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共广播系统试运行记录

5公共广播系统试运行记录

日期:[填写日期]

地点:[填写地点]

一、准备工作

(1)确定试运行期间:公共广播系统试运行期间共计两个星期,从[填写日期]至[填写日期]。

(2)人员配备:试运行期间,设备运维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需全程

配备,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设备检查和准备:在试运行前,对公共广播系统的设备进行全

面检查和维护,并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二、试运行进程

(1)校内测试:在试运行开始前,对公共广播系统进行了校内测试。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模拟不同情景下的使用场景,测试设备运行和接收

效果。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运行正常,接收效果良好。

(2)信息发布:试运行期间,我们将发布一些重要信息,测试公共

广播系统的信息传输和发布功能。信息内容包括校园安全提醒、日常活动

通知等。我们将根据测试结果对信息发布的声音大小和传输方式进行调整。

(3)系统运行监测:试运行期间,设备运维人员将对公共广播系统

进行监测,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他们将密切关注设备运行情况,检查接收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维护。

(4)用户反馈:我们将向用户提供反馈通道,收集用户对公共广播

系统试运行的反馈意见。用户可以通过现场意见箱或在线反馈平台向我们

反馈问题和建议,以便我们进一步优化系统。

三、问题和解决措施

(1)音质问题:在试运行期间,部分用户反映公共广播系统的音质

不够清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增加了音频设备的调试时间,并对设

备进行了进一步优化。通过这些措施,音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信息发布延迟问题:部分用户反映在试运行期间,公共广播系

统发布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延迟。经过仔细调查,我们发现问题是由于信号

传输的技术问题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与技术支持人员紧密合作,对信号传输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最终成功解决了延迟问题。

四、总结和改进

试运行期间,公共广播系统的整体效果良好,设备运行稳定可靠,信

息传输准确。用户反馈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基于试运行期间

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公共广播系统的细节,提高系统的性能

和用户体验。

改进措施包括:

(1)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维护:加强设备维护和定期检查,确保

设备正常运行。

(2)音质优化:持续优化音频设备的调试,提高音质。

(3)延迟问题解决:与技术支持人员合作,继续优化信号传输方式,消除延迟问题。

(4)用户反馈渠道改进:进一步改进用户反馈渠道,提高用户反馈的便捷性和及时性。

通过试运行,我们对公共广播系统的性能和不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不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中,公共广播系统将成为为校园师生提供信息传递和安全保障的重要工具。

5公共广播系统试运行记录

5公共广播系统试运行记录 日期:[填写日期] 地点:[填写地点] 一、准备工作 (1)确定试运行期间:公共广播系统试运行期间共计两个星期,从[填写日期]至[填写日期]。 (2)人员配备:试运行期间,设备运维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需全程 配备,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设备检查和准备:在试运行前,对公共广播系统的设备进行全 面检查和维护,并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二、试运行进程 (1)校内测试:在试运行开始前,对公共广播系统进行了校内测试。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模拟不同情景下的使用场景,测试设备运行和接收 效果。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运行正常,接收效果良好。 (2)信息发布:试运行期间,我们将发布一些重要信息,测试公共 广播系统的信息传输和发布功能。信息内容包括校园安全提醒、日常活动 通知等。我们将根据测试结果对信息发布的声音大小和传输方式进行调整。 (3)系统运行监测:试运行期间,设备运维人员将对公共广播系统 进行监测,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他们将密切关注设备运行情况,检查接收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维护。

(4)用户反馈:我们将向用户提供反馈通道,收集用户对公共广播 系统试运行的反馈意见。用户可以通过现场意见箱或在线反馈平台向我们 反馈问题和建议,以便我们进一步优化系统。 三、问题和解决措施 (1)音质问题:在试运行期间,部分用户反映公共广播系统的音质 不够清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增加了音频设备的调试时间,并对设 备进行了进一步优化。通过这些措施,音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信息发布延迟问题:部分用户反映在试运行期间,公共广播系 统发布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延迟。经过仔细调查,我们发现问题是由于信号 传输的技术问题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与技术支持人员紧密合作,对信号传输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最终成功解决了延迟问题。 四、总结和改进 试运行期间,公共广播系统的整体效果良好,设备运行稳定可靠,信 息传输准确。用户反馈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基于试运行期间 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公共广播系统的细节,提高系统的性能 和用户体验。 改进措施包括: (1)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维护:加强设备维护和定期检查,确保 设备正常运行。 (2)音质优化:持续优化音频设备的调试,提高音质。 (3)延迟问题解决:与技术支持人员合作,继续优化信号传输方式,消除延迟问题。

公共广播系统施工详细规范

公共广播系统施工,详细规范 公共广播主要用于建筑弱电工程中的以语言扩声为主的包括会场、多功能厅等地方,公共广播包括背景音乐广播和应急广播系统;会议包括同声传译、视频会议和多媒体会议工程。 施工范围包括管线、控制室设备、音频扩声设备、视频显示设备、视频会议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公共广播系统的施工。 一、施工标准规范 公共广播系统依据: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50198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T5033-2005等标准制定。 二、公共广播施工要求 一、电缆管路、线槽及线缆敷设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控制室静电地板下,必须敷设机柜到控制台的地下线槽,吊顶内管路进入控制室后,应就近沿墙面垂直进入静电地板下,沿地面进入机柜底部线槽,地面管路应贴地进入控制室静电地板下,进入机柜底部线槽。 2信号线与强电线管必须分开敷设,最小距离应大于300mm。 3电缆管路穿越楼板孔或墙洞的位置,应加装套管等保护设施。 4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电缆管路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支点的间隔应均匀整齐一致。 5公共广播及会议系统线缆应根据需要传输的内容格式和距离选择;传输电缆距离超过选用端口支持的标准长度时应使用信号放大设备、线路补偿设备,或选用光缆传输。 6模拟系统传声器传输线应选用专用屏蔽线,宜单独敷设线管并远离强电管路,传声器线缆超过50m时,必须采用低阻抗平衡连接。 7VGA信号线缆的选择应根据传输信号的分辨率、最长传输距离进行选择。 当信号源为视频或简单的文字内容时,传输衰减控制在-6dB范围;当信号源是以精密图形文件时,传输衰减控制在-3dB的范围,超出范围时,应采用光纤系统实现信号的传输。 8公共广播系统的功率传输线缆应用金属线槽和线管单独敷设,室外广播传输线缆应穿管埋地或在电缆沟内敷设。 9公共广播系统功率传输线路,其绝缘电压等级必须与其额定传输电压相容,应尽量减少接驳,当无法避免接驳时,其接头不得裸露,接驳宜用压接套管、压接工具、专用插接件或锡焊接线进行施工,电位不等的接头应分别进行绝缘处理,并应将接头置于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头不得留在线管等不易检查的部位,性能损耗应符合设计要求。

公共广播系统(兼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施工与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1.1.施工图纸 (1) 1.2.相关资料、标准、规范 (1) 2 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2) 3 施工部署 (4) 3.1.总体部署原则: (4) 3.2.施工阶段划分 (4) 4 施工准备 (5) 4.1.施工准备流程图 (5) 4.2.技术准备 (5) 4.3.物资准备 (6) 4.4.组织准备 (8) 4.5.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 (11) 4.6.施工现场及场外的准备 (11) 5 主要施工方法 (12) 5.1.施工工艺流程 (12) 5.2.线缆敷设 (12) 5.3.分线箱安装 (13) 5.4.设备安装 (14) 5.5.系统调试 (18) 6 质量标准和验收 (23) 6.1.质量控制标准 (23) 7 施工、安全防护、消防、临时用电、环保等注意事项 (24) 7.1.产品保护 (24) 7.2.安全和环保措施 (24)

1编制依据 1.1. 施工图纸、设计变更 1.1.1.《国家体育场电讯工程深化施工图第三册公共广播系统》 1.1. 2.设计变更:EM_07_**10、DM_07_**10、EM_07_**19、DM_07_**19 1.2. 相关资料、标准、规范

2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国家体育场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具有背景音乐广播、服务性广播、业务性广播、火灾事故广播功能,共计分为80个广播分区。系统由中央控制管理室(主机房)和4个功放机房组成,每个功放室负责若干广播分区,主机房与功放室采用双链路光纤连接。广播控制设备集中放置于零层的控制室,功率放大器设置在4个核心筒内的机房内,分别位于零层5#核心筒、8#核心筒、11#核心筒和12#核心筒旁边的4个广播设备间内。中控管理室与各攻放室之间采用光纤连接。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流程

一、一般规定 1.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可按检验-测试-检查文件的完整性-评审-签字-移交的顺序进行。 2.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系统工程经试运行达到设计、使用要求,并已经出具系统试运行报告。系统试运行记录表应符合本规范表 B.0.1的规定 ②竣工验收文件齐全 二、竣工验收 (一)竣工验收应包括下列文件: 1.工程合同 2.设计任务书 3.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共同签署的深化设计文件 4.竣工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系统拓扑结构图(或原理图) 2)系统平面布置图 3)管线图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设备器材清单(包括安装位置) 6)设备、器材的检测报告及认证书 7)系统使用说明书(含操作和日常维护说明) 8)工程和设备变更审核单 9)系统调试记录 5.系统试运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备功能检验记录 2)电声特性测试记录 3)试运行记录 (二)编制依据《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6-2010) (三)工程设备安装验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对照竣工验收文件,检查系统设备配置,包括设备型号、规格、数量、产地及安装位置 2.按本规范B.0.2(公共广播工程设备安装验收报告表)列出的相关项目与要求,采用现场观察、核对施工图、抽查等方法,对工程设备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和观感质量验收,并做好记录 (四)系统应备功能的验收应对照设计任务书和合同相关条款的要求,进行逐项功能演示。并应按本规范表B.0.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应备功能验收报告表”做好记录 (五)系统电声性能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照设计任务书和合同相关条款的要求进行测试 2.系统电声性能测试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规定 3.应按本规范表B.0.4即“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电声性能测量记录表”做好记录 (六)应审查竣工文件是否齐全,并应按本规范表B.0.5“工程验收结论汇总表”填写验收结论 (七)竣工验收文件应一式三份,签字盖章后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存一份

公共广播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

前言: 公共广播系统有关施工与验收的规范,我们一起学习学习! 正文: 一、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 1.1 一般规定 1.1.1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关于施工安全和劳动保护的规定。 1.1 2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1 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图纸应齐全,并已经过审査和批准。 2 施工区域具备进场条件,应能保证施工安全和用电安全。 3 施工人员应熟识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电工、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1.1.3 新工程的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应与土建施工协调进行;预埋线管、支撑件,预留孔洞、沟槽及其他预埋件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1.1.4 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要求査勘现场情况,査勘现场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与传输线路有关的道路(包括横跨道路)的情况。 2 允许同杆架设传输线路或同杆架设广播扬声器的杆路及自立杆路的情况。 3 公共广播传输线缆预留管道及允许共用的线缆、管道的情况。 1.1.5 影响公共广播传输线缆及广播扬声器架设的障碍物应提前处理。 1.1.6 公共广播设备安装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检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施工设备、材料表对材料进行清点、分类,进场应填写本规范表A.0.1。 2 规格、型号、数量以及3C认证等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本规范要求。 3 有源部件均应通电检查。广播功率放大器和广播扬声器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其实际功能和技术指标应与产品标称相符。 4 进口产品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提供进口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朋及安装、 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 5 对不具备现场检侧条件的产品,可要求工厂出具检测报告。 1.1. 7 公共广播系统软件产品质量检査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商业化软件,应进行使用许可证及使用范围的检查, 2 由系统承包商编制的用户应用软件,除进行功能测试外,还应进行容量、可靠性、安全性、可恢 复性、兼容性、自诊断等多项功能测试,以及软件的可维护性检査, 3 所有自编的、在通用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软件应提供完整的文档。 1.1.8 稳蔽工程应进行随工验收,并应填写本规范表A.0.2。 1.2 广播传输线路敷设 1.2.1 传输线缆应经检脚合格后再敷设。 1.2.2 室外广播传输线缆应穿管埋地或在电缆沟内敷设;室内广播传输线缆应穿管或用线槽敷设。 1.2.3 公共广播的功率传输线路不应与通信线缆或数据线缆共槽。 1.2.4 除用电力教波方式传输的公共广播线路外,其他公共广播线路均严禁与电力线路共管或共槽。 1.2.5 公共广播功畢传输线路的绝缘电压等级必须与其额定传输电压相容;线路接头不应裸露:电位不等的接头必须分别进行绝缘处理。 1.2.6 公共广播传输线缆宜减少接驳;需要接驳时接头应妥善包扎并安置在检査

5公共广播系统试运行记录

5公共广播系统试运行记录 一、准备阶段 为了确保公共广播系统试运行的顺利进行,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准备工作。工作内容包括: 1.确定试运行的时间和地点。经过与相关部门的协商,决定在市政府 广场进行试运行,时间为X月X日。 2.购买设备和设施。我们购买了一套先进的公共广播系统设备,同时 在广场设置了喇叭和控制设备。 3.人员培训。为了保证试运行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相 关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和控制系统。 二、试运行阶段 1.上午8点,我们在市政府广场的设备上进行了功能测试,确保设备 运行正常。随后,工作人员对广场的喇叭进行了全面检查,保证声音的传 播质量。 2.上午10点,试运行正式开始。我们利用公共广播系统进行了一次 演练,演练内容包括播放预先录制的公告、紧急通知和气象预报等。同时,我们也对系统进行了实时监控,确保播放顺利进行。 3.试运行期间,广播系统的声音传播效果良好,覆盖范围广泛。途经 市政府广场的市民纷纷表示,通过广播系统听到了最新的消息和通知,感 到非常方便。 三、试运行总结

通过试运行,我们得出以下总结和启示: 1.公共广播系统是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能够迅速传递重要消息和通知。通过广播系统,市民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广播系统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声音传播质量对于试运行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在设计设备安装方案时,要考虑到广播系统的周围环境和传播距离,确保声音能够传播到预期覆盖范围内。 3.喇叭的摆放位置对于声音的传播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要选择合适且充分覆盖范围的位置进行安装。 4.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 5.试运行期间,我们通过现场调查和市民反馈得知,广播系统对于紧急通知、公告和天气预报等信息的传达效果显著,市民对于广播系统的效用表示了一致的肯定。 四、下一步工作 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共广播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公共广播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机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紧急通知的发布机制,确保重要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市民。 3.根据试运行期间市民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广播系统的功能,并调整播放内容的设置,使其更加符合市民的需求。

校园公共广播

校园广播作为学校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电子管到集成电路,从留声机到 CD,经过了数次革命,但其设备技术及档次参差不齐,在实际使用及工作中存在着不少缺陷,特殊是近年来学校化建设步伐加快,互联网、多媒体等一批高新技术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使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现有广播系统的这种状况,显然已不能与其它现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相配套,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用户对新技术应用的要求日益增强。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技术和新产品更加重要。传统意义下的公共广播系统,在不少方面都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和扩展要求。学校的广播系统也是如此。因此,基于数字化的公共广播系统已成为当今广播发展的主流。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使用户的操作更加直观、更加简易、系统配置更加灵便、完成功能更加强大。所以说,学校的广播系统更新为数字化系统是必要的,它可以更直观、更剩力、更方便的解决以往传统公共广播系统无法解法的事。 设计一套功能完善、扩展性强的公共广播系统,应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根据建造特点和投资方所选用的具体设备进行二次设计。投资方在选用设备时,应根据资金情况尽量选用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设备。通过我们对市场上的公共广播产品的了解,以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生产厂家的综合实力等多方面因素为标准进行分析、比较。以价格低、质量高、售后服务优为依据,为客户选择了最合用的公共广播系统产品。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作为设计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用最佳设计方案体现最高

的性能价格比,使系统的功能和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型系统的先进行列,是我们的总体设计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本系统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现代最新技术,以使系统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故必须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需要,设计方案必须着眼于系统的前瞻性和可扩展性。这种可扩展性不仅充分保护了学校的投资,而且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价格比。本设计对此均作了充分考虑,在工程实施时会预埋必要的管线,预留各种接口,便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公共广播系统与普通音响系统不同,是一项先进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从系统设计开始,包括施工、安装、调试直到最后验收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做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工作。最后提交正规的测试验收报告及全套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供校方存档。特殊作为政府拨款项目,必须确保整个工程经得起各方面的和较长期的严格考验。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摘录)》 《民用建造电气设计规范》 《智能建造设计标准》 公共广播系统的建设,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效果、外部形象及投资回报。因此,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安全、可靠、稳定等因素。本方案所涉及的硬件设备坚决采用质量过硬与性能稳定的合格产品,在设备选型和系统的设计中尽量将未来的可能发生的故障率降低到极限值。并从路线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以及对甲方人员的技术培训等方面,都必满足可靠性的要求。特殊重要的一点是本方案选用的所有主要关键设备,均取得该设备的生产厂家或者代理商的授权证书,并承诺在工程设备的提供、技术支援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赋予全力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摘录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规范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做到安全适用、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广播系统电声工程部分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 0.3 与公共广播系统相关的建设工程,应满足建筑声学特性要求。 1. 0. 4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公共广播public address (PA) 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的,在本单位范围内为公众服务的声音广播。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等。 2.0. 2 公共广播系统public address system 为公共广播覆盖区服务的所有公共广播设备、设施及公共广播覆盖区的声学环境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 O.3 公共广播设备public address equipment 组成公共广播系统的全部设备的总称。包括广播扬声器、功率放大器、传输线路及其传输设备、管理/控制设备、寻呼设备、传声器和其他信号源设备。2.O.4 紧急广播emergency broadcast 公共广播系统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向其服务区发布的广播。包括警报信号、指导公众疏散的信息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指挥的命令等。 2.O.5 业务广播business announcement 公共广播系统向其服务区播送的、需要被全部或部分听众收听的日常广播。包括发布通知、新闻、信息、语声文件、寻呼、报时等。 2.0.6 背景广播background broadcast 公共广播系统向其服务区播送渲染环境气氛的广播。包括背景音乐和各种场合的背景音响(包括环境模拟声)等。 2. 0. 7 广播扬声器布点loadspeakers distribution 将广播扬声器配置到公共广播服务区现场各个具体位置的设计和施工。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XXXX – 2008 条文说明 (报批稿) 1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 3.1一般规定 3.2系统应备功能 3.3 电声性能指标 3.4系统构建 3.5传输线路 3.6广播扬声器 3.7 广播功率放大器 3.8公共广播信号源设备 4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 4.1一般规定 4.2广播传输线路敷设 4.3广播扬声器安装架设 4.4设备安装 4.5系统调试 4.6系统试运行 5公共广播系统电声性能测量方法 5.1 一般规定 5.2应备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和传输频率特性的测量 5.3漏出声衰减的测量 5.4系统设备信噪比的测量 5.5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的测量 附录A、B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验收表 2

1总则 1.0.1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以下相关标准和规定: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5号) 2001-12-0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隔爆型“d”》 GB 3836.2-2000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 50356-2005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 131-200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应急声系统》GB/T 16851-199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50198-1994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 4959-1995 《声学名词术语》GB/T 3947-199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GB 9001-198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1998 1.0.2公共广播系统的电声部分和相关的建筑声学部分应互相协调。如果互不协调,不仅会引起许多争议,而且会使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实际效果,严重浪费资源。 3

系统试运行记录

系统试运行记录弱电智能化系统运行记录 C 2.3.10.28编号: 工程名称 系统名称 日期/时间 XXX 弱电智能化系统 重要设备运行环境参数 实际环境 分部(分项)工程 主要设备 监控系统 硬盘录像机,矩阵 设备、系统运 行情况 硬盘录像机正常 备注值班人 实际环境 矩阵

实际环境 实际环境 正常 摄像机电源 半球、枪机、球机 正常 正常 注:系统运行情况栏中注明正常/不正常,并每班至少填写一次,不正常的备注栏内扼要说明情况(包括修复日期)。 监理(建设)单位(签章) 监理工程师(专业负责人) 会 签 栏 日期:2011年月日 利用单位 管理、操作员 安装单位(签章) 专业手艺人负责人值班工长 日期:2011年月日日期:2011年月日日期:2011年月日

系统试运转记实 C 2.3.10.28编号: 工程名称 系统名称 日期/时间 XXX 弱电智能化系统 紧张设备运转环境参数 实际环境 分部(分项)工程 主要设备 楼宇自控(BA)系统 直接数字控制器、液位开关设备、系统运 行情况 直接数字控制器正常 备注值班人 实际环境 液位开关 实践环境

实际环境 正常 信号放大板 管理效劳器 正常 正常 注:系统运行情况栏中注明正常/不正常,并每班至少填写一次,不正常的备注栏内扼要说明情况(包括修复日期)。 监理(建设)单位(签章) 监理工程师(专业负责人) 会 签 栏 日期:2011年月日 使用单位 管理、操纵员 装置单位(签章) 专业技术人负责人值班工长 日期:2011年月日日期:2011年月日日期:2011年月日系统试运转记实

C 2.3.10.28编号:工程名称 系统名称 日期/时间 XXX 弱电智能化系统 重要设备 客房集中控制箱 运行环境参数 实际环境 分部(分项)工程 主要设备 客房控制系统 客房集中控制箱 系统运行情况 正常 备注值班人 实际环境 插卡取电开关 实践环境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第1小节基本规定 [ 1 ]一般规定 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应包括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 2、智能建筑分部工程应包括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环境和住宅(小区)智能化等子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又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子系统)。 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应按“先产品,后系统;先各系统,后系统集成”的顺序进行: 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的检测验收应按相关国家现行标准和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其他系统的检测应由省市级以上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专业检测机构组织实施。 [ 2 ]产品质量检查 1、本规范所涉及的产品应包括智能建筑工程各智能化系统中使用的材料,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和工程中应用的各种系统接口。 2、产品质量检查应包括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或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品,未列入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或未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按规定程序通过产品检测后方可使用。 3、产品功能、性能等项目的检测应按相应的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进行;供需双方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按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进行。 4、对不具备现场检测条件的产品,可要求进行工厂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5、硬件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检查重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可靠性检测可参考生产厂家出具的可靠性检测报告。 6、软件产品质量应按下列内容检查: (1)商业化的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和网管软件等应做好使用许可证及使用范围的检查; (2)由系统承包商编制的用户应用软件、用户组态软件及接口软件等应用软件,除进行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容量、可靠性,安全性、可恢复性、兼容性、自诊断等多项功能测试,并保证软件的可维护性; (3)所有自编软件均应提供完整的文档(包括软件资料、程序结构说明、安装调试说明、使用和维护说明书等)。 7、系统接口的质量应按下列要求检查: (1)系统承包商应提交接口规范,接口规范应在合同签订时由合同签定机构负责审定; (2)系统承包商应根据接口规范制定接口测试方案,接口测试方案经检测机构批准后实施,系统接口测试应保证接口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实现接口规范中规定的各项功能,不发生兼容性及通信瓶颈问题,并保证系统接口的制造和安装质量。 [ 3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 1、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应包括与前期工程的交接和工程实施条件准备,进场设备和材料的验收、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和过程检查、工程安装质量检查、系统自检和试运行等。 2、工程实施前应进行工序交接,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3、工程实施前应做好如下条件准备: (1)检查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的完备性,智能建筑工程必须按已审批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 (2)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制度和施工技术措施。 4、必须按照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对设备,材料和软件进行进场验收。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人员签字。未经进场验收合格的设备、材料和软件不得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经进场验收的设备和材料应按产品的技术要求妥善保管。 5、设备及材料的进场验收具体要求如下: (1)保证外观完好,产品无损伤、无暇疵,品种、数量、产地符合要求; (2)依规定程序获得批准使用的新材料和新产品除符合本条规定外,尚应提供主管部门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