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一节 海岸

〖基础梳理〗

海岸线: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 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概念:海洋和陆地 、 的地带 海岸带 范围:由潮间带向 扩展到一定的宽度 主体:

海岸的发育过程:受海浪、 、 、流水以及 等因素影响 基 组成:由坚硬的 组成,又称

岩 特点:地势 ,坡陡水深、岬湾相间, 十分曲折 海 成因: 和岩石崩塌

岸 利用方式;形成天然良港, 开发等 砂 主要物质组成: 和 质 主要地貌:沙堤、 、 等地貌 海 成因:堆积物颗粒较粗,经海水 和 ,形成沙滩 岸 利用方式:天然的优质 淤 分布: 或平原地区 泥 主要组成物质:淤泥 质 特点:海岸带 、坡度小,海岸线 海 成因:平原河流流速慢,只携带 的物质沉积而成 岸 利用方式:滩涂养殖

组成: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

生 红树林海岸 分布: 及 的海岸低洼地 物 作用: 保护、 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 海 主要组成物质: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 岸 珊瑚礁海岸 形成:生物 作用 作用: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归纳总结〗 海岸线和 海岸带

不同 类型 的海 岸

〖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考(P10)我国大陆海岸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此外,岛屿海岸线长1.4万多千米,海岸线总长3.2万多千米。我国海岸线曲折,较大海湾有150个,多港阔水深的天然港口。杭州湾以北海岸以砂岸为主,地形表现为上升的山地丘陵海岸与下降的平原海岸交错分布,但以平原海岸居多,多淤泥质海岸,海岸线较平直,退潮时泥滩一片。杭州湾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为整体抬升的山地丘陵海岸,其间镶嵌了小块的河口平原。这里多基岩海岸,海岸线曲折,港湾深入内地,岸外岛屿罗列,多海蚀崖、海蚀阶地、海蚀柱、海蚀洞等海蚀地貌。此外,大致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有红树林或珊瑚礁发育,组成了独特的生物海岸。

思考(P14)红树林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潮间带的乔灌木的统称。红树林海岸是生物海岸的一种,是红树林植物与淤泥相结合的海岸,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河口或平原地区,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为红树林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珊瑚不是植物,而是一种叫珊瑚虫的微小的腔肠动物。珊瑚虫到处漂游,它一旦碰到海岸边的岩石或礁石时就扎根生长。珊瑚虫以群居为主,它们纷纷伸出触手,从海水中捕捉食物。食物消化以后分泌出石灰质,形成骨骼与灰质外壳。当珊瑚虫死亡之后,其骨骼遗骸积聚起来,其后代又在骸上繁殖,如此长期积累就形成珊瑚礁海岸。

活动(P14)1.见下表

2.辽东半岛——基岩海岸江苏北部——淤泥质海岸珠江三角洲——淤泥质海岸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岸

〖典型例题〗

〖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海岸带的序号是;

表示海岸线的字母是。

(2)分析比较海岸线与海岸带的关系。

〖例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海岸,其最易在海

岸上发育。

(2)该海岸主要分布于我国哪些地区?

(3)该海岸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

〖基础梳理〗

位置:从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大陆架特点:水深米以内,坡度较缓

范围:平均宽度约为千米,占海底总面积的8%

位置: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

海大陆坡一个相对的斜坡

底特点:水深,宽度从十几千米到几百千米不等

地岛弧位置:边缘与的过渡地带

形岛弧与典例:海域最为典型

分海沟海沟位置:岛弧外缘,一般是与的分界线

布典例: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

规洋盆特点:水深4000~6000米,地形较为,构成了大洋底的

律洋盆和组成:海底里、海底丘陵及海底

洋中脊分布:多分布在大洋中心,并相互连通

洋中脊形状:大西洋中脊与两岸大致平行,呈“”形,

印度洋中脊呈“”形

景观特点:中轴为,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峻〖归纳总结〗世界海底地形类型示意图及特征

〖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考(P16)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大洋中心洋中脊到大陆边缘,海底地形分别为洋中脊、洋盆、海沟、岛弧、大陆坡、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以内。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水深一般为200~4 000米。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岛弧分布在大陆坡的前缘。海沟位于岛弧的外缘,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

活动(P17)1.从海岸线到大洋中部依次分布为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

2.见下表:

〖基础梳理〗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中洋壳物质对流的结果

的形洋中脊: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作用下形成的,也是成与洋壳的

海底新洋壳: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涌出,冷却凝结形成的

地形洋盆的形成: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构成的。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洋壳交接处碰撞导致洋壳的

的消原因:大洋板块因较大,较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亡与在下融为岩浆

海底海底地海沟: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形成海沟

地形形形成岛弧: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或

〖归纳总结〗要点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要点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考(P19)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内存在热对流,熔化了的地幔顶部的玄武岩熔岩物质,形成高温上升流,在大洋中脊隆起,侵入并上升涌出,遇水作用而蛇纹石化,从而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将原先存在的大洋地壳不断向外推移,使整个海底不断自大洋中脊向两侧扩张。所以,洋中脊附近多火山分布,由内往外岩石形成年代由新到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