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语义学

历史文化语义学
历史文化语义学

我为何倡导研究“历史文化语义学”

2012年12月10日 02:32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0人参与00条评论0原标题:我为何倡导研究“历史文化语义学”

近代以降,以汉字承载的中华文化遭遇了一场古今转换、中西互动相交织的大变局;近代新概念、新名词、新术语的生成与演变则是这一大变局的产物与表征。

新概念、新名词、新术语的语义学研究与历史学、文化学研究的融合,仍显不足

科学认识的成果,有待形成各种概念和术语来加以总结与概括,故各概念群的形成是诸学科建立的前提,有了“价值、资本、利润、劳动”等概念的厘定,现代经济学方得以运行;当“历史、古代、近代、现代”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明晰起来,新史学才获得确切的表述。总之,人们思维的深度拓展,诸学科的建立,皆仰赖概念的锐意精进,反之,人们的思维发生逻辑错误,学科系统散漫无章,往往由概念被偷换、被滥用所导致的体系紊乱所致。故探讨概念的古今演绎与中外对接,寻觅厘定概念的正途,是诸学科健康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关于近代新名词、新术语生成的研究,长期受到多国学者的关注,迄今成果丰硕。其中,术语的语义学研究与历史学、文化学研究的融合,虽已为部分学者所注意,但深度结合仍显不足。鉴于此,我们提出并尝试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历史文化语义学”。其主旨是:在古今转换、东西交会的时空坐标上展开研究,不仅对诸多汉字新语的生成、演变寻流讨源,而且透过语义的窗口,观照语义变迁中所蕴藏的历史文化意涵,展现中国近代异彩纷呈、后浪逐前浪的历史文化状貌。

“历史文化语义学”透过运动着的语言文字这扇窗口,展现的是历史文化的壮阔场景

人类被称为“语言动物”。语言是在人类历史中形成的文化现象,故语言从来与历史及文化脱不开干系。而在构成语言的语音、语法、语义三要素中,语义的历史性和文化性又最为深厚。

历史文化语义学的研究多由个案考察入手,也需要在综合论析上用力,从而在历史的纵深度和文化的广延度的角度考析词语及其包蕴的概念生成与演化的规律。陈寅恪“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的名论,昭示了“历史文化语义学”的精义。我们探讨时下通用的关键词的演绎历程,其意趣并不止于语言文字的考辨,透过运动着的语言文字这扇窗口,我们看到的是历史文化的壮阔场景,故这种考辨展开的将是多姿多彩的文化史。这一艰巨而饶有兴味的工作,显然需要多学科的学者联手共进,相得益彰,决非仅属某一单科的领域。

在接受近代社会西方语汇的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古与今、中与外的概念纠结与融会问题

语言三要素中,语义与历史进程联系最为密切,因而最富于变异性。语义的与时偕变,在近现代转型期表现得尤其显著。作为西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表达工具的西方语汇,特别是作为近代诸学科发展产物的西方术语,流布天涯海角,形成了覆盖世界的“西方话语霸权”,非西方民族与国家对此作出既拒且迎的双重反应。汉语汉文是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独树一帜的语文系纪,在迎受西方语汇的过程中,虽然有过“深闭固拒”的表现,但大势则是“兼收并蓄”,在收、蓄间又呈现十分错综的状貌,仅以对外来概念的译述方式而言,不仅有音译(“逻辑”、“布尔乔亚”之类),还更多地采用意译(与前引音译词对应的意译为“伦理学”、“资产阶级”)。音译不会引起词义错位,却也未能给译词提供意义支撑,其含义只能在词形以外另加注入;意译则借助汉字的表意性,由词形透露词意(所谓“望文生义”),为熟悉汉字文化的人们所乐于采用。意译方式除创制新词(如哲学、美术、体育等)对译外来词外,更多地是以汉字古典词(如革命、共和、科学、封建等)作为“格义”工具,通过借用并引申古典语义,表述外来概念,这就将渊深宏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今用译词,同时也导致异文化交接间的矛盾,构成复杂的古与今、中与外的概念纠结与融会问题。

纷繁多致的语文演绎状态,是历史文化语义学所要着力研讨的对象

在由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组成的汉字文化圈里(朝、越文字近代改革后已脱离汉字文化圈),词语的跨文化旅行古已有之,主潮是从文化高势位输往文化低势位,如古代中国语汇曾大量进入日本;至近代,词语的跨文化旅行方向逆转,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译述西学有成,大批日制汉字词涌入中国,若干新概念主要沿着“西—日—中”走势传递。这种概念的对接与转换,颇有成功之作,恩惠后人多矣;但在对接时如果忽略了异语文在背景、内容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别,轻率类比、妄加附会,也可能留下败笔,贻误广远(“封建”的滥用即为一例)。诸如此类纷繁多致的语文演绎状态及其所包蕴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正是历史文化语义学所要着力研讨的对象。

王国维1905年曾将“新语之输入”称之近代最显著的文化现象,认为“新思想之输入,即新言语输入之意味”。百年过去,王先生高度肯认的“新语之输入”有增无减,而诸如科学、民主、自由、经济、文学、艺术、封建、资本、教育、新闻、物理、化学、心理、社会、革命、共和、政党、阶级、权利、生产力、世界观、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等诸多关键词的确立,都是在古今演绎、中外对接的语用过程中实现的。这些充当诸学科关键词的汉字新语,词形和词意大都受到中国因素和西方因素的双重影响,日本因素也参与其间。故追溯汉字新语的源流,考察新概念的生成机制、发展规律,将展开中—西—日文化三边互动的复杂图景,彰显近现代思想文化的网络状(并非单线直进)历程。“历史文化语义学”正从这里展开其曲折有致、绚烂多彩的英姿。

“历史文化语义学”不仅标志着近代新名词、新术语研究的提升,使之超越单纯语言学局限,延展至文化史、思想史层面,而且标志着“文化史研究的读词时代”的到来。它将彰显汉字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及近代文化的“中国元素”,使人们认识到:所谓西学东渐并非西方文化的简单移植,实则中—西—日文化互动的结果;那种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界全然陷入“西方话语霸权”之下的“失语症”的判断并不符合历史实际。而昭示古今演绎、中外涵化的正途,为现代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历史文化资源,则是“历史文化语义学”的现实关怀。

(作者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名词解释

何谓“历史文化语义学”

历史文化语义学的要义,不止局限于对语义作历时性研究,它要求论者在对语义进行考察时,着力于开掘语义变化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文化意涵。它所关注的是一些关键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术语和概念,通过考察关键术语和概念在不同用例中反映的语义变化,探悉由此传递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涵义。

考研历史学专业方向及招生院校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索引 06历史学 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60103 历史地理学060104 历史文献学 060105 专门史060106 中国古代史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060108 世界史 门类:06历史学 一级学科:0601历史学 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安徽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 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山西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山东大学烟台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060103历史地理学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060104历史文献学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鲁东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 060105专门史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师范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南昌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大学青岛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原工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湘潭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

语义学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 摘要:一词多义指一个词项具有多个相关义项的语言现象。新义项的产生不是随机的, 也不是盲目的, 而是人类认知参与下语言历时变化的结果, 因此认知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楚地揭示一词多义的根源与本质。新义项以基本义项为核心, 按照辐射型或链接型方式排列, 构成一个词项意义的原型范畴。人们总是从基本义项出发, 主要利用隐喻和转喻思维等方式, 将新义项赋予现有词项, 从而使一词多义现象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理据性。 关键词: 认知; 一词多义; 范畴化; 隐喻; 转喻 Abstract:Polysemy is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which a lexical item has more than one related meaning. It is the diachronic result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facilitated by human cognition. New meanings, centering on the basic meaning and arranged in a radiant or linear manner, form the prototypical category of a w ord. People tend to attach new meanings to a lexical item by w ay of categorizati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which results in the striking motivational features of polysemy. Key words: cognition, polysemy, categorization, metonymy, metaphor 几乎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 即一个词可能会承载二种以上的意义, 语言学家将此语言现象称为一词多义现象。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的数量, 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减轻了人们词汇记忆的负担,是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是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的语言手段。因而,一词多义现象一直成为了语义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理论对于一词多义现象做过众多的研究, 其中主要有: K atz 和Fo rdo r( 1963) 基于组词间的类似性提出的语义成分分析法(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 由德国学者J. Trier 提出的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完整的词汇系统语义场理论以及传统的真值语义分析。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更多地将它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这些固然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 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 传统的语义学理论终究没有看清词义变化和一词多义的关系, 也未能充分地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缘由。本文试图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运用范畴化的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方式,发展模式以及认知手段进行研究。 1.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 认知语言观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 但更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 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 而是由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作用之。所谓“心生而言立” , 其认知模式是: 客观世界—认知加工一概念生成一语言符号(赵艳芳,20 0 1 : 3 5 )。Lakof与Jo h n s o n (1 9 8 0 : 1 9 5 : 1 9 9 9 ) 以及L a k o f (19 8 7 )根据他们提出的体验哲学认为: 人类的认知、概念、意义、推理和语言等均源于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经验, “体验哲学和C L (cognitive linguistics ) 认为认知来源于实践, 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 (王寅, 2 0 0 5 : 1 6 )。认知是和语言不可分的,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和发端。语言是由客观世界, 人的认知体验, 社会、文化历时与共时价值观及其语用因素促动形成的、具有动态演绎、延异性质和形态的象征符号系统和精

语义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 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1897年7月出版《语义学探索》为标记。 该书1900年翻译为英文“语义学:意义科学的研究(Semantics: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这本专著材料丰富,生动有趣,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全书共三编:1,讲词义变化的定律,介绍变异、扩散、类推等概念;2,讲如何确定词义,介绍释义、比喻、多义、命名等;3,讲词类、词序、组合规则等,涉及语法意义。 除了语言学的语义学,还有逻辑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还有心理学家对语义的研究。 a,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又称“纯语义学”,对象并非自然语言的语义。 b,哲学的语义学围绕语义的本质展开涉及世界观的讨论。“语义学”或“语义哲学”又是本世纪前半叶盛行于西方的至今仍有影响的一个哲学流派的名称。 c,心理学家研究语义,主要是想了解人们在信息的发出和接收中的心理过程。 d,语言学的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乃至言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语义间的关系等等。 布勒阿尔的书给语义的发展以重要地位,声称研究语义的变化构成了语义学。同时它把语义限制在“词语”的意义上,主要是词义上。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在他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若干代表性著作里。 继布勒阿尔之后,一部有世界影响的语义学专著是两位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合写,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这两位学者还曾共同创制了后来遭到各种非议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

【参考文档】《清华大学历史沿革与文化积淀》学习心得-优秀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清华大学历史沿革与文化积淀》学习心得 篇一: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晋中市中青年干部 素质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学习体会 第*期中青班学员 ***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9月11日,满怀对前沿知识的渴求、对世界名校的仰慕、对顶级大师的崇敬、对新朋老友的深情,我参加了由市委组织部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为期8天的中青年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学习。真实地融入到清华的校园,真切地感受到清华的魅力。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学风,让我饱享知识大餐,饱经思维洗礼,如醍醐灌顶,意犹未尽。研修班的学习对本人是一种思想再造过程。 一、圆梦在清华 当我们走进清华这座百年名校,首先看到的是一幅现代建筑与古代园林交织的美景,是天然美、园林美、建筑美与人情美浑然一体。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到“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使我感悟到了“清华”这两个字的厚重和“清华精神”的魅力。这里造就了一代伟人、无数的科学家和世界级名人,好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志都毕业于清华大学。今天,我能有机会到清华学习,感悟厚重的清华文化。使我联想万千,心情非常激动,作为一名学员直接融入其中是 梦寐以求的梦想,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清华所传承的是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以来,她共培养出近11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体育馆上“为祖国健康工作四十年”誓言更是真实地凸显了清华学子淳淳报国赤子之心。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良好的文化传统,为清华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走进清华园就是清华人,这是清华独特精神和文化魅力,也是人才辈出的关键所在。 二、学习在清华

【以史为鉴】浅论山东大学历史上的四次灭亡危机

【以史为鉴】浅论山东大学历史上的四次灭亡危机 开端:新政遗产,光绪御批,时代产物 如果说戊戌变法留下了唯一遗产是一个京师大学堂,清末新政留下了的就是山东大学堂。戊戌变法的失败实际上已经宣布了清政府的灭亡,可怜光绪也算得上一代明君,终究没能扛得住历史的车轮。慈禧虽然平定变法,但是变法已经深入人心。无奈之下,慈禧玩了个换汤不换药,实行所谓的“新政”,“内阁”清一色的王爷贝勒,咱们不提此节。但是这个“新政”给中国留下了几许遗产,山东大学就是其一。 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是被派来平定义和团运动的,“袁大总统”也确实有几把刷子,三下五除二干掉了几个义和团“大师兄”。袁世凯一到山东就请义和团几个大师兄吃饭,酒过三巡,问道:尔等真个刀枪不入?答:然!老袁说:那好,咱们到后院试试吧。几声枪响,大师兄们死了。义和团的真实面目这里也不再细谈,卸磨杀驴的活计清政府还是干的很漂亮的。 回归正题,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一听上面要玩“新政”,好家伙,走着……一纸奏章直达天庭:咱们建个山东大学堂吧?光绪这点权利还是有点:准奏! 实际上,山东大学堂创办就是为了迎合清政府的“新政”,但是山东大学却结结实实的就此扎根,谁能想,这一走就是一个世纪。 第一回:辞旧迎新,远走岛城 山东大学建立起来了,但是此后的20多年风风雨雨,其实并不如意。先后有六个专门学校和山大分分合合,一所大学的能量是抗不过乱世的风风雨雨的。 1928年,北伐大军终于基本上统一了全国。翻看历史书,似乎这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政府干掉北洋政府,山大归属也跟着转移到国民政府手里。 山大校史是这样写的“1928年,国民北伐军进抵山东,奉系军阀败逃。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制造了“五、三”惨丅案。在动乱中,学校经费无着,随即停办。”一同停办的还有私立青岛大学。 “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下令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 蔡元培不愧是中国大学办学行家,力主山东大学搬到青岛筹备,与私立青岛大学合为一处。当时的教育部长蒋梦麟也不愧为著名教育家,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1929年6月,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 “1930年4月,国丅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丅立。” 很多人污蔑山大校史不清都提这么一段,说山大真正的历史就是从30年开始。但是我们说话要有证据,山大从济南到青岛,两年时间虽然已经停办,但是人员师资教学物资都在,而且山东大学筹办委员会和后来的国立青岛大学筹办委员会也是和山大前后相承,所以山大并没有断。

语义学教案全本

语义学概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了解汉语语义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二)教学内容:汉语语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作用。 1.一次课学习一章,掌握1~2个主要观点;1~2个知识点。 2.完成一次课堂训练;一次作业。 3.评讲一次课外作业。 第一章语义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一、语文学时期我国的训诂学 (一)训诂学起源 1.为了注释古代典籍 古人的古人所撰写的典籍,时间久远由于语言的变化而难于理解,所以解释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为古代的典籍进行注解就是《传》,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552~-479)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772~-481)计242年。《春秋》文字简短,相传寓有褒贬之意,后世称为“春秋笔法”。[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P1611]解释《春秋》的有《春秋左氏传》(亦称《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旧传春秋时左丘明[与孔子同时或曰在前]所撰,请代经今文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同《公羊传》、《榖梁传》完全用义理解释的有异。起于鲁隐公元年(-722),终于鲁悼公四年(-464),比《春秋》多出十七年,其叙事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454)为止。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记事详明,实为中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P156)、《公羊传》(旧题:战国时,公羊高传初时仅口头流传,汉初才成书。据唐徐彦《公羊传疏》引戴宏序,说是由景帝时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著于竹帛”[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P280])、《榖梁传》等三传。 又如《诗经》成书于春秋时代[-770周平王元年~-476周敬王四十四年]《尚书》[尚即上,由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P1116]《周礼》《仪礼》《礼记》等等均成于春秋时期。到了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127~200)为诸多古代典籍作注,如《十三经注》。到了唐代,汉代的注又看不懂了,于是又有人出现给注作注。孔颖达(574~648)奉唐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就是对注释的注释。这表明:训诂学就是解释学,是重在对意义的解释。语言研究重在解释古代典籍、风俗、习惯、制度等的工具。 语文学时期及我国的训诂学时期 主要是为了注释古代经典。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朋:朋友;说:悦,高兴;乎:吗? 二传统语义学 19世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有自己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发展步伐加快,领域扩大了。语义学则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重要内容。 最后由词义研究独立建立一门科学:语义学。 1838年德国人提出建立一门独立的语义学。1893年法国人首先使用语义学这一专门术语。 传统语义学研究: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的关系;词义与概念的关系;词义的色彩;多义词、同学出版社2004 三、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现状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重要内容。以具体的语言的语义研究为基础。

钻石的意义

钻石的意义 钻石的意义:钻石之于女人的意义是什么呢?钻石对女人来说总是意味着很多,一枚钻石所代表亘古不变,矢志不渝可谓道出了女人此生的追求,这就是钻石的意义所在,也是为何女人总是希望收到钻石戒指的原因,那么钻石的意义具体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钻石的神话,多不胜数,古希腊的人认为钻石乃天神的泪珠,传统中爱神丘比特的箭头正是因为镶上钻石而能施展爱情的魔力。自古至今,无论潮流如何演变,钻石的婚戒依然是新娘最梦寐以求的爱情信物。人称珠宝之王的钻石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五个象征意义: (一)财富的象征 钻石是一种高附加值珍宝,其价格随颗粒的增大而成倍向上翻。历史上,一些特大颗粒的钻石,如古印度的“奥尔洛夫”、南非的“琼克尔”、英王冠上的“库利南第三”等,其价值均在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美元之上。正因为钻石拥有如此高的附加值,以致于人们在价值理念上,把钻石等同于财富,认为拥有钻石即拥有财富。 (二)权力的象征 钻石在历史上,是历代君主帝王们所梦寐以求的。他们把自然界极为罕有的特大颗粒的钻石深藏宫中,作为一种不可与世人分享的极力象征,奉为至宝,世袭相传。英女王所戴的象征英帝国王位的王冠就是钻石作为极力象征的典型例子。 (三)艺术的象征 在人类发明加工钻石研磨技术之后,人类便彻底改变了原生钻石粗糙的自然形象。以人类特有的艺术想象力,充分展示了钻石作为一种艺术美的神奇魅力,为钻石进入人类的艺术

创造,美化人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情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四)爱情的象征 钻石纯洁无暇,人们将它与神圣的爱情联系在一起,并将它作为一种定情信物,献给自己的心上人,以示对爱情的永恒追求和忠贞。这种定情风俗,不仅在国外广泛流行,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也广泛流行。 这是钻石最吸引女人的地方,它代表了永恒、纯净的爱情。最浪漫的钻石戒指是Darry Ring,每个男士凭借身份证一生只能定制唯一一枚,送给心中最挚爱的女孩子,寓意“一生唯一真爱”!实名制定制更是将钻石诠释得浪漫至极,成为了每个女孩子心目中最梦想拥有的钻石戒指。它是男士此生至高无上的承诺,也渐渐成为一种“真爱唯一”的爱情信仰。 (五)完美的象征 钻石经磨钻工艺师巧夺天工的研磨,使其原本就独有的各种品质更光彩夺目,完美之至,令人爱不释手,以至于人们在赞叹之余,对钻石更寄予一种崇高而完美的象征意义。例如,人们把结婚六十周年---这个被视为人生最长久的美满婚姻,称之为钻石婚。这体现了人们对钻石完美无缺的赞誉。

产品语义学大纲

《产品语义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的性质、任务及适用专业 (一)课程性质 《产品语义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从设计符号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意义、传达、语境、修辞等概念进行了阐述,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新的设计思考的角度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引导以产品语义学在设计中广泛扩展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符号的关联性和语言学中的修辞方法展开发散思维与联想,以期觅得产品预定概念和意义的最佳传达途径,并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起辅助作用。 (三)适用专业 适用于工业设计本科专业。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基本内容(含章节的重点、难点等) 第一章设计符号理论概 述 基本要求:了解设计符号的理论意义、符号理论发展简史、设计符号的特性以及文化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重点:设计符号的特点。 难点:文化与符号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产品语义学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产品语义学的概念、产品语义学的缘起与发展、影响产品语义理论的诸多新观念以及产品语义学对我国设计发展的价值。 重点:产品语义学的缘起与发展。 难点:产品语义学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第三章产品的语义 基本要求:了解产品语义的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产品语义的诉求层面。 重点: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难点:产品语义的诉求层面。 第四章产品语义的传达 基本要求:了解意义的来源,学习人的要素、环境的要素和生活方式的约定。进而对产品语义有一个更高层次上的理解,使学生以使用者的角度认知产品、以及了解使用者心理模型和产品语义实现的条件。 重点:传达的概念与过程、语义传达的类型。 难点:使用者心理模型和产品语义实现的条件、产品语言的局限性。 第五章产品语义学在设计中的运用 基本要求:了解产品使用情景语境,产理解产品的合理性说服、情感性说服以及产品语义设计程序,了解修辞在产品语义表达中的应用及价值。 重点:产品说服功能与语义设计程序、产品语义传达的有效思维方法。

山东大学共青团荣誉体系 -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大学共青团荣誉体系 一、先进集体类: 山东大学红旗团委 山东大学十佳团支部 山东大学先进团支部 山东大学青年文明号 山东大学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大学共青团宣传调研与网络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大学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先进集体 山东大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山东大学青年志愿服务十佳团队 山东大学精品(优秀)社团 二、先进个人类: 山东大学优秀青年工作者; 山东大学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山东大学共青团宣传调研与网络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教师); 山东大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优秀指导教师; 山东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优秀指导教师;

山东大学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山东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山东大学学生社团优秀指导教师; 山东大学十佳共青团员; 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团干部; 山东大学模范团干部; 山东大学优秀团员; 山东大学青年岗位能手; 山东大学共青团宣传调研与网络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山东大学科技创新活动先进个人; 山东大学学生学术文化活动组织工作先进个人; 山东大学学生校园文体活动先进个人; 山东大学学生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山东大学学生社团活动先进个人; 山东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山东大学青年志愿服务十佳志愿者; 三、活动比赛类: 山东大学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比赛(展演) 山东大学学生五四青年科学奖评选活动 山东大学“挑战杯”及“创青春”系列竞赛活动 山东大学“启蒙杯”科普作品系列大赛 山东大学合唱(小合唱)比赛

山东大学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报告评选山东大学“山大杯”辩论赛 山东大学“山大杯”球类系列比赛山东大学求职训练营 山东大学校园十大歌手比赛 山东大学记者文化节系列活动 山东大学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 山东大学社团达人秀评选

钻石的各种传说有哪些

钻石的各种传说有哪些? 钻石 因为钻石的意义,钻石的价位,钻石的历史,直到现在,钻石在一些人的心里依旧是一个梦想,一种期望,一种形象。但是每个地方的人对钻石的意义的理解不尽相同。它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只是一种身份权利的象征,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它有着美好,纯真,爱情,忠诚的美好意义。对钻石的这些理解可能都是源于钻石的历史或者是一些古老的传说。那些传说也有很多的版本,虽然不相同,但是对于那些美

好的传说,钻石美好的寓意,很多人还是很喜欢的,而且在历史上,钻石既可以是美好的爱情象征,也能是一把锐利的武器。 1.有关钻石的神话 钻石被人认为是天神降临的天水形成的,而钻石在梵文里是雷电的意思,所以人们又觉得钻石是由雷电所产生的,古希腊人大多数人觉得钻石陨落的星星的碎片,更有少部分人觉得那是天神的泪滴。如今的科学终于让我们知道钻石并不是那些由天神从天而降的,而是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著名的科学家波义尔都相信古人的传说,觉得钻石还能生出小钻石,最后葡萄牙通过实践证实这一说法是真实的。 2.以肉喂鸟,借鸟取钻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主角辛巴达一个本来过着神仙生活但是他突然想去凡间走走,想体会一下凡人的世界,遇上他乘船任随风浪把他飘到了一个美丽的岛上。当他走向溪谷的时候看见了满地都是钻石,但是要想想要安全路过甚至拿钻石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很多巨蟒守候着。这时候他学着曾今听过的一个故事中的办法,把自己裹在肉块里面,在正午时分秃鹰就会抓起这个肉,也就等于带领辛巴达离开了安全的地带。 他就是借用了采钻者的方法,他们会把一些牲畜的肉撕烂从山顶洒在钻石上,那样秃鹰就会抓起沾满血腥的钻石飞回山顶,那样,采钻者这时候就可以吓走秃鹰得到钻石。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观与文化传承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文化传承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四有新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牢记历史,立足现在,秉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担使命,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国家,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夙愿!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责任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已不再是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那么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应如何处理理想和责任的矛盾呢?诚然,理想对于人来说,是其基于现实生活中一生孜孜以求的美好事情或事物。而责任是现实社会中赋以大学生不可推脱的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是建立于服务人民的责任基础之上。 徐本禹,现为华中农业大学校团委为副书记,,中共十七大代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名誉校长,2008年1月10日荣获“中国第18届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 徐本禹的事迹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价值取向正确、积极进取、奋发成才、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在徐本禹身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在徐本禹身上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关爱民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徐本禹始终坚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志向同实实在在的奉献活动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追求崇高的生活意义,把自己融入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之中,既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才华和激情,徐本禹的事迹可感、可知、可学,激励当代大学生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历史使命文化传承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历史学考研学校排名推荐

历史学考研学校排名推荐 历史学考研学校排名 (一)、历史学一级学科最新排行: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1北京大学2南开大学 (二)、历史学一级学科中的专业排行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研究范围包括历史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现代史学思潮、现当代史学研究、史学名著研读、学术大师研究、方志学、历史研究法、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西方史学史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门人才。最终成为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历史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高级人才。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天津师范大学等。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研究范围包括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人类学和环境考古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人才。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博物馆陈列设计、保护与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国考古学、博物馆学及文物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吉林大学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等。 历史地理学

历史文化语义学

我为何倡导研究“历史文化语义学” 2012年12月10日 02:32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0人参与00条评论0原标题:我为何倡导研究“历史文化语义学” 近代以降,以汉字承载的中华文化遭遇了一场古今转换、中西互动相交织的大变局;近代新概念、新名词、新术语的生成与演变则是这一大变局的产物与表征。 新概念、新名词、新术语的语义学研究与历史学、文化学研究的融合,仍显不足 科学认识的成果,有待形成各种概念和术语来加以总结与概括,故各概念群的形成是诸学科建立的前提,有了“价值、资本、利润、劳动”等概念的厘定,现代经济学方得以运行;当“历史、古代、近代、现代”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明晰起来,新史学才获得确切的表述。总之,人们思维的深度拓展,诸学科的建立,皆仰赖概念的锐意精进,反之,人们的思维发生逻辑错误,学科系统散漫无章,往往由概念被偷换、被滥用所导致的体系紊乱所致。故探讨概念的古今演绎与中外对接,寻觅厘定概念的正途,是诸学科健康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关于近代新名词、新术语生成的研究,长期受到多国学者的关注,迄今成果丰硕。其中,术语的语义学研究与历史学、文化学研究的融合,虽已为部分学者所注意,但深度结合仍显不足。鉴于此,我们提出并尝试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历史文化语义学”。其主旨是:在古今转换、东西交会的时空坐标上展开研究,不仅对诸多汉字新语的生成、演变寻流讨源,而且透过语义的窗口,观照语义变迁中所蕴藏的历史文化意涵,展现中国近代异彩纷呈、后浪逐前浪的历史文化状貌。 “历史文化语义学”透过运动着的语言文字这扇窗口,展现的是历史文化的壮阔场景

分解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的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蒋勇(1966— ),讲师,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文学收稿日期:2000103126(修改稿) 2000年第7期 总第135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0,№7Serial №135 分解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的对比分析 蒋 勇 (复旦大学外文系,上海 200433) 提 要: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主要的语义学流派。分解语义学认为语义就在言语容器之中,语义与认知者的百科知识 和理解过程无关。认知语义学吸收分解语义学认为概念可以解析的观点,提出语义与认知者的概念结构和解读策略有关。依据这种认知论,本文提出言语信号在与认知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借代的功能。 关键词:分解语义学;认知语义学;框架理论;言语的借代功能 Abstract :This paper offers contrastive analyses of two main schools of semantics.Decompositional Semantics proposes that meaning is objectively right there in the linguistic container and that meaning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cognizants πencyclopedic knowledge and their understanding.Cognitive Semantics incorporates the idea of Decompositional Semantics that concepts can be dismantled ,and argues that meaning is relative to cognizants πconceptual structures and processing strategies.Based on this cogni 2tive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finally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language plays a metonymic function in its interaction with cognizants πconceptual systems. K ey words :decompositional semantics ,cognitive semantics ,frame theory ,metonymic function of language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0)07-0002-04 1.Katz 的语义分解理论简介 较早在生成语法框架内进行语义分析的的方法是成分分析法(Componential Analysis )。(Katz &Fodor ,1963;Katz &Postal ,1964;Katz ,1972)我们将以Katz 的分解语义学(Decompositional Semantics )为主要评述对象。该理论的两个最主要的观点是: 语义规则的生成性:语义规则如句法规则的原理一样,是循环规则。如同用有限的句法规则解释无限多样的句子结构的思路一样,分解理论也是用有限的语义规则通过循环反复使用,可以生成无限多样的语义结构。 语义的构建性:句子的语义是通过语法和语义规则从词、词组到句子层层累建起来的。 Katz 的分解理论从这两个观点出发,建构复合句子的语法成分和语义词典的规则。Katz 的理论有三大目标: (1)确定词项的语义; (2)给出由词语的意义到词组的意义,再由词组的意义到句子的意义的建构规则; (3)用一种分析所有语言都适用的元语言(metalan 2 guage )来进行语义分析。上述的第一个目标通过给词项建 立语义词典得到实现。第二个目标通过投射规则和选择限制将词语的语义组合成句子的语义而得到实现。第三个目标试图使用一种分析各种语言时通用的语义成分(semantic components )或语义原初元素(semantic primitives )得以部分实现。这三大目标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1 Katz 的语义词典让我们用“bachelor ”来观察Katz 的语义词典。(Katz &Fodor ,1963;Katz &Postal ,1964)“Bachelor ”的词典信息包括如下: bachelor {N} a.(human )(male )[one who has never been married ](单身汉) b.(human )(male )[young knight serving under the stan 2dard of another knight ](青年侍从骑士) c.(human )[one who has the first or lowest academic de 2gree](学士)

中国历史发展体系的新构想

社会形态与历史规律再认识笔谈 纪初),500来年才得恢复。人口恢复到汉代水平,金属货币又代替布帛。 这情况,不是战争所能解释的。战国是战争最多的时期,但战国时期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简单的讲,汉魏之际的社会经济的变化应从战国秦汉的社会生产结构中去找原因。交换经济的发展,促使土地兼并、农民破产流亡,变为奴隶。我虽不愿称我国秦汉为奴隶社会,但我承认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奴隶数量最多的时代。大量劳动力离开土地,使 耕者不能半 ,大量游手集中在城市,必然导致农业衰落。我们在这方面的发掘、研究是不够的。 我认为,我们对殷周之际的社会变化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情况,战国秦汉城市经济繁荣的情况以及汉魏之际的社会变动情况的认识和估计,都是不足的,或不够重视的,这都影响了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认识。 中国历史发展体系的新构想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田昌五 用五种生产方式斧削中国历史,是不适宜的。首先,五种生产方式是按照欧洲的历史提出来的,所以只适用欧洲的历史,与中国历史是不切合的。其次,五种生产方式只是一种逻辑概念,与实际的历史是有出入的。如所周知,马克思着力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破坏了或改造了以前的各种生产方式,把这些生产方式按历史顺序排列下来,就构成了五种生产方式。其实,任何社会的经济形态都不是由单一的生产方式构成的,而是由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构成的。例如,马克思还提到过一种手艺人或小农的生产方式,就未包括在五种生产方式中。再说,马克思对生产方式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上述生产方式,另一种是劳动力和生产手段的结合方式和方法。如用不同的工具和技术进行生产就有不同的生产方式。现在我们所说生产方式多半具有这种含义。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五种生产方式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甚至社会经济形态的工具。第三,我们现在所说五种生产方式的含义是由斯大林定下来的,未必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意。例如,马恩说的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就不能和奴隶制画等号,更不能把古代社会简单地说成什么奴隶社会。诚然,古代社会中包含着奴隶制,但由此称之为奴隶社会,那就错了。这种说法出自列宁,而尽情予以发挥的则是斯大林,严格地说,斯大林的奴隶制定义也是不准确的。此外,斯大林对农奴制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解释,以及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解说,也是大成问题的。例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力原本包括劳动力、生产手段、生产资料、生产管理、科学技术等诸多因素,他却简化为劳动力和生产工具两种因素。这样,当我们用他说的五种生产方式解决中国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时候,歧义百出,久拖不决,也就不足为奇了。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放弃用五种生产方式套改中国历史的做法,另行考虑解决中国历史发展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怎么解决中国历史发展体系的问题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中国历史的辩证的发展过程。我们以往的错误,就在于离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五种生产方式作为公式和套语,强加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这样,表面上看似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的。 我过去也是信奉五种生产方式,以此来研究中国历史的。但在 文革 后我改变了,改变的原因在于接受了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 ! ! 7

钻石知识全集

第四节钻石知识 1. 钻石知识漫谈 1.1 什么是钻石? 众所周知,钻石以其晶莹剔透、璀璨夺目和坚硬无比的优秀品质被人们视作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品种,被誉为“宝石之王”。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但有时人们对二者并不加细分。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C)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丽的也是最昂贵的物质和财富。 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在此之前,伴随它的只是神话般的传说,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同时又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 如今,钻石再也不是那么神秘莫测,更不是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今天人们更多地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1.2 钻石为什么这样昂贵? 钻石之所以被人类称之为“宝石之王”,并成为最昂贵的宝石品种,除与钻石本身具有魅力的品质有关外,还与钻石矿床的探测、加工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钻石固有的内在魅力品质 作为宝石,必须具备美丽、耐久和稀少这三大要素。钻石是唯一一种集最高硬度,强折射率和高色散于一体的宝石品种,任何其它宝石品种都是不可比拟的。这样的宝中之宝,稀中之罕,理所应当地成为贵中之最了。 (2)钻石文化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钻石一直被人类视为权力、威严、地位和富贵的象征。其坚不可摧、攻无不克、坚贞永恒和坚毅阳刚的品质,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它具有潜在的、巨大的文化价值。 (3)钻石矿床探寻艰难,耗资巨大 钻石矿床的寻找,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不小心摔一跤就能发现一个钻石矿床。钻石矿床的探寻往往要花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和劳动,耗资巨大。如原苏联西伯利亚原生金刚石矿床的探寻,从1913年开始,历经了18年的艰辛,才得以发现;博茨瓦纳的“欧拉”原生矿床,耗资3200万美元,历经12年的奋斗才挖掘出来;近几年,在加拿大西北部发现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则是经历了几代地质学家的艰苦努力,耗资至少达几亿美元才找到的。 (4)金刚石矿床数量少,宝石级金刚石矿床品位低 世界金刚石矿床的数量,如果与铁、铜和金矿数量相比的话,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屈指可数。在开采出的金刚石中,平均只有20%达到宝石级,而其余80%只能用于工业。但这 20%宝石级金刚石的价值却相当于80%工业金刚石的5倍之多。世界金刚石年产量约为10000万克拉,宝石级约为1500万克拉,而加工成钻石的约为400万克拉(相当于800千克)。 有人粗略统计发现,要得到1克拉(0.2克)已打磨好的钻石,需要挖掘约250吨矿石。 (5)开采的规模浩大、难度极高 钻石矿床的开采,可以说是一件规模巨大,却又细心备至的工作。开采过程中,既需充分开采含有钻石的矿石,又要谨小慎微,以确保矿石中钻石原石颗粒完好无损。开采不当会导致经济的巨大损失。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挖掘,都是一项声势和场面浩大的工程,人力物力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 (6)钻石加工程序复杂,工时量大 对开采出的矿石经精心破碎和分选后,并不像其它金属矿床一样,即可投入大批量的冶炼,而是要对每一粒钻石毛坯进行逐粒精心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下切磨方案,以确保其重量、净度和款式。这往往需

[语义学,事实,条件]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分析

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分析 在自然语言中,我们把形如如果p,那么q 的语句称为条件句。而条件句涉及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推理,或者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全部逻辑,至少是旨在刻画推理的逻辑,都建立在澄清和研究若 A 则 B的真值和涉及此类条件句的推理的形式有效性之上。①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条件句分为直陈条件句和反事实条件句,条件句关注最多的就是后者,不仅因为它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还由于它有不同于一般条件句的自身特点。通常人们认为前件为假的条件句为反事实条件句,但前件为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事实上是假的,另一种是主观认定是假的 ( 而客观事实是真的) 。客观事实上为假的反事实条件句,例如,我为昨天开会迟到而感叹地说如果我没有迟到,我就不会被批评了。主观认定是假的反事实条件句,举个例子,我们学校举行元旦晚会,张三很有表演才华,他的节目是压轴戏,最后我没看完提前回家,第二天见到张三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要是你参加了昨天的晚会,节目会更精彩。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而言,我表达的是一个反事实条件句,尽管我所说的与客观事实是一致的。本文中我们用□表示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符号,用 p□q 表示反事实条件句如果 p,那么 q。 历史上人们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刻画它,这些方法大致来自三个方面的: 语形的、语义的和语用的,而从语用学角度刻画反事实条件句起步较晚,文献较少,本文主要从语义学的角度综述了反事实条件句理论的发展。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向现代的动态语义学的发展。 一、用传统的静态语义学理论刻画反事实条件句 我们知道,传统逻辑语义学对意义的理解就是它的成真条件,这种意义理论描述的是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的静态关系,因此是静态语义学。实质蕴含理论、严格蕴含理论、可共存性理论和 Stal-nakerLewis 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都属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理论。 ( 一) 实质蕴含理论 实质蕴含源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其核心思想是: 不考虑前后件之间的联系,条件句的真值由它的肢命题的真值决定。它的逻辑特征是: 如果有 p,就必然有 q,而没有 p 是否有 q 不能确定。根据特征,我们知道,条件句在三种情况下是真的,即 p 真 q 真,p 假 q 真,p 假q 假。这条进路除了会出现违反人们直觉的怪论( 假命题蕴含任何命题,真命题为任一命题所蕴含) 外,还会与自然语言的使用不符。问题就出在后两行,因为根据真值表,如果前件假,而不管后件为真还是为假,整个条件句都是真的,而这与反事实条件句不符合。这样一来,所有的反事实条件句都是真的,因为反事实条件句前件假。如: ( 1) 如果我念了博士,我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 2) 如果我念了博士,我也不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人们通常会认为 ( 1) 是真的, ( 2) 是假的,而不会根据实质蕴含的真值表认为两句都是真的,因为这样做太违反直观了。除此之外,运用实质蕴含理论刻画反事实条件句,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