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病毒病

蛋鸡病毒病
蛋鸡病毒病

第一节常见传染病及其防制

一、家禽常见病毒性疾病及其防制

(一)鸡新城疫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也程亚洲鸡瘟、伪鸡瘟,我国民间俗称“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紊乱、下痢、黏膜和浆膜出血,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人感染新城疫后可出现结膜炎症状。

本病1926年首次发现于印尼,同年发现于英国新城,根据发现的地名而称为新城疫。本病现流行于世界各地,1928年我国已有记载,新城疫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病原】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属于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Rubulavirus),为单股RNA 型,完整病毒粒子近圆形,有囊膜,囊膜上有两种纤突,均由糖蛋白组成,分别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活性。血凝素能吸附于火鸡、鸭、鹅及某些哺乳动物(豚鼠、小鼠)和人的红细胞表面,并引起红细胞凝集,这种血凝现象能被抗NDV的抗体所抑制,因此可用HA和HI鉴定病毒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NDV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以骨髓保毒时间最长。NDV有一个血清型,根据NDV对鸡和鸡胚的毒力不同,病毒分为强毒型、中等毒力型和弱毒型3型;根据各NDV毒株对鸡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的不同,又把NDV分为速发型嗜内脏型、速发型嗜肺脑型、中发型和缓发型。

NDV能在鸡胚中生长繁殖,以尿囊腔接种于9~10日龄鸡胚,强毒株在30~71h死亡,弱毒株3~6d 死亡。死亡的鸡胚,以尿囊液含毒量最高,胚胎全身出血,以头部、足趾、翅膀出血最为明显。当鸡胚含有母源抗体时,弱毒株不能全部致死鸡胚,胚液的血凝滴度低,所以分离NDV的鸡胚,应来自SPF鸡群或未接种ND疫苗的鸡群。

新城疫病毒在60oC 30min失去活力,真空冻干的病毒30oC可保存30d。病毒在冷冻的尸体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在直射阳光下,病毒经30min死亡。NDV对乙醚、氯仿敏感,常用的消毒药如2%氢氧化钠、5%漂白粉、70%酒精,20min即可将NDV杀死。它对pH稳定,pH3~10环境下1h不被破坏。

【流行病学】

鸡、火鸡、珠鸡、鸽子、鹌鹑、野鸭对本病都有易感性,鸡最易感。各种年龄的鸡,易感性也有差异,幼雏和中雏易感性最高,两年以上鸡易感性较低。水禽(鸭、鹅)对本病有抵抗力,但可从鸭、鹅泄殖腔中分离NDV。哺乳动物对本病有很强的抵抗力,但人可感染,表现为结膜炎或类似流感症状。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以及在流行间歇期的带毒鸡,受感染的鸡在出现症状前24h,就可由口、鼻分泌物和粪便排出病毒。而痊愈鸡带毒排毒的情况则不一致,多数在症状消失后5~7d就停止排毒。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尘土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结膜传染易感鸡。创伤和交配也可引起感染。非易感的野禽、外寄生虫、种蛋、幼雏、鼠类及人畜均可机械地传播病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较易流行。本病在易感鸡群中呈毁灭性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95%或更高。近年来,由于免疫程序不当,或有其它疾病存在抑制ND抗体的产生,常引起免疫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NDV一旦在鸡群建立感染,通过疫苗免疫的方法无法将其从鸡群中清除,而在鸡群内长期维持,当鸡群的免疫力下降时,就可能表现出症状。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2~14d,平均5~6d。发病的早晚及症状表现依病毒的毒力、宿主年龄、免疫状态、感染途径及剂量、有无并发感染、环境因素及应激情况而有所不同。根据病程长短和病势缓急可分为最急

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或慢性型。根据鸡症状和病变是否典型分为典型新城疫和非典型新城疫。

1.典型新城疫

(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明显症状而迅速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

(2)急性型最常见。病初体温升高达43~44℃,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委顿,垂头缩颈,眼半闭,状似昏睡,鸡冠及肉髯渐变暗红色或紫黑色。产蛋鸡产蛋量下降,畸形蛋增多。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鸡咳嗽、呼吸困难,有黏液性鼻漏,常伸头,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的喘鸣声。口角常流出大量黏液,为排出此黏液,病鸡常作摇头或吞咽动作。病鸡嗉囊内充满液体内容物,倒提时常有大量酸臭的液体从口内流出。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后期排蛋清样的粪便。有的病鸡还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头颈歪邪或后仰等,最后体温下降,不久死亡。病程约2~5d,雏鸡1~2d.。死亡率达90%以上,不死者转为慢性。

(3)亚急性或慢性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久后渐见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患鸡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有的病鸡貌似正常,但受到惊吓时,突然倒地抽搐,常伏地旋转,数分钟后恢复正常。病鸡动作失调,反复发作,最终瘫痪或半瘫痪,一般经10~20d死亡。此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病死率较低。但生产性能下降,慢性消瘦,有些病鸡因不能采食而饿死。

当非免疫鸡群或严重免疫失败鸡群受到速发型嗜内脏型和速发型肺脑型毒株攻击时,可引起典型新城疫暴发。

2.非典型新城疫

非典型ND是鸡群在具备一定免疫水平时遭受强毒攻击而发生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于雏鸡的母源抗体高,接种新城疫疫苗后,不能获得坚强免疫力;或因免疫后时间较长,保护力下降到临界水平,而鸡群内本身存在NDV强毒循环传播;或有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或免疫程序不合理、抗体不整齐、疫苗质量不佳或免疫剂量不足等原因,当强毒侵入时,仍可发生新城疫,其主要特点是病情比较缓和,症状不很典型,仅表现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

雏鸡:呼吸道症状明显,张口伸颈,气喘、咳嗽,口有黏液,有摇头或吞咽动作,并出现零星死亡。1周左右大部分鸡趋向好转,少数出现神经症状,如歪头,扭脖或呈仰面观星状,翅腿麻痹,安静时恢复常态,但稍遇刺激或惊扰,神经症状又复发作。

中鸡:常见于二次弱毒苗(Ⅱ系或Ⅳ系)接种之后,排黄绿色稀粪,呼吸困难,10%左右出现神经症状。

成鸡:很少出现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产蛋明显下降,幅度在10%~30%。并出现畸形蛋、软壳蛋和糙皮蛋。排黄白或黄绿色稀粪,有时伴有呼吸道症状。

鸽ND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其次是拉稀。死亡率亦可很高,影响产蛋。鸵鸟、鹌鹑、火鸡ND与鸡相同,主要发生于雏火鸡。人感染后主要表现结膜炎,并可伴有流感样全身症状。

在国外,常将新城疫分成四个类型:

①速发性嗜内脏型:又名称亚洲新城疫,通常是由某些速发型毒株引起,可使各种年龄的鸡发生急性致死性感染,主要病变是消化道黏膜出血。我国常见这种类型。

②速发性嗜肺脑型:又名Beach型,亦由某些速发型毒株所致。突然发病,传播迅速,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喘鸣。食欲减退,产蛋减少或停止。1~2天后,一般不超过1周就出现神经症状,翅腿麻痹,头颈扭转。病死率不定,成年鸡一般10%,未成年鸡50%~90%。

③中发型:又名Beaudette型,是由一些中发性毒株所引起,主要引起幼龄鸡急性呼吸道感染,有时亦呈现神经症状。死亡率较低,年龄较大的鸡很少死亡,病程1~3周。

④缓发型:又名Hitchner型,由缓发型毒株所致,是鸡的一种轻度或不明显的呼吸系统感染,各种年龄的鸡都很少死亡。但在雏鸡中如有并发感染,可出现30%死亡。

【病理变化】

1.典型新城疫

本病的主要病变为全身黏膜、浆膜出血和坏死,尤其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最为明显。

最急性型:由于发病急骤,多数没有肉眼可见的病变,个别死鸡可见胸骨内面及心外膜上有出血点。

急性型:病变比较特征,口腔中有大量黏液和污物,嗉囊内充满多量酸臭液体和气体,在食管与腺胃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常见有条状或不规则出血斑,腺胃黏膜水肿,其乳头或乳头间有明显的出血点,或有溃疡和坏死,这是比较特征的病变。肌胃角质层下也常见有出血点,有时形成溃疡。由小肠到盲肠和直肠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肠黏膜上有纤维素性坏死性病灶,呈“岛屿状”凸出于黏膜表面,其上有的形成假膜,假膜脱落后即成溃疡,这亦是新城疫的一个特征性病理变化。盲肠扁桃体常见肿大、出血和坏死(枣核样坏死)。严重者肠系膜及腹腔脂肪上可见出血点。喉头、气管内有大量黏液,并严重出血。肺有时可见瘀血或水肿。心外膜、心冠脂肪有细小如针尖大的出血点。产蛋母鸡的卵泡和输卵管显著充血,卵泡膜极易破裂以致卵黄流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脾、肝、肾无特殊病变;脑膜充血或出血。

亚急性或慢性型:剖检变化不明显,个别鸡可见卡他性肠炎,直肠黏膜、泄殖腔有条状出血,少量病鸡腺胃乳头出血。

2.非典型新城疫

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时,其病变不很典型,仅见黏膜卡他性炎症、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腺胃乳头出血少见,但多剖检数只,可见有的病鸡腺胃乳头有少数出血点,直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多见出血。

【诊断】

1.现场诊断:典型新城疫可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1)病毒分离与鉴定:鸡出现临床症状后,大多数器官和分泌物中即有多量病毒存在。取病死鸡的呼吸道分泌物、脾、脑、肺、肠等组织。

将病料研磨后用磷酸盐缓冲液作成1∶5悬液,加双抗处理后,取上清液于10~11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0.1~0.2ml,每天检查鸡胚,24h内死亡胚弃去,其后死亡鸡胚检查病变,收集尿囊液和羊水,与1%的红细胞悬液作血凝试验,同时用已知抗新城疫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即可确认。

强毒株可使鸡胚在36~48h内死亡,第一次鸡胚培养,其死胚尿囊液的血凝价一般在1∶8至1∶64之间。但是,弱毒株疫苗亦可感染鸡胚引起死亡,因此单以鸡胚是否死亡是无法区分强毒与弱毒。鸡群接种新城疫弱毒疫苗后,病毒在免疫鸡体内各器管带毒时间一般脑内4~5d、肺10~11dd、脾3~4d、直肠9~10d、血液3~4d。如果超过上述带毒期分离到病毒可认为是感染野毒。

(2)血清学诊断

①血清抗体的检查:病鸡在恢复期,血清中可出现与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的抗体,通过抗体检查,可以确定鸡群是否感染NDV。一般常用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

血凝抑制试验(HI):鸡只一般在用弱毒苗进行预防接种后12~25天血凝抑制价达到高峰,其中I 系疫苗最高,然后效价逐渐降低,到3~4个月时仅有抗体痕迹。再次接种时抗体效价明显升高。因此I系疫苗免疫后4~5个月,血凝抑制效价在1∶256以上时可判断为被野毒感染。本病疫区的鸡群,可于发病前后测定20份血样的血凝抑制效价,进行对比,以做出判断。如果第二次的血凝抑制效价比第一次明显

升高,可判定此次发病为新城疫。

②病毒抗原的检查:将病变组织制成冰冻切片或抹片,再用ND荧光色素标记抗体染色检查。此种免疫检测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和准确等特点,适用于快速诊断。

除上述方法外也可用免疫酶诊断法、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核酸探针检测等。

3.鉴别诊断:应与禽霍乱、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和住白细胞原虫病相区别。

(1)禽霍乱:可侵害各种家禽,鸭最易感。病禽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时,病程短,死亡率高。慢性者可见肉髯肿胀,关节炎,但无神经症状。而鸡新城疫,在自然条件下不引起鸭发病,主要侵害鸡,传播迅速,而新城疫的死亡数一般呈渐进性增加,并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病程较急性霍乱长,常出现神经症状。在剖检上,禽霍乱肝表面的灰白色坏死点及脏器浆膜面(尤其是心冠脂肪及心外膜)的出血,具有特征性;而新城疫则不易见到肝的坏死点,浆膜面的出血点也不如禽霍乱那样常见。而鸡新城疫特征病变是腺胃黏膜出血,肠黏膜出血及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

(2)禽流感:病鸡肿头,眼睑周围浮肿,鸡冠和肉垂肿胀、发紫、出血和坏死。腿及脚磷片出血,死亡突然,死亡率高。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播迅速,一般只引起1~4周龄的鸡死亡,可引起肾脏病变。产蛋鸡产蛋下降,产畸形蛋,蛋清稀薄如水。而新城疫则可引起各种年龄鸡只死亡,而且死亡率很高。

(4)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主要引起育成鸡和产蛋鸡发病,表现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眼流泪。喉头和气管内有血痰或黄色干酪物。

(5)慢性呼吸道比较:慢性呼吸道病病程长,死亡较少,常并发细菌感染—气囊炎、肝周炎及心包炎等病变。

(6)住白细胞原虫病:患鸡胸肌出血,腺胃、直肠和泄殖腔黏膜出血,这与新城疫相似。但住白细胞病,发病缓慢,患鸡冠苍白,肾脏出血,肌肉和某些器官有灰白色小结节。而新城疫无上述病变。

【防制】

1.一般措施建立严格的兽医卫生制度,防止一切带毒动物和污染物品进入鸡群,进入人员和车辆应该消毒,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鸡苗,新购鸡必须接种新城疫疫苗,并隔离观察两周以上,证明健康者方可混群。

2.预防接种

(1)疫苗的种类及使用目前鸡新城疫疫苗种类很多,但总体上分为弱毒活苗和灭活疫苗两大类。

活疫苗目前国内使用的有:I系苗(Mukteswar株)、Ⅱ系苗(HBl株)、Ⅲ系苗(F株)、Ⅳ系苗(Lasota 株)和Clone30等。

I系苗属中等毒力,在弱毒疫苗中毒力最强,一般用于2月龄以上的鸡,或经2次弱毒苗免疫后的鸡,幼龄鸡使用后可引起严重反应,甚至导致发病。I系苗多采用肌肉注射,接种后3~4d即可产生免疫,免疫期可达6个月以上。在发病地区常用作紧急接种。绝大多数国家已禁止使用,我国家禽及家禽产品出口基地应禁用I系苗。

Ⅱ系苗、Ⅲ系苗、Ⅳ系苗和Clone30都是弱毒疫苗,大小鸡均可使用,多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免疫。免疫后7~9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3个月左右。目前应用最广的是Ⅳ系苗及其克隆株(Clone30),可应用于任何日龄的鸡。Ⅲ、Ⅳ系苗对大群雏鸡可作饮水免疫,气雾免疫时鸡龄应在2月龄以上,以减少诱发呼吸道病。Ⅱ系毒力最弱的一种,常用于雏鸡首次免疫。

灭活苗:多与弱毒苗配合使用。灭活苗接种后21d产生免疫力,但产生的抗体水平高而均匀,因不受母源抗体干扰,免疫力可持续半年以上。

(2)免疫程序母源抗体对ND免疫应答有很大的影响。母鸡接种疫苗后,可将其抗体通过卵黄传给雏鸡,雏鸡在3日龄抗体滴度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既有一定的免疫力,又对疫苗接种有干扰作用,因此多数人主张最好在母源抗体刚刚消失之前的7日龄时作第一次疫苗接种,在30~35日龄时作第二次接种,但在有本病流行的地区是不安全的,因为母源抗体不足于抵抗强毒感染。

在有条件的鸡场,一般根据对鸡群HI抗体免疫监测结果确定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的时间,这是最科学的方法。对鸡群抽样采血作HI试验,如果HI效价高于25时,进行首免几乎不产生免疫应答,一般当抗体水平在4log2以下时免疫效果最好(主要是对活苗来讲)。对产蛋鸡则在5~6log2时即可再次免疫。

(3)注意免疫抑制病的防治一旦鸡患上免疫抑制性疾病,可引起免疫力下降,此时接种ND疫苗,产生抗体水平较低,严重的甚至无抗体产生。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MD、IBD、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使用中等偏强毒力的IBD疫苗,亦可使ND的免疫应答受到严重抑制。因此在鸡群进行ND免疫时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免疫抑制病的防治。

3.发生新城疫时的扑灭措施:新城疫是A类传染病,发生本病时应按《动物防疫法》及其有关规定处理。发生本病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将其扑灭或控制。主要措施有封锁鸡场,对受污染的用具、物品和环境要彻底消毒,分群隔离。同时对全场鸡用I系苗或Ⅳ系紧急接种,接种顺序为假定健康鸡群→可疑鸡群→病鸡群,一般注射后3d,饮水后5d可停止或减少死亡。在发病初期注射抗血清或卵黄抗体。病鸡和死鸡尸体深埋或焚烧。最后一个处理后2周,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二)禽流感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的全身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我国农业部和国际兽医局都将其定为A类传染病。

本病于1878年首次发现于意大利。1955年病毒经鉴定为A型流感病毒,目前本病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我国也有发生。

【病原】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属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成员。根据流感病毒抗原性的不同,将其分为A、B、C(甲、乙、丙)三个血清型,A型流感病毒可使猪、马、禽类等动物和人致病,而B型和C型仅能感染人及少量的猪。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一般呈球形,单股RNA。病毒表面有双层脂质构成的囊膜,囊膜镶嵌着两种纤突,分别为血凝素(hemagglutinic,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HA和NA都是糖蛋白多聚体。迄今为至,A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已经发现16种(H1-H16),神经氨酸酶(NA)已发现9种(N l-N9)。HA是决定病毒致病性的主要抗原成分。不同的HA和不同的NA可能发生不同形式的随机组合,形成100多种亚型,常见的有H1N1、H4N2、H5N1、H5N2、H7N7、H9N2、H9N3,其中绝大多数属非致病性或低致病性,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含H5、H7的毒株。各亚型之间无交互免疫力。

病毒存在于病鸡所有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病毒能凝集鸡和某些哺乳动物红细胞,并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

禽流感病毒不耐热,60℃10min,70℃2min可被灭活。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感染性。直射阳光40~48h可灭活病毒。对干燥和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70℃稳定,冻干可保存数年,在干燥灰尘中可保持活性14d。苯酚、消毒灵(复合酚)、氢氧化钠、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新洁尔灭、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和去污剂都敏感,对碘蒸气和碘溶液特别敏感。

【流行病学】

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的易感性最高,其次是珍珠鸡、野鸡和孔雀。鸭、鹅、鸽子、鹌鹑、鹧鸪、鸵鸟也能感染发病。病禽、带毒禽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鸭,带毒比其他禽类严重,带毒侯鸟和野生水禽在迁徙中,沿途散播禽流感病毒。曾经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有燕子、麻雀、乌鸦、斑鸭、鹤、八哥、鹦鹉、苍鹭等。病毒通过排泄物、分泌物及尸体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种苗、笼具、衣物、运输车辆和昆虫,病毒经呼吸道、消化道、伤口和眼结膜的等个多种途径感染健康禽群。当母鸡感染后,种蛋带毒,能经卵垂直传播。

不同毒株的禽流感病毒致病力差异很大,在自然条件下,高致病力毒株(多为H5、H7毒株)引起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而有些毒株引起的发病率虽然高,但病死率较低。

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在天气骤变的晚秋、早春以及寒冷的冬季多发。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和内外寄生虫侵袭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5d。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高低、感染强度、感染途径和感染禽的种类及日龄等有关。

高致病性毒株引起的禽流感往往发病突然,流行开始时,病禽不出现前驱症状,发病后急剧死亡,死亡通常发生在感染后的1~2d。急性型病例主要表现精神沉郁,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2℃以上。采食量急剧下降,甚至废食,饮水也明显减少。冠和肉髯肿胀、发绀、出血甚至坏死。头颈及眼睑肿胀,眼结膜潮红,有分泌物。鼻有黏液性分泌物,咳嗽、喷嚏,张口呼吸,甩头,突然尖叫。下痢,粪便呈黄绿色并带有多量黏液或血液。腿部皮下和鸡脚鳞片出血、变色,附关节肿胀。蛋鸡产蛋量急剧下降,或几乎完全停止,同时蛋壳变薄、褪色,无壳蛋、畸形蛋增多,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的孵化率明显下降。有的病鸡出现抽搐,头颈后扭,运动失调,瘫痪等神经症状。病死率达50%~100%。

鸭和鹅感染高致病力禽流感后,主要表现头肿,眼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血水样,下痢,产蛋率下降,出现头颈扭曲等神经症状,后期角膜浑浊。死亡率不等,成年鸭和鹅死亡不多,幼龄鸭鹅死亡较多。

低致病性毒株引起的禽流感,由于家禽的种类、年龄和有无并发症以及外界环境的不同,表现的症状差异很大。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活动,采食量下降,日渐消瘦,产蛋减少,轻度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头面部肿胀,咳嗽、喷嚏、出现罗音、流泪、羽毛松乱、皮肤发绀,腹泻和精神紊乱。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或几种同时出现。有些病禽发病快,往往突然死亡。病死率为10%~15%。

【病理变化】

最急性死亡的病鸡常无明显的眼观变化。急性者可见胸腹部脂肪和心外膜有点状、斑状出血,心包积液,心肌坏死,坏死的白色心肌纤维与正常的粉红色心肌纤维红白相间。腺胃乳头水肿、出血。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处呈带状或环状出血。肠道充血、出血。喉气管黏膜充血、出血,伴有数量不等的浆液性或干酪性渗出物。胰腺有黄白色坏死点。法氏囊萎缩或呈黄色水肿,有充血、出血。肝、脾、肾瘀血肿大,有黄白色坏死点。母鸡卵泡充血、出血、变形,卵黄液变稀薄,严重者卵泡破裂,卵黄散落到腹腔中,形成卵黄性腹膜炎,个别病禽有纤维素性腹膜炎。输卵管水肿、充血,内有浆液性、黏液性或干酪样物质。公鸡睾丸变性坏死。

火鸡常出现纤维素性肠炎和盲肠炎。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综合分析可做出初步判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

在发热初期采取新鲜鼻液,或用灭菌棉棒擦拭鼻咽部分泌物。死亡后采取气管、肺、脑、气囊及渗出物等,立即经尿囊腔或羊膜腔接种于9~11d的鸡胚。置37℃培养4d后。收集24h后死亡的鸡胚或培养

4d仍存活的鸡胚尿囊液或羊水,做血凝试验。阳性则证明有病毒繁殖,再以此材料作补体结合试验(决定型)和血凝抑制试验(决定亚型)。其他血清学检查方法如病毒中和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AGP)亦可用于禽流感的诊断。RT-PCR技术已成功用于禽流感及其亚型的诊断。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诊断,应严格规范四级疫情诊断程序,即专家临床初步诊断,省级实验室确认疑似,国家参考实验室毒性鉴定,农业部最终确认和公布。

在临床上注意与新城疫、禽霍乱的区别。新城疫感染,潜伏期较长,在目前养殖条件下,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不会发生典型新城疫,感染鸡一般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和产蛋鸡产蛋下降,死亡率很低。禽霍乱多发于16周龄以后的鸡,发病突然,死亡多为强壮鸡和高产鸡,排绿色稀粪,慢性关节炎。病变为心冠脂肪出血、肝脏出血、点状坏死,十二指肠有弥漫性出血。

【防制】

1.平时综合预防措施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消灭禽场的蝇蛆、老鼠、野鸟等各种传播媒介;严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引进家禽或禽制品。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寒冷、长途运输、拥挤、通风不良等因素的影响。

2.免疫接种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型多且易发生变异,疫苗的研制很困难。目前预防禽流感还没有理想的疫苗,现有的疫苗有弱毒疫苗、灭活油乳剂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接种疫苗后能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弱毒疫苗具有突变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危险,而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差、成本高,而且这些疫苗的应用还会影响禽流感疫情监测。因此常规的卫生防疫措施仍是目前防制本病的主要手段。目前尚在研制中的DNA疫苗,是一种安全且易长期保存的疫苗。有条件的鸡场要进行鸡群免疫状态与抗体效价的检测。

3.发病时的措施当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时,在严格隔离的情况下,可以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盐酸吗啉胍、盐酸金刚烷胺或盐酸金刚乙胺、板蓝根、大青叶对症治疗,可缓解病情,同时给于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当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因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根据国家制定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规定,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措施包括:疫情报告、疫情诊断、疫点疫区的划分和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紧急应急体系、经费来源和保证等。

扑杀疫区内所有家禽(疫点周围3km半径范围内);对疫区、受威胁区禽只观察或实施紧急免疫接种(疫区顺延5km半径范围);对疫区内禽舍、饲养管理用具等进行严格彻底消毒,污水、污物、粪便无害化处理。禽群处理后,禽场还要全面清扫、清洗、消毒,空舍至少3个月,最后一个病例扑杀后1个月解除封锁。

(三)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病雏咳嗽、喷嚏、气管罗音;产蛋鸡产蛋量减少和蛋的品质下降;肾型病鸡肾脏肿大、苍白,有大量尿酸盐沉积。本病还常常与细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IBV传染性极强,感染率高,病型复杂,防治困难,危害极大。

【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具有多形性,但多数呈圆形,病毒有囊膜,表面有花冠状纤突。IBV本身没有血凝特性,但是经胰酶、卵磷脂酶等处理后具有血凝活性。IBV能干扰新城疫病毒的增殖。鸡气管上皮细胞对该病毒

易感性很高。

目前已知IBV有30多种血清型,并且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不断出现。IBV的抗原异常复杂,不同血清型的毒株在毒力、致病性和组织嗜好性上存在很大差异。不同血清型的毒株之间的交叉保护力较低或完全不能交叉保护。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呼吸道渗出物中,肝、脾、肾和血液中也能发现病毒。

大多数病毒株在56℃15min失去活力,但对低温的抵抗力则很强,在-20℃时可存活7年。IBV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如1%来苏儿、1%石炭酸、0.1%高锰酸钾、1%福尔马林及70%酒精等均能在3~5min内将其杀死。IBV对酸碱有较强的耐受性。

【流行病学】

本病仅发生于鸡,其他家禽均不感染。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尤其以40日龄以内的鸡发病最为严重,病死率为25%~90%。如在20日龄以内感染,可发生输卵管发育不全,甚至造成生殖器官持久性损伤,而失去产蛋能力,随着鸡患病日龄增加这种损伤逐渐减轻。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传染源,病鸡恢复后仍可带毒40d,在35d内传播的危险性最大。易感鸡与病鸡接触后48小时内即会出现症状,5~8d内全群暴发。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其次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饲养用具经消化道感染。也能经种蛋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鸡群拥挤、过热、过冷、通风不良、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以及饲料供应不足或配合不当,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36~72h。由于病毒的血清型不同,鸡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不同。根据病毒侵害的主要器官和病鸡临床表现不同,将本病分为5种类型。

1.呼吸型:多发于5周龄以下鸡。病鸡常看不到前驱症状,突然出现呼吸症状,并迅速波及全群。4周龄以下鸡常表现伸颈、张口呼吸、喷嚏、咳嗽、罗音,病鸡全身衰弱,食欲减少,羽毛松乱,昏睡。两周龄以内的病雏还常见鼻窦肿胀,流鼻、流泪等症状,病鸡常甩头。严重时死亡,康复鸡发育不良。5~6周龄鸡症状较轻,仅表现气管罗音,气喘和微咳,尤以夜间最清楚。产蛋鸡感染后呼吸道症状温和,但产蛋量下降25%~50%,同时产软壳蛋、畸形蛋或沙壳蛋。蛋的质量变差,蛋白稀薄如水,蛋黄和蛋白分离,以及蛋白黏着于壳膜表面等。康复后的鸡有较强的免疫力。本病可致肉鸡、特别是6周龄以上的育成鸡后期后死。

2.肾型:多于20~40日龄以内发病,10日龄以下、70日龄以上比较少见。病初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持续2~4d,常不易发现,有时在夜间听得较清楚。接着呼吸道症状消失,7d左右开始持续排白色水样稀粪,粪便中几乎全是尿酸盐,病鸡沉郁、厌食、挤堆、迅速消瘦,饮水量明显增加。

3.生殖道型:发生于产蛋鸡群,初期以呼吸道有“呼噜”声为主,可持续5~7d。混合感染时可出现咳嗽及甩鼻音。同时排稀软或水样粪便。产蛋下降,3~4周后产蛋量可逐渐回升,但不能恢复到正常产蛋水平,同时蛋品质下降,蛋清稀薄如水,见不到正常鸡蛋中浓、稀蛋清之间清楚的分界线。出现软壳蛋、畸形蛋、小型蛋和蛋壳褪色。

4.腺胃型:主要发生于20~80日龄的鸡。病初生长缓慢,精神差,拉黄绿色稀粪,有呼吸道症状,随病程发展,病情加重,中后期饮食明显减少,高度沉郁,消瘦,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在30%左右。出现死亡时呼吸道症状相对减轻。随日龄增加其易感性和死亡率出现下降趋势。

5.肠型:主要表现为脱水、剧烈腹泻,还可出现呼吸道症状。对产蛋鸡致病力因致病力毒株不同而异,可以是仅见蛋壳颜色变化而无产蛋下降,也可是产蛋率下降至10%~15%。

【病理变化】

1.呼吸型:气管、支气管、鼻腔和窦内有浆液性、黏液性或干酪状渗出物,气管下部黏膜充血、肿胀,有出血点,管腔内有透明黏稠液体;肺淤血,气囊浑浊;雏鸡在支气管下段可能有干酪性栓子,在大的支气管周围可见到小灶性肺炎。18d日龄以内的幼雏感染,有的见输卵管发育异常,并造成永久性损伤。产蛋母鸡卵泡充血、出血、变形,甚至破裂。

2.肾型:主要病变为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因尿酸盐沉积而扩张,外形呈白线网状,俗称“花斑肾”。严重的病例在心包和腹腔脏器表面均可见白色尿酸盐沉着。

3.生殖道型:初期气管有黏液。卵泡充血、出血、变形,输卵管萎缩、变形。肠道卡他性炎症。恢复期输卵管充血、水肿,卵巢萎缩,蛋清稀薄如水。

4.腺胃型初期病变不明显。中后期腺胃明显肿大,约为正常的2~3倍,腺胃乳头平整融合,轮廓不清,可挤出脓性分泌物,腺胃壁增厚,黏膜有出血和溃疡。十二指肠有不同程度炎症及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还可见肾脏肿大,法氏囊、胸腺萎缩等。

5.肠型普遍脱水,气管中有过多的黏液、血液,黏膜水肿,部分病鸡可见气管下端出现干酪样阻塞物,肾脏尿酸盐沉积、肿大,输卵管发育不全等。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则有赖于病毒分离与鉴定及其他实验室方法诊断。

1.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取急性期病鸡的气管分泌物(其他病型可相应采取肺、肾脏、腺胃),研磨后离心取上清液,每毫升上清液中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各1万单位,4℃冰箱内作用2~4h后,经尿囊腔接种于9~11日龄鸡胚内,37℃培养。经几次继代后可致死鸡胚,并出现特异性的卷曲胚,或用上述材料接种于鸡胚气管组织培养物中,发现气管纤毛运动停止,即可证明有病毒存在。用鸡胚分离的病毒,然后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以鉴定病毒。

2.血清学试验分别采集病初和2~3周后的双份血清,同时检测血清中对IBV中和的抗体,如果第二次血清抗体效价高于第一次4倍以上,即可确诊为本病。琼脂扩散试验、HI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可用于本病的诊断。

3.鉴别诊断本病应注意与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禽流感、慢性呼吸道病和减蛋综合征等疾病相区别。

鸡新城疫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非典型新城疫也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与传染性支气管炎较难区分,新城疫较特征性的症状是神经症状,剖检可见嗉囊内有黏液性液体,腺胃乳头或黏膜出血,但不像腺胃型传支那样肿大,腺胃乳头不凹陷。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多发于成年鸡,喉头和气管黏膜出血严重,而传染性支气管炎则幼雏和成年鸡都能发生。传染性鼻炎的病鸡常见脸面部肿胀,这在本病是很少见到。禽流感病鸡肿头,眼睑周围浮肿,肉冠和肉垂肿胀、发紫、出血和坏死,腿部和脚鳞片下出血,死亡突然,死亡率高。慢性呼吸道病主要发生在1~2月龄的雏鸡,病程长,死亡较少,常并发细菌感染,剖检可见气囊炎、肝周炎及心包炎等病变。减蛋综合征也有产蛋鸡下降和蛋壳质量异常,但蛋内品质不变,也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常与痛风相混淆,痛风一般无呼吸道症状,无传染性,且多与饲料配合不当有关,通过对饲料中蛋白分析、钙磷分析即可确定。

【防制】

1.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应做到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合理,通风换气良好,减少应激。合理配合饲料,防止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缺乏。

2.适时接种疫苗目前国内常用的IB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弱毒疫苗有H120、H52和Ma5等。H120

毒力较弱,对雏鸡安全,主要用于雏鸡的首次免疫。H52毒力较强,多用于4周龄以上鸡的免疫。Ma5用于肾型IB。灭活油苗各种日龄均可使用。

对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首免可在7~10日龄用H120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二免可于30日龄用H52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开产前用灭活油乳疫苗肌肉注射每只0.5ml。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于4~5日龄和20~30日龄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或用灭活油乳疫苗于7~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而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可于20~30日龄、100~120日龄采用当地分离病毒株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IBV血清型多且交叉保护力弱,单一疫苗只能对同型IBV感染产生免疫,而对异型IBV只能提供部分保护或无保护作用。因此在生产中用注意应用同型IB预防。

3.发病后的处理措施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及时隔离患病鸡群。并对鸡舍和其他饲养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根据鸡群发病情况采取综合性措施。对因治疗,如饮水中加入利巴韦林、黄芪多糖,并用聚肌胞肌肉注射。对症治疗,肾型IB,发病后应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并加入肾肿解毒药和电解多维(特别是维生素A);发生呼吸道IB 时,可在饮水中加入止咳平喘药。对假定健康鸡群用传染性支气管炎(呼吸型、肾型、腺胃型)油佐剂灭活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剂量为每只鸡皮下注射0.5ml。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以控制细菌感染。

(四)传染性喉气管炎

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喉头、气管黏膜肿胀、出血,甚至黏膜糜烂和坏死,蛋鸡产蛋率下降,死亡率高。

本病于1925年May等在美国首次报道后,现已遍及世界许多养鸡地区。由于ILT传播迅速,死亡率较高,产蛋下降等,对养鸡业危害很大。

【病原】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的一个成员。病毒呈球形,核酸为DNA,有囊膜。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有强毒株和弱毒株之分。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及其渗出物中,肝、脾和血液中较少见。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病毒可生长繁殖,鸡胚在接种后2~12d死亡,胚体变小,绒毛尿囊膜增生和坏死,形成灰白色的斑块病灶。病毒在鸡胚细胞培养物上生长,引起核染色质变位和核仁变圆,胞浆融合,成为多核巨细胞,并在接种后的12h就能检查出核内的包涵体。

病毒抵抗力中等,55℃存活10~15min,37oC存活22~24h,直射阳光存活7h。ILTV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如3%来苏儿、1%火碱,1min即可将病毒杀死。病禽尸体内的病毒存活时间较长,在-18℃条件下能存活7个月以上。冻干后,在冰箱存活10年。经乙醚处理24h后,即失去传染性。

【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鸡,不同品种、性别、日龄的鸡都易感,但以4~10月龄的成年鸡症状最为特征。病鸡及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气管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咳出的黏液和血液及鼻腔排出的分泌物物经上呼吸道及眼结膜传播,亦可经消化道传播。污染的垫料、饲料和饮水等也可成为传播媒介。约有2%耐过鸡带毒并排毒,带毒时间长达2年,从而使感染过本病的鸡场年年发病。种蛋也能传播病毒,是否垂直传播尚不明确。易感鸡群与接种了活疫苗的鸡长时间接触,也可感染发病。

本病在易感鸡群内传播速度很快,感染率可达90%~100%,病死率5%~70%。一般在10%~20%之间。在产蛋高峰期病死率较高。

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维生素A缺乏,寄生虫感染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6~12d,人工气管内接种为2~4d。由于病毒的毒力不同、侵害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急性型(喉气管型):是由高度致病性病毒株引起。主要发生于成年鸡,短期内全群感染。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有时排绿色稀便。鼻孔有分泌物,流泪,随后表现特征性呼吸症状,咳嗽和喘气,并发出响亮的喘鸣声,呼吸时抬头伸颈,表情极为痛苦,有时蹲伏,身体随着一呼一吸而呈波浪式的起伏;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咳嗽或摇头时,咳出血痰,血痰常附着于墙壁、水槽、食槽或鸡笼上,个别鸡的喙角有血染。将鸡的喉头用手向上顶,令鸡张开口,可见喉头部黏膜有泡沫状液体或淡黄色凝固物附着,不易擦去,喉头出血。病鸡迅速消瘦,鸡冠发绀,衰竭而死。病程一般为10~14d,有的康复鸡成为带毒者。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

温和性(结膜型):是由毒力较弱的毒株引起,呈比较缓和的地方流行性,其症状为生长迟缓,产蛋减少、畸型蛋增多,流泪、结膜炎,严重病例见眶下窦肿胀,持续性鼻液增多和出血性结膜炎。一般发病率多在5%以内,病程短的1周,最长可达4周,多数病例可在10~14d恢复。

【病理变化】

喉气管型:特征性病变为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出血、甚至坏死,喉和气管内有血凝块或纤维素性干酪样渗出物或气管栓塞,气管上部气管环出血。鼻腔和眶下窦黏膜也发生卡他性或纤维素性炎。产蛋鸡卵巢异常,卵泡变软、变形、出血等。

结膜型:有的病例单独侵害眼结膜,有的则与喉、气管病变合并发生。结膜主要病变是浆液性结膜炎,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有时有点状出血。有些病鸡的眼睑,特别是下眼睑发生水肿,而有的则发生纤维素性结膜炎,角膜溃疡。

【诊断】

本病发病突然,传播快,成年鸡多发,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张口呼吸,气喘,有干锣音,咳嗽时咳出带血的黏液。喉头及气管上部出血明显。根据上述症状及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采取死后不久鸡的气管、肺及渗出物,经过离心和无菌处理后,接种于9~12胚龄的SPF 或无母源抗体鸡胚绒毛尿囊膜或尿囊腔(0.1ml/胚)上,接种后4d,可看到鸡胚的绒毛尿囊上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形成的痘斑,痘斑针尖大到米粒大,边缘混浊,中央坏死而凹陷,数量多少不一,鸡胚通常在接种后5~6h死亡。

2.动物接种采取病鸡的气管渗出物或组织悬液,或用有痘斑的绒毛囊乳剂,在易感鸡、耐过鸡或免疫鸡的气管内接种,易感鸡于2~4d后发生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典型症状,耐过鸡或免疫鸡则不发病。此外用含病毒的材料涂擦易感鸡的泄殖腔黏膜,4~5d后涂擦处出现红肿等炎症反应。

3.琼脂扩散试验取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的痘斑,或病鸡的喉头和气管内的干酪样物,磨碎稀释后,即可用作被检抗原,用已知抗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也可用恢复鸡的血清同已知的传染性喉气管炎抗原作琼扩试验,约50%恢复鸡可出现阳性反应。

4.鉴别诊断本病容易和传染性支气管炎、败血霉形体病、慢性呼吸道及新城疫病相混淆,应注意鉴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败血霉形体病呼吸道症状没有传染性喉气管炎严重,呼吸道黏膜上看不到出血性变化。传染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雏鸡,病变多在气管下部。败血霉形体病传播速度较慢,气囊变化明显。

非典型新城疫也有呼吸道症状、气管黏膜出血,与传染性喉气管炎不易区别。传染性喉气管炎病变主要局限于呼吸道,非典型新城疫除呼吸道症状外,也可波及其它器官和组织,如盲肠扁桃体鸡泄殖腔黏膜等处。多检查几只鸡或对鸡群跟踪检查,即可判定。

【防制】

1.严格坚持隔离消毒制度:由于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因此坚持隔离、消毒是防止本病流行的有效方法。故有易感性的鸡且不可和病愈鸡或来历不明的鸡接触。新购进的鸡必须用少量的易感鸡与其作接触感染试验,隔离观察2周,易感鸡不发病,证明不带毒,此时方可合群。

2.免疫预防在本病流行的地区可接种疫苗,目前使用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弱毒苗,是在细胞培养上继代致弱的,或在鸡胚中继代致弱的,或在自然感染的鸡只中分离的弱毒株。此类疫苗可用于14日龄以上的鸡,可经点眼、滴鼻、饮水免疫,一般较安全,用苗后,7d产生免疫力。一般30日龄时进行首免,间隔5周后再免疫1次。若60~70日龄首免,经2~3个月再次免疫,免疫期达6个月以上。注意弱毒疫苗点眼后可引起轻度的结膜炎。另一种为强毒疫苗,打开泄殖腔,用牙刷蘸取少量疫苗涂擦在泄殖腔黏膜上,注意绝不能将疫苗接种到眼、鼻、口等部位,否则会引起该病的爆发。涂擦后3~4d,泄殖腔出现潮红、水肿或出血性炎症反应,表示有效,经1周后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能抵抗病毒的攻击。

肉鸡首免可在5~8日龄进行,4周龄时再接种一次。

不论强毒疫苗或弱毒疫苗,只能在疫区或发生过该病的地区使用,而且要将未接种疫苗的鸡与接种疫苗的鸡严格隔离,因为接种上述疫苗可造成病毒的终生潜伏,偶尔活化和散毒。

目前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活载体疫苗、病毒重组体疫苗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发病时的措施对本病要早防早治,以预防为主。虽然本病的死亡率不高,但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鸡群一旦发生本病,就会波及全群。对患鸡进行隔离,防止未感染鸡接触感染很重要。鸡舍内外环境用0.3%过氧乙酸或菌毒净(1∶1500)稀释液消毒,每天1~2次,连用10d。对尚未发病的鸡用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滴眼接种。在发病鸡群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

(1)投服清热解毒、镇痛、祛痰平喘、止咳、消炎的中药:板蓝根1000g、金银花1000g、射干600g、连翘600g、山豆根800g、地丁800g、杏仁800g、蒲公英800g、白芷800g、菊花600g、桔梗600g、贝母600g、麻黄350g、甘草600g,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细粉,每只鸡每天2g,均匀拌入饲料,分早、晚喂服,连用3d。

(2)同时在饲料中加入氯霉素、环丙沙星等和多种维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连续用药4d。

(3)喉头处有伪膜的病鸡可用小镊子将伪膜剥离取出,然后向病灶上吹上少许“喉正散”或“六神丸”,每天每只2~3粒,每天1次,连用3d即可。

(五)禽痘

禽痘(Avian Pox )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前者多以皮肤(尤以头部皮肤)痘疹、结痂、脱落为特征,后者可引起口腔和咽喉黏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名禽白喉,有的病禽两者可同时发生。

【病原】

禽痘病毒(Avian Pox Virus)为痘病毒科(Poxviridae)禽痘病毒属(Avipoxvirus)的病毒,鸡痘病毒是其代表种。禽痘病毒为DNA病毒,呈砖型或长方形,有囊膜。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黏膜病灶中,有时也扩展到血液和内脏。痘病毒可在易感禽类的体内继代繁殖。在感染细胞的胞浆中增殖并形成

包涵体。

禽痘病毒能在10~12胚龄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繁殖,并产生特异性病变,细胞先变圆,继之变性和坏死。鸡痘病毒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增殖形成致密的增生性痘斑,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痘病毒在接种后的第6d,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形成致密、灰白色、厚约5mm的病灶,中央有一坏死区。某些鸡胚适应毒可引起全胚绒毛尿囊膜形成弥漫性痘斑。

各种禽痘病毒与哺乳动物痘病毒间不能交叉感染或交叉免疫,但各种禽痘病毒之间在抗原性上极为相似,且都具有血细胞凝集性。

病毒对外界自然因素抵抗力相当强,在干燥的痂皮中可存活6~8周。-15℃下保存多年仍有致病性。病毒对乙醚有抵抗力,对热、阳光照射、酸、碱和多数消毒药敏感。在腐败环境中,病毒很快死亡。

【流行病学】

家禽中以鸡的易感性最高,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其次是火鸡,其它如鸭、鹅等家禽虽也能发生,但并不严重。鸟类、鸽子也常发生,但病毒类型不同。以雏鸡和青年鸡最常发病,雏鸡易引起大批死亡。

本病是通过接触传播,病鸡脱落和破散的痘痂,是散布病毒的主要形式。一般须经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感染。蚊子和体表寄生虫亦可传播本病,蚊虫带毒的时间可长达10~30d。鸡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鸡群过分拥挤,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及饲养管理太差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和加剧病情。如有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等并发感染,可造成大批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夏秋季最易流行,一般在秋季和冬初发生皮肤型鸡痘较多,在冬季则以黏膜型(白喉型)鸡痘为多。

【临床症状】

潜伏期约4~6d,根据症状和病变,可以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种病型,偶有败血型。

1.皮肤型:痘症多见于身体无毛或毛稀少的部分,特别是在鸡冠、肉髯、喙角、眼睑、耳叶、腿部、泄殖腔周围和翅内侧的皮肤上。起初出现灰白色麸皮状覆盖物,随即长出灰白色的小结节,后变为灰黄色,逐渐增大如黄豆大的痘疹,表面凹凸不平,呈干硬结节,内含有黄脂状糊块。有时结节数目很多,痘疹互相连接融合,形成大块的厚痂。眼部痘疹可使眼睑闭合、失明。痂皮可以存留3至4周之久,以后逐渐脱落,留下平滑的灰白色疤痕。轻症可能没有可见疤痕。皮肤型鸡痘一般没有全身性症状。但病重的鸡尤期幼雏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废绝、体重减轻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产蛋鸡则产蛋量显著减少或停产。

2.黏膜型(白喉型):多发于小鸡和青年鸡。病死率高,小鸡可达50%。病初表现鼻炎症状,流黏液性鼻液,后转为脓性。2~3d后在口腔、咽喉和气管黏膜等处出现痘症,开始为黄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融合成一层黄白色假膜覆盖黏膜。随着病情发展,假膜逐渐扩大和增厚成凹凸不平的棕色痂块,并有裂缝。痂块不易剥离,若强行剥离,则露出易出血的溃疡面。病鸡出现呼吸和吞咽障碍,病鸡嘴无法闭合,张口呼吸,发出“嗄嗄”的声音,严重时窒息死亡。如痘症发生在眶下窦和眼结膜,结膜充满脓性或纤维蛋白性渗出物。甚至引起角膜炎而失明。

3.混合型:即皮肤型和黏膜型同时发生。这一型也较常见,死亡率高,损失较大。

4.败血型:少见。在发病鸡群中,个别鸡无明显的痘疹,全身症状严重,精神沉郁,下痢、消瘦、逐渐衰竭而死,病禽有时也表现为急性死亡。

【病理变化】

病变和临诊所见相似。口腔黏膜的病变有时可延伸到气管、食道和肠。肠黏膜可能有点状出血。肝、脾、肾常肿大。心肌有时呈实质变性。

火鸡痘与鸡痘的症状和病变基本相似,特别是产蛋火鸡出现产蛋减少和受精率降低。病程一般为2~3周,严重者为6~8周。鸽痘的痘症一般发生在腿、脚、眼皮和靠近喙角基部,也可出现口疮(黏膜型)。

【诊断】

皮肤型和混合型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可以确诊。单纯的黏膜型鸡痘易与传染性鼻炎相混淆,应注意区别。传染性鼻炎上下眼睑肿胀明显,用黄胺类药物治疗有效;黏膜型鸡痘上下眼睑多黏合在一起,眼肿胀明显,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也可采用病料接种鸡胚或人工感染健康雏鸡进行鉴别。方法:采取病料(痘痂或假膜)制成1︰5~1︰10的悬液,擦入划破的鸡冠、肉髯或皮肤上以及拔掉羽毛的毛囊内,如有痘病毒存在,被接种鸡与5~7d内出现典型的痘疹症状。此外也可用中和试验、间接血凝试验、ELISA和琼扩试验等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

【防制】

1.注意鸡舍及环境卫生平时对鸡舍内外环境严格进行定期消毒。对鸡舍门窗、通风排气孔安装纱窗门帘,并喷洒杀虫剂,以杀灭吸血昆虫。高温高湿季节,应加强鸡舍内通风和吸湿防潮,以保护易感鸡群。

2.预防接种目前国内应用的疫苗有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和鸡痘鹌鹑化细胞苗。接种鸡痘疫苗方法有两种:一是刺种法,即用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将疫苗稀释后,用消毒过的钢笔尖或带凹槽的特制针蘸取疫苗,在鸡翅内侧皮下无血管出处“三角区”翼膜刺种。二是毛囊接种法,此法适合于40日龄以内的鸡群免疫,即用消毒过的毛笔或小毛刷蘸取1︰10事先稀释好的疫苗涂擦在鸡的颈背部或腿部外侧拔去羽毛后的毛囊上。

一般初生6日龄以上的雏鸡用200倍稀释于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1针;20日龄以上鸡用100倍稀释疫苗刺种1针;1月龄以上鸡可用100倍稀释液刺针2针。刺种后3~4d,刺种部位出现红肿、水泡及结痂,2~3周痂块脱落,表明接种有效。免疫期成年鸡5个月,雏鸡2个月。首次免疫多在10~20日龄左右,二次免疫在开产前进行。

3.发生鸡痘时的措施一旦发生鸡痘,应及时隔离病鸡,对鸡舍、运动场和一切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对死亡和淘汰的病鸡及时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同时对易感鸡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轻症鸡痘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紫草100g、明矾100g、龙胆草50g,水煎内服(供100只成年病鸡一日剂量),连用3d。对症治疗:用1%KMnO4冲洗痘痂,用镊子小心剥离,用碘甘油(按碘酒70ml,甘油30ml比例均匀混合配制)直接涂上或撒上冰硼散,每日2次。黏膜型鸡痘,用镊子除去口腔、咽喉的假膜,涂敷碘甘油。眼部肿胀的鸡,先挤出干酪样物,然后用2%的硼酸液冲洗,再滴入5%蛋白银溶液或氯霉素眼药水。剥下的假膜、痘痂或干酪样物都应烧掉,严禁乱丢,以防散毒。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广普抗生素,或环丙沙星、蒽诺沙星等连用5~7d。经治疗转归的鸡群应在完全康复后两个月方可合群。

(六)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发病率高、病程短、腹泻,法氏囊水肿、出血、有干酪样渗出物,肾脏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为特征。

本病最早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冈博罗(Gumboro)镇附近的一些鸡场的肉鸡群,故又称甘布啰病。目前本病在世界养鸡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也是我国近年来严重威胁养鸡业的传染病之一。一方面,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使死亡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幼鸡感染本病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使多种有效疫苗免疫应答失败,可诱发多种疫病,从而使鸡对多种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故本病危害严重。

【病原】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股RNA病毒,无囊膜,无红细胞凝集性,本病毒能在鸡胚上生长繁殖。

目前已知IBDV有2个血清型,即血清Ⅰ型(鸡源性毒株)和血清Ⅱ型(火鸡源性毒株)。血清Ⅰ型可有6个亚型(包括变异株)。这些亚型毒株在抗原性上存在明显差别,亚型间的相关性在10%~70%,这种毒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异可能是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病毒在外界环境极中极为稳定,能在鸡舍内长期存活。病毒对紫外线、反复冻融、氯仿、乙醚pH均有抵抗力。病毒对热的抵抗力也相当强,56oC经3h病毒效价不受影响,60oC经90min病毒不被灭活,70oC 经30min可灭活病毒。病毒亦耐干燥,病鸡舍中的病毒可存活122d。

病毒对常规浓度的一般消毒液敏感,如3%的煤酚皂溶液、0.2%的过氧乙酸、2%次氯酸钠、5%的漂白粉、3%的石炭酸、3%福尔马林、0.1%的升汞溶液可在30min内灭活病毒。

【流行病学】

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种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主要发生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近年报道138日龄的鸡也发生本病。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10日龄以内雏鸡感染后很少发病。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粪便排出,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亦可经呼吸道、眼结膜感染。

本病往往突然发生,传播迅速,通常在感染后第3d开始死亡,5~7d达到高峰,以后很快停熄,表现为高峰死亡和迅速康复的曲线。死亡率差异很大,有的仅为3%~5%,一般为15%~30%,严重发病群死亡率可达60%以上。

本病的另一流行特点是发生本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IBD产生的免疫抑制程度随感染鸡的日龄不同而异,初生雏鸡感染IBDV最为严重,可使法氏囊发生坏死性不可逆病变。1周龄后或IBD母源抗体消失后而感染IBDV 的鸡,其影响有所减轻。本病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2~3d,最初发现有些鸡啄自己的泄殖腔。病鸡采食减少或不食,羽毛蓬松,畏寒,挤堆,下痢,粪便呈灰白色石灰浆样,偶尔带有血液。严重者颈和全身微震颤,步态不稳,鸡头垂地,闭眼昏睡。病后期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极度虚弱,最后死亡。近几年,发现由IBDV亚型毒株或变异株感染的鸡,表现为亚临诊症状,炎症反应弱,法氏囊萎缩,死亡率较低,但由于产生免疫抑制严重,常常造成抗病能力下降和疫苗免疫失败,而危害性更大。

【病理变化】

病死鸡明显脱水,胸肌、腿肌和翅肌等肌肉发生条纹状或斑块状出血。在感染早期,法氏囊由于充血、水肿而肿大。感染2~3d后法氏囊的水肿和出血变化更为明显,其体积和重量增大到正常的2倍左右。此时法氏囊外形变圆,浆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表面的纵行条纹显而易见。严重时法氏囊广泛出血,如紫色葡萄,切开囊腔后,常见黏膜皱褶有血点或出血斑,囊腔内有灰白色糊状物,或灰白色干酪样坏死物。感染5~7d后,法氏囊开始萎缩,第8d后重量为正常的1/3左右,颜色由淡粉红色变为蜡黄色。有些病程较长的病例,外观法氏囊的体积虽增大,但囊壁变薄,囊内积存干酪样物。法氏囊病毒变异株可在72小时内引起法氏囊的严重萎缩。

感染鸡的胸腺可见出血点;脾脏可能轻度肿大,表面有弥漫性的灰白色的病灶。发病中后期肾脏明显肿胀,表面呈花斑样,输尿管和肾小管内因尿酸盐沉积而高度扩张。腺胃和肌胃交界处见有条状出血点。肝脏肿胀、出血、黄染。盲肠扁桃体出血。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诊断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判断。如鸡群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和迅速康复的特点;法氏囊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黏膜皱褶多浑浊不清,严重者法氏囊内有干酪样分泌物;肌肉和肾脏特征性病变可以做出初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

1.病毒分离鉴定取典型病变的法氏囊和脾做病毒分离材料。将病料加生理盐水研磨后,离心去掉大的组织碎片,冻融2~3次,用离心后的上清液加入抗生素作用1h后,接种9~12日龄SPF鸡胚绒毛尿囊膜,受感染的鸡胚3~5d内出现死亡,可见鸡胚水肿、出血。鉴定分离出IBD,可用已知阳性血清在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做中和试验。分离出的病毒鉴定也可依据对易感鸡的中和试验来确定。

2.琼脂扩散试验(AGP)通常用病死鸡的腔上囊悬液作被检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进行琼扩反应,也可用已知抗原与被检鸡血清反应,检查特异性沉淀抗体。感染鸡的血清抗体效价于被感后4周达到高峰,并保持数个月不会消失。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查病鸡腔上囊悬液时,感染后3d抗原量达高峰。

3.易感鸡的感染试验取病死鸡的法氏囊。研磨后制成悬液,经口服或滴鼻感染21~25日龄的鸡,在感染后48~72h出现症状死后剖检法氏囊有特征性病变。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将待检抗原吸附一苯乙烯塑料板上,加入已知阳性血清和酶标兔抗鸡IgG,以5-氨基水杨酸和双氧水作为指示底物,用3摩尔NaOH中止反应,以分光光度计检测反应强度,以判断有无抗原存在。本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其敏感度是病毒血清试验的8—10倍。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是最早用于IBD诊断的免疫方法之一。应用IBD血清按常规方法制备IBD荧光抗体(Fab)。取新鲜等检病料作组织印片,自然干燥,4℃丙酮15分钟,冻干,用1∶16倍稀释的荧光抗体染色。结果发现,从感染后12小时到19天内均可检测到特异性抗原,对可疑病料的检出率达100%。

核酸探针技术(NP):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应用标记寡核苷酸来探测病原的相应核酸片段。

4.鉴别诊断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特征病变在法氏囊,但下列疾病也有法氏囊的病变产生,应注意鉴别。

(1)非典型新城疫法氏囊出血、有坏死及干酪样物,但无IBD的黄色胶胨样水肿和腊黄色萎缩;非典型ND腺胃及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并ND多有呼吸和神经症状。

(2)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雏多见肾脏肿大和尿酸盐沉积,法氏囊充血或轻度出血,但无水肿,耐过鸡法氏囊不见萎缩。肌肉无出血,患鸡有呼吸道症状,气管充血、水肿,支气管黏膜下有胶胨样物等。

(3)鸡马立克氏病病鸡法氏囊呈灰白色,多表现萎缩。病鸡外周神经肿大,在腺胃、性腺、肺脏上有肿瘤病变。本病有时与IBD混合感染。

(4)磺胺类药物中毒有用磺胺药史,停药后病情好转,无传染性。磺胺类药物连续5d用量超过0.5%时,可引起鸡中毒。中毒鸡表现为兴奋、无食欲、腹泻、痉挛,有时麻痹。肉髯水肿,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内脏器官出血,脑膜水肿、充血和出血;法氏囊呈灰黄色,但无水肿及出血。

(5)鸡大肠杆菌病病鸡法氏囊轻度肿大,呈灰黄色,但不见水肿及萎缩。患病鸡多有肺炎、肝包膜炎、心包膜炎等病理变化。严重的大肠杆菌病呈常引起鸡的败血症,但鸡群零星死亡,药物治疗有效【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措施改善饲养管理环境,采用全进全出饲养制。提高育雏舍温度3~5℃(特别是冬春季)。定期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刺激。对60日龄以内的雏鸡最好实行隔离封闭饲养,杜绝传染来源。

2.免疫接种

(1)疫苗分类:分为活毒苗和灭活苗两大类。活毒苗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弱毒苗,主要有LKT、LZD258、PBG98等疫苗,这类疫苗对法氏囊没有损伤,免疫后抗体产生迟,效价较低,现在很少应用;二是中等毒

力苗,主要有D78、B87、BJ836等疫苗,此类疫苗突破母源抗体能力较强,对法氏囊有轻度损伤,这种反映在10d后消失,对血清Ⅰ型的强毒感染保护力高,在污染鸡场使用这种疫苗效果好;三是中等偏强毒力苗,在两周龄前使用对法氏囊造成严重损伤,引起免疫抑制,但不影响对IBD本身的保护力,使用这类疫苗,疫苗毒可长期存活,感染下一批幼雏鸡,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对新城疫的免疫失败是主要标志。

灭活苗分为油乳剂灭活苗和组织灭活苗。灭活苗一般用于活苗免疫后的加强免疫,具有不受母源抗体干扰,无免疫抑制危险,能大幅度提高基础免疫等优点。主要用于开产的种鸡群。连续发病鸡场可采用组织灭活苗免疫,可有效控制法氏囊病的发生。

由变异毒株制成的弱毒苗或灭活苗,既可预防变异珠引起的感染,又可对血清Ⅰ型IBDV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可显著减少IBD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

(2)接种方法:法氏囊活疫苗可采用饮水、滴眼、滴鼻或肌肉注射等途径免疫。油乳剂灭活苗和组织灭活苗应浅层胸肌或颈部皮下注射。

(3)免疫程序有实验条件的可做母源抗体测定,确定最佳首免日龄。

雏鸡在低或无母源抗体时,1~3日龄用1.5~2倍剂量弱毒疫苗滴鼻、点眼首次免疫,2~3周龄用中等毒力苗进行二免。

有母源抗体的雏鸡,14~21日龄用中等毒力疫苗进行免疫,必要时2~3周在加强免疫次。

种鸡经上述程序免疫后,在10~12周龄时用中等毒力苗免疫1次,18~20周龄和40~42周龄注射灭活苗免疫,以提高雏鸡的母源抗体。

肉用雏鸡和蛋鸡,视抗体水平,多在2周龄和4~5周龄时进行两次弱毒苗免疫。

3.发病时的措施立即清除患病鸡、病死鸡,并深埋或焚烧。发病鸡群用0.3%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按每立方米30~50ml带鸡消毒,每天1次,同时对鸡舍周围以及被病死鸡污染的场所和所有用具,用2%烧碱水和10%石灰乳剂彻底消毒。发病早期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皮下或肌肉注射,必要时次日再注射1次。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降低到15%左右),提高维生素含量,饮水中加5%的糖或1%~2%奶粉,或加入口服补液盐,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用抗生素、磺胺或喹诺酮类药物饮水以防继发感染,与病鸡同群鸡用IBD中等毒力活疫苗双倍量紧急免疫接种。

(七)禽脑脊髓炎

禽脑脊髓炎(Avian encephalomyelitis,AE)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和快速震颤特别是头颈部震颤和非化脓性脑炎为主要特征。又名流行性震颤(Epidemictremor)。本病主要侵害幼龄鸡,并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

【病原】

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AEV)属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病毒无囊膜,对乙醚、氯仿、酸、胰酶、胃蛋白酶等有抵抗力。在二价镁离子保护下可抵抗热效应,56℃1h稳定。

AEV的不同毒株间无血清学差异,但病毒株的毒力及对组织器官的趋向性不同,大部分野毒株都为嗜肠性,当家禽被感染后,病毒自粪便中排出,经口感染。也有少部分是嗜神经性的,可使雏鸡产生严重的神经症状。

AEV能在无免疫性母鸡所产的卵的(无母源抗体)鸡胚卵黄囊、尿囊腔和羊膜强中增殖,受感染的细胞可出现肌肉萎缩、神经变性和脑水肿现象。该病毒还可在鸡胚肾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并呈现细胞变园、固缩和细胞浆变性等细胞病变。

【流行病学】

自然感染见于鸡、雉、火鸡、鹌鹑、珍珠鸡等,鸡对本病最易感。各种日龄均可感染,但雏禽易感,

尤以12~21d雏鸡最易感。1月龄以上的鸡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产蛋鸡有一过性产蛋下降。

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即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均可感染而进行水平传播。幼雏感染后,可经粪便排毒达2周以上,3周龄以上雏鸡排毒仅持续5d左右,病毒可在粪便中存活4周以上,当易感鸡接触被污染的垫料、饲料、饮水时可发生感染。垂直传播是造成本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产蛋种鸡感染后,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在3周内所产的蛋均带有病毒,这些蛋在孵化过程中一部分死亡,另一部分孵出病雏,病雏又可导致同群鸡发病。种鸡感染后可逐渐产生循环抗体,一般在感染后4周,种蛋就含有高滴度的母源抗体,即可保护雏鸡在出壳后不再发病,同时种鸡的带毒和排毒也减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稍多。雏鸡发病率一般为40%~60%,死亡率10%~25%,甚至更高。

【症状】

经胚胎感染的雏鸡,1~7d发病。经接触或经口感染的雏鸡在11日龄以后发病。病初雏鸡表现目光呆滞,行为迟钝,头颈部可见阵发性震颤,这是发病的先兆,继而出现共济失调,两腿无力,不愿走动而蹲坐在自身的跗关节上,强行驱赶时可勉强走动,但步态不稳。一侧腿麻痹时,走路跛行;双侧腿麻痹则完全不能站立,双腿呈一前一后的劈叉姿势,或双腿倒向一侧。病鸡受惊扰,如给水、加料、倒提时,在腿、翼,尤其是头颈部出现更明显的阵发性震颤,并经不规则的间歇后再次发生。有些病例仅出现颤抖而无共济失调。共济失调发展到不能行走,之后是疲乏、虚脱,最终死亡。部分存活鸡可见一侧或两侧眼的晶状体混浊或浅蓝色褪色,眼球增大,失明。

本病有明显的年龄抵抗力。1月龄以上的鸡受感染后,除出现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产蛋鸡感染可发生1~2周内暂时性产蛋下降(5%~10%),孵化率下降10%~35%。但不出现神经症状。

【病理变化】

病鸡唯一可见的肉眼变化是胃肌层有细小的灰白区,是由浸润的淋巴细胞团块组成,这种变化不很明显,易忽略。个别雏鸡可发现小脑水肿。主要组织变化在中枢神经系统和某些内脏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为散在的非化脓性脑脊髓炎和背根神经节炎,脊髓根中的神经原周围有时聚集大量淋巴细胞。内脏组织学变化是淋巴细胞积聚,腺胃肌层密集淋巴细胞灶也具有诊断意义。肌胃肌层也有类似变化。

【诊断】

根据本病仅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鸡,无明显肉眼病变,偶见脑水肿和非化脓性脑炎,而以头颈震颤、共济失调和麻痹为主要症状,药物治疗无效,种鸡曾出现一过性产蛋下降等,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时需进行病毒分离、荧光抗体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传染性脑脊髓炎在症状上易与新城疫、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缺乏症、马立克氏病、聚醚类抗生素中毒(如马杜拉霉素)、氟中毒等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鸡新城疫常有呼吸困难,呼吸锣音,死亡率较高。剖检时见喉头、气管、肠道出血,这些均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不同。

雏鸡维生素B1缺乏主要表现为头颈扭曲,抬头望天的角弓反张状。在肌注维生素B1之后大多能康复。

雏鸡维生素B2缺乏主要表现为绒毛卷曲、肢爪向内侧屈曲、关节肿胀和跛行,在添加大剂量B2后,轻症病例可以恢复,大群中不再出现新的病例。

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缺乏也有头颈扭曲、前冲、后退、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但发病日龄多在3~6周,有时可发现胸腹部皮下有紫蓝色胶冻状液体。另外肌注或口服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液体后,一般不再出现新的病例,部分有症状的及也能回复。

马立克氏病的发病年龄比传染性脑脊髓炎迟,一般在6~8周龄之后逐渐出现麻痹、瘫痪等症状。

聚醚类抗生素中毒时,病鸡瘫痪,不能站立,双腿后拖,无头颈震颤现象。氟中毒时病鸡瘫痪,骨骼软,无头颈震颤现象。

【防制】

1.加强消毒与隔离防止从疫区引进种蛋与种鸡,种鸡感染后1个月内所产的蛋不能用于孵化。

2.免疫接种种鸡群在生长期接种疫苗,保证其在性成熟后不被感染,以防止病毒通过蛋源传播,是防制AE的有效措施。目前有活毒疫苗和油佐剂灭活苗两类。

活毒疫苗:这种疫苗可通过自然扩散感染,且具有一定的毒力,故小于8周龄、处于产蛋期的鸡群不能接种这种疫苗,以免引起发病,建议于10周以上,但不能迟于开产前4周接种疫苗,接种后4周内所产的蛋不能用于孵化,以防雏鸡由于垂直传播而发病。活毒苗只能用于流行区。

另外是AE活苗常与鸡痘弱毒疫苗制成二联苗,一般于10周龄以上至开产前4周之间进行翼膜制种。

油佐剂灭活疫苗:用野毒或鸡胚适应毒接种SPF鸡胚,取其病料灭活制成油乳剂疫苗。这种疫苗安全性好,接种后不排毒、不带毒,既可用于污染场,也可用于易感鸡场。一般在开产前4周经肌肉或皮下接种。注苗后1个月产生免疫,免疫期半年。

3.发病时的措施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应将发病鸡群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如有特殊需要,也可将病鸡隔离,给予舒适的环境,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饲料和饮水中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避免能走动的鸡践踏病鸡等,可减少发病与死亡。

(八)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等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性病灶。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广泛发生于世界养禽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以来,该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几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毒,发病率的和死亡率却显著回升,并出现一些新特点,再度成为危害养鸡生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病原】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属于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科B亚群。根据病毒抗原性差异和其他生物学特性,MDV分为三个血清型,血清Ⅰ型为致瘤性MDV;血清Ⅱ型,自然情况下存在于鸡体内,但不致瘤;血清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MDV在鸡体内存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囊膜的裸体病毒,存在于感染细胞的细胞核中,属于严格的细胞结合病毒,当细胞破裂死亡时,其传染性随之显著下降或丧失,即与细胞共存亡,因此在外界很容易死亡;另一种是有囊膜的完全病毒,主要存在于羽毛囊的上皮细胞中,非细胞结合型,可脱离细胞而存活。从感染鸡羽毛囊随皮屑排出的游离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室温下其传染性可保持4~8个月。

MDV对理化因素,如热、酸、有机溶剂及消毒药的抵抗力均不强。5%福尔马林、3%来苏儿、2%火碱等常用消毒剂均可在10min内杀死病毒。

【流行病学】

鸡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其它禽类如火鸡、野鸡、鹌鸡也可感染,但相当少见,其他动物不感染。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鸡均能感染MDV。不同品种或品系易感性有差异。母鸡易感性略高于公鸡。鸡的年龄对发病有很大影响,年龄越小越易感,特别是出雏和育雏室的早期感染可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年龄大的鸡感染,病毒可在体内复制,并随脱落的羽毛和皮屑排出体外,但大多不发病。自然感染最早出

现症状为3周龄的鸡,一般为2~5月龄。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的排泄物、分泌物及鸡舍内垫草均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很多外表健康的鸡可长期持续带毒排毒,使鸡舍内的灰尘成年累月保持传染性,因此鸡场一旦感染病毒,本病即能在鸡群中广泛传播,至性成熟时几乎全部感染,并持续终身。但发病率异很大,可由10%以下到50%~60%,发病鸡都以死亡为转归,只有极少数能康复。鸡群个体的相互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消化道和吸血昆虫叮咬感染。本病经种蛋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很小。饲养密度越高,感染的机会越多。

【临床症状】

本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潜伏期较长。受病毒的毒力、剂量、感染途径和鸡的遗传品系、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可存在很大差异。以2~5月龄发病最常见,种鸡和产蛋鸡常在16~20周龄出现临诊症状,迟可至24~30周龄或60周龄以上。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4种,有时混合感染。

1.神经型又称古典型,常侵害外周神经。由于侵害神经的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同。一般病鸡出现共济失调,发生单侧或双侧性肢体麻痹。最常见的为坐骨神经受到侵害,病初步态不稳,逐渐看到一侧或两侧腿麻痹,严重时瘫痪不起,典型症状是一腿伸向前方,另一腿伸向后方,形成“劈叉姿势” ,病侧肌肉萎缩,有凉感,爪子多弯曲;臂神经受害时,一侧或两侧翅膀下垂(俗称“穿大褂”);颈肌神经受侵害时,病鸡头下垂或头颈歪斜;迷走神经受害时,可以引起嗉囊膨胀(俗称“大嗉子”)、失声及呼吸困难。

2.内脏型又称急性型,此型临床常见,多发于2~3月龄的鸡。缺乏特征性症状,病鸡呆顿,羽毛松乱,无光泽。行动迟缓,常缩颈蹲在墙角下。冠和肉髯苍白、萎缩,渐进消瘦,腹泻,病程较长,最后衰竭死亡。

3.眼型:很少见到。病鸡虹膜受害时,表现一侧或两侧虹膜正常色素消失,由正常的桔红色变为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于弥漫的灰白色,因此又叫“灰眼病”、“银眼病”。瞳孔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严重时,瞳孔只剩针尖大的小孔,视力减退或丧失。

4.皮肤型:较少见。此型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羽毛囊肿胀,形成淡白色小结节或瘤状物。肿瘤结节呈灰黄色,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时破溃。此病变常见于大腿部、颈部及躯干背面生长粗大羽毛的部位。

另外,在临床上发现另一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病鸡消瘦,内脏器官萎缩,但无肉眼可见的肿瘤变化。我们暂定为衰竭型。

有时可见混合型,两型或三型症状同时存在。

【病理变化】

神经型:最恒定的病变部位是外周神经,以腹腔神经丛、前肠系膜神经丛、臂神经丛、坐骨神经丛和内脏大神经最常见。受害神经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病变神经横纹消失,失去洁白色的光泽。而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时呈水肿样外观。局部弥漫性增粗,可达正常的2~3倍。病变常为单侧性,将两侧神经对比,易于观察。

内脏型:主要表现为卵巢、肝、脾、肾、心、肺、胰、腺胃、肠壁和肌肉等器官和组织中可见大小不等质地坚硬而致密的灰白色肿瘤块,有时肿瘤呈弥漫性使整个器官变得很大。卵巢肿大4~10倍不等,呈菜花状。肝脏肿大、质脆,有时为弥漫性肿瘤,有时见粟粒大至黄豆大的灰白色瘤,几个至几十个不等,肿瘤稍突出于肝表面,有时肿瘤如鸡蛋黄大小。腺胃肿大、增厚、质地坚实,浆膜苍白,切开后可见黏膜出血或溃疡。脾脏肿大3~7倍不等,表面可见呈针尖大小或米粒大的肿瘤结节。法氏囊通常萎缩,极少数情况下发生弥漫性增厚的肿瘤变化。心外膜见黄白色肿瘤,常突出于心肌表面,米粒大至黄豆大。肺脏在

蛋鸡饲养中常见问题

蛋鸡饲养中常见问题 2014-11-06饲料技术汇 1 、蛋鸡腿病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腿部疾病是饲养蛋鸡的一种常见病。其原因和症状极为复杂。临床表现为:麻痹、瘫痪、跛行、扭曲、软腿、胫骨短粗、胫骨软骨发育不良、佝偻病等,发病率5—15%,死亡率约为2—8%。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治措施,但通过改善管理、预防疾病,合理调整营养,可以减少腿病的发病率,减轻症状,将腿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1)机械损伤或刺激:由于垫料粗糙、笼具不平整、免疫接种抓鸡不当以及各种应激都可以擦伤、挂伤或扭伤鸡只,造成人为损伤。所以,一定要选择柔软的垫料,垫料的长短和粒度要合适(不要把整株玉米秸放入作为垫料),网上平养应该把网底调平整,便于鸡只活动自如,避免忽高忽低,忽紧忽松。抓鸡尽量做到轻拿轻放,千万不要粗暴。 2) 某些病毒和细菌性传染病可以导致腿病。如新城疫、马立克、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病毒性关节炎、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因此,适时有效的免疫接种,是防止这些传染病发生的重要途径。 3) 日粮营养不平衡甚至缺乏同样引起腿病。如钙、磷缺乏以及比例不当,微量元素锰、锌、硒不足,维生素D、B2、胆碱以及其它维生素不足,日粮中氯化物、硫、镁含量过高,电解质失衡等。为此,在满足各种营养素全面、丰富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它们之间合适的比例(平衡),否则相互间影响吸收,从而造成缺乏。 4) 光照不适和密度过大同样可以引起腿病。所以,对产蛋鸡必须严格执行光照管理,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产蛋后期的蛋鸡由于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减弱,故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至17小时,并在下午单独补充钙源。 2 、如何防治蛋鸡啄癖? 1) 啄癖的原因:鸡舍温湿度不合适,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含量太高;光线太强,光色不适;饲料品质差,营养缺乏(蛋氨酸、盐分过低);营养不平衡;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当;某些疾病的影响(消化不良,寄生虫病等);某些药物用量偏高。 2) 防制措施: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合理调整密度,保证足够的采食和饮水位置;光线不宜太强;舍内小气候合适;饲喂优质平衡日粮;加强疫病防治;断喙;强、弱、病残分群管理;饲料中添加硫酸钠或生石膏(5kg/吨),悬挂青饲料等,都可以减缓或防治啄癖的发生。 3、蛋鸡羽毛蓬乱,无光泽,鸡冠和腿部发白是什么原因? 1) 管理因素:舍内温、湿度不适,通风不良,密度偏高; 2) 营养因素:采食量低,营养摄入不足,饲料营养不平衡,蛋白质、蛋氨酸、锌、硒和维生素A等营养素缺乏;

最新鸡的常见疾病

鸡的常见疾病 1、鸡新城疫(ND) 鸡新城疫俗称为亚洲鸡瘟,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家禽中以鸡最敏感。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的病鸡、死鸡。该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以及眼结膜、泄殖腔和损伤的皮肤进入体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和任何品种的鸡。 主要症状和病变:鸡群突然发病,死亡率高,发病鸡精神萎顿,减食或停食,口鼻中蓄积多量粘液,呼吸困难,常发出咕噜声,排黄绿色或白色稀便。产蛋母鸡产蛋急剧下降或产软壳蛋。病程较长的亚急性或慢性病鸡常出现神经症状,腿、翅膀麻痹或头颈歪斜,动作失调。剖检可见腺胃粘膜乳头有出血点、出血斑或溃疡,小肠粘膜集结腺肿大、出血,胸腺、小胸肌、直肠、盲肠、扁桃体出血等。 防治:①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②切实搞好预防接种;③发生本病后须立即封锁、隔离发病鸡群,并彻底消毒;④病死鸡的尸体及粪便、垫草等应进行焚烧、深埋消毒。 2、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龄鸡的传染病,具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带毒的中间媒介而扩散,入侵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 主要症状和病变:雏鸡表现为突然发病和死亡,病鸡精神萎顿,无食欲,排软便或白色水样便,翅膀下垂,呆痴,病重的鸡因严重衰竭而死亡,部分病鸡经数日后康复,但发育增重缓慢。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色泽变为黄白色或灰白色,粘膜出血,严重时呈“紫葡萄”状。有时大腿及胸部肌肉有点状出血。肾肿大,输尿管有尿酸盐堵塞。 防治:①搞好疫苗免疫;②对发病初期鸡群迅速注射高免蛋黄液;③加强饲养管理及卫生防疫措施;④控制继发感染。 3、马立克氏病(MD) 马立克氏病为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鸡,其易感性随日龄的增长而降低,病鸡和带毒鸡为主要传染来源,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病鸡羽毛而传播。 主要症状和病变:①神经型:腿麻痹,呈“劈叉”姿势,翅膀下垂,虹膜混浊,消瘦,可见坐骨神经或翅神经肿大,横纹消失。②肿瘤型:皮肤形成结节或内脏器官如肝、肾、心脏等处有肿瘤,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渐进性消瘦,突然死亡。 防治:①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对种蛋、初生雏、育雏舍进行消毒;②对一日龄雏鸡认真做好接种疫苗工作,种鸡雏最好注射二价或三价疫苗。 4、传染性支气管炎(IB)

鸡禽流感的治疗,鸡禽流感治疗方法,鸡禽流感症状

鸡禽流感的治疗,鸡禽流感治疗方法,鸡禽流感症状 由于禽流感病毒在国内许多鸡场和地区普遍存在,常见多发,年年都会局部发病或流行。所以大家对本病都很熟悉,但因其基因类型较多,毒株也经常发生变异,即使按时防疫,也很难控制发病,往往是防不胜防,令养殖户和兽医十分头疼。每年发病或同一鸡群每次发病,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而重症禽流感更是令人望而生畏,惊慌失措。目前又到了禽流感高发季节。为便于更好的防控和应对本病,笔者试着从临床一线的角度谈一谈对重症禽流感的认识和防治体会。 发病特点 刚开产或高峰期的蛋鸡易感。发病速度、死亡率、病程长短、愈后产蛋恢复快慢,淘汰残鸡数量。产蛋恢复高度与注射H5疫苗次数及最后一次注射与发病时间间隔长短有关。 防疫不确实或毒株有变异的鸡群发病猛,传播速度快,往往3-5天从局部蔓延至全群。一般发病3日后出现典型症状,及死亡高峰。一般治法疗程长,控制难度大。康复后产蛋率提升难度大,有的无治疗价值。 发病规律 早期症状:(发病前三天,也叫流感初发期)鸡群一开始出现黄白稀绿散状粪便,个别鸡站着闭眼(发烧),鸡冠发紫,蛋壳颜色变淡或成白色,个别笼位采食量下降,剩料,一般从一头开始继而出现零星死亡。防疫不好的鸡群同时伴有神经症状病鸡出现。解剖胰脏边缘无变化或轻微出现出血点、出血线,腺胃乳头水肿,个别出血,尖上出脓,有卵黄性腹膜炎或卵泡变形液化。日死亡少于1%,这是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期,损失最小。(也有因防疫漏洞或毒株变异,一发病就进入典型期的。) 中期症状(发病4--8天,也叫疾病的发展期或叫高峰期),初期病情未得到有效遏制,日死亡率高于1%。免疫不到位的或毒株不对型的、养殖环境差的死亡会翻倍增长,采食量、产蛋率明显下降甚至降到一半以上,有的接近绝食、绝产。解剖典型症状出现:冠子发紫,胰脏边缘处血线长而鲜红,腺胃乳头基部出血,尖上出脓,输卵管内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腹膜炎及全身败血症状明显显现。严重的日死亡达5%左右,甚至更高。 恢复期:(发病8-9天)病鸡死亡开始下降,产蛋降到到最低点并稳住精神开始恢复,采食量回升;黄白稀绿粪减少。解剖胰脏出现线变暗或发黑,腺胃乳头出血症状减少,死亡的鸡主要因大肠杆菌腹膜炎致死。 凡是免疫不到位或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都将遵循以上发病规律。总病程会持续9--15天,死亡惨重,损失巨大,恢复后淘汰不产蛋鸡数量也多。 治疗和预防家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推荐用东方禽益健,拌料:每吨饲料添加禽益健一到两公斤;饮水:每一公斤禽益健兑水一到两吨水。 本病重在预防。建议在做好日常生物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要加强疫苗接种防疫。切实做到蛋鸡开产前H5接种不少3次,而且要关注新毒株的变化。进入产蛋后期,每间隔2个月防一次。有条件的鸡场定期做抗体检测。同时在高发季节,定期使用高效药物预防也是必不可少的选项。

蛋鸡禽流感的饥饿疗法

近两年来,由于禽病多发,治疗方案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其中炒得火热的“强制换羽法”“断料法”等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里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有认同也有反对,为此,我们邀请了业内资深技术总监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希望对您的生产有所帮助。观点一:支持 期待“饥饿疗法”破茧成蝶 对于用断食饥饿的方法来针对性的治疗蛋鸡禽流感的实践,目前业内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可行,有人认为不可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疗法和争议是因为禽流感年复一年难防难治,人们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日趋困惑和怀疑,对治愈后的生产性能恢复越来越没有信心。 那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理论问题。从现成的理论概念上讲,这种做法是立不住的,因为鸡群发病后食欲下降,抵抗力下降,再饥饿断食无异于雪上加霜,导致鸡的抵抗力更趋下降,还会导致死亡率大幅度上升。有人曾统计认为,会引起鸡群死亡率上升30%。 但是,众所周知药物防治的效果不理想,这就迫使人们开动脑筋去想办法,办法之一就是“饥饿疗法”。这个方法有成功的也有不理想的,不可一概而论。笔者是赞成这样的实践的,这是对现有理论的一种突破,也是禽流感防治实践中的一个小创新。就算有不成功的案例,也不应否定其合理的和成功的一面。笔者曾在河北新乐周边的蛋鸡养殖区走访调查,也与一些临床一线的兽医进行了交流,大家认为,现有理论讲不通并不等于临床实践行不通,还有的兽医阐述了“饥饿疗法”的理论探索,笔者认为是有益的。例如,有兽医认为,断料的根本目的是迫使鸡停产,停产就意味着停止营养物质以蛋的形式从体内流失——有许多临床病例都是患病鸡采食减少却仍然在产畸形蛋,而处于发病临界点尚未发病的鸡则仍然连续产蛋;也部分地阻止了免疫抗体的流失(鸡蛋内总含有免疫抗体),此时断料,鸡只虽然不再进食但已经蓄积在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存留于体内以增强免疫抗体。又有兽医认为,“饥饿疗法”停止产蛋会使鸡的生殖系统得到有效休息,使已经发生炎症的卵巢、输卵管不再工作,便于该器官的自然康复。还有兽医认为,“饥饿疗法”是迫使鸡群的生理代谢发生急剧改变,是一种短时间内的“弃旧图新”,刺激机体重新焕发机能。何况,这种人为的饥饿停产只是以5~7天为限,断料不停水,减去人工光保持自然光,紧接着补以少量食盐、维生素、葡萄糖等,再逐渐恢复采食,只要发病初期鸡群中大部分鸡只仍然采食,死亡率不高,采用此法就是可行的。事实上,所谓断料,在患病鸡群中总是存在的,部分鸡因病的缘故也会食欲废绝,这是一种病理生理的反应。人为断料对于这类鸡是无所谓,采用此法出现的死鸡不一定就是因断料而加重病情所致。 与药物治疗比较起来,饥饿法近乎残酷,有点近似“休克疗法”的味道,要根据鸡群总体体况、日龄、发病程度等有选择的进行,不可一概都采用。“饥饿疗法”用过后,还应注意有无继发的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病的感染,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饥饿疗法”治愈的鸡群恢复产蛋较慢,时间长,这也是要从经济效益上作比较的。 总而言之,在当前禽流感变异、温和化、药物防治跟不上病势变化的前提下,此种方法是值得在实践中提炼总结的。 但是并非所有发病鸡群都可采用“断料法”治疗 自去年11月份至今,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蛋鸡发生温和型流感,最近又有个别地区有发病势头,死亡率不高,但是死亡速度快。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效果,许多养殖户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采用“断料法”治疗效果理想,笔者也用此法治疗了几万只鸡,确实效果明显。笔者总结了自己的治疗经验,愿与同仁商榷。 1适宜“断料法”鸡群的临床表现 鸡群无前期症状,多数是突然出现个别鸡死亡,大群鸡精神、采食、产蛋、粪便正常,最初鸡群每天的死亡率在0.1%,个别鸡有呼吸道症状,发病四、五天后死亡率增加到

产蛋鸡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2160936.html, 产蛋鸡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作者:张健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3期 摘要:产蛋鸡有几种常见病,对生产效益影响较大,需要在生产中加以注意,生产管理上注意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的添加。平常应认真观察鸡群特征,了解常见病的发病特征,准确、迅速的诊断,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在蛋鸡的易发病期间,应投喂适量的药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产蛋鸡;几种常见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3-0078-01 随着人们的饮食水平的提高,由以往的追求温饱到现在的追求健康。为了身体健康,减少病从口入,现从日常饮食结构中需求占有很大比重的产蛋鸡出发,针对产蛋鸡的几种常见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产蛋鸡较为常见的病种 1.1脂肪肝综合症 脂肪肝综合症通常发生在高产蛋鸡群中。表面上来看产蛋鸡体况良好,但其产蛋率却持续下降,或者产蛋率达不到高峰,或高峰期缩短,有时甚至会出现产蛋鸡突然死亡。 1.2笼养蛋鸡疲劳症 笼养蛋鸡疲劳症主要是因为鸡饲料中钙、磷及维生素的匮乏,或饲料中钙、磷含量配比失衡,以及长期缺乏规律性运动等原因所致,开产后不久或产蛋前期是此病的易发阶段。病鸡一般侧躺在鸡笼内,难以站立,反应迟钝,不少病鸡较容易发生翅和腿骨骨折,且骨壁薄而脆。 1.3鸡白痢 鸡白痢病具有传染性,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常见于两种传播方式:一种是由种蛋垂直感染,另一种是通过鸡群中的排泄物、污染物水平传播。雏鸡感染后死亡率较高,青年鸡也偶有发生,成年鸡多为散发。此病很容易会对蛋鸡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1.4鸡新城疫

高峰期蛋鸡易得禽流感原因

高峰期蛋鸡为什么易得禽流感易 一、为什么禽流感病毒易于攻击产蛋高峰鸡? 禽流感为什么易于攻击正上高峰的产蛋鸡和上高峰时间不长的蛋鸡?即易于攻击150日龄到200多日龄蛋鸡? 原因如下:一、正上高峰的鸡,吃料增加不多,产蛋率增长很快,生产任务繁重,体质和抵抗力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易受攻击。二、体内内分泌、循环、血液、生殖等系统处于活动高峰,相关细胞活动旺盛,给嗜相关细胞的禽流感病毒以可乘之机。三、高峰蛋鸡鸡体多系统处于活跃状态、抗病能力下降所致,也与病毒的嗜性有关,相对于这些上高峰的鸡,300天后的蛋鸡,接触病毒较多,相对来说,抵抗力要强一些。 二、青年鸡和雏鸡不闹流感的认识有误区 但是禽流感的这种情况会造成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即高峰期的鸡易得禽流感,而青年鸡和育雏鸡一般不会得流感。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禽流感对于鸡的感染并不分大小鸡,只不过产蛋鸡因其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病毒可攻击的部位增加了而已。 一般的情况,一个地区在先发生产高峰鸡禽流感后一两个月后,青年鸡或育雏鸡就会出现大量的病情。只是爆发时间和数量上有差别而已。而在反复发生禽流感的地区,则看不出发病鸡在日龄上的区别,即大小鸡都发病。 三、发生流感的原因 养殖朋友特别有疑问,为什么鸡打了禽流感苗还发病?部分原因是打苗后的抗体低,而更多的原因是禽流感病毒变异引起的。变异的病毒能够躲过禽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的攻击,从而继续复制而引起鸡群发病。 四、解决方法 一是要及时分离新的禽流感毒株,并对疫苗的有效性做及时的评估,发现病毒变异过大,疫苗的保护率下降太多,就要及时换苗。二、发现发病鸡群,除及时鉴定和分离病毒外,还要及时地采取措施,避免疫情的扩散。说白了,按照书本上和规定上的做就行了。三、要及时用药,尽管一些抗病毒药的兽用没有得到批准,但人都用于流感的防治,它对鸡也会有一定的效果。只是这些药品的效果不太好。有些户反映,“用药越多,鸡死得越多。”首先兽医当然不会卖给养殖一些毒药,把鸡给“毒死”。主要原因是病毒厉害,复制太多太快,二是普通西药的药效有限。目前最新的科研成果是可以利用禽流感RNA干涉基因片段,它能够在细胞内有效阻挡禽流感病毒的复制,其效能比要比普通西药高得多。这些基因片段也可以扑杀潜伏在鸡体内的一些禽流感病毒,从而使得鸡群内不出现症状就躲过禽流感的袭击。四、平时鸡群中可以利用禽流感免疫质粒来提高细胞免疫能力和做疫苗后的抗体水平,同时配合一些消毒药,来防治病毒在鸡场内的传播,从而大大提高鸡场的生物安全度。

数学趣味小知识

数学趣味小知识 1、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 答案:2元 2、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答案:先用5升壶装满后倒进6升壶里,在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还剩4升水,将6升壶里的水全部倒掉,将5升壶里剩下的4升水倒进6升壶里,此时6升壶里只有4升水,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里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就只剩下3升水了 3、一个农夫带着三只兔到集市上去卖,每只兔大概三四千克,但农夫的秤只能称五千克以上,问他该如何称量. 答案:先称3只,再拿下一只,称量后算差. 4、有只猴子在树林采了100根香蕉堆成一堆,猴子家离香蕉堆50米,猴子打算把香蕉背回家,每次最多能背50根,可是猴子嘴馋,每走一米要吃一根香蕉,问猴子最多能背回家几根香蕉? 答案:25根,先背50根到25米处,这时,吃了25根,还有25根,放下.回头再背剩下的50根,走到25米处时,又吃了25根,还有25根.再拿起地上的25根,一共50根,继续往家走,一共25米,要吃25根,还剩25根到家. 5. 兄弟共有45元钱,如果老大增加2元钱,老二减少2元钱,老三增加到原来的2倍,老四减少到原来的1/2,这时候四人的钱同样多,原来各有多少钱? 答案:老大8 老二12 老三5 老四20 6.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答案:8个(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7.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案:15分钟

夏季常见蛋鸡疾病防治

夏季蛋鸡常见病的防治 夏季气温较高,雨水多,鸡舍内潮湿,鸡群容易中暑,还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一、青年母鸡病笼养蛋鸡疲劳症又叫青年母鸡病、蛋鸡猝死症,是近年来笼养产蛋鸡新出现的一种疾病。蛋鸡在初产到产蛋高峰期发病,产蛋上升快的鸡群多发,产蛋高峰过后逐渐消失。无异常表现的鸡群在早晨喂料时可突然发现有死鸡、病瘫鸡。若发现早,将病鸡放在地面上,产出一枚蛋后往往恢复正常,也不再发病。机体缺钙及体质发育不良是导致发病的直接原因。 防治措施:鸡在育雏、育成期及时分群,饲养密度不可过大。上笼时间不可过早,一般在100日龄左右上笼较宜。按照日龄和鸡的发育情况适时换料,一般在开产前两周开始用预产料,当产蛋率达到5%~10%时换成高峰料。饲料中钙、磷比例要合理。每天早起观察鸡群,以便及时发现病鸡,采取措施。 二、溃疡性肠炎阴雨、潮湿天气及饲料改变是发病诱因。由于本菌形成芽孢,在一次暴发后鸡舍内长期污染,会连续多批发病,因此,发病后应加强对鸡舍及环境的卫生消毒。 病鸡主要表现无神、下痢,发病后死亡较快。死鸡体况良好,有的还有一枚待产的蛋,产蛋率略有下降。病变主要在后段肠道,肠道增粗,肠内容物松软带有泡沫,自肠外可以见到密集的小米大小坏死点,有的成片,剪开后可见溃疡。 治疗:用治大肠杆菌的药物,全天饮水,一般用药2天死亡明显下降,用药4天后死亡基本停止,产蛋率也逐渐恢复正常。 三、传染性鼻炎仅有零星发生,多是产蛋鸡发病,在闷热、潮湿的季节比较容易发生。表现流鼻液,呼吸困难,面浮肿。发病后出现零星死亡,产蛋下降。主要病变为鼻腔内有粘液,鼻粘膜红肿,卵胞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 本病治疗后极容易复发,尤其是不能全进全出的鸡场,一旦发病以后往往其他鸡群还会发生。治疗时用药疗程要长,可以用2~3个疗程。场内有本病存在后最好进行疫苗(油乳剂灭活疫苗)预防。 四、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夏季后期容易发病。成鸡最易感,但以雏鸡和青年鸡发病后死亡最多,危害也最严重。 防治:发病季节定期用药物预防是比较有效且经济的措施。注意防蚊灭蚊。 五、球虫病主要为地面垫料饲养的肉鸡发病,夏季笼养蛋鸡也会发病。由于蛋鸡对小肠球虫的抵抗力较强,常不表现明显的症状,一些养殖户往往忽视球虫的预防,造成一些鸡产蛋高峰前出现腿软、瘫痪、拉稀、粪便中带有不消化的饲料等症状,特别是夏季高热高湿更易发病。病鸡冠髯萎缩、面部苍白、排杏黄色或红色粪便,贫血,消瘦,零星死亡。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肠道,腺胃肿大似球、小肠黏膜肿胀增厚、有出血点、坏死点,内容物黄褐色、黑色,盲肠一侧或双侧有干酪样凝块。 对本病应以药物预防为主。发病后可以用中草药、妥曲株利等药物,配合抗菌消炎药,增加营养,改善环境。 6.鸡痘季节性明显,主要在立秋前后发病,但有时其他季节也有零星散发。蚊虫叮咬、外伤等是导致感染发病的原因。死亡率一般不是太高,但肉鸡发病后影响销售,还会感染葡萄球菌病。 防治:应在发病季节前进行疫苗预防。防灭蚊蝇。对病鸡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适当使用抗菌药以防止感染葡萄球菌病。 七、开产猝死症 发病日龄以130~180日龄为主,夏季多发;发病原因多为:炎热季节中暑或饮水不足;应激因素(包括生理和环境两方面);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大肠杆菌病、输卵管有炎症等;病毒性肾炎及冠状病毒病等。 临床症状:产蛋鸡突然发病或死亡,初期发病率高,此后一直有病鸡出现。患鸡瘫痪不起,肛门外常有一成形蛋,挤出后病情可好转。病鸡精神沉郁,拉白色或水样稀便,恶臭,肛门附近羽毛被玷污,皮肤干燥,眼睛下陷。病理变化:死亡鸡一般营养状况良好,皮肤脱水,鸡冠肉垂呈紫色,全身肌肉发红或苍白。腺胃变薄发软,溃疡或穿孔,乳头流出红褐色液体,黏膜上有血水样脓性分泌物。肝脏瘀血或有灰白

家禽痛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禽痛风病的诊断与防治 蒋增海,陈益,娄飞,卢建洲 (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医药系传染病室,郑州 450011) 摘要:近年来,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喂过量的蛋白质饲料,滥用对肾脏有损伤的药物,以及对肾脏有危害的传染性疾病不断的发生,造成了家禽痛风病的发生日益严重,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危害。为了更好的控制该病,作者主要就痛风病的诊断和防治作简要的介绍,以供广大养殖户作为参考。 关键词:痛风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236(2007)01-0137-01 痛风,又称为尿石症、尿酸盐沉着症,是由于蛋白质代谢障碍,大量的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软骨组织周围、内脏和其他间质组织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鸡、火鸡、水禽、鸽子等均可发病,尤其是高蛋白质饲喂的肉仔鸡更易发病。 1 发病原因 1.1 饲料因素 饲喂高蛋白质饲料,特别是饲喂了含过量核蛋白和嘌呤碱的蛋白质饲料,产生过量的尿酸,超出了肾脏的排泄限度而引起发病。饲料中,含高钙离子,或VA缺乏,或饲料霉变后,产生了霉菌毒素,均可引起肾脏损伤,而影响尿酸的排泄,造成尿酸在血中过多,而发生本病。当前,养殖户为了让肉鸡长得更快,常常饲喂高蛋白质饲料,而频频发生本病。 1.2 传染性疾病因素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白痢、传染性法氏囊炎、球虫病、盲肠性肝炎等疾病,均可引起肾脏功能障碍,导致尿酸排泄困难而引起本病发生。 1.3 药物因素 长期、大剂量的使用对肾脏功能有损伤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也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1.4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阴冷潮湿,缺少光照、运动,饮水不足,通风不良,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过多,如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均可诱发本病。 2 临床症状 根据尿酸盐沉积的部位不同,可将痛风病分为内 收稿日期:2006-06-23 作者简介:蒋增海(1976-),男,四川人,硕士,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脏型痛风和关节型痛风。在临床上,以内脏型痛风多见,少数为关节型痛风,偶尔见两型混合发生。2.1 内脏型痛风 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消瘦贫血,生长停止,羽毛松乱;粪便稀薄、水样,内含大量白色的尿酸盐,污染泄殖腔周围的羽毛;有时表现为啄羽、啄肛症状;最后衰竭死亡。母禽产蛋下降或完全停止。 2.2 关节型痛风 主要症状在脚趾和腿部关节肿胀,病禽表现为运动缓慢、跛行,站立困难,借助两翅膀行走,肢体不能平衡。 3 病理剖解变化 两种类型的痛风,剖解后其病变有所不同。3.1 内脏型痛风 皮下肌肉发绀、脱水,各个脏器发生粘连,产蛋鸡尤为明显;心、肝、脾脏、肠系膜、腹膜、输卵管等表面覆盖一层白色尿酸盐沉积;肾脏肿大,颜色变淡,表面因尿酸盐沉积而形成白色斑点,这样红白相间的肾表面,被称为花斑肾;输尿管极度扩张,管腔内充满石灰样沉积物。 3.2 关节型痛风 剖解可见关节表面和关节周围有白色尿酸盐沉着,有的关节面糜烂或坏死。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病鸡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或停止,拉稀、粪便水样,内含大量尿酸盐,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关节型痛风,关节肿大,行走缓慢,站立困难。根据上述特点基本可以作出诊断。 4.2 病理诊断 剖解后,根据内脏器官覆盖有大量的白色尿酸盐;肾脏肿大,表面因尿酸盐沉积而有白色斑点,关节表面和周围关节腔有白色尿酸盐而确证。 4.3 病因调查 发病后,找出引起痛风病的各种因素,就更进一步的确证了该病。 5 防治 5.1 预防措施 · 137 · 中国畜牧兽医 2007年第34卷第1期临床兽医

英语趣味小知识(最新整理)

英语趣味小知识(2)——你会犯这样的错误吗? 你会犯这样的错误吗? 英语有时候真是莫名其妙,你觉得你明明懂了,可实际上你又没有懂。所以,今天我想讲几件轶事,都是因为没有理解听到看到的东西而闹出的笑话。也许,从他们的经验中,你也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秘鲁,一位美国妇女在餐馆里用餐。她问服务员: Excuse me. Where could I wash my hands? 服务员把她带到洗手间,可不巧,正有一些工人在粉刷洗手间的墙壁。工人们一看有人要用洗手间,就准备离开。服务员拦住他们,说: That’s Ok. Stay. She only wants to wash her hands. 在英语里,wash my hands实际上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那个服务员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结果闹了笑话。还有一次,一个留学生在国外的学校第一天上学,心里又兴奋又紧张。一个美国人见到一张新面孔,为了表示友好,就问: Hi! What’s the good word? 留学生一听到这个,立刻傻眼了,他想, My God! I don’t know the good word. I’ve studied English for years, but no one told me about the good word! 他犹豫再三,想,反正我也不知道,就问问他好了。于是他吞吞吐吐地问: Hello. What’s the good word? 老美听了,很随意地说: Oh, not much. 这下,这个留学生就更吃惊了! 原来,What’s the good word? 在美语里,是一句问候语,意思是“你还好吗?”但问话的人并不指望你把遇到的高兴的事情都一一告诉他,只是打个招呼而已。但这个留学生以为对方真的在问什么是Good word,所以闹了笑话,不过还好,也算给他歪打正着了。 下面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一次,一个美国公司的管理人员给公司一个驻外分部发了一份传真,要求对方把职员的人数报上来。他是这么说的: I need a head count telling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your factory,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your office, broken down by sex. 在上面的传真里,broken down by sex是“按照性别分开”的意思,但是分公司的外国职员没有理解“broken down by sex”的意思。不过break something/someone down倒是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把某事物,把某人压服”。

如何治疗鸡禽流感

防治鸡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传染发病为主的剧烈传染病。该病毒不仅血清型多,而且自然界中带毒动物多、毒株易变异,这为禽流感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家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疫病传播快、发病致死率高、生产危害大的特点。二十世纪全世界共发生了17次较大规模的禽流感,但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禽流感的发病频率加快,传播范围更广。特别在近十三年中,全世界已发生了11次较大规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不仅对家禽业构成了极大威胁,而且属于A型流感病毒的禽流感的某些强致病毒株,也可能引起人的流感,因此这一疾病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一、禽流感病原及其特点 禽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属的成员,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流感病毒分A、B、C三型。A型主要感染禽类,但人和多种陆生和水生哺乳动物、禽类带毒,B型和C型主要感染人。禽流感病毒根据其病毒颗粒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差异性,依血凝素不同有15种之多;依神经氨酸酶不同有9种之多,而它们之间相互组合后,可以产生100多个血清型的毒株,各血清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且毒株之间不仅常发生变化,而且各毒株之间的致病力及病变也不一。如国内鸭、鹅在2000年以前常携带病毒而不发病,但此后鸭、鹅也发生高致病力禽流感。在目前已知的100多个禽流感毒株中绝大多数是低致病力毒株,具有高致病力毒株主要集中在H5、H7两个亚型,H9亚型的致病力和毒力也较强,但低于前两型。在国际上,凡发生H7、H5亚型禽流感的家禽,必须扑杀,欧美国家对H9亚型引起的发病也采取扑杀措施。从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看,致病的毒株主要有H5N1、H7N3、H5N9、H5N8、H5N2、H7N7、H7N4、H5N2、H7N1。我国2000-2003年对禽流感流行毒株进行调查,共收集107株禽流感病毒,其中H5N1有95株,H9N2有11株,H7N2有1株。因此我国禽流感疫情主要由H5和H9两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这为禽流感的疫苗生产和免疫提供了依据。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其抵抗力较弱。日光、干燥、加热、多种消毒剂均对其有杀灭作用。如加热60度病毒10分钟、加热70度2分钟即可灭活。在直射的阳光下40-48小时可灭活病毒。氢氧化钠、消毒灵、百毒杀、漂白粉、福尔马林、过氧乙酸等多种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可有效杀灭病毒。堆积发酵家禽粪便,10-20天可全部杀灭病毒。禽流感病毒对低温和潮湿有较强的抵抗力,存活时间较长。粪便中的病毒在4度温度下可存活30-35天,20度下存活7天;病毒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在凉爽潮湿的自然环境中病毒的存活时间也较长,常可从有水禽活动的湖泊及池塘中的水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 二、禽流感的流行及其症状 禽流感多发于冬春和秋冬交替季节,主要以水平传播为主,但发病3-4天的种禽蛋中可以分离出病毒,经蛋带毒而呈垂直传播。发病的传染源可来自感染和发病的家禽,也可来自于野生鸟类及迁徙的水禽等。病原通过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污染环境和饲料、饮水,经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呼吸道、消化道是感染的最主要途经。

看鸡蛋诊鸡病-蛋鸡常见疾病防治

看鸡蛋诊鸡病 蛋鸡患病,如果仔细观察其产蛋及蛋质,能及早辨出病因。 一、看产蛋量。产蛋高峰期的蛋鸡,产蛋量有大小月,产量略有差异是正常的。但若波动较大,说明鸡群不健康;突然下降20%,可能是受惊吓、高温环境或缺水所引起;下降40%~50%,则应考虑鸡是否患减蛋综合症或饲料中毒。 二、看蛋壳。正常蛋壳表面均匀,颜色符合本品种要求,一般呈褐色或褐白色。异常蛋壳如软壳蛋、薄壳蛋,多为缺乏维生素D3或饲料中钙含量不足所致;蛋壳粗糙、沙壳蛋,多是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或钙质过多所引起;若蛋壳为异常白壳或黄壳,则是大量使用四环素或某些带黄色易沉淀的物质所致;蛋壳由棕色变白壳,应怀疑泰乐加等药物的使用过多,或鸡患新城疫或传染性喉气管炎等传染病。 三、看蛋白。蛋白变粉红色,则是饲料中棉籽饼分量过高,或饮水中铁离子偏高的缘故。蛋白稀薄可能是使用磺胺药或某些驱虫药的结果,也可能因平时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和维生素B2。蛋白有异味是对鱼粉的吸收利用不良引起的。蛋白有血斑、肉斑,多为输卵管发炎,分泌过多的粘液与少量血色素混合的产物。蛋白内有芝麻状大小的圆点或较大片块,是蛋鸡患前殖吸虫病引起的。 四、看蛋黄。蛋黄橙黄色,为饲料中棉籽饼或某色素物质用量偏高;蛋黄灰白色是日粮中黄色素、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缺乏等;蛋黄绿色,多是饲料中叶绿素酸钠过多;蛋黄稀薄,为蛋鸡营养较差,维生素缺乏;蛋黄有异味,则是饲喂鱼粉或其它有异味的饲料所致。 五、看气室。气室松驰,除蛋处理过程不当外,多是一些传染病引起的。 六、看产蛋时间。70%~80%的蛋鸡多在上午12时前产蛋,余下的20%~30%于下午2时~4时产完。如果发现鸡群产蛋时间参差不齐,甚至有夜间产蛋,均属异常表现,说明蛋鸡群中已有鸡只发病,应细心观察,及时找出病鸡予以治疗

趣味十足的英语文化小常识

趣味十足的英语文化小常识 Honeymoon 同学们一定都知道honeymoon吧,honey(蜂蜜)和 moon(月)结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蜜月”。 honeymoon指的是新婚夫妇结为伉俪的最初一段时光(并非一定是结婚后的第一个月,虽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错觉)。 爱情经过长久的期盼和耕耘,相爱的情侣终于手拉手走到了一起,双方的感觉能不像蜜一样甘甜醇美吗? 有一种说法认为honeymoon这个词来源于巴比伦的民俗传统。 这个古老的国家一直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在女儿出嫁的第一个月,女孩的父亲每天都会让女婿喝mead(蜂蜜酒),以希望后辈们的婚姻永远幸福甜蜜。 然而,从词源学的观点来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honeymoon 最早出现于16 世纪,honey 用以喻指新婚的甜蜜,但moon并不是指很多人认为的阴历月份(lunar-based month),它是一种苦涩的暗示,旨在告诫人们婚姻固然是幸福甜美的。 但这种甜蜜就像月亮的盈亏,只是暂时的(因此要十分珍惜才对喔!),婚姻更多的意味着双方要一起肩负生活的重担,一起承受人生的酸甜苦辣,一起经受生活的风风雨雨

Darling darling可能是英语中最流行的昵称了,也是最古老的词语之一。早在公元888年,darling就以deorling的形式出现了。 darling一词有多种用法,一般作名词表示“亲爱的人”,作形容词表示“亲爱的;可爱的”,同时darling也可以用来称呼所爱的人或家庭中的成员,如Darling, fetch me another bonbon, please.(亲爱的,请再帮我拿一颗小糖果吧。) darling还可以用作比喻,但经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表示某人深受一个不大招人喜欢的人或机构的喜爱。比如,Senator is the darling of the oil companies.(参议员是石油公司的宠儿。) 尽管用途广泛,darling的来源却相当简单。darling源于古英语单词deor或deore,表示“所爱的人”或“亲爱的”,这会让你很自然的联想到今天的dear。 词缀ling表示one who is,所以deorling和今天的darling 的意思都是one who is dear. 此外,在夫妇之间,除了darling,还可以用sweetheart、pet、dear、love等称谓。 在男女恋人之间经常使用honey、baby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而一些有了孩子的守旧的老夫妻喜欢互称mother、father。

蛋鸡病毒病

第一节常见传染病及其防制 一、家禽常见病毒性疾病及其防制 (一)鸡新城疫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也程亚洲鸡瘟、伪鸡瘟,我国民间俗称“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紊乱、下痢、黏膜和浆膜出血,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人感染新城疫后可出现结膜炎症状。 本病1926年首次发现于印尼,同年发现于英国新城,根据发现的地名而称为新城疫。本病现流行于世界各地,1928年我国已有记载,新城疫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病原】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属于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Rubulavirus),为单股RNA 型,完整病毒粒子近圆形,有囊膜,囊膜上有两种纤突,均由糖蛋白组成,分别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活性。血凝素能吸附于火鸡、鸭、鹅及某些哺乳动物(豚鼠、小鼠)和人的红细胞表面,并引起红细胞凝集,这种血凝现象能被抗NDV的抗体所抑制,因此可用HA和HI鉴定病毒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NDV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以骨髓保毒时间最长。NDV有一个血清型,根据NDV对鸡和鸡胚的毒力不同,病毒分为强毒型、中等毒力型和弱毒型3型;根据各NDV毒株对鸡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的不同,又把NDV分为速发型嗜内脏型、速发型嗜肺脑型、中发型和缓发型。 NDV能在鸡胚中生长繁殖,以尿囊腔接种于9~10日龄鸡胚,强毒株在30~71h死亡,弱毒株3~6d 死亡。死亡的鸡胚,以尿囊液含毒量最高,胚胎全身出血,以头部、足趾、翅膀出血最为明显。当鸡胚含有母源抗体时,弱毒株不能全部致死鸡胚,胚液的血凝滴度低,所以分离NDV的鸡胚,应来自SPF鸡群或未接种ND疫苗的鸡群。 新城疫病毒在60oC 30min失去活力,真空冻干的病毒30oC可保存30d。病毒在冷冻的尸体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在直射阳光下,病毒经30min死亡。NDV对乙醚、氯仿敏感,常用的消毒药如2%氢氧化钠、5%漂白粉、70%酒精,20min即可将NDV杀死。它对pH稳定,pH3~10环境下1h不被破坏。 【流行病学】 鸡、火鸡、珠鸡、鸽子、鹌鹑、野鸭对本病都有易感性,鸡最易感。各种年龄的鸡,易感性也有差异,幼雏和中雏易感性最高,两年以上鸡易感性较低。水禽(鸭、鹅)对本病有抵抗力,但可从鸭、鹅泄殖腔中分离NDV。哺乳动物对本病有很强的抵抗力,但人可感染,表现为结膜炎或类似流感症状。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以及在流行间歇期的带毒鸡,受感染的鸡在出现症状前24h,就可由口、鼻分泌物和粪便排出病毒。而痊愈鸡带毒排毒的情况则不一致,多数在症状消失后5~7d就停止排毒。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尘土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结膜传染易感鸡。创伤和交配也可引起感染。非易感的野禽、外寄生虫、种蛋、幼雏、鼠类及人畜均可机械地传播病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较易流行。本病在易感鸡群中呈毁灭性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95%或更高。近年来,由于免疫程序不当,或有其它疾病存在抑制ND抗体的产生,常引起免疫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NDV一旦在鸡群建立感染,通过疫苗免疫的方法无法将其从鸡群中清除,而在鸡群内长期维持,当鸡群的免疫力下降时,就可能表现出症状。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2~14d,平均5~6d。发病的早晚及症状表现依病毒的毒力、宿主年龄、免疫状态、感染途径及剂量、有无并发感染、环境因素及应激情况而有所不同。根据病程长短和病势缓急可分为最急

当前蛋鸡主要疾病及防治措施

当前蛋鸡主要疾病及防治措施 信息中心郭腾 目前,正值初冬季节,根据市场反馈及调研,发现当前蛋鸡主要爆发鸡慢呼、减蛋综合征、大肠杆菌病、传鼻及感冒、新城疫等疾病。特将这几种疾病的情况及防治措施做一介绍,供参考。 一.鸡慢呼 蛋鸡慢呼是由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又称败血霉形体,是“万病之源”。蛋鸡慢呼既可以水平传播,也可以垂直传播,种蛋鸡群难以彻底净化,其净化比白痢净化要困难,所以在养蛋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蛋鸡慢呼的发生,以免造成重大损失。发生蛋鸡慢呼表现症状为:病蛋鸡呼吸有啰音、甩头、咳嗽,有的流鼻涕、流眼泪、泪中混有气泡,严重者眼睑肿大、眼睑粘连,有的整个眼球凸起、呈球状,内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由于眼睛、鼻腔和眶下窦相通,当眶下窦也被豆渣样干酪物堵塞时,病蛋鸡表现张口呼吸,采食量减少,雏蛋鸡、育成蛋鸡症状更严重。 防治措施:1.可使用呼喘平饮水(100kg水/100g本品)。2.10%富络欣饮水(200kg 水/100g本品)。3.步喘可溶性粉饮水(300kg水/100g本品)。4.由于本病极易与大肠杆菌病并发,造成极大损失,所以患本病时推荐使用喘克宁(200kg水/100g本品),可有效治疗蛋鸡慢呼与大肠杆菌并发病,以上药物对鸡产蛋均无不良影响。另外,蛋鸡慢呼是一种条件性疾病,首先要注意预防,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投入上述药物加以预防,杜绝此病的发生、传播。 二.减蛋综合征 减蛋综合征又称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腺病毒引起,以产蛋高峰期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软壳蛋和无壳蛋为特征。可使蛋鸡群产蛋率下降30%~50%,蛋壳破损率达40%以上。各日龄的蛋鸡均可感染,产褐色壳蛋的蛋鸡的种母鸡最易感病毒可经种蛋传染给下代雏蛋鸡,这是本病传播的重要方式,另一种传播方式是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健康蛋鸡。病初蛋壳的色泽变淡,紧接着产畸形蛋、蛋壳粗糙像砂粒样、蛋壳变薄、易破损,软壳蛋增多,占15%以上。剖检无明显病变,病蛋鸡卵巢变小、萎缩,子宫和输卵管各处粘膜出血和卡他性炎症。输卵管腺体水肿,粘膜细胞变性坏死。 防治措施:1.使用鸡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征二联灭活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2.药物防治:1)治疗可使用紫锥疫毒清饮水(200kg水/100g本品)、10%阿莫西林饮水(200kg水/100g本品)或55%氨苄西林钠饮水(87kg水/9.5g本品),另外再适当补充维生素,例如氨维蛋宝(2000-3000kg水/1000g本品),可促进其产蛋恢复。2)预防可使用紫锥疫毒清饮水(200kg水/100g本品),能有效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毒能力。 三.大肠杆菌病 近几年,由于大肠杆菌所引起禽类的综合病症已严重危害了养殖业的发展。家禽感染后,不仅能导致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生产性能下降,还使料蛋(肉)比、药费、死淘率增高,产品质量差,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蛋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疾病,各种年龄的蛋鸡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饲料、饮水、蛋鸡的体表、孵化场、孵化器等各处普遍存在,该菌在种蛋表面、蛋鸡蛋内、孵化过程中的死胚及毛液中分离率较高,已经构成了蛋鸡全过程的威胁。不同类型的大肠杆菌病有不同的临床

生物趣味小知识

生物趣味小知识 大家知道在生物学的世界还隐藏着什么样的有趣的事情么?下面就来为你们介绍一些趣味的生物知识,让大家在妙趣横生中收获知识。 一、世界上最小的花是一种浮在水面的水生浮萍科植物——无根萍,其实无根萍这种植物还创下了另外2个世界记录,那就是世界上最小的开花植物和世界上果实最小的植物。 二、世界上最大的花是苏门答腊热带森林里的一种寄生植物——大王花,它的最大的直径可达1.4m,重量可达10kg,同时它还是世界上最臭的花。 三、世界上最小的种子是天鹅绒兰的种子,它究竟小到哪种程度?据估计,50万粒的天鹅绒兰的种子加起来不足1g重。 四、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是复椰子树的种子,一粒复椰子树的种子长达50cm,重量可达15kg。 五、苍蝇、蚊子飞过的时候,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并不是它们会叫,而是其飞行的速度在20~20000次/秒之间,人们听到的是空气的振动声。 六、白兔的身体里不含色素,它的眼睛其实是无色的,我们看到的红色是眼球的血液反映出来的颜色,并不是眼球的颜色。 七、很多动物,例如青蛙、蛇等到了冬天都会进行冬眠,但是海参却与之相反,它是一种夏眠动物。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原来海参是以一些小生物为食,夏天的时候,由于太阳光比较强烈,导致上层的海水温度高,于是海底的小动物都浮上海面进行大量的求食和增殖,导致海参断了食物的来源,故海参只能进行夏眠。 八、白蚁是蚂蚁吗?其实不然,白蚁和蚂蚁虽然同称“蚁”,但它们分属于不同的两目,白蚁是等翅目昆虫,蚂蚁是膜翅目昆虫。而在分类地位上,白蚁属于较低级的半变态昆虫,蚂蚁则属于较高级的全变态昆虫。所以白蚁和蚂蚁不能混为一谈。 九、蛇在捕捉食物的时候,是借助眼睛与鼻子之间颊窝对远处的猎物进行“热定位”。它们天生具有红外感知能力,能够“看”到发出热量的哺乳动物。蛇在吞食猎物时,会张大嘴巴,下颚临时脱臼,以便尽可能张大吞下猎物,吞完后下颚再恢复原位。十、蜘蛛结网,不仅为了捕捉猎物,而且还能够预测天气,如果看见蜘蛛张网,那么阴雨天气将会转晴;而看见蜘蛛收网的话,天气将转为阴雨。这是因为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 理综答题的唯一目标的得分最大化。 第一时间分配:正对理科综合而言时间分配是很要命的。建议按额定时间为标准根据自己的目标定位调整取舍。1、额定时间计算。该科目分值占总分比值乘以总时间,例如生物90分占理综300分的30%,理综时间150min,所以生物的额定时间应该是150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