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策略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策略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策略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策略

发表时间:2019-04-02T16:38:28.2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李伟德[导读] 摘要:超临界机组的给水控制既承担过热汽温控制又与负荷控制密不可分,在机组启停阶段还承担防止蒸发器超温和水动力稳定的重要任务,是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的核心和难点。

哈尔滨电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省 150000摘要:超临界机组的给水控制既承担过热汽温控制又与负荷控制密不可分,在机组启停阶段还承担防止蒸发器超温和水动力稳定的重要任务,是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的核心和难点。本文详细介绍全程给水控制的控制策略,并且对机组干态运行阶段给予焓值控制中间点温度提出了优化和改进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策略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系统是机组协调控制的基础,也是控制汽温的基本手段[1】,并且给水控制对直流锅炉的负荷、压力、温度等机组重要参数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在机组运行的整个过程中给水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以提高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1.机组概况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采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直流锅炉,每台机组配置2台50%BMCR(锅炉最大连续出力)汽动给水泵,并配1台35%BMCR的电动给水泵。本文以该660MW超临界机组为例,介绍全程给水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控制策略。给水系统配置如下:2台汽动给水泵和一台电动给水泵及其再循环调门;1台40%BMCR容量的锅炉再循环泵及出口调门、再循环调门和过冷水调门;1个省煤器进口主电动门和1个旁路调门;2个储水箱疏水调门。

2.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控制要求

直流锅炉与汽包炉相比较,其最大的区别是直流锅炉没有汽包。为保证工质在水冷壁中稳定流动,直流锅炉依靠给水泵的压力来推动工质在水冷壁稳定流动[2】。超临界直流锅炉在不同的运行阶段给水系统的动态特性差异很大。当锅炉在冷态启动阶段时,该动态特性类似于汽包锅炉,给水流量的变化主要影响的是汽水分离器的水位,存在着汽-水两相区;随着锅炉压力的升高达到在临界压力时,水在22.12MPa压力下加热到374.15℃时全部汽化为蒸汽即为变相点;当工作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即在超临界压力下,水的汽化潜热变为零,水变成蒸汽,不再存在汽-水两相区[3】。

由此可见,直流锅炉给水的加热、蒸发、过热过程在省煤器、水冷壁、过热器各受热面之间没有固定的分界线,其界线随运行工况变化而变化。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炉膛受热面能得到与热负荷相适应的冷却水量,即保持一定燃-水比。用保持燃-水比的方法直接控制过热器出口汽温是直流锅炉重要的控制任务。燃料量和给水量不相适应即燃-水比失调时,出口过热蒸汽温度会产生显著的变化。

3.给水全程控制过程

(1)锅炉启动阶段,从锅炉上水到点火前,采用给水流量定值控制。省煤器进口给水流量自动控制在最小设定值(35%BMCR)时,开始为调节阀调节给水流量,电动给水泵调节阀前后差压。当调节阀开度>80%时,电动给水泵切换为控制给水流量(调节阀从80%回落至70%,电动给水泵又切为控制差压,即存在10%的回差)。

(2)带部分负荷阶段,分离器湿态运行,控制分离器水位。给水流量保持在某个最小常数值(35%BMCR)时,分离器水位由分离器至扩容器的控制阀进行调节,给水系统处于循环方式。分离器水位控制通过改变分离器至扩容器的调门开度来实现,是典型的开环控制。

(3)纯直流阶段,带中间点温差修正的直流炉给水控制。进一步增加燃烧率,当锅炉负荷升至35%BMCR时,运行方式从湿态转入干态运行,使分离器中的蒸汽温度达到设定值,汽温信号通过选大器,温度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开始增加给水流量。

3.1煤-水比控制回路

系统采用中间点温度和喷水比来校正燃水比,并通过调节锅炉总给水流量来实现燃水比控制。这是一个前馈-串级调节系统,副调节器输出为给水流量控制指令,通过控制给水泵转速使得锅炉总给水流量等于给水给定值,以保持合适的燃水比。主调节器以中间点温度为被调量,其输出按锅炉指令形成的给水流量基本指令进行校正,以控制锅炉中间点汽温在适当范围内。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给水流量指令形成回路和给水泵转速控制回路。

锅炉总给水流量给定值是由给水基本指令和主调节器输出的校正信号两部分叠加而成。

锅炉指令作为前馈信号经动态延时环节和函数发生器后给出的给水流量基本指令,以使燃水比协调变化。其中动态延时环节是补偿燃料量和给水流量对水冷壁工质温度的动态特性差异。由于燃料制粉过程的延迟以及燃料燃烧发热与热量传递的迟延,因此,给水流量对水冷壁工质温度的影响要比燃料量要快得多,所以增负荷时要先加燃料,经动态延时后再加水,以防止给水增加过早使水冷壁工质温度下降。锅炉指令经函数发生器给出不同负荷下的给水流量需求。由于燃料量也是锅炉指令的函数,所以函数发生器实际上是间接地确定燃水比。这样,当锅炉指令变化时,给水流量和燃料量可以粗略地按一定比例变化,以控制过热汽温在一定范围内。

校正信号是以分离器蒸汽温度作为中间点温度来修正给水流量基本指令。校正信号由主调节器输出的反馈调节信号和微分器输出的前馈调节信号组成,前馈根据分离器蒸汽温度和它的给定值之间的偏差运算得到,后者是分离器蒸汽温度的微分。前馈信号起动态补偿作用,当燃料的发热量等因素发生变化,如发热量上升使分离器气温上升时,微分器的输出增加,提高给水流量给定值,使给水流量增加,以稳定中间点温度。

中间点温度的给定值由三部分组成:(1)汽水分离器压力信号经函数发生器后给出分离器温度给定值的基本部分。其中为消除汽水分离器压力信号的高频波动需要设置滤波环节。当机组负荷小于100MW时,函数器的输出为分离器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当机组负荷大于100MW后,函数器的输出为分离器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并加上适当的过热度。

(2)过热度喷水比的修正信号是由实际的过热器喷水比与其给定值的偏差计算得到。过热器喷水比率的给定值是由机组负荷指令信号经函数发生器给出,它是根据设计工况下一、二级减温水总量与机组负荷的关系计算得到的。滤波环节用于消除过热器喷水比率信号的高频波动。为防止修正信号动态波动较大而引起分离器的干、湿切换,因此喷水比修正作用不能太强,通过函数器对其修正的幅度和变化率进行限制。本系统的喷水比修正只在机组的负荷大于100MW之后才起作用,当机组的负荷小于100MW时,中间点温度给定值仅仅是分离器压力的函数。

600MW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的分析

一、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的控制特性 汽包炉通过改变燃料量、减温水量和给水流量控制蒸汽压力(简称汽压)、蒸汽温度(简称汽温)和汽包水位,汽压、汽温、给水流量控制相对独立。而直流炉作为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被控对象,其主要输出量为汽温、汽压和蒸汽流量(负荷),其主要的输入量是给水量、燃烧率和汽机调门开度,由于是强制循环且受热区段之间无固定界限,一种输入量扰动将对各输出量产生作用,如单独改变给水量或燃料量,不仅影响主汽压与蒸汽流量,过热器出口汽温也会产生显著的变化,所以比值控制(如给水量/蒸汽量、燃料量/给水量及喷水量/给水量等)和变定值、变参数调节是直流锅炉的控制特点。 实践证明要保证直流锅炉汽温的调节性能,维持特定的煤水比来控制汽水行程中某一点焓(分离器入口焓)达到规定要求,是一个切实有效的调温手段。当给水量或燃料量扰动时,汽水行程中各点工质焓值的动态特性相似;在锅炉的煤水比保持不变时(工况稳定),汽水行程中某点工质的焓值保持不变,所以采用微过热蒸汽焓替代该点温度作为煤水比校正是可行的,其优点在于: 1) 分离器入口焓(中间点焓)值对煤水比失配的反应快,系统校正迅速; 2) 焓值代表了过热蒸汽的作功能力,随工况改变焓给定值不但有利于负荷控制,而且也能实现过热汽温(粗)调正。 3) 焓值物理概念明确,它不仅受温度变化影响,还受压力变化影响,在低负荷压力升高时(分离器入口温度有可能进入饱和区),焓值的明显变化有助于判断,进而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因此,静态和动态煤水比值及随负荷变化的焓值校正是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系统的主要控制特征。 二、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工艺介绍 某电厂2×600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HG-1792/26.15-YM1),由哈尔滨锅炉厂引进三菱技术制造,其形式为超超临界、П型布置、单炉膛、墙式切园燃烧方式,炉膛采用内螺纹管垂直上升膜式水冷壁、带再循环泵的启动系统、一次中间再热。锅炉采用平衡通风、半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燃用烟煤。主要参数见表一:

热工控制系统

1、被调量(被控制量):表征生产过程是否正常运行并需要加以调节的物理量。 2、给定值:按生产要求被调量必须维持的希望值,简称给定值。 3、控制对象(被控对象):被调节的生产过程或设备称为控制对象。 4、调节机构:可用来改变进入控制对象的物质或能量的装置称为调节机构。 5、控制量(调节量):由调节机构(阀门、挡板等)改变的流量(或能量),用以控制被调量的变化,称为控制量。 6、扰动:引起被调量偏离其给定值的各种原因称为扰动。如果扰动不包括在控制回路内部(例如外界负荷),就称为外扰。如果扰动发生在控制回路内部,称为内扰。其中,由于调节机构开度变化造成的扰动,称为基本扰动。变更控制器给定值的扰动称为给定值扰动,有时也称控制作用扰动。 7、控制过程:(调节过程):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控制对象,一旦受到扰动作用,被调量就会偏离给定值。要通过自动控仪表或运行人员的调节作用使被调量重新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调节过程。 8、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仪表和控制对象通过信号的传递互相联系起来就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9、自动控制系统分类:一 按系统结构特点分类:①反馈控制系统、②前馈控制系统、③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二 按给定值特点分类:①定制控制系统(给定值保持不变,或给定值在某一很小范围内变化)例如: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炉膛负压控制系统 ②随动控制系统(给定值是按预先不能确定的一些随机因素而变化(变化规律事先未知)的,因而要求其被调量以一定精度跟随给定值变化。)例如:锅炉燃烧控制系统。 ③程序控制系统(给定值是预定的时间函数)。 10、热工控制系统类型:有自平衡能力和无自平衡能力。 11、单回路控制系统由测量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及控制对象组成。 12、热工对象的动态特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对象的动态特性是不震荡的 (2)对象的动态特性在干扰发生的开始阶段有迟延和惯性 (3)在阶跃响应曲线的最后阶段,被调量可能达到新的平衡(有自平衡能力);也可能不断变化而不在平衡下来(无自平衡能力) (4)描述对象动态的特性参数有放大系数K ,时间常数T (无自平衡能力用飞升时间Ta ),迟延时间(包括迟延和容积迟延)或另一组参数飞升速度ε,自平衡率ρ和迟延时间η 13、PID 调节器传递函数表达式:)11(1 )() (PID s T s T S E s W d i ++==δμ 14、比例作用(P 作用):比例作用能单独的执行调节任务,并能使控制过程趋于稳定,但使被调量产生静态偏差。 15、积分作用(I 作用):积分作用只有极少的情况(对象自平衡能力大,惯性和迟延很小等)才能单独使用,会使控制过程变成震荡甚至不稳定,但能使被调量无静态偏差。 16、微分作用(D 作用):微分作用不能单独使用,但能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有效的减少被调量的动态偏差。 17、调节阀的理想流量特性:(理想流量特性是指在调节阀进出口压差固定不变情况下的流量特性)①等百分比特性、②线性特性、③抛物线特性 18、调节阀的工作流量特性:(在实际系统中,阀门两侧的压力降并不是恒定的,使其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泵的特性,当系统流量减小时由泵产生的系统压力增加。另一方面,当流量减小时,盘管上的阻力也减小,导致较大的泵压加于阀门。因此调节阀进出口的压差通常是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调节阀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之间的关系,称为工作流量特性) 19、调节阀工作流量特性满足什么调节才能工作: 20、电动调节阀大致工作原理:通过接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号(如:4~20mA )来驱动阀门改变阀芯和阀座之间的截面积大小控制管道介质的流量、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实现自动化调节功能。 21、气动调节阀大致工作原理:气动调节阀就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以气缸为执行器,并借助于电气阀门定位器、转换器、电磁阀、保位阀等附件去驱动阀门,实现开关量或比例式调节,接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来完成调节管道介质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各种工艺参数。 22、控制系统性能指标:①静态偏差e(∞) ②最大动态偏差y m 或超调量ζ ③衰减率ψ和衰减比η ④控制过程时间t s 23、控制系统整定:控制系统的结构已经确定、控制仪表与控制对象都处于正常的情况下,适当选择调节器的参数(δ、Ti 、Td)使控制仪表的特性和控制对象的特性配合,从而使控制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好的控制效果。 24、工程整定法:①响应曲线法:

热工自动控制B-总复习2016

热工自动控制B-总复习2016

在电站生产领域,自动化(自动控制)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数据采集与管理;回路控制;顺序控制及联锁保护。 电站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人工操作:劳动密集型;关键生产环节自动化:仪表密集型;机、炉、电整体自动化:信息密集型;企业级综合自动化:知识密集型; 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优缺点。 开环:不设置测量变送装置,被控制量的测量值与给定值不再进行比较,克服扰动能力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闭环:将被控制量的测量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自动修正被控制量出现的偏差,控制精度高,配备测量变送装置,克服扰动能力强; 定性判断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指标: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关系:同一控制系统,这三个方面相互制约,如果提高系统快速性,往往会引起系统的震荡,动态偏差增大,改善了稳定性,过渡过程又相对缓慢。 定性描述下面4 条曲线的性能特点,给出其衰减率的取值范围。 粉:等幅震荡过程,ψ=0;绿:衰减震荡过程,0<ψ<1;红:衰减震荡过程,0<ψ<1;蓝:不震荡过程,ψ=1; 在热工控制系统中,影响对象动态特性的特征参数主要有哪三个?容量系数,阻力系数,传递迟延 纯迟延与容积迟延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差别,容积迟延通常出现在什么类型的热工对象上? 容积迟延:前置水箱的惯性使得主水箱的水位变化在时间上落后于扰动量。纯迟延:被调量变化的时刻,落后于扰动发生的时刻的现象。纯延迟是传输过程中因传输距离的存在而产生的,容积迟延因水箱惯性存在的有自平衡能力的双容对象 建立热工对象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哪些? 机理建模:根据对象或生产过程遵循的物理或化学规律,列写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动量平衡及反映流体流动、传热等运动方程,从中获得数学模型。实验建模:根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实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后得到模型 了解由阶跃响应曲线求取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能对切线法、两点法做简单的区分。 注意事项:1实验前系统处于需要的稳定工况,留出变化裕量;2扰动量大小适当,既克服干扰又不影响运行;3采样间隔足够小,真实记录相应曲线的变化;4实验在主要工况下进行,每一工况重复几次试验;5进行正反两个方向的试验,减小非线性误差的影响。方法:有自平衡无延迟一阶对象:切线发和0.632法;有自平衡有延迟一阶对象:切线发和两点法;有自平衡高阶对象:切线发和两点法;无自平衡对象:一阶近似法和高阶近

350MW超临界机组控制方案说明A

仁丘2×350MW超临界机组MCS系统逻辑设计说明 设计: 校对: 审核: 批准: 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2011年8月28日

超临界机组控制方案说明 1.超临界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 超临界机组相对于亚临界汽包炉机组,有两点最重要的差别:一是参数提高,由亚临界提高至超临界;二是由汽包炉变为直流炉。正是由于这种差别,使得超临界机组对其控制系统在功能上带来许多特殊要求。也正是由于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汽包炉机组这两个控制对象在本质上的差异,导致各自相对应的控制系统在控制策略上的考虑也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在模拟量控制系统中表现较为突出。此处谨将其重点部分做一概述。 1.1 超临界锅炉的控制特点 (1)超临界锅炉的给水控制、燃烧控制和汽温控制不象汽包锅炉那样相对独立,而是密切关联。 (2)当负荷要求改变时,应使给水量和燃烧率(包括燃料、送风、引风)同时协调变化,以适应负荷的需要,而又应使汽温基本上维持不变;当负荷要求不变时,应保持给水量和燃烧率相对稳定,以稳定负荷和汽温。 (3)湿态工况下的给水控制——分离器水位控制,疏水。 (4)干态工况下的给水控制-用中间点焓对燃水比进行修正,同时对过热汽温进行粗调。 (5)汽温控制采用类似汽包锅炉结构,但应为燃水比+喷水的控制原理,给水对汽温的影响大;给水流量和燃烧率保持不变,汽温就基本上保持不变。 1.2 超临界锅炉的控制重点 超临界机组由于水变成过热蒸汽是一次完成的,锅炉的蒸发量不仅决定于燃料量,同时也决定于给水流量。因此,超临界机组的负荷控制是与给水控制和燃料量控制密切相关的;而维持燃水比又是保证过热汽温的基本手段;因此保持燃/水比是超临界机组的控制重点。本公司采用以下措施来保持燃/水比:(1)微过热蒸汽焓值修正

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热工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热工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基于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特点,结合热工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深入探讨了超临界发电机组热工控制技术的特殊性,首以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和过热汽温控制系统为例,详细分析了热工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实际应用表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超临界发电机组以其热能转换效率高、发电煤耗低、环境污染小、蓄热能力小和对电网的尖峰负荷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日益成为我国火力发电的主力机组。超临界直流锅炉没有汽包,工质一次通过蒸发部分,即循环倍率等于1,在省煤器、蒸发部分和过热器之间没有固定不变的分界点,水在受热蒸发面中全部转变为蒸汽,沿工质整个行程的流动阻力均由给水泵来克服。 超临界直流锅炉主要输出量为汽温、汽压和蒸汽流量(负荷),主要输入量是给水量、燃烧率和汽机调门开度。由于是强制循环且受热区段之间无固定界限,一种输入量扰动则将对各输出量产生影响,如单独改变给水量或燃料量,不仅影响主汽压与蒸汽流量,过热器出口汽温也会产生显著的变化,所以比值控制(如给水量/蒸汽量/燃料量/给水量及喷水量/给水量等)和变定值、变参数调节是直流锅炉的控制特点。 一、超临界机组的控制原则 (1)保持燃料量与给水流量之间的比值关系不变,保证过热蒸汽温度为额定值。当有较大的温度偏差时,若仅依靠喷水减温的方法来校正温度,则需要大量的减温水,这不仅进一步加剧燃水比例失调,还会引起喷水点前各段受热面金属和工质温度升高,影响锅炉安全运行。 (2)不能直接采用燃料量或给水流量来调节过热汽温,而是采用微过热汽温作为燃水比校正信号。虽然锅炉出口汽温可以反映燃水比例的变化,但由于迟延很大,因而不能以此作为燃水比例的校正信号。在燃料量或给水流量扰动的情况下,微过热汽温变化的迟延远小于过热汽温。同时,微过热点前包括有各种类型的受热面,工质在该点前的恰增占总恰增的3/4左右,此比例在燃水比及其他工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变化并不大。因此,通过保持一定的燃水比例,维持微过热点的汽温(或焰值)不变,以间接控制出口汽温。 因此,与亚临界汽包锅炉机组相比,在超临界发电机组的热工控制系统中,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和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不同,其他系统大致相似。下面以某发电厂4×6OOMW超临界发电机组为例,介绍其主要特色。 二、锅炉给水控制系统 2.1 给水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 超临界发电机组没有汽包,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控制汽包水位,而是以汽水分离器出口温度或烙值作为表征量,保证给水量与燃料量的比例不变,满足机组不同负荷下给水量的要求。 当给水量或燃料量扰动时,汽水行程中各点工质焰值的动态特性相似;在锅炉的燃水比保持不变时(工况稳定),汽水行程中某点工质的烙值保持不变,所以采用微过热蒸汽烩替代该点温度作为燃水比校正是可行的,其优点如下: (1)分离器出口焰(中间点焰)值对燃水比失配的反应快,系统校正迅速。 (2)烩值代表了过热蒸汽的作功能力,随工况改变恰给定值不但有利于负荷控制,而且也能实现过热汽温(粗)调正。 (3)焓值物理概念明确,用"焓增"来分析各受热面的吸热分布更为科学。它不仅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还受压力变化的影响,在低负荷压力升高时(分离器出口温度有可能进人饱和区),恰值的明显变化有助于判断,进而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因此,静态和动态燃水比值及随负荷变化的恰值校正是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系统的主要控制特征。 2.2 给水控制系统的工艺流程 此发电厂为600MW超临界发电机组的锅炉为螺旋管圈、变压运行直流锅炉,其启动系统配有2只内置式启动分离器,在锅炉启动和低负荷运行时,分离器处于湿态运行,同汽包一样起着汽水分离的作用,此时适当控制分离器水位,通过循环回收合格工质;当锅炉进入直流运行阶段时,分离器处于干态运行,成为(过热)蒸汽通道。机组配备有2台50%锅炉最大额定出力(BMCR)汽动给水泵和1台30%BMCR的电动抬水泵。由变速汽轮机拖动的锅炉给水泵(汽动给水泵),布置在汽机房13~70m 层。每台汽动给水泵配有1台定速电动机拖动的前置泵,布置在除氧间零米层。给水泵汽轮机的转速由给水控制系统调节,以改变给水流量;液力偶合器调速的电动给水泵,作为启动和备用,前置泵与主泵用同一电动机拖动,它布置在除氧间零米层。在机组启动时,电动给水泵以最低转速运行,用其出口管道旁路上的气动调节阀控制给水流量。当机组负荷上升,给水流量加大时,由给水控制系统的信号控制给水泵的转速,以调节给水流量,直至汽动给水泵投人,停止电动给水泵运行,使其处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策略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策略 发表时间:2019-04-02T16:38:28.2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李伟德[导读] 摘要:超临界机组的给水控制既承担过热汽温控制又与负荷控制密不可分,在机组启停阶段还承担防止蒸发器超温和水动力稳定的重要任务,是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的核心和难点。 哈尔滨电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省 150000摘要:超临界机组的给水控制既承担过热汽温控制又与负荷控制密不可分,在机组启停阶段还承担防止蒸发器超温和水动力稳定的重要任务,是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的核心和难点。本文详细介绍全程给水控制的控制策略,并且对机组干态运行阶段给予焓值控制中间点温度提出了优化和改进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策略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系统是机组协调控制的基础,也是控制汽温的基本手段[1】,并且给水控制对直流锅炉的负荷、压力、温度等机组重要参数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在机组运行的整个过程中给水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以提高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1.机组概况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采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直流锅炉,每台机组配置2台50%BMCR(锅炉最大连续出力)汽动给水泵,并配1台35%BMCR的电动给水泵。本文以该660MW超临界机组为例,介绍全程给水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控制策略。给水系统配置如下:2台汽动给水泵和一台电动给水泵及其再循环调门;1台40%BMCR容量的锅炉再循环泵及出口调门、再循环调门和过冷水调门;1个省煤器进口主电动门和1个旁路调门;2个储水箱疏水调门。 2.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控制要求 直流锅炉与汽包炉相比较,其最大的区别是直流锅炉没有汽包。为保证工质在水冷壁中稳定流动,直流锅炉依靠给水泵的压力来推动工质在水冷壁稳定流动[2】。超临界直流锅炉在不同的运行阶段给水系统的动态特性差异很大。当锅炉在冷态启动阶段时,该动态特性类似于汽包锅炉,给水流量的变化主要影响的是汽水分离器的水位,存在着汽-水两相区;随着锅炉压力的升高达到在临界压力时,水在22.12MPa压力下加热到374.15℃时全部汽化为蒸汽即为变相点;当工作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即在超临界压力下,水的汽化潜热变为零,水变成蒸汽,不再存在汽-水两相区[3】。 由此可见,直流锅炉给水的加热、蒸发、过热过程在省煤器、水冷壁、过热器各受热面之间没有固定的分界线,其界线随运行工况变化而变化。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炉膛受热面能得到与热负荷相适应的冷却水量,即保持一定燃-水比。用保持燃-水比的方法直接控制过热器出口汽温是直流锅炉重要的控制任务。燃料量和给水量不相适应即燃-水比失调时,出口过热蒸汽温度会产生显著的变化。 3.给水全程控制过程 (1)锅炉启动阶段,从锅炉上水到点火前,采用给水流量定值控制。省煤器进口给水流量自动控制在最小设定值(35%BMCR)时,开始为调节阀调节给水流量,电动给水泵调节阀前后差压。当调节阀开度>80%时,电动给水泵切换为控制给水流量(调节阀从80%回落至70%,电动给水泵又切为控制差压,即存在10%的回差)。 (2)带部分负荷阶段,分离器湿态运行,控制分离器水位。给水流量保持在某个最小常数值(35%BMCR)时,分离器水位由分离器至扩容器的控制阀进行调节,给水系统处于循环方式。分离器水位控制通过改变分离器至扩容器的调门开度来实现,是典型的开环控制。 (3)纯直流阶段,带中间点温差修正的直流炉给水控制。进一步增加燃烧率,当锅炉负荷升至35%BMCR时,运行方式从湿态转入干态运行,使分离器中的蒸汽温度达到设定值,汽温信号通过选大器,温度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开始增加给水流量。 3.1煤-水比控制回路 系统采用中间点温度和喷水比来校正燃水比,并通过调节锅炉总给水流量来实现燃水比控制。这是一个前馈-串级调节系统,副调节器输出为给水流量控制指令,通过控制给水泵转速使得锅炉总给水流量等于给水给定值,以保持合适的燃水比。主调节器以中间点温度为被调量,其输出按锅炉指令形成的给水流量基本指令进行校正,以控制锅炉中间点汽温在适当范围内。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给水流量指令形成回路和给水泵转速控制回路。 锅炉总给水流量给定值是由给水基本指令和主调节器输出的校正信号两部分叠加而成。 锅炉指令作为前馈信号经动态延时环节和函数发生器后给出的给水流量基本指令,以使燃水比协调变化。其中动态延时环节是补偿燃料量和给水流量对水冷壁工质温度的动态特性差异。由于燃料制粉过程的延迟以及燃料燃烧发热与热量传递的迟延,因此,给水流量对水冷壁工质温度的影响要比燃料量要快得多,所以增负荷时要先加燃料,经动态延时后再加水,以防止给水增加过早使水冷壁工质温度下降。锅炉指令经函数发生器给出不同负荷下的给水流量需求。由于燃料量也是锅炉指令的函数,所以函数发生器实际上是间接地确定燃水比。这样,当锅炉指令变化时,给水流量和燃料量可以粗略地按一定比例变化,以控制过热汽温在一定范围内。 校正信号是以分离器蒸汽温度作为中间点温度来修正给水流量基本指令。校正信号由主调节器输出的反馈调节信号和微分器输出的前馈调节信号组成,前馈根据分离器蒸汽温度和它的给定值之间的偏差运算得到,后者是分离器蒸汽温度的微分。前馈信号起动态补偿作用,当燃料的发热量等因素发生变化,如发热量上升使分离器气温上升时,微分器的输出增加,提高给水流量给定值,使给水流量增加,以稳定中间点温度。 中间点温度的给定值由三部分组成:(1)汽水分离器压力信号经函数发生器后给出分离器温度给定值的基本部分。其中为消除汽水分离器压力信号的高频波动需要设置滤波环节。当机组负荷小于100MW时,函数器的输出为分离器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当机组负荷大于100MW后,函数器的输出为分离器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并加上适当的过热度。 (2)过热度喷水比的修正信号是由实际的过热器喷水比与其给定值的偏差计算得到。过热器喷水比率的给定值是由机组负荷指令信号经函数发生器给出,它是根据设计工况下一、二级减温水总量与机组负荷的关系计算得到的。滤波环节用于消除过热器喷水比率信号的高频波动。为防止修正信号动态波动较大而引起分离器的干、湿切换,因此喷水比修正作用不能太强,通过函数器对其修正的幅度和变化率进行限制。本系统的喷水比修正只在机组的负荷大于100MW之后才起作用,当机组的负荷小于100MW时,中间点温度给定值仅仅是分离器压力的函数。

-15自动化专业(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方向)

自动化专业(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等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工程意识,能在火电厂和电建安装公司从事热工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方面的安装、调试、检修和维护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政治素质与思想品德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和品质及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严谨务实,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 2.基本素质要求: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3.专业素质要求: 系统地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较为宽阔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工程意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软、硬件综合应用能力。 具有必需的制图、试验技术、信息处理、文献检索和电子仪表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要求: 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能对自动控制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及其应用保持跟踪,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自主研究能力。 5.身体、心理素质要求: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主要课程 1.核心课程 公共基础课: I、高等数学(一) II、大学外语(一) 学科基础课: III、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 IV、微机原理及应用 V、自动控制理论 VI、PLC原理及应用 专业课: VII、检测技术及仪表 VIII、过程控制仪表 IX、热工过程控制系统 X、计算机控制系统 2.主要实践环节 I、PLC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II、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III、PLC创新实践训练 IV、DCS创新实践训练 V、毕业设计 四、学制与学位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控制介绍

目录 目录 一、国际上超临界机组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二、国内500MW及以上超临界直流炉机组投运情况 三、超临界直流炉的控制特点 四、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启动过程 五、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控制方案

一、国际上超临界机组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75% 全国平均煤耗为394g/(kWh),较发达国家高60~80g,年均多耗煤6000万吨,不仅浪费能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烟尘,SOx,NOx,CO2的排放量大大增加 火电机组随着蒸汽参数的提高,效率相应地提高 ?亚临界机组(17MPa,538/538℃),净效率约为37~38%,煤耗330~340g ?超临界机组(24MPa,538/538℃),净效率约为40~41%,煤耗310~320g ?超超临界机组(30MPa,566/566℃),净效率约为44~45%,煤耗290~300g (外三第一台机组2008.3.26投产,运行煤耗270g)由于效率提高,污染物排量也相应减少,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一、国际上超临界机组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957年美国投运第一台超临界试验机组,截止1986年共166 台超临界机组投运,其中800MW以上的有107台,包括9台 1300MW。 1963年原苏联投运第一台超临界300MW机组,截止1985年共187台超临界机组投运,包括500MW,800MW,1200MW。 1967年日本从美国引进第一台超临界600MW机组,截止1984年共73台超临界机组投运,其中31台600MW, 9台700MW,5台 1000MW,在新增机组中超临界占80%。

660MW超临界机组控制方案说明要点

龙泉金亨2X 660MV超临界机组 MCS系统逻辑设计说明 设计: 校对:审核: 批准: 新华空制工程有限公司 2012 年3 月18 日 660MW超超临界机组控制方案说明 1.超超临界机组模拟量空制系统的空制要求 超临界机组相对于亚临界汽包炉机组,有两点最重要的差别:一是参数提高,由亚临界提高至超临界;二是由汽包炉变为直流炉。正是由于这种差别,使得超临界机组对其控制系统在功能上带来许多特殊要求。也正是由于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汽包炉机组这两个控制对象在本质上的差异,导致各自相对应的控制系统在控制策 略上的考虑也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在模拟量控制系统中表现较为突出。此处谨将其重点部分做一概

述。 1.1超临界锅炉的控制特点 (1) 超临界锅炉的给水控制、燃烧控制和汽温控制不象汽包锅炉那样相对独立,而是密切关联。 (2) 当负荷要求改变时,应使给水量和燃烧率(包括燃料、送风、引风)同时协调变化,以适应负荷的需要,而又应使汽温基本上维持不变;当负荷要求不变时,应保持给水量和燃烧率相对稳定,以稳定负荷和汽温。 3)湿态工况下的给水控制——分离器水位控制,疏水。 4)干态工况下的给水控制- 用中间点焓对燃水比进行修正,同时对过热汽温进行粗调。 5)汽温控制采用类似汽包锅炉结构,但应为燃水比+喷水的控制原理,给水 对汽温的影响大;给水流量和燃烧率保持不变,汽温就基本上保持不变。 1.2超临界锅炉的控制重点 超临界机组由于水变成过热蒸汽是一次完成的,锅炉的蒸发量不仅决定于燃料量,同时也决定于给水流量。因此,超临界机组的负荷控制是与给水控制和燃料量控制密切相关的;而维持燃水比又是保证过热汽温的基本手段;因此保持燃/ 水比是超临界机组的控制重点。本公司采用以下措施来保持燃/ 水比: 1)微过热蒸汽焓值修正 对于超临界直流炉,给水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燃/ 水比,同时实现过热汽温的粗调,用分离器出口微过热蒸汽焓对燃/ 水比进行修正,空制给水流量可以 有效对过热汽温进行粗调。 (2)中间点温度 本工程采用中间点温度(即分离器出口温度)对微过热蒸汽焓定值进行修正。当中间点温度过高,微过热蒸汽焓定值立即切到最低焓,快速修改燃/ 水 比、增加给水量。当中间点温度低与过热度,表明分离器处于湿态运行,此时焓值修整切为手动。 (3)喷/ 水比(过热器喷水与总给水流量比) 在超临界机组如果喷/ 水比过大(或过小),即流过水冷壁的给水量过小 或过大),用喷/ 水比修正微过热蒸汽焓定值(即修正燃/水比),改变给水 流量,使过热减温喷水处于良好的空制范围内。

2016热工过程控制实验报告——姜栽沙

热工过程控制工程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新能源1402班 学生姓名:姜栽沙 学号:1004140220 中南大学能源学院 2017年1月

实验一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认识与MCGS应用 组号______ 同组成员李博、许克伟、成绩__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几种控制系统(基于智能仪表、基于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过程特点;了解计算机与智能仪表的通讯方式。了解组态软件的功能和特点,熟悉MCGS组态软件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个过程。掌握MCGS组态软件提供的一些基本功能,如基本画面图素的绘制、动画连接的使用、控制程序的编写、构造实时数据库。 二、实验装置 1、计算机一台 2、MCGS组态软件一套 3、对象:SK-1-9型管状电阻炉一台;测温热电偶一支(K型)。 4、AI818/宇电519/LU-906K智能调节仪组成的温控器一台。 5、THKGK-1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含智能仪表、PLC、变频器、控制阀)一套 6、CST4001-6H电阻炉检定炉(含电阻炉、温度控制器、测温元件、接口)一套 7、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接线图和方框图如图1-1、1-2所示。 三、实验内容 1、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液位、流量、压力) 被控过程: 电阻炉被控变量: 电阻炉温度 操纵变量: 电阻炉的功率主要扰动:环境温度变化,电压值,电流值2、带检测控制点的流程图 3、控制系统方框图

4、控制系统中所用的仪表名称、型号(检测仪表、控制器、执行器、显示仪表)。 检测仪表:CST4001-6H电阻炉检定炉 控制器:AI818/宇电519/LU-906K智能调节仪组成的温控器 执行器:THKGK-1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含智能仪表、PLC、变频器、控制阀) 显示仪表:计算机 5、智能仪表与计算机是怎样进行通讯?有哪几种方式? 智能仪表与计算机通讯一般有三种方式,分别为USB接口,485接口,232接口,通过这些接口进行信号传输,计算机得以对仪表进行温控。 6、什么是组态软件? 组态软件是指对系统的各种资源进行配置,达到系统按照预定设置,自动执行特定任务,满足使用者要求的目的的应用软件。 四、MCGS组态界面 提供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一套完整组态界面图(共6个图),包括主界面、运行界面、设备工况、存盘数据、实时曲线、历史数据。

大型火电机组热工自动控制系统

大型火电机组热工自动控制系统 一、自动化 支撑:理论与技术 从技术装置来看发展: 1.三、四十年代基地式仪表 2.五、六十年代单元组合仪表 3 .七十年代计算机控制 国外,五十年代开始试验计算机控制 (1)DDC控制 (Direct Digital Control直接数字控制) (2)SCC控制 (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监督计算机控制) (3)DCS控制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分散控制系统) (4)FCS控制 (Fieldbus Control System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理论上看控制发展: 五十年代以前, 理论基础是传递函数(经典控制),以简单控制系统为主。六十年代,以状态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现代控制理论应用。 由于以线性系统为前提,但实际应用效果不好。 第三代控制理论出现

针对机理复杂,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 理论上看控制发展: 以专家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为主。 典型应用: MAX Power 1000+ 以专家系统,神经网络进行生产过程设备故障分析和性能分析。 XDPS分散控制系统(新华控制工程公司)加入了模糊控制模块。 OVATION分散控制系统(西屋)提供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算法模块。 二热工自动化 自动检测 顺序控制 自动保护 自动调节 我国机组近年发展: 300MW→600MW亚临界→ 600MW超临界 →1000MW( 660MW)超超临界 一般 600 MW机组单元机组和公用系统I/O 测点数量一般约8000~9000点;控制设备数量约为 750~ 900 个。( DCS 系统)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单元机组和公用系统 I/ 0 测点数量达到 12000 点左右,控制设备数量约为 1100~1400 个,模拟量控制回路数量和600MW机组无明显差别。

600MW超临界机热工试题

600MW超临界机组热控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锅炉跟随为基础(CBF)的协调控制方式,即主蒸汽压力通过锅炉 自动控制,机组功率通过汽机调门自动控制。 2.直流锅炉汽温调节的主要方式是调节煤水比,辅助手段是喷 水减温。 3.当任一跳机保护动作后,汽机主汽阀将迅速关闭、停止机组运行。 4.汽轮机的进汽方式主要有节流进汽、喷嘴进汽两种。 5.有一测温仪表,精确度等级为0.5级,测量范围为400—600℃, 该表的允许误差是±1℃。 6.DEH基本控制有转速、功率、调节级压力三个回路。 7.任何情况下,只要转速n>103‰立即关闭高压调门和中压调门。 8.单元机组按运行方式可分为炉跟机、机跟炉、协调、手动四种方 式。 9.动态偏差是指调节过程中被调量与给定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10.滑压运行时滑主蒸汽的质量流量、压力与机组功率成正比例变化。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参数哪个能直接反映汽轮发电机组的负荷( B ) A 主汽压力 B 调节级压力 C 高调门开度 D 凝气器真空 2.锅炉MFT的作用是:(C ) A跳引风机 B跳送风机 C切断所有燃料 D切断所有风源

3.锅炉点火前必须建立启动流量的原因是( A )。 A、防止启动期间水冷壁超温 B、防止启动期间过热器超温 C、为强化热态冲洗效果 D、为建立汽轮机冲转压力 4.高主、高调、中主、中调门的缩写正确的是:( A ) A、TV、GV、RSV、IV B、TV、RSV、GV、IV C、TV、IV、RSV、GV D、IV、TV、GV、RSV 5.炉水循环泵跳闸条件是:( B、 C、 D ) A、过冷度>30℃ B、冷却水温度>55℃ C、最小流量阀关闭 D、给水泵全跳闸 6.直流锅炉的中间点温度控制不是定值,随:( B ) A、机组负荷的增大而减小 B、机组负荷的增大而增大 C、火焰中心位置的升高而降低 D、减温水量的增大而减小 7.对于直流锅炉,燃水比变大,则不正确的叙述是( D ) (A)过热汽温升高;(B)水冷壁管子温度升高; (C)排烟温度升高;(D)主汽压升高 8. 滑压控制方式其最大的优点在于( A )。 (A)减少了蒸汽在调门处的节流损失;(B)提高了汽机本体的热效率; (C)汽包水位控制较容易;(D)主蒸汽温度容易维持恒定。 9.直线结构特性的阀门在变化相同行程的情况下,在阀门小开度时要比在大开度时对系统的调节影响( A )。 (A)大;(B)小;(C)相等;(D)无法确定。 10. 汽轮机调节系统的作用是调节汽轮发电机组的( B )。

超临界机组给水和汽温控制

超临界机组给水和汽温控制 发表时间:2017-01-16T16:21:37.0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4期作者:杨德宝 [导读] 加负荷过程中,控制好分离器的过热度,加负荷时可将分离器出口过热度下调,对控制汽温上涨速度有利。 (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155136) 摘要:6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采用带有循环泵的启动系统,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给水泵与循环泵并联运行的方式,提高了水冷壁在低负荷下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机组对负荷变化的跟踪性能.可以对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过程中的循环流量调节,给水泵流量调节,储水箱水位调节,水冷壁由控制循环转为直流运行工况等复杂过程灵活控制. 关键词:汽温;给水;调整;控制;水位 1.超临界机组的给水控制系统 直流锅炉是多变量系统,直流锅炉的控制任务与汽包锅炉有很大差别,对于直流锅炉不能象汽包炉那样,将燃料、给水、汽温简单地分为3个控制系统,而是将给水量与燃料量的控制与一次汽温控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直流锅炉控制最突出的特点。 2.汽水分离器水位控制 我厂超临界机组采用内置式汽水分离器,锅炉启动点火前进行冷态冲洗,进入分离器的流量保持最低运行负荷50%MCR下的900t/h,冲洗排放经储水箱溢流阀排到疏水扩容器,然后排至锅炉排水管。冷态冲洗合格后回收至凝汽器锅炉允许点火。用炉水循环泵出口调门来控制省煤器入口保持30%BMCR流量,将锅炉上水旁路调门关回保持3-5%BMCR流量。点火后随燃料量投入的增加,进入分离器的工质压力、温度和干度不断提高,汽水在分离器内实现分离。蒸汽进入过热器系统,饱和水通过汽水分离器排入疏水扩容器实现工质回收。 随着压力上升,水冷壁汽水开始膨胀,分离器储水箱液位逐渐升高,这时可通过分离器储水箱小溢流阀排放控制水位,随着汽水膨胀的结束,分离器储水箱水位开始下降,分离器的正常水位由上水旁路调门、炉水循环泵出口调门和锅炉储水箱小溢流阀来控制,此时分离器为湿态运行,给水控制方式为分离器水位与最小给水流量控制。当水冷壁出口(进入分离器)工质的干度提高到干饱和蒸汽后,汽水分离器已无疏水,转变成蒸汽联箱,锅炉切换到30%MCR下的干态运行(纯直流运行)。锅炉在30%BMCR(本生负荷)以下为再循环运行方式。随着负荷的提高,增加给水流量与负荷相适应,循环流量相应减少。 此后,进入分离器的流量随着负荷上升而增加,蒸汽温度不断提高,直至MCR负荷。当分离器切换到干态运行后,给水控制的任务由分离器水位控制转变为与燃料量控制配合控制中间点温度及给水流量控制。 3.超临界机组主汽温控制 我厂超临界锅炉的过热汽温调节方法是采用水煤比进行粗调,一、二级喷水减温进行细调。其中第一级喷水减温器装置在低温过热器与屏式过热器之间,消除屏式过热器中产生的偏差;第二级喷水减温器装置在屏式过热器与高温过热器之间,维持过热器出口汽温在额定值。 3.1影响过热蒸汽温度的主要因素 一是,煤水比增加汽温上涨,反之汽温会降低;二是给水温度;三是过量空气系数;四是火焰中心高度;五是受热面结渣。 3.2过热蒸汽温度的调节 3.2.1过热汽温的粗调(即煤水比的调节)。 对于直流锅炉,控制主蒸汽温度的关键在于控制锅炉的煤水比,而煤水比合适与否则需要通过中间点温度来鉴定。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中间点温度一般选择为汽水分离器的出口温度,在过热汽温调节中,中间点温度实际与锅炉负荷有关,二者有一定的函数关系,那么锅炉的煤水比B/G按中间点温度来调整,中间点至过热器出口区段的过热汽温变化主要依靠喷水减温调节。对于直流锅炉,要保持稳定汽温的关键是要保持固定的煤水比。 根据中间点温度可以控制燃料/给水之间的比例。中间点温度的偏差信号指示运行人员及时调节煤水比,消除中间点温度的偏差。但需要强调的是,中间点温度的设定值与锅炉特性和负荷有关,如变压运行,饱和温度随压力下降而降低,中间点温度也随之下降,而不是一个固定值。 锅炉汽水分离器出口蒸汽焓值修正,由不同负荷下设计汽水分离器出口过热度加上烟气挡板指令比例和在工程师站设置的偏置的修正组成。过热器减温水流量过大会减少汽水分离器出口温度设定值,由不同负荷下设计的一级减温器出、入口温差和实际的一级减温器出、入口温差的偏差PI调节输出作为汽水分离器出口焓值设定值的修正;由于锅炉燃烧原因,汽水分离器出口温度在设计值内,过热汽温达不到设计值时,可以在操作员站设置偏置,反之依然。 3.2.2过热汽温的细调 考虑到实际运行中锅炉负荷的变化,给水温度、燃料品质、炉膛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对过热汽温变化均有影响,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要保证比值B/G的精确值也是不容易的。因此除了采用B/G作为粗调的调节手段外,还必须采用在蒸汽管道设置喷水减温器作为细调的调节手段。 4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控制 为了提高发电机组的热效率,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广泛采用中间再热器,以提高进入中压缸的蒸汽温度。保持再热器出口汽温,除了为保障机组有设计的热效率外,还与保持主汽温的目的一样,是为了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影响再热器出口汽温的因素很多,如:机组负荷的大小;火焰中心位置的高低情况等。 4.1再热蒸汽温度调节特点 4.1.1再热蒸汽压力低于过热蒸汽,一般为过热蒸汽的1/4~1/5。 4.1.2再热器进口蒸汽状况决定于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参数,而高压缸排汽参数随汽轮机的运行方式、负荷大小及工况变化而变化。 4.1.3再热蒸汽压力低,再热蒸汽放热系数低于过热蒸汽,在同样蒸汽流量和吸热条件下,再热器管壁温度高于过热器壁温。 4.2再热蒸汽温度调节 再热汽温调节方法宜采用烟气侧调节,即采用摆动燃烧器或分隔烟道等方法。但考虑为保护再热器,在事故状态下,使再热器不被过热烧坏,在再热器进口处设置事故喷水减温装置,当再热器进口汽温采用烟气侧调节无法使汽温降低,则要用事故喷水来保护再热器管壁

热工过程控制系统

热工过程控制系统 第一章 过程控制系统概述 1.1过程控制定义及认识 1.2过程控制目的 *1.3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1.4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1.5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1.6过程控制性能指标 1.7 过程控制仪表的发展 1.8 过程控制的地位 1.9 过程控制的任务 1.1过程控制定义及认识 过程控制定义 所谓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 )是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1.3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 被控过程(Process ), 指运行中的多种多样的工艺生产设备; 过程检测控制仪表(Instrumentation ), 包括: 测量变送元件(Measurement ); 控制器(Controller ); 执行机构(Control Element ); 显示记录仪表 1.5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按系统的结构特点来分::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按给定值信号的特点来分: 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性能指标: 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主要是稳、快、准。 最大超调量σ%反映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稳态误差ess 反映系统的准确性,调整时间ts 反映系统的快速性。 第三章 过程执行器 主要内容 执行器 电动执行器 气动执行器 调节阀及其流量特性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 本节内容在本课程中的地位 执行器用于控制流入 或流出被控过程的物 料或能量,从而实现 对过程参数的自动控 制。 3.1 调节阀(调节机构)结构 调节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改变的节流元件。由于阀芯在阀体内移动,改变了阀芯与阀座之 间的流通面积,即改变了阀的阻力系数,被调介质的流量也就相应地改变,从而达到调节工艺参数的目的。 3.1 调节阀 功能:接受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转换成直线位移或角位移,来改变调节阀的流通截面积。 3.1.1 调节阀的组成 要求观察 思考调节变换 显示记录调节给定值执行机构检测 仪表记录仪显示器调节器控制器测量变送被控过程 执行器r(t)e(t)u(t)q(t)f(t)y(t)z(t)-控制器 测量变送 被控过程 执行器 r ( t ) e ( t ) u ( t ) q ( t ) f ( t ) y ( t ) z ( t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