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检测技术复习提纲

《光电检测技术》复习提纲

1、光敏电阻和光敏二极管的基本概念,基本应用和两者的区别(测脉搏的电路);

光敏电阻,又称光敏电阻器或光导管,常用的制作材料为硫化镉,另外还有硒、硫化铝、硫化铅和硫化铋等材料。这些制作材料具有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其阻值迅速减小的特性。这是由于光照产生的载流子都参与导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作漂移运动,电子奔向电源的正极,空穴奔向电源的负极,从而使光敏电阻器的阻值迅速下降。

光敏二极管,又叫光电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光根据使用方式,转换成电流或者电压信号的光探测器。管芯常使用一个具有光敏特征的PN结,对光的变化非常敏感,具有单向导电性,而且光强不同的时候会改变电学特性,因此,可以利用光照强弱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一.功能不同:光敏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特性实现二极管的开关功能。光敏电阻,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和其他材料的光特性实现可变电阻的功能。

二.材料不同:虽然有些时候两者用同样的材料如硅,砷化镓,但是光敏电阻的材料范围比光敏电阻的更广。

三.功能的不同决定了主要参数不同:光敏二极管,最高工作电压,暗电流,光电流,光电灵敏度、响应时间、结电容和正向压降等。

光敏电阻,标称电阻值、使用环境温度(最高工作温度)、测量功率、额定功率、标称电压(最大工作电压)、工作电流、温度系数、材料常数、时间常数等。四.功能的不同决定了结构不同:光敏二极管,两个电极间要求能够形成一个PN 结,而且为了加大导通电流,把一个电极的面积设计的很大,另一个相对很小。光敏电阻,只需要两个电极就行了。

测量信号的特征:人体信息本身具有不稳定性、非线性和概率特性。脉搏波的频率属于低频,且信息微弱,噪声强,因而信噪比低。

脉搏波频率范围是0.1~60Hz,主要频率分量一般在20Hz内。

人体手指末端含有丰富的小动脉,它们和其它部位的动脉一样,含有丰富的信息。

测量原理:随着心脏的跳动手指尖的微血管发生相应的脉搏的容积变化,光发射电路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透过手指到光电器件,此过程被检测生理量(人体的脉搏)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电器件转换为电信号,送入前级放大电路将信号适当放大,经过滤波电路除去其中的噪声得到需要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再将脉搏信号进行放大和后级的处理,通过示波器显示出来,进一步进行观测。

3.系统结构

总体框图:

电源:实验室5V、12V直流电源

:

2、CMOS图像传感器的概念及其特点,典型应用案例(CMOS+68013);

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固体成像传感器,与CCD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CMOS图像传感器通常由像敏单元阵列、行驱动器、列驱动器、时序控制逻辑、AD转换器、数据总线输出接口、控制接口等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通常都被集成在同一块硅片上。其工作过程一般可分为复位、光电转换、积分、读出几部分。CMOS图像传感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随机窗口读取能力。

2)、抗辐射能力。

3)、系统复杂程度和可靠性。

4)、非破坏性数据读出方式。

5)、优化的曝光控制。、

具有集成度高、功耗小、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最近几年在宽动态、低照度方面发展迅速。

2、CCD图像传感器的概念及其特点,典型应用案例;

CCD图像传感器于1969年在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之后由日商等公司开始量产,其发展历程已经将近30多年,从初期的10多万像素已经发展至目前主流应用的500万像素。CCD又可分为线型与面型两种,其中线型应用于影像扫瞄器及传真机上,而面型主要应用于数码相机(DSC)、摄录影机、监视摄影机等多项影像输入产品上。

一般认为,CCD传感器有以下优点:

1.高解析度

2.低杂讯

3.高敏感度

4.动态范围广

5.良好的线性特性曲线

6.高光子转换效率

7.大面积感光

8.光谱响应广

9.低影像失真 10.体积小、重量轻 11.低秏电力 12.不受强电磁场影响; 13.电荷传输效率佳: 14.可大批量生产,品质稳定,坚固,不易老化,使用方便及保养容易

3、CMOS和CCD图像传感器原理性的区别和应用性的区别;

CCD:电荷藕合器件,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像来修改图像。CCD由许多感光单位组成,通常以百万像素为单位。当CCD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每个感光单位会将电荷反映在组件上,所有的感光单位所产生的信号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电)和 P(带+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出现杂点,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会产生过热的现象。

CCD提供很好的图像质量、抗噪能力和相机设计时的灵活性。尽管由于增加了外部电路使得系统的尺寸变大,复杂性提高,但在电路设计时可更加灵活,可以尽可能的提升CCD相机的某些特别关注的性能。CCD更适合于对相机性能要求非常高而对成本控制不太严格的应用领域,如天文,高清晰度的医疗X光影像、和其他需要长时间曝光,对图像噪声要求严格的科学应用。

CMOS是能应用当代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工艺来生产的图像传感器,具有成品率高、集成度高、功耗小、价格低等特点。CMOS技术是世界上许多图像传感器半导体研发企业试图用来替代CCD的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作为图像传感器,CMOS已经克服早期的许多缺点,发展到了在图像品质方面可以与CCD技术较量的水平。CMOS的水平使它们更适合应用于要求空间小、体积小、功耗低而对图像噪声和质量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合。如大部分有辅助光照明的工业检测应用、安防保安应用、和大多数消费型商业数码相机应用。

4、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及其特点,典型应用案例;

主要是由一种高热电系数的材料,如锆钛酸铅系陶瓷、钽酸锂、硫酸三甘钛等制成尺寸为2*1mm的探测元件。在每个探测器内装入一个或两个探测元件,并将两个探测元件以反极性串联,以抑制由于自身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干扰。由探测元件将探测并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微弱的电压信号,经装在探头内的场效应管放大后向外输出。为了提高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以增大探测距离,一般在探测器的前方装设一个菲涅尔透镜,该透镜用透明塑料制成,将透镜的上、下两部分各分成若干等份,制成一种具有特殊光学系统的透镜,它和放大电路相配合,可将信号放大70分贝以上,这样就可以测出20米范围内人的行动。

优点:本身不发任何类型的辐射,器件功耗很小,隐蔽性好。价格低廉。

缺点:

◆容易受各种热源、光源干扰

◆被动红外穿透力差,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不易被探头接收。

◆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和灵敏度明显下降,有时造成短时失灵。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除了用于遥感、制导、夜视、主动雷达、热成像、气体分析、辐射计、测温等军事和工业场合外,近些年来,在消费电子电器产品中的应用正迅猛增长。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检测人的传感器。广泛用于防盗报警系统、房间自助开灯控制、自动门和其它安全及自动化装置中。国外有把热释电传感器安装在售货机上,当有人接近时机器可以说话。类似的重要应用是安装在工厂危险性机械系统上,防止人太靠近造成危险。

5、红外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红外测温枪);

在自然界中,当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由于它内部热运动的存在,就会不断地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其中就包含了波段位于0.75~100μm 的红外线,红外温度传感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温度是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是工业生产中很普遍、很重要的一个热工参数,许多生产工艺过程均要求对温度进行监视和控制,特别是在化工、食品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红外传感器的应用:红外线传感器常用于无接触温度测量,气体成分分析和无损探伤,在医学、军事、空间技术和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在医学上的应用:采用红外线传感器远距离测量人体表面温度的热像图,应用电路:人体焦耳式体温感测

2、在空间技术上的应用:利用人造卫星上的红外线传感器对地球云层进行监视,可实现大范围的天气预报;采用红外线传感器可检测飞机上正在运行的发动机的过热情况等。

3、在军事上的应用:遥感就是用装在平台上的传感器来收集(测定)由对象辐射或(和)反射来的电磁波,再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得对象信息的技术。

4、环境工程上的应用:微波遥感用在大气的各项数据的测量上,在海洋学、油污探测、融雪测定等方面都有应用。

应用: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

红外辐射探测

移动物体温度测量

连续温度控制

热预警系统

气温控制

医疗器械

长距离测量

红外测温仪

此设备由红外传感器和显示报警系统两部分组成,它们之间通过专用的五芯电缆连接。安装时将红外传感器用支架固定在通道旁边或大门旁边等地方,使得被测人与红外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相距35CM。在其旁边摆放一张桌子,放置显示报警系统。只要被测人在指定位置站立1秒钟以上,红外快速检测仪就可准确测量出旅客体温。一旦受测者体温超过38°C,测温仪的红灯就会闪亮,同时发出蜂鸣声提醒检查人员。如图是目前最常见的红外测温仪结构框图。它是光、机、电一

体化的红外测温系统。图中的光学系统是一个固定焦距的透视系统,滤光片一般采用只允许8~14um的红外辐射能通过的材料。步进电机带动调制盘转动,将被测的红外辐射调制成交变的红外辐射射线。红外探测器一般为热释电探测器,透镜的焦点落在其光敏面上。被测目标的红外通过透镜聚焦在红外探测器上,红外探测器将红外辐射变换为电信号输出。红外测温仪电路比较复杂,包括前置放大器、选频放大、温度补偿、线性化、发射率调节等。目前已经有一种带单片机的智能红外测温仪,利用单片机与软件的功能,大大简化了硬件电路,提高了仪表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红外测温仪的光学系统可以是透射式,也可以是反射式。红外温度快速检测仪为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降低非典的扩散和传播提供快速、非接触测量手段,可广泛用于机场、海关、车站、宾馆、商场、影院、写字楼、学校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对体温超过38°C的人员进行有效筛选。

6、机器视觉的概念及其应用;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是指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 CMOS 和CCD 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得到被摄目标的形态信息,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机器视觉的应用主要有检测和机器人视觉两个方面:

⒈检测:又可分为高精度定量检测(例如显微照片的细胞分类、机械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测量)和不用量器的定性或半定量检测(例如产品的外观检查、装配线上的零部件识别定位、缺陷性检测与装配完全性检测)。

⒉机器人视觉:用于指引机器人在大范围内的操作和行动,如从料斗送出的杂乱工件堆中拣取工件并按一定的方位放在传输带或其他设备上(即料斗拣取问题)。至于小范围内的操作和行动,还需要借助于触觉传感技术。

此外还有:

1自动光学检查

2人脸识别

3无人驾驶汽车

4产品质量等级分类

5印刷品质量自动化检测

6文字识别

7纹理识别

8追踪定位

应用实例

⒈基于机器视觉的仪表板总成智能集成测试系统

⒉金属板表面自动控伤系统

⒊汽车车身检测系统

⒋纸币印刷质量检测系统:

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⒍金相分析:

⒎医疗图像分析:

⒏瓶装啤酒生产流水线检测系统:

⒐大型工件平行度、垂直度测量仪:

⒑螺纹钢外形轮廓尺寸的探测器件

⒒轴承实时监控

⒓金属表面的裂纹测量

7、论述光电检测技术与“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会有哪些结合点?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工业4.0已经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认为,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已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复习要点:

1、复习时除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还要注意应用。

2、对一些基础的系统,要求能够画电路;

3、对一些有一定复杂度的系统,要求能画系统框图;

4、更注重知识点的消化;

5、答题时要有自己的思维,部分题目没有正确答案,更考察理解的透彻度。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电气测试复习提纲

第1章测试技术基础知识 1.1 电磁量测试基础 包括:电参数的测量,磁参数的测量,电路元件参数的测量电气设备中常用非电量的测量,非电量测量. 1.1.1测试方法 1直接测量2间接测量3组合测量 表1.1.1 SI基本单位(后三个) 1.1.2测试结果表示 1.1.3测试发展过程和趋势 1.1.4电学量和电学基准 1.2.1传感器的概述 图1.2.1 传感器组成框图 1.2.2传感器分类:(构成原理;能量转换情况;其它) 1.2.3传感器的特性 1.2.3.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1线性度2灵敏度3迟滞4重复性 1.2.3.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在测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非电量时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 间的关系,即传感器的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反应能力。1瞬态响应特性一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二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 图1.2.6一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图1.2.7二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 图1.2.8二阶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 1.3.1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1.3.1.1有关测量技术中的部分名词1等精度测量2非等精度测量3真值4实际值5 标称值6示值7测量误差 1.3.1.2测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3粗大误差 1.3.2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可分为:(具体区分及差别,多选题) 1准确度: 2精密度: 3精确度: 1.3.3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2相对误差:(1)实际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3)满度(引用)相对误差。例1.3.1,其中卷题。3粗大误差 第2章比较式电测仪表 2.1 直流电位差计 比较式测量仪表分补偿测量仪和电桥测量仪表,补偿测量仪表有全补偿和差值补偿两种2.1.1直流电位差计的补偿原理 直流电位差计分定阻交流式和定流变阻式两种 图2.1.1定阻变流式电位差计原理电路图2.1.2定流变阻式电位差计原理电路 2.1.2直流电位差计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指标 表2.1.1几种国产直流电位差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2.1.3直流电位差计的应用 图2.1.3用电位差计测量高电压图2.1.4用电位差计测电流 图2.1.5用电位差计校正电流表图2.1.6用电位差计校正电压表

光纤通信复习资料必看

光纤通信复习资料必看(总1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复习提纲 第一章知识点小结: 1.什么是光纤通信 3、光纤通信和电通信的区别。 2.基本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第二章知识点小结 1、光能量在光纤中传输的必要条件(对光纤结构的要求)。 2、突变多模光纤数值孔径的概念及计算。 3、弱导波光纤的概念。 4、相对折射率指数差的定义及计算。 5、突变多模光纤的时间延迟。 6、渐变型多模光纤自聚焦效应的产生机理。 7、归一化频率的表达式。 8、突变光纤和平方律渐变光纤传输模数量的计算。 第三章知识点小结 1、纤通信中常用的半导体激光器的种类。 2、半导体激光器的主要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3、电子吸收或辐射光子所要满足的波尔条件。 4、什么是粒子数反转分布 5、理解半导体激光产生激光的机理和过程。 6、静态单纵模激光器。 7、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特性。 8、DFB激光器的优点。 9、LD与LED的主要区别 10、常用光电检测器的种类。 11、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12、PIN和APD的主要特点。 13、耦合器的功能。 14、光耦合器的结构种类。 15、什么是耦合比 16、什么是附加损耗 17、光隔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四章知识点小结 1、数字光发射机的方框图。 2、光电延迟和张驰振荡。 3、激光器为什么要采用自动温度控 4、数字光接收机的方框图。 5、光接收机对光检测器的要求。 6、什么是灵敏度 7、什么是误码和误码率 8、什么是动态范围 9、数字光纤通信读线路码型的要求。 10、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常用的码型种类。 第五章知识点小结 1、SDH的优点。 2、SDH传输网的主要组成设备。 3、SDH的帧结构(STM-1)。 4、SDH的复用原理。 5、三种误码率参数的概念。 6、可靠性及其表示方法。 7、损耗对中继距离限制的计算。 8、色散对中继距离限制的计算。

高中物理 传感器(原理及典型应用) (提纲、例题、练习、解析)

传感器(原理及典型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传感器,常见的传感器有哪些。 2.了解一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了解传感器的应用模式,能够运用这一模式去理解传感器的实际运用。 4.了解传感器在生活、科技中的运用和发挥的巨大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传感器 1.现代技术中,传感器是指这样一类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化为电路的通断。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2.传感器原理 传感器感受的通常是非电学量,如压力、温度、位移、浓度、速度、酸碱度等,而它输出的通常是电学量,如电压值、电流值、电荷量等,这些输出信号是非常微弱的,通常要经过放大后,再送给控制系统产生各种控制动作。传感器原理如下图所示。 3.传感器的分类 常用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效应进行工作的。根据测量目的不同,可将传感器分为物理型、化学型和生物型三类。 物理型传感器是利用被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电阻、电压、电容、磁场等)发生明显变化的特性制成的,如光电传感器、力学传感器等。 化学型传感器是利用能把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等化学量转换成为电学量的敏感元件制成的。 生物型传感器是利用各种生物或生物物质的特性做成的,用以检测与识别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传感器,生物或生物物质主要是指各种酶、微生物、抗体等,分别对应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等等。 要点二、光敏电阻 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大小这个电学量,一般随光照的增强电阻值减小。 要点诠释:光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硫化镉在无光时,载流子(导电电荷)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能变好。 要点三、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 1.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明显。如图为某一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曲线。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教学大纲60课时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电气、工自 学时数:60 (理论)学分数: 执笔人:xxx 修订时间:2007-4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它以各类传感器的工作机理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相应的测量及检测电路和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设计要点的基本技能。着重介绍工业、科研、生活中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转换电路及传感器的应用.各章节的重点放在传感器的选型、调试、测量数据分析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上。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发展趋势和各种传感器所基于的效应及其工作原理与应用。难点在于本科程是集电学、光学、物理、化学、数学、力学、微电子学、机械、工艺和加工等于一体以及构造各种传感器的数学模型。传感器是将各种非电量(包括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处理和传输的另一种物理量的装置。传感器技术是涉及传感(检测)原理的传感器件。传感器开发和应用的综合技术,随着现代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检测技术概念 主要内容: 1.测量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2.测量误差及分类 3.传感器及基本特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在各个领域中的传感器的作用,掌握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和发展动向。2.掌握传感器的静特性、动特性和技术指标。 3.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检测方法,测量误差及分类,测量结果的数据统计处理和传感器及其基本特性.

作业及复习要求: 测量的基本概念,各种误差的计算。 第二章弹性敏感元件 主要内容: 1.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 2.弹性敏感元件的材料 3.变换力的弹性敏感元件 4.变换压力的弹性敏感元件 教学目标: 1.弹性敏感元件在非电量电测技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故要掌握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 2.了解变换力和变换压力的弹性敏感元件 作业及复习要求: 弹性元件材料及其特性,压力与弹性变换的换算 第三章电阻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 1.电位器式传感器 2.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3.气敏电阻传感器 4.测温热电阻传感器 5.湿敏电阻传感器 教学目标: 1.掌握应变效应、压阻效应、金属丝灵敏系数和应变片灵敏系数、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掌握其工作原理、灵敏度定义及零残电压产生的原因和减小措施 作业及复习要求: 电阻敏感元件种类,相关参数的计算 第四章电涡流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 1.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结构及特性 3.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 4.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专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含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 1.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5号干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该误差属于( )。A.系统误差 B.粗大误差 C.随机误差 D.动态误差 2. 下列传感器中不能用于压力测量的是( )。 A.电容式差压变送器 B.电阻应变片 C.霍尔式传感器 D.金属热电阻 3.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度为0.5级,试求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A. 1℃ B. 0.5℃ C. 10℃ D. 200℃ 4.在自感式电感传感器中,量程最大的是( )。 A.变间隙型 B.变面积型 C.螺管型 D.差分变压器 5. 金属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主要是由( )引起的。 A.尺寸变化 B.电导率变化 C.灵敏度变化 D.温度变化 6.在电阻应变片中采用半桥双臂测量电路,则桥路的灵敏度为( )。 A.K=U/4 B.K=U/2 C.K=U/3 D.K=U 7.自感传感器或差动变压器采用相敏检波电路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 )。 A. 提高灵敏度 B. 将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 C. 使检波后的直流电压能反映检波前交流信号的相位和幅度 8.在电容式传感器中,灵敏度最高的是( )。 A.变相对面积式 B.变极距式 C.变介电常数式 D.变极距差分结构式 9.霍尔电动势的数值表达式为( )。 A.U H=K H B B.U H=K H Bcosθ C.U H=K H I D.U H=K H BIcosθ 10.动态力传感器中,两片压电片多采用( )接法,可增大输出电荷量;在电子打火机和煤气灶点火装置中,多片压电片采用串联接法,可使输出电压达上万伏,从而产生电火花。 A. 串联 B.并联 C. 既串联又并联 11.霍尔元件采用恒流源激励是为了( )。 A. 提高灵敏度 B. 克服温漂 C. 减小不等位电势 12.下列物位测量系统中,和被测液体密度相关的是( )。 A.定浮力式液位计 B.静压式物位测量 C.超声波式液位测量 D.电容式液位测量 13.多将开关型霍尔集成元件制作成具有史密特特性是为了( )。 A .增加灵敏度 B. 减小温漂 C. 抗机械振动干扰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642001 课程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Of Photo-electronic Imaging and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理知识和方法认识和分析各种光电成像器件工作机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光电成像系统整体技术构成的认识,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对本学科新理论、新器件、新系统的介绍,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前沿,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工作奠定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电成像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光电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光电成像系统的结构以及相关的学科和技术。 2.通过本科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习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分析光电成像器件各环节的物理过程,理解和认识光电成像系统的结构、各子系统的作用,掌握光电成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等,逐渐形成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这个教学大纲是根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学科内容要求而编写的,在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授课过程中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重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模型的讲解,其次是数学理论与方法的具体应用; 2. 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各部分的学时,后面的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3. 对大纲中内容不相关部分可自行安排讲授顺序。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的先修课程:《光电子学》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各章内容学习结束后,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习题,布置习题作业,根据习题的完成质量,随堂讲解各章重点习题,期末总复习全面讲解。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光电成像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的掌握情况,及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白廷柱等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 《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白廷柱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光纤通信复习提纲

《光纤通信技术》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小结 一、名词概念 1、光纤:光纤是传光的纤维波导或光导纤维的简称。 2、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3、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是以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通信系统。 4、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纤来传输携带信息的光波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5、色散:在光纤中,不同信号的各频率或各模式成份的传播速度不同,经过光纤传输一定距离后,不同成份之间出现时延差,从而引信号畸变。 二、光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 三、光纤通信所用光波的波长范围 光纤通信的波谱在1.67×1014Hz~3.75×1014Hz之间,即波长在0.8μm~1.8μm之间,属于红外波段, 将0.8μm~0.9μm称为短波长,1.0μm~1.8μm称为长波长,2.0μm以上称为超长波长。 四、光纤通信中常用的低损耗窗口:810nm,1310nm,1550nm 五、光纤通信的特点 与电缆或微波等电通信方式相比,光纤通信的优点如下: (1)传输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很大; (2)由于光纤衰减小,无中继设备,故传输距离远; (3)串扰小,信号传输质量高; (4)光纤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 (5)光纤尺寸小,重量轻,便于传输和铺设; (6)耐化学腐蚀; (7)光纤是石英玻璃拉制成形,原材料来源丰富,并节约了大量有色金属 六:光纤结构: 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3部分组成 七、光纤分类: 若按传输模的数量分类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若按传输波长分类可分为短波长光纤和长波长光纤 若按套塑结构分类可分为紧套光纤和松套光纤 全反射是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小结 一、名词概念 1、阶跃型光纤:阶跃型光纤在纤芯和包层交界处的折射率呈阶梯形突变,纤芯的折射率n1和包层的折射率n2是均匀常数。 2、渐变型光纤:渐变型光纤纤芯的折射率nl随着半径的增加而按一定规律逐渐减少,到纤芯与包层交界处为包层折射率n2,纤芯的折射率不是均匀常数。 3、单模光纤:单模光纤只传输一种模式,纤芯直径较细,通常在4μm~10μm 范围内。 4、多模光纤:多模光纤可传输多种模式,纤芯直径较粗,典型尺寸为50μm左右。 二、光纤的光学参数 1、相对折射率差:----纤芯折射率为n1,包层的折射率为n2,且n1>n2。n1-n2差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光纤的性能,为此引入相对折射率差这样一个物理量来表示它们相差的程度,用

《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复习提纲(附答案)

《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复习提纲 1 预防性试验的不足之处(P4) 答: 1、需停电进行试验,而不少重要电力设备,轻易不能停止运行。 2、停电后设备状态(如作用电压、温度等)与运行中不符,影响判断准确度。 3、由于是周期性定期检查,而不是连续的随时监测,绝缘仍可能在试验间隔期内发生故障。 4、由于是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状态即使良好时,按计划也需进行试验和维修,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甚至可能 因拆卸组装过多而造成损坏,即造成所谓过度维修。 2 状态维修的原理(P4) 答:绝缘的劣化、缺陷的发展虽然具有统计性,发展的速度也有快慢,但大多具有一定的发展期。在这期间,会有各种前期征兆,表现为其电气、物理、化学等特性有少量渐进的变化。随着电子、计算机、光电、信号处理和各种传感技术的发展,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在线状态监测,及时取得各种即使是很微弱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根据其数值的大小及变化趋势,可对绝缘的可靠性随似乎做出判断并对绝缘的剩余寿命做出预测,从而能早期发现潜伏的故障,必要时可提供预警或规定的操作。 3 老化的定义(P12) 答:电气设备的绝缘在运行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如电场、热、机械应力、环境因素等)的作用,内部将发生复杂的化学、物理变化,会导致性能逐渐劣化,这种现象称为老化。 4 电气设备的绝缘在运行中通常会受到哪些类型的老化作用?(P12) 答:有热老化、电老化、机械老化、环境老化、多应力老化等。 5 热老化的定义(P12) 答:由于在热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老化称为热老化。 6 什么是8℃规则?(P13) 答:℃,绝缘寿命大约减少一半,此即所谓8℃规则。 7在弱电场和强电场的作用下,设备绝缘的电气特性有哪些? 答:(1)在强电场(外施场强大于该介质的击穿强度)下,将出现放电、闪络、击穿等现象,这在气体中表现最为明显。 (2)在弱电场(外施场强比该介质的击穿场强小得多)下,主要是介质中的极化、电导、介质损耗等。 8什么是电气故障诊断?其特点是什么? 答:通过对电气设备的试验和各种特性的测量,了解其特征,评估设备在运行中的状态(老化程度),从而能早期发现故障的技术。提高电气设备及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 任何诊断都是以征兆为线索的,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困难在于:一般说来,故障和征兆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种故障可能对应多种征兆,而一种征兆也可能对应着多种故障。因此仅仅依靠单一的检测项目,对故障的分析是不全面的,需要对各种试验结果进行综合推理。 9 可靠性、失效与故障的定义(P21) 答: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失效:产品终止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这样的事件。 故障:产品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 10描述可靠性的定量指标是一什么? 答:可靠度,失效率,平均寿命。 11 寿命试验的目的和方式(26) 答:寿命试验是为了确定在工作状态下的寿命分布规律和相应的可靠性指标。 寿命试验有两种方式: 1、实验室可靠性试验。相当多的元件、材料可直接在实验室进行寿命试验。为缩短寿命长的试品的试验时间, 可采用加速寿命试验。但如何选择合适的应力来试验常需较多的经验。 2、现场可靠性试验。多数电气设备不可能在实验室进行可靠性试验,而只能根据现场的运行、检修资料进行统 计分析,从而得出各项可靠性指标。 12电气设备在线检测中,对窄带干扰信号可使用什么手段进行抑制?(P53)

(整理)传感器敏感材料及器件复习提纲

《传感器敏感材料及器件》课程主要内容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霍尔效应定义,霍尔电势,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霍尔式转速传感器原理图及测量原理; 置于磁场中的静止载流导体, 当它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一致时, 载流导体上平行于电流和磁场方向上的两个面之间产生电动势, 这种现象称霍尔效应。该电势称霍尔电势。

图(a )是磁场强度相同的两块永久磁铁,同极性相对地放置,霍尔元件处在两块磁铁的中间。由于磁铁中间的磁感应强度B=0,因此霍尔元件输出的霍尔电势U H 也等于零,此时位移Δx=0。若霍尔元件在两磁铁中产生相对位移,霍尔元件感受到的磁感应强度也随之改变,这时U H 不为零,其量值大小反映出霍尔元件与磁铁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磁性转盘的输入轴与被测转轴相连,当被测转轴转动时,磁性转盘随之转动,固定在磁性转盘附近的霍尔传感器便可在每一个小磁铁通过时产生一个相应的脉冲,检测出单位时间的脉冲数,便可知被测转速。 3.磁阻效应定义,半导体InSb磁敏无接触电位器原理图及测量原理; 磁阻效应 若给通以电流的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的薄片加以与电流垂直或平行的外磁场,则其电阻值就增加。称此种现象为磁致电阻变化效应,简称为磁阻效应。 半导体InSb磁敏无接触电位器是基于半导体InSb磁阻效应原理,由半导体InSb 磁敏电阻元件和偏置磁钢组成;其结构与普通电位器相似。由于无电刷接触,故称无接触电位器。 该电位器的核心是差分型结构的两个半圆形磁敏电阻;它们被安装在同一旋转轴

上的半园形永磁钢上,其面积恰好覆盖其中一个磁敏电阻;随着旋转轴的转动,磁钢覆盖于磁阻元件的面积发生变化,引起磁敏电阻值发生变化,旋转转轴,即能调节其阻值。其工作原理和输出电压随旋转角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4.磁敏二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磁敏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结构 磁敏二极管的P型和N型电极由高阻材料制成,在P、N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本征区I,本征区I的一面磨成光滑的低复合表面(为I区),另一面打毛,设置成高复合区(为r区),其目的是因为电子—空穴对易于在粗糙表面复合而消失。当通过正向电流后就会在P、I、N 结之间形成电流。由此可知,磁敏二极管是PIN型的。

光电子技术复习提纲(含标准答案)要点

第1章绪论 1.半导体光电器件是利用什么效应制作的器件? 答:利用半导体光电效应制成的器件。 2.半导体光电器件是哪两种粒子相互作用的器件? 答:是一种利用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所具有的特性来实现某种功能的半导体器件。 3.半导体发光器件主要包括哪两种? 答:(1)发光二极管;(2)半导体激光器。 4.光电器件主要有利用哪些效应制作的器件? 答:光电器件主要有利用半导体光敏特性工作的光电导器件, 利用半导体光伏打效应工作的光电池和半导体发光器件等。 5.什么是半导体发光器件? 答:利用半导体PN结正向通过电时载流子注入复合发光的器件称为半导体发光器件。 6.光电探测器件是如何转换信号的器件? 答:通过电子过程探测光信号的器件,即将射到它表面上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7.光电检测器工作在反向偏置状态。 8.光电池是利用什么效应制作的? 答:光伏打效应。 9. 光纤通信的两个重要窗口是哪些? 答:1.55um和1.3um。 第2章 1. 光信号的频率在哪个频段?需要用什么器件检测? 答:光信号的频率在1014 Hz以上,常用的电子器件无法对这一频率段产生良好的响应,必须使用光电子器件。 2. 常用的光电检测器:PIN、APD 3. 光电检测器的工作过程? 答:光电检测器件的工作过程: (1)光吸收——(2)电子-空穴对产生——(3)载流子扩散和漂移——(4)检测 4. 光信号(光束)入射到半导体材料后,如何产生电子空穴对? 答:光信号(光束)入射到半导体材料后,首先发生的过程就是半导体材料对光子的吸收,吸收光子以后才能产生价带电子的跃迁,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 5. 半导体材料中的吸收过程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答:本征吸收和非本征吸收 6. 本征吸收又包括哪些? 答:(1)直接吸收;(2)间接吸收

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电气自动化专业(60 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仪表专业及相关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误差理论、传感器、自动检测方法及抗干扰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所学到的自动检测技术灵活地应用于今后的工作、生产实践中去。 二、课程教学目标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本教材后,应基本达到相当于助理工程师或中等技术人员以上的水平,具备自动检测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应付生产中遇到选型、安装、调试、排除故障等方面的问题,初步形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自动检测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误差理论; 2.常用非电量的测量方法; 3.常用传感器的原理、结构、转换电路和应用; 4.检测系统组成的方法及常用的抗干扰技术。 基本技能教学目标: 1.能独立完成大纲规定的实验; 2.能正确地观察并记录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有关数据,并能通过分析、比较,得到正确的结论; 3.能正确地掌握常用非电量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 4.能阅读和分析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图及转换电路方框图。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 1.能看懂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表、产品说明书; 2.能根据传感器说明书,正确地完成传感器的接线、安装、调试; 3.能处理常见的传感器故障。 ★理论教学模块 (一)绪论 1.了解检测及传感器的含义及工业检测涉及的内容; 2.理解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二)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1.了解常用测量方法的分类; 2.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及精度的计算。 3.了解随机误差的概念及处理方法;

检测技术课程参考书目【范本模板】

检测技术课程参考书目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作者:梁森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7-111-19926-X,¥35元 光盘简介 这套课件的主题为“自学与提高”。主要为“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的授课教师使用,但也是学生的辅助学习工具,内容侧重于检测技术的应用,涉及众多工业、科研、生活中各种常用的传感器。 本课件可拓展师生的视野和思路,它给出众多的实物照片和多媒体动画以及录像,使教师授课时更加直观和形象,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看到各种传感器的外形、工作过程和调试过程,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难题,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 作为学生的辅助学习材料,学生在学习各章的同时,可参阅课件对应章节的有关内容进行复习,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对完成课后作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本课件与大多数其他课程的课件稍有不同,它不是教材文字的简单再现,不止是单纯地将课本上的章节提纲和文字打在屏幕上,而是按章节有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上千张实物照片、图片以及许多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动画,还有机电一体化现场录像、作业辅导等。它共分十三章,与作者编写的《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材的章节一一对应,相信教师在使用本课件之后,对本课程的讲解会有较大的帮助,对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制作过程中,也感觉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水平。尤其是在搜集大量素材的工作中,常常为一些从未目睹过的精彩照片而感动,希望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本光盘自动播放。将光盘插入光驱后,会自动进入主界面。读者点击想要阅读的章节标题,即可逐页翻阅。本光盘自带相关的播放软件,无需安装,可降低对系统的要求。

第一节现代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现代检测系统的接口总线 第三节基于虚拟仪器的检测系统 第四节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 第五节传感器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第六节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第七节传感器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 附录A 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及选择 附录B 压力单位及换算 附录C 工业热电阻分度表 附录D 镍铬—镍硅(镍铝)K热电偶分度表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自动检测技术》,作者:张欣欣,孙艳华,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781082879,¥22,元 第1章绪论 第2章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3章信号及其特性分析 第4章检测系统及其抗干扰设计 第5章应力与应变检测 第6章位移、速度、加速度检测 第7章压力及扭矩检测 第8章流量检测 第9章温度检测 第10章检测算法 第11章检测系统方案实例 附录A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B铂铑30-铂铑6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C镍铬—镍硅(镍铬—镍铝)热电偶分 度表 附录D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E镍铬-康铜热电偶分度表 《自动检测和仪表中的共性技术》 作者:徐科军陈荣保张崇巍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译者:丛书名:其他 出版日期:2000-12—1上架日期:2005—10—8 ISBN:7302040753 20元 本书阐述自动检测和仪表中的共性技术。全书共分4篇:第一篇论述传感器的建

《光电检测技术》教学大纲.doc

课程编号:ME3321286 课稈名称:光电检测技术学分/学时:2/32+实验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光电检测技术》教学大纲英文名称:Optic-electronic detection technology 课稈性质:选修课, 建议开设学期:6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传感器、电了测量、电了测量技术、传感器与信号调理开课单位:机电工稈学院测控与仪器系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木课稈是测控专业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光电技术是将传统的光学技术与现代微电了技术、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高新技术,它已渗透到许多科学领域,并得到迅猛的发展。光电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它产生的一门重要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是现代测量技术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各种新型光电探测器件的出现,要求学测控专业的人才必须掌握这门课程。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光电信息技术(3学时) 1.基木要求:了解信息与光电信息技术,光电信息技术与光电检测技术的关系,典型的光电测试系统,以及光电测试技术的发展及其特点。强调:“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 维能力”。 (二)光电检测技术基础(4学时) 1.基本要求:掌握光度学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木定律,光辐射在空气屮传播的基本概念; 了 解和掌握光源的基木参数;了解光电系统中的常用光源: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半导体 发光器件及激光光源等的原理、特性及其对光电检测的影响。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度学中各物理量的基木概念和基木定律。 难点:如何根据光电检测的实际要求,合理选用适当的光源。 (三)光电检测器件(6学时) 1.基木要求:了解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电耦合器;光电池;位敏传感器;热释电;热电偶;光栅尺;光电编码器等光电传感器。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电探测器是光电探测系统的硬件支撑 难点原理 (四)光电探测系统的信噪比(4学时) 1.基木要求:了解光电测试系统的精度与信噪比的关系,噪声的来源与分类,噪声的抑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课程编号:14010022 学分:3学分 学时:52学时(理论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6 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相关课程:《电路基础》、《电子技术》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主要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限选课程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发展动向。理解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传感器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主要性能及其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传感器选型及调整使用的意识和能力。 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教学方法,可根据具体教学时数选取教材中的有关章节,未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内容,下面所列教学内容仅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检测技术基础(4学时) 1.内容及要求: 掌握测量误差及处理; 理解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2.重点: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传感器的分类及特性。 3.难点:测量误差的分类、计算。 (二)温度传感器(4学时)

1.内容及要求: 掌握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其应用; 理解热电阻、热敏电阻测温原理及其应用; 了解集成温度传感器测温原理及其应用。 2.重点热电偶、热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3.难点:热电偶测量补偿电路。 (三)力、压力传感器(6学时) 1.内容及要求: 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实用电路; 理解电容式传感器和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了解霍尔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实用电路。 2.重点: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测控电路及应用场合。 3.难点:力学量的测控测量转换电路及选用。 (四)位移、物位传感器(6学时) 1.内容及要求: 掌握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光栅、磁栅位移传感器原理、类型及应用; 理解差压式液位传感器原理、零点迁移问题; 了解超声波式液位传感器和电容式物位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2.重点:位移、物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适用场合。 3.难点:光栅、磁栅位移传感器原理、差压式液位传感器零点迁移问题。(五)流量传感器(4学时) 1.内容及要求: 掌握差压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组成及适用场合; 理解转子式流量计和容积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特点; 了解涡轮流量计和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应用场合。 2.重点:各种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适用场合。 3.难点:流量传感器的原理、特点。 (六)光电式传感器(6学时) 1.内容及要求: 掌握光电效应及光电器件、光电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及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理解CCD图象传感器的原理、应用及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类型; 了解光纤传感器原理、特点及应用。 2.重点:光电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3.难点: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工程施工测量学总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第 1 章) 1.工程测量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和水中、空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它主要以建(构)筑工程和机器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 2.工程测量学在各阶段的任务和作用有哪些? 勘测设计阶段:提供设计所需要的地形图等测绘资料,为工程的勘测设计、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服务; 施工建设阶段:主要是施工放样测量,保证施工的进度、质量和安全; 运营管理阶段:是以工程监测监测为重点,保障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营。 3.工程测量学有哪些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仪器、观测量、处理) 地形资料的获取与表达; 工程控制测量与数据处理; 建筑物的施工放样; 设备安装检核测量; 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 4.工程测量学有哪些主要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地下工程测量海洋工程测量 军事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 5.工程测量学有哪些特点? 服务对象众多/应用非常广泛 /涉及知识面广 /工程要求不尽相同 /实施条件千变万化 6.工程测量学有哪些现代发展? 测量数据的精密处理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遥感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其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7.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测量内外业作业一体化 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 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 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 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 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 复习提纲(第 2 章) 1.大型工程测量一般分哪些测量工作?与工程建设哪些阶段相对应? 工程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 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

光谱技术及应用复习提纲整理

光谱技术及应用复习提纲整理

(4)傅立叶变换光谱仪的技术构成、应用的光谱段; 傅立叶变换光谱仪(FTIR)是将迈克尔逊干涉仪、调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光谱仪。只适用于红外波段。 (5)光电探测器的大类;每大类的典型器件、主要表征参数; 光电探测器主要有光电子发射探测器与半导体探测器。光电子发射探测器主要有光电倍增管和微通道管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有:半导体二极管型光电探测器、红外探测器、固体成像探测器等几种。主要表征参数有光谱响应、灵敏度、探测率、时间响应等。 (6)光电倍增管PMT的工作原理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光阴极受光照射发射电子,在极间电场的作用下,飞向第一倍增级。在电子的轰击下,倍增级发射二次电子,这些电子又飞向第二倍增级,再发射二次电子,如此继续下去,最后被阳极所收集后以电流输出。设倍增级的二次电子 发射系数为σ,经N次倍增,可得电流增益N =。 Gσ 注意事项:(1)光电倍增管的选择:①光谱响应区,它取决于光阴极材料; ②响应度,根据待测光源的光谱特性和光通量大小来确定响应度的要求;③暗电流,在测量微弱光信号时要特别注意挑选暗电流小的管子;④阴极尺寸,要与入射光面积相匹配。(2)不得在加电压的情况下,有强光照射。(3)电源:一般用专用电源。光电倍增管的供电一般以负压供电居多。(4)在冷却器中使用可减少暗电流发射和降低热噪声。 (7)CCD工作过程的信号电荷的产生,存储,传输,和检测; 信号电荷的产生与存贮:在光谱 测量中,被探测的光直接入射到耗尽 层处,在此处产生电子─空穴对,外 加电场将电子吸引到势阱内,形成信 号电荷。 Q =ηq△AT η为材料的量子效率;q为电子电荷 量;△为入射光的光子流速(与入射的 光谱辐通量成正比);A为光敏单元的受光面积;T为光注入时间(由CCD驱动器的转移脉冲的周期决定)。 信号电荷的转移:三相电荷传递方式即加以三相交叠的脉冲,使电荷包逐个地沿单元列移动。

《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检测是工业自动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检测与控制的有机融合,有力推动了众多高新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检测的概念、方法与众多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本课程是产品质检技术、试验技术方法等内容学习的基础,是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涉及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两部分:传感器部分主要有传统RLC类结构型、物性型传感器和代表集成传感器发展方向的典型固态传感器三大类;参数检测部分主要涉及常见的温度量、压力量、机械量及弱信号等的检测方法,并给出系统设计实现中的相关知识点。为加深技术应用概念理解,课程配套了传感器应用、检测系统实现相关的课内实验。 (二)课程目标 1.熟练掌握检测相关的基本概念、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特点; 2.理解常规物理量检测方法设计的概念,具备一定的检测项目策划和传感器选用能力; 3.掌握传感器和检测系统特性分析要领,具备一定的基本电路模块和系统设计能力; 4.了解新型传感器、虚拟仪器、弱信号检测技术; 5.讲课堂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了解中国检测技术发展历史、当前现状、热点及存在的主要 问题,深刻领会检测技术学习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性,培养大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五、课程学时安排

六、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注:1.实验性质指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等;2.实验类别指必做、选做等。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八、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 胡向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9,第2版 [2] 徐科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5. 第4版 (二)主要参考书 [1] 胡向东. 现代检测技术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2 [2] 周润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第2版 [3] 王化祥.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1 [4] 周杏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及学习指导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大纲 一. 适用对象 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学生 二. 课程性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它综合了物理学、微电子学、化学、材料科学、精密机械、微细加工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因而其课程特点集中体现了知识的密集性、内容的离散性、传感器品种的庞杂性、功能的智能性、工艺的复杂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其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检测系统与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非电量参数的检测方法、检测系统中常用的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与信号转换电路等。其基本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实际中信息采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工业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前序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三. 教学目的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包括传感器基本概念、电阻式传感器、变磁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以及各种非电量的测量系统等内容。通过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检测装置的基本特性,误差理论知识的介绍,学会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方法。通过应变式传感器、电容传式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其他形式传感器的原理,结构以及相关测量电路的介绍,学会非电量检测技术及相关检测方法。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 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乐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学时安排:

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 第一章传感器技术基础 教学要求: 了解:了解传感器以及测量系统的概念;了解传感器的分类;了解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和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掌握:传感器的组成与作用,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其主要指标,灵敏度、线性度等衡量传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内容要点: 1.1:传感器简介 1.2:传感器的分类 1.3: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技术参数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 教学要求: 了解: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和压阻式传感其的基本定义和工作原理。 掌握:电位器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输出特性;应变片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阻应变片的特性、测量电路、温度补偿;压阻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压电效应原理,固态压阻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应用:应用电阻式传感器进行非电量的测量。 内容要点: 2.1:电位器式传感器 2.2:应变式传感器 2.3:压阻式传感器 第三章变磁阻式传感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