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系统设计的原理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系统设计的原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品牌知名度。然而,连锁经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如如何统一管理各个分店的销售、库存、人员等信息,如何保证各个分店的经营状况和品牌形象的一致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它通过网络将各个分店的销售、库存、人员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分析,从而实现对连锁企业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集中管理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数据管理,它需要将各个分店的销售、库存、人员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为此,系统需要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将各个分店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然后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数据中心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分店信息同步

为了保证各个分店的经营状况和品牌形象的一致性,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分店信息的同步。具体来说,系统需要将总部的

经营策略、品牌形象、产品价格等信息同步到各个分店,同时将各个分店的销售、库存、人员等信息同步到总部。这样,总部可以及时了解各个分店的经营状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保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3. 统一销售管理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对各个分店的销售管理。具体来说,系统需要实现销售订单的生成、销售数据的统计、销售报表的生成等功能。同时,系统需要实现对销售人员的管理,包括销售人员的考核、提成计算等。这样,可以实现对销售业绩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4. 统一库存管理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对各个分店的库存管理。具体来说,系统需要实现库存的盘点、调拨、报损等功能。同时,系统需要实现对库存的预警和补货,以保证各个分店的库存充足。这样,可以实现对库存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5. 统一人员管理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对各个分店的人员管理。具体来说,系统需要实现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功能。同时,系统需要实现对人员的薪资计算、绩效考核等功能。这样,可以实现对人员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它通过网络将各个分店的销售、库存、人员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分析,从而实现对连锁企业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集中管理、分店信息同步、统一销售管理、统一库存管理和统一人员管理等方面。通过实现这些功能,可以提高连锁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水平,从而实现连锁经营的成功。

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标准

《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连锁经营管理原理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专业必修课 学时:60学时 适应专业:连锁经营管理 1.2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是必修课程,属于本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连锁经营相关概念、理论、流程和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连锁经营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职业方向和职业岗位的认知,熟悉连锁经营的本质和实质,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以“管理学原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学习为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连锁经营的实质与特征、基本模式和主要业态等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连锁经营的发展历程、掌握连锁经营的组织结构设计、连锁经营的主要管理系统及连锁商业新一轮的发展趋势等知识。 1.3 设计思路 依据高职高专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为适应社会及经济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结合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基本任务,突出连锁经营管理重点内容的讲授和实训,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社会提供理论够用,技能娴熟的专业人才。《连锁经营原理》的课程设计方案以工学结合为中心,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挂钩,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察连锁企业,并将观察调研成果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创设工作情境,体现教学内容灵活性和针对性,体现弹性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养。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认知连锁经营企业,了解连锁经营企业的业务特征,具备分辨连锁经营企业业态和业种的能力,以及描述连锁企业基本业务流程的能力。即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连锁经营的历史进程、实质与特征、基本模式,了解零售商业发展规律与连锁经营业态创新、连锁经营主要管理系统以及连锁经营业务流程。掌握连锁经营分店开发业务、连锁经营商品开发业务、连锁经营商品采购业务、连锁经营商品配送业务、连锁经营信息管理业务、连锁经营营销策略以及连锁经营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等业务流程。了解中国进一步发展连锁经营的对策。 2.1 能力目标 ➢能分析连锁经营的基本内涵 ➢能分析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 ➢能界定连锁经营的三种基本模式,并分析各自的优劣势 ➢能掌握连锁零售业态的构成要素 ➢能够辨识连锁超级市场,能拟定超级市场开设门店的条件

超市连锁店管理系统

超市连锁店管理系统 [1] [2][3][4][5][6][7] 1.1 概述 1.1.1 开发背景 安徽某超市连锁店,成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该超市连锁店采用统一采购,统一核 算,统一配送的低成本经营方式。该超市连锁店发展至今已经拥有十几家连锁店和一家配送中心。我们研究的对象是该超市连锁店的一个分店,其规模属于中型超市。它占地面积约六百多平方米,拥有管理人员及职员一百人左右。主要提供日用百货、烟酒食品、各种肉类、蔬菜、水果等商品,品种上千种。因其经营规模的扩大,业务的扩张,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该店实现在五年内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综合超市的目标。为此,该连锁店提出,近期内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起包括库存、人事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商品库存效率,简化人事管理,增加公司年度利润。 1.1.2 系统目标和开发可行性 1. 系统目标 本系统开发混合采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结合两种开发方法各自的优势进行系统开发。 对原来的库存管理系统进行改进,使之能为公司提供强大的管理支持和查询服务,具体完成以下功能:·库存输入 ·库存修改 ·库存查询 ·库存处理 系统实现后,由计算机系统代替原来烦琐的人工档案管理,能完成以下功能: ·档案查询

·档案更新 ·档案输出 2. 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1 )技术的可行性 要求系统开发人员能够熟练运用VB 、VF 等编程语言,并需要计算机一台。目前技术人员已经掌握这些编程语言,学生实验室由多台电脑供学生使用。因此,本此系统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 )时间可行性 开发时间约需要三个月左右。前两个月主要用于系统分析、设计、实现,后面的时间用于调试。 (3 )经济可行性 现在已有一部分计算机等所需设备,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节约不少设备资金,其余开发人员费用由连锁店支付。 (4 )人员可行性 所需人员10 人左右,其中由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等构成,同时应有超市业务人员参与。开发小组进行培训学习后可达到技术和业务上开发的要求。 1.1.3 组织结构分析 该超市的组织结构如图所示。超市的主要决策和管理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分管各连锁店经理和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在超市的经营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给货品不足的各连锁店补充货品,相对来说,此部门是相对独立的;连锁店由专职经理负责,每家连锁店分为库存管理部、销售部、财务部和人事部四个主要部门。 库存管理部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销售部提供的信息和配送中心及时联系,使库房货源充足;责任货物的接收,并安排好货物的存放事宜;对每天进出库房的货物进行详细记录,使基础数据完备。

连锁经营核心管理技术

连锁经营核心管理技术 简介 连锁经营是一种以一个总公司为中心,通过授权、合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将商品或服务的销售模式、管理经验和品牌形象等授权给其他企业或个人,实现规模效益的商业模式。连锁经营的核心在于管理技术,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连锁企业的持续成功。 本文将介绍连锁经营中的核心管理技术,包括供应链管理、数据分析、品牌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连锁经营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管理技术。通过合理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产品的高效配送和库存控制,保证货品的及时供应和最低的库存成本。

1. 供应链规划 供应链规划是供应链管理的首要任务。连锁企业需要根据经营的特点和目标,制定合理的供应链策略和规划。其中包括供应商选择、产品采购、配送网络设计等方面的决策。 2.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连锁企业需要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并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合理的供应商管理还需要考虑供应商的稳定性、交货准时率和产品质量等因素。 3.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连锁企业需要确保商品的及时补充和库存水平的控制。通过建立准确的库存预测模型和订单管理系统,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断货的情况发生,提高销售效率,并降低库存成本。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连锁经营中的另一个重要管理技术。通过对销售数据、顾客数据和市场数据的分析,连锁企业可以获取对业务决策有价值的信息,优化经营策略,提升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 1. 销售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销售数据,连锁企业可以了解不同产品的销售情况、销售渠道的效果以及促销活动的效果等信息。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提高销售额。 2. 顾客数据分析 顾客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连锁企业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和偏好,进而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对顾客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顾客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

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 随着商业市场的不断发展,连锁经营模式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模式的成功,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其管理原则。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分步骤阐述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 一、品牌统一 品牌统一是连锁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一家好的连锁企业会将其品牌的标准化运用到每一个分店之中,确保消费者在不同城市或不同分店之间享受到相同的服务和体验。这也帮助企业在市场上建立起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二、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模式中的另一个核心原则。连锁企业通常会设置总部和各个分店之间的管理层次,确保每个分店都有其独立的管理人员,但是其决策都需要从总部获得批准。这种分级管理机制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的掌控店铺的运营情况,更好的管理其员工。 三、标准化流程 连锁企业为了避免在不同分店之间出现管理漏洞,往往会制定标准化流程,以确保每个分店都能够按照相同的方式运营。这些标准化流程通常包括购买、销售、物流、库存等各个方面。标准化流程的好处是方便企业更好的监督和管理分店运营情况,确保其顺利的进行。 四、人才培养与管理

连锁经营模式依赖于一个有经验、忠诚和精通公司文化的员工队伍。因此,企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自己的员工。这种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的培养密切相关。只有这样,分店的管理人员和员工才能够将总部的理念和文化贯彻到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去。 五、持续的创新 持续的创新是连锁企业在市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商业市场变化很快,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不断创新,以保持其创新性和竞争力。持续的创新也可以帮助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发掘新的市场机会,并进一步提高其品牌价值。 总之,连锁企业依靠其管理原则,成功的制定和执行运营计划。这些原则包括品牌统一、分级管理、标准化流程、员工培养、持续的创新等,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控分店的运营状况,进一步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连锁便利店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连锁便利店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纷纷转型升级,实行信息化管理。其中,连锁便利店无疑也需要拥有一套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竞争力。本文以一个具体的设计与实现案例为例,详细介绍了连锁便利店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需求分析 1、系统基本功能 1.1 商品管理:商品名称、商品编号、商品类别、商品价格、 商品进货价、库存数量、供货商、保质期等信息管理。 1.2 订单管理:订单编号、购买时间、购买商品信息、购买数量、购买金额、顾客信息等信息管理。 1.3 员工管理:员工编号、员工姓名、员工性别、员工手机号码、员工职位、员工工资等信息管理。 1.4 库存管理:库存数量、库存警报值、进货数量等信息管理。 2、系统可选功能: 2.1 会员管理:会员名称、电话号码、积分、级别、消费记录 等信息管理。 2.2 财务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利润管理、盈亏管理等

信息管理。 二、数据库设计 1、系统关键表: 1.1 商品表: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商品类别、商品价格、供 货商、保质期、销售数量、库存数量等。 1.2 订单表:订单编号、购买时间、购买数量、购买金额等。 1.3 员工表:员工编号、员工姓名、员工性别、员工手机号码、员工职位、员工工资等。 1.4 库存表:商品编号、库存数量等。 2、数据库表关系: 2.1 商品表与供货商表为多对一关系。 2.2 订单表与顾客表为一对多关系。 2.3 库存表与商品表为一对一关系。 三、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1、商品管理模块

1.1 商品信息录入模块:完成商品信息的录入,录入信息包括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商品类别、商品价格、商品进货价、库存数量、供货商、保质期等。 1.2 商品信息查询模块:提供商品信息详细查询和简单查询功能。 1.3 商品信息修改模块:提供商品信息的修改功能。 2、订单管理模块 2.1 订单信息录入模块:提供订单信息录入,录入信息包括订单编号、购买时间、购买商品信息、购买数量、购买金额、顾客信息等。 2.2 订单信息查询模块:提供订单信息详细查询和简单查询功能。 2.3 订单信息修改模块:提供订单信息的修改功能。 3、员工管理模块 3.1 员工信息录入模块:提供员工信息录入,录入信息包括员工编号、员工姓名、员工性别、员工手机号码、员工职位、员工工资等。 3.2 员工信息查询模块:提供员工信息详细查询和简单查询功能。

餐饮企业连锁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餐饮企业连锁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前言 一、系统名称:A餐饮连锁管理信息系统 二、开发目标: 开发出一个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可靠的餐饮连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加强对餐饮连锁网络的科学管理与有效控制;实现对前端销售现场的数据收集、汇总、分析;及时把握销售规律、趋势;在餐饮连锁体系中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传统的手工化管理是制约餐饮连锁经营竞争优势充分发挥的“瓶颈”,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使连锁经营突破管理“瓶颈”束缚,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高效型”的质的飞跃。 三、主要功能: (1)提高企业竞争水平 营业数据实时汇总为管理者提供了大大的方便,也为连锁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做了有力的支撑。 (2)提高运营效率,提升规模效应 统一管理等规化的网络式经营使得企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和优化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可极提高连锁企业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增强他的协调、管理能力,使餐饮连锁企业规模有极大的提高,连锁企业可以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获

取更多的规模效益。 四、开发背景: 餐饮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自然会面临着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迫切需要改进管理思维,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加强自身管理。随着餐饮连锁企业规模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先前的手工管理方式难以支撑该体系的快速扩充,并且信息的及时汇总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起一套先进的连锁管理信息系统就非常重要,为餐饮连锁企业效率化提升提供保证。 第一章系统目标和开发的可行性 第一节系统目标 一、现行系统是手工运作的系统,业务人员手工作业量大,数据传递不及时,对数据的统计和计 算过程容易发生错误,工作效率较低。 二、业务流程管理不够严密。 三、主要从销售收入角度向管理层提供数据,不能满足管理要求。 四、对账务的查询不方便。 第二节开发的可行性 一、1、系统的名称:A餐饮连锁管理信息系统 2、主要功能: ①提高企业竞争水平

连锁经营企业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连锁经营企业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 连锁企业是指在分散地域内拥有多家同品牌、同管理模式、共享供应链和运营 体系的企业组合,具有雇佣和规模等经济优势,已成为商业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连锁经营已成为企业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多元化发展的不二选择。但同时,连锁经营面临着诸如品质控制、供应链管理、分店管理、过程改进等诸多挑战,而如何有效地实现运营管理则成为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问题。 因此,本课程旨在探讨连锁经营企业的运营管理策略,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运 营管理的实质及其在连锁经营中的应用,提升学习者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为连锁经营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课程目的 本课程主要旨在: 1.介绍连锁经营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模式和方法; 2.分析连锁经营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应对策略; 3.探讨连锁经营企业运营管理的创新实践和发展趋势。 三、课程内容 3.1 连锁经营运营管理基础 1.连锁经营运营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2.连锁经营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流程设计; 3.连锁经营企业的品控、服务、营销和供应链管理等重要环节。

3.2 连锁经营企业的运营管理问题和策略 1.连锁经营企业的管理问题和挑战; 2.连锁经营企业的品质控制和标准化管理; 3.连锁经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 4.连锁经营企业的分店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3.3 连锁经营企业运营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1.连锁经营企业的营销创新和品牌战略; 2.连锁经营企业的管理创新和过程改进; 3.连锁经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运营。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线上教学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 1.线上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 2.课前作业和讨论; 3.实践任务和团队项目; 4.个人评估和反思。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进行考核,具体考核要素如下: 1.课前作业和讨论占成绩的20%; 2.实践任务和团队项目占成绩的30%; 3.期末个人评估和反思占成绩的50%。 六、参考文献 1.陈锡文. 连锁经营企业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连锁门店运营管理系统

连锁门店运营管理 第一章门店管理概述 第一节门店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连锁门店的经营范围 1.连锁经营的发展,包括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店、建材家居、购物中心等各种业态 2.连锁企业业态不同、经营规模不同、经营方针不同、市场定位不同 3.专业店经营一类商品,而专卖店则仅经营一类商品中的一个品牌 百货店和大型综合超市经营的商品通常应该包括下面几类商品: 1.百货类 2.干货食品类 3.生鲜食品类 二、连锁门店的组织结构 (一)连锁零售企业组织结构 1.连锁经营是一个商业组合形式和经营方式。连锁店由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组成 2.连锁零售企业组织结构扮演角色【了解】 (1)总部:具备采购配送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监控、经营指导、市场调研、商品 开发、店铺开发、教育培训、大型促销策划、定价管理等职能 (2)门店:具备日常经营/管理 (3)配送中心:连锁店的物流职能的具体承担者 3.连锁的三种形式: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 4.连锁的特征-3S:简单化、标准化、专业化 (二)门店组织结构 三、门店运营管理的具体内容 门店要对人、财、物、信息进行动态的管理 (一)人的管理 1.员工管理 (1)合理排班 (2)出勤管理 (3)服务标准化管理 (4)服务效率管理 2.顾客管理 (1)顾客构成 (2)顾客需要 3.厂商管理 (1)准时配送 (2)良好的品质 (二)商品的管理 1.商品陈列管理 2.商品质量管理 (1)陈列时间控制 (2)鲜度管理

3.商品损耗管理 4.商品缺货管理 (三)现金管理 1.每日营业收入管理 2.收银员管理 (1)控制收银差错率 (2)规范收银员行为 (3)大额现金管理 3.交班时的现金管理 4.进货传票管理 (四)信息管理 1.营业日报表 2.商品排行表 3.促销效果表 4.顾客意见表 5.费用明细表 6.盘点记录表 7.损益表 (五)终端卖场现场管理 1.整理 2.整顿 3.清扫 4.清洁 5.素养 第二节店长素质与岗位职责 一、店长的角色【了解】 1.门店经营的代表人 2.店铺经营目标的实现着 3.卖场的指挥者 4.员工的培训者 二、店长素质与能力要求 (一)身体素质 (二)性格 1.有积极的性格 2.有忍耐力 3.有开朗的性格 4.有包容力 (一)知识 (二)店长应具备的能力 (1)良好的商品销售技能 (2)敏锐的判断能力 (3)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4)指导能力

连锁经营管理上的3S原则

连锁经营管理上的3S原则 连锁经营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发展,其内因是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现了商业活动的简单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从而获得其他商业形式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 1.简单化(Simplification) 即将作业流程尽可能地“化繁为简”,减少经验因素对经营的影响。连锁经营扩张讲究的是全盘复制,不能因为门店数量的增加而出现紊乱。连锁系统整体庞大而复杂,必须将财务、货源供求、物流、信息管理等各个子系统简明化,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以提高效率,使“人人会做、人人能做”。为此,要制定出简明扼要的操作手册,职工按手册操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麦当劳公司的第一本操作手册长度有15页,不久之后扩展到38页,1958后多达75页。在作业手册中可以查到麦当劳所有的工作细节。在第三本手册中,麦当劳开始教加盟者进行公式化作业:如何追踪存货,如何准备现金报表,如何准备其他财务报告,如何预测营业额及如何制定工作进度表等。甚至可以在手册中查到如何判断盈亏情况,了解营业额中有多大比例用于雇用人员、有多用于进货、又有多少是办公费用。每个加盟者在根据手册计算出自己的结果后,可以与其他加盟店的结果比较,这样就便于立即发现问题。麦当劳手册的撰写者不厌其烦,尽可能对每一个细节加以规定,这正是手册的精华所在。也正因如此,麦当劳经营原理能够快速全盘复制,全世界上万家分店,多而不乱。 2.专业化(Specialization) 即将一切工作都尽可能地细分专业,在商品方面突出差异化。这种专业化既表现在总部与各成员店及配送中心的专业分工,也表现在各个环节、岗位、人员的专业分工,使得采购、销售、送货、仓储、商品陈列、橱窗装潢、财务、促销、公共关系、经营决策等各个领域都有专人负责。如: (1)采购的专业化。通过聘用或培训专业采购人员来采购商品可使连锁店享有下列好处:对供应商的情况较熟悉,能够选择质优价廉、服务好的供应商作为供货伙伴;了解所采购商品的特点,有很强的采购议价能力。 (2)库存的专业化。专业人员负责库存,他们善于合理分配仓库面积,有效地控制仓储条件,如温度、湿度,善于操作有关仓储的软硬件设备,按照“先进先出”等原则收货发货,防止商品库存过久变质,减少商品占库时间。 (3)收银的专业化。经过培训的收银员可以迅速地操作收银机,根据商品价格和购买数量完成结算,减少顾客的等待间。

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 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由于管理科学正处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管理原理的认识尚不完全一致,下面仅介绍八项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 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系统的目的性。任何系统的存在,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必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功能。 2.系统的整体性。任何系统都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集合,而是各个要素按照总体系统的同一目的,遵循一定规则组成的有机整体。依据总体要求协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系统整体功能达到最优, 3.系统的层次性。任何系统都是由分系统构成,分系统又由子系统构成。最下层的子系统是由组成该系统基础单元的各个部分组成。 4.系统的独立性。任何系统不能脱离环境而孤立存在,只能适应环境而独立存在,只有既受环境影响,又不受环境左右而独立存在的系统,才是具有充分活力的系统。 企业管理系统是一个多级多目标的大系统。它本身又是国民经济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管理系统有以下主要特点: 1.企业管理系统具有统一的生产经营目标,这就是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管理系统的总体具有可分性,即将企业管理工作按照不同的业务要求可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的分系统或子系统,使各个分系统、子系统互相衔接、协调,以产生协同效应。 3.企业管理系统的建立要具有层次性,各层次的系统组成部分必须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具有各层次功能的相对独立性和有效性,高层次功能必须统帅其隶属的下层次功能,下层次功能必须为上层次功能的有效发挥竭尽全力。 4.企业管理系统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任何企业管理系统都是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之中,因此,必须适应这个环境,但又要独立于这个环境,才能使企业管理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企业管理系统之最终日的——获利。 (二)分工原理 分工原理产生于系统原理之前,但其基本思想却在承认企业及企业管理是一个可分的有机系统前提下,对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与业务按照一定的标志进行适当分类,并由相应的单位或人员来承担各类工作,这就是管理的分工原理。 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早在17世纪机器工业开始形成时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劳动分工的理论,20世纪初,泰勒又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分工的主要好处是: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分工可以减少工作损失时间。劳动分工使工人长时间从事单一的工作项目,中间不用或减少变换工作而损失时间。 3.分工有利于技术革新。劳动分工可以简化劳动,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劳动者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