体多摄入维生素D,可以有效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那么,到底摄入维生素D与预防乳腺癌有没有关系?哪些食物富含维生素D?如果得了乳腺癌又该怎么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权威专家对相关知识做出的讲解。

专家指出:适当多摄入维生素D可有效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据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专家介绍,人体适当多摄入维生素D确实会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维生素D可以防止乳腺癌的发生和阻碍乳腺癌发展。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而且经常晒太阳的话也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其实能够长期坚持每天饮1杯牛奶的话,结合日常的肉食,吸收的维生素D便可有效地预防乳腺癌。对于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专家建议女性朋友定期做乳房检查,如果发现乳腺癌症状,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确保自身健康。

治疗乳腺癌首选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无副作用效果理想

治疗乳腺癌,目前效果最理想的是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采用的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它在方法上与传统治疗不同,是通过对患者自体细胞的培养和增殖,生成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的DC细胞和CIK细胞,以及CD3AK、NK、γδT细胞,将它们与DC、CIK细胞进行联合,回输到患者的体内,靶向杀伤患者血液和淋巴中的肿瘤细胞和微小的转移病灶。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是采用患者自己的细胞来完成治疗,所以患者而不会出现排斥反应和副作用,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乳腺癌防复发效果好可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

在临床上,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采用的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在靶向杀伤患者血液和淋巴中肿瘤细胞的同时,可以修复患者身体损伤,帮助患者迅速重建免疫循环,提高患者抗癌免疫力,有效防止复发和转移,让患者能持久保持健康。

八、远离乳腺癌女性朋友应该这样做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很多女性朋友都认识到乳腺癌的危害,在生活中加以预防,但是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时候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为此,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专家对相关知识做出详细的讲解。

远离乳腺癌专家教你这样做

据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专家讲解,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穿适合自身的胸罩,因为胸罩除了起到预防乳房下垂的作用,更能防止乳房神经受到过大的压迫;经常轻轻按摩乳房,这样可以使乳房内过量的体液流回到淋巴系统,而且经常的按摩对预防乳房不适有一定的效果;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少吃高盐食物,尤其是经期前一周,因为高盐食物会使乳房胀大;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做乳房检查,确保乳腺癌被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治疗。

治疗乳腺癌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更彻底、效果更好

治疗乳腺癌,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采用的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与传统的手术、放化疗方法不同,是采用细胞免疫治疗的方法,通过采集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体外增殖、培养后的细胞具有主动搜索识别体内癌细胞、并靶向精准杀灭。由于回输后的细胞是经血道淋巴道循环至身体的各个角落,因而杀癌彻底、不留盲点,并迅速激活免疫机制、恢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因而治疗效果显著。

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乳腺癌可结合手术、放化疗效果更好

在临床上,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采用的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不仅可以单独应用,还可以与手术、放化疗联合,治疗乳腺癌效果更好。大部分患者尤其是放化疗后的,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减轻或消失、皮肤有光泽、黑斑淡化、静脉曲张消失、停止脱发并生长、长出新的黑发等等“新生化”表现,患者精神状态和体力亦有明显恢复,在大大提高乳腺癌患者临床治愈率的同时,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治疗肿瘤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摘要】本文对2020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 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逐年提高,5年生存率已高达90%[1],远超其他癌种。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已初步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成熟体系。近年来“精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要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将总结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01化疗 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容易发生耐药,不良反应较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卡培他滨用于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存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术后强化治疗已被国内外所接

受,而在单纯术后辅助治疗阶段使用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尚无定论。SYSUCC-001研究探索了TNBC术后标准辅助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1年的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年后,术后接受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显著高于观察组(82.8%∶73.0%),患者相对复发风险降低36.0%,尤其是肺转移发生率降低50%[2]。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早期TNBC患者在标准治疗以后,进行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为改善TNBC 不良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艾立布林是一种新型的微管抑制剂。Study-301研究针对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TNBC亚组中,与卡培他滨组比较,艾立布林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延长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9.8%[3],为原本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转移性TNB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会议公布了RU011201I研究的结果,艾立布林与紫杉醇一线或二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艾立布林血液学毒性重于紫杉醇,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似,但艾立布林在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面的数据更具优势,安全性更好[4]。在中国进行的304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与长春瑞滨组相比,艾立布林组患者神经毒性出现更晚,自主神经病变发生比例更低[5]。更多以艾立布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研究正在进行中,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优效选择。

乳腺癌数据调查

中国 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 2018年3月23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最新数据,估计了2014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由于收集和统计工作的存在,一般数据会滞后3年)。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 其中,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8.46万,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9.43万。

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并且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 近年来多数欧美乳腺癌的死亡率均有下降趋势,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的检查和管理发生了重大改变。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对乳腺癌进行大规模钼靶筛查。

但是我国乳腺癌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筛查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在2008年之前并无全国范围内的乳腺癌筛查项目。 全球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数据,乳腺癌占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25%。亚洲因乳腺癌死亡的患者数占全球的44%。(2017年) 最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仍在持续、稳定的上升。乳腺癌现在已成为导致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一大病种。由于治疗技术先进,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要小于发展中国家。 虽然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死亡率却较发达国家高出很多。这可能与确诊较晚有直接关系。 乳腺癌患病率 亚洲 人口占比:59% 新发乳腺癌占比: 39% 乳腺癌死亡占比: 44% 非洲

乳腺癌十问答

乳腺癌10问答?? 1.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癌的确切发病原因,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根据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调查,下列人群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1)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别是患者之母或姊妹曾患乳腺癌,在绝经前发病或患双侧乳腺癌者。 (2)月经初潮过早(12岁以前),闭经过迟(52岁以后)。 (3)40岁以上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在35岁以后。 (4)曾患一侧乳腺癌者,其对侧乳腺具有高危险因素,尤其病理诊断为小叶原位癌或多灶性癌者。 (5)病理证实曾患乳腺囊性增生病,尤其含有活跃的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乳头状瘤病结构者。 (6)有过多的X线胸透或胸片检查史者,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年一次的体检胸片或乳房的钼靶X线检查并不会明显增加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 (8)肥胖患者,尤其绝经后显著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如过于偏食油炸、油煎、熏烤食品或高脂肪食物。 (9)长期大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者:长期、大量服用含有雌激素的

保健品,尤其是绝经后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产品或人工合成雌激素药物的女性,其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10)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有烟酒不良嗜好,生活不规律“夜不寝,晨不起”,长期迷恋夜生活的女性发生乳腺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11)多次人工流产女性,或性生活混乱、长期性生活不和谐的女性。(12)心理压力巨大、有明显的巨大精神创伤者。 具有上述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具有多个高危因素者会明显增加,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仅仅是增加,也不一定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具有这些高危因素,即使这十几个高危因素都具有也不一定发生乳腺癌,因为发生乳腺癌的女性毕竟是个别,是少之又少的极少数,因此,也不必过于紧张。 2.乳腺癌是常见病吗?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发病年龄常在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

乳腺癌25个风险因素

专家总结乳腺癌的25个风险因素 每位女性都想知道怎样做才能将降低乳腺癌风险。一些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女性,例如你的年龄,你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其他的因素--超重,缺乏锻炼,吸烟,吃不健康的食物--可以通过选择来改变。通过选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可以让你自己更有力量,将乳腺癌的风险降到最低。 以下是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及如何降低风险: 确定的风险 一、作为一个女人 作为女人是乳腺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据美国统计,今年浸润性乳腺癌的新增病例有大约 190,000例,非侵袭性乳腺癌患者 60,000 例。 二、年龄 与其他疾病一样,当你年龄增加的时候你患乳腺癌的风险就将增大,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在55岁以上的妇女身上。 三、家庭因素 近亲中如果有诊断出乳腺癌的患者,风险会增高。如果你的直系女性家属(妈妈、姐妹、女儿)被诊断为乳腺癌,你的风险将会加倍。 四、基因 将近5%~10%的乳腺癌患者被认为是由父母的异常基因遗传给孩子造成的。 五、乳腺癌的个人史 如果你已经被诊断为乳腺癌,你将有3~4倍的风险在另一个乳房或者同一乳房的不同部分出现新的病灶。这种风险有别于原癌复发的风险。 六、30岁之前受到面部或胸部的辐射 如果因为治疗另一种胸部肿瘤而接受放疗(不是乳腺癌),如霍奇金病或非霍奇金淋巴瘤,将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如果你在青春期用辐射疗法治疗痤疮,也将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七、某些乳房变化 如果你被诊断患有某些良性胸部瘤,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有几种类型的乳腺良性病变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八、种族 白人妇女比非洲裔美国人、拉美和亚裔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高。其中非洲裔美国女性在年轻的时候更有可能发展为更具侵略性、更恶性的乳腺癌。 九、超重 超重和肥胖的妇女与保持健康体重的女性相比,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超重也使乳腺癌患者复发的风险大大增加。 十、怀孕史 没有足月妊娠或在30之后生育第一胎的的女性比在30岁之前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十一、母乳喂养史 母乳喂养可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尤其是母乳喂养超过一年。 十二、月经史 在12岁之前来月经和55岁之后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十三、使用激素替代疗法 正在接受或曾经接受过HRT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十四、饮酒 研究一致表明,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如啤酒、葡萄酒和白酒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十五、致密性乳房 研究显示致密性乳房将使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6倍,并且增加诊断难度。 十六、缺乏锻炼 研究显示,每周4~7小时的锻炼可有效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十七、吸烟

乳腺癌病理分型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 中国抗癌协会1999年 分型原则 全部原发癌切片观察后,综合判断分型。当几种形态并存时,以其中占优势的成分诊断命名,次要成分可在其后注明。 分型标准 (一)非浸润性癌 1 ?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基底膜完整?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低乳头状、管状3管腔中央的癌细胞坏死则成粉刺样,一般不再分亚型。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内,癌细胞充满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完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管、泡腔及肌上皮细胞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胞浆较丰富、淡染,胞核稍大,染色质细致、分布较均匀,核分裂象少见。 3.乳头佩吉特病乳头表皮内有散在或成巢的咆浆淡染的佩吉特细胞。早期佩吉特细胞位于基底层,尔后可侵至表层,但不侵犯真皮。乳头佩吉特病皆继发于导管内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二)早期浸润性癌 1 ?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间质生芽浸润。 2?小叶癌早期浸润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小叶内间质浸 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已浸出小叶者,归浸润性小叶癌。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癌实质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脉管束. 若病变局限于导管内者, 归非浸润性癌。 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大,胞浆丰富、淡嗜碱,胞膜不清,常互相融合,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密集,呈片块状,偶见弥漫分布;间质纤维组织少,癌周边界清楚,癌巢周围有厚层淋巴细胞浸润。 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癌细胞立方或柱状,大小相当一致,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癌细胞排列成比较规则的单层小腺管,无肌上皮围绕。癌性腺管呈浸润性生长;常引起明显 的纤维组织反应。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或小梁,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 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黏液腺癌癌实质中,上皮黏液成分占半量以上。黏液在细胞外,形成黏液湖,罕见在细胞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小乳头或巢状,漂散于黏液中。 6?鳞状细胞癌癌实质绝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癌细胞形态似小叶原位癌

乳腺癌介绍

乳腺癌介绍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在美国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占26%, 而占死亡率的18%。国内统计,上海市区1972~1974年发病数1683人,1978~1980年发病数1 879人,由占女性癌症的第4位升至第3位。1982~1 984年发病数2 360人,上升为第2位,预计到2000年将升至首位。l 972~1974年死亡人数647人,1980年为857人,由第6位上升至第5位。天津市女性乳腺癌l 980年的发病率为17.5/l0万,至1989年为23.5/10万,由第4位上升为第2位。北京市1 991年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为7.8/10万,占全部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资料显示中国大城市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明显增加。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①乳房肿块:一般多为单发,质地较硬,增大较快,可活动,如侵及胸肌或胸壁则活动性差或固定。并记录肿块部位,在乳头外侧、内侧或在中线上。乳腺肿块常为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为了早期发现,应强调定期作自我检查。②皮肤桔皮样改变和乳头内陷,为癌侵及皮肤和乳头的表现。③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或浆液性,此时可涂片作细胞学检查。④区域淋巴结转移:常见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融合或固定。⑤血行转移:多见于肺、肝、骨和脑转移,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⑥炎性乳腺癌:表现为乳房皮肤呈炎症改变,可由局部扩大到全乳房,皮肤颜色由浅红色到深红色,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表面温度升高。 乳腺癌的临床严重征象:肿瘤和胸壁固定、腋窝淋巴结固定、乳房皮肤水肿、皮肤溃疡、腋窝淋巴结>2.5cm。 诊断检查方法①乳腺x线照片:可见密度增高、边缘不规则的肿块阴影.有时中心可见钙化。②乳腺B超:可见形状不规则的低回声区。③乳头分泌物细胞学检查。④肿块穿刺:常用细针抽吸作细胞学涂片检查。并可做乳腺x线或B超立体定位检查来确定肿物位置,然后进行肿物穿刺或切除,对小肿物诊断有帮助。⑤病理检查:当疑为乳腺癌时,宜先作肿物整块切除,作冰冻切片,立等结果,确诊后接着作扩大手术。病理检查应包括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分组检查10个以上及脉管、淋巴结内有无癌性。⑥激素受体检查:通常检查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以便指导临床选择内分泌佶疗。⑦肿瘤标记物检查:CA15-3、CA242和CEA增高与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⑧PCR 法癌基因诊断检查:K19和Muc1等检查与乳腺癌相关性较好,此法可检测出存在体内的

乳腺癌心得

乳腺癌护理体会 [摘要]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于40~60岁的妇女,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癌患者不仅经受一般癌症患者的各种不适应行为和情绪反应,还受到因手术治疗对女性特征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避免心理障碍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将铜仁地区人民医院近期对乳腺癌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关键词]乳腺癌;护理;功能锻炼 1、心理指导 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癌肿的信心和进行心理治疗。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2、术前指导 2.1注意多样化饮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提高肌体的抵抗力。 2.2乳癌患者如果在妊娠和哺乳期,应立即终止妊娠和断奶。 2.3乳癌根治手术,最好在患者心、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切除,因为手术创面大,对体损伤较大。手术前必须进行心电图、x线照片及肺功能等检查。 2.4术前皮肤准备:范围:上至锁骨上部,下至脐部,两侧至腋后线,同侧上臂上部1/3和腋窝部.乳头/乳晕部位皮肤不甚平滑,更要注意清洁。其目的是去除毛发和污垢,防止切口感染。 3、术后指导 3.1体位:①术后6h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利于切口引流和使横隔下降,改善呼吸。②术后患肢制动3d,以免腋窝皮瓣的滑动而影响愈合。抬高患肢,贾葵等[1]使用自制软枕减少了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3.2行根治性切除术后伤口需用弹力绷带包扎,弹力绷带具有相当程度的伸缩性,包扎时容易掌握其松紧度,使患者术后能够正常呼吸,同时也不影响创面与皮瓣的血液循环,促进了伤口的愈合;弹性绷带包扎使皮瓣或所植皮片与胸壁紧贴,无任何间隙存在,减少了创面出血、淋巴液渗出而引起的皮下积液,促进了手术创面与皮瓣间的愈合。 3.3术后伤口置负压引流,其目的是吸出创面积积血、积液,避免引起皮瓣或所值皮片坏死。应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及脱落,更不能随意拔除。密切观察引流量,术后3d引流量> 200ml/24h,应警惕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20ml/24h,应检查负压装置、引流管是否受压或阻塞等。关于引流负压吸引压力值的大小,石燕等[2]经研究后认为术后以-15kpa持续吸引48h,第3天再以2.6kpa负压吸引盒吸引的方法较传统的术后直接用负压为26kpa吸引盒吸引能缩短置管时间、促进患者舒适。 3.4功能锻炼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静脉回流及引流液的排出,患肢水肿的消退有重要作用。另外,早期的功能可以减少患者伤口疤痕挛缩,提高患肢的功能恢复,重建患者的自理能力。具体的功能锻炼可以如下进行:术后第1~ 2d可做伸指、握拳、曲腕等动作;第3~4天做屈肘运动;第5天可以练习患侧手掌摸对侧肩及同侧耳廓;第7天做肩部活动;第9~12天课锻炼抬高患侧上肢,作手指爬墙运动,初时用健侧手掌托住患侧肘部,慢慢抬高,直至与肩平;第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抬头挺胸位。出院后坚持锻炼,如上肢旋转、后伸、轻度扩胸运动,1~3次/日,避免劳累,循循渐进。避免在患侧肢体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提重物等,患肢负重不能超过5kg,以免影响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 4、饮食指导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文章目录*一、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二、乳腺癌如何预防*三、乳腺癌食疗方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1、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多发于 45-50岁的女性,但别以为乳腺癌只是中老年妇女才会得的病,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中70%是40岁以下的女性。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40~60岁的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提前近10年,少数未婚女性也未能幸免;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中,早期发现的病例数不足20%。 2、乳腺癌临床表现 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

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乳腺癌怎么检查 在乳腺门诊,医生了解了病史后首先会进行体检,检查双侧 乳腺;还会结合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照相)、彩超,必要时也可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MRI)。乳腺X线摄影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中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通常用于40岁以上的妇女。 乳腺癌如何预防预防乳腺癌应该远离烟酒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能够引起多种癌变,所以也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饮酒不仅仅会影响到肝功能,还会影响到脑垂体催乳素的分泌,催乳素与乳腺癌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 想要避免乳腺癌的发生,一定要远离烟酒。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是引起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的食用高脂肪、腌制、烟熏、烧烤类的食物,就容易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因为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会导致肥胖,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过多,甚至 是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能够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东西,所以想要远离乳腺癌就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经常食用这些垃圾食品。 保持适量的运动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3、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

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江丰收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肿瘤外科孙春雷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1.低危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2.中危:分两种情况(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条件,乳癌的病理变化十分复杂,类型较多,大致上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及罕见乳腺癌。 1.非浸润性癌乳腺癌:又称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 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1)导管内原位癌是指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导管明显扩张,癌细胞局 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底膜完整的乳腺癌。根据组织学改变分为粉刺癌和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2.早期浸润乳腺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 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1)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组织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 小叶范围内。 2)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浸润。 3.浸润性乳腺癌:是癌细胞已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 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 1)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 硬癌、腺癌。 (1)浸润性小叶乳腺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

认识乳腺癌

认识乳腺癌 姓名:班级:学号: 文章摘要: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污染的加剧,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生率逐年 攀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同时,因为我国女性患者不重视日常检查,诊断 较晚,预后效果不好,个性差异大,死亡率较高。但是也应该看到,乳腺癌并不 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相对比较其生长较慢,容易早期发现,有很大的诊断和 治疗空间。乳腺癌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手段的介绍在本文阐述,对乳腺癌的治疗将在文中介绍。关键字: 乳腺癌(Breast Cancer)阿霉素,P38MAPK,增殖抑制,MCF-7 1.细胞涂片介绍及乳房介绍: 乳房矢状断横式图:胸大肌,内间肌,胸肌筋膜,乳腺小叶,乳房悬韧带,输乳管,输乳管窦,乳头,输乳孔,乳头,乳房脂肪体。 1.1腺导管上皮细胞: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乳腺处于静止期,涂片不易见到脱落的导管上皮细胞,或只有个别来自乳头的鳞状上皮细胞。细针吸取涂片所见的人为脱落的导管上皮细胞,多成群排列,典型者呈蜂窝状,多数细胞的直径为15μm 以下,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胞质丰富,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于一侧,染色质均匀细致,涂片中裸核较多见。妊娠后期和产后2个月,由于受内分泌的影响,导管上皮细胞可可呈乳头状瘤样增生,腺上皮细胞和胞核增大,胞质丰富,常出现空泡,核偏位,有双核或多核,核仁在,清晰可见,切忌误认为病变细胞。 1.2沫细胞:涂片中常见此种细胞。其来源尚有争议,可能来自导管上皮细胞或巨噬细胞。 1.3细胞:其形态与泡沫细胞相似,细胞质内吞噬异物。核圆、卵圆或豆形,染色质为细颗粒状,核多数偏于细胞一侧。在未孕的正常妇女乳头分泌物中巨噬细胞少见,乳腺炎症或妊娠期增多。 1.4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较多时,表示乳腺急性及慢性炎症或是正常分娩前后,有时在正常涂片中亦见少数白细胞,但有红细胞时应视为异常. 2.癌病理分类有哪些 我国著名乳腺癌医学专家介绍说乳癌形态组织较为复杂,类型也很多,而且往往在同一块癌组织中,甚至同一张切片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目前国内和国际的乳腺癌病理分类,在实际应用中仍没有统一。我国乳癌病理分类有以下几种:

乳腺癌免疫组化

如何解读乳腺癌免疫组化中的项目? 乳腺癌术后病理中除描述有肿瘤具体分类名称、肿瘤大小、各切缘是否切除干净、淋巴结转移部位和数目以及血管淋巴管内和其他组织中有无侵润外,还有 一些重要的可以提示预后的免疫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导治疗和估计 预后。以下是各医院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常用免疫指标以及对它们的解读,仅供 参考: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介入科刘玉金 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肖晖 ER:雌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加号越多越好。 PR:孕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 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两 者同时阳性预后最好,如一个阳性一个阴性中,雌激素阳性要好于孕激素阳性。两者都是阴性预后不好。阳性者可以术后或术前使用内分泌治疗。 Her-2(C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原癌基因。它的过度表达 即出现加号表明患者预后不好。同时也提示患者易于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上 述两种激素受体可能缺乏。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 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但Fish检测两个加号以上者有进行生物靶向治疗的 可能。即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以上三个都是阴性患者,医学上目前被叫做“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 缺乏药物治疗。 E-Cadherin:E-钙粘附蛋白是钙粘附蛋白分子家族中跨膜蛋白亚型的一种,集 中表达在粘着连接,对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极性、形态和组织结构起重要 作用。它的高表达表明预后良好。 Ki-67index:是反应细胞增殖的一种增殖抗原,它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 有关,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数值越高预后越不好。 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突变预示预后不良。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 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 CK5/6:是一种细胞角蛋白,组织学分级越高及肿瘤分期越高其表达率越高, 总的讲阳性预后差。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织学分级越高及肿瘤分期越高其表达率越高, 总的讲也是阳性提示临床预后差。

乳腺癌

乳腺癌护理查房 一、病因: 现在在医学上对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除去出生地的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 岁前亦少见,但20 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 ~ 50 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 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 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 ~ 3 倍。 3.其他乳房疾病。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 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 岁者的2.2 倍。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 岁者比小于45 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 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酒。 11.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2.病毒感染。 13.放射线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4.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二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Li(1988) 报道,美国患有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年青人,而他们的孩子有的即患乳腺癌,这是乳腺癌综合征。研究证明了女性乳腺中有部分病人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即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倾向越大。随着遗传性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阐述。遗传性乳腺癌的特点有:①发病年龄轻; ②易双侧发病; ③在绝经前患乳腺癌病人,其亲属亦易在绝经 前发病。 (2) 基因突变:癌基因可有两种协同的阶段但又有区别,即:启动阶段和促发阶段。 ①放射线照射可引起基因损伤,使染色体突变,导致乳腺癌发生。 ②内分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刺激增生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主要作用于癌形成的促发阶段,而正常女性内分泌激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直接关系。雌激素、黄体酮、催乳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均有关系。乳腺中的雌激素水平比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高若干倍。乳腺中的胆固醇及其氧化产物,即胆固醇环氧化物可诱发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且胆固醇环氧化物本身便是一种致突变、致癌、有细胞毒性的化合物。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很多,有的以组织来源命名:如小叶腺癌、导管腺癌;有的以病变组织特点命名:如髓样癌、硬癌、单纯癌;有的以病变程度命名:如原位癌、早期癌、浸润癌;有的以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命名:如未分化癌、低分化癌、中分化癌、高分化癌。 随着病理组织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病理类型逐渐向依据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和远处转移可能性的大小而归类。大体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非浸润性癌:又称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在上皮基底膜内生长,癌灶没有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早期浸润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浸润癌:癌细胞已经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制,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容易发生癌灶转移。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 ①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硬癌、腺癌。 ②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粘液腺癌、腺样囊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乳头Pagets病。

9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第九篇 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隐匿性乳腺癌 隐匿性乳腺癌是指一类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表现的, 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均不能发现乳腺 内病灶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中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钼靶摄片、超声波检查等,在 UICC 的分期 中,T0N1指的就是隐匿性乳腺癌,隐匿性乳腺癌在诊断时可以岀现远处部位的转移。其发生率 占乳腺癌的0.3 — 1.5%。 (一) 临床表现 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与普通乳腺癌相似, 患者多为在无意中发现腋窝无痛性肿块, 但少 部分患者可岀现局部的疼痛, 余无其他不适,临床体检可以触及腋窝内淋巴结肿大, 无明显的触 痛。肿块直径以3cm 左右居多,大者可达 5cm 以上,呈单发或多发,或相互粘连固定、质地硬, 在累及腋部神经时可有疼痛, 压迫腋静脉可造成患肢水肿。 除了腋窝淋巴结肿大外, 钼靶摄片及 其他常规的辅助检查均不能发现乳房内病灶。少数患者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 有时乳腺尾部或位于腋窝部的副乳腺内的纤维腺瘤可能会被误认为腋窝淋巴结, 这可以通过 超声来予以鉴别。 (二) 诊断 对于孤立性无痛性肿大腋淋巴结, 无明显诱因及短期内不能消退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应仔 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检,临床体检应包括全身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区有无同时的肿大淋巴结、 尤 其是双侧锁骨上有无肿大淋巴结, 颈部甲状腺有无结节, 乳腺有无肿块、局限性增厚感或乳头岀 血等乳腺癌表现,询问有无其他不适,如:有无发烧、咯血、腹部不适、大便习惯改变等,可建 议进一步行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可选择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 肿大淋巴结活检手术以及空心针活检等方法。 对上 述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腋窝转移性腺癌者, 同时无其他浅表淋巴结区淋巴结肿大, 体检无明显甲状 腺肿大、结节,无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等,无同侧腋窝引流区范围的皮肤肿块等可疑病变者, 病史 无明显特殊意义的相关肿瘤征象者,可初步列入隐匿性乳腺癌的范畴。 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可包括:胸片和腹部的超声检查。目前认为,胃镜、肠镜、腹部的 CT 等 无必要性,而且往往这些检查对确立诊断无明显的帮助。 对双侧乳腺的钼靶摄片、 超声检查是常规检查项目, 对于发现乳腺内病灶具有帮助。 而对于 钼靶和超声均不能发现乳腺病灶者, 而其他体检和胸片等亦无阳性结果者可以拟诊为隐匿性乳腺 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转移癌组织学结构对其来源有时具有提示作用, 而免疫酶标,如雌激素 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等对提示乳腺来源等具有指导意义, 本病。 但是依照上述的观点诊断一个隐匿性乳腺癌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并不是终点, 后,未治疗的乳腺内出现可发现的乳腺癌病灶或治疗后的患者无其他部位原发灶出 现才是本诊断 的终结。 但对这些受体表达阴性者并不能排除 经过有效的随访

乳腺癌引发的7种并发症

乳腺癌引发的7种并发症 *导读:对于乳腺癌这种疾病来说,如果发展到中晚期,患者没有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会导致身体当中的癌细胞出现扩散。…… 对于乳腺癌这种疾病来说,如果发展到中晚期,患者没有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会导致身体当中的癌细胞出现扩散。严重的时候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如果患者身体出现并发症会严重的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1、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恶病质的原因,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此时患者主要表现为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生命危险。 2、疼痛。乳腺癌骨转移的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可以是深层钝痛、间歇性痛,与活动无关。初起在卧床休息后得到缓解,以后随着转移灶的增大,一般到了骨转移后期,疼痛会更加严重,呈持续性疼痛的症状。往往在出现病变区疼痛几个月以后,乳腺癌患者才出现骨质破坏。 3、乳头溢液。乳腺癌发生后使女性产生非生理性溢液,部分乳腺癌病人有鲜红或暗红色的乳头溢液,有时会产生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乳头溢液可伴有乳房肿块同时发生。 4、病理性骨折。有10左右的乳腺癌骨转移会并发病理性骨

折。长骨转移可形成病理性骨折;脊椎转移时肿瘤可突入髓腔或形成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最终压迫脊髓造成截瘫。同时,当肿瘤细胞广泛转移破坏骨组织、侵犯骨膜或形成病理性骨折时可产生剧烈疼痛。 5、淋巴结肿大。乳腺癌发生后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是同侧腋窝淋巴结,身体同侧腋窝淋巴结发生肿大,且肿大淋巴结数目会随病情不断增加,相互连成团状,小部分患者出现相对侧腋窝淋巴转移。 6、转移症状。乳腺癌不同于其他癌症的地方在于,其早期就可以发生转移,随着疾病的发展再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骨转移可出现疼痛、局部压痛、活动能力下降等;发生肺及胸膜转移后,可出现胸痛、干咳、咯血、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肝转移后可出现发热、乏力、纳差、腹胀、体重下降等,继而出现腹水、黄疸、肝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7、溶骨性病变。乳腺癌骨转移以多发的溶骨性病变为多见,有些患者在溶骨病变治疗后的修复可以在影像学表现为过度钙 化而被诊断为成骨性改变,对这部分患者应追溯其首诊时的X片是否有溶骨性改变。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躯体疼痛时,即使X线摄片阴性,也不可轻易否定骨转移的存在。 对于乳腺癌这种疾病来说,还希望患者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另外,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为了可以更快的恢复身体健康,还

为什么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

乳腺癌,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是令众多女性“谈其色变”的疾病,不仅在于其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的特点,更在于近年来居高不下的发病率。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近年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乳腺癌已和宫颈癌、卵巢癌共同被称为“女性杀手三剑客”。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乳腺癌属于世界性难题,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由此了解乳腺癌病发原因,及时做好预防形势迫切严峻。 原因一:激素水平的改变。出现有乳腺癌疾病的女性朋友,临床上大多呈现出年轻化的节奏。现在女性普遍月经初潮提前,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延长,加之环境的污染、饮食的污染、高脂性食品、含激素类保健品、化妆品的使用,使年轻女性较为频繁的接触外源性雌激素,而乳腺癌为激素依赖性肿瘤,这使得其发病年龄低龄化。 原因二:精神因素。社会发展的很迅猛,不比以前,然而我们肩上的压力也是很重。生活紧张、精神压力大、感情上遭遇重大打击、受到不良情绪刺激,自我调节能力差,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也容易发生乳腺癌。 原因三:晚婚晚育少哺乳。现在的女孩子不比以前爹妈的时代,女孩子早早的就嫁人为人妻了;大都和男子一样为房和车工作,晚婚

晚育。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晚婚、晚育、不哺乳或哺乳时间短的女性更易患乳癌,而适龄结婚、自然生育、哺乳均有利于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众所周知,著名女歌手姚某某,去年因乳腺癌被夺去年轻的生命,绚丽之花就此宇落,令人叹息万分。国际抗癌联盟认为,乳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不断增加,但并不是不能预防,世界上1/3的癌症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的,1/3的癌症是就通过治疗能够实现康复的。那么对于乳腺癌来说,如果不幸罹患能够实现康复吗? 对此肿瘤专家指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乳腺癌的康复率逐渐提高。对于乳腺癌来说,针对不同的病理分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辩证施治。早期病人可以选择手术与中医辅助综合治疗;对于晚期病人则建议中医单独使用。 中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具有药性温和、无刺激、毒副作用小、注重标本兼治,“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病人服用天然中草药,能够有效消灭癌细胞,控制病情恶化,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之效。 面对诸多参差不齐的中医疗法,小编建议病人选择,汲取中医药精髓,由出身于中医世家,第八代中医传人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从病人整体入手,针对同一病种,不同病机病因的病人,采用辨证施治,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阴阳平衡的调理,起到“扶正祛邪”“培元固本”“排毒减毒”等作用,最终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疗效。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一、非浸润性癌 (一)导管原位癌(DCIS) 肿瘤细胞仅限于导管内,没有间质浸润。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状、低乳头状、匍匐状等。依据核异型程度,结合管腔内坏死、核分裂及钙化等,通常将DCIS分为三级。当见到不同级别的DCIS混合存在或在同一活检组织或同一管腔中存在不同的DCIS结构,尽可能提示各种级别的DCIS所占的比例。 (二)小叶原位癌(LCIS) 病变位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75%的病例可见伴有末梢导管的paget扩展。低倍镜下见小叶结构存在,一个或多个小叶的腺泡由于细胞的增殖导致不同程度扩张。常见类型(经典型)的增殖细胞单一、体积小,核圆形、大小均匀,核仁不清楚,染色质均匀分布,胞质稀少,细胞轮廓不清,排列松散,坏死、钙化及核分裂均少见。变异型是指大腺泡、多形细胞、印戒细胞、大汗腺细胞、粉刺型等。 (三)乳头派杰病(Paget’s disease)。 在乳头、乳晕鳞状上皮内出现恶性腺上皮细胞,其下方常伴有导管内癌。当伴有显著的浸润性癌,则按浸润性癌的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并注明伴发乳头派杰氏病。

二、原位癌早期浸润 (一)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 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生芽浸润,浸润的癌细胞没有脱离导管壁。 (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 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的基底膜,浸润到小叶内间质,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没有小叶间间质的浸润。 (三)微浸润性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指在原位癌的背景上,在小叶间间质内出现一个或几个镜下明确分离的微小浸润灶。当不能确定是浸润时,应诊断为原位癌。 (四)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 (1)非特殊型。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大的一组浸润性乳腺癌,由于缺乏典型特征,不能像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被单分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当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的导管原位癌成分时(指导管内癌成分占整个癌组织的4/5以上),提倡在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应注明导管内癌所占比例。 (2)混合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