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增重、碱金属计算

过氧化钠增重、碱金属计算
过氧化钠增重、碱金属计算

衡水市第二中学高二化学限训认真、规范、细致、用心使用时间: 2014. 年 3月 19日

1.200℃时,11.6gCO2 和H2O 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 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则

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生成O2 的质量分别为()

A、11.2,4g

B、16 ,8g

C、23.2 ,8g

D、46.4 ,4g

2.过氧化钠与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

物质是()若是足量的过氧化钠与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出气体物质

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2O2 、Na2CO3

B、Na2CO3

C、NaOH、Na2CO3

D、Na2O2 、Na2CO3 、NaOH

3.加热NH4HCO3并趁热将生成的气体:①先通过Na2O2,增重a1g,再通过浓H2SO4,增重b1g;

②先通过浓H2SO4,增重b2g,再通过Na2O2 ,增重a2g,则a1、a2、b1、b2从大到小的排列顺

序是A、a1、a2、b2、b1 B、b1、b2、a2、a1 C、b2、a1、a2、b1 D、a2、a1、b2、b1

4.CO2与H2的混合气体5 g,在150℃时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用电火花充分引燃,在相同状况下再将

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Na2O2中,测得Na2O2固体增重的质量为3.4 g,则原混合气体

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25% B.75% C.88% D.32%

5.将2mol NaHCO3和一定量的Na2O2固体混合,在加热条件下让其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固体,经测

定Na2O2无剩余,则最后固体的物质的量为:()

A.1~2mol之间

B.1~4mol之间

C.2~4mol之间

D.大于4mol

6.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变为原体积的11/12(同

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A.4:5:2 B.4:6:1 C.6:4:3 D.6:2:3

7.在一定条件下,使CO和O2的混合气体26 g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2O2

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重14 g,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CO的质量比可能是()

A.9∶4 B.1∶1 C.7∶6 D.6∶7

8.在100℃时,将甲醇、甲烷、氧气的混合气体放入一装有过量Na2O2固体的密闭容器

中,不断用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测得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为零,则原混合气

体中甲醇、甲烷、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

A. 1:1:1

B. 1:2:1

C. 1:3:2

D. 无法计算

9.在标准状况下,将密度为(10/7)g/L CO

2和CO混合气体充满一盛有足量Na

2

O

2

的密闭

容器中(容积为22.4L,固体体积忽略不计),用不间断的电火花引发至充分反应,

下列对反应完全后容器里残留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0.15molO

2

B.有1molNa

2

CO

3

C.有0.5moCO D.有0.25molNa

2

CO

3 10.在标准状况下,将密度为(10/7)g/L CO

2

和CO混合气体充满一盛有足量Na

2

O

2

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为22.4L,固体体积忽略不计),用电火花引燃(一次)充分反应,下列对反应完全后容器里残留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0.15molO

2

B.有1molNa

2

CO

3

C.有0. 5moCO D.有0.25molNa

2

CO

3 1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CO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气体,这时测得容器内的压

强为P1,若控制容器的体积不变,加入足量的Na2O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点燃至反应完全,恢复到开始时的温度,再次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P2,则P1和P2之间的关系是A.P1=P2B.P1=2P2C.P1=4P2D.P1=8P2

12、将氧气和甲烷的混合气体充入盛有过氧化钠的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

反应结束后,若容器中压强为零(20摄氏度,且不考虑CO2的溶解及水的蒸汽压),则氧气和甲烷的体积比不可能为 A 3:2 B 1:1 C 1:1 D 3:1

13、200℃时,11.6 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

再将反应后剩余固体冷却后加入含有Na+、HCO-3、SO2-3、CO2-3等离子的水溶液中,若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3.2 g/mol

B.混合气体与Na2O2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C.溶液中SO2-3的物质的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溶液中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O2-3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但是HCO-3和CO2-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基本保持不变

14 a升CO2气体通过足量Na2O2所得的气体与b升NO相混和时,可得到c升气体(相同状况),以下

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若ab,则c=0.5(a+b)

C.若a=b,则c=0.5(a+b)

D.若a0.5(a+b)

15. 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 g 2

2

O

Na的密闭容器中,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零(150℃),将残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生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2:1

B. 残留物只有3

2

CO

Na

C. 混合气体中O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残留物只有3

2

CO

Na

和NaOH

16.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粉末中一定有Na 2O 、Na 2O 2、NaHCO 3

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 2CO 3和NaCl

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 2O 和NaCl

D.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 2CO 3和NaCl

17.Na 2O 2是中学化学常用试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1molNa 2O 2与足量CO 2反应转移电子0.1mol

B .将Na 2O 2粉末加入到NaHSO 3溶液中,SO 32—离子数目增多

C .等物质的量的Na 2O 2与Na 2O 溶于等量水中生成NaOH 浓度相同,

D .等质量的Na 2O 2与Na 2S 晶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阴离子

18.有2份质量分数不同的NaHCO 3和NaOH 的混合物,将它们分别用酒精灯隔绝空气加热至恒重并排出气体后恢复到常温,测得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第二份得到的是纯净物

B .第1份混合物中NaOH 的质量分数更大

C .根据表中数据不能计算出第1份混合物中NaHCO 3的质量分数

D .第2份混合物中NaOH 的物质的量小于NaHCO 3的物质的量

19.将一定量的NaOH 和NaHCO3的混合物X 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V 1 L 气体Z (V 1≠0)。反应后的固体残渣Y 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又生成V 2 L 气体Z (V 1、

V 2均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 Y 的成

分为Na2CO3 B. Z 的成分为CO2 C. V 1>V 2

D. X 中 E 20. 某温度下,碳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向其中加入x molNa 2CO 3?5H 2O 或ymolNa 2CO 3,可析出相同质量的Na 2CO 3?10H 2O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可能为39%,x 一定大于y

B .a%可能为39%,x 可能大于、等于、小于y

C .a%可能为30%,x 一定大于y

D .a%可能为30%,x 可能大于、等于、小于y 21.往含0.2 mol NaOH 和0.1 mol C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 2气体,当气体为6.72 L (标态)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和通入CO 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

A B C D 22.(双选)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

、Cl -、Mg 2+、Ba 2+

,现取三份100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 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 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 ,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K +

一定存在 B 100mL 溶液中含0.01mol

C Cl -可能存在

D Ba 2+一定不存在,Mg 2+可能存在

1.将16g 甲烷和xg 氧气的混合气体装入放有过量的Na2O2 的密闭容器中,并通过电火花不断地点

火,维持150℃,反应到最后,恢复到原状态时,无气体残留,求x 的值 。 2.在110℃,101kPa 下,一定量的某物质A 跟一定量的O2充分反应后,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全部缓慢通过足量的22O Na 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 是22gH ,跟足量O2反应后,按上述方式通过22O Na ,则22O Na 固体质量增加________g 。 (2)若A 是gC 6,与216gO 反应后,按上述方式通过22O Na ,则22O Na 固体质量增__g 。 (3)若A 的分子式是

z

y x O H C (x 、y 、z 均为正整数),一定量的A 跟足量O2反应后,按上述方式

通过22O Na ,22O Na 固体增加的质量跟A 的质量相等,则A 中x 、y 、z 满足的关系是(请用两个关系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x 和y ,另一个只含x 和z ):_______、______。 3.将m mol 22O Na 和

3NaHCO 的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50℃,使其充分反应,混合物中

22O Na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 。

(1)当x=1/2时,容器中固体产物______(写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 (2)若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为O2和H2O ,则x 的取值范围_______。

(3)当3/10<

4.在标况下,将CO 和CO2混合气体共0.1摩充入盛有3.9gNa2O2密闭容器中,然后用电火花不断引燃容器内气体混合物,使之充分反应。若CO2在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 ,试通过分析和

计算,得出x 值与剩余气体的关系的几种情况,将结果填写在表1中(写计算过程)。 表1 Na 2O2+CO+CO

的反应结果与各物质的量的关系

2

+(Na )mol 11.2

V n =

衡水市第二中学 高二化学限训 认真、规范、细致、用心 使用时间: 2014. 年 3月 19日

过氧化钠增重、碱金属计算限训

1-5 C BD C A B 6—10A D B B C 11—15 C D A A CD16—20AD B C C C 21-22A AC

1、 X=16g

2、解析(2)6gC 与16gO 2恰好反应生成0.5 mol CO 2,0.5 mol “CO ”的质量为14g 。(3)因为22O Na 固体增加的质量跟A 的质量相等,A 分子中C 原子和O 原子的个数应相等。A 分子达到饱和时,22+=x y ,氢原子数不能过饱和。 答案:(1)2 (2)14 (3)x=z ,22+≤x y 。

3. (12分)(每空3分)(1)32CO Na ,NaOH ;0.5 mmol ,0.5 mmol (2)2/13/1<≤x (3)

)2/31(x m n -= 4.分析:n (CO2)=0.1xmol n (CO )=0.1(1-x )mol (0<x <1)

n (Na2O2)=3.9g /(78g/mol )=0.05mol

当CO 与Na2O2恰好完全反应时,根据关系CO ——Na2O2,有nCO=n (Na2O2)。 即:0.1(1-x )=0.05 x=0.5(临界值) 讨论:1)当0<x <

时,Na2O2与CO2反应,Na2O2耗完,且CO 有剩余,CO2的量

不变。CO + Na2O2= Na2CO3 0.05←0.05

过量的CO 为0.1(1-x )-0.05=(0.05-0.1x )mol ,即最终剩余气体由0.1molCO2和(0.05-0.1x )molCO 组成。 (2)当x=1/2时,0.05mol 的CO 恰好与0.05mol 的Na2O2完全反应,最终只有0.05mol 的CO2气体。

(3)当1/2<x <1时,CO 与Na2O2反应,CO 耗完,剩余Na2O2再与部分的CO2反应并生成O2。Na2O2 + CO =Na2CO3

0.1(1-x )←0.1(1-x ) 剩余的Na 2O 2为0.05-0.1(1-x )=(0.1x-0.05)mol 。 由方程式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可知,(0.1x-0.05)molNa 2O 2与(0.1x-0.05)molCO 2反应得(0.05x-0.025)molO 2。

剩余的CO 2为0.1x-(0.1x-0.05)=0.05mol ,生成的O 2为(0.05x-0.025)mol 。

过氧化钠增重、碱金属计算限训

1-5 C BD C A B 6—10A D B B C 11—15 C D A A CD16—20AD B C C C 21-22A AC

1、 X=16g

2、解析(2)6gC 与16gO 2恰好反应生成0.5 mol CO 2,0.5 mol “CO ”的质量为14g 。(3)因为22O Na 固体增加的质量跟A 的质量相等,A 分子中C 原子和O 原子的个数应相等。A 分子达到饱和时,22+=x y ,氢原子数不能过饱和。

答案:(1)2 (2)14 (3)x=z ,22+≤x y 。

3. (12分)(每空3分)(1)32CO Na ,NaOH ;0.5 mmol ,0.5 mmol (2)2/13/1<≤x (3)

)2/31(x m n -= 4.分析:n (CO2)=0.1xmol n (CO )=0.1(1-x )mol (0<x <1)

n (Na2O2)=3.9g /(78g/mol )=0.05mol

当CO 与Na2O2恰好完全反应时,根据关系CO ——Na2O2,有nCO=n (Na2O2)。 即:0.1(1-x )=0.05 x=0.5(临界值) 讨论:1)当0<x <

时,Na2O2与CO2反应,Na2O2耗完,且CO 有剩余,CO2的量

不变。CO + Na2O2= Na2CO3 0.05←0.05

过量的CO 为0.1(1-x )-0.05=(0.05-0.1x )mol ,即最终剩余气体由0.1molCO2和(0.05-0.1x )molCO 组成。 (2)当x=1/2时,0.05mol 的CO 恰好与0.05mol 的Na2O2完全反应,最终只有0.05mol 的CO2气体。

(3)当1/2<x <1时,CO 与Na2O2反应,CO 耗完,剩余Na2O2再与部分的CO2反应并生成O2。Na2O2 + CO =Na2CO3

0.1(1-x )←0.1(1-x ) 剩余的Na 2O 2为0.05-0.1(1-x )=(0.1x-0.05)mol 。 由方程式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可知,(0.1x-0.05)molNa 2O 2与(0.1x-0.05)molCO 2反应得(0.05x-0.025)molO 2。

剩余的CO 2为0.1x-(0.1x-0.05)=0.05mol ,生成的O 2为(0.05x-0.025)mol 。

碱金属习题

碱金属习题 唐荣德 一、选择题 1.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 B ) A. 两者均为白色固体 B. 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 C. 过氧化钠可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而氧化钠则不能 D. 两者都具有漂白性 2. 有关过氧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 ) A. 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B. 白色固体 C. 碱性氧化物 D. 离子化合物 3.质量为1 g 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H 2最多的是 ( C ) A. Zn B. Fe C. Al D. Na 4.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1 mol ,分别强热后,其产物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结果是 ( BD ) A. 放出的CO 2的量前者为后者的二分之一 B. 放出的CO 2的量前者为后者的二倍 C. 消耗盐酸一样多 D. 消耗盐酸前者比后者多 5. CO 2跟下列物质反应能产生O 2的是 ( C ) A. NaOH B. Na 2O C. Na 2O 2 D. Na 2CO 3 6. 下列混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 的是 ( CD ) A. Na 2O 2和Na 2CO 3 B. Na 和NaCl C. Na 2O 和Na 2O 2 D. NaOH 和Na 7.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不产生... 氧气的是 ( B ) A. Na 2O 2和H 2O B. Na 2O 和H 2O C. KClO 3和MnO 2 D . Na 2O 2和CO 2 8.常温常压下,下列物质在空气里不发生... 变化的是 ( B ) A. Na 2CO 3·10H 2O B. NaHCO 3 C. Na D. NaOH 9.过氧化钠与足量NaHCO 3的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是 ( C ) A. Na 2CO 3和Na 2O 2 B. Na 2CO 3和NaOH C. Na 2CO 3 D. Na 2O 、Na 2O 2和Na 2CO 3 10.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跟过量盐酸反应 ( C ) A. 碳酸钠放出CO 2多 B. 碳酸氢钠放出CO 2多 C. 碳酸钠消耗盐酸多 D. 碳酸氢钠消耗盐酸多 11.除去混在碳酸钠粉末里的碳酸氢钠,最好的方法是 ( A ) A. 加热 B. 加盐酸 C. 加石灰水 D. 加氯化钡溶液 12.少量金属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生成的物质是 ( D ) A. Na 2O B. Na 2O 2 C. NaOH D. Na 2CO 3 13.碱金属溶于汞可形成良好的还原剂“汞剂”。取某种碱金属的汞剂4.6 g 投入足量水中产生2.24 L 气体(标准状况),并得到密度为ρ g / mL 的溶液1 L ,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C ) A . %12.1ρ B . %8.0ρ C . %48.0ρ D . %24.0ρ 解析:由反应方程式知,碱金属为0.2 mol ,故只可能是Li 。 14.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 2、HCl 、CO , 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 3

酸与金属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酸与金属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选择题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但大多数混合物的参数介于其组分之间。下面简单介绍混合物的这一特点在相关计算中的应用: 理解:先用数学知识进行认识 4与8的平均值x之间的关系 4 < x < 8 联系化学知识↓↓↓ 净物A 的数值< 混合物的数值< 纯净物B 的数值 依据上面的分析相关题型有: a. 已知纯净物AB的数值,求混合物的数值的取值范围; b.已知混合物的数值,求两种纯净物AB的取值范围; c.已知纯净物A(或B)的数值和混合物的数值, 求另一种纯净物B(或A)取值范围; 下面是相关的类型题: a. 已知纯净物AB的数值,求混合物的数值的取值范围; 1.Mg.Al Zn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HCl反应,产生氢气0.4g, 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A.15g B.10g C.3.6g D.3g 答案: 极值法:设全部为锌,则要产生0.4克氢气要锌13克; 设全部是铝,则要产生0.6克氢气要铝3.6克 现在是混合物,介于两者之间,所以选B 2.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粉末投入定量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1g氢气,则下列各组金属中肯定不能构成上述混合物的是( ) A.Mg Ag B. Zn Cu C. Al Fe D. Al Mg 解答:这道题中,Mg、Zn、Al、Fe都是可以反应的,Ag、Cu都是不反应的。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知道 A 镁为12克<15克,银不反应的,可以。 B 锌为32.5克>15克,铜不反应的,不可以。 C 铝为9克<15克,铁为28克>15克,可以。 D 铝为9克<15克,镁为24克>15克,不可以。 因此应该选B、D b.已知混合物的数值,求两种纯净物AB的取值范围; 3.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和物3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1克氢气, 则组成该混和物的两种金属可能是() A. Mg和Fe B. Fe和Zn C. Zn和Cu D.Cu和Ag 解析:Mg(12克1克氢气); Fe(28克1克氢气)。 Zn(32.5克1克氢气); Cu和Ag(与酸不反应)。 A 12g 28g均小于30g ,不可能; B 28g<30g<32.5g,可能; C 32.5g >30g ,Cu与酸不反应,不可能;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教案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过氧化钠的用途。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全面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学习态度;依据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学习风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实验对比探究、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同学们,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先为大家变一个魔术——吹气生火。 实验过程:教师准备好三脚架、石棉网、棉花、过氧化钠、玻璃管。将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放在石棉网上,叫学生上台用玻璃管向过氧化钠吹气,吹一段时间可看到棉花被点燃的实验现象。 教师问:我们吹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是什么原因使得棉花被点燃?

引入新内容: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之后再解决。 教师板书课题: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二)新课讲解: 1.在化学中,研究一种新物质,我们都要先了解它的物理性质、结构、组成以及组成该物质的化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推测他的化学性质,并且通过实验来验证。那么就接下来我们 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就先来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物质——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学生自己观察实验台上的氧化钠与过氧化钠固体,师生一起总结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教师板书: 一、物理性质 我们再来看他们的组成。 教师写出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分子式,从分子式的组成分析各元素的化合价。 教师板书:Na 2O;Na 2 O 2 讲: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一价,可预测过氧化钠性质活泼。下面我们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验证这一预测。 教师板书: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过氧化钠及其计算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过氧化钠及其计算 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Na2O2+CO2—→Na2CO3+O2△m △n 78g 106g 28g 1mol 0.5mol 0.5mol 推论1:1mol Na2O2与CO2充分反应时,固体质量净增加为1mol CO的质量,减少气体的质量为1mol氧原子的质量。 推论2:Na2O2与CO2反应时,减少气体的体积等于生成O2的体积,等于参加反应气体体积的一半。 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Na2O2+H2O —→2NaOH+O2△m △V 78g 2×40g 2g 1mol 0.5mol 0.5mol 推论3. 1mol Na2O2恰好与1mol H2O(g)反应,固体质量净增加1mol H2的质量,气体质量净减少为1mol氧原子的质量。 推论4.Na2O2与H2O(g)完全反应时,气体减少的体积等于生成O2的体积,等于参加反应的H2O(g)的一半。 三、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推论5. CO2、H2O(g)与足量Na2O2反应,混合气体减少的体积恰好为混合气体体积的一半,与混合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无关。 推论6. 当CO、H2或它们的混合物与O2充分燃烧后通过足量固体Na2O2时,固体质量净增加为CO、H2或它们混合物的质量。 推论7. 凡符合(CO)nHm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在O2中充分燃烧后,再通入Na2O2固体中,固体增加质量恰好等于有机化合物的质量。 [练习题] 1.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白色固体 B.都是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 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 D.都是强氧化剂 2.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O B.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 C.用Na2O2漂白过的织物、麦杆等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 D.Na2O2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放出大量的O2,并有白色固体析出 3.将Na2O2粉末投入到下列稀溶液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A.NaHCO3 B.FeCl3 C.NaCl D.HCl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是金属氧化物,所以能和水反应生成O2 B.Na在空气中的燃烧需要预先加热,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NaHCO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Na2CO3 D.Na和盐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5.将一定质量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得到0.36g混合气体,通过放电完全反应,则混合物中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质量比可能为()

(完整版)碱金属元素知识点整理

第五讲碱金属元素 1.复习重点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焰色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碱金属元素相似性递变性 2.难点聚焦 (1)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O、1)相似性:碱金属元素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锂、钠、钾、铷、铯在性质上的相似性,碱金属都是强还原剂,性质活泼。具体表现在都能与 2 Cl、水、稀酸溶液反应,生成含R+(R为碱金属)的离子化合物;他们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是强碱; 2 O 2)递变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大,失电子渐易,还原性渐强,又决定了他们在性质上的递变性。具体表现为:①与 2 H O反应越来越剧烈,③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②与 2 CsOH RbOH KOH NaOH LiOH >>>>; (2)实验是如何保存锂、钠、钾:均是活泼的金属,极易氧化变质甚至引起燃烧,它们又都能与水、水溶液、醇溶液等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是易燃易

爆物质,存放它们要保证不与空气、水分接触;又因为它们的密度小,所以锂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或封存在固体石蜡中,而将钠、钾保存在煤油中; (3)碱金属的制取:金属Li 和Na 主要是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取;金属K 因为易溶于盐不易分离,且电解时有副反应发生,故一般采用热还原法用Na 从熔融KCl 中把K 置换出来(不是普通的置换,而是采用置换加抽取的方法,属于反应平衡);铷和铯一般也采用活泼金属还原法制取。 (4).焰色反应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所用火焰本身的颜色要浅,以免干扰观察. (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灼烧时应无颜色,同时熔点要高,不易被氧化.用铂丝效果最好,也可用铁丝、镍丝、钨丝等来代替铂丝.但不能用铜丝,因为它在灼烧时有绿色火焰产生. (3)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能起焰色反应的少量杂质. (4)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化合物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色火焰,以看清钾的紫色火焰. 3. 例题精讲 例1 已知相对原子质量:Li 6.9,Na 23,K 39,Rb 85。今有某碱金属M 及其氧化物2M O 组成的混合物10.8 g ,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和干燥得固体16 g ,据此可确定碱金属M 是[ ] A 、Li B 、Na C 、K D 、Rb 解析 设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当设混合物全是碱金属或全是碱金属氧化物时有如下关系: 22222M H O MOH H +=+↑ 222M O H O MOH += 10.8 g →10.8×[(A +17)/A]g 10.8 g →10.8×[2(A +17)/(2A +16)]g 但实际上该混合物中碱金属及其氧化物都存在,则可建立不等式:[10.8(17)/]16[10.8(17)/(8)]A A A A ?+>>?++。 解得:35.3>A >10.7,从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该碱金属只能是钠。 答案 B 例2 为了测定某种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足量的水)的总质量为ag 。将质量为bg 的某碱金属单质放入水中,立即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 。

碱金属元素 教学设计

【有关"碱金属元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 碱金属元素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金属元素的结构及物理性质 注意:K、Na密度变化趋势反常ρNa>ρK 碱金属元素中Rh有Rb、Cs密度大小水 Na、K、Cs可保存在煤油中,而Li常保存在凡土杯中 二、焰色反应 1、内容: 钾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 钠:黄色 2、用途:测定金属或金属阳离子的存在 操作:①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至与原火焰颜色一致 ②蘸溶液或粉未在外焰观察,每次实验完毕,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灼烧至与火焰颜色一致*,观察钾的焰色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结构(Li次外层为2个电子) 2、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注意:1、Li燃烧生成L2Io,而Na以后的金属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K至K以后的金属燃烧生成RO3起氧化物 结论:碱金属与大多数非金属起反应,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即失电子的能力。 *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因金属氯化物高温下易挥发。 2、与H2O反应 2K+2H2O=2KOH+H2↑ 2K+2H2O=2K++2OH-+H2↑(遇水燃烧) K、Na与H2O反应巨烈,放出的热使生成H2燃烧火焰呈紫色,并有较轻微得爆炸声,酚酞变红显碱性。 结论:与H2O反应由Li——Cs逐渐巨烈,Li遇水不溶成小球,Na熔成小球,K燃烧。 4、碱金属的递变规律 四、钾肥 1、钾肥:主要指KCl K2SO4 K2CO3 钾盐为速效肥而CO(NH2) 2等为迟效肥 推出:应避免与氨态氮肥混合使用,放出NH3。应CO32—反应NH4+→NH3↑ 2、氮促进叶片生长,磷促进果实根发育,钾促进茎的生长。 3、岩石的风化 4、CO2自得:1)水的吸收;2)岩石风化;3)光合作用 教案内容: 内容1:知识讲解 教学设计2. 碱金属元素 教案内容:

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

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Na 2O 2 + 2CO 2 = 2Na 2 CO 3 + O 2 2×78g 2×106g △m=56g(固体的质量差)2L 1L △V=1L(气体的体积差) 结论: ⑴若有2mol CO 2 参与反应,固体质量增重56g ⑵Na 2O 2 与CO 2 反应时,减少气体的体积等于生成O 2 的体积,等于参加反应的CO 2 体积的一半。 小结:此类题目可以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练习1:某容器中通入VL CO 2,再加入少量Na 2 O 2 后,气体缩小到WL,则被吸收 的CO 2 的体积(气体体积均为相同条件下测定)是 A.(V-W)L (V-W)L C.(2V-W)L D. 2W L ) 练习2:将10gCO 2 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反应后 干燥管的总质量增加了5.6g,则原混合气体中CO 2 的质量分数为 A.32% B.44% C.56%D.88% 练习3:标准状况下,将20L CO 2和CO的混合气通过足量的Na 2 O 2 粉末,在相同 状况下,气体体积减少到16L,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为 A.4L B.8L C.12L D.16L 练习4:将44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有过氧化钠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现导出的气体质量变为38.4g,则有多少过氧化钠参加了反应 答案: 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2Na 2O 2 + 2H 2 O = 4NaOH + O 2 ↑ 2×78g 4×40g △m=4g 2Na 2O 2 + 2H 2 O(g) = 4NaOH + O 2 2L 1L △V=1L 、

高中化学碱金属知识点规律大全

碱金属知识点规律大全 1.钠 [钠的物理性质]很软,可用小刀切割;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常见的钠的表面为淡黄色);密度比水小而比煤油大(故浮在水面上而沉于煤油中);熔点、沸点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化学性质] (1)Na与O2反应: 常温下:4Na + O2=2Na2O,2Na2O + O2=2Na2O2(所以钠表面的氧化层既有Na2O也有Na2O2,且Na2O2比Na2O稳定). 加热时:2Na + O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2)Na与非金属反应:钠可与大多数的非金属反应,生成+1价的钠的化合物.例如: 2Na + C122NaCl 2Na + S Na2S (3)Na与H2O反应.化学方程式及氧化还原分析: 离子方程式:2Na + 2H2O=2Na++ 2OH-+ H2↑ Na与H2O反应的现象:①浮②熔⑧游④鸣⑤红. (4)Na与酸溶液反应.例如:2Na + 2HCl=2NaCl + H2↑2Na + H2SO4=Na2SO4 + H2↑ 由于酸中H+浓度比水中H+浓度大得多,因此Na与酸的反应要比水剧烈得多. 钠与酸的反应有两种情况: ①酸足量(过量)时:只有溶质酸与钠反应. ②酸不足量时:钠首先与酸反应,当溶质酸反应完后,剩余的钠再与水应.因此,在涉及有关生成的NaOH或H2的量的计算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5)Na与盐溶液的反应.在以盐为溶质的水溶液中,应首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再分析NaOH可能发生的反应.例如,把钠投入CuSO4溶液中: 2Na + 2H2O=2NaOH + H2↑2NaOH + CuSO4=Cu(OH)2↓+ Na2SO4 注意: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时,可置换出盐中较不活泼的金属.例如: 4Na + TiCl4(熔融) 4NaCl + Ti [实验室中钠的保存方法]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以隔绝与空气中的气体和水接触. 钠在自然界里的存在:由于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故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的形式(主要为NaCl,此外还有Na2SO4、Na2CO3、NaNO3等)存在. [钠的主要用途] (1)制备过氧化钠.(原理:2Na + O2Na2O2) (2)Na-K合金(常温下为液态)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原因:Na-K合金熔点低、导热性好) (3)冶炼如钛、锆、铌、钽等稀有金属.(原理:金属钠为强还原剂) (4)制高压钠灯.(原因:发出的黄色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2.钠的化合物

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

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 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78g 2×106g △m=56g(固体的质量差) 2L 1L △V=1L(气体的体积差) 结论: ⑴若有2mol CO2参与反应,固体质量增重56g ⑵Na2O2与CO2反应时,减少气体的体积等于生成O2的体积,等于参加反应的CO2体积的一半。 小结:此类题目可以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练习1:某容器中通入VL CO2,再加入少量Na2O2后,气体缩小到WL,则被吸收的CO2的体积(气体体积均为相同条件下测定)是 A.(V-W)L B.2(V-W)L C.(2V-W)L D. 2W L 练习2:将10g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反应后干燥管的总质量增加了5.6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 A.32%B.44%C.56%D.88% 练习3:标准状况下,将20L CO2和CO的混合气通过足量的Na2O2粉末,在相同状况下,气体体积减少到16L,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为 A.4L B.8L C.12L D.16L 练习4:将44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有过氧化钠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现导出的气体质量变为38.4g,则有多少过氧化钠参加了反应? 答案:15.6 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78g 4×40g △m=4g 2Na2O2 + 2H2O(g) = 4NaOH + O2 2L 1L △V=1L 结论: ⑴若有2mol H2O参与反应,则固体质量增重4g

⑵Na 2O 2与H 2O (g )完全反应时,气体减少的体积等于生成O 2的体积,等于参加反应的H 2O (g )的一半 小结:此类题目可以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练习: 在一定条件下,使H 2和O 2的混合气体26 g 充分发生反应。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 2O 2反应,使固体增重2 g 。求原混合气体中O 2和H 2的质量。 答案:①氧气过量时:m (O 2)=24 g ,m (H 2)=2 g ②氢气过量时:m (O 2)=16 g ,m (H 2)=10 g 解析:2Na 2O 2+2H 2O =4NaOH+O 2 增m Δ x 36 = 2g g 4 x =18 g 2H 2 + O 2 2H 2O y =2 g y 4=z 32=g 1836 z =16 g 已知H 2和O 2共26 g ,而反应用了H 2 2 g ,O 2 16 g, 共18 g ,所以剩余气体:26-18=8 g (1)当O 2过量时:m (O 2)=16 g + 8 g =24 g ,m (H 2)=2 g (2)当H 2过量时:m (O 2)=16 g ,m (H 2)=2 g + 8 g =10 g 三、过氧化钠与CO 2和H 2O 的反应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 结论:CO 2、H 2O (g )与足量Na 2O 2反应,混合气体减少的体积恰好为混合气体原体积的一半,与混合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无关。 练习1:200℃时,11.6gCO 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 2O 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 ,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 5.8 B. 11.6 C. 18.8 D . 23.2 解析:m(O 2)= 11.6g -3.6g =8g n(O 2)=0.25mol n(混合气体)=0.5mol 则原混合物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11.6g/0.5mol=23.2g?mol -1 结论: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等于进入容器的气体的质量与从容器中出去的气体的质量之差。

碱金属元素

《碱金属元素》 【高考考点】1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2. 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理解碱金属元素 (单 质、化合物)的相似性核递变性 3. 焰色反应(Na 、K ) 【知识要点】 一.碱金属 1 .结构 碱金属在周期表中位于 _________ 族,其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 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 _______________ ,原子半径逐渐 ____________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 逐渐 __________ ,原子失去最外电子层中电子的能力逐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它们的金属性逐 渐 ____________ 。 2 .性质 ⑴物理性质(单质) 二.焰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叫焰色反应。 1. 步骤 ⑴干烧将铂丝烧至无色; ⑵蘸烧 蘸取待测物进行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⑶洗烧 每次实验后都要用 _________________ 洗净铂丝,灼烧至无色。 2 .一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的颜色 ⑵焰色反应是原子或离子的外围电子被激发跃迁而产生各种颜色光的过程。 与气体物质燃 烧时产生各色火焰有本质区别,它利用的是元素的物理性质。

⑶一般只有少数金属才能发生焰色反应。

【高考试题】 1. Na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6. 将足量CO2通人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 n)和通入 7. 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 Na (l) + KCl (I) NaCl (l) + K (g); △ H> 0 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下表。 压强(kPa) 13.3353.32101.3 K的沸点(O590710770 Na的沸点(O700830890 KCl的沸点(O1437 NaCl的沸点(O1465 ⑴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 ____________ ,而反应 的最高温度应低于__________________ 。 ⑵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 进行实验。 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NaH + H 20 = NaOH + H 2?,它也能 跟液氨、乙醇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 A .跟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C.跟液氨反应时,有NaNH2生成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 .苛性钾B.碘化氢 3. 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A. NaHCO3 B. HNO3 4. 下列有关碱金属铷(R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灼烧氯化铷时,火焰有特殊颜色 C.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5. 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 A. 0.9%氯化钠溶液 C. 1.25 %碳酸氢钠溶液 F列有关NaH的叙述错误的是 B. NaH中H「半径比Li +半径小 D .跟乙醇反应时,NaH被氧化 C. 硫酸 D .醋酸 C. Agl D. HClO B. 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 D .氢氧化铷是弱碱 B. 0.9 %氯化铵溶液 D. 5%葡萄糖溶液 C D A B

碱金属盐及计算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碱金属盐及计算 A组 1.下列物质长期置于空气中质量不会增加的是 A NaOH固体 B 浓H2SO4 C 碳酸钠晶体 D Na2SO3溶液 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时,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A Na和O2 B NaOH和CO2 C NaHCO3和NaOH D Na2CO3和HCl 3.用足量的盐酸与100g CaCO3反应,将生成的CO2通入含有30g NaOH的溶液中,溶液里生成的钠盐是 A Na2CO3 B NaHCO3 C Na2CO3和NaHCO3 D NaCl 4.用1L中含有HCl 36.5g的盐酸100mL与13.4g Na2CO3·xH2O恰好完全反应,则x值为 A 3 B 6 C 9 D 10 5.用1L 1.0mol/L NaOH溶液吸收0.8mol CO2,所得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量浓度之比是 A 1︰3 B 2︰1 C 2︰3 D 3︰2 6.向盛有25mL 0.2mol/L的Na2CO3溶液的试管中通过一支插到试管底部的长滴管,徐徐注入0.1mol/L盐酸75mL,在标况下,产生CO2气体体积为 A 28mL B 42mL C 56mL D 84mL 7.1.06g Na2CO3跟20.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原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0.100mol/L B 0.200mol/L C 0.500mol/L D 1.00mol/L 8.向含有0.14mol Na2C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含有HCl 0.2mol的稀盐酸,经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正确的是 9.向含0.14mol Na2C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含一定量HCl的稀盐酸,经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得0.20mol NaCl和0.08mol NaHCO3 B 剩0.04mol Na2CO3,得0.20mol NaCl C 剩0.06mol HCl,得0.14mol NaCl和0.14mol NaHCO3 D 得0.06mol NaCl和0.08mol NaHCO3 10.用15mL 2mol/L的H2SO4溶液与15mL 3mol/L的Na2CO3溶液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欲制最多的二氧化碳,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把两种溶液快速混合并不断搅拌 B 把两种溶液缓慢混合并不断搅拌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习题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 2O 2与Na 2O 中均只存在离子键( ) (2)Na 2O 2与Na 2O 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2∶1( ) (3)Na 2O 2在潮湿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的原因是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 (4)2Na 2O 2+2H 2O===4NaOH +O 2↑ H 2O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 (5)Na 2O 2与H 2O 反应制备O 2的离子方程式:Na 2O 2+H 2O===2Na ++2OH -+O 2↑( ) (6)Na 2O 、Na 2O 2组成元素相同,与CO 2反应产物也相同( )(7)Na 2O 2的电子式为Na ··O ······O ····Na( ) (8)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做气体的干燥剂( )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10)78 g Na 2O 2中含阴离子的个数是2 N A ( ) (11)Na 2O 2与H 2O 反应制备O 2的离子方程式:Na 2O 2+H 2O===2Na ++2OH -+O 2↑( ) (12)Na 2O 、Na 2O 2组成元素相同,与CO 2反应产物也相同( ) (13)1 mol 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 2O 或Na 2O 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均为N A ( ) (14)Na 2O 2是否属于碱性氧化物( ) (15)1 mol Na 2O 2与足量CO 2完全反应时转移2N A 个电子( ) 2.某溶液中含有HCO -3、SO 2-3、CO 2-3、CH 3COO - 4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 2O 2 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 A .CH 3COO - B .SO 2-3 C .CO 2-3 D .HCO -3 3.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 2O 2或K 2O 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下列关于Na 2O 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Na 2O 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D .Na 2O 2的漂白原理与SO 2的漂白原理相同 B .Na 2O 2分别与水及CO 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 2时,需要水和CO 2的质量相等 C .Na 2O 2分别与水及CO 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 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4. 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 g ,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5.取a g 某物质在O 222了a g ,下列物质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 .H 2 B .COC .C 6H 12O 6 D .C 12H 22O 11 6.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 2O 2固体,不会出现浑浊现象的是 A .饱和Na 2CO 3溶液 B .Ca(HCO 3)2稀溶液C .Na 2SO 3稀溶液 D .饱和CaCl 2溶液 7.比较下列四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一组:①Na 2O 2+CO 2 ②Na 2O 2+SO 2二组:③Na 2O 2+FeCl 3(溶液) ④Na 2O 2+FeCl 2(溶液) 三组:⑤SO 2通入品红溶液中,加热 ⑥Na 2O 2加入到品红溶液中,加热 四组:⑦NaOH 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⑧Na 2O 2固体加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 问题:(1)写出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判断③、④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 (3)判断⑤、⑥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4)判断⑦、⑧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 8.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部分表示圆圈内的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已知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均为 0.1 mol ,水的质量为100 g ,忽略溶液中溶剂的变化。完成下列题目。 (1)反应③最多产生O 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2)Na 2 O 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②③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9.Na 2O 2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1)某学习小组发现:在盛有Na 2O 2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固体完全溶解,并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当气泡消失后,向其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将试管轻轻振荡,红色很快褪去;此时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 2粉末,又有气泡产生。 ①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__________,红色褪去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Mn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 2O 2有强氧化性,H 2具有还原性,有同学猜想Na 2O 2与H 2能反应。为了验证此猜想,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计算专题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计算专题 一、单一反应型——可用差量法 例1.某容器中通入V L CO2,再加入少量Na2O2后,气体体积缩小到W L,则被吸收的CO2的体积是(均为相同条件下)() A.(V—W)L B.2(V—W)L C.(2V—W)L D.2W L 二、二元混合物型——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2.200℃时,11.6g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求原混合物中CO2和H2O的质量比。 三、连续反应型——可用化学方程式叠加法 例3.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gNa2O2的密闭容器中,连续进行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零(150 ℃),将残留物置于水中,无气体产生。原混合气体O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1:3 D.2:1 四、讨论判断型——可用极限法确定关键点 例4.将amol Na2O2和b mol NaHCO3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至300℃使其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⑴当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气体只有氧气时。a和b的关系式是 ⑵当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固体只有Na2CO3时。a和b的关系式是 ⑶当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固体为Na2CO3和NaOH混合物时,a和b的关系式是 练习 1.将干燥的88gCO2通过装有Na2O2的干燥管后,气体质量变为60g,则反应后的气体中CO2的质量为() A.24 g B.34 g C.44 g D.54 g 2.在天平两边各放一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放入100g水,向左盘烧杯中加入4.6g金属钠,为保持天平平衡,向右盘烧杯中应加入Na2O2的质量约是() A.4.52g B.5.12g C.5.54g D.6.22g 3.将CO、H2、O2混合气体16.5 g用电火花引燃,然后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增重7.5 g,则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为() A.36%B.54.5%C..40%D.33.3%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计算题专练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计算题专练 一、单选题 1. 等物质的量的N 2、O 2、CO 2混合气体通过Na 2O 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 2、O 2、CO 2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3:4:1 B .3:3:2 C .6:7:3 D .6:9:0 2. 某种H 2和CO 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O 2的1/2。将 3.2克这种混合气体充入一盛有足量Na 2O 2的密闭容器中,再通入过量O 2,并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最后容器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了( ) A. 3.2g B. 4.4g C. 5.6g D. 6.4g 3.某温度下,w g 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 2O 2反应,固 体质量增加w g 。在①H 2 ②CO ③CO 和H 2的混合气 ④HCHO ⑤CH 3COOH ⑥HO —CH 2—CH 2—OH 中,符合题意的是 ( ) A .均不符合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④⑤ D .全部符合 4. 在密闭容器中,300℃时将100mL 由H 2O 、CO 2、H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 2O 2在连续电火花作用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压强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则原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比不可能是 ( ) A .1∶1∶1∶1 B .3∶1∶2∶4 C .1∶3∶5∶1 D .2∶2∶3∶3 5.在25℃,101Kpa 下由HCHO(g)、H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共6.72g ,其相对氢气的密度为14,将该气体与2.24L 氧气(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 202粉末,使Na 202粉末增重的质量为( ) A .等于6.72g B .小于6.72g C .大于6.72g D .无法计算 6.120 mL 含有0.20 mol 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 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A .2.0mol/L B .1.5 mol/L C .0.18 mol/L D .0.24mol/L 7.将0.4gNaOH 和1.069 3 2Na CO 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1 L 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 2CO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8.往含0.2 molNaOH 和0.1 molB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 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练习题(第2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练习题 (第2课时) 1.下列对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B.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B.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2的质量相等 C.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D.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 3.将W g某气体与一定量的O2混合后通入装有足量Na2O2固体的密闭容器中,用间断电火花不断地引燃气体,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固体质量增加W g,则气体可能是①H2、 ②CO、③CO与H2混合气体、④甲醛、⑤乙二醇蒸气中的() A.只有①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4.某溶液中含有HCO-3、CO2-3、SO2-3、Na+、NO-3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Na2O2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是() A.NO-3B.CO2-3、NO-3C.SO2-3、NO-3D.CO2-3、NO-3、Na+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可用水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

B.可用CO2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 C.可利用在空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2O中的Na2O2 D.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试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 6.5.6 L CO2气体迅速通过Na2O2固体后得到4.48 L气体(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这4.48 L 气体的质量为() A.8.2 g B.8.8 g C.6.4 g D.11 g 7.2.1 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2.1 g B.3.6 g C.7.2 g D.无法确定 8.A、B、C是三种常见的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空白: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甲+B―→C+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 9.(1)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 棉剧烈燃烧起来。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 b.反应放热。 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 习小组拟用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用以验证结 论a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呼吸面具中有Na2O2,可吸收CO2放出O2,若用超氧化钾(KO2) 代替Na2O2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1)写出K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kg Na2O2和1 kg KO2分别和CO2反应,生成的O2的体积比(同温、同压下)为______。 (3)等物质的量的CO2分别与足量的Na2O2、KO2反应,生成的O2的体积比(同温、同压 下)为________。 (4)你认为选用________作补氧剂更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钠——性质多重性的实验探究 11.(1)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