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三角形的五心教案

第17讲 三角形的五心教案
第17讲 三角形的五心教案

第17讲 三角形的五心

三角形中有许多重要的特殊点,特别是三角形的“五心”,在解题时有很多应用,在本节中将分别给予介绍.

三角形的“五心”指的是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垂心和旁心. 1、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圆心).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都等于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中点;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内切圆圆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r 的计算:

设三角形面积为S ,并记p =12(a +b +c ),则r =S

p .

特别的,在直角三角形中,有 r =1

2

(a +b -c ).

3、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上面的证明中,我们也得到了以下结论:三角形的重心到边的中点与到相应顶点的距离之比为 1∶ 2.

4、三角形的垂心

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斜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垂心这四个点中,任何三个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就是第四个点.所以把这样的四个点称为一个“垂心组”.

5、三角形的旁心

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另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称为三角形的旁心(旁切圆圆心).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旁切圆.

A 类例题

例1 证明重心定理。

证法1 如图,D 、E 、F 为三边中点,设BE 、CF 交于G ,连接EF ,显

然EF ∥=12

BC ,由三角形相似可得GB =2GE ,GC =2GF . 又设AD 、BE 交于G ',同理可证G 'B =2G 'E ,G 'A =2G 'D ,即G 、G '都是

BE 上从B 到E 的三分之二处的点,故G '、G 重合. 即三条中线AD 、BE 、CF 相交于一点G .

证法2 设BE 、CF 交于G ,BG 、CG 中点为H 、I .连EF 、

FH 、HI 、IE ,

因为EF ∥=12BC ,HI ∥=12

BC , A

B C

O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I a

I

K H

E

F

A

B

C

M A

B

C

D E

F

G

所以 EFHI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HG =GE 、IG=GF ,GB =2GE ,GC =2GF .

同证法1可知AG =2GD ,AD 、BE 、CF 共点. 即定理证毕.

情景再现

1.设G 为△ABC 的重心,M 、N 分别为AB 、CA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GMAN 和△GBC 的面积相等.

2.三角形的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二倍.

B 类例题

例3 过等腰△ABC 底边BC 上一点P 引PM ∥CA 交AB 于M ;引PN ∥BA 交AC 于N . 作点P 关于MN 的对称点P '.试证:P '点在△ABC 外接圆上.(杭州大学《中学数学竞赛习题》)

分析 分析点M 和N 的性质,即能得到解题思路。 证明 由已知可得MP '=MP =MB ,NP '=NP =NC ,

故点M 是△P 'BP 的外心,点N 是△P 'PC 的外心.于是有 ∠BP 'P =12∠BMP =1

2∠BAC ,

∠PP 'C =12∠PNC =1

2

∠BAC .

∴∠BP 'C =∠BP 'P +∠P 'PC =∠BAC .

从而,P '点与A 、B 、C 共圆,即P '在△ABC 外接圆上.

例4 AD ,BE ,CF 是△ABC 的三条中线,P 是任意一点.

证明:在△PAD ,△PBE ,△PCF 中,其中一个面积等于另外两个面积的和.

(第26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 证明 设G 为△ABC 重心,直线PG 与AB ,BC 相交.从A ,C ,D , E ,F 分别作该直线的垂线,垂足为A ',C ',D ',E ',F '. 易证AA '=2DD ',CC '=2FF ',2EE '=AA '+CC ', ∴EE '=DD '+FF '. 有S △PGE =S △PGD +S △PGF .

两边各扩大3倍,有S △PBE =S △PAD +S △PCF .

例5 设A 1A 2A 3A 4为⊙O 内接四边形,H 1,H 2,H 3,H 4依次为△A 2A 3A 4,△A 3A 4A 1,△A 4A 1A 2,△A 1A 2A 3的垂心.求证:H 1,H 2,H 3,H 4四点共圆,并确定出该圆的圆心位置. (1992,全国高中联赛)

证明 连接A 2H 1,A 1H 2,H 1H 2,记圆半径为R .由△A 2A 3A 4知

1

321

2sin H A A H A ∠=2R ?A 2H 1=2R cos ∠A 3A 2A 4;

由△A 1A 3A 4得 A 1H 2=2R cos ∠A 3A 1A 4. 但∠A 3A 2A 4=∠A 3A 1A 4,故A 2H 1=A 1H 2. 易证A 2H 1∥A 1A 2,于是,A 2H 1 ∥=

A 1H 2, 故得H 1H 2 ∥=

A 2A 1.设H 1A 1与H 2A 2的交点为M ,故H 1H 2与A 1A 2关于M 点成中心对称. 同理,H 2H 3与A 2A 3,H 3H 4与A 3A 4,H 4H 1与A 4A 1都关于M 点成中心对称.故四边形H 1H 2H 3H 4

与四边形A 1A 2A 3A 4关于M 点成中心对称,两者是全等四边形,H 1,H 2,H 3,H 4在同一个

A B

C

P

P M

N

'

A

A 'F F 'G

E E '

D 'C 'P

C B

D .O

A A A A 1

2

3

4

H H 1

2

圆上.后者的圆心设为Q ,Q 与O 也关于M 成中心对称.由O ,M 两点,Q 点就不难确定

情景再现

3.在△ABC 的边AB ,BC ,CA 上分别取点P ,Q ,S .

证明以△APS ,△BQP ,△CSQ 的外心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B ·波拉索洛夫《中学数学奥林匹克》)

4.如果三角形三边的平方成等差数列,那么该三角形和由它的三条中线围成的新三角形相

似.其逆亦真.

C 类例题

例6 H 为△ABC 的垂心,D ,E ,F 分别是BC ,CA ,AB 的中心.一个以H 为圆心的⊙H 交直线

EF ,FD ,DE 于A 1,A 2,B 1,B 2,C 1,C 2.

求证:AA 1=AA 2=BB 1=BB 2=CC 1=CC 2. (1989,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训练题) 分析 只须证明AA 1=BB 1=CC 1即可. 证明 设BC =a , CA =b ,AB =c ,△ABC 外接圆半径为R ,⊙H 的半径为r . 连HA 1,AH 交EF 于M . A 2

1A

=AM 2+A 1M 2=AM 2+r 2-MH

2

=r 2

+(AM 2

-MH 2

), ①

又AM 2-HM 2=(12AH 1)2-(AH -12

AH 1)2

=AH ·AH 1-AH 2

=AH 2·AB -AH 2

=cos A ·bc -AH 2

, ② 而

ABH AH ∠sin =2R ?AH 2=4R 2cos 2

A ,

A

a sin =2R ?a 2=4R 2sin 2

A . ∴AH 2

+a 2

=4R 2

,AH 2

=4R 2

-a 2

. ③ 由①、②、③有

A 21

A

=r 2+bc

a c

b 2222-+·b

c -(4R 2-a 2

)

H H H M

A

B B

A A

B

C C

C F

1

2

1

1

1

22

2

D E

=12 (a 2+b 2+c 2)-4R 2+r 2. 同理,21BB =

2

1(a 2+b 2+c 2)-4R 2+r 2

, 21CC =12

(a 2+b 2+c 2)-4R 2+r 2.

故有AA 1=BB 1=CC 1.

例7 已知⊙O 内接△ABC ,⊙Q 切AB ,AC 于E ,F 且与⊙O 内切.试证:EF 中点P 是△ABC 之

内心.(B ·波拉索洛夫《中学数学奥林匹克》) 证明 如图,显然EF 中点P 、圆心Q ,︵

BC 中点K 都在∠BAC 平分线上.易知AQ =α

sin r . ∵QK ·AQ =MQ ·QN ,

∴QK =AQ

QN

MQ ?

sin /)2(r r

r R ?-=)2(sin r R -?α.

由Rt △EPQ 知PQ =r ?αsin .

∴PK =PQ +QK =r ?αsin +)2(sin r R -?α=R 2sin ?α.

∴PK =BK .

利用内心等量关系之逆定理,即知P 是△ABC 这内心. 说明 在第20届IMO 中,美国提供的一道题实际上是例7的一种特例,但它增加了条件AB =AC .

例8 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证:r +r a +r b +r c =2p .式中r ,r a ,r b ,r c 分别表示内切圆半径及与a ,

b ,

c 相切的旁切圆半径,p 表示半周. (杭州大学《中学数学竞赛习题》) 证明 设Rt △ABC 中,c 为斜边,先来证明一个特性:

p (p -c )=(p -a )(p -b ).

∵p (p -c )= 12 (a +b +c )·1

2(a +b -c )

=14[(a +b )2-c 2

]

=1

2

ab ;

(p -a )(p -b )= 12(-a +b +c )·1

2(a -b +c )

=14[c 2-(a -b )2

]= 12

ab .

∴p (p -c )=(p -a )(p -b ). ①

观察图形,可得 r a =AF -AC =p -b , r b =BG -BC =p -a , r c =CK =p .

A

ααM

B

C K N

E R O

Q

F

r P K r r r r O O O 2

1

3

A

O E

C

B

a b

c

而r =1

2

(a +b -c )=p -c .

∴r +r a +r b +r c =(p -c )+(p -b )+(p -a )+p =4p -(a +b +c )=2p . 由①及图形易证.

例9 M 是△ABC 边AB 上的任意一点.r 1,r 2,r 分别是△AMC ,△BMC ,△ABC 内切圆的半径,

q 1,q 2,q 分别是上述三角形在∠ACB 内部的旁切圆半径.证明

11q r ·22q r =q

r

.(IMO -12) 证明 对任意△A 'B 'C ',由正弦定理可知

OD =OA '·2

'

sin

A =A '

B '·'

''sin 2'

sin

B O A B ∠·2'sin A =A 'B '·

2''sin

2'sin

2'sin B A B A +?, O 'E = A 'B '·

2

''sin

2'cos

2'cos B A B A +. ∴

2

'

2''B tg A tg E O OD =. 亦即有

11q r ·2

2q r =2222B

tg CNB tg CMA tg

A tg ∠∠ =22

B tg A tg

=q

r . 例10 锐角△ABC 中,O ,G ,H 分别是外心、重心、垂心.设外心到三边距离和为d 外,重心

到三边距离和为d 重,垂心到三边距离和为d 垂.

求证:1·d 垂+2·d 外=3·d 重.

证明 设△ABC 外接圆半径为1,三个内角记为A ,B , C . 易知d 外=OO 1+OO 2+OO 3

=cos A +co sB +cos C , ∴2d 外=2(cos A +cos B +cos C ). ①

∵AH 1=sin B ·AB =sin B ·(2sin C )=2sin B ·sin C , 同样可得BH 2·CH 3.

∴3d 重=△ABC 三条高的和

=2·(sin B ·sin C +sin C ·sin A +sin A ·sin B ) ②

A ...

'B '

C 'O

O '

E

D B C O I

A

O G H O G H G

O G H 12311

223

3

BCH

BH

sin =2,

∴HH 1=cos C ·BH =2·cos B ·cos C . 同样可得HH 2,HH 3. ∴d 垂=HH 1+HH 2+HH 3

=2(cos B ·cos C +cos C ·cos A +cos A ·cos B ) ③ 欲证结论,观察①、②、③,

须证(cos B ·cos C +cos C ·cos A +cos A ·cos B )+( cos A + cos B + cos C )=

sin B ·sin C +sin C ·sin A +sin A ·sin B .即可. 说明 本题用了三角法。

情景再现

5.设在圆内接凸六边形ABCDFE 中,AB =BC ,CD =DE ,EF =FA .试证:(1)AD ,BE ,CF 三条对角线交于一点;(2)AB +BC +CD +DE +EF +FA ≥AK +BE +CF . (1991,国家教委数学试验班招生试题)

6.△ABC 的外心为O ,AB =AC ,D 是AB 中点,E 是△ACD 的重心.证明OE 丄CD . (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训练题) 7.△ABC 中∠C =30°,O 是外心,I 是内心,边AC 上的D 点与边BC 上的E 点使得AD =BE =AB .

求证:OI 丄DE ,OI =DE . (1988,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题)

习题17

1.在△ABC 中,∠A 是钝角,H 是垂心,且AH =BC ,则cos ∠BHC =( )

A .-12 2

B .12 2

C .33

D .1

2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都被一条直线平分,则此直线一定通过三角形的( )

A .内心

B .外心

C .重心

D .垂心(1996年全国初中联赛)

3.(1997年安徽省初中数学竞赛)若0°<α<90°,那么,以sin α,cos α,tan αcot α为三边的三角形有内切圆、外接圆的半径之和是( )

A .sin α+cos α2

B .tan α+cot α2

C .2sin αcos α

D .1

sin αcos α

4.ΔABC 中,∠A =45?,BC =a ,高BE 、CF 交于点H ,则AH =( )

A .12a

B .1

2

2a C .a D .2a

5.下面三个命题中:

⑴ 设H 为ΔABC 的高AD 上一点,∠BHC +∠BAC =180?,则点H 是ΔABC 的垂心; ⑵ 设G 为ΔABC 的中线AD 上一点,且S ΔAGB =S ΔBGC ,则点G 是ΔABC 的重心;

⑶ 设E 是ΔABC 的外角∠BAK 的角平分线与ΔABC 的外接圆⊙O 的交点,ED 是⊙O 的直径,I 在线段AD 上,且DI =DB ,则I 是ΔABC 的内心.

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r

R

I O C B

A

本节“情景再现”解答

1.证明 如图,连GA ,因为M 、N 分别为AB 、CA 的中点,所以△AMG 的面积=△GBM 的面积,△GAN 的面积=△GNC 的面积, 即四边形GMAN 和△GBC 的面积相等.

2.证明 如图,O 为ΔABC 的外心,H 为垂心,连CO 交ΔABC 外接圆于D ,连DA 、DB ,则DA ⊥AC ,BD ⊥BC ,又AH ⊥BC ,BH ⊥AC .所以DA ∥BH ,BD ∥AH ,从而四边形DAHB 为平行四边形。又显然DB =2OM ,所以AH =2OM .

同理可证 BH =2ON ,CH =2OK .证毕.

3.提示:设O 1,O 2,O 3是△APS ,△BQP ,△CSQ 的外心,作出

六边形O 1PO 2QO 3S 后再由外心性质可知∠PO 1S =2∠A ,∠QO 2P =2∠B ,∠SO 3Q =2∠C .

∴∠PO 1S +∠QO 2P +∠SO 3Q =360°.从而又知∠O 1PO 2+∠O 2QO 3+∠O 3SO 1=360° 将△O 2QO 3绕着O 3点旋转到△KSO 3,易判断△KSO 1≌△O 2PO 1, 同时可得△O 1O 2O 3≌△O 1KO 3.∴∠O 2O 1O 3=∠KO 1O 3=1

2∠O 2O 1K

=12 (∠O 2O 1S +∠SO 1K )= 12 (∠O 2O 1S +∠PO 1O 2)= 1

2

∠PO 1S =∠A ; 同理有∠O 1O 2O 3=∠B .故△O 1O 2O 3∽△ABC .

4.提示:将△ABC 简记为△,由三中线AD ,BE ,CF 围成的三角形简记为△'.G 为重心,连

DE 到H ,使EH =DE ,连HC ,HF ,则△'就是△HCF . (1)a 2,b 2,c 2成等差数列?△∽△'.若△ABC 为正三角形,易证△∽△'.不妨设a ≥b ≥c ,有

CF =

2222221c b a -+,BE =2222221b a c -+,AD =222222

1a c b -+. 将a 2

+c 2

=2b 2

,分别代入以上三式,得CF =

a 23,BE =

b 23,AD =

c 2

3

. ∴CF :BE :AD =

a 23:

b 23:

c 2

3

=a :b :c . 故有△∽△′. (2)△∽△′?a 2

,b 2

,c 2

成等差数列.当△中a ≥b ≥c 时, △′中CF ≥BE ≥AD .∵△∽△′,∴

?

?S S '=(a CF )2

.

据“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围成的新三角形面积等于原三角形面积的

43

”,有??S S '=4

3. ∴22a

CF =43?3a 2=4CF 2=2a 2+b 2-c 2?a 2+c 2=2b 2

.

C

5.证明 连接AC ,CE ,EA ,由已知可证AD ,CF ,EB 是△ACE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I 为△ACE 的内心.从而有ID =CD =DE ,IF =EF =FA ,IB =AB =BC . 再由△BDF ,易证BP ,DQ ,FS 是它的三条高,I 是它的垂心,利用 不

等式有:

BI +DI +FI ≥2·(IP +IQ +IS ). 不难证明IE =2IP ,IA =2IQ ,IC =2IS .

∴BI +DI +FI ≥IA +IE +IC . ∴AB +BC +CD +DE +EF +FA =2(BI +DI +FI )

≥(IA +IE +IC )+(BI +DI +FI )=AD +BE +CF .

I 就是一点两心.

6.提示:设AM 为高亦为中线,取AC 中点 F ,E 必在DF 上且DE :EF =2:1.设

CD 交AM 于G ,G 必为△ABC 重心.

连GE ,MF ,MF 交DC 于K .易证: DG :GK =31

DC :(

3

1

21-)DC =2:1. ∴DG :GK =DE :EF ?GE ∥MF . ∵OD 丄AB ,MF ∥AB ,

∴OD 丄MF ?OD 丄GE .但OG 丄DE ?G 又是△ODE 之垂心. 易证OE 丄CD .

7.提示:辅助线如图所示,作∠DAO 平分线交BC 于K . 易证△AID ≌△AIB ≌△EIB ,

∠AID =∠AIB =∠EIB .

利用内心张角公式,有 ∠AIB =90°+1

2

∠C =105°,

∴∠DIE =360°-105°×3=45°. ∵∠AKB =30°+12∠DAO =30°+1

2

(∠BAC -∠

BAO )=30°+12 (∠BAC -60°)=12

∠BAC =∠BAI =∠BEI .

∴AK ∥IE . 由等腰△AOD 可知DO 丄AK ,∴DO 丄IE ,即DF 是△DIE 的一条高.

同理EO 是△DIE 之垂心,OI 丄DE .由∠DIE =∠IDO ,易知OI =DE .

习题17解答

1. B ;2.A ;3.A ;4.C ;5.选B ,只有(3)是对的;

Erdos ..

I P A B C

D

E

F

Q

S

A B

C

D E F O

K

G

O A

B

C

D

E

F

I K

30°

经典学而思全等三角形全套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例1】 如图,AC DE ∥,BC EF ∥,AC DE =.求证:AF BD =. 【补充】如图所示:AB CD ∥,AB CD =.求证:AD BC ∥. 【例2】 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求证: OA OD =. 【补充】已知:如图,AD BC =,AC BD =,求证:C D ∠=∠. 【补充】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中点,连结AE 并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 证:FC AD =. F E D C B A 【例3】 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OA OB =,E 、F 为CD 上两点,AE BF ∥,CE DF =.求证: AC BD ∥. O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D C B A F E O D C B A O D C B A

【补充】已知,如图,AB AC =,CE AB ⊥,BF AC ⊥,求证:BF CE =. F E C B A 【例4】 如图,90DCE CD CE AD AC BE AC ∠=?=⊥⊥,,,,垂足分别为A B ,,试说明AD AB BE += E D C B A 【例10】 如图所示, 已知AB DC =,AE DF =,CE BF =,证明:AF DE =. 【例11】 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BC 、CD 边上的点,且BE CF =.求证:AE BF ⊥. P F E D C B A 【补充】E 、F 、G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BC 、CD 、AB 边上的点,GE EF ⊥,GE EF =.求证: BG CF BC +=. G A B C D E F F D C B A

16全等三角形备课稿

备课笔记

(2)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 ,AB=DE,添加下列一个 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 () A.∠A=∠D B.BC=EF C.∠ACB=∠F D.AC=DF (3)如图,△ABC≌△AEF,且B、F、C三点共线,则对于结论① 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EFB,其中正 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 个 活动三、综合检测 2、(1)在如图所示的5×5方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 形,△ABC是格点三角形(即顶点恰好是正方形的顶点),则与△ABC 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2)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ABE、△BCF, 则下列结论:①△EBF≌△DFC;②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③ 当AB=AC,∠BAC=120°时,四边形AEFD是正方形.其中正确的结论 是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 2(2) 2(3) (3)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B,D重合,已知AB=3,AD=4, 则①DE=DF;②DF=EF;③△DCF≌△DGE;④EF= 4 15 .上面结论正确 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学生活动:独 立思考,自主 完成. 1(3) 1(2) 2(1)

3、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在边DC、BC上,且∠EAF=45° (1)求证:DE+BF=EF (2)若CD=4,且AE=AB+CE,求△AEF的面积. 活动四、能力提升 4、如图1,AD平分∠BAC.∠B+∠C=180°,∠B=90°,易知:DB=DC. 探究:如图2,AD平分∠BAC,∠ABD+∠ACD=180°,∠ABD<90°, 求证:DB=DC. 应用:如图3,四边形ABDC中,∠B=45°,∠C=135°,DB=DC=a, 则AB﹣AC=(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学生活动: 1、独自练习; 2、请学生板演 第3题.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在 运用性质与判 定的过程中总 结注意点; 2、对学生进行 友情提醒以及 方法的点拨。

三角形五心性质概念整理(超全)

重心 1、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2、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平方的和最小。 证明方法: 设三角形三个顶点为(x 1,y 1 ),(x 2 ,y 2 ),(x 3 ,y 3 ) 平面上任意一点为(x,y)则该点到三顶点距离平 方和为: (x 1-x)2+(y 1 -y)2+(x 2 -x)2+(y 2 -y)2+(x 3 -x)2+(y 3 -y)2 =3x2-2x(x 1+x 2 +x 3 )+3y2-2y(y 1 +y 2 +y 3 )+x 1 2+x 2 2+x 3 2+y 1 2+y 2 2+y 3 2 =3[x-1/3*(x 1+x 2 +x 3 )]2+3[y-1/3*(y 1 +y 2 +y 3 )]2+x 1 2+x 2 2+x 3 2+y 1 2+y 2 2+y 3 2-1/3(x 1 +x 2 +x 3 )2-1/3(y 1 +y 2 +y 3 )2 显然当x=(x 1+x 2 +x 3 )/3,y=(y 1 +y 2 +y 3 )/3(重心坐标)时 上式取得最小值x 12+x 2 2+x 3 2+y 1 2+y 2 2+y 3 2-1/3(x 1 +x 2 +x 3 )2-1/3(y 1 +y 2 +y 3 )2 。 最终得出结论。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数, 即其坐标为[(X1+X2+X3)/3,(Y1+Y2+Y3)/3]; 空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X1+X2+X3)/3,纵坐标:(Y1+Y2+Y3)/3,纵坐标:(Z1+Z2+Z3)/3 5、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 6、在△ABC中,若MA向量+MB向量+MC向量=0(向量),则M点为△ABC的重心,反之也成立。 7、设△ABC重心为G点,所在平面有一点O,则向量OG=1/3(向量OA+向量OB+ 向量OC) —

三角形的五心性质以及典型问题--初中数学竞赛

三角形的五心 三角形的“五心”指的是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垂心和旁心. 一.三角形的外心 定理1: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圆心). 定理2: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都等于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定理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中点;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定理4:AOB C AOC B BOC A ∠=∠∠=∠∠= ∠2 1 ,21,21 1.如图所示,在锐角ABC ?中,BC AD ⊥于D ,AC DE ⊥于E ,AB DF ⊥于F ,O 为ABC ?的外心. 求证:(1)AEF ?∽ABC ? (2)EF AO ⊥ O F E D C B A 2.设O 为锐角ABC ?的外心,连接CO BO AO ,,并延长分别交对边于N M L ,,,则 CN BM AL 1 11++的值是_______________.(设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二.三角形的内心 定理1: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内切圆圆心). 定理2: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定理3:内切圆半径r 的计算: 设三角形面积为S ,并记p =12(a +b +c ),则r =S p . 特别的,在直角三角形中,有 r =1 2 (a +b -c ). A B C O I K H E F A B C M

B C D A I B C E D A 定理4:I 为三角形的内心,A 、B 、C 分别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延长AO 交BC 边于N ,则有AI: IN=AB:BN=AC:CN=(AB+AC):BC 定理5:,2 1 90A BIC ∠+ =∠ B CIA ∠+=∠2190 , C AIB ∠+=∠2190 。 3.如图所示,⊙1O 与⊙2O 相交于B A ,两点,且2O 在⊙1O 的圆周上,弦C O 2交⊙2O 于D 。证明:D 是ABC ?的内心. 4.如图,在ABC ?中,点D 、E 是ABC ∠,ACB ∠的三等分线的交点,当?=∠60A 时,求BDE ∠度数 5.如图,I 是ABC ?的内心,AI 的延长线交ABC ?的外接圆于D ,则,DC DB DI ==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共16课时)

课题: 11.1 全等三角形 第1课时 累计1课时 编写人: 备课组长: 审查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检测) 二、课前预习 1、 阅读教材2——3页 2、填空 (1) 叫做全等形 (2) 叫做全等三角形 (3)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 ,重合的边叫做 重合的角叫做 。 (4)“全等”用 表示, 读作 。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3.思考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3)如图,,ACD AB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οο30,43=∠=∠B A ,求ADC ∠的大小。 三.合作探究 D D B D B E B C

例1.已知如图(1),ABC ?≌DCB ?,其中的对应边:____与____,____与____,____与____, 对应角: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 例2.如图(2),若BOD ?≌C B COE ∠=∠?,.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若ADO ?≌AEO ?,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 (图1) (图2) ( 图3) 例3.如图(3), 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ο105=∠=∠AED ACB ,οο25,10=∠=∠=∠D B CAD ,求DFB ∠、DGB ∠的度数. 三、疑难点拨 1、如图,已知△ABE ≌△ACD , ∠ADE=∠AED,∠B=∠C,指出其它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五、当堂训练 教材4页的1、2题 六、小结提升 1、你学到了什么?还存在哪些困惑? 2,、教师补充。 展示 点评 题号 题号 题号 题号 题号 七、课堂作业 1、 教材4页1、 2、3 课后反思: 课外练习p4 4 课辅p1 变式练习

第4讲.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二).培优

等等…腰 漫画释义 满分晋级阶梯 4 全等三角形的 经典模型(二) 三角形11级 特殊三角形之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10级 勾股定理与逆定理 三角形9级 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二)

O F E C B A A F C O B E D H A B C D O E O G F E C B A “手拉手”数学模型: ⑴ ⑵ ⑶ 【引例】 如图,等边三角形ABE 与等边三角形AFC 共点于A ,连接BF 、CE , 求证:BF =CE 并求出∠EOB 的度数. 【解析】 ∵△ABE 、△AFC 是等边三角形 ∴AE =AB ,AC =AF ,60∠=∠=?EAB FAC 知识互联网 思路导航 例题精讲 题型一:“手拉手”模型

3 N M C B A B N C A B C M N ∴∠+∠=∠+∠EAB BAC FAC BAC 即∠=∠EAC BAF ∴AEC ABF △≌△ ∴BF =EC ∠=∠AEC ABF 又∵AGE BGO ∠=∠ ∴60∠=∠=?BOE EAB ∴60∠=?EOB 【例1】 如图,正方形BAFE 与正方形ACGD 共点于A ,连接BD 、CF ,求证:BD =CF 并求出 ∠DOH 的度数. 【解析】 同引例,先证明ABD AFC △≌△ ∴BD =FC ,∠=∠BDA FCA ∵∠=∠DHO CHA ∴90∠=∠=?DOH CAD 【例2】 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BCN △是等边三角形. ⑴ 求证:AN BM =. ⑵ 将ACM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使点A 落在CB 上,请你对照原题图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 ⑶ 在⑵得到的图形中,结论“AN BM =”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⑷ 在⑵所得的图形中,设MA 的延长线交BN 于D ,试判断AB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 这是一个固定 后运动变化的探索题,且在一定的条件下,探究原结论的存在性(不变性); 需要画图分析、判断、猜想、推理论证. 【解析】 ⑴ ∵ACM △、BCN △是等边三角形 ∴AC CM =,BC CN = 60ACM BCN ∠=∠=° ∴∠=∠ACN MCB 在ACN △和MCB △中 典题精练 O H G D F E C B A

最新三角形五心定律教学内容

垂心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锐角三角形垂心在三角形内部。 直角三角形垂心在三角形直角顶点。 钝角三角形垂心在三角形外部。 垂心是高线的交点 垂心是从三角形的各顶点向其对边所作的三条垂线的交点。 三角形三个顶点,三个垂足,垂心这7个点可以得到6个四点圆。 三角形上作三高,三高必于垂心交。 高线分割三角形,出现直角三对整, 直角三角有十二,构成六对相似形, 四点共圆图中有,细心分析可找清, 重心 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三线交一可用燕尾定理证明,十分简单。证明过程又是塞瓦定理的特例。 重心的几条性质: 1、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2、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即其坐标为((X1+X2+X3)/3,(Y1+Y2+Y3)/3);空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X1+X2+X3)/3纵坐标:(Y1+Y2+Y3)/3竖坐标:(z1+z2+z3)/3

5、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 内心 内心是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即内切圆的圆心。 内心是三角形角平分线交点的原理:经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这一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原理: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内心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注意到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为内切圆半径),内心定理其实极易证。 若三边分别为l1,l2,l3,周长为p,则内心的重心坐标为(l1/p,l2/p,l3/p)。 直角三角形的内心到边的距离等于两直角边的和减去斜边的差的二分之一。 双曲线上任一支上一点与两焦点组成的三角形的内心在实轴的射影为对应支的顶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三角形五心定律 三角形的重心,外心,垂心,内心和旁心称之为三角形的五心。三角形五心定律指是三角形重心定律,外心定律,垂心定律,内心定律,旁心定律的总称。 一、三角形重心定律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中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作三角形的重心。三中线交于一点可用燕尾定理证明,十分简单。(重心原是一个物理概念,对于等厚度的质量均匀的三角形薄片,其重心恰为此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重心因而得名) 重心的性质:

八级数学竞赛讲座第十讲全等三角形

第十讲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 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问题,关键在于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到一对基础的三角形,这对基础的三角形从实质上来说,是由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一对三角形变位而来,也可能是由几对三角形组成,其间的关系互相传递,应熟悉涉及有公共边、公共角的以下两类基本图形: 例题求解≌△ACN;②BE=CF;③△AC,=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E= 【例1】如图,∠∠F=90°,∠B=∠C) . (广州市中考题 (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把你认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填上)对一个复杂的图形,先找出比较明显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发现有用的条件,进而判断推出思路点拨 其他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对应'两字,有“相当”、“相应”注 的含意,对应关系是按一定标准的一对一的关系,“互相重合”是判断其对应部分的标准.实际遇到的图形,两个全等三角形并不重合在一起,但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拆、旋转等方法得到,这种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大小的图形变动叫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 的取值范围是=4,则边ABAD在△2】 ABC中,AC=5,中线【例9

C.5

三角形五心的位置

复习三角形五心的位置 (1)内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即内切圆圆心). (2)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圆心). (3)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4)垂心: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 (5)旁心: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不相邻的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即三角形旁切圆圆心). 相关结论 (1)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2)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3)三角形的重心把每条中线均分成2:1两部分. (4)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 1/2 (a+b-c);外接圆半径R= c/2 (5)三角形面积公式:S= 1/2 * 周长* r 三角形外心的性质 设⊿ABC的外接圆为☉G(R),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p=(a+b+c)/2.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上,与斜边中点重合. 3、GA=GB=GC=R. 3、∠BGC=2∠A,或∠BGC=2(180°-∠A). 4、R=abc/4S⊿ABC. 5、点G是平面ABC上一点,那么点G是⊿ABC外心的充要条件是: (向量GA+向量GB)·向量AB= (向量GB+向量GC)·向量BC=(向量GC+向量GA)·向量CA=向量0. 6、点G是平面ABC上一点,点P是平面ABC上任意一点,那么点G是⊿ABC外心的充要条件是:向量PG=((tanB+tanC)向量PA+(tanC+tanA)向量PB+(tanA+tanB)向量PC)/2(tanA+tanB+tanC). 7、点G是平面ABC上一点,点P是平面ABC上任意一点,那么点G是⊿ABC外心的充要条件是:向量PG=(cosA/2sinBsinC)向量PA+(cosB/2sinCsinA)向量PB+(cosC/2sinAsinB)向量PC. 8、设d1,d2,d3分别是三角形三个顶点连向另外两个顶点向量的点乘。c1=d2d3,c2=d1d3,c3=d1d2;c=c1+c2+c3。重心坐标:( (c2+c3)/2c,(c1+c3)/2c,(c1+c2)/2c )。9、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重心的性质 1、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2、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三角形垂心的性质 设⊿ABC的三条高为AD、BE、CF,其中D、E、F为垂足,垂心为H,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p=(a+b+c)/2.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垂心是它垂足三角形的内心;或者说,三角形的内心是它旁心三角形的垂心;3、垂心H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的外接圆上。4、△ABC中,有六组四点共圆,有三组(每组四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且AH·HD=BH·HE=CH·HF。5、 H、A、B、C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并称这样的四点为一—垂心组)。6、△ABC,△ABH,△BCH,△ACH 的外接圆是等圆。7、在非直角三角形中,过H的直线交AB、AC所在直线分别于P、Q,则 AB/AP·tanB+ AC/AQ·tanC=tanA+tanB+tanC。8、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9、设O,H分别为△ABC的外心和垂心,则∠BAO=∠HAC,∠ABH=∠OBC,∠BCO=∠HCA。10、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到三顶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的2倍。1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是垂足三角形的内心;锐角三角形的内接三角形(顶点在原三角形的边上)中,以垂足三角形的周长最短。12、西姆松(Simson)定理(西姆松线)从一点向三角形的三边所引垂线的垂足共线的重要条件是该点落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三角形五心性质概念整理(超全)

1、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2、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平方的和最小。 证明方法: 设三角形三个顶点为(x 1,y 1 ),(x 2 ,y 2 ),(x 3 ,y 3 ) 平面上任意一点为(x,y)则该点到三顶点距离平 方和为: (x 1-x)2+(y 1 -y)2+(x 2 -x)2+(y 2 -y)2+(x 3 -x)2+(y 3 -y)2 =3x2-2x(x 1+x 2 +x 3 )+3y2-2y(y 1 +y 2 +y 3 )+x 1 2+x 2 2+x 3 2+y 1 2+y 2 2+y 3 2 =3[x-1/3*(x 1+x 2 +x 3 )]2+3[y-1/3*(y 1 +y 2 +y 3 )]2+x 1 2+x 2 2+x 3 2+y 1 2+y 2 2+y 3 2-1/3(x 1 +x 2 +x 3 )2-1/3(y 1 +y 2 +y 3 )2 显然当x=(x 1+x 2 +x 3 )/3,y=(y 1 +y 2 +y 3 )/3(重心坐标)时 上式取得最小值x 12+x 2 2+x 3 2+y 1 2+y 2 2+y 3 2-1/3(x 1 +x 2 +x 3 )2-1/3(y 1 +y 2 +y 3 )2 最终得出结论。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数, 即其坐标为[(X1+X2+X3)/3,(Y1+Y2+Y3)/3]; 空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X1+X2+X3)/3,纵坐标:(Y1+Y2+Y3)/3,纵坐标:(Z1+Z2+Z3)/3 5、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 6、在△ABC中,若MA向量+MB向量+MC向量=0(向量),则M点为△ABC的重心,反之也成立。 7、设△ABC重心为G点,所在平面有一点O,则向量OG=1/3(向量OA+向量OB+ 向量OC)

2020届河北省中考系统复习:第17讲全等三角形(8年真题训练)

第17讲 全等三角形 命题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2020·河北T21·9分)如图,点B ,F ,C ,E 在直线l 上(F ,C 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 ,D 在l 异侧,测得AB =DE ,AC =DF ,BF =EC. (1)求证:△ABC ≌△DEF ; (2)指出图中所有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解:(1)证明:∵BF =EC , ∴BF +FC =EC +CF ,即BC =EF. 又∵AB =DE ,AC =DF , ∴△ABC ≌△DEF(SSS). (2)AB ∥DE ,AC ∥DF. 理由:∵△ABC ≌△DEF , ∴∠ABC =∠DEF ,∠ACB =∠DFE. ∴AB ∥DE ,AC ∥DF. 2.(2020·河北T23·11分)如图,△ABC 中,AB =AC ,∠BAC =40°,将△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00°,得到△ADE ,连接BD ,CE 交于点F. (1)求证:△ABD ≌△ACE ; (2)求∠ACE 的度数; (3)求证:四边形ABFE 是菱形. 解:(1)证明:由旋转性质,得∠BAC =∠DAE =40°,∠BAD =∠CAE =100°, 又∵AB =AC , ∴AB =AC =AD =AE. 在△ABD 和△ACE 中, ???? ?AB =AC ,∠BAD =∠CAE ,AD =AE , ∴△ABD ≌△ACE(SAS). (2)∵∠CAE =100°,AC =AE ,∴∠ACE =12(180°-∠CAE)=1 2×(180°-100°)=40°. (3)证明:∵∠BAD =∠CAE =100°,AB =AC =AD =AE ,∴∠ABD =∠ADB =∠ACE =∠AEC =40°. ∵∠BAE =∠BAD +∠DAE =140°, ∴∠BFE =360°-∠BAE -∠ABD -∠AEC =140°. ∴∠BAE =∠BFE.∴四边形ABFE 是平行四边形. ∵AB =AE ,∴四边形ABFE 是菱形.

7年级春季班第12讲:全等三角形的综合 -教师版

初一数学春季班(教师版)

本节课通过推理和专题训练,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去解决三角形全等的综合问题.通过添加辅助线解决相关的边角证明问题,本节的内容相对综合,难度稍大. 全等三角形综合主要是通过全等得出结论,进而求出相应的边和角之间的关系.对于稍复杂的会通过添加平行线,倍长中线或截长补短等方法,解决综合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综合 内容分析 知识结构 模块一: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综合 知识精讲

【例1】 已知:AE =ED ,BD =AB ,试说明:CA =CD .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在△ABE 与△DBE 中, AE ED AB BD BE BE =?? =??=?, ()ABE DBE SSS ∴???, AEB DEB ∴∠=∠, AEC DEC ∴∠=∠. 在△ACE 与△DCE 中, AE ED AEC DEC CE CE =?? ∠=∠??=? , ()AEC DEC SAS ∴??, CA C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2】 如图,已知AB =DC ,AC =DB ,BE =CE ,试说明:AE =DE .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在△ABC 和△DCB 中, AB DC AC DB BC CB =?? =??=? , ∴△ABC ≌△DCB (S.S.S ) , ∴∠ABC=∠DCB . 在△ABE 和△DCE 中, AB DC ABC DCB BE CE =?? ∠=∠??=? , ∴△ABE ≌△DCE (S.A.S ) , ∴AE=D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题解析 A B E C D A B C D E

专题三角形的五心汇总

专题:三角形的五心 三角形五心将在本节详细介绍,其难度较大,望量力而行 三角形中有许多重要的特殊点,特别是三角形的“五心”,在解题时有很多应用,在本节中将分别给予介绍. 三角形的“五心”指的是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垂心和旁心. 1、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圆心).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都等于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中点;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内切圆圆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r 的计算: 设三角形面积为S ,并记p =12(a +b +c ),则r =S p . 特别的,在直角三角形中,有 r =1 2(a +b -c ). 3、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上面的证明中,我们也得到了以下结论:三角形的重心到边的中点与到相应顶点的距离之比为 1∶ 2. 4、三角形的垂心 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斜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垂心这四个点中,任何三个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就是第四个点.所以把这样的四个点称为一个“垂心组”. 5、三角形的旁心 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另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称为三角形的旁心(旁切圆圆心).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旁切圆. A 类例题 例1 证明重心定理。 证法1 如图,D 、E 、F 为三边中点,设BE 、CF 交于G ,连接EF ,显然EF ∥=12 BC ,由三角形相似可得GB =2GE ,GC =2GF . 又设AD 、BE 交于G ',同理可证G 'B =2G 'E ,G 'A =2G 'D ,即G 、G '都是BE 上从B 到E 的三分之二 处的点,故G '、G 重合. A B C O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I a I K H E F D A B C M A B C D E F G

7年级春季班-第11讲-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及判定-学生版

七年级下学期春季班 (学生版) 最 新 讲 义

2 / 16 本节主要针对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讲 解,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和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四个判定定理,要求同学们可以达到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进行说明三角形全等的理由.本节课是几何说理的基础,综合性不高,相对简单.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相关的概念 (1) 全等形: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 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如下图所示: 已知:△ABC ≌DFE ,A 与D ,B 与F 是对应顶点,则:(C 与E 是对应顶点) 对应边有:AB 与DF ,AC 与DE ,BC 与FE . 对应角有:A D B F C E ∠∠∠∠∠∠与,与,与.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 内容分析 知识结构 模块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知识精讲 A B C D E F

3 / 16 全等三角形的数学语言: 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A ′B ′C ′全等,记作△ABC ≌△A ′B ′C ′,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A ′B ′C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 全等三角形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符号“≌”表示的双重含义:①“∽”表示形状相同;②“=”表示大小相等; (3)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的顶点的字母要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画三角形: 确定三角形形状、大小的条件:六个元素(三条边、三个角)中的如下三个元素:两角及其夹边;两边及其夹角;三边.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三角形 B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C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 【例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 ) A .形状相同 B .周长相等 C .面积相等 D .全等 【例3】 如图所示,△ABC ≌△CDA ,且AB =C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1=∠2 B .AC =CA C .∠B =∠D D .AC =BC 例题解析 2 1A B C D

高中三角形的五心

三角形的五心 三角形中有许多重要的特殊点,特别是三角形的“五心”,在解题时有很多应用,在本节中将分别给予介绍. 三角形的“五心”指的是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垂心和旁心. 1、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圆心).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都等于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中点;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内切圆圆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r 的计算: 设三角形面积为S ,并记p =12(a +b +c ),则r =S p . 特别的,在直角三角形中,有 r =1 2(a +b -c ). 3、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上面的证明中,我们也得到了以下结论:三角形的重心到边的中点与到相应顶点的距离之比为 1∶ 2. 4、三角形的垂心 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斜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垂心这四个点中,任何三个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就是第四个点.所以把这样的四个点称为一个“垂心组”. 5、三角形的旁心 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另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称为三角形的旁心(旁切圆圆心).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旁切圆. A 类例题 例1 证明重心定理。 证法1 如图,D 、E 、F 为三边中点,设BE 、CF 交于G ,连接EF ,显然 EF ∥=12 BC ,由三角形相似可得GB =2GE ,GC =2GF . 又设AD 、BE 交于G ',同理可证G 'B =2G 'E ,G 'A =2G 'D ,即G 、G '都是BE 上 从B 到E 的三分之二处的点,故G '、G 重合.即三条中线AD 、BE 、CF 相交于一点G . A B C O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I a I K H E F A B C M A B C D E F G

学而思初二数学秋季班第3讲.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提高班.教师版

1 初二秋季·第3讲·提高班·教师版 作弊? 三角形9级 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二) 三角形8级 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 三角形7级 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 满分晋级 漫画释义 3 全等三角形的 经典模型(一)

2 D C B A 45°45° C B A 等腰直角三角形数学模型思路: ⑴利用特殊边特殊角证题(AC=BC 或904545??°,,).如图1; ⑵常见辅助线为作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决问题.如图2; ⑶补全为正方形.如图3,4. 图1 图2 图3 图4 思路导航 知识互联网 题型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

3 初二秋季·第3讲·提高班·教师版 A B C O M N A B C O M N 【例1】 已知:如图所示,Rt △ABC 中,AB =AC ,90BAC ∠=°,O 为BC 的中点, ⑴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的关系(不要 求证明) ⑵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C 、AB 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 AN =CM .试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⑶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CA 、AB 的延长线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 持AN =CM ,试判断⑵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是请给出证明. 【解析】 ⑴OA =OB =OC ⑵连接OA , ∵OA =OC 45∠=∠=BAO C ° AN =CM ∴△ANO ≌△CMO ∴ON =OM ∴∠=∠NOA MOC ∴90∠+∠=∠+∠=?NOA BON MOC BON ∴90∠=?NOM ∴△O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⑶△ONM 依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BAC =90°,AB =AC ,O 为BC 中点 ∴∠BAO =∠OAC =∠ABC =∠ACB =45°, ∴AO =BO =OC , ∵在△ANO 和△CMO 中, AN CM BAO C AO CO =?? ∠=∠??=? ∴△ANO ≌△CMO (SAS ) ∴ON =OM ,∠AON =∠COM , 又∵∠COM -∠AOM =90°, 典题精练 A B C O M N

第一讲 全等三角形概念与性质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点一:全等形的概念及性质 【知识透析】 1、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典型例题】 1、观察下图所示的各个图形,指出其中的全等形。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解析:全等形:⑴⑻,⑵⑹,⑶⑷,⑸⑺。 ⑼与⑽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等。 【注】是不是全等形,既要看形状是否相同,还要看大小是否相等. 【随堂练习】 1、在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的图形是( ) A . B .

C D 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全等”用符号“≌”表示,其中“∽”表示形状相同(即相似),“﹦”表示大小相等,合起来就是形状相同,大小相等,这就是全等。 符号“≌”读作“全等于”,如ABC ?和△DEC 全等,记作ABC ?≌△DEC 。 其中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 和点F 是对应顶点;AB 和DE ,BC 和EF ,AC 和DF 是对应边; A ∠和D ∠,B ∠和E ∠,C ∠和F ∠是对应角。 【典型例题】 1、如下图,△ABC ≌△ADE ,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O E D C B A 注:全等三角形可以利用“运动法、翻折法、旋转法、平移法”等来找对应元素。 【随堂练习】 1、已知如图1,ABC ?≌DCB ?,其中的对应边: 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 对应角: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 2、如图2,已知△ABC ≌△DEF ,点E 、C 在线段BF 上,AB =DE ,∠ACB =∠F 。则与BC 相等的边是 _______________, 与∠BAC 相等的角是___________。 图 1 B A D C 图2 F C E A B A

第17讲 三角形的五心教案

第17讲 三角形的五心 三角形中有许多重要的特殊点,特别是三角形的“五心”,在解题时有很多应用,在本节中将分别给予介绍. 三角形的“五心”指的是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垂心和旁心. 1、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圆心).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都等于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中点;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内切圆圆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r 的计算: 设三角形面积为S ,并记p =12(a +b +c ),则r =S p . 特别的,在直角三角形中,有 r =1 2 (a +b -c ). 3、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上面的证明中,我们也得到了以下结论:三角形的重心到边的中点与到相应顶点的距离之比为 1∶ 2. 4、三角形的垂心 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斜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垂心这四个点中,任何三个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就是第四个点.所以把这样的四个点称为一个“垂心组”. 5、三角形的旁心 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另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称为三角形的旁心(旁切圆圆心).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旁切圆. A 类例题 例1 证明重心定理。 证法1 如图,D 、E 、F 为三边中点,设BE 、CF 交于G ,连接EF ,显 然EF ∥=12 BC ,由三角形相似可得GB =2GE ,GC =2GF . 又设AD 、BE 交于G ',同理可证G 'B =2G 'E ,G 'A =2G 'D ,即G 、G '都是 BE 上从B 到E 的三分之二处的点,故G '、G 重合. 即三条中线AD 、BE 、CF 相交于一点G . 证法2 设BE 、CF 交于G ,BG 、CG 中点为H 、I .连EF 、 FH 、HI 、IE , 因为EF ∥=12BC ,HI ∥=12 BC , A B C O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I a I K H E F A B C M A B C D E F G

三角形五心性质概念整理(超全)课件.doc

1、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 2:1。 2、重心和三角形 3 个顶点组成的 3 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重心到三角形 3 个顶点距离平方的和最小。 证明方法: 设三角形三个顶点为 (x 1,y 1),(x 2,y 2),(x 3,y 3) 平面上任意一点为 (x ,y ) 则该点到三顶点距离平 方和为: (x 1-x) 1-y) 2-x) 2-y) 3-x) 3-y) 2+(y 2+(x 2+(y 2+(x 2+(y 2+(y 2+(x 2+(y 2+(x 2+(y 2 =3x 2-2x(x 2-2x(x 1+x 2+x 3)+3y 2-2y(y 1+y 2+y 3)+x 1 2+x 2+x 2+y 2+y 2+y 2+x 2+x 2+y 2+y 2+y 2 3 1 2 3 2 =3[x-1/3*(x 1+x 2+x 3)] 2+3[y-1/3*(y 1+y 2+y 3)] 2+x 2+x 2+x 2+y 2+y 2+y 2-1/3(x 2-1/3(y 1 2 3 1 2 32+x 2+x 2+x 2+y 2+y 2+y 2-1/3(x 2-1/3(y 1+x 2+x 3) 1+y 2+y 3) 2 显然当 x=(x 1+x 2+x 3)/3,y=(y 1+y 2+y 3)/3 (重心坐标)时 上式取得最小值 x 1 2+x 2+x 2+y 2+y 2+y 2-1/3(x 2+x 2+x 2+y 2+y 2+y 2-1/3(x 2 3 1 2 3 1+x 2+x 3) 1+y 2+y 3) 2-1/3(y 2-1/3(y 2 最终得出结论。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数, 即其坐标为 [(X 1+X 2+X 3)/3,(Y 1+Y 2+ Y 3)/3] ; 空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 (X 1+X 2+X 3)/3 ,纵坐标:(Y 1+ Y 2+Y 3)/3 ,纵坐标:(Z 1+ Z 2+Z 3) /3 5、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 6、在△ABC 中,若 MA 向量+MB 向量+MC 向量= 0(向量) ,则 M 点为△ABC 的重心, 反之也成立。 7、设△ABC 重心为 G 点,所在平面有一点 O ,则向量 OG=1/3(向量 OA+向量 OB+ 向量 O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