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倒推法解决问题练习题

三年级倒推法解决问题练习题

三年级倒推法解决问题练习题姓名:

第九章分批法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九章分批法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2002年4月份的生产情况和生产费用资料如下: (1)本月份生产的产品批号有: 2051批号:甲产品12台,本月投产,本月完工8台。 2052批号:乙产品10台,本月投产,本月完工3台。 (2)本月份的成本资料:(单位:元) 2051批号甲产品完工数量较大,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采用约当产量法。在产品完工率为50%,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2052批号乙产品完工数量少,完工产品按计划成本结转。 每台计划成本为:原材料880元,燃料140元,工资及福利费720元,制造费用450元。 要求:根据上列资料,采用分批法,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各批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解: 甲产品费用分配情况: 材料费用分配率=6840/12=570 燃料费用分配率=1452/(8+4×50%)=145.2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4200/(8+4×50%)=420 制造费用分配率=2450/(8+4×50%)=245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批号:2051 投产日期:4月 产品名称:甲批量:12台完工日期:4月完工8台

乙产品完工产品成本按计划成本转出 完工产品原材料计划成本=880×3=2640 完工产品燃料计划成本=140×3=420 完工产品工资及福利费计划成本=720×3=2160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450×3=1350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批号:2052 投产日期:4月 产品名称:乙批量:10台完工日期:4月完工3台

二、某企业生产属于小批生产,产品批数多,每月末都有很多批号没有完工,因而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1)8月份生产的产品批号有: 8210号:甲产品6件,7月投产,8月25日全部完工。 8211号:乙产品14件,7月投产,8月完工8件。 8212号:丙产品8件,7月末投产,尚未完工。 8213号:丁产品6件,8月投产,尚未完工。 (3)各批号产品8月末累计原材料费用(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和生产工时为: 8210号:原材料32000元,工时9200小时。 8211号:原材料98000元,工时29600小时。 8212号:原材料62400元,工时18200小时。 8213号:原材料42600元,工时8320小时。 (4)8月末,该企业全部产品累计原材料费用235000元,工时65320小时,工资及福利费26128元,制造费用 32660元。 (5)8月末,完工产品工时25200小时,其中乙产品16000

六年级奥数专项(用倒推法解题)

用 倒 推 法 解 题 【知识与方法】: 倒推法,即从后面的已知条件(结果)入手,逐步向前一步一步地推算,最后得出所需要的结论。这种方法对于解答一些分数应用题同样适用。 【例题精讲】 例题1:有一条铁丝,第一次剪下它的12 又1米;第二次剪下剩下的13 又1米;此时还剩下15米。这条铁丝原来长多少米? 模仿练习1:一堆水泥,第一次用去它的12 又3吨,第二次用剩下水泥的13 又3吨,第三次又用去第二次余下的14 又3吨,这时这堆水泥正好剩下3吨。这堆水泥原来有多少吨? 例2:甲、乙两仓库各存粮若干,先将乙仓库中存粮的15 运到甲仓库,再将甲仓库此时存粮的14 运到乙仓库,这时甲仓库有粮食600吨,乙仓库有粮食720吨。那么,原来甲仓库和乙仓库中各存粮多少吨? 模仿练习2:三只猴子分一筐桃,第一只猴子分得全部桃子的27 多12个,第二

只分到余下的23 少4个,第三只分到20个。这筐桃子共有多少个?(竞赛决赛试题) 例3: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若干个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1、2、3、……。后来擦掉其中一个,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10.8。那么,被擦掉的那个自然数是多少? 模仿练习3:☆黑板上写着从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自然数,擦去其中的一个后。 其余各数的平均数是35517 。擦去的数是多少?(奥赛初赛A 卷试题) 例4:有一种细胞,每秒钟分裂成2个,两秒钟可分裂成4个,3秒钟可分裂成8个…在瓶中开始放进1个这样的细胞,刚好1分钟后就充满整个瓶。如果一开始就放进8个这样的细胞,要充满整个瓶的41 ,需要多少秒? 模仿练习4:一种微生物,每小时可增加一倍,现在有一批这样的微生物,10小时可增加到100万个。那么增加到25万个需要多少小时?

分批法例题及答案

(一)基本情况 某企业属单件小批多步骤生产企业,按购货单位要求小批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产品成本计算采用分批法,该企业9月份的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1、各生产批别产量、费用资料 (1)901号甲产品50件,7月份投产,本月全部完工,7、8两月累计费用为:直接材料4000元,直接人工1000元,制造费用1200元。本月发生费用:直接人工400元,制造费用500元。 (2)902号乙产品100件,8月份投产,本月完工60件,未完工40件,8月份发生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60000元,直接人工15000元,制造费用13000元。本月发生费用:直接人工7000元,制造费用6000元。 (3)903号丙产品7件,本月份投产,尚未完工,本月发生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20000元,工资福利费5600元,制造费用4800元。 2、其他资料 (1)三种产品的原材料均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2)902号乙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数量在批内所占比重较大(60%),根据生产费用发生情况,其原材料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比例分配外,其他费用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产品完工程度为50%。 (二)成本计算过程 1、901号成本计算 901号产品,本月全部完工,7、8、9三个月份累计生产费用全部为完工产品成本,除以完工产品数量,为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表8—1 901号产品成本计算单 批号:901 产品名称甲投产日期:7月份 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7100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7100 2、902号产品成本计算 902号本月完工60件,尚有40件未完工,属于是跨月陆续完工,且完工产品数量在批内所占比重较大,生产费用应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因原材料一次投入,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负担的原材料费用相同,按产品数量分配。其余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 约当产量=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直接材料项目的约当产量=60+40×100%=100 直接人工项目约当产量=60+40×50%=80

6.1 倒推法解题

01 倒推法解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逆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倒推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正确运用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1、路线倒推 师:前不久,学校组织大家去春游,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游玩后一位同学写了这样的一篇数学日记。来,听一听。 (录音:我们8点从学校出发,一路经过黄鹤楼、长江大桥、归元寺,最后到达动物园。下午沿原路返回,你知道我们的返回路线吗?出示:学校→黄鹤楼→长江大桥→归元寺→动物园) 师:谁能回答? 生:返回路线是从动物园出发,经过归元寺、长江大桥、黄鹤楼,最后到学校。

(出示:学校←黄鹤楼←长江大桥←归元寺←动物园) 师:原来你是倒过来想的。 2、翻牌倒推 师:下面老师玩一个小魔术,想不想看? 生:想 师:看好了。 (出示三张牌:先第一张和第二张交换位置,再将第二张和第三张交换位置)师:要想知道原来这三张牌是怎样摆放的,怎么办? 生:(上台操作)先交换第二张和第三张位置,再交换第一张和第二张位置。师:你为什么这样操作? 生:我是倒过来想的,刚才最后交换的是第二和第三张,那我就先交换这两张,在交换第一张和第二张。 师:原来你也是倒过来想的。 3、小结 师:刚才这2个问题,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生:倒过来想的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倒过来想的方法称之为“倒推”(板书:倒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用倒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展示例题: 例1:有一个数如果用它加上6,然后乘以6,再减去6,最后除以6,所得的商等于6.求这个数。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一个数加上6,然后乘以6,再减去6,最后除以6,所得的商等于6。求这个数是多少? 师:你能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吗? 同座位讨论,其中一人记录。 生:(同座位讨论整理过程)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整理的?

六年级奥数倒推法解题

倒推法解题 考点、热点分析 有些应用题如果按照一般方法,顺着题目的条件一步一步地列出算式求解,过程比较繁琐。所以,解题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果出发,运用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互逆关系,从后到前一步一步地推算,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倒推法。 例题讲解 【例题1】一本文艺书,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余下的3/5,还剩下4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练习1: 1.某班少先队员参加劳动,其中3/7的人打扫礼堂,剩下队员中的5/8打扫操场,还剩12人打扫教室,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2.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第一天走了全程的3/8,第二天走了余下的2/3,第三天走了250千米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例题2】筑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又10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2/7 ,还剩500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练习2: 1.一堆煤,上午运走2/7,下午运的比余下的1/3还多6吨,最后剩下14吨还没有运走,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2.用拖拉机耕一块地,第一天耕了这块地的1/3又2公顷,第二天耕的比余下的1/2多3公顷,还剩下35公顷,这块地共有多少公顷? 【例题3】有甲、乙两桶油,从甲桶中倒出1/3给乙桶后,又从乙桶中倒出1/5给甲桶,这时两桶油各有24千克,原来甲、乙两个桶中各有多少千克油?

练习3: 1.小华拿出自己的画片的1/5给小强,小强再从自己现有的画片中拿出1/4给小华,这时两人各有画片12张,原来两人各有画片多少张? 2.甲、乙两人各有人民币若干元,甲拿出1/5给乙后,乙又拿出1/4给甲,这时他们各有90元,他们原来各有多少元? 【例题4】甲、乙、丙三人共有人民币168元,第一次甲拿出与乙相同的钱数给乙;第二次乙拿出与丙相同的钱数给丙;第三次丙拿出与这时甲相同的钱数给甲。这样,甲、乙、丙三人的钱数相等,原来甲比乙多多少元钱? 练习4: 1.甲、乙、丙三个班共有学生144人,先从甲班调出与乙班相同的人数给乙班,再从乙班调出与丙班相同的人数到丙班。再从丙班调出与这时甲班相同的人数给甲班,这样,甲、乙、丙三个班人数相等。原来甲班比乙班多多少人?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册教材第88~89页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会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看上去同学们的精神很饱满,你们一定期待今天的这节数学课吧!我们现在就开始喽。 1、老师每天早晨上班的路线是这样的:家十字路口南门桥 学校。谁能说说我每天原路回家的路线呀? (通过直观的线路图学生很容易理解原路回家的路线,方向相反,路程相等。)2、从我家到学校骑车大约需要10分钟,学校每天早晨是8:00上课,7:55预备,我想在预备铃响之前到学校,那我最迟得什么时间就必须从家里出发呢?(在导入情境中设置的都是相对简单的内容,只是为后续练习做好铺垫。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倒推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师:上个星期天,小明找我帮他解答两个问题,我把一瓶400毫升的果汁倒

在两个杯子里,把甲杯递给小明,乙杯留给我自己,可调皮的小明趁我不注意把甲杯果汁倒入40毫升到乙杯,这时候两个杯子里果汁数量有什么变化吗?(课件演示) 生1:我发现甲杯减少了,乙杯增加了。 生2:甲杯和乙杯正好同样多。 生3: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后,两个杯子里的果汁总量没有变化。师:一共还是多少毫升?现在每个杯子里都有多少毫升果汁?(通过追问,让学生理清果汁数量的变化情况。) (2)、师:我们知道了现在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求原来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你准备怎么办? 学生独立思考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独立思考在数学学习中犹如金子般宝贵,教师要注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生:能不能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 课件展示“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的过程”,观察两个杯中果汁数量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再倒回去”后,甲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增加了40毫升;乙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减少了40毫升。 (3)、指导学生画简单示意图,(借助示意图说明果汁变化的步骤和过程,清晰地把握事物和数量发展变化的线索,从而有序地展开思考。)40毫升倒回去,该画回去多少才合适呢?40毫升占200毫升的多少啊? 学生比较准确地画出示意图。(相对准确的草图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清题目条件和问题,这种能力在数学知识的后续学习中非常重要。)(4)、师:根据你的发现,请求出“原来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 学生完成解题的过程,并将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完整,和同桌说说表中的每个数据各是怎样推算来的。 (5)、师:我们回顾一下,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求原来两个杯中的果汁有

六年级倒推法解题

第十二周倒推法解题 专题简析: 有些应用题如果按照一般方法,顺着题目的条件一步一步地列出算式求解,过程比较繁琐。所以,解题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果出发,运用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互逆关系, 从后到前一步一步地推算,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倒推法。 例题1。 1 3 一本文艺书,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3,第二天看了余下的5,还剩下48页,这本书 共有多少页? 3 2 【思路导航】从“剩下48页”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 1 -3 = 2。第一天看后还剩 5 5 2 1 2 2 下48-5 = 120页,这120页占 全书的1-3 = 3,这本书共有120^3 = 180 页。即 3 1 = 48+( 1 —5 )*( 1-3)= 180 (页) 答:这本书共有180页。 练习1 3 5 1. 某班少先队员参加劳动,其中7的人打扫礼堂,剩下队员中的8打扫操场,还剩12 人打扫教室,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3 2 2. 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第一天走了全程的8,第二天走了余下的3,第三天走了250 千米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 2 3. 把一堆苹果分给四个人,甲拿走了其中的6,乙拿走了余下的5,丙拿走这时所剩的 3 4,丁拿走最后剩下的15个,这堆苹果共有多少个? 例题2。 1 2 筑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又10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还剩500米, 5 7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2 5 【思路导航】从“还剩500米”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7 = 7,第一天修后还剩 5 1 500十7 = 700米,如果第一天正好修全长的5,还余下700+100 = 800米,这 1 4 4 800米占全长的1 - =-,这段路全长800 + = 1000米。列式为: 5 5 5 2 1 【500+( 1- ) +1001 + ( 1 - )= 1000 米 7 5

成本会计练习分批法及答案

分批法课堂练习 1、资料:某企业第一车间生产501批次甲产品、601批次乙产品、502批次 丙产品三批产品,6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1)月初在产品成本 501批次甲产品为104000元,其中直接材料84000元,直接人工12000元,制造费用8000元;502批次丙产品124000元,其中直接材料120000元,直接人工2000元,制造费用2000元。 (2)本月生产情况 501甲产品为5月2日投产40件,本月26日已全部完工验收入库,本月实际生产工时为8000小时。601乙产品为本月4日投产120件,本月已完工入库12件,本月实际生产工时为4400小时。502丙产品为5月6日投产60件,本月尚未完工,本月实际生产工时为4000小时。 (3)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本月投入原材料396000元,全部为601乙产品耗用。本月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49200元,提取应付福利费为6888元,制造费用总额为44280元。 (4)单位产品定额成本 601乙产品单位产品定额成本为4825元,其中直接材料3300元,直接人工825元,制造费用7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材料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具体计算程序如下:(1)按产品批别开设产品成本计算单并登记月初在产品成本。 (2)编制601批产品耗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并记入产品成本计算单。 (3)用生产工时分配法在各批产品之间分配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并记入有关产品成本计算单。 (4)采用生产工时分配法在各批产品之间分配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并记入有关产品成本计算单。 (5)计算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编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601乙产品本月少量完工,其完工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结转。 产品成本成本计算单批量:40件 开工日期:5月2日批别:501批次 产品:甲产品完工日期:6月26日

四年级奥数教程六倒推法的妙用

课题倒推法的妙用 教学目标 本节要求掌握倒推法解题的一般方法,明白倒推法是一种逆向思维,主要要在思维方式上得到新的启迪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如何理解倒推法是一种逆运算,逆向思维 难点是那这种思维用到自己解题中去,发散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本讲知识点 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倒推法是一种常用的思考方法.这种方法是从所叙述应用题或文字题的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推理,直到解决问题. 用倒推法解题时要注意: ①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 ②在向前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 ③列式时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 二、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三、具体安排 【经典例题】 例1 一次数学考试后,李军问于昆数学考试得多少分.于昆说:“用我得的分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最后乘以4,得56.”小朋友,你知道于昆得多少分吗? 分析这道题如果顺推思考,比较麻烦,很难理出头绪来.如果用倒推法进行分析,就像剥卷心菜一样层层深入,直到解决问题. 如果把于昆的叙述过程编成一道文字题:一个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

乘以4,结果是56.求这个数是多少?把一个数用□来表示,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得到这样的等式: {[(□-8)+10]÷7}×4=56. 如何求出□中的数呢?我们可以从结果56出发倒推回去.因为56是乘以4后得到的,而乘以4之前是56÷4=14.14是除以7后得到的,除以7之前是14×7=98.98是加10后得到的,加10以前是98-10=88.88是减8以后得到的,减8以前是88+8=96.这样倒推使问题得解. 解:{[(□-8)+10]÷7}×4=56 [(□-8)+10]÷7=56÷4 答:于昆这次数学考试成绩是96分. 例2 小玲问一老爷爷今年多大年龄,老爷爷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7后用4除,再减去15后用10乘,恰好是100岁”那么,这位老爷爷今年_____岁. 分析{[(□ + 17)÷4]- 15}×10 = 100 采用逆推法,易知老爷爷的年龄为(100÷10+15) ×4-17=83(岁) 【尝试实践1】 1、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除以6,其结果等于6,则这个数是_____. 2、某数除以4,乘以5,再除以6,结果是615,求某数. 3、将某数的3倍减5,计算出答案,将答案再3倍后减5,计算出答案,这样反复经过4次,最后计算的结果为691,那么原数是_____.

(完整word版)六年级倒推法解题

倒推法解题 【知识点】 有些应用题如果按照一般方法,顺着题目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列出算式求解,过程比较繁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好找。对于这种类型的应用题,解题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果出发,运用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互逆关系,从后往前一步一步推算,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倒推法。运用这种方法,反向倒推过去,反而易于解决问题。 【练习题】 1、 张大爷提篮去卖蛋,第一次卖了全部的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卖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次卖了第二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四次卖了第三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这时,鸡蛋都卖完了。问张大爷篮中原来有鸡蛋多少个?(15) 2、三只猴子去吃篮里的桃子,第一只猴子吃了 31,第二只猴子吃了剩下的31,第三只猴子吃了第二只剩下的4 1,最后篮子里还剩下6只桃子。原有桃子多少只?(18) 3、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有多少米?(54) 4、修一段路,第一天修全路的 21还多2千米,第二天修余下的31少1千米,第三天修余下的 41还多1千米,这样还剩下20千米没有修完,求公路的全长?(85) 5、一只猴子偷吃桃子,它第一天偷吃了树上桃子的10 1,以后的8天每天偷吃树上桃子的91、81、71 (2) 1,这时树上还剩下10个桃子。问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100)

6、 甲、乙二人分16个苹果,分完后,甲将自己所得苹果数的 31分给了乙,乙又将自己现有苹果数的31还给甲;最后甲又将自己现有苹果数的3 1给了乙,这时两人苹果数恰好相等。问:最初甲分得几个苹果?(15) 7、 一瓶酒精,第一次倒出31,然后倒回瓶中40克,第二次倒出瓶中剩下酒精的9 5,第三次倒出180克,瓶中还剩下60克。问原来瓶中有酒精多少克?(750) 8、 甲、乙、丙三人共有人民币168元,第一次甲拿出与乙相等的钱给乙;第二次乙拿出与丙相等的钱给丙;第三次丙拿出与甲相等的钱给甲,这时,三人的钱刚好相等。问:原来甲比乙多多少元?(28) 9、 甲、乙、丙三个人各有画片若干张,要求互相赠送。先由甲送乙、丙,所送张数等于乙、丙原来的张数(即乙、丙后来的画片张数是原来的2倍)。再由乙送给甲、丙现在的张数,最后由丙送给甲、乙现在的张数,互送后每人各有32张。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甲52 ;乙28 ;丙16) 10、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第一天走了全程的83,第二天走了余下的3 2,第三天走了250千米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200)

简化分批法例题

简化分批法例题 [例]某厂生产有第0102009、0103004、0104001等定单产品,其成本和工时总数汇总登记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中,如表7-5所示。第0102009、0103004、0104001定单的生产成本,如表7-6、7-7、7-8所示。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累计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5000/1000=5(元/工时) 累计制造费用分配率=6000/1000=6(元/工时)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 =23840+50000=73840(元)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月末在产品生产工时 =300+180=480(工时) 产品成本明细账 表1 产品批号:0102009 开工日期:200×年2月 表2 产品批号:0103004 开工日期:200×年3月15 产品名称:批量:5台完工日期: 产品成本明细账

表3 产品批号:0104001 开工日期:200×年4月5日

(分批法)习题 1、资料:某厂属于小批生产,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成本。4月份生产情况如 下: (1)(1)月初在产品成本:101批号,直接材料3750元;102批号,直接材料2200元;103批号,直接材料1600元。月初直接人工1725 元,制造费用2350元。 (2)(2)月初在产品耗用累计工时:101批号1800小时;102批号590小时;103批号960小时。 (3)(3)本月的生产情况,发生的工时和直接材料如下表所示: (4)(4)本月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1400元,制造费用2025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登记基本生产成本二级帐和产品成本明细帐;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答案如下: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帐 产品成本明细帐 批号:101 投产日期:2月 产品名称:甲完工日期:4月 产量:10件

倒推法解题专题训练

倒推法解题专题训练

————————————————————————————————作者:————————————————————————————————日期:

倒推法解题专题训练 知识梳理 1、用倒推法解题就是根据题目的叙述过程,从最后的结果入手,采用倒推的方法,逐步找到题目的答案。 2、用倒推法解题时,要采用逆向思维和运算方式,原来加的用减,乘的用除。 例题精讲: 1、将某数的3倍减5,计算出答案,将答案再3倍后减5,计算出答案,这样反复经过4次,最后计算的结果为691,那么原数是多少? 解析:从最后的结果往前逆推,结果是691,这是一个数的3倍减5得到的,这个数应该是(691+5)÷3=232,这是经过3次后的结果; 同样可知,经过2次后的结果为(232+5)÷ 3=79; 经过1次后的结果为(79+5) ÷3=28; 因此,原数为(28+5) ÷3==11。 2、一只猴子偷吃一棵桃树上的桃子。第一天偷吃了,以后八天分别偷吃了当天现有桃子的…,最后树上还剩下10个桃子。树上原桃子多少个? 解析:可以从最后树上的10个桃子依次向前倒推: 10(1-)(1-)(1-)(1-)(1-) (1-)(1-)(1-)(1-) =10 =100(个) 3、李老师拿着一批书送给36位同学,每到一位同学家里,李老师就将所有的书的一半给他,每位同学也都还她一本,最后李老师还剩下2本书,那么李教师原来拿了几本书?

解析:最后李老师还剩2本书,因此,他到第36位同学家之前应有(2-1)×2=2本书;同样,他到35位同学家之前应有(2-1)×2=2本书;…;由上此可知,他到每位同学家之前都有2本书,故李老师原来拿了2本书。 专题特训: 1、小玲问一老爷爷今年多大年龄,老爷爷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7后用4除,再减去15后用10乘,恰好是100岁”那么,这位老爷爷今年多少岁? 2、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除以6,其结果等于6,则这个数是多少? 3、一块冰,每小时失去其质量的一半,八小时之后其质量为千克,那么一开始这块冰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4、修一段公路,第一天修了全路的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少1千米,这时还剩下20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长? 5、甲、乙两人各有钱若干元,甲拿出给乙后,乙又拿出给甲,这时他们各有240元,两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6、一瓶盐水,第一次倒出后又倒回瓶中50千克,第二次倒出瓶中剩下盐水的,第三次倒出150克,这时瓶中还剩下120克盐水,原来瓶子中有多少千克盐水? 7、小明和小聪共有小球200个,如果小明取出给小聪,然后小聪又从现有球中取出 给小明,这时小明和小聪的小球一样多。原来小明和小聪各有小球多少个。

倒推法解题

倒推法解题 一、考点、热点回顾 用倒推法解题,就是根据题目的叙述过程,从最后结果入手,采用倒推的方法,逐步找到题目的答案,采用倒推法解题时,原来加的用减,原来减的用加,原来乘的用除,原来除的用乘。 二、典型例题 例1、某农妇有一筐鸡蛋,第一次卖出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次又卖出余下的一半又半个,这是筐里还剩下1个鸡蛋,问:筐里原来有多少个鸡蛋? 例2、一瓶酒精,第一次倒出1/3,然后又倒回瓶中40克,第二次倒出瓶中剩下酒精的5/9,第三次倒出180克,瓶中还剩下60克,原来瓶中有多少克酒精? 例3、一只猴子偷吃桃子,第一天偷吃了树上桃子的1/10,以后的8天每天偷吃当天树上的1/9,1/8,1/7,…,1/2,这时树上还剩下10个桃子,问: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例4、甲、乙二人分16个苹果,分完后,甲将自己所得苹果数的1/3分给了乙,乙又将自己苹果数的1/3还给甲,最后甲又将自己现有苹果数的1/3分给了乙,这时两人苹果数恰好相等,问:最初甲分得多少个苹果? 三、课堂练习 1、有一堆桃子,第一只猴子拿走了这堆桃子的一半多半个,第二只猴子又拿走了剩下桃子的一半多半个,第三只猴子也拿走了剩下桃子的一半多半个,桃子正好被拿完,问:这堆桃子原来有几个? 2、工地上有一堆沙子,第一次用去这堆沙子的一半多0.5吨,第二次用去剩下沙子的一半多0.5吨,第三次又用去剩下沙子的一半多0.5吨,这时工地上还有20吨沙子,工地上原来有多少吨沙子?

3、小明的存钱盒中有一些钱,小明每次用去盒中钱数的一半多1元,这样一共用了5次,盒中还剩下4元钱,小明的存钱盒中原来有多少元? 4、一瓶橘子汁,第一次倒出1/3后又倒回瓶中50克,第二次倒出瓶中剩下橘子汁的2/5,第三次倒出150克,这时瓶中还剩下120克,原来瓶中有橘子汁多少克? 5、修一段公路,第一次修了全长的1/2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2少1千米,这时还剩下20千米没有修,这段公路长多少千米? 6、一堆西瓜,第一次卖出总个数的1/4又6个,第二次又卖出余下的1/3又4个,第三次卖出余下的1/2又3个,这时正好卖完,这堆西瓜原来有多少个?

用倒推法解题教案

用倒推法解题 知识要点 “一个数加上3,乘3,再减去3,最后除以3,结果还是3,这个数是几?”像这样已知一个数的变化过程和最后的结果,求原来的数,我们通常把它叫做“还原问题”。解答还原问题,一般采用倒推法,简单说,就是倒过来想。 解答还原问题,我们可以根据题意,从结果出发,按它变化的相反方向一步步倒着推想,直到问题解决。同时,可利用线段图表格帮助理解题意。 典型例题 例1:小刚的奶奶今年年龄减去7后,缩小9倍,再加上2之后,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小刚的奶奶今年多少岁? 练习:1、一个数加上3,乘3,再减去3,最后除以3,结果还是3。这个数是几? 2,一个数的3倍加上6,再减去9,最后乘上2,结果得60。这个数是多少? 3,小红问王老师今年多大年纪,王老师说:“把我的年纪加上9,除以4,减去2,再乘上3,恰好是30岁。”王老师今年多少岁? 例题2 一段布,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又剪去余下的一半,还剩8米。这段布原来长多少米?

练习:1,某水果店卖西瓜,第一次卖掉总数的一半,第二次卖掉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10只西瓜。原有西瓜多少只? 2,某人乘船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一半时开始睡觉,当他睡醒时发现船又行了睡前剩下的一半,这时离乙地还有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有一箱苹果,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多1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多1个,箱里还剩下10个。箱里原有多少个苹果? 例题3 李奶奶卖鸡蛋,她上午卖出总数的一半多10个,下午又卖出剩下的一半多10个,最后还剩65个鸡蛋没有卖出。李奶奶原来有多少个鸡蛋? 练习:1,竹篮内有若干个李子,取它的一半又1枚给第一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2枚给第二人,还剩6枚。竹篮内原有李子多少枚?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推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 授课教师:王冒指导教师:杨必勇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和学生做课前游戏,老师说,你们做出和老师相反的动作:起立、坐下、站着、向左看、抬左手、(我一起来挑战更难的动作)右手摸左耳朵、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正话反说:(由简单到难,两字、三字、句子)白雪马上302 518 我最棒我爱学数学 二、自主探究,深化理解 (一)、出示李白喝酒诗“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

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 (二)、分糖游戏 现在老师手中有一盒子,里面有神秘的东西,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想)打开盒子。老师呢今天要和同学们做一个分糖的游戏。 1、感受分糖的过程 第一个分糖活动 (盒子里面准备8 颗糖)教师手指盒子说,你们知道盒子里面有多少颗糖么?(不知道)那现在老师拿出3 颗给学生1(让学生告诉全班同学分到几颗糖),然后再分4 颗给学生2(让学生告诉全班同学分到几颗糖),最后让学生数一数现在盒子里面还剩多少颗?(1 颗)师:根据上面这个分糖的游戏,同学们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原来盒子里面有多少颗糖?)同学们能解决刚刚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吗?(能)请告诉老师,盒子里面原来有多少颗糖?(8 颗)师:为了把分之前盒子里面的糖和分之后盒子里面的糖区分开,我们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描述分之前盒子里面的糖(原来),那同样的道理用(现在)来描述分之后盒子里面的糖。(板书:原来现在)师:我们班的孩子太聪明了,现在我们刚刚那些糖还原出来。(引导 学生说出还原的过程) 出示李白喝酒诗“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

(完整版)成本会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采用简化的分批法,累计间接计人费用分配率( )。 A. 只是各批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人费用依据 B.只是各批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人费用依据 C.即是各批产品之间又是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人费用的依据D.是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人费用的依据 3.制造费用( )。 A.都是直接计人费用 B.都是间接计人费用 C. 都是间接生产费用 D.既包括间接生产费用,又包括直接生产费用 6.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 )指标的影响。 A. 产品总成本B,产品单位成本 C. 产品产量 D. 产品总成本和产品产量 8)。 A.“基本生产成本”B.“辅助生产成本” C. “制造费用”D.“管理费用” 9.简化分批法是( )。 A. 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B.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C.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D. 不分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10.为基本生产车间租用设备预付的租金按月摊销时,应借记的账户是( )。 A.“待摊费用”账户B.贷记“预提费用”账户 C. “制造费用”账户 D.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 A.废品损失 B. 外购燃料 C. 制造费用 D. 直接材料 E.工资及福利费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是( )。 A.外购动力 B. 工资费用 C. 折旧费 D. 直接材料 E.燃料及动力 5.下列项目中,属于制造费用的有( )。 A. 生产车间的保险费B.厂部办公楼折旧 C. 在产品盘亏和毁损D.低值易耗品摊销 E. 季节性停工损失 7.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本单位( )等具体情况与条件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A. 生产规模的大小B.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 C. 成本计算方法D.企业机构的设置

小升初数学专项题-第十四讲倒推法通用版

第十四讲倒推法 【知识梳理】倒推法,也叫逆推法或逆序推理法,简单说,就是调过头来从后面往回想,是用还原思想解题的方法,就是从题目的问题或结果出发,根据已知条件一步一步进行逆向推理,逐步靠拢原始的条件。 解题关键:在从后往前推算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同原来相反的运算、原来加的,运算时用减;原来减的,运算时用加;原来乘的,运算时用除;原来除的,运算时用乘…… 【典例精讲1】儿童节那天,明明拿了爸爸给的钱去买东西,他先用这些钱的一半买了玩具,之后又买了1元5角钱的故事书,最后还剩下3角钱,你知道爸爸给明明多少钱吗? 思路分析:倒着想:明明最后剩下3角钱,在买书之前的钱应是3角+1元5角=1元8角,这个数目是他买玩具后剩下的,买玩具前的钱数应当是:1元8角×2=3元6角.这就是爸爸给他的钱数,画图表示就: 解答:(1元5角+3角)×2=3元6角 答:爸爸给明明3元6角钱。 小结: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倒过来想:花掉的钱要加上,用剩下的一半要乘2。【举一反三】1.亮亮拿着1把糖葫芦,遇见好朋友李明,分给了他一半;过一会又遇见好朋友王丽,把剩下的糖葫芦的一半分给了她;后来又遇到了好朋友孙娜,把这时手中所剩下的糖葫芦的一半又分给了孙娜,这时他自己手里只有一串了,问亮亮最初有几串糖葫芦? 2. 一个数加上10,乘以10,减去10,除以10,结果还是10,求这个数.

【典例精讲2】文化用品店新到一批日记本,上一周售出本数比总数的一半少12本;这一周售出的本数比所剩的一半多12本;结果还有19本,问这批日记本有多少? 思路分析:画图如右:可见本周未售出时的一半是:19+12=31(本);本周未售出时的总数是:31×2=62(本);总数的 一半是:62-12=50(本);总本数是: 50×2=100(本)。 解答: [(19+12)×2-12]×2=100(本) 答:这批日记本共有100本。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画图,表示出数量关系,再用倒推法解决。 【举一反三】3.李阿姨卖鸡蛋,第一次卖了篮中的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又卖了剩下鸡蛋的一半又半个,这时篮中还剩一个鸡蛋.问篮中原来有几个鸡蛋? 4.农妇卖蛋,第一次卖掉篮中的一半又1个,第二次又卖掉剩下的一半又1个,这时篮中还剩1个,问原来篮中有蛋几个? 5.希望幼儿园里新买回一批饼干,准备给小朋友们作一星期的餐点用。星期一取出饼干总数的一半,星期二取出余下饼干数的一半,以后每天都取出余下饼干数的一半。这样星期五取后饼干所剩不多了。老师把它作为奖品,又奖给大班11块,中班12块,小班7块。请计算出这个幼儿园原来共买回多少块饼干?

(完整版)倒推法解题

倒推法解题 知识要点 运用倒推法(还原法)解题的相应的“逆运算”是指:加法用减法还原,减法用加法还原,乘法用除法还原,除法用乘法还原,并且原来是加(减)几,还原时应为减(加)几,原来是乘(除)以几,还原时应为除(乘)以几。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还原问题,要学会列表,借助表格倒推,既能理清数量关系,又便于验算。 例1.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除以6,最后结果等于6,求某数。 解答:(6×6+6)÷6-6=1 例2.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有多少米? 解答:[(7+15-10)×2+3]=54(米) 例3.小明在计算一道加法计算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看作7,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看作3,这样所得的和是1955,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解答:1995+50-6=1999 例4.袋子里装着若干个乒乓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这样共拿了5次,袋子里还有5个球。袋中原有多少个乒乓球? 解答: 例5.甲、乙、丙三人各有小球若干个,甲先拿出自己的小球的一部分给乙和丙,使乙、丙每人的小球数增加一倍;然后乙也把自己的小球的一部分分给甲丙,使甲和丙每人的小球数增加一倍;最后丙也把自己小球的一部分分给甲和乙,使甲和乙每人的小球数增加一倍。这时甲乙丙都有48个小球。原来甲乙丙各有小球多少个?

解答: 习题: 1.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用4除,再减去15后乘以10,恰好是100岁。这位老人现在有多少岁? 解答:(100÷10+15)×4-12=88(岁) 2.百货商店出售手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20部,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15部,还剩下75部。商店原有手机多少部? 解答:[(75+15)×2+20]×2=400(部) 3.做一道减法算式,把减数的个位1看作3,把被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了5,这样结果等于200,差应该是多少? 解答:200+(3-1)-(50-20)=172 4.甲、乙、丙、丁四人共有画片80张,甲给乙13张,乙给丙18张,丙给丁16张,丁给甲2张后,四人画片张数相等。他们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 解答: 甲:80÷4+13-2=31(张) 乙:80÷4-13+18=25(张) 丙:80÷4-18+16=18(张) 丁:80÷4-16+2=6(张) 5.有一篮鸡蛋,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少2个,篮中还剩下12个。篮中原有鸡蛋多少个? 解答:[(12-2)×2+2]×2=44(个) 6.一筐梨,甲取一半又一个,乙取余下的一半又一个,丙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筐里只剩一个梨。这筐梨共值4.40元,每个梨值多少元?

简化分批法例题

简化分批法例题 [例]某厂生产有第0102009、记在“生产成本一一基本生产成本”定单的生产成本,如表7-6、7-7、0103004、0104001等定单产品,其成本和工时总数汇总登二级账中,如表7-5所示。第0102009、0103004、0104001 7-8所示。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表7- 200 X年4 累计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5000/1000=5 (元/工时) 累计制造费用分配率=6000/1000=6 (元/工时)基 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 =23840+50000=73840 (元)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月末在产品生产工时 =300+180=480 (工 时) 产品成本明细账表1 产品批号:0102009 开工日期:200 X年2月 产品名称: 批量:10台完工日期:200 X年4月 产品成本明细账 表2 产品成本明细账

开工日期:200 X 年4月5日 完工日期: 表3 产品批号:0104001

某厂属于小批生产,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成本。 4月份生产情况如 (1) 月初在产品成本:101批号,直接材料3750元;102批号,直 接材料2200 元;103批号,直接材料1600元。月初直接人工1725 元,制造费用2350元。 (2) 小时; (3) 本月的生产情况,发生的工时和直接材料如下表所示: (4) (4)本月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1400元,制造费用2025 丿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登记基本生产成本二级帐和产品成本明细帐;计算完 工产品成本。 答案如下: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帐 产品成本明细帐 投产日期:2月 完工日期:4月 产量:10件 (分批法) 1、资料: 下: (1) (3) 习题 月初在产品耗用累计工时:101批号1800小时;102批号590 103批号960小时。 批号:101 产品名称: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