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历史文化资源

潜江市历史文化资源
潜江市历史文化资源

一、潜江市简介

潜江北枕汉江,南接长江,东邻仙桃通武汉,西接荆州达宜昌。境内有318国道和汉宜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潜监和荆潜两条省道纵贯南北。是江汉平原唯一的路网建设试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和通达度居全省前列。内河航运四季畅通,流经北面的汉江,建有2个港口,年吞吐量达300万吨以上。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全市地下蕴藏石油2亿吨、天然气9700多亿立方米,岩盐近8000亿吨(为我国“盐都”自贡市的30倍),另有卤水136亿立方米,富含锂、铯、铷、溴、钾、碘、硼、硅、锶、镍、锰等18种稀有微量元素,可广泛用于电子冶金、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其矿化均超过了国家开采标准,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在2011年“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五位。

二、潜江的历史文化资源

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市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名人文化、地域文化、产业文化都独具特色。

一是遗址旧址文化资源独步荆楚。境内分布的古遗址、古墓群94处,革命旧址纪念地169处,共计263处文物旧(遗)址。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龙湾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龙湾遗址包括放鹰台遗址和黄罗岗遗址两块,以章华台为主的放鹰台遗址群是战国时期一处非常重要的楚国宫殿建筑基址群。据史料记载,章华台高三十仞,以精美绝伦、富丽堂皇而闻名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台”。

二是名人文化资源光辉璀璨。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和诞生了辛亥革命元老、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李书城,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曹禺先生是闻名遐迩的戏剧大师,杰出的戏剧教育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三是民间文化资源别具特色。潜江地处江汉平原荆楚文化腹地,民风、民俗遗产极为丰富。经初步调查表明,有花鼓戏、蚌壳精、采莲船、皮影戏等共计10大类1633个项目。其中,“两戏一歌”(潜江花鼓戏、潜江皮影戏、潜江民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草把龙灯、潜江木雕已被列入首批省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是生态文化资源引人入胜。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林木葱郁茂盛,享有“水乡园林”、“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水杉的第二故乡。“潜江油焖大虾”美食全国闻名,被授予“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

潜江花鼓戏,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在江汉平原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作的剧目、声腔和表演而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艺术瑰宝——花鼓戏,迄今已有150馀年的历史。其唱腔曲牌约有八十多种,是湖北省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它源於江汉平原一带的高跷、渔鼓、三棒鼓及薅草歌等民间歌舞说唱。1995年,经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潜江市荆州花鼓剧团被升格更名为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潜江的花鼓剧团成为湖北省近10个专业花鼓剧团中唯一的省级剧团,潜江的花鼓戏被公认为湖北省花鼓戏的“领头雁”,多次晋京调演且被灌制成唱片或磁带在海内外广为发行。潜江市花鼓剧团根据戏剧大师曹禺的名著《原野》改编的荆州花鼓戏《原野情仇》於1996年赴京演出,1998年获全国戏剧最高奖“文华新剧目奖”。

由潜江花鼓剧团将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改编成的大型现代新编花鼓戏《任长霞》,充分发挥潜江花鼓戏唱腔的优势和帮腔的特点,生动地再现了任长霞作为一个女公安局长短暂而辉煌的人生,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赞扬。

鄂州特产

潜半夏: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潜江正是我国旱半夏的主要产区。《辞海》在“潜江”这一词条内有“盛产半夏等中药材”语。所以潜江产半夏有“潜半夏”之誉。老一代的中医在处方上写“潜半夏”,犹之乎“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贝”,“潜半夏”也是名闻遐迩,行销海内外的名贵中草药。

锅奎:锅奎是面食,以白面在鏊锅中烤成。潜江锅奎品种很多,葱锅奎,砍锅奎,鸭子锅奎,冲担锅奎,油炸锅奎,猪油锅奎等等。最有名气的是猪油锅奎。其次是冲担锅奎,主产在竹根滩。因其形状与当地农民挑柴草用的两头带铁扦的冲担一样,故名。与其他锅奎要在鏊锅中烤制不同,它是一种特制的烤炉中烤成的。出炉后,又香又脆,能保持旬日,因此还可充当干粮。砍锅奎是潜江最早的锅奎,最正宗的锅奎,其他锅奎皆由它派生而出。它的本名就是锅奎,前面未有任何限制词,加“砍”(还有人加“白”〕是人们为了以此区别于其他锅奎。它不要任何佐料,面粉本色,好的砍锅奎(或白锅奎〕是“肉”少且泡,“皮”厚且焦。潜江人常爱把砍锅奎的两皮掰开,夹入一根油条混吃,并视此为最好的早点。

螺蛳:“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潜江的民谚,意为三四月正是潜江盛产螺蛳蚌的好时节。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清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开花。

黄湾藕:王场镇黄湾村出产的一种藕,这种藕与一般的藕不同,它的孔是单数的,有7、9、11孔不等。也不像其他藕节短多枝,一般都是一枝三节,每节一尺来长,既白又嫩。这种藕多粉易烂,汤酽味美。在一本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荆州菜谱》中它名排榜首。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吃了黄湾藕后,信口吟出诗两句:“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用美女的手臂比喻藕的外形,用比干的“忠心不二”比喻单数孔。使黄湾藕具有了人的灵气。

园林青酒:潜江古属"江陵府",即古城荆州,东汉建安年间已有用泉水酿酒的记载,唐、宋历代又有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集中当地大小旧酒坊建立潜江县地方国营酒厂,1983年更名为园林青酒厂。它的特点是:酒液清黄透明,酒香芬芳,药香舒愉,醇和绵柔,香味谐调。园林青酒在中国第四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

二回头:二回头是享誉湖北的著名菜肴,以潜江湖区特产黄蟮作主料,烹制而成。它看上去似冷的,吃进嘴却热乎,入口化渣,余味绵长。最早制作此菜的厨师刘某,见蒸熟的蟮鱼尤其是走油后两头翘起,如前所说的马鞍形,便根据这卷翘状,取名为二回头。某秀才于饱尝美味之后,意犹味尽,便索来纸笔题诗一首:妙哉二回头/香嫩且滑口/游士喜尝新/归去再回头。诗人不仅赋予了佳肴奇特的外形,还赋予了人们爱之深切,进而流连此一美味的意蕴。乾隆皇帝曾经到潜江,偶然吃过一次后,此后又两次回头去老地方吃该菜,这也是“二回头”的一种来历。

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

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 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 1 引言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黄石不仅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全市现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以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其中常住人口243万。西距武汉70mk,东接江西九江,与鄂州、黄州、武穴等周边城市接壤,是长江中游重要的通商口岸和沿江对外开放城市。 黄石市是著名的工矿业开发城市,最早以本地特有的丰富矿产为依托,然而黄石的先辈们很早就开始在铜绿山、铁山等地采矿、冶炼,铸制各种生产工具和兵器。清光绪年间兴办的大冶铁矿是中国第一座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矿山。1949年后,黄石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先后建起了一批大中型企业。现已形成采矿、冶金、建材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以及一批享誉全国的大企业、大集团,是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城市。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及基础工业普遍滑坡等多种因素影响,单纯依赖发展工业来振兴城市经济的道路已变得越来越困难,黄石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经济停滞不前。在湖北全省地位也从前列退至中下游水平,失去了原有优势地位。 2 旅游产业发展条件与发展现状评估 2.1发展现状与发展评估 近年来,由于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黄石市根据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和黄石“四城同创”的要求,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重点来抓,相继完成了许多市政重点工程。这一做法在大大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同时,不仅为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本身也融入了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干流下段南岸是长江中游首批开放城市,黄石不仅有着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中国近代工业摇篮、中国人居环境优秀范例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诸多美誉。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明成果辉煌灿烂,旅游资源也十

关于挖掘地方历史资源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关于挖掘地方历史资源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摘要】廊坊是一片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土,打造廊坊的文化软实力,会更 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 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应当抓住廊坊区位优势,充分调动一切力量,通过相应举措,光大 地方历史文化,提升廊坊地区文化软实力及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地方历史文化文化软实力挖掘利用廊坊 【论文正文】 一、文化软实力与廊坊 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观点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 谋划新世纪的发展战略时,无不极力挖掘如文化等影响自身发展的因素。的确,文化作为软 实力的重要内核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至为重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增强内驱力”[1]。历 史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在发展经济、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1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2]受此影响,全国各地纷纷探 讨提升本地区“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问题。 近年来,廊坊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众所周知,这些成绩主要 是依靠邻近京津的区位优势来获得的。每当言及廊坊的文化、历史时,人们则多持怀疑态度,认为廊坊的经济、科技等“硬实力” 较强是事实,但欠缺“文化软实力”。 那么,廊坊究竟有没有自身的历史文化,能否通过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呢?答案是: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拥有许多挖掘这些资源的有利条件。而且,上述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学者的关注,廊坊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已开 始起步。 二、廊坊的历史及其历史文化资源 人们不了解廊坊悠久历史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是受行政区频繁变动的影响。如, 而今的廊坊市区十九世纪末还只是一个小村庄,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此设站后才渐成集镇。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设廊坊镇。1982年3月,廊坊镇改为廊坊市,受廊坊地区辖。4月,廊坊地区改称廊坊市省辖,下辖两个区、两个县级市及六个县。此外,廊坊现辖境内的各区县行政隶属多次改变,也造成了很多人“廊坊无历史“的错觉。例如:永清县在建国初 期归天津专区管辖;1958年10月并入霸州;1961年7月恢复永清县建制;1967年11月属天津地区;1973年12月属廊坊地区;1988年9月改属廊坊市。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 的几十年里,现在廊坊辖区的各县分属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3个省直辖市级单位,通 州地区、天津地区、廊坊地区廊坊市、保定地区、唐山地区5个地级单位。行政隶属和行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第59卷第3期2006年5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y Sciences) V ol.59.No.3 May2006.331~336 收稿日期:2005-11-30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向志学1,向东2 (1.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44; 2.江苏张家港市凯悦公司文化中心,江苏张家港215633) [作者简介]向志学(1935-),男,湖南衡山人,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主要 从事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向东(1968-),男,湖南衡山人,江苏张家港市凯悦 公司文化中心秘书,主要从事文化资源研究。 [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遗存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应该受到保护。国人需借鉴现代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创建科学的历史文化资源概念,探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途径。这是一个历史学、文化学和经济学交叉融会的自主创新的新型学科。 [关键词]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弘扬;现代途径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1X(2006)03-0331-06 培育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举国上下魂牵梦萦的大课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突破成规,探寻新的运作模式。当代资源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机制、架构,,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师法借鉴的上佳选择。下面想就此略陈浅见。 一 资源的历史其实比人类自身的历史更久远。早在人类远祖诞生前,地球上就有了原始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些生命物质经历了以亿万年计的漫长演化历程,才形成原始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整个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发展进程都在毋庸置疑地证明着:资源对于原始人类的极端重要性,它们甚至决定着某一分支族群的繁衍或灭绝。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0[1](第167页)这就是说:没有地球)))自然,人类不仅不能生存,/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0[1](第167页),而且也不可能诞生。在远古,人类/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0[1](第168页)当然它还有能力/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0[2](第551页)。但是,原始人群的依赖性受动性,远远大于它的能动性。正是这种依赖型经济培植着依赖型意识;加上原始宗教迷狂,无法解释宇宙、天地的许多奥秘;于是,图腾崇拜、日月崇拜、土地崇拜,,应运而生,巫术和占卜也十分盛行。这与科学的资源观显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资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科学的概念,应该是在工业时代或大工业时代。这时,/在异化范围内活动的人们0已经把/通常的、物质的工业0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人的类活动0[1](第127页)的一部分。大工业生产每时每刻都需要新式生产工具和各式各样的生产资料(如动力机械、原料、土地、水源、电力、厂房,,),这一切几乎都是自然资源的派生物。至于适应现代生活,更离不开可再生的农业

湖北省咸宁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

2019年4月 2019届高三期末校际联考试题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II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族群构成,地方封国不 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力,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这说明在 西周 A. 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 B. 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 C. 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 D. 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 【答案】A 【详解】由材料“西周的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 封国……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 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故A正确;西周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故B错误;西周的统治依靠分封制所形成的等级秩序,而不是周王的权威,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异姓诸侯的地位问题,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秩序,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2.秦代泰山石刻有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出土的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 有29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这表明秦朝 A. 法律制度十分完备 B. 注重以立法调节经济关系 C. 苛捐杂税十分沉重 D. 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 【答案】B 【详解】根据“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有29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表明秦朝注重 以立法调节经济关系,故B正确;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法律,无法体 现苛捐杂税十分沉重,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法律,无法体现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排 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有29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 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3.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 终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 中外朝制度制约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C. 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了政局动荡 D.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 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汉元帝、哀帝、平帝时期,宦官、外戚把持国政,以丞相为首的 官僚机构权势下降,D项正确。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A。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源,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 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

黄石矿冶历史悠久

黄石矿冶历史悠久,矿冶遗址众多,享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的美誉,在中国矿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黄石因矿立市,以冶兴市,矿冶文化上承殷商春秋战国,下启两汉唐宋元明清。源远流长的矿冶历史文化,铸就了黄石成为中国具有工业文明特殊职能的历史文化名 城。黄石矿产资源丰富,矿冶历史光辉灿烂。黄石已发现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77种。其中,硅灰石储量居中国第一。已列入储量表的矿产有42种。其中,铜、钴、钨、钼、金、银、锶、铼、硅灰石、透辉石、泥灰岩、熔结凝灰岩、饰面大理岩等14种矿产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4000多亿元。 文化是彰显城市特色最为有效的载体,也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矿冶文化是黄石城市之魂,矿冶文化的元素已经渗透到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入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国矿冶历史文化名城——黄石》一书,就很好地反映了黄石概貌、矿冶历史遗迹、矿冶工业文明、矿冶历史文化、矿冶地名与名人、历史名胜,意在弘扬矿冶文化精神,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和创造热情,彰显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促进黄石实现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把黄石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游生态宜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节暨建市60周年庆典活动于2010.8.21-23日举行。 是为了更好地向国内外来宾宣传推介黄石深厚的矿冶文化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为了以后申报历史文化名城。 响应党中央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市区形状呈“入”字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的磁湖镶嵌市区中心。有东方山、西塞山、飞云洞等旅游景点。磁湖面积8平方公里宛如嵌在市区中心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市区城市建设用地一般在海拨18-50米之间。 黄石市地质条件较好,地耐力一般较高,除个别软土层低于10t/m2 以上,一般在15-20t/m2之间。地下水含量丰富,工程地质性质良好,这些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一)黄石的历史地位重要。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石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大批项目布点黄石。进入80年代,黄石成为全国科技体制等几项改革的试点城市。90年代被定为沿江开放城市。我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黄石作为大城市和鄂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规划发展。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黄石是湖北经济发展“金三角”重要支点,随后又把黄石作为全省“一特五大”中的大城市来规划。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将宜昌、襄樊、黄石等中等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2007年,在省政府批准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将黄石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黄石的区位优势明显。黄石是国家134个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国家运输主动脉沪蓉高速穿城而过,106、315国道在黄石交汇,武九铁路贯穿黄石,把华中、华东路网连成一体。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两个5000吨级的外贸码头与其它泊位一起,货运年吞吐量仅次于武汉。未来5年将形成一条长江、两条铁路大动脉(武九线连接京广、京九铁路)、三座大桥、三条高速公路(沪蓉、大广、杭瑞)、三

孝感地理

孝感地理复习资料 位置特点: 位于湖北省东北部 经纬度:30°N—32°N,113°E—115°E 是1+8城市经济圈中距武汉最近的地级市 交通条件 京广铁路(纵贯全区)、汉丹铁路(斜贯本市)与安卫铁路成H形骨架 荆长铁路:荆门—应城长江埠,经武汉西联四川东达南京 国道:107、316两条公路干线交会 高速公路:京珠、汉十、汉孝、武荆、麻竹 孝天公路、汉孝城际铁路 人口状况 面积最大的是大悟、最小的是云梦。 人口最多的是汉川、最少的是云梦。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云梦,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大悟。 人口主要特点:人口密度大,人口增长快,农业人口比重大。 政区范围 1993年建立孝感市 直辖孝南区、市开发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应城、安陆、汉川、云梦、孝昌、大悟。 地形 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三大地形单元:北部低山丘陵,中部垅岗平原,南部平原湖区 北部低山丘陵包括大悟县、孝昌县东北部和安陆西北部,海拔200—500米,森林矿产比较丰富。 中部垅岗平原包括孝昌、安陆大部、应城、孝南区北部和云梦曾店镇。海拔50—100米,是主要农耕区。 南部平原湖区包括汉川、云梦大部和应城、孝南区南部,海拔50米以下,是江汉平原的组成部分。 全市最高峰孝昌境内双峰山(873米);海拔最低孝南童家湖(17.5米) 气候 气候类型: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地区 气候特点: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季节:春季:3—5月中旬;夏季:5月下旬到9月下旬;秋季:9月—11月;冬季:11月中旬到第二年3月下旬。 气温和降水:最冷月是1月,最热月是7月;降水最多7月,降水最少是1、12月。夏季平均气温25℃,冬季平均气温5℃。 风向:冬季多吹偏北风,夏季多吹偏南风。 降水量:1000——1200毫米,东南向西、向北减少。 天气灾害:夏季高温伏旱或暴雨渍涝。 河湖 概况:主要河流自北向南注入长江。多数河流上游流经低山丘陵,下游地形平坦。 水文特征:水量丰富,含沙量不大,雨水补给为主,除汉江外,各河具有暴涨暴落、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汉江:境内流程第三,我市航运最便利的河流,流经汉川。

X年咸宁市枫丹国际城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X年咸宁市枫丹国际城项目市场研究报告市场研究报告 二○○八年九月十五日

一、咸宁市都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1、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京广铁路、106、107、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南下北上的要紧通道,素有“鄂南 明珠”之称; 2、是湖北的南大门,与湖南、江西接壤,区内江河围绕,湖泊众多,自然生态环境好。 (二)行政区划、人口 咸宁市辖嘉鱼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赤壁市、咸安区四县一市一区,国土面积98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3万公顷;咸宁市全市人口286万,2007年全市都市人口96万人。目前主城区人口达到24万人,估量到2019年将达到40万人。 咸宁市 目标地 块

(三)特色资源 1、自然资源丰富——咸宁是享誉全国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全市现有桂花面积3.5万亩,产量140吨,居全国第二;茶园面积 15万亩,年产量1.16万吨,是全国砖茶规模最大的产区;苎麻年产量1.9万吨,是全国苎麻生产加工的重点地区之一。咸宁矿产资 源贮量丰富,其中金、镁、锌、煤、大理石等50余种矿产开发潜力庞大。 2、旅行资源独具特色——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宫山、赤壁陆水湖等自然景观和三国赤壁古战场、闯王陵、水浒城、澄水洞、汀泗桥北伐遗址等人文 景观。咸宁位居武汉一岳阳一庐山三个旅行热点的中心,已形成以赤壁怀古、陆水泛舟、九宫避暑、闯王陵凭吊为主题的旅行格 局。 (四)区域优势

——处于我国重要的经济动脉——京宽敞经济带上,距武汉80公里; ——是京广铁路、武广客运高速铁路专线、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上的重要站点; ——具有长江中游的客、货运港口; ——有国家级名胜九宫山李闯王墓、赤壁古战场、中国温泉之乡三大文化旅行资源。 二、咸宁市宏观经济概况 (一)宏观经济指标 1、GDP 咸宁历年GDP情形(单位:亿元) 2007年,咸宁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81亿元,湖北省排名第十,按可比价格运算,比上年增长22.2%,高于全省12.1%的增长比例,可见咸宁的进展潜力庞大。 近两年人均GDP情形(单位:元) 国际上通行的人均GDP与房地产业进展的关系如下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 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依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 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 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 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 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 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 详细规划。

黄石旅游业情况简介

黄石旅游情况汇报 一、旅游资源情况 黄石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资源类型多样,对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在全国八大主类、15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我市具备七大主类(除天象气候景观)、79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其中古迹及建筑类资源种类多,占全国类型的65.6%,古迹及建筑类资源是黄石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总体看,我市旅游资源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独特的矿冶文化旅游资源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青铜是湖北三大世界级旅游品牌之一:一江、两山、青铜),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据统计,全市已发现的矿产有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4大类,计7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37种。其中金、铜、钼、钴、锶、硅灰石等14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不含延伸加工)达4000余亿元以上。这么丰富的矿产资源,也让我们黄石享有了“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这也是新中国刚一诞生就在我们这里设立省辖市的主要原因。可以说,黄石的历史就是一部工业发展史。我们的大冶市有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黄石港区有五十年代曾被毛泽东誉为“远东第一”的华新水泥厂旧址;西塞山区有全国十大特钢基地之一的湖北新冶特钢里面的栈桥、高炉等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和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黄石源华煤矿;铁山区有亚洲第一“矿冶大峡谷”的大冶铁矿东露采天坑遗址。这“五大工业遗址”中前三个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密集于一个城市的1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包含着多种矿冶技术,其完整性、先进性在全国唯一、世界罕见,市政府已将以上四处工业遗产打包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并已列为申遗预备名单,并且是名单中唯一一处工业遗产项目。自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冶萍公司开始,黄石地区诞生了一大批钢

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

[日期:]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地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地精神文明发展史.——胡锦涛 一、寒假调查报告基本要求 .要求就家乡地富有特色地风土人情、名人古迹、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写一篇调查报告,特别是围绕闽台文化、闽侨文化、红色文化、蓝色文化、民俗文化、山海文化、方言文化、畲族文化、闽学传统等方面,可以使用文献法、访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开学后必须提交调查报告,充分运用所学地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地调查经历和调查资料,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调查要求确立读者意识与作者意识,前者强调你为谁介绍,后者强调是从你地角度来介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本次报告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撰写地课程论文,是初级形态地学术论文.要求尝试整理自己地思路,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正文主体字数不少于字.本报告地重点不在于原创性而在于你地视角与材料组织,注意发挥多媒体地优势,图片要选择并说明,视频要剪辑,有重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调查报告题目【宋体二号加粗】 作者(姓名,全学号)【楷体小四号】 摘要(字内)【楷体小四号】 关键词(个,逗号隔开)【楷体小四号】 正文(可插照片,附简短说明)【宁体小四号,无特别标注均按此要求.全文统一使用倍行距.】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参考文献(使用文献法地必须标注,学着做) [序号]作者.期刊论文标题[],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学位论文标题[],学校所在地:学位授予学校,年份. [序号]作者.报告名[],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年月日 [序号] 作者.摄氏文章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后记 后记内容主要是简要说明调查过程地体会或收获,相当于我们平时说地教学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Q第一次学做论文形态地材料,要认真也不要害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调查报告评定与成绩 由实践部在教师指导下组织评选并举办成果展,本报告成绩列入下学期《古代文化常识》课程成绩总评,优秀成果推荐记入综合考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附:往年学生选题例举: 关于建阳麻沙书坊地调查报告 郑和在长乐地活动痕迹 从海外交通博物馆看泉州在中西交流中地地位 安溪县地孔庙 光饼地来历及福清、福州、建瓯各地光饼地比较

关于《孝感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制订的解读

关于《孝感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制订的解读 为了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强化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形成适合本地特色的长远有效的保护机制,进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经孝感市人大常委会会批准,由孝感市文化和旅游局承担起草的《孝感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即将审核发布。现就该《保护办法》起草中的有关内容说明如下: 一、起草依据 在严格依照照《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同时学习了咸宁市等外地的古民居立法经验,以解决历史建筑特别是民居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立法目标及任务 立法的总目标是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保护工作机制,制定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分批分次地维修,适度进行开发和利用,为推动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服务。 1、明确保护范围和对象。优秀历史建筑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包括民居、祠堂、牌坊、亭、台、楼、阁、桥、井、塘等建(构)筑物。其中一部分属于文物,还有一部分不属于文物。 2、明确保护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领导,并设立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补助、抢修补助、优秀历史建筑利用项目贷款贴息、政府奖励等。 市、县(市、区)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优秀历史建筑的调查认定、保护指导、监督管理等工作。 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公安、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民族宗教、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承担以下职能: (1)组织本行政区域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2)完善优秀历史建筑配套基础设施; (3)协调优秀历史建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4)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措施;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武汉

武汉 一、名城概况 武汉有着3500年的悠久历史,有着17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文化教育传播之地、工业发源之地,人文荟萃,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明清时期,汉口享有天下“四大名镇”之一的美誉,汉正街深厚的商业气息和码头文化享誉五百年。1861年开埠以后,汉口相继设立了五国租界,先后有20多个国家在汉设立领事馆。1986年,武汉市被国务院评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历史沿革 武汉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革命传统的城市。与我国其它城市一样,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受传统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经济发展及地理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近现代开始,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介入,武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从自由发展走向有目标的规划引导,并体现出较为清晰的发展脉胳。 武汉最早的城市建设史应当从距今3500多年前商代盘龙城开始。自汉代以来,武汉三镇曾分别为历代官府治所。历史上的武汉三镇,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皆为分治,各有隶属,很少出现统一治理的局面。因此,其城市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 武昌历史古老,三国时期孙权得夏口后,将郡治移至夏口城,即今武昌。在武汉城市发展中筑城最早的,一是东汉末年“戴监军筑,黄祖所守”的却月城,在今汉阳龟山以北;二是孙权于公元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江夏山)筑的夏口城。却月城周围一里八十步,夏口城周围二三里,两城隔江相峙。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定武昌名江夏县。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置武昌军。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设武昌府。

武昌历代多为省、府、县或军、路的治所,是著名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冲。 也正是在三国时期,武昌、汉阳开始分治,两城独立发展。后武昌城于唐敬宗宝历初年改筑砖城,明洪武四年再次扩建,城区基本定型。汉阳城则几度兴废,至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始新筑汉阳城,城区自此定型。元、明、清时期,武昌成为湖广行中书省、湖广布政使司和湖广总督署所在地,历来为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汉阳成为汉阳府治和县治。汉阳手工业及商业自唐代以后已相当著称,尤其自近代龟山工业区形成之后,汉阳亦闻名中外。 汉口成市最晚,但近代发展很快。民间流传的“五百年前一沙洲,五百年后楼外楼”,生动地描述了汉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汉口自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8年)汉水改道始形成小镇,初置汉口镇,亦称夏口镇。明清时期,汉口镇发展更快,曾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镇。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纷纷侵入中国,1850年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英国商船开进汉口港,武汉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武汉开埠后,英、俄、法、德、日等国相继在汉口开辟租界,进一步带动了汉口城区的扩大及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至上世纪初,汉口城区规模已超过武昌、汉阳,城市发育成熟,并与武昌、汉阳两城呈“三镇鼎立”之势。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并建制为武汉市。 三、历史文化价值特色 1、优越的地理条件,独树一帜的空间格局。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端,紧临鄂东丘陵地带,丘陵起伏,河湖众多。长江、汉水纵横交汇通过市区,长江两岸龟山、蛇山对望,以“龟蛇锁大江”为中心的东西连绵山轴和南北纵贯的长江构成武汉天然景观轴线和城市骨架,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特有空间格局,三镇独立发展,具有不同的城市职能,在国内外城市中独树一帜。

黄冈市历史文化资源

红安烈士陵园 红安烈士陵园位于县城陵园大道边的稞子山上。主要由牌坊、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祠、骨灰堂、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黄麻起义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和园林等部分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安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占地面积100多亩,由李先念故居、李先念故居纪念馆、李先念图书馆等主体建筑和牌坊式门楼、停车场、围墙、综合服务房等附属设施组成,整个建筑群北靠青山,南临池塘,西倚李家大屋水库,东望九龙冲口,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 黄州东坡赤壁 黄冈东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又名文赤壁。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 麻城杏花村 湖北麻城杏花村位于麻城市岐亭镇旁的杏花村,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这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 四祖寺毗卢塔 位于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村。寺为唐初佛教禅宗四祖大医禅师道信道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624),明正德、万历、清同治年间多次重建。现存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灵润桥、四祖殿、蕉云阁及多方摩崖石刻,尤以唐宋石塔最为珍贵。其中,毗卢塔又名慈云塔、真身塔,为方形单层

如何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精)

人类,请把握好历史文化 每一天,每一个地方,每一处的历史,都承受着人类带给他们的、、、、、、而事实上他们原本不需要承受这些。 (2007年 11月 14日人民网消息 2007年 10月末, 东北地区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园林——“三燕故都”龙腾苑遗址近来遭到严重破坏。经推测,可能是不法分子盗掘所致, 可悲的是直至园林被毁, 也没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单, 且遗址周围也没有设立任何保护标志。 (2007年 06月 28日安徽商报报道巢湖市区半汤街道办事处巨嶂村娄村附近,发现一处包含物丰富的上万平方米大型商周遗址 (本报曾作报道。但让人遗憾的是,因为巢湖市公路局办公楼的建设施工,该遗址在之前被修路破坏之后, 再次遭到严重损伤。文物部门几天前对该工地下达了停工通知书, 却至今仍被拒收,施工还在继续。目前初步估算被破坏的遗址面积有近 2000平方米,占遗址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现代金报 2月 16日报道由于江东区福明街道正在开展东部新城拆迁工作, 其辖区内的邵家村古建筑物———安乐遗址,便成为村民关心的话题。有人说, 安乐遗址不会拆;有人说,安乐遗址已经被破坏,即使不拆迁,古建筑物保留下来后,之前的结构肯定受影响。附近的几位拆迁工人说,村里的那古建筑物 (安乐遗址之前着过火,烧毁程度如何,不是很清楚。推开仅有的半扇门,走近院落内,满目狼藉:一些石料被撬,门窗被拆,一块破损的“ 江东区文物遗址” 木质牌匾被歪歪斜斜地挂在墙上(见右图。院里院外,到处都是被丢弃的衣物。眼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使得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遭到了破坏, 不管是遗址本身的破坏, 还是遗址周边环境的破坏。那么这种事情为何会屡屡发生呢?一方面是人们本身的道德素质问题, 而另一方面则是开发者的唯利是图,这实质是一场保护文化与追求利益的较量,而不幸的是, 在这场较量中,利益总是胜利者。这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 和人们良好的道德素质,保护并且开发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同时实现。

安阳山历史文化资源简介

安阳山历史文化资源简介 霍邱县马店镇张井学校张纯俊 安阳山(西大山)是安徽省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霍邱县、河南省固始县交界处,横跨两省、雄视豫皖大地。安阳山是古老的山,也是富有历史文化传说的山。 安阳山位于皖豫边界(以中顶为界,西为河南省,东属安徽省),海拔419米。此山虽不太高,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因为它有古寺,所以千百年来在鄂、豫、皖三省纵横千百里之内颇负盛名。每当春秋二季,善男信女、文人雅士、工人、学生来大山进香游玩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的十月十五日大山庙会景况极盛,远近数百里的香客游人云集愈万。有的十月初就陆续赶到山下,等待着庙会的到来。有多少善男信女虔诚的进上一箸香,跪在佛像前,喃喃地祈祷求神赐福,以保全家平安。 安阳山上有座大山峰(即东、西、中三顶),有三大庙院(即大奶奶庙、二奶奶庙、三奶奶庙)。传说三大神仙乃是封神榜上三霄娘娘的化身。 三座山头下面各有一块平坦的山窝,最大的是老平塘,面积约500余亩,余者大小不等,都在半山腰间,两边都有通往山下的峡谷。每个山窝各又有自己的庙宇,称作寺(即普济寺、红门寺、莲花寺)。三大寺内又各有不同的神仙雕像,由不同的流派僧人主持,可惜世事沧桑,僧去寺废。只有遗迹尚存,常引游人诸多遐想。 山上又有十大景点,即老平塘、莲花峰,凤凰台、陈家洞、南天

门、九龙倒挂、白龙池、淋水石、朱洪武大石头等。还有如擂鼓石、腰福石、滴水石、玉池坟等引人之处。 擂鼓石在大山的东顶下,薄刀岭南侧、横卧在通往山巅的道路中,人们打这儿上山都要绕道而过,山石特别大,人爬上去只要用石块或木棒敲击,它就发出了“咚”、“咚”的响声。 腰福石在舍身台西边的不远处,石高丈余,上面光滑无比,三丈见方。传说这是专治腰痛的仙石。若有人腰痛,来到石下敬上一柱香,放上一挂鞭炮,爬到石上躺上一会儿顿觉舒服无比,腰痛病顿时减轻,不多久就会好的。 滴水石,真是奇妙无比。它位于大山奶奶庙的后边,石呈棱形,高达丈余,石腰有一泉,不大,滴水如雨,终年不断。冬日滴热水,夏日滴凉水。水滴石下,形成一个小水池,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响声。那声音恰似玉佩相撞击,又好似仙女打擅板,真是奇妙极了。用手捧水喝,清爽可口,味略甘甜。据说此水可生津解喝,有止痢提神散暑去毒等妙用。 玉池坟,位于老顶脚下,从坟旁的古碑文里可知,此坟里埋的是位“国公”,姓李。坟主可能是位历史重要人物,不然焉能称得起国公呢? 上述各景点都有着不同的神话传说,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有着令人神往的佳境妙景。火烧红门寺铁耙耙和尚的老平塘上的蚂蚁坟,舍身台孝儿媳净身,大山原来是柳州城的传说,三姊妹争山顶,小白龙布云收云等神话故事引人入胜,九龙倒挂冬日的淋冰,夏日的瀑布,

如何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重要条件。谁率先将其开发成文化产品,谁才真正把资源变成了财富。 当我们用创意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经营资源时,应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仿古必须融今才能实现推陈出新。原生态存在的历史资源其蕴含的文化,需要张扬与发展,要与时俱进,才更能为现代消费者广为接受。如果新天地没有融入现代元素,就难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因此,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必须适当注入现代元素,并与现代科技结合,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第二,应以故事力活化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背后往往有许多故事,以多种形式宣传、演绎这些故事可更好地张扬其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也可以编故事,或用创意将各种原生态存在的、等待开发与利用的、有市场增值潜能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赋以新的价值,活化这些资源。 第三,创造情感资源。情感是人类的灵魂,创意给产品赋予了灵魂,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和品牌从认知到最后购买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是每个企业实现资源转化的“最惊险的一跃”,这一跃中,创意推动情感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四,创建知识产权,既可保护权益,也可用于运作。创意产业强调要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一方面,由于文化创意的成果更具表现性,因而也更容易被模仿,因此它更需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还是商业运作的工具。 第五,必须树立“整合观”、“品牌观”和“体验观”三大观念。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规划先行,从长计议,统筹开发,还要树立融合开发观,在市级层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行多元文化和多种功能的融合,才能打造完善的产业链,创造并实现更大的市场价值。 因此,我们要大力挖掘和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从而解放文化生产力,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向经营资源的转化。

衡阳市特有历史文化资源调研

衡阳市特有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分析和保护方案 【摘要】 文化资源是在市场经济进程中被提出,被关注的。因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其与其它相关的一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仍在探讨之中,还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迄今为止,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提法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对“文化资源”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还没有达到共识。[1]从一般意义上说,凡是无意识的,非人为的,不假于人之力而然者都是自然.文化则是通过人事、人为、按人的方式使自然“人化”所形成的人的世界。文化不是自然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果,而是人的创造活动及这种创造活动的产物。文化资源是指人类为开辟,发展和完善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改造利用自然,维系社会规范和塑造人类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关于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学者李志亮在“试论郴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中提到:历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财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味。”[2] 衡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湖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且作为国家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衡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衡阳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三方面的价值,一是社会价值:可以成为提升衡阳形象的金字招牌;二是精神价值:可以成为哺育衡阳人民的不竭源泉;三是经济价值:可以成为发展衡阳文化产业的战略资源。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衡阳、开发

有人说,衡阳是大雁托起的城市,也有人说,衡阳是衡山撑起的城市。它有着雁城美誉,亦是山水之乡;它承启过文化的熏染,也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它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作为湖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衡阳有着大雁文化、名山文化、名人文化、抗战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资源。本文主要通过搜集相关资料、采访相关人员、调查问卷等形式,从对衡阳特有历史文化资源的介绍、衡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市民对本市历史文化资源了解程度以及如何保护衡阳历史文化资源四方面着手,深入调查探究衡阳特有历史文化资源状况。 一、衡阳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1.文化产业总量迅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衡阳人再次走在了时代前列,前所未有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到2005年,衡阳市文化产业单位4898个,年末从业人员3.26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2.2%,实现增加值9.98亿元,占2005年GDP总量的1.9%。2005年文化产业三个层次增加值结构为23.8:12.2:64,对当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0.9%、9.1%、70%,从而为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现实基础。但衡阳市文化产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2005年衡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全省总量的4%(长沙占54.3%),总量偏少,规模偏小,水平偏低,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同时,衡阳市文化产业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可以依托的文化产业链及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未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而且衡阳市目前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文化产业招商引资规模不大,总体上看,衡阳市文化产业基本上是以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工艺技术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高素质人才短缺,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这些都已成为制约衡阳市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长。 近5年来,全市文化事业费总支出达50亿元,相继建成了以衡阳大剧院为代表的一大批城乡文化设施。但与文化产业强市相比,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至目前止,衡阳市辖区内有12个县市级文化馆、10个剧团、1个博物馆、11个公共图书馆、13个档案馆、1个国家四级风景名胜区、17家电影院(正常营业的仅进步电影院)、2家电视台等文化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