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指南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指南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指南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指南

一、 内部审核

评审准则第4.10条规定:“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称为审核,而用于内部目的,以检测机构自己的名义进行的审核称为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确定质量体系及其各要素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与有关标准或文件相符合,质量体系文件中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审查。为达到管理体系运行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保证管理体系按照文件的要求,规范有序运行,检测机构应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进行自我评价。

内部审核是检测机构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对其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管理体系自身的要求,不能将其视为管理体系之外的要求。如果检测机构的内部审核没有有效的实施,那么,可以认为该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运行是不全面的,并判定为缺少规定的要素和要求。

内部审核的依据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技术规范、规程)、法律、法规等。内部审核必须坚持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才能够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

内部审核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一年,在此周期内应完成对此涉及的部门及全部适应的要素的审核。内部审核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内审员按日程计划进行。内部审核计划要覆盖质量体系全部要素及检测的所有活动。

内审员经过培训具备持证上岗资格,审核应由有资质的内审员进行,可以是本单位的内审员,也可以是兄弟单位的内审员。质检机构应选送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员通过专门培训、考核,取得内审员的任职资格,由本单位用文件的方式聘为内审员。质检机构应当保证其内审员对《评审准则》能够正确理解、清楚内部审核的技术方法和具备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和报告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内审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在人力资源允许的情况下,

应当保证内审员与其审核的部门或工作无关,即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不能审核自己从事检测工作的所在部门,其目的在于确保内部审核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

(一)内部审核的方式:

内审可以分为例行性内审、临时性内审;在一年中可以集中内审(即对本单位全部的工作流程进行审查),一次完成;也可以轮流内审(即对本单位的工作流程分批进行审查),安排多次完成。但要求质检机构每年度开展的内部审核应当覆盖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即《评审准则》19个要素的所有要求在质检机构内部的实施情况如何,均要通过内部审核予以评价。从质检机构的部门和场所看,每年的内部审核应当覆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岗位或工作场所,不允许出现遗漏。内审时应突出重点,切实解决问题。

(二)内部审核的实施

1、成立内审组,任命组长,由组长进行分工;

2、召开预备会,编制检查表;

3、开内审首次会,布置审核活动与范围;

4、现场审核,“管理要求”与“技术要求”的审核;

5、开具“不符合通知单”,整理内审报告。内审报告是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材料;

6、末次会议,总结内审。

不符合项的整改

1、对不符合项按其性质进行整改;

2、整改方式三种: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3、对整个内审过程的全部记录收集归档。

(三)对不符合项整改的跟踪验证

跟踪验证是内部审核的延伸,是对受审核方采取纠正/纠正措施进行评审、验证。跟踪验证目的是促使受审方采取、实施有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项再次发生。

内部审核流程图

二、 管理评审

评审准则第4.11条规定:“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管理评审”是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对本机构的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以及对本检测机构的适用性,所组织进行的综合评价活动。通过管理评审,检测机构可以发现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借机进行改进的主要依据。检测机构为了衡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评价管理体系对自身管理工作是否真正有效,是否能够保证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最高管理者要组织管理评审工作,确保管理体系持续使用和有效,并进行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通过管理评审,检测机构要对当年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做出评价,也可以确定、修改由内审后提出的改进项目。

检测机构的管理评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在特殊情况下,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评审的次数。具体做法可分两种:一是专题讨论。即将所需评审的输入和要求分成若干个专题,事先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专题讨论,分别写出专题报告,汇总后报最高管理层审定,最后形成集中式的评审报告。这种方法专业性强,有一定深度,但花费时间和工作量较多;二是集体会议讨论。在召开评审会前,先制定评审计划,列出所有需要评审的议题,事先发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准备,然后通过评审会议广泛讨论,集思广益,将讨论、分析、评价和确认的结果形成评审报告。这种方法涉及面广,较常采用,但有时意见难以集中,要求最高管理者及时作出权威性的决断。无论是专题讨论式还是集体会议讨论式评审,对某项工作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或岗位人员,应当事先对工作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报告和建议。通过管理评审,检测机构要对当年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做出评价,也可以确定、修改由内审后提出的改进项目。

在每年年初质检机构均应制定当年的管理评审计划。

管理评审一般采用集体会议讨论的形式进行,会议应由最高管理者主持。

管理评审作为一个工作“过程”,检测机构应当明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一)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当考虑的因素有:

1、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根据《评审准则》制定的管理体系文件和工作程序对照检查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和特点。

2、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主要是管理和监督人员对已进行的管理和检测业务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或问题分析。

3、近期内部审核的报告:主要考虑最近一年内部审核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的状况。

4、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主要考虑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出现的不符合或消除潜在的不符合原因,而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实施的效果。

纠正措施是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活动。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纠正是就事论事,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所采取的补救措施”;而纠正措施是找到不符合的根本原因后采取的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防止不符合的再发生。同样,纠正措施会涉及检测/校准结果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没有纠正措施,质量管理体系就不可能不断改进、就无法体现其有效性。每次发生不符合都应立即采取纠正,但不一定马上采取纠正措施,应在定期分析不符合类型、原因基础上,找出过程改进的重点,再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实施纠正措施是要有投入的,投入的多少应与问题大小、风险程度高低相适应,即要有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预防措施同样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活动。预防措施是“为消除潜在不符合或其它潜在不希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应严格区分预防和纠正措施的不同,预防措施是问题没有发生,是实验室的自我改进,是积极主动的措施,是事先主动确定改进机会的过程;而纠正措施是问题已经发生,是对已发生问题或抱怨的反应。

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正像“亡羊补牢”和“未雨绸缪”的区别。

5、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报告:主要考虑发证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客户或行业协会等组织对本检测机构进行外部评审后反映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6、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主要考虑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或开展比对试验的监测数据和结果是否符合,特别是出现不符合时的原因分析报告。

7、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主要考虑是否有工作量增大会对工作质量的影响;或由于工作类型的变化是否对检测/校准设施和资源有新的要求。

8、申诉、投诉及客户的反馈意见。

9、改进的建议:主要是本检测机构各级各部门对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的建议。

10、质量控制活动的情况和结果:主要是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的情况和结果分析。

11、资源、人员的变化及培训情况:主要是现有的资源和人员与制定管理体系文件时的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目前的资源是否能保证检测/校准工作的正确开展:现有的人员

技能和业务素质是否能满足所开展检测/校准项目的需要。

(二)管理评审的输出是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方针做出决策的重要方面,应包括:

1、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方面的决定和措施;

2、检测报告质量决定和措施;

3、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

评审应有记录并形成结论。评审报告所形成的决定或措施应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有关改进措施应在约定时间内完成,实施效果应进行验证。评审活动结束后,应将有关记录进行整理、归档保存。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四.实验室管理体系的部审核及管理评审 1名词术语 1.1 管理体系 1.1.1 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体系”一般有四个特征:①至少有两个及以上的可以区别的要素或单元组成;②各要素或单元是相互作用而又相互联系的;③一般有共同目标,为达到共同目标要把各要素或单元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④体系具有对外部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功能。“体系”是由要素组成,离开了要素就谈不上体系。 1.1.2 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是把影响检测/校准质量的所有要素综合在一起,在质量方针的指引下,为实现质量目标而形成的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总体的作用大于各分系统之和。 1.1.3 管理体系的构成 从本质上说,体系是过程的复合体。系统可以由子系统构成,构成系统的子系统称为要素。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体系是由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4个基本要素组成。 1.1.4 管理体系的功能 (1)能够对所有影响实验室质量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和连续的控制; (2)能够注重并且能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问题的发生; (3)具有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加以纠正。 1.1.5 管理体系的特性 1.1.5.1 系统性 实验室建立的管理体系是对质量活动中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管理体系各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了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有机整体。在建立管理体系时必须树立系统的概念,才能确保实验室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1.1.5.2 全面性

管理体系应对质量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检验报告质量形成进行全过程、全要素(硬件、软件、物资、人员、报告质量、工作质量)控制。 1.1.5.3 有效性 实验室管理体系有效性体现在管理体系应能减少、消除和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一旦出现质量缺陷能及时发现和迅速纠正,并使各项质量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体现了管理体系要素和功能上的有效性。 1.1.5.4 适应性 管理体系能随着所处外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进行修订补充,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 1.2 组织机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组织机构是实验室为实施其职能按一定的格局设置的组织部门、职责围、隶属关系和相互联系方法,是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组织保证,因此,应建立与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一般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a)设置与检验校准工作相适应的部门; b)确立综合协调部门; c)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围及相应关系; d)配备开展工作所需资源; e)由于实验室的性质、检验对象、规模不同,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1.3 职责 规定实验室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在管理体系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对工作中的失误应负的责任。职责分配时应做到全覆盖、不空缺、不重叠和界定清楚、明确。 1.4 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主要规定按顺序开展所承担活动的细节,包括应做的工作的要求,即5W1H:何事、何人、何时、何处、何故、如何控制等。如何进行控制和记录,即5M1E:人员、设备、材料、环境和信息等进行控制和活动。

公司管理评审报告

XXXX 管理评审报告 编制:审批: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一日编制

2001年度管理评审计划 NO:CH-PS-1-2002 1.目的: 对本厂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结论进行复审,评价本厂质量方针、目标对公司内外环境的适应性,并依据本厂当时内外环境,全面系统地评价本厂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以及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进。 2.性质: 首次管理评审。 3.范围: 《质量手册》所覆盖的所有条款及各职能人员。 4.依据: A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0)、《质量手册》 及有关程序文件。 B 本厂内外环境。包括:生产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预防 和纠正措施的状况、水泥市场需求情况,用户对本厂产品质 量评价、顾客满意度调查。 C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D 内部质量审核结果。 5.评审组: 组长: 组员: 6.评审频次:一次/年。 7.评审时间:2002年11月28日 8.评审地点:本厂会议室 编制:办公室批准: 2002年11月20日2002年11月20日

2001年度管理评审会议议程 NO:CH-PS-2-2001 一.会议时间: 2002年11月28日上午8:30 ~ 17:00 二.会议地点: 本厂会议室(三楼) 三.会议主持人、记录人: 主持人:记录人: 四.参加人员: 五 六.本年度的管理评审按计划准时进行,望各评审员做好准备。 编制:办公室批准: 2002年11月20日2002年11月20日

管理评审会议通知 为确保厂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满足ISO9001:2000标准,于11月28日8:30时对厂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第1次评审,请以下人员准时参加: 望各部门提供本部门的资料,作为评审时的参考。 2002年11月20日--------------------------------------------------------------------------------------------------------------------- 管理评审会议通知 为确保厂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满足ISO9001:2000标准,于11月28日8:30时对厂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第1次评审,请以下人员准时参加: 望各部门提供本部门的资料,作为评审时的参考。 2002年11月20日

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

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实验室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分包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何体系文件的证据。客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实验室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内部审核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公司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部审核至少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总经理每年定期在十二月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会议评审,当有需要时,总经理可临时组织进行专项管理评审。 进行专项管理评审的时机包括:a)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时;b) 顾客提出重大投诉时;c) 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变更时;d) 进行重大技术革新时; e) 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

管理评审内审总结报告

管理评审内审总结报告 公司于2010年3月22日组织了一次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及行为准则内部审核,审核目的是评价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符合程度及有效性,为管理评审提供依据,为第二方和第三方评审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审核范围包括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有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业活动、管理过程、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审核依据为SA8000-2001标准、BSCI行为准则;使用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文件。审核由6名具有内审资格的人员(其中健康安全代表一名、员工代表一名)组成,按审核计划对各个部门、车间、所有工序进行了解。审核组共审核了标准9个条款,发现不符合项2个,均为一半不符合项(见不符合项报告)。对核实情况分析如下: 一、童工:对查看花名册、员工档案和面谈过程未发现童工现象,有文件制度控 制禁止使用童工。未发现问题。 二、强迫性劳动:查看员工的请假条、离职记录、门卫工作制度及和员工面谈, 未发现有强迫性劳动现象发生。 三、健康与安全: 1、公司任命健康安全代表,负责对公司健康安全方面制度执行的监督。 2、进行危险源排查,共识别86个危险源,评价4个重大危险源,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 存在问题:电源开关箱表示欠缺。 3、识别出重要岗位,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合格上岗,有培训记录,有体检记录,有劳保用品 发放记录。有特种设备年检记录。 4、对各车间进行了温度、湿度监测,有检测合格记录。 5、对新员工进行了三级安全培训,建立了职工三级培训卡,对调岗人员也进行转换工种培训, 有培训记录。 6、在车间配置了急救箱,公司共有2名合格急救员,经过红十字会培训,有培训照片及培训证 书。 7、成立了安全消防管理网络图,成立了义务消防队,并进行了应急疏散和消防演习、培训,有 培训记录。消防措施有检查记录。并在各车间张贴应急疏散图。 8、在仓库安装了防爆灯,按相关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如何实现和评价内审与管理评审活动的有效性

CANB-AC-11关于认证决定和认证初评、监督、复评审定的主要内容和审定结论中均规定,认证机构要对审核/检查组是否已获得的充分证据之一是表明“组织内审和管理评审实施的有效性”。 但审核组审核组织的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有效性时,无论是对未获得认证证书组织的初评,抑或是对已获得认证组织的监督审核,发现大多在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有效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归纳起来,这些问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GB/T19001-2000标准中有关“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要求的错误理解: 认为标准所规定“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是一种与组织的其他管理活动完全风马牛不相干的、一个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特有的活动。开展这两个活动仅仅是为了满足9000标准。于是,将这两个活动与组织的管理活动、产品与服务实现活动孤立起来,为了“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而开展形式上的活动,其结果导致这两个活动走形式,失去标准所要求的、应该达到的目的和意义。 然而,“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活动与组织的“持续改进”活动三个活动之间的关系上去弄清楚。如图。 由上图可见,“内部审核”(8.2.2)、“管理评审”(5.6.2)和“持续改进”(8.5.1)三个活动互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内部审核”(8.2.2)活动是“管理评审”活动的输入,而“管理评审”活动的输出又是“持续改进”活动的输入。“持续改进”活动的输出又反馈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的输入。 如此循环,才能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应该说,“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三个活动的有效性是一个组织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健全良性运行机制的重要基础。保持三个活动的有效性证据可以证实组织的质量体系能够通过自身实现有效控制而健康发展。 二、“管理评审”活动的实施存在问题: 1、评审的时机: 虽然ISO9000标准的5.6.1子要求并未规定“管理评审”在被审核年度内要做几次,仅规定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至于这一时间间隔究竟为多长,没有强制规定,可以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自己通过策划决定。只要能达到标准要求的评审目的:“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即表明评审是有效的。

IATF16949管理评审报告(已好)

质量部根据《管理评审计划》的规定和安排于2017年12月30日在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由公司总经理主持的管理评审会议,出席会议的人员有公司领导、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及质量体系内审员和其各相关人员。管理评审的目的是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到会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质量管理体系现状的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了汇报和评价,其会议进行的要点如下: 管理评审报告 一、评审目的 评价ISO9001:2015/IATF16949:2016新版汽车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提出并确定各种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 二、评审范围: 公司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产品和服务及制造相关所有过程。 三、评审依据: 1.ISO9001:2015/IATF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及顾客特殊要求及相关方的要求和意见; 2.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管理文件; 3.公司经营计划和质量、环境方针、总目标及各部门指标; 四、评审内容及要求: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1.上次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2.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3.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 3.1顾客满意和有关相关方的反馈; 3.2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3.3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 3.4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3.5监视和测量结果; 3.6审核结果; 3.7外部供方的绩效; 4.资源的充分性; 5.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6.改进的机会; 五.管理评审主要内容(输入):

5.1上次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2017年5月管理评审结果共有19项需改善。经验证:改善措施均已按要求改善,无其它追踪事项。 5.2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针对质量管理,公司从内、外及其他相关方、原材料、工艺设备到出货的各环节都必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不断的具有预防性与可能性相关评估,通过数据考评,对风险评估运作可行有效性,应对风险和机遇采取措施有效性,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措施是有效的,各项运作基本上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包括质量、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符合ISO9001:2015 /IATF16949:2016标准要求有效性运行。 另外,从内部环境上看:为顺应市场变化,提高效益,公司需不断开发新产品、做好内部管理,以适应较为复杂的环境因素变化。从外部环境上看:公司质量体系管理能否顺应其变化,不断利用持续改进达到法律法规要求,并满足相关方需求,同时,符合自身经营发展方向,进而不被市场竞争规则所淘汰,达到或超越主要客户要求,将成为影响公司未来体系运行的主要因素。 5.3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 5.3.1顾客满意和有关相关方的反馈 a)顾客反馈情况主要是通过顾客满意度调查以及顾客的电话、口头反应,均为轻微事件,且满意度也达到了96% b)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希望物流配送更加迅速。 c) 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改进的建议,主要是售后顾客意见的处理更加及时、高效。 5.3.2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各部门的目标已达标,从2017年1月至今未出现过重大的质量事故或退货事件的发生。 5.3.3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 a)过程合格率、报废率等均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5.3.4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a)体系运行以来,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基本能按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管制程序执行,2017年共开出了2项纠正措施单据,通过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使体系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b)外部客户暂无投诉,如有会按照8D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回复和改善。 5.3.5监视和测量结果 a)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已达成 b)根据各部门KPI指标检察,公司KPI已达成。 c)仪器校验管理也处于良好的状态,管理有效。 公司质量部定期收集各部门绩效达成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未达标的部门,需提交分析报告进行改善,质量部跟进改善措施的执行且有效,直至关闭。 5.3.6审核结果

IT内控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程序

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境内单位 IT内控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程序规定(试行) ZXG 1.目的和范围 为加强公司IT系统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有效监控IT相关的管理制度、办法、规定、标准、技术规范等的执行情况,实现IT内部控制的合规性,保证IT 内控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营造稳定、健康、有序的IT管理环境,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与IT相关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主要针对公司层面IT系统有关的业务与管理。 2.相关部门 技术发展部、与IT业务相关的各部门。 3.职责与权限 技术发展部负责组织根据本规定对IT相关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及IT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监控、审核与评价。 技术发展部领导负责组织管理评审,并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其他管理人员,包括相关部门IT系统负责人参加管理评审,并按职责范围提供内控体系运行情况的信息和资料,形成书面材料向管理评审会议汇报。 内审组长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内审工作。 内审员负责协助内审组长完成内审工作。 受审核部门负责协助并积极配合内审工作。 4.管理内容与流程 IT内部审核

4.1.1年度审核计划编制 4.1.1.1每年第一季度,技术发展部组织人员完成《年度IT内部审核计划》的编制,并提交技术发展部领导批准。 4.1.1.2“年度IT内部审核计划”要保证全年完成涉及IT体系中的全部要素和全部活动以及所有场所与部门。“年度IT内部审核计划”的内容应包括: 1)审核的要素; 2)受审核的部门; 3)审核的时间安排; 4)编制、审核、批准人签字等。 4.1.1.3在下列情况下,可追加审核或增加审核频次: 1)IT系统有关的领导层、组织结构、人员、产品与服务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2)IT系统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因质量问题引起顾客重大投诉时。 4.1.2审核的策划和准备 4.1.2.1指定内审组长并组成内审组 1)每次审核前由技术发展部领导指定内审组长和内审员,组成内审组; 2)内审组成员在业务水平和管理经验等资格方面应符合内审要求,应经过相应的培训,熟悉IT内控体系文件,办事公道,并得到被审核部门的认可; 3)只要人力资源允许,内审组成员应与被审核的部门无直接责任,独立于被审核工作。 4.1.2.2制订《IT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的重要质量活动,是实验室改进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为维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体系,实验室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自身必须建立的评价机制,对所策划的体系、过程及其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审核,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过程。管理评审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 评价。 一是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重要性。为了保证管理体系按照文件要求运行,促进管理 体系规范有序的运作,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实验室应对管理体系开展内部审核,即 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进行自我评价。为了评价管理体系对自身管理工作是否真正和有效,是否能够保证方针和目标的实现,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要组织管理评审工作,保证管理 体系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 二是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区别。 1.目的不同。内部审核: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 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用性和 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依据不同。内部审核: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 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管理评审:主要考虑受益者的期待。 3.程序不同。内部审核: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 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不符合体系文件的证据。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召开会议,研究来 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各方面信息,解决体系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4.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内部审核: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和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 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 门负责人等参与。 5.输出不同。内部审核: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有审核组长编写内审报告,内部审核输出是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涉及文件的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其输出是实验室计划系统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 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三是如何做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和联系.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和联系(2011-08-26 09:55:31转载标签:杂谈分类: ISO9001质量管理 1、内审和管理评审中都有“审”,内审是“审核”,而管理评审是“评审”。先看看这两个定义: a)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判别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且形成文件的过程(ISO9000:3.9.1)。我们讨论的是内审,那么,请看看ISO9001第8.2.2条a和b),可以知道内审要确定三个符合性和一个有效性。 b)评审是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ISO9000:3.8.7)。 2、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有什么区别? a 如果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对象都是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来做的话。 内审有符合性和有效性,没有适宜性和充分性。因为它得不到这方面的客观证据的。没有办法做的; 管理评审反过来少了一个符合性。因为,这个问题在内审中解决了。管理评审的输入中有内审输出,管理评审的时侯要对内审工作本身的好坏进行评审的。方法可以利用其他信息。譬如,就顾客满意方面。标准5.6.2管理评审的输入中包括a)各个审核结果。这是自己方面来评定的;b)顾客反馈信息。从外部来的信息。c)还可以通过8.4条数据分析中从财务信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看看未来的系统能力如何。避免在片面性的基础上作出不正确的结论。 b)内审的重点把过去做的和准则进行“核”对,来判定符合性和有效性。譬如,质量目标是否达成,是根据已经确定的,现在在用的质量目标来衡量的;而管理评审的重点在未来,是“评”。根据各个方面信息来判定,这一个体系是否适宜未来的周围环境,是否充分,譬如,内审说质量目标达成的,但是,顾客不满意,这样的目标就有问题了。管理评审就要为解决这个问题作出决定。必要时要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调整体系机构等。 3、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看它们的区别。譬如,谁来做,什么时候做,记录的维持要求等,这里不做进一步分析。根据区别也可以从反面来看到有什么联系。 4、归纳起来,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大多数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都是从正面求证,而评审是从反面求证。如果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都是从反面求证的话,往往会引起审核方和被审核方的对立,不协作;特别当领导规定,发现不个不符合项要处罚的话,矛盾更加突出,不利于审核的进行。这也是为什么质量人员和

检测实验室管理评审报告【新版】

检测实验室管理评审报告 一、评审目的 为评价中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不断改进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并满足客户需求。 二、评审范围 1.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宜; 2.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 3.质量体系文件是否合理、有效,是否需增减和修改; 4.资源(包括人力、财力、设施、技术等)是否配臵得当和充足,能否满足客户要求。 三、参加人员 参加本次评审的有:中心领导、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

人、各科室负责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实验室安全员等。 四、评审时间: 五、评审方式: 六、评审内容 (一)评审输入 各相关人员根据各自职责和管理评审计划要求,向最高管理者做出了总结汇报。摘要如下: 1.国家认可委第二次监督评审中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整改情况。一是“由于对评审准则的理解不够和人员职责重迭,2009年内审实施计划中检验与放射科的审核要素中缺少纠正措施要素,质量负责人在审批时也未发现。”针对此不符合项,内审组长重新编制《2009年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对各科室审核要素进行完善,确保不缺项。二是“实验室 不能提供离子色谱仪校准证书满足实验室规范要求的确认记录”。由于对准则理解不够,错误把离子色谱仪校准

证书当作满足实验室使用要求的记录。三是检测人员对GB/T27405-2008学习不够、理解不透,忽视了环境控制效果评价频次,造成对无菌室环境控制检测频次不够。 针对上述3个不符合项,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发生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对准则、标准要求理解不透彻,并制订了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将整改鉴证材料报评审组,通过了评审,同时制订相关措施,举一反三,确保不发生此类事件。 2.内审发现及不符合项整改情况。2009年11月19日到20日,由质量负责人和内审组长组织对中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进行审核。同时,内审组对CNAS监督评审中发现的问题予以了关注、验证,已按照预定的期限整改到位。本次内审在环境设施使用效果的核查、仪器设备校准状态的核查方面发现了2个不符合项,内审组与责任人同共分析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原因,并制订纠正措施,约定整改日期,现已整改完成,并经内审员验证。 3.人员培训效果评价。一是2009年,中心根据年度工作计划所提出的“突出素质培训,全力增强疾控综合实力。”要求,制订全员培训计划,以疾控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为

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有效,各部门的工作基本能够符合相关准则和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 体系文件能够指导公司的检测工作和其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对检测工作及其他工作的质量实施有效监控。? 3.?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公司拥有一批先进的检测设备,在硬件上满足检测需求。下一步公司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新设备的开发、方法引进,提升公司的技术能力。? f)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管理层详细的制定公司的2017年-2018年监督计划,按照质量体系运行的各个环节工作要求及将监督各个环节工作要求内容分别格式化,编制了监督记录表格并组织监督员进行监督工作的培训。各部门通过开展监督工作及时纠正了日常工作中的错误。? g)内外部审核的结果;? 2018年1月20日公司按照内审计划及内审实施计划,对质量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审核,全面的评审了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本年度内部审核检查出2项不符合工作,通过采取纠正措施,实施纠正,消除已存在的不合格工作。使质量体系得到改进和完善。通过内审证明了丹东荣创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质量体系基本能够有效的运行。 ?h)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内审和监督发现的不合格工作均采取了纠正和预防措施予以纠正、预防,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后内审员和监督员对措施的实施后的完成情况和纠正结果的符合性进行了跟踪验证。确认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效果符合要求。? i)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 为保证检测公司采取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的方法控制检测质量,以履行向客户承诺的检测质量。通过与凤城检测中心进行检验检测机构间的钢筋样品比对,比对结果证明我公司的检测质量符合质量控制计划要求,能够有效控制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 j)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未承担委托检验检测样品的检验检测任务,工作量和工作类型无变化。?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52、内审和管理评审有什么不同? 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实验室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分包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何体系文件的证据。客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实验室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53、实验室内部审核可否履行实验室管理评审职能? 如前所述,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有显著差别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内部审核也可能涉及管理评审的内容。 在审核某项要素时,内审员应证实是否与程序相符,如发现不符合,内审员应通过纠正措施确保程序得到严格遵守。另一方面,如果发现程序本身在满足质量目标方面是无效的,质量主管应提请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予以关注,由最高管理者对程序的充分性进行评审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内审员并没有修改程序的责任。 实践中,内审员提出的建议,如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变不大,就可能被受审部门和质量主管接受并执行,而不用通过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但是,这种变化应在质量主管和被审部门的授权范围内。此时,审核就履行了评审的某些功能。 54、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 审核的目的之一是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符合性包括文件符合性和运行符合性两个方面。文件符合是指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是否符合认可准则的要求;运行符合性是指体系的实际运行和体系文件的规定是否一致。持续性是指体系文件各项规定是否始终如一地在实验室得到实施。实难室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验证体系的持续符合性: (1)从要素(过程)入手

检测实验室管理评审报告总结归纳

一、评审目的 为评价中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不断改进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并满足客户需求。 二、评审范围 1.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宜; 2.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 3.质量体系文件是否合理、有效,是否需增减和修改; 4.资源(包括人力、财力、设施、技术等)是否配置得当和充足,能否满足客户要求。 三、参加人员 参加本次评审的有:中心领导、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实验室安全员等。 四、评审时间: 五、评审方式: 六、评审内容 (一)评审输入 各相关人员根据各自职责和管理评审计划要求,向最高管理者做出了总结汇报。摘要如下: 1.国家认可委第二次监督评审中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整改情况。一是“由于对评审准则的理解不够和人员职责重迭,2009年内审实施计划中检验与放射科的审核要素中缺少纠正措施要素,质量负责人在审批时也未发现。”针对此不符合项,内审组长重新编制《2009年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对各科室审核要素进行完善,确保不缺项。二是“实验室不能提供离子色谱仪校准证书满足实验室规范要求的确认

记录”。由于对准则理解不够,错误把离子色谱仪校准证书当作满足实验室使用要求的记录。三是检测人员对GB/T27405-2008学习不够、理解不透,忽视了环境控制效果评价频次,造成对无菌室环境控制检测频次不够。 针对上述3个不符合项,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发生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对准则、标准要求理解不透彻,并制订了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将整改鉴证材料报评审组,通过了评审,同时制订相关措施,举一反三,确保不发生此类事件。 2.内审发现及不符合项整改情况。2009年11月19日到20日,由质量负责人和内审组长组织对中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进行审核。同时,内审组对CNAS监督评审中发现的问题予以了关注、验证,已按照预定的期限整改到位。本次内审在环境设施使用效果的核查、仪器设备校准状态的核查方面发现了2个不符合项,内审组与责任人同共分析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原因,并制订纠正措施,约定整改日期,现已整改完成,并经内审员验证。 3.人员培训效果评价。一是2009年,中心根据年度工作计划所提出的“突出素质培训,全力增强疾控综合实力。”要求,制订全员培训计划,以疾控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为基础,组织全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参训率达100%,共培训21次、63学时,培训内容为实验室检测与管理、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流行病学知识、职业卫生知识等,对培训效果进行2次测定,专业人员测试合格率为100%,有效的提升了岗位专业技术能力。二是全年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40余人次,按要求取得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与职

ISO9001认证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ISO9001认证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经常听到企业的体系管理人员感叹:又要内审了,又要管理评审了,因为这意味着又要忙碌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指的是什么?两者有何区别?认证君整理了一篇小文,供大家参考! 在了解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的区别之前,需要对两者有个基本的认识。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主持的一年一度对本组织的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的一个活动,每次监督审核前应进行至少一次管理评审。 会议之前各职能部门、车间应准备并撰写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应设计如下主要内容: 1、内审、认证机构的审核和第二方审核情况的汇总,尤其应反应存在的问题,如顾客投诉处理不当; 2、各部门/车间执行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如文件资料的管理,人力资源培训的情况,采购、销售合同的受理和评审/售后服务、设备/工装的维护保养的情况,测量装置的管理等等; 3、产品的质量情况,各车间、主要工序的产品合格率、返工率、报废率、投产出率、成品的质量情况,工序质量的波动情况; 4、日常工作中采取了哪些纠正、预防措施,改进措施,还存在哪些难以改变的环节,改进的建议和思路; 5、各部门/车间质量目标和分解目标的实施情况; 6、顾客对产品/服务质量的建议、投诉,组织理赔三包的情况,组织上门走访用户,用户座谈会了解的情况,顾客满意的程度; 7、上次管理评审提出的改经措施实施情况和有效性; 8、内外环境的变化、顾客要求的变化、法律法规变化会对组织的现有体系带来何种变化。 各部门应准备针对上述内容的会议资料,开会时应通过上述材料的汇报讨论对现有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作出评价,并着重讨论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改进的建议应着重考虑。 管理评审应形成管理评审报告,改进措施应及时实施并形成记录,或形成实施计划。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1、参加人员不同; 2、采用方法不同; 3、工作环境不同; 内审结果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4、目的不同,一是符合性(内审)一是三性(管理评审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 5、可能会频率不同,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 6、内容不同,内审会更具体一些,而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 7、组织者不同; 内部审核 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公司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部审核至少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 总经理每年定期在十二月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会议评审,当有需要时,总经理可临时组织进行专项管理评审。进行专项管理评审的时机包括: a)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时; b) 顾客提出重大投诉时; c) 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变更时; d) 进行重大技术革新时; e) 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 管理评审介绍: 管理评审就是最高管理者为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就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及实现情况组织进行的综合评价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评价活动来总结管理体系的业绩,并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还应考虑任何可能改进的机会,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在市场中所处地位及竞争对手的业绩予以评价,从而找出自身的改进方向。

2017年管理评审报告【精选】

管理评审总结报告 2017年度经各部门全体同仁共同努力,顺利通过本年度内部审核,公司正全力推行一体化管理体系,始终坚持“以市场、技术为先导,以生产、服务为根基;以法为遵、预防污染、节能降耗”,使管理方针在企业内得到沟通和理解,不断深化管理方针的理解和实施,加强评审,使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始终紧紧围绕管理方针实施。 一、评审目的: 通报公司内部审核和纠正实施情况,总结体系全面运行以来的工作,系统评估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确定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工作。 二、评审内容: 1.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 2.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3.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 4.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 5.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6.过程绩效以及生产服务的符合性 7.不合格以及纠正措施 8.监视和测量结果 9.内外部审核结果 10.外部供方的绩效

11.资源的充分性 12.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13、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14、相关方关注的问题,如对周边环境的新要求、地方政府的要求 15、客户的要求等、客户反馈的意见 16、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绩效分析 17、影响体系运作的变更 18、纠正预防措施完成情况 19、管理方针和目标的达成情况 20、改进的建议 21、合规性评价 22、事故调查、处理情况 23、体系运作中需改进的机会。 三、评审时间、地点及会议议程 详见“管理评审计划” 四、评审情况概述 本次管理评审是公司按照ISO9001:2015、ISO14001:2015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后复评的管理评审。通过对内部质量审核和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价,肯定了体系建立以来的成绩,也看到了需要改进的方面,为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次管理评审,按照会议议程完成了即定的各项事宜,评审和通过了内审报告、内审不符合项纠正实施情况报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情况报告、质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指南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指南 一、 内部审核 评审准则第4.10条规定:“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称为审核,而用于内部目的,以检测机构自己的名义进行的审核称为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确定质量体系及其各要素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与有关标准或文件相符合,质量体系文件中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审查。为达到管理体系运行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保证管理体系按照文件的要求,规范有序运行,检测机构应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进行自我评价。 内部审核是检测机构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对其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管理体系自身的要求,不能将其视为管理体系之外的要求。如果检测机构的内部审核没有有效的实施,那么,可以认为该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运行是不全面的,并判定为缺少规定的要素和要求。 内部审核的依据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技术规范、规程)、法律、法规等。内部审核必须坚持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才能够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 内部审核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一年,在此周期内应完成对此涉及的部门及全部适应的要素的审核。内部审核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内审员按日程计划进行。内部审核计划要覆盖质量体系全部要素及检测的所有活动。 内审员经过培训具备持证上岗资格,审核应由有资质的内审员进行,可以是本单位的内审员,也可以是兄弟单位的内审员。质检机构应选送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员通过专门培训、考核,取得内审员的任职资格,由本单位用文件的方式聘为内审员。质检机构应当保证其内审员对《评审准则》能够正确理解、清楚内部审核的技术方法和具备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和报告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内审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在人力资源允许的情况下,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一、目的不同 内审: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 管审:确定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二、对象不同 内审:组织的管理体系(不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 管审:组织的管理体系(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 三、实施者不同 内审:内审员 管审:最高管理者主持和管理层人员参加 四、评价依据不同 内审:审核准则(包括ISO9001\ISO22000\ISO18001等) 管审:顾客/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 五、方法不同 内审:系统、独立分获取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对照,通常在现场进行 管审:以广泛的输入信息为事实依据,就方针、目标及顾客、相关方的需求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会议的方式进行 六、输出结果不同 内审:对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有效实施和保持作出结论,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要求 管审:提出改进措施和资源需求,包括对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是否适宜作出评价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不同的活动,二者的区别如下: 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企业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顾客、社会)的期望。内审内容更具体一些,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体系要求的证据。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企业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6)频率不同 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内部审核每年至少1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