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的思考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的思考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的思考

?学术版2006年第12期

财会通讯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的思考

黎毅黄辉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演进过程的回顾,对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中需要完善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设置相互联系的现金流量类指标作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界定标准,在

预警指标的选择上应实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分行业设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所收

集的信息要进行严格的甄别和审核,并根据上市公司的现实情况寻找合适的判断点。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作者简介:

毅(1965-),女,湖南华容人,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辉(1970-),男,江西松城人,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根据上市公司的经济运行规律,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指标和数据,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和计算机手段,预测上市公司的财务运行状况和走向,为上市公司及其他各利益关系方的财务决策提供排警建议。随着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

的现象越来越多,给公司管理当局、

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损失。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警,成为财务工作者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国内外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演进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最早是由Fitzpartrick开始的。早在1932年就进行了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以19对破产和非破产公司作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划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发现判断能力最强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

比率。1966年,Beaver继续研究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对79个失败企业和相同数量、

同等资产规模的成功企业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能够最好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指标,按其预测能力的大小顺序排队有债务保障率、

资产净利率、资产负债率和资金安全率,并且离财务困境发生日越近,误判率越低,预见性越强。但单变量模型在财务危机预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不同的财务比率其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产生采用不同的财务比率对同一企业进行预测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而且单个财务比

率往往只反映为了防止财务危机而应注意的某个方面,从而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全面的预测。

为了弥补单变量判定模型的缺陷,Altman于1968年选取了33家1946-1965年间破产且资产规模在70万美元至2590万美元之间的破产企业和同等数量、相同

规模的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企业,应用多元判别分析,采用22个财务比率,对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后建立了著名的

“Z计分模型”。该模型通过财务比率将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获利能力的指标和营运能力的指标运用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称为Z值),综合分析预测企业破产的可能性,Z值越低,则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也越大。Altman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如企业的Z值大于2.675,则表示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若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可能性:若Z位处于

1.81~2.675之间,则为

“灰色区域”,在这个区域中的企业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继Altman的Z计分模型之后,西方掀起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的热潮,先后出现了Edmisterd(1972)的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Deakin(1972)的多元线性概率模型和Dimond(1976)的范式确认模型等,但这些线性模型预测变量有着严格的联合正态分布要求。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以Ohlson(1980)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采用了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一系列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然后根据银行、投资者等的风险偏好程度设定风险警戒线,以此进行风险定位和决策。随着现代统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神经网络法等方法也开始应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我国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很短,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早期的相关文

献,如吴世农等(1986)的

《企业破产的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等,大都是介绍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但自陈静(1999)用“单变量判定模型”和“Fisher二类线性判别模型”

,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的研究之后,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多了起来。张玲(2000)以12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其中的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估计二类线形判别模型,并使用另外60家公司进行模型检验,结果发现该模型具有超前4年的预测能力。吴世农(2001)选取了70家ST公司和70家非ST公司为样本,利用这些公司5年的财务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in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别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测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误判率最低、预测能力最强。杨保安(2001)则用神经网络法对30个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进行了预测,同样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33

黎毅黄辉: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的思考

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启示

(一)企业的财务危机不但具有先兆而且是可以预测的Lau于1987年指出,企业若发生财务危机,其过程会有某些特殊的征兆,指出企业从财务正常到财务危机可分为潜伏期、资金不足期和财务危机期。若问题在财务危机期间持续无法解决,则企业只有走上清算、破产、倒闭或遭他人接管的道路。J.E.Boritz于1991年指出,企业的财务危机不是某天突然发生的事情,而是有一个酝酿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企业可能因遇到不利的外部竞争、技术变革等因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显著降低,出现现金短缺,陷入财务危机。J.E.Boritz和Bryant认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通常由财务状况正常开始,渐渐发展到财务危机,最后陷入破产的境地。由此可见,企业发生财务危机通常都是由财务状况正常到逐步恶化,最终导致财务危机或企业破产的。这为建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二)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如信息(包括会计信息、财务信息、统计信息等)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预警指标的反映能力,即所选的指标能充分反映企业某一时期的财务运行状况;系统本身的精度,即检验统计量要符合精度要求等。

(三)预测的准确性与预测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未来发展趋势时,总是希望预测期间尽可能的长,但影响企业财务运行的因素很多,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不确定性与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关系。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使预测模型的预测结论与实际结果产生偏差,甚至与实际结果相背离。如Beaver和Altman的研究结论显示,在对公司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进行预测时,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时间越长,预测的准确率越低。

三、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财务危机的界定问题对财务危机进行界定是建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对财务危机的界定标准不同,所涉及的样本设计及指标选择等问题上必然产生差异,直接影响到结论的准确性。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企业财务危机有多种不同的界定方法。Altman将企业根据破产法提出破产申请行为作为确定企业进入财务危机的标志;Beaver认为,只要企业发生破产、拖欠偿还到期债券、透支银行账户和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中的任何一项,就表明该企业发生了财务危机;Ross则从四个方面对财务危机进行了界定: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力支付债权人的债务;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还本付息;会计破产,即企业的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目前,我国相关的研究主要是以上市公司为对象的,这些研究基本上都以上市公司是否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作为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标准。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使用了不同的标准。

我们认为,上述观点还有待商榷。第一,如以企业是否破产作为界定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标准,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我国的《企业破产法》虽然已于1994年7月便开始正式实施,但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中仍无一家被破产清算。而且破产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它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政治因素和其他非市场的影响,如仅从财务方面去研究企业的破产行为,则是将不仅仅受财务因素影响的问题局限在财务领域内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很难令人满意。第二,以上市公司是否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作为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权责发生制下,由于采用的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不同,会使得不同企业会计资料的可比性大受影响。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信用日益发展,企业账面的销售收入与实际现金流转相去甚远,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收益数据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以及信息陈报“决策有用性”的需求,即尽管企业的收益信息显示其良好的盈利能力,但实际上企业却有可能因在短期内无力创造足够的现金流量而面临偿债危机和流动性危机。因此,应该设置一套相互联系的现金流量类指标,如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可重复赚取的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等,作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界定标准。

(二)预警指标的选择问题指标的选择是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一般而言,预警指标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全面性。预警指标应力求能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反映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各种迹象;可操作性。预警指标应能从大量的数据和资料中获取真实、相关、可靠的信息;敏感性。预警指标应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生成过程密切相关,能够辨别上市公司财务正常状况与财务危机的区别,财务危机因素一旦萌芽便能够在指标值上迅速反映出来。目前的研究者主要是根据现有的财务理论和研究者的实践经验及结合已发生财务危机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系列财务指标作为研究的备选指标组,再通过大量的统计检验筛选出在模型中相对比较显著的指标。

分析现有的预警指标,我们认为还有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现有的预警系统中大多使用的是利用应计制下的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计算的财务指标,没有考虑到更为客观的现金流量指标,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其次,现在的一些预警指标,仅仅选取了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并未纳入考虑范围。事实上一个企业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不仅与其财务管理水平相关,还与其内部的非财务性因素和外部的理财环境有关,而这些局限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因此,在预警指标的选择方面应考虑现金流量类指标;另外,还应考虑非财务指标,如股权集中程度、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变动的频繁程度、企业更换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次数等,有效弥补财务指标由于其数据太依赖于会计报表而带来的滞后性等缺陷,使预警系统的涵盖范围更大,预警能力更强。

(三)样本的设计问题由于上市公司数量众多,研究者只能用有限的样本反映总体的财务运行规律。这样预警结论的有效性34

财会通讯

?学术版2006年第12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本设计的代表性。而不同的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和性质不同,其财务比率及其参数也不同。尽管Altman在提出Z计分模型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并尽力剔除它带来的影响,但后来的研究成果大都未对该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而是将不同行业中的企业放在同一样本中进行研究,先抽取一定数量的财务危机企业作为样本组,再以资产规模或行业性质为标准,按照—一配对的原则选取相同数量的非财务危机企业。将不同行业的企业放在同一样本中进行研究,也许能提高模型的通用性,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预测准确性降低。如美国的研究就表明,Z计分模型更适应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而对其它行业误判率就比较高。我们认为,只有同一行业的上市公司指标之间才具有可比性;而只有分行业建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才更为精确合理。这样,虽然会影响模型的通用性,但能提高该领域内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四)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前提条件,失真的信息会影响预警模型的建立及其拟合程度,从而影响其适用性而影响系统的预测结果。在现有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大都是以信息的准确可靠作为假设前提,对信息的质量关注不够。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现象严重,往往不能真正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这一方面是因为上市公司经营者的利益往往与公司盈余业绩挂钩;另一方面是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上市公司有实行特别处理、暂停股票交易及中止股票交易的规定。因此,当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经营业绩不佳,濒临亏损边缘或有业绩滑坡迹象时,上市公司的经营者除了千方百计改善生产经营外,还会尽可能地采取多计收益或少计费用等方法调节盈余,粉饰财务成果。因此,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除了需要证监会等机构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及注册会计师行为的监管力度,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行为外,还要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审核,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订正,如剔除那些存在严重的包装上市嫌疑或明显的虚假陈述的公司。还应排除因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原因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在抽取的样本总体中,还会遇到指标值异常点,导致原因可能是统计误差,也可能是异常情况所致,对于这些异常点也应采取一些统计方法予以剔除。

(五)判断点的选择问题判断点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预测的先验概率和预测错误成本的估计,但如何对这两个因素进行合理的估计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当前大多数的研究都假定一个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与否的先验概率均为50%,并且假定预测结果的Ⅰ类错误(将财务危机企业误判为非财务危机企业)和Ⅱ类错误(将非财务危机企业误判为财务危机企业)所带来的成本相同。事实上问题往往并非如此简单,就整个资本市场而言,非财务危机公司的数量显然要多于财务危机公司的数量,因而公司财务状况正常的概率也显然要高于财务危机的概率。另外,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所带来的成本也不相同。一般而言,从银行或投资者的角度看,Ⅰ类错误的成本要大于Ⅱ类错误的成本,因为银行或投资者出于谨慎性考虑未借款或投资于财务正常公司而导致的损失,要远低于借款或投资于财务危机公司而导致的损失;而从财务正常企业的角度看,由于借贷者、股东、顾客、供货商等利益关系人不必要的戒备状态,会使Ⅱ类错误的成本更高。这些也都影响了预警系统的有效性。所以,如何合理确定预测的先验概率和两类错误所带来的成本,也是研究重点。应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状况,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布原理,科学合理地估计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尽可能准确地测定Ⅰ类和Ⅱ类错误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错误成本,找出一个最符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现状的判断点,充分发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强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2]陈晓、陈治鸿:《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预测,财务学术前沿课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陈朝辉:《论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会计研究》1999年第7期。

[4]汤玲郎、施并洲:《灰关联分析、类神经网络、案例推理法与财务危机预警模式之应用研究》,《中华管理评论》2001年。

[5]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TheThinkingofEstablishingPrevisingSystemofFinanceCrisiswithListedCompanyinourCountry

LiYiHuangHui

(EastChina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anchang,Jiangxi330013)Abstract:Thereviewoftheprocesstothedomesticandforeignenterpriseprevisingsystemoffinancecrisis,refinetheproblemofes-tablishingprevisingSystemoffinancecrisiswithourcountrylistedcompany:establishasetofinterrelatedindicatorssuchascashflowoflistedcompaniestodefinefinancecrisis,previseindicatorsshouldbechosentoincludefinancialtargetsandnon-financialindicatorsorgan-iccombination,acollectionofinformationmustbestrictchoosingandauditing,inaccordancewiththerealitiesofourlistedcompaniestofindsuitablejudgmentpoints.

Keywords:ListedcompanyFinancecrisisPrevisingSystem

(编辑聂慧丽)

35

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的概念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它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赖,互为补充。 [编辑] 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①信息收集。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 ②预知危机。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末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③控制危机。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编辑]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基本特征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的特征: (1)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即危机因素一旦萌生,能够在指标值上迅速反映出来; (2)一旦指标值趋于恶化,往往意味着危机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亦即应当属于危机初步产生时的先兆性指标,而非业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时的结果性指标。 (3)就财务层面上看,诱发财务危机最为直接的原因,或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对竞争应对不当及功能乏力,由此而导致了企业集团竞争的劣势地位,未来现金流入能力低下;或是企业集团一味地追求销售数额的增长,却忽略了对销售质量----现金流入的有效支持程度及其稳定可靠性与时间分布结构等的关注,由此导致企业集团陷入了过度经营状态与现金支付能力匮乏的困境。这就要求企业集团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应当依托这一基点加以把握。 [编辑]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是企图了解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面目,从晦涩的会计程序中将会计数据背后的经济涵义挖掘出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下面是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欢迎参考阅读!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例一一、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简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部分优秀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进入股票市场,给股票市场注入了活力。我国沪深股市现有物流类上市公司63家,63家物流类公司中包括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及经营物流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有8家,即渤海物流、炎黄物流、外高桥、外运发展、捷利股份、招商局、物华股份、中储股份。与物流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又细分为6类共55家。从各上市公司从事物流活动的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代理、信息服务等物流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介入物流业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是依靠拓展主业或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上转型而来。港口、机场、仓储、交通运输类等传统的流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主营业务的扩展介入物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包括盐田港、上港集箱、上海机场、营口港等。 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和全部上市公司相比明

显处于优势。根据2001年的中报统计,整体上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平均的毛利率是26.93%,而物流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达到了43.39%,另外整体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来看,平均的水平达到19.48%,而物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24.56%.尽管这2年整个物流行业的收益率在下降,但相对于市场整体水平来说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也就是显示了物流行业未来还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主成分分析法与相关计算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是由Hol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本文的应用中,用此方法从所选的11个指标中求出11个主成份,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本文采用因子累积解释方差的比例达80%以上)筛选得到几个主成分,来代替原始指标,再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将所选取得主成分进行综合,得到各个股票的综合得分,然后依据它对各公司进行排序、比较、分析。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物流行业中20个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操作采用了SPSS软件。 本文把物流行业的东方航空、中储股份等20支股票作为样本,将主营业务收入(X1),主营业务利润(X2)利润总额(X3),净利润(X4),总资产(X5),净资产(X6),净

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探讨

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探讨 摘要:本文对如何构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预警系统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基本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指出财务预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财务预警;F分数模型;预警指标;预警系统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具有建设资金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廉,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具有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例如,政策的、'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过大等。其中在财务上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

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片面考虑到季节价格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 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 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二)难于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 过度负债可说是高速度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战略需求效应由企业的战略布局驱动,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或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因此,高成长企业为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但是由于组织放大效应(组织放大效应是由许多企业在快速扩张中倾向于采取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模式。但这类模式债务放大效应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母、子公司都会从各自立场出发追求数量扩张;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业务联系和资金融通渠道外,还可能获得母公司再分配的业务或资金和内部担保则加剧债务水平,造成负债过度)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短债长用则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资料为基础,利用距离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一个既可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又可以分析其成因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包括:预测企业整体危机的模型;预测企业经营效率的模型;预测企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模型;预测企业是否具有成长能力的模型;预测企业偿债能力是否存在问题的模型。运用该模型组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并查出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有利于将企业财务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企业利害关系人也可以通过该模型来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以便做出正确决策。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距离判别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在获得极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利用整个世界的资源、信息以及市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赢得全球化竞争的胜利,成为摆在我国企业界及学术界面前的难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从整体来看,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消费需求中,遭遇不可预测的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应对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几年以来,全国数以千计的企业因发生财务危机而导致了破产、清算和重组,其屮不乏巨人、三株、爱多等著名企业。寻根溯源, 其原因之一便是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未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机制,不能及时掌控 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更谈不上及时采取措施扼杀财务危机丁?萌芽中了。因此,建立一个既可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又可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来源的财务 危机预警模型组,对于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回顾 国外对与发达的资本市场相适应的财务预警模型研究早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静态模型研究方面,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 (1932)开展的一元判定研究,然后是Beaver (1966)使用由79 家公司组成的样本,分别检查了反应公司不同财务特征的6组30个变量在公司破产前1 一5年的预测能力。美国纽约大学Altraan在1968年首先创立了 zeta 模型。该模型是运用五种财务比率,通过进行加权汇总后产生的总判别分式 (称为Z值)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接下来,Haldeman和Narayanan (1977) , Collins (1980) , Platt aad Platt (1991)也采用类似方法进行 研究。有些学者对Z分数模型加以改造,建立了财务预警新模型一F分数模型(Failure Score Model)。Ohlson (1980)第一个米用 Logit 方法进行破产预 测。继 Ohlson 之后,Gentry,Newbo 1 dandWhitford (1985),CaseyandBartczak (1985) , Zavgren (1985)也米用类似方法进行研究。国外的动态预警研究主要有四类:包括Baumol (1952)、Tobin (1958)的现金存量管理模型额度;Friedman (1959)、Nadiri (1969)、Coates (1963)的产品现金管理模型;Meltzer (1963)、Whalen (1965)、Alessi (1966)的财富现金管理模型以及Suvas (1994)联合模型。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三期课题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长城证券课题组 课题主持:张后奇 课题研究与协调人:上海证券交易所傅浩课题研究员:刘月平江明波罗旭柴力韩延河 2002年1月25日

内容提要 中国证券市场历经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01年底,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已达到1130家。面对这样一个规模日益庞大的市场,无论是对于作为监管者的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还是对于广大的投资人来说,如果能借助某种方法,建立一套科学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体系,无疑就是把住了证券市场的命脉,握住了成功的机遇。本课题的研究作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意在通过建立一套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向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揭示,有哪些上市公司已经进入财务危机的预警区,或者说是投资者应该警觉的高危陷阱区。 本文所说的财务危机包括上市公司突然出现亏损,或财务危机持续恶化导致连续两年亏损或连续三年亏损,或者出现每股净资产低于1元,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形等。 本课题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出若干预警能力强的财务指标,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并且能够根据已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运用现有的公开数据,预测出下一年度出现财务危机的公司,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对已面临财务危机的公司,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出影响公司财务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因素,并建立动态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 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们设计了样本A、样本B和样本C三个大的样本。具体而言,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我们设计了A样本,该样本是由财务危机公司和与其相对应的同行业同规模的盈利公司组成;对于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我们设计了B样本和C样本,B样本是由每股净资产介于0和1之间的公司和每股净资产小于0的公司组成,C样本是由亏损一年公司、连续亏损两年公司和连续亏损三年公司组成。我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作为主要建模方法,数据收集的时间延至样本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前五年或财务恶化的前三年。我们选取的财务指标共有37个, 并按照财务指标的特性分为6个组。我们首先对样本A、样本B和样本C三个样本分别从行业和规模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根据t检验的p 值大小在37个财务指标中筛选出若干指标,作为预测模型的初始输入变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上市公司动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以及三个监控上市公司财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浅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浅析 [提要] 本文在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财务预警指标现状,在考虑完整性、有效性的基础上,从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指标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完善及应用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9日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加剧,上市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和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案例日益增多。这些问题不仅使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侵害,增加了资本市场的风险,也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财务风险到来前就预先识别,并提前执行预案,消除风险隐患,成为上市公司急需重视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概述 财务预警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识别和判断,提前监测并化解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实际工作中,财务预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相关分

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最后得出综合预警结果,并采取预警措施。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现状看,往往因为重视程度低、指标选择不当、预警流程不畅和分析方法落后等影响财务预警效果。在财务预警机制建立和健全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及预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尤其是在预警模型研究方面,经历了单变量模型、统计模型、人工智能模型以及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等阶段。近年来,部分学者将公司治理变量引入预警模型加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国内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一)财务预警指标未紧密联系上市公司实际。一方面是财务预警大多以量化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其他影响重大但定性指标因素考虑较少,如公司治理方面的指标;另一方面是财务预警系统大多是静态预警模型,未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宏观经济环境做出动态的指标选择,未根据不同阶段的评价适时调整具体指标的权重等,导致预警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预警模型的实用价值有限。 (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一是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预警分析组织机制未纳入公司治理机构;二是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流程与管理需要存在差距;三是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和手段有限,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流于可

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公司背景介绍 (一)蓝色光标 北京蓝色光标品牌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北京蓝色光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的基础上发起设立的。蓝色光标成立于1996年7月,总部位于北京。2008年1月14日原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08年1月17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公司名称变更为"北京蓝色光标品牌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 蓝色光标于2010年2月26日发行2000万股,发行价格33.86,募集资金总计 67,720 万元。公司于2013年9月5号增发 4,886.72万股,增发价格 28.69 元,增发募集资金总计 140,199.99 万元,增发方式:采取非公开的发行方式。根据中国国际公关关系协会数据测算,蓝色光标2009年市场占有率达到2.18%,位列于中国本土公关公司第一位。 作为中国本土公共关系行业最著名的品牌之一,蓝色光标从成立之日起,一直秉承“专业立身、卓越执行”的经营理念。蓝色光标引领了本土公关业的兴起和繁荣,从IT领域发展到电信、汽车、金融、医疗、快速消费品、政府及非赢利组织,从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中心城市发展到全国。在The Holmes Report公布的2012年亚太公关报告中,蓝色光标被评选为“2012年度亚洲最大公关公司”。 蓝色光标经营的范围包括:公共关系策略咨询、公众传播、媒体关系、危机管理、投资者关系、企业形象管理、活动管理等。业务领域涵盖IT、电信、金融、医疗、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家电)、政府及非赢利组织。 (二)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 2004年11月19日,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成立,2008年1月21日,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华谊兄弟传媒有限公司。2008年3月12日,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8万元增至12,600万元。 公司于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知名的综合性娱乐集团。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华谊兄弟成为了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也迈出了其境内上市至关重要的一步。 华谊兄弟公司运作特点:已经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传媒体系。在影视方面的投资: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并且创造去多个票房奇迹。而且多次在国际、国内电影奖项上获奖。华谊兄弟立足在电影投资、制作、发行方面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电影产业链,进入影院放映业务,实现公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导报》2009年第4 期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方芳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 对国内外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做一个概述,然后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构建一个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包括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选取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确定预警值,计算预警指标的权重以及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开展的一元判定研究,即单变量研究。他以19家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Beaver(1966)使用由79家公司组成的样本,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现金流量/负债和净利润/总资产。Altman(1968)年首先使用了多元线性判定模型来研究公司的破产问题。这就是著名ZScore模型,并且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其后,Haldeman和Narayanan(1977),Collins(1980),Plat(1991)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有些学者对Z分数模型加以改造,并建立起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式-F分数模型(FailureScoreModel)。Ohlson(1980)是第一个采用Logit方法进行破产预测的。他发现至少存在四类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融资能力。继Ohlson之后,Gentry,NewboldWhitford(1985);CaseyandBartczak(1985);Zavgren(1985)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Ohlson(1980)也是采用Probit方法进行财务预警研究的。Tam(1991)采用ANN模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得出神经网络可以应用于财务预警,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国外的动态预警研究主要有四类:包括Baumol(1952)、To-bin(1958)的现金存量管理模型;Friedman(1959)、Nadiri(1969)、 Coates(1976)的产品现金管理模型;Meltzer(1963)、Whalen(1965)、Alessi(1966)的财富现金管理模型以及Suvas(1994)的联合模型。然而,每个模型的潜在假设又各不相同,不同的模型将会有不同的前提假设。 2.国内研究现状 在静态研究方面,从已经发表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研究文献来看,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危机预测方法方面。陈静(1999)使用了截止1998年年底的27家ST公司与同行业、同规模的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四项研究指标的预测能力较强。张玲(2000)选取深沪交易所12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家为构造样本,60家为预测样本。并得出本模型在公司戴帽前4年具有超前的预测 力。高培业等 (2000)选取深圳市国有企业作为样本,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取161家制造类不同行业的企业,使用多元判定技术得出最终判定模型和判别规则。陈晓等(2000)以截止1999年7月1日38家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ST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Logit回归,通过1260种变量组合,研究结果表明:负债权益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总资产、 留存收益/总资产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姜秀华(2001)、吴世农、卢贤义(2001)、李华中(2001)等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研究。杨保安等(2002)采用ANN模型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结果表明:样本的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较为接近,显示出神经网络是进行财务评估的一种很好的应用工具,能够为银行贷款授信、财务预警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李秉成(2004)主要对定性、单变量财务困境预测方法进行探讨,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形成角度、困境征兆角度探讨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分析方法,提出了财务困境加权分析法和象限分析法两类财务困境综合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对征兆是否存在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公司是否会发生财务困境。 二、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1.企业财务危机的定义 对于“财务危机”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受到实证研究样本选择范围的影响,很多学者将财务危机企业定义为已宣告破产的企业。财务危机有轻重之分,轻者可能仅仅是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而重者已是经营失败或破产清算。企业诸如经济失败、技术性无力偿债、资不抵债、破产等几种情况都可以说是公司遇到了财务危机。所以,本文认为对财务危机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财务危机即是一种状态结果又是一个过程。经济失败是财务危机的开端,无力偿债和资不抵债表明公司已处于严重的财务危机状态了。破产是财务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也是财务危机的结果。”而中小企业的财务危机主要是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中小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带来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使其丧失偿债能力,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二是借款的增加导致中小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波动性,表现为中小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借款利率超过息税前利润率,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2.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指标 74--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18085783.html,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作者:杨芹英 来源:《工业经济论坛》2017年第02期 摘要:本文运用数据挖掘的Logistic算法对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本文选取了15家09年因财务问题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同时选取了15家正常的上市公司为配对样本。本文基于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选取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并通过分析的结果建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7866 (2017) 02-099-006 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5118085783.html, DOI: 10.11970/j.issn.2095- 7866.2017.02.011 引言 风险预警和管理是公司和机构最基本的任务之一,有效的识别和应对风险也成为公司的成功途径之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管理因素或其他因素而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也在不断增加。由于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参与到证券投资,人们对于上市公司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也更加的关心。因此,建立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于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财务困境的发生通常要经过潜伏期到爆发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会经历财务状况由正常逐渐发展为财务危机的过程。由此可见,公司的财务危机具有先兆性和可预测性。采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可以对企业财务危机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识别、预测和控制,能够使经营者在风险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状况,减少损失,使利益相关者获得最大的收益。 一、Logistic算法 在现实世界中,经常要判断有一些事情是否会发生,比如会议是否会如期举行,以及本文研究的财务危机是否发生,结果只有“是”和“否”两种,这种模型要求因变量的取值必须只能是0、1。为研究此类问题,便引进了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模型由学者Verhulst在1838年第一次提出,并开始在人口估计和预测中扩大了应用范围。Martin(1977)shouci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进行银行破产预测,Ohison(1980)选 取了9个财务指标,再次运用该模型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之后Charitou和Trigeorgis

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研究

序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所面对的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抗风险能力成为摆在企业治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传统的治理理论和方法遇到了挑战,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治理创新。在这种形势下,预警治理作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创新理论,它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出来,而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探究和当代信息技术的进展为我们对建立企业预警体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包括研发、供应、生产、营销、人力资源、战略治理、财务治理和后勤治理等众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建立企业预警体系如何找准切入点,由此洞察其他各个子系统,最终把握企业整体,决定着研究的成败。综观国内外研究成果,其研究的切入点往往是企业营销和财务治理。通过深入研究和考虑,我们认为预警的最大特点是事前操纵和量化治理,而从量化治理的角度考虑,财务治理最为可行,因而选择了财务预警为突破口。

本报告的研究要紧有如下特点: (1)在研究宗旨上,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以往国内外有关人士的研究更多局限于理论上的探讨,而如何具体应用到企业治理实践则涉及不多。本次研究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对预警理论如何应用于企业治理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究。 (2)在研究方法上,强调了实证调查和逻辑分析。 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调研,所涉及的企业涵盖机械、交通、轻工、冶金、汽车和煤炭等行业,从中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关于收集到的资料采纳了一系列系统的研究方法,包括流程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现场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以支持研究结论。 (3)在研究成果上,搭建起了财务预警体系的框架。 研究报告共分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属于绪论,介绍了企业预警和企业财务预警的差不多理论和方法;第二部分为财务预警实务,介绍了财务预警体系各个子系统的预警方法和差不多要求,其中包括企业营销、生产、采购供应、基础治理、投资、筹资、资金打算和财务报表分析等;第三部分为财务危机治理,是财务预警体系的后期保障。毫无疑问,同任何先进的治理理论一样,企业要实施财务预警治理体系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包括扎

某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分析与评价报告

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分析及评价报告 ——青岛XX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财务分析1.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近2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调查报告,在1996年到2006年这10年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产出提高了34%,由57,720亿美元增加到77,470亿美元,而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按近全球平均速度的5倍,达到156%,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出从2,424亿美元增加到6,197亿美元;相应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出在全球的排名从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工业部门的第一大产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信电器)作为国内著名的家电上市公司,拥有中国最先进数字电视机生产线之一,年彩电产能1610万台,是海信集团经营规模最大的控股子公司。 海信电器拥有国内一流的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始终坚持技术立企的企业发展战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并在中国、美国、比利时等全球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技术研发。截至目前,海信电视已经获得授权专利数862件,其中有600多项是在新技术、新功能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海信电视拥有的中国授权专利数在业内高居榜首。 海信电器成立于1997年4月17日,前身是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青岛海信电器公司。1996年12月23日,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原青岛海信电器公司作为发起人,采用募集方式,组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06,170,000元。

1997年3月17日,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7000万股;其中,6300万股社会公众股于1997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700万股公司职工股于1997年10月22日上市。 1998年,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公司以1997年末总股本270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10:3比例实施增资配股。其中,国有法人股认购其应配6000万股中的506.5337万股,其余部分放弃配股权;社会公众股东全额认购配股2100万股。本次配股实际配售总额为2606.5337万股,配售后总股本为29606.5337万股。1998年7月10日完成配售,配股可流通部分2100万股于1998年7月29日起上市交易。 1999年6月4日,公司实施1998年度资本公积金10转4后,总股本为41449.1472万股。 2000年12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向全体股东10:6配股。其中,国有法人股股东海信集团公司以资产部分认购283.6338万股,其余部分放弃;社会公众股东认购7644万股。该次实际配售股数为7927.6338万股,配股后总股本为49376.7810万股。其中,海信集团公司持有国有法人股28992.7810万股,占总股本的58.72%;其余为社会流通股计20384万股,占总股本41.28%。 2006年6月12日,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以向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流通股股东支付股票的方式作为对价安排,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获付2.5股股票;对价安排执行后,原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变更为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流通股股东获付的股票总数为5096万股。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23896.781万股,占总股本的48.4%;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数量为25480万股,占总股本的51.6%。

财务预警体系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含义 财务预警 体系就是以企业的 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 为依据,根据企业建立的组织体系,采用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 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 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 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 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 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指标设计原则 首要的问题是财务指标的选取, 所选取的指标应 及时对企业财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发出警报并 般说来,财务指标的设计和预警体系的构造应遵循以下几个 原 1、针对性原则。即预警指标必须与企业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使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 对企业的财务分 析和风险判断做到真实可靠。 2、全面性原则。即预警指标体系应该全面、系统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设计的指 标能够充分考虑 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做到预警指标不重复、不遗漏。 3、动态性原则。即必须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必 须根据经济发展 和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补充指标体系的内容,确保预警的时效性。 4、可行性原则。即在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发生危机之前,能够及时 发出警报。预警 的信号要明确,判断要简单,不应把指标设计得于复杂, 还必须保证所花费的成本低于其所能带来的效益。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程序 企业财务预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逻辑分析过程, 即应用因果分析法, 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再分析原因又是如何影响结果一警情及影响程度大小。 逻辑过程即预警系统研究所遵循的思路依次是: 1、确定警情。确定警情是预警的前提,可以通过预警系统中所选择的若干重要预警指 标的预测景气信 号来反映。 2、寻找警源。确定警源是预警过程的起点。警源是导致警情发生的根源。一般说来, 警源有两类:一是可控性较弱的警源, 主要是客观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外生警源; 另一类 是可控性较强的警源,主要指一些内在因素的作用 3、分析警兆。分析警兆是预警的关键环节。预警不能只停留在对警源的分析上,而应 该作进一步的分 析,即根据警兆分析来预报警情的程度。 警兆根据可否直接表现为外部现象 特征指标,分为景气警兆和动向警兆。 企业在构建企业外务危机预警体系时, 该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和运行规律, 迅速做好防范和控制措施。 则: 缺乏实用性。此外, 从结果出发寻找产 财务预警遵循的

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作者:————————————————————————————————日期: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摘要:文章在简要介绍企业财务风险及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上市公司风险预警模型,并用奥特曼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关于奥特曼模型修正意见。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单变量模型;奥特曼模型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与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通常用财务杠杆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始终处在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中。上市公司必须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对上市公司来说,生存是其核心目标。而影响上市公司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和财务危机。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系统,可以为上市公司的生存提供重要的信息,对上市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加以防范,减少财务危机的出现。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及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确定预警指标和预警指标的相应标准,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从1998年我国对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简称ST)制度以来,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有144家、135家、113家和123家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有鉴于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预先发出财务危机警报的财务分析系统,以帮助上市公司管理者及早取得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具体说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导语: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怎么写?下面YJBYS为您推荐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一、公司背景及简介 1、成立时间、创立者、性质、主营业务、所属行业、注册地; 2、所有权结构、公司结构、主管单位; 3、公司重大事件(如重组、并购、业务转型等)。 二、公司所属行业特征分析 1、产业结构: ① 该行业中厂商的大致数目及分布; ② 产业集中度:该行业中前几位的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的具体数据(一般衡量指标为四厂商集中度或八厂商集中度); ③ 进入壁垒和退出成本:具体需要何种条件才能进入,如资金量、技术要求、人力成本、国家相关政策等,以及厂商退出该行业需花费的成本和转型成本等。 2、产业增长趋势: ① 年增长率(销售收入、利润)、市场总容量等的历史数据; ② 依据上述历史数据,及科技与市场发展的可能性,预测该行业未来的增长趋势;

③ 分析影响增长的原因:探讨技术、资金、人力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是如何影响行业增长的,并比较各自的影响力。(应提供有关专家意见)。 3、产业竞争分析: ① 行业内的竞争概况和竞争方式; ② 对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行业对该行业的影响、各自的优劣势、未来趋势; ③ 影响该行业上升或者衰落的因素分析; ④ 分析加入WTO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及新条件下其优劣势所在。 4、相关产业分析: ① 列出上下游行业的具体情况、与该行业的依赖情况、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如可能,应作产业相关度分析; ② 列出上下游行业的主要厂商及其简要情况。 5、劳动力需求分析: ① 该行业对人才的主要要求,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情况; ②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6、政府影响力分析: ① 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起的作用(政府的引导倾向、各种优惠措施等); ② 其它相关政策的影响:如环保政策、人才政策、对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研究汇总版整理版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研究 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公之于众的财务报表及相关的会计信息是用以沟通、传递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工具,故其规范性和真实度直接影响人们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和判断。每个投资者都深刻的明白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但是分析数据却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目的概括来说就是:通过财务报表挖掘出具有长期持续竞争力的企业,保持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企业,便于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可以充分掌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全面了解上市公司对外公开披露的信息,总体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若要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就要依靠全面阅读财务报表及其报表附注。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附表及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阅读完以上各种报表后,仅仅对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和亏损情况有了大致了解。更需要注意的是报表附注,仔细研究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评估,以及会计政策、会计评估变更原因的说明,看变更对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是否产生影响。报表附注往往包含大量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分析财务报表,尤其更应注意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重要资产转让、关联方式关系及交易等的说明。孤立的报表数字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联系报表附注中所揭示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剖析,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首先,盈利能力是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的核心内容,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权益率、市盈率、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其次,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核心内容。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分为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比率、获取利息倍数等。 最后,营运能力反映企业使用经济资源或资本的效率及其有效性。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有:营运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首先,财务报表本身有自己的局限性。财务报表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编制而成,是会计的产物。只能说明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合乎规范的,并不能保证它能准确反映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其主要表现一是使用历史成本来计量资产,折旧净值往往不能代表其现行的市价;二是假设币值不变原则,不按通货膨胀率调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产价值不实,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前提,而货币稳定是货币计量假设的内容之一;三是谨慎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从而少计收益和资产;四是按照年度编制,只提供了短期信息,有可能导致忽略了反映公司潜力的有关信息。 其次,会计信息的质量。根据真实的财务报表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一是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只是提供有限数量的财务信息,并不能直接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二是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公开发行股票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中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中不少于两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的思考

?学术版2006年第12期 财会通讯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的思考 黎毅黄辉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演进过程的回顾,对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中需要完善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设置相互联系的现金流量类指标作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界定标准,在 预警指标的选择上应实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分行业设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所收 集的信息要进行严格的甄别和审核,并根据上市公司的现实情况寻找合适的判断点。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作者简介: 黎 毅(1965-),女,湖南华容人,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辉(1970-),男,江西松城人,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根据上市公司的经济运行规律,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指标和数据,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和计算机手段,预测上市公司的财务运行状况和走向,为上市公司及其他各利益关系方的财务决策提供排警建议。随着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 的现象越来越多,给公司管理当局、 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损失。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警,成为财务工作者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国内外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演进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最早是由Fitzpartrick开始的。早在1932年就进行了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以19对破产和非破产公司作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划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发现判断能力最强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 比率。1966年,Beaver继续研究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对79个失败企业和相同数量、 同等资产规模的成功企业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能够最好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指标,按其预测能力的大小顺序排队有债务保障率、 资产净利率、资产负债率和资金安全率,并且离财务困境发生日越近,误判率越低,预见性越强。但单变量模型在财务危机预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不同的财务比率其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产生采用不同的财务比率对同一企业进行预测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而且单个财务比 率往往只反映为了防止财务危机而应注意的某个方面,从而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全面的预测。 为了弥补单变量判定模型的缺陷,Altman于1968年选取了33家1946-1965年间破产且资产规模在70万美元至2590万美元之间的破产企业和同等数量、相同 规模的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企业,应用多元判别分析,采用22个财务比率,对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后建立了著名的 “Z计分模型”。该模型通过财务比率将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获利能力的指标和营运能力的指标运用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称为Z值),综合分析预测企业破产的可能性,Z值越低,则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也越大。Altman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如企业的Z值大于2.675,则表示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若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可能性:若Z位处于 1.81~2.675之间,则为 “灰色区域”,在这个区域中的企业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继Altman的Z计分模型之后,西方掀起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的热潮,先后出现了Edmisterd(1972)的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Deakin(1972)的多元线性概率模型和Dimond(1976)的范式确认模型等,但这些线性模型预测变量有着严格的联合正态分布要求。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以Ohlson(1980)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采用了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一系列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然后根据银行、投资者等的风险偏好程度设定风险警戒线,以此进行风险定位和决策。随着现代统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神经网络法等方法也开始应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我国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很短,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早期的相关文 献,如吴世农等(1986)的 《企业破产的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等,大都是介绍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但自陈静(1999)用“单变量判定模型”和“Fisher二类线性判别模型” ,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的研究之后,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多了起来。张玲(2000)以12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其中的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估计二类线形判别模型,并使用另外60家公司进行模型检验,结果发现该模型具有超前4年的预测能力。吴世农(2001)选取了70家ST公司和70家非ST公司为样本,利用这些公司5年的财务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in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别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测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误判率最低、预测能力最强。杨保安(2001)则用神经网络法对30个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进行了预测,同样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