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变压吸附

实验三 变压吸附
实验三 变压吸附

变压吸附实验

利用多孔固体物质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和净化气体或液体混合物的过程称为吸附分离。吸附过程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固体表面过剩能的存在,这种过剩能可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吸引物质附着于固体表面,也可通过化学键合力的作用吸引物质附着于固体表面,前者称为物理吸附,后者称为化学吸附。一个完整的吸附分离过程通常是由吸附与解吸(脱附)循环操作构成,由于实现吸附和解吸操作的工程手段不同,过程分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变压吸附是通过调节操作压力(加压吸附、减压解吸)完成吸附与解吸的操作循环,变温吸附则是通过调节温度(降温吸附,升温解吸)完成循环操作。变压吸附主要用于物理吸附过程,变温吸附主要用于化学吸附过程。本实验以空气为原料,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通过变压吸附的方法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达到提纯氮气的目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连续变压吸附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了解和掌握影响变压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3)了解和掌握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的基本原理;

(4)了解和掌握吸附床穿透曲线的测定方法和目的。

二实验原理

物质在吸附剂(固体)表面的吸附必须经过两个过程:一是通过分子扩散到达固体表面,二是通过范德华力或化学键合力的作用吸附于固体表面。因此,要利用吸附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被分离组分必须在分子扩散速率或表面吸附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

碳分子筛吸附分离空气中N2和O2就是基于两者在扩散速率上的差异。N2和O2都是非极性分子,分子直径十分接近(O2为0.28nm,N2为0.3nm),由于两者的物性相近,与碳分子筛表面的结合力差异不大,因此,从热力学(吸收平衡)角度看,碳分子筛对N2和O2的吸附并无选择性,难于使两者分离。然而,从动力学角度看,由于碳分子筛是一种速率分离型吸附剂,N2和O2在碳分子筛微孔内的扩散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如:35℃时,O2的扩散速度为 2.0×106,O2

的速度比N2快30倍,因此当空气与碳分子筛接触时,O2将优先吸附于碳分子筛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使得空气中的N2得以提纯。由于该吸附分离过程是一个速率控制的过程,因此,吸附时间的控制(即吸附-解吸循环速率的控制)非常重要。当吸附剂用量、吸附压力、气体流速一定时,适宜的吸附时间可通过测定吸附柱的穿透曲线来确定。

所谓穿透曲线就是出口流体中被吸附物质(即吸附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典型的穿透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吸附质的出口浓度变化呈S形曲线,在曲线的下拐点(a点)之前,吸附质的浓度基本不变(控制在要求的浓度之下),此时,出口产品是合格的。越过下拐点之后,吸附质的浓度随时间增加,到达上拐点(b点)后趋于进口浓度,此时,床层已趋于饱和,通常将下拐点(a点)称为穿透点,上拐点(b点)称为饱和点。通常将出口浓度达到进口浓度的95%的点确定为饱和点,而穿透点的浓度应根据产品质量要求来定,一般略高于目标

(t0)可以确定吸附装置的最佳吸附操作时间和吸附剂的动态吸附量,而动态吸附容量是吸附装置设计放大的重要依据。

动态吸附容量的定义为:从吸附开始直至穿透点(a点)的时段内,单位重

量的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量(即:吸附质的质量/吸附剂质量或体积)

W

V G )

c -(c t B 00??=

动态吸附容量 三 预习与思考

(1)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的原理什么? (2)本实验为什么采用变压吸附而非变温吸附? (3) 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本实验装置的最佳吸附时间?

(4) 吸附剂的动态吸附容量是如何确定的?必须通过实验测定哪些参数? (5) 本实验为什么不考虑吸附过程的热效应?哪些吸附过程必须考虑热效应? 四 实验装置及流程

变压吸附装置是由两根可切换操作的吸附柱(A 柱、B 柱)构成,吸附柱尺寸为mm mm 45036?φ,吸附剂为碳分子筛,各柱碳分子筛的装填量为247g 。

来自空压机的原料空气经脱油器脱油和硅胶脱水后进入吸附柱,气流的切换通过电磁阀由计算机在线自动控制。在计算机控制面板上,有两个可自由设定的

时间窗口K1,K2,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K1——表示吸附和解吸的时间(注:吸附和解吸在两个吸附柱分别进行)。

K2——表示吸附柱充压和串连吸附操作时间。

解吸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常压解吸,随后进行真空解吸。

气体分析:出口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通过CYES-II 型氧气分析仪测定。

五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检查压缩机、真空泵、吸附设备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之间的连

接是否到位,氧分析仪是否校正,15支取样针筒是否备齐。

2)接通压缩机电源,开启吸附装置上的电源。

3)开启真空泵上的电源开关,然后在计算机面板上启动真空泵。

4)调节压缩机出口稳压阀,使输出压力稳定在0.5MPa(表压0.4 MPa)。

5)调节气体流量阀,将流量控制在3.0L/H左右。

6)将计算机面板上的时间窗口分别设定为K1=600s,K2=5s,启动设定框

下方的开始按钮,系统运行30min后,开始测定穿透曲线。

7)穿透曲线测定方法:系统运行30min后,观察计算机操作屏幕,从操作

状态进入K1的瞬间开始,迅速按下面板上的计时按钮,然后,每隔1

分钟,用针筒在取样口处取样分析一次(若K1=600s,取10个样),记

录取样时间与样品氧含量的关系,同时记录吸附压力、温度和气体流量。

取样注意事项:

?每次取样8-10ml,将针筒对准取样口,取样阀旋钮可调节气速大小。

?取样后将针筒拔下,迅速用橡皮套封住针筒的开口处,以免空气渗入,

影响分析结果。

8)改变气体流量,将流量提高到6.0L/H,然后重复(6)和(7)步操作。

9)调节压缩机出口气体减压阀,将气体压力升至0.7 MPa(表压0.6 MPa),

重复第(5)到第(7)步操作。

10)停车步骤:

?先按下K1,K2设定框下方的停止操作按钮,将时间参数重新设定为K1

=120s,K2=5s,然后启动设定框下方的开始按钮,让系统运行10-15min。

?系统运行10-15min后,按下计算机面板上停止操作按钮,停止吸附操作。

?在计算机控制面板上关闭真空泵,然后关闭真空泵上的电源。

?关闭压缩机电源。

六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整理

表1 穿透曲线测定数据

吸附温度T/℃:_____ 压力P/Mpa:_____ 气体流量V/L/h:____

表2 穿透曲线测定数据

吸附温度T/℃:_____ 压力P/Mpa:_____ 气体流量V/L/h:____

表3 穿透曲线测定数据

吸附温度T/℃:_____ 压力P/Mpa:_____ 气体流量V/L/h:____

(2)实验数据整理

a) 根据实验数据,在同一张图上标绘两种气体流量下的吸附穿透曲线。 b)若将出口氧气浓度为3.0%的点确定为穿透点,请根据穿透曲线确定不同操作条件下穿透点出现的时间t 0,记录于下表4。

表4

c) 根据表4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吸附容量:

W

y y t V G B o N )(4.2229

0-???=

V P T P

T V N ???=

0 表5 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吸附容量计算结果

七 结果及讨论

(1)在本装置中,一个完整的吸附循环包括哪些操作步骤?

(2)气体的流速对吸附剂的穿透时间和动态吸附容量有何影响?为什么? (3)吸附压力对吸附剂的穿透时间和动态吸附容量有何影响?为什么? (4)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本实验装置的吸附时间应该控制在多少合适? (5)该吸附装置在提纯氮气的同时,还具有富集氧气的作用,如果实验目的是

为了获得富氧,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案应作哪些改动?符号说明

A-吸附柱的截面积,cm2;

C0-吸附质的进口浓度,g/L;

C B-穿透点处,吸附质的出口浓度,g/L;

G-动态吸附容量(氧气质量/吸附剂体积),g/g;

P-实际操作压力,Mpa;

P0-标准状态下的压力,Mpa;

T-实际操作温度,K;

T0-标准状态下的温度,K;

V-实际气体流量,L/min;

V N-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流量,L/min;

t0-达到穿透点的时间,s;

y0-空气中氧气的浓度,wt%;

y B-穿透点处,氧气的出口浓度,wt%;

W-碳分子筛吸附剂的质量,g。

变压吸附原理

1.什么叫吸附? 答:当气体分子运动到固体表面上时,由于固体表面原子剩余引力的作用,气体中的一些分子便会暂时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些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浓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吸附物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按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引力场的性质,吸附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2.气体分离的原理是什么? 当气体是混合物时,由于固体表面对不同气体分子的引力差异,使吸附相的组成与气相组成不同,这种气相与吸附相在密度上和组成上的差别构成了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基础。 伴随吸附过程所释放的热量叫吸附热,解吸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叫解吸热。气体混合物的吸附热是吸附质的冷凝热和润湿热之和。不同的吸附剂对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热均不相同。 3.什么叫化学吸附?什么叫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即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吸附。在化学吸附中,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将发生反应生成表面络合物,其吸附热接近化学反应热。化学吸附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才能进行。通常条件下,化学吸附的吸附或解吸速度都要比物理吸附慢。石灰石吸附氯气,沸石吸附乙烯都是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ais)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所引起的,此力也叫作范德华力。由于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分子不同,存在剩余的表面自由力场,当气体分子碰到固体表面时,其中一部分就被吸附,并释放出吸附热。在被吸附的分子中,只有当其热运动的动能足以克服吸附剂引力场的位能时才能重新回到气相,所以在与气体接触的固体表面上总是保留着许多被吸附的分子。由于分子间的引力所引起的吸附,其吸附热较低,接近吸附质的汽化热或冷凝热,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较快。被吸附气体也较容易地从固体表面解吸出来,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物理吸附通常分为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 4.变压吸附属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 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变压吸附过程系纯物理吸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发生。 5.变压吸附常用吸附剂有哪几种?他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变压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分子筛等,另外还有针对某种组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吸附材料。气体吸附分离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吸附剂的性能,因此选择吸附剂是确定吸附操作的首要问题。 硅胶是一种坚硬、无定形链状和网状结构的硅酸聚合物颗粒,分子式为SiO2.nH2O,为一种亲水性的极性吸附剂。它是用[wiki]硫酸[/wiki]处理硅酸钠的水溶液,生成凝胶,并将其水洗除去硫酸钠后经干燥,便得到玻璃状的硅胶,它主要用于干燥、气体混合物及[wiki]石油[/wiki]组分的分离等。工业上用的硅胶分成粗孔和细孔两种。粗孔硅胶在相对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吸附量可达吸附剂重量的80%以上,而在低湿度条件下,吸附量大大低于细孔硅胶。 活性氧化铝是由铝的水合物加热脱水制成,它的性质取决于最初[wiki]氢[/wiki]氧化物的结构状态,一般都不是纯粹的Al2O3,而是部分水合无定形的多孔结构物质,其中不仅有无定形的凝胶,还有氢氧化物的晶体。由于它的毛细孔通道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故又称活性氧化铝。它对水有较强的亲和力,是一种对微量水深度干燥用的吸附剂。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它的干燥深度可达[wiki]露点[/wiki]-70℃以下。 活性炭是将木炭、果壳、煤等含碳原料经炭化、活化后制成的。活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药剂活化法和气体活化法。药剂活化法就是在原料里加入氯化锌、硫化钾等化学药品,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进行炭化和活化。气体活化法是把活性炭原料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通常在700℃以下除去挥发组分以后,通入水蒸气、二氧化碳、烟道气、空气等,并在700~1200℃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使其活化。活性炭含有很多毛细孔构造,所以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因而它用途遍及水处理、脱色、气体吸附等各个方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试验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本)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数:2 学分 要求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推荐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第二版,乐清华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书:《化工热力学》陈新志、蔡振云、胡望明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化工分离工程》邓修、吴俊生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化学反应工程》朱炳辰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化学工艺学》黄仲九、房鼎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从工程与工艺两个角度出发, 既以化工工艺生产为背景,又以解决工艺或过程开发中所遇到的共性工程问题为目的, 选择典型的工艺与工程要素,所组成系列的工艺与工程实验。它是进行(化工类)工程 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是在学生已经接受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教育,又经受过初步 工程实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实验教学中,将使学生了解与熟悉有关的化工工艺 过程、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等学科发展方向上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掌握与学 会过程开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常用的实验基本技能;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拓宽与发展 工程实验的内容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严谨 的科学实验态度,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环节乃至今后工作打下较扎实的基础,起 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基本要求 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主要任务之一。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性课程,本课程应达到以下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专业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技能; (2)使学生学会专业实验主要仪器和装备的使用; (3)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 (6)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培养对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生与专科生,建议实验学时数32学时。根据教学要求,实验内容作如下安排。 1.多态气固相流传热系数测定(4学时) 利用非定态传热过程的特点,测定钢性小球在固定床、流化床、强制对流及自然对流情况下的对流传热系数,通过计算获得毕奥准数Bi值,考察不同环境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2.多釜串联反应器中返混状况测定(2 学时)

PSOC3外部中断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中断实验 二.实验任务 ●了解PSoC3中断的构成,特点。 ●掌握PSoC3中断函数的编写 ●按键控制LED灯亮灭。 ●利用轻触按键K3分别产生PSoC3器件I/O口下降沿触发每 触发一次中断,LED1、LED2状态翻转一次。 三.实验设备及环境 ●微型计算机(安装了Psoc creator3.1集成开发软件) ●PSoC实验平台 ●DC9V电源 ●导线若干 四.原理: ●32个中断向量,每个中断向量对于多个中断源 ●可配置的中断入口向量地址 ●灵活的中断源 ●每个中断可独立的使能和禁制 ●每个中断可以设置8级中断优先级

●8级中断嵌套 ●软中断 ●程序可清除正在响应的中断 电平触发 边沿触发 五.具体步骤 1.新建工程 ●双击打开PSoC Creator软件 ●File -> New – Project,在Design栏中使用默认选择的 Empty PSoC 3 Design

●在“Name”框中输入新工程名称Timer,在“Location”框 中输入其存放路径 ●回到创建新工程对话框,点击“OK”,完成新工程的创建 2.绘制原理图 3.设置模块参数 ●设置Pin_1模块参数 ?Name:LED1 ?去掉 HW Connection前的勾 ?General:取默认 ?Drive Mode:Strong Drive ?Initial State:Low(0)

●设置Pin_2模块参数,与上一步相同 4.代码编写 ●主程序编写 #include CY_ISR(SWPin_Control) { if(InputPin_Read() == 1u) { OutputPinSW_Write(0u); } else { OutputPinSW_Write(1u); } InputPin_ClearInterrupt(); } int main() {

变压吸附制氧技术方案

ZY-1000/80Nm3/h变压吸附制氧 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公司简介

第二章:变压吸附制氧简介 第三章:技术方案 第四章:近两年变压吸附设备部分业绩表 第五章:公司投资成功案例 一、公司简介 宏达新元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设备及气体产品应用研究开发的专业公司。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

设备销售、租赁、整改 ★VPSA真空变压吸附制氧 ★PSA变压吸附制氧设备 ★制氮设备、氮气纯化装置 ★LNG系统成套设备和LNG泵 企业拥有现代化标准生产车间和大批专业从事VPSA真空变压吸附、PSA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及机械技术人员,为气体及气体设备领域用户提供独特的产品、服务、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我公司下辖的企业有简阳天欣气体公司和广西聚源气体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高纯度的气体。企业还在省与欣国力低温公司、简阳川空通用机械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公司于2011年3月17日在市苍梧县工商行政管理处登记注册成立的广西川桂气体科技。其性质为有限责任。注册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 我们将不断完善售后服务、改善设备工艺、加强质量管理,并与研究机构密切配合,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出色的产品与服务。。。。。。 二、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简介 变压吸附制氧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空分制氧工艺。与传统的深冷空分制氧装置相比,变压吸附制氧装置具有投资少、能耗低、运行维护费用低、工艺条件温和(常温、低压)、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灵活性高(可随时开停)、

建设工期短和安全性好等优点,因此得到国外大型气体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并纷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开发。自九十年代国外开发成功高效锂基制氧分子筛后,变压吸附空分制氧技术开始迅猛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很多用氧场合下变压吸附空分制氧可替代深冷空分制氧,并且装置的经济性明显优于传统的深冷空分制氧装置。 2.1.变压吸附空气分离制氧原理 空气中的主要组份是氮和氧,因此可选择对氮和氧具有不同吸附选择性的吸附剂,设计适当的工艺过程,使氮和氧分离制得氧气。氮和氧都具有四极矩,但氮的四极矩 (0.31?\u65289X比氧的(0.10 ?\u65289X大得多,因此氮气在沸石分子筛上的吸附能力比氧气强(氮与分子筛表面离子的作用力强,如图1 所示)。因此,当空气在加压状态下通过装有沸石分子筛吸附剂的吸附床时,氮气被分子筛吸附,氧气因吸附较少,在气相中得到富集并流出吸附床,使氧气和氮气分离获得氧气。当分子筛吸附氮气至接近饱和后,停止通空气并降低吸附床的压力,分子筛吸附的氮气可以解吸出来,分子筛得到再生并重复利用。两个以上的吸附床轮流切换工作,便可连续生产出氧气。

变压吸附原理及应用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 目录 第一节气体吸附分离的基础知识 (2) 一、吸附的定义 (2) 二、吸附剂 (3) 三、吸附平衡和等温吸附线—吸附的热力学基础 (6) 四、吸附过程中的物质传递 (10) 五、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 (12) 第二节变压吸附的工作原理 (14) 一、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14) 二、变压吸附工作基本步骤 (16) 三、吸附剂的选择 (17) 第三节变压吸附技术的应用及实施方法 (20) 一、回收和精制氢 (20) 二、从空气中制取富氧 (24) 三、回收和制取纯二氧化碳 (25) 四、从空气中制氮 (26) 五、回收和提纯一氧化碳 (28) 六、从变换气中脱出二氧化碳 (31) 附Ⅰ变压吸附工艺步骤中常用字符代号说明 (32) 附Ⅱ回收率的计算方法 (32)

第一节气体吸附分离的基础知识 一、吸附的定义 当气体分子运动到固体表面上时,由于固体表面的原子的剩余引力的作用,气体中的一些分子便会暂时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些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浓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相反,固体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返回气体相的过程称为解吸或脱附。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形成的吸附层,称为吸附相。吸附相的密度比一般气体的密度大得多,有可能接近液体密度。当气体是混合物时,由于固体表面对不同气体分子的压力差异,使吸附相的组成与气相组成不同,这种气相与吸附相在密度上和组成上的差别构成了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基础。 吸附物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伴随吸附过程所释放的的热量叫吸附热,解吸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叫解吸热。气体混合物的吸附热是吸附质的冷凝热和润湿热之和。不同的吸附剂对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热均不相同。 按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引力场的性质,吸附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即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吸附。在化学吸附中,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将发生反应生成表面络合物,其吸附热接近化学反应热。化学吸附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才能进行。通常条件下,化学吸附的吸附或解吸速度都要比物理吸附慢。石灰石吸附氯气,沸石吸附乙烯都是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ais) 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所引起的,此力也叫作范德华力。由于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分子不同,存在剩余的表面自由力场,当气体分子碰到固体表面时,其中一部分就被吸附,并释放出吸附热。在被吸附的分子中,只有当其热运动的动能足以克服吸附剂引力场的位能时才能重新回到气相,所以在与气体接触的固体表面上总是保留着许多被吸附的分子。由于分子间的引力所引起的吸附,其吸附热较低,接近吸附质的汽化热或冷凝热,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较快。被吸附气体也较容易地从固体表面解吸出来,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变压吸附过程系纯物理吸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发生。本文以下叙述的除了注明之外均为气体的物理吸附。

实验十五 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

实验十五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 利用多孔固体物质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和净化气体或液体混合物的过程称为吸附分离。吸附过程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固体表面过剩能的存在,这种过剩能可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吸引物质附着于固体表面,也可通过化学键合力的作用吸引物质附着于固体表面,前者称为物理吸附,后者称为化学吸附。一个完整的吸附分离过程通常是由吸附与解吸(脱附)循环操作构成,由于实现吸附和解吸操作的工程手段不同,过程分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变压吸附是通过调节操作压力(加压吸附、减压解吸)完成吸附与解吸的操作循环,变温吸附则是通过调节温度(降温吸附,升温解吸)完成循环操作。变压吸附主要用于物理吸附过程,变温吸附主要用于化学吸附过程。本实验以空气为原料,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通过变压吸附的方法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达到提纯氮气的目的。 A 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连续变压吸附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了解和掌握影响变压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3)了解和掌握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的基本原理; (4)了解和掌握吸附床穿透曲线的测定方法和目的。 B 实验原理 物质在吸附剂(固体)表面的吸附必须经过两个过程:一是通过分子扩散到达固体表面,二是通过范德华力或化学键合力的作用吸附于固体表面。因此,要利用吸附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被分离组分必须在分子扩散速率或表面吸附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 碳分子筛吸附分离空气中N2和O2就是基于两者在扩散速率上的差异。N2和O2都是非极性分子,分子直径十分接近(O2为0.28nm,N2为0.3nm),由于两者的物性相近,与碳分子筛表面的结合力差异不大,因此,从热力学(吸收平衡)角度看,碳分子筛对N2和O2的吸附并无选择性,难于使 两者分离。然而,从动力学角度看,由于碳分子筛是一种速率分离型吸附剂,N2和O2在碳分子筛微孔内的扩散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如:35℃时,O2的扩散速度为2.0×106,O2的速度比N2快30倍,因此当空气与碳分子筛接触时,O2将优先吸附于碳分子筛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使得空气中的N2得以提纯。由于该吸附分离过程是一个速率控制的过程,因此,吸附时间的控制(即吸附-解吸循环速率的控制)非常重要。当吸附剂用量、吸附压力、气体流速一定时,适宜吸附时间可通过测定吸附柱的穿透 流 出 液 浓 度 C 恒温固定床吸附器的穿透曲线 C B C0 C E t

实验3外部中断实验报告

实验三 定时中断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51单片机外部中断的应用。 2. 掌握中断函数的写法。 3. 掌握定时器的定时方法。 4. 掌握LED 数码管的显示。 二、 实验内容 1. 用外部中断0测量负跳变信号的累计数,同时在 LED 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2. 用外部中断改变流水灯的方式。 3. 用定时器T1的方式2控制两个LED 以不同周期闪烁。 使用定时器T1的方式2来控制P0.0、P0.1引脚的两个LED 分别以1s 和2s 的周期闪烁。 三、 实验仿真硬件图 在Proteus 软件中建立如下图所示仿真模型并保存。 1. 用外部中断0测量负跳变信号的累计数, 数 器)。 2?用外部中断改变流水灯的方式。 中断前:开始时,P0.0~P0.7的8个灯依次点亮。 外部中断0: P0.0~P0.7的左右4个灯闪烁亮8次 外部中断1: P0.0~P0.7的8个灯间隔闪烁8次 改变中断优先级和保护现场,观察运行结果 四、编程提示 L C2 1 I 2# F 10Uf * XTAL1 P0.0/AD0 P0.1/AD1 P0.2/AD2 XTAL2 P0.3/AD3 P0.4/AD4 P0.5/AD5 P0.6/AD6 RST P0.7/AD7 P2.0/A8 P2.1/A9 P2.2/A10 PSEN P2.3/A11 ALE P2.4/A12 EA P2.5/A13 P2.6/A14 P2.7/A15 P1.0 P3.0/RXD P1.1 P3.1/TXD P1.2 P3.2/INT0- P1.3 P3.3/INT 仟 P1.4 P3.4/T0 P1.5 P3.5/T1 P1.6 P3.6/WR - P1.7 P3.7/RD 39 3 D 3 D 2 . D 220 8 D 8 H - % 7 D 、 7 D D }丨 220 RR220 9 O R 殂 8 O R 爼 同时在LED 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用中断方式做计 C1 A 12M C3 U1 9 29 30_ 31~ 5 6 7 8 1 2 3 D R 3a3 書 34 10: 3 R 22 R2

空分制氧技术研究

空气分离制氧技术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等部门中大量应用氧气,氧气是气体工业中数量最大的品种。本文首先介绍了空气分离制氧气的三种方法:深冷法、变压吸附法(PSA)、膜分离法,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最终选用变压吸附法进行研究。随着新型吸附剂的开发、工艺不断改进以及控制手段的逐步完善,PSA制氧工艺的技术已有明显提高。本文又对变压吸附工艺的改进和吸附剂的改进和选型等方面进行介绍,最后对PSA空分制氧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氧气;深冷法;变压吸附;膜分离;吸附剂;PSA-MS联用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不断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趋加剧。如何以最低的环境代价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同时还能使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所有国家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明确了依靠科技、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从物质形态来说,可供人类使用的资源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大资源,其中气体资源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表现为气态的物资资源,它包括自然的空气资源、生物气体资源以及工业排放的尾气资源。气体资源的开发的主导意识主要是空气分离以及根据应用要求直接制备气体。空气是一种主要由氧、氮、氩气等气体组成的复杂气体混合物,其主要组成有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氖气、氦气等,除了固定组分外,空气中还含有数量不定的灰尘、水分、乙炔,以及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微量杂质。 一、研究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和技术进步,工业上对氧的需求与日俱增,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冶金、化工、环保、机械、医药、玻璃等行业都需要大量氧气。就冶金来说,无论钢铁冶金或者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的冶金,如果用富氧取代空气供氧,冶金炉(或浸出槽)的产量必将大幅度提高,能源消耗显著降低,冶炼(或浸出)时间大大缩短,产品质量提高,这将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还可以节约基建投资。1993年世界工业气体交易的市场价值估计超出200亿美元。如果将最终用户直接在现场生产的气体包括在内,估计数字则超过300亿美元。世界各国气体市场的传统增长率比本国生产总值高出1.5~2.0倍。继续促进这一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工业气体在加工业质量和效率改进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如节约能量的、环境治理和气体的新应用等。该市场主要集中在已高度发达的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经济区域。未来十年预计在亚洲和南美洲的新兴发展中的经济区域有大的市场出现。1993年世界氧气市场需求统计见图1。

变压吸附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 1.气体知识 氮气作为空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气体,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它无色、无味,透明,属于亚惰性气体,不维持生命。高纯氮气常作为保护性气体,用于隔绝氧气或空气的场所。氮气(N2)在空气中的含量为78.084%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容积组分为:N2: 78.084%、02: 20.9476%、氩气:0.9364%、CO2: 0.0314%、其它还有 H2、 CH4、 N2O、 O3、 SO2、NO2 等,但含量极少),分子量为 28,沸点: -195.8C,冷凝点:-210C。 2.压力知识 变压吸附(PSA)制氮工艺是加压吸附、常压解吸,必须使用压缩空气。现使用的吸附剂一一碳分子筛最佳吸附压力为 0.75~0.9MPa,整个制氮系统中气体均是带压的,具有冲击能量。 二、PSA制氮工作原理: 变压吸附制氮机是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利用加压吸附,降压解吸的原理从空气中吸附和释放氧气,从而分离出氮气的自动化设备。碳分子筛是一种以煤为主要原料,经过研磨、氧化、成型、碳化并经过特殊的孔型处理工艺加工而成的,表面和内部布满微孔的柱形颗粒状吸附剂,呈黑色,其孔型分布如下图所示: 碳分子筛的孔径分布特性使其能够实现 O2 、N2 的动力学分离。这样的孔径分布可使不同的气体以不同的速率扩散至分子筛的微孔之中,而不会排斥混合气(空气)中的任何一种气体。碳分子筛对 O2、 N2 的分离作用是基于这两种气体的动力学直径的微小差别,O2 分子的动力学直径较小,因而在碳分子筛的微孔中有较快的扩散速率, N2 分子的动力学直径较大,因而扩散速率较慢。压缩空气中的水和 CO2 的扩散同氧相差不大,而氩扩散较慢。最终从吸附塔富集出来的是 N2 和 Ar 的混合气。

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达标测试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豆腐是正宗的中国国粹。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C.碳、氢、氮元素质量比是6:13:1 D.属于有机化合物 2.下列各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同一种元素: D.属于同一种原子: 3.一种新型材料C3N4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为+4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2 C.-3 D.+4 4.常言道:水火无情。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关于火灾,下列原理或做法正确的是 A.在野外遇上火灾,立刻向顺风的方向逃离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最好使用干粉灭火器来灭火 C.消防队员使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 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达到目的的保证。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粉末状药品 B.给试管加入高锰酸钾

C.称量氢氧化钠 D.收集氧气 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是碳元素 C.置换反应必须有单质参与,有单质参与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7.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 8.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人类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月球背面着陆。在月球广泛分布的岩石中,蕴藏着丰富的钛、镍等矿产。元素周期表中钛、镍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钛、镍均属于金属元素B.钛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2 C.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9.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制备:用加热KC1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B.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除杂:用生石灰干燥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 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10.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实验3:外部中断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黄鹏程、谢勇编写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院(系) 2016 年 3 月

实验3:外部中断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中断的概念及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2. 熟悉LPC1700系列CortexM3 微控制器的NVIC的配置; 3. 熟悉LPC1700系列CortexM3 微控制器外部中断的控制。 二、实验内容 在EasyARM1768开发板的硬件平台上,基于流水灯显示实验,结合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和外部中断,设计并实现外部中断实验。要求实现三种方式的流水灯实现,并且通过三个按键利用通过外部中断实现三种不同方式的切换。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中断对嵌入式系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利用中断,可以开发出很接近产品的嵌入式系统。市场上大部分的不带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都采用了“前后台系统”来实现产品功能,这其中的前台就是中断机制。故我们要理解中断的概念,并且能够应用中断到实际的嵌入式系统中来。 图1 前后台系统

图2 中断处理流程示意图 1、 中断向量控制器(NVIC ) 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 )是 Cortex-M3 处理器的一个内部器件,它与 CPU 内核紧密耦合,共同完成对中断的响应,降低了中断延时,使得最新发生的中断可以得到高效处理。 它能够管理中断的各种事务,比如使能或禁止外设中断源的中断,设置外设中断源的优先级,挂起中断,查看外设中断源的中断触发状态等。然后把中断信号给ARM 内核。NVIC 的应用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3 NVIC 的作用

变压吸附制氢工艺

变压吸附制氢工艺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工艺技术说明 1、吸附制氢装置工艺技术说明 1)工艺原理 吸附是指:当两种相态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其中密度较低物质的分子在密度较高的物质表面被富集的现象和过程。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一般为密度相对较大的多孔固体)被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一般为密度相对较小的气体或液体)称为吸附质。吸附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即:化学吸附、活性吸附、毛细管凝缩和物理吸附。变压吸附(PSA)气体分离装置中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依靠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的分子力(包括范德华力和电磁力)进行的吸附。其特点是:吸附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吸附过程进行的极快,参与吸附的各相物质间的动态平衡在瞬间即可完成,并且这种吸附是完全可逆的。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过程之所以得以实现是由于吸附剂在这种物理吸附中所具有的两个基本性质:一是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二是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容量随吸附质的分压上升而增加,随吸附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利用吸附剂的第一个性质,可实现对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的优先吸附而使其它组分得以提纯;利用吸附剂的第二个性质,可实现吸附剂在低温、高压下吸附而在高温、低压下解吸再生,从而构成吸附剂的吸附与再生循环,达到连续分离气体的目的。 吸附剂: 工业PSA-H2装置所选用的吸附剂都是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固体颗粒,主要有:活性氧化铝类、活性炭类、硅胶类和分子筛类吸附剂;另外还有针对某种组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特殊吸附材料,如CO专用吸附剂和碳分子筛等。吸附剂最重要的物理特征包括孔容积、孔径分布、表面积和表面性质等。不同的吸附剂由于有不同的孔隙大小分布、不同的比表面积和不同的表面性质,因而对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 吸附剂对各种气体的吸附性能主要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吸附等温线和动态下的穿透曲线来评价的。优良的吸附性能和较大的吸附容量是实现吸附分离的基本条件。 同时,要在工业上实现有效的分离,还必须考虑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分离系数应尽可能大。所谓分离系数是指:在达到吸附平衡时,(弱吸附组分在吸附床死空间中残

连续循环反应器中返混状况测定

实验名称:实验三连续循环反应器中返混状况测定模 块名称预习考查 题目权重 1、理想的连续循环反应器在循环比 R=0和R=∞时,将成为哪两种理想的 反应器?() A、R=0时为全混流反应器;R=∞时为 平推流反应器 B、R=0时为平推流反应器;R=∞时为 全混流反应器 C、R=0时为无梯流反应器;R=∞时为 微分流反应器 D、R=0时为平推流反应器;R=∞时为 微分流反应器 2、以下对连续循环反应器的循环比的 定义,正确的说法是?() A、循环体积流量与反应器入口体积流 量之比 B、反应器入口体积流量与循环体积流 量之比 C、循环体积流量与最终离开反应器物 料的体积流量之比 D、最终离开反应器物料的体积流量与 循环体积流量之比 3、描述返混程度的多釜串联模型参数 n,与连续循环反应器的循环比R的关 系式?() A、增大循环比R,模型参数n将增大 B、增大循环比R,模型参数n将出现 极值 C、增大循环比R,模型参数n不变 D、增大循环比R,模型参数n将减小 4、在连续循环反应器中,限制返混的 措施有?多选() A、填充固体填料 B、增大循环比R C、增大管径 D、提高高径比 5、实验采用饱和KCL水溶液作为示踪 剂的理由是?多选() A、无毒无害,价廉易得 B、强电解质,电导率响应灵敏 20

C、易于溶解在测定体系中 D、不与体系发生化学反应 你的回答本模块得分[满分100] B|C|D|A,B,C,D|A,B,C,D 93 模 块名称仪器选择 题目权重 选错一次扣5分10 你的回答 本模块得分[满 分100] 正确答案:记录仪、微机、循环泵、 排液阀、填料塔 (红色圈所指示部 分)、电导仪、进水阀、循环流量计、 电极、注射器、流量计 做错次数:0 100 模 块名称操作步骤 题目权重 选错一次扣5分10 你的回答 本模块得分[满 分100] 正确答案: 做错次数:0 100 模 块名称实验报告--实 验目的 题目权重 请单击本次实验目的前的复选框作出 选择,答案不止一项。 A、了解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返 混特性。 B、掌握电导仪表的通讯原理。 C、研究不同循环比下的返混程度,计 算模型参数n。 D、学习连续循环反应器的安装方法。 E、分析观察连续均相管式反应器的流 动特征。 5 你的回答 本模块得分[满 分100] A,C,E 100

变压吸附制氧机

变压吸附制氧机 1.1 制氧机的发展简史 制氧机是以空气做原料,生产氧气(或液氧)、氮气(或液氮)和氩、氖-氦、氪-氙等混合气体的一种成套设备。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空气分离设备多用来生产氧气,故人们习惯地称“制氧机”。 世界上最早生产制氧机的国家是德国和法国。 1901年,德国的林德公司在慕尼黑市建立低温设备制造车间,并在1903年生产出第一台10m3/h制氧机。 1902年,法国在巴黎建立空气液化公司,继德国之后,于1910年开始生产制氧机。 在三十年代以前,基本上只有德国和法国能生产制氧机。当时制氧机主要只能满足焊接、切割用氧及化工所需的制氮设备。生产的制氧机为主要为中、小型,其容量为2m3/h~600m3/h,品种约200种。采用的制氧机流程为高压和中压流程。 1930~1950年,除德国、法国,尚有苏联、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也开始生产制氧机。在此期间,随着生产的发展,制氧机使用领域不断扩大,促进了大型制氧机的发展。由于大型制氧机每生产1m3氧气所需电力、金属材料都比中、小型底,故1930~1950年间,大型制氧机的品种增加较多,如西德的5000m3/h,苏联的3600m3/h,日本的3000m3/h等大型设备。当时所用的流程,除高、中压外,开始采用高低压流程。由于大型制氧机可制取廉价的氧气,从而在冶金和合成氨工业中得到应用。1932年,德国第一次把制氧机用于冶金和合成氨工业。 1950年以后,除上述国家生产制氧机以外,还有中国、捷克、东德、匈牙利、意大利等(中国发展较晚,且都为深冷法)。 由于钢铁工业、氮肥工业、火箭技术的发展,氧、氮耗量迅猛增加,促使制氧机向大型化发展。1957年起,10000m3/h制氧机相继问世。1967年起,据不完全统计,20000m3/h以上的大型制氧机不断出现,达87套之多,最大机组为50000m3/h,更大型的机组正在研制中。 20多年来,产品品种迅速增加,并逐步形成了系列,如西德林德公司大型制氧机有1000~40000m3/h典型产品;日本神钢有OF系列;日本日立制作所有TO型;日本氧气公司有NR型;英国全低压有50~1500吨/天系列产品等。同时,大型制氧机基本上采用全低压流程。 总之,制氧机的发展是一个不段完善的过程,设备由小型、中型向大型发展;流程由高压(200大气压)、中压(50大气压)、高低压向全低压(6大气压)方向发展,从而使制氧机的单位电耗、金属材料消耗降低,运转周期不断延长。

变压吸附流程说明

变压吸附流程说明 4.1工艺过程简述 本装置VPSA过程,以一个吸附塔T0101A为例,简述如下: a. 吸附过程(A) 压力为1.7~1.9Mpa的变换气自装置外来,首先进入原料气气水分离器中分离掉其中夹带的液滴,经FIRQ-0101计量后进入VPSA系统。 打开程控阀KS0101A、KS0102A,变换气自塔底进入T0101A (同时有2个吸附塔处 于吸附状态)内。在多种吸附剂的依次选择吸附下,其中的H 2O、CO 2 等组分被吸附下来, 未被吸附的氢氮气及一氧化碳等从塔顶流出,经压力调节系统PICA-0101稳压该工序。 当被吸附杂质的传质区前沿(称为吸附前沿)到达床层出口预留段时,关掉该吸附塔的原料气进料阀和产品气出口阀,停止吸附。吸附床开始转入再生过程。 b. 顺放-1过程(P1) 这是在吸附过程结束后,吸附塔内的气体与产品气非常接近,打开程控阀KS0103A、KS0110,缓慢打开随动调节阀HV0102顺着吸附方向将吸附塔内的气体流向产品气管道的过程,该过程不仅回收了吸附塔内有效气体,同时也降低了吸附塔内压力,相当于增加一次均压降。 c.均压降压过程(1D~10D) 这是在顺放-1过程结束后,顺着吸附方向将塔内的较高压力的氢氮气放入其它已完成再生的较低压力吸附塔或到均压罐的过程,该过程不仅是降压过程,更是回收床层死空间有效气体的过程,本流程共包括10次均压降压过程以保证有效气体的充分回收。 d.顺放-2过程(P2) 这是在均压降过程结束后,打开程控阀KS0106a,KS0114顺着吸附方向,将吸附塔内含量较高的有效气体放入煤气气柜的过程,该过程充分回收了吸附塔内有效气体,不仅降低工厂消耗,而且对工厂系统物料平衡和动力平衡有利。 E.逆放过程(D)

实验三 变压吸附

变压吸附实验 利用多孔固体物质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和净化气体或液体混合物的过程称为吸附分离。吸附过程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固体表面过剩能的存在,这种过剩能可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吸引物质附着于固体表面,也可通过化学键合力的作用吸引物质附着于固体表面,前者称为物理吸附,后者称为化学吸附。一个完整的吸附分离过程通常是由吸附与解吸(脱附)循环操作构成,由于实现吸附和解吸操作的工程手段不同,过程分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变压吸附是通过调节操作压力(加压吸附、减压解吸)完成吸附与解吸的操作循环,变温吸附则是通过调节温度(降温吸附,升温解吸)完成循环操作。变压吸附主要用于物理吸附过程,变温吸附主要用于化学吸附过程。本实验以空气为原料,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通过变压吸附的方法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达到提纯氮气的目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连续变压吸附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了解和掌握影响变压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3)了解和掌握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的基本原理; (4)了解和掌握吸附床穿透曲线的测定方法和目的。 二实验原理 物质在吸附剂(固体)表面的吸附必须经过两个过程:一是通过分子扩散到达固体表面,二是通过范德华力或化学键合力的作用吸附于固体表面。因此,要利用吸附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被分离组分必须在分子扩散速率或表面吸附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 碳分子筛吸附分离空气中N2和O2就是基于两者在扩散速率上的差异。N2和O2都是非极性分子,分子直径十分接近(O2为0.28nm,N2为0.3nm),由于两者的物性相近,与碳分子筛表面的结合力差异不大,因此,从热力学(吸收平衡)角度看,碳分子筛对N2和O2的吸附并无选择性,难于使两者分离。然而,从动力学角度看,由于碳分子筛是一种速率分离型吸附剂,N2和O2在碳分子筛微孔内的扩散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如:35℃时,O2的扩散速度为 2.0×106,O2

单片机实验四报告材料_外中断实验

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8.05.29 实验成绩: 实验四外中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外部中断原理; 2.掌握数码管动态显示原理。 (二)设计要求 1.使用外部中断0和外部中断1; 2.在动态数码管上显示中断0次数,中断1用作次数清0,数码管采用74HC595驱动。 (三)实验原理 1.中断 所谓中断是指程序执行过程中,允许外部或部时间通过硬件打断程序的执行,使其转向为处理外部或部事件的中断服务程序中去,完成中断服务程序后,CPU返回继续执行被打断的程序。如下图所示,一个完整的中断过程包括四个步骤: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服务与中断返回。 当中断请求源发出中断请求时,如果中断请求被允许的话,单片机暂时中止当前正在执行的主程序,转到中断处理程序处理中断服务请求。中断服务请求处理完后,再回到原来被中止的程序之处(断电),继续执行被中断的主程序。 如果单片机没有终端系统,单片机的大量时间可能会浪费在是否有服务请求发生的查询操作上,即不论是否有服务请求发生,都必须去查询。因此,采用中断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单片机的工作效率和实时性。

2.IAP15W4K58S4单片机的中断请求 IAP15W4K58S4单片机的中断系统有21个中断请求源,2个优先级,可实现二级中断服务嵌套。由IE、IE2、INT_CLKO等特殊功能寄存器控制CPU是否相应中断请求;由中断优先级高存器IP、IP2安排各中断源的优先级;同优先级2个以中断同时提出中断请求时,由部的查询逻辑确定其响应次序。 中断请求源中的外部中断0(INT0)和外部中断1(INT1)详述如下: (1)外部中断0(INT0):中断请求信号由P3.2引脚输入。通过IT0来设置中断请求的触发方式。当IT0为“1”时,外部中断0为下降沿触发;当IT0为“0”时,无论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都会引发外部中断0。一旦输入信号有效,则置位IE0标志,向CPU申请中断。 (2)外部中断1(INT1):中断请求信号由P3.3引脚输入。通过IT1来设置中断请求的触发方式。当IT1为“1”时,外部中断1为下降沿触发;当IT1为“0”时,无论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都会引发外部中断1。一旦输入信号有效,则置位E1标志,向CPU申请中断。 中断源是否有中断请求,是由中断请求标志来表示的。在IAP15W4K58S4单片机中,外部中断 0、外部中断1等请求源的中断请求标志分别由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和SCON控制,格式如下: (1)TCON寄存器中的中断请求标志。TCON为定时器T0与T1的控制寄存器,同时也锁存T0和T1的溢出中断请求标志及外部中断0和外部中断1的中断请求标志等。格式如下图所示: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88H 与中断有关的各标志位功能如下: ①TF1:T1的溢出中断请求标志。T1被启动计数后,从初值做加1计数,计满溢出后由硬件 置位TFI,同时向CPU发出中断请求,此标志一直保持到CPU 响应中断后才由硬件自动清0。 也可由软件查询该标志,并由软件清0。 ②TF0:T0的溢出中断请求标志。T0被启动计数后,从初值做加1计数,计满溢出后由硬件 置位TF0,同时向CPU发出中断请求,此标志一直保持到CPU响应中断后才由硬件自动清 0。也可由软件查询该标志,并由软件清0。 ③IE1:外部中断1的中断请求标志。当INT1(P3.3)引脚的输入信号满足中断触发要求时,置 位IE1,外部中断1向CPU申请中断。中断响应后中断请求标志自动清0。 ④IT1:外部中断1(INT1)中断触发方式控制位。当(IT1)=1时,外部中断1为下降沿触发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若CPU检测到INT1出现下降沿信号,则认为有中断申请,随即使IE1标志 置位。中断响应后中断请求标志会自动清0,无须做其他处理。当(T1)=0时,外部中断1为

变压吸附制氧技术

变压吸附制氧技术 对变压吸附制医用氧过程中的吸附剂选择、流程开发、多层过滤系统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它将有助于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在我国各级医院中的使用。 变压吸附(简称PSA)制氧是国际上最近三十年新兴起来的制氧技术,它的特点是就地产氧,只要将制氧设备接通电源,就可由空气中生产出氧气,且设备的体积小、操作简单,可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适合实施管道化中心供氧的医院以及工业不发达地区的医院。 1原理和方法 变压吸附制医用氧是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使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zeolite molecular sieve)。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及其它稀有气体,它们的分子极性各不相同,其中氮气的极性较氧气的极性要大。沸石分子筛是一种极性吸附剂,在等温条件下,当吸附压力增加时,它对氮气的平衡吸附量要比氧气增加很多;当吸附压力减少时,它对氮气的平衡吸附量比氧气减少很多。利用沸石分子筛的这一特性,可采用加压吸附,减压解吸循环操作的方法制取氧气。 2吸附剂的选择 在PSA吸附床中,至少有两层吸附剂,靠近进料端的吸附剂称为“预处理”吸附剂,它的主要作用是除去进料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铝通常被用作预处理吸附剂,但是,使用中人们发现在氧化铝与其它吸附剂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个低温区,称为“冷点”,会影响吸附剂的再生。随着人们对“冷点”的进一步认识,氧化铝已被NaX型的沸石分子筛代替,因为它比氧化铝具有更高的氧、氮吸附容量和吸附热,可以帮助减少“冷点”的损害。目前,具有更高吸附容量的NaX吸附剂已经被开发出来,可以进一步减低“冷点”效应。靠近吸附床产品端的第二层吸附剂称为“主吸附剂”,它的主要作用是氧气、氮气的分离,一般选用具有优先吸附氮气的沸石分子筛。在有些场合,NaX既被用来作主吸附剂,也被用作预处理吸附剂,但CaA型的沸石分子筛是变压吸附法制氧最常用的吸附剂。为了提高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又开发其它类型的分子筛如CaX型的沸石分子筛,目前吸附选择性能最好的吸附剂是LiX型和MgA型沸石分子筛。 3制氧流程 变压吸附常压解吸制氧流程通常有四床、三床、两床三种形式。 四床吸附流程的特点是空气中氧气的收率比较高,可达40%,缺点是吸附床较多,工艺流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可靠性较差。 三床吸附流程的特点是氧气收率一般,可达35%,工艺也比较复杂。 二床吸附流程的缺点是空气中氧气收率比较低,只有30%,但这种流程比较简单,工艺也不复杂,操作容易,可靠性高,是目前制医用氧设备采用最多的流程。 4多层气体过滤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