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教程

社会语言学教程
社会语言学教程

社会语言学教程

定价: 28元

作者: 游汝杰邹嘉彦著

ISBN: ISBN7-309-04084-8/H.812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开本:

小16

装帧: 平装页数: 312页字数: 320千字

出版日

期: 2004-9

精彩章节,免费翻看

电子图书购买,请点击!★内容提要

本书是高等院校中文系、社会学系、新闻学系等有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全书共分十章,基本内容为: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双重语言和语言忠诚、言语交际。汉语与华人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接触、语言竞争、语言规范等。内容兼括狭义和广义的社会语言学、国外与国内的社会语言学。其中部分内容较为专门,可供有兴趣的同学课外阅读,也可供研究生参考。

★作者简介

游汝杰,1941年生,温州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现为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出版专著十余种,主要有:《方言与中国文化》(主著)、《汉语方言学导论》、《中国文化语言引论》、《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书目考述》、《上海市区方言志》(语法部分)。发表论文数十篇,刊于《中国语文》、《方言》、《民族语文》等。先后执教的课程有:社会语言学、现代汉语研究、汉语方言学、汉藏语系概要、专业英语、语音学等。曾获九项省部级以上优秀学术成果奖,其中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并先后多次到欧美、日本、港台访问或讲学。

邹嘉彦,“二战”期间出生,祖籍广东佛山。早年就读于上海、香港与新加坡,大学期间主修数学与物理,后获哈佛大学语言学硕士、加州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与亚洲语言学讲座教授、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执教的课程主要有社会语言学、粤语方言学。近年在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专著有《汉语与华人社会》、《语言接触论集》(均与游汝杰合作)等。参与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 1999年曾获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在法国国家高等人文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亚非文化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等任研究员、客座教授,并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六使客座教授、厦门大学南强讲座员,现为《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国际中国语言学评论》、《自然言语处理》(日本)、《中文计算语言学期刊》(台湾)、《国际东方语言电脑学报》(新加坡)等书刊编委。社会兼职有中文信息学会(中国)理事、中文电脑学会(美国)会长、香港语言学会创会会长等;2004年为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联会创会会长、中国社会语言学会顾问等。并于2001年荣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海外院士。

★书摘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语言学的边界和研究对象

一、描写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

二、社会语言学与唯理语法、生成语法

三、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

四、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

第二节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经典研究成果

一、社会语言学的诞生

二、城市方言学

三、小城镇社会方言研究

四、言语民俗学

第三节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一、多人次抽样调查

二、快速隐秘调查法

三、定量分析

四、社会网络的调查研究

五、配对变法

第四节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

第一节社会方言

一、阶层变体和性别变体

二、城乡差异和年龄变体

三、语域变体和职业变体

四、地方戏曲语言变体

第二节语言分化与语言转用

一、语言分化

二、方言的系属层次和地理层次

三、方言岛及其成因

四、语言转用

第三节语言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

一、人口变迁和语言的宏观演变

二、移民方式和方言地理分布类型的关系

三、方言历史演变的宏观取向

四、权威方言变易的社会文化原因

五、语言微观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

第三章双重语言和语言忠诚

第一节双重语言和双层语言

一、双重语言现象

二、双层语言现象

三、双重语言和双层语言的关系

四、双重语言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五、多语现象和多语社区的共同语

第二节民系、方言与地方文化

一、民系、方言和地方文化的层级性

二、语言使用场域的地理层级性

三、语言社会功能的层级性

四、强势方言和弱势方言

第三节语言忠诚和语言态度——香港个案分析

一、香港华人各民系概况

二、少数民系的语言忠诚

三、影响语言忠诚的因素

四、结语

第四章言语交际

第一节言语社区和言语交际能力

一、言语社区

二、言语交际能力

三、礼貌语言

第二节会话和语码转换

一、会话结构和会话分析

二、精密语码和有限语码

三、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

第三节语言或方言的可懂度研究

一、方言间词汇接近率的计量研究方法

二、两个新的课题和新的研究方法

三、关于可懂度的两点思考

第五章汉语的形成、发展和华人社会

第一节汉语的历史源头和地理扩散

一、南方各大方言的形成及其历史层次

二、域外方言

第二节语言演变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一、方言的据点式传播和蔓延式扩散

二、历史行政地理与方言地理的关系

三、文白异读和科举制度

四、方言扩散和语言融合

第三节海外汉语分布和华人社会

一、海外汉语形成的原因

二、海外汉语方言和华人社区的共同特征

三、海外汉语方言社区的由来和分布

四、官话和粤语在海外的地位

五、方言社区的语言标志

六、语言接触和文化同化

第六章基于语料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第一节海内外汉语词汇的差异及其社会背景

一、各地中文异同比较和共时语料库

二、中文和日文新词的衍生和词汇重整

三、各地中文词汇重整的几个特点

第二节当代汉语新词的多元化趋向和地区竞争

一、新词地区分布的统计

二、各地新生外来词的竞争和发展趋势

三、华语各地区新词接近率比较

第三节报刊词汇和社会文化演变

一、新闻媒体与社会文化

二、地名词见报率的变化

三、复合地名的演变

四、结语

第七章语言与文化

第一节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

一、语言与文化共生

二、语言与文化共存

三、语言发展滞后于文化

四、语言结构与文学体裁

五、汉语和汉字文化

第二节亲属称谓的文化背景

一、亲属称谓的分类

二、亲属称谓与民间忌讳心理

三、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

四、亲属称谓与宗法观念

五、亲属称谓的演变及其文化原因

第三节语言与民间心理

一、语言禁忌

二、语言巫术

三、语言迷信

四、语言和民俗

第四节人名和地名的文化内涵

一、人名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

二、地名的文化特征

三、地名演变的文化原因

第八章语言接触

第一节语言同化和文化同化

一、语言同化的五个阶段

二、海外华人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同化

三、结语

第二节语言接触和词汇传播

一、词汇的借用和文化的散播

二、文化对“词汇输入”的兼容和制约

三、音义混译词和音译义注词的结构制约

四、词汇输入的原因

五、外来词的本土化

六、结语

第三节语言融合

一、合璧词

二、洋泾浜语

三、混合语和混合型方言

四、语言接触和句法结构的输入

五、底层语言、上层语言和傍层误言

第九章社会发展与语言竞争

第一节香港的语言竞争

一、香港语言历史背景述略

二、语言转移和身份认同

三、英语的社会地位

四结语

第二节台湾的语言竞争

一、台湾各民系和方言

二、高层语言之间的竞争

三、低层语言之间的竞争

第三节内地的语言竞争

一、顶层语言

二、粤语、吴语和闽语的竞争力比较

三、地区性强势方言的竞争

第四节新加坡的语言竞争

一、新加坡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概况

二、顶层语言的竞争

三、华人社会高层语言的竞争

第十章社会语言学的应用

第一节语言计划

一、语言地位计划

二、语言本体计划

第二节语言教育和教学语言

一、语言教育

二、双语教育

三、第二语言习得

附录:中英对照社会语言学术语

2012社会语言学课程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课程名称:Introducing Sociolinguistics 任课教师:刘承宇 专业:英语 班级:2012级英语1班 学号:222012310032017 姓名:魏宗琴 2015 年11 月17 日

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Abstract:Nowadays,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more and more appealing to many families, but obviously it is not a easy course.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some so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s concerning some children raised in bilingual families and appeal to care for them. Key Words:individual bilingualism, language interference, language accommodation,bilingual language-planning I. Introduction Having more than one language at children’s fingers provides them more accessibilities to another world; therefore, the idea of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appealing to more and more parents. These parents believe that bilingual kids have the advantage of knowing two cultures, of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a wider variety of people and of possible higher economic status in the future. Nevertheless, in the planning for children’s bilingual language development, parents should take some social linguistic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 children’s self identity, self esteem,and schooling options etc. .

普通语言学论文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廖银玲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 11113021066) 摘要: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相同或相似,对目标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不同,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干扰。翻译涉及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尤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母语负迁移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探讨克服此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负迁移;翻译;表现形式;原因;对策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language transfer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as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Positive transfer is the facilitation of the first language through its similariti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while negative transfer i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first language,resulting from the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irst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As a process involving the shift of bilingual information,translation is particularly constrain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first language.This study is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manifestation and causes of negative transfer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n provide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 negative transfer;translation; manifestation;causes ; solutions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往往事倍功半。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各方面的因素.母语负迁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定义及相关理论背景 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

社会语言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社会语言学》课程考核要 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1. 作业要求 1. 认真学习课程,广泛查阅文献资料,高质量完成课程作 业。 2. 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雷同作业按照零分 处理。 2.作业内容 论述题 (1) 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5分) 答:一)初创阶段(1979-1987):从自发到自觉 一般认为,中国的社会语言学是舶来品,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中国最早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学者之一陈原则指出,社会语言学发源比较早。自古以来,中外语文学家都曾讨论过古语与今语、文语与口语、标准语与方言在社会功能上的差别。欧洲19世纪初的方言学家对于自己民族语言内部各种变体的调查,其实即是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事实上,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有没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是两回事。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并不等于建立了某一个学科。当然,一个学科的出现决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定是长时间学科积累的结果。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语言运动,如20世纪初期的国语运动、20年代的白话文运动、30年代的大众语讨论以及北方拉丁化运动,50年代的推广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等等,都可以算是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但是这些运动或工作可以说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7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语言学”这个术语的出现,人们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从自发走向自觉[7]。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通论性的著作和理论的译

介方面。前者除上述陈原的两本著作外,还有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游汝杰、周振鹤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许国璋早在70年代末开始引进社会语言学,有关论文后来收入《许国璋论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1980年到1982年,英国语言学家特鲁基尔的《社会语言学导论》由林书武等翻译,在《国外语言学》连载。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祝畹瑾编的《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和前苏联什维策尔的《现代社会语言学》(卫志强译)。此外,《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85年第5期(中文版)以 “语言与交往:社会语言学研究个案与应用”的专刊形式,发表了一大批社会语言学的论文,很有指导意义。可惜因为发行上的原因,许多人没有看到。 这一时期有两大缺点:一是结合中国社会实际不够,二是对社会语言学的对象和范围的认识还相当模糊。例如有的学者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之类问题也列入社会语言学,这显然是不妥的。此外,受国外的影响,也有热衷于无谓的名份之争的现象。 迅速发展阶段(1987-1993):从引进走向结合中国实际 1987年12月1日至5日,中国社科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首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会议展示了7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社会语言进入了一个火热的阶段,对推动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8月,深圳教育学院深港语言研究所主办了首次“双语·双方言”讨论会。1990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苏州大学在苏州召开了首届应用语言学讨论会,其中有不少的论文也是关于社会语言学的。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社会语言学的专题研究。著作有张清常的《胡同及其他——社会语言学的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高天如的《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等。论文数量很多,结集出版的有《双语双方言》(1-4集)(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1)等等。 这个阶段,继续出版了一批关于社会语言学的译介、概论性著作和教材。在译介国外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方面,除了《国外语言学》等杂志连续刊登译介文章(例如Lesley Milroy的《语言和社会网络》等)外,还出版了佐伊基的《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刘明霞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郝德森的《社会语言学》(丁信善译,中国社会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社会语言学论文

Viewing the Movie My Fair Lady 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by 寇佳艳 School of Tourism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China 2010

Viewing the Movie My Fair Lady 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Abstract My Fair Lady is a classic movie, which has already been appreciated too much from the viewpoint of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but few analysis are from linguistic viewpoint. It is also acknowledged that this movie is a good example of sociolinguistics. This paper is to analysis their dialogue in the film 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To be specific,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several sociolinguistic aspects by analyzing their dialogue and these aspects are language and social class, language and gender and language planning. 摘要 《窈窕淑女》是一部经典电影,许多学者已经从文学和翻译学角度对这部电影做了赏析,但很少有评析是以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的。这部电影也是有关社会语言学一个很好的教材。这篇文章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电影中的语言和对话。具体来讲,这篇文章将分析这几个有关社会语言学的方面在电影中的映射,这几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和社会阶层,语言和性别,语言规划。 Key W ords My Fair Lady, language and social class, language and gender, languange planning 关键词 《窈窕淑女》,语言和社会阶层,语言和性别,语言规划 My Fair Lady is a classic movie, which was adapted from Bernard Shaw's play Pygmalion in 1964. My Fair Lady tells how the poor flower girl Eliza Doolittle becomes a lady with the help of the famous phonetic linguist Professor Higgins. The great change was achieved mainly by changing her rude low class level language into standard upper class level language because Henry Higgins, this arrogant and irascible linguist believes that the way people speak determines a person's prospects in society. This movie has already been appreciated too much from the viewpoint of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but few analysis are

社会语言学论文.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美国俚语 一.Definitions of slangs 二.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slangs 三.Social analysis of sla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age, occupation and social settings to use slang 四.Social functions of slang 五.Social reasons for the use of slang 1.Introduction To study slang scientifically,we can take the anthropological tradition of cultural relativism.“According to Bryjak and Soroka(1994:57),‘cultural relativism is the belief that there is no universal standard of good and bad or right and wrong and that an aspect of any given culture can be judged only within its own context.’Cultural relativists appear to suggest that all cultures or institutions are equally valid or fitting and tend to assume that the mere presence of a cultural trait warrants our valuing it”(Lin Dajing,1997). 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引起特殊性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然而很多人并未对俚语有正确的认识,很多人把俚语作为地俗语对待,笔者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尤其存在的合理性,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讲,任何语言种类都是平等的,没有层级之分。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俚语这一语言特殊现象做一粗浅分

社会语言学教学大纲

社会语言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语言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编号:学时:54 编者姓名:单位:人类学系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人类学年级:三年级 编写日期: 2007年1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主要内容有:语言变异、言语交际、语言接触、双语以及语文规划等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语言学理论,并能结合社会语言现状(如我国的双语双言现象、语文规划政策等)思考、探讨社会中的语言现象。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社会语言学的兴起、研究范围、对象、途径、目标计2学时。 二、应用社会语言学的若干方面,语言与经济、政治、双语教学、语言与法律事务计4学时。 三、语言变体,语言与方言;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语体和语域计4学时。 四、言语共同体,交际能力计2学时。 五、语言变异,阶级、阶层与语言差异,性别与语言差异计4学时。 六、社会网络与语言差异计2学时。 七、言语交际,对称呼的研究计4学时。 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 八、对礼貌的研究,会话分析计2学时。 九、语言接触,双语和多语现象计4学时。 十、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语言干扰计2学时。 十一、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计4学时。 十二、语言的扩散和海外体英语计2学时。 十三、语文规划,语文规划的特点和意义,语文规划的类别、步骤计4学时。

十四、我国语文规划的情况,汉语、汉文及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计2学时。 十五、语言变项的描写和研究,变项规则,定量研究计4学时。 十六、收集语料的方法和技术,语言变项的定义扩展计4学时。 十七、变项规则分析方法计2学时。 三、课程实习 拟于学期中安排一次。要求学生对家乡的语言构成、语言运用的特点,从多语、多言的角度进行观察,写成报告,并于课堂讨论。计入平时成绩。计2学时。 四、主要参考书目 1、社会语言学上海外教出版社 Spolsky 2000 2、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上海外教出版社 Hornberger 2001 3、拉波夫语言自选集语言大学拉波夫 2001 4、社会语言学教程复旦大学游汝杰、邹嘉彦 2004 5、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祝畹瑾 1992 6、Hudson,R.A, Socio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英语专业社会语言学论文 socia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论文 A Brief Analysi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姓名:何丽丽 学号:201110010107 院系: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语1101 指导教师:邓林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三日

A Brief Analysi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bstract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descriptive study that concentrates on the study of how language is used, and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use on society. It also studies how language varietie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for instance,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With regard to this paper, the emphasis will be put on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ctual speech of different gender. We can classify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first category is mainly about sexism in language, as for this category, we mainly focus on how speakers demonstrate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 different genders. The second category is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ctual speech of men and women. In the first part, I will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sociolinguistic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In the second part, it will concern the categorie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previous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The third part concentrates on the approach of the analysis. The fourth is about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fifth part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peech between men and women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e speech, the topic of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 mode of the speech. The final par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Key words: Gender differences, sociolinguistics, analysis

期刊-中国社会语言学

NO.1217195812 《中国社会语言学》杂志创刊 ( 2003-11-3 16:48 ) 《中国社会语言学》杂志创刊并即将出版 《中国社会语言学》(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于2003年10 月在澳门创刊,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729-5173。《中国社会语言学》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编辑出版,每年出版一或二期。 《中国社会语言学》刊登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各类文章,包括研究论文、调查报告、评论、报道、书讯等,尤其欢迎关于海内外华人、中国各民族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语言学》园地公开,文责自负。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审稿时间为收到来稿之日起6个月。无论稿件采用与否,编辑部均会在6个月内以书面形式通知作者。本刊暂不设稿酬,稿件一经刊用,即赠送该期刊物10册。 来稿注意事项 (一)来稿长短不拘,繁简体皆可,中英文皆可。 (二)来稿时请寄:打印件两份,word电子文件一份,txt电子文件一份。稿件内容请按以下顺序排列: 1.中文标题; 2.中文提要; 3.中文关键词; 4.英文标题; 5.英文提要; 6.英文关键词; 7.正文;8.附注;9.参考文献(先中文后外文,请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 (三)在另纸上写明:作者姓名,学历学位,职称,工作单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E-mail地址,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四)所有来稿均需以显著方式注明“《中国社会语言学》投稿”字样。 (五)在来稿审稿期限内切勿另投他刊(包括会议论文集),否则如发生重刊事故将追究作者的责任。 联系方式 (一)澳门邮政信箱956号,联系人:邵朝阳博士,电话:(00853)6691003,E-mail:acs@https://www.360docs.net/doc/513191377.html,.mo。 (二)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联系人:张世方博士,电话:(0086)10-82303573,Email:zhangshf@https://www.360docs.net/doc/513191377.html,。 订购方式

社会语言学

An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and Causes of Female Language 1401 全雪萍1430100137 Introduction: The study of gender language has a long history. As early as 1922, Jens Otto Harry Jesperson has specially opened up a chapter of “ The Women” in his book Language, which discusses the languag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Since the 1970s, some famous scholars such as Lakoff , Trugill and others advanced the study to systematize the study of gender study.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ies of “female language” are increasing in many magazines and books, which draws much attention. Many researchers have almost reached the same conclusion that women have their own language. Crosby and Nyquist got the conclusion from their studies: the so-called female language is not existed since women are born, but this kind of language reflects the people in the society always put the female in this position that is hard to change. In our society, the female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lack of social status. In this paper, I will start from the features of female language, and simply discuss the factors of its formation. I.The features of female language Many observers believe that men and women are different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 female language exists in any language a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choices in expressing ideas when they use the same language. For example, abstract nouns have gender differences in grammar, men call women as “ feminine”, while women call men as “masculine”. The education received by women is that they tone should be soft when they talk; do not refute others; be gentle and modest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void arbitrary or offending others; be aware of overconfidence. The features of female language can be summarized from following aspect:the choice of words, the choice of syntactic and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1.The choice of words Both men and women have their partial words, which can be said that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words have been given the label of “feminine” or “masculine”. Men don?t use( scorned, unwilling to use) some peculiar words in female language that is “ feminine” words. At the same time, women also avoid the “ masculine” expressions. Women often express their feelings without control, they like exaggeration when they talk, so they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oosing words: 1)Like using exaggerated adjectives, such as divine, charming, cute, gorgeous, heavenly” and so on. Men sometimes also use these words, but they rarely use these words to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 in terms of tradition. “ What a divine idea!” obviously comes from a woman?s mouth. 2)Like using some degree adverbs to emphasize, also like choosing some adverbs to strengthen adjectives, such as “ so” “quite” etc. Lakoff( 1972) and Tarone (1979) prove that men like using “very” and “really” while women like using “so”. 3)Are good at using some color words, especially some rare color words, such as “ lavender, magenta, aquamarine”.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 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 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5、普通语言学浅析 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 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 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 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 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 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 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 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 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 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 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 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 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 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 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 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

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 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 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 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 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 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 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 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 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 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 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 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 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 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 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 51、外国汽车商标词汉译新探--以认知语言学为切入点 52、现代语言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研究 5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 54、语言学模因论指导下的多义词研究 55、论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野 56、乡村社区的社会语言学价值阐释 57、认知语言学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 58、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以陕北说书研究为例 59、生态语言学视阙下的“绿色语法”研究

《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徐君善 从语言史研究的观点出发,有理由认为,社会语言学的产生,从本质上说,是折衷主义思想的直接产物。最能体现这种折衷主义思想的,则是社会语言学本身所具有的跨学科、应用型特征。这一特征,充分反映出20世纪末以来,全球新兴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趋势。因此,当我们面向新世纪,展望语言学发展之时,有必要对社会语言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主要特征做一研讨,旨在促进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社会语言学的产生背景不同于其他语言学流派。它不是源于一个理论构造的种子,而是从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里蔓生出来。由于这一特定的学术背景,社会语言学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形成明显的门户之见,而以其宽厚的学术胸怀,包容了来自各种不同学术背景与传统的研究者。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学术气派与折衷主义精神,才使得其广泛的跨学科研究潜势成为现实中的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社会语言学才体现出理论模式多样性、研究方法随机性、研究群体广泛性,以及研究内容驳杂性的学科特征。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特色,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回顾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从早期的开拓者身上,即可见到这一点。北美学派的几位首领人物鲍厄斯、萨丕尔、沃尔夫,以及英国功能学派的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弗斯等人,有的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角度观察语言的具体使用现象,有的从文化传统与语言结构的关联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语言学异军突起这一事实本身,更是社会学和人类学对于语言问题持续的关注,以及语言学内部对于跨学科研究的渴望这两种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跨学科交叉研究的这一特色,导致了社会语言学理论模式的多样性。研究方法的随机性,是社会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特色的另一种体现。虽然,20

社会语言学期末论文稿

语言性别差异对比分析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其中包括语言与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性别等诸多方面。自从20世纪初,关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在现代语言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性别差异才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言语标记,说话人的心病别应当同其年龄、地位、角色身份这些内容同等对待,因而应当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研究变量。(杨永林) 语言性别差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本身性别歧视,说话人的说话方式显示出他们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态度。一类是男女使用语言的差异。 本文主要是针对男女使用语言的差异展开谈论的。男女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选择、句法和语用方面。文章的第一部分对社会语言学及语言性别差异作了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对语言性别差异的分类及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第三部分集中分析了研究理论框架。第四部分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分析。第五部分从三个方面(言语目的、谈话话题及言语表达方式)讨论男性与女性在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最后是结论部分。 通过对语言性别差异的分析发现它对外语教学有很大帮助。一方面,作为将来的英语教育者,我们有必要了解语言性别差异,从而可以教授学生正确的言语形式。男性与女性语言存在许多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外语教学领域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以英语为本族语的男性与女性的说话方式。 关键词:语言性别差异,社会语言学,分析

Contrast Analysi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bstract Sociolinguistics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relation to society, it involves many aspects, such as language and society,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nd thought, language and gender etc.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nd gender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modern linguistic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Yet it is since 1960s that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has been an important subje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s come to realize that as a speech marker, the gender of the speaker should be treated equally with age, status, and role, so it should be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sociolinguistics.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first category is about sexism in language and the ways in which speakers demonstrate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 men and women. The second category is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ctual speech of men and women. This paper is concern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ctual speech of men and women. Differences in the speech of men and women may exist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lexical choice, syntax and pragmatics. The first part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sociolinguistic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The second part mentions categorie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previous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The third part concentrates on the approach of the analysis. The fourth is about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fifth part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peech between men and women from three perspectives—the purpose of the speech, the topic of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 mode of the speech. The final par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I have realized that it is useful in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On the one hand, as language teachers in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