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经典中医著作的自制药酒大全

来自经典中医著作的自制药酒大全
来自经典中医著作的自制药酒大全

【止咳化痰酒】

白前酒

【配方】白前100g 白酒500ml

【功用】泻肺降气,下痰止嗽。

【制法】1 将白前捣成粗末,装入纱布袋中,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封口;

3 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澄清备用。

【用法】每次10~15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白前:味甘性微温,功效泻肺降气,止咳祛痰。 此酒主治肺实喘满,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方剂来源】《时后备急方》

百部酒

【配方】百部根100g 白酒500ml

【功用】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制法】1 将百部根炒后捣碎,放入干净的瓶子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7日后开启,过滤去渣,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5~20ml,每日3次,饭后徐徐慢饮。外用时,用百部酒涂患处。凡脾胃虚弱者,及大便溏泄者均慎饮本酒。

【药材功效解析】百部根:味甘苦,性微温,功效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此酒主治因百日咳、肺结核、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气急;外用可杀虫虱、疥疮,阴道滴虫等。

【方剂来源】《本草纲目》

冬虫夏草酒

【配方】冬虫夏草40g 白酒500ml

【功用】补肺益肾,增强气力,止咳化痰,平喘。

【制法】1 将冬虫夏草捣碎,装入干净的瓶子中; 2 倒入白酒,加盖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3 7日后开启,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3次,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冬虫夏虫:性味甘温,含有脂肪,粗蛋白,虫草素,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2等有益人体的成分;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的功效。

此酒主治虚劳羸瘦,病后体弱,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饮食减少,阳痿遗精,腰膝酸软,失眠,痰饮喘嗽等症。

【方剂来源】《民间验方》

芥子酒

【配方】白芥子250g 白酒1000ml 黄酒2000~3000ml

【功用】温中散寒,利气豁痰。

【制法】1 将白芥子研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2 倒入白酒浸泡3日,再入黄酒或米甜酒浸泡3日; 3 去掉药袋,澄清后即可饮用。

【用法】每次20~5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白芥子:性味辛温,功效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此酒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之功效,主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等症。

【方剂来源】《本草纲目》

天冬紫菀酒

【配方】天门冬200g 紫菀10g 饴糖10g 白酒1000ml

【功用】润肺止咳。

【制法】1 将药洗净捣碎,装入纱布袋内,与饴糖一起放入净器中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7~10天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2次。

【药材功效解析】天门冬:性味甘、苦、大寒,清肺降火,滋阴润燥、用于燥咳、劳咳等症。

紫菀:性味苦、甘,微温,功能化痰止咳,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爽,以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症,为治嗽之良药。

饴糖:性味甘温,补虚冷,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消痰润肺止咳。 此酒主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

【方剂来源】《肘后备急方》

天天果酒

【配方】天天果(龙葵果)156g 白酒500ml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制法】1 将黑熟的天天果放入干净的器皿内;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20~30天后开启,过滤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0ml,每日3次。

【药材功效解析】天天果:味甘,性温,无毒,用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证。

白酒:行散,助药势以成厥功。

此酒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剂来源】《中药制剂汇编》

竹黄酒

【配方】竹黄60g 白酒1000ml

【功用】化痰止痛。

【制法】1 将竹黄放入干净的器皿内;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5日后开启,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5~10ml,每日2次。灰指甲、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

【药材功效解析】竹黄: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生在竹竿上,主要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镇咳化痰,治痰嗽,中风,小儿惊风,胃气痛。

酒:助药势,取效速也。

此酒主治咳嗽痰多,胃气痛。

【方剂来源】《药酒与膏滋》

【止咳化痰酒】

白前酒

【配方】白前100g 白酒500ml

【功用】泻肺降气,下痰止嗽。

【制法】1 将白前捣成粗末,装入纱布袋中,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封口; 3 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澄清备用。

【用法】每次10~15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白前:味甘性微温,功效泻肺降气,止咳祛痰。

此酒主治肺实喘满,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方剂来源】《时后备急方》

百部酒

【配方】百部根100g 白酒500ml

【功用】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制法】1 将百部根炒后捣碎,放入干净的瓶子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7日后开启,过滤去渣,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5~20ml,每日3次,饭后徐徐慢饮。外用时,用百部酒涂患处。凡脾胃虚弱者,及大便溏泄者均慎饮本酒。

【药材功效解析】百部根:味甘苦,性微温,功效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此酒主治因百日咳、肺结核、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气急;外用可杀虫虱、疥疮,阴道滴虫等。

【方剂来源】《本草纲目》

冬虫夏草酒

【配方】冬虫夏草40g 白酒500ml

【功用】补肺益肾,增强气力,止咳化痰,平喘。

【制法】1 将冬虫夏草捣碎,装入干净的瓶子中; 2 倒入白酒,加盖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3 7日后开启,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3次,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冬虫夏虫:性味甘温,含有脂肪,粗蛋白,虫草素,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2等有益人体的成分;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的功效。

此酒主治虚劳羸瘦,病后体弱,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饮食减少,阳痿遗精,腰膝酸软,失眠,痰饮喘嗽等症。

【方剂来源】《民间验方》

芥子酒

【配方】白芥子250g 白酒1000ml 黄酒2000~3000ml

【功用】温中散寒,利气豁痰。

【制法】1 将白芥子研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3日,再入黄酒或米甜酒浸泡3日; 3 去掉药袋,澄清后即可饮用。

【用法】每次20~5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白芥子:性味辛温,功效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此酒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之功效,主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等症。

【方剂来源】《本草纲目》

天冬紫菀酒

【配方】天门冬200g 紫菀10g 饴糖10g 白酒1000ml

【功用】润肺止咳。

【制法】1 将药洗净捣碎,装入纱布袋内,与饴糖一起放入净器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7~10天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2次。

【药材功效解析】天门冬:性味甘、苦、大寒,清肺降火,滋阴润燥、用于燥咳、劳咳等症。

紫菀:性味苦、甘,微温,功能化痰止咳,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爽,以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症,为治嗽之良药。

饴糖:性味甘温,补虚冷,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消痰润肺止咳。

此酒主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

【方剂来源】《肘后备急方》

天天果酒

【配方】天天果(龙葵果)156g 白酒500ml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制法】1 将黑熟的天天果放入干净的器皿内;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20~30天后开启,过滤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0ml,每日3次。

【药材功效解析】天天果:味甘,性温,无毒,用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证。

白酒:行散,助药势以成厥功。

此酒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剂来源】《中药制剂汇编》

竹黄酒

【配方】竹黄60g 白酒1000ml

【功用】化痰止痛。

【制法】1 将竹黄放入干净的器皿内;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5日后开启,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5~10ml,每日2次。灰指甲、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

【药材功效解析】竹黄: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生在竹竿上,主要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镇咳化痰,治痰嗽,中风,小儿惊风,胃气痛。

酒:助药势,取效速也。

此酒主治咳嗽痰多,胃气痛。

【方剂来源】《药酒与膏滋》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萌芽时期:①《史记》中有“项羽亦重瞳子”之说,是世界上对于瞳孔异常最早的描记。 (南北朝前)②《春秋》中有“目不识五色之章为昧”,是世界上有关色盲的最早概念。 ③公元前4世纪的扁鹊已成为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奠基时期:①唐代武德年间设立了太医署,太医署设九科,眼病、耳病与口齿病一并从内外(隋唐)科分出,组成耳目口齿科。 ②《龙眼树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③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 ④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 ⑤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首载金针拔内障的方法,另有150余首眼病处方。 ⑥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独立发展时期:①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宋元)②宋代眼科领域出现五轮、八廓、内外障七十二症学说,反映了中医眼科独特理论的形成。 ③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兴盛时期:大量著作: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明末傅仁宇所著《审视瑶函》,明代王(明清)肯堂所著《证治准绳》,清代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清代顾锡所著《银海指南》。 眼球的解剖与生理 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 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①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极强,炎症时多无分泌物)、②前弹力 层(抵抗力弱,极易损伤,不能再生,由结缔组织代替)、③基质层(最厚,占90%,不再生,由不透明瘢痕组织代替,分为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④后弹力层(可再生,富于弹性,抵抗力强)、⑤内皮细胞层(角膜-房水屏障功能,不再生)。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7、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感觉极其灵敏。角膜透明、无血管,营养代谢主要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 和角膜缘血管网。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总屈光力为+43D. 8、巩膜呈乳白色,不透明,质地坚韧,有弹性,且坚固。表面组织富有血管、神经,发炎时疼痛较明显; 深层组织血管、神经少,代谢缓慢,病变时反应不剧烈,病程少较长。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临 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10、葡萄膜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虹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三叉神经纤维网,感觉特敏锐。炎症时,虹膜肿胀。纹理消失,伴剧烈的眼痛和大量渗出、甚至出血。 12、睫状体有丰富神经,富含血管,炎症时,眼痛和渗出明显。 13、脉络膜分为:脉络膜上腔、大血管层(血管网状条纹明显,豹纹眼底由来)、中血管层、毛细血管层、 玻璃膜。脉络膜血液主要来自睫状后短动脉,血管几多,血容量也大,有眼球血库之称,占眼球血总量65%,营养视网膜外层和玻璃体。毛落寞含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使眼球成暗箱,确保成像清晰。不含感觉神经纤维、发炎时无疼痛感。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血-视网膜外屏障)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 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视觉冲动由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三个神经元传递。 视网膜上有黄斑、视网膜的血管、视盘等。黄斑位于视盘颞侧约3mm处,呈横椭圆形凹陷区。正中为中心凹。视网膜的血管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中央静脉,分颞上、下支,鼻上、下支。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中医经典选读”是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的了解。同时,学习中医基本的辩证方剂。 学习它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例》作为四大名著,它们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内容最完整,实践痕迹最清晰,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是将来医学探索与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喜爱中医人士必读的专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 学习本门课程我认识到了这四大名著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内容和成就。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时的丰富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疾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辩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

基础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伤寒论》还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对方剂学有着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为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辩证的纲领和论治的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为方书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它有完整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并长期有效的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奠定了中医杂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为历代中医学者推崇和必读之书。此书具有多病合篇和病症结合﹑突显脉学运用的特点,运用了严谨的防治学理念,对后世诊治疾病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热论》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所著。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叶天士创立的卫气管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它主要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理论,奠定了温病学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并按卫气营血确立了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的内容,对于充实中医诊断辩证学的内容有很大的价值。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学习“中医经典解读”这门课程确实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医提供了一个平台。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 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经典呢你以一 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只有这样,经典才学得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收获。经典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多人依靠经典成了名医,你有什么担心呢所以,对于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这里为什么要 提出这个条件和素质呢因为它太重要了。不具备这个条件,经典的学习整个就成了障碍。记得在读《本草纲目》的时候,谈到白术这一条时,李时珍引了张锐《鸡峰备急方》的一则案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大家看到这个案例,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会不相信。牙齿长到一定程度就定 型了,怎么会越长越长,以致进食都困难呢这太离谱了。即便有这个髓溢病,牙齿那 么坚硬的东西,怎么用白术漱漱口就能缩回去呢简直太不科学了。但,我不这么想, 我首先是相信它,然后,再来思考它的道理。首先,这个病名很有意思。牙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肾主骨生髓,骨与髓乃是异名同类的东西。牙齿日长,就好像是髓满了在往外溢一样,所以,叫做髓溢病。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个牙齿为什么会日渐长长髓为什么 会往外溢这一定是约束骨、髓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骨、髓由肾所主,肾为水藏,故 骨髓亦属水类,明白了这层关系,就知道对骨、髓的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的,这亦是前面所讲的土克水。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发生髓溢。髓溢了,牙齿自然会日渐变长。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髓溢,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这是我对髓溢病及其治疗的思考过程。去年接治一位跟 骨骨刺的患者,患者的双跟都有骨刺,疼痛厉害,以致足跟不敢落地,要踮起脚来走路,所以,生活感到很困难。我按常规的思路,用了补肾的方法,也用了活血、除痛、蠲痹的其他方法,但,都没有获得明显的疗效。正在我感到进退两难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上面的这个案例。骨刺病也叫骨质增生,是由于骨钙流失到骨面,思考中医骨 性赘生物所致。骨钙流失形成骨性赘生物,这与髓溢有什么差别呢应该没有差别。于 是我如法炮制,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20 分钟。出乎意料,不数日,痛即大减,足跟能够落地,坚持近月,病即痊愈。上面这个例子给我的感受很深,什么感受呢就是对这个"信受奉行"的感受。对这件事我首先是相信了,相信了才 有可能去进行上面的思考。如果对这件事根本不相信,那怎么会有以后的思考没有这 些思考,就不会想到要用白术来治疗跟骨骨刺。所以,相信是第一,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有可能为今后的研究带来机会。如果首先就不信受,那一切就被你拒绝了,一切的机会就没有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因此,学习接受中医经典著作,也是学习中医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Ⅱ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国际政治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涌现出大量的经典著作。本课程作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修读的经典选读(国际政治部分),将向学生们介绍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的系列经典作品。本课程史论结合,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介绍国际关系史领域中的经典作品;另一部分是理论,介绍国际政治理论经典论著。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从历史和理论两个层面向同学们介绍国际政治领域中的经典论著。在理论层面,对现当代国际研究大师的著作进行研读;在历史层面,注重主要研究者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经典性研究。做到史论结合,在历史中学到理论,在理论中研究历史。 二、课程目标 对国际政治经典作品的研读,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让学生对国际政治著名大家对重要国际事件、国际关系主流理论的经典作品能有一定的研读能力和独立的思考。 三、学习要求 - 4 -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上课之前完成指定的阅读资料。 (3)能够独立完成学期论文一篇,学期论文要求达到能够投稿的水平。 四、教学进度 - 4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主要参考书:(版本可以任选) 基辛格:《核武器与对外政策》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基欧汉:《权力与相互依赖》 摩根索:《国家间政治》 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 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基欧汉:《霸权之后》 哈丁:《公地的悲剧》 - 4 -

眼科中医特色疗法及操作规范

眼科中医特色疗法及操作规范 目录: 1.点眼法---治疗各种眼表疾病 2.洗眼法---治疗结膜、角膜异物及化学性眼外伤 3.熏眼法---角膜炎、巩膜炎、前葡萄膜炎 4.浸眼法---过敏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症、化学性眼外伤 5.眼部注射,穴位注射---治疗角膜深层疾患,神经视网膜疾病 6.针刺疗法---各种外眼炎症性疾病、麦粒肿 7.敷眼法---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钝挫伤) 8.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联合针灸科开展---治疗功能性溢泪 9.耳压---眼科慢性疾病,近视 10.拔罐法---儿童弱视,视疲劳 11.饲鼻法---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12.发泡法---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 13.药枕法---慢性眼病伴睡眠不佳的病患 14.摩顶法---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疲劳、眶上神经痛及眼病兼头昏沉重或头顶痛者 15.刮洗法---沙眼、结膜炎 1.点眼法 [简介]

本法是将药物直接点于眼部,多用以消红肿、去眵泪、止痛痒、除翳膜。适用于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常用的有眼药水、眼药粉与眼药膏三种。 (一)滴眼药水 [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禁忌症]无 [操作规范] 如患者为坐位,令头部稍微仰起,先在其下眼睑下方放置一块棉球;如患者为卧位,则令头微偏向患眼侧,先置棉球于小眦侧。令患者双目上视,医生用左手轻轻向下拉开下睑,右手持滴管或滴瓶,将药水滴人大眦角或白睛下方1—2滴。然后轻轻将上睑提起,并同时放松下睑,使药物充分均匀地分布于眼内,轻轻闭目数分钟即可。一般每日3—4次。遇急重眼病,次数可增加。[注意事项] 滴眼前要细心查对眼药瓶上的药名标签与所滴的眼别,滴管头部勿触及胞睑的皮肤与睫毛,以免污染滴管与药液;如滴人毒性药物,则滴后需用手指压迫睛明穴下方l一2分钟,以防药液通过泪窍流人鼻腔,引起中毒。(二)点眼药粉 [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禁忌症]无 [操作规范] 将药物制成极为细腻的粉末后应用。用时以小玻璃棒头部沾湿生理盐水, 再蘸药粉约半粒到一粒芝麻大小,医生用手指轻轻分开胞睑,一般将药物轻轻放置于大眦角处,令患者闭目,以有凉爽感为度。点毕,患者以手按鱼尾穴数次,以助气血流行,闭目数分钟后,渐渐放开。每日3次。 [注意事项] 一次用药不可太多,否则容易引起刺激而带来不适,甚至可致红肿刺痛等反应。同时注意玻璃棒头部要光滑,点时不能触及黑睛,尤其是黑睛生翳者,更应慎重。

所有政治学专业教师都鼎力推荐的必读书

所有政治学专业教师都鼎力推荐的必读书 每一个关心中国命运的人,都应该阅读的经典书籍 权威解读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透彻分析国家变革轨迹,经典程度堪比《旧制度与大革命》 多次再版,全球畅销 阔别多年,重磅来袭 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政治学系列) 政治/社会科学/畅销书 书号:978-7-300-14875-5 作者: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 译者:欧阳景根 开本:16开页数:312页 出版时间:2013.4 定价:52.00 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卖点 1.本书是畅销不衰的政治学名著,与正在备受热捧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样,对于当前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2.本书内容经典,十余年前首次在国内出版之后即吸引了大量读者;上一版售罄之后,许多读者翘首以待;仅豆瓣网就有几千人想读。 3.塞缪尔·P·亨廷顿是政治学领域顶尖级的权威学者,曾在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为时任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的左右手,被誉为当代的马基雅维利。同时译者也具有深厚的学科研究背景,翻译文字流畅易懂。本书是一本适合所有层次的关心政治或民主问题的读者阅读的经典作品。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畅销全球的政治学经典,每一个政治学专业教师都会向学生热烈推荐这一本书。这本书通过描述全球第三波政治浪潮的恢弘进程,很好的考察并阐释了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为威权主义的民主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除了内容的经典之外,本书的重要性或许还体现在其关于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分析引起了政治学界许多旷日持久的争论,而这些争论更加验证了本书所具有的重大学理意义和现实针对性。诚恳地说,这本书确实是政治学领域一本具有永恒意义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医诊疗方 案(2013年) 本病是指晶珠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秘传眼科龙木论》称之为圆翳内障。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常两眼发病,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本病翳定障老时,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相当于西医学之老年性白内障。 [病因病机] 年老体衰,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此外,肝经郁热或阴虚挟湿热上攻,也能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本病初起,眼无红肿疼痛,仅自觉视物微昏,检视瞳神,圆整无缺,展缩自如,昏朦日进,则渐至不辨人物,只见手动,甚至仅存光感。 一.诊断 (1)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依据: 1. 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渐降。 2.眼不红不痛,瞳神展缩如常。 3.晶珠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甚至晶珠全混;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发展缓慢。 西医诊断依据: 1. 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减退。 2.结膜无充血,角膜清,瞳孔圆、大小正常,对光反射正常。 3.晶状体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 (2)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飞蚊症: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样 漂浮物的眼病。 2.西医鉴别诊断:外伤性白内障:明确外伤史,查体可见晶体前囊破裂, 晶体混浊。 (3)分期:老年性白内障一般分为四期 1.初发期:周边部可见楔状混浊,逐渐向中央发展。 2.膨胀期:晶珠混浊加重,胀满,前房变浅。 3.成熟期:晶珠全部混浊,黄仁投影阴性,前房恢复正常。 4.过熟期:晶珠皮质混浊呈液化状乳白色,核下沉,前房加深。 (4)证候诊断: 1. 肝肾两亏 [主证]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 [证候分析]肝肾精血不足,目窍失养,晶珠渐混则视物模糊。脑髓、骨骼失养,故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血虚不充脉络,则舌淡脉细。若见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又属肾阳偏虚之象。 2.脾虚气弱 [主证]视物昏花,精神倦怠,肢体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 [证候分析]脾虚不运,脏腑精气不足,不能上贯于目,晶珠失养,渐变混浊,故视物昏花。脏腑精气不足以生神及充养周身,因而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肢体乏力。脾虚运化不力,故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皆脾虚气弱之征。 3.肝热上扰 [主证]头痛目涩,眵泪旺躁,口苦咽干,脉弦。 [证候分析]眨躁,指目昏不爽之状。肝热循经上攻头目,故头痛目涩,眵泪旺躁。口苦咽干,脉弦亦由肝热所致。 4阴虚挟湿热 [主证]目涩视昏,烦热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7)

《中医经典选读》心得体会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总让人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但是在这么多的医书中,也有我们必须学习的,那就是中医经典著作。可是现在很多人不重视经典的学习,认为经典学习已经过时,里面的文字意深难懂,千多年前的古书还拿着手里当宝?但是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四大经典,还包括《伤寒论》、《金贵要略》和“温病学”,历来被奉为经典,能够被称为经典,必然是经得起考验,受到验证的,大部分历代著名的医家,均刻苦钻研中医经典的内容并推崇之。这是因为其对中医重要价值,一直指导中医的临床,能够有效的帮助掌握中医理论,因此,中医本科课程中便开始学习。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依据,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时的丰富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疾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辩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伤寒论》还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对方剂学有着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为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辩证的纲领和论治的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经典之一,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为方书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它有完整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并长期有效的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奠定了中医杂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为历代中医学者推崇和必读之书。此书具有多病合篇和病症结合﹑突显脉学运用的特点,运用了严谨的防治学理念,对后世诊治疾病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病学”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是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比如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它主要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理论,奠定了温病学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并按卫气营血确立了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的内容,对于充实中医诊断辩证学的内容有很大的价值。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学习“中医经典解读”这门课程确实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医提供了一个平台。

四部经典著作

四部经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百草经》、《伤寒论》。《皇帝内经》现存最早一部医学巨著,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脉学、经络、命门、三焦。《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医圣张仲景。《神农百草经》是第一部药学专注。发展阶段:1.魏晋隋唐晋皇莆谧著《针灸甲乙经》发展经络、腧穴和针灸;王淑和著《脉经》提出24脉,发展脉学理论;唐代孙思邈著《千金方》2.宋金元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河间)、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3.明清张介宾《景岳全书》4.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主张中西药合用。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辩证论治证、症、病 阴阳基本概念的内涵:可表示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统一的事物属性,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也可表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层面的属性,如气与血,脏与腑。阴阳的特性: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规定性 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对立制约2.阴阳互根互用3.阴阳消长4.阴阳转化 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1)阴阳偏盛: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转化4.指导疾病的诊断5.指导疾病的防治6.归纳药物的性能五行的概念:“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炎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1、取象比类法2、推演络绎法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志:怒喜思悲恐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方:东南中西北五气:风暑湿燥寒五行在一般状态下的调节机制:1.五行相生2.五行相克3.五行制化。 特殊状态的相互影响:1.母子相犯2.相乘3.相侮。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象学说:是研究①藏象的概念内涵,②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③以及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④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脏腑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五脏:心、肺、脾、肝、肾。共同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泻而不满”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共同生理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泄而不藏,实而不满”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共同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五脏六腑的区别:1.功能不同。五脏主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泻而不满”六腑主受盛和传化水谷。“泄而不藏,实而不满”2.五脏藏神。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而六腑除了胆以外,均与神志活动无关。3.形态有别。五脏多为被精气充满的实体器官,故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性的器官,故传化水谷。4.脏主腑从。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从属五脏。脏病多虚,脏腑多实。脏实者可以泻其腑,腑虚者可以补其脏。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1)主血脉(2)贮藏神2.肺(1)主宣发肃降(2)主气1)主呼吸之气2)主管气的生成3)调节全身的气机(3)助心行血(4)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3.脾(1)主运化1)运化水谷2)运化水液(2)主升(3)主统血4.肝(1)主疏泄1)调节精神神志2)维持气血运行3)促进脾胃消化吸收与分布4)协助水液代谢5)调节生殖机能(2)主藏血1)贮藏血液2)调节血流量3)防止出血5.肾(1)主藏精1)主管生长发育2)主管生殖繁衍3)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2)主水液3)主纳气。五脏与体、华、窍、

眼科疾病中医药治疗

眼科疾病中医药治疗 凡红肿不开,疼痛难忍,满眼红筋胬肉,羞明怕日,多眼泪,生眼屎,蟹睛,及头风灌目等症,为外障。凡眼内不红不肿,不疼不痛,无红筋努肉,服珠清秀,只有视物不明,日久断光,即为内障。 外障眼病 凡治男女大小,一切外障眼病,红肿不开,疼痛难忍,羞明怕日,不喜灯火,满眼红筋胬肉,多泪,或生翳子。庸医以为虚火犯上,既用凉药,又用补药。若是真火眼即愈;若是虚火眼,服此凉补之药,红筋肿痛虽去,眼内必生青膜,白云遮晴,不见人物,遂谓此人应带残疾。不知用药不明,误受其害。如是头风灌目,以及蟹晴,服此凉药,必穿无治,服补药者定死。 凡一切男女大小,外障眼病,用四味大发散或八味大发散,看症加减。初起服一剂或二剂,将陈寒散净,即可全愈,永不再发。若服凉药补药,眼珠上必起青膜、白云遮晴。此时宜服大发散四五剂,即服补中益气汤一二剂,以固正气。又服大发散四五剂,仍服补中益气汤一二剂。如此交互调服,外用眼药点之,陈寒既散,白云青膜自消,何患眼之不复明乎。 凡头风灌目,头顶如棒敲,目珠如针刺,疼痛难忍。内宜服四味大发散,重加北细辛二两或三风,又加明天麻二两(姜汁炒),外即用包头风药。内服、外包要同一时,内外各一剂即愈。

凡生蟹睛,仍用四味大发散,加全虫一两或二两(酒洗去盐),僵蚕一两或二两(姜汁炒)。服—二剂即愈。如不愈,外用鳝鱼血点蟹睛上。如有火,蟹睛是黑色:宜用涎笑蓉饼方。此二方务于服水药时用之方能见效。 四味大发散 麻茸(麻黄碾碎去粉,所剩之疏松而呈绒状者)一两或二两,蔓荆一两,藁(音稿)本一两,北辛五钱或用一两(叶要去净),老姜一斤或用八两(连皮捣碎为引)。 八味大发散 照四味大发散方加西羌活一两,北防风—两,白芷梢二两,川芎一两,仍用老生姜八两或一斤为引。看症加减,法列如后: 如有白云遮睛,加大蛇蜕一二条(酒洗),蝉蜕一两(去翅足),白寇壳一两(姜汁炒)。此三味皆散云退翳之药。外务用眼药点之。 如热泪多,重加蔓荆一二两;或泪冷,加北味(北五味子)二两,打碎。然冷泪乃是内障眼病,须审明以此五味为主。 如白珠上红筋不去,加桑白皮一把,用刀刮去粗皮。如红筋去净,此味不用,以其大泻肺气也。 如眼珠夜间胀痛不安,加肥玄参一两,汉防己一两;或又加炒香附一两,夏枯草一两。如生胬肉,加白芷梢一二两。 如两太阳经胀痛,加大明麻一两(姜汁炒),净藁本一两或二两。如眼

中医经典必读书籍

中医经典必读书籍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经典必读书籍》的内容,具体内容: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 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 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

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 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难经》 《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它成书于西汉末年。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并对《内经》中某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发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但由于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 网友评论: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跟着老师听了一遍,可能有些东西还需要沉淀才可以感受到!

现代经典中医著作之廖育群《秘授古脉法抄本》

(声明:书籍内容载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人不经允许,不得利用该书籍用于商业目的) 洞见思想底层,诠释中国人上古时期的生命哲学,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中医太美。欢迎大家阅读本书籍,希望你能从中体悟生命哲学,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道门《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故事 廖育群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 依据湖南马王堆、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早期医学著作,及传世的今本《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中所存留的马迹蛛丝,大抵可知古代医家曾经使用过诸如“分经候脉”、“三部九候”、“四时脉法”、“人迎寸口脉法”等一些与现今所见中医诊脉之法不同的脉诊方法。因而我在讨论中医诊脉之法的发展演变时,将这些早期的诊脉之法统称为“古脉法” [①] 。 不知道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医著作中是否早已有人使用过“古脉法”一词,但我以此概括与指称那些见之于古代医学经典、现今早已废弃不用的诊脉方法,却完全是由于家学渊源的影响——在家藏医书中,有名之曰《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一卷。 一、关于《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 图家藏抄本 《丹医秘授古脉法》封面 抄本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保存的“未刊之论”究竟具有怎样的文化价值。如果与已知的古人遗墨、行世的思想言论大同小异,那么这样的抄本则几乎毫无价值。家藏抄本《丹医秘授古脉法》的主体内容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诊候之法,这种诊脉方法与现今所见通行的中医诊脉方法有所不同,是来源于与正统中医理论体系与实用技艺完全不同的一派之学。这个抄本作为医学知识的载体,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某种不见于典籍记述的医学理论与技艺,而且可以作为理解传统医学演变轨迹、实实在在触摸近代“个色中医人物”之学问与生活的通道。 《丹医秘授古脉法》出自家父之手,其主体内容却是源于一位具有奇特经历的四川医家周潜川的讲述。 周潜川(1905~1962),祖籍四川威远县,世居成都。早年从军为护士;后得岳丈资助,入国立武汉大学;又以官费赴英国学军工化学。回国后习武术受伤,幸得丹药救治而获痊愈,故好岐黄。离军后,负笈峨嵋、贡嘎、青城、武当诸山,遍访民间宿医与精谙医术之僧道,获益良多,家资亦尽耗于此。个人天资与如此经历,使得周氏之学既能旁及诸子、术数、气功、武术,又始终以医家的理论与实用技艺为核心;既得道家真传,又旁通儒佛两教;既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和西方近代实证科学的熏陶,又能坚持东方传统文化的韵味。这些都是一般医林人物难望项背之处。其所成就的颇具特色的一家之学,自然与古往今来靠文字功夫吃饭的“医学教授”、以及在这个知识体系下养成的医家不同;当然也与各承家技,混饭糊口的江湖郎中有异。 抗战结束,周氏悬壶上海。50年代应社会名流之邀来京施诊;又以效奇而蒙诸翁向中央举荐,遂在卫生部某副部长的安排下,由上海迁至北京“三时学会”旧址应诊,晚间开讲授业。记得当时周氏的诊费为人民币5元(足够维持一般人的每月生活)——如此昂贵的诊费足以说明其“身价”。60年代初,因治愈山西省委秘书长之顽疾痼病,又被盛情聘入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工作。此间周氏每年应邀赴各省、军区为高层人物治病,讲授气功与养生之道,但不久即因此蒙难入狱而亡。周氏以写书、授徒、炼丹为平生之“三愿”,但除了在山西工作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杨建党 一、课程简介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是政治学原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熟悉先秦经典《论语》、《尚书》、《大学》、《孟子》、《商君书》、《韩非子》等,秦代以后经典《春秋繁露》《封建论》、《贞观政要》、《朱子语类》、《明夷待访录》等,近现代经典《康有为政论集》、《大同书》、《变法通义》、《建国方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政治学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重点研读若干代表性篇章,据此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德治政治、专制主义等,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思想,进而掌握阅读中国政治学原典的方法,培养与提高其对经典的兴趣。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study some classical works of three stages, including the Pre-Qin Period, after the Qin Dynasty,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times. Students needs to read the book include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un Qiu Fan Lu, Kang Youwei's political commentary. This course focuses on a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chapters to understand China's long history of virtue , despotism, etc. The purpose is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Chinese Marxism, but also to master the way to read the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儒家与儒家经典 一、原儒、汉儒与宋儒 二、儒家经典及其注疏 三、现代化视域下的儒家文化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演示教学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 学习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匦要略》、《瘟病条辨》吗?当然不是!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吗?也不是!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首先,《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又称《金匦》)两部分,是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和内伤杂病的千古不易之中医名典,首次详辨证、药方,为后世医家承袭经方的开山之作,堪称经典。要将一部著作分为两部分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根据内容却要分为两部书未免牵强。 世医(指中医)皆知药王真人孙思邈的《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分,而习惯上都统称为《千金方》。这是一个道理,何独内容尚有重复的《要方》和《翼方》尚可合成《千金》一部,而内容各异又互为补充的系统著作却要被拆开称为两大经典?这点于常理不合,不符合传统的思维逻辑。 读过《伤寒杂病论》的人士应该知道仲景的序言中有“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已然言明《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作品而已。 再有,《黄帝内经》的《灵枢》、《素问》为中医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诊治法则、养生及针灸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难经》丰富和发挥、扩充了《内经》的理论,成就了中医解剖学的雏形;千百年来这两大著作指导着中医的临症和发展,迄今仍是中医必学的基础理论。这两个著作并没有合而为一,却被今人只挑了《内经》,这比起前面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形成了巨大的思维方式反差,更不符合逻辑!如果说后世的中医根本就没有用到《难经》知识尚可说得过去,但事实是上《难经》也是后世医家引经据典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怎么解释呢? 更有,中医的内容除了诊断辨证施治等,还有重要的一环:药物!无独有偶,《神农本草经》正是中医最早时期的最佳药学专著,正是它让古中医有了完整的体系,如果这不算经典,算什么? 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医四大经典的认识方式:指导后世中医临症和发展的理论依据的专业古典文献,我们称之为经典。担纲此任的著作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以前的四部经典正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几近失传的中医眼科疗法《眼科宜书》

几近失传的中医眼科疗法《眼科宜书》 三黄汤按:《眼科宜书》又有称之《眼科奇书》,该书言简意赅,不过寥寥几十页,以四味大发散、八位大发散为基础方,专攻眼科诸疾。以其立论之奇、药量之大、效果之速而著称,实称得上是中医的一个珍宝。从蜀中天符庙李氏老叟传出,幸未失传,今仅以此书序言以飨读者,有兴趣的同道可按图索骥,深入研读。《眼科奇书》系清代渝州(今重庆市)李氏家藏秘本,著者不详。李氏对此书珍若拱壁,私不轻以示人。蜀东长寿县有孙奉铭者,与李氏相契十余年,始得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暂借—观,遂命其子、侄分而抄之。后则按书立方,治眼无不奏效。据孙侄本端氏云,此书抄得后久未付梓,直至1923年,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周松荣见此书而称赞之,并捐资在渝州印送一千六百本;次年,又由张小林捐资印送一千本,李学林捐资印送一千五百本,本书始得流传。曾有述古老人,恐《眼科奇书》之名涉于奇异而不纯正,因更名为《眼科宜书》,但因本书效奇方奇,后世仍多沿用其本名。1934年,蜀东长寿人安仁又在渝州复印二千本,厥后再未付梓。《眼科奇书》的内容,一是论奇:认为外障是寒、内障是气,与世俗目不因火则不病、内障多肝肾不足之论相悖。二是方奇:治外障用四味、八味大发散等辛温峻剂,治内障则主以枳壳、摈榔、郁金、香附等破

气之药,与世俗寒凉攻补之方迥异。三是量重:麻黄、细辛、蔓荆子、藁本均用至一两,生姜、黄芪曾用至一斤,闻之令人膛目。四是效奇:孙奉铭曾谓按书立方,屡试屡验。现代试用于临床,本书方药确有奇效。至于方多温热,可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地理等特殊条件有关,虽立论偏颇,却纠正了目不因火则不病等偏见。通观全书,对眼科的理论与临床确有价值。对其药量之畸重,宜临近斟酌,减量用之即可。由于时过境迁,旧刊原本几不复存,今人欲读此书而不可得,诚为憾事。为使本书能够广泛流传,我们特将河南省图书馆珍藏的武昌广雅书局1924年石印本,参考国内流传的数种手秒本、油印本,予以点校刊出,供同道参阅,并藉以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工作中,为振兴中医眼科事业贡献微薄之力。我们的点校方法是:一、以广雅书局石印本为底本,参考河南中医学院馆藏手纱本、衡阳市中医院李熊飞等校勘的油印本(以下简称李勘本)、河南中医学院刘振武氏手抄的《限科宜书》本(以下简称刘抄本)、以及荆小俦(音仇)整理的《眼科奇书》(以下简称荆整本),进行点校。 二、书中夺字、错字及少数难懂的字、词、句,均一一加以校注。凡需校注之处,均在其右上方附以角码,按角码顺序注于该页之末。三、1934年安仁重印《眼科奇书》时,书前有广传眼科奇书弁(音遍,序文)言一篇,是研究本书历史及学术价值的重要文献,特据李勘本补入。四、原本无

【免费下载】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国中医科学院 季巍巍 一、概要 (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包括 《 黄帝内经 》 、 《 伤寒论 》 、 《 金匮要略 》 、 《 温病条辨 》。 (二)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古代的著作 ?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中医学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因此,中医的理论知识是日久民心。相对而言,西医是日新月异的。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医学理论,仍然积极地指导着临床诊疗,此为中医之妙。中医学和西医学也因此而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体系。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医家和著作,只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才能在今天仍被称作经典。因此,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认真的研讨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能够对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临床运用方面能有新的领悟和提高。总之,学习古人的著作的意义在于,在古代著作的指导下,使中医学呈现出如今日渐辉煌的发展。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的四大经典指的是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的著作,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有着巨大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同时,有学者认为,除了以上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亦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并无冲突。本节课以目前高等教育教材推荐的四部书作为经典著作进行讲解。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