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

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
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

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

——家庭社会工作的示范

张莉萍

2012-10-22 16:01:45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沪)2006年01期第16~

19页

【作者简介】张莉萍(1967-),女,壮族,广东商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教研室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广州510320)

【内容提要】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利用团体辅导技术,专业的社会工作在微观层面帮助改善家庭亲子关系,帮助父母提高与孩子沟通技巧,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和目的。在校园社会内部,教职工也面临家庭亲子关系这一家庭与社会问题。本文以一个校园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案例,解释亲子工作坊实务工作的理论依据与相关研究,表明了社会工作专业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潜力。

【关键词】和谐社会/亲子工作坊/亲子关系/家庭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

家庭是社会基本细胞和单位,只要和谐小家庭健康存在,和谐民主的大家庭的建设就非常有利了。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校园工作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在校园家庭关系中,如何处理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样是令身为父母亲的教师们非常头疼的话题。虽然大多数教职工身为教师,但师生关系毕竟与亲子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人师表者也常面临亲子关系问题。据一项调查研究报告反映,即使是教育系统的优秀女性群体,尽管她们整体上婚姻家庭生活状况良好,但“作为

母亲其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常常产生情绪上的困扰”[1]。

近年来,在港台地区社工界、心理辅导界流行的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正是针对家庭亲子系统运转不良而广泛开展的服务形式,较有效地提升亲子沟通能力。本着社工实务精神,针对高校教职工这一独特的服务对象,笔者策划了一场的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其目的和宗旨意在实践“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主题,进一步探讨建设和谐校园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手段,尝试验证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潜力和作用。

一、亲子工作坊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依据

1.萨提亚治疗模式

众所周知,社会工作学的科学化进程是与心理学的发展紧密相连的。1950年代以后,由美国心理治疗界兴起的家庭治疗运动在欧美蓬勃发展,各种家庭治疗理论模式风起云涌。相对于传统的个人治疗模式,把人的问题归因于人的内在需要或成长发展的冲突矛盾,家庭治疗模式借助于家庭系统理论的研究成果,把人的问题归因于人与人的互动关系内产生的不平衡状态,从而使传统的心理治疗手法把问题的焦点由个人的内心转移到家庭系统的模式、规律、动态以及平衡之上。比如,从系统理论来看,儿女出现问题,很大程度反映夫妇二人关系出现了问题[2](P93)。直到1990年代受后现代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冲击以前,在近五十年的一段时期内,相继出现了梅利·鲍恩的家庭治疗法、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法、米纽秦的结构家庭治疗法、迈克·怀特(Michael White)与大卫·艾普斯顿

(David Epston)的叙事治疗法。

萨提亚的沟通理论是亲子工作坊的直接依据。“当涉及解决家庭问题或团体关系时,运用家庭系统理论、沟通与互动沟通理论的许多具体概念是最恰当的;这些概念的引用是处理亲子关系的最佳工具。”[3](P251)萨提亚的治疗模式认识到家庭在人的自我观念与行为模式形成中的重要性,并且希望通过对家庭历史的追溯与家庭沟通方式的理解,找出家庭成员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家庭互动方式改变,达到个人成长目的。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家庭中不良的沟通方式对孩子“自我价值感”的打击,因此萨提亚认为,通过改善沟通的技巧,可能达到提升家人自我形象的效果。联合家庭治疗的特点就是进行直接沟通的示范,并让案主模仿,从而学会良好的沟通方式[4](P202)。萨提亚本人在上个世纪60

年代创立了理论模式后,她在世界各地也开办工作坊,传授联合家庭治疗理论与操作技巧[4](P199)。1974年,在美国家庭治疗运动的“武林争霸战”中,萨提亚被男性倾向的当权主流思想所排斥,转辗东南亚。1983年,她到香港讲学及主持训练工作坊,以其热诚的魅力、超卓技巧和感染力极强的亲身示范吸引了大批香港本地的追随者。直至近期,笔者在港见习社会服务,仍能强烈感受到萨提亚治疗模式在个案或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上的应用。

2.游戏治疗

艾莲娜·吉儿(Eliana Gil)曾经总结,不管是在个人辅导、家庭治疗还是在团体治疗中,都有运用游戏作为收集资料、评估问题和介入问题的手段。尤其是团体工作一直重视团体游戏治疗,把它作为团体成员加强沟通、理解、成长改变的媒介。[4](P22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作为一种技术是从分析成人开始的,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犹太裔英国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克莱因发展创立了儿童精神分析学,形成了独特的儿童分析技术一游戏治疗。克莱因主张,游戏容许儿童带出潜意识的冲突,并以一种安全的方式面对他们的情感,借此可以整合其偏差行为。Garry也认为,玩具是儿童的词汇,游戏是儿童的语言;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学会运动,产生联想与幻想,而他们的问题也随之在游戏中得到解决。Landreth则强调,在儿童玩出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的过程中,已经潜在地发生着自我治疗的功效。

[5]

团体游戏治疗的机制是:提供儿童最接近家庭的结构与接纳性,使其获得一个自我成长和学习他人的社会心理过程,并能够从有效的治疗关系中和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情境中获得自我学习与自我改变。[5]团体游戏主要有三种治疗模式:儿童中心式团体游戏治疗、阿德勒式团体游戏治疗和格式塔式团体游戏治疗模式。

本文介绍的工作坊案例采用的是格式塔式团体游戏治疗模式。格式塔疗法融合了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现象学、身体治疗和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采用实验行为主义方法学来处理当事人主观知觉世界和此时此地的体验,是一种过程取向的治疗模式。其基本目标是协助儿童借助于各种治疗性的体验来获得自我觉察能力,从环境支持转为自我支持。在游戏治疗现场,治疗师注重与儿童建立平等、尊重的“你—我”对话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为了强化儿童对现实的认知,治疗师要协助其关注自我经验,使其意识到这些体验是什么以及如何体验[5]。比如在亲子工作坊现场,导师会提出一些促成现时中心式的问题:“你现在正在体验着什么?”“你现在感觉怎样?”“你指挥爸妈捡玩具时,感受到了什么?”“你牵着妈妈的手穿越障碍12分钟觉得很

辛苦,可是你妈妈已照顾了你12年(岁)她会有什么感觉?”正是在这种问答中,不仅是儿童,包括双亲在内都得到了一种全新而又独特的亲子关系体验。

3.团体动力学理论

工作坊(workshop,又称工作室)是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技巧,对服务对象进行互动、实施服务,达到目的的社会工作学或心理辅导方式的一种通称。

团体动力有别于其它学习型团体,具有整合个人内在觉察与外在互动干预的功能。它涉及众多领域,研究的范围大致包括团体内聚力、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力、领导方式与团体生产力、团体目标与团体成员动机以及团体的结构等。其中团体目标是团体动力学中的核心课题,它决定一个团体的发展水平、成员对其团体的信任程度、成员的自尊及成员对自身行为的要求等。团体具有吸引各个成员的内聚力,这种凝聚来自于成员们对团体内部建立起来的一定的规范和价值的遵从,它强有力地把个体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联结在一起,使得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行为。所以,团体动力将有助于人际互动、沟通技巧、自我成长并提升个人之自我了解,进而增进个人与团体、社会环境之互动、引导能力。

工作坊之所以被冠名以“坊”的形式,是因为根据团体动力学理论,其参加者规模较小,原则上以8-15人(或户、对)为适宜数量。这与大批量的工业生产低成本、高产出的目的相反,极其类似手工作坊生产目的和形式,故此得名。

在港台地区,团体动力工作坊是专业助人者知识传承与实务能力整合历程的一种训练,也是广泛受到服务对象欢迎的服务方式。服务领域适应性十分广泛,

医疗卫生、学校教育、司法、工业、社会福利机构和教育机构等,最常见者如亲子关系、婚姻家庭治疗、成长心理辅导、两性教育、学生生涯规划等。

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的目的,如它的名称所示,是以促进家庭父母辈(单亲或双亲均可)与子女互动良好关系形成为直接目的,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及治疗功能。它与提高家庭亲密度团体心理辅导或亲子平行小组不同之处是:

(1)亲子互动。提高家庭亲密度团体心理辅导只针对家庭关系中家长或子女一方:亲子工作坊同时将家长与孩子邀请到现场,通过精心设计的亲子互动游戏,借助于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达到一箭双雕之目的:既启发家长提高处理亲子关系技巧,又起到寓教于乐、教育孩子理解家长苦心之目的。

(2)成员的异质性。与提高家庭亲密度团体心理辅导相比较,后者强调辅导对象的同质性,如它需要通过“家庭亲密度测量”筛选辅导对象;而社会工作虽然也很重视筛选工作,但工作坊对象的异质;陛能够让问题对象有参照系标,认识自我,认识差距,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有效地提高亲子互动技巧,从而产生改变动力。

(二)大陆、香港有关亲子促进关系的相关研究

家庭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可以产生巨大影响,家庭成员的行为特点和交往方式是为适应家庭整体的情感模式而自然形成的。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发生障

碍或缺陷。“亲子教育”是针对父母亲与孩子之间关系的调适而进行的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这不但能促进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起到“教一代、带二代、促三代”的联动作用。

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高智商并不等于高成功,许多教师家长也会忽略“父母教育”。广州市越秀区一项调查也显示,父母学历越高,子女越易焦虑[10]。研究者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该区309名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与儿童社交焦虑水平存在相关,父母学历越高,子女社交焦虑越明显;在小学阶段,三四年级学生(即9-10岁之间—本文作者注)社交焦虑水平突然上升。家庭环境是儿童生活的第一驿站,起着“塑造人”的作用,儿童的人格特质、态度观念、社会行为以及情绪发展,均是在家庭环境中,借着与父母的互动,逐渐被熏陶与社会化的。如果能够训练父母,使父母亲能够以建设性的、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孩子互动,那么就可以预防儿童早期的许多问题。

国内心理学已开展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据一项团体心理辅导是否能提高家庭亲密度水平的研究表明,在对昆明市某小学20名家长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后,家庭亲密度有较大改善[7]。在团体辅导前,实验组成员的子女大多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自己和父母谈不来,而且父母也很少和自己聊天、谈心;部分子女认为父母不如朋友关心、了解自己,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做事情宁愿与朋友也不愿与父母商量。亲子关系不是很理想,双方沟通交流有困难。在团体心理辅导后,父母有所改变,比以前更关心子女,能够耐心听孩子说话,对孩子的事情感兴趣,经常与孩子交流:孩子也愿意亲近父母。亲子关系改变较大。家长处理亲子关系的技巧有所提高。

在香港,由于香港父母教育程度逐渐提高,亲子教育渐受重视。港人家庭子女数目维持在一至二名,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以及子女管教方法的需求提高,因此香港的社会服务机构不断举办亲子教育课程深受追捧,参加者趋之若鹜。香港电视台也曾经制作过三辑亲子教育系列“爱子方程式”,收视率高企榜首,反映出社会对这方面的强烈需求。

二、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实务①

工作坊实务步骤如下:

1.招募对象

由我校教育工会组织,面向本校教职工家庭招募20户双亲与子女自愿者,要求子女年龄在8-12岁之间。

8-12岁这一年龄段是人生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大多数孩子都在儿童期进入学校,开始正规社会化过程。如果说学龄前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仍然是自己的父母,那么儿童期小学生在走出家庭后,无论在地点上还是在时间上,对父母的依赖都在大量减少,同龄群体、学校教师等社会因素都对原先的亲子关系亲密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儿童从心理上还没有与父母完全断奶,在此阶段增强亲子沟通,能有效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2.为了了解本次工作坊工作效果,我们运用了社会学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全体自愿报名参加亲子工作坊的教职工家长,于工作坊开始前后填写自制问卷《亲子情况调查问卷》、《亲子工作坊反馈表》,以便对照研究。《亲子情况调查问卷》共发问卷18份,有效回收18份;《亲子工作坊反馈表》共发放调查问卷21份,有效回收21份。

3.工作坊实施。

(1)团体心理辅导:以多媒体为介质,播放歌曲《念亲恩》。播放时分别运用暖身、增强与催化、固定技巧。

(2)营造保密、尊重、支持、接纳氛围。设计“吐露心声”环节:在向父母与孩子承诺社会工作保密原则前提下,请亲子双方各自写下三个给对方的期望。

(3)互动游戏。信任行走:由孩子牵引“失明”父亲或母亲穿越障碍,让父母亲体会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向左与向右”:由孩子向“失明”父母亲发布行进方向指令,拾捡地上玩具。让孩子产生体会父母的同理心。每个游戏结束后立即对亲子双方都进行格式塔模式问答,运用暗示、鼓励支持以增强稳固辅导目标。

(4)运用个案工作理性治疗与行为修正治疗模式技巧,设计“我们是一家人”环节,缩短双亲与子女肢体距离,增强亲子关系的建立。

技巧高超的社会工作者通过精心设计的工作环节,可以对在场的服务对象产生治疗、预防效果。本次工作坊导师是香港社区团康活动协会特邀注册社工伍建新博士。导师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工作学多学科学识,其出色的演讲口才、

感人肺腑的真诚、生动诙谐的幽默和炉火纯青的催化技巧,无不使工作坊对象和旁观聆听者深受感染,嘘唏动容,令人难以忘怀。这是亲子工作坊得以高质实施、圆满成功的关键和保证。

4.工作坊效果评估。

在量的评估方面。据调查问卷前后对比分析显示,在工作坊之前,对“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是否觉得吃力”这个问题,只有22.2%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不觉得吃力,33.3%则选择了一般,33.3%认为比较吃力,11.1%认为非常吃力。在工作坊之后,76.2%的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如何与子女沟通;100%家长均认为工作坊对于他们是有启发的,其中47.6%家长觉得“很有启发”;52.4%的家长认为“有些启发”;42.9%认为此次经验对日后处理家庭关系“非常有用”,52.4%的家长认为“比较有用”。

在质的评估方面。据本次亲子工作坊现场观察和个别访谈的结果,其团体辅导的教育、发展、预防及治疗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挥。参加者有如下评语:“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我们从中得到很大启发”;“活动形式形象,特别,印象深刻,很有启发”;“很好,很感人”。

笔者尤其关注的问题对象,其家庭亲子互动问题也在各游戏环节中被暴露。不仅如此,任何一位观察员都能捕捉到现场所释放出来的信息:亲子互动关系不良可能与夫妻关系不良这一基本的家庭次系统密切相关。同时,对于此类属于今案工作的问题对象,由于条件所限,在工作坊结束后而未能即时跟进,结合个案工作方法进行家庭个案辅导,以真正达到治疗目的而感到相当遗憾。

三、结语

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在社会上也展示过其魅力,好评如潮,反响相当热烈。培训管理类开发商甚至已瞄准上内地的高消费者群体。本次在校园内部示范的工作坊结束后,有95.3%的家长表示愿意了解更多的关于处理亲子关系的信息:95.2%的家长表示如有机会,日后愿意参加类似工作坊的活动,证实了研究者的预设。这一研究结果明确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息,显示了亲子工作坊不仅可以在校园小社会广泛推广,而且具有建设和谐大社会的价值。总之,不难看出,包括家庭社会工作在内,社会工作专业这一“社会稳定剂”的应用价值是巨大的,其发展潜力也是无穷的。

注释:

①亲子工作坊方案由伍建新博士设计并提供,特此鸣谢。

【参考文献】

[1]课题组.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女性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教工,2005(5).

[2]霍玉莲.婚姻与家庭治疗—理论与实务蓝图[M].香港:突破出版社,2004.

[3]黄维宪等.社会个案工作[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

[4]许莉娅等.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刘勇.团体游戏治疗借鉴与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6][N].南方都市报,2005-11-01.

[7]李辉等.对团体辅导提高家庭亲密度水平的作用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NU1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说课材料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亲子关系是青少年三大社会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亲情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亲子关系的研究和指导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引起全体教育工作者、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亲子关系的教育要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学生开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指导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调查证实:亲子关系良好的学生人际关系良好,情绪平稳,能较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积极融入集体生活,乐于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得到积极发展。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指导学生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与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结合起来,把学生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作为衡量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融入学生教育和成长的全过程。要形成以班主任老师为核心的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指导教师队伍,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对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进行记载和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身体、学习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针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特点,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必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做

出准确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和家长改善亲子关系。学校把指导学生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工作渗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议,使学生处理好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亲子冲突和矛盾,使学生了解处理亲子关系时应该采取的态度和要做的事情,能够主动、积极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二、教师要在亲子关系的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者认为,教师和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师生关系决定其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对儿童不良的亲子关系有弥补作用,并影响其同伴交往的主动性,交往能力及社交地位等,是儿童发展与适应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在促进学生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方面的培养,使全体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最新的处理好亲子关系的知识与方法,通过主题班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采取多种形式,以丰富生动的活动,增强教师和家长、学生的交流,把亲子关系的指导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努力使班主任老师包括全体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亲子关系的指 导,帮助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家长要在亲子关系的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如何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

如何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 一、本堂活动课的主题:如何与父母沟通 二、本堂活动课的主要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2、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感受父母的艰辛和体验父母的苦涩,主动与父母沟通,有话好好说。 3、教给学生初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三、课前准备的主要内容: 1、拍摄怀孕孩子的过程和生孩子的一些镜头以及录下生孩子所发出的声音。 2、投影出示:四川地震中一些父母为了救孩子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些刻骨铭心的镜头以及准备一个故事。 3、讲一讲发生在身边真实的事例。 四、活动的主要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1、孩子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那有谁知道父母的生日? 预设:有些学生说不出父母的生日。 师:看来呀,大家对父母的关心不多啊! 2、当你有心事的时候,会向谁倾诉呢? 预设:向最好的朋友倾诉。 师:看来你们与父母沟通的机会比较少,是吗? 预设:学生沉默无语。 师;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怎样与爱着我们的父母沟通呢?怎样使我们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话题:如何与父母沟通。(投影) 师:感恩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 (二)、体验生命来之不易。 1、先让大家看看怀孕孩子的过程和生孩子的一些镜头。(目的:让孩子们亲眼目睹一个生命的降临所需要的时间和所付出的努力)。 师:孩子们,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更可贵是在危难的时刻为了保护孩子毫不犹豫的说——2、再让孩子们听一听生孩子的呼叫声以及难产时医生问产妇先救谁?“先救孩子!” 预设:那产妇坚定的、落地有声的话语,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里久久回荡...... 师: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呼唤,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孩子们,在危险的关头却不顾自己的生命的母亲何止这一个......请看,(三)、体会大爱无言。 1、先投影出示四川地震中父母为了救孩子而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的画面。 预设:那催人泪下的三个画面令许多孩子啜泣不已...... 师:孩子们,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父母总是帮你度过难关甚至献出生命。记得钟爱你们的父母吧!记得要把悲伤藏在微笑底下,用微笑来面对你们的父母吧!请听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吧!(播放悲伤的轻音乐) 2、故事发生在中国。一位母亲怀抱着出生三天的婴儿在泥石流的前面奔跑,但她怎么能够跑得过泥石流呢?终于,她被追上了。泥石流淹没了她的膝盖,淹没了她的腰,她无力移动双脚,她知道泥石将淹没她的整个身体,这时,她用双手高高地托起了她的婴儿。泥石流淹没到她的脖颈时终于停住了。十几个小时过去了,救援人员赶到的时候,那婴儿正在母亲高

13 如何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

13.墙,推倒了就是桥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亲子之间沟通的技巧,改善亲子关系。 【活动准备】 1、做“子女与家长沟通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亲子沟通障碍的现象,收集学生与父母间不愉快的典型事例。 2、收集表达不同情绪的词(例如悲喜交加、愁眉苦脸、喜悦、快乐、哀痛、失望等),并做成卡片,以供学生在活动时选择。 3、录制亲子视频。内容反映的是子女与父母之间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对立和冲突。 4、设计心愿卡,分为真情互动和真情交流两部分。 5、多媒体电化教学课件。 6、把学生分为6组,以小组为单位坐好,留出足够的表演区,以利于师生、生生交流。【活动过程】 【明镜台】 一、导入 1、播放FLASH《吉祥三宝》,引入主题 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条相连的线,无论相识与否它们都存在着,我们渴望被理解,我们渴望被认同,我们渴望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 2、教师讲述,进入主题 我们与亲人如何沟通才能达到心有灵犀,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并感悟一番。二、亲身体验——体验为什么要与亲人进行沟通 (一)做游戏——copy不走样 1、程序 (1)选择68~位学生为一组,由第一位学生抽签,看纸条内容(即表达情绪的一个词)。(2)第一位学生只能用肢体语言将纸条上的信息传递给后面的学生。 (3)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位。 (4)最后一位学生凭借自己对前一位学生表演的理解,说出一个表达情绪的词。 (5)全体学生将最后一位学生看到的情绪与纸条的原始信息作比较。 (6)参加的学生回到原位。 2、教师引导:通过大家表演,我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好的游戏具有开启人的智慧、通达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感悟、反省人的行为的力量。我们喜欢做游戏,是因为当我们做游戏时,更接近真实的自我。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希望我们传递的信息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可结果却……(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是为什么呢?你从中能感悟到什么?能否将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3、选3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予鼓励。 4、教师总结:想要达到某种目的,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沟通并不容易,因为百分百地理解他人不容易,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需要别人来理解,理解是沟通的前提,语言又是沟通的重要方式,刚才的游戏不允许用语言交流,是不是说,只要用语言就能沟通得好呢?下面我们来看两段发生在我们班同学家里的事情,看看是否似曾相识?

家长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乃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由于子女出生以后,要依赖父母来养育,要依靠父母,所以其关系即以上下之“纵向关系”开始,此与“横向关系”为始终的夫妻关系不同。不过,亲子关系并非始终停滞于“纵关系”而不变。事实上,随着子女的成长,当子女长大成人时,亲子关系逐渐变成“横关系”;而当父母年老衰退时,这种关系又变成“反的”“纵关系”,即由子女来照顾衰老的父母。 父母与幼小子女的关系有几种成分。此包括抚养、管教及培育。“抚养”指的是把生理及心理上未成熟的幼小子女抚养长大,使婴孩能生存下来,并且顺利发展。“管教”指的是协助子女学习,包括教育子女什么是对与不对、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以及生活知识,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子女能成长为健全的个人。“培育”乃指帮助子女获得机会及社会活动经验,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信心。总之,父母的抚养、管教及培育,包含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各个层面。 一般说来,随着子女年岁的增长,亲子关系也随之变化,称之为“亲子关系的发展”。婴儿幼小时,很依赖父母的抚养,不但要父母喂养、照顾、保护,在心理上也很依赖父母。婴儿由父母那儿获得安全感及信赖感,而父母经由婴儿获得身为父母的幸福与满足感。到了子女幼儿时,父母除了继续抚养之外,还要开始给予适当的管教,让幼儿学习生活上所需的基本知识及为人的是非准绳,让幼儿逐渐获得管理与控制自己欲望及行动的能力。幼儿学习自律,父母因此而感到喜悦,并有轻松感。

到了儿童阶段,父母要鼓励儿童与外界接触,从生活中学习。父母要鼓励儿童向父母表达他们的意见,参与家庭的讨论,能以家庭一分子的身份发挥作用。到了青少年阶段,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减弱,关系疏淡,与父母以平横的关系相处。 成年子女,除了谋求自己的社会与婚姻生活之外,宜与自己的父母建立起相互照顾、关心的关系。此阶段的父母,已不用再养育子女,但需维持与子女良好的情感关系,并以“平横”的关系与子女来往。父母年老时,一方面学习继续自己生活,一方面适当地接受子女的关心及必要的照顾。总之,亲子关系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与发展而动态性地发展与变化的。 父母养育子女,不但会产生浓厚的感情,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期待。这种期待因人而异,也因社会文化及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某些社会,大家认为养育子女乃是尽天地亲子相传的责任,父母有义务把出生的子女养育长大;但是,一旦子女长大,则该早早分离,独立生活,彼此不相干,父母对子女毫无期待。而在某些社会,则认为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的,父母费心养大孩子,子女长大后应赡养父母。许多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其亲子关系常属于后者,即期待养子防老。然而,许多工业化且都市化的社会,已趋向于前者,即养子不一定用来防老。年老的父母需学习且准备自行生活,至少心理上不要依赖下一代来养老,可说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倾向。 父母与子女的本质关系,常因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会有显著的不同。有些社会要求子女绝对地顺从父母,不能轻易地表示后辈的意

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一生当中能否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都是独生子女,不好管教,这是父母最头疼的问题。在建立亲子关系的时候,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系太亲密了,恐怕产生溺爱,关系疏远了,又恐孩子抱怨。真是难为做父母的不知如何是好。 完整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破碎的家庭往往给孩子残缺的爱,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放任自由,缺少监护,孩子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嗜好,更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作为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育。本身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其子女,恶的榜样,成为子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引路人。 亲子关系的含义 所谓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婴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 亲子关系主要有三大影响 1、对语言发展之影响(语言的发展更多收益于母亲) 2、对人格形成之影响(家庭失和协造成幼儿、紧张、易怒,长大后有神经官能症和少年犯罪) 3、对社会人际关系之影响(良好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欣赏、被接受,奠定了孩子与他人之间良好的适应基础,家庭冷淡、无爱的孩子长大后不易相信别人,不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心理C级证书面试题13-如何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

心理C级证书面试题 13.如何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 题目1: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教学重点】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造成与父母沟通障碍的因素 辅导对象:高中 【教学过程】 一、案例引入分析 (一)案例:《她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母亲》 我来自一个单亲的家庭。我的妈妈声音温和、柔美,眼中笑意盈盈,似乎没有任何指责和她有关系。她从不愿从我的恐惧和孤独中发现问题。她觉得我什么也不缺:有一个伟大而勇敢的母亲,为了孩子而终身没有改嫁,善良、高尚,令所有的人称道。所以,她需要我无止境地陪伴。我不敢让自己讨厌她, 因为她看起来是如此完美,看起来是如此爱我。但是,我心里涌动着走出这个家庭的狂潮。摘自《健康之友》 思考问题:1.文中母亲爱女儿吗? 2.女儿爱母亲吗? 总结:做母亲的,爱孩子却又不了解孩子;做女儿的,爱母亲,却又选择离开。不管哪种情况,说明她们之间缺乏一个中间环节——沟通。所以说,与父母良好沟通不管是对于父母还是对于我们都很重要。引出主题: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二)联系我们自身:有一项针对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当有了烦恼或不开心的事时,59.2%的学生选择向好朋友倾诉,写日记是第二个倾诉对象,只有12.4%的学生会向父母倾诉。15.4%的学生表示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无所不谈,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会看情况而定,偶尔会向父母敞开心扉交流。 前后桌一组讨论:我们中很多人为什么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呢? 给同学们1.5分钟的时间,前后桌一组,把分析出的结果交上来。 总结:父母身上的原因很多,不过有两个问题想问大家: 1.在你的经历中,是不是所有的中年人乃至老年人我们都无法沟通呢? 2.是不是从我们出生到现在与父母都是这样的关系,觉得与父母沟通困难,想远离呢? 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也变远了,有时还对他们的行为很反感。我们的父母就经常有这样的感慨:我的孩子小时候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自己的身边,甩都甩不掉,可是到了中学,连话都懒得跟我说,是不是从我们自身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这个阶段有这特殊的特点呢? 心理断乳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生理断乳期,大概是1岁,一个是心理断乳期,在青春期前后出现,这个时期的我们,最主要表现就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要求别人的尊重、理解。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我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我们当孩子来看待,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做智慧家长-亲子关系工作坊

京师博仁心众筹项目 做智慧家长-亲子关系工作坊招生简章京师博仁专业人才培养事业部,联合京师应用发展研究中心、京师博仁专家团,汇聚了国内外顶级的心理学专家及具有开创、实战精神的优秀讲师,成立了心众筹专家团和心众筹实战讲师团,推出了一个旨在推动中国心理学行业职业化、多样化、实用化,建立心理人可以信赖的品牌,为心理人提供一个公益、公开、信赖、扶持的发展平台的心理学项目,在这个平台上倡导科学、实用、积极的心理学发展理念,培养行业优秀专业人才,引导心理行业蓬勃健康发展,此项目为“心众筹”中国心理学专业平台建设项目。 目前心众筹项目推出的近30门众筹课程,分为心理技术、心理学实务应用、心理学生活应用三大模块,开设了北京、上海、广州多地开课模式,涵盖了学校、企业、家庭等不同的领域。每个课程也皆遵循专业、实用、可信赖的原则,以保证每个学员,在这里可以学习到科学、齐全、精品、落地的心理学课程。 一.课程介绍 现今社会,孩子多为独生子,有时我们会发现,在他们身上缺乏一些重要的性格特征,如合作、分享、感恩、坚韧、行动等。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应试教育肆意当道的今天,我们认为这些性格特征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已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不管是学业成绩方面还是职业成就方面。因此,越早意识到这些性格特点重要性的父母,越早开始对孩子进行规划培养,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儿时的记忆定格为一张张老照片,我们已经无法用过去的经验来解释今天的育儿之道。只有创建科学和谐的现代亲子关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才是应对越来越快的发展变化的未来的最终出路。 二.课程优势 集多年从事学校教育与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融汇经典教育学与心理学科学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策略,借鉴吸纳当前流行的父母效能培训,正面管教课程以及动能教育的先进理念,融合了西方亲子教育的精髓,经过一系列的本土化的研发,使课程更有落地行,操作性,让孩子和家长更好地相处,让孩子更好的得到发展。 三.适合人群 1.所有家长; 2.希望做亲子教育的工作者; 3.幼儿园教师; 4.心理咨询室; 5.幼儿心理学老师;

如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之我见

如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之我见 亲子关系是“关系”的一种,只要涉及到“关系”,则必然会涉及到双方,我们这里的双方自然就是指父母和子女了,在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的问题上,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通过探究,首先,我认为在儿童处于年幼时期时,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父母在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可以作为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需要构建良好的夫妻关系。有研究表明夫妻关系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缺失自我型,这类夫妻彼此独立意识差,相互依赖,自身人格具有缺陷,导致给孩子树立了不健康的榜样;二是冲突型,这类夫妻经常矛盾不断,争吵和敌对伴随着孩子,造成孩子多疑,敏感等情绪障碍,另外,若父母处于离异的状态,必然会造成一方对孩子的陪伴不足,对孩子产生影响;三是健康型,这类父母主控家庭系统,彼此形成良好分工,且他们所具有的平等奉献意识给孩子积极健康的影响。以上三种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情以及亲子之间的关系。因此可见,父母婚姻关系如果稳定就可以给孩子一个健康有爱的家庭成长环境,孩子与父母也才能够正常沟通交流,进而构建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就一个现实的现象来看,很多父母会选择在子女高考之后离婚,而在孩子备考期间还不惜装作“夫妻恩爱”,可见,夫妻关系对亲子关系以及子女心理的影响之大。 第二,父母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如果可以的话,父母应采用权威性的教养方式,给孩子一个“严而有爱”的环境,且注重子女的独立,创造,在方式上多采用沟通说理。这样比较民主的环境下,更多地时候可以与孩子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父母与子女之间也会更多以沟通等和平的方式解决,而不太会产生太大的矛盾冲突。但如果父母属于溺爱型或者忽视型的话,则会使孩子性格产生扭曲,亲子关系必然会出现很大的裂痕。比如近年来湖南卫视《变形记》中很多城市孩子,他们的父母不是因为从小对他们太过宠爱就是因为忙于工作而对孩子疏于管教,而参加节目的大多数孩子也是正是因为父母这错误的教养方式而出现种种问题,与父母关系都十分不好。 第三,父母应该注重儿童的特性。儿童出生后给人感觉就是一个“纯白无暇”的白板,很多人会认为他们对于亲子关系,应该没有任何的“建树”。其实事实上,虽然在这层关系中,孩子体现出的不是主导的地位,但是根据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气质特点对父母采用何种教养的方式有极大地影响。我们知道在儿童的气质中,分为易养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和中间型,而这里的“养”是指儿童的性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由此可见,父母注重儿童的特性,关注儿童的个性、态度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另外,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培养孩子的整体素质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整体素质 -――听尹晓予教授讲座有感今天听了尹教授关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整体素质》的讲座,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尹教授用自己教育子女的成功案例,生动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主导在于父母,父母的科学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父母的毅力和耐心,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都会对孩子整体素质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尹教授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对孩子更有影响力。学校教育有其局限性,传道授业解惑靠学校,而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作用,比如孩子的阅读习惯、完成作业习惯、睡觉习惯、洗脸刷洗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采取方法、制定措施,去监督,去落实,久而久之,孩子的整体素质就会提高。 尹教授认为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培养孩子的成败。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培养。实际上这个观点对父母关系、家庭环境和父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父母之间要互爱,关系要和谐,父母之间关系融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其次,要有一个安静的家庭环境,尽量减少嘈杂之音,最好有一个读书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最后,父母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习有关教育孩子成长的书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

和特点,掌握教育孩子的本领,形成一整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通过听讲座,对照自身,查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发现在家庭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学习不足。关于孩子成长教育方面的书籍读的少,不了解孩子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不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二、监督不到位。对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监督不力,大打折扣,下不了狠心,以致流于形式。三、缺乏耐心和沟通。在辅导孩子作业方面缺乏耐心,对孩子感兴趣的事不想参与,缺乏和孩子沟通。四,教育技巧欠佳。欠缺灵活的教育方法和缺乏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要做到: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习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努力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学校教育相配和,共同提升孩子的整体素质。第二、制定措施,监督到位。制定一系列相关措施,在阅读、作业、看电视、睡觉、刷牙、家务等方面制定出惩罚措施和激励机制,严格执行,不折不扣。第三、要有耐心和善于沟通。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善于引导孩子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积极参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做孩子的好朋友。要坚持不懈的抓好教育,不半途而废。第四、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在孩子面前要说到做到,树立诚信。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父母之间要有互爱和谐的关系,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家庭改善亲子关系的十句话

【教育百科】家庭改善亲子关系的十句话 ▋“I care.” (我在乎。) 家庭成员之间说“我不在乎”(I don’t care.) 可能是很危险的事。父母和孩子之间,理应相互关心,看有什么事情能让对方开心,尽量避免让对方难过。这样的在乎,如同纽带,让家庭成为一个紧密的集体。 ▋“You can have your space. ”(你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孩子不需要你的24小时环绕立体声包围,给他人一点空间的同时,有“安全的距离”,反而会让关系更亲密。就好比树一圈篱笆,反而能让邻里相处更和谐一样。(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Let’s talk.” (我们聊聊。)孩子和父母发生矛盾,不如找个双方都很放松的场合,比如咖啡馆,茶楼,推心置腹谈谈。有问题就要解决,回避是不行的,因为一转角,问题接着又和你撞见,不如直面问题,那种结局会让你心情舒畅。 ▋“Let's forget and forgive. ”(尽量忘记并原谅。)宽宏大量的大道理谁都懂,但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就难了。家庭内部,相互之间有所得罪,要是计较下去,没有理得清的时候。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只能是忘却和原谅,这也往往是我们摆脱关系困境的唯一办法。 ▋“You've got an anger issue.”(你好像总是容易动怒。)很多家长忽略青少年发怒这些性格上的因素。美国人往往把愤怒看成是一个不好的品质,常发怒的人,被视作有怒气问题(anger issue), 严重的被视作心理疾病。我们必须学会面对自己的愤怒,甚至将它管制住,不让其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孩子童年时代就要养成的修养。 ▋“We are all dysfunctional.”(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正常。)在视野狭隘的时候,我们担心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不一样,并因此难为情。让孩子接纳家庭的不完美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学着接纳以后势必也不完美的事业和他们自己的家庭,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改进。 ▋“My kids are probably just average. ”(对自己说的:我的孩子或许很普通。)我们常听美国人夸孩子特别、出色等。据说美国小孩打棒球的时候,能激发出孩子身上最优秀的东西,比如团队协作和队友之间的关爱,同样也能激发出家长身上最坏的东西。因为家长求成心切,会催逼自己的孩子,甚至对其他孩子或者对

高中生家长需要知道的内容

高中家长需要知道的内容 交往篇——与老师沟通要讲技巧 孩子上学期间,老师和家长是他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家长一定要把握和老师的配合,共同搞好孩子的学习。 女儿在幼儿园、小学、初中时,我和老师们的互动挺多,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女儿小学阶段,我还是她班里家长委员会的成员。 女儿上了高中以后,如何跟老师沟通,却着实让我纠结了一阵子。 上高中后,学校总是在每学期的期中考试后召开家长会,重在分析整个年级和班级的考试情况,让家长明白孩子的位置,思考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学习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后,学校照例开了家长会。成绩条发到我手里,我有些傻眼,女儿在年级排第256名,而年级总人数500多人,其中还有将近100人是中考成绩比较差,交了高价的择校费进来的。这样推算的话,她的成绩在中游,如果不算那100多人,那就是下游了。 再仔细看各科成绩,她的数学排在年级第454名,在班里就是倒数了。我知道,女儿的数学从初中以来就一直是弱科。虽然她初三的时候为她请了家教,她也一直花最大的工夫在数学上,但收效并不理想。女儿的数学成绩一直不能提高,就是因为我们在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贸然给她报了奥数班,严重伤害了她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初中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家教的帮助下,她的中考数学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一上高中,数学的难度大大提高,她就招架不住了,第一次就考了个倒数。我心里有些急,家长会一结束就去办公室找数学老师,想问问他女儿的数学该怎么办。当时也有几个家长围在老师那里,当我说出女儿姓名的时候,老师说:"你女儿得努力啊,她这成绩实在是太差了!"然后他对旁边的一个家长说:"你家的那个没有问题。"然后眼睛朝我这边看着说:"她家女儿,压根就跟不上,要是再不想办法,就彻底完了。" 当时,因为家长太多,我跟老师也没有说上几句话。然而,老师短短的两句话,立马让我觉得脸上火烧火燎,心里乱糟糟的。回家的路上,我就在琢磨数学老师的话,他所谓的"彻底完了"的意思无非就是说照这样下去,将来女儿连大学都考不上。再一想,老师的话虽然直白了一些,却是事实,女儿的数学成绩确实让我担心。 我更加忧心的是回家后如何跟女儿谈她数学的问题,我明白肯定不能把老师的原话告诉她,我要做的是既让她明白现实又不打击她的自尊心,还要能激发她的自信心。 晚饭桌上,我告诉女儿我去找了她的数学老师,她的神色立刻黯淡下来,我一下就知道她已经在为数学着急了。我跟她说,数学老师说了,数学其实是挺好学的一门课,她学得不好,是因为没有找到学习数学的窍门而已。我告诉她老师建议我们找一个家教,再好好针对性地补一补,数学一定会好起来的。女儿虽然没有十足的信心,还是答应找一个老师。非常庆幸,后来我们找的一个老师,课讲得很好,女儿一直跟他学到高三,数学成绩也慢慢赶上了,并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家长,有时挺矛盾的。如果不跟老师交流,又觉得应该让老师关注到孩子。做过老师的我知道,一般老师都喜欢好学生,对中下游的学生爱莫能助,并不是他们无心,而是他们带班都很忙,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兼顾到。女儿高一时候的成绩排名就属于老师关注不到的那一类。所以我知道必须让老师注意到她,让他们有意识地在教学中照顾到她。但是找老师沟通,有时候又很受打击。老师们总是盯着缺点,你去找他,他就说孩子这里不行那里也不行。原本自己觉得孩子还挺好的,这一问反而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在一般家长的心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是最具权威性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很容易被老师的话暗示,认为自己的孩子百般不是。

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概念

昨晚和朋友聊天。朋友说,对家里人,无论哥哥,还是爸爸妈妈,他们别提(要求),只要提,甭管多大代价,甭管多难,我都答应。 我初听的时候,觉得朋友对家人真好,我要是说给我妈听,我妈一定会说,这孩子真孝顺,人真好。可是我现在觉得,这不仅好,而且不太好。 朋友人好,对家人好,不用说了,那个“不太好”是:其一,没有界限,有求必应,而不是有求适合才应;其二这也说明,朋友多么渴望和家人连接呀,这个渴望的后面是多么匮乏于和家人的连接呀,这个渴望已经很不平和了。 我想到姜文,姜文拍电影的时候,老父亲特爱去,喜欢和明星合影,姜文说你别老在这儿晃,结果一转脸,老头儿又跟刘嘉玲合影了,呵呵。 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关系,父子间的关系禁得住,儿子能“撵”出口,老子也不介意。好的关系是能够自然地说“不”,而不是只努力的说“是”。 我注意到一些家庭里,父母这样对孩子。一方面,对于学习的事,父母特严苛,就得怎样怎样,对孩子特不人性化;一方面,对于孩子生活方面“吃穿玩用接送上学”之类,满足到没有界限,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自己为难吃力也满足,对自己特不人性化。亲子双方只要有一方不人性化,这个亲子关系就不是一个好的关系。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亲子关系,我觉得无论对于“学习”还是对于“生活”,都需要自然,自然地允许、通融,也自然地拒绝。我觉得好的亲子关系以及任何人际关系,“拒绝”和“答应”都是爱,而且双方心照不宣的信任彼此。我和林老师的关系有这种味道,她拒绝我,我不会痛。她就直接说“不行”,有时候都没有解释,但我不会痛,我相信她心里爱我会为我好,我相信她拒绝我一定有她的理由,要么是她不能,要么就是她觉得不适合答应我,甚至于她能而不愿,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她对我的愿意已经够多了,对我的爱已经够多了。怎么会有这种满足和信任呢,就是在和她的相处中,我一次有一次的感受到她对我的重视,她对我的关照,到了一个点,我就信任她了,我就觉得她值得信任了。她和她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她的孩子们也是只要妈妈说不,孩子们就听,林老师都好奇为何,有一次她问孩子:为什么我说不行你们都不问为什么呢?孩子说,我们知道你一定有你的道理,而你的道理总是对的(我们接受的)。 有一次,父母沙龙上,一位母亲问我:孟老师,怎么来平衡给孩子建立规则和给他们自由呢?我当时凭着感觉说:每一个规则都是为了更好地自由。我当时是凭感觉说的,但现在我确信了这一点,规则和自由不是矛盾的,相反规则是为自由服务的,真正的规则都应该是为了更好而自由。如果能够这样,孩子就会特别的信任规则,愿意遵守规则。而假如,那个规则经不住推敲,实质上并不是为了孩子更好地自由,而只是父母担心或者父母想要,那个规则必然导致孩子的反抗,或早或晚,或者明面上或者暗地里,都必然遭到孩子的反抗。因为这个规则不值得信任,亲子关系中的信任也慢慢减少了。 ps:朋友看完后有点担心自己做不好,其实,所谓好的亲子关系,简而言之,彼此有信任感,能够自然的说不和说是。在程度上,如果满分是一百分的话,当然分数越高越好,但是只要做到六十分,孩子就可以健康的成长了,如果低于六十分,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受到影响。

《目前国内EAP行业主要从事EAP业务公司发展情况概述》

培训作业题:(共2题) 1.目前国内EAP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分析(知彼): 目前国内的EAP机构有以下六种类型: ?专门的EAP服务机构,如易普斯、中国EAP中心、盛心阳光等 ?管理咨询公司,将管理咨询业务拓展出EAP服务,如中智德慧、天力亚太、高释咨询等 ?培训公司,将培训业务拓展至企业 EAP培训和资质认证培训,如心融、恒缘心理、千聚咨询等 ?高校科研中心、心理研究所,凭借雄厚的专业人才,教研结合,走向企业客户,如中科院心理所、西安石油大学心理研究所等 ?心理咨询工作坊,除了个体心理咨询,开发出企业EAP服务,如林紫、心润、心潮等 ?一些关注健康养生领域的自由职业者,风投机构,也开始涉足EAP项目,如好人生、优励心、优谈网、等 ◆IPS(EAP先驱推广者,悄悄地来,静静地走) 中国内地开始出现EAP萌芽在94年左右。当时,惠普(中国)公司找到了北京同仁医院心理科的一位专家来开展EAP工作。这是EAP在中国内地开展的最早时间。97年,澳大利亚IPS公司进驻中国,在上海正式注册了办事处开展EAP实践,推广EAP理念;其客户主要为跨国公司在华分部。 IPS公司于06年撤走,后被美国第二大EAP服务机构PPC公司收购。 ◆天力亚太(南方市场知晓率高,主要做EAP外包,人才流失率高,咨询实力弱) ①公司背景、专家团队、合作联盟 ?天力亚太顾问有限公司是由龚炳然先生于93年在香港成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 ?专家团队有:人力管理顾问、人力资源专家、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律师、财务、工作生活顾问和健康顾问 ?更多请见https://www.360docs.net/doc/538444902.html,/hdap_simChn/faq_simChn.html ②服务项目: ? PMC: 变革管理(领导力开发、在线HR管理系统) ? ECP: 管理者教练式辅导(管理培训课程) ? L&D: 学习与发展(午间漫谈、成功婚姻、健康饮食等) ? WLC: 员工帮助计划? (24小时热线、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电子咨询等) ? WCS: 健康的工作与生活(工作压力来源 MBTI) ? OCS: 向外转职咨询(组织变动、重组、裁员、采购、兼并和重构) ? RAC: 外派与文化适应(员工外派咨询、跨文化沟通) ? CISM: 危机干预(危机事件压力管理) ③优势特色: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策略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策略 父母千万不要忽视亲子关系的培育,但是也不要把亲子关系想得 太深奥了,其实要想与宝宝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不是一件难事, 只要能够准确地做好自己和宝宝定位,分具体的年龄阶段来对待宝宝,了解宝宝内心的需求,懂得尊重宝宝的个人意愿。那么,你们就一定 会是宝宝喜爱和尊敬的父母。 策略1:准确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一看到宝宝出了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 险的。 宝宝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你只能积极地影响与教育他。不了解 宝宝的内心世界便无从谈教育,而第一要诀是呵护他的自尊,维护他 的权利,成为他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对待宝宝,要像“律师”对待自 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把维护其合法权利作为的 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啦啦队” 在人生竞技场,宝宝只能自己去努力。你无法替代他,也不该自 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给予宝宝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 即“啦啦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协助宝宝建立自信心,这也正是家庭 教育的核心任务。 当宝宝的“啦啦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宝宝,还要引导他准 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更要当他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宝宝只有准确地理解自己才能够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 他人的反馈来理解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镜子的作用就很重 要了。 不做“驯兽师”,而是学做“镜子”,才能够协助宝宝提升自我 意识,才能让他们不害怕你的“”,转而和你实行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很有用。比如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就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 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 力反而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宝宝倾诉的机会,和他 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策略2:因时而异 如何对待宝宝,如何与宝宝相处,这与宝宝的年龄相关系。在2 岁以前,宝宝怎么宠都宠不坏,相反,越宠越健康。你能够尽情地抚摸、亲吻、溺爱宝宝。如果宝宝得不到关爱,没有那种“生存依恋” 的话,长大反而容易产生问题,如冷漠、焦虑、挫败感强,感情上也 会有障碍,譬如漠视别人的痛苦,虐待小动物,长大和异性交往不知 道如何爱对方,等等。 如果宝宝已经超过2岁,就要稳稳地支持宝宝去探索。 你只要让宝宝知道你爱他就够了。在幸福和谐家庭里,宝宝感受 到一种自由、快乐、彼此尊重的亲子关系,态度也会乐观积极。这个 阶段是宝宝探索加犯错的时候,打破盆子、弄脏衣服、撕碎图画等, 最正常不过。不要打骂宝宝,就把这些当成是他成长中一定会犯的错 误来对待。对于宝宝的错也不要强化,而是经常鼓励他好的行为,有 意忽略坏的行为,如宝宝吃饭慢,不要吼“你怎么这么慢”,而是在 吃得快的某次狠狠表扬他——用积极的办法来建立规则。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100096 )刘华清 liuhuaqing99@https://www.360docs.net/doc/538444902.html, 家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目前有许多家长虽然重视家庭教育,但为如何进行教育而犯愁,对成长中的孩子束手无策。常常抱怨:孩子大了不好管,不知该怎样管才好;家长特别是和青春期的孩子之间不能说话,一说话就吵架,亲人快成了仇人;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等等,其实当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时,其原因的根基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和家长的教育及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 有着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情感沟通和有效互动很容易形成,孩子的问题在有些父母亲看来,可能只是成长的问题,他们乐于等待孩子慢慢长大,而不是思考着如何将孩子培养大。当今美国最著名、也是享誉世界的少儿教育和家庭问题专家、“爱家协会”会长詹姆斯?杜布森提出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论断:“婴儿期和童年期早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和童年期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进入青春期后实际上已很难再得到很好的改善了”。 孩子和家长是平等的 有许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往往以命令的方式对待孩子,不能和孩子平等相处。其实孩子的眼睛是最亮的,像个摄像镜头,早年的影像,一幕幕在心中过目不忘。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曾忍受过被父母“遗弃”的感觉,这个“遗弃”指的就是家长不正确的非理性的教育培养方法,比如父母常说:你再捣蛋妈妈就不要你了~!。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传媒的无所不在,孩子们已经从媒体中、特别是电视中提前“接触”了社会,初步了解了社会。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的想象十分丰富,他们的观念十分现代,他们的语言十分超前。他们不断地在媒体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进行鉴别、对比,寻找平衡点,以此来被动地指挥行为。由于他们的鉴别力和分析能力尚处于初始阶段,除了媒体教育、学校教育要坚持正确、正面的引导外,社会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和举足轻重。实际上好的教育根基在于好的家庭关系,没有好家庭的关系,还不如不教育。 孩子成长早期,母爱最重要,0—2岁的孩子,易和母亲形成感情依赖,这个阶段是孩子的深层安全感和亲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希望母亲要用最温柔的爱与孩子相伴,不要因为父母自己要发展,轻易将孩子寄养在别处。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完全处在周围人的慈爱中。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是孩子人格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儿童,受到适当的爱和关注,就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近的。相反有一些婴儿在这一年龄段,如果没有得到所需要的和相应的照顾,会导致他们产生了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缺一不可 现在中国的离婚率,远远高于日本和韩国,父母离异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育中,母亲的作用远远大于父亲。与母亲的关系几乎决定了每一个人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与成长的动力。 父亲是孩子最初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伴侣和领路人.父母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的个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

12条经典亲子关系建议

12条经典亲子关系建议,助你改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宝宝虽然年纪小,但父母也别“小瞧”他们,尊重孩子,才能与他们“相亲相爱”。现在介绍12条经典亲子关系建议,让你改善亲子关系,和孩子相亲相爱。 亲子关系的发展分期 1、生理共生期 (自怀胎到婴儿出生三个月)只满足基本需求,对人无差别反应。运用信号行为维持与照顾者的亲近关系。 2、萌芽时期 (自3个月~6个月)有选择的社会反应行为。对人物进行定位和表现信号行为。对母亲或代理母亲职责的人表现出自发性的喜悦情绪和与众不同的依附。 3、稳定时期 (6个月~8个月)开始对一个或几个人的固定信号作出反应,对始终照顾自己抚育照料的父母亲明显的表现与众不同的依附行为。A反应集中熟悉的特定对象。B寻求与依俯对象的身体亲近。 4、进展时期 a、婴儿后期的亲子关系(8个月~1岁):懂得否定,例:推开奶瓶表示不要,此时期表现为主动、积极、亲密的亲子关系。 b、幼儿期的亲子关系(1岁~6岁):3岁是关键期,表现出分离焦虑,依附母亲。 c、儿童期的亲子关系(6岁~12岁):不再以父母给予为主,接受社会环境。 d、青年期的亲子关系(12岁~20岁):重新省悟亲子关系之依附结构,改变依附表征,是能扩展爱他人能力的最佳阶段。 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 1、记住自己的角色:父母 你的职责是保护自己的孩子,同时帮助他准备好长大成人。比成为孩子的朋友更加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一名领导者和一位充满耐心的老师。记住,该坚持立场的时候就要坚持,孩子需要管教。 2、有话慢慢说 对孩子发火,情绪激动,是无法解决事情的。无法控制情绪怎么办?那就自己呆一会儿,平静一下。当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平和时,父母就起到了最佳的表率作用,身体力行地教给孩子如何控制情绪和压力。 3、别太唠叨,多听孩子说 青少年和成人一样,都希望被尊重和重视。成为孩子“安全”的诉说对象。 4、掌握好平衡 父母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平衡好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的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空间和私人领地之间的平衡。这的确不容易做到。但是这对越来越独立的子女而言,是必需的。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 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一种家庭关系,它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儿女所建立的关系。培养亲子关系需要牢牢掌握一个“度”,既不能太把自己当家长,拉远与孩子的距离,也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在亲子关系的培养中,父母如果能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引导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怎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一、身为父母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一言一举。身为人父人母,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文化的修养。二、父母要独立。父母不需要为了孩放弃自己一切,父母需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有夫妻正常的相处空间,有自己的事业成长空间,有自己减缓压力的空间。只有自己不断成长,才能不过于依恋孩子,才能适应不断成长的孩子,也才能赢得孩子更长久的敬爱。 三、让孩子独立,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喜欢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就用什么方式;不要拔苗助长,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认为父母的教育作用不大,就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父母和孩子是两个个体,两者有不同的思维,而父母一般是强势思维,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说话做事,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 四、学会与孩子沟通

要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沟通可以是随时的,比如一起散步或出游时,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事先设计好沟通内容,比如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沟通的内容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随机的。沟通时,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鼓励孩子毫无顾虑地表达,这样才能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从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