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脉书签实验制作报告

叶脉书签实验制作报告
叶脉书签实验制作报告

叶脉书签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制作叶脉标本

2、培养动手能力

二、实验对象:

叶片的选择:选择叶片大小定型,叶脉粗密,且处于生长盛期的无病虫害的叶片(如:白玉兰叶、桂花叶、芒果叶等)

三、实验工具:

仪器药品及工具:

软牙刷氢氧化钠电炉大烧杯镊子塑封机塑封片

品红、品绿等染色剂吸水纸培养皿等

四、实验步骤:

1)将叶片放在20%—30%的NaOH中煮20—30 分钟进行腐蚀。(煮过程中不能离开电炉,以防发生意外)

2)用清水清洗10—15 分钟,(或用双氧水溶液浸漂8—12 小时)

3()用培养皿底)用软牙刷在水中轻轻刷去叶表皮和叶肉组织,刷时用力要轻柔,

均匀,以免损伤叶脉。

4)用一张较硬的纸在水中将标本托住,展开,放入吸水纸中压平,然后放在标

本纸内进行自然压干,吸干水分(24 小时以上)

5)染色(品红,品绿,蓝色),干燥:将压干叶脉放入不同染色容器中,染色 5 —10分钟,再放入吸水纸中进行压干(24 小时以上)

6)过塑:将染色压干的叶脉进行修整,放入大小合适的塑封膜进行塑封,作品

完成。

五、心得体会及收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验课,就很好得给予我这次机会,让我们认识了叶脉书签制作的方法,明白了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

由于一开始缺乏相关经验,经常会把叶子刷破,辛辛苦苦煮过的叶子又浪费掉了。

同时,在挑选叶子的时候的,只顾着挑选好看的,没注重叶子本身在这个实验中

的可行性,使得腐蚀过后的叶子无法满足制作书签的要求。

通过叶脉书签的制作,拓展了自己在生物学方面的视野,培养了对生物科学

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掌握自主设计及制作叶脉书签和其他工

艺品的技能,并在实验中体会到了莫大的乐趣。附作品展示:

叶脉书签制作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制作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伴着一股好奇心,我选修了这门实验课。从第一节课的接触到最后实验作品的上交,打破了我对于书签的看法,也认识了简简单单的树叶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作用。通过我们的双手,将美丽的自然万物进行加工,可以创造出另一番美丽。 本次实验课,不但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提高自己自身素质,与同学的合作协调能力也加强了。 一实验过程及要点 实验地点:学7203 时间:第7-10周,周六指导教师:周文声教授相关知识:在水池中或水沟中常可看见腐烂的落叶,用水冲去腐烂的叶肉后出现完整而纹路清晰的叶脉经过清洗晒干后,可夹在书本中当作书签使用,这种叶脉的形成,是利用发臭的水,沟中微生物滋生来分解叶肉,但是必需经过长时间才能形成。本实验是利用高浓度氢氧化钠来处理新鲜的叶片。因强碱会腐蚀叶肉,只需二小时就可得到一片漂亮的叶脉,由于NaOH的侵蚀力强,所以选择叶片时应挑较成熟的叶片,以免叶脉被腐蚀。 实验过程:除去叶肉—>染色—>过塑 仪器药品:(1)软牙刷;(2)氢氧化钠;(3)电炉;(4)大烧杯;(5)镊子;(6)封塑片; (7)封塑片;(8)红、绿等染色剂;(9)吸水机;(10)培养皿等。 除去叶肉:(1)树叶选取和清洗首先得选择适当的树叶,不能太嫩,叶脉要分明。根据学校资源,本次试验我们以玉兰叶作为原材料,将选取的叶子置于脸盆中,清洗表面的污垢。(2)叶肉腐蚀将叶片放在20%-30%NaOH溶液中煮15-20分钟进行腐蚀。煮过程中人不能离开电炉,以防发生意外,适当对叶子进行翻动,使其受热均匀。(3)刷去叶肉将腐蚀好的叶子放在培养皿底部,用软牙刷在水中轻轻刷去叶表皮和叶肉组织,刷时用力要轻柔、均匀,以免损伤叶脉。最后用一张较硬的纸在水中将标本托住,展开,放入吸水纸中压平,然后放在标本纸内进行自然压干,吸干水分。 染色:实验室提供了蓝绿两种染色剂。将压干叶脉放入不同的染色容器中,染色5-10分钟,再放入吸水纸中进行压干,注意要压平,以免叶片损坏。 过塑:将染色压干的叶脉进行适当修整,放入大小合适的塑封膜进行塑封。塑封过程中要注意将塑封膜平整地放入塑封机中,不要离开塑封机,以免塑封膜被机器卡住,避免造成叶脉被破坏。作品完成好,将其中较好的一份叶脉书签作品上交。 二心得体会及收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验课,就很好得给予我这次机会,让我认识了叶脉书签制作的方法,明白了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由于一开始缺乏相关经验,经常会把叶子刷破,辛辛苦苦煮过的叶子又浪费掉了。同时,在挑选叶子的时候的,只顾着挑选好看的,没注重叶子本身在这个实验中的可行性,使得腐蚀过后的叶子无法满足制作书签的要求。 通过叶脉书签的制作,拓展了自己在生物学方面的视野,培养了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掌握自主设计及制作叶脉书签和其他工艺品的技能,并在实验中体会到了莫大的乐趣。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4726997.html, 店铺:味上佳

“叶脉书签”的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七探究性实验设计 -----“叶脉书签”的制作 成员: 班级: 一、选题背景和探究意义: 叶脉书签,就是用树叶通过一定的化学处理后,去掉树叶的叶肉细胞,留下网状的脉纹,再通过染色制成各种颜色的书签。根据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关于叶脉书签的制作资料中,是利用所学的碱的腐蚀性进行化学处理。这种书签,由于来自树叶,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容易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该实验制作简易,材料容易获得,可操作性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中设有一个制作“叶脉书签”的家庭小实验。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课题 1 的最后,是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强化知识点记忆的一项有趣的课外实验,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们既能提高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化学兴趣。但书中仅提到“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寥寥数语,并没有对合适的制作“叶脉书签”的条件进一步探究。 二、小组分工: 1、xx负责查找整理资料。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xx负责撰写方案。 4、小组检查、讨论并作修改,最终确定方案,然后上交。 三、关键问题: 1.叶片的选择 叶脉书签是选择叶形美丽的树叶,经各种方法处理后去掉叶肉部分,保留完整的叶脉,

经染色后制成的一种书签。而一般过嫩的叶片经处理后,叶脉不明显或易于断裂,很难制作出美观、并且轮廓分明的叶脉书签,不是理想的材料。需要的是叶脉分明,比较老的树叶,落在地上的树叶,只要叶脉还完整,就可以拿来制作。根据往年师兄师姐的经验,用白玉兰的树叶做出的书签是最好的,故我们在本次实验也选择了白玉兰这种树叶。 2.加热时间和碱液的浓度 加热时间太短或碱液浓度太低的话,可能叶肉没被煮烂,时间太长或碱液浓度太高,则可能使叶片卷成一团,没办法分开,这样得不到理想的叶脉。为了得到比较理想的书签,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对加热时间和碱液的浓度先进行探究,以便找出最适宜条件。 3.刷叶肉 刷叶肉的时候,选用的刷子毛不能太硬,否则在刷叶肉的过程中容易毁坏叶脉,太软也不行,刷不掉叶肉,最好选用牙刷,不能来回刷,要轻轻单向重复刷,先刷去叶面正面的叶肉,再刷去背面的叶肉,从叶柄端开始刷,刷至叶尖,这样,才可以得到晶莹剔透的叶脉书签。 由于叶片的选择、加热时间和碱液浓度是书签制作的关键因素,故我们小组选择不同的叶片在不同的实验时间、碱液浓度下进行探究,以寻求最佳原料及实验条件。 四、实验原理: 1、叶片的构造 叶片外表包围一层表皮细胞,它具有保护叶片的作用;表皮里面是叶肉组织;贯穿在叶肉组织间的是叶脉。 2、碱解法制作叶脉书签 不少植物的叶、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煮烂,而叶脉四周的叶肉在碱液中容易煮烂。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染色剂将叶脉染色,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

叶脉书签的制作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的制作 一、选题背景: 叶脉书签,就是用树叶通过一定的化学处理后,去掉树叶的叶肉细胞,留下网状的脉纹,再通过染色制成各种颜色的书签。根据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关于叶脉书签的制作资料中,是利用所学的碱的腐蚀性进行化学处理。这种书签,由于来自树叶,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容易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该实验制作简易,材料容易获得,可操作性强。 二、关键问题: 1.叶片的选择 叶脉书签是选择叶形美丽的树叶,经各种方法处理后去掉叶肉部分,保留完整的叶脉,经染色后制成的一种书签。而一般过嫩的叶片经处理后,叶脉不明显或易于断裂,很难制作出美观、并且轮廓分明的叶脉书签,不是理想的材料。需要的是叶脉分明,比较老的树叶,落在地上的树叶,只要叶脉还完整,就可以拿来制作。根据往年师兄师姐的经验,用白玉兰的树叶做出的书签是最好的,故我们在本次实验也选择了白玉兰这种树叶。 2.加热时间和碱液的浓度 加热时间太短或碱液浓度太低的话,可能叶肉没被煮烂,时间太长或碱液浓度太高,则可能使叶片卷成一团,没办法分开,这样得不到理想的叶脉。为了得到比较理想的书签,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对加热时间和碱液的浓度先进行探究,以便找出最适宜条件。 3.刷叶肉 刷叶肉的时候,选用的刷子毛不能太硬,否则在刷叶肉的过程中容易毁坏叶脉,太软也不行,刷不掉叶肉,最好选用牙刷,不能来回刷,要轻轻单向重复刷,先刷去叶面正面的叶肉,再刷去背面的叶肉,从叶柄端开始刷,刷至叶尖,这样,才可以得到晶莹剔透的叶脉书签。 由于叶片的选择、加热时间和碱液浓度是书签制作的关键因素,故我们小组选择不同的叶片在不同的实验时间、碱液浓度下进行探究,以寻求最佳原料及实验条件。 三、实验原理: 1、叶片的构造 叶片外表包围一层表皮细胞,它具有保护叶片的作用;表皮里面是叶肉组织;贯穿在叶

实验七探究性实验报告—叶脉书签

实验日期 6 月 3 日第 1 组姓名陈博殷学号 073 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七探究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制作叶脉书签” 二、实验主要步骤 1、选材:应选择叶脉粗壮丰富、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的树叶。本实验选用白兰树叶、绿化芒树叶、美丽异木棉树叶、紫荆树叶、鸡蛋花树叶。 2、配液:将碱溶解在适量的水中,配制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碱液。将硫酸溶液配制到所需浓度。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将酸碱液溅到眼睛里。 3、加热:将配好的酸、碱液放在容器中加热。当加热到液体即将沸腾(80℃左右)时候将选好的叶子放入容器里,并不断搅拌。具体加热时间以叶肉容易被刷掉为度,一般在10分钟左右。(如果碱液浓度不大,或者所选的叶子较老则应延长加热时间。)可以过两三分钟取一片子出来观察,直至叶片变成褐色(或叶肉有脱落)。 4、清洗:在自来水水流下冲洗,洗去多余碱液、酸液。 5、刷除叶肉:将叶片放在玻璃板上,加入一层水,把牙刷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叶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刷时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敲出法。刷洗干净后放到滤纸(或报纸)上晾干。如果是老树叶,则在刷洗的过程中,会有两层叶脉出现,这时只要将其中品质稍次的一片去除即可。 6、晾干:取出放在阴凉处风干。或者放在废旧书报中吸干。 7、着色:将风干到6 成的叶脉分别放在甲基橙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中着色,后晾干。建议夹在书中,这样既可以吸干水分,又可以成型。 三、实验现象描述与图片记录 1、探究不同酸碱液的腐蚀效果 2、探究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腐蚀效果

《叶脉书签的制作》

实验七探究性实验设计——《制作“叶脉书签”》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叶脉书签制作”选自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里面的一个家庭小实验,它利用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可腐蚀叶肉的多糖物质,留下较坚韧的叶脉,可成为美观的书签。 让学生动手制作这个实验,让学生对碱有一个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习化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制作时间过长,叶脉被破坏等问题。我小组成员采用控制变量法,将分别从反应时间、碱液浓度、叶子种类、叶子新旧等因素进行探究,以期能得出叶脉书签制作的最佳反应条件。 二、相关资料查阅综述 经过查阅多篇文献:制作书签的过程一般如下: 第一步就是选叶。一张叶片包括一层表皮细胞,叶肉组织,以及贯穿在叶肉组织间的叶脉。叶脉书签就是选择叶形美丽的树叶,经各种方法处理后去掉叶肉部分,保留完整的叶脉,经染色后制成的一种书签。因而影响叶脉书签美观的因素就是叶子形态与叶脉形态。而叶的形态、种类、质地各种各样,因此选取合适的书签成为书签制作成功的重要步骤。 第二步是选取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资料中有简单的、古老的的方法,也有复杂的、需要较贵的原料。如自然发酵法、碱解法、酶解法,所用材料也比较多样,有氢氧化钠、洗衣粉、沟里的水、土壤处理等。其中自然发酵法所需要时间较长,酶解法所需要的原料较难获得,而用洗衣粉虽然原料易获得,但据文献资料显示,用洗衣粉煮叶肉,叶肉不容易去除。所以结合各种因素,碱解法是最合适的方法,实验室中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药品,且它们碱性较强,对叶肉的腐蚀效果也较佳,所需要时间也不会很长。 第三步分析对制作叶脉书签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从文献可知,碱溶液浓度大小、煮的时间的长短、树叶的不同类型、清除叶肉的不同方式等因素都对最终的叶脉书签有所影响。 第四步如何确定评定书签好环的标准,在所查文献中,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让我们判断实验所作出来的叶脉书签的好坏,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衡量其好坏的标准。 三、问题解决设想(思路) (一)、针对选叶问题,我们小组选取了不同种类的叶子,以其同种种类叶子的新叶子和旧叶子,期望得出哪种种类的叶子比较适合做书签,是新叶子还是旧叶子的制作效果比较好。 (二)、针对各种书签的制作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碱解法来制作叶脉书签。 (三)、针对各种影响因素:由于碱溶液浓度大小、煮的时间的长短、树叶的不同类

实验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

实验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掌握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加深对植物叶脉即叶片表面维管束(疏导组 织)分布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利用叶片的叶脉和叶肉对化学物质腐蚀的差异性,使用酸性或碱性物质将 叶肉腐蚀后,设法除去叶肉,留下尚未被腐蚀的叶脉。叶脉标本可以用来观察叶片的疏导组织,制作后又常用颜料染色作为书签,因此又称作叶脉书签标本。它是在除去叶肉漂洗后再经漂白、染色、压干而成。除去叶肉有两种方法: 腐蚀法:配制5—10%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放入烧杯中,加入叶片,在酒精灯或电炉上煮沸后,再文火煮制(加热时间一般10-15分钟),煮时要用筷子或玻璃棒等不断的搅动,使之受热均匀。当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深褐色(或叶肉有脱落),叶片由硬变软时,用筷子从烧杯中取出,在清水中洗净碱液后,放到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使叶片在培养皿底部展平,再用旧牙刷垂直由上而下轻轻拍打叶片或用牙刷轻轻的刷,大部分的叶肉会除去。把含叶肉的混水倒掉,换上清水,并在培养皿底部铺一张白纸,可清晰的看到未除去的叶肉,再用牙刷将其打掉。若无牙刷,从清水中取出一片煮好的叶子,平铺于一只手的手掌上,再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轻轻摩擦叶片,并不时在清水中洗去以被擦掉的叶肉,即成完整的叶脉标本。然后可进行漂白、染色,压干。腐烂(水沤)法:将新鲜叶片放入水中浸泡,利用各种菌类对各种叶肉蛋白的腐蚀作用使叶肉腐败,叶表皮与叶肉部分分离,并出现隆起。这时,先用镊子将表皮撕掉,轻震或轻拍,部分叶肉会落于水中。没脱离的部分采用上述牙刷打或手擦的方法除去,从而制成完整的叶脉标本。多数落叶不适合用沤制法制作叶脉标本,只有橡皮树等肉质厚、叶脉细软的落叶才适合用腐烂法制作。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浸泡的时间与气温、

叶脉书签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制作方案探究 ——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理想NaOH 浓度和该浓度下最佳反应时间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1、涉及的中学化学知识 本探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57页的家庭小实验—叶脉书签的制作,其制作原理涉及到碱的腐蚀性问题。碱会破坏叶肉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因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碱性的溶液能够将脂质带走,其实质也就是碱能与酯反应,最终导致细胞膜破裂,从而使叶肉容易被刷去。通过制作叶脉书签,同学们可以对强碱NaOH的腐蚀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选题的意义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叶脉书签制作,培养学生动手、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采集各种形态的植物叶片并制作成精美的叶脉书签,使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进而提高审美情趣。 (3)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对叶片的选择,制作时溶液的浓度、加热时间,漂洗的工艺,染色效果等进行讨论,总结归纳出一套叶脉书签制作的最佳方案。学生亲自动手,并积极参与集体讨论,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加深对相关生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各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实验反应原理 叶片的叶肉中含有大量多糖物质(淀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经过加热,它会腐烂得更快。叶脉(纤维)比较坚韧,不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将一些叶片坚硬、叶脉坚韧(网状叶脉)的树叶,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留下网状脉,制成叶脉书签。 三、实验仪器与用品试剂: 1、仪器 烧杯(500mL)6个、电炉1个、电子天平、镊子、牙刷、试管刷、玻璃板、报纸 2、试剂 树叶:比较坚硬、网状脉比较明显的叶片,如桂花树叶、白玉兰花叶、紫荆叶、芒果树叶、木瓜叶、榕树叶等。 NaOH固体、20%的双氧水 注:需要配制的溶液浓度有:2%、4%、6%、8%、10%NaOH溶液 四、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 1、基本步骤 (1)选材:选取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丰富的叶片,用清水洗净备用。

叶脉书签方案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方案实验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制作“叶脉书签”设计方案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1、涉及的中学化学知识 本探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里面的一个小实验——叶脉书签的制作,其制作原理涉及到碱的腐蚀性问题。碱会破坏叶肉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因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碱性的溶液能够将脂质带走,其实质也就是碱能与酯反应,最终导致细胞膜破裂,从而使叶肉容易被刷去。通过制作叶脉书签,同学们可以对强碱NaOH的腐蚀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选题的意义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交流的能力; (2)通过采集各种形态的植物叶片并制作成精美的叶脉书签,使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进而提高审美情趣; (3)加深对相关生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加直观认识到强碱氢氧化钠的腐蚀作用,提高各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4)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并积极参与集体讨论,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存在的问题 查阅文献后可知,碱液浓度大小、加热时间长短、叶子的不同种类等因素都对叶脉书签有影响。而在中学教材中,制作叶脉书签是让树叶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但是叶子种类及加热时间等都不清楚。

若将此实验应用到中学课堂中,则需要综合考虑加热时间、碱液浓度、叶子种类及染色效果等问题。若反应时间过长,不利于课堂的展开,过短会令叶肉腐蚀不够充分;若碱液的浓度过低,可能会导致反应时间过长,且叶肉难以脱落;若碱液浓度过高,不仅浪费药品,且导致叶脉软化,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碱液浓度越大,危险性也越高。叶子的种类也是实验成功的一大关键,选择比较坚硬、叶脉比较明显的叶片,会令实验事半功倍。 基于以上几点,本次探究性实验探究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加热时间、碱液的浓度、不同的碱液以及叶子的种类。为了防止不同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本实验采取控制变量法。 二、实验反应原理 叶片的叶肉中含有大量多糖物质(淀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经过加热,它会腐烂得更快。叶脉(纤维)比较坚韧,不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将一些叶片坚硬、叶脉坚韧(网状叶脉)的树叶,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留下网状脉,制成叶脉书签。 三、实验所需药品仪器 1、药品 各种树叶:比较坚硬、网状脉比较明显的叶片,如桂花树叶、白玉兰花叶、紫荆叶、芒果树叶、木瓜叶、榕树叶等。 NaOH固体、Na 2CO 3 固体、KOH固体、20%的双氧水或漂白液 2、仪器

探究叶脉书签制作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实验七探究性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一、学会中学化学实验中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学会并掌握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 三、学会制作叶脉书签并探究出最佳的制作条件,从而达到又快又好地制备出精美的叶脉书签的目的。 实验要求: 一、自行发现实验探究问题; 二、自行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 三、实验实施与实验问题发现及记录; 四、实验报告与分析。 实验报告: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探究叶脉书签制作的最佳条件 ——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家庭小实验 二、实验背景与探究意义 实验背景: 叶脉书签是一种利用碱的腐蚀性对树叶进行处理而成的书签,原理是利用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对叶形美丽的树叶进行一定的物理化学处理后,树叶的叶肉细胞的多糖物质被腐蚀掉,留下网状的脉纹,再通过染色制成各种颜色的书签。具体步骤参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中“家庭小实验”提供的资料卡片(如图一)。 这种书签,由于来自树叶,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容易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学生可以选取不同种类的叶片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可以来自于身边的生活;本实验操作简单且具有趣味性、仪器装置简易,材料容易获得,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洗衣粉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故我们实验小组选取本实验为我们的实验课题。 探究意义: 然而,教材中对于叶脉书签的介绍过少(如图一),列出的方法过于简单。而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需要考虑一系列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树叶种类,处理时间,染色剂种类等。如果不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究,盲目地跟随教材进行实验,有可能会花费过多的课堂课后时间,甚至导致实验失败,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我们有必要进行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探究,基本得出实验的最佳条件,从而达到又快又好地制备出精美的叶脉书签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叶脉书签”的制作(探究性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的制作(探究性实验设计)实验报 告 成员:班级: 一、选题背景和探究意义:叶脉书签,就是用树叶通过一定的化学处理后,去掉树叶的叶肉细胞,留下网状的脉纹,再通过染色制成各种颜色的书签。根据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单元关于叶脉书签的制作资料中,是利用所学的碱的腐蚀性进行化学处理。这种书签,由于来自树叶,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容易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该实验制作简易,材料容易获得,可操作性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中设有一个制作“叶脉书签”的家庭小实验。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课题1 的最后,是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强化知识点记忆的一项有趣的课外实验,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们既能提高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化学兴趣。但书中仅提到“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寥寥数语,并没有对合适的制作“叶脉书签”的条件进一步探究。 二、小组分工: 1、xx负责查找整理资料。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xx负责撰写方案。

4、小组检查、讨论并作修改,最终确定方案,然后上交。 三、关键问题: 1、叶片的选择叶脉书签是选择叶形美丽的树叶,经各种方法处理后去掉叶肉部分,保留完整的叶脉,经染色后制成的一种书签。而一般过嫩的叶片经处理后,叶脉不明显或易于断裂,很难制作出美观、并且轮廓分明的叶脉书签,不是理想的材料。需要的是叶脉分明,比较老的树叶,落在地上的树叶,只要叶脉还完整,就可以拿来制作。根据往年师兄师姐的经验,用白玉兰的树叶做出的书签是最好的,故我们在本次实验也选择了白玉兰这种树叶。 2、加热时间和碱液的浓度加热时间太短或碱液浓度太低的话,可能叶肉没被煮烂,时间太长或碱液浓度太高,则可能使叶片卷成一团,没办法分开,这样得不到理想的叶脉。为了得到比较理想的书签,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对加热时间和碱液的浓度先进行探究,以便找出最适宜条件。 3、刷叶肉刷叶肉的时候,选用的刷子毛不能太硬,否则在刷叶肉的过程中容易毁坏叶脉,太软也不行,刷不掉叶肉,最好选用牙刷,不能来回刷,要轻轻单向重复刷,先刷去叶面正面的叶肉,再刷去背面的叶肉,从叶柄端开始刷,刷至叶尖,这样,才可以得到晶莹剔透的叶脉书签。由于叶片的选择、加热时间和碱液浓度是书签制作的关键因素,故我们小组选择不同的叶片在不

叶脉书签实验制作报告

叶脉书签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制作叶脉标本 2、培养动手能力 二、实验对象: 叶片的选择:选择叶片大小定型,叶脉粗密,且处于生长盛期的无病虫害的叶片(如:白玉兰叶、桂花叶、芒果叶等) 三、实验工具: 仪器药品及工具: 软牙刷氢氧化钠电炉大烧杯镊子塑封机塑封片 品红、品绿等染色剂吸水纸培养皿等 四、实验步骤: 1)将叶片放在20%—30%的NaOH中煮20—30 分钟进行腐蚀。(煮过程中不能离开电炉,以防发生意外) 2)用清水清洗10—15 分钟,(或用双氧水溶液浸漂8—12 小时) 3()用培养皿底)用软牙刷在水中轻轻刷去叶表皮和叶肉组织,刷时用力要轻柔, 均匀,以免损伤叶脉。 4)用一张较硬的纸在水中将标本托住,展开,放入吸水纸中压平,然后放在标 本纸内进行自然压干,吸干水分(24 小时以上) 5)染色(品红,品绿,蓝色),干燥:将压干叶脉放入不同染色容器中,染色 5 —10分钟,再放入吸水纸中进行压干(24 小时以上) 6)过塑:将染色压干的叶脉进行修整,放入大小合适的塑封膜进行塑封,作品 完成。 五、心得体会及收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验课,就很好得给予我这次机会,让我们认识了叶脉书签制作的方法,明白了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 由于一开始缺乏相关经验,经常会把叶子刷破,辛辛苦苦煮过的叶子又浪费掉了。 同时,在挑选叶子的时候的,只顾着挑选好看的,没注重叶子本身在这个实验中 的可行性,使得腐蚀过后的叶子无法满足制作书签的要求。 通过叶脉书签的制作,拓展了自己在生物学方面的视野,培养了对生物科学 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掌握自主设计及制作叶脉书签和其他工

“叶脉书签”的制作(探究性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叶脉书签”的制作(探究性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七探究性实验设计 -----“叶脉书签”的制作 成员: 班级: 一、选题背景和探究意义: 叶脉书签,就是用树叶通过一定的化学处理后,去掉树叶的叶肉细胞,留下网状的脉纹,再通过染色制成各种颜色的书签。根据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关于叶脉书签的制作资料中,是利用所学的碱的腐蚀性进行化学处理。这种书签,由于来自树叶,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容易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该实验制作简易,材料容易获得,可操作性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中设有一个制作“叶脉书签”的家庭小实验。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课题1 的最后,是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强化知识点记忆的一项有趣的课外实验,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们既能提高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化学兴趣。但书中仅提到“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

液中煮沸”,寥寥数语,并没有对合适的制作“叶脉书签”的条件进一步探究。 二、小组分工: 1、xx负责查找整理资料。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xx负责撰写方案。 4、小组检查、讨论并作修改,最终确定方案,然后上交。 三、关键问题: 1.叶片的选择 叶脉书签是选择叶形美丽的树叶,经各种方法处理后去掉叶肉部分,保留完整的叶脉,经染色后制成的一种书签。而一般过嫩的叶片经处理后,叶脉不明显或易于断裂,很难制作出美观、并且轮廓分明的叶脉书签,不是理想的材料。需要的是叶脉分明,比较老的树叶,落在地上的树叶,只要叶脉还完整,就可以拿来制作。根据往年师兄师姐的经验,用白玉兰的树叶做出的书签是最好的,故我们在本次实验也选择了白玉兰这种树叶。

化学第二学期分组实验报告单

瓮安第四中学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姓名同组人:日期 实验名称:金属活动的探究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活动与探究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2.在参与活动和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小木条、火柴、试管架、量筒、镊子、砂纸。镁、锌、铁、铝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 提示与准备:1.镁、锌、铁与盐酸的反应比与硫酸的反应快,主要看反应的趋势。2. 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会有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动性强。 实验步骤:

交流讨论: 设计两种实验方法,推测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瓮安第四中学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班姓名同组人:日期【实验名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

瓮安第四中学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姓名同组人:日期 【实验名称】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实验步骤】 注意:酸和碱有腐蚀性,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瓮安第四中学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姓名同组人:日期 实验名称: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用品:胶头滴管、烧杯、剪刀、研钵、玻璃棒、点滴板、纱布、量筒。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紫甘蓝、土壤样品、稀盐酸、 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白醋。 实验的步骤: 1、自制酸碱指示剂:将紫甘蓝剪碎,放入研钵中捣烂,加入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 2、选择下列溶液或其他实验室、生活中的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3.测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取3g左右的土壤样品与15mL蒸馏水混和,静置。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pH。pH测定方法: 。

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

叶脉书签的制作---金尧 1234 7 叶脉书签就是除去表皮和叶肉组织,而只由叶脉做成。书签上可以看到中间一条较粗壮的叶脉称主脉,在主脉上分出许多较小的分支称侧脉;侧脉上又分出更细小的分支称细脉。这样一分再分,最后把整个叶脉系统联成网状结构。把这种网状叶脉染成各种颜色,系上丝带,即成漂亮的叶脉书签了。 工具/原料 树叶 刷子 水,锅 方法/步骤 1.一定要硬点的叶子。夏天把叶子泡水里放到太阳下晒。等水腐烂。半个月 就能出叶脉。弄出来的是淡黄色的。还是上色比较好看。 2. 1.叶子。一般以常绿木本植物为好。如桂花叶、石楠叶、木瓜叶、桉枝叶、茶 树叶、玉兰叶等。2.氢氧化钠。3.无水碳酸钠。4.烧杯。5.铁架台。6.酒精灯。 7.毛质柔软的旧牙刷。8.玻璃板(刷叶脉时垫)所选的用作书签的叶子要符合 两大要求:1、叶脉为网状脉。横向脉如银杏树叶、针形叶如松针均不可取。2、叶脉清晰、完整,这样才能确保叶脉不会与叶肉一起被腐蚀烂,也减少去除叶 肉时叶脉被刷断的发生率。 3.快速制作方法1.选择叶片。选择 叶脉粗壮而密的树叶。在叶片充分成 熟并开始老化的夏末或秋季选叶制 作。

4.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煮叶片。 在不锈钢锅或铁锅内将配好的碱液 煮沸后放入洗净的叶子适量,煮沸, 这时常用玻棒或镊子轻轻翻动,防止 叶片叠压,使其均匀受热。(应卡窗 通风,因为煮叶片时有臭味) 5.煮沸5分钟左右,待叶子变黑 后,捞取一片叶子,放入盛有清水的 塑料盆中。小心翼翼的用清水洗净。 (注意:该操作取放叶子一定不要用 手直接取放,防止氢氧化钠腐蚀手 面。用镊子或夹子取放。) 6.当叶片上残留碱液漂洗干净后取出,把叶片平铺在一块玻璃上,用小试管 刷或毛质柔软的旧牙刷轻轻顺着叶脉的方向刷掉叶片两面已烂的叶肉,一边刷一边常用小流量的自来水冲洗,直到只留下叶脉。 7.将叶脉放入双氧水中浸泡24小时,以达到漂白效果。6.刷净的叶脉片, 漂洗后放在玻璃片上晾干。当晾到半干半湿状时涂上所需的各种染料,然后夹在旧书报纸中,吸干水分后取出,即可成为叶脉书签使用。干燥后用红、蓝墨水或其它染色剂染成你所喜爱的颜色,再在叶柄上系一根彩色丝绸带,便制得一片叶脉清晰、色质艳丽、美观实用的叶脉书签。[1].二、水泡法如果没有上述药品或者道具,可采用最简单的水泡法。方法很简单,就是将树叶用水泡上一周到两周时间,使其自然腐烂,然后用废弃的牙刷顺着叶脉的方向刷干净腐烂的叶肉,即可制成精美的叶脉书签。如果想加快速度,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碱性的洗浴用品(貌似浸泡期间需保持适宜 的温度,以便细菌繁殖。尽量避免炎热的 天气,反正天气太热,我就没有浸泡成功 过。)。将做好的叶脉书签染上颜色,再 拿到相馆过塑,也会使书签变得更加精 美,也适合用作书签,更适合赠给亲人朋 友,礼虽小但也极招人喜爱.

叶脉书签方案实验报告

制作“叶脉书签”设计方案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1、涉及的中学化学知识 本探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里面的一个小实验——叶脉书签的制作,其制作原理涉及到碱的腐蚀性问题。碱会破坏叶肉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因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碱性的溶液能够将脂质带走,其实质也就是碱能与酯反应,最终导致细胞膜破裂,从而使叶肉容易被刷去。通过制作叶脉书签,同学们可以对强碱NaOH 的腐蚀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选题的意义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交流的能力; (2)通过采集各种形态的植物叶片并制作成精美的叶脉书签,使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进而提高审美情趣; (3)加深对相关生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加直观认识到强碱氢氧化钠的腐蚀作用,提高各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4)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并积极参与集体讨论,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存在的问题查阅文献后可知,碱液浓度大小、加热时间长短、叶子的不同种类等因素都对叶脉书签有影响。而在中学教材中,制作叶脉书签是让树叶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但是叶子种类及加热时间等都不清楚。 若将此实验应用到中学课堂中,则需要综合考虑加热时间、碱液浓度、叶子种类及染色效果等问题。若反应时间过长,不利于课堂的展开,过短会令叶肉腐蚀不够充分;若碱液的浓度过低,可能会导致反应时间过长,且叶肉难以脱落;若碱液浓度过高,不仅浪费药品,且导致叶脉软化,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碱液浓度越大,危险性也越高。叶子的种类也是实验成功的一大关键,选择比较坚硬、叶脉比较明显的叶片,会令实验事半功倍。 基于以上几点,本次探究性实验探究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加热时间、碱液的浓度、不同的碱液以及叶子的种类。为了防止不同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本实验采取控制变量法。

条据书信 有关制作叶脉书签的作文

有关制作叶脉书签的作文 制作叶脉书签 【原理】 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将叶脉漂白,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叶脉的分类:叶脉是贯穿于叶肉内的维管束和其他有关组织组成的,是叶内的输导和支持结构。主要有平行脉、网状脉和叉状脉三种类型,有网状脉的叶子更适于做叶脉书签,网状脉具有明显的主脉,并向两侧发出许多侧脉,各侧脉之间,又一再分枝形成细脉,组成网状,相互交支,好似天然的绘画。 【工具与材料】 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天平、旧牙刷、镊子、水彩颜料、彩色丝线、氢氧化钠、3%双氧水、桂花植物叶。 【制作过程】 (一)采集叶片: 1.选叶主要是根据制作者自己的设计要求进行选叶。一般来说应采集那些比较坚硬、网状脉比较明显的叶片,如樟树叶、桉树叶、桂树叶、龙眼树叶、荔枝树叶、茶树叶等,初学者最好选择易处理的叶子,比如说桂花树叶、栀子花叶,这类叶子容易刷去叶肉。;已有经验的同

学则可根据自己自作的叶脉书签的要求选择一些特殊叶子,比如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的叶子比较大,便于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但这些叶子叶形较大,叶肉较厚,在制作过程中要有耐心,仔细的完成各种操作。 2.采叶采集是要将叶柄一起摘下,留下叶柄在刷去叶肉过程中便于拿取,留下叶柄也更加完整美观。 (二)去除叶肉 1.用一个250ml的烧杯(或不锈钢小锅),加入100ml水,再加入4gNaOH和3gNaCO2,边搅拌边加热至沸腾。这种溶液叫腐蚀液。 2.将叶片清洗干净,一次选取5—10片大小适合的树叶放入腐蚀液中,继续加热煮5~10分钟(煮的时间长短依不同植物而不同,广玉兰类的叶子可以增加到20分钟)。在煮的过程中,要用镊子不停地将叶子摁到水下,使叶片均匀受热并与腐蚀液充分接触,时地用镊子拿出叶子,用手感觉叶肉是否煮烂,待叶片发黄、叶肉开始酥烂时就可以捞出。 3.捞出的叶片放入装有清水的小盆中,轻轻漂洗洗去粘液,然后摊在平坦处(如盘子的底部),用软毛刷(或软牙刷)刷时先刷正面,按从左向右,从叶柄向叶尖,从主脉向侧脉有序地刷,直至刷掉叶肉;再将叶片翻转,用同样的方法刷,直至只剩下网状脉;边刷边冲洗,冲刷掉叶肉。不能刷掉的,可以放回腐蚀液中再煮一下,直至除去叶肉为止。 4.将叶脉放到盛清水的烧杯中,洗去残渍。

四川大学现代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夏超2011级 1 班组同实验者无2012年10月13日 题目: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步骤: 1.观察前,将显微镜放在自己身体的左前方,目镜与实验桌侧面在一条水平面 上。然后插上电源线,代开电源开关。 2.调节光圈:通过调节电流旋钮来调节光照强度,并且物镜的放大倍数应该与 光圈的倍数相同。 3.低倍镜观察:在使用高倍镜之前,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位置。将牛蛙血细胞 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镜台上,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上升至物镜据标本5mm处。然后,两眼同时睁开,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地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如果视野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 4.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把需要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 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观察。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如高倍镜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够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地物象。如果视野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5.使用完毕后,必须复原:取消玻片标本,转动旋转器使镜头离开通光孔,下 降镜台,平放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光圈,推片器回位,关掉电源开关,拔下电源线,盖上外罩,将显微镜放回原位。

华师 叶脉书签实验报告

探究性实验设计——叶脉书签的制作 小组成员:xxxxxxxx 实验背景 本探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常见的碱第57页的家庭小实验——叶脉书签的制作。其制作原理为:叶肉细胞表面的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而碱具有腐蚀性,能与酯反应,最终导致细胞膜破裂,从而使叶肉容易被刷去。而植物的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被煮烂。用碱液处理过后的树叶剩下叶脉和叶柄,经过漂白和染色后可以作为书签。 本实验简单又趣味,树叶是生活中常见易得的物品,使用的化学试剂在实验室都可以找到。通过制作叶脉书签,既能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强碱NaOH的腐蚀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体现了寓教于乐、化学联系生活的教学思想。 二、探究问题的提出 教材上给出的步骤非常简单,并没有指出要用哪种树的叶子,也没有给出具

体煮沸时间,采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也未必是最佳浓度。若是作为课后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反应时间过长则不利于课堂的展开,过短叶肉腐蚀不够充分;碱液浓度过低则反应时间会过长,浓度过高则会造成浪费且叶脉会受到损害;叶子种类的选择正确会使实验事半功倍且得到的叶脉书签美观,若选择不当不仅时间过长,成品也不好看。总而言之,就是教材中并没有具体给出实验的最佳条件,不利于课堂教学。为了得到最佳条件,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探究问题: ⑴生活中什么大小的、什么种类的树叶做出来的叶脉书签才够美观耐用? ⑵什么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的腐蚀效果最好? ⑶煮沸的时间应该要多少分钟? 三、相关资料查阅综述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近年来叶脉书签制作实验的改进主要是用洗衣粉作为腐蚀剂,或者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由于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碱的腐蚀性,因此我们觉得采用氢氧化钠比较好,用洗衣粉可能不大适合课堂教学,倒是适合学生课外在家里自己制作叶脉书签。而在氢氧化钠中加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虽然可以加快腐蚀速度,但其实单单使用氢氧化钠作为碱液腐蚀性就已经足够了,而且溶液配制的步骤也比较简单。 因此我们决定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碱性腐蚀剂,不仅适合课堂教学演示,也适合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四、实验设计方案 通过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5%、10%、15%)与不同煮沸时间(5分钟,10分钟,15分钟)的组合,探究最佳氢氧化钠浓度和最佳煮沸时间。再在相同条件下,探究最适合用来制作叶脉书签的树叶种类,以及最佳染色剂。 实验步骤主要有:选材→碱液配制→加热→漂洗→刷洗→漂白→染色 五、实验反应原理 叶片的叶肉中含有大量多糖物质(淀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经

叶脉书签实验报告

实验七探究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或探究问题 实验题目:制作“叶脉书签” 探究问题:1.探究最适宜腐蚀液;2.探究最适宜腐蚀液浓度 二、实验主要步骤 1.叶片处理:选择叶肉较厚较绿、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网状轮廓清晰的大叶榕叶片,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后浸泡在水中约30分钟备用; 图1 大叶榕叶片实物图图2 浸泡处理的叶片 探究一探究最适宜腐蚀液种类 2.配制实验所需溶液:(注:为防止加热过程中水分蒸发散失,故在配制溶液中多加少量水) (1)配制500g 6% NaOH溶液:用电子秤称取30g NaOH固体,加略多于470mL水溶解即得; (2)配制500g 6% Na2CO3与NaOH混合溶液:用电子秤称取15g NaOH固体和40.5g Na2CO3·10H2O晶体混合,加略多于470mL水溶解即得; (3)配制500g 6% H2SO4溶液:用量筒量取约16mL 98%硫酸溶液,在略多于470mL水的烧杯中边搅拌边沿烧杯内壁加入硫酸,至溶液冷却至室温即得。 3.加热:在电炉上加热所配溶液至近沸腾时,各将2片叶片浸入溶液内,边加热边搅拌。放入叶片10分钟后用镊子取出叶片观察腐蚀情况。 实验装置图: 图3 加热装置图 4.将腐蚀情况记录在实验现象记录表格中,判断腐蚀效果最好的溶液进行探究二。

探究二探究最适宜腐蚀液浓度 5.配制实验所需溶液:(注:为防止加热过程中水分蒸发散失,故在配制溶液中多加少量水)经过探究一后,选择NaOH与Na2CO3混合溶液为最适宜溶液。 (1)配制500g 2% Na2CO3与NaOH混合溶液:用电子秤称取5g NaOH固体和13.5g Na2CO3·10H2O晶体混合,加略多于490mL水溶解即得; (2)配制500g 10% Na2CO3与NaOH混合溶液:用电子秤称取25g NaOH固体和67.5g Na2CO3·10H2O晶体混合,加略多于450mL水溶解即得。 6.加热:在电炉上加热所配溶液至近沸腾时,各将2片叶片浸入溶液内,边加热边搅拌。放入叶片10分钟后用镊子取出叶片观察腐蚀情况。将腐蚀情况记录在实验现象记录表格中,判断腐蚀效果最好的浓度的溶液进行后续制作步骤。 7.漂洗:将叶片浸入清水中片刻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牙刷在缓慢的自来水流中刮去残留叶肉至刮净(注意:先刮背面,再刮正面,只朝同一方向刮,保持叶脉美观)。 8.漂白:刮洗干净后将叶片放入装有30% H2O2溶液中约15分钟,随后取出叶片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并放在滤纸上将水分吸干。 9.染色:将叶片放在有少量品红溶液的表面皿上,充分染色后放在新的滤纸上吸水。 10.压平:将吸干水分的“叶脉书签”夹在较厚的书中间一段时间后取出,即得干净、平整、美观的“叶脉书签”。 三、实验现象描述、图片与数据记录 探究一探究最适宜腐蚀液种类 表1 探究一实验记录表格 腐蚀液6% NaOH溶液6% NaOH与Na2CO3 混合溶液 6% H2SO4溶液 使用的树叶大叶榕 放入10min 后树叶腐蚀情况实验 现象 图片 实验 现象 表述 叶片由墨绿色变成枯黄 色,叶肉部分呈现一定 的透明度,主要叶脉网 络清晰可见,溶液由无 色变成棕黄色,刮洗时 叶肉较易刮除,但叶脉 易刮损 叶肉由墨绿色变成黄 色,叶肉部分呈现一定 的透明度,主要叶脉网 络清晰可见,溶液由无 色变成棕黄色,刮洗时 叶肉很容易刮出,叶脉 仍保持坚韧不易刮损 叶肉绿色稍变黄,但叶 片整体依然坚韧,叶肉 部分没有呈现透明,主 要叶脉网络基本没有 呈现出来,溶液由无色 变成浅黄色,刮洗时叶 肉难以刮除 探究二探究最适宜腐蚀液浓度 表2 探究二实验记录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