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专题讲练: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知识精讲

一、要点梳理

(一)什么是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论证(反证法)、假设论证、及整体上的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因果论证等12种。在初中阶段的议论文阅读中,常考的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常考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又叫事实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力量和说服力。

2.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就是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第 1 页

对比可进行横向比较,古今中外、大小强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

也可进行纵向比较,即对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也可比较,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所谓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4.比喻论证

又叫喻证法,就是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

通过比喻论证使所论述的道理浅显透彻,形象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二、方法点拨

(一)举例论证(事实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阐明了……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答题模式: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地论证论点。

例1:文章的第四、五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如果答“道理论证”也可以。)

例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________。

答:熬住就是一切,举例论证。

例3:第5段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不断进步的道理。

(二)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直接讲述一些支撑论点的基本道理,揭示了事情的本来面目,令人信服。

引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公理,阐明……道理,增强论点的权威性,使文章极具说服力(也可叫“引用论证”)。名言警句影响力大,格言谚语公理为大家公认,道理不言自明。

答题模式: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地论证观点。

例1:文章第3段中画线的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答:引用论证(道理论证),论证了学习要始终如一的观点。

例2:本文第3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三)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答题模式: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例1:第7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比喻论证(或“对比论证”);形象鲜明地论证了本段的论点(本文的分论点)——“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从而有力地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四)对比论证

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答题模式:把……和……放在一起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地论证论点。

例1:文章第6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

例2:读第5段,说说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对比论证。

第 3 页

补充: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地论证该论点”一句必不可少。

三点剖析

考点:掌握议论文阅读常考的论证方法,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分析其作用。

重难点:结合具体文段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易错点:分析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不够全面准确。

题模精选

题模一:比喻论证

例1.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单纯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⑤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⑥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

⑦在纷纷烦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⑧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

(选文有改动)(1)请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方法。常见论证方法有: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题模二:对比论证

例1.2.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题目。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④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____。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呆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

第 5 页

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④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原文有改动)(1)选文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证明了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沈,进而论证了本文中心论点。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分析其作用时要结合相关文段,论证其怎样证明了论点。

题模三:道理论证

例1.3.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①早晨起床晨跑是一种习惯,拾金不昧是一种习惯,饭后走走是一种习惯……每个人你都有自己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②一位成功获得诺贝尔奖的智者说:“在人生之中,我认为受益最大的,不是大学,不是在高中,而是在幼儿园。是幼儿园的老师使我养成了种种最基本的好习惯,才让我取得成就,这才是我成功的关键。”

③一家大型企业的招聘会上,热闹非凡,一群应聘者正在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这时,一位应聘者小心翼翼地走进了房间,略显紧张。走进房门后,他看到了地毯上的一个纸团,与干净整洁的地毯显得极不协调。于是他俯身,将垃圾捡起,准备将它放进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④的确,良好的习惯会给人增加很多机会;而不良的习惯,则会使人与机遇失之交臂。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名食品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它优雅的举止,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地抠了一下鼻子,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监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子”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

⑤西汉的匡衡,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为了看书,匡衡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壁,借着“偷”来的一缕烛光读书。由于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大经学家。

⑥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河的左岸是好逸恶劳。懒惰贪婪的崎岖之路;河的右岸是前程似锦.阳光明媚的坦荡之道。习惯就是架在这两岸的桥梁。

⑦为生命播下一粒树种,用好的习惯浇灌它,它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为生命画上一幅画,用好的习惯涂彩它,它会更显得画面的生动明丽;_____,________,

_____。

⑧携手良好习惯,受益终身;坚持良好习惯,成就人生。

(1)⑥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有力突出形象的论证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有力的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证更有权威性,有说服力,通俗易懂。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方法。常见论证方法有: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⑤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题模四:举例论证

例1.4.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成功的秘诀

①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②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③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x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

第 7 页

他人雪中送炭。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④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然而,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前秦苻坚,过于自信,刚愎自用,导致80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他自己也身中流箭,仓皇逃回北方。骄傲自满,毫无自知之明,怎能不吞下失败的苦果?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时势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

⑤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原文有改动)(1)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举例论证。举项羽、李白、李娜等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的观点,进而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的总称。举例论证是指举出具体的例子,使得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

随堂练习

随练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9年3月14日,有改动)(1)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列举钱钟书读书的事例,引用罗斯金的话,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用了举例论证,举了钱钟书读书的事理;用了道理论证,引用罗斯金的话,真实具体地论证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随练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目。

①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②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是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是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③《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第 9 页

④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涵养家国情怀的关键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⑤“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是涵养家国情怀的精髓。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到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他们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1)第⑤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列举名言、举毛泽东等人的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责任和担当,是涵养家国情怀的精髓,使论证更有权威性,更典型。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方法。常见论证方法有: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自我总结

课后作业

作业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8分)

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是人群

廖之坤

①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里。一滴水清晰可见,但是,当它融入水中,你还能找到那滴水在哪里吗?同样,你是一个有个性、有思想、有自我的人,如果迫切希望被别人接纳,渴望合群,常常也会磨灭自己的棱角,隐藏自己的个性,屏蔽自己内心的声音。马克?吐温说:“跟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我所暴露给世人的只是修剪过的、洒过香水的、精心美容过的公开意见,而把我私底下的意见谨慎小心地、聪明地遮盖了起来。”因为,只有当你变得与人群中的其他人没有多大区別的时候,这个群体才会接纳你。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