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

一、味精的物理、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①商品名称:味精、味素、谷氨酸钠,化学名称:L—α-氨基戊二

酸一钠水化物,英文缩写:MSG

②.相对分子量:187.13.

③密度:粒子的相对密度为1.635,视相对密度为0.80—0.83

④旋光性及比旋光度:因谷氨酸钠分子结构含有不对称碳原子,因

此具有旋光性,分为L型、D型、D—L型三种。当L谷氨酸钠和D 谷氨酸钠各占50%时,发生消旋,即为D—L谷氨酸钠。在上述三种光学异构体中,只有L—谷氨酸钠具有鲜味。 L—谷氨酸钠的比旋光度为【α】20D=+24.8—+25.3(2.5mol/l.HCl)

⑤味精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难溶于纯乙醇,

味精在水中的溶解度:65℃、64.42g/100ml溶液,70℃、66.38

g/100ml溶液,80℃、71.06g/100ml.

⑥PH6.8—7.2(10%水溶液)

⑦全氮:7.48%

⑧熔点:195℃(在125℃以上易失去结晶水)

2、味精的化学性质:

①味精在盐酸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酸或谷氨酸盐酸盐。

C5H8O4N.Na+ HCl=C5H9O4N+NaCl

C5H8O4N.Na+ 2HCl=C5H9O4N.HCl+NaCl

②味精在强碱作用下可生成谷氨酸二钠。但加谷氨酸后仍可生成谷

氨酸

C5H8O4N.Na+NaOH=C5H7O4N.Na2+H2O

C5H7O4N.Na2+ C5H9O4N=2 C5H8O4N.Na

特别强调的是味精在强碱作用下可生成谷氨酸二钠的同时会产

生消旋生成D—L谷氨酸钠,对提取的收率及精制的透光产生较

大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③味精在水溶液中长时间加热,可部分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

C5H8O4N.Na----C5H6O3N.Na+H2O

在加温(120℃,≥2h)酸或碱作用下仍能水解生成谷氨酸钠

C5H6O3N.Na++H2O= C5H8O4N.Na

④味精在水溶液中解离:

PK1=2.19(α- PK) PK2=4.25(β- COOH) PK3=9.67(γ-COOH)谷氨酸钠的等电点=(4.25+9.67)/2=6.96

二、味精的质量标准:

①谷氨酸钠含量≥99%

②谷氨酸钠透光≥98%

③比旋光度【α】20 +24.8—+25.3

⑤氯化物(以Cl-计)≤0.1%

⑥PH 6.7—7.5

⑦干燥失重≤0.5%

⑧铁≤5mg/kg

⑨硫酸盐(以SO4-2计)≤0.05%

二、味精生产工艺:

1、简易工艺流程:

(谷氨酸+水+碱)中和(粉炭)脱色炭柱脱色(颗粒炭)

浓缩结晶(单效、连续)分离烘干/筛分包装/成品

(粉碳)脱色母液提取

2、谷氨酸中和:

①中和原理:谷氨酸是具有两个羧基(--COOH)一个氨基(--NH2)

的酸性氨基酸与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钠盐,中和的PH

在谷氨酸的第二等电点6.96时,谷氨酸一钠离子在溶液中约占

总离子浓度的99.95%,此时,谷氨酸一钠具有强烈的鲜味。

中和时所用碱为纯碱、液碱,现生产中中和前中期

(PH3.8—6.2)基本采用纯碱,而后期用液碱再调PH至终点(PH

计7.9—8.2,试纸6.6—6.8),如用液碱中和,因其为强碱,反

应速度快,故加碱速度要缓慢,防止因加碱速度快导致PH过高

(局部PH)过高造成的收率和质量的损失。如使用纯碱中和,在

中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CO2↑),且此反应速度缓慢,原

因在于纯碱为强碱弱酸盐,在参与反应时本身要有两次离解的过

程即:

CO32-+H2O HCO3-+OH- HCO3-+ H2O CO2↑+ OH-导致缓慢释放出OH-,,因反应速度慢,在中和时更要控制加减速度,

一是防止产生大量CO2↑造成溢料造成的损失和污染带来的损失,

二则是因为如加减速度过快,余碱不能完全中和导致局部PH过高,

中和过程中产生消旋反应(D—L谷氨酸钠,此反应不可逆),造成

中间体质量、产品质量、收率的损失。(D—L谷氨酸钠产生的前提

条件是温度高≥80℃且PH过高≥7,随着PH的升高,产生D-L谷

氨酸钠的比例增加,严重影响收率,且D—L谷氨酸钠的溶解度小

于味精的溶解度,当料液温度降低时,造成透光的大幅度下降而

影响产品质量。

②谷氨酸与纯碱、液碱的反应方程式:

2C5H9O4N+Na2CO3=2C5H8O4N.Na+CO2↑+H2O

C5H9O4N+NaOH= C5H8O4N.Na+H2O

③原材料单耗计算:

2C5H9O4N+Na2CO3=2C5H8O4N.Na+CO2↑+H2O

2*147 106 2*187

中和理论收率:187/147*100%=127.2%

实际生产中和收率一般在126—126.5%

中和1吨折纯谷氨酸需纯碱:106/(2*147)≈0.361T/T

生产1吨味精中和用纯碱为:106/(2*187)≈0.283T/T

C5H9O4N+NaOH= C5H8O4N.Na+H2O

中和1吨谷氨酸需(32%)液碱:40/147/32%≈0.85T/T

生产1吨味精中和需(32%)液碱:40/187/32% ≈0.67T/T

谷氨酸一钠的溶解度很大,而谷氨酸在常温下溶解度很低,为保证正常生产的需要,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中和过程,中和温度一般控制在55℃--60℃.

谷氨酸溶解度的经验计算公式:lgs=0.5331+0.0136T

S---溶解度 g/100g水 T—温度℃

谷氨酸一钠的溶解度经验公式:Se=39.18+0.109T+0.0013T2

Se---溶解度g/100g溶液 T---温度℃

④原材料质量要求:

谷氨酸质量要求

液碱指标

纯碱质量要求

⑤中和工艺技术条件:

⑥中和工艺条件分析:

⑴中和温度:中和温度高,除发生消旋反应外,谷氨酸钠还会发生脱水环化产生焦谷氨酸钠,对产品质量和收率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整个中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55℃---60℃.

⑵中和速度(中和周期):中和周期对中和液的收率和质量影响巨大。当用纯碱中和时,如加减速度快,会产生大量的CO2↑泡沫,致中和液溢出造成污染和损失,更重要的是因纯碱与谷氨酸反应速

度慢,加减速度过快会造成局部PH过高而产生消旋反应造成收率

和质量的影响;经过大量实验证实,中和周期(PH3.8~3.9—6.5~

7.0)≥5.5h.

⑶中和PH:谷氨酸中和的过程既是用碱调节PH的过程,如果中和

PH低(<6.5)尚有一部分谷氨酸(30—40%)未溶解,此时加炭脱

色会造成收率的损失且过滤困难;如中和PH 高(≥7.0),影响下

到工序脱色的效果,给产品质量带来麻烦,故中和PH控制在

6.5—

7.0(PH计)。

基地谷氨酸(中和液)质量标准

3、中和液、母液脱色:

①色素的来源:由于原辅材料的杂质特别是谷氨酸在整个生产过程

中(淀粉糖化、发酵配料、培养基灭菌、发酵液浓缩、等点、水解

等)生产过程产生色素(葡萄糖聚合、葡萄糖与氨基酸的美拉德反

应、水解过程中色素)带入谷氨酸及精制母液不断循环造成的杂质、色素积累,导致中和液和精制母液色素重。

②脱色原理:脱色的方法采用粉炭和颗粒炭两步脱色,因粉状活性炭

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为500---1000㎡),具有

很强的吸附色素的能力。吸附作用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活性

炭表面与色素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为物理吸附,吸附特点:吸附

速度快,吸附与温度成反比,容易吸附,无选择性。另一种为活性

炭表面的不饱和键与色素分子的极性基团形成一种共价键的化学吸附,吸附特点:吸附速度慢,吸附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具有选择性;在整个脱色过程中,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都有

③粉炭脱色的工艺条件:

④粉炭脱色工艺条件的分析:

⑴脱色温度:随着温度的提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料液粘度降低,色素分子向炭表面的扩散速度增加,接触机会增多,有力于吸附,但温度过高。炭表面向溶液中解析色素的速度也会大大增加,综合考虑,脱色温度控制在55℃--60℃.

⑵脱色PH:PH对脱色的影响很大,PH在4.5—5.0时脱色效果最好,但在此范围内尚有40%的谷氨酸未溶解,如在此范围脱色会造成收率的损失;如PH过高≥6.3-6.4,脱色效果不好,导致影响产品质量,综合考虑,现工艺中一般将料液PH先调至5.5加炭脱色,而后在适度调整PH至5.7—6.0(PH计6.7—7.0)过滤。

⑶脱色时间:色素分子向炭表面扩散及炭对色素的吸附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充分接触才能充分发挥炭的脱色作用,但到一定的时间后再延长时间,脱色效果不再增加,故在生产中一般控制在其他条件达到后从加入炭完毕40min即可达到脱色饱和。

⑷炭的用量与谷氨酸、炭的质量关系重大,随着提取工艺得不断改进,转晶谷氨酸质量的提高,用炭量大大降低,现用炭量一般控制在1—4kg/m3之间,如苏氨酸、活性炭质量差,可适度增加,但增加过多,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原因在于炭本身也含有钙、镁、铁、氯等杂质,反而使系统的杂质量增加,对脱色更不利。

⑸料液浓度:料液浓度高,粘度大,色素分子向炭表面扩散速度变慢,不但影响脱色效果,给后道工序过滤也带来困难,鉴于现谷氨酸质量的提高和能耗的考量,中和液浓度控制在25±1Be,母液脱色浓度控制在24±1Be.

⑹粉炭质量标准:GB/T12496—1999

正常生产中一般除对粉炭进行检测外,进行实物脱色试验。

④炭柱脱色:

⑴脱色原理同粉炭。

⑵炭柱脱色的工艺条件:

⑶炭柱脱色工艺条件分析:

㈠下柱流量控制:色素吸附与下柱流量关系密切,颗粒炭吸附色素需要一定的时间。流量大,在柱中停留周期短,色素分子与炭表面接触周期短,吸附效果差,下柱液质量差,根据现生产实际,控制进、出流量在7—8m3/h。

㈡上柱液质量:上柱液质量对炭柱影响很大,如果上柱液色素高、杂质多、透光低,下柱液质量也差,且因颗粒炭吸附的饱和周期短,导致下柱液透光急剧下降,故生产上必须严格控制上柱液(过滤液)透光,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㈢温度控制:料液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色素分子与炭表面接触几率增加,有利于吸附,但温度过高反而解析速度增加,下柱液透光反而不高,同时温度高,颗粒炭易破碎;如上柱温度低,料液粘度大,分子运动速度慢,不利于吸附,且因浓度高、粘度大,很可能造成结柱现象。现生产上控制下柱料液温度控制在40—50℃

㈣PH控制:PH对颗粒炭脱色效果的影响同粉炭,但要提醒注意的是上柱液的PH必须尽量保持稳定,如果上柱液的PH由低向高变化很大,颗粒炭的吸附效果急剧下降,下柱液质量(透光)也会明显下降

㈤炭柱再生要规范、到位:流程为:

预热压碱浸泡

※操作注意事项:

ⅰ所有反洗必须采用间歇大水反洗(防止跑炭),将柱中的杂质

反洗干净。

ⅱ配碱、酸前、后体积必须准确,计算方法:

V1ρ1Q1=V2ρ2Q2

Q2= V1ρ1Q1/ V2ρ2

V1、V2:配碱、酸前后碱、酸体积;ρ1、ρ2:配碱、酸前后

的碱、酸相对密度

Q1、Q2:配碱、酸前碱、酸质量含量

ⅲ配碱温度控制在80—82℃,温度低洗脱色素效果不好,温度高

颗粒炭容易破碎,缩短了颗粒炭的使用周期。

4、味精结晶:

①名词解释:

⑴结晶:溶质(原子、分子、离子)按照一定秩序排列的过程—

结晶。结晶时,因溶质与杂质的溶解度不同,或者溶质与杂质溶

解度接近,但晶格不同,使溶质与杂质分离,结晶本身就是提纯

的过程。

⑵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量即使这种溶

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含结晶水的谷氨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

溶解度经验公式为:

S=39.18+0.109t+0.0013t2

S—谷氨酸钠的溶解度 g/100g溶液 t--℃,65℃溶解度为

64.24g/100ml溶液,70℃溶解度为66.38 g/100ml溶液.

⑶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

从上表可以看出,达到过饱和溶液是味精结晶的必要条件。

②过饱和溶液常用表示方法:

⑴浓度推动力(过饱和度)

△C=C-C0

⑵过饱和系数

S=C/ C0

C—过饱和浓度g/100g C0----饱和浓度g/100g

③晶核形成及味精起晶的方法:

⑴味精结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形成过饱和溶液、晶核形成、晶

体长大。

⑵味精结晶的方法:自然起晶、刺激起晶和晶种结晶法,现普遍

采用晶种结晶法。

④饱和溶解度曲线和过饱和溶解度曲线及结晶运用

⑴从下图看出,蓝线、黄线将图分成三个区域,蓝线以下为稳定区(不饱和溶液区域),蓝线、黄线之间区域为介稳区,蓝线以上区域为不稳区。在稳定区内(蓝线以下)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未有晶体析出,外加晶种会溶解。介稳区内(蓝线、黄线之间),溶液处于略过饱和状态,不会自行成核,若外加晶种晶型可长大。不稳区(黄线以上)料液处于过饱和状态,可以自行大量成核,晶体也可长大。

⑵㈠过饱和系数S=C/C0<1时即为稳定区(蓝线下方),若在此范围加晶种,只能溶解,不能长大,在结晶过程的整晶(化掉假晶)时,溶液浓度就控制在此范围(0.9<S<1

㈡过饱和系数S=1.0—1.25 时,即养晶区(蓝线、红线之间),不能自行成核,但在外加晶种情况下晶型长大(蓝线、黄线之间)。㈢过饱和系数S=1.25—1.3时,即刺激起晶区(红线、黄线之间),已有的晶核能长大,受外界影响也能产生新晶核。粉体味

精生产的溶液浓度控制在此范围内 。

㈣过饱和系数S >1.3时,即不稳区,在此范围内会自行产生大

量晶核,自然起晶即在此范围内(泡泡粉生产)。

⑤ 味精的晶体生长机理:晶体生长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见下图) ⑴ 味精分子由液相以分子运动扩散方式透过液膜到达临界面即扩散过程。(推动力为C-C1)

⑵ 味精分子到达晶体表面吸附层,发生表面反应,沉积在晶体表面,液体浓度降至饱和浓度C 0,即表面反应过程(沉积过程)

(推动力C1-C 0)

⑶ 晶体生长过程总速度:V=KT(C-C 0)/(nd)

V —结晶生长速率Kg/hm 2 K —结晶系数 T-绝对温度

C —溶液主体浓度 C 0—平横饱和浓度 n-粘度 d-膜厚度

⑥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

⑴ 过饱和度:过饱和度是决定结晶速度的重要因素,在介稳区的养晶区,晶体能以最快的速度长大而不自行成核,且在此范围

内,过饱和度越高,结晶速度越快,颗粒大,周期短;在介稳

区的刺激起晶区,容易产生少量新晶核,原晶核能长大,但速

液相浓度

C

液相 界面 固相 液膜 吸

C1

C0

度慢。

⑵溶液粘度:粘度越大,溶质分子扩散过程克服的阻力也大,同

时,粘度大液膜厚度增加,因此结晶速度随着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⑶溶液纯度:在相同的过饱和度下,溶液的纯度越高结晶速度越

快;反之,结晶速度急剧下降。即溶液纯度与结晶速度成正比。

⑷温度:温度越高,在保持相同过饱和度下料液粘度越小,且液

膜厚度薄,结晶速度增加,但是,温度高过程中易产生焦谷氨酸钠,对收率和质量产生影响,故在生产中采用真空浓缩结晶的情况下温度控制在65—70℃

⑸稠度:即为精浆液的固液比(干稀度),结晶过程中,稠度大,

晶间距小,液膜厚度薄,有利于结晶;但稠度大,晶体流动的阻力大,降低了结晶速度;当稠度低时,晶间距大,液膜厚度增加,扩散速度慢易形成新晶核,结晶速度慢,且因稠度小,单罐产量低,故实际生产中要控制适度的稠度。

⑹结晶液的流动性:结晶液的流动性好,液膜薄,有利于溶质分

子的扩散,结晶速度快。在一定粘度下,流动性取决于搅拌强度,强度大,罐内循环好,料液浓度、温度均匀,有利于晶体生长。但搅拌速度太快,溶质分子流动太快也不利于结晶,且易产生新晶核,同时会造成对晶体的损伤,故搅拌强度选择要适当。

⑦结晶表面积、结晶速度、结晶时间与结晶量的关系:

W=VFt

W=结晶量 V=结晶速度 F=表面积 t=结晶周期

⑴V、t一定,表面积越大,结晶量越大,这也是我们增大加种量(或

大、小晶种混投)以保证结晶面积的原因。

⑵ W、F一定,V越大,周期越短,特别是现在谷氨酸质量提高的

情况下,适度提高原母液浓度,缩短由C0 到C(正常生产中C一

定)的时间,提高V,结晶周期缩短。

⑧味精结晶工艺:

⑴晶种的质量要求:

⑵投种方式:一次混投方式,目的是保证、增大晶种表面积,提

高单罐产量,提高一次结晶率。

⑶结晶流程:

提真空加底料(原液)开蒸汽浓缩加晶种

1—2次)提纯放罐至助晶槽。

⑷结晶主要工艺参数:

5、味精分离:

⑴分离原理:生产上使用分离机,利用转鼓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

力作为过滤推动力,使悬浮液中固体颗粒与母液分离。

⑵分离操作技术条件:

离心减速停车出料

②相关参数:装车转数150—200r/min,正常离心转数

900—950r/min,洗水量:5L/车左右。离心分离时间:大颗粒味精4—6min/车,小颗粒、粉体味精8—10min/车

③分离质量要求:味精表面含水量:大晶:1—2%,小晶、粉体味

精:5—8%,要求分离后味精有光泽、不夹带面子。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1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 等 4 个主要工序。 1 .1 液化和糖化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料。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然后在与 B 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去大量蛋白质沉淀。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 。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C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 60 C左右,PH值4 . 5,糖化时间18-32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 C,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毒后进入发酵罐。 1. 2 谷氨酸发酵发酵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 C,置入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谷氨酸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整个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 3 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 值及供风量

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

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 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 1. 味精的种类 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99%、95%、90%、80%四种 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 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 (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 (2)作为能源 (3)解氨毒 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 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1、水解 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 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和,提取 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 2、发酵法 原理: 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 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 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

3、合成法 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 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 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 4、提取法 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和,提取 废糖蜜————→谷氨酸————→味精 二、味精的生产工艺图 三、原料来源

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 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1、淀粉的预处理 (1)淀粉的水解 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 (2)淀粉的液化 在 -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3)淀粉的糖化 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化学名为谷氨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增强食物鲜味的作用。下面是味精生产的工艺流程的详细介绍。 1.原料准备: 味精的主要原料是淀粉。首先将优质的玉米或大米经过清洗、去壳,然后将其研磨成细粉,得到淀粉。 2.淀粉的水解: 将淀粉与一定量的酶进行反应,将淀粉分解为低聚糖。酶的种类通常有凝乳酶、纤维素酶等。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平衡的调节温度、酶的添加量和反应时间来实现。 3.谷氨酸的合成: 将低聚糖与氨基丁酸进行反应,得到谷氨酸。这个反应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pH值下进行,常见的催化剂有Cl、钾盐、铵盐等。4.提纯与结晶: 将合成得到的谷氨酸溶液进行浓缩,通过一系列的过滤、蒸发、结晶等工艺步骤进行提纯。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以使得谷氨酸能够结晶出来。 5.脱色: 将结晶获得的谷氨酸溶液进行脱色处理,通常使用活性炭、树脂等进行吸附,去除杂质和色素。这样可以使得味精的颜色更加白净。 6.干燥:

将脱色后的溶液进行浓缩,然后通过蒸发、喷雾等方法进行干燥,得 到味精的颗粒状产品。这个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使得味精的水分 含量符合标准。 7.包装和贮存: 将干燥的味精产品进行包装,通常采用密封的包装材料,以防止湿气 和污染物对味精的影响。然后将包装好的产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以确保品质的稳定。 总结: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水解、合成、结晶、脱色、 干燥以及包装和贮存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值 和时间等因素,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还需要进行严格的检 验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味精的合格率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即谷氨酸钠,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下面是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采购:味精的主要原料是淀粉和面筋,通常选择优质的玉米或小麦作为原料。原料的选择对味精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供应商的选择非常重要。 2. 粉碎和混合:首先,将原料经过粉碎机进行粗碎,然后使用细碎机进行细碎,使粉碎后的原料达到一定的细度。然后,将淀粉和面筋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3. 水解:将混合好的原料加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将锅内的温度升高至60-70摄氏度,然后加入适量的酸或碱进行调节。调节后,继续加热,使温度达到85-95摄氏度,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个过程中,混合物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谷氨酸。 4. 过滤:水解后的混合物需要进行过滤,将固体和液体分离。通常采用压滤机进行过滤,将液体部分从固体部分分离出来。 5. 撇脂:过滤后的液体中可能还残留一定的脂肪物质,需要进行撇脂处理。一般采用离心机或其他物理方式进行撇脂,进一步提高液体的纯度。 6. 浓缩:过滤后的液体需要进一步浓缩,以提高味精的浓度。通常采用蒸发浓

缩或真空浓缩的方式进行。在浓缩过程中,还需要对液体进行除杂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 7. 结晶:经过浓缩的液体进一步结晶,即形成结晶颗粒。一般采用真空结晶或喷雾结晶的方式,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使味精结晶形成。 8. 干燥:结晶后的味精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一般采用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或闪蒸干燥等方式进行。通过热风或真空,将味精颗粒中的水分蒸发,使颗粒中的水分含量达到一定标准。 9. 粉碎和分级:经过干燥后的味精可以形成颗粒状,需要进行粉碎和分级处理。通过粉碎机将味精颗粒加工成所需要的粒度,然后通过振动筛进行分级,将具有不同粒度的味精颗粒分离出来。 10. 包装和储存:味精经过粉碎和分级后,需要进行包装。通常采用塑料袋、纸箱或其他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以保护味精的质量和口感。然后,将包装好的味精储存于干燥、阴凉的仓库中,避免受潮和气味的影响。 以上是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保证味精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和监测,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味精产品。

味精生产工艺

味精生产工艺 味精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具有鲜味、鲜香和增加食品风味的功能。它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制备、发酵、提取、结晶和精制等过程。 首先,味精的原料制备是整个生产工艺中的第一步。原料主要为玉米或甘蔗渣,并经过磨碎、浸泡、脱水等工艺处理,将原料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分离开来。这些原料送入发酵罐中进行下一步的发酵过程。 发酵是味精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将原料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将其放入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和细菌,经过一定时间的恒温发酵。这些微生物会将原料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和其他有机物质,形成一种具有鲜味的发酵液。 发酵液经过提取工艺得到的浸出液,是味精生产的重要中间产品。提取的工艺主要包括固液分离和浸出过程。将发酵液经过压滤或离心等方法,分离出液体部分,并将其送入蒸发器中浓缩。浓缩后的液体再经过结晶工艺得到粗味精结晶体。 结晶是味精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结晶过程中,浓缩液体会经过冷却、搅拌和过滤等步骤,得到一定颗粒度的味精结晶体。这些结晶体还会经过洗涤和再结晶的过程,以提高味精的纯度和质量。 最后,精制是味精生产工艺的最后一步。将味精结晶体送入除杂器中,通过振动筛、气流和重力等工艺手段,去除结晶体中

的杂质和杂质粉尘。此外,还会进行干燥、研磨和包装等工艺步骤,最终得到符合标准质量的味精产品。 总之,味精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制备、发酵、提取、结晶和精制等多个环节。这些工艺环节经过科学的操作和精密的仪器设备,能够有效地提取和制备出优质的味精产品。味精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不仅能增加食品的香味和风味,还具有增加食欲、促进食物消化的作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和美味。

味精的制作工艺流程

味精的制作工艺流程 味精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广泛用于各种菜肴和食品中。它是通 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下面是味精的制作工艺流程的详细描述。 1.原料准备:味精的主要原料是淀粉和谷类(大豆、玉米或小麦)。首先,将这些原料收集并清洗干净。 2.豆腐制造:如果使用豆类作为原料,就需要进行豆腐的制造。 将豆类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磨碎成豆浆。通过加热、凝固和压榨,将 豆浆转变为豆腐块。 3.淀粉制备:将清洗过的淀粉原料研磨成粉末。然后,将淀粉与 水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淀粉浆糊。 4.发酵:将豆腐块或淀粉浆糊转移到发酵罐中。在发酵罐中添加 适量的真菌(一般为曲霉)或细菌,并控制温度和湿度。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分解淀粉或豆腐中的蛋白质,产生氨基酸和其他化合物。

5.水解:经过发酵的豆腐块或淀粉浆糊需要水解。水解过程中,发酵产物与水反应,分解成味精酸。这一步通常使用水解酶(如酸性蛋白酶)来加速反应。 6.提取:水解后的物质需要通过提取来分离味精酸。通过过滤、蒸馏或其他方式,去除杂质,只留下含有味精酸的溶液。 7.结晶:将味精酸溶液在低温下结晶。结晶过程中,溶液中的味精酸逐渐形成结晶体,并与其他杂质分离。 8.分离与干燥:将结晶的味精酸与溶剂分离。这可以通过离心、过滤或其他方法来实现。分离后的味精酸经过干燥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 9.精制:将干燥的味精酸进行精制。这包括物理或化学方法,如再结晶、除杂或脱色处理。目的是去除残余杂质,提高味精的纯度。 10.结晶化:将精制后的味精酸加入结晶器中,通过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使味精酸再次结晶。这一步能进一步提高味精的纯度。 11.粉碎与包装:将结晶化的味精酸进行粉碎,使其成为粉末状。然后,将味精粉末装入密封的包装袋中,以确保其质量和保鲜度。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等4个主要工序。1.1液化和糖化 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料。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然后在与b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去大量蛋白质沉淀。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左右,ph值4.5,糖化时间18-32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毒后进入发酵罐。1.2谷氨酸发酵发酵 谷氨酸蒸煮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步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加热蛇管将温度加热至32℃,植入 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 段时间适应环境后,蒸煮过程即为已经开始缓慢展开。谷氨酸蒸煮就是一个繁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入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内特定的酶展开繁杂的生化反应。培养液中的反应物借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步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变为谷氨酸产物。整个蒸煮过程通常必须经历3个时期,即为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败期。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值及供风量都存有相同的建议。因此,在蒸煮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新陈代谢提供更多适合的生长环境。经过大约34小时的培育,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标均达至一定建议时即可摆罐。1.3谷氨酸抽取与谷氨酸钠生产工艺 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利用氨基酸两性的性质,谷氨酸的等电点在为ph3.0处,谷氨酸在此酸碱度时溶解度最低,可经长时间的沉淀得到谷氨酸。粗得的官司谷氨酸经过于燥后分装成袋保存。1.4谷氨酸钠的精制 谷氨酸钠溶液经过活性碳脱色及色谱法柱除去ca、mg、fe离子,即可获得高纯度的谷氨酸钠溶液。将清澈的谷氨酸钠溶液引入结晶罐,展开预热冷却,当波美度达至295时放进晶种,步入育晶阶段,根据结晶罐内溶液的饱和度和结晶情况实时控制谷氨酸钠溶液输入量及入水量。经过十几小时的冷却结晶,当结晶形体达至一定建议、物料累积至80%高度时,将料液放入助晶槽,结晶孵出后分离出味精,送来回去潮湿和捣 选。2工艺比较2.1液化和糖化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也称为谷氨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够增加食物的味道,并提高食物的鲜美程度。下面将为你介绍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主要分为五个步骤:玉米淀粉处理、发酵、糖化、提取和结晶。 第一步:玉米淀粉处理。玉米是味精的主要原料,首先将玉米浸泡在水中,以去除表面的杂质。然后将玉米研磨成细粉,再把细粉进行筛分,以去除较粗的颗粒。接下来的步骤是加热和酸化处理,将细粉与酸混合,使细粉中的蛋白质水解为谷氨酸。 第二步:发酵。将处理过的玉米淀粉溶液加入到发酵罐中,然后添加适量的发酵剂,通常使用谷氨酸盐菌,它能够加速谷氨酸的生成。发酵过程中,细菌将玉米淀粉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发酵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5-7天。 第三步:糖化。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进行糖化处理。糖化是将淀粉转化为糖的化学反应。首先将发酵液进行加热,然后加入糖化酶。糖化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进一步增加谷氨酸的含量。糖化过程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以确保糖化酶充分作用。 第四步:提取。糖化完成后,将混合物进行过滤和脱色,以去除杂质和颜色。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浓缩、结晶和干燥步骤,将谷氨酸提取出来。提取过程中,溶液经过蒸馏和浓缩,谷氨酸

浓度逐渐增加。接下来的结晶步骤中,将谷氨酸溶液进行冷却,使谷氨酸结晶出来。最后,将谷氨酸晶体进行干燥,得到味精的成品。 第五步:包装和质检。经过上述工艺流程生产出的味精,需要进行包装和质检。通常将味精用袋子或罐子进行包装,并在包装上标明产品的成分、规格等信息。然后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味道等项目。 以上就是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味精不仅在家庭烹饪中广泛应用,也是食品加工行业中的重要原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以保证味精的安全和质量。

味精的工艺流程

味精的工艺流程 味精的工艺流程包括提取原料、发酵、提取纯化和结晶等环节。 首先,味精的原料一般采用谷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原料的提取通常使用水浸提法。将植物材料浸泡在水中,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可溶性物质(主要是蛋白质)溶解在水中,形成原料浸提液。 接着,原料浸提液经过除杂、脱色、脱脂等工序进行粗制。首先,对浸提液进行除杂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活性炭吸附法或氯化钙沉淀法,对浸提液进行脱色操作,以去除其中的色素。最后,对浸提液进行脱脂,去除其中的脂肪和油脂成分,得到粗制液。 然后,粗制液通过发酵工艺转化为发酵液。发酵是味精生产的关键环节。首先,将粗制液中的蛋白质进行水解,得到氨基酸溶液。然后,加入适量的碳源和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发酵反应。通过微生物代谢,氨基酸转化为谷氨酸,进一步产生氨基酸盐酸盐结晶核。发酵反应一般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进行,并 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如搅拌、通气、控制发酵物料的浓度和溶气量等。 接下来,发酵液经过提取纯化过程,得到纯化液。提取纯化主要包括酸抽提、盐分析和溶剂析出等步骤。首先,通过加酸使发酵液中的谷氨酸转化为谷氨酸盐酸盐结晶,将其与其他杂质分离。然后,对盐酸盐结晶进行水洗、干燥和粉碎处理。最后,将粉碎的盐酸盐结晶送入提取装置,采用溶剂析出的方法,去

除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化后的味精溶液。 最后,纯化液通过结晶工艺得到味精结晶。结晶一般采用真空结晶或冷却结晶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温度控制和搅拌,使溶液中的味精成分结晶,然后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操作,得到精制的味精结晶。最后,对结晶的味精进行包装、包装、贴标等后续工作,即完成了味精的生产工艺。 综上所述,味精的工艺流程包括提取原料、发酵、提取纯化和结晶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的处理,原料得到充分利用,最终生产出质量上乘的味精产品。味精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等领域,为人们的饮食提供了美味和方便。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味精的生产工艺也会不断完善,以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是一种无嗅无色的晶体,在232℃时解体熔化.谷氨酸钠的水溶性很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钠。味精是一种很好的调味品,易溶于水,能给植物性食物以鲜味,给肉食品店以香味.在汤、菜中放入少许味精,会使其味道更鲜美。 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进入肠胃以后,很快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是由蛋白质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的一种,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在人体内能起来改善和保持大脑机能的作用。谷氨酸钠在100℃时就会被分解破坏,因此,做汤、烧菜时放味精,能够使味精分解,大部分谷氨酸钠变成焦谷氨酸钠。这样不但丧失了味精的鲜味,而且所分解出的焦谷氨酸钠还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要将味精与汤、菜放在一起长时间煎煮,必须在汤、菜做好之后再放。碱性食品不宜使用味精,因为碱会使味精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 一、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1、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其中含较多的可发酵性糖,总糖含量:甘蔗糖蜜54。8%,甜菜糖蜜49.4%;总糖中主要是可发酵性糖.

2 糖蜜的处理 目的:降低生物素的含量。 方法:活性炭吸附法:用量为糖蜜的30%—40% 水解活性碳处理法:盐酸+活性碳 树脂处理法: (1)糖蜜中糖浓度高,必须进行稀释,一般稀释至18~20%. (2)糖蜜中杂质很多,如黑色素、灰分等,必须进行澄清、过滤。一般采用加酸静置,加酸调pH 3.0~3。8,并定时通风,除溶液中的SO2、NO2等有害性挥发成分。(3)糖蜜中的含氮物质较少,应补充营养盐,如硫酸氨,磷酸钙等物质. (4)调pH 7.0~7.5。 (5)灭菌:80~90℃。 3 淀粉质原料: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直链淀粉占17%—27%,其余为支链淀粉。 淀粉的水解有多种方法:酸解、酶解,酸酶结合法等, (1)、酸解法工艺:原料调浆→ 糖化→ 冷却→ 中和脱色→ 过滤除杂→糖液 ② 淀粉酸解法工艺要点:糖化条件的控制,淀粉乳浓度:10-110Be 酸种类与用量:盐酸干淀粉的0.6%,

味精的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 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 1. 味精的种类 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99%、95%、90%、80%四种 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 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 (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 (2)作为能源 (3)解氨毒 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 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1、水解 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 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和,提取 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 2、发酵法 原理: 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 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 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 3、合成法 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 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 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 4、提取法 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和,提取 废糖蜜————→谷氨酸————→味精

二、味精的生产工艺图 三、原料来源 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 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1、淀粉的预处理 (1)淀粉的水解 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

(2)淀粉的液化 在 -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3)淀粉的糖化 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喷射液化器层流罐 糖化罐 四、谷氨酸菌种的培养 1、谷氨酸发酵菌的特征和分类 谷氨酸发酵菌分属于棒杆菌属、短杆菌属、小节菌属和节杆菌属中的细菌。 ⑴棒杆菌属 细胞为直或微弯的杆菌,常呈一端膨大的棒状,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例如,AS.1.299,AS.1.542等。

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 一、味精的物理、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①商品名称:味精、味素、谷氨酸钠,化学名称:L-α-氨基 戊二酸一钠水化物,英文缩写:MSG ②分子式:C5H8O4N。Na。H2O。相对分子量:187。13. ③密度:粒子的相对密度为1。635,视相对密度为0.80—0.83 ④旋光性及比旋光度:因谷氨酸钠分子结构含有不对称碳原子, 因此具有旋光性,分为L型、D型、D—L型三种。当L谷氨酸 钠和D谷氨酸钠各占50%时,发生消旋,即为D-L谷氨酸钠。 在上述三种光学异构体中,只有L-谷氨酸钠具有鲜味。 L—谷氨酸钠的比旋光度为【α】20D=+24。8—+25。3(2。 5mol/l.HCl) ⑤味精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难溶于纯 乙醇,味精在水中的溶解度:65℃、64.42g/100ml溶液,70℃、 66.38 g/100ml溶液,80℃、71.06g/100ml。 ⑥PH6.8—7.2(10%水溶液) ⑦全氮:7。48% ⑧熔点:195℃(在125℃以上易失去结晶水) 2、味精的化学性质: ①味精在盐酸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酸或谷氨酸盐酸盐。 C5H8O4N。Na+ HCl=C5H9O4N+NaCl

C5H8O4N.Na+ 2HCl=C5H9O4N。HCl+NaCl ②味精在强碱作用下可生成谷氨酸二钠.但加谷氨酸后仍可生 成谷氨酸 C5H8O4N.Na+NaOH=C5H7O4N.Na2+H2O C5H7O4N.Na2+ C5H9O4N=2 C5H8O4N.Na 特别强调的是味精在强碱作用下可生成谷氨酸二钠的同时会产生消旋生成D—L谷氨酸钠,对提取的收率及精制的透光产生较大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③味精在水溶液中长时间加热,可部分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 C5H8O4N.Na-—-—C5H6O3N.Na+H2O 在加温(120℃,≥2h)酸或碱作用下仍能水解生成谷氨酸钠C5H6O3N。Na++H2O= C5H8O4N.Na ④味精在水溶液中解离: PK1=2。19(α- PK) PK2=4.25(β- COOH) PK3=9。67(γ—COOH) 谷氨酸钠的等电点=(4.25+9。67)/2=6。96 二、味精的质量标准: ①谷氨酸钠含量≥99% ②谷氨酸钠透光≥98% ③比旋光度【α】20 +24。8—+25.3 ⑤氯化物(以Cl—计)≤0.1% ⑥PH 6。7—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