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通大桥施工平台设计说明书

苏通大桥施工平台设计说明书
苏通大桥施工平台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1、《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桥基础(C1标段)施工招标文件》

2、《苏通大桥主桥施工、监理招标参考资料》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1989)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1985)

6、《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1986)

7、《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

8、《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3-98)

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1998)

10、《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二、设计条件

1、设计水位及高程

设计高潮位:4.00m;设计底潮位:-1.45m

泥面标高:-9.7m(冲刷起算高程)

平台顶标高:7.0m

护筒顶标高:7.0m

设计河床冲刷深度:2.0m

2、地质条件

参考《苏通大桥主桥施工、监理招标参考资料》

3、设计荷载

a、钻机荷载:考虑1台1250kN荷重钻机工作,钻机底座尺寸

4.5m×4.0m,动力系数取1.3

b、平台施工堆载:10kN/m2

三、平台结构布置

试桩平台由桩基、梁系组成,1#平台用9根Ф1000×14mm钢管桩支承,上设正交钢箱梁系。主梁采用1200×500焊接箱梁,支撑梁采用1000×500焊接箱梁,桩间设Ф600×10mm联系撑。

四、主要施工技术要求

1、材料:平台结构所用钢构件均为Q235-A,材质应符合《普通碳素钢结构技术条件》(GB700-88)。结构用钢均应有出厂合格证。钢护筒按试桩要求采用Q345-C钢。手工焊条应符合《碳钢焊条》(GB5117)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母材强度相适应。

2、平台主梁、桩帽、次梁、桩联系撑之间的焊接必须牢固,下层平联的位置可根据平台施工时的水位向下调整。

3、试桩平台面层及栏杆由施工单位自行设置。

4、桩基工程:

1)水上沉桩应符合《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第8.5.1条及8.5.2条的规定。

2)沉桩以标高控制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校核,柴油锤MH-72B 最终10击平均贯入度不大于8mm。若桩尖难以达到设计标高,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五、注意事项

1、本设计1#墩试桩平台泥面冲刷起算高程为-9.7m,冲刷考虑2.0m,若实际冲刷大于上述数值,请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抛护措施,以策安全。

2、施工时需在试验平台上设位移观测点,观测最大涨落潮流速时平台的位移差,若差值大于120mm,请及时采取抛锚或其它限位措施。

一、设计依据

1、《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桥基础(C1标段)施工招标文件》

2、《苏通大桥主桥施工、监理招标参考资料》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1989)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1985)

6、《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1986)

7、《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

8、《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3-98)

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1998)

10、《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二、设计条件

1、设计水位及高程

设计高潮位:4.00m;设计底潮位:-1.45m

泥面标高:-23.3m(冲刷起算高程)

平台顶标高:7.0m

护筒顶标高:7.0m

设计河床冲刷深度:4.0m

2、地质条件

参考《苏通大桥主桥施工、监理招标参考资料》

3、设计荷载

a、钻机荷载:考虑1台1250kN荷重钻机工作,钻机底座尺寸

4.5m×4.0m,动力系数取1.3

b、平台施工堆载:10kN/m2

三、平台结构布置

试桩平台由桩基、梁系组成,1#平台用9根Ф1400×16mm钢管桩支承,上设正交钢箱梁系。主梁采用1200×500焊接箱梁,支撑梁采用1000×500焊接箱梁,桩间设Ф1000×14mm联系撑。

四、主要施工技术要求

1、材料:平台结构所用钢构件均为Q235-A,材质应符合《普通碳素钢结构技术条件》(GB700-88)。结构用钢均应有出厂合格证。钢护筒按试桩要求采用Q345-C钢。手工焊条应符合《碳钢焊条》(GB5117)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母材强度相适应。

2、平台主梁、桩帽、次梁、桩联系撑之间的焊接必须牢固,下层平联的位置可根据平台施工时的水位向下调整。

3、试桩平台面层及栏杆由施工单位自行设置。

4、桩基工程:

1)水上沉桩应符合《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第8.5.1条及8.5.2条的规定。

2)沉桩以标高控制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校核,柴油锤MH-72B 最终10击平均贯入度不大于5mm。若桩尖难以达到设计标高,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五、注意事项

1、本设计4#墩试桩平台泥面冲刷起算高程为-23.3m,冲刷考虑4.0m,若实际冲刷大于上述数值,请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抛护措施,以策安全。

2、施工时需在试验平台上设位移观测点,观测最大涨落潮流速时平台的位移差,若差值大于120mm,请及时采取抛锚或其它限位措施。

苏通大桥监控项目需求说明

项目需求说明 一、有关要求说明 1、有关进口产品:招标文件中如未明确需求进口产品的,如投标人所投产品中含进口产品,投标人必须在开标前请采购单位按规定办理准许采购使用进口产品的报批手续,并将报批文件附在投标文件中。 2、优先采购:政府采购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节能产品是指列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环境标志产品是指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3、产品要求:产品必须是全新、未使用过的原装合格正品,完全符合采购文件规定的质量、规格和性能的要求,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应提供生产许可证;属于国家强制认证的产品,必须通过认证。 4、品牌要求:投标人可选用采购单位建议品牌,也可选用不低于采购单位建议品牌档次的品牌。经三分之二评委认定,投标人所报品牌档次低于采购单位建议品牌档次的,将作无效响应文件处理。 5、工期要求 5.1施工时间:自合同签定、并通知入场之日起30 天内完成。 5.2施工地点:苏通大桥大队

6、验收要求:在接到供应商以书面形式提出验收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及时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要时邀请采购中心、质检等部门共同参与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作为支付货款的依据。 6.1投标文件中应提供一份验收计划,其中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验收单位;验收流程;验收所依据的标准;验收所需的各种测试表格;与验收有关的文档;其他必要的内容。 6.2本项目的验收由采购人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组织进行,依据是国家有关规定、投标文件、中标人的投标文件以及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 7.其他要求 7.1人员培训 投标人应提交一份详细的培训计划,计划应包括详细的课程安排、授课师资配备、时间地。投标人派出的培训教员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相应实践经验。所有的培训教员必须用中文授课。投标人必须为所有被培训人员提供有关培训文字资料和讲义等相关用品,所有的资料必须用中文书写。 7.2售后服务 投标人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提交详细的售后服务计划。售后服务计划应包括提供售后服务的保障措施,如投标人有自已的维修队伍的,要求提供专业维修队伍的规模、业务经验、技术人员等详细情况。如果投标人与本项目所在地的某售后服务机构有合作协议,投标人必须提供

施工图说明书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 银河花园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一、区域位置 ●宏观区位 银河花园社区所处的潍城区地处潍坊市中心城区,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半岛走廊”之称。辖区内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国道、省道及市区公路纵横交错。北距潍坊港50公里,南距潍坊机场5公里,东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100公里,西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150公里,距青岛海港、烟台海港、日照海港都在200公里以内。 ●微观区位 银河花园社区地处潍城区于河街道崔家村,用地北邻豪德学校,南至三零九国道,西起崔家村边界,东至沿河路。用地东侧为大圩河及近期即将建设的100米滨河绿化景观带;与本地块隔河相望的潍城区政务中心、区政府居住区及用地北侧的豪德学校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良好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体系,完善的基础配套,为本地块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规划背景 ●自然地理 银河花园社区所处的潍城区地处昌潍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南高北低。东北部土地平旷,土壤肥沃,利于粮食、蔬菜、棉花等农作物精作高产;西南部为丘陵地带,是林果、烟草、花生适种区。自然气候属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2℃,年积温4783℃,降雨量700毫米,无霜期185-211天,被誉为“江北苏州”。 ●人文地理 银河社区所处的潍城是著名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建安七子之孔融、清代郑板桥、陈介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显宦名士彪炳史册,溉沽乡梓。郭味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和国画艺术大师,新建郭味蕖美术馆将重放其文化异彩。集南北园林艺术为一体、融明清建筑风格于一身的十笏园,为清代潍县城内9处名园之冠,江北私家园林之杰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保护开发一期工程已启动。至今保存原貌的城隍庙、万印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艺风筝、仿古铜器、布玩具等工艺品做工精细,驰名中外。浮烟山的自然风光与国际风筝放飞场、朝阳观、麓台书院、塔园森林公园等构成了潍坊市区

施工图说明书样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金乡路位于平谷中心城区,道路为南北走向。南端与新平北路相交,北端与平关路、谷丰路(平程路)相交,是平谷区通往北部乡镇及密云县的主要道路。本次工程范围南起新平北路,经北环东路、平谷南街,北至平关路,道路全长1086m。 金乡路现况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主辅路路面病害、主辅隔离带缘石破损、标线模糊、标志不完善,高峰期及节假日较为拥堵等。为提高道路的整体通行水平,增加车辆运行舒适度,受北京绿都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对金乡路进行大修施工图设计。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主辅路路面结构的新建、主辅隔离带路缘石更换、新建主路边缘平石、更换辅路边缘雨水口、交叉口及公交车站交通组织、重新施划标线、增设部分标志等。由于金乡路全路段人行步道已于近期更换完毕,本次设计不包含人行步道部分。 2.设计标准 ⑴城市主干路标准,横断面为三幅路,规划红线宽度50米; ⑵路面为沥青路面,设计轴载:BZZ-100; 3.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5)《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DB11/T493-2007); (6)《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定型结构图表》(BSY-TD11-200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7) 1:500电子地形图(北京绿都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8)弯沉检测数据(北京绿都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9)路面结构取芯成果(北京市路州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二、施工图设计 1.平面设计 考虑到本次设计为大修改造工程,平面维持现状不变。 设计起点K0+085,与新平北路接顺,设计终点K1+171,与谷丰路、平关路接顺。道路全长1086m。 2.纵断面设计 考虑本次设计为大修改造工程,且道路两侧均为建成区,设计纵断面基本与现状纵断面相同,以与新建步道接顺,满足道路排水需求、沿线企事业单位出入需求。 受上述限制,本次纵断面设计最小纵坡为0.11%,位于金乡路与谷丰路接顺段。最大纵坡为 0.69%,最小坡长为31.93米,竖曲线最小长度为40米。 3.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维持现况不变,即5米(人行步道)+6米(辅路)+3米(主辅隔离带)+18米(主路)+3米(主辅隔离带)+6米(辅路)+5米(人行步道),全宽46米。 标准路段主路18米行车道布置为0.5米(路缘带)+4.25米(行车道)+4米(行车道)+0.5米(双黄线)+4米(行车道)+4.25米(行车道)+0.5米(路缘带)。 主路路拱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型,直线横坡为双向1.5%;主辅路分隔带横坡为1.5%;辅路路拱采用直线型,由于辅路人行步道及乙1型路缘石为新建,为使新建辅路边缘高程与乙1路缘石的中部接顺,本次设计不再指定辅路横坡,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复测接顺。 此外,公交车站、平谷南路等处横断面布置详见《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图》。 4.路面结构设计 (1)主路 新建主路路面结构同谷丰路,设计弯沉值为26.5(1/100mm)。 面层:上面层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 乳化沥青粘层(0.4~0.6L/m2) 下面层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改性乳化沥青透层(1.0~1.2L/m2) 基层:15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 15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

苗木扶架专项施工方案

白沙河南岸(青新高速-华夏路)堤顶道路及景观绿化综合整治工程一标段 苗 木 扶 架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青岛新艺林市政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简介 (3) 二、编制依据............................................................ 3 三、施工计划 (3) 四、施工技术、工艺 (3) 五、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 六、安全文明生产措施 (5)

一、工程简介 白沙河南岸(青新高速-华夏路)堤顶道路及景观绿化综合整治工程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白沙河中游,白沙河是青岛市的饮水源地,又是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公园,沿岸有许多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经过,是城市区域交通的枢纽要地,是青岛市的“北大门”,代表着青岛的城市形象。本区域由白沙河南岸景观带组成。总用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4.4万平方米,约占68%。 二、编制依据 1、根据施工图纸; 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相关图集、标准、法规、规程、规范; 4、《青岛市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导则》。 三、施工计划 依据现场情况,配合绿化苗木种植施工进度,进行现场作业和隐蔽工作。项目部制定科学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进行过程控制,加强工期控制管理,确保按期完成施工计划及甲方的要求。 四、施工技术、工艺 扶架 栽植后、浇水前立刻对苗木进行扶架,防止风将树吹倒或浇水时树干发生歪斜。扶架前按设计要求统一选用杉木杆为扶架材料,等长截断,保证扶架整齐。扶架时选好支撑点,角度适中,保证扶架的稳定性,做到美观统一。特别是规则式、片植栽植林,更要注意附加的整齐划一、支撑高度均一。

武汉理工大学 苏通大桥基础施工步骤

苏通长江大桥基础施工步骤 苏通长江大桥的基础工程特点是:水文条件复杂、气象条件差、基岩埋藏深、地质条件差、河床容易冲刷、通航要求高、经验不足等。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的步骤主要有1、河床预防护2、钢护筒施工以及施工平台搭设3、河床防护4、钻孔灌注桩施工5、桩端压浆6、钢吊箱施工7、浇筑承台封底混凝土。 主桥施工的关键程序:(1)河床防护:河床的土质是松散粉细砂,容易形成冲刷。主墩基础防护工程分为核心防护区,永久防护区,护坦区。核心区是桩和施工平台20m范围的区域内,满足钢护筒沉放要求,并防止河床冲刷,永久防护区为桩土共同作用的40-45m。 最外围的是护坦区,是防止河床冲刷变形设定的, 是永久防护区的外的45m。形成这几个区域的 施工过程是先向江底抛沙袋,形成预防护,钢护 筒完成后抛填级配石料反滤层。永久防护区和护 坦区是直接抛填级配石料反滤层,钢护筒部分进 行后,进行抛填石料护面。 (2)钻孔平台:搭设钻孔施工平台的步骤是, 定位导向架沉放钢护筒施工,2.54m的辅助 钻孔平台桩起重船配合振动锤,辅助平台桩,经水平连接后,形成钢护筒初始施工平台,沉放第一排钢护筒,(长69.2m, 分两节沉放)第一排钢护筒完成后与初始平台连接,在已设的钢护筒上焊接牛 腿,定位导向架,从上游往下游推进,在已经放完钢护筒上搭设施工平台,在 施工平台两端安放桅杆吊,在中间搭设两个龙门吊。安装各种施工设施。在平 台两侧各设4根直径2.54m的靠船桩。用打桩船进行分批打桩,分区下沉。 (3)主塔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采用的是PHT优质泥浆护壁,反循 环施工方法进行施工。1、钻机吊装就位、钻孔2、钻到孔深,经监理确认后 反循环清孔,根据地质的情况,调整施工机械的参数3、钢筋笼在车间制作完成,水运到施工现场,安装压浆管,超声波检测管,检测合格后,下放钢筋笼4、下放导管,检测管检查沉渣厚度,水下浇筑混凝土,桩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对桩底采取桩端后压浆施工。按此分为八个区施工,完成主塔所以灌注桩的施工。 (4)承台施工:采用双臂钢吊箱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分层 分块浇筑技术。北主墩主要工艺流程:1、在平台下层下缘上焊 接牛腿,拼接钢吊箱底板横梁及分配梁2、铺设钢板、钢板3、 首节钢吊箱安装并现场连接形成整体4、底板加强横架拼装5、 安装千斤顶支架及千斤顶系统,提升临时吊杆,割除牛腿,首节 钢吊箱下放6、拼装第二节钢吊箱7、拼装第三节钢吊箱8、调 整钢吊箱平面位置和位置标高9、安装水下浇筑混凝土设施,浇筑封底混凝土10、吊箱内抽水,切割钢护筒,凿桩头,安装钢筋和冷却管,分层浇筑。南主墩主要施工工艺为:1、底板下放准备,底板加固,焊接吊具梁,提升底板2、切割上平联3、下放底板至牛腿上,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苏通大桥施工期水上交通组织方案(C1)

施工期水上交通组织方案 1.概述 1.1 航道及河道情况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长江下游的澄通河段徐六泾水道上,桥位区河道属弯曲和分汊混合型河段,平面形态呈“ S”形弯曲,水面宽窄相间,西段天生港附近宽约6.0 km, 往下展宽,在军山附近宽约1 0 . 0 k m ,到东方红农场拐角处宽达14.0 km,再往下突然缩窄,至徐六泾附近宽约6.0 km;桥位区河段江中沙洲发育,槽深滩宽,江心沙洲主要有通州沙、狼山沙和新通海沙、白茆沙等,其中新通海沙正位于桥位线上,属心 滩地貌,通州沙东水道与新通海沙南水道中有水深达50.0 m的深槽区,构成长江主汊,属 深槽侵蚀及堆积地貌,其他水道则为支汊,属河道冲蚀及冲积地貌。 桥位断面主槽呈“V” 字形,略偏南岸,-10 m 等深线以下水域宽约1800m,-20m 等深线以下水域宽约1100m,最深点高程约-31.3m,南、北主塔墩位置的河床高程分别为- 15.3m和-23.3m;夹槽在主槽南侧,主槽与夹槽中心距约1700m,夹槽呈盆形,宽约400m,河床高程约-10.0m。新通海沙北侧支汊发育迅速,已基本贯通,可通行小型船舶。 1.2 航运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桥位河段是目前长江上最繁忙的河段,是水运运输的黄金水道,可以顺利通行2.0万吨级以上的海轮,乘潮可以通行3.0万吨级海轮。 桥位处水域宽阔,江面宽约6km,港口、码头众多,航运繁忙,目前,每天约有2200多艘船只通过南通,其中万吨级以上船只30艘,千吨级至万吨级(含大型船队)380 艘(对)。 桥址处南北两岸可利用岸线约1000m,可供修建构件出运、材料转运等临时码头。北岸(C1标段)在桥位线上游200 .0m已建有一座交通码头,拟在桥位线上游的水山码头附近建设施工所需的施工码头(出运码头和砂石料码头一座,前沿长度120.0 m;出碴码头一座,前沿长度46.0m)。配置各类船舶40余艘,经常移动和航行的船舶有近20艘, 主桥基础均 为水上施工,施工时间为两年左右,全桥施工时间长达五年,需在施工水域昼夜24小时作业或通行于江心与两岸施工码头之间。 为保证大桥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船舶和航行船舶的安全,建立安全、有效的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1

电力工程设计乙级:203137-sy 10KV椰林陵城线改造工程 施工设计图纸 项目编号:LS2010-09 批准: 审核: 校核: 设计: 广西绿能电力勘察设计 二○一○年九月

电力工程设计乙级:203137-sy 10KV椰林陵城线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图号:LS2010-09-01 广西绿能电力勘察设计

二○一○年九月

10KV椰林陵城线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批准: 审核: 校核: 设计:

第一章总述 一、设计依据 1.本工程设计委托书。 2.电网公司10kV配网工程典型设计的指导原则。 3. 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配电设计的标准、规程及规: 1.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GB50061-97; 1.2《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 1.3《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 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 1.5《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 1.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601-1996; 1.7《盘形悬式绝缘子技术条件》 GB1001-1986; 二、设计规模及围 1、电网现状及建设改造的必要性 该工程位于陵水县陵城区高速路口处,由于本城区建设发展需要,将原有水泥路拓宽,原有10kV椰林陵城线在路基规划围,阻碍本城区规划建设,并且该线路是直接从陵水变电站引出,是陵水城区主要的电源提供渠道;因此为了陵水县的建设发展而改造10kV椰林陵城线是十分必要的。 2. 设计规模 (1)本工程为10kV椰林陵城线改造工程,线缆本期按双回路设计; 一、本工程自原10kV椰林线13号钢管杆(即:⑴号点)起,至本 工程新建钢管杆(即:⑷号点)止,均为电缆通道(沟、管结合)敷设; 本工程电缆均采用YJV22-8.7/15-3×300(带铠装)型号,双回路敷设,敷设路径总长为499m;其中: 1、⑴~⑵段为五线电缆沟敷设,该段电缆沟长度为58米; 2、⑵~⑶段为五线预埋管敷设,该段埋管单线长度为62米; 3、⑶~⑹段为五线电缆沟敷设,该段埋管单线长度为379米; 4、⑵号点为直线电缆工作井,⑶号点为转角电缆工作井; 5、⑷号和⑸号点均为“一进三出”电缆分支箱,共两台;⑸号点在原有孟中村公变,即原10kV椰林线08号杆处。 二、本工程⑹号点至⑼号点为原有双回架空线路不改变;其中改进部分为: 1、⑹号点为新建终端电缆工作井;将⑹号点与⑺号点(即10kV椰林线5号铁塔与4号铁塔)更换为SJ-60型钢管杆,钢管杆上金具更换; 2、⑼号点为原有10kV椰林线1号铁塔,现由于10kV椰林线1号铁塔与2号杆之间挡距过大,所以需在⑻号点新立双回路铁塔1基,塔上金具新增;⑻号点距离⑼号60米,实际立塔位置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左右稍作调整,遇到安全隐患问题应及时联系勘察。 三、拆除量: 1、拆除原有⑴~⑹号点之间的双回导线JKLGYJ-240mm共2520米; 2、拆除原有12米电杆7条,双回路转角塔2座; 3、拆、装原有配电变压器(200kVA、160kVA、30kVA)共三台。 3. 设计围 本工程设计围为上述起止点间线路的本体设计,工程预算编制。

苏通大桥简介(全)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地理位置及主要功能 (1) 1.2 前期工作概况 (1) 2. 主要技术标准 (3) 3. 建设条件 (6) 3.1 地形地貌 (6) 3.2 气象 (7) 3.3 河势及河床稳定 (8) 3.4 水文 (8) 3.5 工程地质 (11) 3.6 地震 (13) 4. 主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17) 4.1 总体设计 (17) 4.2 结构设计 (17) 4.3 施工方案 (24) 5.专用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28) 5.1 总体设计 (28) 5.2 结构设计 (29) 5.3 施工方案 (31) 6. 引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33) 6.1 总体设计 (33) 6.2 结构设计 (33) 6.3 施工方案 (36) 7. 接线工程 (37) 7.1 接线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37) 7.2 接线工程设计路段划分 (37) 7.3 接线工程路线走向 (37) 7.4接线工程概况 (37) 8.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39) 8.1 管理养护机构 (39) 8.2 交通安全设施 (39) 8.3 监控系统 (39)

8.4 通信系统 (40) 8.6 收费系统 (40) 8.7 限载系统 (40) 8.8 供电照明及综合电力监控 (40) 8.9 房屋建筑 (41) 8.10 景观工程 (41) 8.11 跨江大桥附属工程 (42) 9. 建设安排与实施方案 (43) 9.1 总体施工方案 (43) 9.2 总体施工进度安排 (44) 附图 地理位置 ......................................................................................................................... 图-1路线平纵面缩图 ............................................................................................................. 图-2全桥标准横断面 ............................................................................................................. 图-3主航道桥总体布置 ......................................................................................................... 图-4专用航道桥总体布置 ..................................................................................................... 图-5全桥施工进度安排 ......................................................................................................... 图-6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实用文档 xxx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标准 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平面地形图等资料 3)《全椒县B片区详细性控制规划》 4)《全椒县xxx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 2013.06 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CJJ 37--2012) 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CJJ169-2012) 8)《无障碍设计规》(GB 50763--2012) 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 D40--2011) 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30--2003) 11)《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G F10--2006) 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CJJ1--2008) 1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JTJ034--2000) 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JTJ004--89) 16)《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JTG/T D32--2012) 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8)《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1版 1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 2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GB50318--2000) 21)《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 22)《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 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 2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CJJ75--97) 2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 2设计概要 2.1 工程围、工程规模、测设过程及主要工程容 全椒县地处皖东,江淮分水岭南侧,滁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1°51′~32°15′,东经117°49′~118°25′之间。全椒县域东部毗邻省江浦县,南与和县、含山县隔河相望,西临市、肥东县,北与市南谯区接壤。县城位于全椒东部南屏山下,襄水河畔,北距市区22公里,东距60公里,西距100公里,距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市390公里。 本项目位于全椒县县城西部,包含两条道路:西门街、xxx。西门街为南北走向,南起花园路,北至本次设计xxx,全长156.64m;xxx为东西走向,西起本次设计西门街,东至前进小学,全长389.379m。西门街、xxx均为城市支路,红线宽15m,为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30km/h。道路沿线地势较为平缓,西门街现状为4米宽的水泥路,xxx现状为碎石路,道路两侧主要为房屋,同时在西门街的西侧、xxx的北侧为现状古襄河。 主要工程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路灯工程、绿化工程。 2.2 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 本次设计项目包含两条道路:西门街、xxx。西门街南起花园路,北至本次设计xxx,全长156.64m;xxx西起本次设计西门街,东至前进小学,全长389.379m。两条道路均为城市支路,红线宽15m,设计时速30km/h。 根据前期方案汇报结果及与建设方沟通确认,西门街、xxx的实施路幅为:9m车行道+3m 人行道×2=15m。 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

苏通大桥

苏通大桥 苏通大桥全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如图所示,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西距江阴大桥82公里,东距长江入海口108公里,是交通部规划的国家高速公路沈阳至海口通道和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跨江大桥和南、北岸接线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江大桥长8146米,北接线长约15.1公里,南接线长约9.2公里。跨江大桥由主跨1 088米双塔斜拉桥及辅桥和引桥组成。主桥主孔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级船队通航需要。工程于2003年6月27日开工,于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苏通大桥 2009年以来苏通大桥日均车流量超过4万辆。并且苏通大桥的建成显著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和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扩大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腹地范围,大大减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城市之间的出行时间和燃油消耗。促进了南通等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大桥两岸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南通市为例,其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上海的出行时间由2.18小时缩短到1.38小时,出行时间减少36.7%。这对消除长江两岸经济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以及文化融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支撑了项目服务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苏通大桥的成功建设树立了工程师追求技术卓越与不断革新的典范。苏通大桥在国际上首创了静力限位与动力阻尼组合的新型桥梁结构体系及关键装置与设计方法,使得千米级斜拉桥在世界上首次得以实现;开发了内置式钢锚箱组合索塔锚固结构和大型群桩基础结构及设计方法,已在苏通大桥等多座国际重大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国际上首创了大型深水群桩基础施工控制技术;并且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千米级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目标、总体方法、过程与内容以及控制精度标准,基于几何控制法原理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建立了多构件三维无应力几何形态和设计制造安装全过程控制方法,应用该方法苏通大桥实现的控制精度高于国际同类标准,攻克了千米级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难题。以上这些技术的革新和应用有力地支撑了苏通大桥的建设,实现了千米级斜拉桥关键技术的突破,为世界斜拉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施工图说明书-Read

说明书 一、概述 本项目为某地区高速公路一段设计,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方便地方人民群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也是联系本地与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 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该段路线全场长2.960公里,全线挖方50586.7m3, 填方27790.3 m3,防护工程 m3,路面m3,大桥252米/1座,涵洞5 道,互通立交1座,占地235.4 亩,全线设有配套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总预算5592.8844万元,平均每公里1889.488万元。 二、路线 1、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的交叉关系,使路线与既有景观协调一致;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当地水库的关系,重视路线位置与水库库位的选择,将路线景观与防洪统一协调;处理好路线线位与地方城镇的关系,使高速公路的修建能更方便的为当地地方经济服务;处理互通立交与上下高速的关系,更有利方便群众,减小拆迁的干扰。 全线以曲线为主,极大限度的顺应地形条件,满足大型规划项目的布局情况;灵活地掌握线形指标,使之既要大于标准的低限值又不能苛求高指标;相邻曲线技术指标讲求连续均衡,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 本路段内共设3个交点,平曲线半径分布在410~500之间,曲线均是顺应山坡布设。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设有缓和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150米。全线平曲线最小半径410米,共1处,最大半径500米,共1处。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160米。 2、纵断面线形设计 本路段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纵断面设计中,本着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尽量使路线顺应自然地形的起伏;充分考虑与地方道路在纵面的交叉关系,处理好上跨或下穿的关系;尽量控制路基填土高度,以减小拆迁占地;变坡点位置及标高、坡率和坡长、在满足平纵组合的情况下优化组合,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 本路段最大纵坡2.3%,最小纵坡0.35%,最小坡长为200米。6处竖曲线中:3个为凸形,最小半径7000米,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4500米;3个为凹形,最小半径4500,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3000米。 三、路基、路面及排水 1、设计依据 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行设计: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其它有关的规程、规范及设计指导意见。 2、路基横断面 (1)路基标准横断面 整体式路基宽度:采用整体式路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其中:行车道7.50m ×2,硬路肩2.50m(含右侧路缘带0.5m)×2,土路肩(混凝土硬化)0.75m×2,中央分隔带2.0m,左侧路缘带0.5m×2。 分离式路基宽度:单向双车道,路基宽度12.25m。其中右侧硬路肩2.50m,行车道3.75m ×2,左侧硬路肩0.75m,土路肩0.75m×2。 (2)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 路基设计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处路面标高。 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设2%横坡,土路肩设3%横坡。 (3)路基超高及加宽 本项目路段主线超高按路线规范之规定设计,整体式路基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分离式路基设计基准线为左侧路基边缘。为使得行车轨迹从整体式到分离式(或从分离式到整体式)的路基上保持连续性,分离式路基超高旋转轴设定为距左侧边缘1.0米处。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

总说明书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为交叉口改造项目,工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东北侧,伦教镇东侧。主线道路为碧桂路,被交线道路为龙洲路。本工程近期按菱形立交实施,远期为枢纽式立交,其中以碧桂路跨线桥为主体工程。本工程近期实施方案设计范围,碧桂路南起K59+571.497,北止K61+051.497,长1.48km。 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评审会议于2008年3月14日在顺德区召开。根据评审会意见,我单位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认真研究后,对相关章节进行了修改补充及完善。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期间,业主又先后召开了数次“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一、二期工程协调会”,并形成了《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一、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补充大纲》。本施工图修编设计按照《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评审意见》及《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一、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导大纲》及补充大纲等有关文件来编制。 1.1 任务依据 1)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二期工程(SJ2-5合同段)勘察设计招标文件。 2)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二期工程(SJ2-5合同段)勘察设计合同。 3)三洲路口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07年4月)。 4)三洲路口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2007年4月)。 5)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方案施工图设计原则(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 线网首期工程勘察设计总体组,2007年12月)。 6)《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函》佛交函【2007】475号。 7)《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一、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导大纲及补充大纲》(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勘察设计总体组,2008年3月) 8)《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 9)有关会议纪要。1.2 采用规范

桥面调平层施工方案

桥面调平层施工方案 一、概述 苏通大桥B1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15+471.00,终点桩号为K17+481.00,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面横坡直线段为2%,纵坡不大于3%;全桥长2010m,单幅桥面宽15.5m,总计31155m2。 桥面铺装由8cm厚SMA-13沥青混凝土和5cm厚40号防水混凝土调平层组成。其中调平层内设一层直径5mm、网格间距为10×10cm的带肋钢筋焊网。B1标全桥调平层工程量合计:40号防水混凝土3292.8m3,直径5mm钢筋201806kg。 B1合同段单幅设置5道伸缩缝,设置位置为:0#桥台、12#墩、23#墩、34#墩、45#墩。 泄水孔设置间距为4m,泄水孔内径为10cm。泄水孔包括铸铁泄水管、铸铁栅盖、泄水钢管三样构件组成全套,合计1002套。 防撞护栏施工后,再施工桥面铺装层;采取单幅桥面整体铺装工艺,桥面横向不设施工缝;桥面每次铺装1~2跨,即:30m跨连续箱梁每次施工长度为60~90m、50m跨连续箱梁每次施工长度为50~100m。 二、施工工艺流程

走道板平面图图中未示尺寸以cm计 走道板侧面图图中未示尺寸以cm计 图一:走道板加工简图 30 基础构件A 斜撑[12 吊绳钢筋Φ16吊绳钢筋Φ16 收面平台 立柱构件B 三角桁架构件C 收面架施工示意图 说明: 1、本图未示尺寸以cm计; 2、基础构件A、立柱构件B、 桁架构件C需要细化; 3、收面架在内场加工,现场 组拼。 三、具体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调平层施工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开工报告批复 编制施工方案,做混凝土配比试验,提交砂石、水泥等原材料检验报告,按照苏通大桥有关管理程序将相关资料上监理办和指挥部,待监理办和指挥部同意、批复后方可进行桥面调平层施工。 (2)钢板走道板加工 用施工现场现有的钢板加工走道板,钢板下料尺寸0.50m×2m,钢板下焊接撑脚,撑脚用脚手管加工,见图一:走道板加工简图。 (3)收面架加工 由于施工宽度达到15.5m,人工收面施工架需要加工成桁架式下吊平台,见图二:收面架施工示意图。 图二:

苏通大桥

浅谈对苏通大桥的一些认识 摘要本文基于对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简单介绍了自己对苏通大桥在材料构成、结构受力、施工工艺以及抗风抗震等方面内容的简单认识。 关键词大桥概况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抗风抗震 一、大桥概况 苏通大桥主跨跨径达到1088米,是世界位居第二大跨径的斜拉桥(截止2013年,最大斜拉桥主跨是俄罗斯的跨东博斯鲁斯海峡的俄罗斯岛大桥,其主跨1104米);其主塔高度达到300.4米,为世界第二高的桥塔(第一高桥塔为俄罗斯的跨东博斯鲁斯海峡的俄罗斯岛大桥,其桥塔高超过320米);主桥两个主墩基础分别采用131根直径2.5米至2.85米,长约120米的灌注桩,是世界最大规模的群桩基础;主桥最长的斜拉索长达577米,也是世界最长的斜拉索。主要工程量有:桥涵混凝土149.3万立方米,钢箱梁4.9万吨,钢材23万吨,斜拉索6278吨,填挖方317.6万立方米,征用土地1.1万亩。苏通大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南、北两岸接线为120公里/小时,跨江大桥为100公里/小时,全线桥涵设计荷载采用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主桥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船队通航需要。 二、结构设计 2.1主梁 该桥主梁采用了总宽度40.6m、高4.0m的封闭式流线形扁平钢箱梁,节段标准长度16m、最大重量400 t。梁内横向设置两道桁架式纵隔板,纵向每隔4m 设一道板式横隔板。根据受力需要,钢箱梁在不同区段采用了不同的钢板厚度,索塔处板厚最大;顶板的厚度在横桥向也予以变化,在两端及靠近锚索区的位置加厚。斜拉索与主梁采用锚箱式锚固,锚箱安装在主梁腹板外侧,并与其焊成一体。为确保在正常运营状态下,边跨桥墩避免出现负反力,在辅助墩顶采用了压重的方式解决。 大桥采用钢箱梁是因为钢材是一种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较高的匀质材料,其结构自重较轻。目前与其他材料相比,钢桥的跨越能力均大于采用其他材料所建造的桥梁。而且钢构件在工厂制造,不但施工质量可以保证,而且上下部结构可以同时施工,建桥速度快;钢桥使用寿命较长易于更换;且钢材可以回收利用。从总体价值来看,钢材是一种经济合理的材料。对于苏通大桥这种跨度大、结构要求高的桥梁必须采用钢桥。 2.2索塔

opgw施工图说明书

110kVXXX输电线路施工图设计 光缆通信工程 施工图说明书 二○○四年五月

批准: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专业(主任)工程师:组长: 校核:编制: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气象条件 3 机电部分 4 施工安装说明 5 设备材料表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XX变电站到XX变电所输电线路光缆通信工程。线路全长12. 9公里。沿线地形:XX变出口段为规划公路,占全线的23%,平地占全线的40%,山地占全线的19%,XX蓄洪区占全线的18%。沿线交通可称便利。本线路跨越220KV电力线1次,35KV电力线2次,10KV及其以下电力线23次,弱电线19次,铁路1次,高速公路1次,公路4次,河流2次,果园10次。 2气象条件 因OPGW光缆是架设在110kVXX输电线路上,参照本体工程的设计条件,OPGW光缆工程的气象条件同线路本体保持一致,详见下表2-1。 3机电部分 3.1.1 系统短路电流及切断时间

XX变至XX变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为10.531千安,其故障电流持续时间取0.5秒。系统短路电流见表3.1.1-1 表3.1.1-1 系统短路电流值 本工程OPGW光缆光纤芯数为24芯,型号暂按OPGW-60考虑。OPGW 及附件供货单位未定。 3.1.2 OPGW的选型及其基本参数 OPGW 的选型应考虑纤芯数量、外护层结构及其截面、允许短路电流等几个方面。纤芯数量由通信专业确定。在结构方面,松套型结构的光纤有一定的余量,从而使OPGW在受正常张力伸长时其内部的光纤不受力;紧套型结构的光纤余量很小,但在OPGW受正常张力伸长时其内部光纤的传输损耗不超过国际标准允许值;松套型结构与紧套型结构在国际上都有应用,本工程光缆的具体形式由业主最后确定。 光纤参数 本工程光纤类型:使用ITU-T建议G.652所推荐的单模光纤(具备1010nm&1550nm双窗口),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光纤芯数24芯 工作波长:1310nm&1550 nm 模场直经:9.3μm±0.5μm(1310nm) 10.5μm±0.5μm(1550nm) 包层直径:125±2μm 模场同心度偏差≤1μm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定稿)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1、工程概述 1.1工程位置及建设意义 硅谷大街拓宽改造工程位于范家屯镇的东南部,为范家屯镇与长春市区联系的主要通道。该工程的建设将更近一步的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开发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1.2设计主要内容及工程规模 本次设计研究范围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工程起点桩号K0+600,终点桩号K4+360,全长3760m。 主要工程项目如下: 道路:包含K0+600—K4+360段的道路工程、路内排水工程、土方工程。 道路标准横断为双幅路形式:中央分隔带8米,行车道16米×2,路肩0.5米×2。道路的右幅利用原有道路,本次设计只包括中中央分隔带和左幅路及左侧路肩。 排水管线:道路左侧新建雨水管线共3572.5米。 桥梁:新建2座中桥,K1+411中桥为4孔16米,K4+313.08中桥为3孔16米,桥右幅为原有桥梁,本次只设计包含左幅。 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1、道路平面、横断面设计;2、道路纵断面设计;3、路基、路面设计;4、排水设计;5、桥梁工程设计;6、附属工程设计。 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2.1设计依据 1、本设计委托单位: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人民政府。 2、道路工程中线规划坐标及横断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2012)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6、《给排水标准图集》(2006年版)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CJTGD50-2006)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9、《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1、《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建设部 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3、《范家屯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20)》 14、《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5、《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2.2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一及脸收规范》(GB50268-2008) 3、《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850141-2008) 2.3主要技术标准 2.3.1、道路工程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I级 (2)设计车速: 60Km/h (3)荷载标准: 双轮组单轴载BZZ-100 (4)结构设计年限: 15年 (5)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 (6)最大纵坡:1.958% (7)最小纵坡:0.014% (8)最小坡长:220米 (9)最小凸曲线半径:6000米 (10最小凹曲线半径:7700米 (11)最小竖曲线长度:68.6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