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4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4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4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利用能源历史的大致过程,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世界能源消耗结构和我国一些能源消耗结构以及能源储存状况。

(3)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阅读交流讨论过程,感悟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命脉的道理。经历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储藏量数据的测算过程,以及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性,认识能源的危机问题。

(2)知道人们是怎样对能源进行分类的,认识分类方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升学生对能源的价值认识,使他们产生能源的危机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欲念,同时感悟“开源约节流”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2)能源的分类。

(3)我们所面临的能源危机。

教学过程

(1)让同学们自己阅读讨论课本活动一,提出问题:人们根据什么原则,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名称是什么?

答:依据使用的主要能源为原则,将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分为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多元化时期。

(2)以表格的方式对能源做出分类。

(3)展示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引出能源危机这个课题。

能源可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木柴、煤、石油、天然气一旦被消耗,是不能再生的,这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是不会随开发利用而减少的,这类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属于可再生能源。

现在世界上消耗的能源中,90%以上是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石油约占40%,煤约占35%,天然气约占20%。

2010年,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各种能源的比重大约为:煤68%、石油19%、天然气4.4%、其他(水电、核电等)8.6%。这说明无论是世界上还是我国,在能源消耗的结构上,仍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即在人类消耗的能源中,90%以上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教师小结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单元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地方背下来。 3、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体会。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5、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非常好的)

(第1课时) 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三角形数:1,3,6,10,… 正方形数:1,4,9,16,25,… Ⅱ.讲授新课 ⒈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 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 3 1 ”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51 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高中英语必修4 unit1 说课教案

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1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说课教案 李春莲Unit 2 Women of achievement ABCDEFGHIJKLMNOPQRST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roaches Teaching procedures Teaching reflection 1.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1)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text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women of great achievements. This perio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learning of this unit. It will help the Ss get to know more great women in world and how to describe people. It will be helpful for them to learn the rest of this unit.

(2).Teaching aims To get the Ss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Jane ’s research and his achievements. Knowledge aim :Ability aim :To develop the Ss ’reading ability and reading skills 。Emotional aim :To learn Jane Goodall ’s bravery and perseverance in achieving his goals. To reinforce the sens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1.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3).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Important points: Get the Ss to know more about Jane ’s research and his achievements.Difficult points:Enable the Ss learn to describe a person by using some key words and phrases. 1.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八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的方法。 教学对策:让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列表的独特价值,产生掌握这些策略的心理需求。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中的已知条件。 谈话: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信息比较多) 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谈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要不要把上面提到的信息都整理进去?你能根据问题列表整理吗? 学生列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 展示学生列出的表格。 (3)提问:下面分析数量关系,你打算从哪里想起?怎样想?同桌讨论后指名回答。 (4)让学生列分步算式解答,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思路: 一是: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要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二是根据桃树有3行,每行有多少棵,可以求出桃树的棵数;根据梨树有4行,每行5棵,可以求出梨

人教版必修4Unit1WomenofachievementWriting写作教学课例教案

写作教学课例教案 课题:人教版必修4 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Writing 课型:写作课 设计者:河北省邯郸市第二中学宋XX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1.单元主题:本单元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主要是围绕成功女性这一主题展开,其中重点介绍了Jane Goodall和Lin Qiaozhi 两位伟大成功女性。学习本单元有助于提高对妇女社会角色的认识,了解成功女性的奋斗经历和勇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尤其是女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和自信心。可以帮助学生深切感受到无论男女,只要对他人有无私的爱心,对事业有坚定的信心,并不懈地为之倾注心血,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2.课堂内容:本节课是Writing写作课。是本单元的第5课时。在学习了Jane Goodall和Lin Qiaozhi两位伟大女性后,在对人物介绍有了一定的基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逐步完成人物描写写作课。 3.内容分派:Lead-in运用Using language--- reading (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林巧稚这个人物作为导入对象,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词汇到简短英语短句最后总结从哪几方面进行人物描写。 人物介绍描写从背景、外貌、性格、成就、兴趣爱好、教育背景等几方面评价人物。每环节分设任务让学生结组或者自由讨论完成。实战演练部分呈现完整范文,师生共同分析文章总结介绍人物的文章怎么完成。作业以学生熟悉的教师为题材进行课后练习。 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创设“情景”加强“协作”“会话”,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使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1.演示法:把相关林巧稚的图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人物背 景知识的把握,并从旧知识中获得启迪,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和小组活动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_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课题:§1.1 集合 1 2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3 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4 础上。此外,集合理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5 课型:新授课 6 课时:1课时 7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8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9 于”关系; 10 (2)牢记常用的数集及其专用的记号。 11 (3)理解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2 (4)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13 法)描述不同的问题。 14 2.过程与方法 15 (1)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16 程,深入理解集合的含义。 17 (2)学生自己归纳本节所学的知识点。 18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9 使学生感受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数20 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对待不同问题,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21 教学过程: 22 一、引入课题 23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24 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25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26 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27 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28 阅读课本P 2-P 3 内容 29 二、新课教学 30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31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32 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33 总体。 34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35 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36 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37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四第一单元教案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 Section Ⅰ Warming up, Extensive reading, Comprehending Teaching aim: 1.Have s grasp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2.Let s know the achievement of Jane Goodall. 3.Improve s reading ability. 4.Have s know the importance of hard-working. Teaching key point: 1.Have s know about the new words. 2.Improve s reading ability. Teaching difficulty: Improve s extensive reading ability. Teaching step: step 1: learn new words. A: learn about the key words. 1. n. achievement v. achieve 2.lead a...life lead to(介)导致

Eg: I am leading a happy life./ He has led a rich life since he came to China. 3.intend: intend to do sth. Eg: I intended to date you. behave vi. vt. 举动,表现behave oneself 规矩点,行为得体 4.crowd in; inspire; come across; look down upon/look up on;observe; by chance=by accident; campaign; shade B: practice Match the words and the explanation. 1.by chance a. a series of planned activities 2.campaign b. to watch carefully; to obey 3.move off c. by accident 4.observe d. to plan ; to mean 5.intend e. to start; to set out 6.behave f. to admire someone 7.crowd g. sth. important that you succeed in doing 8.inspire h. to encourage someone.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教案第八单元第4课时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加深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度数的角。 2、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度数的角。 教具准备: 直尺、量角器、钟面、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任意画一个角。 3、我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画角,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角的分类。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活动角。 2、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了角可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活动角做出我们认识的这些角。(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角的样画在本上。 4、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角的大小范围。 (1)提问: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

(板书:锐角:小于90度) (2)提问: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板书:直角:90度) 5、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变成一条直线。 (板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并写上角的符号。 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像这样的角,它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 启发思考:一个平角是多少度? 学生量出平角的度数。(板书:180度) 提问:想一想: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呢?为什么? 让学生看一个平角,变换方向和位置。 6、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重合。 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小结:周角的定义,周角是360°。(板书:周角:360度) 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7、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吗?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或者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8、练习。 “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角的画法。 1、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分类,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尝试着去画一个50°的角。 (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画的。 说明:像这样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 (3)教师小结画角方法,并演示: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word档)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 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 15 日 8 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2-P3 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 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70页)——————————————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A)(举例) 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 ——————————————第 2 页(共70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英语必修四 Unit1 Reading for writing 教案-新版

Unit1 Reading for Writing 教学设计 1. Teaching Analysis 教情分析 1.1 Teaching objectives-教学目标 In and after this period,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1.1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describing a person 1.1.2 use and apply the useful sentences patterns and words in the writing: it seemed that...; Suddenly it hit me ...; it is ...that...;etc. 1.1.3 extend what has been learned to the class to writing. 1.1.4 show respect for the women role model and learn from them 1.1.5 learn to cooperate in a group and self-correction. 1.1.6 practice some reading skills: prediction, canning, summarizing 1.2 Important & difficult teaching points-教学重难点 1.2.1 Important teaching points-教学重点 Guide the Ss to write with the useful language and correct structure in the passage 1.2.2 Difficult teaching points-教学难点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vocabulary to describe a successful woman in an organized way 2. Student analysis学情分析 2.1 Fundamental state基本情况 在学习过本单元重点词汇,相关语法以及第一篇课文之后,学生对本单元主题“杰出女性”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同时积累了相关的语言知识。本次阅读围绕林巧稚的生平为主线,主要探讨了其成就和成功的原因,这也切合了写作的要点,能够为学生写作提供类似语言和相似结构。同时文章从一位高中生角度来进行书写,对学生起了比较正面的引导。学生学习此类文章时,能有比较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学习兴趣较浓,学习动力也充足。 2.2 Knowledge reserve知识储备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使用出现在文中的宾语从句,主语从句等名词性从句。在词汇方面,描述人的性格品质的一些形容词和本单元一些重点词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含义。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3.熟记有关数集的专用符号。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含义 教学难点:集合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教学过程: 引入问题 (I)提出问题 问题1:班级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问班级一共多少人? 问题2: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 讨论问题:按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问题2已无法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用集合的语言加以描述(板书标题)。 复习问题 x-< 问题3: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数集,点集)(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73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II)讲授新课 1.集合含义 通过以上实例,指出: (1)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说明:在初中几何中,点,线,面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同样集合也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可描述,不可定义。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问题4: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2.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 确定性: 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a 是某一具体的对象,则a 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成立。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 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若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则称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称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如A={2,4,8,16},则4∈A ,8∈A ,32?A.(请学生填充)。 (2) 互异性:即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说明: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对象.因此,以后提到集合中的两个元素时,一定是指两个不同的元素. 如:方程(x-2)(x-1)2 =0的解集表示为{1,-2 },而不是{ 1,1,-2 } (3)无序性: 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 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III )课堂练习 (IV )课时小结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中,确定性可用于判定某些对象是否是给定集合的元素,互异性可用于简化集合的表示,无序性可用于判定集合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教案(1)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散曲 元曲小令 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 70页)——————————————

牛津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下册第八单元第4课时优质教案

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8 We’re twins! Sound time, Checkout time & Ticking time Teaching contents 教学内容 Sound time, Checkout time & Ticking time Teaching aim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听懂、会说字母n在单词中的读音,发音准确。 2. 学生能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运用本课所学的句型Who’s he/she? He’s/She’s … Is he/she …? Yes./No.并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3. 学生能熟练地介绍自己的家庭。 Focus of the lesson and predicted area of difficulty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字母n在单词中的读音,发音准确。 教学难点:学生能熟练使用本课所学,并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运用。 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 & Reading 1. Greeting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 Hello, Miss Chen. T: Nice to meet you. S: Nice to meet you, too. 2. Look, ask and answer T: Here are some animal friends. Can you guess what they will ask? Please have a try. S: Who’s my fath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