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建设规划

高等数学建设规划
高等数学建设规划

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

建设目标: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水平和学位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并使多数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包括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使50 %以上的青年教师取得博士学位,争取三年内有3~5名教师成为我校的教学名师,1~2名教师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2.本着应用为目的,制订适合我校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和实施细则;编写面向本科学生的教材(正在进行)、教学辅导书和练习册,制作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和课件;

3.开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性的课程,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实验课的建设与改革,编写出版一本有特色的数学实验教材,进一步探索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使数学实验课规范化,处理好数学实验课与数学建模课的关系,开设综合性的开放型数学实验,实现实践性教学的层次化,使数学实验课成为全校本科生必修的规范化的广受广大学生欢迎的课程;

4.逐步充实和完善网上资源(如: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留言讨论等),利用互联网,将高等数学教学资源网络化,供校内外师生学习交流;

5.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丰富教学手段。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改革、实践,使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定位问题关系到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数学课作为文化课,要让学生接受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的教育。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作为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李大潜院士指出:“整个数学的发展史是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交融在一起的。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数学不仅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是解释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支柱。数学教育对于启迪心智、增进素质、提高全人类文明程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得到空前普遍的重视。”数学素质是一种文化素质,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往往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知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也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人文情操。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不是狭义的就业教育,依然要体现马克思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题。

数学课作为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性素质为己任。“数量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已经成为公民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他们能帮助公民更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实际上,数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符号与句法、词汇和术语已经成为表述关系和模式的通用工具。”作为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中的基础课,一方面要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为专业课服务,保证专业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核心能力。职业能力可以被结构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技能(其范围可以理解为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划分的范围)、行业通用技能(其范围要宽于职业特定技能,可以理解为是在一组特征和属性相同或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来的共性的技能和知识要求)与核心技能。核心技能是范围最宽、通用性最强的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与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的影响极其深远。经我国专家确定的核心技能包括八个大类: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运用。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在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与保持高等教育的教学层次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等数学人才培养计划

一、人才培养方法

1、现代社会,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必要基础和工具,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开设,重在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为进一步落实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高等数学》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的能力,加强《高等数学》同不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融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遇到的问题,有必要

在《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上针对不同专业进行系统设计,使之更好的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分别提出了对《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需求,并收集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反馈于数学教研室,以加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共同认识,《高等数学》在内容设计上作如下考虑: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日常生活、国际热点紧密结合起来;课堂力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讲练结合,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讲究师生互动,因材施教。

让学生首先喜欢数学,然后自发钻研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高等数学》,其主要内容为“一元微积分”知识。重在数学思想、思维、运算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解决数学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问题,其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制定。将专业教学中需要运用到的数学知识点融合在一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三、人才培养目标

1.2010-2011学年度:力争学生考试及格率75﹪以上。

2.2011-2012学年度:力争学生考试及格率80﹪以上。

3.2011-2013学年度:结合本院实际,组织教师编写教材;使用自编教材,教考分离,力争学生考试及格率85﹪以上。

四、教师队伍建设

1.树立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公正、廉明、公平、正义,抓团结,促和谐。抛弃纯功利主义,讲究奉献。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讲究对事不对人,抛弃对人不对事。

2.配合学院做好迎评工作,使学院更上一层楼。

做好迎评工作,并以迎评工作促建、促改、促管,切实完成好各项迎评的准备工作。

(1)抓落实、抓效率、责任到人

在落实迎评工作内容同时,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责任到人,不讲条件、代价,齐心合力搞评估。

(2)分阶段、分任务、具体规范

要完全按照迎评的阶段时间表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强调规范,减少重复性劳动,保质保量。

(3)狠抓教学工作,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

教学工作主要是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切实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首先做好集体备课:在部分学科中改分散备课为集体备课,以克服教师个人的知识面、思维、经验等的局限性,集思广议、教学信息共享、经验互补,以提高备课质量。

其次做好一帮一,以老带新,让新教师尽快站稳讲台,提高教学效果,熟悉科研之路。

再次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重视对教学团队的指导,创建集体教学的平台和氛围。

4.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成长环境。

考评老师注重强调“德、勤、能、绩”。实行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1.2009-2010学年度:数学教师3名,研究生2名。

2.2010-2011学年度:数学教师4名,其中副教授1名,研究生2名。

3.2011-2012学年度:数学教师6名,其中教授1名,其中副教授1名,研究生3名。

高等数学建设规划

《高等数学》是我院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不仅提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我院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高等数学课程在我院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全面系统的进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前阶段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经验,特制定了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其目的是使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循环,再上一个大的台阶,把高等数学课程逐步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文件完备,教学设备先进的院级精品课程。

一、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总目标与指导思想

总结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发展过程,使我们感到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质量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学环境的改善而逐步提高,随着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在分析以往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目标:制定科学的建设计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建成院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优化队伍结构,规范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文件,加强教学管理。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与标准

按照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我院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现状,提出了本年度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与标准是: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最优化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建设一支教师素质优良、结构层次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前提,也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工作。

1.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具有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建立一支对高等数学内容领会深入、教育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教风严谨、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骨干队伍,争取基础课教师80%以上成为教学骨干。

3.拥有掌握本专业范围内数学发展动态,具有本专业内科研主攻方向,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带动基础课教师开展工作,并年均发表论文一篇以上。

4.优化教师结构,建立一个梯队状况良好、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稳定、教学效果好、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中95%以上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

(二)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过程规范化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但是备课、讲授、辅导、作业、考核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反映,也是教书育人及学生能力发展的综合体现。

1.制定教学过程规范,包括授课计划规范、理论备课规范、课堂教学规范、作业辅导规范、考试考核规范、教书育人规范,把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2.落实备课规范,提高课程授课计划质量。教师备课必须要钻研大纲,研究教材,掌握教学目的、教学的要求和教学的重点,研究和掌握教学方法。授课计划要体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3.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争取最佳教学效果,课堂讲授必须执行课堂授课规范,做到内容熟练、概念准确、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例清楚、语言精炼、板书工整且布局合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4.建立听课与评课制度,提高教学团队的授课质量。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参加观摩课、讲评课一次,通过观摩、讲评,共同促进授课水平提高。

5.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师要做到平时要求严,作业批改严,考试把关严。

(三)建立主、辅教材体系,实现主、辅教材系列化

教材建设是衡量一个教学团队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教材质量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均有直接影响。

1.认真分析本科高等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国内外高等数学教材的特点,结合我校各专业情况,编写出版电类数学课程主干教材,所编教材要符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适合我校办学特点,做到教师易用,学生易学。

2.建立与主干教材配套的辅助系列教材,完善主辅教材体系。辅导教材包括:习题课教材、习题集(解)、学习手册、思考复习与自测、试题(卷)库。

(四)完善教学文件资料,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

教学文件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文件建设,教学管理水平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完善教学文件,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根据国家教育部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达的《高等学校非数学类专业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定《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和《工程数学教学大纲》(采取模块形式、分专业组合)。

2.加强教学计划、教研计划、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纪录的管理,做到内容规范、专人负责。

3.建立优秀教师档案,学术论文档案,教师业务档案,教学文件档案,制定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制定教师教学规范,包括教师档案,教师备课、教师授课、作业辅导、考试考核、教书育人规范,使教学过程规范化。

4.制定教务行政管理制度,实现教务管理制度化,主要内容包括主讲教师全面负责制度,研究所长责任制度,青年教师培养与开课试讲制度,指导教师目标责任制度,听课、教学检查制度。

5.制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措施、评估方案、检查措施,教研活动计划等。

(五)丰富教研、课外活动,实现教研、课外活动多样化

教研活动与课外活动是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通过广泛开展各种类型教研活动和课外活动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学团队的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基础课在每学期的工作要点中要明确提出两周必须进行一次以上的教研活动,并对活动时间、内容、主持人等做出安排,按计划进行,做到有主题、有准备、有总结、有记录。

2.丰富教研活动,实现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做到有单元教材分析、教法研究、专题讨论;有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总结;有观摩课、评议课、习题课;有专题讲座、教书育人、命题考试分析等,基本做到不死板、不枯燥,有针对性,有成效。

3.采用基础课总负责人与专题负责人轮流主持,全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等活动形式,主持人首先要做好充分准备,作重要发言,避免走过场和形式化。

4.积极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小组,做到有活动计划、有内容、有组织、有成效。

5.鼓励教师开设高于高等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的选修课,及特色讲座,为准备考研的学生服务,促进我校考研率稳步提高,达到或超过25%。

6.支持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辅导,数学竞赛,作业展览,数学学习园地等活动。

(六)严格考试命题要求,实现成绩考核科学化

考试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加强考试命题与试题分析的科学性,将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考试,考试要严格要求,同一教学计划的班级,期末考试要统一命题,统一评分,统一阅卷。

2.建立高等数学试题库,根据要求可以聘请外校教师命题或指定非任课教师命题,坚持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3.严格考试命题要求,试题要符合大纲,符合命题基本要求,要有一定深度、广度,重点突出,难度适当,既要反映知识掌握情况,又要考查能力水平,不但要有适当的难度、区分度,还要有题型变化。

4.建立考核成绩分析系统,对考试成绩实现科学的统计分析,指导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

(七)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促进课程建设深入化

教学改革是不断深化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学改革是教学与教学研究深化的表现,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手段。

1.成立教学改革研究小组,研究分析国内外高等数学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经验。把握教学改革趋势,结合我校特点,制定改革方案,有计划地建立改革试点,教学改革试点应以小面积、大幅度为指导思想,摸索和积累教改经验,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改革研讨会。

2.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促进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深入化,争取完成下列几个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并发表相应的论文。

3.通过教学改革专题研究,不断深化课程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

三、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措施和工作进程安排

为了落实课程建设规划中的工作内容,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对规划中的内容统筹安排,分段计划,逐步落实。

(一)课程规划实施措施

1.做好动员布置分工工作,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内容与要求,建立负责制和责任制。

2.对课程建设规划中的主要内容制定分段落实计划、分段目标、工作标准、完成时间、负责人和责任人。

3.建立四个专门课题小组:基本要求制定与教材分析编写小组、教学条件建设小组、课外活动小组、教学改革与教师培训小组,实行专项负责制,每个小组负责人要提出实施细则,做到人员分工,责任落实。

4.根据工作内容特点,以研究所、小组、个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

5.每项工作内容、工作量、人员安排、报学院批准后实施,按期完成后,由教研室和学院共同验收。

四、课程建设的保证措施

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全体教师的积极性,齐心共建,共同努力完成。为了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如期完成课程建设规划中的任务,建立课程建设的检查、评估、奖罚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1.建立检查机制,在学院的领导下,由基础课课程负责人负责组织成立课程建设专家检查小组,负责检查、评定课程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对课程建设进行监督执行和宏观管理。

2.建立课程评估体系,在课程负责人组织下建立课程评估方案及指标体系,通过自评和专家评定等方式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评定课程建设质量,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促进课程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入。

3.制定课程建设奖罚制度。起到对课程建设工作的激励作用。

(1) 积极开展动员工作,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建设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明确课程建设工作并非教学以外的工作,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认真完成。

(2) 根据课程建设工作量大小,完成质量高低给予相应的课时补贴,鼓励教师参加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3) 对于教学效果好,积极参加课程建设的教师优先推荐教学优秀奖。

(4) 年度任职考核要重点考虑教师完成的课程建设工作量的大小和质量,把课程建设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课程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学团队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而且需要各级领导提供条件,制定有关政策,来保证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4.请学校支持尽快建设数学多媒体教学,其中要求每位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办公室打印机一台。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开课系:我院各系适用专业:各专业学制:三年制总学时:72学时

《本课程为必修的理论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专业和理论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为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积累。在整个高职教育阶段占有重要地位。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的初步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

(三)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道德品质、坚强的意志品格,严谨思维、求实的作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极限与连续

教学内容:

1.1 初等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1.2 函数的极限:数列极限,函数的极限。

1.3 极限运算两个重要极限: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变量代换,两个重要极限。

1.4 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无穷大,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关系。

1.5 函数的连续性:函数的增量,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函数的间断点及分类,闭区间

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要求:

1.1 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理解复合函数与初等函数的概念;会建立简单的函数关系。

1.2 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基本概念;领会极限的思想方法;掌握左、右极限与极限的关系。

1.3 正确应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理解并且会应用两个重要极限。

1.4 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之间的关系。

1.5 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间断的概念;知道初等函数连续性的概念;知道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2.1 导数的概念:引例,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物理意义,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2.2 求导法则和基本求导公式:函数的四则运算求导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2.3 函数的微分:微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微分基本公式和运算法则,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4 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导数。

2.5 高阶导数:高阶导数,二阶导数的力学意义。

教学要求:

2.1 理解导数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物理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

关系

2.2 掌握导数基本公式及求导法则,能熟练进行初等函数的求导数的运算。

2.3 理解函数的微分概念及微分的几何意义,掌握微分运算法则、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2.4 掌握求隐函数的一阶导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的计算方法,会使用对数求导法。

2.5 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求初等函数高阶导数的方法。

第三章导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3.1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

3.2 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单调性的判定,函数极值的概念,函数极值的求法。

3.3 函数的最大和最小值及其应用。

3.4 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曲线凹凸性的定义,曲线凹凸性的判定及曲线拐点的求法。

3.5 函数图象的描绘:曲线的渐近线,函数图象的描绘。

3.6 曲线的曲率:曲线的曲率及其计算公式,曲率圆与曲率半径。

教学要求:

3.1 了解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内容及其几何解释;会利用洛必达法则求和型等未定式的极限。

3.2 会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求函数极值的方法,会解简单的最大(小)值的应用问题。

3.3 理解曲线凹凸性的概念,会判定曲线的凹凸性,会求曲线的拐点。

3.4 会求曲线的水平渐近线与垂直渐近线,会作简单的函数图形。3.5 了解曲线曲率的概念,掌握曲率公式,知道曲率圆和曲率半径。

第四章不定积分

教学内容: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直接积分法:原函数的概念,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不定积分的性质,直接积分法。

4.2 换元积分法:第一换元积分法,第二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教学要求:

4.1 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了解不定积分的性质和几何意义;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积分公式。

4.2 掌握不定积分的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限于三角代换与简单的根式代换)。

4.3 掌握分部积分法。

第五章定积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5.1 定积分的概念:引例,定积分的定义,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的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积分上限的函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5.4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5.5 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

5.6 定积分的应用:定积分的微元法,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变力沿直线所做的功,函数的平均值。

教学要求:

5.1 理解定积分的概1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定积分的性质。

5.2 了解变上限积分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5.3 掌握定积分的换元法。

5.4 掌握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5.5 了解无穷区间的广义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会求较简单的广义积分。

5.6 理解定积分的微元法;会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绕坐标轴旋转所成旋转体的体积;会求平面曲线的弧长;会求变力沿直线所做的功。

四、学时分配建议

五、教学质量标准

1、清晰理解重要概念;

2、熟练掌握重要方法;

3、初步具备应用能力。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从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好“学科的系统性”和“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关系,全面实现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重要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要注意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要充分重视习题课的安排和课外作业的选择,使学生能及时地、正确地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同时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另外,要不断探索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要求的教学方式,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规定的学时范围内,保证大纲的贯彻执行。

(二)教案编写建议

《在教学过程和教案编写时,要根据每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对于比较抽象且很重要的《高等数学》概念,教师要制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建议

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包括作业、提问、上课发言等方面的考核及数学的开放式题型(如写一篇小论文用于解决某个应用问题)的考核,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考试要严格要求,实行考教分离,同一教学计划的班级,期末考试要统一命题,统一评分,统一流水阅卷。

七、先修、后续课程及关系

《高等数学是学习工程数学和各专业课程的基础,许多工程技术问题均可抽象为数学问题并最终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因此高等数学工科类各专业课的先修课和工具课。

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高等数学》。

(二)主要参考资料

1、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上、下册);

2、侯风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

九、其它说明

1、本课程基本要求的高低用不同的词汇加以区别:对概念、理论从高到低用“理解”、“了解”、“知道”三级区分;对运算、方法从高到低用“熟练掌握”、“掌握”、“会”或“能”三级区别。“熟悉”一词相当于“理解”。

2、教材中部分内容根据专业的不同需要选学,如:幂级数部分供非电类专业学习,而电类专业不学;傅立叶级数部分供电类专业学习,而非电类专业不学。

3、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大纲中的学时分配作适当调整。

2010年数学教研室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数学教学工作,本学年数学教研室将在基础部的总体统筹安排下,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聪明才智,以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契机,力争使数学教研室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此,特拟定2010年度数学教研室工作计划。

一、工作计划: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研室的发展,在新学年,为使我们教研室有新的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使年轻教师尽快上路,熟悉各项教学环节,掌握教学规律,规范教学行为,了解学校和系部的要求。新学期一开始,我们结合基础部要求计划开展“学文件,学制度”活动,即学习学校和基础部的各种文件,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2、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狠抓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现教师水平的一个主要途径。为此数学教研室对各位教师做出如下要求:

知识传授要准确简练思想方法要揭示深刻重点难点要突出有方

例题习题要创新有结师生交流要互动到位

(1)积极开展好听课互评活动。即要求年轻教师听老教师的课

年轻教师之间又要互听,以取长补短,同时落实好学校的听课制度,除此之外,我们要求年轻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听四节课,以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

(2)经常及时地开展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辅导员以及学生,了解教情,并及时反馈。同时结合学校和基础部要求,搞好评教工作。

3、突出常规工作的规范性,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

常规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必由环节,任何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要想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做好常规工作必不可少。为此,我们本着“常规常抓,常抓常新”,力求规范性,持久性的原则,持之以恒地抓好教研室和教师们的常规工作。结合基础部的要求,教研室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填写好个人业务档案,以便于较好掌握每个教师的情况,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学期工作计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规范编写好教案。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采用合理教法,按基础部关于规范编写教案的通知写出教案,教研室根据基础部及学校的要求定期检查。

4、努力开展对各种课型的研究,以适应不同的课时要求。

对不同的课型研究要采取“适时、适法、适情、适当”的原则,加强针对性,实效性。积极开展好听评课活动,做到有听有评。落实好作业批改及成绩考核等的要求,学期结束由教研室检查。

5、突出教研的先导性,狠抓科研工作

研究上水平,研究出效益,教学研究是教学水平提高的源泉,是教师研究水平提高的动力,只有好的研究,才有好的效益,开展教学研究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拟开展如下活动:

(1)积极倡导教师开展课堂教改工作。

课堂教改工作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头戏,以积极、稳妥的原则开展好对课堂教改的研究,力求在原基础上有突破、有创新,出成果、出效益。教研室对课改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

(2)积极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开展丰富多

彩的教学。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具有直观性、启发性等特点,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便于培养学生动眼、动脑的好习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学期教研室打算在教师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观摩活动,以形成我们的特色。

(3)积极创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以形成较好的科研成果。

鼓励老师们经常撰写教学心得、教学体会、教研论文等,并积极投稿。要求每次省社科联课题和市社科联课题每位教师必须申报一项,如果结项并获奖,则由数学教研室举办的专升本辅导班中获得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进行奖励。科研是数学教研室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在2010年将督促数学教研室每一位教师积极搞科研,发高质量的文章尤其是核心期刊,对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老师除了学校系部给出的奖励外,还将由数学教研室由办公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进行奖励。积极地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种比赛,竞赛活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校教师,绝不能固步自封,以我为上,也不能甘为庸者。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快,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落伍,也才能出好的成果,所以对于各方面组织的比赛活动,教研室将会尽最大努力为各位教师提供方便。

二、积极建设高等数学精品课程

在2009年,数学教研室在李万军主任和时任数学教研室主任薛庆平的带领下,经过精心的准备,申报上了校级精品课程。为了更好的建设精品课程,向省级精品课程迈进,在2010年,建设精品课程的目标是: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成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并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2010年的主要工作是制作课程的声、像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制作,实现教学环节立体化建立;建立“高等数学网络交流”平台,以方便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尤其是学生们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总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大学的教学制度和中学有很大的区别,这就造成了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出现了不畅,通过建立“高等数学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网络,老师可以及时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把历年专升本的考题也放在网络平台上,以便学生们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和提供便利。

三、积极建设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2010年初,在基础部主任李万军、基础部书记赵白云和数学教研室主任赵辉的带领下,经过数学教研室老师们的努力,终于申报上了校级教学团队,该团队由基础部李万军主任为团队带头人,成员包括了基础部书记赵白云,教务处处长宿金勇,教务科科长薛庆平,数学教研室主任赵辉等多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在2010年初的教学团队评选中,在申报的13个教学团队中,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申报成功,这也是基础部有史以来第一次申报成功教学团队,为以后高等数学教育在商专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建设教学团队,在2010年数学教研室将开展以下工作:

1、变单一教学目标位为多元化教学目标

根据分层次、分类别组织教学的思想,把过去以高等数学教学为主的单一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为包括基础性高等数学知识和应用性数学知识在内的多种系列组合的数学课程。

2、变课堂教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本课程体系以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为基础,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和教学方式的合理性

3、变单一课程为多系列课程

新的课程体系包括统招高等数学课程、软件学院高等数学课程、对口高等数学课程、3+2高等数学课程以及自主学习资源库。根据学生特点、专业要求、就业趋向选择不同类别适合于学生特点的课程。通过建设多种课程、多种模式和多种学习渠道,构成立体化的高等数学学习环境,更好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4、变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为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大班多媒体屏幕讲授、学生网上学习、老师网上答疑和多媒体自学中心自主学习,网络学习资源库和师生个人网站等多种形式。

四、实施方案

为保证上述计划的落实,本着“有布置,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四有原则来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为保证本教研室内教师的及时交流,利用每周五基础部开会机会,让各位教师进行交流。

2. 每学期教研室抽查两次备课并定时反馈。

3. 配合基础部开展好中期评教和组织学生座谈,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各位老师(每学期一般两次)。

4、实施科研追踪制度,即定时让老师们汇报一下自己的科研情况,便于掌握科研进度。

5、落实听课制度。即保证每位教师的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4次,并鼓励教师多听课。

6、实施课改申报制度,即先申报、再研讨、再观摩、再推广。并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总之,教研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目标已定,方向已明,相信有基础部李万军主任和赵白云书记作我们的后盾,有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使我们教研室成为一个优秀的、和谐的团体,为我们系的发展,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2020年) 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院自升本以来,积极探索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构建“三平台+二模块”的课程体系。,学院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等三大平台和集中性实践教学与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等两大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基础课和素质课两个小模块,学科基础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职业素质课。集中性实践教学按照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递进式安排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应用、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至少10个学分。 2.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制订了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了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的撰写、教师课程教学工作考核,制定了精品课程、双语课

程建设标准,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双语课程6门,对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进行了规范。 3.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在“卓越计划专业”开发了校企合作课程,组织开设《中西文化十二讲》,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式、研讨式等教学法,立项支持探究式示范建设课程6门,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络的以翻转课堂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全面实施了通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进行了分层分级教学,大学体育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在教学手段方面,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前,学院本科课程建设仍处于初期,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规范管理、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展缓慢。 二、指导思想 -2020年,学院课程建设以学院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文件要求为出发点,以“规范管理、优化体系、加快改革、强化实践”为基本方针,进一步规划课程建设管理,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快教学内容、方

《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规划

《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规划 安阳师范学院数学系分析与方程教研室 一.课程简介 常微分方程是伴随着微积分的产生和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事物、物体和现象运动、演化和变化规律的最为基本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早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它就作为Newton 力学的得力助手,在天体力学和其它机械力学领域内显示了巨大的功能;这只要举出科学史上一件大事为证就够了:在海王星被实际观测到之前,这颗行星的存在就被天文学家用微分方程的方法推算出来了。时至今日,微分方程仍然是最有生命力的数学分支之一。 二.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自数学系创立到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就一直开设常微分方程。它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且也是物理、经济、工程等学科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之一,比如它是数学物理方程、动力系统定性理论、微分方程数值解、生物数学、数学模型、数理经济、经济数学以及自动控制、生物学、经济学等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从数学的角度看,常微分方程分为经典和现代两部分内容,经典部分: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为工具,以求微分方程的解为主要目的;现代部分:主要是用泛函分析、拓扑学等知识来研究解的性质。常微分方程对先修课程(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等)及后继课程(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泛函分析等)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数学理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本学科近代知识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院系领导一向对这门课程的建设都十分重视,组织了很强的教学队伍来进行教学,系主任袁付顺教授等老师都担任过该课程的教学工作。他们治学严谨、敬业重教,为该课程小组树立了优良的教学传统。正是有了这种传统,该课程小组中的每位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历来兢兢业业、认真踏实。教学中不仅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及习题课的教学,而且善于结合这门课程具有广泛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导和启发学生如何从力学中的一个实际问题抽象出具体的常微分方程,然后利用常微分方程的理论再去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作风为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也起到了示范和熏陶的作用。 常微分方程课每周4 课时,总课时数为72学时。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都使用王高雄、周之铭等主编的教材《常微分方程》(第二版、高教出版社),根据不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探索 根据教育部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根据精品课程要求,我们在《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师资团队建设 为了全面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师资水平,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特别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的具体措施是:1. 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即为每个青年教师制定一位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培养,做到评帮和指导不间断。同时,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多渠道多方面了解自身的教学水平。 2. 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多媒体技术和数学实验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 鼓励青年教师开设其他数学选修课及特色讲座,增加教学实践机会,同时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多参加高等数学研讨会、年会等。 二、教材建设 教学大纲方面,为了更加适应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我们在原有本科微积分理论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订,在内容上更加全面、细化、深化。例如,在教学

过程中增加部分例题与习题的难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加入一定数量的证明题,通过此方法可以满足部分考研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内容上,教研组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优化。首先,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对与各专业的应用相关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调整,保障了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其次,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对教学内容顺序进行调整,更加注重了应用。目前,针对我院实际情况,教研室已开始编写主要面向经济、金融、管理等本科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 三、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方法 1. 强化案例教学。我们把与专业背景联系较为紧密的经济应用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学中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介绍理论知识后,适当引入经济问题中的实例,结合数学思想和方法给出解释,开阔学生视野。 2. 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贯穿到编制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中。例如,在讲授新知识时,采用系统教学法;在章节总结教学时,采用技能教学法;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时,采用心理障碍排除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采用设问情境法;用于习题课教学时,采用参与教学法。

大学数学课程五年建设规划(2010--2015)

大学数学课程建设规划 2010---2015学年 大学数学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开设的重要基础课,它不仅提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我院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要充分发挥高等数学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大学数学课程建设。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以前数学课程建设的经验,特制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努力把大学数学课程逐步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文件完备、教学设备先进的院级优秀课程。 分析、总结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发展过程,使我们感到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质量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学环境的改善而逐步提高,随着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在分析当前课程建设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第一阶段课程建设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创建院级优秀课程。第一阶段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优化队伍结构,规范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文件,加强教学管理,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按照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我院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现状,以下提出我院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与标准: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引进省区著名大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名,建立一支对高等数学内容领会深入、教育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教风严谨、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骨干队伍。 3.聘请区内著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为我院的客座教授,及时掌握数学发展动态,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带动教研室工作开展,并年均发表论文一篇以上。 4.优化教师结构,建立一个梯队状况良好、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稳定、教学效果好、团结协作的教学群体。中青年教师中80%以上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 5.优选任课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持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高职教师上课率达到100%,主讲教师90%以上具有讲师以上职称。 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1.制定教学过程规范,包括授课计划规范、备课规范、课堂教

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研究(doc 7页)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的探讨 傅平董丽花 摘要:分析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对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并就课程体系中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方面提出一些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思路、办学模式的一次大胆改革创新,它是由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与社会力量采用新机制、新模式联合举办的,以开展普通本三层次学历教育为主的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随着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的六个独立要求,各独立学院逐步从母体分离自主办学。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同时,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类、经管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既能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但是,如何针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架构、设计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这里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简单化。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只是简单的降低各项要求,从而影响学生培养质量;二是类同化。把对本一、本二的教学体系,尤其是母体高校的照搬到独立学院的学生上,没有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最终也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笔者结合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教学实践,对独立学院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的架构提出几点看法,以供探讨。 1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突出问题 1.1 缺乏独立且完善的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是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新生产物,目前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但大多数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还不是很长,各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成熟,在教学、

管理等方面大都会借鉴甚至照搬母体高校的模式。作为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在发展初期,一般都会照搬母体高校一致的课程体系。这和独立学院的“独立”极不协调,更不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某些问题或矛盾在所难免。举例来说,由于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学生本身的差距,一个普遍的问题是难以完成与母体学校一致的教学内容,于是往往采取简单的删减课程内容,生硬的拼接教学体系等方法,以应付教学常规的需要。很明显,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基础课程的科学性、基础性与严密性,结果是学生基础课程学得不扎实,真的要用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会应用,也给后继的专业课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同时,又因为缺乏针对独立学院各专业教学而编写的合适教材,独立学院大都采用和母体高校一致的教材。这样做不仅限制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得一些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更增加了畏惧和排斥的心理。 1.2 教学内容和体系一成不变 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强调内容的完整性和理论的严密性,这不仅不能适应适应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超出独立学院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尽管近年来我国的教学工作者们对数理课程的教学做了许多有益的改革与尝试。但陈旧的教学内容和体系至今没有根本的改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经典较多、现代不足,分析推导较多、数值计算较不足,运算技巧较多、数学思想不足。目前,独立学院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一般也只是对教学内容机械性的删减和增加,即删去一些较为复杂、难懂的内容,增加一些习题的练习。比如,独立学院的高等数学教学中一些定理的证明都被删去不讲,只教给学生定理结论和其简单应用,这样做看似降低了学习难度,实际上治标不治本,反而使学生陷入模仿和死记的深渊,更本谈不上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数学的思维方法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2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如前所述,独立学院的教学体系不够独立、不够完善,也没有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难以满足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对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其构建的原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2.1 坚持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原则 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教育,具体到高等数学课程,则是以培养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高等数学课程是我校各类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与工具课,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与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因此,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要充分发挥高等数学课程在我校各类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根据高等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和校级精品课的标准,2004年我部开始着手制定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其目的是使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再上一个台阶,把高等数学课程逐步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水平优良、教学文件完备、教学设备先进的精品课程。 一、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用2年左右的时间,研究确定基本适应我院各专业高等数学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大纲与要求、习题库系统、试题库系统、主教材、辅助教材、学习方法指导等。逐步将优秀教师的讲稿、教案、教学录像片等做成电子资料上网,形成网络资源。 1.建立各专业高等数学习题库与试题库 2.自制一套符合我校专业特点的电子教案 3.编写各专业高等数学辅助教材或练习册 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与标准 按照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我院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现状,提出了近阶段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与标准是: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最优化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建设一支教师素质优良、结构层次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前提,也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工作。 1.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具有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建立一支对高等数学内容领会深入、教育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教风严谨、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骨干队伍,争取教研室70%以上成为教学骨干。 3.拥有掌握本专业范围内容数学发展动态,具有本专业内科研主攻方向,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学术骨干,带动教研室工作开展。 4.优化教师结构,建立一个梯队状况良好、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稳定、教学效果好、团结协作的教学群体,达到高、中、初级教师人数比例3:2:5。中青年教师中70%以上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 (二)提高群体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过程规范化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但是备课、讲授、辅导、作业、考核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反映,也是教书育人及学生能力发展的综合体现。 1.制定教学过程规范,包括授课计划规范、理论备课规范、课堂教学规范、作业辅导规范、考试考核规范、教书育人规范,把提高群体教学质量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2.落实备课规范,提高课程授课计划质量。教师备课必须要钻研大纲,研究教材,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研究和掌握教学方法。授课计划要体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3.建立优秀教案档案,促进群体教案水平提高。每学期每位教师提交两份优秀教案(教研室指定一份,个人推荐一份)教研室通过评定,交流后存档,逐步提高整体教案水平。 4.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争取最佳教学效果,课堂讲授必须执行课堂授课规范,做到内容熟练、概念准确、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例清楚、语言精炼、板书工整且布局合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规划

数学教研室“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非数学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非数学类专业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标准,根据《浙江树人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浙江树人大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基础部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前阶段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经验,特制定了基础部基础部数学教研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其目的是数学课程逐步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文件完备的优质课程;同时把数学学科建设成为以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并重,并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支撑的基础学科。 一、数学教研室建设总目标与指导思想 1.数学课程建设的总目标: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辅导教材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优化队伍结构,规范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文件,加强教学管理。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 2.学科建设总目标: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出数学学科研究方向,分别是应用数学和运筹学与最优控制理论。应用数学方向主要是依托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展复杂网络计算和粒计算理论研究;运筹学与控制方向主要开展群体多目标决策、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多目标最优化、复杂系统理论。 二、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与标准 (一)大学数学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1.优化教师结构,建立一个梯队状况良好、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稳定、教学效果好、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中50%达到博士学历。 2.选择和培养部分骨干教师从事数学建模教学与研究,形成大学数学竞赛指导、数学建模教学团队。 3.实现教学过程规范化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但是备课、讲授、辅导、作业、考核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反映,也是教书育人及学生能力发展的综合体现。 (1)建立优秀教案档案,促进教学团队的教案水平提高。每学期每位教师提交两份优秀教案(教研室指定一份,个人推荐一份),教研室通过评定、交流后存档,逐步提高整体教案质量。 (2)执行作业、辅导规范,做到统一作业要求,保证课内外学时比不低于1:1,《高等数学》(A,B,C)课程作业至少完成300个习题以上,《高等数学》(D)课程作业至少完成150个习题以上,《线性代数》课程作业至少完成100个习题以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作业至少完成100个习题以上。教师作业批改量不低于二分之一。 4.建立主、辅教材体系,实现辅教材系列化

基础部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基础部“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为了推动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根据《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基础部“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结合各专业特色及我部课程建设基础,制订本规划。 一、课程建设现状 (一)课程开设及建设概况 我部承担学院各专业《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三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及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我部还承担了学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开设的“汉语言表达与沟通”及“工程应用数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及建设任务。《大学语文》和《大学英语》现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建成院级重点课程。 (二)教材建设现状 为建设适合我院学情及专业特色的课程,我部要求各教研室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目前为止大学语文教研室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现已编成《大学语文》教材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经过了三届学生的使用后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现已评为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为配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结合该专业特色、学生学情以及专业就业方向,我部教材主编了《汉语言表达与沟通》和《工程应用数学》两部校本教材,已于2016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 (三)教学团队现状 我部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管理人员8人,教辅人员1人,外聘教辅人员1人。专任教师中,院级教学名师

1人、骨干教师5人,“双师素质”教师19人;《高等数学》教学团队现已建成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从职称结构来看,专任教师中副教授17人,占比30.9%,讲师25人,占比45.5%,助教13人,占比23.6%;从学历结构来看,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4人,占比25.5%。我部教师不断提高个人学历,目前为止,我部教师中博士在读1人,占比1.8%,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4人,占比25.5%。从年龄结构来看,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7人,占比12.7%,35-50岁22人,占比40 %,50岁以上26人,占比47.3%。由此可见我部中老年教师比重较大,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对青年教师教学可以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能够更为有效的实现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 (四)存在问题 一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部分专业对公共基础课不够重视,甚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直接删去了部分公共基础课;二是课程信息化水平较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还不广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课程改革与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相关教学成果奖有待突破。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创新公共课教学模式 组织教师开展公共课课程教学改革研讨并赴兄弟院校学习公共课教学先进经验,创新教学思路,到2020年必须形成符合我院专业及学生学情的公共课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建设规划

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 建设目标: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水平和学位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并使多数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包括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使50 %以上的青年教师取得博士学位,争取三年内有3~5名教师成为我校的教学名师,1~2名教师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2.本着应用为目的,制订适合我校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和实施细则;编写面向本科学生的教材(正在进行)、教学辅导书和练习册,制作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和课件; 3.开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性的课程,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实验课的建设与改革,编写出版一本有特色的数学实验教材,进一步探索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使数学实验课规范化,处理好数学实验课与数学建模课的关系,开设综合性的开放型数学实验,实现实践性教学的层次化,使数学实验课成为全校本科生必修的规范化的广受广大学生欢迎的课程; 4.逐步充实和完善网上资源(如: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留言讨论等),利用互联网,将高等数学教学资源网络化,供校内外师生学习交流; 5.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丰富教学手段。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改革、实践,使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定位问题关系到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数学课作为文化课,要让学生接受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的教育。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作为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李大潜院士指出:“整个数学的发展史是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交融在一起的。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数学不仅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是解释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支柱。数学教育对于启迪心智、增进素质、提高全人类文明程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得到空前普遍的重视。”数学素质是一种文化素质,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往往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知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也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人文情操。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不是狭义的就业教育,依然要体现马克思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题。 数学课作为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性素质为己任。“数量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已经成为公民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他们能帮助公民更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实际上,数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符号与句法、词汇和术语已经成为表述关系和模式的通用工具。”作为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中的基础课,一方面要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为专业课服务,保证专业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核心能力。职业能力可以被结构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技能(其范围可以理解为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划分的范围)、行业通用技能(其范围要宽于职业特定技能,可以理解为是在一组特征和属性相同或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来的共性的技能和知识要求)与核心技能。核心技能是范围最宽、通用性最强的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与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的影响极其深远。经我国专家确定的核心技能包括八个大类: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运用。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在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与保持高等教育的教学层次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等数学人才培养计划 一、人才培养方法 1、现代社会,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必要基础和工具,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开设,重在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为进一步落实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高等数学》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的能力,加强《高等数学》同不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融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遇到的问题,有必要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2014-2020年) 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院自2014年升本以来,积极探索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构建“三平台+二模块”的课程体系。2014年,学院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等三大平台和集中性实践教学与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等两大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基础课和素质课两个小模块,学科基础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职业素质课。集中性实践教学按照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递进式安排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应用、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至少10个学分。 2.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制订了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了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的撰写、教师课程教学工作考核,制定了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建设标准,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双语课程6门,对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 教材进行了规范。 3.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在“卓越计划专业”开发了校企合作课程,组织开设《中西文化十二讲》,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式、研讨式等教学法,立项支持探究式示范建设课程6门,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络的以翻转课堂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全面实施了通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进行了分层分级教学,大学体育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在教学手段方面,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目前,学院本科课程建设仍处于初期,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规范管理、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展缓慢。 二、指导思想 《全面提以落实教育部学院课程建设以学院发展规划为依据,年,2014-2020.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文件要求为出发点,以“规范管理、优化体系、加快改革、强化实践”为基本方针,进一步规划课程建设管理,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快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改革,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建设好一批国、省、院三级精品开放课程和院级优质课程、示范课程;加大“双语”课程、探究式课程、项目驱动式课程等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人才

深化教学改革,建设高等数学精品课程

深化教学改革,建设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呼院数学科学学院见证二次创业的辉煌 呼伦贝尔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摘要:目前高等学校正处在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呼伦贝尔学院数学科学 学院如何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中,建设完善高等数学精品课程。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精品课程 Abstract:Higher mathematics is updating the education ideas and deepening the teaching reform at present. Higher mathematics must be reformed a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in Hulunbeier university how to construct and complete the quality course of higher mathematics during deepening the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Higher mathematics;Mathematical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 Quality course 呼伦贝尔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始建于1978年3月,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99年呼伦贝尔学院深化改革,实施二次创业以来,数学科学学院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目前,已有专任教师37人,兼职教学人员10余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讲师5人;博士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由于呼院领导十分重视教学软硬件建设,使得数学科学学院办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现有数学应用实验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实习实训基地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多万元。基本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结合学科特色突出技能训练、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存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数学科学学院全体教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结构,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尝试着做了一些初步的教学改革探索,并将之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现就建设高等数学精品课程中所收获的有关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同商讨。 一、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数学的一门传统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主干基础课。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作用至少有三方面:它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主要课程;它是学生培养理性思维的主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规划-规划课程建设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规划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备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现代数学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综合,应用更加广泛。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素养;不仅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能否运用数学观念定量思维是衡量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数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中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与工具课,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因此,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充分发挥高等数学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全面系统的进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前两个阶段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经验,特制定了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其目的是使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循环,再上一个大的台阶,把高等数学课程逐步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文件完备,教学设备先进的省级精品课程。 一、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总目标与指导思想 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经历了从“明确课程质量标准保证教学基本要求、发挥统考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省优课程建设到“制定规划—组织落实—评估论证”的设岗立项建设及“再规划—再建设—再评估总结”的精品课程建设三个阶段,经过前二个阶段实践,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教师结构日趋合理,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教学文件基本完善,教学改革逐步深入,这些成绩说明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工作已步入了有规划、有实践、有评估、有总结的良性循环轨道。 分析、总结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发展过程,使我们感到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质量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学环境的改善而逐步提高,随着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在分析前二

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研究

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架构研究 1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的探讨 傅平董丽花 摘要:分析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对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并就课程体系中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方面提出一些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思路、办学模式的一次大胆改革创新,它是由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与社会力量采用新机制、新模式联合举办的,以开展普通本三层次学历教育为主的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随着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的六个独立要求,各独立学院逐步从母体分离自主办学。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同时,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类、经管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既能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可是,如何针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架构、设计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这里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简单化。认为 2

独立学院的学生,只是简单的降低各项要求,从而影响学生培养质量;二是类同化。把对本一、本二的教学体系,特别是母体高校的照搬到独立学院的学生上,没有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最终也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笔者结合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教学实践,对独立学院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的架构提出几点看法,以供探讨。 1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突出问题 1.1缺乏独立且完善的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是现阶段中国教育事业的一个新生产物,当前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但大多数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还不是很长,各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成熟,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大都会借鉴甚至照搬母体高校的模式。作为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在发展初期,一般都会照搬母体高校一致的课程体系。这和独立学院的”独立”极不协调,更不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某些问题或矛盾在所难免。举例来说,由于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学生本身的差距,一个普遍的问题是难以完成与母体学校一致的教学内容,于是往往采取简单的删减课程内容,生硬的拼接教学体系等方法,以应付教学常规的需要。很明显,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基础课程的科学性、基础性与严密性,结果是学生基础课程学得不扎实,真的要用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会应用,也给后继的专业课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同时,又因为缺乏针对独立学院各专业教学而编写的合适教材,独立学院大都采用和母体高校一致的教 3

高职院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应用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编写人:审核人: 课程名称:应用高等数学课程代码:0511008/0511009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 学分:6学分计划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本校除经管类其他专业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应用高等数学课程是学院所有工科类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学院除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各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2.设计思路 应用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是以高职教育的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根据我院学习该课程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实际需求,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主要以函数极限和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应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偏导数、常微分方程、矩阵为主。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常用的运算方法,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课程讲解要注重思想方法和应用,注重与专业课的联系,并随着新知识的出现不断将新问题揉合进来,充分体现高职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要通过对高等数学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专业课及高等数学应用基础,学习适应未来工作及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生活、事业的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体协作精神,在科学工作事业中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攻克难题;使学生能敏感地把握现实社会经济的脉搏,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发展,做时代的主人。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函数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了解常微分方程、矩阵、偏导数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技能目标 掌握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及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学生在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严密性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训练和熏陶,使学生能利用数学思维和逻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课时分配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自评报告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基础课教研室 2007年5月

《高等数学》课程是我院除数学教育专业外其它各理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各专业后继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更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多年以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全体教师的努力,对这门课程的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任课教师的安排、理论讲授等方面的安排,学生理论掌握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到考试各环节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较好的教学体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思想的成熟,《高等数学》课程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发展。 1. 工作基础 《高等数学》在我校开设了多年,课程的建设、改革贯穿始终。我们逐步加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课程的建设采用主讲教师负责、督导组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高等数学》作为各理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我系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课程组针对高等数学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在制定课程改革计划时,突出了本课程应用性,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各教学环节的组织等方面都进行了改善与改革,使之既满足后继课程的需要,为后继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适应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即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基本能

力的培养,使本课程在处理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上,既满足作为基础课的要求又达到一定的水平。 几年来,在院系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本课程建设已逐步形成了完整规划,并责任落实到人。并且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环节改革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果。 2. 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对教学的要求,强化了理论,加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几年来,课程组借鉴其它院校关于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优秀教材,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在2005年初修订教学大纲时,进一步细化了教学目标,明确了各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制订了适合不同教学班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上,我们严格遵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即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我们非常重视习题课和辅导答疑,面对全体学生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典型的习题,把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选择的习题具有阶梯性,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3.教学方法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1)启发式教学:针对“填压式”教学的弊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系潘志 《高等数学》是我校一门面广、量大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高低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甚至以后工作都有较大影响~因此倍受学校重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列入学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通过十多年的建设~该课程的整体质量有较大提高~ 1992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并于1993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面对21世纪~社会的竟争将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大众化教育~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必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教育。对课程建设的这些阶段性成果我们没有满足~而是在总结经验和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努力创造条件~建设国家级优秀课程。至今又经历了十年的努力~《高等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又上了新的台阶~成绩显著。 一、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梯队 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关键~需要教师的团结协作~利用集体的智慧发挥个人的特长。《高等数学》教学梯队建设我们有着成功的经验~《高等数学》教学研究组是自上世纪60年代起组建的教学梯队形式~它是以教学水平高~业务造诣深~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中青年教师形成的群体。尽管经过几十年的人员变更~但这种成功的组织形式没有变~只是内涵在不断充实。 近几年实行课程负责人制以来~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明确责任~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在业务上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对青年教师上岗实行严格考核制度~确保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另外为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即培养厚基础、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