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巴金)笔记

巴金

一、概述

巴金本命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927年巴金在法国写下了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灭亡》。文章塑造了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的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历程。正是由于《灭亡》的震颤的反响使巴金顺利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巴金的创作成就中,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占了主要地位,其中又是以两大题材的系列创作最为显著。其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包括:《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火》的第一部、第二部。其二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主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还有《憩园》、《寒冬》。

《新生》是《灭亡》的续篇,着重刻画了杜大心的好友李冷成长的道路,曲折的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转向集体主义的心理变化过程。

《爱情三部曲》分别由《雾》、《雨》、《电》三个中篇组成。着重描写了一群不满现实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与斗争生活。作家有意模仿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创作方法,力图在人物的恋爱过程中把握他们的真实性格,暗示出他们对人生,革命以及信仰的态度。《雾》写了两个性格相反的知识分子,一个是革命者陈真,他全身心的投入革命;另一个是周如水,他对生活缺乏追求的勇气。在《雨》中他们的朋友吴仁民成为了小说的主人公,他热情洋溢,精力充沛,对现实充满激情,但又为找不到正确的斗争方式而满心焦躁。作家通过吴仁民的种种变态心理的刻画,相当深刻的揭露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愤怒的批判,也给空谈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辛辣的嘲讽。《雨》是《爱情三部曲》中结构最完整,人物心理也剖析的较为深刻的一部。《电》写的是一群知识分子在福建从事无政府主义的活动。在这部作品里面,吴仁民已经获得了正确的信仰,雨另一个理想女性李佩珠在一起。

《激流三部曲》凝聚了作家少年时代在封建家庭中获得种种生活印象与人生经验。《激流三部曲》是一个整体,以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地主家庭为背景,写

了封建家长们如何利用旧式家庭教育与伦理观念,野蛮地统治着这个黑暗王国里的子民们,把一个个善良、懦弱的青年男女推上绝路。他们用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挥霍祖上遗留下来的产业,最终也挖空了家庭的根基,是这个大家族在风雨飘摇中自行崩溃。

《憩园》是巴金在抗战后期创作的一部重要小说,它将《激流三部曲》中的一个纨绔子弟的故事进行了移植与重新创造。小说的主人公杨梦痴与《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可定是同一个生活原型。

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寒夜》也属于家庭系列的,但已经完全摆脱了高家大院的阴影,而去展示一个“五四”新文化背景下的新型家庭的破碎。

除了中长篇小说外,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故事大都由第一人称来叙述,语言中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再加上悲惨的结局和戏剧化的情节,使作品蒙上了一层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代表作有《复仇》、《光明》、《电椅》等短篇小说集。

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有《海行》、《旅途随笔》、《忆》、《旅途通讯》、《生之忏悔》、《点滴》、《黑土》等。

1929年—1941年是巴金创作的感情爆发期,而1942年—1949年则是创作风格稳定期。而主要标志就是小说《还魂草》的发表。之后还创作了《火》第三部、《憩园》、《寒夜》等,它们代表了巴金所追求的美学理想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这种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一个标志,是“家庭”这个概念的涵义在巴金小说里发生了变化。与题材的变化相应的是,作家塑造英雄形象的热情逐渐向塑造平凡小人物转化,这是巴金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二个标志,其转折点也是《还魂草》。巴金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三个标志,是作家创作情绪的变化,人道主义的思想越来越现实出它的本色。抗战后期的创作反映了巴金以“人类之爱”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人生观,以其比较成熟的表现方式,宣告了它的最后形成。

二、《家》

《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描写了中国年青一代在封建专制文化的传统中如何被吞噬,或者由挣扎到斗争的不同命运的生活历程。

作品中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人格化,所以他的盛荣与衰败都取决于制度本身的盛衰。

小说中,高家克字辈可以分为两类:迂腐的卫道士和荒淫的纨绔子弟。前者的代表是克明,后者的代表是克安和克定。

在觉字辈的人物中,作家着重描写了觉慧、觉民、觉新三兄弟的不同个性。觉慧幼稚、大胆,充满青春活力,他以改善社会为己任,第一个冲出家庭的牢笼,代表着青年追求真理的道路。觉民则是个个性主义正,他的思想和行为都留下了“五四”初期青年人从觉醒到反抗的发展趋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清纯力量。觉新是小说里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角色,他是一个清醒意识到自己悲剧性命运的懦夫,他清楚的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同时他又是这个制度下的产物,无法甩掉这个包袱,只能处处维持着这个溃烂了的家庭。他一次次的向恶势力退让,每次都以牺牲别人来换取暂时的安宁。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剧,是以清醒的头脑眼睁睁的看着别人送进坟场而无以摆脱的悲剧。这一形象的出现对于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高的概括性。

在《家》中,高老太爷是作者祖父的原型,而觉新则是以作者的大哥为原型,因此作者在创造这两个艺术形象是抱着极复杂的感情,使得这两个人物含有很浓的人情味,避免了角色脸谱化和概念化,成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令人注目的艺术形象。这是情感力量对理性力量的超越,是现实主义反对概念化的胜利,也是艺术的胜利。

三、《寒夜》

《寒夜》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

小说通过三个小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凄凉的命运来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作品依然描写了一个走向崩溃的家,但这已经不是封建末世的大家庭了,而是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新型家庭模式,一对理想主义者因恋爱而同居,并产生爱情结晶而形成的三口之家。作家改变了早期的家庭题材创作的模式,他没有把家庭斗争简单的化成两代人的斗争,或者新旧思想的冲突,他写出了三个小人物的复杂心理,并把这种描写上升为现代文化冲突与变迁下的某种普遍心态的概括。在小说女主人公的身上产生出一种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先带女性的道德特征。

在艺术上,这部小说体现了巴金“无技巧的艺术”的美学理想。

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一、1917—1927 文学革命 二、1928—1937革命文学 三、1937—1947 抗战 第一章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 第一节文学革命运动 一、思想启蒙与文学革命 1、三个人物: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建设性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文学革命》,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2、1915年9月《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发起人:陈独秀,胡适,胡提出“八条纲领”,刊载于《新青年》被称为“中国文界之雷声”。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标志: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1917.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1918.4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宗旨: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二、“人的发现”和“人的文学” 1、周作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2、是否有人道主义作为区分“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 3、人是从动物进化的,人是从动物进化的。 三、新旧文学观念之激战 1、响应方: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刘半农“双簧会”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2、反对方:①林纾:发表《妖梦》和《荆生》痛骂陈、胡、钱玄同 辩:钱玄同和刘半农“双簧信” 林纾发表《论古文之不宜废》 辩:蔡元培《答林秦南书》 ②学衡派:根据地:南京东南大学(1922)刊物:《学衡》杂志 总编辑:吴宓主要撰稿人:胡先骕和梅光迪 论战以新青年胜利告终 ③甲寅派:1925年章士钊号召:读经救国。 第二节创作尝试和社团文学 一、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后”在北京诞生。 2、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耕济之 3、代用刊物:《小说月报》,又创办了《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诗》等月刊 4、三个方面成绩显著:A、提倡“为人生”文学,B、大力介绍外国文学,C、推动写实主义“平民文学”创作 5、杰出代表:①朱自清。A家庭小品《背影》《给亡妇》,B海外游记《欧游杂记》《伦敦杂记》,C写景美文《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特点:诗歌以写实为主,兼用象征。他的抒情长诗《毁灭》问世后,诗坛的赞誉由他短诗转向长诗。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为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 它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争论、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这30年的文学史,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长河中是极为短暂的一瞬,但它的意义却不是能用时间来衡量的。它是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深深“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 中国现代文学所具有这种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是中国以往任何一段文学史难以相比的。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内容体现于它大致经历的三个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鲁迅、郭沫若等一批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及其现代文学奠基作家,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最初一批重要的社团流派,都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国新文学的序幕正式拉开,即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 “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把文学革命运动迅猛推向了高潮。 与此同时,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日记》。 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话剧方面则有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创作的白话剧本,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话剧这一新文学样式。 1921年以后,随着新文学理论和创作的深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刊物,涌现出众多的新文学社团。 其中重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标志着从作家个体转向群体创作,并有自身鲜明的文学理论,进一步奠定了文学主张这方面深刻的影响。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因为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高潮,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 它是现代文学的发展、成熟的阶段。 这个时期文学的特点是: 一方面左翼文学强劲的发展,将文学和社会时代的联系方面推进到了极点。革命文学的运动的出现更注重文学内容的深入和挺近。 用一句话概括: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但是第二阶段之所以成熟,并不仅仅是革命文学的发展,而是进一步出现了多种风格、作家流派的作家作品。特别重要的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 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现代主义上的探索,特别是现代主义诗歌、小说。 此外还出现了京派和海派这样的文学派别。 第三个十年(1938—1949),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显示了文学和时代更加密切的联系。 通常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由于抗战的发生,出现了全国范围的文艺抗战运动。从39年到42年属于抗战前期的文艺发展,出现了大批的积极宣传民族意志、鼓动抗日救国的文学作品。这个阶段显示了一种不同的文化——中国现代文学显示了与时代相辅相成同时发展的特点,表明文学始终是为社会服务的。 这个时期比较突出的成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历史剧的成熟。其中,以郭沫若的《屈原》、《虎符》等历史剧最为成功,影响最大。 42年以后根据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为两个地区的文学:解放区和国统区两大区域。 在解放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方针,涌现出了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以及《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具有比较典型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作家和作品。 在国统区,主要围绕反压迫、争民主的民主革命运用,出现了大量讽刺性、揭露性的作品,如茅盾的《腐蚀》,巴金的《寒夜》,钱钟书的《围城》等等。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全面而深刻地暴露和批判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30年,无论是它自身的演变,还是它和时代社会的关系,都可以看出,它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相辅相成的。 同时,它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鲜明特性。在30年的文学发展中,出现了多样的创作方法。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本质特征 1、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冲突与传承 一方面反叛传统旧文学,在艺术形式上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但另一方面对传统的反叛往往是创造与更新的重要手段,而对传统精神的批判继承则是继往开来的重要规律。 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现体现了现代新文学、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学、旧文化的根本冲突和根本转折,也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新文学、新文化与旧文学、旧文化是在联系中更新发展的。 2、五四时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影响,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毫无疑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充分吸收外来各国文学与文化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3、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时代历史所赋予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使命,使之出现了一大批世纪性的大家与名作,并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的根本特质:这就是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艺术境界不懈追寻。 第二章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意义及新文学初期创作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 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以《新青年》编者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深受西方近代思潮影响、有志于社会改革的知识分子,起而奔走呼号,发起和倡导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作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兴起。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事”,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钱玄同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改变旧文学轻视小说戏剧的传统观念;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一系列文章,反映了他的“人的文学”等主张;介绍、翻译外国文学也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是当时作家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刊登了《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十章 巴金——从《家春秋》到《寒夜》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十章巴金——从《家春秋》到《寒夜》 第十章巴金 第一节早期无政府主义和作家的“纠缠” 无政府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废除一切政权和国家,实现个人意志的绝对自由。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廖抗夫的剧本《夜未央》是巴金社会思想的启蒙教材。他自称是“安那其主义者”。 处女作《灭亡》,初刊于《小说月报》,第一次署名“巴金”,是巴金真正走上文学道路的开始。早期的巴金文本中存在着不同于常人的一对矛盾:“无政府主义者”与“作家”的纠缠。 《灭亡》主人公杜大新,于绝望中抗争的献身精神。 《新生》中的李冷 第二节:激烈三部曲

《家》,1931年在上海《时报》连载,原名《激流》,1933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改名为《家》,《春》(1938),《秋》(1940) 三部曲主要写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历史。贯穿三部曲的两大主题:封建大家庭的腐朽与罪恶+青年反抗专制的斗争。 三部曲的独特性意义在于: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通过历数封建大家庭活生生的罪证,从而“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 首先,三部曲揭示了大家族统治者的真实面目。 其次,还通过大家庭的矛盾与堕落子弟的命运见证了专制制度的不合理。 大家庭最震撼人心的罪恶还在于剥夺青年的幸福乃至生命,这是《激流三部曲》猛烈攻击封建专制制度的触发点。高觉新,首当其冲的牺牲者,被弟弟们指责为“作揖主义者”“懦夫”,社会悲剧+性格悲剧。鸣凤等美好少女的苦难和死亡,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最严厉的控诉、最无情的诅咒。 在控诉罪恶的基础上,三部曲也发布了愤激的叛逆宣言,颂扬了反抗专制的热血青春。“大胆的叛徒”觉慧,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并走

中国现代文学史(巴金)笔记

巴金 一、概述 巴金本命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927年巴金在法国写下了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灭亡》。文章塑造了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的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历程。正是由于《灭亡》的震颤的反响使巴金顺利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巴金的创作成就中,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占了主要地位,其中又是以两大题材的系列创作最为显著。其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包括:《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火》的第一部、第二部。其二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主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还有《憩园》、《寒冬》。 《新生》是《灭亡》的续篇,着重刻画了杜大心的好友李冷成长的道路,曲折的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转向集体主义的心理变化过程。 《爱情三部曲》分别由《雾》、《雨》、《电》三个中篇组成。着重描写了一群不满现实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与斗争生活。作家有意模仿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创作方法,力图在人物的恋爱过程中把握他们的真实性格,暗示出他们对人生,革命以及信仰的态度。《雾》写了两个性格相反的知识分子,一个是革命者陈真,他全身心的投入革命;另一个是周如水,他对生活缺乏追求的勇气。在《雨》中他们的朋友吴仁民成为了小说的主人公,他热情洋溢,精力充沛,对现实充满激情,但又为找不到正确的斗争方式而满心焦躁。作家通过吴仁民的种种变态心理的刻画,相当深刻的揭露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愤怒的批判,也给空谈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辛辣的嘲讽。《雨》是《爱情三部曲》中结构最完整,人物心理也剖析的较为深刻的一部。《电》写的是一群知识分子在福建从事无政府主义的活动。在这部作品里面,吴仁民已经获得了正确的信仰,雨另一个理想女性李佩珠在一起。 《激流三部曲》凝聚了作家少年时代在封建家庭中获得种种生活印象与人生经验。《激流三部曲》是一个整体,以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地主家庭为背景,写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文学思潮与运动 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 1、基本概念 30年代文学也称现代文学第二个10年(1928-1937年)是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928年始,新文学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两种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构成了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1)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继承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学; 30年代左翼文学发展轮廓(三个阶段): (1)1927大革命失败-左联成立前,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期。 (2)1930-1936年,左联成立-左联解体。 (3)1936年春-1937/7抗战爆发,文学的转折过渡期。 2、“左联”概况 “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 (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3)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设立了国际文化研究会,积极输入苏联左翼作家和西方进步作家的作品。如高尔基《母亲》,法捷耶夫《毁灭》,绥拉菲摩维支《铁流》,肖霍洛夫《被开垦的处女地》和辛克莱《屠场》,雷马克《西线无战事》等。 (4)推进文艺的大众化。设立文艺大众化研究会,并将“文学的大众化”作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问题”。1932年7月,发表讨论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如何创造新的民族形式,以克服五四新文学中所存在的脱离大众的“欧化”倾向等问题。鲁迅主张用“拿来主义”将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统一。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在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上的重要突破,对现代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与意义。 (5)提倡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左联始终标举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但对现实主义的认识和把握却有一个过程,直到1932.11.周扬在介绍苏联清算“拉普”错误的情况后,才准确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发展运中、运动中去认识和反映现实”。 “左联”五烈士:殷夫(徐湘庭)、柔石、冯铿(岭梅)、胡也频(崇轩)、李伟森。 左联的功过 功:聚合起一批进步作家,对推动革命文学深入发展有利;创办许多刊物,培养了一批作家;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大众化;

考研必备: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北师大) 本课程不关注作品本身, 1、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是如何产生的; 2、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出现后产生何种独特影响和作用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 3、综合性、连续性的文学现象; 4、对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的文艺运动(理论、口号、论争)要专门了解,重要的文学社团、风格流派要专门了解与分析。 增强历史感。 本教材比较严格按时间顺序描述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 应以本教材为主,适当翻阅其他教材。 推荐: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礼群著;△人大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等著,大32开。(绿皮) 内容上分几大部分: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概论; 二、重要作家及文学社团的创作过程、风格特点、影响、作用; 三、重要的文艺运动及其作用与影响。 绪论 一、历史发展进程: 首先,这个进程是现代文学30年在几千年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的。 现代文学是几千年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根本的转折点,是彻底的,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旧诗达到了辉煌的顶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现代新诗只能破旧立新 走一条完全不同的新路。 启功先生认为: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代的诗是嚷出来的,宋代的诗是想出来的, 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第二,是指现代文学自身的历史发展阶段。 1、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是1917年前后。“前”,其一指1915年《新青年》创刊,新文化出现萌芽,当时是在上海创刊,称作《青年杂志》,再向前推可推至晚清时期。近代文学、 晚清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先声。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主要背景,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后”,指1919年,《新青年》在文学革命运动过程中的作用——特殊的阵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新月诗派的诗歌主张 ①反对感伤,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着意于主观情绪的客观化。 ②要求艺术的“和谐”与“均齐”,强调诗人带着镣铐跳舞——追求诗歌的格律。 ③形式上主张“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④进行多种形式的实验:尝试现代叙事诗、戏剧独白体、无韵体、十四行等多种体式,完成了为新诗“赋形”的历史使命。 新月诗派以理性节制情感的理论和“三美”主张,在诗歌界掀起了一场新格律诗运动。 新月诗人——徐志摩 2、诗歌创作 前期:《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 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艺术上格调清新健康。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二是抒唱爱与美的追求。如《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等。 后期:《猛虎集》1931;《云游》1932;后期诗歌情况较复杂,大致三种诗: A、不乏积极进取的篇章(如《拜献》); B、描写男女之间感情、戏逗、调笑,格调不高(如《别拧我,疼》); C、大多诗作笼罩着伤感、失望、悲哀、颓唐的情绪,如《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3、艺术特色 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传达了诗人执着于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②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如《雪花的快乐》中“飞扬”的连用。《再别康桥》中三次“轻轻的”回环反复。 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如《沙扬娜拉》 ④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如《秋月》《再别康桥》 2、“左联”概况 “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老舍 二、老舍的小说创作 老舍一生共创作14部长篇小说,70多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1部4000行长诗,近300首短诗,20部译作以及部分评论文字,合计800多万字。老舍的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他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筑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中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月牙儿》《蜕》《火葬》《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 短篇集: 《赶集》《樱海集》《蛤藻集》《微神集》《火车集》《贫血》《老舍幽默诗文集》等 剧本:

中国现代文学史 知识点笔记整理:巴金

巴金 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巴金前期小说大体分为两类: 1.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长篇《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在《灭亡》中,巴金以一种充满浪漫激情甚至有点浮夸的笔调来写他的青年革命者,不加节制地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心理体验灌注到这些人物身上。作品感人至深,那种绝望而又抗争的献身精神,某些甜软而又抒情的恋爱情节与悲愤、压抑、暴烈的场景互相穿插,形成一种狂躁的气氛。 中篇《春天里的秋天》,语言是诗化的,用词的表情性很强,浸透了情感的汁液,其语气轻重、句式长短,乃至章节段行的安排都充分依循情感表抒的起伏,抑扬有致,张弛交错,犹如节奏优美的乐曲。 《家》的杰出成就: 1.小说揭露了旧家庭的腐朽,激起人们反封建的决心,促使旧制度的灭亡;所揭示的抗争之路则使人们得到勇气和希望,鼓舞人们去探求光明的未来。 2.塑造了一批形象生动而富有特征的人物形象,内心世界的刻画比较突出。 a.高老太爷,是整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专横、衰老和腐

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b.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热情、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表现出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也有“五四”青年难免的历史局限与弱点。 c.觉新,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具有委曲求全的懦弱顺从的性格。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 3.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作品能始终围绕基本线索展开描写,有条不紊,紧凑周密,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4.作者常常通过笔下的人物或直接由自己作滂沱倾泻的抒情,笔调充满诗意,热情澎湃。 5.语言行云流水,虽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渗透读者的内心。 二、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40年代中期,巴金开始写没有英雄色彩的小人小事,写社会重压下的“委顿生命”,写“血和痰”,调子也变得悲哀、忧郁,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揭示。 可分为两类: 1.继续写旧家庭没落,除了《春》《秋》外,还有《憩园》; 2.反映抗战时期现实生活,主要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重要时间和事件 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 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26.1920.3胡适诗集《尝试集》出版,是中国第一部新诗别集。 27.1918.5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卖萝卜的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同年7月他又发表了《窗纸》、《无聊》中国最早的散文诗。28.1920年陈衡哲(女)发表《小雨点》——中国最早的童话小说。29.1919.3《终身大事》(胡适)发表于《新青年》。 30.1918.5钱玄同发表最早也是《新青年》最早的一篇白话“随感录”。 31.“鲁迅”是他于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 32.1903年鲁迅发表了第一篇译述小说《斯巴达之魂》。 33.1908年鲁迅、周作人合译了《域外小说集》(最早用直译方式)。34.1909年鲁迅创作自己第一篇小说《怀旧》。 35.《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1921.12—1922.2《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关于“现代” 二、分期问题 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 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表现对象: 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 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②创作手法: 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 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 ③重视思想理论 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 传:感悟式、评点式 (2)联系 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 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 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 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 3、小结: 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 重视学习、吸收、借鉴 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 二、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

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 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 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 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 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 自我的认识动力 “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发展。 3、文学现代化首先变革的几个方面: (1)文化机制的变革 ①印刷、著作等相关法律保障文学活动 ②报刊、书籍、现代出版业发展 ③现代社会分工、产生独立、自由撰稿知识分子 ④接受机制变 (2)诗界、文界、小说界革命(梁启超) ◆诗界:新意境、新语句入诗,又须以古人风格入之 “我手写我口”(黄遵宪) ◆文界:突破“桐城古文”,提倡“欧西文思”,吸收希腊罗马雄辩体、英法近代随笔体, 结合魏晋的旷放,以丰富史实突破拘谨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丰富表达方法 ◆小说界: 1897,严复、夏曾佑将小说凌驾于经史之上; 梁启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陈独秀:戏馆子是众人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 (3)语言、文体等形式上的变革 ①倡白话文:梁启超提出古语文学变俗语文学是文学进化的大关键。 ②文体创新: ◆政论散文,梁启超“新文体”,时事政论、社会评论、思想评论、文化学术评论; 革命派散文,章太炎、邹容、秋瑾、章炳麟等,宣传主张 ◆小说 A.翻译小说:林纾,文言译欧美小说,并不懂外语,而与精通外语者合作,译笔 传神 B.谴责小说:吴趼人《儒林外史》,但因后来过度堆砌黑幕等走上末路 C.鸳鸯蝴蝶派:言情+休闲通俗 小结: 出现独特价值的文学尚待革命。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一、发生与发展 二、思潮与论争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 四、创作潮流与趋向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重点笔记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五四 新文化运动后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文学的建设时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中国现代文学开始崭露头角,出现了一大批 新文学作品,如胡适的《狂人日记》、鲁迅的《狂人日记》等,这些 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国现代文 学开始走向成熟,出现了一大批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如郁达夫的《故乡》、鲁迅的《呐喊》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现代 文学成为了抗日和革命的宣传工具,作品如《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等作品在这一时期产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了 新的探索和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茅盾的赵一曼》、巴金的《搭车》等,这些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1. 鲁迅:《呐喊》是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描写,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悲惨。另外,《野草》、《彷徨》等作品也 是鲁迅的代表作品。

2. 胡适:《狂人日记》是胡适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主人公精神世 界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叛逆青年的忧郁和迷茫。另外,《悲剧的生》、《悲愤的最高形式》等作品也是胡适的代表作品。 3. 郁达夫:《故乡》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故乡的描写, 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追忆。另外,《心雨》、《沉冤》等作品 也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 4. 茅盾:《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旧社会的残酷和黑 暗描写,展现了革命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另外,《赵一曼》、《春风 沉醉的晚上》等作品也是茅盾的代表作品。 5. 巴金:《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家庭的描写,展现了 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的腐朽和丑恶。另外,《搭车》、《秧歌》等作品 也是巴金的代表作品。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内容主要包括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民族精神的 探索、对人性的关怀等。在艺术特色上,中国现代文学注重现实主义 的描写手法,追求真实和生活的体验,同时也注重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追求思想深度和内在品质。 总结回顾: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文学的 建设时期四个阶段。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有鲁迅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绪论 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 (一)中国的历史分期 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 近代:1840年—1919年 现代:1919年-1949年 当代:1949年后 (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 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结论:文学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同步、 近现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晚清以来中国文学、近百年来中国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释义 (一)中国:民族性、传统性。 (二)现代:现代性。时间上的概念,不可逆性;文学中精神和思想的现代性(如对人的本质,人和自然、人和历史的关系等的探寻);语言上使用白话文;文体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文学价值上的原创性。 (三)文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创造。 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两种观点: 其一: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现代审美

意识的文学。(文学的艺术性质) 其二:无产阶级影响和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文学。(文学的时代和社会性质)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观 (一)历史分期及内容思想: 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 (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四、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 作家作品的历史,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 五、主要参考教材 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钱理群等编撰的《现代文学三十年》 …… 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始(原因)

2021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七章笔记(1)

2021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七章笔记(1) 第七章巴金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灭亡》是巴金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 思想内容:作品通过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地描述了本身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历程。真切地反映出某些青年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躁动、激愤与反抗的心理。 人物形象:杜大心是一个带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革命者,他患有严重的肺病。肺病使他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过于强大的暗中换金个又使他看不到人类的前途,最后白白牺牲了本身。 简析巴金早期表示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巴金早期表示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代表作品有《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 1、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表示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2、人物性格抱负化、类型化。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都内心苦恼而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3、艺术上主不雅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激流三部曲》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其思想内容为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腐朽及其走向崩溃,表示了青年一代的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家》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以三个女性的悲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以觉明抗婚觉慧出走表示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高老太爷在绝望中死去标记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 《春》继续这一主题。惠和觉新相爱,但由于封建包揽婚姻变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忙下,敢于反抗包揽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 《秋》写封建大家庭彻底崩溃。一方面一些年轻生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最后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9年2月该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 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6、阿O人物形象分析。 阿Q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 (1)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首先,在政治上受压迫,连姓赵的资格都被剥夺;在经济上受剥削,无地无房无固定职业。其次,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弱点的狭隘、落后、保守的农民,秉有几千年传统文化思想沉淀而成的奴性人格:常以健忘来解脱痛苦;妄自尊大;身上有"看客"式的无聊与冷酷;有不少符合圣经贤传的思想;盲目守旧、欺弱怕强、卑怯势利。再次,阿Q的不觉悟还表现在他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他由对革命的深恶痛绝到神往革命,其态度的变化并非政治上的真正觉醒。其对革命的认识是幼稚、糊涂和错误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文学背景】 1.鸦片战争与近代化进程: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步接受西方近代文化与思想,促使文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2.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推翻了封建文化的束缚,呼唤新的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为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新文学的追求,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 1.《狂人日记》: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自由、解放和反抗为主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自身矛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红楼梦》:曹雪芹的巨著,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衰落与复兴,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探讨了家庭关系、社会矛盾和个体的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思潮与创作手法】 1.反封建思潮:现代文学在思想上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决裂,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人权平等与个体解放的思想。 2.真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现代文学强调真实与自由,在揭示社会现实的同时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注重塑造鲜明的现实人物形象。

3.民族复兴思潮:作家们对于中国的民族感情表达愈加浓烈,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文学成就】 1.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是一大突破,取消了文言文的束缚,更贴近人民群众,使小说能够在更广泛的读者中传播。 2.现代性意识的觉醒: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剖析社会现实,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使文学作品具有现代性的审美观念和感受方式,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3.新的艺术实验和形式创新:现代文学关注形式的创新,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可能性。 以上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和具体作品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和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二十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二十三章 中国现代小说到30年代已基本成型,虽受战争的打击一度消沉,但40年代经过调整后,很快便又重新繁荣,这个时期长篇小说的成就便是一个明证:茅盾的《霜叶红似二月花》、《腐蚀》,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憩园》、《寒夜》,沙汀的《淘金记》,萧红的《呼兰河传》,沈从文的《长河》,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冯至的《伍子胥》,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爱玲的《金锁记》,徐訏的《风萧萧》,钱钟书的《围城》,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它们成为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战时国家分裂为三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背景影响了文学,便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国统区的讽刺和追忆小说;沦陷区的洋场通俗先锋混合型小说;解放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新型小说。 第一节国统区的暴露讽喻小说(1) 一、描写光明面的小说 1.在民族解放战争形势下,社会新变动的小说:如艾芜的《秋收》、《纺车复活的时候》,后者表现抗战初期农村手工业复苏的景象,给中国农村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也给少女带来了新的憧憬。 2.表现萌芽状态中民族新性格的小说:如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表现了一个农民在战争中,逐渐集团生活给老

中国儿女的子孙们带来了超越一家一户利益之上的集体意识和民族意识,涉及了改造自己旧有的国民性性格问题。 3.战地小说:如丘东平的《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表现中国新军人在旧队伍中的诞生,洋溢着抗战之初的时代气息,具有特殊的壮美和悲剧性。 二、描写阴暗面的小说 1.张天翼的暴露讽刺小说: 张天翼是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这一时期少有的文体家。 (1)30年代:《包氏父子》 这是张天翼30年代最突出的作品。描写了一个城市低层人民望子成龙的悲剧。 讽刺:艺术个性在这个时期已经形成。 文体:糅合各类方言,创造出新鲜流动的口语化文学语言。他是东南沿海一带市镇社会的揭发者。在人生一瞬间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提炼习惯动作与用语,以人物的小特点写出大性格。淡化故事情节,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 (2)40年代:《华威先生》(1938) 小说提供了一个包而不办的抗战文化官僚的型形象。小说几乎无情节,中人有华威匆忙进出抗战初期各种协会进行表演的几个片断,你一个人物小品,但却把一个带点流氓气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 重要时间和事件 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 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26.1920.3胡适诗集《尝试集》出版,是中国第一部新诗别集。 27.1918.5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卖萝卜的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同年7月他又发表了《窗纸》、《无聊》中国最早的散文诗。 28.1920年陈衡哲(女)发表《小雨点》——中国最早的童话小说。 29.1919.3《终身大事》(胡适)发表于《新青年》。 30.1918.5钱玄同发表最早也是《新青年》最早的一篇白话“随感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