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日

为进一步推进运动训练专业建设, 根据学院“十二五”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特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以突出本专业的鲜明特色,发挥本专业的龙头作用和示范效应。

一、专业建设基础

运动训练专业是我院2001年根据竞技体育发展需要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而设置的,该专业属于文化教育大类体育类。本专业任务是培育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精尖竞技体育人才、培训高技能社会体育人才。2001年起开始招收运动训练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2002年开始招收运动训练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2007年,本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精品)专业”。

该专业目前已成为我院主干专业,也是特色鲜明的专业。该专业建设具有明显的“工学结合”办学优势和“科教训一体化”办学特色。在专业建设持续发展方面得到了安徽省体育局强有力的支持,在“十一五”期间,投入建设资金2.3亿建设了新校区,运动训练专业的设施条件和师资队伍也得到了全面改善。目前,本专业拥有全省运动训练较为优越、先进的专项教学、训练设施条件和人力资源,对专业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本专业的建设日趋完善,专业招生数量稳中有升,现有五年制后两年高职在校生 305人、三年制高职在校生182人。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2010年底就业率达100%,超过全省高职高专平均就业率。本专业师资配备较为合理,已形成了一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与训练“培育、培养、培训”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0人,“双师素质”教师7 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学历2人,

校外兼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大多来自各级专业运动队,均具有多年训练比赛丰富经验、运动成绩突出的一线教练员和运动训练方面专家。专业实践课教师双师结构比例达100%。

本专业教学资源已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尤其是本专业特有的多证书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吸引了行业资源的投入,夯实了专业建设的基础。

二、专业建设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作为安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定位,全方位构建“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模式,有效的满足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的需求目标。

(一)发展目标定位:完善专业全面建设,提升专业教学训练及科研水平,发展优势竞技运动项目(群),继续建设好省级示范专业,以运动训练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共同发展。

(二)教育层次定位:以三年制高职教育为主,五年制高职教育为辅,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三)人才规格定位: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人才培养理念,以竞技体育训练、竞赛体制改革和发展为导向,发挥地方竞技体育优势,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系统掌握科学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1-2个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与教学工作,成为运动技术水平较高、实践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体育人才。

(四)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行业,为安徽竞技体育提供本专业最大的人才支持、知识贡献和社会服务。树立专业服务行业的指导思想,

按各专业项目的培养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专项技能培训、职业能力培养。

三、人才培养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根据竞技体育行业的岗位特点和要求,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我国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从事运动训练实践能力和水平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能够胜任从事专项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科研与管理的专门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体现学院的“三培”人才培养目标,即“培育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精尖竞技体育人才;培训高技能社会体育人才”。

通过培养,要求本专业人才掌握运动训练项目的教学与指导、组织、编排、裁判等实际工作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和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竞技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能够满足专业岗位需求,适应比赛、训练、管理、服务一线的需要,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图1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框图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经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及深入了解行业的岗位需求,确定了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明确了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根据专业服务行业需求的思想,进行培养方式的改变。

文专

训基

基综

文职身运动训练专业培养规格

知识

道德素质

能力素质

图2 运动训练专业素质、知识、能力分解图

按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对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课程体系分解为五大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普修技术模块、专项训练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每个模块按照知识能力对应关系划分为若干科目。各科目的划分充分考虑运动训练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科目内所设置的课程能实现对应的培养规格,具有规范、科学、完整的课程教学大纲,并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为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四、专业建设内容及改革举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证

为保证专业建设顺利实施,建有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并由院领导担任组长,系主任、专业及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学团队骨干教师、产学合作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制定、专业建设指导与实施工作。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健全教学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以及教学督导等制度,从管理上监控并完善教学过程。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系统性

从教高〔2006〕16号文件下发后,运动训练专业严格遵照文件精神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3年的纯校内培养改革为“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素质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半年行业实践性顶岗实习,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重点突出实践岗位的学训结合,强化专业的实训技能,在学中训、训中学,请进来、走出去。经过改革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性,体现在重点抓好实训、实验、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和建设,保证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地的前瞻性、科学合理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开放性,体现在走出校门办学,与行业企业合作,让学生、教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运动队,把课堂设到训练、竞赛第一线;同时把运动队技术专家、行业能手请进校园、请进课堂,按行业制定的训练大纲标准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挂钩,使学生直接感受专业人才技能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机制过程,以提高专项技术能力。通过专业项目队训练中心办在学校,学校各项目专业训练进入中心,实现实践性互动教学改革,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职业性,体现在教学训练与职业资格标准挂钩。把职业培训大纲直接引入教学,通过准入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等级标准,使教学训练贴近行业、职业岗位,真正做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通过运动项目的内部竞赛、行业规范性竞赛和国家级竞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训的效果,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系统性,体现在该专业由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三年制高职教育形成梯队型、连贯型、一条龙的人才培养通道,满足我省业余训练、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需求。在系统的人才培养中,着重抓好招生制度改革,通过不同类型的对口招生和招生考试项目的对应性调整,在招生选材上,扩大生源范围,提升生源质量,保证了本专业各系列人才培养的质量;着重抓好各阶段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对各层次专业教学计划的进一步筛选和修订,促进中职、高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核心课程的内容和比例,增加实践性课程学时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教学时数去掌握和应用专业技术、技能;着重抓好专业各小项评价方式的改革,把评价与训练联系起来,把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联系起来,把评价与学生个人运动成绩联系起来,把评价与课程考核联系起来,达到以评价促教改的最终目的。

二、推行“三层双轨”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其中,“三层”是指按课程内容之间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

业综合技能三个层面;“双轨”是指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条主线同步进行,在每个培养阶段均对应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训内容。

第一阶段:专业基础技能培养

(1)基本素质能力训练:开设《田径》、《篮球》等普修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为:体能、灵敏性、耐力;

(2)职业基本能力训练:开设《裁判法》、《教学法》等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为:《田径》、《篮球》等二级裁判执裁能力;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培养

(1)运动专项能力训练:开设《专项训练》等实训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为:专项技、战术训练等。

(2)职业资格证培训:开设《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等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为:专项技术等级考核内容等。

第三阶段:职业综合技能培养

(1)教育教学知识应用能力训练:开设《学校体育》、《体育法规》、《专业技术》等综合实训课和校内外实践训练,实训内容:技战术教学、专业训练工作岗位训练。

(2)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训练:基于《职业道德》、《职业等级技能资格》的综合实训课,实训内容主要为:顶岗实习。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培养,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都得到系统提高,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四)课程体系构建

1、按照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彻底打破以知识系统为原则的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应用模块的重组,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使新的课

程体系成为院内高职教学改革独具特色的新型体系。把运动项目队的年度和周期竞赛指标纳入课程的教学体系的重点内容,分项目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和和实训,使“教、学、做”形成高度结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2、建设1-2门省级精品课程, 2-3门院级精品课程。

3、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强化实践教学,通过2-3年的努力,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及教学技能实践课的功能,形成校内、校外实习实训两大保障体系。

4、转变教育观念,以理论必需、够用为标准,改革课程模块,修订不同模块的教学时数,确定核心课程的时数比例和内容体系,以理论结合实际为要求,贯穿基本素质与教学能力培养一条主线,优化理论教学体系。

5、实行“1+N”证书制。即指学生毕业时取得一个专业毕业证和多个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包括《运动员等级证》、《裁判员等级证》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等,鼓励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英语B级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等资格证书。同时努力将考试和考证相结合,将职业技能证书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将证书的取得和综合测评挂钩。

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将运动训练专业的核心课程放入学院校友网,使在训运动员能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缓解行业专业项目队学生长期存在的读训矛盾。同时与国内各相关体育院校联合,进行跨区域、跨学校、跨时空的信息交流。

7、建立习题库,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考核环节的公平,保证教学质量。

(五)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1、进一步做好专业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工作

鼓励和安排在职进修和到行业、企业对口挂职锻炼,到2013年保证所有专业教师进修和轮训一次,提升专业教学素质和水平,使该专业教师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学骨干。

2、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到2013年,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根据专业建设的要求,培养本专业优秀青年教师4-5名;聘请6-8名行业专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抓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设,构成凝聚力强,老、中、青结构合理的、水平高的教学团队,以提高运动训练专业建设的整体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

3、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理论扎实,能把握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了解和学习与本专业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相关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了解大学教育规律,并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前沿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

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如:教材加工与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板书能力、课件制作能力、运用普通话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胆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更新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教材编写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建设专业教学资源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升和对外展示力度。

(六)、科研成果开发

联系安徽体育工作的实际,学习推广先进的训练方法,坚持教科训结合,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理论素养,争取在安徽体育人才的培养,训练方法的改进发挥积极地作用,坚持“科研兴教,特色兴校”,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争取周期内获得一项安徽省体育科研成果奖。

1、鼓励支持教师围绕教学开展科研工作,以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支持教师进行学术活动,鼓励、支持教师申报国家体育局和省体育局相关科研课题。

2、根据教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或专业的需要,要求本专业专任教师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论文或一项科研课题,在项目经费中给予奖励。

3、鼓励教师进修和交流,争取每年选派1-3名优秀教师进修培训,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扩大学术视野,掌握学术动态。

4、每学期有计划、有侧重地聘请社会、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系列教学科研讲座。同时,利用学院现有学术资源为专业建设服务。

5、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评比项目,凡申报成功者给予相

应的配套资金支持和奖励。

(七)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按专业课程体系要求进行对应性调整和建设,改善实训场馆教学环境与条件、充实与更新实训设备,计划再建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多功能差异化实训基地。

2、现有专业实训场馆和基地对本专业学生实现全面开放,以适应学生补偿训练和技能实训的需要。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场馆和基地的使用和管理,使专业实践教学实现以校内场馆基地为主,实现校内场馆的零距离使用。

3、加强对实训场馆基地的使用管理,学生实训实行“准运动队化训练管理”模式,即学生在实训场馆实训,一切管理、要求和体系都要与运动队管理完全一致。

4、建设完善现有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实训实习内容。为使学生到行业、运动队实习更加顺利,同时扩展我院与多家行业、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学校和行业、运动队双方的责任。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承担学生顶岗后的一切生产、教育、培训活动,同时提供人才选聘的优先录用。校方的责任主要是:结合行业、运动队教学训练实际和培养目标要求,共同制订并实施实习计划。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新机制、新途径方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5、新建3-4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努力探索规范的基地建设标准。在行业及社会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双赢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实训实习成为行业和社会企事业选择新鲜人力资源的优先途径;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在诚信意识、训练观念和职业素质方面都受到极大的教育

与提高,从而达到实习实训过程成为宣传、推广学校特色人才培养的最好途径。

(八)教材建设

1、制定教材使用计划。为体现我院运动训练专业的特色,立足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突出本专业的有用性、充分性和实践性,选用国家、行业规划的高质量教材,严格教材使用的选择程序,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为标准,统一采购、统一使用。

2、组织专业教师编写分专项校本教材。到2012年底前,按专业课程体系要求,重新调整、编写、完成各门课程教学大纲,2013年前出版有本院特色的校本教材2-3本。按新的课程体系要求,逐步完成各分项实训指导书的编写,使本专业在实训指导书编写方面具备有一定的水平。

3、加强教材编写的督查,对校本教材的编写给予专项立项和经费支持。鼓励参编公开出版教材,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九)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能否健康正常的运行,教学管理是关键,因此,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

1)教学管理机构健全,人员结构合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体管理的职能。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高,各部门领导在教学岗位上有多年的教学工作经历,对教学工作熟悉和了解,因此,反映在教学管理工作上,无论是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还是组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术水平都较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教学管理的过程和细节上都能突出服务思想,体现出人

文精神,在工作中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行人性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和干群关系融洽。

2)管理制度完备,学院制定有教学全方位管理制度。本专业所有教学文件齐全。教学计划、科目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学任务书、教案、教学日志、学生成绩考核、学期授课总结等教学资料齐备。在课堂教学各环节能做到:认真备课、说课、讲课;认真实验、实训;认真辅导、批改作业;认真考核。制定学生教学反馈制度。

3)建立了较完善的四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级监控是院教学督导室(督导组),负责对全院各教学训练部门、单位进行督导检查;

二级监控是处系部巡查组,负责对本部门、本单位教学训练工作进行定时检查监控;

三级监控是教研室和教学团队,负责对本教研室或团队教师进行规定内容的检查、指导;

四级监控是学生评教信息员,负责对本班级任课教师日常教学进行监督考评、定期反馈信息。

院处系领导通过听、查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各主要的教学环节(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考核、成绩评定、实践教学等)均有规范的制度,控制有效。院系定期开展教师相互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学生评教等已成制度化,这些措施对强化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保障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管理成效明显,教学上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年年都有教学管理科研论文发表、并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通过加强教学管理,进

一步提高了我院教学科研能力,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十)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积极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①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毕业生向学校汇报就业信息,対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学校对于毕业就业人员毕业后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不断了解其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的变化。

②专业教师抽查制度——专业教师及时了解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③行业评价制度——行业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工作能力、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利用社会、行业和学校合作关系进行不定期调研,了解学生毕业工作的整体情况,对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素质进行评价。

(十一)特色建设项目

运动训练专业作为我院办学的龙头专业和安徽省示范(精品)专业,在我省体育行业和我院专业建设上起到了其特有的示范效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我省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和体育行业唯一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大专层次的专业,其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创新突出。

1、创业教育技能融合。以开发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实践必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环节有机地结合,通过本专业毕业生进运动队任职形成“到岗就能胜任工作,为行业运动队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2、就业准入专业对口。学院继续在人才培养中推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认证制度。将职业资格准入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这项制度的推行,使本专业的教学工作,方向更为明确。成为学生学习和就业新的需求动力。进入行业和社会用人单位学生都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技术需求,达到优良的工作效果。

3、订单培养效果显著。深入了解本地区行业的用人规格,制定本专业的人才订单培养方式。重点是学院与运动中心和各市业余体校按照需求双方共同商定教学方案,由教师和聘请的运动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织教学训练;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在各运动中心和各市业余体校进行。订单培养机制从方案设计到毕业生就业,校企双方全过程合作完成,形成一种有效的稳定运行机制。

4、社会服务质量保证。运动训练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专业建设项目,根据社会和行业的需要,积极组织或参加各类比赛;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行业技能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学院先后被国家和安徽省评为国家职业技能体育特种行业培训基地,每年培训100-200人;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每年培训100-200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培训600-800人;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基地,每年培训200-300人;安徽省教练员培训基地,每年培训200-300人;安徽省体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每年培训50-100人。运动训练专业在为行业、运动项目队

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全省培养体育“双师素质”教师和体育行政管理干部,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社会服务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五、专业建设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项目名称

经费预算

(万元)

执行计划

2012

2013

2012年验收要点2013年验收要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6 6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教师

抽查和行业评价为主要内容的

完成市场需求及岗位分析调研

报告;完成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制度的实施;完善以工学

结合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

案。

校企合作(实习实训)体制机制建设48 90

制定“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建

设方案;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耗

材补贴;购置相关教学器材;实

习意外伤害保险费用;建立运动

心理实验室;进行校企合作科技

项目1项。

完成学生该模块的综合实

训;规范课程考核办法;

完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场馆的建设项目

及相关设备配置。继续为

行业培训教练员、社会体

育指导员;完成校企合作

科技项目1项。

师资队伍服务能

力建设18 26

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

“双师”素质培养方案;制定兼

职教师库方案;确定专业带头

人、骨干教师及“双师”培养对

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3-5

人;教师轮修培训。

培养运动训练专业带头人

1名;培养骨干教师2名;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3-5

人;聘请行业专家及技术

能手6-8人充实兼职教师

库;教师轮修培训。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库建设48 73

与行业共同开发运动训练专业

校本教材2-3本;建设教学录播

系统;编写运动训练专业各学科

教学大纲;筹划建设1门省精品

课程,1-2门院级精品课程;教

学改革、科研课题等相关费用;

购买专业图书音像资料。

与行业共同开发运动训练

专业校本教材2-3本;建

设申报1门省精品课程,

1-2门院级精品课程;教学

改革、科研课题等相关费

用;购买专业图书音像资

料;建设专业教学资源信

息交流平台和习题库;组

织专业核心课程课件制

作、上传共享;组织专业

教师课程课件大赛。

社会服务能力建15 20 安徽省体育传统学校、特色学校安徽省体育传统学校、特

设体育教师培训100-150人,安徽

省教练员培训100-150人,安徽

省体育管理干部培训25-50人,

体育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技能培

训50-100人,国家社会体育指

导员培训50-100人,国家高水

平体育后备人才培训300-400

人。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100-150人,安徽省教练员培训100-150人,安徽省体育管理干部培训25-50人,体育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技能培训50-100人,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50-100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训300-400人;举办全省相关体育比赛或参加全国相关体育比赛。

六、运动训练专业建设进度表

2011年2012年2013年

1月完成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的实施,完善以工学结合为导向

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习题库;

2月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

师、兼职教师库以及“双师”

素质培养方案。

完成学生专业模块的综合实训;

规范课程考核办法。

3月确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及“双师”培养对象。

培养运动训练专业带头人1名;培

养骨干教师2名;培养“双师”素

质教师3-5人;聘请行业专家及技

术能手6-8人充实兼职教师库。建

设专业教学资源信息交流平台。

4月与行业共同开发运动训练

专业校本教材1本。

与行业共同开发运动训练专业

校本教材2-3本;申报建设1门

省精品课程,1-2门院级精品课

程;教学改革、科研课题申报;

购买专业图书音像资料。组织专

业核心课程课件制作、上传共

享。

5月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

教师抽查和行业评价为主

要内容的完成市场需求及

岗位分析调研报告。

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服务

社会;完成校企合作科技项目1

项;组织教师轮修培训。组织专

业教师课程课件大赛。

6月拟建运动心理学实训室。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2个;完成体操、健身馆实训室的建设项目及相关设备配置。举办全省相关体育比赛或参加全国相关体育比赛。

年项

7月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个;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8月建立运动心理实验室。

9月进行校企合作科技项目1项;开展应用技术咨询与服务项目1项;筹划建设1门省精品课程;建设1-2门院级精品课程。

10月召开运动训练专业

申报论证会;打印

上报申报材料。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3-5人;

教师轮修培训。与行业共同开发

运动训练专业校本教材2本。

11月制定“教学做”一体

化实训室建设方案。

建设教学录播系统,购买专

业图书音像资料。

12月编写运动训练专业

各学科教学大纲。

为行业培训教练员、社会体

育指导员。

关于易班建设工作的一些建议

关于易班建设工作的一些建议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对于建设易班的热情愈发高涨。截止目前,全校共注册421个实体班级,而本学院2010级共有5个班级成功跻身学校E-GPA排名前100,可喜可贺。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大家提高本班分数的主要手段集中于上传各种图片于相册,上传电子书等文字资料于网盘,以及参与各种投票……相对而言形式较为单一,以下是我结合会计学院的实际情况,对于我们建设易班的一些建议。如有不周到之处,希望大家予以指正。 1.班级话题分类 还在为班级话题页数太多,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一篇文章而发愁吗?班级话题分类将会帮助你。在进入话题工具栏后,管理员可以设置各个小栏目,比如学习资料、八卦娱乐、生活感悟、红色革命等等,将已有的话题分门别类,同时让以后的同学发表话题更为得心应手。仅仅是举手之劳,便能让本班的话题页面变得更为细致整齐,赏心悦目。各班级还能就本班同学的兴趣爱好发展出属于本班的特色栏目分类,提供一个方便快捷,参与性高的网上交流平台。 2.做出具有本班个性的班徽、班级简介 每次进入易班内的班级页面,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会是一张图片,以及一段文字。没错,这便是班级班徽、班级简介所将展示的位置。做好具有本班特色的上述项目,绝非做做门面那么简单。一个具有个性的班徽不仅是能抓住来访者的眼球,其中的寓意更可成为本班成员的奋斗目标以及美好期望。而一份文采飞扬的班级简介则是对于本班的最好诠释。在此我们不只是希望各位班委完成这件事情,更想让班级的每一员都参与进来,各位“PS达人”以及“文学家”们都能一展所长,而在有多份备选方案时还能在易班上发布投票,让大家共同选出属于本班的精彩。 3.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品牌活动 一个成功的易班班集体所能值得称道的不应仅是丰富的内容和友好的界面,还应该有一个具有班级特色的品牌活动。在这方面,或许本校的金融学院能够提供一些很好的范例。“青春的诗”让本班同学每天根据学号顺延续写200字左右的青春校园小说,每位同学都开动脑筋,将这个故事连接下去……“一周‘星’人物”在同学中评比出在过往一周中有突出表现或者有特别才艺的同学,做出一份份气势十足的海报予以收集……“我的‘凡客体’”则运用网络时下流行的“凡客体”,每位同学用这种文体从各个角度对自我进行描述,每月投票选出最给力“凡客”,最幽默“凡客”,妙趣横生,同时增进了班级成员之间的了解。看了以上这些例子,相信大家应该会有自己的想法了吧,何不把它转为实际行动?4.积极参与外贸易班活动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我们外贸学院正如火如荼地举办校园易班推广语大赛以及风采大赛,如今已经到了评比的阶段,而之后还会推出易班校园文化节。事实上,除了将建设易班的眼光聚焦于班级内部,我们更应该把视野拓宽,积极参与外贸学院乃至更大范围的易班活动,不仅能够展示自我,更是会为你所代表的班级带来好评和赞誉,甚至在最后的班级评奖中,个人是否在各活动中有所表现也会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暂时就写到这里吧。总之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行动起来,为了将本班的易班建设地更加光彩夺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你们的努力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体育学院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意见”,在年体育类类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以体育教育(师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专业为大类的年体育类类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体育教育(师范):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教案、训练、竞赛工作,能从事学校体育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品质和科学素养、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以及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体育教育(师范):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好学上进,善于合作;爱岗敬业,品德良好。 (二)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案,计算机考试达到一级(含一级)以上水平;能规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测试达到二级乙等(含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三)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案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四)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以及体育科学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基本的教案研究和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五)了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具有中小学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案、训练、科研、组织竞赛、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六)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一)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社会体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富有创新精神。 (二)系统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技术与练习方法,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综述

枣庄镇中心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突出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办学目标。我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传承、弘扬“以体促德、以体增智、以体健体、以体审美”传统,从自身特点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丰富内涵,着力抓好学校特色建设,突现体育精神文化,形成鲜明风格,提升办学品位,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二、体育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童金海 副组长:刘伟吕维鼎史文同马栋良 组员:张涛孙应强金富童金亮程家慧 李坤强蒋华訾金狼李飞各班班主任 三、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 1、从我校发展历史来讲,枣庄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中学,多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传承中超越,在积淀中发展。在多年办学的风雨历程中,我校体育传统项目已呈特色,优势明显,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丰厚的资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育工作策略与方法。学校成立各项体育运动队,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集中训练,由专门老师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训练目标、计划,并推荐优秀学员参加各种大型比赛如:我校学生参加区级运动会、区门球比赛、中学生篮球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2、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来讲,我校学生大多属于留守儿童,总体知识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甚至出现心理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拼搏

进取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以未来社会的需求来看,人才不仅要有优良的品质,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俗话说:“体乃载知识之舟”,没有健康的身体,势必影响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可以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文化知识的汲取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提高目标定位,确定了“先健体后强识”成为培养目标,“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并设想将体育运动发展成为我校的一项群体运动,并逐步引向深入并拓宽领域,并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拓展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创建目标与方向 (一)总体目标: “先健体后强识”——传承艰苦创业的精神,吸收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自身优势,谋求特色发展,传承、积淀、弘扬、升华我校体育特色。让体育与精神文化来构筑特色学校。我们将采用分层推进、分步发展的战略,努力实现特色教育的新跨越。 (二)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3、3) 体育运动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体育运动在我校的普及和提高,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我校拟定学校特色项目创建的工作目标。 具体如下: 1、依托我校传统资源优势, 组建好学校体育运动队,集中优势力量加强训练。要求全体教师利用周三下午第三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运动,以“普及体育运动”作为我校特色项目,使之成为学校工作特色之一。 2、确立教学内容,建立评价体系。 3、在发展整体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的训练,增强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总结经验扩大优势 一、发挥区位优势,促进校企合作 学院隶属宁波市领导,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400亿元,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超过46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这为加大对学院的投入奠定了基础。根据宁波市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宁波将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浙江省重化工基地,进一步确立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十一五”期间,宁波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及机械基础件、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模具、新材料、新能源、文具、家用电器等十大产业。宁波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根据《宁波市2006——2007年度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未来几年,宁波每年需要10万名技能型人才,这给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学院地处北仑新区,合作发展基础良好。北仑区东接深水良港——北仑港,北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区内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中信公司独家开发的大榭开发区,有1000多家外(合)资企业,其中有世界500强企业35家。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935元。至2005年,宁波十大百亿工程中有七项落户在北仑新区。目前北仑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核心区,成为宁波市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强区和利用外资的龙头,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形象窗口,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中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区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校企双方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双赢合作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推行“三三”模式,深化工学结合 学院几年来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建校以来,坚持“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化教学”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其中《“学工交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案例》作为9个典型模式之一收入由教育部高教司、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主编的银领工程丛书《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

易班创建评优活动参考标准

易班创建评优活动参考标准 一、易班建设先进单位 1.面向全院各个系部。 2.系部师生易班注册认证率高,2014级、2015级达90%以上。组织架构设置完整,有专门教师指导系部易班日常建设,积极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有专门的学生团队负责营运。 3.系部师生积极参与易班建设,充分利用易班手机客户端、易班网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线上线下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班级EGPA均值不低于5。 4.系部易班建设状况良好,专业特色突出。能充分利用易班手机客户端、易班网功能应用开展日常工作,合理运用话题、相册、资料库、投票、问卷、轻应用快搭等功能,并进行常态化管理。资料库文件数不低于200。 5.系部师生积极发布有意义、有质量的博文或话题,发帖、回帖总数不少于人均10条。 6.积极推动系部宣传报道进易班,相关稿件能被易班网首页、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易班首页的相关栏目采用。被学校易班首页采用的稿件总数(含话题、博文、投票、问卷、轻应用等)不少于50条。 7.创建评优期间,依托易班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易班主题活动,每月至少开展1次具有系部特色的易班主题活动。 8.能主动承担或参与学校易班建设的专项工作。 二、优秀易班网络班级 1.面向全院2014级、2015级所有行政班级。 2.班级成员注册认证率达100%,并能积极参与易班网络平台建设。 3.班级成员参与度和活跃度较高。创建评优期间,班级 EGPA 值增长明显,班级EGPA值不低于10;班级成员中经验值在50以上的人数不少于10人且经验值在100以上的不少于5人。

4.班级易班建设状况良好,班级特色突出。能充分利用易班手机客户端、易班网功能应用开展班级工作,合理运用班级话题、相册、资料库、投票、问卷、轻应用快搭等功能,并进行常态化管理;资料库文件数不低于80。 5.依托易班网络班级平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班级活动,班级至少开展过5次以上具有班级特色的易班主题活动。 6.班级成员积极发布有意义、有质量的博文或话题,班级发帖、回帖总数不少于人均30条。 7.班级不存在恶意刷分、灌水等严重违反易班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优秀易班用户 1.面向所有经过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方认证的在校易班用户(含教师和学生)。 2.积极参与易班全站活动和校级、系级、班级易班特色活动,活跃度较高,易班经验值、综合实力值较高。创建评优期间,个人经验值增长明显。易班经验值不低于500,网薪不低于2000。 3.积极参与易班建设,促进易班建设良性发展。正确运用易班的动态、话题、相册、资料库、投票、问卷、博文等功能,积极发布有意义、有质量的话题、博文、投票、问卷等,发帖、回帖踊跃,总数不少于100。 4.能积极配合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院易班发展中心的工作,并提出加强易班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2016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6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同时具备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社会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学、学校体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 (4)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 (7)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社会体育管理学、休闲体育学、体育俱乐部管理、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永城职业学院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城**学院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为重点,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促进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一、课程简介 永城**学院《大学体育》是公共基础课。是在我校一年级开设的必修课,二年级开设的选修课。是学校覆盖面最大的课程。我校有着优良的体育传统,长期以来体育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模式。近几年来在体系、内容、方法上不断的完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校目前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太极拳、等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批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上都能体现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示范性课程。 1. 在加强课程建设的教育思想研讨、开展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深入比较与研究、明确我们的优势和差距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规划。 2.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师培训、引进计划。 3. 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4.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实现“三位一体”教学的课程模式。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60401 学校名称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741 学校举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学校所在地广东省(省份)广州(地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9 日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一年十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珠三角地区创造战略目标的实施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劲东风,继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建筑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专业建设基础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2001年,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 2006年该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审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尤其是在09年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当中,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在专业内涵方面下苦功,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取了显著的进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2010年该专业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示范性专业验收工作,正式成为了“省级示范性专业”称号。 1、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手段引进专业团队人才,通过国内外访学、参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参与项目研发或企业兼职等途径锻炼培养人才,本专业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骨干队伍。专业带头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思想素质好,团队意识强,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拥有一批来自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沃华消防公司、广东建业工程技术公司、广东海富建设有限公司消防技术服务分公司、广州珠江监理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的兼职教师。 2、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我们在课程改革方面以点带面,以课程等级建设推进课程整体改革,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先后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获省级精品课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获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给排水系统

易班建设各职能部门院系工作职责

“易班”建设各职能部门、院系工作职责 一、相关职能部门 1、党办校办 (1)协调督办相关部门成员注册及部门使用情况的监督; (2)通过易班网及时发布学校发展建设重大信息,协调建立“校领导在线”进行在线答疑,增强学生爱校荣校感。 2、组织部 (1)发布学生入党流程,学生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条件、培养考察过程等信息; (2)动员组织学生党员注册加入“易班”网 (3)在“易班”网建立党校,利用“易班”平台,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3、宣传部 (1)总体把握和加强舆论监督; (2)动员组织校电台学生干部队伍注册加入“易班”;校园氛围营造、宣传动员,以“道德讲堂”等现有资源平台开展师生互动; (3)通过易班网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4、学工部 (1)协调、建立和完善易班建设工作联动机制,负责易班发展中心的建设、管理和运作;易班建设整体推进及实施方案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设计与完善; (2)负责全体学生基本信息的导入和易班班级社区框架建立; (3)组织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和辅导员统一培训、参观学习、经验交流;

(4)利用易班的实时交互功能,结合我校“心灵港湾”、“苍霞人才网”、“勤工在线”、“学生信息系统”,打造“学生心理关怀平台”,网上“就业驿站”和“学生综合事务服务平台”; 5、教务处 (1)利用E-Class进行评教、课件分享、精品网络课程信息、资料分享与下载等活动,从而让学生充分享受和利用学校的各项教学资源; (2)提供、整合校园教务系统信息平台数据服务的资源,如学生成绩查询等; (3)引导教师利用易班组织中的论坛与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进行专业学习指导,利用网盘分享教学资源等,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对学生的指导。 6、校团委 (1)动员组织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干部注册加入“易班”,负责培训一批学生干部在网站上注册、登录、发帖; (2)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线上线下互动。配合通过传单、横幅、平面印刷品、网站、视频等媒介广泛进行宣传,围绕广大师生加入“易班”的热点问题开展活动,力求做到活动主题鲜明,特色显著,扩大易班的知晓度和使用率; (3)推进社团网上工程建设。正式注册的学生社团都要求在易班上建立自己的组织,借助易班平台,结合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网上评比、典型展示、线上线下活动互动等形式的创新工作,在易班平台上充分展示社团风采的同时,线上线下两个文化建设同时进行。 7、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提供有关技术和网络支持,负责学校各资源平台和网站,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许昌学院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社会体育专业代码:040103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素养,能在社会体育领域和物业管理部门从事群众体育活动、保卫、保安等方面工作,并能适应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和组织竞赛指导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通过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国家有关体育工作和安全保卫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受到服务社会、指导大众健身和系统的武术保安等方面的训练,初步形成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安全保卫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热爱体育教育事业,有理想、有社会主义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奋发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的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自我教育能力; 2、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技术与指导方法;掌握人体科学、运动科学、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武术格斗的基本技能; 3、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和安全保卫的方针、政策、法规,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我国当前的社会治安情况; 4、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物业管理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5、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有应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6、掌握基本的体育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7、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保健的知识和能力,高尚的审美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三、主要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法规、经济法、田径、篮球、体操、武术、网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散打、跆拳道、擒拿与格斗。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中完成学业。 2、学位:符合许昌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70学分;其中通识类必修课应修满37学分,选修课应修满12学分;专业基础课应修满48学分;专业方向课程应修满37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应修满36学分。

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方案

(试行)为贯彻落实《全民建设计划纲要》,拓展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空间,促进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模式,结合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尤其是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营地建设的意义和性质: xx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任务是: 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体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多样化需求,借鉴发达国家利用户外营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广阔的国土和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资源,开发新型的全民健身体育资源,建立一种新型的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旨在广泛吸引青少年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形式;其主要任务是使广大青少年从室内走向户外,认识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强健体魄,陶冶情操,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运动、娱乐、休闲环境,为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服务。 二、营地的规模和基本地域条件: (一)交通便利的自然山川、湖畔海滨等,距离中心城市不超过两小时路程,可全年开放或具有明显独特的季节性特征的地域。 (二)具备必要的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周边有可供参观学习的历史文化景观或工农业生产基地。 (三)拥有可同时安扎200个左右露营帐篷的开阔地带,营地面积不少于6000平米。 (四)远离滑坡、巨浪、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安全区域。 三、营地构成: (一)活动区:

户外体育营地活动主要包括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徒步登山、野外露营、团队拓展、航海模型、航空模型、无线电测向、野战定向等一系列绿色体育户外运动项目。通过组织青少年“体验一次野外露营”、“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参加一次团队拓展体育活动”和“参与一次户外体育比赛”等形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参与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二)露营区: 露营区是青少年户外体育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之 一。必须可同时满足400人左右(安扎200个双人帐篷)露营;露营区要有足够的空地、除有厕所、盥洗台、清洗台、必要的照明设施等最基本的设施外,尚需要有整洁的环境卫生、安全警卫系统。 (三)服务区: 服务区是保障青少年在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安全、快乐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除能够提供户外活动必须物品的租赁及相关服务,尚需含餐厅、日用品商店、淋浴设施、消防急救设施、医务室、休闲生活空间、便利的交通网以及丰富的临近游憩点的服务设施、休闲设施以及相关的附属设施。 四、管理: (一)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是全国组织实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工作的业务部门,负责营地建设的发展规划。 (二)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营地建设的选址工作,并对营地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为避免营地运营不当而造成政府部门的长期投入,贯彻“营地自行运营”的方针,亦可由营地依托单位(如共青团属青少年活动基地、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等)代为运营管理。 (三)各地拟建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的依托单位需报有关取得建设营地所需土地的相关协议,经各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批。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一、学院概况与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南宁市政府为适应南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于1999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学校,其前身南宁职业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广西最早面向市场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为2215.26亩,教职工 65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70.8% ,开设45个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在校生9100多人。学院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以培养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走产学合作教育的之路,初步探索出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进步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2001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2年的办学积累,使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国色天香”(国家品质、特色办学、天之骄子、桃李生香)的教育品牌影响逐步扩大,社会声誉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鲜明教育特色。 (二)建设基础 1.面向市场的“六化”开放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根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起点基础上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的服务宗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资源社会化、产品精品化、手段现代化、服务高效化”的“六化”先进办学理念,并将之贯彻于整个办学过程中。 办学市场化:把学院办学活动纳入市场的大框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做到办学机制适应市场、专业建设围绕市场、课程改革跟踪市场、学生就业服务市场、学校发展依托市场。近年来,学院根据东盟国际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新形势,以及产

“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实施方案

“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实施方案 (2014——2017年) 根据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工作部署,现就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推广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以下简称“引领工程”),制订计划如下。 一、建设目标 按照中央对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部署,结合教育信息化建设,发挥“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的主体作用,调动各地各校积极性,推动实现“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内容、技术、服务全面升级。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把“易班”建设成为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全国性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把中国大学生在线打造成覆盖面宽、影响力大、引领性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生主题教育网站,促进各地各校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和主题教育网站建设,支撑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发展,为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主要任务 (一)拓展应用,丰富思想文化供给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网上弘扬传播,引导高校师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高校师生网上精神文化生活。依托“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资源聚合、力量整合、协同配合优势,搭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互联互通平台、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大力引进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教学资源。开设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辅导员网络培训课程体系,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网络培训。构建高校网络文化研究示范平台,集聚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成果,搭建学生创新创业网络载体,促进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育。 (二)扩大覆盖,筑牢网络育人阵地 以应用服务输出、运行模式输出、管理方法输出为重点,争取教育部直属高校和20个左右省区市所属高校加入“易班”,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辐射的网络互动社区建设模式。建立中国大学生在线与高校网站内容共建机制,争取共建高校达到1000所,注册用户覆盖大部分高校大学生,打造全国大学生思想教育类网站“旗舰”。发挥集聚效应,提升育人效果,促进校校合作、地校合作、地地合作,实现“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与各地各校校园网络有序衔接、有机结合、有效运行。以“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为主干,支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学校名称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14060 专业名称运动训练 专业代码 660302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 (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 (2)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3)专业建设优势 2.专业发展现状 3.存在问题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 (3)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师资队伍建设 四、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1.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课程改革与创新工程 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体系

4.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实效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五、预期绩效 六、专业建设进度、建设经费预算 七、保障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运动训练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运动训练专业服务行业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闽政〔2011〕47 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闽政[2011]19号)、《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要求,特制定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 (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 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2011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颁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都为福建省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福建省体育产业调研报告,2008年与运动训练相关产业人才缺口1.15万人,2009年与运动训练相关产业人才缺口1.25万人,近2年运动训练专业人才需求仍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福建省社会

高校易班建设方案及案例(20140429)

高校易班建设方案及案例(20140429)高校易班建设方案及案例 上海易班发展中心 2014年4月 一、启动阶段工作要求 (3) 1.明确组织领导 (3) 2.成立校易班发展中心 (3) 3.成立校易班学生工作站 (3) 4.分批导入数据 (4) 5.教师培训 (4) 二、提升阶段工作要求 (5) 1.加强组织领导 (5) 2.加强队伍建设 (5) 3.内容建设 (5) 4.面向学生开展易班培训 (8) 三、成熟阶段工作要求 (8) 1.完善队伍 (8) 2.激励创新 (9) 3.整合资源 (10) 4.特色开发 (10) 5.规范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10) 附件二高校易班建设方案参考(上海) (11) 【案例一】——上海海洋大学 (11)

【案例二】——上海建桥学院 (14) 【案例三】——东华大学 (16) 【案例四】——上海政法学院 (19) 【案例五】——上海戏剧学院 (22) 一、启动阶段工作要求 1.明确组织领导 在易班建设启动阶段,各高校首先需要成立易班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任校易班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工、教务、宣传和信息化部门的校领导任副组长,由教务、学工、宣传、财务、信息办、共青团委、研工部、社科部、后勤等上述部门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统筹规划和领导易班各项建设任务。 2.成立校易班发展中心 领导小组下设学校易班发展中心。建议设在学工部门,明确学工部门对这项工作的牵头职责,由学工部长任中心主任。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易班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落实专门编制,设立专人专岗。人员编制紧张的高校也可以先由辅导员兼职开展易班启动阶段工作。 建议学校易班建设由三个部门重点推进:学工部门(学校易班发展中心)负责落实易班建设的各项任务,为其他部门开展易班建设提供支持;教务部门负责基于易班的教学资源建设;信息部门负责基于易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宣传、财务、研工、团委、社科、后勤等部门为易班建设提供保障。 【温馨提示】 此部分可参考附件二(案例一)上海海洋大学 3.成立校易班学生工作站 在学校易班发展中心设立易班学生工作站。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启动阶 段的各项校园宣传推广活动。在启动阶段进行学生工作站专职学生工作人员招募的同时,还可以集合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的力量共同开展工作。 4.分批导入数据 易班始终坚持实名制注册,各高校首先需要向上海易班发展中心提供首批注册的师生实名数据,用来匹配师生在线注册时输入的信息。学校可根据自身易班建设方案的需要,确定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3年6月修订) 一、专业介绍 为了适应人们对体育生活的需求,我校于1995年,开始试办社会体育专业。1999年正式设立社会体育专业,并开始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社会体育方向硕士研究生。2012年,社会体育专业更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代码040203)。本专业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要求,充分整合我院优势教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人才需求规格为标准,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突出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旅游、体育探险等体育休闲特色,并在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学生就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既能从事社会体育健身咨询、技术指导,又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有效地从事经营、策划、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要求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具备良好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社会体育专业理论、掌握多项社会体育运动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社会体育活动的推广、指导、经营与开发等活动; 3.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外语的学习,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求; 三、培养特色 (一)目标特色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既能从事社会体育健身咨询、技术指导,又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有效地从事经营、策划、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不仅有别于传统体育领域中各类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同时也是本专业的最主要培养特色。 (二)课程特色 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拓展休闲体育课程建设,突出体育休闲特色;以社会人才需求规格为标准,强化经营管理能力训练;以休闲体育服务过程设置专业主干课程,以职业形态设计专业技能专选课程,通过专业技能课程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人才培养。 (三)实践特色 在我院原有的与休闲体育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加强模拟场景与实景教学,共同完成休闲体育专业参访见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任务,初步形成“以学校实训基地为主、社会实践基地为辅”的集约式休闲体育实训基地,以培养休闲体育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体育学、公共管理。 (二)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管理、体育经济学、社区体育概论、健身原理与方法、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服务运营管理等专业理论课程和体育健身与娱乐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XX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XX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 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 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 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 函〔2015〕168号)《XX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 进工作方案》(X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教职成[2015]9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 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 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 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 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

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的工作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树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构建体系 (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