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实证分析

Y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实证分析
Y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实证分析

于忠泊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陕西 西安 710049

摘要:本文以沪、深两市2003-2006年度A股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30个具有代表意义的财务比率为研究变量,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在预测财务危机方面的有用性。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且三年平均数据的预测能力高于单年度数据;在判别模型的选择上,Fisher线性判别优于广义距离判别;在判别变量方面,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具有很强的判别能力,研究中没有发现现金流量能力的显著作用。本文最后给出了由12个变量组成的判别函数(Z得分值),以判别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判别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2003-2006 annual reports of all A-share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this paper studys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ratios to predict the financial crisis by checking 30 representatives financial ratios。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financial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forecast, and the forecast is more precise to use the three-year average data than that of using the annual da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riminated model, the Fisher Linear is superior to the Generalized Distance Discriminant Analysis; As to the issue of identifying variables, the indicators representing the company's capacity of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discriminat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Finally, this paper extracts a discriminant (Z scores value) containing 12 finicial ratios to distinguish the financial posi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Keywords: Finicial Crisis Early Warning Model Discriminant Analysis

1引言

近年来,上市公司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的例子屡见不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上市公司经营者决策失误,管理失控,外部环境恶化等。但任

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因此,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系统研究的科学意义在于,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过程进行系统思考,探讨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的前提和基础,分析财务危机发生的成因,构建实时预警系统,实时预报财务危机状况。本文是实时预警系统的部分实证研究。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其财务比率为研究变量,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是否具有预测能力,即能否用来预测上市公司成为财务危机公司的概率。具体来说实证步骤分为以下几步:首先,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选择出判别能力最强的财务指标;

第二步,采用单变量和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所选财务指标在两组之间是否真实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步,在正态假设下采用贝叶斯判别法(广义距离判别)从训练样本中训练出判别函数,并应用于测试样本进行检验;采用典型判别方法检验所选变量的判别能力,给出线性判别函数。

第四步,在以上的基础上,寻找最优的判别函数。

研究表明:

1.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能够预测其未来财务危机的概率,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判断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有效的,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2.所设计出的财务评价指数对投资者、投资银行及监管机构判断上市公司具有较为有效的指导价值。

3.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总体上有逐年转好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了监管层加强管理,逐步提高了IPO及增发等方式募集资金的门槛是有效的。

2 财务危机模型研究回顾

2.1国外发展与研究动态

国外从事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相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菲茨.帕特里克(Fitz Patrick,1932)以19家公司作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划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他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尽管Fitz Patrick研究的结果很不错,但时隔三十多年后,才有人沿着他的思路继续研究破产预测问题。美国芝加歌大学教授比弗(Beaver,W.H.,1966)提出了单变量判定模型。他首先使用了5个财务比率作为变量,对79家财务危机的公司和79家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进行了一元判定预

测,发现现金流量与负债总额的比率能够最好地判定公司的财务状况(误判率最低);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并且离经营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预见性越强。接着,另一美国学者奥特曼(Altman,1968)提出了多元Z值判定模型。他从最初22个变量中,选择了5个能够提供最有效判定模型的变量。将这些变量合并入一个函数方程,用Z值进行判定,从而克服了单变量模型出现的对于同一公司,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其实证结果表明,在破产前一年的预测准确性较比弗有较大提高,但在破产前5年进行预测,其准确性却不如比弗的模型。此类预测模型还包括迪肯(Deakin,1972)的概率模型,埃德米斯特(Edmisterd,1972)的小企业研究模型,达艾蒙德(Dimond,1976)范式确认模型等。但是这些线性模型均存在着假设上的局限性。因此以欧尔森(Ohlsn,1980)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采用了条件概率模型,主要有对数成败比率模型(LOGIT)和概率单位模型(PROBIT)两种统计方法。它们都是建立在累积概率函数的基础上,一般运用最大似然估计,而不需要满足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条件。欧尔森的模型使用了9个自变量。企业规模是其中的一个变量,用总资产与GNP价格指数的对数值来计算,其目的是消除“时间价值”的影响。Olhson所采用的破产样本是从1970年到1976年间破产企业中选择的,而且在破产之前至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3年;配对样本是2058家非破产的企业。欧尔森估计了三个模型,第一个模型预测一年内破产的企业,第二个模型预测第一年未破产而在第二年内破产的企业,第三个模型预测一年到二年内破产的企业。欧尔森分析了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判别错误和分割点的关系。他发现至少有4类显著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资产的变现能力。与此同时,在西方掀起了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的研究热潮。如回归分析、数学规划、模糊分析、K邻近判别法和专家系统等方法在财务危机预测中广泛使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的企业界和理论界对上述线性方法提出了质疑,因为他们的有效性依赖于严格的假设条件,如变量的多元正态分布,独立性及等协方差矩阵。只有当这些假设条件得到满足,这些方法才有满意的效果。近几年对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表明,由于它的非线性、非参数(non-parameter)、自适应学习等特征,可作为模式判别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人工神经网络已成功解决了许多金融、财务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财务危机预测方面的研究,如Lecher,Sharda,Wislon,Tam和Kiang等,分别运用了不同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财务危机进行了预测,并与传统的线性方法作了比较,表明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强于传统的线性方法。

2.2国内发展与研究动态

我国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在国内的研究中,吴世农和黄世忠(1986)曾介绍过企业的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2]。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余廉教授(1993,1999)先后主持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逆境管理——管理失误成因分析与企业滑坡对策研究”和“企业危机的预警原理与方法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系列成果。其中对财务风险预警原理做了深入研究。陈静(1999)以27对同行业同规模的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单变量判别分析和多变量判别分析,在宣布日前一年总的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5%[3]。张玲(2000)以12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其中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估计二类线性判别模型,并使用另外60家公司进行检验,发现模型具有超前4年的预测结果[4]。清华大学陈晓教授等(2000)从我国“ST”公司的角度来研究公司财务危机问题,是比较成功的一篇。他们通过实验1260种变量组合,发现负债/权益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利润/总资产比率、留存收益/总资产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有着显著的预示效应,他们的最优模型能够从上年ROE公告小于5%的上市公司中预测出73.68%下一年会进入ST板块,总体判别正确率为78.24%[5]。上海财经大学孙铮教授(2000年)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在分析13个变量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给出了判别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一个模型。这一模型包括四个变量:毛利率、其它应收款与总资产的比率、短期借款与总资产的比率、股权集中系数。其中,股权集中系数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直接表征,也是该模型异于其他预测模型的主要区别。该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为84.52%,而对2000年新增加的“ST”公司的判别准确率则达到了95.45%[6]。吴世农、卢贤义(2001)选取了70家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和70家财务正常的公司为样本,首先应用剖面分析和单变量判定分析,研究财务困境出现前各年这类公司21个财务指标的差异,最后选定6个为预测指标,应用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分别建立三种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研究结果发现三种模型均能在财务困境发生前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7]。西安交通大学杨淑娥教授(2003)采用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实证研究,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预警Y分数模型。该模型在预测上市公司财务是否呈现危机方面具备了较强的可信度。特别是模型中选用的现金流量方面的比率指标(债务保障比率和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总负债比率)和累积盈利能力比率指标是未被以前的研究者关注到的[8]。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虽然在该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随着信息时代

的来临,已有的研究成果已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网络数字社会,对企业的财务

危机做出实时预警。这就给笔者的研究留有广阔的空间,本文的选题正是“上

市公司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系统研究”。

3 判别分析方法的选择

在纷繁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需要判别的问题。

判别问题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有k 个p 维总体G 1 ,…,G K ,它们的分布函

数分别是F l (y ),…,F k (y ),每个F i (y )均是p 维分布函数。对给定的一

个样品x ,我们要判别它来自哪个母体。统计上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方法:距

离判别,贝叶斯判别,费歇判别。距离判别具有直观、合理的优点,因此我们

先从距离判别入手讨论判别分析的原理。

3.1距离判别

这里只考虑两个总体的情况。设有两个协方差矩阵相同的正态总体G 1和

G 2,它们的分布分别是N P (μ(1),∑)和N P (μ(2),∑)。现在给定一个样

本x ,要判别它来自哪个总体。一个最直观的想法是计算x 到两个总体的距离d

(x ,G 1),d (x ,G 2)按下述规则进行判别:

?

??∈≤∈)G ,x (d )G ,x (d ,G x )G ,x (d )G ,x (d ,G x 212211f 如如 (7-1) 距离判别采用马氏距离(Mahalanobis )的定义:设任意点x i (随机向量)

的p 个分量的方差存且在记为2a

σ,(a=1,…,p),它们的数学期望向量和协方差矩阵分别为μ=E (x i ),∑=cov (x i )(∑>0),则点x i 到x j 的距离为:

d (i,j )=[(x i -x j )

,∑-1(x i -x j )]1/2 应用以上判别规则时,如果两个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未知,可以

用两总体的样本来估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距离判别的优点在于:不受未

知总体分布类型的限制,只要求总体均值和协方差矩阵存在即可,在实际应用

中,可由实测样本的数据求其估计值;可以克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干扰;较为

直观,容易理解等。其缺点在于这种方法会产生误判,特别是在两个总体均值

靠得很近的情况下,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误判的概率都很大,因而只有当两个

总体均值有显著性差异时,此方法才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应用财务比率进行

判别分析决策时大多使用的是贝叶斯判别。

广义平方距离判别实际上是贝叶斯判别在正态假设基础上的一个特例,其

公式为:(,)()()()D D X G d X g t g t i i i ==++22212

其中:

{, ()ln , t g t S =10若各的方差矩全相等若各的方差矩不全相等 {t 2, ()-ln q , g t =02若先概率全相等若先概率不全相等

3.2贝叶斯(Bayes)判别

我们仍以两个总体为例来说明Bayes 判别的判别方法。设所考虑的两个总

体G 1和G 2分别具有概率密度f 1(x)和f 2(x),其中x 为p 维向量。记Ω为所用可

能观测值x 的全体,称它为样本空间;R 1为根据我们的规则要判为G 1的那些x

的全体,而R 2=Ω-R 1要判为G 2的那些x 的全体,显然R 1与R 2互斥完备。某

个个体实际上来自G 1被判为G 2的概率为:

∫∫=∈=2)()/()1/2(112R dx

x f G R x P P L

而来自G 1而被判为G 1的概率为:

∫∫=∈=1)()/()1/1(112R dx

x f G R x P P L

类似的,来自G 2而被判为G 1的概率为:

∫∫=∈=1)()/()2/1(221R dx

x f G R x P P L

来自G 2而被判为G 2的概率为:

∫∫=∈=2)()/()2/2(222R dx

x f G R x P P L

又设p 1和p 2分别表示总体G 1和G 2的先验概率,且p 1+p 2=1,于是:

P (正确地判为G 1)=P (来自G 1,被判为G 1)

=P 1

111p )1/1(P )G (P )G /R x (×=×∈

P (正确地判为G 2)=P (来自G 2,被判为G 2)

=P 2222p )2/2(P )G (P )G /R x (×=×∈

P (误判到G 1)=P (来自G 2,但被判为G 1)

=P 2221p )2/1(P )G (P )G /R x (×=×∈

P (误判到G 2)

=P (来自G 1,但被判为G 2)=P 1112p )1/2(P )G (P )G /R x (×=×∈ 再设:

C (1/2)表示来自G 2而被误判为G 1所引起的损失;

C (2/1)表示来自G 1而被误判为G 2所引起的损失;

C (1/1)=C (2/2)=0

将上述的误判概率与误判损失结合起来定义为一个平均误判损失

(Expected Cost of Misclassification ),记为ECM :

ECM (R 1,R 2)=C(2/1)P(2/1)p 1+C(1/2)P(1/2)p 2

笔者的目的就是寻找一个判别规则来划分Ω为R1和R2,以使得ECM 达

到最小。统计上可以证明:极小化平均误判损失的划分规则为:

???????≥=12211)1/2()2/1()()(:p p C C x f x f x R

???????<=1221

2)1/2()2/1()()(:p p C C x f x f x R (7-3)

因此贝叶斯判别规则可以表述为:

使得当x 1G x ∈122

1)1/2()2/1()()(p p C C x f x f ?≥ 使得当x 2G x ∈1221)1/2()2/1()()(p p C C x f x f ?<

应用此规则时仅仅需要计算:

1)新样品点x 0 =x(x 01,…,x 0P )'的密度比f 1(x)/f 2(x);

2)损失比C (1/2)/C (2/1)

3)先验概率比p 2/p 1

贝叶斯判别与距离判别一样,如果两个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未知,

可以用样本的估计值来代替。这两种判别规则都是在正态总体的假设下推导出

判别规则的。如果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则两种在形式上依然成立,但不再是

最优。在概率分布形式未知的判别分析问题中费歇(fisher )判别是最著名的一

种。

3.3费歇(Fisher)判别

费歇判别是借助于方差分析的思想来导出判别函数。在距离判别和贝叶斯

判别中,如果正态母体等协方差阵的假设成立,可以导出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而线性判别函数在实际使用中是最方便的。这启示我们专门来研究线性判别函

数。

设两个p 维总体G 1、G 2的协方差矩阵存在。费歇的判别思想是变换多元

观察x 到一元观察y ,使得由总体G 1、G 2产生的y 尽可能的分离开来。即:

y (x )=1’x

其中1’为p 维向量,设G 1、G 2的均值向量分别为μ

(1)和μ(2),协方差阵分别为∑(1)和∑(2)(∑(1)、∑

(2)>0)。那么线性组合y(x)=1’x 的均值为: )

1(111)/(μμ′=∈=G x y E y )

2(221)/(μμ′=∈=G x y E y

其方差为: 11var )1(21∑′=y y σ

11var )2(22∑

′=y y σ 费歇判别的思想就是使得两类判别函数差异大、每类各个个体的判别函数

差异小,及使得下面的比值最大:

l l l q q y y y y Σ′?′=+?=2)2()1(2222112

21)]([)(μμσσμμλ

其中:

q 1、q 2为G 1、G 2的先验概率或某种权数:

∑=q 1∑(1)+q 2∑(2)

利用极值的原理可以得出使λ达到最大值向量l 为:

l=∑-1(μ(1)-μ(2))=(q 1∑(1)+q 2∑(2)) (μ(1)-μ(2))

费歇判别限的选择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较为著名的一种可以导出以下判

别的规则:

当x 使得W (x )≥K 时,判x ∈G 1

当x 使得W (x )<K 时,判x ∈G 2

其中:

W(x)=(μ(1)-μ(2)), ∑-1x-K

)()(2

1)2()1(1)2()1(μμμμ?Σ′+=?K Fisher 判别的主要优点是对总体的分布类型没有要求,只要求二阶矩阵存

在。其缺点是由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多元线性函数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

线性,导致全部由判别效率相对较高而生成的判别函数未必误判率一定低。只

有在样本为多元正态分布、等协方差且平均向量、协方差、先验概率、错分成

本已知的情况下,Fisher 判别函数的期望错分成本才能最小化。

4 样本的抽取和指标的选择

4.1样本设计方法

样本可以是配对抽取,也可以是非配对抽取。配对抽样进行检验,有以下

的缺点:(1)配对抽样等同于默认了财务危机企业与非财务危机企业的发生概

率是相等的,样本数量也相应地减少了。而且,如果是一一配对,被选中的非

财务危机企业具有偶然性,不一定能代表该类企业。(2)配对抽样只能成对的

对比研究得出结论,而不能根据单个公司的研究得出结论。(3)很多大公司的

经营是多样化的,界定他们属于什么行业并不容易。因此对这些公司进行配对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4)配对抽样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是按照行业和资产规模配

对,而不采用按公司成立期限配对。实际上,公司成立初期的财务危机率远高

于成立期限长的公司。

因此,很多学者采用的是非配对抽样,即抽取相对少量的财务危机企业与

相对较多的非财务危机企业,这也是本文采用的方法,以避免很多的偶然因素

及人为的主观因素。

本研究所指的财务危机公司是指在2006年和2007年两个年度内首次被st

的上市公司,非财务危机公司是指,剔除首次被st 和以前年度被st 在2006和

2007年内仍为st 的公司后剩余的其他上市公司。

本文以深沪两市A 股市场2003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

2003——2005年年报数据为基础,以68家2006年首次被st 的公司和2007年

10月1日之前被首次St 的63家公司为危机公司研究总体(公司状况以“1”

表示),其余财务数据完整的所有上市公司为非财务危机公司总体(公司状况以

“0”表示)。

在研究2006年首次被st 的公司时,因为2006年公布的st 公告是以2005

年的数据为基础,即2005年已经出现了危机,所以我们研究出现危机前一年

(2004年)和前两年(2003年)的财务数据的预警能力。研究2007年被st 的

公司选用2005年(前一年)和2004年(前两年)的财务数据。

本文的研究以2006年首次被st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出现危机前一年即2004年的数据为训练样本。为了使判别函数更有说服力,我们以2007年首次被st的公司前一年(即2005年)的数据为检验样本。

所有数据都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4.2指标的选择和差异性检验

样本确定后,收集样本2004年的财务报表数据,然后再逐一计算六组30个财务比率。这28个财务比率代表了公司财务的各个方面,具体如表1下。

表1:测试的财务比率

名称计算公式

第一组:盈利能力指标

营业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营业收入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财务费用)/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

每股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总股数;

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数 ;

第二组:长期偿债能力及风险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合计/资产合计;

流动负债比率流动负债合计/负债合计;

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合计/负债合计;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有形净资产总额;

利息保障倍数A (净利润+所得税+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财务杠杆系数(利润总额+财务费用)/利润总额;

经营杠杆系数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综合杠杆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

第三组:流动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营运资金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第四组:营运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占用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股东权益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股东权益;

第五组:现金流量能力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股数;

经营活动流入比率经营活动流入小计/总流入;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经营活动流入小计/经营活动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筹资活动流入小计/筹资活动流出小计;

第六组:发展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

收入;

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上年期末总资产)/上年期末总资产;

净利润增长率(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

运用逐步判别分析,从以上30个指标中选取最具有判别能力的指标,在判别分析方法中选择Wilk的λ统计量最小化法进行判别分析。同时,我们使用协方差分析的F检验值的显著性概率水平作为逐步判别停止的条件:当新进入的变量的F值的显著性水平小于5%,而当变量的F值在10%的水平上仍不显著时就应被剔除出模型。结果得出12个最具有判别能力的指标,如下: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净利润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每股营业收入,每股收益,财务杠杆系数,综合杠杆。

为了检验所选指标是否能有效区别两组样本,下面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进一步检验指标在组间的差异性,结果如表2:表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Variable Total

Standard

Deviation 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

Between

Standard

Deviation

R-Square F

Value

Pr > F

总资产增

长率

0.2652 0.2605 0.0712 0.0361 33.83 <.0001

净利润增

长率

15.1707 14.0871 7.9862 0.1387 145.43<.0001

总资产净

利润率

0.0688 0.0626 0.0403 0.1716 187.06<.0001

营业收入

0.7270 0.7202 0.1438 0.0196 18.04 <.0001 净利润率

资产报酬

0.0813 0.0754 0.0428 0.1389 145.63<.0001 率

资产负债

0.3289 0.3284 0.0317 0.0046 4.21 0.0404

0.1780 0.1774 0.0222 0.0078 7.09 0.0079

流动负债

比率

流动资产

1.3165 1.3102 0.1923 0.0107 9.75 0.0019

周转率

5.7322 5.7093 0.7719 0.0091 8.27 0.0041

每股营业

收入

每股收益0.4026 0.3666 0.2361 0.1721 187.75<.0001

2.0389 2.0137 0.4615 0.0256 2

3.77 <.0001 财务杠杆

系数

综合杠杆9.2308 9.1041 2.1966 0.0283 26.34 <.0001 由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可以看出,所选出的12个指标在危机公司和非危机公司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考虑变量间的相互作用,为了分析这十二个变量的作为一个整体在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表3:多元方差分析结果

Statistic Value F Value Num DF Den DF Pr > F Wilks' Lambda 0.7461236725.29 12 892 <.0001 Pillai's Trace 0.2538763325.29 12 892 <.0001 Hotelling-Lawley Trace 0.3402603825.29 12 892 <.0001

Roy's Greatest Root 0.3402603825.29 12 892 <.0001 两种检验结果都在统计上显著,说明所选变量在组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用这些变量来判别、区分样本类型,在理论上可行。

5 多元判别分析

5.1危机前一年财务指标的判别能力

我们在这里首先引入正态假设下的贝叶斯判别方法(广义距离判别方法),在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之间进行检验;然后用采用fisher典型判别方法得出线性判别函数,本部分所有的计算过程使用SAS软件完成。

(1)、广义贝叶斯判别

本部分实证检验的步骤如下:采用正态假设下的贝叶斯判别(相当于广义的

距离判别),先验概率取值为危机公司和非危机公司所占的比重,根据对协方差

阵的齐次性检验结果决定所采用的处理方法,采用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测

试样本为2007年被st的公司(2005年度的财务数据)。2006年危机公司有效

数据为63家公司,非危机公司有效数据为842家。

对协方差阵的齐次性进行检验,采用Morrison, D.F. (1976)发展的卡方检

验,组内和合并的协方差正描述如下,计算出来的卡方统计量值为,2417.333707,自由度为78,在0.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方差齐次的假设。

采用的判别函数为二次函数。

总的判别结果如表4:

表4:广义距离判别结果

来自组别正常危机总数

正常

809 33 842

96.08 3.92 100 危机

31 32 63

49.21 50.79 100

840 65 905 总数

92.82 7.18 100

0.06961

先验概率 0.93039

为了测试训练样本得出的二次判别函数的有效性,我们运用2007年出现财

务无危机的公司做为测试样本,选用危机出现前一年(即2005年)的财务数据,

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训练样本所选的指标以及得出的二次判别函数有着很好的

适用性,判别效果达到了90%以上,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测试样本的判别结果

来自组别正常危机总数

正常

871 54 925

94.16 5.84 100

34 21 55

危机

61.82 38.18 100

总数 905 75 980

92.35 7.65 100

先验概率 0.93039 0.06961

(2) Fisher线性判别

本文以上部分得出的判别结果虽然很显著,但是由于判别函数是二次函数,

在应用上存在着困难。同时也为了克服数据分布假设的限制,寻找更为有效的

判别模型,以下部分我们采用Fisher的线性判别分析,寻找线性判别函数。

在上述样本的基础上,本部分的分析剔除了2003—2005年间出现危机的

样本,为后续的进一步检验做铺垫。有效样本为803个,危机公司样本为63

个。

首先Box’s M检验拒绝方差齐次性假设,Wilks’ Lambda值为0.69,相应的

卡方值为294.721,在0.001水平下显著。得到的标准化系数。

表6:标准化典则判别系数

变量系数变量系数

总资产增长率 .191 流动负债比率 -.122

净利润增长率 .296 流动资产周转率B-.162

营业收入净利润率 .148 财务杠杆系数 .220

资产报酬率 -.344 综合杠杆 .177

总资产净利润率 .767 每股营业收入 .317

资产负债率 -.315 每股收益 .067 由以上结果可知,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是区别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指标(后

续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

表7:典则判别函数系数

变量系数变量系数

总资产增长率 .752 流动负债比率 -.686

净利润增长率 .020 流动资产周转率B-.123

营业收入净利润率 .542 财务杠杆系数 .108

资产报酬率 -5.154 综合杠杆 .020

总资产净利润率 13.240 每股营业收入 .054

资产负债率 -2.130 每股收益 .182

(Constant)

1.149 表8:Fisher判别结果a

组别预测组别总数

正常 危机 正常 717 23 740 Count

危机 19 44 63 正常 96.9 3.1 100.0 原始组别 % 危机 30.2

69.8 100.0 a 94.8% of original grouped cases correctly classified.

有以上两种判别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前一年的财务数据能够判别出公司当

年的财务状况,正确率都在90%以上。但是用Fisher 的典则线性判别的效率高

于用广义的贝叶斯判别法。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用效率较高的线性判别方法对财务数据的三

年平均值进行进一步的判别,以得出更可靠的结果。

5.2.三年平均值的判别分析

采用以上所选指标,我们进一步利用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5年三年财务

数据平均值进行分析,用2006年出现财务危机前三年的数据进行判别。本部分

计算由SPSS 软件完成。

首先在数据的筛选上通上述步骤,剔除掉2003-2005年出现过危机的公司,

总共得到1070个样本,然后剔除掉三年数据不全的样本,得到981个有效样本,

有效率为91.7%,其中危机公司有效样本65家。(之所以比上一步分析多出两

家,是因为在上一步的逐步判别分析中所选变量过多,两个样本在其他的变量

中有缺失值)。

先进行各组数据样本均值的一致性检验。从中我们观察到,除了财务杠杆

系数 和综合杠杆之外,其余的10个变量都在0.001水平上显著,意味着财务

状况不同的两组数据的均值均有显著差异。

我们假设研究三年的财务数据是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予以考虑,因此选择

先验概率为50%(田高良,2004,也证明在同等概率下的判别效果最好),Box’s M

统计量拒绝方差齐次性的假设,采用组间协方差矩阵方法。此时的标准化典则

判别系数如表9:

表9:平均值标准化典则判别系数 变量 系数 变量 系数

总资产增长率 .100 流动负债比率 -.063

净利润增长率 .300 流动资产周转率 -.209

营业收入净利润率 -.048 每股营业收入 .170

资产报酬率 -.481 每股收益 .070 总资产净利润率 1.247 财务杠杆系数 -.030

资产负债率 -.065 综合杠杆 .166

由标准化的系数可以看出,盈利能力指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 资产报酬

率)的判别作用最强(这与田高良(200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起第二位作用

的是企业的发展能力指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研究中没有发现

现金流量指标的显著作用,这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是企业避免陷

入财务危机的主要考虑因素。

为Fisher 判别函数的系数如表,分类结果见表:提取一个典型相关函数,

累计贡献率为100%,典型相关系数为0.577,Wilks’ Lambda 为0.667,卡方检

验在0.001水平下显著。

表10:平均值典则判别函数系数 变量 系数 变量 系数

总资产增长率 .587 流动负债比率 -.397

净利润增长率 .020 流动资产周转率 -.171

营业收入净利润率 -.038 每股营业收入 .027

资产报酬率 -7.856 每股收益 .240 总资产净利润率 23.913 财务杠杆系数 -.008 资产负债率 -.350 综合杠杆 .014 (Constant) .321 判别函数在两组的中心值分别为,危机组-2.649,正常组0.188。

表11:平均值Fisher 判别结果b,c

预测组别 总数

组别 正常 危机 正常 882 34 916 Count

危机 18 47 65 正常 96.3 3.7 100.0 原始组别 %

危机 27.7 72.3 100.0 正常 881 35 916 Count

危机 19 46 65 正常 96.2 3.8 100.0 交叉检验 %

危机 29.2 70.8 100.0

b :原始数据的判别率为94.7%

c:有效数据交叉判别正确率为94.5%

显然,以上判别函数的效果较好,再一次印证了以前的结论上市公司中财务数据异常公司的比例并不是固定的,公司总数与财务异常的公司数量两者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的比例关系(田高良,2004)。

对比平均值的判别分析和单独年份的判别分析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根据3年平均数据建立的判别函数的准确性较高,而采用危机前一年的判别率虽然整体上较好,但是对于危机公司的判别率不是很高(我们也检验了危机前两年,前三年数据的判别效果,对危机公司的判别效率不是很高)。我们认为这一点与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的可信度有关。一方面,上市公司对于公司业绩存在操纵的迹象(当然也包括合理盈余管理),甚至可能是伪造财务数据。这在目前的证券市场上是一很大的问题。而3年数据的平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除其中利用时间差异进行的业绩操纵。另一方面,公司本身的运营中也可能存在一些中短期波动,而这些波动可以通过平均来消除,并反映公司真实状况。

5.3 结论与说明

根据一系列的分析,我们比较了单年度财务数据不同判别模型下的判别效果,发现线性判别函数的判别效果要优于广义距离判别法则,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三年财务数据的平均值进一步分析,发现三年的平均值的判别效果优于单个年度的判别效果。我们最终得到基于2003-2005年三年数据平均值的最优Fisher线性判别函数为:

Z=0.587总资产增长率+0.02净利润增长率—0.38营业收入净利润率-

7.856资产报酬率+23.913总资产净利润率-0.35资产负债率-0.397

流动负债比率-0.171流动资产周转率+0.027每股营业收入+0.24每

股收益-0.008财务杠杆系数+0.014综合杠杆+0.321

我们称Z为财务评价指数。自变量顺序及含义见表Fish’s线性判别函数系数。将待判别的观测值代入此函数,得到的函数值大于0,该例就属于非财务危机公司,若Z值小于0,则属于财务危机公司。本文得出的判别模型包含12个变量,也就是说,要判别企业是否出现财务危机,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几个比率。这些财务比率中,总资产净利润率X5、资产报酬率X4比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且权重较大,可见企业的盈利能力最能区别财务危机公司和非财务危机公司,这结果与上文的单个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相一致的。另外,净利润增长率X2、总资产增长率X1代表了企业的发展能力,在判别模型中的比重也较大,说明企业的发展能力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另外,判

别模型包含了营运能力指标和风险能力指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内部控制在

公司业绩、财务业绩方面的重要作用。

6模型有效性的检验和应用分析

6.1模型有效性的检验

在广义距离判别分析中,我们已经就所选择的变量和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过

检验,结果表明,广义距离判别法在2007年出现危机的公司中,整体判别效果

良好,但是关于危机公司的判别效果不是太好。在本部分接下来的讨论中,我

们将检验最终确定的最优判别模型的有效性。

为了检验判别模型的有效性,我们将2006年年报的数据代入判别函数,以

深沪两市A股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同时剔除那些数据不全的样本,合

计760家上市公司,我们以其中的56家在2007年首次出现危机的公司为财务

危机样本,以其它704家公司为非财务危机公司样本,检验结果见表12。

表12:2006年数据的测试b

检验结果

公司状况

合计

Z>0 Z<0

56

数量 20 36 财务危机公司

100

% 35.7 64.3

704

数量 684 20

非财务危机公司

100

% 97.2 2.8

b.94.7%的样例在模型检验中分类正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模型的有效性较强,94.7%的样例在模型检验中分类

正确。但是检验结果Z值大于零的财务危机公司的比率较高达35.7%(20家),

检验结果Z值小于零的非财务危机公司有20家。

6.2模型的应用分析

我们将2004年、2005年、2006年的年报数据代入判别函数,以深沪两市A

股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同时剔除那些数据不全的样本,得出Z值,对Z

值得分布情况进行分别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3:

表13 三年Z值分布状况表

分位数 2004年度 2005年度 2006年度

100% 最大值 4.5264019 5.3270206 6.3386088

2.4298409

2.1249164

99% 2.2469769

1.4206524

1.2420758

95% 1.2720471

1.0413779

0.8302344

90% 0.9438129

75% Q3 0.4768780 0.3722692 0.4543555

50% 中位数 0.0902581 0.0439305 0.0901124

25% Q1 -0.1985419 -0.2361689 -0.2112297

-0.4754579

-0.6238133

10% -0.8620153

-1.3231842

-1.7373914

5% -2.0542480

-3.0948499 1% -4.3529091

-5.0109613

-17.7491840 -11.9377399

0% 最小值 -11.8606320

从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三年的Z值都比较稳定,分布在-18到7之间。绝

大部分分布在-1到1之间(10%和90%分位点之间)。在对历年Z值分布的分析

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以25%,50%,75%三个分位点为分割点,对应的Z值分别为

-0.2,01,0.5。从Z值分布状况表中可以发现Z值分布状况特点:(1)三年当

中Z值在三个分位点的数值很接近。在10%分位点上,Z值逐年增大,说明财务

危机公司的预警标准在逐年提高,低于10%分位点的公司其赢利能力实质性地

减弱,持续经营遇到了严重困难,投资风险极大,应该发出高度警报。投资者

应坚决回避这类公司,监管层应进行严密监管;(2)Z值在25%和50%分位点

上基本稳定。这类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差,应该发出低度警报。投资者和监管层

应密切关注这类公司的发展动态,分析其财务状况是否有实质性的好转,投资

者应对这类公司保持高度的警惕,避免可能造成的投资风险,监管层应防止这

类公司进行盲目再融资;(3)Z值在75%分位点上三年保持稳定,但是在90%

分位点上的值在2006年有很大的提高。说明中等等级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差

异逐渐缩小,财务状况优良的公司,其财务优势更加明显。投资者、投资银行

部门应该多发掘这类财务状况非常好的公司,从而可以减少潜在的危机,获得

更高的超额收益。

7结论和建议

7.1本实证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入手,以深沪两市A股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财务数据为依据,以2006、2007年度首次被证监会予以危机警告的公司为财务危机公司,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评判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财务预警数学模型,并利用2006年的财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对2004-2006年的Z值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有效的,并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能够预测其未来财务危机的概率,从这一角度出发是有效的,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使用者能够根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做出预测。

第二,在所有的预测模型中,Fisher线性预测效果优于广义距离判别模型,在数据选择方面,平均数字由于消除了不正常的数据影响,其预测准确性高于但年度数据。

第三,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是决定判别类型的重要变量,没有发现现金流量的显著作用,这一点与以前的研究稍有出入,我们认为这一结果是可靠的,对现金流量的作用将会进一步考察。

第四,Z值小于零的公司比例近几年基本相同,这类公司投资风险极大,应该发出高度警报,投资者应坚决回避这类公司,监管层应进行严密监管。Z 值在25%至50%分位点之间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较大,应该发出低度警报,监管层应加强监管,对这类公司的再融资方案应严加审核,防范有些公司可能出现盲目再融资的行为;投资者对这类公司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分析其财务状况是否有实质性的好转,避免可能造成的投资风险;投资银行应密切关注这类公司的发展动态,有效发掘潜在的服务客户。

第五,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总体上有逐年转好的趋势,财务状况非常好的绩优上市公司数量在增加,且其财务状况进一步提高。Z值在90%分位点上的不断提高就说明了这一点。

7.2本实证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创新,但仍存在一些局限:

第一,从数据的采集上看,本研究采集了大量的数据,但都是上市公司的数据,不适用于大量的小型公司。

第二,由于不同行业的财务指标的差异较大,具有较明显的行业特征,同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是企图了解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面目,从晦涩的会计程序中将会计数据背后的经济涵义挖掘出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下面是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欢迎参考阅读!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例一一、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简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部分优秀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进入股票市场,给股票市场注入了活力。我国沪深股市现有物流类上市公司63家,63家物流类公司中包括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及经营物流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有8家,即渤海物流、炎黄物流、外高桥、外运发展、捷利股份、招商局、物华股份、中储股份。与物流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又细分为6类共55家。从各上市公司从事物流活动的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代理、信息服务等物流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介入物流业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是依靠拓展主业或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上转型而来。港口、机场、仓储、交通运输类等传统的流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主营业务的扩展介入物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包括盐田港、上港集箱、上海机场、营口港等。 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和全部上市公司相比明

显处于优势。根据2001年的中报统计,整体上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平均的毛利率是26.93%,而物流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达到了43.39%,另外整体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来看,平均的水平达到19.48%,而物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24.56%.尽管这2年整个物流行业的收益率在下降,但相对于市场整体水平来说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也就是显示了物流行业未来还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主成分分析法与相关计算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是由Hol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本文的应用中,用此方法从所选的11个指标中求出11个主成份,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本文采用因子累积解释方差的比例达80%以上)筛选得到几个主成分,来代替原始指标,再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将所选取得主成分进行综合,得到各个股票的综合得分,然后依据它对各公司进行排序、比较、分析。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物流行业中20个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操作采用了SPSS软件。 本文把物流行业的东方航空、中储股份等20支股票作为样本,将主营业务收入(X1),主营业务利润(X2)利润总额(X3),净利润(X4),总资产(X5),净资产(X6),净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摘要:文章在简要介绍企业财务风险及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上市公司风险预警模型,并用奥特曼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关于奥特曼模型修正意见。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单变量模型;奥特曼模型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与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通常用财务杠杆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始终处在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中。上市公司必须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对上市公司来说,生存是其核心目标。而影响上市公司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和财务危机。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系统,可以为上市公司的生存提供重要的信息,对上市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加以防范,减少财务危机的出现。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及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确定预警指标和预警指标的相应标准,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从1998年我国对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简称ST)制度以来,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有144家、135家、113家和123家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有鉴于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预先发出财务危机警报的财务分析系统,以帮助上市公司管理者及早取得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具体说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一)信息收集 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应该发生警告。 (二)预知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 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三)控制危机 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模型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必要性 财务预警是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 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而且,作为企业经营预警系统 的重要子系统,也可为企业纠正经营方向、改进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可靠依据。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对多方利益相关者都有着重要影响,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强化财务管理、避免财务失败和破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财务状况不稳定的情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意味着企业风险极高,破产随时可能发生。国内外的大量实例表明,陷入破产境地的企业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以出现财务危机为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作者:————————————————————————————————日期:

青岛滨海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科类) 题目: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Wan Fu Biotechnology financial fraud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10 月25 日 一、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研究目的:运用财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对财务造假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其造假原因和造假的手段,从而对财务造假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让中国的经济能够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意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违规现象频繁发生,且违规形式和万花不断推出出新,日益猖狂的上市财务造假已经超越了会计范畴,也说明我国会计法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分析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财务造假这一现象完全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重误导了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破坏了投资者的相关利益,我国现在的财务造假手段不仅越来越隐蔽,而且都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陆续被证监会查处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的各个财务造假案例看来,造假的手段层出不穷、违约金额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涉及时间之长,这种现象真的是愈演愈烈。本课题主要研究财务造假及防范措施,这一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这对于发现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着直接的实践意义。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预计可能创新的方面 1、国外研究现状 Elliott和Jacobson (1986)对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粉饰包装,以此欺骗投资决策者以获取融资,并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Schilit (1993)认为公司除了主观意识操纵粉饰财务报告,并对外披露欺骗和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选择性的漏报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同样是一种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综上所述,财务报告舞弊是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进行故意编报虚假的财务报告的一种管理行为上的舞弊,并将虚假的财务报告的信息传递给报表使用者。 Beasley在1996年进行了实证经营研究,根据FAMA和Jensen 1983年得出的董事会是监管最高管理层最高级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以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7_5个舞弊样本公司和7_5个非舞弊样本公司进行分析,结果表面独立懂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显著,自Beasley的实证研究后,国内外学者均以公司内部治理为焦点进行研究,若要有效的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建立有效而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重要的方法之一。Joseph C.Ugrin ( 2008)研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资料为基础,利用距离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一个既可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又可以分析其成因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包括:预测企业整体危机的模型;预测企业经营效率的模型;预测企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模型;预测企业是否具有成长能力的模型;预测企业偿债能力是否存在问题的模型。运用该模型组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并查出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有利于将企业财务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企业利害关系人也可以通过该模型来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以便做出正确决策。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距离判别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在获得极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利用整个世界的资源、信息以及市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赢得全球化竞争的胜利,成为摆在我国企业界及学术界面前的难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从整体来看,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消费需求中,遭遇不可预测的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应对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几年以来,全国数以千计的企业因发生财务危机而导致了破产、清算和重组,其屮不乏巨人、三株、爱多等著名企业。寻根溯源, 其原因之一便是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未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机制,不能及时掌控 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更谈不上及时采取措施扼杀财务危机丁?萌芽中了。因此,建立一个既可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又可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来源的财务 危机预警模型组,对于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回顾 国外对与发达的资本市场相适应的财务预警模型研究早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静态模型研究方面,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 (1932)开展的一元判定研究,然后是Beaver (1966)使用由79 家公司组成的样本,分别检查了反应公司不同财务特征的6组30个变量在公司破产前1 一5年的预测能力。美国纽约大学Altraan在1968年首先创立了 zeta 模型。该模型是运用五种财务比率,通过进行加权汇总后产生的总判别分式 (称为Z值)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接下来,Haldeman和Narayanan (1977) , Collins (1980) , Platt aad Platt (1991)也采用类似方法进行 研究。有些学者对Z分数模型加以改造,建立了财务预警新模型一F分数模型(Failure Score Model)。Ohlson (1980)第一个米用 Logit 方法进行破产预 测。继 Ohlson 之后,Gentry,Newbo 1 dandWhitford (1985),CaseyandBartczak (1985) , Zavgren (1985)也米用类似方法进行研究。国外的动态预警研究主要有四类:包括Baumol (1952)、Tobin (1958)的现金存量管理模型额度;Friedman (1959)、Nadiri (1969)、Coates (1963)的产品现金管理模型;Meltzer (1963)、Whalen (1965)、Alessi (1966)的财富现金管理模型以及Suvas (1994)联合模型。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类型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类型 一:粉饰经营业绩: 粉饰经营业绩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小化、 利润均衡化、利润清洗(亦称巨额冲销)。 利润最大化,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在上市前一年和上市当年尤其明显。最典型的做法是: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亏损挂账、资产重组、关联交易。 利润最小化,当企业达不到经营目标或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连续三年亏损,面临被摘牌时,采用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就不足为奇了。典型做法是: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转移价格。 利润均衡化,企业为了塑造绩优股的形象或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评定,往往采用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典型做法是:利用其他应收款、应付款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精心策划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利润清洗(也称巨额冲销),当企业更换法定代表人,新任法定代表人为了明确或推卸责任,往往采用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典型做法是:将坏账、存货积压、长期投资损失、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待处理固定资产等所谓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二:粉饰财务状况: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高估资产、低估负债。 高估资产,当对外投资和进行股份制改组,企业往往倾向于高 估资产,以便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典型做法是:编造理由进行资

产评估、虚构业务交易和利润。 低估负债,企业贷款或发行债权时,为了证明其财务风险较低,通常有低估负债的欲望。典型做法是:账外账或将负债隐匿在关联企业。 基于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和政治目的,会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利润均衡化的形式出现;基于纳税和推卸责任等目的,会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小化和利润清洗的形式出现。就上市公司而言,危害性最大的会计报表粉饰是利润最大化,即所谓的虚盈实亏、隐瞒负债。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资产重组现已被广为滥用,以至提起资产重组,人们立即联想到做假账。近年来,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确实被广泛用于粉饰会计报表。不难发现,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诀在于资产重组。典型做法是:(1)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2)由非上市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3)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企业 资产重组往往具有使上市公司一夜扭亏为盈的神奇功效,其“秘方”一:是利用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重大的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浅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浅析 [提要] 本文在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财务预警指标现状,在考虑完整性、有效性的基础上,从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指标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完善及应用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9日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加剧,上市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和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案例日益增多。这些问题不仅使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侵害,增加了资本市场的风险,也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财务风险到来前就预先识别,并提前执行预案,消除风险隐患,成为上市公司急需重视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概述 财务预警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识别和判断,提前监测并化解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实际工作中,财务预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相关分

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最后得出综合预警结果,并采取预警措施。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现状看,往往因为重视程度低、指标选择不当、预警流程不畅和分析方法落后等影响财务预警效果。在财务预警机制建立和健全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及预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尤其是在预警模型研究方面,经历了单变量模型、统计模型、人工智能模型以及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等阶段。近年来,部分学者将公司治理变量引入预警模型加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国内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一)财务预警指标未紧密联系上市公司实际。一方面是财务预警大多以量化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其他影响重大但定性指标因素考虑较少,如公司治理方面的指标;另一方面是财务预警系统大多是静态预警模型,未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宏观经济环境做出动态的指标选择,未根据不同阶段的评价适时调整具体指标的权重等,导致预警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预警模型的实用价值有限。 (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一是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预警分析组织机制未纳入公司治理机构;二是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流程与管理需要存在差距;三是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和手段有限,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流于可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逐渐增多,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财务造假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隐蔽性。财务造假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引起会计诚信危机,给国家和广大的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一方面对相关部门也发起了挑战。自2002年底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轰然倒塌后,一直称为世界上最为发达最为成熟的美国资本市场沉陷于上市公司作假丑闻的漩涡之中。美国财务造假好像一颗定时炸弹,引爆了广大投资者心理的不满,由此也引起了全球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本文选取国内12家上市公司为例,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主要通过虚增利润、关联交易和资产重组等手段,其造假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一步针对常用手段以及原因提出规避和治理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治理建议

The 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fraud analyse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listed company the listed company ,the 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fraud phenomenon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form of financial fraud also presents diversity and concealment.the financial fraud will lead to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credit crisis ,great harm to the state 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investors and losses ,on the one hand,also launched a challenge to relvevant departments ,since the end of 2002 the words largest energy trader eworn collapsed.has been called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the most mature of us capital markets the mealstrom of subsidance in the listed companys fraud scandal .Americas financial fraud like a time bomb,detonateded the investor psychology,which has caused global attention and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 of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y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analyze the common ways of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to adop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the 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fraud; management advice

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的概念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它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赖,互为补充。 [编辑] 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①信息收集。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 ②预知危机。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末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③控制危机。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编辑]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基本特征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的特征: (1)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即危机因素一旦萌生,能够在指标值上迅速反映出来; (2)一旦指标值趋于恶化,往往意味着危机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亦即应当属于危机初步产生时的先兆性指标,而非业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时的结果性指标。 (3)就财务层面上看,诱发财务危机最为直接的原因,或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对竞争应对不当及功能乏力,由此而导致了企业集团竞争的劣势地位,未来现金流入能力低下;或是企业集团一味地追求销售数额的增长,却忽略了对销售质量----现金流入的有效支持程度及其稳定可靠性与时间分布结构等的关注,由此导致企业集团陷入了过度经营状态与现金支付能力匮乏的困境。这就要求企业集团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应当依托这一基点加以把握。 [编辑]

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近年来,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频曝造假丑闻。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危害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也造成了会计行业的公信力下降,甚至还干扰着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本文着重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 (一)缺乏真正的审计需求者,给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留下了空间。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数量占5%的大股东控制了70-85%的股权,这些股权多数是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并且国有股东还存在缺位的情况,所以不少大股东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并不十分关心。而对于数量占95%,却只拥有15-30%股权的中小投资者来说,不少人觉得股票收益是最重要的,只要有炒作机会,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就行,对虚假的会计信息他们也往往采取姑息的态度。而若连上市公司的股东都不关心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那么审计在很大程度上将只是应付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即缺乏真正的审计需求者,这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来自于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经营者事实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一些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一言堂),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并决定审计人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受托审计变成由管理层(或董事会)聘请注册会计师来审计和监督自己的行为,即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一些上市公司中,监事会作为专门约束董事会的机构,其监督作用也微乎其微,有的监事会没有检查过公司的财务,许多监事会没有明示过 董事会的违规行为。根本原因也是由于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股地位完全文配了监事会,监事会的人选和报酬均由公司的管理层来决定造成的。 (三)信息不对称及缺乏有效的业绩评价制度为造假提供了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公司的经营者比股东及监管部门掌握更多与公司经营相关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为经营者进行财务造假创造了客观条件。在涉及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中、相当多的经营者采用虚增资产、虚构经济业务或利用关联方关系、资产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手段任意调节会计数据,人为操纵利润。从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来看,衡量上市公司经营各项财务业绩的指标主要有利润(或亏损)的完成情况、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并根据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确定公司是否具备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三期课题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长城证券课题组 课题主持:张后奇 课题研究与协调人:上海证券交易所傅浩课题研究员:刘月平江明波罗旭柴力韩延河 2002年1月25日

内容提要 中国证券市场历经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01年底,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已达到1130家。面对这样一个规模日益庞大的市场,无论是对于作为监管者的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还是对于广大的投资人来说,如果能借助某种方法,建立一套科学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体系,无疑就是把住了证券市场的命脉,握住了成功的机遇。本课题的研究作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意在通过建立一套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向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揭示,有哪些上市公司已经进入财务危机的预警区,或者说是投资者应该警觉的高危陷阱区。 本文所说的财务危机包括上市公司突然出现亏损,或财务危机持续恶化导致连续两年亏损或连续三年亏损,或者出现每股净资产低于1元,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形等。 本课题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出若干预警能力强的财务指标,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并且能够根据已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运用现有的公开数据,预测出下一年度出现财务危机的公司,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对已面临财务危机的公司,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出影响公司财务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因素,并建立动态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 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们设计了样本A、样本B和样本C三个大的样本。具体而言,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我们设计了A样本,该样本是由财务危机公司和与其相对应的同行业同规模的盈利公司组成;对于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我们设计了B样本和C样本,B样本是由每股净资产介于0和1之间的公司和每股净资产小于0的公司组成,C样本是由亏损一年公司、连续亏损两年公司和连续亏损三年公司组成。我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作为主要建模方法,数据收集的时间延至样本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前五年或财务恶化的前三年。我们选取的财务指标共有37个, 并按照财务指标的特性分为6个组。我们首先对样本A、样本B和样本C三个样本分别从行业和规模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根据t检验的p 值大小在37个财务指标中筛选出若干指标,作为预测模型的初始输入变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上市公司动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以及三个监控上市公司财

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公司背景介绍 (一)蓝色光标 北京蓝色光标品牌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北京蓝色光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的基础上发起设立的。蓝色光标成立于1996年7月,总部位于北京。2008年1月14日原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08年1月17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公司名称变更为"北京蓝色光标品牌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 蓝色光标于2010年2月26日发行2000万股,发行价格33.86,募集资金总计 67,720 万元。公司于2013年9月5号增发 4,886.72万股,增发价格 28.69 元,增发募集资金总计 140,199.99 万元,增发方式:采取非公开的发行方式。根据中国国际公关关系协会数据测算,蓝色光标2009年市场占有率达到2.18%,位列于中国本土公关公司第一位。 作为中国本土公共关系行业最著名的品牌之一,蓝色光标从成立之日起,一直秉承“专业立身、卓越执行”的经营理念。蓝色光标引领了本土公关业的兴起和繁荣,从IT领域发展到电信、汽车、金融、医疗、快速消费品、政府及非赢利组织,从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中心城市发展到全国。在The Holmes Report公布的2012年亚太公关报告中,蓝色光标被评选为“2012年度亚洲最大公关公司”。 蓝色光标经营的范围包括:公共关系策略咨询、公众传播、媒体关系、危机管理、投资者关系、企业形象管理、活动管理等。业务领域涵盖IT、电信、金融、医疗、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家电)、政府及非赢利组织。 (二)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 2004年11月19日,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成立,2008年1月21日,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华谊兄弟传媒有限公司。2008年3月12日,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8万元增至12,600万元。 公司于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知名的综合性娱乐集团。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华谊兄弟成为了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也迈出了其境内上市至关重要的一步。 华谊兄弟公司运作特点:已经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传媒体系。在影视方面的投资: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并且创造去多个票房奇迹。而且多次在国际、国内电影奖项上获奖。华谊兄弟立足在电影投资、制作、发行方面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电影产业链,进入影院放映业务,实现公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 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 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 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 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 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 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 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 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 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 打个比方说,某家汽车公司声称自己在某年度卖出了1万台汽车, 赚取了1000万美圆利润(当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注明是赊账 销售),这使得它的股价一路攀升;到了第二年年底,这家汽车公司突 然又声称上一年度销售的1万辆汽车都被退货了,此前宣布的1000万美圆利润都要取消,股价肯定会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资者必然损失 惨重.

在西方,投资者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这种小把戏骗不过市场;但是在中国,不但普通投资者缺乏经验,机构投资者、分析机构和证券媒体都缺乏相应的水平,类似的假账陷阱还真的骗过了不少人. 更严重的违规操作则是虚构应收账款,伪造根本不存在的销售记录,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操纵利润”范畴,是彻头彻尾的造假.当年的“银广夏”和“郑百文”就曾经因为虚构应收账款被处以重罚.在“达尔曼”重大假账事件中,“虚构应收账款”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可以是委托理财,可以是某种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种无形资产的款项等等.让我们站在做假账的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其他应收款”的操纵难度显然比“应收账款”要低,因为“应收账款”毕竟是货款,需要实物,实物销售单据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其他应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较容易,而且估价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容易露出马脚.有了银广夏和郑百文虚构销售记录被发现的前车之鉴,后来的造假者倾向于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应收款”则来无影去 无踪,除非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很难抓到确实证据.对于服务 业企业来讲,由于销售的不是产品,当然不可能有“应收账款”,如果要做假账,只能在“其他应收款”上做手脚.在中国股市,“其他应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账的却少之又少. 换一个角度思考,许多公司的高额“其他应收款”不完全是虚构利 润的结果,而是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结果.早在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就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欠款的努力,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东挪用资金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应收款”的名义进入会计账目. 虽然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早已被视为中国股市的顽症,并被 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进行清查,但至今仍没有根治的迹象.在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东想企业资金简直是易如反掌;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做假账,但肯定是一种违规行为. 14、与“应收账款”相连的“坏账准备金”.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导报》2009年第4 期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方芳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 对国内外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做一个概述,然后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构建一个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包括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选取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确定预警值,计算预警指标的权重以及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开展的一元判定研究,即单变量研究。他以19家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Beaver(1966)使用由79家公司组成的样本,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现金流量/负债和净利润/总资产。Altman(1968)年首先使用了多元线性判定模型来研究公司的破产问题。这就是著名ZScore模型,并且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其后,Haldeman和Narayanan(1977),Collins(1980),Plat(1991)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有些学者对Z分数模型加以改造,并建立起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式-F分数模型(FailureScoreModel)。Ohlson(1980)是第一个采用Logit方法进行破产预测的。他发现至少存在四类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融资能力。继Ohlson之后,Gentry,NewboldWhitford(1985);CaseyandBartczak(1985);Zavgren(1985)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Ohlson(1980)也是采用Probit方法进行财务预警研究的。Tam(1991)采用ANN模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得出神经网络可以应用于财务预警,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国外的动态预警研究主要有四类:包括Baumol(1952)、To-bin(1958)的现金存量管理模型;Friedman(1959)、Nadiri(1969)、 Coates(1976)的产品现金管理模型;Meltzer(1963)、Whalen(1965)、Alessi(1966)的财富现金管理模型以及Suvas(1994)的联合模型。然而,每个模型的潜在假设又各不相同,不同的模型将会有不同的前提假设。 2.国内研究现状 在静态研究方面,从已经发表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研究文献来看,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危机预测方法方面。陈静(1999)使用了截止1998年年底的27家ST公司与同行业、同规模的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四项研究指标的预测能力较强。张玲(2000)选取深沪交易所12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家为构造样本,60家为预测样本。并得出本模型在公司戴帽前4年具有超前的预测 力。高培业等 (2000)选取深圳市国有企业作为样本,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取161家制造类不同行业的企业,使用多元判定技术得出最终判定模型和判别规则。陈晓等(2000)以截止1999年7月1日38家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ST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Logit回归,通过1260种变量组合,研究结果表明:负债权益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总资产、 留存收益/总资产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姜秀华(2001)、吴世农、卢贤义(2001)、李华中(2001)等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研究。杨保安等(2002)采用ANN模型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结果表明:样本的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较为接近,显示出神经网络是进行财务评估的一种很好的应用工具,能够为银行贷款授信、财务预警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李秉成(2004)主要对定性、单变量财务困境预测方法进行探讨,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形成角度、困境征兆角度探讨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分析方法,提出了财务困境加权分析法和象限分析法两类财务困境综合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对征兆是否存在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公司是否会发生财务困境。 二、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1.企业财务危机的定义 对于“财务危机”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受到实证研究样本选择范围的影响,很多学者将财务危机企业定义为已宣告破产的企业。财务危机有轻重之分,轻者可能仅仅是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而重者已是经营失败或破产清算。企业诸如经济失败、技术性无力偿债、资不抵债、破产等几种情况都可以说是公司遇到了财务危机。所以,本文认为对财务危机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财务危机即是一种状态结果又是一个过程。经济失败是财务危机的开端,无力偿债和资不抵债表明公司已处于严重的财务危机状态了。破产是财务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也是财务危机的结果。”而中小企业的财务危机主要是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中小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带来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使其丧失偿债能力,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二是借款的增加导致中小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波动性,表现为中小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借款利率超过息税前利润率,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2.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指标 74--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2976579.html,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作者:杨芹英 来源:《工业经济论坛》2017年第02期 摘要:本文运用数据挖掘的Logistic算法对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本文选取了15家09年因财务问题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同时选取了15家正常的上市公司为配对样本。本文基于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选取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并通过分析的结果建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7866 (2017) 02-099-006 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6212976579.html, DOI: 10.11970/j.issn.2095- 7866.2017.02.011 引言 风险预警和管理是公司和机构最基本的任务之一,有效的识别和应对风险也成为公司的成功途径之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管理因素或其他因素而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也在不断增加。由于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参与到证券投资,人们对于上市公司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也更加的关心。因此,建立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于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财务困境的发生通常要经过潜伏期到爆发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会经历财务状况由正常逐渐发展为财务危机的过程。由此可见,公司的财务危机具有先兆性和可预测性。采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可以对企业财务危机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识别、预测和控制,能够使经营者在风险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状况,减少损失,使利益相关者获得最大的收益。 一、Logistic算法 在现实世界中,经常要判断有一些事情是否会发生,比如会议是否会如期举行,以及本文研究的财务危机是否发生,结果只有“是”和“否”两种,这种模型要求因变量的取值必须只能是0、1。为研究此类问题,便引进了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模型由学者Verhulst在1838年第一次提出,并开始在人口估计和预测中扩大了应用范围。Martin(1977)shouci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进行银行破产预测,Ohison(1980)选 取了9个财务指标,再次运用该模型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之后Charitou和Trigeorgis

某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分析与评价报告

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分析及评价报告 ——青岛XX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财务分析1.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近2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调查报告,在1996年到2006年这10年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产出提高了34%,由57,720亿美元增加到77,470亿美元,而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按近全球平均速度的5倍,达到156%,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出从2,424亿美元增加到6,197亿美元;相应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出在全球的排名从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工业部门的第一大产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信电器)作为国内著名的家电上市公司,拥有中国最先进数字电视机生产线之一,年彩电产能1610万台,是海信集团经营规模最大的控股子公司。 海信电器拥有国内一流的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始终坚持技术立企的企业发展战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并在中国、美国、比利时等全球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技术研发。截至目前,海信电视已经获得授权专利数862件,其中有600多项是在新技术、新功能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海信电视拥有的中国授权专利数在业内高居榜首。 海信电器成立于1997年4月17日,前身是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青岛海信电器公司。1996年12月23日,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原青岛海信电器公司作为发起人,采用募集方式,组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06,170,000元。

1997年3月17日,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7000万股;其中,6300万股社会公众股于1997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700万股公司职工股于1997年10月22日上市。 1998年,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公司以1997年末总股本270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10:3比例实施增资配股。其中,国有法人股认购其应配6000万股中的506.5337万股,其余部分放弃配股权;社会公众股东全额认购配股2100万股。本次配股实际配售总额为2606.5337万股,配售后总股本为29606.5337万股。1998年7月10日完成配售,配股可流通部分2100万股于1998年7月29日起上市交易。 1999年6月4日,公司实施1998年度资本公积金10转4后,总股本为41449.1472万股。 2000年12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向全体股东10:6配股。其中,国有法人股股东海信集团公司以资产部分认购283.6338万股,其余部分放弃;社会公众股东认购7644万股。该次实际配售股数为7927.6338万股,配股后总股本为49376.7810万股。其中,海信集团公司持有国有法人股28992.7810万股,占总股本的58.72%;其余为社会流通股计20384万股,占总股本41.28%。 2006年6月12日,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以向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流通股股东支付股票的方式作为对价安排,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获付2.5股股票;对价安排执行后,原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变更为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流通股股东获付的股票总数为5096万股。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23896.781万股,占总股本的48.4%;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数量为25480万股,占总股本的5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