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主要创作年表

巴金主要创作年表

巴金主要创作年表

1、《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

2、《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3、《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4、《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5、《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6、《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7、《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8、《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9、《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10、《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图书公司;

11、《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12、《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13、《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14、《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15、《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16、《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17、《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18、《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19、《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20、《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图书公司;

21、《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22、《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23、《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24、《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25、《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26、《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良友图书公司;

27、《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28、《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29、《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30、《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31、《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图书公司;

32、《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33、《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34、《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35、《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36、《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37、《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0,开明书店;

38、《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39、《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40、《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41、《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42、《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43、《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44、《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45、《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46、《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47、《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图书公司;

48、《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49、《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50、《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

52、《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的小说创作分期

巴金的小说创作分期 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1)可用“青春的赞歌”来概括巴金的前期创作,其特色是: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倾向单纯、热情、坦率,情感汪洋恣肆,特别能唤起青年的共鸣。这正是“青春型”的创作。巴金前期小说分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的,如《灭亡》、《新生》与《爱情三部曲》等等;另一类是揭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要从特定时代的审美需求角度理解出现在前一类小说中那种狂躁浪漫的抗争气氛与“英雄”的追求,何以能大受欢迎,理解当时青年读者怎样从后一类小说中读出他们同一代人的心境。要思考巴金小说“不成熟”的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审美功能。还要大致了解巴金这些小说与同一时期“革命罗曼蒂克”创作的异同。 二、《家》的杰出成就 (2)《家》也属于前期创作。除了上述有关“青春型”创作的共同特色之外,还要分析和了解这部长篇小说杰出成就的几个方面:一是批判性的激进的主题。系统描写封建家庭的崩溃过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并号召青年投入社会革命洪流,在当时有极大的感召力;二是人物塑造的成功。可重点比较分析觉新与觉慧两个人物。注意理解觉慧作为幼稚单纯的“叛徒”的时代特征,也注意觉新是更见艺术功力的形象,作品对其在罪恶泥沼中难于自拔的思想矛盾,及其人格分裂的悲剧命运,都有真实而深入的刻画。两兄弟典型地体现了两种

人生的选择。此外,对《家》的结构艺术及抒情特色,也可以作较细致的分析。《家》是巴金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激流三部曲》其他两部的创作激情相对较少,特色也不如《家》的鲜明。 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艺术 (3)了解巴金在40年代又出现一个创作高峰。其风格与前期相比,由青春浪漫转向中年人的沉稳,冷静的人生世相描写代替了奔放的抒情咏叹。也可以将后期的小说分为两类:一类顺着《家》的路子继续写旧家庭的没落,以《憩园》为代表;另一类反映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其中以《寒夜》最为突出。《憩园》写一所大公馆新旧两代主人共同的悲剧命运,揭示封建阶级所经历的人格堕落与人性扭曲的过程。可以将《家》和《憩园》联系起来讨论,两者都写旧家庭的变迁,但角度与深度都有所不同。《憩园》中批判性的人物杨老三使人厌恶,又不免有所同情。对作品的“挽歌”情调,也可以作为讨论的问题。此外,应注意《憩园》比较圆熟的结构形式和“复调”(作者与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的互动关系)的审美效果。 (4)重点可以放在《寒夜》的探讨上。应注意这部力作如何在揭露病态社会的同时,为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小人物”喊出痛苦的呼声。作品感人至深,是因为真实地俯视人生经验的可怖与无奈,其中应注意到所涉及的有关青春的消失、理想的破灭、人生的扭曲,还有中年成熟背后的悲哀,等等,都写得毫无伪饰,读来令人心情沉重。应把人物分析作为研读这部小说的切入点,把握上述“人生经验”的无奈;他们的精神煎熬既来自社会,更来自家庭中的婆媳“战争”。

巴金《家》简介

巴金小说家简介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有些作品还表现了外国人民的生活。 抗战期间,巴金主要在后方从事文化界的抗日救亡工作。40年代,他的小说创作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创作的有重要影响的小说有“抗战三部曲”《火》及《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另外还有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寒夜》是巴金于40年代创作的最有成就的作品,它标志着作者写作技巧的进一步成熟。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小说简介: 小说《家》的写作年代是1931年,写的是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 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一方面,小说描写了高家四代人的生活,并将他们设臵为新旧两大阵营。一边是以高老太爷、冯乐山、高克明、周伯涛以及高克安、高克定为代表的老一辈统治者,他们专横颟顸,虚伪顽固,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化身以及小说中所有不幸的制造者,而以高觉民、高觉慧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则以叛逆者的形象构成与父(祖)辈的尖锐对立: “他(觉慧)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 这一场景成为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一个颇有意味的象征。人生道路与价值观念的不同自然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分歧,但在小说中,道德风貌的高下被认为是区分两代人的最大标志。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年轻一代代表着正义、良知,而老一代则代表着虚伪无耻和残忍邪恶,二者善恶分明。小说中总是立足于年轻人的叙述视角将这一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立足于“五四”新文化、全面批判和否定封建家族制度以及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的价值立场。由这种立场出发,小说猛烈地抨击“巫师捉鬼”和“血光之灾”的封建迷信,对丧礼和婚礼繁琐的风俗也大加嘲讽,斥之为“滑稽”。“从情绪上来说,这部小说是一张控诉状,写出了旧家庭制度的一切罪恶,如爱情的不自由、个性的压抑、礼教的残忍、长者的绝对权威和卫道者的无耻。”见罗成琰、阎真《儒家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而配合着这种情绪,小说采用了一种相当感情化和色彩化的语言,书中人物常常以情感夸饰的直白句如“我

巴金创作年表

巴金创作年表 1904年 11月25日生于成都。本名李尧棠,字芾甘。 1920年 本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参加《半月》《平民之声》等进步刊物编辑工作,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1923年 5月离开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学。 1925年 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赴北京,准备投考北京大学,后又返回上海养病。 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本时期发表一些新诗和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文章,翻译克鲁泡特金等无政府主义者的著作。1927年 1月15日离上海赴法国。旅法一年多时间里,大量阅读有关法国大革命和俄国“民粹派”的书,接触到欧洲一些国家的革命家,并和当时受美国政府迫害的意大利工人运动活动家凡塞蒂通信。期间开始写作《灭亡》。 1928年 12月初回到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1929年 1月始《灭亡》连载于《小说月报》第20卷第1—4号。 同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1年 4月始长篇小说《家》连载于18日至1932年5月22日上海《时报》,题为《激流》。1933年5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8月《复仇集》(短篇集)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夏作《雾》,连载于《东方杂志》第28卷第20—23号。1932年5月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年底作《雨》,1932年连载于南京《文艺月刊》第3卷第1—6期。1932年 5月作《春天里的秋天》,连载于23日至8月3日上海《时报》。同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同月《光明集》(短篇集)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6月作《砂丁》,连载于《申报月刊》第1卷第1—2号。次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7月重作《新生》,连载于《东方杂志》第4—11号。次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3年 1月长篇小说《雨》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12月作《电》,1934年连载于《文学季刊》第1卷第2—3期。年底任《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 6月《将军》(短篇集)由生活书店出版。 10月与卞之琳等编《水星》月刊。 11月赴日本旅行。 1935年 8月从日本回国。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等。11月《神·鬼·人》(短篇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36年 4月《爱情三部曲》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6月参加创办《文季月刊》。同月《春》第一部第一至十章发表于《文季月刊》第1卷第1期、第2卷第1期。 1937年

巴金的生平简介

巴金的生平简介 巴金,中国作家、翻译家。1929年从事文学创作。曾任第三至第六届中国作协主席,第六至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巴金,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巴金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巴金的生平简介 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我国文学界有“鲁郭茅,巴老曹”的美称,也就是说,我国文学界的泰斗主要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六位。 巴金的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文,《索桥的故事》被选为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文。《鸟的天堂》被选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并有散文随笔集《龙.虎.狗》其中短文两篇《日》《月》被选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随想录》中的小狗包弟被选为新课标高一必修一中的课文。《“独立思考”》被选为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课文。 巴金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一位诗人王火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曲奏南薰,霞焕椿庭。人歌上寿,仁者遐龄。立言立德,益世益民。如鹤如松,长寿常青。百岁翩临,华夏集庆。海上人瑞,天际有星。 巴金的笔名由来

巴金的作品

巴金的作品 巴金(1892-1966),字宝珠,又名榕庐,原名巴赞,浙江省舟山市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巴金是中国近代优秀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其作品以“情思诗”和“心灵小说”而闻名于世。 巴金的作品大多反映了他对苦难生活的深刻感受,叙述了贫苦农民和革命者们在政治动荡中经历的艰辛与悲剧,表现了他对小人物普通生活的理解和同情,也展现了他对抗外敌和内奸的勇气和坚定信念。他的作品被誉为“现实主义之父”,是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巴金的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闯关东》、《芦花》、《张三的歌》等,其中《白杨礼赞》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部作品描写了贫苦农民生活的动人细节,表达了巴金对农民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对苦难人生的深深同情。《闯关东》则充满了战争气息,用粗犷的语言叙述了一群贫苦革命者在抗日战争中经历的艰辛与悲剧,也抒发了巴金对新中国建设的热情和憧憬。《芦花》则描写了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在政治动荡中经历的悲剧,表达了巴金对小人物普通生活的理解和同情。

此外,巴金还创作了众多诗歌作品,如《憩息》、《秋夜》、《渔歌子》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情思诗风格,千古流传不衰,被誉为中国新旧文学界的"情思诗翰林"。 总之,巴金的作品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贫困农民群众和革命者们在政治动荡中遭受的苦难,用浓烈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人民苦难的深深同情,抒发了他对新中国建设的壮志。他的作品不仅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激励了人们勇于抗争,敢于创造,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为后人们砥砺前行提供了精神支撑,令人受益匪浅。

巴 金 简 介

巴金简介 巴金的000001号作家证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父李镛为官多年,颇有田产。 1909年,父亲李道河任四川广元县知县,巴金随父母在任所居住。母亲陈淑芬思想开通,品性善良,对巴金的影响非常大。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被推翻。李道河辞官携妻儿回家。(1914年母亲病逝,1917年父亲病逝。)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巴金开始阅读传播各种新思想的书报,接触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各种思想文化。 1920年,考进成都外国语学校,参加学生罢课、请愿活动,抗议本省军阀。 1921年,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立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2年,主持《平民之声》,翻译俄国伽尔洵小说《信号》,是他第一篇译作。 1923年,离开成都到上海,进南洋中学读书。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巴金参加抗议学生声援活动,7月去北京投考北京大学,因患肺结核作罢。回到上海,与朋友合办《民众》杂志。 1927年,从上海赴法国,途中写《海行杂记》。旅居巴黎等地,开始写《灭亡》。

1928年,完成《灭亡》,开始翻译波兰廖·抗夫的《前夜》。12月回到上海,参加世界语协会,编辑会刊《绿光》。 1929—1930年(25岁),第一本小说《灭亡》出版,完成《俄罗斯十女杰》。译作颇丰。 暗夜里呼唤光明 (27岁—37岁) 1931年,继续在上海从事著译,写中篇《新生》、《雾》,4月开始写第一部长篇《家》,在《上海时报》连载,第一次刊出当日,获悉大哥李尧枚自杀。出版第一个短篇集《复仇集》。“九一八”事变后,写诗文控诉日本帝国主义。 1932年,到南京、晋江、青岛、北平等地访沈从文等友人,写中篇《雨》。 1933年,结识鲁迅、茅盾等一批文学朋友,与郑振铎等筹办《文学季刊》。写成《电》,至此《爱情三部曲》全部完成。 1934年(30岁),《文学季刊》创刊,任编委,往返于上海、北平之间。11月到日本,寄住横滨,写第一篇童话作品《长生塔》。 1935年,继续在横滨写作,后移居东京,无故被日本警方拘捕一夜,据此写成《人》,8月回到上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爱情三部曲》引起文坛争论。 1936年,在上海从事写作、编辑工作,开始写《春》。与黎文烈共同草拟《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10月鲁迅逝世,著文悼念,参加治丧工作。与爱国女校学生萧珊(陈蕴珍)通信并相恋。

巴金主要创作年表

巴金主要创作年表 1、《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 2、《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3、《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4、《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5、《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6、《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7、《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8、《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9、《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10、《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图书公司; 11、《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12、《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13、《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14、《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15、《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16、《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17、《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18、《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19、《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20、《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图书公司; 21、《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22、《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23、《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24、《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25、《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26、《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良友图书公司; 27、《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28、《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29、《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30、《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31、《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图书公司; 32、《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33、《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34、《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35、《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36、《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37、《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0,开明书店; 38、《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39、《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40、《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41、《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42、《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43、《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作品总结

巴金作品 巴金:敏感单纯热情富于诗人气质的小说家,生活与艺术,人品与文品合为一体,笔锋常带感情描写和讴歌青春,抒发年轻人的苦闷,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前期作品有无政府主义色彩叛逆与追求的躁动情绪主导面是反专制反封建的。1928年处女作《灭亡》及其后作品带有政治理想失败陷入痛苦和矛盾转向以文学宣泄自己的感情的情绪格调。小说大都写旧家庭的崩溃以及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创作前期:从1928年9月灭亡起到抗战爆发,后期: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20多部中长篇小说影响最大70多篇短篇小说大量散文随笔30多种外国文学译作。青年世界的创造艺术。 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前期12部中长篇小说60多部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却集中在描写青年反抗者革命者的作品。1.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社会斗争的(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2.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走向奔溃命运的(激流三部曲中的家)28《灭亡》是年轻五政府主义者立志献身的心灵表白。杜大心作为悲剧英雄来处理的,绝望而抗争的献身精神,甜软又抒情的恋爱情节与悲愤压抑暴烈的场景互相穿插形成狂躁的气氛。爱情三部曲中篇(雾雨电)写了革命恋爱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反抗追求和苦闷,更生动真实展现了一群知识青年各种思想性格试图把李佩珠塑造成健康成熟的女革命家。革命加恋爱的题材不局限于披着革命外衣的浪漫故事,而注重展示2.30年代青年复杂变幻的思想情绪渴望变革的亢奋焦灼的激情。 二《家》的杰出成就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系列小说对封建家庭奔溃过程系统深入的描写,注重表现青年的希望和新生革命力量的成长。《家》以坦诚的记录描写生活经验,攻击专制主义反抗与破坏激进的风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趋于成熟。家以爱情故事为情节发展的主干集中批判专制主义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流。主要人物高老太爷。觉慧。觉新。高老太爷:专横衰老和腐朽,家长制和旧礼教对人青春爱情生命的摧残,封建压迫者扼杀人性的同时也丧失了人性。觉慧: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充满朝气的典型,突出热情叛逆追求的精神,寄托对青春的赞美和生活的信念。历史的局限性与弱点。觉新: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怯于行动懦弱顺从的人,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觉慧觉新的对照完美了思想主题。结构艺术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始终围绕基本线索展开描写,有条不紊紧凑周密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显示精于构思的能力。塑造的人物富于特征内心世界刻画突出。散发苦闷愤激的情绪用热情澎湃的诗的笔调。家属于青春型的创作,风格注重情绪沟通,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言语行云流水,整

巴金先生作品特点

巴金先生作品特点 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内容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对题材的熟悉的作者感受的深切,使这部作品获得强烈的感染力量。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其中的《家》,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巴金的写作风格文字简约生动,流畅,具有浓烈的感情,饱含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从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的影响,这与巴金当年从翻译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开始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巴金《家》的写作特色:

巴金主要创作年表

巴金主要创作年表 巴金主要创作年表 1、《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 2、《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3、《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4、《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5、《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6、《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7、《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8、《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9、《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10、《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图书公司; 11、《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12、《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13、《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14、《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15、《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16、《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17、《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18、《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19、《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20、《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图书公司; 21、《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22、《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23、《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24、《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25、《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26、《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良友图书公司; 27、《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28、《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29、《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30、《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31、《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图书公司; 32、《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33、《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34、《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35、《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36、《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37、《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0,开明书店; 38、《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39、《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40、《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41、《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42、《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43、《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44、《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45、《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46、《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47、《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图书公司; 48、《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49、《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50、《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 52、《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小说介绍

巴金小说介绍2012-4-18 16:36阅读(9) 《家》 巴金的《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时报》上连载,原题为《激流》,1933年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至于《激流三部曲》的总体构想是在后来的写作中逐渐形成的,从《家》的发表到1940年完成《秋》,中间间隔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有些最初的设想并没有实现,而有些重要的人物、情节则是后来添加上去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1938)、《秋》(1940)是巴金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家》,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激流三部曲》所反映内容的时间跨度是1919年至19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的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背景是当时中国还很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三部曲的第一部《家》,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庭制度的典型形态。在高老太爷统治下,这个家庭内部充满着虚伪和罪恶,各种矛盾在潜滋暗长,逐步激化。就在这一背景下,作品描写了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其中高觉慧与婢女鸣凤构成了第一个悲剧事件;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构成了另两个悲剧事件。这几个悲剧事件虽然原因各异,但在一个基本点上却是共同的:她们都为追求幸福的爱情而和封建礼教及封建专制制度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导致了她们的悲剧命运,特别是,她们的不幸都与高老太爷直接间接地相联系着。鸣凤的故事在全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她的死激化了家庭内部的矛盾,直接唤醒了它的第一个叛逆者——高觉慧。鸣凤的死与觉慧的叛逆标志着这个家族已走向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在觉慧的直接影响与帮助下,高觉民起而抗婚,并取得了胜利,从而进一步暴露了封建专制主义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随着全家至高无上的“君主”——高老太爷的死亡,各种腐朽的东西统统明朗化、公开化了,原先隐匿着的各种矛盾冲突统统爆发出来。于是,一方面是封建势力蛀虫般地对高家的腐蚀,另一方面是以觉慧、觉民为代表的对高家统治原则的公然反抗,它们都在同时加速地进行着,并构成了两把各自向着相反方向撕裂的钳子,把高家温情脉脉的情感纱幕撕得粉碎。《家》的巨大成功,有力地实现了作者写作的初衷:“我要反抗这个命运”,“我所憎恨的并不是个人,而是制度”,“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J'aecuse(我控诉)!” 《激流三部曲》塑造了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的软弱与病态的灵魂——高觉新。在这个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身上,进一步反映了巴金对于“人”的深刻思考。觉新的典型意义在于,他的软弱动摇的性格正是封建专制主义及封建家族制度造成的,他的人生悲剧集中反映了这种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戕害。觉新原先是一个相貌清秀、聪慧好学的青年,思想进步,心地善良、正直、忠厚,应该说是很有前途的。但是实际上他却因择偶时一次荒唐透顶的拈阄而把人生断送了。他的聪明才智被用来做三亲六故的婚娶、丧葬、陪客、庆典的主持或帮手,必须依着长辈的意志躬行他所反对的那一切。他会变成这样完全是由家族制度造成的。封建宗族制家庭结构决定觉新作为长房长孙必须承担维护这个家庭的任务。现实和理想出现了尖锐的冲突,造成了觉新性格的两重性。作品正是通过觉新人格的分裂来控诉这种大家庭制度对“人”的摧残。觉新形象也表现出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的懦弱苟且的国民性。鲁迅对这种性格生成的原因,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根源就在于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传统思想的毒害,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统治的力量。觉新所处的环境,上边有冯乐山、高老太爷,还有克明、克安、克定等长辈,他们像高高的金字塔重重地压在他的头上。封建观念,这是觉新无法克服的又一道障碍,他每次总是自告奋勇地把头往绞索中伸去。觉新的事事退让的心理就在这种环境里形成了。 作为《激流三部曲》中塑造得最具艺术魅力的形象,巴金对觉新的塑造很注意挖掘其内心

《鸟的天堂》作者简介

《鸟的天堂》作者简介 巴金(1904--) 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

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之一,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先后获得意大利的“但丁国际奖”和法国的荣誉勋章,接受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在他九十华诞之年,荣誉意大利蒙得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巴金

巴金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出生于四川成都。1923年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上海、南京求学。1927-1928年旅居巴黎,创作并出版了他的处女作《灭亡》。回国后又陆续出版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想园》等作品。其代表作《家》,通过对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生活内幕的生动描绘,深刻暴露了封建末世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旧礼教、旧势力的罪恶,歌颂了“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觉醒及对封建势力的斗争。除小说外,巴金还有《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夜的悲剧》等十多个散文集。他的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意境清新,语言流畅。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 李白 李白(701-763?),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五岁时,随父迁居锦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五岁辞亲远游,寓居安陆(今属湖北)。天宝元年(742),被征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与当政者不合,被迫离京。东游齐鲁,南下吴越。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在庐山应永王李磷之聘,入佐幕府。永王磷与肃宗抗衡,事败,李白受株连,被判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途中遇赦,沿江东下,寓居当涂(分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代宗宝应二年(763)前后病逝。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抱负宏大。在他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中,有对当时社会腐朽势力的猛烈抨击,有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情讴歌,有对处境困厄的愤激抗争,充分体现了他奔放的激情,洒脱不羁的豪侠气概和积极用世的精神;部分作品,时或流露出饮酒享乐、求仙访道的消极思想。在艺术上,李白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绘景抒情,挥洒自如,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有《李太白集》。 杜甫 杜甫(712—770),字于美,巩县(今尚河南)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哟封建官僚家庭。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开元中,年轻的杜甫曾漫游吴、越、齐、赵一带。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友谊。天宝五载(746)赴长安应试落第,困顿京城十年。天宝十四载(755)四十四岁时,才被授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微职。安史乱起,在流离颠沛中被叛军所俘,后从长安只身逃奔凤翔,受任左拾遗。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经关陇。泰州、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西川节度使严武荐举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社工部。永泰元年(765),离蜀东下,滞留夔州二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衡阳一带。五年(770),病逝于湘水上的舟中。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表、祸乱迭起的时代。在政局日趋腐败的形势下,他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破灭,饱经忧患的不幸遭遇使他对人民大众的苦难有了亲身的感受。他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善于从一切优秀文学传统中吸取营养并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他兼长各体,尤其对七律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许多反映民生苦难的诗歌,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开拓和艺术创造,是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先声。作品有《杜少陵集》。 杜牧 杜牧(803一852),唐代的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德宗(李适[kuo])时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文宗(李昂)太和H年(828)中进士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当幕僚,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研究各种现实问题和历史经验,25岁那年写下有名的《阿房宫赋》。 杜牧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诗歌又以近体诗七言绝句特别受后人推崇。为了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和同时代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巴金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

巴金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巴金著作书目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巴金的详细简介

巴金的详细简介 巴金是我国一位十分著名的作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巴金的小说在中国文坛上面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巴金的详细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巴金一直以来被人称为“世纪老人”,巴金出生于公元1904 ,是我国四川成都人,原名为李尧棠,是中国五四运动之后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作家。 巴金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翻译家,有很多经典的译作流传于世。巴金一直都被人认为是中国近代非常出色的作家,并且有很高的美誉度,可以称作是一名文学巨匠了。巴金的妻子同样也是十分出名的作家萧珊,但是与巴金却未能够长相厮守,两人在一起28年之后她因为疾病而亡。目前,巴金有很多十分出名的著作,每一本都是一个时代的结晶之作。 1927年的时候,巴金完成了自己生平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灭亡》,由此开始了文艺生涯,巴金的创作风格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五四运动的影响,在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出来一种独立自主,不愿意遭受压迫的决心。1931年的时候,巴金开始发表了自己的代表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这些作品的问世,在当时立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人开始注意到了巴金的存在了,巴金的行文风格与之前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对于文字的应用可以说是灵活自如的。后来巴金便开始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巴金的作品有很大的阅读价值。

巴金的一生中相对而言是比较顺利的,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但是对于这位世纪老人,后人还是给予了最多的敬仰与爱戴。在2005,巴金与世长辞。 巴金是个怎样的人首先来说,巴金是一个十分大胆以及刚正不阿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巴金前期作品《家》这部长篇小说不仅深受我们大家的喜爱,而且从中表达的感情也是十分的大胆的,属于巴金对旧社会的斥责,因为巴金本身就出生在这样的官僚之家,看尽了社会的腐败贪婪,巴金直接批评了这样的思想,可见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 巴金还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早年的时候十分向去大学,后来经过努力,他考起了大学,但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不与大学擦肩而过,后来经过巴金的努力,他终于出国留学,后来,他成为了一位翻译家,回国后,他更是在文学之中发表自己的文章,后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他的文学造诣相当的深厚,与鲁迅等当代的大作家齐名。 巴金还是一个钟情的人,他与妻子萧珊的故事十分的浪漫,他们的感情像是小说剧情中的故事,两人钟情于对方,萧珊是巴金这一辈子第一个也是为一个专爱的女人,萧珊的去世对巴金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巴金为了追忆自己的妻子萧珊,曾经写了几篇关于回忆自己的妻子。 巴金还是一个重友谊的人,他的名字就是为了回忆一个朋友而写的,另外,巴金和冰心之间的友谊也备受人们的称赞,巴金在一次抢救后第一句话就是要给冰心打电话告诉她没事,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好友已经去世了。 巴金的作品巴金的一生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自从1927年巴金 发表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说后,巴金便开始了大量的创作。巴金的主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